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541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五百四十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五百四十一卷目录
平越府部汇考一
平越府建置沿革考
平越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平越府星野考
平越府山川考
平越府城池考
平越府关梁考
平越府公署考
平越府学校考
平越府户口考
职方典第一千五百四十一卷
平越府部汇考一
[编辑]平越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编辑]本府。〈平越县附郭。〉
《禹贡》荆梁南境。殷为鬼方。秦为且兰地。汉为牂柯郡。唐为乐源郡。宋嘉泰初,土官宋允高克服麦新地内附,号黎峨里等寨。元置平月长官司,隶八番顺元宣慰司。明洪武十四年,始置平越卫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布政司,寻属贵州都指挥使司。万历二十九年,播平,就平越卫设平越军民府,就黄平所设黄平州,以播州草塘、雍水二司地设瓮安县,以播州馀庆、白泥二司地设馀庆县,以播州苦竹坝、三里七牌地设湄潭县,俱隶府,兼领黄平所杨义长官司。
皇清因之。康熙十一年,巡抚曹申吉《疏》改“平越卫”为
平越县附郭。省黄平所归黄平州。康熙二十六年,总督范承勋疏题,“徙黄平州治于兴隆,省卫入州。” 共领州一,县四
平越县
元为“平月长官司。” 明为“平越卫军民指挥使司。”
皇清康熙十一年,改平越卫为“平越县”,领长官司一
杨义
瓮安县
唐播州地,宋、元因之。明洪武十七年,设草塘、瓮水二长官司,隶播。万历二十九年,播平,以二司地设瓮安县,隶府。
皇清因之,编户六里。
湄潭县
宋、元俱播州地。明万历二十九年,播平,以播州苦竹坝地设湄潭县,隶府。
皇清因之,编户四里。
馀庆县
唐乾符三年,以白泥、馀庆两土官为校尉,隶播州路。宋因之。元改为白泥馀庆长官司,隶播州。明初因之,改隶四川重庆府。万历二十九年,播平,以二司地设馀庆县,隶府。
皇清因之,编户三里。
黄平州
宋为黄平府地,号“狼洞。” 元因之。明洪武二十三年,置兴隆卫,隶贵州都司。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徙州治于此,隶府编户七里。
平越府疆域考 通志
[编辑]平越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镇远府施秉县界,一百五十里。
西至贵阳府开州界一百六十里。
南至都匀府都匀县界六十里。
北至思南府婺川县界三百六十里。
自府治西至省城一百七十里,至
京师七千五百里
东西广三百一十里,南北袤四百二十里。《平越县》:〈附郭。〉
东至都匀府清平县界,四十里。
西至贵阳府贵定县界,四十里。
南至都匀府都匀县界六十里。
北至瓮安县界四十里
瓮安县
东至黄平州界四十里
西至贵阳府开州界六十里。
南至平越县界三十里
北至黄平州界三十里
自县治南至本府六十里。
湄潭县
东至馀庆县界,四十里。
西至四川遵义府界,一百里。
南至瓮安县界,一百三十里。
北至石阡府龙泉县界六十里。
自县治南至本府二百二十里。
馀庆县
东至镇远府施秉县界一百里。
西至瓮安县界,七十里。
南至黄平州界三十里
北至石阡府界一百三十里。
自县治西南至本府一百四十里。
黄平州
东至镇远府施秉县界,二十五里。
西:至湄潭县界,一百二十里。
南至都匀府清平县界三十五里。
北至镇远府施秉县界二十八里。
自州治西至本府一百二十里。
形胜附
[编辑]本府。〈平越县附郭。〉
旧《志》:“北距三百涝,东枕七盘坡。”
《马鬃岭》扼其要害,《羊肠河》设其险阻。
南临天马,北负群峰,东起叠翠,西涌仙泉。《太平桥志》山溪之险。
《一统志》:“边方冲要之地,苗蛮丛聚之墟。”
瓮安县
西达瓮水,南连黄平,北距乌江,东接都凹。《湄潭县》
面挹湄潭,肩抵龙泉,上达乌江,下至岑黄馀庆县。
上连草塘,下接偏桥,镇远带其左,黄平列其右。《黄平州》。
重冈叠拥,二水环流。东峙《飞云》,西雄《鼓角》。
平越府星野考 通志
[编辑]府总
参井之馀
平越府山川考 通志
[编辑]本府。〈平越县附郭。〉
福泉山 在府城内南隅,仙人张三丰修真处。山形灵秀,怪石巉岏。前为高真观,后为礼斗亭。亭前有浴仙池,池水夏不溢,冬不竭。池旁有古桂一株,久枯。明万历间,有乞者浴于池,寺僧秽之。乞者曰:“无伤也,吾能为若活此树。” 乃掬水沃其根,挂巾于树而去。是年桂复荣,人始知三丰再来也。桂至今犹茂,池水可疗病,四方汲者不绝。亭有三丰手书对联,名人题咏碑刻颇多。㠟峨山 在府城东,一名“峨万山。” 山势崇嶐,为平越之镇。登其上,四望无际,中多水泉花卉,乃㠟峨塞故址。月山 在府城南半里,山形如半月,下有月山古刹。右为明隆平侯张信母墓,即三丰所指地也。
叠翠山 在府城东南十里。大小百峰,峻秀插天,重峦叠翠。中一峰名“老人” ,近此居者多寿九。
十九峰在江外,一峰独在江内,名“将军峰。” 三江会其下,独砥中流,称“平越绝景。”
杨山 在府城西十里。杨义司有玉笏峰,前为凝真观,多古木怪石,名人题咏甚夥。
云雾山 在府城西四十里。明崇祯间,总兵胡从仪征苗,屯兵于此,营垒尚存。
石关口山 :在府东南二里。两岸如门,官路经其中。
笔山 在府南三里。高耸卓立,四时常青。旧《志》云:“府南五里有笔架山,一名文峰山。下临三江,屹然耸峙。”
滃霾山 在府北六十里。山高林深,霾雾滃郁。杉木箐山 在杨义司西五十里。峰峦高峻,苗倚依为险。
仙影崖 在府城西五里。上有吕仙遗影,飘飘如御风行。郭青螺题“神留宇宙” 四字。
玉屏峰 :在府城西南五里。
玉笏峰 在府城西十里。端拱如卓笏,登览胜地。
七盘坡 在府城东南。路径纡回,凡七盘而上。倒马坡 ,在府西南五里。官道经其上,骑行者苦其险仄,马多困踣。
犀牛洞 在府城南。洞中有物若犀牛。明正德间,高真观僧夜闻洞外斗声如雷,晨起撞钟,失钟所在。有顷,但闻钟声,一路震响而来。及旦视之,钟上皆水草。始知夜所闻声乃钟与牛斗,后衅之乃止。明隆平侯张信父葬其中,相传为张三丰所授。
百人洞 在府西十里,一名“川洞。” 清泉涌出,广容百人。
燕子洞 ,在府西三里。每冬来,燕子千百蛰其中。
新开洞 在府城西门外西山下。
皇清康熙壬寅年三月,大雷雨,山石崩,中开一洞人。
往观之,玲珑奇怪,可供游玩,深莫能竟。
仙人洞 在府城西南五里。洞数层,曲折幽深。明崇祯间,太守陈绍英建迎仙阁于洞外。龙潭河 在府东南三里。
南河 在府城南
武胜河 在府城南五里。
杨老河 :在府城东三十里。
地松河 在府东北十五里。其地名“松屯” ,南流入麻哈江。
嶰隆河 :在府城北二十五里。
白水河 :在府城北三十里。
羊肠河 :在府城东二十里。
诸梁江 :在府城南三里。
麻哈江 在府城东五里。两崖壁立,舟渡甚艰。明万历间,郡人葛镜建桥其上,高数十丈。俯瞰澄流,心目皆眩,行者如履霄汉,为黔南津梁之冠。
马肠江 在府南四里,与羊肠江通。其水湍急而深,中流如沸,南合于麻哈江。《志》云:“城东南七里有三江口。” 三江即马肠、羊肠、麻哈江也。三水会合,波流潆洄,为一郡之胜。
芦坪江 在府东三十里。亦三江汇流而东之异名。
鱼梁江 :在城东十五里。
清水江 在府西四十里。其上流自新添卫流入界,北至城西二十里。又名皮陇江。源远流阔,雄吞诸溪。又北经乖西、巴香诸苗界而入乌江。皮陇江 在府城西二十里。
冷溪 在府西南四十五里,流入清水江。浴仙池 在府城内南隅礼斗亭前,张三丰浴处。
翰墨池 在府城南潮音阁下。
月山泉 :在府城南半里月山寺内。
福泉 在府城内福泉山。
广济泉 在府城内东隅,其源分自㠟峨山下。明弘治八年,参将赵胜因城中乏水,凿阴渠,引水入城为井。
瓮安县
仙桥山 :在县城西十里。山高千丈,顶有石,中空如桥。上建真武殿。
白乐山 在县西三十里,幽幻称胜。
花竹山 在县南二十里。山顶有龙泉九,天旱,邑人祷雨于此。
旗山 在县南五里。山顶有洞,一名“川岩。” 万丈山 ,在废草塘司东南二十里。崖壁高峻,矗立万丈。又废司北有后岩,沿岩曲折而上,两傍石壁环列如雉堞。
九峰山 在县东北。九峰迭起,延亘数里。玉华峰 ,在县北六十里。上插烟霄,下临流水,顶颇平旷,有池莹澈如月明。嘉靖间,平越指挥王之臣建梵刹数重,飞阁翔空,回廊激溜,僧众每集,梵呗之声,遥闻数里。
龙洞 在县北三里。洞有潭,渊泓莫测,上横跨石梁,宽平可步。中有神鱼,土人不敢取。
老鹰洞 :在红头堡。洞有二,堪容六、七千人,可以避兵。
白崖河 在县内
瓮安江 在县前
乌江 去县五十里,县境诸山溪之水皆合流焉。
湄潭县
玉屏山 在县城内。山如列屏,县治在其址。觉仙山 距县四十里,高数十里,茂林深箐,邑人以此山之云占晴雨,建铁瓦寺于其上。牛星山 在县城南二十里,极高峻。陟其巅,虽阴时亦见星斗。
马头山 :距县城十五里。山下清泉幽谷,奇花异木,极林壑之胜。
玛瑙山 :距县十五里。三面石壁,多五色;日初出,光彩尤丽;故名。
花水溪 在县北二十里。水中浮蔓生花如兰蕙,四时不凋。
大洞溪 溪流入湄
湄溪 :在县城外。弯环如眉,因以为名。
大溪 溪流入湄
马渡溪 在县境
角路溪 在县境
三江水 在县之废容山司东五里。有三源,俱出苗界山箐中。流经司东之望浦,合为一川,下流亦入乌江。
馀庆县
翠屏山 在县城东北二里。列嶂如屏,清翠可观。
中华山 在县城南十里,高入云表。登山远望黄平、兴隆、偏桥各州县,皆若指掌。上有古刹。古佛山 在县城东五里。四面陡绝,止一径可登,两溪环绕,上有精舍。
牛塘山 ,在县东北二十里。山高一百馀里,巅有犀牛塘,广数亩,水四时不涸。上构石殿,古木阴森,夏犹积雪,为邑之胜概。
玉屏山 :县治镇山也。
他山 在县地,名“蒲村” ,上多奇石,下有柳湖,可游可隐。
拱辰山 在县南百五十里,以山势向北而名。紫霄山 在县废白泥司东四十里。山势巍耸,上凌霄汉。
杨仙峰 在县西南二十里。相传有杨仙居此。“玉虚洞 ” 在县西三里。明中丞郭子章建庵于洞口。
慈云洞 ,距县二十里。内有生成石大士像。洞前石笋高数十丈,一水绕前,左右怪石林立。每云封洞门,则澍雨立至。县尹韩任甫因题曰“慈云。”
庆云洞 ,距县十里,常有五色云结其上。土人遇旱,祷雨于中。
白泥江 在县前
小乌江 :距县三十里。
崖门江 距县一百里,即大乌江,通思南鳌溪 。其水发源鱼鼓洞。
“小溪 。” 其水发源立钟山。
黄平州
鼓台山 在州城南五里。顶平如鼓,四围堑削,凿梯挽铁练乃可上。
北辰山 在州城北
金星山 在州城西三里,端正圆秀,正对兑方。太翁山 在州城北二十里,雄出诸山之上。石林山 在州城北八十里,上有长松庵。架梁山 在兴隆,孤峰摩天,一望千里。
五星山 在州城北。五星环列,故以为名。斗崖山 在州西五里,亦曰“西岩山。” 有洞高五尺,阔一丈,左侧有一虚崖,有泉涓涓下流。马鞍山 与太翁山对峙,岩石甚胜。
宜娘山 ,距州五里。上有垒。相传宋有宜娘营兵其上,故名。
铜钉山 与宜娘山相近。
都凹山 :在州西北三十里。
琴坡山 在州北六里
九龙山 在州北十里
香炉山 在兴隆卫西南十五里。峭拔高耸,与清平接,叛苗尝屯据于此。
龙岩山 在兴隆卫北一里,一名“龙洞” ,又名“狼洞。” 石势巉岩,水色深碧。相传有龙潜其中,能出云雨。
揭榜山 与龙岩山相近,山壁端直而峻削。岑东峰 在州西,为“州宾山。”
飞云岩 在州城东二十里道傍岩倚山麓,势如垂天之云,倒舒一片,石态诡异,寸寸欲飞,下颇轩敞,可以列坐。中有小洞,深黑不可究极。左有瀑布,淙淙作佩玉声,前一小峰特起,上构圣果亭,右有月潭古寺,行者过此,皆流连不能去。七里谷 在州东五里,俗名七里冲,两山壁立,中通一路。杨应龙叛时,屯兵二十七营于此,以窥黄平。
马鬃岭 在州东四十里。官路所经,接镇远、石阡二府之界。
葛浪洞 在州北。一山绵亘,中多洞穴,州人避兵于此。
靖黎洞 在州城东。明巡抚郭子章帅师戡定黎平,凯旋至黄平,州洞适开,因名。
梅子洞 在州东,以中多梅树,故名。
燕子洞 ,在州西十五里。紫燕千百为群,潜藏于此。洞口土皆黑而肥,土人用之粪田。
截洞 在兴隆卫南。明景泰初,苗贼韦同烈纠众数万屯聚截洞,官军击败之,遂退据香炉山。洞盖与香炉山接。
西门河 在州城西。即㵲溪之源。下流入楚,可以行舟。因经偏桥、诸葛洞之险,艰于上下,故久废。
皇清顺治十六年,督抚道疏滩凿石,以通楚运挽舟。
衔尾而集今渐塞
北门河 在州城北
冷水河 在州东。水白而寒,三伏亦不可涉,下流入两岔江。
处洞河 在兴隆卫西十里。源出苗境,东流经处洞,至卫城西,有兴隆大河及兴隆小河合流焉。又东入镇远之镇阳江。
苗里水 在州东南废重安司境下流入镇阳江。
重安江 在州东三十里。发源麻哈,过靖州入楚。滇、黔要津。每岁黄平、清平分造舟梁以渡,工费不赀,民颇病之。且江水湍悍,有覆没之患。
皇清康熙十二年,建议创修“石桥”,民力始苏。
两岔江 在州西南十五里。江有二源,一出上塘,一出大原,流转三波,合而为一。流入府界,即麻哈江之上源。
冷水溪 :在州城东三里。
高溪 在兴隆卫西南。旁有高溪屯,下流入重安江。
秀溪 在兴隆卫东三十五里东坡堡下。下流入重安江。
温泉 在州境内。其水温煖可浴。
平越府城池考 通志
[编辑]本府。〈平越县附郭。〉
平越府城池 ,明洪武十四年,指挥李福建。三十四年,改甃以石。周围一千四百丈,高二丈二尺,广一丈五尺。城门四,月城三,城楼四座,警铺四十五。城内无水。正统末,苗寇围城,人马渴死。成化间,指挥张能建水城于西城外,别开一门,曰“小西门。” 万历癸卯,知府杨可陶、指挥奚国柱于水城外筑外城五十五丈,水经城内,汲者便之。崇祯间,知府陈绍英于城北隅建敌台,名“雄镇楼” ,造望楼十二
皇清顺治十八年,道府徐弘业、喻全昱重修。
外州县
瓮安县城池 ,“明万历三十年,巡抚郭子章、署府事刘冠南建石城,周围六百九十丈,高一丈七尺,广一丈。城门四,城楼各一座。”
湄潭县城池 ,明万历三十年,巡抚郭子章、署府事刘冠南“建砖城。周围三百八十八丈,高一丈五尺,广一丈。城门四,城楼阁共四座,水洞五处,月城三座。” 今南北二门月城废。
馀庆县城池 ,明万历三十年,巡抚郭子章、署府事刘冠南“建石城。周围三百一十七丈,高一丈六尺,广一丈。城门三:东曰来喜,西曰太初,北曰南薰。城楼三座,后闭北门,止行东、西两门。” 黄平州城池 ,即旧兴隆卫城,明洪武二十六年,颍国公傅友德建,指挥张龙“筑石城,周围五百三十丈,高一丈三尺,广八尺。城门四” :东曰“丰” ,
润:西曰“宣威” ,南曰“镇安” ,北曰“昭化。”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裁卫并州,改州治。
平越府关梁考 通志
[编辑]本府。〈平越县附郭。〉
武胜关 :在府城南二里。前临江水,两岸壁立,中一线通,人行,天设险要。
七星关 在府城北五里。
鸡场关 :在府城北二十里。
谷芒关 在府城西四十五里。
羊场关 在府城东二十里。
打铁关 :在府城东北五十里。
通津关 按:《明一统志》,“在府城西。”
通远桥 在府城南,明永乐间建。
黄丝桥 在府城西南三十五里。
葛镜桥 在府城东五里。明万历间,郡人葛镜建,屡为水决,三建乃成。金巨万,悉罄家赀,厥功最伟。总督张鹤鸣砻碑,题“葛镜桥”三字。
皇清康熙二年为水所圮,宪副徐弘业重修,九年建
三元阁于桥北。巡抚佟《凤彩》复于两岸修砌腰墙百馀丈,以卫行者,往来便之。
樊家桥 在府城东北五里,地名“七星关” ,郡人樊都建。
嶰隆桥 :在府城北二十五里。
王公桥 在府城北三十里,地名“牛场” ,郡人王讥建。
西门桥 在府城西门外。
羊场桥 在府城东二十里。
杨老桥 在府城东三十里。
可寓桥 在府城西五里,郡民刘赳募建太平桥 按《明一统志》:“在府南三里。”
瓮安县
蓝家关 在县东南四十里。
头关 ,在县东南三十里。
二关 ,在县南二十五里。
沙子桥 在县城外五里。
刘家桥 在县城南三十里。
湄潭县
湄水桥 在县城南,邑人龚伟建。
獭水桥 在县境
北门渡 在城北,龙、婺要路。
袁家渡 在县南境,黔、蜀要津。
王回渡 与开州接境,亦乌江之下流。
龙坑渡 在县境
馀庆县
馀庆关 在县地
灰水关 在县南
中关 在县东北
新村桥 去县十里
乌江桥 :在县城北三十里。
牛场渡 在县前。春夏船渡,秋冬徒杠。每年官给工赀修船。
岩门渡 在县境。水即乌江下流,楚、蜀要津,每年官给工赀修船。
黄平州
马鬃岭关 有州。城东二十五里。
深沟关 在州城北十五里。
十里关 :在兴隆城东十里。
沧浪桥 在州城北
会通桥 在州城西
重安江桥 在兴隆城南三十里。江水深湍,当滇黔孔道,昔系舟渡,往往有覆没之患。
皇清康熙十二年,布政使潘超先、按察使张文德、粮
驿参议陈宝钥捐金修建石桥,往来称利涉焉。今毁,仍用舟渡。
永安桥 在兴隆城东十里,明洪武间建。通济桥 ,在兴隆城东二十里。
灵泉桥 在兴隆城南
平越府公署考 通志
[编辑]本府
平越府治 在城中南隅。明万历二十九年,设府,以卫署为“府署” ,署府事,副使刘冠南增修。崇祯十二年,知府陈绍英重修。后兵毁。
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府喻全昱借居民房。康熙八年,
知府蒋荫修,移治“《守道》署。”
经历司署 在城南
平越县治
皇清康熙十一年,改平越卫为“平越县”,因以旧卫署
为县署
典史署 未载
黄丝驿 在黄丝腰站
平越驿 在城外南关,今废。
杨老坡驿 在杨老腰站。
平越城守营 在府城内。
外州县
瓮安县治 在县城内南隅。明万历二十年,知县陈廷范建。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沈日昇重修。
典史署 未载
湄潭县治 :在城中。明万历三十年,知县黄如桂创建。
皇清康熙九年,知县张日星重修。
典史署 未载
馀庆县治 在县城南,明万历三十年,知县袁尚纪建。
皇清康熙九年,知县陈世任重修。
典史署 未载
黄平州治 在城内西北,旧为兴隆卫署。明洪武二十二年,颍国公傅友德建。永乐三年,指挥萧琳重修。
皇清顺治十八年,守备秦杰移建于城西北。康熙二
十六年,徙州于卫,为州署。
吏目署 未载
兴隆驿 在兴隆卫
重安江驿 在重安江腰站。
平越府学校考 通志
[编辑]本府
平越府儒学 “明宣德癸丑年,参议李睿创建卫学于平越卫之西南。成化二年,迁建察院左。万历二十九年设府,改卫学为府学。三十一年,改建于府之南。四十五年,更迁于府之东。崇祯十五年,知府陈绍英迁于府之西南,去旧学基不远。明末兵燹,学宫半圮。”
皇清顺治十七年,守道徐弘业、知府喻全昱复“改迁。”
西南旧址:正殿五楹,东西庑各五楹,戟门三楹。前棂星门,左腾蛟坊,右起凤坊,明伦堂,敬一亭。后殿圮坊毁,康熙二十二年,知府裴天锡重修建。
学署 在启圣祠右
溥仁书院 在府城南门内。
皇清康熙四年,守道徐弘业建,共十二楹。延平“越诸。”
生肄业其中,复捐百金置田,取岁入以供诸生之费。
石壁书院 在府城内敬一亭之后。明嘉靖七年,佥事朱佩建,今废。
中峰书院 在旧卫治傍。明嘉靖十三年,驿丞陈邦敷修建,今废。
学田 、原额田三百一十二亩七分八釐五毫。荒芜田二百二亩八釐五毫。
《实在》田一百一十亩七分。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米四十八石一斗二升一合八勺。
田荒无征学租仓斗米二十七石一斗八升一合八勺。
无征学租银一十一两一毫三忽九微九纤一尘九渺。
实在有征学租仓斗米一石二斗;有征折色学租银一两八钱。
原额“久荒” 地二亩,无征额租仓斗、谷三斗。原额“久荒” 学塘二口,无征额租银一两二钱。府亲辖:
原额、学田一百三十一亩九分一厘五毫。荒芜田七十三亩五分一厘五毫。
“《实在》熟田” 五十八亩四分;
原额学租仓斗米一十三石一斗四升七合八勺。
田荒无征米一石四斗六升七合八勺。
实在有征米一十一石六斗八升。
原额学租银一十一两一毫三忽九微九纤一尘九渺。全荒无征。
平越县儒学 附府学
外州县
瓮安县儒学 。瓮安、馀庆二县旧附黄平州。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总督范承勋“题设瓮安县学。”
学田原额田一百五十一亩三分七釐。
荒芜田一百二十三亩七釐;
“《实在》熟田” 二十八亩三分;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米二十九石七升四合,田荒无征米二十四石六斗一升四合。
实在有征米四石四斗六升。
原额“全征折色学租仓斗米一石二斗” ,该折征学租银一两八钱。
馀庆县儒学 附瓮安县学
湄潭县儒学 明万历二十九年设县,附黄平州学。四十八年,始设湄潭县儒学。
学田 原额全荒学田五亩五分。
无征学租仓斗米一石一斗。
全荒地二亩无征额租仓斗谷三斗。
黄平州儒学 :旧为兴隆卫学。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徙州治于卫,以卫学为“州学。”
学田 原额全熟学田二十四亩。
原额全征本色学租仓斗米四石八斗。
原额“全荒学塘二口,无征塘租银一两二钱。”
平越府户口考 通志
[编辑]府总
户口、原额一万二十六户
《人丁》原额八千五百九十二丁,内除随田带派原不征差人丁五千九百七十七丁,实额编差人丁二千六百一十五丁,内除三十一、三十五两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千七百四十八丁。
旧征差人丁六百八十九丁,三十一年增五十七丁,三十五年增一百二十一丁。
原额丁差及随田带派丁银一千六百八两七钱九分六毫二丝六纤七尘,丁逃田荒无征银五百六十九两七钱四分一厘五毫六丝六忽七微四纤八尘一渺。
实在有征丁差银一千三十九两四分九釐五丝三忽三微一纤八尘九渺。
府亲辖
户口、原额三千七十一户
人丁原额七百四十二丁,俱系招集流寓苗彝,难以编审。康熙九年清丈,民苗愿随条马带派。除石板寨额银六十两原不征丁外,实额带派丁差银一百一十一两三钱六纤七尘。内除荒芜条马无征,带派丁差银二十三两三钱四分七釐九毫九丝五微九纤八尘一渺。
实在有征条马带派丁差银八十七两九钱五分二釐九忽四微六纤八尘九渺。
平越县
户口、原额一千五百六户
《人丁》原额一千四百四十八丁,内除三十一、三十五两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千三十二丁。
旧征差人丁四百二丁,三十一年增三丁,三十五年增一十一丁。
原额丁差银二百八十九两六钱,丁逃无征银二百六两四钱。
实在有征丁差银八十三两二钱。
瓮安县
户口、原额五百七十九户
《人丁》原额二千二百九十二丁,俱系招集彝民,原未编审,例系随田带派。实额带派《丁差》银二百三十六两一钱九分九釐二毫。内除荒芜无征带派丁差银一十五两七钱三分六釐二毫九丝五忽八微外。
实在有征条马带派丁差银二百二十两五钱二釐一毫四忽二微。
湄潭县
户口原额四百九户
人丁,原额八百三十丁,俱招集苗彝,原未编审,例系随田带派。实额带派丁差银三百三十两一钱一分三釐五毫六丝。内除荒芜无征带派丁差银一十九两八钱五分三釐七毫六忽六微外。
实在有征条马带派丁差银三百一十两二钱五分九釐八毫五丝三忽四微。
馀庆县
户口、原额七百八十八户
《人丁》原额七百一十七丁,内除人丁六百七十八丁俱系招集彝民,原未审丁,例系一例摊征,丁差银一百九十两八钱六分五釐八毫六丝五忽,统入《条编》银内起征,实额编差人丁三十九丁,内除三十一、三十五两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四丁。
旧征差人丁,二十丁五分。三十一年增四丁五分,三十五年增十丁。
原额丁差银一十一两七钱,丁逃无征银一两二钱。
实在有征丁差银一十两五钱。
黄平州
《户口》、原额三千六百七十三户
《人丁》原额二千五百六十三丁内除随田带派人丁一千四百三十五丁外,实额编差人丁一千一百二十八丁,内除三十一、三十五两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七百一十二丁。
旧征差人丁二百六十六丁半,三十一年增四十九丁半,三十五年增一百丁。
原额丁差银六百二十九两八钱七分七釐八毫六丝,丁逃及荒芜带派无征丁差银三百三两二钱四分二釐七毫七丝三忽七微五尘。实在征差及成熟随田带派二共有征丁差银三百二十六两六钱三分五釐八丝六忽二微五尘。。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