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303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三百三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三卷目录
广州府部汇考五
广州府山川考五〈水利附〉
职方典第一千三百三卷
广州府部汇考五
[编辑]广州府山川考五 府志
[编辑]花县
花山 邑北诸山之统名。“重峦叠嶂” ,亘数百里,北通清远,东接从化,向为盗薮,今置县,因以为名。
百丈岭 在城北四里许。山石嶙峋,其高千仞,为邑脉发祖之地。俗称“百丈” 者,极言其高也。唐帽岭 在城东南里许,旧名纱帽岭。
石岩塘岭 :在城西南里许。
狮子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
盘古峒 在万山中。林木蓊翳,向为强人窟穴。旧有盘古庙,今废。
百步梯 在万山中。绝陡险仄,不可攀跻。前人凿山通道,故名。康熙二十二年,巡抚李益辟之丫髻岭 旧《志》:上有雩坛,居民旱祷辄应。在狮岭司。
瑞云山 在狮岭司下。有龙兴古寺。旁有潭,曰“钟潭。”
象岭 :在城西十五里象罗村后。其形如象,大小不一。
乌石岩 在区村。高数仞。巅有仙人圹,乡人旱祷辄应。
独秀山 在县西五十里。
中洞山 :在城西南六十五里。
横潭水 :在城西南三十五里。由正迳诸溪发源至巴水与巴由水合。
巴由水 在城西五十里。由三水芦包水口入赤坭水,至巴由下与横潭水合,出石门沉香浦达郡城入海。
连州
顺山 在州东北四里。刘禹锡谓为州山之第一云。其西有曲水源,又其西有安岩,其草多莎薠,其木多松杉。
巾山 一名“翠巾峰” ,在州东五里,平地耸起百馀丈,崔嵬冠于群峰,其木多楠柘。
静福山 在州城北五十里。相传梁时有廖冲学仙于此。其上多松柏,多禽鸟。其下有虎跑泉、流杯池。按《州志》:“峰峦环抱,桧柏森郁,为七十二福地之一景。为静福寒林。”
崑湖山 在州西北十五里。下瞰崑湖,故名。一曰天际岭。其上多棕榈。按《州志》:“苍崖峭壁,森然罗列,上有集灵庙,景为崑湖叠𪩘。”
南冈山 在州东南七里。捍蔽水口,屹如屏障。桂阳山 在州西北二十五里。按《州志》,州以此得名,旧呼为灵山。山下有泉,东流入于韶。北有石峒,广三百一十步,状如堂宇,藤萝垂蔽若帷幕,奇石错列如龟羊。内有神庙,每风雨晦冥,如闻鼓吹,乡人祷祀辄应。
白鹤山 按《州志》:“在州西北四十里,石壁卓立,四面如掌。相传陈真君于此炼丹,乘鹤上升,故名。又西北四十里曰腾空山,其状如蟹,一名邓公山。”
方山 在州北二十六里,与九疑对峙。东南有水出焉,流入于黄蘗岭,过卢峒达于湟水。又北十二里曰“北山” ,其上有磨厓,多榕楠。旧有北山寺,今废。
白罗山 在州南五里。峭拔壁立如榜,一曰挂榜山。按《州志》:万历丁丑春,雷击其上,石绽红露,如朱点首。是年曾象乾登会魁,人以为榜头红山,先兆之云。
文笔山 ,按《州志》,在州南三十里九陂村。马鞍山 ,按《州志》有二,俗呼大小马鞍。
卓旗山 山如旗
犁头山 在州东
大帽山 在州西,其北有帽岭,以形名。
桄榔山 在州北六十二里。其木多桄榔。圭峰 在州西北一十里众山中,端立如圭。合望峰 按《州志》:“在州西南十五里。翘然高起,状如老人,伛偻踞坐。左右数小峰,环而仰之如望,俗呼为白面峰。”
冠峰 在州北五十里,以形名。
芙蓉峰 按《州志》:“在州北六十里三乐乡,五峰列峙,状如芙蓉。”
大云岩 在州西北五里,一曰“秀岩” ,上有垂石,如滴翠乳。又北四十里曰眼水岩,其上有石窦,可容数百人,晴则日光透射,雨则幽暗。昔人避寇于此,其下溪水出焉。
师德岩 在州北八十里,猺洞明如堂屋,内有石钟、石床。又有石潭,其水黑。按《州志》,嘉靖间,于此凿取丹砂,遂不如昔矣。
廖仙岩 在州北五十里。耸叠台阁,有梯级可上,相传廖冲炼丹之地。又东北三里曰仙人岩,是为寒石洞。北山禅寺之后,燕喜亭侧。相传有人入岩,见二仙对奕,见韩愈《日记》。其右有流杯池。又北十五里曰穿石岩,两峰对峙,中有岩洞,可容数百人。
楞伽峡 一名贞女峡,在州东南十五里,双厓壁立,垂石若肝肺,悬瀑飞注于潭。下有二石,是谓“贞女” 、“贞男。” 宋嘉泰间,崖陷,司法李华请于州凿之,三载底平。又东四十里曰大里峡。
宝华山 按《州志》,“在州东南四里,常有烟霞云雾出山之上” ,山下有栖岩寺,今废。
凤凰山 在沙坊村
邓公山 按《州志》:“其状如蟹。” 相传有僧舍邓阿鲁家,留经出门,曰:“吾暂上此山。” 遂乘云冉冉而去。又名腾空山。
《虎形》:山 形如虎。
三石冈 按《州志》:“在州北三里,平地突起三石山,状如狮豹,联属相顾,产有石香薷。”
龙脊岭 按《州志》,在州东四里,左为锣鼓岭。招旗岭 按《州志》,“在州西一里,有营”
桃花岭 在州西二十里。
养父岭 ,按《州志》,“在州西四十里,有真君庙。” 开口岭 ,按《州志》,“在州东北二十五里,路通星子”
观音岩 按《州志》“在水口,四面俱石,山腰为岩。” 小溪岩 按《州志》在州西七里小溪冲内,多产钟乳。
龙岩 按《州志》,距州五十里,在龙下村。
龙头石 按《州志》:“在兴贤门东,石长数丈,欧姓居之。在宋时,登进士第者二十馀人。”
嘉鱼石 按《州志》,“在州后街东。”
鲤矶石 按《州志》,“在州西唐王祠前。”
鳌鱼石 按《州志》,“在州龙津门外。”
仓石 按《州志》,“在白马祠前,江水流激,石当其冲。”
龙头峡 上有“钟石” 、磬石,舟人扣之以篙,声如钟磬。
丁兰石 ,按《州志》,“石上有石髓,倒垂如蛇。” 童谣云:“蛇咬丁兰头,状元出连州。”
观音石 按《州志》,“倒垂崖上,绝肖观音。”
贞女石 按《州志》,“相传秦时有数女游此,卒遇风雨,一女化为石。”
《醉翁石 》,在道傍。
卧龙石 按《州志》,“旧有湖光亭”
飞凤石 按《州志》,“旧有飞练亭”
双剑石 按《州志》,“旧有君子亭”
缾盏石 按《州志》,“旧有月窟亭”
普贤石 按《州志》,“在候德丘前。”
棋盘石 按《州志》:“石生而方,中有白文,如棋盘然。”
香炉石 按《州志》“在石笋后。”
龙涎峡 按《州志》:“在州南五里,俗呼牛溺峡。” 判官佘勉学改龙头,郡守崔世召改今名。
同官峡 按《州志》:在州南,俗呼晾纱峡。
《金鸡石 》。《仙女石 》。《将军石》。
湟水 在州城西下。东注阳山,出江口,合浈水,东南入于海。汉元鼎五年,以路博德讨南粤,出桂阳,下湟水,即此。
双溪水 在州城西南三里,旧龙津白马庙门前。一出潭源,径朱冈,合众流入于湟;一出连山获水,径高良入于湟。盖诸乡水会为乐簪溪,而高良则专为一溪,至城西南始合为江。二溪之凑,其阳有仓石,当二溪之冲;其阴有坎穴,众流汇焉。按《州志》,方春雨积,洪澜弥漫,津岸浩荡,景为双溪春涨。
五溪水 ,在州南十里。源于方山崑湖、横溪、上叶、相思诸流合为一水,故名。
奉化水 在州北十五里。源于宜章黄莽山,南流至州西北,入于湟水。按《州志》,即星子水。上下卢水 ,在州西北十六里,源于蓝山,合卢
龙二水为一。按《州志》,即朱冈水。
高良水 在州西九里。源于连山上叶,流于唇溪,为“大获” ,至采陂,合为一水。
长迳水 在州西二十里,源于连山之上叶山。九陂水 在州南三十五里,源于文笔山。羊蹄水 在州北三十里,源于长合山。
牛峒水 在州北二十里。又东北十里曰眼水,又五里曰石马泷水,水涯有石如马。按《州志》,“源自西岭。”
潭源水 在州东北七十里,源于猺山潭源洞。蛟龙江 在州北三十二里,源于冠峰,水势盘屈,故名。
海阳湖 在州北山寺前。唐元结自舂陵来游,凿湖潴水,为城北胜境。今已淤塞。
龙潭 在州西十六里,源于上下卢水,注于潭。左右石崖深二十馀丈,阔十馀丈,下有伏龙,能作风雨。
龙湫潭 在州东南二十里,水自潭底涌出。按《州志》:“悬流飞瀑,经冬不竭。上有龙庙,每旱时激潭辄雨,景为龙湫时雨。”
丹台井 在州东丹台观。旧传有蛟蜃出于井。按《州志》,“在东岳庙前池中。”
天潭泉 在州燕喜亭侧。源出自巾山,抵北山寺,右入于流杯池。
虎跑泉 在静福山之右。
育德泉 在州东南企岭下源于巾山,西流至企岭,始分为二。一至旧桂阳西历长街,出天泽桥;一经嘉鱼石,过唐王祠,出通庄桥。
醴泉 在州里仁坊。按《州志》:“欧姓居之。” 石刻“醴泉” ,今非旧矣。
濂泉 在州东一里。周濂溪为广东提刑经游,刻濂泉之源于石壁。
龙泉 在州南五里。泉悬石壁上,四时不竭。螺村水 ,按《州志》:“在州北五十里,源自本山,泉出”
保安水 按《州志》,在州西北四十五里,源自田菜坵。
黄娇水 按《州志》,“在州东北五十里,源自浦下乡。”
获水 ,按《州志》,“距州八十里,源自黄帝源。” 同官水 ,按《州志》,在州南三十里。
裴溪 按《州志》,“在州北” ,因裴侍御得名。
唇溪 按《州志》“在州南四十里” ,此中螺壮。糵溪 ,按《州志》,距州八十里,在下卢村。泗洲潭 ,在州西
莲花潭 按《州志》“在州南二里” ,其下为横潭。石角潭 按《州志》“在州西二十里。”
象鼻潭 按《州志》,“在州西四十里。”
韶甫潭 按《州志》,“在州西五十里。”
东江潭 距州北五里
杉木潭 按《州志》,“在州西南二里。”
泥潭 在州西南十四里。
蛇㜑潭 在州北十里。平陂潭 距州三里。
打石潭 ,去州四十里。
鱼潭 去州五十里
蛇龙潭 ,去州六十里。
天泽泉 按《州志》,“在惠宗寺后,王弘中所凿” ,唐刻“天泽泉。”
蒙泉 一曰蒙池
潮泉 按《州志》:“昼夜消长,与海潮相应。在州者三:沈水洞、红靠坪、楞伽峡。”
丘泉 水自地中涌出,旧名“涌泉。”
惠泉井 、丽泽井 按《州志》:“二井在州治内。嘉靖乙未冬,不雨,井涸,汲于河,殊用不便。” 判官东台佘子,乃凿二井于墀南,左曰惠泉,右曰丽泽,井成,各系之铭云。
双井 按《州志》,“在城外唐王祠西,水从地涌出,流入杨柳坑。”
义井 在义井巷
“六羽井 ” 在瓦窑冈。
洗马池 按《州志》,“水从石罅中出,注而成池,石上有马蹄迹,相传张仙洗马于此。” 在流沙。花井 按《州志》,“在韶陂,井底有石龟,岁旱淘井,天即雨。”
阳山县
阳岩山 在县西南十里。两峰上耸,日出光照,故名。《通志》:两峰上耸,状如丫髻,又名丫髻山。贤令山 ,在县北二里,上有韩公读书台,中有东岩。
石厓山 ,在县东北二里,有石壁如板。宋绍兴
初,县令张本忠刻《祝颂文》于其上。
香山 :在县治五里。一名“香冈。”
铜砂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旧产铜。
宝源山 在县东三十里。山产黑铅,居民募湖广人采之。弘治九年,官始封其洞,永不许开。大东山 在县西五十里。山在连州东,故名。骑田岭 在县北,古湟溪关。
蜈蚣岭 在县北二里,一名“苍龙岭。”
分水岭 在县西三十里。上有李将军墓。明月冈 在县南十五里。壁有石,圆如月,遇夜有光,故名。
七星冈 在明月冈前。七冈相联如七星。龟峰 ,在县东二十里。
天马峰 在县西
同冠峡 ,在县西北七十里。按《通志》,唐韩愈诗:落英千丈堕,游丝百丈飘。泄乳交岩脉,悬流揭波标。
双剑石 按《县志》,“双石如剑,在潮水铺。”
将军山 高十馀丈
渔水岩 按《县志》:“去县二十馀里,内有龙物,兴风雨,故祈雨必祷之。”
渔翁石 按《县志》:石立水旁,高十馀丈,形瘦而偻,似老翁垂钓,故人以钓鱼翁名之。去县三十五里。
锺唐山 按《县志》,“去县五十里,相传锺、唐二人学道于此。”
丫髻山 按《县志》,又名阳岩山。两峰并起,形如双髻,高出众山。日初出,光先照之,故景为双髻朝阳。去县五里。
挂榜山 在县西
马鞍山 去县十里
朝天蜡烛 ,去县四十里。
石锺岩 按《县志》,一名龙岩,在大鲤峡,去县四十五里。
白石山 在县东
狮子山 离县五十里
纱帽岭 按《县志》,离县五里,与县治相对。凉伞岭 值学宫前。
石龙岩 按《县志》,“去县十里,岩中有石龙两条,俨然天成。其岩天孙云锦,怪石秀山”
大木山 按《县志》:“去县七十里,天晴天雨俱有云雾,凝于山顶。”
大乌山 ,去县五十里。
芙蓉山 按《县志》,“去县六十里。山之岩有石台凳,旧传张侯读书处。”
弩牙峡 按《县志》,“去县五里。”
大鲤峡 按《县志》,“去县四十里。”
三峡 按县志,去治七十里,春水涨时,舟人待之,经旬不能上下,内有磨刀坑,即英德县界。阳溪水 在县城南。按《县志》,在县治前即湟水。其源出于星子之红岩山下,绵邈七八十里,汇众溪与朱冈之水合流,名曰双溪。《州志》景有双溪,春涨达于连州,绕城而南,穿楞伽峡,经龙湫潭,合同官水,下龙宫滩,至于阳山,绕城而东,合通儒、青莲二水,穿三峡而东,过浛洭而出洸口,与浈江合流,达羊城入于南海。
洭水 自韶之乳源东南流,合常岁乡山泉,至莲塘入于斟水。
斟水 ,在县北二里,源于东岩。
桃江水 ,在县东北二十里。
青莲水 ,源自桃江,按县志,即西岸司,又为桃江水口,元时有青莲院,故名,去县三十里。淘江水 、三都水 ,按县志,二水俱在县北,淘江发源于潭源洞,三都发源于大东山,至岭背塘,二水合流,其势稍大,可以行舟,东南出青莲江口,入于湟水。按此水即《通志》所云斟水。田畔水 ,在县西南二里,自茶坑按县志,去治三里。
通儒水 在县东南六十里。自马下山按《县志》经太平墟下白鹤坑,合鱼水出通儒水口,入于湟川。
塔溪水 在县东一里。按《县志》景为塔溪流月。同官水 在县西北七十里,源于黄莲山峡,今为同官村,东流与湟水合,又东过城南,合于阳溪。韩愈文:“阳山,天下之穷处也。” 水有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又南十里曰龙阪滩。
龙宫滩 按《县志》,去治十里。韩退之夜宿,有诗云:“浩浩复荡荡,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如何连晓语,一半是他乡。”
潮泉 在县北六里常岁乡莲塘官道傍。消长之候,与海潮同。又一在县东桃江水口,又一在县东滑石坑。《县旧志》:在古桂阳,今为常岁乡莲塘村,距邑四十里。其泉二月至初秋,每日自丑时水涌出,至申时止。八月至初春,自申时水涌出,至丑时止,若海潮之有定候云。《通志》云:“斟水自东南为潮泉,湘川而西,通汇水” 穴,时井或枯涸弥年,或一日十盈十竭。按《连州志》:“潮泉在阳山者五:潮水铺、滑石坑、潮下坑、莲塘村、桃江水口。”
温泉 在县西常岁乡龙阪之侧。其水温,按《县志》名热水池。去县三十馀里,在溪岸之南。滨溪数武,有窟如杯泉,沸涌而出,四时温热,望其气蓬勃如蒸,谓可以已疥,虽隆冬人争浴焉。邑景为“温水长春。”
双女潭 在县南五十里。相传,有双贞女溺此,每晴霁,有双鲤见则雨;雨久,双女见即晴。其上有瀑布出焉,下注而成渊。
黄牛滩 按《县志》,“去治三十五里。”
泉滩 按《县志》,“去治五十里。”
龙湫潭 按《县志》,“去治七十里,景为龙湫,时雨。” 今属连州界内。
三门滩 按《县志》:“去治半里,水中三石如门,景为三门雪浪。” 又东曰官潭。
石矶滩 按《县志》,“去治十八里。”
凤凰滩 按《县志》,去治四十五里。
清霜滩 按《县志》,去治四十五里。
连山县
天梯山 在县北五十里。高险无草木。按《县志》:“高数百丈,周约一百丈,其脉自巾子山而来” ,山势高耸,中有石梯,上而视之如登天,故名。长迳山 在县东九里,中有长迳,以通往来。巍峨山 在县南四十九里,高峻不可登,其上多茅竹。
黄连山 ,一曰“西山” ,在县西一百五十里,当二广之交,其山联络,多草木。
中留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
大龙山 按《县志》:“在县北八十里,高数百丈,周围五十馀里,冈峦回盘,其状如龙,故名。”
巾子山 按《县志》:在县北八十里,高数百丈,约百馀里。其形如巾子。顶上有石池,四时不涸。傍有锦边桃李二株,实夏熟,芬芳袭人。有登其巅者,采食之,不觉饥。或私携至半山,风雨骤起迷路,弃之复霁。故有谚云:“巾子山宜吃不宜担。” 长叶山 在县西北一百六十里,猺獞所居。梁峒山 在县南十二里,又南三十里曰上“帅峒。又东南三十里曰三江峒。又东南六十里曰石田峒。又西北十八里曰春峒。又西二十九里曰大富峒。又西北一百二十里曰梅峒,皆猺獞居之。”
大雾山 按《县志》,“势凌霄汉,尝有雾气,因名之。” 大帽山 按《县志》,“形如大帽,故名。”
崑湖山 按《通志》,在县治东北二百里,下瞰崑湖,山半旧有集山神祠。宋张栻诗:“崑湖擅奇胜,列嶂巧连绵。循环四来会,巍峨高插天。” 又按《县志》,在邑东诸莺乡,高约五百丈,周仅一百里,其脉自大帽冈陵联属而来,下有崑湖,故名焉。邓公山 按《县志》,一名腾空山,在邑北一百里诸莺乡,高约三百丈,周三里馀,状如蟹,其脉自韶陂村层冈起伏而来。昔刺史邓阿鲁遇高僧,舍其家。将出,留经一本,曰:“吾暂上高山。出门乘五色云冉冉而去。”
仙人山 在县东
猪头山 在县东
锦坑山 :在县北四十里。
钟留山 按《县志》:“在县北三十里永福乡。高数百丈,周百馀里,其状如钟脉,与天梯山联接,峻拔秀出,群峰傍拥,若留恋于左右,因名钟留。” 上叶山 ,在县北六里。
芙蓉山 按《县志》: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其山出芙蓉花最多,其竹笋则阴年有,阳年无,亦见与别山异者。孔镛诗云:“半空削出玉芙蓉,上有寒光射九重。瑶树琼花风不谢,分明一片白云封。” 天霞山 在县东。
贞女石 按《县志》,秦时有女游此,卒遇风雨,一女化为石。有诗云:“当时非望夫,亦不采蘼芜。自化为真质,因此入画图。风恬月镜朗,云散石房孤。寄语柳江妇,初心相似无。”
钟山 按县志在宜善司内,去县西一百里许。悭山 ,按《县志》,在长迳山,当道而立,行者至是必回头俛身而入,俗呼之曰“回头石。”
文笔山 按《县志》:“在黄村南,沙田北。其峰峭峻,视之如笔架。”
犁头山 :按《县志》:在上草南和睦西。上有石,形如犁头,方二丈,傍永无草,云常罩之。大旱,乡人祷于其地,率多有验。
百丈山 ,去县二十里。
蟠龙冈 按《县志》,“县东半里为蟠龙冈。”
天堂岭 ,按《县志》,通上草、和睦、大富三村。长冈岭 ,按《县志》,在县北三十馀里,极险阻,上之若登天,路通禾村。
梁峒水 在县东南十九里永福乡。源于梁峒山。又南六里曰横水,其中多鰋鲤。
漓水 一曰上吉水,在县东二十里永福乡。源于诸山谷,派分为二,一东注于邪渡桥,入于湟;一西注于上吉村,合梁峒水入于广西大宁江。韶陂水 在县东北十里诸莺乡,源于韶陂村。按《县志》,“源出楚锦田界。”
大龙水 在县北十六里诸莺乡。源于大帽山,西流至龙山下,入于湟水。
驼村水 在县南二十二里永福乡。源于驼村,北达旧县神渡桥,合于长迳水。
花井 在县东北十里韶陂村邓刺史庙傍。南宋刺史邓阿鲁所凿,旱淘之辄雨。《旧志》:凡旱,乡民群祷于井,淘之即雨。谚云:“淘井祈雨。”
崑湖 按《通志》:在连山县东北二百里。湖中水渟,群山四拥,连山八景,崑湖叠𪩘其一也。又按《县志》在县东一百里永福乡长迳山下,其源发于本乡山泉而来,西支经上吉村,入于广西大宁江。东支经长迳山口,合镬水入于湟溪,东流入省。
长迳水 ,在县东十里。
白沙水 按《县志》,在县东五里,源自本乡山上。吉水 按《县志》,源自本乡良溪山。
横水 按《县志》源自本山坑水。
小龙水 按《县志》,“源自湖广江华县,流入湟川。” 象鼻潭 ,在县北沙坊
《府志》未载山川
[编辑]《通志》
[编辑]歌舞冈 在府城。《郡国志》云:“南越王佗三月三日登高处。”
曹幕山 ,在东莞县西北八十里,林阴蓊蔚,大者合抱。农隙采山如织,百材于此取办。
莲花峰 在东莞县东北四里。
大鹏岭 在东莞县东南三百五十里,其脉自罗浮山来,状如飞鸟。
望云岭 ,在增城县北一百七十里,下有九淋水,虽天时晴霁,亦有云气覆其上。
“南台山 ” 、北台山 ,在香山县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
石甑山 ,在香山县南一百六十里,山有石如甑,土人号为“南山。”
横琴山 在香山县南二百里海中,形如横琴。三灶山 在香山县南三百里海中,周回三百馀里,林木葱翠,中有三石如灶。上川山 、下川山 在新会县西南一百四十里海中。上川石山而下川土山,二山皆产香蜡竹藤之属,而上川为优,居民以贾海为业,洪武中迁之,今为荒壤。
龙江 在顺德县
鲍姑井 在府城内。相传晋鲍靓女葛洪妻所汲处。
“放生池 ” 在东莞县南。
鼋泉 ,在增城县西。青山有神鼋,人有秽此水者,澍雨即至。
水利附
[编辑]本府。〈南海、番禺二县附郭。〉
《魁冈堤 》长六百馀丈。
梁村堤 ,长三千馀丈。
𧒽江堤 长五百馀丈。叠㴦堤 长一千七百馀丈。溶洲堤 二、一长三千一百馀丈。一长一千六百丈
绿潭堤 ,长六千一百一十丈;
上围堤 三。长凡六千九百丈
张槎堤 ,长一千三百丈,
《丰宁堤 》二,长凡四百九十丈。
兴贤堤 ,长二千九百丈;
《西隆堤 》、长二千四百丈;
上涌堤 、《长六千七百丈》。
登俊堤 二,长凡五千七百丈。
《大富堤 》,长二千三百丈。
《土垆堤 》长四百七十丈。
乌坭堤 长四丈
《大同堤 》二,长凡一千四百五十丈。
鳌头堤 二、长凡六百五十四丈
龙津头堤 三,长凡四千七百七丈。
河清堤 、长一千三百八十丈;
镇涌堤 ,长一千一百五十丈;
《九江堤 》长九百九十九丈;
海洲堤 长一千七百一十三丈。
洗村堤 三,长凡二千三百二十一丈。
金瓯堤 三,长凡一千一十丈。
丹桂堤 长九百八十丈;
伏隆堤 长一千二百五丈;
《登云堤 》,长五千九百丈。
金紫堤 ,长四千八丈。
白石堤 ,长二千馀丈。
大榄堤 长一千九百三丈五尺;
小榄堤 长三百一十五丈。
芦荻塘堤 长一千三丈。
番禺县
下大田堡高塘堤 ,长三百五十丈。
大朗堡、龙湖村堤 、长五百馀丈。
老鸦湖堡新塘 ,灌田七十馀顷。
李溪陂堡小陂塘 ,灌田一十馀顷。
流溪都小陂塘 ,灌田一顷三十馀亩。
何岭堡陂塘 灌田二十馀顷。
横沙堡莫山陂塘 ,灌田七百顷。
罗江堡,石井陂塘 ,灌田五十馀亩。
车陂堡,大朗陂塘 ,灌田五十馀顷。
望冈堡磨刀坑陂 ,灌田一十馀顷。
东圃堡横冈陂 ,灌田一十二顷馀。
黄陂堡大坑陂 ,灌田八十馀顷。
黄沙堡大塘陂 ,灌田二百馀亩。
逻冈堡竹树陂 ,灌田二十馀顷。
黎村堤 ,灌田五十馀顷。
李溪陂堡白沙陂 ,灌田六十馀顷。
巴由都大潮陂 ,灌田一十馀顷。
流溪都小坑陂 ,灌田一顷馀亩。
赤迳堡小陂 ,灌田三顷。
竹料堡白泥陂 ,灌田一顷。
罗江堡波浪陂 ,灌田一百馀顷。
黄冈陂 灌屯田二顷馀亩。
罗江堡洗马潭 ,灌田二十馀顷。
黄陂堡大坑陂 ,灌田五十馀亩。
沙园陂 、蟠龙陂 、白沙陂。
“蛇冈” 陂塘 灌屯田。
黄婆洞坑陂塘 凡二
顺德县
登州堤 长二千馀丈,护田四十馀顷。
岳步堤 长三千四百馀丈,护田五十顷。鹭洲堤 长三千六百馀丈,护田二百一十馀顷。
葛岸堤 长三千八百馀丈,护田五十馀顷。《龙江堤 》长八百馀丈,护田四百顷。
龙山堤 一千三百馀丈,护田七十馀顷。《水藤堤 》七百馀丈,护田三千馀顷
《平步堤 》,长一千八百馀丈,灌田百馀顷。东莞县:
东江堤 在邑境东,长一万馀丈,护田九千八百馀顷。
咸潮堤 ,在咸西察步等处,凡十有三,长四千一百三十丈,护田二万二千二十八顷。
牛过蓈堤 在县东牛过蓈村,长三百丈,护田二百馀顷。
西湖堤 在西湖,长一百八十五丈。
水南、石碣、南埔三村,堤 长七千馀丈,护田地三百馀顷。
罗家陂 ,在大蓝迳边,长二百馀丈,灌田数百顷。
龙湖堤 长三百馀丈,护田二百馀顷。
从化县
白水塘 在县北三十里。宋时凿,广八十馀亩。鱼江塘 县西二十五里,洪武中凿,广四十亩。圃心塘 在县南五十里,广六十亩。
扬州寨塘 在县东五十里。正德中筑,广八十亩。
流溪水 ,在县北二百里。源出黄龙硖,灌田甚广。
犁塘水 在县西三里,源出龙潭山。
井冈水 在县南十五里。有双井涌出,注于平田。
沙溪水 在县北五十里。源出新洞,入犁塘水。石榴花带水 在县东北四十里,南流于溪。从化灌田之法,用竹木茅柴横置江中,中通一路,以便舟楫往来。待水满陂,用筒车汲之,不劳人力而水自运,灌溉之利,神而且溥。
龙门县
林村陂 在县东三里
石陂 在县东七里
麟冈上下陂 在县东十里。
陈峒下陂 在县西二十里。
涧头陂 在县西五里
莲塘陂 在县北十里
石冲陂 在县北十里
鹅公陂 在县北十五里。
九牛陂 在县西七十里。
埔田陂 在县西七十里。
新宁县
蓈尾堤 障田二十顷。浮石堤 障田八顷。
那澹塘堤 障田一顷
古戎陂塘 灌田一十三顷。
大陂塘 灌田一十一顷。
增城县
张州堤 长二千馀丈,护田八十馀顷。
沙拗堤 长一千九百丈,护田七十馀顷。官陂 ,灌田一千馀顷。
百家陂 ,灌田四十馀顷。
社头陂 :灌田二十馀顷。
罗陂 ,灌田三十馀顷。
燕江陂 灌田三顷
百姓陂 ,灌田五顷馀。
汤大山陂 :灌田二顷。
香山县
长江陂 ,竹迳陂 ,澜泥陂 ,丸山陂,吊鬼南陂 ,丰阜湖 ,宫花水。
新会县
越塘堤 ,在古劳都,长三千六百五十丈,障田五十三顷。
斗南堤 在沙涌村,长三十丈,障田五顷。馀坡亭大水堤 ,在古劳都,长三千五十丈,障田二百二十三顷。
坡亭小水堤 长四百五十丈,障田七顷六十五亩。
麦村大水堤 ,在古劳都,长六千一百丈,障田二百一十顷。
麦村小水堤 长八百一十丈,障田六顷一十亩。
招村堤 在古劳都。长一千一百五丈,障田一十八顷三十一亩。
天河堤 ,在中乐都,长三千七百三十三丈,障田三百一顷八十亩。
石门凹《上下堤 》:北为上堤,在古劳都。南为下堤,在中乐都。
落鞋陂 在新化都。长三丈,灌田二十馀顷。炭灶 在县南,又名“新开圳” ,灌田一百馀顷。水流坑 在怀仁都,灌田一百馀顷。
三水县
镇南堤 在城南二十五里,长六千八百四十丈。
谿陵堤 ,在城南三十五里,长二千七百五十六丈。
白坭上堤 在城南三十里。
高丰堤 :在城东四十里。
禄步堤 在永丰
沙江堤 在城东二十里。
三江堤 在城东五十里。
平田堤 在城南二十五里。
大垄堤 :在城南四十里。
金西堤 在县西,隔河三里。
黄家塘堤 在城南四十里。
银洲堤 在城南五十里。
蚬塘堤 在城南五十里。
良埇堤 :在城南五十五里。
清塘堤 在城南五十二里。
新生堤 在城南五十三里。
南岸堤 :在城东十里。
蔡坑堤 在城南五里
大蓈堤 ,在城东三十里。《大良堤 》,在城东四十里。
鹿峒堤 :在城东七里。
木绵堤 在城北十二里。
榄冈堤 :在城北十七里。
灶冈围堤 在城西二十五里。良凿堤 ,在城东二十里。
石板堤 :在城东二十里。
东园山堤 在城东五十里。
榕塞堤 在城北
长冈堤 在城北
蔡坑堤 、“雄旗堤 ” 、“山田堤。”
徐步堤 俱在城南
清远县
靖定乡上围堤 ,靖定乡中围堤。
靖定乡下围堤 、靖定乡象栏庙堤、大坋陂 、高车陂 、鼓楼陂。
黄田陂 ,大陂 ,东塘,潮陂,乐革湖陂 ,龙头圃陂 ,丹竹潭陂,良塘陂 ,琶颈陂 ,林塘,石角陂,莲塘 ,在县东二里。
芦塘 在县西五里
山湖峡塘 去县五里
柘步塘 在禾仓冈村
后塘 在县西二里
东门塘 在县东一里
三剪塘 在县西
鼓角塘 在太平乡
黎塘 在县东
新安县水利无考
花县
白沙陂 在李溪陂堡,灌田六十馀顷。
小陂塘 在李溪陂堡,灌田一顷三十馀亩。陂塘 在何岭堡,灌田二十馀顷。
大潮陂 ,在巴由都,灌田一十馀顷。
连州
龙腹陂 、邪陂 、《岳前陂》。
枫陂 、清江陂 、福济陂。
长江陂 、下泼陂 、东江陂。
龙塘陂 、田心陂 、上眼陂。
大陂 桥陂 、力木陂。
太平陂 、东陂 、彩陂。
阳山县
老虎陂 、《较剪陂 》《鹅毛陂》。
潮水陂 、木塘 、龙塘。
“岭背塘 ” 、“碧莲塘。”
连山县
观陂 、鹅冈陂 、管陂。
古渠 ,长百六十丈,引山泉入城,以备不虞。。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