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271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七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七十二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卷目录

 永州府部汇考一

  永州府建置沿革考

  永州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永州府星野考

职方典第一千二百七十一卷

永州府部汇考一

[编辑]

永州府建置沿革考  府州县志合载

[编辑]

本府

《禹贡》
荆州之域唐虞夏商并为荒服春秋战国

[编辑]

时,为楚南境。秦属长沙郡。汉元鼎中,析长沙置零陵郡,隶荆州。三国时属蜀,后并于吴。孙皓分零陵南部为始安,北部为邵阳。晋初,属湘州。至穆帝,分零陵南部立营阳,而道州实其地也。刘宋改零陵郡为国。南齐复为郡。梁改营阳为永阳。隋罢零陵、永阳置永州总管府。大业初,改零陵郡。唐初,复置永州,隶江南道。天宝初,为零陵。宋为永州,隶荆湖南路。元为永州路,隶湖广行省。明洪武初,改为府,辖二州八县。二十四年,割全州清湘、灌阳,隶广之桂林府。崇祯十二年,分宁远一十三里另立新田县,隶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皇清因之。康熙三年,分隶湖广湖南承宣布政使司。

领州一县七

零陵县

西汉本泉陵县,武帝元鼎六年置,属零陵郡。东汉郡治于此。三国晋俱因之。南北朝宋属零陵国。齐属零陵郡。梁陈俱因之。隋改零陵县,属永州。唐初因之。天宝复置零陵。五代因之。宋属永州。元属永州路。明属永州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五里。

祁阳县

西汉泉陵县地。东汉因之。三国吴置祁阳县,属零陵郡。晋因之。南北朝宋属零陵国。齐属零陵郡。梁、陈俱因之。隋废。唐复置祁阳县,属永州。五代梁、唐、晋俱因之。宋属永州。元属永州路。明属永州府。

皇清因之,编户十四里。

东安县

《禹贡》
荆州之域唐虞夏商周为荒服春秋战国

[编辑]

时为楚南境。秦为长沙郡地。武帝元鼎六年,析长沙为零陵,属荆州,统洮阳、零陵等县。洮阳,即今全州也。置东安驿于零陵,今城东一里许官道旁隙地,尚云“马铺塘。” 三国魏武帝尽得荆州之地。及赤壁之败,荆州以南属吴。汉昭烈得益州,乃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吴,零陵、武陵以西属蜀。及昭烈崩,零陵复属吴。孙皓分零陵为南北郡。晋穆帝分零陵南郡并为营阳。刘宋改零陵郡为国,南齐复改为郡。隋平陈,置永州,寻号零陵郡。唐武德四年,复析零陵郡置营州。贞观八年,改为道州,复立永州,并洮阳入零陵,隶湖南道。五代时,马殷尽有湖南之地,于此置东安场。宋改为永州军,属荆州湖南路。雍熙元年,始析全州、零陵之地各半为东安,属永州。元仍之,属永州路。末年兵乱,邑为峒寇李铁所毁。明洪武元年,平章杨璟克永州,铁归附。二年重立县治,隶永州府。东安,宋名,盖袭汉之驿,五代之场名之。“清溪” 别名,以邑环清溪,故名。

皇清因之,编户八里。

道州

春秋、战国并为楚南郡。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而道郡寔属长沙。汉初,属长沙国。武帝分置苍梧、郁林、合浦、日南、九真、交趾等郡。是时领县十,谢沐、冯乘在焉。元鼎六年,分长沙为零陵郡,领县十:营道、营浦、冷道在焉。后汉因之。三国时,吴与蜀分荆州,于是南郡、零陵以西属蜀,江夏、桂阳、长沙属吴。先主没后,零陵诸郡悉复属吴,后并入魏。晋零陵郡领县十一,营道、营浦、冷道皆如故。南宋齐时,为营阳郡。梁改营阳为永阳郡。隋平陈,废郡为永阳县,悉并其地,置永州,并冷道入营道,并营浦及苍梧之谢沐入永阳。炀帝废永州,复为零陵郡,领县五,始以苍梧之冯乘隶之。隋末,萧铣析营道置梁兴,唐高祖武德四年平铣,割零陵郡地置营州,徙营道附州城。改梁兴为唐兴,复治冷道县,迁永阳于西南八十里白塔山下,析冯乘置《江华》。武德五年,改《营州》。

为南营州。太宗贞观元年,分天下为十道,道属江南道。八年,改南营州为道州,省永阳入营道。十七年,州复,并入永州。高宗上元二年,州复置。武后文明元年,江华更名云溪。天授二年,复置永阳县。长寿二年,唐兴更名武盛。中宗神龙元年,武盛复曰唐兴,云溪复曰江华。明皇开元二十一年,分置十五部州,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名道州为江华郡,改营道为弘道,改唐兴为延唐,改永阳为永明。代宗大历二年,析延唐西北地,置大历县。四年,永明徙今治。五代朱梁以后,湖南大都属楚马氏周广顺初,元边镐入楚,尽迁马氏之族于金陵,寻为周行逢所据。宋太祖建隆中,行逢之子保权举族内附,而其地悉归于宋。建隆元年,复弘道为营道。乾德三年,改延唐为宁远,省大历入焉。神宗熙宁五年,省永明之六乡入营道,一乡入江华,废县为永明镇。哲宗元祐二年,复置永明县。时江华郡领县四,曰营道,曰宁远,曰永明,曰江华。元时为道州路。明吴元年,平章杨璟克永州,郡人吴友逊以地归附。洪武元年,改为道州府。九年,裁革《营道县》,改为州,属永州府,领县三,即今之宁远、永明、江华是也。崇祯十二年,以宁远称岩邑,难治,分南北等乡置新田县,以分其任。

皇清因之,编户三十一里。领县四:

宁远县

汉武帝时,始置冷道县,属零陵郡。后汉、三国、晋因之。郡在宋、齐为营阳。梁为永阳县,随隶之。隋置永州,并冷道入营道隶之。炀帝复零陵,营道如故。隋末,箫铣析营道置梁兴。唐武德中,改为唐兴,隶营州。后州改为南营,入道州或入永州,或州复置唐兴悉如故。长寿中,更名武盛。神龙中,复名唐兴。天宝中,改唐兴为延唐。大历时,析延唐置大历,朱梁改为延昌,后唐复为延唐,晋改为延喜,至宋改延喜为宁远,省《大历》入焉,仍隶道州江华郡。元隶道州路。至正二十二年,兵乱,土民李文卿率众据守。明杨平、章璟克复永州,文卿归附,县隶道州府。后府改为州,遂定为宁远县。今如故。然县之民素黠悍难治,而田赋又倍于他邑。故当事者议割其一二都里,别置县治以分属之,名曰《新田》。盖崇祯十二年所创建也。

皇清因之,编户三十一里。

永明县

县,本汉营浦、谢沐县地。营浦自汉至晋,属零陵郡,至宋、齐郡为营阳,梁为永阳,营浦如故。谢沐在汉属苍梧郡,晋属临贺郡,皆古南越地也。隋废永阳郡为县,并营浦、谢沐入焉,隶永州,此越地入楚之始也。炀帝废州,复为零陵郡,永阳隶之。唐武德中,迁永阳于白塔,隶营州。后改州为南营,为道州,或州入永,或州复置县,皆隶之。贞观中,省永阳入营道。天授中,复置永阳。天宝元年,改为永明。大历四年,徙县今治。宋太平兴国五年,颁新铸印。熙宁中,用漕使议,命推官应经纬、营道,县令吴登度具事以闻。以允山、允平、文德、谢沐、永川、崇福六乡入营道,兴化一乡入江华,废县为永明镇。元祐中,县复置。元因之。明洪武元年,邑人蒋齐贤、尹子盟等以地归附,遂定为永明县,隶道州

皇清因之,编户十七里。

江华县

汉之冯乘,属苍梧郡。晋属临贺郡,皆古南越地也。隋改隶零陵。唐武德中,以零陵之冯乘置贺州,又析贺州之冯乘置江华,隶营州。后改州为南营,复为道州,或州入永,或州复置县,随隶之。文明元年,更名云溪。神龙元年,复曰江华,隶道州江华郡,宋、元因之冯乘县旧治在今县西南六十里,贺州之富川县地有冯“乘市” ,是也。明洪武元年,邑人刘仲兴以地归附,定为江华县,隶道州。

皇清因之,编户五里。

新田县

明崇祯十二年,割宁远之南北乡置新田县,即唐时延唐所析大历县之故墟也。其地旧有“新田营” ,因以名县,属永州府道州。

皇清因之,编户十三里
考证

永州府疆域考     府县志合载

[编辑]

永州府疆域图

永州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衡州府界二百里

西至广西桂林府界,一百四十里。

南至广西平乐府界,四百二十里。

北至宝庆府界一百七十里。

自府治至本省,一千八百里。至

京师六千八百八十里

东西广五百九十里,南北袤三百四十里。《零陵县》。

东至宁远县石流铺界一百三十里。

西至广西全州黄沙河界,九十里。

南至道州单江界,八十里。

北至祁阳县王公岭界六十里。

自县至本省,一千八里《至》。

京师水路六千八百八十里:

东西广一百三十五里,南北袤二百七十里。《祁阳县》。

南至本府零陵县王公岭界三十五里,自界至零陵县六十五里。

西至东安县李家桥界九十里,自界至东安县六十里。

东至衡州府常宁县土陂石壕界一百里,自界至常宁县四十里。

北至衡州府衡阳县排山驿界一百里,自界至衡阳县九十里。

西北至宝庆府卲阳县罗甸铺界一百里,自界至卲阳县一百二十里。

东至衡阳县画鼓岭界,九十里。过界左至中乡,系卲阳县界。右至长乐,系衡阳县界。

西南至本府零陵县黄杨堡,界水路六十里,自界至零陵县一百二十里。

东北至河州江西岸衡阳县界,水路一百八十里。江右岸即常宁县界。

东安县

东至零陵县界竹撘桥五十里。

西至新宁县界牌三十五里。

南至广西全州净界铺,二十里。

北至祁阳县金紫岭,一百八十里。

东南至全州柳浦界二十五里。

西南至全州梨子凹,一十五里。

东北至卲阳县界田心铺,一百八十里。

西北至新宁县界雷霹岭五十里。

自县至本府陆路八十里,水路一百七十里,至本省陆路一千七百里,水路二千八十里,至

京师,陆路四千三百一十里,水路七千八百八十

东西广八十里,南北袤一百里。

道州

东至本州小社冈,界四十二里,自界至宁远二十八里,自宁远至衡州府桂阳州杨林铺,界七十里,自界至桂阳一百二十里,共二百六十里。西至本州藤口,界四十里,自界至永明三十里,自永明至广西平乐府恭城县镇峡寨,界八十里,自界至恭城六十里,共二百一十里。

南至本州九子母冈界三十五里,自界至江华三十五里,自江华至广西平乐府贺县“绕岭” 界一百五里,自界至贺县一百五十里,共三百二十五里。

北至零陵县流滩界九十里,自界至零陵县一百一十里,共二百里。

南自本州凿溪源,界九十里,自界至广东连山县三百一十五里,共四百五里。

西南至广西平乐府冨川县界一百七十里,自界至平乐府四百三十五里,共六百五里。东北至衡州府常宁县白水界二百里,自界至常宁三百一十里,共五百一十里。

西北至广西全州灌阳县下陂村界五十里,自界至灌阳八十里,共一百三十里。自本州至

京师三千三百六十里

东西广二百九十里,南北袤二百六十五里。《宁远县》:

东至桂阳州杨林铺界,七十里。

西至道州小社冈界,二十八里。

南至本县九疑山界,六十里。

北至本县上流山龟洞界,一百三十里。

东南至桂阳州蓝山县紫水桥界三十里,自界至蓝山三十五里。

西南至道州白泥冈界三十里,自界至道州七十里。

自县至本府三百六十里,至省城二千一百二十里,至

京师七千一百里

东西广二百六十里,南北袤一百九十里。《永明县》。

东至道州藤口界二十五里,自界至道州四十里。

西至广西平乐府恭城县镇峡山界八十里,自界至恭城县六十里。

南至广西平乐府冨川县郁塘界四十里,自界至冨川一百二十里。北至本县三峰岭,界四十里,自界至广西全州灌阳县三十里。

东南至本县龙外岭,界三十里,自界至江华三十里。

西南至广西平乐府恭城县平川源界三十五里,自界至恭城一百里。

东北至道州田光洞界三十五里,自界至道州四十里。

自县至本府二百二十里,至省城二千二百里,至

京师水路七千一百里

东西广九十里,南北袤七百里。

江华县

东至本县西岭界二百四十五里,自界至广西平乐府贺县九十五里。

西至永明县枇杷界三十五里。自界至永明县六十里。

南至广西平乐贺县绕岭界,一百五十里。北至道州“九子母冈” 界,三十五里。

东南至本县开山界一百里,自界至广西平乐府贺县二百四十里。

西南至广西平乐府冨川县灵亭乡界七十里,自界至冨川九十里。东北至衡州府蓝山县“早禾” 界二百九十里,自界至蓝山七十里。

西北至永明龙外岭,界三十里。自界至永明三十里。

自县至本府,陆路二百二十里;“至省城” ,陆路二千里。至

京师陆路五千七百馀里:

东西广二百八十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新田县》:

东至桂阳州,一百二十里。

南至嘉禾县一百里

北至常宁县,一百五十里。

西至宁远县一百里

东北至衡州府常宁县白水界一百三十里,自界至常宁一百一十里。

西北至本府零陵县新洛界一百三十里,自界至零陵一百二十里。

东南“由秀冈” 至邓家村四十里,过此即芹溪、桂阳界。

西南由古牛冈至夏营四十里桥下洞即宁远县界。

自县至本府一百八十里,至省城二千一百二十里,至

京师,陆路四千四百里,水路七千一百里。

东西广九十里,南北袤七十里。

形胜附

[编辑]

本府

永居楚粤之要,踞水陆之冲,遥控百粤,横接五岭。衡岳镇其后,梅庾护其前,潇水南来,湘江北会,此形势大都也。乃若群山秀杰,众水清漪,昔

考证

“贤品第,洋洋巨观。” 若近眺零陵,则崳峰毓秀,翠霭遥临;北望祁阳,则祁山、祁水,环拱献秀;西顾东安,则文璧、清溪,著奇南服;南俯道州,则潇水夹两山而流,逶迤百里,陆瞰不测之渊,水多错陈之石,合郡金汤,良在于兹。若宁远,则九疑、三江,崒嵂纡折,永明之都庞瀑带,江华之白芒沱洑,并称壮丽奇险。而郡城岿然居中,雄据州邑之胜,故以之用兵则易守而难攻,以之生聚则种植樵渔无所不宜,而揣刚柔,度燥湿,因地兴利,依势设防,在守土者之变通矣。

零陵县

九疑峙其南,衡岳镇其北,西控百粤,东接五岭,而潇水、湘流,襟带城郭。《太史公》曰:“楚、粤之接,零陵一大都会也。” 不信然哉?

祁阳县

南凭玉岭,北距排山。西耸四望,东南迤𨓦于金峒、乐山之隈,手足腹背之势具,而水陆之形险备于是矣。

东安县

清溪襟其前,唐帽枕其后,象山控其左,金峰峙其右。东北有《高霞獬豸山》以为屏,西北有雷霹岭诸险以为厄。南通两粤,北达云贵,乃全楚之边疆,湖南之保障。

道州

北极襄沔,东极江汉,南极郴桂,西极百粤,又居五岭之冲,亦永郡之一大都会也。盖尝详而考之,“北自零陵界,入道潇水,夹两山之间,逶迤百馀里,山势峻险,悬岸千仞,仅通鸟道一径。行者逆攀而登,俯瞷不测之渊,则目眩骨竦。其负载重货者,必释舆马,资舟楫,始可得计。大约其水势,则皆自高泻下,石崭崭错出,有以舟溯沿逆上者,必投便利以进” ,非土人习于水利者,万不敢尝试,以几一幸。若由道赴永,则为顺流而下,势险而疾,触石乘滩,声如雷吼,非运篙操舵,捷如鬼神者,曾不得展一技,虽瞿塘三峡,不过是也。然则道之为郡,实扼水陆之会,居楚越之要,可谓得地形矣。又北枕潇、宜诸山,东西南三面绕营沱诸水,正合兵家所云“山陵水泽” 之义矣。其东则为宁远之胜,山则有九疑之连绵,水则有三江九源之分布。其西则为永明之胜,山则都庞为雄,水则瀑带为会。其南则为江华之胜,山则白芒为峻,水则沲洑为远。三邑之山川环拱罗列,而道巍然居乎中,真形胜之最者。是故以之用兵,则易“以守而难以攻也;以之利民,则山可樵而水可渔也;以之登览,则可展文人学士之奇,而发幽人迁客之思也。” 猗欤盛哉!《宁远县》。

地脉,自衡岳络绎数百里,东南逾潇湘,入县北境,分为四大支。二支自阳山宝阁发轫,高者如舞凤腾空,卑者如飞龙回伏,递沿于大谷,连卷起伏,不可名状。至大当山下卸为逍遥峰,平陂蜿蜒,若牵丝曳缕。少东复突为四朝冈,风气聚会,山水拱顾,南北十五里,东西五里皆良田沃野。东别为金榜山,北连为雾露岭,南绝于巽溪。一支自乐山西折,挟东西二乡,峦崿奋迅,如奔驶走湍。以趋于虎山,则端静雄踞,以受巽溪之下流,而不显其西去之迹。又前为黄岭,似眷然回顾。自此而梧溪,而冷水,极于鹤鸣、黄邨,则皆阵列星拱,初不见其背违之状。馀支东起于上流,西首于响石,左右辐辏为外垣,而瀑水下合大平、仙政二水及太唐山坡下,缭绕其前,若泻琼浆、倾玉液。外障为九疑诸峰,如萃玉笏于几案。而三峰矗其离位,如珊瑚玉笋,高插云汉。缥缈中为南境巨嶂,潇源清泉,脉脉下泻。晴霁望之,如瀑布垂练,极目皆奇观也。

永明县

“北接灌阳,南连冨川,西联恭城,三面皆广西地,惟东一线路通舂陵” ,今不隶始安,而隶芝城。盖芝为楚之藩篱,永为芝之藩篱。岭右居我上游,所属如桂平一带,猺獞杂处,叛服靡常,卒或蠢动入犯,永其发难之始乎?所仗县治,四顾皆山,八望俱水,挂榜案于前,都庞屏于后,潇江环诸左,桃川绕诸右,纵非天府,亦是金汤,守土者苟以时而绸缪之,永可坐而安也。永安而楚城亦安,此犬牙相制,《隶芝城》之深意也。

江华新田二县,《形胜》无考。

永州府星野考        府志

[编辑]

府总

《周礼》:“翼轸荆州” ,于辰为巳,楚之分星,荆州之分土。

《尔雅》鹑尾曰“鸟帑。”

《左传》:“鹑尾为楚。”

《火》曰“荧惑” ,主南岳荆扬二州。

《史记》:“二十八舍,主二十州,斗兼之。吴楚之疆,占于鸟衡。”

“太微为衡” ,衡主平也,又为天庭。

翼轸荆州

轸为车,主风。其旁有一小星,曰“长沙” ,星星不欲明,明与四星等,若五星入轸中,主兵。

《天官书》:“南宫七宿,其应周秦、楚。”

《星经》“荧惑星,主吴楚越分。”

《春秋元命苞》,“轸星为荆州。”

《象纬书》:北斗七星,在太微之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斗星:一天枢为天,二天璇为地,三天玑为日,四天权为时,五玉衡为音,六开阳为律,七摇光为星。石氏曰:“一主天主秦,二主地主楚,三主火主梁,四主水主吴,五主土主燕,六主木主赵,七主金主齐。”

《西汉志》:“翼、轸,楚之分野。” 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及汉中、汝南郡,皆楚分。

《汉书》:“轸南众星天库,库有五车。”

《九天元女书》,“翼轸在天四十度,在地十四度,零陵入轸十一度。”

张衡《东汉志》:“轸四星,中一星名长沙,亦曰玉衡斗玉衡第四星,主荆州,以五卯日候之,乙卯为南阳,丁卯为武陵,己卯为零陵,辛卯为桂阳,癸卯为长沙。”

《长沙》星,在太微宫端门左下。

班固《三统历》:“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之分野,属扬州。费直,起斗十度。蔡邕起斗六度。自张十七度至轸十一度为鹑尾,于辰在巳。楚之分野,属荆州。费直,起张十三度。蔡邕起张十二度。”

《诸葛亮占》:“彗星犯轸、翼,楚地大兵,人民灾。” 《晋天文志》:“自张十七度至轸十一度为鹑尾,于辰为巳,楚之分野,属荆州。”

《唐书》:“翼轸鹑尾。” 翼与咮张同象,当南河之北,轸在天关之外,当南河之南,其中一星主长沙,逾岭徼而南,为东瓯、青丘之分。

《新唐书》一行《天文志》:“鹑尾直建巳之月,内则太微为天庭,其分野自南河以负海。”

《宋志》:“天市二十二星,东西各列十一星,其西垣南第十星曰楚。”

《宋天文志》:“器府三十二星,距西北星,去极一百三十七度半,入轸八度半。”

《五车》五星,在毕东北,司空,其中星也,主楚司空。星明,其地岁丰。

《步天歌》:“女宿下有十二诸国,第九星主楚。歌曰:‘楚之一国魏西屯’。”

按《左氏传》,“岁星淫于元㮙。” 梓慎曰:“岁弃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鸟帑。周、楚恶之。” 释者曰:“帑,尾也。” 此明鹑尾之为楚分无疑矣。永郡于次为鹑尾,于北斗为衡星,于南斗为玉衡第四星,于三台为司命下星,于五星为司空,为荧惑,于辰为巳。旧志乃曰:零陵兼牛女之分。盖以永、江二邑,原谢、沐、冯乘之乡,皆苍梧故地,故谓“零陵兼之。” 然《记》称“帝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 ,今舜陵实在永属之宁邑,则苍梧之地,又不仅冯乘、谢沐矣。牛女之分野,吴越扬州所包者广,岂弹丸两邑遂足以概之乎?大抵星气各有所属,神而明之,非纸上陈言,可以臆说也。夫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而或雨或不雨,其故何也?星孛大辰,四国同灾,验矣。而《瓘斝》、玉瓒之弗祷,裨灶之言亦不售,抑又何耶?善夫,胡安国之言曰:“灶之所言,盖以象推” ,非妄也。而郑不复火者,则以子产当国,方有令政,此以德弭灾之明验也。若然,则五石陨宋,六鹢退飞,内史叔兴以为非吉凶之所生,而妖不胜德,诚探本之论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