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第680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明伦汇编 官常典 第六百七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六百八十卷
明伦汇编 官常典 第六百八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六百八十卷目录

 谏诤部名臣列传九

  唐二

  刘蕡       李邰

  后唐

  蒲禹卿

  辽

  耶律夷腊葛    郭袭

  萧敌烈      萧韩家奴

  韩绍芳

  宋一

  杨昭俭      孙奭

  谢泌       谢绛

官常典第六百八十卷

谏诤部名臣列传九[编辑]

唐二[编辑]

刘蕡[编辑]

按《唐书》本传,“蕡字去华,幽州昌平人。客梁汴间。明《春 秋》,能言古兴亡事,沈健于谋,浩然有救世意。擢进士 第。元和后,权纲弛,迁神策中尉。王守澄负弑逆罪,更 二帝不能讨,天下愤之。文宗即位,思洗元和宿耻,将 翦落支党。方宦人握兵,横制海内,号曰北司。凶丑朋 挻,外胁群臣,内掣侮天子,蕡常痛疾。太和二年,举贤” 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帝引诸儒百馀人于廷,策曰:“朕 闻古先哲王之治也,元默无为,端拱司契,陶甿心以 居简,凝日用于不宰,厚下以立本,推诚而建中,由是 天人通,阴阳和,俗跻仁寿,物无疵疠。噫盛德之所臻, 敻乎其不可及已。三代令王,质文迭救,百氏滋炽,风 流寖微,自汉以降,足言盖寡。朕顾唯昧道,祗荷丕构, 奉若谟训,不敢怠荒,任贤惕厉,宵衣旰食,讵追三五 之遐轨,庶绍祖宗之鸿绪,而心有未达,行有未孚,由 中及外,阙政斯广。”是以人不率化,气或堙厄,灾旱竟 岁,播植愆时。国廪罕蓄,乏九年之储;吏道多端,微三 载之绩。京师,诸夏之本也,将以观治而豪猾逾检;太 学,明教之源也,期于“变风,而生徒惰业。列郡在乎颁 条,而干禁或未绝;百工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息。俗 怪风靡,积讹成蠹。其择官跻治也,听人以言则枝叶 难辨,御下以法则耻格不形;其阜财发号也,生之寡 而食之众,烦于令而鲜于治。思所以究此缪盭,致之 治平,兹心浩然,若涉渊冰。故前诏有司,博延群彦,伫 启宿懵,冀臻时雍。子大夫皆识达,吉今志在康济,造 廷待问,副朕虚怀。必当箴治之阙,辨政之疵,明纲条 之致紊,稽富庶之所急。何施革于前弊?何泽惠于下 土?何修而治古可近?何道而和气克充?”推之本源,著 于条对。至若夷吾轻重之权,孰辅于治?严尢底定之 策,孰叶于时?元凯之考课何先?叔子之克“平何务,惟 此龟鉴,择乎《中庸》,斯在洽闻,朕将亲览。”蕡对曰:“臣诚 不佞,有正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 之心,无路而不得达。怀愤郁抑,思有时而发。常欲与 庶人议于道,商贾谤于市,得通上听,一悟主心。虽被 妖言之罪,无所悔。况逢陛下询求过阙,咨访嘉谋,制 诏中外,举直言极谏。臣辱”斯举,专承大问,敢不悉意 以言。至于上所忌,时所禁,权幸所讳恶,有司所与夺, 臣愚不识。伏惟陛下少加优容,不使圣时有谠言受 戮者,天下之幸也。谨昧死以对。伏以《圣策》有“思古先 之治,念元默之化,将欲通天地以济俗,和阴阳以煦 物”,见陛下慕道之深也。臣以为哲王之治,其则不远, 惟致之之“道何如耳。”伏以圣策有祗荷丕构而不敢 荒宁,奉若谟训而罔有怠忽,见陛下忧劳之至也。若 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绌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 大臣。若夫追踪三五,绍复祖宗,宜鉴前古之兴亡,明 当代之成败。心有未达,以下情蔽而不得上通;行有 未孚,以上泽壅而不得下浃。欲人之化,在修己“以先 之;欲气之和,在遂性以导之。救灾旱在致精诚,广播 殖在视食力。”国廪罕畜,本乎冗食尚繁;吏道多端,本 乎选用失当。豪猾逾检,由中外之法殊;生徒惰业,由 学校之官废。列郡干禁,由授任非人;百工淫巧,由制 度不立。伏以圣策有择官跻治之心,阜财发号之叹, 见陛下教化之本也。且进人以“行,则枝叶安有难辨 乎?防下以礼,则耻格安有不形乎?念生寡而食众,可 罢斥惰游;念令烦而治鲜,要察其行否,博延群彦,愿 陛下必纳其言,造廷待问,则小臣安敢爱死?”伏以《圣 策》有求贤箴阙之言,审政辨疵之令,见陛下咨访之 勤也。遂小臣斥奸豪之志,则弊革于前;守陛下念康 济之心,则惠敷于下。邪正之道分,而治古可近;礼《乐》 之方著,而和气克充。至若夷吾之法,非皇王之权;严尤所陈,无最上之策。元凯之所先,不若唐尧考绩;叔 子之所务,不若虞舜《舞干》。且非大德之中庸,上圣之 龟鉴,又何足为陛下道之哉!或有以系安危之机,兆 存亡之变者,臣请披肝胆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臣 前所谓“哲王之治,其则不远”者,在陛下慎思之,力行 之,始终不懈而已。谨按《春秋》,“元者,气之始也,春者岁 之元也。”《春秋》以元加于岁,以春加于王,明王者当奉 若天道,以谨其始也。又举时以终岁,举月以终时,《春 秋》虽无事必书,首月以存时,明王者当承天之道,以 谨其终也。王者动作,终始必法于天者,以其运行不 息也。陛下能谨其始,又能谨其终,懋而修之,勤而行 之,则执契而居简,无为而不宰,广立本之大业,崇建 中之盛德,安有三代循环之弊,百伪滋炽之渐乎?臣 故曰:“唯致之之道何如耳。”臣前所谓若夫任贤惕厉, 宵衣旰食,宜绌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实以陛 下忧劳之至也。臣闻“不宜忧而忧者,国必衰;宜忧而 不忧者,国必危。”陛下不以国家存亡、社稷安危之策 而降于清问,臣未知陛下以布衣之臣不足与定大 计耶?或万机之勤有所未至也?不然,何宜忧而不忧 乎?臣以为陛下所先忧者,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 将倾,四海将乱,此四者国家已然之兆,故臣谓圣虑 宜先及之。夫帝业艰难而成之,固不可容易而守之。 太祖肇其基,高祖勤其绩,太宗定其业,元宗继其明。 至于陛下,二百馀载,其间圣明相因,扰乱继作,未有 不用贤士近正人而能兴者。或一日不念,则颠覆大 器,宗庙之耻,万古为恨。臣谨按《春秋》,“人君之道,在体 元以居正。”昔董仲舒为汉武帝言之,略矣,有未尽者, 臣得为陛下备论之。夫继故必书即位,所以正其始 也;终必书所终之地,所以正其终也。故为君者,所发 必正言,所履必正道,所居必正位,所近必正人。《春秋》 阍弑,吴子馀祭,书其名,讥疏远贤士,昵刑人,有不君 之道。伏惟陛下思祖宗开国之勤,念《春秋》继故之诫, 明法度之端,则发正言,履“正道,杜篡弑之渐,则居正 位,近正人,远刀锯之残,亲骨鲠之直,辅相得以颛其 任,庶寮得以守其官。奈何以亵近五六人,总天下大 政,外专陛下之命,内窃陛下之权,威摄朝廷,势倾海 内,群臣莫敢指其状,天子不得制其心。祸稔萧墙,奸 生帷幄。臣恐曹节、侯览复生于今日”,此宫闱将变也。 臣谨按《春秋》,定公元年春,王不言正月者,《春秋》以为 先君不得正其终,则后君不得正其始,故曰“定无正” 也。今忠贤无腹心之寄,阍寺专废立之权,陷先帝不 得正其终,致陛下不得正其始。况太子未立,郊祀未 修,将相之职不归,名器之宜不定,此社稷将危也。臣 谨按《春秋》,王子札杀召伯、毛伯。《春秋》之义,两下相杀 不书。此书者,重其颛王命也。夫天之所授者在命,君 之所存者在命。操其命而失之者,是不君也;侵其命 而专之者,是不臣也。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将 倾也。臣谨按《春秋》,晋赵鞅以晋阳之兵叛入于晋。书 其归者,能逐君侧之恶,以安其君,故《春秋》善之。今威 柄陵夷,藩臣跋扈,有不达人臣大节而首乱者将以 安君为名。不究《春秋》之微,称兵者以逐恶为义,则典 刑不由天子,征伐必自诸侯,此海内之将乱也。故樊 哙排闼而雪涕,袁盎当车而抗辞,京房发愤以殒身, 窦武不顾而毕命,此皆陛下明知之矣。臣谨按《春秋》, 晋狐射姑杀阳处父。书襄公杀之者,以其君漏言也。 襄公不能固阴重之机,处父所以及残贼之祸,故《春 秋》非之。夫上漏其情,则下不敢尽意;上泄其事,则下 不敢尽言。故《传》有“造膝诡辞”之文,《易》有“失身害成”之 戒。今公卿大臣,非不欲为陛下言之,虑陛下不能用 也。忽而不用,必泄其言;臣下既言而不行,必婴其祸, 适足钳直臣之口,而重奸臣之威。是以欲尽其言,则 有失身之惧;欲尽其意,则有害成之忧。裴回郁塞,以 须陛下感悟,然后尽其启沃。陛下何不听朝之馀,时, 御便殿,召当世贤相老臣,访持变扶危之谋,求定倾 救乱之术,塞阴邪之路,屏亵狎之臣,制侵陵迫胁之 心,复门户扫除之役。戒其所宜戒,忧其所宜忧。既不 得治其前,当治于后;不得正其始,当正其终,则可以 虔奉典谟,克承丕构,终任贤之效,无宵旰之忧矣。臣 前所谓“追踪三五,绍复祖宗,宜鉴前古之兴亡,明当 时之成败”者。臣闻尧、禹之为君,而天下大治者,以能 任九官四岳十二牧,不失其举,不贰其业,不侵其职, 居官唯其能,左右唯其贤。元凯在下,虽微而必举;四 凶在朝,虽彊而必诛。考其安危,明其取舍,至秦二世, 汉元成,咸愿措国如唐、虞,致身如尧、舜,而终败亡者, 以其不见安危之机,不知取舍之道,不任大臣,不辨 奸人,不亲忠良,不远谗佞也。伏惟陛下察唐、虞之所 以兴,而景行于前;鉴秦、汉之所以亡,而戒惧于后。陛 下无谓庙堂无贤相,庶官无贤士,今纲纪未绝,典型 犹在,“人谁不欲致身为王臣,致时为升平,陛下何忽 而不用耶?又有居官非其能,左右非其贤,恶如四凶, 诈如赵高,奸如恭、显,陛下何惮而不去邪?神器固有归,天命固有分,祖宗固有灵,忠臣固有心,陛下其念 之哉!昔秦之亡也,失于彊暴;汉之亡也,失于微弱。彊 暴则奸臣畏死而害上,微弱则彊臣窃权”而震主。臣 伏见敬宗不虞亡秦之祸,不翦其萌。伏惟陛下深轸 亡汉之忧,以杜其渐,则祖宗之洪业可绍,三五之遐 轨可追矣。臣前所谓陛下心有所未达,以下情塞而 不能上通;行有所未孚,以上泽壅而不得下浃。且百 姓有涂炭之苦,陛下无由而知;陛下有子惠之心,百 姓无由而信。臣谨按《春秋》,书梁亡不书取者,梁自亡 也。以其思虑昏而耳目塞,上出恶政,人为寇盗,皆不 知其所以终,自取其灭亡也。臣闻国君之所以尊者, 重其社稷也;社稷之所以重者,存其百姓也。苟百姓 不存,则虽社稷不得固其重;社稷不重,则人君不得 保其尊。故治天下者不可不知百姓之情。夫百姓者, 陛下之赤子。陛下宜令慈仁者视育之如保傅焉,如 乳哺焉,如师之教导焉。故人之于上也,恭之如神明, 爱之如父母。今或不然,陛下亲近贵幸,分曹建署,补 除卒吏,召致宾客,因其货贿,假以声势,大者统藩方, 小者为守牧。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 无忠诚之节,而有奸欺之罪。故人之于上也,畏“之如 豺狼,恶之如仇敌。”今海内困穷,处处流散,饥者不得 食,寒者不得衣,鳏寡孤独不得存,老幼疾病不得养。 加以国权兵柄,颛于左右,贪臣聚敛以固宠,奸吏因 缘而弄法。冤痛之声,上达于九天,下入于九泉。鬼神 为之怨怒,阴阳为之愆错。君门万里,不得告诉。士人 无所归化,百姓无所归命。官乱“人贫,盗贼并起,土崩 之势,忧在旦夕。即不幸因之以病疠,继之以凶荒,陈 胜、吴广不独起于秦,赤眉、黄巾不独生于汉,臣所以 为陛下发愤扼腕,痛心泣血也。”如此则百姓有涂炭 之苦,陛下何由而知之乎?陛下有子惠之心,百姓安 得而信之乎?使陛下行有所未孚,心有所未达,固其 然也。臣闻汉元帝即位之初,更制七十馀事,其心甚 诚,其称甚美。然纪纲日紊,国祚日衰,奸宄日彊,黎元 日困,由不能择贤明而任之,失其操柄也。自陛下即 位,忧勤兆庶,屡降德音,四海之内,莫不抗首而长息, 自喜复生于死亡之中也。伏惟陛下慎终如始,以塞 四方之望,诚能揭国柄以归于相,持兵柄以归于将, 去贪臣聚敛之政,除奸吏因缘之害,惟忠贤是近,惟 正直是用,内宠便僻,无所听焉。选清慎之官,择仁惠 之长,敏之以利,煦之以和,教之以孝慈,导之以德义, 去耳目之塞,通上下之情,俾万国欢康,兆庶苏息,即 心无不达,而行无不孚矣。臣前所谓“欲人之化也,在 修己以先之。”臣闻“德以修己,教以导人。”修之也则人 不劝而自立,导之也则人不教而率从。君子欲政之 必行也,故以身先之;欲人之从化也,故以道御之。今 陛下先之以身而政未必行;御之以道而人未从化, 岂立教之旨未尽其方邪?夫立教之方,在乎君以明 制之,臣以忠行之。君以知人为明,臣以正时为忠。知 人在任贤而去邪,正时则固本而守法。贤不任则重 赏不足以劝善,邪不去则严刑不足以禁非。本不固 则人流,法不守则政散。而欲教之必至,化之必行,不 可得也。陛下能斥奸邪而不私其左右,举贤正而不 遗其疏远,则化浃朝廷矣。爱人而敦本,分职而奉法, 修其身以及其人,始于中而成于外,则化行天下矣。 臣前所谓“欲气之和也,在遂其性以导之”者,当纳人 于仁寿也。夫欲人之仁寿也,在立制度,修教化。夫制 度立则财用省,财用省则赋敛轻,赋敛轻则人富矣。 教化修则争竞息,争竞息则刑罚清,刑罚清则人安 矣。既富矣则仁义兴焉,既安矣则寿考至焉。仁义之 心感于下,和平之气应于上,故灾害不作,休祥荐臻, 四方底宁,万物咸遂矣。臣前所谓“救灾旱在乎致精 诚”者,臣谨按《春秋》,鲁僖公一年之中,三书不雨者,以 其人君有恤人之志也;文公三年之中,一书不雨者, 以其人君无闵人之心也。故僖致诚而旱不害物;文 无恤闵而变则成灾。陛下有闵人之志,则无成灾之 变矣。臣前所谓“广播殖在乎视食力”者。臣谨按《春秋》: “君人者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力则功筑罕,人勤 于财则贡赋少,人勤于食则百事废。”今财食与力皆 勤矣,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殖不 愆矣。臣前所谓“国廪罕蓄,本乎冗食尚繁”者。臣谨按 《春秋》:“臧孙辰告籴于齐”,《春秋》讥其无九年之蓄,一年 不登而百“姓饥。”臣愿斥游惰之人以笃耕殖,省不急 之费以赡黎元,则廪蓄不乏矣。臣前所谓吏道多端, 本乎选用失当者,由国家取人不尽其材,任人不明 其要故也。今陛下之用人也,求其声而不求其实;故 人之趋进也,务其末而不务其本。臣愿核考课之实, 定迁序之制,则多端之吏息矣。臣前所谓豪猾“逾检, 由中外之法殊”者,以其官禁不一也。臣谨按《春秋》,齐 桓公盟,诸侯不日,而葵丘之盟,特以日者,美其能宣 明天子之禁,率奉王官之法,故《春秋》备而书之。然则 官者,五帝、三王之所建也;法者,高祖、太宗之所制也法宜画一,官宜正名。今有分外官、中官之员,立南司、 北司之局,或犯禁于南,则亡命“于北;或正刑于外,则 破律于中。法出多门,人无所措。”由兵农势异,而中外 法殊也。臣闻古者因井田以制军赋,间农事以修武 备,提封约卒乘之数,命将在公卿之列。故兵农一致, 而文武同方,以保乂邦家,式遏乱略。太宗置府兵,台 省军卫,文武参掌。闲岁则櫜弓力穑,有事则释耒荷 戈,所以修复古“制,不废旧物。”今则不然,夏官不知兵 籍,止于奉朝请;六军不主武事,止于养阶勋。军容合 中官之政,戎律附内臣之职。首一戴武弁,疾文吏如 仇雠;足一蹈军门,视农夫如草芥。谋不足以翦除奸 凶,而诈足以抑扬威福;勇不足以镇卫社稷,而暴足 以侵害闾里。羁绁藩臣,干陵宰辅,隳裂王度,汨乱朝 经。张武夫之威,上以制君父;假天子之命,下以御英 豪。有藏奸观衅之心,无伏节死难之谊,岂先王经文 纬武之旨耶?臣愿陛下贯文武之道,均兵农之功,正 贵贱之名,一中外之法,还军卫之职,修省署之官。近 崇贞观之风,远复成周之制。自邦畿以刑下国,始天 子而达诸侯,可以制猾奸之彊,无逾检之患矣。臣前 所谓“生徒惰业,由学校之官废”者,盖国家贵其禄,贱 其能,先其事,后其行,故庶官乏通经之学,诸生无修 业之心矣。臣前所谓“列郡干禁,由授任非人”者。臣以 为刺史之任,治乱之根本系焉,朝廷之法制在焉。权 可以御豪彊,恩可以惠孤寡,彊可以御奸寇,政可以 移风俗。其将校曾更战阵,及功臣子弟,请随宜酬赏。 苟无治人之术者,不当任此官,即绝干禁之患矣。臣 前所谓“百工淫巧”,由制度不立者,臣请以官位禄秩, 制其器用车服,禁以金银珠玉锦绣雕镂。不蓄于私 室,则无荡心之巧矣。臣前所谓“辨枝叶”者,由考言以 询行也;臣前所谓“形于耻格”者,由道德而齐礼也;臣 前所谓“念生寡而食众,可罢斥惰游”者,已备于前矣。 臣前所谓“令烦而治鲜,要察其行否”者。臣闻号令者, 治国之具也。君审而出之,臣奉而行之,或亏益止留, 罪在不赦。今陛下令烦而治鲜,得非持之者有所蔽 欺乎?臣前所谓博延群彦,愿陛下必纳其言,造廷待 问,则小臣不敢爱死者。昔晁错为汉削诸“侯,非不知 祸之将至。忠臣之心,壮夫之节,苟利社稷,死无悔焉。” 臣非不知言发而祸应,计行而身僇,盖痛社稷之危, 哀生人之悔,岂忍姑息时忌,窃陛下一命之宠哉?昔 龙逢死而启商,比干死而启周,韩非死而启汉,陈蕃 死而启魏。今臣之来也,有司或不敢荐臣之言,陛下 又无以察臣之心,退必戮“于权臣之手。臣幸得从四 子游于地下,固臣之愿也。所不知杀臣者,臣死之后, 将孰为启之哉?至如人主之阙,政教之疵,前日之弊, 臣既言之矣。若乃流下土之惠,修近古之治,而致和 平者,在陛下行之而已。”然上之所陈者,实以臣亲承 圣问,敢不条对。虽臣之愚,以为未极教化之大端,皇 王之要道。“伏惟陛下事天地以教人恭,奉宗庙以教 人孝,养高年以教人悌长,字百姓以教人慈幼,调元 气以煦育,扇大和以仁寿,可以逍遥无为,垂拱成化。 至若念陶钧之道,在择宰相以任之,使权造化之柄; 念保定之功,在择将帅以任之,使修阃外之寄;念百 度之求正,在择庶官而任之,使颛职业之守;念百姓 之怨痛,在择良吏以任之,使明惠养之术,自然言足 以为天下教,动足以为天下法,仁足以劝善,义足以 禁非,又何必宵衣旰食,劳神惕虑,然后致治哉!”是时 第策官左散骑常侍冯宿、太常少卿贾𫗧、库部郎中 庞严见《蕡对》,嗟伏,以为过古晁、董而畏中官,眦睚不 敢取。士人读其辞至感慨流涕者。谏官、御史交章论 其直。于时被选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龊常务,类 得优。调河南府参军事李邰曰:“蕡逐我,留吾,颜其厚 邪?”乃上疏,帝不纳蕡对。后七年,有甘露之难。令狐楚、 牛僧孺节度山南东西道,皆表蕡幕府,授秘书郎,以 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 卒。始,帝恭俭求治,志除凶人,然懦而不睿,臣下畏祸 不敢言。故《蕡对》极陈晋襄公杀阳处父以戒帝。又引 阍弑吴子,阴赞帝决帝后与宋申锡谋诛守澄,不克。 守澄废帝弟漳王而斥申锡,帝依违其间,不敢主也。 贾𫗧与王涯、李训、舒元舆位宰相,以谋败,皆为中官 夷其宗,而宦者益横,帝以忧崩。及昭宗诛韩全诲等, 左拾遗罗衮上言:“蕡当太和时,宦官始炽,因直言策 请夺爵土,复扫除之役,遂罹谴逐,身死异土,六十馀 年,正人义夫,切齿饮泣。此陛下幽东内,幸西州,王室 几丧。使蕡策蚤用,则杜渐防萌,逆节可消,宁殷忧多 难,远及圣世耶?今天地反正,枉魄愤胔,有望于陛下。” 帝感悟,赠蕡左谏议大夫,访子孙授“以官”云。

李邰[编辑]

按《唐书刘蕡传》:“太和二年,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帝引诸儒百馀人于廷。是时第策官左散骑常侍冯 宿等见蕡对,嗟伏而畏中官不敢取,士人读其词,至 感慨流涕者,谏官御史交章论其直。于时被选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龊常务,类得优调。河南府参军 事。李邰曰:‘蕡逐我,留吾颜其厚耶’!乃上疏曰:‘陛下御 正殿,求直言,使人得自奋。臣才志懦劣,不能质今古 是非,使陛下闻未闻之言,行未行之事,忽忽内思,愧 羞神明。今蕡所对,敢空臆尽言。至皇上之成败,陛下 所防闲,时政之安危,不私所料’。”又引《春秋》为据,汉、魏 以来无与蕡比。有司以言涉讦忤,不敢闻。自诏书下, 万口籍籍,叹其诚鲠,至于垂泣,谓蕡指切左右,畏近 臣衔怒,变兴非常,朝野惴息。诚恐忠良道穷,纲纪遂 绝,季汉之乱,复兴于今。以陛下仁圣,近臣故无害忠 良之谋;以宗庙威严,近臣故无速败亡之祸。指事取 验,何惧直言。且陛下以直言召天下士,蕡以直言副 陛下所问,虽讦必容,虽过当奖,书于史策,千古光明。 使万有一蕡不幸死,天下必曰:“陛下阴杀谠直,结仇 海内,忠义之士皆惮诛夷,人心一摇,无以自解。况臣 所对不及蕡远甚,内怀愧耻,自谓贤良,奈人言何!乞 回臣所授,以旌蕡直。臣逃苟且之惭,朝有公正之路。 陛下免天下之疑,顾不美哉!”帝不纳。邰字子元,后历 贺州刺史。

后唐[编辑]

蒲禹卿[编辑]

按《林下偶谈》:蜀王衍荒淫,惑于宦人王承休,遂决秦 州之幸。诏下,中外切谏,母后泣而止之,以至绝食,衍 皆不从。前秦州节度判官蒲禹卿叩马泣血,上表累 千五百馀言。且曰:“望陛下以名教而自节,以礼乐而 自防,循道德之规,受师傅之训,知社稷之不易想。” “穑之最难。惜高祖之基扃,似太宗之临御。贤贤易色, 孜孜为心。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用。听五音而 受谏,以三镜而照怀。少止息于诸处林亭,多看览于 前王书史。别修上德,用卜远图。莫遣色荒,勿令酒惑。 常亲政事,勿恣闲游。”又曰:“陛下与唐主方申欢好,信 币交驰,但虑闻道。圣驾亲行,别怀疑忌。其或专差使 命,请陛下境上会盟,未审圣躬去与不去?”又曰:“陛下 纂承以来,率意频离宫阙,劳心费力,有何所为?此际 依然整跸,又拟远别宸宫。昔秦王之銮驾不回,炀帝 之龙舟不返。”又曰:“忍教置却宗祧,言将道断,使蒸民 以何托,令慈母以何辜?若不虑于危亡,但恐乖于仁 孝。”又曰:“刘禅俄降于邓艾,李势遽归于桓温,皆为不 取直言,不恤政事,不信王道,不念生灵,以至国人之 心,无一可保,山河之险无一可凭。”衍竟不从。行至绵 谷,唐师已入其境,狼狈而归,遂降魏王继岌。当五代 时,忠义之士,落落如晨星。欧公作史,尝有“五代无全 人”之叹,幸而有焉,则又为之咨嗟叹息,反复不置。如 蒲禹卿之忠谏,非特蜀之所少,亦天下所希有也。然 史中曾不少概见,但云“衍幸秦州,群臣切谏”而已。岂 欧公偶失此耶?予于《太平广记》得此事,故表而出之。

[编辑]

耶律夷腊葛[编辑]

按《辽史》本传:夷腊葛,字苏散,本宫分人,检校太师合 鲁之子。应历初,以父任入侍,数岁始为殿前都点检。 时上新即位,疑诸王有异志,引夷腊葛为布衣交,一 切机密事必与之谋,迁寄班都知,赐宫户。时上酗酒, 数以细故杀人,有监雉者,因伤雉而亡,获之欲诛。夷 腊葛谏曰:“‘是罪不应死’。帝竟杀之,以尸付夷腊葛曰: ‘收汝故人’。”夷腊葛终不为止。复有监鹿详稳亡一鹿, 下狱当死,夷腊葛又谏曰:“人命至重,岂可为一兽”杀 之,良久得免。辽法,麚岐角者惟天子得射。会秋猎,善 为鹿鸣者呼一麚至,命夷腊葛射,应弦而踣。上大悦, 赐金银各百两、名马百匹,及黑山东抹真之地。

郭袭[编辑]

按《辽史》本传:袭,不知何郡人,性端介,识治体,久淹外 调,景宗即位,召见,对称旨,知可任以事,拜南院枢密 使,寻加兼政事令。以帝数游猎,袭上书谏曰:“‘昔唐高 祖好猎,苏世长言不满十旬,未足为乐’。高祖即日罢, 史称其美。伏念圣祖创业艰难,修德布政,宵旰不懈, 穆宗逞无厌之欲,不恤国事,天下愁怨。陛下继统,海 内翕然望中兴之治,十馀年间,征伐未已而寇贼未 弭,年糓虽登而疮痍未复,正宜戒惧修省,以怀永图。 侧闻恣意游猎,甚于往日,万一有衔橛之变,搏噬之 虞,悔将何及!况南有彊敌,伺隙而动,闻之得无生心 乎!伏望陛下节从禽酣饮之乐,为生灵社稷计,则有 无疆之休。”上览而称善,赐协赞功臣,拜武定军节度 使。卒。

萧敌烈[编辑]

按《辽史》本传:“敌烈,字涅鲁衮,宰相挞烈四世孙。识度 弘远,为乡里推重。始为《牛群敞史》。帝闻其贤,召入侍, 迁国舅详稳。统和二十八年,帝谓群臣曰:‘高丽康肇 弑其君诵,立诵族兄询而相之,大逆也。宜发兵问其 罪’。群臣皆曰可。敌烈谏曰:‘国家连年征讨,士卒抏敝。 况陛下在谅阴,年谷不登,创痍未复。岛夷小国,城垒

完固,胜不为武,万一失利,恐贻后悔。不如遣一介之
考证
使,往问其故,彼若伏罪则已,不然,俟服除岁丰,举兵

未晚’。”时令已下,言虽不行,识者韪之。明年,同知左夷 离毕事,改右夷离毕。开泰初,率兵巡西边,时夷离堇 部下闸撒狘、扑里失室勃葛率部民道敌烈,追擒之, 令复业。迁国舅详稳。从枢密使耶律世良伐高丽,还, 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拜上京留守。敌烈为人宽厚, 达政体,廷臣皆谓有“王佐才。”汉人行宫都部署王继 忠荐其材可为枢密使,帝疑其党而止。为中京留守, 卒。

萧韩家奴[编辑]

按《辽史》本传:“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搏 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通辽、汉文 字。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 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为右通进,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 使事。四年,迁天成军节度使,徙彰愍宫使。帝与语,才” 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 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 者必焦,使小大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 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诏作《四时逸乐赋》,帝称善。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 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 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 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 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 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 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 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 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 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 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况渤海、女 直、高丽,合从连衡,不时征讨,富者从军,贫者侦候,加 之水旱,菽粟不登,民以日困,盖势使之然也。方今最 重之役,无过西戍。如无西戍,虽遇凶年困弊,不至于 此。若能徙西戍稍近,则往来不劳,民无深患。”议者谓 徙之非便,一则损威名,二则召侵侮,三则弃耕牧之 地。臣谓不然。阻卜诸部,自来有之。曩时北至胪胊河, 南至边境,人多散居,无所统壹,惟往来抄掠。及太祖 西征,至于流沙,阻卜望风悉降。西域诸国“皆愿入贡, 因迁种落,内置三部,以益吾国。不营城邑,不置戍兵, 阻卜累世,不敢为寇。”统和间,皇太妃出师西域,拓土 既远,降附亦众。自后一部或叛,邻部讨之,使同力相 制,正得驭远人之道。及城可敦,开境数千里,西北之 民,徭役日增,生业日殚,警急既不能救,叛服亦复不 恒,空有广地之名,而无得地之实。若贪土不已,渐至 虚耗,其患有不胜言者。况边情不可深信,亦不可顿 绝,得不为益,舍不为损。国家大敌,惟在南方,今虽连 和,难保他日。若南方有变,屯戍辽邈,卒难赴援。我进 则敌退,我还则敌来,不可不虑也。方今太平已久,正 可恩结诸部,释罪而归地,内徙戍兵,以增堡障,外明 约束,以正“疆界,每部各置酋长,岁修职贡,叛则讨之, 服则抚之,诸部既安,必不生衅。如是则臣虽不能保 其久而无变,知其必不深入侵掠也。”或云“弃地则损 威”,殊不知殚费竭财,以贪无用之地,使彼小部抗衡 大国,万一有败,损威岂浅?或又云“沃壤不可遽弃。”臣 以为土虽沃,民不能久居,一旦敌来,则不免内徙,岂 可指为吾土而惜之。夫帑廪虽随部而有,此特周急 部民。一偏之惠,不能均济天下。如欲均济天下,则当 知民困之由而窒其隙。节盘游,简驿传,薄赋敛,戒奢 侈,期以数年,则困者可苏,贫者可富矣。盖民者国之 本,兵者国之卫,兵不调则旷军役,调之则损国本。且 诸部皆有补役之法,昔补役始“行,居者、行者类皆富 实,故累世从戍,易为更代。近岁边虞数起,民多匮乏, 既不任役事,随补随缺,苟无上户,则中户当之,旷日 弥年,其穷益甚,所以取代为艰也。非惟补役如此,在 边戍兵亦然。譬如一抔之土,岂能填寻丈之壑。欲为 长久之便,莫若使远戍疲兵还于故乡,薄其徭役,使 人人给足,则补”役之道可以复故也。臣又闻自昔有 国家者,不能无盗。比年以来,群黎凋弊,利于剽窃,良 民往往化为凶暴,甚者杀人无忌,至有亡命山泽,基 乱首祸。所谓民以困穷,皆为盗贼者,诚如圣虑。今欲 芟夷本根,愿陛下轻徭省役,使民务农,衣食既足,安 习教化而重犯法,则民趋礼义,刑罚罕用矣。臣闻唐 “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 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 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 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今宜徙可敦城于 近地,与西南副都部署乌古敌烈隗、乌古等部声援 相接。罢黑岭二军,并开、保州,皆隶东京,益东北戍军 及南京总管兵,增修壁垒,候尉相望,缮完楼橹,浚治 城隍,以为边防。此方今之急务也,愿陛下裁之’。”擢翰林都林牙兼修国史,仍诏谕之曰:“文章之职,国之光 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 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 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 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十三年春,上疏 曰:“臣闻先世遥辇洼可汗之后,国祚中绝。自夷离堇 雅里立阻午,大位始定。然上世俗朴,未有尊称。臣以 为三皇礼文未备,正与遥辇氏同。后世之君,以礼乐 治天下,而崇本追远之义兴焉。近者唐高祖创立先 庙,尊四世为帝。昔我太祖代遥辇即位,乃制文字,修 礼法,建天皇帝名号,制宫室,以示威服,兴利除害,混 一海内。厥后累圣相承,自夷离堇湖烈以下,大号未 加。天皇帝之考夷离堇的鲁犹以名呼。臣以为宜依 《唐典》,追崇四祖为皇帝,则陛下弘业有光,坠典复举 矣。”疏奏,帝纳之,始行追册元、德二祖之礼。韩家奴每 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 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 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 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 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 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 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诏与耶律庶成录遥辇可汗至重熙以来事迹,集为 二十卷进之。十五年,复诏曰:“古之治天下者,明礼义, 正法度。我朝之兴,世有明德,虽中外向化,然《礼书》未 作,无以示后世。卿可与庶成酌古准今,制为礼典。事 或有疑,与”北南院同议。韩家奴既被诏博考经籍,自 天子达于庶人,情文制度,可行于世,不缪于古者,撰 成三卷进之,又诏译诸书。韩家奴欲帝知古今成败, 译《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时帝以其老不任朝谒,拜 归德军节度使,以善治闻。帝遣使问劳,韩家奴表谢, 召修国史。卒,年七十有二。

韩绍芳[编辑]

按《辽史韩延徽传》:“延徽孙绍芳,重熙间参知政事,加 兼侍中。时廷议征李元昊,力谏不听,出为广德军节 度使,败,呕血卒。”

宋一[编辑]

杨昭俭[编辑]

按《宋史》本传,“昭俭字仲宝,京兆长安人。曾祖嗣复,唐 门下侍郎、平章事、吏部尚书。祖授,唐刑部尚书。父景, 梁左谏议大夫。昭俭少敏俊,后唐长兴中,登进士第, 解褐成德军节度推官,历镇、魏掌书记,拜左拾遗、直 史馆,与中书舍人张昭远等同修《明宗实录》。书成,迁 殿中侍御史。天福初,改礼部员外郎。晋祖命宰相冯” 道为契丹册礼使,以昭俭为介,授职方员外郎,旋加 虞部郎中,俄以本官知制诰。不逾月三拜命,时人荣 之。又为荆南高从诲生辰国信使,赐金紫。使回,拜中 书舍人,又为翰林学士。时骄将张彦泽镇泾原,暴杀 从事张式,朝廷不加罪。昭俭与刑部郎中李涛、谏议 大夫郑受益抗疏论列,请置之法。疏奏,不报。会有诏 令朝臣转对,或有对事,亦许以不时条奏。昭俭复上 疏曰:“天子君临四海,日有万几,懋建诤臣,弥缝其阙。 今则谏臣虽设,言路不通,药石之论不达于圣聪,而 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御史台纪纲之府,弹纠之司, 衔冤者固当昭雪,为蠹者难免放流。陛下临御以来, 宽仁太甚,徒置两司,殆如虚器。遂令节使慢侮朝章, 屠害幕吏,始诉冤于丹阙,反执送于本藩,苟安跋扈 之心,莫恤冤抑之苦。愿回睿断,诛彦泽以谢军吏。”由 是权臣忌之。会请告洛阳,不赴晋祖丧,为有司所纠, 停官。未几,起为河南少尹,改秘书少监,寻复中书舍 人。时河决数郡,大发丁夫,以本部帅董其役,既而塞 之。晋少主喜,诏立碑记其事。昭俭表谏曰:“陛下刻石 纪功,不若降哀痛之诏;摛翰颂美,不若颁罪己之文。” 言甚切至,少主嗟赏之,卒罢其事。周世宗爱其才,复 召入翰林为学士。岁馀,改御史中丞,多振举台宪故 事。未几,以鞫狱之失,与知杂御史赵砺、侍御史张纠 并出为武胜军节度行军司马。开宝二年,入为太子 詹事,以眼疾求退。六年,以工部尚书致仕。太宗即位, 就加礼部尚书。太平兴国二年,卒,年七十六。昭俭美 风仪,善谈名理事,晋有直声,然利口,喜讥訾。执政大 臣惧其构谤,多曲徇其意。

孙奭[编辑]

按《宋史》本传:“奭字宗古,博川博平人。幼与诸生师里 中王彻。彻死,有从奭问经者,奭为解析微指,人人惊 服,于是门人数百皆从奭,后徙居须城。《九经》及第,为 莒县主簿,上书愿试讲说,迁大理评事,为国子监直 讲。太宗幸国子监,召奭讲书,至‘事不师古,以克永世, 匪说攸闻’。帝曰:‘此至言也。商宗乃得贤相如此耶’?因” 咨嗟久之,赐五品服。真宗以为诸王府侍读。会诏百 官转对,奭上十事,判太常礼院、国子监、司农寺,累迁

工部郎中,擢龙图阁待制。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即
考证
有所言,未尝阿附取悦。大中祥符初,得天书于左承

天门,帝将奉迎,召宰相对崇政殿西庑,王旦等曰:“天 贶符命,实盛德之应。”皆再拜称万岁。又召问奭,奭对 曰:“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帝既奉迎天书,大 赦改元,布告其事于天下。筑玉清昭应宫。是岁,天书 复降泰山,帝以亲受符命,遂议封禅,作礼乐。王钦若、 陈尧叟、丁谓、杜镐、陈彭年皆以经义左右附和,由是 天下争言符瑞矣。四年,又将祀汾阴。是时大旱,京师 近都谷踊贵,奭上疏谏曰:“先王卜征五年,岁习其祥, 祥习则行,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陛下始毕东封,更 议西幸,殆非先王卜征五年慎重之意,其不可一也。 夫汾阴后土,事不经见。昔汉武帝将封禅,故先封中 岳,祠汾阴,始巡幸郡县,遂有事于泰山。今陛下既已 登封,复欲幸汾阴,其不可二也。古者圜丘方泽,所以 郊祀天地,今南北郊是也。汉初承秦,唯立五畤以祀 天,而后土无祀,故武帝立祠于汾阴。自元、成以来,从 公卿之议,遂徙汾阴后土于北郊,后之王者多不祀 汾阴。今陛下已建北郊,乃舍之而远祀汾阴,其不可 三也。西汉都雍,去汾阴至近。今陛下经重关,越险阻, 轻弃京师根本,而慕西汉之虚名,其不可”四也。河东, 唐王业之所起也。唐又都雍,故明皇间幸河东,因祠 后土。圣朝之兴,事与唐异,而陛下无故欲祀汾阴,其 不可五也。昔者周宣王遇灾而惧,故《诗》人美其中兴, 以为贤主。比年以来,水旱相继,陛下宜侧身修德,以 答天谴,岂宜下徇奸回,远劳民庶,盘游不已,忘社稷 之大计?其不可六也。夫雷以二月启蛰,八月收声,育 养万物,失时则为异。今震雷在冬,为异尤甚,此天意 丁宁以戒陛下,而反未悟,殆失天意,其不可七也。夫 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今国 家土木之功,累年未息,水旱洊沴,饥馑居多,乃欲劳 民事神,神其享之乎?此其不可八也。陛下必欲为此 者,不过效“汉武帝、唐明皇巡幸所在,刻石颂功,以崇 虚名,夸示后世尔。陛下天资圣明,当慕二帝、三王,何 为下袭汉、唐之虚名?”其不可九也。唐明皇以嬖宠奸 邪,内外交害,身播国,屯兵交关下,亡乱之迹如此。由 狃于承平,肆行非义,稔致祸败。今议者引《开元》故事, 以为盛烈,乃欲倡导陛下而为之,臣窃为陛下“不取。 此其不可十也。臣言不逮意,陛下以臣言为可取。愿 少赐清问,以毕臣说。”帝遣内侍皇甫继明就问。又上 疏曰:“陛下将幸汾阴,而京师民心弗宁,江、淮之众,困 于调发,理须镇安而矜存之。且土木之功未息,而夺 攘之盗公行,外国治兵,不远边境,使者虽至,宁可保 其心乎!昔陈胜起于徭戍,黄巢出于凶饥,隋炀帝勤 远略而唐高祖兴于晋阳,晋少主惑小人而耶律德 光长驱中国。”陛下俯从奸佞,远弃京师,涉仍岁荐饥 之墟,修违经久废之祠,不念民疲,不恤边患。安知今 日戍卒无陈胜,饥民无黄巢,英雄将无窥伺于肘腋, 外敌将无观衅于边陲乎?先帝尝议封禅,寅畏天灾, 寻诏停寝。今奸臣乃赞陛下“力行东封,以为继成先 志。先帝尝欲北平幽朔,西取继迁,大勋未集,用付陛 下,则群臣未尝献一谋,画一策,以佐陛下继先帝之 志者。反务卑辞重币,求和于契丹;蹙国縻爵,姑息于 继迁。曾不思主辱臣死为可戒,诬下罔上为可羞。”撰 造祥瑞,假托鬼神。才毕东封,便议西幸,轻劳车驾,虐 “害饥民,冀其无事往还,便谓成大勋绩。是陛下以祖 宗艰难之业,为奸邪侥幸之资,臣所以长叹而痛哭 也。夫天地神祗,聪明正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 之百殃,未闻专事笾豆簠簋可邀福祥。《春秋传》曰:‘国 之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愚臣非敢妄议,惟陛下 终赐裁择。”后天下数有灾变,又言:“古者五载巡守,有 国之事尔。非必有紫气黄云,然后登封;嘉禾异草,然 后省方也。今野雕山鹿,郡国交奏,秋旱冬雷,群臣率 贺,退而腹非窃笑者,比比皆是。孰谓上天为可罔,下 民为可愚,后世为可欺乎?人情如此,所损不细,惟陛 下深鉴其妄。”六年,又上疏曰:“陛下封泰山,祀汾阴,躬 谒陵寝,今又将祠于太清宫,外议籍籍,以谓陛下事 事慕效唐明皇,岂以明皇为令德之主耶?”甚不然也。 明皇祸败之迹,有足为深戒者,非独臣能知之。近臣 不言者,此怀奸以事陛下也。明皇之无道,亦无敢言 者,及奔至马嵬,军士已诛杨国忠,请矫诏之罪,乃始 谕以识理不明,寄任失所。当时虽有罪己之言,觉寤 已晚,“何所及也!臣愿陛下早自觉寤,抑损虚华,斥远 邪佞,罢兴土木,不袭危乱之迹,无为明皇不及之悔, 此天下之幸,社稷之福也。”帝以为封泰山,祠汾阴、上 陵,祀《老子》,非始于明皇。《开元礼》今世所循用,不可以 天宝之乱举谓为非也。秦为无道甚矣,今官名诏令, 郡县犹袭秦旧,岂以人而废言乎!作《解疑论》以示群 臣。然知奭朴忠,虽其言切直,容之而弗斥。久之,以父 老请归田里,不许,以知密州。居二年,迁左谏议大夫, 罢待制。还,纠察在京刑狱。是时,初置天庆、天祺、天贶、 先天、降圣节,天下设斋醮张燕,费甚广。奭又请裁省浮用,不报。复出知河阳,又求解官就养,迁给事中,徙 兖州。天禧中,朱能献乾祐《天书》,复上疏曰:“朱能者,奸 憸小人,妄言祥瑞,而陛下崇信之,屈至尊以迎拜,归 秘殿以奉安。上自朝廷,下及闾巷,靡不痛心疾首,反 唇腹非,而无敢言者。昔汉文成将军以帛书饭牛,既 而言牛腹中有奇书,杀视得书,天子识其手迹。又有 五利将军妄言方多不仇,二人皆坐诛。先帝时,有侯 莫陈利用”者,以方术暴得宠用,一旦发其奸,诛于郑 州。汉武可谓雄材,先帝可谓英断。唐明皇得《灵宝符》 《上清护国经》宝券等,皆王𫟹、田同秀等所为。明皇不 能显戮,怵于邪说,自谓德实动天,神必福我。夫老君, 圣人也,傥实降语,固宜不妄。而唐自安史乱离,乘舆 播越,两都荡覆,四海沸腾,岂天下太平乎?明皇虽仅 得归阙,复为李辅国劫迁,卒以忧终,岂圣寿无疆,长 生久视乎?以明皇之英睿,而祸患猥至,曾不知者,良 由在位既久,骄亢成性,谓人莫己。若谓谏不足听,心 玩居常之安,耳熟导谀之说,内惑宠嬖,外任奸回,典 奉鬼神,过崇妖妄。今日见老君于阁上,明日见老君 于山中,大臣尸禄以将迎,端士“畏威而缄𪐝,既惑左 道,即紊政经,民心用离,变起仓卒。当是之时,老君岂 肯御兵,宝符安能排难邪?今朱能所为,或类于此。愿 陛下思汉武之雄材,法先帝之英断,鉴明皇之召祸, 庶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未几,能果败。奭又尝请减修 寺度僧,帝虽未用其言,尝令向敏中谕令陈时政得 失。奭以纳谏恕直、轻徭、薄敛四事为言,颇施行焉。仁 宗即位,宰相请择名儒以经术侍讲读,乃召为翰林 侍讲学士、知审官院,判国子监,修《真宗实录》。丁父忧, 起复,兼判太常寺及礼院,三迁兵部侍郎、龙图阁学 士。每讲论至前世乱君亡国,必反复规讽,仁宗意或 不在书,奭则拱默以俟,帝为竦然改听。尝画《无逸图》 上之,帝施于讲读阁。时章宪明肃皇后每五日一御 殿,与帝同听政。奭言:“古帝王朝朝暮夕,未有旷日不 朝。陛下宜每日御殿,以览万几。”奏留中,不报。然帝与 皇太后尤爱重之,每进见,未尝不加礼。三请致仕,召 对承明殿,敦谕之,以年逾七十,固请泣下,帝亦恻然。 诏与冯元讲《老子》三章,各赐帛二百匹。以不得请,求 近郡,优拜工部尚书,复知兖州,诏须宴而后行。又留 数月,特宴太清楼,近臣皆预。帝作飞白大字以赐二 府,而小字赐诸学生,独奭与晁迥兼赐大小字,诏群 臣即席赋诗,太后又别出禁中珍器劝酒。翌日,奭入 谢,又命讲《老子》,赐袭衣、金带、银鞍勒马。及行,赐宴瑞 圣园,又赐诗,诏近臣皆赋,以恭谢恩,改礼部尚书。既 而累表乞归,以太子少傅致仕。疾甚,徙正寝,屏婢妾, 谓子瑜曰:“无令我死妇人之手。”卒奏至,帝谓张士逊 曰:“朕方欲召奭还,而奭遂死矣。”嗟惜者久之。罢朝一 日,赠左仆射,谥曰宣。奭性方重,事亲笃孝。父亡,䑛其 面以代沬。常掇《五经》切于治道者,为《经典徽言》五十 卷,又撰《崇祀录》《乐记图》《五经节解》、五服制度。尝奉诏 与邢昺、杜镐校定诸经正义,《庄子》《尔雅释文》,考正《尚 书》《论语》《孝经》《尔雅》谬误及律音义。初,圜丘无外壝,五 郊从祀不设席,尊不施羃。七祠时飨饮福用一尊,不 设三登,升歌不以雍彻。冬至摄祀昊天上帝,外级止 十七位,而不以星辰从。飨先农在祈谷之前,上丁释 奠无三献,宗庙不备二舞。诸臣当谥者,或既葬乃请 奭,皆援古奏正,遂著于礼。又请冬至罢祀五帝,大雩 设五帝而罢祠昊天上帝。事下有司议,不合而止。瑜 官至工部侍郎,致仕。

谢泌[编辑]

按《宋史》本传,“泌字宗源,歙州歙人。自言晋太傅安二 十七世孙。少好学,有志操。贾黄中知宣州,一见奇之。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知清川县,徙彰 明,迁著作佐郎。端拱初,为殿中丞。献所著文十篇、《古 今类要》三十卷。召试中书,以直史馆赐绯。时言事者 众,诏阁门非涉侥望乃许受之。繇是言路稍壅,泌抗” 疏陈其不可,且言:“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 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愿采其可 者,拒其不可者,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复言:“国家图 书,多失次序。唐景龙中,尝分经、史、子、集为四库,命薛 稷、沈佺期、武平一、马怀素分掌,望遵复故事。”遂令直 馆分典四部。以泌知集库,改左正言,使岭南采访。淳 化二年,久旱,复上言时政得失。时王禹偁上言:请自 今试官候谒宰相,并须朝罢于政事堂,枢密使预坐 接见,将以杜私请。诏从之。泌上言曰:“伏睹明诏,不许 宰相、枢密使见宾客,是疑大臣以私也。《书》曰:‘任贤勿 贰,去邪勿疑’。张说谓姚元崇曰:‘外则疏而接物,内则 谨以事君’。此真大臣之体。今天下至广,万几至繁,陛 下以聪明奇于辅臣,自非接下,何以悉知外事?若令 都堂候见,则庶官请见咨事,略无解衣之暇。今陛下 囊括宇宙,总揽英豪,朝廷无巧言之士,方面无姑息 之臣,奈何疑执政为衰世之事乎?”王禹偁昧于大体,

妄有陈述。太宗览奏,即追还前诏,仍以泌所上表送
考证
史馆。会修正殿,颇施采绘,泌复上疏,亟命代以丹垩,

且嘉其忠荩,拜左司谏,赐金紫,钱三十万。一日,得对 便殿,太宗称其任直敢言。泌奏曰:“陛下从谏如流,故 臣得以竭诚。昔唐季孟昌图者,朝疏谏而夕去位,鉴 于前代,取乱宜矣。”太宗动色久之。时群臣升殿言事 者,既可其奏,得专达于有司,颇言巧妄。泌请自今凡 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金谷送三司,覆奏而行。从 之。俄判三司盐铁勾院。奉诏解送国学举人,黜落既 多,群聚喧诟,怀甓以伺泌出。泌知之,潜由他涂入史 馆,数宿不敢出,请对自陈。太宗问:“何官驺导严肃,都 人畏避”,有以台杂对者,即授泌虞部员外郎兼侍御 史知杂事。上元观灯,泌特预召,自是为例。转金部员 外郎,充盐铁副使。顷之,魏羽为使,即泌之外舅,以亲 嫌,改度支副使。因郊祀,条上军士赏给之数。太宗曰: “朕惜金帛,止备赏赐尔。”泌因曰:“唐德宗朱泚之乱,后 唐庄宗马射之祸,皆赏军不丰之致。今陛下薄于躬 御,赏赐特优,实历代之所难也。”俄与王沔同磨勘京 朝官。太宗孜孜为治,每御长春殿视事罢,复即崇政 殿临决,日旰未进御膳。泌言:“请自今长春罢政,既膳 后御便坐。”不报。俄知三班、通进银台司,出知湖州,再 迁主客郎中、知虢州。真宗初,边人屡寇,泌上疏曰:“臣 窃惟圣心所切者,欲天下朝夕太平尔。”雍熙末,赵普 录唐姚崇太平十事以献。未几,普复相。时称致治之 策,无出于此。寻普病,又辽骑扰边,因循未行。今北边 谧宁,继迁请命,则可行于今日矣。臣以为先朝未尽 行者,俟陛下尔。陛下自临大宝,边不加兵,西北肃然, 艮安岁登,则太平之象,复何远哉!至于省不急之务, 削烦苛之政,抑奔竞,来直言,斯皆致太平之术,又岂 让唐开元之治也!议者或谓方今用兵,异于开元。且 开元边戎孔炽,明皇卒与之和。至如汉高祖亦然。此 皆屈己以宁天下,岂以轻大国而竞小忿乎?请以近 事言:往岁讨交阯,三师一动,南方几摇。先皇以为得 之无用,弃之实便,及授官为藩屏,则至今窜伏。石晋 之末,耻讲和契丹,遂致天下横流,岂得为强?或者有 言,敌所嗜者禽色,所贪者财利,馀无他智计。先朝平 晋之后,若不举兵临之,但与财帛,则幽蓟不日纳土 矣。察此乃知其情,古犹今也。汉祖、明皇所用之计,正 可以饵其心矣。臣伏睹近诏,以不逞之徒所陈述皆 闾阎事。臣闻古先哲王,询于刍荛,察于迩言者,盖虑 视听之蔽,故采此以达物情,亦罕行其事也。先朝有 侯莫陈利用、陈廷山、郑昌嗣、赵赞之徒,喋喋利口,赖 先帝圣聪,寻翦除之,然为患已深矣。臣又闻辅时佐 主,建万世之基,立不拔之策者,必倚老成之人。至如 成、康刑措,由任周、召;文、景清静,不易萧、曹;明皇太平, 亦资姚、宋。夫精练国政,酌斟王度,未闻市井之胥、走 法之吏,可当其任也。惟陛下察往古“用贤致治之道, 则贤者亦必尽忠竭力,以辅成太平之治矣。”咸平二 年,徙知同州。代还,知鼓司、登闻院。五年,与陈恕同知 贡举,复知通进、银台司,加刑部,出为两浙转运使。近 制,文武官告老皆迁秩,令录授朝官,并给半俸。泌言: 请自今七十以上求退者,许致仕,因疾及历任犯赃 者听从便。诏可。徙知福州。代还,民怀其爱,刻石以纪 去思。转兵部郎中,复知审官院,直昭文馆,知荆南府, 改襄州,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判吏部铨。大中祥 符五年,卒,年六十三。泌性端直,然好方外之学,疾革, 服道士服,端坐死。帝闻而叹异,遣使临问恤赐,录其 子衍为太常寺、奉礼郎,衒将作监主簿。衍终太子中 舍。

谢绛[编辑]

按《宋史》本传:“绛字希深,其先阳夏人。祖懿文,为杭州 盐官县令,葬富阳,遂为富阳人。父涛,以文行称,进士 起家为梓州榷盐院判官。李顺反成都,攻陷州县,涛 尝画守御之计。贼平,以功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 乱亡之后,田庐荒废,诏有能占田而倍入租者与之。 于是腴田悉为豪右所占,流民至无所归。涛收诏书”, 悉以田还主。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兴国军。还,以治 行召对长春殿,命试学士院。会契丹入寇,真宗议亲 征。时曹、濮多盗,而契丹声言趋齐、郓,以涛知曹州。属 县赋税多输雎阳助兵食。是岁,霖潦,百姓苦于转送, 涛悉留不遣,奏曰:“江、淮漕运日过雎阳,可取以饷军。 愿留曹赋,由广济河以馈京师。”转运使论以为不可, 诏从涛奏。尝使蜀还,举所部官三十馀人,宰相疑以 为多,涛曰:“有罪愿连坐之。”奉使举官连坐自涛始。久 之,用冯拯荐,复召试,以尚书兵部员外郎直史馆,遂 兼侍御史知杂事。真宗山陵,灵驾所经道路,有司请 悉坏城门庐舍,以过车舆象物。涛言:“先帝车驾封祀, 仪岁大备,犹不闻有所毁撤,且遗诏从俭约,今有司 治明器侈大,以劳州县,非先帝意,愿下少府裁损之。” 进直昭文馆,累官至太子宾客。绛以父任试秘书省 校书郎,举进士甲科,授太常寺、奉礼郎、知汝阴县。善 议论,喜谈时事,尝论四民失业,累数千言。天禧中,上疏谓:宋当以土德王天下。时大理寺丞董行父请用 天为统,以金为德,诏两制议,皆言:“用土德,则当越唐 上承于隋,用金德,则当越五代绍唐,而太祖实受终 周室,岂可弗遵传继之序?”绛、行父议皆黜不用。杨亿 荐绛文章,召试,擢秘阁校理、同判太常礼院。丁母忧, 服除,仁宗即位,迁太常博士。用郑氏《经》、唐故事,议宣 祖非受命祖不宜配享感生帝,请以真宗配之,翰林 学士承旨李维以为不可。寻出通判常州。天圣中,天 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曰:“去年京师大水,败 民庐舍,河渠暴溢,几冒城郭;今年苦旱,百姓疫死,田 谷焦槁,秋成绝望。”此皆大异也。按《洪范》、京房《易传》皆 以为简。祭祀逆天时,则水不顺下;政令逆时,水失其 性,则坏国邑,伤稼穑。颛事“者如诛罚绝理,则大水杀 人。欲德不用,兹谓张厥灾荒;上下皆蔽,兹谓隔其咎 旱。”天道指类示戒,大要如此。陛下夙夜勤苦,思有以 上塞时变,固宜策告殃咎,变更理化,下罪己之诏,修 顺时之令,宣群言以导壅,斥近幸以损阴。而圣心优 柔,重在改作,号令所发,未闻有以当天心者。夫风雨 寒暑之于天时为大信也。信不及于物,泽不究于下, 则水旱为沴。近日制命,有信宿辄改,适行遽止,而欲 风雨以信,其可得乎?天下之广,万几之众,不出房闼, 岂能尽知?而在廷之臣,未闻被数刻之召,吐片言之 善,朝夕左右,非恩泽即佞幸,上下皆蔽,其应不虚。昔 两汉日食、地震、水旱之变,则策免三公,以示戒“惧。陛 下进用丞弼,极一时之选,而政道未茂,天时未顺,岂 大臣辅佐不明邪?陛下信任不笃邪?必若使之,宜推 心责成,以极其效。谓之不然,则更选贤者。”比来奸邪 者易进,守道者数穷,政出多门,俗喜由径。圣心固欲 尽得天下之贤能,分职受业,而宰相方考贤进吏,无 敢建白,欲德不用之应,又可验“矣。今阳骄莫解,虫孽 渐炽,河水妄行,循故道之迹,行寻常之政,臣恐不足 回灵意,塞至戒。古者谷不登则亏堕,灾屡至则降服, 凶年不涂墍。愿下诏引咎,损大宫之膳,避路寝之朝, 许士大夫斥讳上闻,讥切时病。罢不急之役,省无名 之敛,勿崇私恩,更进直道。宣德流化,以休息天下。至 诚动乎上,大惠浃于下,岂有时泽之艰哉?”仁宗嘉纳 之。会修国史,以绛为编修官。史成,迁祠部员外郎、直 集贤院。时涛官两京,且老矣,因请便养,通判河南府。 又论“《唐室丽正》,史官之局并在大明、华清宫内。太宗 皇帝肇修三馆,更立秘阁于昇龙门左,亲为飞白书 额作赞,刻石阁下。景德中,国书寖广,真宗皇帝益以 内帑四库,二圣数尝临幸,亲加劳问,递宿库内者,有 不时之召。人人力道术,究艺文,知天子尊礼甚勤,而 名臣高位,繇此其选也。往者遭遘延燔,未遑中葺,或 引两省故事,别建外馆。直舍卑喧,民檐丛接,太官卫 尉,供儗滋削,亏体伤风,莫兹为甚。陛下未尝迂翠华, 降玉趾,寥寥册府,不闻舆马之音,旷有日矣。议者以 谓慕道不笃于古,待士少损于前,士无延访之勤,而 因循相尚,不自激策,文雅渐弊,窃为圣朝惜之。愿辟 内馆,以恢景德之制。”诏可。绛虽在外,犹数论事,奏言: “近岁不逞之徒,托言数术,以先生、处士自名,秃巾短 褐,内结权幸,外走州邑,甚者矫诬诏书,傲忽官吏。请 严禁止。尝以墨敕赐”封号者,追还之。还,权开封府判 官,言:“蝗亘田野,坌入郛郭,跳掷官寺,井堰皆满。鲁三 书螟,《穀梁》以为哀公用田赋虐取于民,朝廷敛弛之 法,近于廉平。以臣愚所闻,似吏不甚称而召其变。凡 今典城牧民,有颛方面之势。才者掠功取名,以严急 为术;或辩为无实,数蒙奖录;愚者期会簿书,畏首与 尾。二者政殊而同归于弊。夫为国在养民,养民在择 吏,吏循则民安气和而灾息。愿先取大州邑数十百, 诏公卿以下举任州守者,使得自辟属县令长,务求 术略,不限资考,然后宽以约束,许便宜从事。期年条 上理状,或徙或留,必有功化风迹,异乎有司以资而 任之者焉。”汉时诏问京房灾异可息之术,房对以考 功课吏。臣愿陛下博访理官,除烦苛之命;申敕计臣, 损聚敛之役。勿起大狱,勿用躁人,务静安,守渊默。《传》 曰:“大侵之礼,百官备而不制。”言省事也。如此而沴气 不弭,嘉休不至,是灵意。“谰,而圣言罔惑”欤?会郭皇 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褒姒事以讽,辞甚切至。徙 三司度支判官,再迁兵部员外郎。上言:“迩来用物滋 侈,赐予过制,禁中须索。去年计为缗钱四十五万,自 今春至四月,已及二十馀万。比诏裁节费用,而有司 移文,但求咸平、景德簿书,簿书不存,则无所措置。臣 以谓不若推近及远,递考岁用而裁节之,不必咸平、 景德为准也。”初,诏罢织密花透背禁人服用,且云自 掖庭始。既而内人赐衣,复取于有司。又后苑作制玳 瑁器,索龟筒于市。龟筒,禁物也,民间不得有而索不 已,绛皆论罢之。又言:“号令数变则亏国体,利害偏听 则惑聪明。请者务欲各行,而守者患于不一。请罢内 降,凡诏令皆由中书、枢密,然后施行。”因进《圣治箴》五 篇。以父忧去,服除,擢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太常礼院。吏部拟官,旧视职田有无,不问多寡,以是不均。绛 为核其实,以多寡为差,其有名而无实者皆不用,人 以为便。初,改判礼院为知礼仪事。自绛建请使契丹, 还,请知邓州。距州百二十里有美阳堰,引湍水溉公 田,水来远而少,利不及民,滨堰筑新土为防,俗谓之 墩者,大小又十数,岁数坏,辄调民增筑。奸人蓄薪菱 以时其急,往往盗决堰,故百姓苦之。绛按召信臣六 门堰故迹,距城三里,壅水注钳庐陂,溉田至三万顷。 请复修之,可罢州人岁役,以水与民,未就而卒,年四 十六。绛以文学知名一时,为人修洁酝藉,所至大兴 学舍。尝请诸郡立学,在河南修国子学,教诸生自远 而至者数百人。好施宗族,喜宾客,以故卒之日,家无 馀赀。有文集五十卷。子景初、景温、景平、景回。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