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宫闱典/第121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明伦汇编 宫闱典 第一百二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一百二十一卷
明伦汇编 宫闱典 第一百二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宫闱典

 第一百二十一卷目录

 宦寺部汇考一

  周总一则

  汉总一则 高祖一则 吕后一则 景帝二则 武帝太初一则 宣帝本始一则 元

  帝初元一则 成帝建始一则 鸿嘉一则 平帝元始一则

  后汉总一则 光武帝建武一则 明帝永平一则 和帝永元一则 殇帝延平一则

   安帝延光一则 顺帝阳嘉一则 桓帝永寿二则 延熹二则 灵帝熹平一则 光和

  一则 中平二则 献帝延康一则

  晋惠帝元康一则 孝武帝宁康一则

  梁总一则 武帝天监一则

  北魏道武帝天赐一则 孝文帝太和一则

  北齐总一则

  隋总一则 炀帝大业一则

  唐总一则 太宗贞观一则 中宗嗣圣一则 神龙一则 元宗开元一则 天宝一则

   肃宗乾元一则 代宗永泰一则 德宗贞元五则 宪宗元和四则 穆宗长庆一则

  僖宗乾符一则 广明一则

  后梁太祖一则

  后唐庄宗同光二则 明宗天成一则

  辽总一则 圣宗太平一则 道宗清宁一则

宫闱典第一百二十一卷

宦寺部汇考一

[编辑]

[编辑]

周制,设内小臣,以统寺人、阍人。内竖设酒人、浆人,皆 奄人司之,而统于酒正。设笾人、醢人、酰人、盐人、羃人, 奄人、女奴司之。又设内司服及缝人,以主宫中缝纫 之事,而皆统于《天官》。内宰。又设舂人、饎人、槁人,亦奄 人与女奴共之,而统于地官。

按:《周礼天官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

订义郑康成曰:“奄称士者,异其贤。” 王岩叟曰:“先王之时,宦者不过数十人,内小臣四人,寺人五人,内竖五人、阍人每门四人而已,不若后世之多。既总于内宰,而内宰又属于蒙宰,上下相统,得以进退用舍之,则不贤者自不容于其间。后世不然,宫中官则皆奄人,既不属宰相,所以纵横而莫制。

掌王后之命,正其服位。后出入,则前驱。若有祭祀、宾 客、丧纪,则摈。诏后之礼事,相九嫔之礼事,正内人之 礼事,彻后之俎。”

订义郑康成曰:“俎谓后受尸之爵饮于房中之俎。

后有好事于四方则使往,有好令于卿大夫则亦如 之。”

订义《易》氏曰:“好事则以物问遗于诸侯之亲者;好令则以言问劳于卿大夫之亲者。”

掌王之阴事、《阴令》。

订义《郑康成》曰:“阴事,群妃御见之事。阴令王所求,为于北宫。”

《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

订义郑康成曰:《阍人》“司昏晨以启闭。” 王岩叟曰:“其职云:‘掌守中门之禁,惟雉门耳’。此言每门者,言中门,据有禁守者言之。”其实王之五门,使墨者守。或以为王有五门,四面皆有中门,故曰每门。 郑康成曰:“囿,御苑。游,离宫。”

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

订义郑康成曰:“中门于外内为中,若今宫阙门、雉门三门也。 史氏曰:‘中门之禁亦密于外门,以其过此,则是王之宫庭使内官掌之,谓之《阍人》。以其所职专在守门,若今所谓司门是也’。”

“丧服凶器不入宫”,“潜服贼器不入宫,奇服怪民不入 宫。”

订义郑康成曰:“丧服衰绖。凶器,明器,潜服,若衷甲者。贼器,盗贼之任器兵物皆有刻识。奇服衣非常。《春秋传》曰:‘尨奇无常,怪民狂易’。”

凡内人公器、宾客,无帅,则几其出入。

订义史氏曰:“内人,应役之人,公器应用之物,宾客,公卿大夫之妻,应得入见者。然无帅者,无所将帅,非时而入出者也。故必几察之,防其乘间。”

以时启闭。

订义郑康成曰:“时漏尽。” 史氏曰:“谨其锁钥。

凡外内命夫、命妇出入,则为之辟。”

订义郑康成曰:“内命夫、卿、大夫、士之在宫中者,辟行人,使无于。”

掌埽门庭大祭祀、丧纪之事,设门燎,跸宫门、庙门。

订义郑康成曰:“燎地,烛跸止行者,庙在中门外。” 《易氏》曰:“设门燎,则设燎于门以为明跸,宫门、庙门,则

《跸》止行者,以致其肃。

凡宾客亦如之。

订义史氏曰:“宾客之奉,无异宫庙,亦宜肃。”

寺人:“王之正内五人。”

订义郑康成曰:“寺之言侍,《诗》云:‘寺人’。”孟子:“正内路寝,

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相导其出入之事而纠 之。”

订义郑康成曰:“内人,女御。女宫。刑,女之在宫者。” 郑锷曰:“内人或有出入寺人则以身相之,以言导之,其或不如法者,又从而纠之。”

若有丧纪、宾客、祭祀之事,则帅女宫而致于有司,佐 世妇治礼事。

订义《郑康成》曰:“世妇二十七世妇。”

“掌内人之禁令”,凡内人吊临于外,则帅而往,立于其 前而诏相之。

订义《郑康成》曰:“从世妇所吊,若哭其亲族。”

内竖:倍寺人之数。

订义郑康成曰:“竖,未冠者之官名。” 刘执中曰:“内竖,奄之小者。三代礼乐,称周为备。六寝,六宫之奄。寺人、内竖,其众不过十人。”

掌内外之通令,“凡小事。若有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则 为内人跸。”

订义《郑康成》曰:“内人,从世妇有事于庙者。”

王后之丧,迁于宫中,则前跸。及葬,执亵器以从遣车。

订义郑康成曰:“《丧迁》者将葬,朝于庙。亵器,振饰沬沐之器。”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订义王氏曰:“郑氏以奄为精气闭藏者,盖民之有是疾,先王因择而用焉,与‘籧篨蒙、镠、戚施直、镈、聋、瞆、司火’”、“‘瞽蒙修’声同。若以为刑人,则国君不近,况于王乎?若刑无罪之人而任之,则宜先王之所不忍。”

贾氏曰:“以其与女酒及奚同职,故用《奄人》,奄不。”

称士,亦府史之类 。郑康成曰:“女酒,女奴,晓酒者。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才智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

掌为五齐三酒,祭祀则共奉之,以役世妇。

订义郑锷曰:“《周礼》有两世妇,一在《春官》,以卿一人为之;一乃《天官》内宰世妇,与九嫔为列者也。先儒以此世妇谓宫卿之官,掌女宫之宿戒者。殊不知内宰之世妇于祭祀之时当莅陈其具,酒人乃奄人也,奄人固宜与内人联事,则其听世妇役也宜矣,安可以为春官之卿耶?”

共宾客之礼酒,饮酒而奉之。凡事,共酒而入于酒府。 凡祭祀,共酒以往。宾客之陈酒,亦如之。

订义王氏曰:“祭祀共酒以往,则自有奉之者,往待其令而已。”

浆人,奄五人,女浆十有五人,奚百有五十人。“掌共王 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入于酒府,共宾客之稍礼。共 夫人致饮于宾客之礼,清、醴、医、酏、糟而奉之。凡饮,共 之。”

《笾人》,奄一人,女笾十人,奚二十人。掌四笾之实。朝事 之笾,其实麷、蕡、白、黑形盐、膴、鲍鱼、鱐。馈食之笾,其实 枣、栗、桃、干䕩、榛实。加笾之实,蔆、芡、栗、脯。羞笾之实,糗、 饵、粉糍。凡祭祀,共其笾荐羞之实,丧事及宾客之事。 宾客之事,共其荐笾羞笾,为王及后、世子共其内羞。 凡笾事,掌之。

醢人,奄一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掌四豆之实。朝 事之豆,其实韭菹、醓醢、昌本、麋臡、菁菹、鹿臡、茆菹、麇 臡。馈食之豆,其实葵菹、蠃醢、脾析、蠯醢、蜃、蚳醢、豚拍、 鱼醢。加豆之实,芹菹、兔醢、深蒲、醓醢、箈菹、雁醢、笋菹、 鱼醢。”羞豆之实,酏食、糁食。凡祭祀,共荐羞之豆实;宾 客、丧纪,亦如之。为王及后、世子共其内羞。王举,则共 “醢六十瓮,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宾客之礼,共 醢五十瓮。凡事共醢。”

《酰人》,奄二人,女酰二十人,奚四十人。掌共五齐、七菹, 凡酰物,以共祭祀之齐菹。凡醯酱之物。宾客,亦如之。 “王举,则共齐菹酰物六十瓮,共后及世子之酱。《齐菹》、 宾客之礼,共酰五十瓮。凡事,共酰。”

盐人,奄二人,女盐二十人,奚四十人。“掌盐之政令,以 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散 盐。王之膳羞共饴盐。后及世子亦如之。凡齐事,鬻盐 以待戒令。”

幂人,奄一人,女幂十人,奚二十人。掌共巾幂。祭祀,以 疏布巾幂八尊,以画布巾幂六彝。凡王巾,皆黼。 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二人,奚八人。

订义郑康成曰:“内司服,主宫中裁缝官之长。” 史氏曰:“《春官》有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今掌后之吉凶衣服者,不得不以内司服别之。” 贾氏曰:“奄一人者,以衣服事多,须男子兼掌,与妇人同处,故用奄。

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 辨外内命妇之服。鞠衣、展衣、缘衣、素沙。凡祭祀、宾客共后之衣服。及九”嫔世妇。凡命妇,共其衣服。共丧衰, 亦如之。后之丧,共其衣服,凡内具之物。

缝人,“奄二人、女御八人、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

订义《王昭禹》曰:“所谓女御八人,非王宫八十一女御之数。” 郑康成曰:“女工,女奴,晓裁缝者。”

掌王宫之缝线之事,以役女御,以缝王及后之衣服。

订义刘执中曰:“女御,缝王及后之服者,奄所以董其工而役之裁缝者也。女御所以取其制,授之修短者也。王及后至尊,非女工可得度量。”

丧缝,棺饰焉。衣翣柳之材,掌凡内之缝事。

《地官》舂人:“奄二人,女舂抌二人,奚五人。”

订义贾氏曰:“舂人有奄者,以与女奴同处故也。

掌共米物。祭祀共其齍盛之米。宾客共其牢礼之米。 凡飨食,共其食米。掌凡米事。”

饎人,奄二人,女饎八人,奚四十人。掌凡祭祀共盛,共 王及后之六食。凡宾客,共其簠簋之实。飨食亦如之。 槁人,奄八人,《女槁》每奄二人,奚五人。掌共外内朝冗 食者之食。若飨耆老、孤子、士庶子,共其食,掌豢祭祀 之犬。

[编辑]

汉设少府,统六丞以共养天子,诸宦者皆属焉。皇后、 太子又设詹事以统诸宦者。

按《汉书百官表》:“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 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 府、若卢、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 西织、东园匠十六官令丞,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 又上林中十池监,又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 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诸仆射署长、中黄门皆属” 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左弋为佽飞 居室为保宫,甘泉居室为昆台,永巷为掖廷。佽飞掌 弋射,有九丞、两尉,太官七丞,昆台五丞,乐府三丞,掖 廷八丞,宦者七丞,钩盾五丞、两尉。成帝建始四年更 名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初置尚书,员五人,有四 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绥和二年,哀 帝省乐府。王莽改少府曰“共工。”

应劭曰:“名曰禁钱,以给私养,自别为藏。少者小也,故称少府。”师古曰:“大司农供军国之用,少府以养天子也。”如淳曰:“若卢,官名也,藏兵器”品令曰:“若卢郎中二十人,主弩射。”《汉仪注》:有若卢狱令,主治库兵将相大臣。臣瓒曰:“冬官为考工,主作器械也。”师古曰:“太官主膳食,汤官主饼饵,导官主择米。左弋,地名;东园匠,主”作陵内器物者也。胞人,主掌宰割者也。胞与庖同。《三辅黄图》云:“上林、中池、上籞五所。”而此云十池监,未详其数。钩盾,主近苑囿。尚方,主作禁器物。御府,主天子衣服也。中黄门,谓奄人居禁中,在黄门之内给事者也。

詹事,秦官。

应劭曰:詹,省也,给也。臣瓒曰:“《茂陵书》詹事秩真二千石。”

掌皇后、太子家,有丞。

师古曰:“皇后、太子各置詹事,随其所在以名官。

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

张宴曰:“太子称家,故曰家令。”臣瓒曰:“《茂陵书》,太子家令,秩八百石。”应劭曰:“中盾主周卫徼道,秩四百石。”如淳曰:“《汉仪注》,卫率主门卫,秩千石。”师古曰:“掌知漏刻,故曰率更。”自此以上,太子之官也。

又中长秋、私府、永巷、仓厩、祠祀、食官令长丞诸宦官 皆属焉。

师古曰:“自此以上,皆皇后之官。”

按:《后汉书百官志》大长秋本注曰:“承秦有詹事一人, 位在长秋上,亦宦者,主中诸官。成帝省之,以其职并 长秋。”

高祖十二年惠帝即位以宦官尚食比郎中

[编辑]

按《汉书惠帝本纪》:“高祖十二年夏五月丙寅,太子即 皇帝位,以宦官尚食比郎中。”

应劭曰:“宦官阍寺也。尚,主也。旧有五尚,尚冠、尚帐、尚衣、尚席亦是。”如淳曰:“主天子物曰尚,主文书曰尚书。”又有尚,符玺郎也。《汉仪注》:“省中有五尚,而内官妇人有诸尚也。”

吕后八年始封宦者为侯

[编辑]

按《汉书吕后本纪》:“八年春,封中谒者张释卿为列侯, 诸中官宦者令丞皆赐爵关内侯,食邑。”

如淳曰:“《百官表》,谒者掌宾赞受事,灌婴为中谒者,后常以阉人为之。诸官加中者,多阉人也。列侯出关就国,关内侯但爵耳。其有加异者,与之关内之邑,食其租税。”《宣纪》曰“德武食邑是也。”师古曰:“诸中官,凡阉人给事于中者皆是也。”宦者令丞,宦者署之令、丞。

景帝中四年许赦徒欲腐者听

[编辑]

按:《汉书景帝本纪》:中四年“秋,赦徒作阳陵者死,罪欲 腐者,许之

苏林曰:“《宫刑》,其创腐臭,故曰腐也。”如淳曰:“腐,宫刑也。丈夫割势,不能复生子,如腐木不生实。”师古曰:“如说是腐音辅。”

中六年,更长信詹事为少府,将行为大长秋。

按《汉书景帝本纪》不载按《百官志》:“长信詹事,掌皇 太后宫,景帝中六年,更名长信少府。”

张晏曰:“以太后所居宫为名也。居长信宫,则曰长信少府也。”

《将行》,秦官,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长秋。”或用中人,或用 士人。

应劭曰:“皇后,卿也。”师古曰:“秋者收成之时,长者𢘆久之义,故以为皇后官名。”中人,奄人也。

武帝太初元年用宦者主中书增置丞尉

[编辑]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按《晋书职官志》列曹尚书。 按尚书本汉承秦置,及武帝游宴后庭,始用宦者主 中书,以司马迁为之,中间遂罢其官,以为中书之职。 中书监及令按汉武帝游宴后庭,始使宦者典事尚 书,谓之中书谒者,置令仆射。

按:《宋书百官志》:中书通事舍人四人。汉武帝游后庭, 始使宦者典尚书事,谓之中书谒者,置令仆射。 按《册府元龟》,武帝太初元年,更永巷为掖庭,置八丞, 宦者增置七丞,钩盾增置五丞、两尉。武帝好游宴后 庭,或出豫离馆,请奏机事,多以中人主之,其中书谒 者遂典尚书奏事。

宣帝本始元年五月凤皇集胶东赐中都官宦吏六百石爵各有差

[编辑]

按:《汉书宣帝本纪》云云。

元帝初元五年令从官给事宫中者许其通籍

[编辑]

按:《汉书元帝本纪》:“初元五年夏四月,令从官给事宫 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应劭曰:“从官谓宦者及虎贲、羽林、太医、太官是也。司马中者,宫内门也。司马主武兵禁之意也。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县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师古曰:“应说非也。”从官,亲近天子,常侍从者皆是也。故此下云“科第郎从官。”司马门者,宫之外门也。卫尉有八屯卫候,司马主卫士徼巡、宿卫,每面各二司马,故宫之外门为司马门。

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官初置尚书员五人

[编辑]

按:《汉书成帝本纪》:“建始四年春,罢中书宦官,初置尚 书,员五人。”

臣瓒曰:汉初,中人有中谒者令,孝武加中谒者令,为中书谒者令,置仆射。宣帝时任中书官,弘恭为令,石显为仆射。元帝即位数年,恭死,显代为中书令,专权用事,至成帝乃罢其官。师古曰:“《汉旧仪》云尚书四人为四曹常侍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户曹尚书主庶人上书事,主客尚书主”外国事。成帝置五人,有三公曹,主断狱事。

按《晋书职官志》“列曹尚书。”按尚书本汉承秦置,及武 帝游宴后庭,始用宦者主中书,以司马迁为之,中间 遂罢其官,以为中书之职。至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 宦者,又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而四人分为四曹, 通掌图书秘记,章奏之事,各有其任。其一曰常侍曹, 主丞相、御史、公卿事;其二曰二千石曹,主刺史郡国 事;其三曰“民曹”,主吏民上书事;其四曰“主客曹”,主外 国事。后成帝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是为五曹。

按:《宋书百官志》:“中书通事舍人四人。”汉武游后庭,始 使宦者典尚书事,谓之中书谒者,置令、仆射。元帝时, 令弘恭,仆射石显秉势用事,权倾内外。成帝改中书 谒者令曰中谒者令,罢谒者。汉东京省中谒者令,而 有中宫谒者令,非其职也。

按:《册府元龟》:“成帝建始四年,更中书谒者令为中学 音令。”

鸿嘉三年省詹事官

[编辑]

按《汉书成帝本纪》不载。按《百官表》,“鸿嘉三年省詹 事官,并属大长秋。”

《师古》曰:“省皇后、詹事,总属长秋也。”

按《册府元龟》,成帝鸿嘉三年,又省皇后詹事官,并属 大长秋。又加置太仆一人,掌太后舆马,通谓之“皇后 卿。”皆随太后宫为官,号在正卿上。然西京已来,宫府 之职,犹复参用他士。

平帝元始四年更长信少府为长乐少府

[编辑]

按《汉书。平帝本纪》不载。按《百官表》,“长信詹事,掌皇 太后宫,景帝中六年,更名长信少府,平帝元始四年, 更名长乐少府。”

张晏曰:“以太后所居宫为名也。居长信宫则曰长信少府,居长乐宫则曰长乐少府也。”

按《文献通考》,帝祖母称长信宫,帝母称长乐宫,故有 长信少府。长乐少府职如长秋,位在长秋上,及职吏 皆宦者也。

===后汉===后汉设中常侍,掌左右赞导,应对给事。又设黄门、掖 庭诸令,分掌后宫之事,皆隶于少府。又设大长秋,掌 中宫命,中宫诸官皆属大长秋。

按:《后汉书百官志》中常侍千石。本注曰:“宦者,无员,后 增秩比二千石,掌侍左右,从入内宫,赞导内众事,顾 问应对给事。”

小黄门,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无员。掌侍左右,受《尚书》 事。上在内宫,关通中外及中宫已下众事。诸公主及 王太妃等有疾苦,则使问之。”

黄门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省中诸宦者。”丞 从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从丞主出入从。”

《董巴》曰:禁门曰黄闼,以中人主之,故号曰黄门令。《汉官》曰:员吏十九人。

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各一人。丙署长七人。 皆四百石,黄绶。本注曰:“宦者。”各主中宫别处。

中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黄 门冗从。居则宿卫,直守门户;出则骑从,夹乘舆车。” 中黄门,比百石。本注曰:“宦者”,无员,后增,比三百石。掌 给事禁中。

掖庭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掌后宫贵人采女 事。”左右丞、暴室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暴室丞主中。 妇人疾病者,就此室治。其皇后、贵人有罪,亦就此室。”

《汉官》曰:“吏,从官百六十七人,待诏五人,员吏十人。”

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侍使。丞一 人。本注曰:“宦者。”

《汉官》曰:“员吏六人,吏从官三十四人,右丞一人,暴室一人。”

御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作中衣服 及补浣之属。丞、织室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

《汉官》曰:员吏七人,吏从官三十人,右丞一人,

祠祀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典中诸小祠祀。”丞一人, 本注曰:“宦者。”

《汉官》曰:从官吏八人,驺仆射一人,家巫八人,

钩盾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诸近池苑囿游 观之处。”

《汉官》曰:“吏,从官四十人,员吏四十八人。”

丞、永安丞各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宦者。”永安北宫东 北别小宫名,有园观。苑中丞、果丞、鸿池丞、南园丞各 一人,二百石。本注曰:苑中丞主苑中离宫。果丞,主果 园。鸿池,池名,在雒阳东二十里。南园,在雒水南。

《汉官》曰:“又有署一人,胡熟监一人。”按《本纪》,桓帝又置显阳苑丞。

濯龙监。

应劭《汉官秩》曰:“秩六百石。”

直里、监各一人,四百石。《本注》曰:“濯龙,亦园名。近北宫 直里,亦园名也。在雒阳城西南角。”

中藏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中币帛金银诸货 物。”丞一人。

《汉官》曰:“员吏十三人,吏从官六人。”

内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中布张诸衣物。”左右 丞各一人。

《汉官》曰:“从官禄士一人,员吏十九人。”

尚方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上手工作御刀剑诸 好器物。”丞一人。

《汉官》曰:“员吏十三人,吏从官六人。”

右属少府。章和以下,中官稍广,加尝药、太官、御者、钩 盾、尚方、考工、别作监,皆六百石,宦者为之,转为兼副, 或省。故录本官。

大长秋一人,二千石。本注曰:“承秦将行宦者。景帝更 为大长秋,或用士人。中兴常用宦者,职掌奉宣中宫 命,凡给赐宗亲及宗亲当谒见者,关通之。中宫出,则 从。”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张晏曰:“皇后卿。”

中宫仆一人,千石。本注曰:“宦者,主驭太仆。秩二千石。 中兴省太,减秩二千石,以属长秋。”

中宫谒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中宫谒者三 人,四百石。本注曰:“宦者。主报中章。”

中宫尚书五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文书。” 中宫私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藏帑帛 诸物”,裁衣被补浣者皆主之。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丁孚《汉仪》曰:中宫藏府令,秩千石,仪比御府令。

中宫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宫人。”丞一 人。本注曰:“宦者,中宫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六百石。本 注曰:“宦者,主中黄门冗从。”

丁孚《汉仪》曰:“给事中宫侍郎六人,比尚书郎,宦者为之。给事黄门四人,比黄门侍郎。给事羽林郎一人,比羽林将,虎贲官骑下。”

中宫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宫请署天 子数。女骑六人,丞、复道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复道 丞主中阁道中宫药长一人,四百石。本注曰:“宦者。”

右属大长秋。本注曰:承秦有詹事一人,位在长秋上,亦宦者,主中诸官。成帝省之,以其职并长秋。是后皇后当法驾出,则中谒中宦者职吏权兼詹事,奉引讫罢。宦者诛后,尚书选兼职吏一人奉引云。其中长信、长乐宫者,署少府一人,职如长秋。及馀吏皆以宫名为号,员数秩次如中宫。本注曰:“帝祖母称长信宫,故”有长信少府。长乐少府位在长秋上,及职吏皆宦者,秩次如中宫。长乐又有卫尉仆,为太仆,皆二千石,在少府上。其崩则省,不常置。注:长乐五官吏,朱瑀之类是也。丁孚《汉仪》曰:“丞六百石。”

按《册府元龟》,又有“给事中署宫侍郎六人,比尚书郎; 给事黄门四人,比黄门四人,比黄门侍郎;给事羽林 郎一人,比羽林郎将。”又“中宫令一人,主中诸署天子。” 又长乐宫有太仆、太官丞、食监。诸侯王国有永巷长, 主宫中奴婢。

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诏死罪皆下蚕室

[编辑]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建武二十八年“冬十月癸酉, 诏死罪系囚皆一切募下蚕室。”

“蚕室”宫,刑狱名。有刑者畏风,须暖作窨室,蓄火如蚕室,因以名焉。

明帝永平 年定常侍小黄门员数

[编辑]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明帝永平 中,始定置常侍员四人,小黄门员十人。”

按《文献通考》:“初,秦置中常侍官,参用士人,皆银珰左 貂,给事殿省。”汉制,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 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皆用族姓。后汉中常侍赞 导内事,顾问应对,永平中,始定员数,中常侍四人,小 黄门十人。

《汉旧仪》曰:“中常侍秩千石,得出入卧内,举法省中。”省中即禁中。

和帝永元十四年封中人郑众为侯

[编辑]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不载。按《宦者传》:“郑众以功迁 大长秋,策勋班赏,每辞多受少,由是常与议事。中官 用权,自众始焉。十四年,帝念众功美,封为鄛乡侯,食 邑千五百户。”

按《册府元龟》:“和帝永元十四年,以功封郑众为鄛乡 侯。中人封侯自此始也。”

殇帝延平元年增中常侍小黄门诸宦

[编辑]

按《后汉书殇帝本纪》不载。按《宦者传》:“自明帝以后, 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 小黄门二十人,改以金珰右貂,兼领卿署之职。邓后 以女主临政,而万机殷远,朝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 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间,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 命,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庭永巷之职,闺牖房 闼”之任也。

按《文献通考》:“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不接公卿,乃 以奄人为常侍小黄门,通命两宫。自此以来,不调他 士,自安迄桓,权任尤重。”

安帝延光四年顺帝即位封有功诸宦者十九人为侯

[编辑]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延光四年,北乡侯薨。车骑将军 阎显及江京与中常侍刘安、陈达等白太后秘不发 丧,而更征立诸国王子,乃闭宫门,屯兵自守。十一月 丁巳夜,中黄门孙程等十九人共斩江京、刘安、陈达 等,迎济阴王于德阳殿西锺下,即皇帝位。”按《宦者 传》:“孙程为中黄门,与王康等十八人共就斩京、安、达, 迎”济阴王立之,是为顺帝。旦日,令侍御史收显等送 狱,于是遂定。下诏曰:“夫表功录善,古今之通义也。故 中常侍长乐、太仆江京、黄门令刘安、钩盾令陈达,与 故车骑将军阎显兄弟谋议恶逆,倾乱天下。中黄门 孙程、王康、长乐太官丞王国,中黄门黄龙、彭恺、孟叔、 李建、王成、张贤、史汎、马国、王道、李元、杨”佗、陈予、赵封、 李刚、魏猛、苗光等,怀忠愤发,戮力协谋,遂扫灭元恶, 以定王室。《诗》不云乎:“无言不雠,无德不报。”程为谋首, 康国协同。其封程为浮阳侯,食邑万户;康为华容侯, 国为郦侯,各九千户;黄龙为湘南侯,五千户;彭恺为 西平昌侯,孟叔为中庐侯,李建为复阳侯,各四千二 百户;王成为广宗侯,张贤为祝阿侯,史汎为临沮侯, 马国为广平侯,王道为范县侯,李元为褒信侯,杨佗 为山都侯,陈予为下隽侯,赵封为析县侯,李刚为枝 江侯,各四千户;魏猛为《夷陵侯》,二千户;苗光为东阿 侯,千户。是为十九侯。

顺帝阳嘉四年春二月丙子初听中官得以养子为后世袭封爵

[编辑]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云云。

桓帝永寿二年听中官行三年服

[编辑]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永寿二年春正月,初听中官得 行三年服。”

中官常侍以下

永寿三年以小黄门为守宫令。并设冗从仆射官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永寿三年六月。初以小黄门为 守宫令。置冗从右仆射官。”

《汉官仪》曰:“守宫令一人,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并秩六百石。”

延熹二年封中常侍五人同日为侯

[编辑]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延熹二年“八月壬午,诏曰:‘梁冀 奸暴,浊乱王室。孝质皇帝聪敏早茂,冀心怀忌畏,私 行杀毒。永乐太后亲尊莫二,冀又遏绝,禁还京师,使 朕离母子之爱,隔顾复之恩,祸害深大,罪衅日滋。赖 宗庙之灵,及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尚书 令尹勋等激愤建策,内外协同,漏刻之间,桀逆枭夷。 斯诚社稷之祐,臣下之力。宜班庆赏,以酬忠勋。其封 超等五人为县侯,勋等七人为亭侯’。”

延熹四年三月省“冗从右仆射官。”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云云。

灵帝熹平四年内署始悉以阉人为丞令

[编辑]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熹平四年“冬十月丁巳,改平准 为中准,使宦官为令,列于内署。自是诸署悉以阉人 为丞、令。”

《汉官仪》曰:“平准令一人,秩六百石也。”

光和六年秋始置圃囿署以宦者为令

[编辑]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中平五年,初置西园八校尉。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中平五年秋八月,初置西园八 校尉。”

乐资《山阳公载记》曰:“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凡八校尉,皆统于蹇硕。”

中平六年中常侍张让等杀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勒兵杀诸宦者九月献帝即位改补宦者所领诸署

[编辑]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中平六年“秋八月戊辰,中常侍 张让、段珪等杀大将军何进。于是虎贲中郎将袁术 烧东西宫,攻宦者。庚午,张让、段珪等劫少帝及陈留 王幸北宫德阳殿。何进部曲将吴匡,与车骑将军何 苗战于朱雀阙下,苗败,斩之。辛未,司隶校尉袁绍勒 兵收伪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及诸阉人无少” 长皆斩之。让珪等复劫少帝、陈留王走小平津。尚书 卢植追让珪等斩数人,其馀投河而死。按《献帝本 纪》,灵帝中平六年九月“甲戌,陈留王即皇帝位。初令 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赐公卿以下至黄门 侍郎家一人为郎,以补宦者。所领诸署,侍于殿上。”

《续汉志》曰:“侍中,比二千石,无员。”《汉官仪》曰:“侍中左蝉右貂,本秦丞相史,往来殿中,故谓之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武帝时,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听掌御座唾壶,朝廷荣之。至东京时,属少府,亦无员。驾出,则一人负传国玺,操斩蛇剑,乘舆中官俱止禁中。又曰:“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使关通中外。应劭曰:黄门侍郎,每日暮向青琐闼拜,谓之夕郎。《舆服志》曰:“禁门曰黄闼,以中人主之,故号曰黄门令。”然则黄门郎给事黄闼之内,故曰黄门郎。本既无员,于此各置六人也。《献帝起居注》曰:“自诛黄门后,侍中、侍郎出入禁中,机事颇露。由是王允迺奏侍中、黄门不得出入”,不通宾客,自此始也。灵帝熹平四年,改平准为中准,使宦官为令。自是诸内署令丞悉以阉人为之,故今并令士人代领之。

按《文献通考》:“袁绍大诛宦者之后,永巷掖庭,复用士 人,阃闱出入,莫有禁切。侍中侍郎,门部驺宰﹐,中外杂 错﹐,丑声彰闻。”

献帝延康元年二月魏王不令宦官不得过署令著为令

[编辑]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不载按《魏志文帝本纪》,“延康 元年二月,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其宦人为官者, 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

[编辑]

惠帝元康 年以宦者为中常侍

[编辑]

按《晋书惠帝本纪》,不载。按《职官志》,“散骑常侍,本秦 官。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散骑骑从乘舆车后,中常 侍得入禁中,皆无员,亦以为加官。汉东京初省散骑, 而中常侍用宦者。魏文帝黄初初,置散骑,合之于中 司,掌规谏,不典事,貂珰插右骑散从,至晋不改。及元 康中,惠帝始以宦者董猛为中常侍,后遂止,常为显 职。”

孝武帝宁康元年复置光禄勋统宦者

[编辑]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宁康元年九月,复置光禄勋。 按《职官志》,“光禄勋统武贲中郎将、羽林郎将、冗从仆 射、羽林左监、五官左右中郎将、东园匠、太官御府、守宫、黄门、掖庭、清商、华林园、暴室等令。”哀帝兴宁二年 省光禄勋,并司徒,孝武宁康元年复置。

[编辑]

梁初置“大长秋,主诸宦者。”

按:《隋书百官志》:“梁初大长秋,主诸宦者,以司宫闱之 职,统黄门、中署、奚官、暴室、华林等署。”

武帝天监元年诏分遣内侍周省四方

[编辑]

按《梁书武帝本纪》,天监元年夏四月己巳,诏曰:“观风 省俗,哲后弘规,狩岳巡方,明王盛轨。所以重华在上, 五品聿修,文命肇基,四载斯履,故能物色幽微,耳目 屠钓,致王业于缉熙,被淳风于遐迩。朕以寡薄,昧于 治方,藉代终之运,当符命之重,取监前古,凛若驭朽, 所以振民育德,去杀胜残。解网更张,置之仁寿,而明 惭照远,知不周物。兼以岁之不易,未遑卜征,兴言夕 惕,无忘鉴寐。可分遣内侍,周省四方,观政听谣,访贤 举滞。其有田野不辟,狱讼无章,忘公徇私,侵渔是务 者,悉随事以闻。若怀宝迷邦,蕴奇待价,蓄响藏真,不 求闻达,并依名腾奏,罔或遗隐,使𬨎轩所届,如朕亲 览焉。”

北魏

[编辑]

道武帝天赐二年置内官

[编辑]

按:《魏书道武帝本纪》,不载。按《官氏志》:“天赐二年正 月,置内官员二十人,比侍中、常侍,迭直左右。”

孝文帝太和 年定令职制渐备内官之品

[编辑]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元魏之族, 起于云朔,从徙代土,终都雒邑。厥初草创,官名未具。 太和定令,职制渐备。内官之品,则有中常侍、中尹、中 黄门令、内者令、中谒者大夫、中黄门、中谒者仆射、中 黄门冗从仆射、中谒者、小黄门谒者、寺人、阍人及大 长秋等职,列于阶品。并置内侍长四人,掌顾问拾遗 应”对。

北齐

[编辑]

后齐置中侍中,省长秋寺,诸官并用宦者。

按《隋书百官志》:“后齐制,官多循后魏。中侍中省,掌出 入门阁。中侍中二人,中常侍中、给事中各四人,又有 中尚药典御及丞,并中谒者仆射各二人。中尚食局 典御丞各二人,监四人。内谒者局统丞各一人。长 秋寺,掌诸宫阁,卿、中尹各一人,并用宦者。丞二人。亦 有功曹、五官、主簿、录事员。领中黄门、掖庭、晋阳宫、中 山”宫、园池、中宫仆、奚官等署令、丞,又有暴室局丞。其 中黄门,又有冗从仆射及博士四人。掖庭、晋阳、中山, 各有宫教博士二人。中山署,又别有面豆局丞。园池 署,又别有桑园部丞。中宫仆署,又别有乘黄局都尉、 细马车都尉。车府部丞。奚官署,又别有染局丞。

[编辑]

隋置内侍省,诸官并用“宦者。”

按《隋书百官志》:“内侍省,内侍、内常侍各二人,内给事 四人,内谒者监六人,内寺伯二人,内谒者十二人,寺 人六人,伺非八人。并用宦者。领内尚食、掖庭、宫闱、奚 官、内仆、内府等局。”

尚食置典御及丞各二人,馀各置令、丞,皆二人。其宫闱、内仆则加置丞各一人。掖庭又有宫教博士二人。

炀帝大业三年改内侍省为长秋监内常侍为内承奉给事为内承直并用宦者

[编辑]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按《百官志》:“长秋监置令一 人,正四品;少令一人,从五品;丞二人,正七品。并用士 人。改内常侍为内承奉,置二人,正五品;给事为内承 直,置四人,从五品。并用宦者。罢内谒者官,领掖庭宫 闱奚官等三署,并参用士人。”后又置内谒者员。

[编辑]

唐改长秋监曰“内侍监”,内承奉曰“内常侍”,内承直曰 “内给事”,其属六局。

按《唐书百官志》:“内侍省监二人,从三品;少监二人,内 侍四人,皆从四品上。监掌内侍奉宣制令。其属六局, 曰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内坊少监,内侍为之贰。 皇后亲蚕,则升坛执仪,大驾出入,为夹引。”

武德四年,改长秋监曰“内侍监”,内承奉曰“内常侍”,内承直曰“内给事。”龙朔二年,改监为“省。”武后垂拱元年曰“司宫台。”天宝十三年,置内侍监,改内侍曰“少监”,寻更置内侍。有高品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品官白身二千九百三十二人,令史八人,书令史十六人。

内常侍六人,正五品下。通判省事。

内给事十人,从五品下。掌承旨劳问,分判省事。“凡元 日、冬至,百官贺皇后,则出入宣传。”宫人衣服费用,则 具品秩,计其多少,春秋宣送于中书。主事二人,从九 品下。

内谒者监十人,正六品下。掌仪法、宣奏、《承敕令》及外 命妇名帐。凡诸亲命妇朝会者,籍其数,上内侍省。命 妇下车,则导至朝堂奏闻

唐废内谒者局,置内典引十八人,掌诸亲命妇朝参、出入导引。有内亭长六人,掌固八人。

内谒者十二人,从八品下。掌诸亲命妇朝集班位,分 莅诸门内。寺伯六人,正七品下。掌纠察宫内不法,岁 傩则莅出入。 寺人六人,从七品下。掌皇后出入执御刀冗从。掖庭 局: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三人,从八品下。掌宫人簿帐、 女工。凡宫人名籍,司其除附。公桑、养蚕会,其课业、供 奉物皆取焉。“妇人以罪配没工缝巧者”隶之;无技能 者隶《司农》。诸司营作。须女工者,取于《户婢》。

有书令史四人,书吏八人,计史二人,典事十人,掌固四人。计史掌料工程。

宫教博士二人,从九品下。掌教习宫人书算众艺。 监作四人,从九品下。掌监莅杂作、典工役。 宫闱局: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掌侍宫 闱出入管籥。凡享太庙、皇后神主出入,则帅其属舆 之。总小,给使学生之籍,给以粮廪。

有书令史三人,书吏六人,内阍史二十人,内掌扇十六人,内给使无常员。小给使、学生五十人,掌固四人。凡无官品者,号曰“内给使。”掌诸门进物之历。内阍使掌承传诸门出纳管籥。内掌扇掌宫中伞扇。

奚官局: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奚隶 工役、宫官之品。“宫人病则供医药,死给衣服,各视其 品。陪陵而葬者,将作给匠户、卫士、营冢。三品葬给百 人,四品八十人,五品六十人,六品、七品十人,八品、九 品七人。无品者殓以松棺五钉,葬以犊车,给三人。皆 监门校尉直长莅之。内命妇五品以上无亲戚者以 近冢,同姓中男一人主祭于墓。无同姓者,春秋祠以 《少牢》。”

有书令史三人,书吏六人,典事、药童、掌固各四人。

内仆局: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中宫 车乘。皇后出,则令居左,丞居右,夹引。

有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驾士百四十人,典事八人,掌固八人。驾士掌习御车舆、杂畜。

内府局: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中藏 宝货给纳之数,及供灯烛、汤沐张设。凡朝会,五品以 上及有功将士、蕃酋辞还,皆赐于庭。

有书令史二人,书吏、典史、掌固各四人,典事六人。

太子内坊局:令二人,从五品下;丞二人,从七品下。掌 “东宫阁内及宫人粮廪。”坊事五人,从八品下。

按《宦者传序》:“唐制,内侍省官有内侍四,内常侍六,内 谒者监、内给事各十,谒者十二,典引十八,寺伯、寺人 各六。又有五局:一曰掖庭,主宫嫔簿最,二曰宫闱,扈 门阑,三曰奚官,治宫中疾病死丧,四曰内仆,主供帐 灯烛,五曰内府,主中藏给纳。局有令,有丞,皆宦者为 之。”

按《旧唐书职官志》:“内侍省,《星经》有宦者四星,在天市 垣帝座之西。《周官》有巷伯、寺人之职,皆内官也。前汉 宫官,多用士人,后汉始用宦者为宫官。晋置大长秋 卿为后宫官,以宦者为之。隋为内侍省,炀帝改为长 秋监。武德复为内侍。龙朔改为内侍监,光宅改为司 宫台,神龙复为内侍省也。”

太宗贞观 年诏内侍省不立三品官

[编辑]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宦者传序》:“太宗诏内侍 省不立三品官,以内侍为之长,阶第四,不任以事,惟 门阁守御,廷内扫除廪食而已。”

按《旧唐书宦官传》:“贞观中,太宗定制,内侍省不置三 品官。内侍是长官,阶四品。至永淳末,向七十年,权未 假于内官,但在阁门守御,黄衣廪食而已。”

中宗嗣圣 年改内文学馆为习艺馆又改内教坊为云韶府即武后如意元年

[编辑]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按《百官志》:“宫教博士二人, 从九品下,掌教习宫人书算众艺。”

初,内文学馆隶中书省,以儒学者一人为学士,掌教宫人。武后如意元年,改曰“习艺馆”,又改曰“万林内教坊”,寻复旧。有内教博士十八人,经学五人,《史》《子》《集缀文》三人,楷书二人,《庄》《老》《太一》、篆书《律令、吟咏》、飞白书、算碁各一人。开元末馆废,以内教博士以下隶内侍省中官为之。

按:《旧唐书职官志》:“内教坊,武德已来,置于禁中,以按 习雅乐,以中官人充使。则天改为云韶府,神龙复为 教坊。”

神龙二年三月大置员外官超授阉官七品以上员外者又千馀人

[编辑]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职官志》云云。 按《宦官传》:“则天称制,二十年间,差增员位。中宗性慈, 务崇恩贷。神龙中,宦官三千馀人,超授七品以上员 外官者千馀人,然衣朱紫尚寡

元宗开元二十七年以太子内坊隶内侍省为局

[编辑]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百官志》:“太子内坊局:令 二人,从五品下;丞二人,从七品下。掌东宫阁内及宫 人粮廪。坊事五人,从八品下。”

初,内坊隶东宫,开元二十七年,隶内侍省,为局,改典内曰“令”,置承坊事及导客舍人六人,掌序导宾客;阁帅六人,掌帅阍人内给使,以供其事;内阍人八人,掌承诸门出入,管籥内伞扇灯烛;内厩尉二人,掌车乘。有录事一人,令史三人,书令史五人,典事二人,驾士三十人,亭长、掌固各一人。

天宝十四载置内侍监

[编辑]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宦官传》:“天宝十 四载,置内侍省内侍监两员,秩正三品,以高力士袁 思艺对任之。”

肃宗乾元元年置观军容使以宦者为之

[编辑]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肃宗本纪》,乾元 元年秋九月“庚寅,大举讨安庆绪于相州。命朔方节 度郭子仪、河东节度李光弼、关内潞州节度使王思 礼、淮西襄阳节度鲁炅、兴平节度李奂、滑濮节度许 叔冀、平卢兵马使董泰、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郑 蔡节度使季广琛等九节度之师,步骑二十万,以开 府”鱼朝恩为“观军容使。”

按:《旧唐书职官志》:“自李辅国、鱼朝恩之后,京师兵柄 归于内官,号左右军中尉。将兵于外者,谓之观军容 使,而天下军镇节度使,皆内官一人监之。”

代宗永泰二年始以中人掌枢密用事

[编辑]

按《旧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云云。

代宗用董秀专权枢密。

德宗贞元四年增内给事二人内谒者监内寺伯各四员

[编辑]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云云。

贞元十二年,置左右护军中尉监、中护军监,以授宦 官。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 十二年六月乙丑,初置左右护军中尉监、中护军监, 以授宦者。以左右神策军使窦文场、霍仙鸣为左右 神策护军中尉监,以左右神威军使张尚进、焦希望 为左右神威中护军监。按《职官志》:“内侍省内侍二 员,从四品上,汉魏曰长秋卿,梁曰大长秋,北齐曰中 侍中”,后周曰司内上士。隋曰内侍,置二人。炀帝曰长 秋令,正四品。武德复为中侍。中官之贵,极于此矣。若 有殊勋懋绩,则有拜大将军者,仍兼内侍之官。德宗 置左右神策、威远等禁兵,命中官掌之,每军置中尉 一人,宦者为之。按《宦官传》:“德宗避泾师之难,幸山 南,内官窦文场、霍仙鸣拥从。贼平之后,不欲”武臣典 重兵,其左右神策、天威等军,欲委宦者主之,乃置护 军中尉两员、中护军两员,分掌禁兵。以文场、仙鸣为 两中尉,自是“神策亲军”之权,全归于“宦者”矣。

按《册府元龟》:“贞元十二年,立左右神策护军中尉两 员,中护军二员。”时天下军镇节度诸使,皆以内臣一 人监之,谓之监军使。

德宗分羽林卫置左右神策军,避地山南,悉以委中人,乃立此职。其后,两中尉皆分领左右街功德使,后又有知神策军兵马使,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副使。

贞元十三年十二月。“以宦者为宫市使。”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张建封传》,建封为检校 尚书右仆射,十三年来朝。是时宦者主宫市,置数十 百人阅物廛左,谓之“白望。”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 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闼所奉及脚 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 数尺帛易之,又取他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 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 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疋,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 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按 《吴凑传》:凑为京兆尹,京师苦宫市彊估取物,而有司 附媚,中官率阿从,无敢争。凑见便殿,因言中人所市 不便宵民徒纷纷流议,宫中所须,责臣可“办。若不欲 外吏与闻禁中事,宜料中官高年谨信者为宫市,令 平贾和售,以息众讙。”帝辄顺可。

按《旧唐书张建封传》:“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 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 十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 则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 之高下者。率用直百钱物买人直数千物,仍索进奉 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 宫市,其寔夺之。吴凑以戚里为京兆尹,深言其弊。建 封入觐,具奏之,德宗颇深嘉纳。而户部侍郎、判度支 苏弁希宦者之旨,因入奏事。上问之,弁对曰:“京师游 手惰业者数千万家,无土著生业,仰宫市取给。”上信 之,凡言宫市者皆不听贞元十五年,增内给事二员。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云云。

贞元二十年,增“掖庭局令”四员。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云云。

宪宗元和 年始置枢密使及三军辟仗使

[编辑]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宪宗元和中 始置枢密使二人。”

刘光琦、梁守谦皆为之。

后有《左右三军辟仗使》。

时以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招讨处置等使,寻改为镇州招抚处置使。十四年,又以内侍姚文寿为京西京北行营宣慰使,盖用兵之际,权立使号,兵罢则省。

元和五年,始以内官为将帅。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 五年九月,“王承宗以兵掳薛昌朝归镇州。冬十月癸 未,诏以神策右军中尉吐突承璀为镇州行营招讨 处置等使,以龙武将军赵万敌为神策先锋将,内官 宋惟澄、曹进玉、马朝江等为行营馆驿粮料等使。京 兆尹许孟容与谏官面论征伐大事,不可以内官为 将”帅补阙独孤郁,其言激切。诏旨祗改处置为“宣慰”, 犹存招讨之名。

元和十二年十一月。“以宦者为馆驿使。”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裴潾传》:潾累迁 右拾遗,转左补阙。元和中,两河用兵。初宪宗宠任内 官,有至专兵柄者,又以内官充馆驿使。有曹进玉者, 恃恩暴戾,遇四方使多倨,有至捽辱者,宰相李吉甫 奏罢之。十二年,淮西用兵,复以内官为使。潾上疏曰: “馆驿之务,每驿皆有专知官,畿内有京兆尹,外道有 观察使、刺史,迭相监临,台中又有御史充馆驿使,专 察过阙。”伏知近有败事,上闻圣聪,但明示科条,督责 官吏,据其所犯,重加贬黜,敢不惕惧,日夜励精。若令 宫闱之臣,出参馆驿之务,则内臣外事,职分各殊。切 在塞侵官之源,绝出位之渐。事有不便,必诫以初;令 或有妨,不必在大。当扫静妖氛之日,开“太平至理之 风。澄本正名,实在今日。”言虽不用,帝意嘉之。

元和十五年。详核内省所管高品品官白身之数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宦官传》。是时高 品白身之数。四千六百一十八人。内则参秉戎权。外 则监临藩岳。

按:《册府元龟》:元和十五年,内省所管高品品官白身 共四千六百一十八人,内一千六百九十六人高品 诸司诸使并内养诸司判官等。

穆宗长庆 年始用中人监阵

[编辑]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长庆中始用 中人监阵。”

自后官军讨伐,率命中人参护其军,号为“监阵。”时深州、宣武相次用兵,以中人为诸道兵马都监、四面行营都监,兵罢则省。

僖宗乾符 年以中人为排阵使

[编辑]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云云。

广明 年置左右观军容使兼有枢密承旨之名

[编辑]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广明中置左 右观军容使。”

后率繇左右军容入为枢密使。中和幸蜀,以观军容使西门思恭为天下行营兵马都监,田令孜为观军容制置左右神策护驾十军等使,后又以杨复光为同、华等州管内制置使,皆非常置之职。

唐室中叶之后,诸司诸使多以中人主之,又有“枢密 承旨”之名。

如宣徽使,阁门使,飞龙使,内坊使,内弓箭使,鸿胪礼宾等使,内教坊使,五方使,学士使,粮料院、馆驿等使之比。

后梁

[编辑]

太祖   年废宦者众职

[编辑]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朱梁革 命,并废众职。”

改枢密院为“崇政院”,以士人为使。

后唐

[编辑]

庄宗同光元年复以中人居枢密等使

[编辑]

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同光元年夏四月己巳,行台 左丞相豆卢革为门下侍郎,右丞相卢程为中书侍 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门使郭崇韬、昭义监军张 居翰为枢密使。”

枢密使,唐故以宦者为之,其职甚微,至此始参用士人,而与宰相权任均矣,故与宰相并书。

按《册府元龟》,“后唐庄宗即位,稍复本朝内省旧官,时 有内侍五百人,复以中人居枢密使、副使、宣徽、内客 省等使之任,增置内勾之目,以主天下钱谷。”

时以潞州监军张居翰等为枢密使,在藩,中门使李绍宠为宣徽南院使,兼掌内勾,天下财谷,皆

委裁遣

同光二年正月己酉,求唐宦者。

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云云。

按《册府元龟》:“庄宗即位,诏诸道悉遣中人赴阙,至者 仅千人,皆委之事务,复有内供奉之职。”

明宗天成 年废监军内勾司

[编辑]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明宗天 成中废诸道监军并内勾司。自后枢密使专用士人。”

从中书门下之请。

[编辑]

辽设内侍省诸官及上京、东京内省司。

按《辽史百官志》:“内侍省黄门令、内谒者、内侍省押班、 内侍左厢押班,内侍右厢押班、契丹、汉儿渤海内侍 都知,左丞宣使,右丞宣使。”

内库都提点内库:

尚衣库尚衣库使

汤药局都提点、勾当汤药、内侍省官。

上京内省司。

东京内省司。“东京大内不置宫嫔,唯以内省使副、判 官守之。”

圣宗太平九年置内省二使

[编辑]

按:《辽史圣宗本纪》不载。按《百官志》:“内省使,圣宗太 平九年初见内省使”、内省副使寺

道宗清宁元年置内藏库提点

[编辑]

按《辽史道宗本纪》,不载按《百官志》:内藏库提点。道 宗清宁元年,见内藏库提点耶律乌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