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交谊典/第012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明伦汇编 交谊典 第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十二卷
明伦汇编 交谊典 第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交谊典

 第十二卷目录

 朋友部汇考

  礼记曲礼 檀弓

  周礼天官太宰 地官大司徒 师氏 司谏

 朋友部总论

  易经豫卦 复卦 解卦 兑卦

  礼记缁衣 儒行

  孔子家语颜回

  荀子大略

  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

  徐干中论贵验

  朱子小学广明伦

  语类力行

  性理会通人伦

  利玛窦友论杂论交友

交谊典第十二卷

朋友部汇考

[编辑]

《礼记》

[编辑]
曲礼
[编辑]

寡妇之子,非有见焉,弗与为友。

陈注“有见”,才能卓异也。若非有好德之实,则难以避好色之嫌,故谨之。

父母存,不许友以死。

陈注“不许友以死”,谓不为其友报仇也。亲在而以身许人,是有忘亲之心。

《檀弓》

[编辑]

《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陈注《草根陈宿》,是期年之外,可无哭矣。

《周礼》

[编辑]

《天官》

[编辑]

《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八曰友,以任得民。”

乡田同井,合志之友,能保任民,自不忍弃,故以“任”得民。“《友》以任使”,知人道之交不可间也。

《地官》

[编辑]

《大司徒》“以本俗六安万民,五曰联朋友。”

乡田同井,学校同艺。同师曰朋,同志曰友。朋友之交,在师儒以下,但朋疏而多,友亲而少。《尚书泰誓》:“我友邦冢君,是谓诸侯为友。”《洛诰》云:“孺子其朋。”谓群臣为朋也。

以乡三物教万民,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任信于朋友。朋友有道德者,则任信之,

以《乡八刑》纠万民,五曰不任之刑。

师氏掌教国子三行二曰友行以尊贤良

[编辑]

“君子以友辅仁”,故《友行》次之。

司谏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正其行而彊之道艺巡问而观察之以时书其德行道艺辨其能而可任于国事者以考乡里之治以诏废置以行赦宥

[编辑]

《司谏》以道谏正人之行者,德成于朋友,纠其德而使之无谬戾,劝之朋友,则使之致力以相辅也。劝之朋友,欲其同志以辅仁也。

朋友部总论

[编辑]

《易经》。

《豫卦》

[编辑]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程传四居大臣之位、独当上之倚任、而下无同德之助、所以疑也。惟当尽其至诚、勿有疑虑、则朋类自当益聚。

《复卦》

[编辑]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程传君子之道、既消而复、岂能便胜于小人。必待其朋类渐盛、则能协力以胜之也。大全或问:《复》一阳动于下,而云“朋来无咎”,何也?朱子曰:方一阳生,未有朋类,毕竟是阳长将次并进,以其为君子之道,故亨通而“无咎也。”

《解卦》

[编辑]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程传居上位而亲小人。则贤人正士远退矣。斥去小人。则君子之党进。而诚相得也。四能解去初六之

阴柔则“君子之朋来”至而诚合矣。《东岩易传》。四德不若震初之阳,朋阳之来,明德益修,五动以应,诚意交通,然后生化之功自是兴也。呜呼!大臣居解,惟患不得其朋而已。得我朋也,而疏之远之,则非但不能格君心,中才之君岂能无疑于我哉?戒之哉!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程传《解》者,本合而离之也,必“解拇”而后“朋孚。”盖君子之交,而小人容于其间,是与君子之诚未至也。

《兑卦》

[编辑]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程传两泽相丽、交相浸润、互有滋益之象;故君子观其象,而以朋友讲习互相益也。先儒谓天下之可说、莫若朋友讲习,讲习固可说之大者、然当明相益之象。大全进斋徐氏曰:“天下之至可说者,无如朋友讲习。讲而不习,则言语徒详,䌷绎无得,虽曰为学,亦将枯燥生涩而无可嗜之味,危殆杌捏而无可即之安矣,岂能终悦怿于心乎?故必从容论说以讲之于先,又必切实体验以习之于后,则心与理相涵,而所知者益精;身与事相安,而所能者益固,丽泽之益,庶乎其有相”资之实,而真说在我矣。

礼记

[编辑]

《缁衣》

[编辑]

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 有乡,其恶有方。是故迩者不惑,而远者不疑也。《诗》云: ‘君子好仇’。”

正当为匹。匹,谓知识朋友。乡方,喻辈类也。小人徼利,其友无常也。迩,近也。仇,匹也。此一节明其朋匹之事,以下云“君子好仇”,故此正为“匹”也。君子所亲朋友及所恶之人,皆有辈类,故善者与之交,不以荣枯为异,不善者则憎恶之言有常也。好恶有定,可望貌而知,故近不惑而远不疑也。集说蓝田吕氏曰:“‘乡人皆好之,未可也;乡人皆恶之,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善者好之,由君子所好者善也;不善者恶之,由君子所恶者不善也。君子之好不可以非其人,故曰朋友有乡;所恶不可以及善人,故曰其恶有方。盖君子所好者皆正,小人所恶亦皆正,故曰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好恶既明,亦归于一,此远迩所以不疑惑也。《诗》云:‘君子好仇’。仇,匹也。其匹者,皆好也’。先儒以‘好其正’”、“‘毒其正’,皆当为匹,只作‘正’字亦可。”长乐陈氏曰:“君子周而不比,其取友也必端,故言能好其正;小人比而不周,其交也,皆其类而已,故毒其正。盖君子小人道相异也,故君子好之而小人毒之。乡也”、《方也》,皆言其所聚善恶各以类,而善不同于恶,恶不同于善,故能成其信。是以朋友之迩于我者,信我之深而不惑;其远于我者,亦信之而不疑矣。迩者不惑,儒行所谓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也;远者不疑,儒行所谓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也。严陵方氏曰:“君子非特其身正而已,于正人又能好而”与之;小人非特身不正而已,于正人又且毒而害之。此君子小人好恶之辨也。“朋友有乡,其恶有方”者,以言取舍之有常也。马氏曰:“君子之朋友有乡,所谓直也,谅也,多闻也。其恶有方,所谓便辟也,善柔也,便佞也。朋友有乡,君子所以致其好也。其恶有方,君子所以致其恶也。”庐陵胡氏曰:“君子正直”是与,故好之;小人恶直丑正,故毒之。故曰:“君子居必择乡,游必择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子曰:“轻绝贫贱,而重绝富贵,则好贤不坚,而恶恶不 著也。人虽曰不利,吾不信也。《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 仪’。”

虽曰“不利”,吾不信也。言此近微利也。攸,所也。言朋友以礼义相摄,正不以贫富贵贱之利也。此一节明朋友之道,唯善是仇,以威仪相摄佐也。以贤而贫贱,则轻绝之,是好贤不坚也。而富贵则重绝之,是恶恶不著也。如此者是贪利人。集说蓝田吕氏曰:“此章又申言前章好恶不可不明也。以为可贤而重绝,以为不足贤而轻绝,则不当有富贵贫贱之异矣,均可绝也。富贵未绝,贫贱者先绝,则恶恶不著,均未可绝也。贫贱者先绝,富贵者未绝,则好贤不坚。推是心也,谓之不利于富贵,则不可信也。《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言朋友以礼义相正,岂以贫贱富贵易其心哉?严陵方氏曰:“可友者以其贤,可绝者以其恶。然贤者不必富贵,恶者不必贫贱,苟轻绝贫贱而重绝富贵,则势利之交而已。”

《儒行》

[编辑]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 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 其交友有如此者。

方。法也。经营道艺。同齐于术。同术则同方也。但

“合志同方”,据所怀志意。“营道同术”,据所习道艺。“并立”,谓同仕。朋友久不相见,闻流谤之言,欲谮毁之,己则不信也。其行所本必方正,所立必存义。朋友所为,与己同,则进而从之,不与己同,则退而避之。集说:蓝田吕氏曰:“所以任举其交友者,则好恶忧乐与之同也。然尽交友之分,则理义必与之同。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凡所谓同者,理也,义也,出于人心之所同,然贤者能存而勿丧之,故不患乎不同也。合志同方,则志同好矣,营道同术,则学同道矣。并立则乐,相下不厌,好同则同体矣。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学同则信其行矣。其行本方立”者,立行本其志之所同方也。行同则学同矣。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同斯义以进退也,进退同则同好矣。交友之分,至于无一,不同者,学一于理而不惑也。严陵方氏曰:“并立则乐,以其无忌心;相下不厌,以其有孙志。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以其久要不忘,而相信之笃。本方者,以方为本也。道同则进而与之交,不同则退而与之辨。夫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况交友乎?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以是而已。马氏曰:“方者道之所也。志在于道,唯合志,故同方。术者所资以适道,唯营道,故同术。营道,方将入于”道,故以术言之也。山阴陆氏曰:“同方,言同所向,同术言同所由。《易》曰:‘方其义也’。盖义未有不因方而立者。”晏氏曰:“合志同方,言趋向者同也;营道同术,言修为者同也。方言趋向之地,术言修为之业。《语》曰:‘士志于道’。”是志必在于道也,道不外于志也。故始焉合志而趋向者不殊,则终焉营道而修为者一致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故并立则乐,以能问于不能。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故相下不厌流言,止于知者,如曰曾参杀人,若颜回者,岂信之哉?故曰“闻流言不信。”机在内,故欲其圆而能应;行在外,故欲其方而有守。执规司春者主乎仁,执矩司秋者主乎义。故曰其行本方立义。《易》曰“义以方外”是也。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然后足以为友。故义同而进,不同而退也。同方同术者,讲习之友。并立相下者,相成之友。不信流言,义同而进者,同德之友。故曰“其交友有如此者。”按孔疏以本方立义为句而宋儒以义字属下句兹并存之

孔子家语

[编辑]

《颜回》

[编辑]

颜回问:“朋友之际如何?”孔子曰:“君子之于朋友也,心 必有非焉,而弗能谓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 思久怨,仁矣夫!”

荀子

[编辑]

《大略》

[编辑]

匹夫者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 何以相友也?均薪施火火就燥,平地注水水流湿,夫 类之相从也,如此之著也。以友观人焉所疑,取友求 善人,不可不慎,是德之基也。《诗》曰:“无将大车,维尘冥 冥。”言无与小人处也。

班固白虎通

[编辑]

《三纲六纪》

[编辑]

朋友者,何谓也?朋者,党也;友者,有也。《礼记》曰:“同门曰 朋,同志曰友。”朋友之交,近则谤其言,远则不相讪。一 人有善,其心好之;一人有恶,其心痛之。货则通而不 计,共忧患而相救,生不属,死不托。故《论语》曰:“子路云: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又曰:“朋友无所归,生 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朋友之道,亲存不得行者二, 不得许友,以其身不得专通财之恩。友饥,则白之于 父兄,父兄许之,乃称父兄与之,不听即止。故曰:友饥 为之减餐,大寒为之不重裘,故《论语》曰:“有父兄在,如 之何其闻斯行之也。”

徐干中论

[编辑]

《贵验》

[编辑]

小人尚明鉴,君子尚至言。至言也,非贤友则无取之, 故君子必求贤友也。《诗》曰:“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 幽谷,迁于乔木。”言朋友之义,务在切直,以升于善道 者也。故君子不友,不如己者,非羞彼而大我也;不如 己者,须己而植者也。然则扶人不暇,将谁相我哉?吾 之偾也,亦无日矣。故偾极则纵多,友邪则己僻也。是 以君子慎取友也。孔子曰:“居而得贤友,福之次也。”夫 贤者,言足听,貌足象,行足法,加乎善奖人之美,而好 摄人之过,其不隐也如影,其不讳也如响。故我之惮 之,若严君在堂而神明处室矣。虽欲为不善,其敢乎? 故求益者之居游也,必近所畏而远所易。《诗》云:“无弃 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亲贤求助之谓 也。

小学

[编辑]

《广明伦》

[编辑]

横渠先生曰:“今之朋友,择其善柔以相与,拍肩执袂以为契合,一言不合,怒气相加,朋友之际,欲其相下 不倦。故于朋友之间,主其敬者,日相亲与,得效最速。”

善柔,谓善为柔媚。“气合”,谓意气相合。“相下”,谓彼此相让。效,即忠告善道之益也。

朱子语类

[编辑]

《力行》

[编辑]

问:“朋友之义,自天子至于庶人,皆须‘友以成’而安卿 只说‘以类聚’,莫未该朋友之义否?”曰:“此亦只说本来 自是如此。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乃是 后来事说朋友功效如此。人自与人同类相求,牛羊 亦各以类相从。朋友乃彝伦之一。今人不知有朋友 之义者,只缘但知有四个要紧,而不知朋友亦不可” 阙。

《朋友》之于“人伦”,所关至重。

问:“与朋友交后,知其不善,欲绝则伤恩;不与之绝,则 又似匿怨而友其人。”曰:“此非匿怨之谓也。心有怨于 人,而外与之交,则为匿怨。若朋友之不善,情意自是 当疏。但疏之以渐,若无大故,则不必峻绝之,所谓‘亲 者毋失其为亲,故者毋失其为故’者也。”

性理会通

[编辑]

《人伦》

[编辑]

君臣朋友之际,其合不正,未有久而不离者,故“贤者 顺理而安行,智者知几而固守。”

“人之大伦,其别有五,自昔圣贤皆以为天之所叙,而 非人之所能为也。”然以今考之,则惟父子兄弟为天 属,而以人合者居其三焉,是则若有可疑者。然夫妇 者,天属之所由以续者也;君臣者,天属之所赖以全 者也;朋友者,天属之所赖以正者也。是则所以纪纲 人道,建立人极,不可一日而偏废。虽或以人而合,其 实皆天理之自然,有不得不合者。此其所以为天之 所叙,而非人之所能为者也。然是三者之于人,或能 具其形矣,而不能保其生;或能保其生矣,而不能存 其理;必欲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交尽其道而无 悖焉。非有朋友以责其善,辅其仁,其孰能使之然哉? 故朋友之于人伦,其势若轻而所系“为甚重,其分若 疏而所关为至亲,其名若小而所职为甚大,此古之 圣人修道立教所以必重乎此而不敢忽焉者也。”然 自世教不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既皆莫有尽 其道者,而朋友之伦废阙为尤甚。世之君子虽或深 病其然,未必深知其所以然也。予尝思之:父子也,兄 弟也,天属之亲也,非其乖戾之极,固不能轻以相弃。 而夫妇君臣之际,又有杂出于物情事势而不能自 已者。以故虽或不尽其道,犹得以相牵联比合而不 至于尽坏。至于“朋友”,则其亲不足以相维,其情不足 以相固,其势不足以相摄,而为之者初未尝知其理 之所从,职之所任,其重有如此也。且其于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之间,犹或未尝求尽其道,则固无所藉于 责善辅仁之益。此其所以恩疏而义薄,轻合而易离, 亦无怪其相视漠然如行路之人也。夫人伦有五,而 其理则一,朋友者又所藉以维持是理,而不使悖焉 者也。由夫四者之不求尽道,而朋友以无用废,然则 朋友之道尽废,而责善辅仁之职不举,彼夫四者,又 安得独立而久存哉!勉斋黄氏曰:“朋友者,人类之中, 志同而道合者也。故曰‘天叙有典,岂人力也哉。君臣、 父子、夫妇、长幼,一失其序,则天典不立矣。朋友道绝, 则此四者,虽欲各居其分,不可得也。善而莫予告也, 过而莫予规也,观感废而怠心生,讲习疏而实理晦, 则五常百行,颠倒错谬,而’”不可胜救矣。然则“朋友”者。 列于人伦。而又所以纪纲人伦者也。所可重者若此。 而世莫之重焉。可不为之屡叹也耶。

广平游氏曰:“孟子之论《尚友》也,以一乡之善士为未 足,而求之一国;以一国之善士为未足,而求之天下; 以天下之善士为未足,而求之古人。无友不如己者, 尚友之道也。求得贤者,尚而友之,则闻其所不闻,见 其所不见,而德日起矣。此仲尼所以期子夏之日进 也。”

《朱子》曰:“朋友之交,责善所以尽吾诚,取善所以益吾 德,非以相为赐也,然各尽其道而无所苟焉,则丽泽 之益,自有不能已者。”

勉斋黄氏曰:“斯道之显晦,系于人物之盛衰。盖义理 以讲习而明,德性以相观而善,孑然独立而无与为 侣,则学问废而识见浅,绳约弛而怠慢生,古之人所 以重《朋来》之乐者,岂不以此与?”

鲁斋许氏曰:“凡取友必须趋向,正当切磋琢磨,有益 于己者。若乃邪僻卑污,与夫柔佞不情,相诱为非者, 谨勿近之。”

明西域利玛窦友论

[编辑]

《杂论交友》

[编辑]

利玛窦曰:“吾友非他,即我之半,乃第二我也。故当视 友如己焉。”

《友》之与我,虽有二身,二身之内,其心一而已“相须”“相佑”,为结友之由。

《孝子》继父之所交友,如承受父之产业矣。

“时当平居无事”,难指友之真伪,临难之顷,则友之情 显焉。盖事急之际,友之真者益近密,伪者益疏散矣。 有为之君子无异仇,必有善友。

《交友》之先宜察,《交友》之后宜信。

虽智者亦谬计已。友贵乎实矣。

愚人妄自侈口,友似有而还无;智者抑或谬计,“友无多而实少。”

《友》之馈友而望报,非馈也,与《市易》者等耳。

友与仇,如乐与闹,皆以和否辨之耳。故《友》以“和”为本 焉。以和,微业长大;以争,大业消败。

《乐以导和》,闹则失和。友相和则如乐,仇不和则如闹。

“《在患》时,吾惟喜看友之面”,然或患或幸,何时友无有 益,忧时减忧,欣时增欣。

“仇之恶以残仇”,深于友之爱以恩友,岂不验世之弱 于善强于恶哉?

人“事情莫测”,友谊难凭。今日之友,后或变而成仇;今 日之仇,亦或变而为友,可不敬慎乎?

徒试之于吾,幸际其友,不可侍也。

脉以左手验耳,左手不幸际也。

“《既死之友》,吾念之,无忧”盖在时我有之,如可失,及既 亡,念之如犹在焉。

各人不能全尽各事,故上帝命之“交友,以彼此胥助。 若使除其道于世者”,人类必散坏也。

可以与竭露发予心。始为知己之友也。

“德志相似”,其友始固。

友也双又耳,彼又我,我又彼。

正友不常顺,友亦不常逆,友有理者顺之,无理者逆 之。故直言独为友之责矣。

交友如医疾然,医者诚爱病者必恶其病也。彼以救 病之故,伤其体,苦其口,医者不忍病者之身,友者宜 忍友之恶乎?“谏之谏之,何恤其耳之逆,何畏其额之 蹙?”

《友》之誉及《仇》之讪,并不可尽信焉。

“《友》者,于友”,处处、时时,一而已,诚无近远、内外、面背、异 言、异情也。

《友》,人无所善,我与仇人无所害等焉。

“《友》者过誉”之害,较“仇者过訾”之害尤大焉。

友人誉我,我或因而自矜;仇人訾我,我或因而加谨。

“视财势友人”者,其财势亡,即退而离焉,谓此不见其 初友之所以然,则友之情遂涣矣。

“《友》之定,于我之不定,事试之”可见矣。

“尔为吾之真友”,则爱我以情,不爱我以物也。

《交友》使独知利己,不复顾益其友,是商贾之人耳,不 可谓友也。

“小人交友如放帐” ,惟计利几何。

《友》之物,皆与共。

《交友》之贵贱,在所交之意耳。特据德相友者,今世得 几双乎?

《友》之所宜,相宥有限。

友!或有罪,惟小可容;友!如犯义,必大乃弃。

《友》之乐多于义,不可久友也。

“忍友之恶”,便以他恶为“己恶”焉。

我所能为,不必望友代为之。

友者,古之尊名,今出之以售,比之于货,惜哉!

“友于昆伦迩”,故友相呼谓兄,而善于兄弟为友。友之 益世也,大乎财焉。无人爱财为财,而有爱友特为友 耳。

今也友!既没言,而谄谀者为佞,则惟存仇人以我闻 真语矣。

设令我或被害于友,非但恨己,害乃滋恨,其害自友 发矣。

多有密友,便无密友也。

如“我恒幸无祸”,岂识友之真否哉。

《友》之道甚广阔,虽至下品之人,以盗为事,亦必以结 友为党,方能行其事焉。

视友如己者,则遐者迩,弱者强,患者幸,病者愈,何必 多言耶?“死者犹生也。”

我有二友,相讼于前,我不欲为之判,恐一以我为仇 也。我有二仇,相讼于前,我可犹为之判,必一以我为 友也。

信于仇者,犹不可失,况于友者哉?信于友,不足言矣, 友之职,至于义而止焉。

如友寡也,予寡有喜,亦寡有忧焉。

故友为美友,不可弃之也。无故以新易旧,不久即悔。 既友,每事可同议定,然先须议定友。

《友》于亲,惟此长焉。亲能无相爱亲友者否?盖亲无爱 亲,亲伦犹在。除爱乎友,其友理焉存乎独有友之业能起。

“友友”之友,仇友之仇,为厚友也。

“吾友必仁,则知爱人,知恶人” ,故我据之。

不扶友之急,则临急无助者。

《俗友》者,同而乐,多于悦,别而留忧;《义友》者,聚而悦,多 于乐,散而无愧。

我能防备他人,友者安防之乎?聊疑“友”即《大犯友》之 道矣。

上帝给人双耳、双目、双手、双足,欲两友相助,方为事 有成矣。

友字古篆作爻,即两手也,可有而不可无。“朋” 字古篆作羽,即两羽也,鸟备之方能飞。古贤者视朋友,岂不如是耶?

“天下无友”,则无乐也。

“以诈待友,初若可以笼人,久而诈露,反为友厌薄矣。 以诚待友,初惟自尽其心,久而诚孚,益为友敬服矣。 我先贫贱而后富贵,则旧交不可弃,而新者或以势 利相依;我先富贵而后贫贱,则旧交不可恃,而新者 或以道义相合。友先贫贱而后富贵,我当察其情,恐 我欲亲友,而友或疏我也。友先富贵而后贫贱,我当” 加其敬。恐友防我疏。而我遂自处于疏也。

夫时何时乎?“顺语生友,直言生怨。”

视其人之友如林,则知其德之盛。视其人之友,落落 如晨星,则知其德之薄。

“君子之交友难,小人之交友易。难合者难散,易合者 易散”也。

平时交好,一旦临小利害,遂为仇敌,由其交之未出 于正也,交既正,则利可分,害可共矣。

我荣时请而方来,患时不请而自来。夫友哉!

“世间之物,多各而无用,同而始有益也。”人岂独不如 此耶?

《良友相交》之味,失之后愈,可知觉矣。

“居染廛”而狎染人,“近染色”,难免无污秽其身矣。交友 恶人,恒听视其丑事必习而浼本心焉。

吾偶候遇贤友,虽仅一抵掌而别,未尝少无裨补,以 洽吾为善之志也。

交友之旨无他,在彼善长于我,则我效习之;我善之 于彼,则我教化之。是学而即教,教而即学,两者互资 矣。如彼善不足以效习,彼不善不可以变动,何殊尽 日相与游谑,而徒费阴影乎哉!

《无益之友》,乃伦时之盗,偷时之损,甚于偷财。财可复积时则否。

使或人未笃信斯道,且修德尚危,出好入丑,心战未 决,于以剖释其疑,安培其德,而救其将坠,计莫过于 交善友。盖吾所数闻,所数睹,渐透于膺,豁然开悟,诚 若活法劝责吾于善也。严哉君子!严哉君子!时虽言 语未及,怒色未加,亦有德威以沮不善之为,与 尔不得用我为友,而均为妩媚者。

“《友》者,相褒之礼,易施也。”夫相忍友乃难矣。然大都友 之,皆感称己之誉,而忘忍己者之德,何欤?一显我长, 一显我短故耳。

人人不相爱,则耦不为友。

临当用之时,俄识其非“友”也,愍矣。

“务来新友”,戒无諠旧者。

《友》也,为贫之财,为弱之力,为病之药焉。

“国家可无财库”,而不可无友也。

《仇》之馈,不如友之棒也。

“世无友,如天无日,如身无目”矣。

友者既久,寻之既少,得之既难,存之或离于眼,即念 之于心焉。

《知友之益》:凡出门会人,必图致交一新友,然后回家 矣。

“《谀谄友》非友”,乃偷者偷其名而僭之耳。

吾福社所致,友必吾灾祸避之。

“友既结成”,则戒一相断,友情情一断,可以姑相著,而 难复全矣。《玉器有所》请帮助识别此字。恶于《观易》散也。而寡有用耶。 医士之意。以苦药瘳人病。谄友之向以甘言长人愆。 不能友己。何以友人。

智者欲离浮友,且渐而违之,非速而绝之。

“欲以众人交友”,则繁焉。“余竟无冤仇”,则足已。

彼非友信尔,尔不得而欺之。欺之至,恶之之效也。 永德,永友之美饵矣。凡物无不以时久为人所厌,惟 德弥久弥感人情也。德在仇人犹可爱,况在友者欤! 《历山王》大西城古总王值事急,躬入大阵。时有弼臣止之曰: “事险若斯,陛下安以免身乎?”王曰:“汝免我于诈友,且 显仇也。”自乃能防之。

历山王亦喜交友贤士,名为《善诺》,先使人奉之以数 万金。《善诺》怖而曰:“王贶吾以兹意,吾何人耶?”使者曰: “否也。王知夫子为至廉,是奉之耳。”曰:“然则当容我为 廉已矣。”而麾之不受。史断之曰:“王者欲买士之友,而 士者毋卖之历山王未德总值时,无国库,凡获财,厚颁给与人也。 有敌国富盛,惟事务克库。讥之曰:“足下之库,在于何 处?”曰:“在于友心也。”

昔年有善待友而丰惠之,将尽本家产也,傍人或问 之曰:“财物毕于友,何留于己乎?”对曰:“惠友之味也。”

《别传》对曰:“留惠友之冀也,意傀异而均美。”

古有二人同行,一极富,一极贫。或曰:“二人为友至密 矣。”《窦法德》古者名贤闻之曰:“既然,何一为富者,一为贫者 哉?”

《言友》之物皆与共也。

昔有人求其友以非义事而不见,与之曰:“苟尔不与 我所求,何复用尔友乎?”彼曰:“苟尔求我以非义事,何 复用尔友乎?”

西土之一先王,曾交友一士而腆养之于都中,以其 为智贤者。《日旷》弗见陈谏,即辞之曰:“朕乃人也,不能 无过,汝莫见之,则非智士也;见而非谏,则非贤友也。 先王勿见谏”,过且如此,使值近时文饰过者,当何如 是的亚?是北方国名俗独多得,友者称之谓富也。 《客力所》西国王名以匹夫得大国,有贤人,问得国之所行 大旨。答曰:“惠我友,报我仇。”贤曰:“不如惠友而用恩,俾 仇为友也。”

墨《卧皮》。古闻上者《折开大石榴》。或人问之:“夫子何物,愿获 如其子之多耶?”曰:“忠友也。”按友论乃西域文注辞多费解 薛文清《读书录》。

《交友》

[编辑]

程子曰:“始比不以道,隙于终者多矣,故结交贵乎谨 始。”

朱子曰:“观其始合之不正,知终之有敝。盖人之相交, 始合以不正,欲其无隙于终者,难矣。故交在谨始, 以势利交者,安得不终离。”

“人之邪正,必谨于所习。习与正人居,则正;习与不正 人居,则不正。”此前贤之至论,万世之明戒。

韩文公交友忠而不返于退面,可以为百世之师矣。 “不相知者,虽终日同处,亦不知也。”

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

“《导友善》,不纳则当止。”宜体此言。

“不以利交则无咎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