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370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三百七十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七十卷目录

 雷州府部汇考四

  雷州府田赋考二

  雷州府风俗考

  雷州府祠庙考寺观附

职方典第一千三百七十卷

雷州府部汇考四

[编辑]

雷州府田赋考二    府县志合载

[编辑]

徐闻县

顺治十一年,土寇王翰、黄占三等占据西土,人民逃散,税粮无稽。

康熙三年迁海,版籍未定,税粮无考。

县原额官民田共税三千二百零二顷八十六亩四分八釐七毫,内除荒迁无征外,康熙十一年尚存征熟田地塘税三百七十七顷一十一亩六分二釐五毫九丝四忽六微。

应征银一千二百一十一两一钱二分四釐六毫。

应征本色米二百一十六石六斗六升六合。地丁共银一千五百二十三两四钱九分零六毫四丝六忽五微。起运连闰共银一百五十一两三钱八分一厘七毫四丝七忽六微八纤七沙五尘。存留额编兵饷及留县备支官役俸食,均平驿传、军器料、解户水脚、历日额外等项,连闰共该银一千三百七十二两一钱零八釐八毫九丝八忽八微一纤二沙五尘。内除驿传连闰共银九两三钱七分二釐九毫五丝一忽,尚存实征连闰共银一千三百六十二两七钱三分五釐九毫四丝七忽八微一纤二沙五尘,《差壮》银八百一十两零三钱九分六釐五毫七丝四忽,备支府县官役俸食心红等项用均平银五十八两九钱八分五釐,留支春秋二祭,无祀鬼神等项用。

康熙二十五年,县《均平额》银七百六十四两六钱三分九釐八毫八丝。

岁办派数

拜牌习仪香烛银五钱

祭山川银一十四两七钱。《祭启圣乡贤》银一十四两五钱四分。二次祭丁银三十六两。

祭社稷银一十一两四钱;厉坛三祭,共银一十五两。历日银二两,门神桃符银一两四钱,迎春土牛、《芒神牲醴》《祈雨晴、护日月食》香烛银四两。

乡饮银八两。本县朔望行香讲书纸笔银四两。季考生员银二两。

县所操练犒赏军兵银四两。

守巡二道阅操犒赏银七两五钱,解海康县凑支。

分守道油烛银八两,解海康县凑支。

上司巡历驻札皂隶迎送银八两,解海康县凑支。

上司经过纸札、油烛、米菜银二两零五分二釐,查盘委官纸札油烛、米菜银三两六钱八分八釐,夫马银二百四十两。

来降夷人稻谷银二十五两。

《孤老口粮》银六两三钱六分。

府学岁贡生盘缠、花红、羊酒银二十四两六钱六分七釐。

额办派数

察院考试生员卷饼、花红银一十三两,察院阅操犒赏军银二两。

修补知县《轿伞》银二两。

“应朝官员造册” 酒席银四两。

应朝回任典史什物祭祀银二两八钱六分六釐七毫。

贺新进士旗扁花红、羊酒银一两一钱六分六釐九毫。

迎宴新举人旗扁花红酒席连府共银二两九钱四分九釐五毫。

起送会试举人酒席银三两九钱二分六釐;县学岁贡生盘缠花红、酒席银三十七两;岁考生员、童生入学花红银五两五钱。

县学科举生员盘缠花红酒席银二十两,府学科举生员盘缠银五两九钱八分六釐五毫七丝。

新官到任,合用祭祀酒席、执事轿伞、小修什物本府同知、经历、训导银一十六两三钱六分二。

釐六毫一丝

本县银二十两

县杂办派数

原额派银四十两,续加四十两。一切迎送诏赦、香烛,升任官员执事祭江,猪羊、卷箱、扛索、修补各衙门什物,上司使客、下程教官、出入夫马,发学写榜、纸笔造册、书手工食、检验什物,总参官员、役兵经过,柴烛米菜,察院考试花红等件,俱在此支用。

修理各衙宇公馆,共银七十两。

除荒迁裁扣外,现存均平银一百零八两四钱二分零一毫留支。

拜牌银五钱

迎春银四两

历日银六钱

春秋二祭银三十八两五钱六分。无祀鬼神银一十五两。

《孤贫口粮》银六两三钱六分。

府学岁贡生盘缠银七两四钱零一毫。

会试举人水手银三十六两。

杂役

县均徭无闰额银一千九百零三两八钱八分八釐;遇闰加银九十二两五钱九分八釐六毫。布政司解户银七十五两。

分守海北道皂隶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遇闰加银一两八钱。

梧州府门驿廪给银一十九两五钱。

会试举人水手银三十六两。

本府佐贰并首领柴薪银七十一两。遇闰加银六钱。

本府直堂门子工食银七两一钱。遇闰加银六钱。

本府皂隶并各厅一十八名,工食银一百二十二两四钱,遇闰加银一十两二钱。

本县知县主簿典史薪夫七名,共银八十四两,遇闰加银九两九钱九分九釐。

本县值堂门子工食银七两二钱,遇闰加银六钱。

本县值堂并各厅皂隶工食,共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遇闰加银九两六钱。

禁子工食、刑具共银四十四两八钱。遇闰加银三两七钱三分三釐二毫。

儒学斋夫四名,工食银四十八两,遇闰加银四两。

膳夫二名,银四十两,遇闰加银三两三钱三分三釐三毫。

圣殿门子一名,工食银六两。遇闰加银八钱六分六釐六毫。

“分守海北道门子” ,工食银五两,遇闰加银四钱一分六釐六毫。

预备《海锦》斗仓斗级工食银三十两零六钱。遇闰加银二两五钱五分。

《际留》仓斗级工食纸札银一十七两九钱六分八釐。遇闰加银一两二钱。

铺兵工食并《赤历》等项银二百四十七两七钱二分。遇闰加银一十九两八钱。

各处渡夫工食并修船银一十二两六钱。遇闰加银八钱。

弓兵工食,共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遇闰加银九两六钱。

裁扣充饷银六百四十五两五钱。

按,前项“均徭” 银两,此该县原额旧制也。因迁荒无征,钱粮不敷,间有支给,尽入在“均平” 、“差壮” 等项之内,姑存之以备考。

县《民壮》额银一千二百八十七两二钱,遇闰加银一百零九两八钱。

守城民壮一百三十八名,无闰工食银九百九十三两六钱,遇闰加银八十二两六钱。

杂差守库民壮五十四名。无闰工食银三百二十四两,遇闰加银一十七两,馀扣解充饷银六十九两六钱

除荒迁、裁扣连闰,共现征银八百一十两零三钱九分六釐五毫七丝四忽。备支府县官役俸食、心红等项用。

盐钞 额银二百六十四两五钱三分八釐。有闰、加银一十三两七钱一分一厘五毫

杂税

《绵花》旧有税,今免。

按《旧志》《刻例碑》,俱裁船载槟榔蒌数,以货之多寡为税之重轻。今则俱系手车陆运,照数输纳。槟榔青每笼税银三分正,计四千个为一笼。

槟榔咸:每笼税银三分正。计一万个为一笼。槟榔干,每万个税银二分正。

《槟榔玉》:每百斤税银二分正。

绵花纸茶木板、咸虾苦油等项、今俱不征。盖先年禁革已久也

山坡税 递年纳银一百五十二两,解府充饷。按旧《志》徐闻五十两,馀则各社耕坡人户派征。其税起于嘉靖四十一年,派各社户垦耕办纳。自

《皇清》清丈后垦熟者陞科。

牛税 :递年额银一百二十两,解府充饷。按旧志:“税在府北十里拱宸墟,按季委官抽收。” 各年商贩牛只,多寡不一,遇多溢额,尽报循环;遇少缺额,亦照收数起解以补足。凡贩牛自海康、徐闻来,俱于此报税。

原额官民田地共税三千二百零二顷八十六亩四分八釐七毫。内除荒迁无额外,康熙二十五年尚存征熟官民田地山塘共税四百八十顷零一十八亩六分一厘五毫一丝九忽四微。应征银一千四百四十六两二钱三分零一毫八丝四忽。遇闰加银一十八两五钱五分八釐六毫一丝。

应征本色米二百二十三石零七合五勺。地丁共银二千零七十两三钱六分六毫一丝九忽。遇闰加银四十七两一钱七分一厘六毫五丝四忽。

又征:雕漆衣装银三两五钱九分八釐九毫,遇闰加银二钱九分九釐九毫。本色物料溢价原本改折,共银二十八两零九分六釐二毫,升科米银一十六两六钱四分九釐九毫,鱼课银三十一两三钱一分。此项银两系在通县成熟税亩派抵征解。

通县地丁,共银二千一百五十两零一分五釐六毫一丝九忽;遇闰加银四十七两四钱七分一厘五毫五丝四忽。内起运地丁,连闰共银一千零八十六两一钱七分四釐五丝九忽。现征起解,尚留县备支官役俸食,均平驿传会试、水手、新复、廪粮等项,连闰共银一千一百一十一两三钱一分三釐一毫一丝四忽。内除驿传连闰共银九两三钱七分二釐九毫五丝一忽,尚存实征连闰共银一千一百零一两九钱四分一毫六丝二忽。内留支本县俸银四十五两,门皂、快等役九十五名,工食银二百七十九两四钱六分五釐五毫零四忽;禁卒八名,工食银三十一两;铺兵三十二名,工食银一百一十八两。

廪生二十名,支廪粮银四十八两。膳夫工食银一十三两三钱三分三釐三毫四丝。

典史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门皂马夫六名,工食银一十一两。

训导,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斋门五名,工食银三十两。

宁海司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皂隶三名工食银六两。

东场司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皂隶二名工食银六两。

府同知俸银八十两。门皂各役工食银一百四十两零八分三釐三毫四丝。

府学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门斋工食银一十五两。

拜牌习仪银五钱

迎春土牛银四两

春秋二祭银三十八两五钱六分。

祭无祀银一十五两

《孤贫》银六两三钱六分。

解户水脚银三十六两

岁贡盘缠银七两四钱零一毫。

会试水手银三十六两

典史马夫银二十一两

鱼课 原额无征,虚实米共银一百二十五两四钱二分五釐一毫。内康熙二十四年报复鱼课虚米,共银二十一两九钱八分零八毫四丝五微五纤。无征鱼课银一百零三两四钱五分四釐二毫五丝九忽四微五纤。现在召募。又鱼油料银五十八两六钱一分六釐二毫,遇闰加银一十三两。蜑户逃绝,全荒无征。

《税契 》原额征银五十两。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加增银二十两,递年足征起解。

杂税 :原额应征银一百一十两零九钱八釐。康熙十九年,奉文“加增榔税” 银一百三十两,递年征完起解。

《南工匠价 》,原额应征连水脚银一十两零八钱八分六釐四毫,连闰水脚共银九钱零七釐二毫,递年征完起解。康熙四年,巡抚王来任奏革各里长值月夫役。

雷州府风俗考        府志

[编辑]

府总

雷地僻,滨于海,俗尚朴野。宋时为名贤迁谪之乡,声名文物,多所濡染。明初风教远讫雷,是时人物最盛,蝉联缨组,轶于他郡。天顺间,重罹兵燹,俗乃凋敝。弘治以来,生聚训养,雷稍稍复旧,科第亦振起不绝。庠序知向学,秉礼义,见长者则逊而下之。里甲严事官府,征科如期,靡敢捍法。惟乡村小民,或轻生敢斗,然亦不能坚讼,向久则释。俗喜宾客,饮食宴会丰美,有上国风。土旷而谷贱,人窳于耕作,不事蓄聚,故雷无万金之产,即称素封者,不过免饥寒而巳。贩易惟槟榔、鱼菜、米谷、食物、木石、技作俱自广州,陶冶诸工无甚奇巧。土多布,多麻,而葛布为上。常服止绵葛,非庆贺不服绸绢。士大夫家多行朱子《家礼》,冠三加,婚、纳采、纳币、奠雁一如仪。丧重殡殓、卒哭、大小祥,咸有陈奠,葬亦择坟茔。民间或不知冠礼,娶重装奁,虽贫乏,强效之。丧用鼓吹,武弁家或列军仪、名器、刍灵,竞为巧饰,至殡葬则略。贫者或用火葬,归则祓于巫,有病则请巫以祷,罕用药饵。大家妇女不出闺门,日事纺绩,乡落之妇尤勤。其街市贸易,皆使婢贱获,此《雷地习尚》之大较也。

遂溪风俗,视海康尤朴。其地广而人稀,农窳于耕,其习尚有三县。西北猺民杂处,官路西,鲜习弦诵,惟以渔猎采樵为事,人多狡悍。官路东,业《诗》书,故子弟知礼义。遂人婚嫁,往往有东西路之别焉。巨族多建祠堂合祭,新妇谒祠,子姓毕集,有“尊祖聚族” 之义。

徐闻俗尚朴侈不齐,城中冠服大类中州。子弟竞于学,有邹、鲁风。乡村率事简略,器用麤拙,性悍喜斗。西北土瘠俗淳,东南土沃,习于纤漓而尊巫,其蔽一也。

雷之语三:有官语,即中州正音也,士大夫及城市居者能言之。有东语,亦名客语,与漳、潮大类。三县九所,乡落通谈。此有黎语,即琼崖、临高之音。惟徐闻西乡之言,他乡莫晓。大抵音兼角、征,盖角属东,而征则南也。雷地尽东南音,盖本诸此耳。东语巳谬,黎语益侏,𠌯非正韵,其孰齐之?雷俗朴,屋宇多简陋,盖滨海多风,地气复湿,风则飘摇,湿易蠹朽。城中惟官署始用砖石,差可耐久。里巷则土垣素壁,仅蔽风雨而已,不数年俱圮坏豪族宇颇完美,然亦稀觏。乡落间瓦盖者少。农家竹篱茅舍,有太古风,但终岁拮据,未可以为安也。

立春 先一日,所属有司晨至东门外迎春公署,关内小民各办杂剧。俟祭芒神毕,诸邑人前导,迎春以入,老稚咸集通衢看土牛,或洒以粟稻,名曰“消疹。” 是日啖春饼生菜。

“元旦 ” ,夙兴祀祖礼毕,乃拜所亲,出贺闾里亲友。是日酌柏酒,烧爆竹。

上元 先数日,作灯市,剪彩为花,献神庙寺观,遍悬公署。每夜设火树秋千,放爆竹烟火,妆鬼判杂剧,丝竹锣鼓迭奏,游人达曙。

二月上戊 ,“乡民祭社、祈谷、懽饮。” 是夕,击鼓逐疫。

清明 先数日,家各载酒殽,登垄墓祭扫,男女俱簪柳枝,谓之“明目。”

四月八日 ,浮屠氏浴佛为《龙华会》。

端午 ,众往观竞渡。好事者悬银钱于竿,龙舟竞夺之,谓之“夺标。” 是日,设菖蒲酒、束角黍祀祖,闾里相馈遗。悬艾虎于门,童子斗《百卉》。

六月六日 祀灶,各晒衣服,祛蠹湿。中元 荐殽酱、楮衣祀祖,为《兰盆会》。

中秋 家设酒殽,蒸芋赏月。

重阳 携榼于楼台会饮,谓之《登高》。

冬至 ,有司夙兴拜节交贺。是日,各家祀祖。腊月二十四日夕 ,祀灶用灶。《经》曰:“送灶神升天。”

除夕 ,设酒殽祭祖,闾里相馈遗。是夕,烧爆竹,堂宇皆燃灯,谓之“守岁。”

雷俗在数百年前颇有古风,讼不甚诞,请托夤?

考证

缘亦所不事,赋不甚逋,及时催征,未有不踊跃以赴。昔司理欧阳公保已洞言之,今日则不然矣。

雷州府祠庙考        府志

[编辑]

本府。海康县附郭。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天宁寺西,每春秋仲月上巳日祭焉。

社稷坛 元天历廉访使贾焕建于府治西南三里,王士熙“记。” 明初迁于城西北天宁寺后,后渐倾圮,遗址尚存。仲春、仲秋上戊日祭。

郡厉坛 :在府治北二里。春祭用清明、秋用七月望日、冬用十月一日。

飓风坛 原在府东十里。明嘉靖戊戌,郡守洪富因飓风频年煽害,乃即海岸为坛,每年夏秋冬孟月朔日行祈报礼。今改迁于郡北郊五里,设坛望祭。

城隍庙 :在府治东镇宁坊。

伏波庙 :在郡治西南一里许。西汉邳离侯路博德、东汉新息侯马援,二公并建,皆伏波将军号,有功于岭南雷人立祠祀之。南汉、宋、元皆封诰为王。

英山雷庙 在郡城西南八里英榜山。《古记》:“陈大建间,文玉登第,为本州刺史。殁后神灵显著,州人立祠祀之,乡称为雷种,故以雷名庙。” 南汉大有十三年,封灵震王;开宝初,增封灵显明昭德王。

天师庙 :在东城门外。旧有北府祠。明万历四十一年,公举之乡民陈观瑞等呈府,准建天师庙宇二座,门楼一座,扁曰“福国庇民。”

皇清癸巳年,海北南道陈嘉善合郡文武官复建上。

座。乙巳年,本府知府陈允忠、阖郡文武乡绅士民复建中座门楼,郡人洪泮洙有《记》。

关王庙 :在府治东北朝天街。

宁国夫人庙 在郡城南宁国坊。五代间,声教不暨,以强凌弱。郡有一女子,或云姓李,勇敢强力,众咸信服,相与筑城御寇,女子为之帅。南汉归顺,馀党剽掠,皆为女子所败,一方赖之。及殁,众号为“宁国夫人” ,立庙祀焉。元宣慰使朱郭重建,元末倾圮。

天妃庙 在郡城外南亭坊。庙有银器,祀田,监庙者主之。

东岳庙 在郡北城外

旌忠祠 。在西湖东。宋丞相莱公准,乾兴元年自道州謪雷州司户,殁于雷,邦人立祠祀之,事闻于朝。绍兴五年,赐额旌忠。咸淳壬申,郡守陈大震更为莱泉书院,复建西馆于祠之右,建横舟亭于湖之傍,盖取莱公西馆《书怀》“野水舟横” 之义。元初,复改为平湖书院。大德辛丑,廉访佥事萧泰登创建先圣燕居堂于中,令郡学归田以供祀事,仍名平湖书院。时相授山长讲学于此,岁久倾圮。至大二年,廉访使张忽里罕扩而复之。至和戊辰,廉访副使李恪易其堂宇而新之。至顺三年,经历郭思诚重修。明洪武间,通判李希祖修。壬戌,通判邢用刻像于石。成化,郡守魏瀚复建横舟亭。亭之前,凿池竖扁曰“瑞星池” ,以公存时有星降于池之故也。祠外开井,名曰“莱泉。” 祠内东西建二坊,东十贤堂,扁曰“名贤” ;西祠郡守秦时中,扁曰“名宦” ;前建石坊牌,扁曰“旌忠。” 莱公祠,弘治壬戌,巡抚两广潘蕃提兵驻雷,命推官李文献重修,嗣后守郡者相继修葺。嘉靖辛丑,巡抚两广蔡经提兵征黎,驻雷谒庙。顾瞻颓圮,委府重修。叶守以忧去,署府事高州同知戴嘉猷代董其役。值飓风作,贤宦祠俱坏,嘉猷竭力补葺之,祠乃完美。今圮。

苏颖滨先生祠 在海康治西南一里许。绍圣五年,苏辙谪雷州去。后毛当时慕其风烈,即其故居建楼祀之。嘉熙四年,薛直夫于后数十步重修祠祀之,黄必昌为《记》。后废。

李忠定公祠 忠定公旧列十贤祠,并祭明万历二十年,提学道罗万程、军门萧彦、知县秦懋义议“忠定扶宋之功,不在寇莱公下,宜特祀建祠。” 具祭品,祠制始定。

忠义祠 在府治东镇定坊。天顺二年,西寇侵雷,民不聊生。知县王麒极力赈抚,且奋率民兵迎敌。一日,大战那柳村,中矢而殁,追赠通判赐。

额“忠义。” 弘治癸未,推官李文献迁附秦公祠。嘉靖甲申,郡守易蓁迁复今所。嘉靖壬寅,知县杨澄重修,年久倾坏。万历二年,郡守唐汝迪重建。秦公祠 旧在府治恺悌坊。公讳时中,明洪武二十年守雷,卒于官。民思之不忘,立祠祀之。弘治戊申,郡守邓璩迁于旌忠祠右。知县林彦修、太监陈荣、郡守陈嘉礼继闻置田以供祀事。薛公生祠 在郡城内守廉坊苏祠之东。宋嘉熙间,薛直夫凿渠兴水利,有功于民。去后,郡人立生祠以祀之,黄必昌为记。祠宇久废,今并名贤祠。

叶公生祠 在西湖十贤祠东。公讳修,号永溪,江西南昌人。明万历二十八年,知雷州,有惠政,以疾告归。士民戴之,立祠以志不忘。

镇海雷神庙 即英山庙。三殿神祠,原飞钟于东洋龙头村。自何、戴二公开筑河渠圩岸,创建庙宇,扁曰“镇海雷神祠。” 司理高、叶二公濬何、戴渠,建碑亭,扁曰“龙头宫殿。”

遂溪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 :在县治南,距城半里许。每春秋仲月上巳日祭。

社稷坛 :在县治北,距城一里许。每春、秋仲月上戊日祭。

邑厉坛 :在县治北二里。春以清明、秋以七月十五、冬以十月一日祭。

城隍庙 在县治西北。明洪武二年,知县王渊建。正德二年,县丞陈澄修。万历己酉,知县罗继宗重建。

真武庙 在县东南隅

关王庙 :在通明港。明万历十四年建。三十八年,把总续蒙勋重修。

东岳庙 在县治西北城隍之右。明成化间建,今废。

石牛庙 在第三都英灵村,地名石矻立,远望若牛,因以名庙。明弘治间,太监傅伦、陈瑢相继修建,置田一十三亩,以供祭祀。教授吴朝阳《记》。天妃宫 在通明港调蛮村。明万历十四年,白鸽寨把总童龙建。至万历三十七年,把总续蒙勋重修。

萧相公祠 在县治南一里傍塘铺。宋乾道间,有琼萧莞使秩满归,寓此,举家不疾而殁,遂葬铺侧。后显应降巫,乡人建庙祀之,又名“傍塘庙” ,置祀田。庙久颓,明万历甲寅,知县欧阳豪捐俸重建。

罗公生祠 在县前西。明万历三十七年,士民感罗继宗德政,故建之。

三帅堂 :在县治登俊坊。乡民杨震建。

徐闻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南门外一里许。

社稷坛 在西门外演武亭东。

邑厉坛 在北门外三里许。

城隍庙 在县内西街

伏波庙 苏轼、李纲皆有记。

关帝庙 :在北门内。明崇祯九年,阖邑士衿同建。

太华庙 在东门外,原北向文塔。明崇祯十年,知县吴国斗移庙向东,当道立起三座。

三元庙 在县东门内官路西。

北府庙 在北门外二里许。

天妃庙 在海康所南门外渡头。往来渡海者祀之。

寺观附

[编辑]

本府。海康县附郭。

天宁万寿禅寺 在郡城西关外。唐大历五年,开山岫公创建。宋苏轼渡琼寓此,爱其胜,题“万山第一” 四大字于门。宋南渡,李忠定纲亦寓于此,有《阇提花三绝》,至今传焉。郡邑幽胜,惟有此寺。宋未毁于兵燹,元住持石心师德𪻐重建。明洪武十五年重修。成化间,郡守魏瀚以殿后雷音堂圮,改建怀坡堂。郡人罗璋记。弘治丙辰,太监陈荣复捐资易坚材修之。左右翼两楼,悬以钟鼓。山门外竖石坊,勒“东坡” 四大字于扁。寺后有一览亭,岁时祝釐,咸在于此。明末,寺宇颓圮。

皇清顺治十五年,知府陆彪《从卜》改建,寻坏。康熙十

年,知府吴盛藻捐赀重修,加以润色,增所未备。寺去城半里,并寇祠,接西湖,丛林幽静,山环水绕,亦郡之大观也。

广济寺 在雷庙之东。梁开山僧了容创建,名曰“广教。” 明洪武间,僧隆寿改名“广济。” 去城十里,与雷庙并峙。嘉靖元年,诏毁淫祠废。

普庵堂 旧在郡城内恺悌坊浴堂之西。元泰

定间道人张吉移创城东滑岭巷,年久倾圮,大佛三尊,移入天宁寺,罗汉十八尊,移在圆通宝阁。提学魏校毁淫祠铜像,发学铸造祭器,遗址占为民居,惟井一口,馀地一丈馀,见存。

六祖堂 在郡城南门外调会坊。元大德间,郡民刘成章往南华请佛安祀。指挥魏荣、太监陈荣相继修葺。明嘉靖元年,提学魏校毁之。后坊民相率修复。

皇清康熙四年,士民同修。

“医灵堂 ” ,即慈济真君。在白沙社,离城五里,久圮。明万历二十年,知县秦懋义重建,堂废址存。真武堂 在南关外宁国坊,宋寇莱公所舍之傍。天圣改元,秋杪夜半,星陨南园池中,莱公使人求之,得一石,因即其地建真武堂,郡人钦奉之。建炎间,郡守以堂近市非便,迁天庆观中。由是海郡连岁不登。绍兴辛酉,郡守胡公迁还旧址。明景泰间,年久堂倾。万历元年,乡民黄朴等集众重修。时庙制尚狭,万历甲辰,生员陈瑾鸠金拓基,鼎建大堂,金饰神像。推官高维岳造神龛香亭,独大门仍旧。乙巳,陈瑾同举人何起龙等,助建牌坊扁勒南合、武当,庙貌焕然。瑾复鸠金买田六十亩,为香火需。

十贤堂 在西湖之上。宋咸淳九年,郡守虞应龙建,以祀丞相寇准、学士苏轼、侍郎苏辙、丞相赵鼎、李纲、枢密王岩叟、编修胡铨、正字秦观、李光、正言任伯雨也。后专祀寇公。兵燹以来,堂废,并附入旌忠祠。郡祭寇公,次祭诸贤。明弘治壬戌,推官李文献重建,堂三间,附于寇祠之左,祀苏辙以下九公,概扁曰“名贤。” 正德丙子,提举章极、郡守王秉良以义起,立唐转运使柳仲郢神牌于此。万历癸未,守道陆万锺以李纲相业第一,令特立专祠以祀,复附御史冯恩于名贤祠内,以足十贤之数。今废。

开元寺 唐时创建,在城南调会坊,上有石塔,高五丈馀。宋末寺废,元天历间重修,复废。遗址今为民居,惟塔巍然屹立,堪舆家谓:“文笔醮墨池,状元联及第。” 郡因号是塔为“文笔峰” ,本此。元妙观 在城内镇宁坊,旧有紫微观,宋改为天庆观,元改元妙观,岁久倾圮。明弘治丙辰,太监陈荣增广其地,中建三清殿,东建城隍堂,西建道纪司,塑神像三十馀尊。宋董世龙、余天麒、元张图南俱有记。嘉靖间,提学魏校毁淫祠,改为城隍庙。有田一顷,被民侵佃。万历三十七年,知府郭士材、同知张应中相继查复,其田一百五十二亩。重修殿宇,绘塑神像,因命道士张元桂掌管。今废。

圆通宝阁 即观音阁,在郡城中正坊阜民桥上。元廉访使卜达世礼创建。明正统间,张内使重修。上有铜佛三尊,铜罗汉十八尊。后太监陈荣复铸铜观音一尊。阁高耸清虚,胜甲郡城诸刹。有田八石二斗,税四十六亩二分,载《碑记》以供香火。嘉靖间,提学魏校毁淫祠铜像,发学铸造祭器,其田召人承佃。

遂溪县

观音堂 在县东城外。明万历三十六年建通济庵 在县南八十里庄家渡。宋咸淳间,僧刘宗成就庄氏之地创建。先是,宗成募缘建通济石桥跨渡之上。陆仁水《记》。故庵因桥名,后毁于劫火。明洪武五年,僧无量重修。正统间,乡人鼎建。正德改元。宗成之后,刘佐等再建。庵西有书舍,后山巅抚松阴为讲堂,今废。

湖光庵 宋僧琮师孙氏禅练创建。元至大间,孙裕等塑佛像三尊,孙圭等舍田为供。明洪武间,知县张昭命老人彭九思等重建,孙希武为《记》。有田二十五石,税三十二亩,坐落通明旧县草洋三处,今田废。

西山三殿神 英灵庙之派。在八都海滨,《徐闻县》。

圆通寺 在县东澄清坊。宋绍兴间,僧创立,岁久倾圮。明洪武二十年,主簿彭用干为多火灾,伐石砌塔七层于寺以镇之。永乐间,梁传教重修。

广德寺 在县东二十八都。元至正庚午,僧德𪻐重建。王景贤《记》。平章阙里吉思扁曰“广德寺。” 元末倾圮。

崇真观 在县西登云坊。宋景定间创。明洪武二十三年,知县蒋生雄重建。正德庚午,知县汪泽重建。

上元庵 在县东十六都白石村,庵废址尚存。和福庵 在县东南二十里和福村。岁久倾圮,址存。

化成庵 在县东关外。衡州僧晓真,明万历二十三年从琼募化旃檀佛一尊,结草庵以居之。仍就路上施茶,以饮往来渴者。知县张大猷因捐俸造庵五楹,名曰“化成。” 四十年,同知曹行健、知县孙世芳至庵添建前殿、左右两厢、门楼净堂外,凿井建碑,名曰“官井” ,以广其惠。往来此者胥赖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