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交谊典/第113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一百十三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交谊典
第一百十三卷目录
忿争部纪事
忿争部杂录
忿争部外编
交谊典第一百十三卷
忿争部纪事
[编辑]《山海经海外东经》:“君子国,其人好让不争。”
《诗经虞芮质厥成传》:“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 乃相谓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质焉’。乃相与朝周,则耕 者让畔,行者让路。二国之君感而相谓曰:‘我等小人, 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乃相让,以其所争田为闲田。” 《左传》隐公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 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 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 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 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 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薛侯许之,乃长滕侯。 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公孙阏与颖考 叔争车,颖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 弗及,子都怒。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 许。颖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 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 登。
文公十有四年春,顷王崩。周公阅与王孙苏争政,故 不赴。凡崩薨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惩不敬 也。
周公将与王孙苏讼于晋,王叛王孙苏,而使尹氏与 《聃启》讼周公于晋,赵宣子平王室而复之。
成公四年,晋栾书将中军,荀首佐之,士燮佐上军,以 救许,伐郑,取氾祭。楚子反救郑。郑伯与许男讼焉,皇 戍摄郑伯之辞,子反不能决也,曰:“君若辱在寡君,寡 君与其二三臣共听两君之所欲成,其可知也。不然, 侧不足以知二国之成。”
五年,许灵公愬郑伯于楚。六月,郑悼公如楚,讼不胜。 楚人执皇戍及子国。故郑伯归,使公子偃请成于晋。 十一年,周公楚恶惠襄之偪也,且与伯舆争政,不胜, 怒而出。及阳樊,王使刘子复之,盟于鄄而入。三日,复 出奔晋。晋郤至与周争鄇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 诸晋。郤至曰:“温,吾故也,故不敢失刘子。”单子曰:“昔周 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达封 于河。苏氏即狄,又不能于狄而奔卫。襄王劳文公而 赐之温,狐氏、阳氏,先处之而后及。子若治其故,则王 官之邑也,子安得之?”晋侯使郤至勿敢争。
襄公十年,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王右伯舆。王叔陈 生怒而出奔。及河,王复之,杀史狡以说焉,不入,遂处 之。晋侯使士丐平王室,王叔与伯舆讼焉。王叔之宰 与伯舆之大夫瑕禽坐狱于王庭,士丐听之。王叔之 宰曰:“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瑕禽 曰:“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 之骍旄之盟,曰:‘世世无失职。若《筚门》闺窦,其能来东 底乎?且王何赖焉?今自王叔之相也,政以贿成,而刑 放于宠,官之师旅,不胜其富,吾能无《筚门》闺窦乎?唯 大国图之,下而无直,则何谓正矣’?”范宣子曰:“天子所 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使王叔氏与伯舆合要, 王叔氏,不能举其契。王叔奔晋。不书,不告也。单靖公 为卿士,以相王室。
诸侯伐郑,师于牛首。初,子驷与尉止有争,将御诸侯 之师而黜其车。尉止获,又与之争。子驷抑尉止曰:“尔 车,非礼也。”遂弗使献。初,子驷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 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 徒以作乱。于是子驷当国,子国为司马,子耳为司空, 子孔为司徒。冬,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 师仆帅贼以入,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杀子驷、子国、 子耳。劫郑伯以如北宫。子孔知之,故不死。
二十六年春,秦伯之弟鍼如晋修成。叔向命召行人 子员,行人子朱曰:“朱也当御。三云。”叔向不应。子朱怒 曰:“班爵同,何以黜朱于朝?”抚剑从之。叔向曰:“秦、晋不 和久矣。今日之事幸而集,晋国赖之。不集,三军暴骨。 子员道二国之言无私。子尝易之,奸以事君者,吾所 能御也。”拂衣从之。人救之,平公曰:“晋其庶乎!吾臣之 所争者大。”师旷曰:“公室惧卑,臣不心竞而力争,不务 德而争善,私欲已侈,能无卑乎?”
楚子侵郑,五月,至于城麋。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 败穿封戍,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犁。伯 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 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囚?曰:“颉遇王子弱焉。”戍怒,抽戈逐王子围,弗及。楚人 以皇颉归。
二十九年,郑伯有使公孙黑如《楚,辞》曰:“楚、郑方恶,而 使余往,是杀余也。”伯有曰:“世行也。”子晳曰:“可则往,难 则已,何世之有?”伯有将强使之。子晳怒,将伐伯有氏, 大夫和之。十二月己巳,郑大夫盟于伯有氏。裨谌曰: “是盟也,其与几何?《诗》曰:‘君子屡盟,乱是用长’。今是长 乱之道也,祸未歇也,必三年而后能纾。”
三十年,子产相郑伯以如晋,叔向问郑国之政焉。对 曰:“吾得见与否,在此岁也。驷、良方争,未知所成。若有 所成,吾得见,乃可知也。”叔向曰:“不既和矣乎?”对曰:“伯 有侈而愎。子晳好在人上,莫能相下也。虽其和也,犹 相积恶也,恶至无日矣。”
昭公八年七月甲戌,齐子尾卒。子旗欲治其室,丁丑, 杀梁婴。八月庚戌,逐子成。子工、子车,皆来奔,而立子 良氏之宰。其臣曰:“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授 甲将攻之。陈桓子善于子尾,亦授甲将助之。或告子 旗,子旗不信,则数人告,将往,又数人告于道,遂如陈 氏。桓子将出矣,闻之而还,游服而逆之,请命。对曰:“闻 彊氏授甲,将攻子。子闻诸?曰:‘弗闻,子盍亦授甲’。”无宇 请从。子旗曰:“‘子胡然?彼孺子也,吾诲之,犹惧其不济; 吾又宠秩之,其若先人何’?子盍谓之《周书》曰:‘惠不惠, 茂不茂’,康叔所以服弘大也。”桓子稽颡曰:“顷灵福子, 吾犹有望。”遂和如初。
十四年,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久而无成士。景伯如 楚,叔鱼摄理。韩宣子命断旧狱,罪在雍子。雍子纳其 女于叔鱼,叔鱼蔽罪邢侯。邢侯怒,杀叔鱼、雍子于朝。 宣子问其罪于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 也。雍子自知其罪,而赂以买直,鲋也”;鬻狱,邢侯专杀, 其罪一也。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 “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请从之。”乃施 邢侯,而尸雍子与叔鱼于市。
定公元年,孟懿子会城成周,庚寅,栽宋。仲几不受功, 曰:“滕、薛郳吾役也。”薛宰曰:“宋为无道,绝我小国于周, 以我适楚,故我常从宋。”晋文公为《践土之盟》,曰:“凡我 同盟,各复旧职,若从践土,若从宋,亦唯命。”仲几曰:“践 土固然。”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 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若复旧职,将承王 官,何故以役诸侯?”仲几曰:“三代各异物,薛焉得有旧? 为宋役,亦其职也。”士弥牟曰:“晋之从政者新,子姑受 功归吾视诸故府。”仲几曰:“纵子忘之,山川鬼神其忘 诸乎?”士伯怒谓韩简子曰:“薛征于人,宋征于鬼,宋罪 大矣,且己无辞而抑我以神,诬我也。启宠纳侮,其此 之谓矣。必以仲几为戮。”乃执仲几以归。三月,归诸京 师。
四年,刘文公合诸侯于召陵,将会,卫子行敬子言于 灵公曰:“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其使祝佗从。”〈注〉 《啧》,至也。烦言忿争。
五年,斗辛闻吴人之争宫也,曰:“吾闻之,不让则不和, 不和不可以远征。吴争于楚必有乱,有乱则必归,焉 能定楚?”
九年春,宋公使乐大心盟于晋,且逆乐祁之尸。辞伪 有疾。乃使向巢如晋盟,且逆子梁之尸。子明谓桐门 右师,出曰:“吾犹衰绖,而子击钟,何也?”右师曰:“丧不在 此故也。”既而告人曰:“已衰绖而生子,余何故舍锺?”子 明闻之,怒言于公曰:“右师将不利戴氏,不肯适晋,将 作乱也。不然,无疾。”乃逐桐门右师。
《吴越春秋》:伍子胥如吴时,遇专诸于途。专诸方与人 斗,将就之,适其怒,有万人之气,其妻一呼即还。子胥 怪而问其状,专诸曰:“夫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陈,过蒲,会公叔氏以蒲叛,蒲 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有勇力,谓曰:“昔从夫子 遇难于匡,今遇难于此,命也。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 人惧,谓孔子曰:“苟无适卫,吾出子。”
《左传哀公十三年》: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吴人曰: “于周室,我为长。”晋人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呼司马 寅曰:“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 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对曰:“请姑视之。”反曰:“肉食者无 墨。今吴王有墨,国胜乎?大子死乎?且夷德轻,不忍久, 请少待之。”乃先晋人。
《胡非子》胡非子修墨以教。有屈将子甚勇,闻墨者非 斗带剑危冠,往见胡非子,劫而问之曰:“将闻先生非 斗而好勇,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胡非子为言五勇,屈 将子悦服。
《吕氏春秋》:“楚之边邑名曰卑梁。其处女争桑于境上, 戏而伤卑梁之女。卑梁人以让吴人,吴人应不恭,怒 而杀之。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于是吴、楚大争。” 《韩非子内储说上篇》:“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代齐、 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群臣左右皆为 张子言,而以攻齐、荆为利,而莫为惠子言。王果听张子,而”以《惠子言》为“不可。”
《内储说下》篇:“戴驩为宋太宰,皇喜重于君,二人争事 而相害也。皇喜遂杀宋君而夺其政。”
《史记蔺相如传》: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 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吾不忍为之,下,必辱之。”相 如闻,不肯与会。每朝常称病,不欲与颇争列。于是舍 人请辞去,相如曰:“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 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所以先国家而后 私仇”也。
《汉书邴吉传》:“吉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 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 尹职所当禁,宰相不亲小事’。”
袁山松《后汉书》,刘盆子居长乐宫,赤眉诸将日会论 功名,自言欲为谋主,欲得某官,争言号呼,拔剑相击。 《东观汉记》,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颍川捕得 寇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今 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恂曰:‘昔蔺相 如屈于廉颇者,为国也’。”乃敕属县盛供具,一人皆兼 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 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以状闻,上乃征恂。恂至,引见, 时复先在座,欲起相避。上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 斗?”
《风俗通》:临淮有一人持一疋缣,到市卖之,道遇雨,披 戴。后人求其庇荫,授与一头,雨霁当别,因共争,各云 我缣,诣府自言,丞相薛宣呼骑吏中断,缣各与半。后 人滥受,因前博之。缣主称冤,宣然后知,责之具服。 《后汉书。方术传》:杨由常从人饮,敕御者酒三行,便宜 严驾。既而趣去,后主人舍有斗相杀者,人问何以知 之,曰:“向社中木上有鸠斗,此兵贼之象也。”其言多验。 桓谭《新论》:余前为典乐大夫,有鸟鸣于庭树上,而府 中门下皆为忧惧。后余与典乐谢俟争斗,俱坐免去。 会稽典录夏香,时曼卿门侧有大井,上有瓦盆,里中 儿童各竞饭牛,争水共斗。香豫为汲,多置盆器,由是 无争。
《逸士传》:高凤邻里有争财斗者,兵刃相加,凤脱衣巾 为叩头曰:“仁义逊让,不可废也。”争财者投兵谢之而 罢。
管宁所居屯落,会有汲者,或男女杂错,或争井斗阋。 宁患之,乃买器分置井旁,汲以待之,不复斗。
《英雄记》:吕布字奉先,刘备屯小沛,袁术遣将纪灵步 士三万攻备,备求救于布,布率骑千馀驰赴之,遣人 招备,并请灵等飨,因谓灵曰:“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 斗耳。”
《小名录》:“蜀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 也。先主至荆州,未有继嗣,养为子。年二十馀,有武艺, 气力过人。将兵与诸葛亮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 既定,以封为副中郎,稍迁副将军。后与孟达会兵,上 容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夺达鼓吹,达惧,乃发表辞先 主,率所领降于魏。”
《世说》:补:时苗令寿春日,蒋济作扬州治中。苗初至,谒 济。济素嗜酒,适会其醉,不时见苗,苗恚恨,还刻木为 人,署曰“酒徒蒋济”,竖之墙下,旦夕射之。
《晋书傅元传》:“元迁侍中。初,元进皇甫陶,及入而抵元 以事,与陶争言喧哗,为有司所奏,二人竟坐免官。” 《石勒载记》:“勒称赵王令武乡耆旧赴襄国,既至,勒亲 与乡老欢饮。初,勒与李阳争麻地,迭相殴击。至是谓 父老曰:‘李阳壮士也,沤麻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于 天下,宁仇匹夫乎’?乃使召阳。既至,勒引阳臂笑曰:‘孤 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赐甲第一区,拜参 军都尉。
郭璞《易洞》林殷鸿乔令吾作卦,得大壮之夬,语之云: “慎勿与许姓者共事,田作也,必斗相伤。”殷还先成,遂 与许姓共田。田熟有所争,此人举杖欲撞之,乔退思 中间之戒,辞谢谨,乃得休。
《世说新语》:王大、王恭尝俱在何仆射坐,恭时为丹阳 尹。大始拜荆州讫,将乖之际,大劝恭酒,恭不为饮,大 逼强之,转苦,便各以裙带绕手。恭府近千人,悉呼入 斋。大左右虽少,亦命前意,便欲相杀。何仆射无计,因 起排坐二人之间,方得分散。所谓势利之交,古人羞 之。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 不如,甚以为忿。迺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 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车骑。车骑曰:“无 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
《南史谢弘微传》:“弘微曾孙览为侍中,颇乐酒,因宴席 与散骑常侍萧琛辞相诋毁,为有司所奏。武帝以览 年少不直,出为中权长史。”
《魏书奚斤传》:“斤世典马牧,父箪有宠于昭成时。国有 良马忽失,后知刘库仁所盗,箪闻而驰往取焉。库仁 以国甥恃宠,惭而逆击箪箪,捽其发落,伤其一乳。及苻坚使库仁与卫辰分领国部,箪惧,将家窜于民间, 库仁求之急,箪遂西奔卫辰。及太祖灭卫辰,箪晚乃 得归,故名位后于旧臣。”
《北史游雅传》:“雅因议论长短,忿儒者陈奇,遂陷奇至 族,议者深责之。” 《吕罗汉传》:“其先石勒时徙居幽州。祖显,字子明,少好 学,性廉直,乡人有忿争者,皆就质焉。”
《崔光传》:“光崇信佛法,礼拜诵读,老而愈甚。终日怡怡, 未尝恚忿。”
《崔亮传》:侍中广平王怀,以母弟之亲,左右不遵宪法, 敕亮推究。孝明禁怀不通宾客者久之。后因宴集,怀 恃亲使忿,欲陵突亮。亮乃正色责之,即起于孝明前 脱冠请罪,遂拜辞欲出。孝明曰:“广平麤疏,向来又醉, 卿之所悉,奈何如此也?”遂诏亮复坐,令怀谢焉。 《毕众敬传》:众敬曾孙义云,闺门秽杂,声遍朝野。为郎 时,与左丞宋游道因公事忿竞,游道廷辱之云:“《雄狐》 之诗,千载为汝。”义云一无所答。
《李灵传》:灵子元忠,元忠有女曰法行,幼好道,遂为尼。 异母弟宗偘与族人孝衡争地相毁,尼曰:“我有地,二 家欲得者,任来取之,何为轻致忿讼?”宗偘等惭,遂让 为闲田。
《薛辩传》:“辩五世孙端,端从祖弟湖与物无竞,好以德 义服人。或有兄弟忿阋、邻里争讼者,恐湖闻之,皆内 自改悔,乡闾化其风教,咸以敬让为先。”
《文中子周公》篇:“陈守谓薛生曰:‘吾行令于郡县,而盗 不止,夫子居于乡里,而争者息,何也’?薛生曰:‘此以言 化,彼以心化’。”
《隋书杨汪传》:“汪少凶疏,好与人群斗,拳所殴击,无不 颠踣。”
《册府元龟》:“唐崔日用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为相月 馀,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于中书忿竞,日用由是停 知政事。”
李适之代牛仙客为左相,与李林甫争权不叶。陇右 节度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户部尚书裴宽、京兆 尹韩朝宗悉与适之善,林甫皆中伤之,构成其罪,相 继放逐。适之惧不自安,求为散职,乃罢知政事。李吉 甫再为平章事,秉政之后,视听时有所蔽,人心疑惮。 时之负公望者,虑为吉甫所忌,多迎畏之。宪宗知其 事,未周岁,遂擢用李绛,大与绛不叶。而绛性刚讦,于 帝前互有争论,人多直绛。然性畏慎,虽甚不悦者亦 无所伤。
《旧唐书代宗本纪》:“皇姨弟薛华因酒色之忿,手刃三 人,弃尸于井。事发,赐自尽。”
《酉阳杂俎》:蜀市人赵高好斗,常入狱,满背镂毗沙门 天王,吏欲杖背,见之辄止,恃此转为坊市患害。 《册府元龟》:李愚为平章事,与刘昫俱在中书,时冯道 已出镇同州,而昫与道为婚家,而愚性太峻,或因旧 事不便要厘革者,对论不协,愚必曰:“此事贤家翁所 为,更之不亦便乎?”昫憾其言切,于是每言必相诘难, 或至喧呼。无几。两人俱罢相。
《顺宗实录》:“令狐峘为衡州别驾。贞元初,李泌为相,以 左庶子、史馆修撰征。至则与同职孔述睿争竞细碎, 数侵述睿。述睿长,告以让,不欲争。泌卒,窦参为相,恶 其为人,贬吉州别驾。”
《阳城》字亢宗,北平人。闾里有争者不诣官府,诣城以 决之。
《杜阳杂编》:“同昌公主有蠲忿犀,其犀圆如弹丸,带之 令人蠲忿怒。”
马令《南唐书孟宾于传》:“宾于初归江南,生子名归唐, 亦能诗。肄业庐山国学,尝得《瀑布》诗云:‘练色有穷处, 寒声无断时’。邻房生亦得此联,遂交争之。助教不能 辨,讼于江州,各以全篇意格定之,而归唐为胜。” 《十国春秋?闽刘乙传》:“通文时官凤阁舍人。乙尝乘醉 与人争妓,既醒惭悔,集书籍因酒致失者,编以自警, 题曰‘《百悔经》’。”自后不饮,至于终身。
《前蜀毛文锡传》:“天汉时,宦官唐文扆,同宰相张格为 表里,与文锡争权。会文锡以女适仆射庾传素子,宴 亲族于枢密院,用乐不先奏闻。高祖闻鼓吹声,怪之, 文扆因极口摘其短,贬文锡茂州司马,子询流维州, 籍其家。”
《珍珠船》王建平东州,诸将争功。王宗裕立枯树下,未 尝自伐,时号“枯松太保。”
《辽史萧革传》:革怙宠专权,时夷离毕耶律义先知革 奸佞,因侍燕言革所短,用之将败事,帝不听。一日,上 令义先对革巡掷,义先酒酣曰:“臣备位大臣,纵不能 进忠去佞,安能与贼博乎。”革衔之,佯言曰:“公相谑不 既甚乎?”义先诟詈不已。帝怒,皇后解之曰:“义先酒狂 醒可治也。”翼日,上诏革谓曰:“‘义先无礼,可痛绳之’。革” 曰:“义先之才,岂逃圣鉴!然天下皆知忠直,今以酒过 为罪,恐咈人望。”帝以革犯而不校,眷遇益厚。其矫情 媚上多此类《宋史侯章传》:章为武胜军节度。建隆元年八月,授太 子太师,封楚国公。既罢节镇,居常怏怏。一日,于朝堂 与故旧言晋、汉间事,时有轻忽章者,章厉声曰:“当辽 主疾作,谋归,有上书请”避暑嵩山者:“我粗人,以战斗 取富贵。若此谀佞,未尝为之。”坐中有惭者。
《王仁赡传》:“仁赡为大内部署,以政事与僚属相矛盾, 争辩帝前。仁赡辞屈,责授右卫大将军。翼日,改唐州 防御使。仁赡既失权利,因怏怏成疾,数日卒。”
《苏易简传》:“易简参知政事,时赵昌言亦参知政事,与 易简不协,至忿争上前。上皆优容之。”
《马仁瑀传》:“仁瑀入宋,历官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领岳 州防御使,移领汉州。王继勋以后族骄恣,凌蔑将帅, 人皆引避,独仁瑀词气不相下,尝攘臂欲殴之。会帝 将讲武郊外,遂欲相图,各勒所部兵私市白梃。太祖 密知之,诏罢讲武,出仁瑀为密州防御使。”
《孔守正传》:“端拱初,拜殿前都虞候,领容州观察使。一 日,侍宴北苑,上入元武门,守正大醉,与王荣论边功 于驾前,忿争失仪。侍臣请以属吏,上弗许。翼日,俱诣 殿廷请罪。上曰:‘朕亦大醉,漫不复省’。遂释不问。” 《清异录》:“荆楚贾者与闽商争宿邸,荆贾曰:‘尔一等人, 横面蛙言,通身剑戟。天生玉网,腹内包虫’。闽商应之 曰:‘汝辈腹兵亦自不浅’。”盖谓荆字从“刀”也。
《宋史尹宪传》:淳化五年,知定州,与兵马部署王荣不 协。荣素粗暴,因忿殴宪仆地,宪怏怏致疾,数日卒 弭。《德超传》:“德超为镇州驻泊都监,柴禹锡与德超官 同,先授班在其上。故德超视事月馀,称病请告,居常 怏怏。一日,诟显及禹锡曰:我言国家大事,有安社稷 功,止得线许大官。汝等何人,反在我上,更令我效汝 辈所为,我实耻之。”又大骂曰:“汝辈当断头!我度上无 守执,为汝辈所眩惑。”显告之。太宗怒,命膳部郎中、知 杂滕中正就第鞫德超,具伏,下诏夺官职,与其家配 隶琼州禁锢。未几死。
《谢德权传》:“德权为崇义副使,兼领东西八作司。大中 祥符元年,议东封,命与刘承珪、戚纶同计度发运。迁 供备库使,预修玉清昭应宫。时累徙民舍以广宫地, 刘承珪议掘地及丈加筑以壮基址。德权患其劳役 过甚,日与忿争,不能夺,遂求罢。”
《魏能传》:“能为宁边军路部署,与张凝领偏师分道入 幽、易,牵制契丹之势。能畏懦不前,且不戢所部,多俘 夺人马,俄徙屯定州。明年,师还大名。时王能、曹璨各 领兵归阙,即城下钤辖孙全照遣能、璨之师由北门 分道先入,能师继之。能怒全照之后己,即疾驱竞入。 全照射之,能嚄唶不堪,夺全照弓以去。翌日,诣判府” 王钦若,诬全照射伤押队阁门杨凝,词颇纷竞。全照 密疏能摧兵退缩,师缓失期,及师旋不整状。上初闻 能逗遛,微怒。会全照奏,乃质实于张凝、白守素等,即 责授右羽林将军,出为巩县都监。
《道山清话》:司马君实与吕吉甫在讲筵,因论变法事, 至于上前纷拏。上曰:“相与讲是非,何至乃尔?”即罢讲。 君实气貌愈温粹,而吉甫怒气拂膺,移时尚不能言。 人言:一个陕西人,一个福建子,怎生厮合得著。 《宋史·王祐传》:祐孙质,通判苏州。州守黄宗旦少,质尝 因争事,宗旦曰:“‘少年乃与丈人抗耶’?质曰:‘事有当争, 职也’。”卒不为屈。
《袁廓传》:“廓判户部勾院,强项好争,数与判使等较曲 直于上前,声气俱厉,上每优容之。”
《王曾传》:景祐元年为枢密使,明年封沂国公。初,吕夷 简参知政事,事曾谨甚,曾力荐为相。及夷简位曾上, 任事久,多所专决,曾不能堪,议论间有异同,遂求罢。 仁宗疑以问曾曰:“卿亦有所不足耶?”时外传“知秦州 王继明纳赂夷简,曾因及之。帝以问夷简,曾与夷简 交论帝前曾言亦有过者,遂与夷简俱罢。”
《名臣言行录外集》:“或问吕希哲曰:‘为小人所詈辱,当 何以处之’?曰:‘上焉者知人与己本一,何者为詈,何者 为辱,自然无忿怒也。下焉者且自思曰:‘我是何等人, 彼为何等人?若是答他,却与此人等也。如此自处,忿 心亦自消也’’。”
《读书镜》:司马温公在洛下,与诸故老时游集,相约酒 行,果实食品皆不得过五,谓之真率会。子瞻在黄州, 与邻里往还,子瞻既绝俸,而往还者亦多贫,自言有 三养,曰: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叶石 林云:山居馔具不时得,吾又不能多饮,乃兼取二者 而参行之,戏以语客曰:“古者行宾客之礼,有燕有享”, 而享其杀也,施之各有宜。今邂逅而集者,用子瞻以 当享;非时而特会者,用温公以当燕。遇所当用,必先 举以告客,虽无不笑,然亦莫吾夺也。近知吴、越之俗, 水陆饾饤,至客散而馔不止,使司马东坡见之,当推 案不食矣。
《宋史王旦传》:王钦若与陈尧叟、马知节同在枢府,因 奏事忿争,真宗召旦至,钦若犹哗不已。知节流涕曰: “愿与钦若同下御史府。”旦叱钦若使退。帝大怒,命付狱。旦从容曰:“钦若等恃陛下厚顾尚烦谴诃,当行朝 典,愿且还内,来日取旨。”明日,召旦前问之,旦曰:“‘钦若 等当黜,未知坐以何罪’?帝曰:‘坐忿争无礼’。旦曰:‘陛下 奄有天下,使大臣坐忿争无礼之罪,或闻外国,恐无 以威远’。”帝曰:“卿意如何?”旦曰:“愿至中书召钦若等,宣 示陛下含容之意,且戒约之。俟少间罢之,未晚也。”帝 曰:“非卿之言,朕固难忍。”后月馀,钦若等皆罢。
《丁谓传》:诏以二府兼东宫官,遂加谓门下侍郎,兼太 子少傅,而李迪先兼少傅,乃加中书侍郎,兼尚书左 丞。故事,左、右丞非两省侍郎所兼,而谓意特以抑迪 也。谓所善林特,自宾客改詹事,谓欲引为枢密副使 兼宾客,迪执不可,因大诟之。既入对,斥谓奸邪不法 事,愿与俱付御史杂治,语在《迪传》。帝因格前制不下, 乃罢谓为户部尚书,迪为户部侍郎,寻以谓知河南 府,迪知郓州。明日入谢,帝诘所争状,谓对曰:“‘非臣敢 争,乃迪忿詈臣尔,愿复留’。遂赐坐。左右欲设墩,谓顾 曰:‘有旨复平章事’。”乃更以杌进。即入中书视事如故。 《刘攽传》: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考试开 封举人,与同院王介争詈,为监察御史所劾罢。礼院 《刘沆传》:“沆为右正言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奉使契 丹,馆伴杜防强沆以酒,沆霑醉,拂袖起,因骂之,坐是 出知潭州。”
《归田诗话》:或谓“荆公好与人争,在朝则与人争新法, 在野则与谢公争墩。”亦善谑也。
《宋史曾布传》:布当国,蔡京为左丞,京与布异。会布拟 陈佑甫为户部侍郎,京奏曰:“爵禄者,陛下之爵禄,奈 何使宰相私其亲?”布婿陈迪,佑甫子也。布忿然争辨, 久之,声色稍厉。温益叱布曰:“曾布,上前安得失礼!”徽 宗不悦而罢。御史遂攻之,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润 州。
《翟汝文传》:“绍兴元年,为翰林学士兼侍讲,除参知政 事,同提举修政局。时秦桧相,四方奏请填委未决,吏 缘为奸。汝文语桧,宜责都司程考吏牍,稽迟者惩之。 汝文尝受辞牒,书字用印,直送省部,入对,乞治堂吏 受赂者。桧怒,面劾汝文专擅。右司谏方孟卿因奏汝 文与长官立异,岂能共济国事。罢去以卒。先是,汝文” 在枢密,桧为郡文学,汝文荐其才,故桧引用之。然汝 文性刚,不为桧屈,对案相诟,至目桧为“浊气。”
《徐处仁传》:“处仁为中书侍郎,吴敏荐处仁可相,拜太 宰兼门下侍郎。处仁言论,初与吴敏、李纲合,寻亦有 异议。尝与敏争事,掷笔中敏面,鼻额为黑。唐恪、耿南 仲、聂山欲排去二人而代之位,讽言者论之,与敏俱 罢,处仁以观文殿大学士为中太一宫使。”
《李伯玉传》:“伯玉字纯甫,饶州馀干人。端平二年进士 第二。度宗即位,兼侍读,权礼部侍郎,升兼同修国史、 实录院同修撰。贾似道尝集百官议事,忽厉声曰:‘诸 君非似道拔擢,安得至此。众默然,莫敢应者。伯玉答 曰:‘伯玉殿试第二名,平章不拔擢,伯玉地步亦可以 至此’。似道虽改容而有怒色,既退,即治归’。”
《梦溪笔谈》:“鞠真卿守润州,民有斗殴者,本罪之外,别 令先殴者出钱以与后应者。小人靳财兼不愤,输钱 于敌人,终日相视,无敢先下手者。”
《谈苑》:“熙河之师,上意甚欲得木征,以内殿崇班钱五 千贯购之。熙宁六年,木征降于常河,诺城王韶奏以 为令。王君万、韩存宝招呼李宪奏以为与燕达纳款”, 韶、宪争功,隙由此启。上尝对石惠卿称宪禽木征之 功,盖宪之面奏详于韶之条奏故也。安南之师,上欲 遣宪与赵卨往,韶时在枢府,与王安石共争之。由是 罢宪而遣郭逵。上不平二公之争,使宪举河西。既而 逵败绩而宪有功,故上益以宪为可用。高若讷作中 丞,与小黄门同监修祭器,遂同书奏状,议者非之。 寓简韩治与同僚处,一日,有卒悍厉,众皆怒之,唯韩 不顾,徐言曰:“无忿疾于顽,惟顽能致人忿故也。”人谓 其有家学,盖魏公之后。
《贤奕编》:韩魏公言庆历中与范文正公、富文忠公同 在西府,上前争事,议论各别,下殿时不失和气,如未 尝争也。当时相善三人,正如推车。盖其心主于车可 行而已,不为己也。
东坡示参寥云:“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 辄居吾上’!艾人俯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 桃符怒,往复争不已。门神解之曰:‘吾辈不肖,方傍人 门户,何暇争闲气耶’?”此极可为浅学争辩者之喻。 《金史·后妃传》:景祖昭肃皇后,唐括氏,有识度。景祖与 客饮,有醉而喧呶者,辄自歌以释其忿争。景祖没后, 往邑屯村,世祖、肃宗皆从。会桓𧹞、散达偕来,是时已 有隙,被酒,语相侵,不能平,遂举刃相向,后起,两执其 手,谓《桓𧹞》、散达曰:“汝等皆吾夫时旧人,奈何一旦遽 忘吾夫之恩,与小儿子辈忿争乎?”因自作歌,《桓𧹞》、散 达怒乃解。
《桓𧹞传》:“桓𧹞、散达兄弟尝事景祖。世祖初,季父跋黑 有异志,阴诱桓𧹞,欲与为乱。昭肃皇后往邑屯村,世祖、肃宗皆从行,遇桓𧹞、散达各被酒,言语纷争,遂相 殴击,举刃相向。昭肃皇后亲解之,乃止。”
《宗室传》:宗磐拜太师,与宗干、宗翰并领三省事,熙宗 优礼宗室。宗翰没后,宗磐日益跋扈,尝与宗干争论 于上前,即上表求退。乌野奏曰:“陛下富于春秋,而大 臣不协,恐非国家之福。”熙宗因为两解。宗磐愈骄恣, 后于熙宗前持刃向宗干,都点检萧仲恭呵止之。 《杲传》:杲本名撒离喝,海陵念撒离喝久握兵在外,颇 得士心,忌之,以为行台左丞相,兼左副元帅。又恐不 奉命,阳尊以殊礼,使系属籍,以玉带玺书赐之。撒离 喝至汴,诏谕行台右丞相、副元帅挞不野,无使撒离 喝领军事。撒卨喝不知,每事辄争之。挞不野诡曰:“太 师梁王,以陕西事属公,以河南事属挞不野,今未尝 别奉诏命,陕西之事”,挞不野固不敢干涉。挞不野久 在河南,将帅畏而附之。撒离喝始至,势孤,争之不得, 白于朝。大臣知上旨,报曰:“如梁王教。”及诏使至汴,谕 旨与挞不野。使还,挞不野独有附奏,撒离喝不得与 闻,人皆知海陵使挞不野图之矣。
《大㚖传》:海陵疑左副元帅撒离喝,以为行台左丞相, 使㚖伺察之,诏军事不令撒离喝与闻。撒离喝不知 海陵意旨,每与㚖争军事,不能得,遂与㚖有隙。海陵 竟杀撒离喝,召㚖入朝,拜尚书右丞,封神麓郡王。 《李石传》:山东、河南军民交恶,争田不绝,有司谓兵为 国根本,姑宜假借。石持不可,曰:“兵民一也,孰轻孰重? 国家所恃以立者,纪纲耳。纪纲不明,故下敢轻冒。惟 当明其疆理,示以法禁,使之无争,是为长久之术。”趣 有司拯问。自是军民之争遂息。
《宗室传》:“襄本名永庆,子和尚,封应国公,赐名乐善。左 宣徽使许霖之子知彰与和尚斗争,其母妃命家奴 捽入陵辱之,使人曳霖至第,殴詈之。明日,霖诉于朝。 诏大兴尹萧玉、左丞良弼、权御史大夫张忠辅、左司 员外郎王全杂治妃,杖一百,杀其家奴为首者,馀决 杖有差。霖尝跪于妃前,失大臣体,及所诉有妄,笞二” 十。
《斡勒合打传》:“合打遥授同知太原府事,仍领其众。俄 以本官遥授彰德军节度使,权河东、河北宣抚副使, 督粮饷,往代州。合打不欲行,因与宣抚使完颜伯嘉 争辨。合打恐伯嘉奏闻,乃先奏伯嘉辱己。御史台廉 得其事,未及奏,伯嘉、合打皆改迁。”
《元史刘亨安传》:“都元帅塔海征巴蜀,攻散关,破剑门, 出奇制胜,战功居多。进围成都,亨安为先锋,大破之 于城西,生擒宋将陈侍郎。有乔长官与亨安争功,未 几攻城,乔为炮所伤,亨安负之以出,乔感愧。”
《敬俨传》:“俨为都事,江南行御史台与江浙省争政事, 闻俨曰:‘省台政事,风化本原,各宜尽职,顾乃以小故 忿争而渎上听乎’。”
《明外史李善长传》:“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与中丞刘 基争法面询,基不自安,请告归。”
《见闻搜玉》:夏元吉,湘阴人。永乐间勋德宠眷,为时元 臣,器量宏厚,人莫能及。或问“量可学乎?”答曰:“吾幼时 遇犯者则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自熟。殊无相 校意。”
《湖广通志》:“吴良吉,字亦梁,黄冈人。闻阳明讲良知学, 鬻产得五金,同友往从之。一日争论阳明前,气微厉, 阳明以目摄之曰:‘汝见盘在杯下,所以能载杯;汝见 案在盘下,所以能载盘;汝见地在案下,所以能载案’。 吉领其训,退而泣下,嗣是益自励。”
《列朝诗集》:“刘绘字子素,嘉靖乙未进士。在省垣,值夏 贵溪用事,抗疏诋諅,上颇是之。贵溪度无以难,乃遣 客李宝以相术来说。子素怒,捽宝柱下。已而从给舍 寿贵溪,贵溪手持玉器行酒,子素挥其碗碎地,客尽 惊出。明日疏夏十罪,不报。”
《明外史陆深传》:“深擢山西提学副使,与御史赵镗争 事,互劾。镗谪官,深逮问复职。已,改浙江,仍视学政。” 《浙江通志》:“项大章尝语人曰:人好竞,处之以恬;人好 争,处之以忍。”
忿争部杂录
[编辑]《诗经小雅小旻》:“维迩言是争。”
《礼记乐记》:“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注〉 《贲》,读为愤,怒气充实也。
《祭义》:“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 不与争也。”
“致让”以去争也。
《忿言》不反于身。〈注〉人不能无忿怒,忿怒之言当由其 不直,直则人服,不敢以忿言来也《坊记》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
“无辞而行情”,则民争。
儒行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 乡饮酒义,“先礼而后财,则民作敬让而不争矣。” 《左传》昭公六年: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昔 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 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 弗可为矣。今吾子铸刑书,将以靖民。民知争端矣,将 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 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彊”,思义为愈。
《国语》:人有言曰:“佐饔者尝焉,佐斗者伤焉。”
《管子·法禁篇》:“以遂忿为勇者,圣王之禁也。”
《律》者,所以定分而止争也。
《老子下篇》:“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善胜敌者不争,
《庄子人间世》篇:“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 知也者,争之器也。”
《庄子胠箧》篇:“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秋水》篇:“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 也。”
《则阳》篇:“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 《列子说符》篇:“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 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
《尹文子》:“赏者所以劝忠,能亦所以生鄙争。”
《鹖冠子》弃细忿之愧,立累世之名。
《荀子王制》篇:“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则必争,争 则乱,乱则穷矣。”
《富国》篇:“墨术诚行,则天下尚俭而弥贫,非斗而日争。” 《礼论》篇:“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 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性恶》篇:“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 辞让亡焉。”
《韩非子孤愤篇》:“以疏远与近爱信争,其数不胜也;以 新旅与习故争,其数不胜也;以反主意与同好争,其 数不胜也;以轻贱与贵重争,其数不胜也;以一口与 一国争,其数不胜也。”
《外储说左上篇》: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 人曰:“此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俄又复得一问人曰: “此是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问者大怒曰:“曩者曰车 轭,今又曰车轭,是何众也?此女欺我也!”遂与之斗。 《八说篇》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五蠹》篇:“夫山居而谷汲者,𦝼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 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 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 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显学》篇:“夫斩首之劳,不赏而家斗之勇,尊显而索民 之疾,战拒敌而无私斗,不可得也。”
《史记律书》:“自含血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 好恶喜怒之气。”
《孙武子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 撠,批亢𢭏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货殖传》:“临菑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 而足智,好议论,怯于众斗,勇于持刺,大国之风也。” 《汉书娄敬传》:“敬曰:‘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 全胜。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此亦扼天下之亢 而拊其背也’。”
《淮南子原道训》:“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 也。土处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流下不争先,故疾 而不迟。昔舜耕历山,期年而田者争处墝埆,以封壤 肥饶相让;钓于河滨,期年而渔者争处湍濑,以曲隈 深潭相予。”
《齐俗训》:“珠玉尊,则天下争矣。”
夫民有馀即让,不足则争。让则礼义生,争则暴乱起。 故物丰则欲省,求赡则争止。
《诠言训》:“善有章,则士争名,利有本,则民争功。二争者 生,虽有贤者勿能治。”
“在智”则人与之讼,在力则人与之争。
《兵略训》:“群居杂处,分不均,求不赡则争;争则强胁弱, 而勇侵怯。”
《说山训》:“人之情,于利之中则争取大焉;于害之中则 争取小焉。”
“断右臂而争一毛,折《镆邪》而争锥刀”,用智如此,岂足 高乎?
《立慬》者,非学斗争也,慬立而生不让。
《大戴礼主言》篇:“上恶贪则下耻争。”
《礼察》篇:“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 繁矣。”
《曾子大孝》篇:“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已。”
《汉王褒僮约》:“餧猪纵犬,勿与邻里争斗。”
刘向上封事:“崇推让之风,以销分争之讼《后汉书桓谭传》:“今人相杀伤,虽已伏法,而私结怨仇, 子孙相报,后忿深前,至于灭户殄业,而俗称豪健。故 虽有怯弱,犹勉而行之。此为听人自理,而无复法禁 者也。”
《党锢传》:“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 《盐铁论诏圣》篇:“富则仁生,澹则争止。”〈澹古赡字〉 《风俗通俗说》:二人共澡手,令人争斗,无异器,当共澡 者。其祝曰:“人相爱,狗相啮。”言狗斗时洒之以水,便自 解也。
“坐不移樽。”俗说移樽令人争斗。
《申鉴改礼》篇:“君臣亲而有礼,百僚和而不同,让而不 争,勤而无怨,无事惟职是司,此治国之风也。”
“君臣争名,朝廷争功;士大夫争名,庶人争利”,此“乖国 之风也。”
杜预《左传》“𢵧然授兵登陴。”〈注〉𢵧然:劲忿貌。 嵇康《家诫》:“人有相与变争,未知得失所在,慎勿预也。” 《文中子魏相》篇:“‘仇璋问:君子有争乎’?子曰:‘见利争让, 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
贾公彦《书经疏》:“朋,家作仇。”正义曰:“小人好忿,天性之 常。”
《谭子》:“虎狼不过于嗜肉,蛟龙不过于嗜血,而人无所 不嗜。所以不足则斗,不与则叛。鼓天下之怨,激烈士 之忿,食之道非细也。”
不有赏劝,焉得斗争。
《宋史·地理志》:“登、莱、高密负海之北,楚商兼凑,民性愎 戾而好讼斗。”
《易潜》虚资初衣食货赂生养之具,争怨之府。争怨之 府,当义治也。
《迃书》迃夫见童子拾樵于道,约曰:“见樵先呼者得之, 后毋得争也。”皆曰:“诺。”既而行,相与笑语戏狎。至驩也, 瞲然见横芥于道,其一先呼而众童子争之,遂相挞 击,有伤者。迃夫惕然,亟归而叹曰:“今天下之利大于 横芥者多矣。吾不知戒而日与人游,恃其驩而信其 约,一旦有先呼而斗者,能无伤乎?”
《省心录》:“好胜者必争,贪荣者必辱。”
《朱子语类》:门人有与人交讼者,先生数责之云:欲之 甚,则昏蔽而忘义理,求之极,则争夺而至怨仇。 《埤雅》:欲蠲人之忿,则赠之以青堂。青堂,一名合欢。 《应谐录》:两人相构于衢,甲曰:“你欺心。”乙曰:你欺心。甲 曰:“你没天理。”乙曰:“你没天理。”阳明先生闻之,谓门弟 子曰:“小子听之。”两人谆谆然讲学也。门人曰:“诟也,焉 为学?”曰:“汝不闻乎?”曰:“心曰天理,非讲学而何?”曰:“既讲 学,又焉诟?”曰:“夫夫也,惟知求诸人,不知反诸己故也。” 《御龙子集》:“犯而不校,忘乎在人也,恕也。自反而忠,尽 乎在我也,忠也。忠尽而恕无不行,是故委之忘人己 也。”
“不报,无道与不校何择焉?”曰:“无道不止于犯而已。非 礼之加,或越纪而败常焉,是可甘媚而隐忍耶?” 《吕泾野集》有一相知见先生,言二友因争取书抄,至 失和气。先生谓之曰:“试问所抄书中有此事否?且何 不出一言以箴规之?”对曰:“惟至人能受尽言。”曰:“伱先 做了个至人,亦自可使人受尽言矣。”
《吕新吾集》:余行年五十,悟得五不争之味:“不与居积 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少 年人争英俊,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读书镜》:韩持国知颍州时,彦以状元及第判州事,每 称状元。持国怒曰:“状元无官耶?”自是改呼佥判,彦终 身衔之。马涓亦以状元及第判秦州,亦呼状元。秦帅 穆晋伯曰:“状元者,及第未除也。既为判官,则勿称之 矣。”涓愧谢之。予尝举此以问客曰:“二事绝类,而一衔 之,一谢之,何与?”客曰:“人品不同耳。”予曰:“固然。”持国厉 “声而咤之,故其人多怨;晋伯平心以道之,故其人多 悦。”程子曰:“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气忿则招拂”,此
谓也
《图书编》:《圣训释目》:“斗有三:今俗有忿集众执持凶器 相殴者。有因忿以酒食相胜,争觅异品,盛设筵宴,或 出银谢中,多至数十。而其作中者,利于得谢,愈搬弄 是非,构成大衅,报复相寻。又有因时节赛会,妆饰神 船,搬演戏文,施张灯火,鸣金放铳,彼此相角,亦谓之 斗。是皆败俗糜财,有损无益。”
忿争部外编
[编辑]《列子》:“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触不周之山,崩折天 柱,绝地维。”
《庄子则阳篇》:“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 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 旬有五日而后反。”
《符子》:“齐鲁争汶阳之田,鲁侯有忧色。《周礼》往见曰:‘臣 尝昼寝,有群虱共斗乎衣中,相杀者大半。虱父止之
曰:‘吾与汝所虑,不过容口而已,奚用交战为’?群虱乃止。今以汶阳之田,惑君之心,曾不如一虱之智也’。”《韩非子》:“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一 人曰:‘吾与黄帝兄同年’。讼此不决,以后息为胜。” 乌台诗案:苏舜举言,闻人说一小话云:“燕以日出为 旦,日入为夕,蝙蝠以日入为旦,日出为夕。”争之不决, 诉之凤凰。路逢一禽谓燕曰:“凤凰渴睡,都是训狐。”权 摄轼赠舜举云:“奈何效燕蝠,屡欲争晨暝。”以讥讽王 庭老等,如训狐,不分别是非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