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第012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
第十二卷目錄
朋友部彙考
禮記〈曲禮 檀弓〉
周禮〈天官太宰 地官大司徒 師氏 司諫〉
朋友部總論
易經〈豫卦 復卦 解卦 兌卦〉
禮記〈緇衣 儒行〉
孔子家語〈顏回〉
荀子〈大略〉
班固白虎通〈三綱六紀〉
徐幹中論〈貴驗〉
朱子小學〈廣明倫〉
語類〈力行〉
性理會通〈人倫〉
利瑪竇友論〈雜論交友〉
交誼典第十二卷
朋友部彙考
[編輯]《禮記》
[編輯]曲禮
[編輯]寡婦之子,非有見焉,弗與為友。
〈陳注〉「有見」,才能卓異也。若非有好德之實,則難以避好色之嫌,故謹之。
又
父母存,不許友以死。
〈陳注〉「不許友以死」,謂不為其友報讎也。親在而以身許人,是有忘親之心。
《檀弓》
[編輯]《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陳注〉《草根陳宿》,是期年之外,可無哭矣。
《周禮》
[編輯]《天官》
[編輯]《太宰》「以九兩繫邦國之民,八曰友,以任得民。」
〈注〉鄉田同井,合志之友,能保任民,自不忍棄,故以「任」得民。〈疏〉「《友》以任使」,知人道之交不可間也。
《地官》
[編輯]《大司徒》「以本俗六安萬民,五曰聯朋友。」
〈注〉鄉田同井,學校同藝。〈疏〉同師曰朋,同志曰友。朋友之交,在師儒以下,但朋疏而多,友親而少。《尚書泰誓》:「我友邦冢君,是謂諸侯為友。」《洛誥》云:「孺子其朋。」謂群臣為朋也。
又
以鄉三物教萬民,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
〈注〉任信於朋友。〈疏〉朋友有道德者,則任信之,
以《鄉八刑》糾萬民,五曰不任之刑。
師氏掌教國子三行二曰友行以尊賢良
[編輯]〈注〉「君子以友輔仁」,故《友行》次之。
司諫掌糾萬民之德而勸之朋友正其行而彊之道藝巡問而觀察之以時書其德行道藝辨其能而可任於國事者以考鄉里之治以詔廢置以行赦宥
[編輯]〈注〉《司諫》以道諫正人之行者,德成於朋友,糾其德而使之無謬戾,勸之朋友,則使之致力以相輔也。〈疏〉勸之朋友,欲其同志以輔仁也。
朋友部總論
[編輯]《易經》。
《豫卦》
[編輯]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程傳〉四居大臣之位、獨當上之倚任、而下無同德之助、所以疑也。惟當盡其至誠、勿有疑慮、則朋類自當益聚。
《復卦》
[編輯]《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程傳〉君子之道、既消而復、豈能便勝於小人。必待其朋類漸盛、則能協力以勝之也。〈大全〉或問:《復》一陽動於下,而雲「朋來無咎」,何也?朱子曰:方一陽生,未有朋類,畢竟是陽長將次並進,以其為君子之道,故亨通而「無咎也。」
《解卦》
[編輯]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程傳〉居上位而親小人。則賢人正士遠退矣。斥去小人。則君子之黨進。而誠相得也。四能解去初六之
陰柔則「君子之朋來」至而誠合矣。〈《東巖易傳》。〉四德不若震初之陽,朋陽之來,明德益修,五動以應,誠意交通,然後生化之功自是興也。嗚呼!大臣居解,惟患不得其朋而已。得我朋也,而疏之遠之,則非但不能格君心,中才之君豈能無疑於我哉?戒之哉!
《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
〈程傳〉《解》者,本合而離之也,必「解拇」而後「朋孚。」蓋君子之交,而小人容於其間,是與君子之誠未至也。
《兌卦》
[編輯]《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程傳〉兩澤相麗、交相浸潤、互有滋益之象;故君子觀其象,而以朋友講習互相益也。先儒謂天下之可說、莫若朋友講習,講習固可說之大者、然當明相益之象。〈大全〉進齋徐氏曰:「天下之至可說者,無如朋友講習。講而不習,則言語徒詳,紬繹無得,雖曰為學,亦將枯燥生澀而無可嗜之味,危殆杌捏而無可即之安矣,豈能終悅懌於心乎?故必從容論說以講之於先,又必切實體驗以習之於後,則心與理相涵,而所知者益精;身與事相安,而所能者益固,麗澤之益,庶乎其有相」資之實,而真說在我矣。
禮記
[編輯]《緇衣》
[編輯]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 有鄉,其惡有方。是故邇者不惑,而遠者不疑也。《詩》云: 『君子好仇』。」
〈註〉正當為匹。匹,謂知識朋友。鄉方,喻輩類也。小人徼利,其友無常也。邇,近也。仇,匹也。〈疏〉此一節明其朋匹之事,以下雲「君子好仇」,故此正為「匹」也。君子所親朋友及所惡之人,皆有輩類,故善者與之交,不以榮枯為異,不善者則憎惡之言有常也。好惡有定,可望貌而知,故近不惑而遠不疑也。〈集說〉藍田呂氏曰:「『鄉人皆好之,未可也;鄉人皆惡之,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蓋善者好之,由君子所好者善也;不善者惡之,由君子所惡者不善也。君子之好不可以非其人,故曰朋友有鄉;所惡不可以及善人,故曰其惡有方。蓋君子所好者皆正,小人所惡亦皆正,故曰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好惡既明,亦歸於一,此遠邇所以不疑惑也。《詩》云:『君子好仇』。仇,匹也。其匹者,皆好也』。先儒以『好其正』」、「『毒其正』,皆當為匹,只作『正』字亦可。」長樂陳氏曰:「君子周而不比,其取友也必端,故言能好其正;小人比而不周,其交也,皆其類而已,故毒其正。蓋君子小人道相異也,故君子好之而小人毒之。鄉也」、《方也》,皆言其所聚善惡各以類,而善不同於惡,惡不同於善,故能成其信。是以朋友之邇於我者,信我之深而不惑;其遠於我者,亦信之而不疑矣。邇者不惑,儒行所謂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也;遠者不疑,儒行所謂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也。嚴陵方氏曰:「君子非特其身正而已,於正人又能好而」與之;小人非特身不正而已,於正人又且毒而害之。此君子小人好惡之辨也。「朋友有鄉,其惡有方」者,以言取捨之有常也。馬氏曰:「君子之朋友有鄉,所謂直也,諒也,多聞也。其惡有方,所謂便辟也,善柔也,便佞也。朋友有鄉,君子所以致其好也。其惡有方,君子所以致其惡也。」廬陵胡氏曰:「君子正直」是與,故好之;小人惡直醜正,故毒之。故曰:「君子居必擇鄉,遊必擇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子曰:「輕絕貧賤,而重絕富貴,則好賢不堅,而惡惡不 著也。人雖曰不利,吾不信也。《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 儀』。」
〈註〉雖曰「不利」,吾不信也。言此近微利也。攸,所也。言朋友以禮義相攝,正不以貧富貴賤之利也。〈疏〉此一節明朋友之道,唯善是仇,以威儀相攝佐也。以賢而貧賤,則輕絕之,是好賢不堅也。而富貴則重絕之,是惡惡不著也。如此者是貪利人。〈集說〉藍田呂氏曰:「此章又申言前章好惡不可不明也。以為可賢而重絕,以為不足賢而輕絕,則不當有富貴貧賤之異矣,均可絕也。富貴未絕,貧賤者先絕,則惡惡不著,均未可絕也。貧賤者先絕,富貴者未絕,則好賢不堅。推是心也,謂之不利於富貴,則不可信也。《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言朋友以禮義相正,豈以貧賤富貴易其心哉?嚴陵方氏曰:「可友者以其賢,可絕者以其惡。然賢者不必富貴,惡者不必貧賤,苟輕絕貧賤而重絕富貴,則勢利之交而已。」
《儒行》
[編輯]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 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 其交友有如此者。
〈疏〉方。法也。經營道藝。同齊於術。同術則同方也。但
「合志同方」,據所懷志意。「營道同術」,據所習道藝。「並立」,謂同仕。朋友久不相見,聞流謗之言,欲譖毀之,己則不信也。其行所本必方正,所立必存義。朋友所為,與己同,則進而從之,不與己同,則退而避之。〈集說:〉藍田呂氏曰:「所以任舉其交友者,則好惡憂樂與之同也。然盡交友之分,則理義必與之同。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凡所謂同者,理也,義也,出於人心之所同,然賢者能存而勿喪之,故不患乎不同也。合志同方,則志同好矣,營道同術,則學同道矣。並立則樂,相下不厭,好同則同體矣。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學同則信其行矣。其行本方立」者,立行本其志之所同方也。行同則學同矣。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同斯義以進退也,進退同則同好矣。交友之分,至於無一,不同者,學一於理而不惑也。嚴陵方氏曰:「並立則樂,以其無忌心;相下不厭,以其有孫志。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以其久要不忘,而相信之篤。本方者,以方為本也。道同則進而與之交,不同則退而與之辨。夫道不同,不相為謀,而況交友乎?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以是而已。馬氏曰:「方者道之所也。志在於道,唯合志,故同方。術者所資以適道,唯營道,故同術。營道,方將入於」道,故以術言之也。山陰陸氏曰:「同方,言同所向,同術言同所由。《易》曰:『方其義也』。蓋義未有不因方而立者。」晏氏曰:「合志同方,言趨向者同也;營道同術,言修為者同也。方言趨向之地,術言修為之業。《語》曰:『士志於道』。」是志必在於道也,道不外於志也。故始焉合志而趨向者不殊,則終焉營道而修為者一致矣。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故並立則樂,以能問於不能。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故相下不厭流言,止於知者,如曰曾參殺人,若顏回者,豈信之哉?故曰「聞流言不信。」機在內,故欲其圓而能應;行在外,故欲其方而有守。執規司春者主乎仁,執矩司秋者主乎義。故曰其行本方立義。《易》曰「義以方外」是也。相視而笑,莫逆於心,然後足以為友。故義同而進,不同而退也。同方同術者,講習之友。並立相下者,相成之友。不信流言,義同而進者,同德之友。故曰「其交友有如此者。」〈按孔疏以本方立義為句而宋儒以義字屬下句茲並存之〉
孔子家語
[編輯]《顏回》
[編輯]顏回問:「朋友之際如何?」孔子曰:「君子之於朋友也,心 必有非焉,而弗能謂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 思久怨,仁矣夫!」
荀子
[編輯]《大略》
[編輯]匹夫者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 何以相友也?均薪施火火就燥,平地注水水流濕,夫 類之相從也,如此之著也。以友觀人焉所疑,取友求 善人,不可不慎,是德之基也。《詩》曰:「無將大車,維塵冥 冥。」言無與小人處也。
班固白虎通
[編輯]《三綱六紀》
[編輯]朋友者,何謂也?朋者,黨也;友者,有也。《禮記》曰:「同門曰 朋,同志曰友。」朋友之交,近則謗其言,遠則不相訕。一 人有善,其心好之;一人有惡,其心痛之。貨則通而不 計,共憂患而相救,生不屬,死不託。故《論語》曰:「子路云: 『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又曰:「朋友無所歸,生 於我乎館,死於我乎殯。」朋友之道,親存不得行者二, 不得許友,以其身不得專通財之恩。友饑,則白之於 父兄,父兄許之,乃稱父兄與之,不聽即止。故曰:友饑 為之減餐,大寒為之不重裘,故《論語》曰:「有父兄在,如 之何其聞斯行之也。」
徐幹中論
[編輯]《貴驗》
[編輯]小人尚明鍳,君子尚至言。至言也,非賢友則無取之, 故君子必求賢友也。《詩》曰:「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 幽谷,遷於喬木。」言朋友之義,務在切直,以升於善道 者也。故君子不友,不如己者,非羞彼而大我也;不如 己者,須己而植者也。然則扶人不暇,將誰相我哉?吾 之僨也,亦無日矣。故僨極則縱多,友邪則己僻也。是 以君子慎取友也。孔子曰:「居而得賢友,福之次也。」夫 賢者,言足聽,貌足象,行足法,加乎善獎人之美,而好 攝人之過,其不隱也如影,其不諱也如響。故我之憚 之,若嚴君在堂而神明處室矣。雖欲為不善,其敢乎? 故求益者之居遊也,必近所畏而遠所易。《詩》云:「無棄 爾輔,員於爾輻。屢顧爾僕,不輸爾載。」親賢求助之謂 也。
小學
[編輯]《廣明倫》
[編輯]橫渠先生曰:「今之朋友,擇其善柔以相與,拍肩執袂以為契合,一言不合,怒氣相加,朋友之際,欲其相下 不倦。故於朋友之間,主其敬者,日相親與,得效最速。」
〈注〉善柔,謂善為柔媚。「氣合」,謂意氣相合。「相下」,謂彼此相讓。效,即忠告善道之益也。
朱子語類
[編輯]《力行》
[編輯]問:「朋友之義,自天子至於庶人,皆須『友以成』而安卿 只說『以類聚』,莫未該朋友之義否?」曰:「此亦只說本來 自是如此。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乃是 後來事說朋友功效如此。人自與人同類相求,牛羊 亦各以類相從。朋友乃彝倫之一。今人不知有朋友 之義者,只緣但知有四箇要緊,而不知朋友亦不可」 闕。
《朋友》之於「人倫」,所關至重。
問:「與朋友交後,知其不善,欲絕則傷恩;不與之絕,則 又似匿怨而友其人。」曰:「此非匿怨之謂也。心有怨於 人,而外與之交,則為匿怨。若朋友之不善,情意自是 當疏。但疏之以漸,若無大故,則不必峻絕之,所謂『親 者毋失其為親,故者毋失其為故』者也。」
性理會通
[編輯]《人倫》
[編輯]君臣朋友之際,其合不正,未有久而不離者,故「賢者 順理而安行,智者知幾而固守。」
「人之大倫,其別有五,自昔聖賢皆以為天之所敘,而 非人之所能為也。」然以今攷之,則惟父子兄弟為天 屬,而以人合者居其三焉,是則若有可疑者。然夫婦 者,天屬之所由以續者也;君臣者,天屬之所賴以全 者也;朋友者,天屬之所賴以正者也。是則所以紀綱 人道,建立人極,不可一日而偏廢。雖或以人而合,其 實皆天理之自然,有不得不合者。此其所以為天之 所敘,而非人之所能為者也。然是三者之於人,或能 具其形矣,而不能保其生;或能保其生矣,而不能存 其理;必欲君臣、父子、兄弟、夫婦之間交盡其道而無 悖焉。非有朋友以責其善,輔其仁,其孰能使之然哉? 故朋友之於人倫,其勢若輕而所繫「為甚重,其分若 疏而所關為至親,其名若小而所職為甚大,此古之 聖人修道立教所以必重乎此而不敢忽焉者也。」然 自世教不明,君臣父子、兄弟、夫婦之間既皆莫有盡 其道者,而朋友之倫廢闕為尤甚。世之君子雖或深 病其然,未必深知其所以然也。予嘗思之:父子也,兄 弟也,天屬之親也,非其乖戾之極,固不能輕以相棄。 而夫婦君臣之際,又有雜出於物情事勢而不能自 已者。以故雖或不盡其道,猶得以相牽聯比合而不 至於盡壞。至於「朋友」,則其親不足以相維,其情不足 以相固,其勢不足以相攝,而為之者初未嘗知其理 之所從,職之所任,其重有如此也。且其於君臣、父子、 兄弟、夫婦之間,猶或未嘗求盡其道,則固無所藉於 責善輔仁之益。此其所以恩疏而義薄,輕合而易離, 亦無恠其相視漠然如行路之人也。夫人倫有五,而 其理則一,朋友者又所藉以維持是理,而不使悖焉 者也。由夫四者之不求盡道,而朋友以無用廢,然則 朋友之道盡廢,而責善輔仁之職不舉,彼夫四者,又 安得獨立而久存哉!勉齋黃氏曰:「朋友者,人類之中, 志同而道合者也。故曰『天敘有典,豈人力也哉。君臣、 父子、夫婦、長幼,一失其序,則天典不立矣。朋友道絕, 則此四者,雖欲各居其分,不可得也。善而莫予告也, 過而莫予規也,觀感廢而怠心生,講習疏而實理晦, 則五常百行,顛倒錯謬,而』」不可勝救矣。然則「朋友」者。 列於人倫。而又所以紀綱人倫者也。所可重者若此。 而世莫之重焉。可不為之屢嘆也耶。
廣平游氏曰:「孟子之論《尚友》也,以一鄉之善士為未 足,而求之一國;以一國之善士為未足,而求之天下; 以天下之善士為未足,而求之古人。無友不如己者, 尚友之道也。求得賢者,尚而友之,則聞其所不聞,見 其所不見,而德日起矣。此仲尼所以期子夏之日進 也。」
《朱子》曰:「朋友之交,責善所以盡吾誠,取善所以益吾 德,非以相為賜也,然各盡其道而無所苟焉,則麗澤 之益,自有不能已者。」
勉齋黃氏曰:「斯道之顯晦,繫於人物之盛衰。蓋義理 以講習而明,德性以相觀而善,孑然獨立而無與為 侶,則學問廢而識見淺,繩約弛而怠慢生,古之人所 以重《朋來》之樂者,豈不以此與?」
魯齋許氏曰:「凡取友必須趨向,正當切磋琢磨,有益 於己者。若乃邪僻卑污,與夫柔佞不情,相誘為非者, 謹勿近之。」
明西域利瑪竇友論
[編輯]《雜論交友》
[編輯]利瑪竇曰:「吾友非他,即我之半,乃第二我也。故當視 友如己焉。」
《友》之與我,雖有二身,二身之內,其心一而已「相須」「相佑」,為結友之由。
《孝子》繼父之所交友,如承受父之產業矣。
「時當平居無事」,難指友之真偽,臨難之頃,則友之情 顯焉。蓋事急之際,友之真者益近密,偽者益疏散矣。 有為之君子無異仇,必有善友。
《交友》之先宜察,《交友》之後宜信。
雖智者亦謬計已。友貴乎實矣。
愚人妄自侈口,友似有而還無;智者抑或謬計,「友無多而實少。」
《友》之饋友而望報,非饋也,與《市易》者等耳。
友與仇,如樂與鬧,皆以和否辨之耳。故《友》以「和」為本 焉。以和,微業長大;以爭,大業消敗。
《樂以導和》,鬧則失和。友相和則如樂,仇不和則如鬧。
「《在患》時,吾惟喜看友之面」,然或患或幸,何時友無有 益,憂時減憂,欣時增欣。
「仇之惡以殘仇」,深於友之愛以恩友,豈不驗世之弱 於善強於惡哉?
人「事情莫測」,友誼難憑。今日之友,後或變而成仇;今 日之仇,亦或變而為友,可不敬慎乎?
徒試之於吾,幸際其友,不可侍也。
脈以左手驗耳,左手不幸際也。
「《既死之友》,吾念之,無憂」蓋在時我有之,如可失,及既 亡,念之如猶在焉。
各人不能全盡各事,故上帝命之「交友,以彼此胥助。 若使除其道於世者」,人類必散壞也。
可以與竭露發予心。始為知己之友也。
「德志相似」,其友始固。
友也雙又耳,彼又我,我又彼。
正友不常順,友亦不常逆,友有理者順之,無理者逆 之。故直言獨為友之責矣。
交友如醫疾然,醫者誠愛病者必惡其病也。彼以捄 病之故,傷其體,苦其口,醫者不忍病者之身,友者宜 忍友之惡乎?「諫之諫之,何恤其耳之逆,何畏其額之 蹙?」
《友》之譽及《仇》之訕,並不可盡信焉。
「《友》者,於友」,處處、時時,一而已,誠無近遠、內外、面背、異 言、異情也。
《友》,人無所善,我與仇人無所害等焉。
「《友》者過譽」之害,較「仇者過訾」之害尤大焉。
友人譽我,我或因而自矜;仇人訾我,我或因而加謹。
「視財勢友人」者,其財勢亡,即退而離焉,謂此不見其 初友之所以然,則友之情遂渙矣。
「《友》之定,於我之不定,事試之」可見矣。
「爾為吾之真友」,則愛我以情,不愛我以物也。
《交友》使獨知利己,不復顧益其友,是商賈之人耳,不 可謂友也。
「小人交友如放帳」 ,惟計利幾何。
《友》之物,皆與共。
《交友》之貴賤,在所交之意耳。特據德相友者,今世得 幾雙乎?
《友》之所宜,相宥有限。
友!或有罪,惟小可容;友!如犯義,必大乃棄。
《友》之樂多於義,不可久友也。
「忍友之惡」,便以他惡為「己惡」焉。
我所能為,不必望友代為之。
友者,古之尊名,今出之以售,比之於貨,惜哉!
「友於昆倫邇」,故友相呼謂兄,而善於兄弟為友。友之 益世也,大乎財焉。無人愛財為財,而有愛友特為友 耳。
今也友!既沒言,而諂諛者為佞,則惟存仇人以我聞 真語矣。
設令我或被害於友,非但恨己,害乃滋恨,其害自友 發矣。
多有密友,便無密友也。
如「我恆幸無禍」,豈識友之真否哉。
《友》之道甚廣闊,雖至下品之人,以盜為事,亦必以結 友為黨,方能行其事焉。
視友如己者,則遐者邇,弱者強,患者幸,病者愈,何必 多言耶?「死者猶生也。」
我有二友,相訟於前,我不欲為之判,恐一以我為仇 也。我有二仇,相訟於前,我可猶為之判,必一以我為 友也。
信於仇者,猶不可失,況於友者哉?信於友,不足言矣, 友之職,至於義而止焉。
如友寡也,予寡有喜,亦寡有憂焉。
故友為美友,不可棄之也。無故以新易舊,不久即悔。 既友,每事可同議定,然先須議定友。
《友》於親,惟此長焉。親能無相愛親友者否?蓋親無愛 親,親倫猶在。除愛乎友,其友理焉存乎獨有友之業能起。
「友友」之友,仇友之仇,為厚友也。
「吾友必仁,則知愛人,知惡人」 ,故我據之。
不扶友之急,則臨急無助者。
《俗友》者,同而樂,多於悅,別而留憂;《義友》者,聚而悅,多 於樂,散而無愧。
我能防備他人,友者安防之乎?聊疑「友」即《大犯友》之 道矣。
上帝給人雙耳、雙目、雙手、雙足,欲兩友相助,方為事 有成矣。
友字古篆作爻,即兩手也,可有而不可無。「朋」 字古篆作羽,即兩羽也,鳥備之方能飛。古賢者視朋友,豈不如是耶?
「天下無友」,則無樂也。
「以詐待友,初若可以籠人,久而詐露,反為友厭薄矣。 以誠待友,初惟自盡其心,久而誠孚,益為友敬服矣。 我先貧賤而後富貴,則舊交不可棄,而新者或以勢 利相依;我先富貴而後貧賤,則舊交不可恃,而新者 或以道義相合。友先貧賤而後富貴,我當察其情,恐 我欲親友,而友或疏我也。友先富貴而後貧賤,我當」 加其敬。恐友防我疏。而我遂自處於疏也。
夫時何時乎?「順語生友,直言生怨。」
視其人之友如林,則知其德之盛。視其人之友,落落 如晨星,則知其德之薄。
「君子之交友難,小人之交友易。難合者難散,易合者 易散」也。
平時交好,一旦臨小利害,遂為仇敵,由其交之未出 於正也,交既正,則利可分,害可共矣。
我榮時請而方來,患時不請而自來。夫友哉!
「世間之物,多各而無用,同而始有益也。」人豈獨不如 此耶?
《良友相交》之味,失之後愈,可知覺矣。
「居染廛」而狎染人,「近染色」,難免無污穢其身矣。交友 惡人,恆聽視其醜事必習而浼本心焉。
吾偶候遇賢友,雖僅一抵掌而別,未嘗少無裨補,以 洽吾為善之志也。
交友之旨無他,在彼善長於我,則我效習之;我善之 於彼,則我教化之。是學而即教,教而即學,兩者互資 矣。如彼善不足以效習,彼不善不可以變動,何殊盡 日相與遊謔,而徒費陰影乎哉!
《無益之友》,乃倫時之盜,偷時之損,甚於偷財。財可復積時則否。
使或人未篤信斯道,且修德尚危,出好入醜,心戰未 決,於以剖釋其疑,安培其德,而救其將墜,計莫過於 交善友。蓋吾所數聞,所數睹,漸透於膺,豁然開悟,誠 若活法勸責吾於善也。嚴哉君子!嚴哉君子!時雖言 語未及,怒色未加,亦有德威以沮不善之為,與 爾不得用我為友,而均為嫵媚者。
「《友》者,相褒之禮,易施也。」夫相忍友乃難矣。然大都友 之,皆感稱己之譽,而忘忍己者之德,何歟?一顯我長, 一顯我短故耳。
人人不相愛,則耦不為友。
臨當用之時,俄識其非「友」也,愍矣。
「務來新友」,戒無諠舊者。
《友》也,為貧之財,為弱之力,為病之藥焉。
「國家可無財庫」,而不可無友也。
《仇》之饋,不如友之棒也。
「世無友,如天無日,如身無目」矣。
友者既久,尋之既少,得之既難,存之或離於眼,即念 之於心焉。
《知友之益》:凡出門會人,必圖致交一新友,然後回家 矣。
「《諛諂友》非友」,乃偷者偷其名而僭之耳。
吾福社所致,友必吾災禍避之。
「友既結成」,則戒一相斷,友情情一斷,可以姑相著,而 難復全矣。《玉器有所》惡於《觀易》散也。而寡有用耶。 醫士之意。以苦藥瘳人病。諂友之向以甘言長人愆。 不能友己。何以友人。
智者欲離浮友,且漸而違之,非速而絕之。
「欲以眾人交友」,則繁焉。「余竟無冤讎」,則足已。
彼非友信爾,爾不得而欺之。欺之至,惡之之效也。 永德,永友之美餌矣。凡物無不以時久為人所厭,惟 德彌久彌感人情也。德在仇人猶可愛,況在友者歟! 《歷山王》〈大西城古總王〉值事急,躬入大陣。時有弼臣止之曰: 「事險若斯,陛下安以免身乎?」王曰:「汝免我於詐友,且 顯仇也。」自乃能防之。
歷山王亦喜交友賢士,名為《善諾》,先使人奉之以數 萬金。《善諾》怖而曰:「王貺吾以茲意,吾何人耶?」使者曰: 「否也。王知夫子為至廉,是奉之耳。」曰:「然則當容我為 廉已矣。」而麾之不受。史斷之曰:「王者欲買士之友,而 士者毋賣之歷山王未德總值時,無國庫,凡獲財,厚頒給與人也。 有敵國富盛,惟事務克庫。譏之曰:「足下之庫,在於何 處?」曰:「在於友心也。」
昔年有善待友而豐惠之,將盡本家產也,傍人或問 之曰:「財物畢於友,何留於己乎?」對曰:「惠友之味也。」
《別傳》對曰:「留惠友之冀也,意傀異而均美。」
古有二人同行,一極富,一極貧。或曰:「二人為友至密 矣。」《竇法德》〈古者名賢〉聞之曰:「既然,何一為富者,一為貧者 哉?」
《言友》之物皆與共也。
昔有人求其友以非義事而不見,與之曰:「苟爾不與 我所求,何復用爾友乎?」彼曰:「苟爾求我以非義事,何 復用爾友乎?」
西土之一先王,曾交友一士而腆養之於都中,以其 為智賢者。《日曠》弗見陳諫,即辭之曰:「朕乃人也,不能 無過,汝莫見之,則非智士也;見而非諫,則非賢友也。 先王勿見諫」,過且如此,使值近時文飾過者,當何如 是的亞?〈是北方國名〉俗獨多得,友者稱之謂富也。 《客力所》〈西國王名〉以匹夫得大國,有賢人,問得國之所行 大旨。答曰:「惠我友,報我仇。」賢曰:「不如惠友而用恩,俾 仇為友也。」
墨《臥皮》。〈古聞上者〉《折開大石榴》。或人問之:「夫子何物,願獲 如其子之多耶?」曰:「忠友也。」〈按友論乃西域文注辭多費解〉 薛文清《讀書錄》。
《交友》
[編輯]程子曰:「始比不以道,隙於終者多矣,故結交貴乎謹 始。」
朱子曰:「觀其始合之不正,知終之有敝。蓋人之相交, 始合以不正,欲其無隙於終者,難矣。故交在謹始, 以勢利交者,安得不終離。」
「人之邪正,必謹於所習。習與正人居,則正;習與不正 人居,則不正。」此前賢之至論,萬世之明戒。
韓文公交友忠而不返於退面,可以為百世之師矣。 「不相知者,雖終日同處,亦不知也。」
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損。
「《導友善》,不納則當止。」宜體此言。
「不以利交則無咎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