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第069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历象汇编 庶征典 第六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历象汇编 第六十九卷
历象汇编 庶征典 第七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

 第六十九卷目录

 云气异部汇考五

  宋太祖乾德二则 太宗太平兴国一则 雍熙一则 端拱一则 至道一则 真宗咸

  平四则 景德四则 大中祥符六则 天禧一则 仁宗天圣一则 明道一则 景祐二

  则 宝元一则 康定二则 庆历六则 皇祐二则 嘉祐一则 英宗治平四则 神宗

  熙宁九则 元丰四则 哲宗元祐五则 绍圣三则 元符二则 徽宗建中靖国一则

  崇宁二则 大观一则 政和四则 宣和五则 钦宗靖康二则 高宗建炎三则 绍兴

  十四则 孝宗隆兴二则 乾道八则 淳熙九则 光宗绍熙三则 宁宗庆元五则 嘉

  泰一则 嘉定四则 理宗宝庆一则 绍定三则 端平二则 嘉熙二则 淳祐五则

  宝祐一则 景定三则 度宗咸淳二则 少帝祥兴一则

庶征典第六十九卷

云气异部汇考五[编辑]

[编辑]

太祖乾德三年白气贯天船五车井宿[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乾德三年七月 己卯夜,西方起苍白气,长五十丈,贯天船、五车,亘井 宿,占曰:“主兵动。”

乾德六年,苍白气自北而东。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六年十月己未 旦,西北起苍白气三道,长二十丈,趋东散。占曰:“游兵 之象。”按志此条又载于开宝元年查乾德六年十一月改元开宝则是一事面史志两载也兹不复

再录

太宗太平兴国四年白气见[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太平兴国四年 四月己未夜。西北有白气压北斗。”

雍熙三年有赤气[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纪》,“雍熙三年春正月庚辰,夜漏一刻, 北方有赤气如城,至明不散。”按志作己未夜

雍熙四年,有白气出角、亢,经太微、轩辕。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雍熙四年癸酉 夜,白气起角亢。经太微垣。历轩辕大星。至月旁散。”

端拱元年十月有赤黄云中天连地十一月西北方有赤气[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端拱元年十月 壬申迟明,巽上有云过中天,连地,浓润,前赤黄,后苍 黑色,先广后大,行势如截。十一月戊午夜,西北方有 气如日脚,高二丈。”

至道二年西方有苍白气八道[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至道二年二月 丙子夜,西方有苍白气,长短八道,如彗扫,稍经天汉, 参错如交蛇。占曰:‘所见之方主兵胜’。”

真宗咸平三年十月黑气贯北斗十二月黑气贯心入天市[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咸平三年十月 辛亥,黑气贯北斗。十二月庚午,黑气长三丈馀,贯心 宿,入天市,抵帝座,久方散。”

咸平四年三月,白气见。十月,黑气见。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三月丙申, 白气二亘天。十月辛亥,黑气贯北斗。”

咸平五年正月,白气贯日。七月,白气贯东井。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正月,白气 如虹贯日,久而散。七月戊戌,白气如阵,贯东井。 咸平六年四月,白气亘天。五月,白气出昴。六月,赤气 出娄,白气出河鼓。七月,白气起西南。”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六年四月己巳, 白气东西亘天。丁丑,白气贯日。五月辛亥,白气出昴, 至壁没。六月辛未,赤气出娄,贯天廪。占曰:“仓廪有火 灾。”丙子,白气出河鼓左右旗,分为数道没。七月癸卯, 白气如彗,起西南方。占曰:“有兵丧。”

景德元年正月白气贯日二月白气五道贯北斗三月白气贯轩辕五月白气数道七月黄气出壁十月白气出阁道十一月黑气冲日又黄气充塞[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纪》,景德元年九月,议亲征。十一月庚 午,车驾北巡,司天言,“日抱珥,黄气充塞,宜不战而却。” 契丹兵至澶州,其大帅挞览耀兵出阵,中伏弩死。丙 子,帝次幸澶州。十二月庚辰朔,契丹使韩杞来讲和。

按《天文志》:“正月丙寅,黄白气贯月,黑气环之二月。”

丁丑,白气五道贯北斗。三月,白气贯轩辕,苍白气十 馀,如布亘天。五月乙巳,白气数道如芒帚,长七丈许, 白气又贯轩辕,苍白气十馀,如布亘天。七月辛亥,黄 气出壁,长五尺馀,《占》曰:“兵出。”十月丙子,白气出阁道, 东西孛孛有光。十一月癸丑,黑气十馀道冲日。

景德二年正月,黄白气贯月。二月,白气贯北斗。十月
考证
白气出阁道。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二月丁亥, 白气五道贯北斗,占为大风,幸臣忧。十月丙子,白气 出阁道西孛,孛有光,占曰:“宫中忧。”

景德三年三月。赤白气见。四月黄气见。十月黑气见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三月白气 贯月 按《天文志》。三年三月丙辰。北方赤气亘天。白 气贯月。四月癸卯。黄气如柱贯月。十月甲午。黑气贯 北斗魁。

景德四年三月,白气亘天,又出南方。四月,白气贯北 斗,又袭月,黑气贯心。九月,日上有五色云。十一月,赤 气出舆鬼南。

按《宋史真宗本纪》,“景德四年九月壬辰,日上有五色 云。” 按《五行志》:“四年三月己未,白气东西亘天。庚申, 白气出南方,长二丈许,久而不散。四月庚午,白气贯 北斗,长十丈,占为大风。庚寅,白气如布袭月,三丈许。”

按《天文志》:“四年四月甲午,南方有黑气贯心宿,长。”

五丈许。十一月己巳,中天有赤气如扫,长七尺,在《舆 鬼》南。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朔黄气出于艮白气亘天丁卯紫云见六月黄气如凤七月白云气如彗十月封禅有紫气五色云见坛上[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乙丑。有黄帛 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守门卒涂荣告有司以闻。上 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丁卯,紫云见。 如龙凤覆宫殿。六月壬寅。迎泰山天书于含芳园。云 五色见。俄黄气如凤。驻殿上。十月幸泰山。己酉,五色 云起岳顶。法驾临山门。黄云覆辇道。辛亥,享昊天上” 帝于圆台,陈天书于左,以太祖、太宗配。帝衮冕奠献, 庆云绕坛。月有黄光,日有冠戴,黄气纷郁。壬子,禅社 首,紫气下覆,黄光如星,绕天书匣,还奉高宫,日重轮, 五色云见。 按《五行志》,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丁丑,白 气二,东西亘天。 又按志,正月癸亥朔,黄气出于艮。 占曰:“主五谷熟。” 按《天文志》:元年正月癸亥朔,黄气 出于艮。丁丑,白气二,东西亘天。七月,西北方白云气 如彗帚三十馀条。 大中祥符二年,黄气起东南方。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九月戊午, 黄气如柱,起东南方,长五丈许。”

大中祥符三年四月,黑气亘天。十二月,青赤气贯太 微。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十二月癸 亥。青赤气贯紫微 按《天文志》。三年四月丁巳。中天 黑气。东西亘天。十二月癸亥。青赤气贯太微。

“大中祥符四年正月。有黄紫气见。二月紫气见。”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四年正月,将祀汾阴。丁 酉奉天书发京师。日上有黄气如匹素。五色云如盖。 紫气翼仗。二月丁巳。黄云随天书辇。辛酉祀后土地 祇。是夜月重轮还奉祇宫。紫气四塞。”

大中祥符五年,白气出东井。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二月壬寅, 白气长五丈,出东井,贯北斗魁及轩辕。”占“为兵、为雷 雨。”

大中祥符七年,有气出紫微。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五月,“有气 出紫微,为宫阙状,光烛地。”

天禧三年黄气见[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天禧三年四月, 黄气如柱贯月。”

仁宗天圣七年二月己卯夜苍黑云长三十丈贯弧矢翼轸[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明道元年十月黄白气贯紫微十二月有苍白气亘天[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纪》:“明道元年冬十月庚子,黄白气五 贯紫微垣。十二月壬戌,西北有苍白气亘天。”

景祐元年有气如彗出翼轸间[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景祐元年八月 壬戌夜,有黄白气如彗,长七尺馀,出张翼之上,凡三 十有三日,不见。”

景祐四年,黑气出毕宿下。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七月戊申 夜,黑气长丈馀,出毕宿下。”

宝元二年正月苍黑云起西北三月黑云见王良营室[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宝元二年正月 壬子夜,苍黑云起西北方,长三十丈,渐东南行,历娄、 胃、昴、毕及火木相次,中天而散。三月甲寅夜,细黑云 起西北方,长三十丈,贯王良及营室。”

====康定元年二月白气贯日三月黑云起东南方六月黑气起心宿====按《宋史仁宗本纪》,“康定元年二月辛卯,白气如绳贯 日。三月丙子夜,有黑气长数丈,见东南。” 按《天文志》, “康定元年三月丙子夜,东南方近浊,黑色横亘数丈, 阔尺许,良久散。六月壬子,黑气起心宿西,长五十丈, 首尾侵浊,久之散。”

康定二年,白气冲天。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八月庚辰 夜,东方有白气,长十尺许,在星宿度中,至十日长丈 馀,冲天,九十馀日没。”

庆历元年有白气出东方黑气起西南苍白气起西北[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庆历元年八月 庚辰夜,东方有白气长十尺许,在星宿度中,至十日, 长丈馀,冲天相,居星宿大星南,九十馀日没。壬午夜, 黑气起西南,长七丈,贯危宿羽林入浊,至天津,良久 散。癸卯夜,苍白云起西北,阔二尺许,首尾至浊,良久 没。”

庆历二年八月甲申,白气贯北斗。十一月壬申,黑气 贯北斗柄。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庆历三年正月,白气贯日。四月,白气起西北。七月,黑 气起西南。八月,白气贯北斗。

按《宋史仁宗本纪》,“庆历三年八月壬子,白气贯北斗 魁。” 按《天文志》:“三年正月戊戌,中天有白气,长二十 丈,向西南行,贯日。四月癸卯,白气二,生西北隅,上中 天,首尾至浊,东南行,良久散。七月戊辰,西南生黑气, 长三丈许,经天而散。八月壬子夜,白气贯北斗魁。” “庆历四年五月,黑气起东北。九月,有气贯卷舌。十一 月,苍白云起南方。”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五月甲子 夜,黑气起东北方,近浊,长五丈许,良久散。九月辛巳 夜,中天有气长二丈许,贯卷舌、南河东北,少顷散。十 一月甲子夜,苍白云起南近浊,久方散。”

庆历五年三月庚午,东方有黄气如虹贯月。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庆历八年正月二月,黑气见。四月,群鼠吐五色云。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神宗本纪》,帝以庆历八 年四月戊寅生于濮王宫,祥光照室,群鼠吐五色气 成云。 按《天文志》,八年正月丁酉夜,黑气生首尾,至 浊,渐东行,久之乃散。二月辛卯夜,西方近浊生黑气, 长三丈,良久散。

皇祐三年正月白气贯日四月白气生西北八月白气贯北斗魁九月白气贯参宿[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皇祐三年正月 戊戌,中天有白气长二十尺,向西南行贯日,占曰:“边 兵忧。”四月癸卯,白气二,生西北隅,上中天,首尾至浊, 东南行,良久散。占曰:“其下有兵寇。”八月壬子夜,白气 贯北斗魁。九月辛巳夜中有白气长二丈许,贯参宿 南河,东北行,少顷散。占曰:“风雨之候。”

皇祐四年,黑气起东方,白气起北方。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十一月壬 寅夜,黑气生东方,南北至浊,贯参宿、轩辕。辛酉夜,白 气起北方,近浊,长五丈许,历北斗,久之散。”

嘉祐二年遍天有苍云[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嘉祐二年正月 元日平旦,有风从东北来,遍天有苍云。占云:“大熟,多 雨。”

英宗治平元年苍白云贯毕[编辑]

按《宋史英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治平元年六月 戊午夜,苍白云起东北方,长一丈许,贯毕。”

治平二年二月,苍黑云贯北斗。四月,苍黑云抵钩陈; 白气贯角。九月,苍黑云贯营室壁垒。

按《宋史英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四月丙午 夜,西北方有白气。渐东南行。首尾至浊,贯角宿。移西 北。久方散。占曰:“有兵战疾疫事。” 按《天文志》:二年二 月乙未夜,苍黑云起西北方。长五丈许。贯东井及北 斗。良久散。四月癸巳夜苍黑云起西北方。长三十尺。 西至轩辕太民。北抵钩陈。九月庚申夜,西北苍黑云 长三“丈许,贯营室壁垒阵及天河。”

治平三年,“苍白云贯毕。”

按《宋史英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六月丁未 夜。东方有苍白云。长一丈许。贯毕。”

治平四年二月,苍白云起南方。三月,苍白云贯东井、 南河。闰三月,苍黑云起南方。五月,苍黑云贯紫微。六 月,白云贯天船,紫微黑云贯北斗、紫微。八月,黑气贯 北斗。十月,黄气贯月;十一月,苍黑气贯翼;十二月,苍 黑云贯五车、东井。

按《宋史英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二月癸巳 夜苍白云起南方。长三丈,阔尺。贯南门星。三月甲寅 夜。西南方起苍白云二。长三丈,阔尺。相距二尺。贯东

井南河。久之乃散。闰三月辛巳夜苍黑云起南方。两
考证
首至浊阔尺。贯尾箕、斗、牛、库楼骑官。五月戊寅夜苍

黑云起北方。长三丈,阔尺。贯紫微垣王良。壬寅夜苍 黑”云起北方,长三丈,阔尺,贯紫微垣。甲辰夜,苍黑云 起东方,长丈,阔尺,贯天苑、五车、参旗。六月癸亥夜,白 云起东北方,长五丈,上阔下狭,贯天船、阁道、传舍、紫 微垣、天棓。戊辰夜,黑云起北方,长三丈,阔尺,贯北斗、 紫微垣、王良。八月乙亥夜,黑气起西北方,长丈,阔尺, 贯北斗。十月庚申夜,黄气一,上下贯月中。十一月丙 子夜,苍黑气起南方,长五丈,阔三尺,东至库楼,北至 南河,横贯翼。十二月庚戌夜,苍黑云起南方,长三丈, 阔二尺,贯五车、东井、五诸侯。

神宗熙宁元年正月苍白云贯舆鬼轩辕六月苍黑云贯北斗文昌十月苍黑云贯紫微北斗[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熙宁元年正月 乙酉夜,苍白云起西南方,长四丈,阔尺,贯月及南河、 舆鬼、轩辕。六月己酉夜,苍黑云起北方,长二丈,阔尺, 贯北斗魁,东贯文昌。十月庚申夜,苍黑云起北方,东 西两首,至浊,贯织女、天棓、紫微垣、北斗魁。”

“熙宁二年四月,苍白云贯天市。六月苍黑云贯大角、 摄提。七月日下有五色云。十一月赤气见西北”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二年秋七月甲申,日下有五 色云。” 按《天文志》,“二年四月甲辰夜,苍白云起东南 方,长三丈,阔尺。贯天市垣。六月辛酉夜,苍黑云起西 南方,长四丈,阔二尺。贯大角左右摄提、天市垣、斗、牛 女。十一”月,每夕有赤气见西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 熙宁三年二月,苍黑云起西北。六月,日下有五色云 起。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三年六月癸酉,日有五色云。”

按《天文志》,“三年二月庚申夜,苍黑云起西北方,长。”

三丈,阔二尺,贯王良《扶箱》《天厨》。六月己未夜,苍黑云 起西北方,长丈,阔尺,贯五车;又起西北,长丈馀,贯北 斗魁文昌。

熙宁五年,白云起南方。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五年七月丁亥 夜,白云起南方,长丈。贯氐房心。”

熙宁六年,苍黑云起东北方。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六年五月庚申 夜,苍黑云起东北方,长五丈,阔二尺,贯云雨阁道。 熙宁七年三月,白气贯日;四月,苍白云贯北斗;六月, 苍黑云起天河;七月,苍白云起东方。”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三月壬子, 苍白云起西南方,长二丈,阔尺,贯日,经中天过,白气 如带。四月壬申夜,苍白云起北方,长五丈,阔二尺,贯 北斗魁、钩陈、王良阁道东至奎。丙戌夜,苍白云起西 北方,长三丈,阔尺,贯东井、紫微垣、钩陈。六月辛未夜, 苍黑云起天河中,长五丈,南北两首,至浊,贯尾箕。又 苍”黑云起东方,长五丈,贯羽林外屏。甲戌,苍白云起 西方,长三丈,贯轸、角、太微。丙戌夜,苍白云起南方,长 二丈,贯危室壁及八魁。丁亥夜,苍白云起东方,长二 丈,贯月及毕、奎、娄外屏。又起南方,长二丈,贯危室壁 及八魁。壬辰夜,苍白云起西南方,长二丈,贯天棓、紫 微垣。癸巳夜,苍黑云起东方,长五丈,贯牛,《天仓岁》,太 白卷舌。七月庚戌夜,苍白云起东方,长丈馀,贯参旗 及参。

熙宁八年二月,苍黑云起西方,又起东方。五月,苍黑 云起西南方。六月,日上有云五色。十月,黑云起西北 方。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八年六月乙未,日上有五色 云。” 按《天文志》,“八年二月己巳夜,苍黑云起西方,长 丈,贯轸、轩辕。乙酉夜,苍黑云起东方,长三丈,贯心、天 市垣、列肆、宗人。五月壬戌夜,苍黑云起西南方,长二 丈,贯氐、房、心。癸亥,苍黑云起西方,长三丈,贯轩辕、太 微垣、五帝座。十月庚子夜,黑云起西北方,长三丈,贯 毕”、大陵钩星。

熙宁九年四月,白气起东北方,苍黑云起南方。六月, 苍白云起东北方。七月,苍黑云起南方。十月,苍黑云 起西北方。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九年四月庚寅 夜,白气起东北方,贯天棓,入天市垣。辛亥夜,苍黑云 起南方,长二丈,贯库楼、骑官、积卒、心尾。六月乙未夜, 苍白云起东北方,长四丈,贯室壁阁道。七月己亥夜, 苍黑云起南方,长四丈,贯军市、天园。十月乙酉夜,苍 黑云起西北方,长四丈,贯北斗、钩陈、车府。”

熙宁十年六月,苍黑云起南方,苍白云起东北方。七 月至十月,苍黑云连见。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年六月癸未 夜苍黑云起南方。长三丈,阔尺。贯龟鳖天渊。乙巳苍 白云起东北方。长三丈。阔尺。贯五车及毕。七月丙子 夜苍黑云起北方。长丈。贯北斗魁。八月庚辰苍黑云 起东北方。长二丈。贯参井、北河五诸侯。九月庚申夜 苍黑云起北方。由北斗魁杓贯紫微垣至天棓。十月辛丑夜,苍黑云起南方,长二丈,贯𫓧钺铁锧。

元丰二年白云苍白云起南方[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元丰二年四月 戊申夜,白云起南方,长三丈,贯库楼、积卒、龙尾。辛亥 夜,苍白云起南方,长三丈,贯房。”

元丰三年六月甲午,日下有五色云。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五年,苍白云出太微,贯五帝座。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五年四月壬申 夜苍白云起北方,长二丈,出太微垣,贯五帝座。”《钩陈》: “元丰八年,日有五色云。十月,苍黑云生北方。”

按《宋史神宗本纪》:“元丰八年三月,神宗崩,太子即位。 是岁日有五色云者六。” 又按《天文志》:“八年十月庚 申夜,苍黑云生北方,长三丈,阔尺,贯北斗、文昌、天枪。”

哲宗元祐元年八月壬子日旁有五色云[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祐二年冬十月癸未,日有五色云。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祐三年六月,五色云见。七月,白气经天。九月,赤气 起,白气数道。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祐三年六月甲辰,五色云见。七 月戊辰夜,东方明如昼,俄成赤气,中有白气经天。”按七 月戊辰通考作丁卯 按《五行志》:元祐三年七月戊辰夜,西北 有白气经天。占主兵宜防西北二鄙。 按《天文志》:三 年七月戊辰夜,东北方近浊,天明照地,如月将出,偏 西北有白气经天。九月己酉夜,赤气起北方,渐生白 气数道。

元祐五年六月癸亥,昼有五色云。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祐七年六月甲戌,日旁五色云见。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绍圣元年八月丙戌日有五色云[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绍圣二年,庆云见。

按《宋史哲宗本纪》。二年十二月。桂阳监庆云见。 绍圣三年八月壬戌。日上有五色晕。下有五色气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符二年赤气起北方又有白气十道[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元符二年九月 戊辰夜。有白气十道。各长五尺。主兵及大臣黜。” 按 《天文志》。二年九月戊辰夜。赤气起北方。紫微垣北斗 星东南。次有白气十道。各长五尺。

元符三年,有苍白气贯尾、箕、斗。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五月戊子 夜,苍白气起东南方,长三丈,贯尾、箕、斗,主蛮裔入贡, 旧臣来归。”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有赤气白气黑气见[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纪》,“建中靖国元年春正月壬戌朔,有 赤气起东北,亘西南,中函白气,将散,复有黑祲在旁。”

按《五行志》:“建中靖国元年正月朔夕,有赤气起东。”

北,弥亘西方。久之,中出白气二。及赤气将散,复有黑 气在其旁。 按《任伯雨传》,正月朔旦,有赤气之异,诣 火星观以禳之。伯雨上疏言:“尝闻修德以弭灾,未闻 禳祈以消变。《洪范》以五事配五行,说者谓视之不明, 则有赤眚赤祥。乞揽权纲以信赏罚,专威福以殊功 罪,使皇明赫赫,事至必断,则乘气异象,转为休祥矣。”

崇宁元年赤气见[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崇宁元年十一 月己酉,赤气随日没。”

崇宁二年,苍白气起东南。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五月戊子 夜,苍白气起东南方,长三丈,贯尾、箕、斗。”

大观元年汀怀二州庆云见[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元年苍白气起紫微垣[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政和元年十一 月甲戌夜,苍白气起紫微垣,贯四辅。”

政和三年,北郊,黑气绕坛。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夏至。宰臣 何执中奉祀北郊。有黑气长数丈。出自斋宫。行一里 许。入坛壝。绕祭所。皆近人穿灯烛而过。俄又及于坛。 礼将毕不见。”

政和五年,白气中天,成五色。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五年四月庚子。 有白云自北直彻中天。渐成五色。如华盖。”

政和七年,赤白云气见。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五月乙卯 夜,赤云白气起东北方。”

宣和元年正月日下有五色云四月至七月连有赤气亘天[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纪》,“宣和元年正月戊申朔,日有五色云。五月甲戌,西北有赤气亘天。” 按《五行志》,“宣和元 年四月丙子夜,西北赤气数十道亘天。犯紫宫北斗。 仰视星皆若隔绛纱。拆裂有声。间以黑白二气。自西 北俄入东北。延及东南,迨晓乃止。” 按《天文志》,元年 六月辛巳夜,赤气起北方。半天如火。七月戊午夜,赤 云起东北方,贯白气三十馀道。

宣和二年,有赤云见。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二月戊戌 夜,赤云起东北,渐向西北,入紫微垣。”

宣和三年,有苍白气贯月。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九月壬午 夜,苍白气长三丈,贯月,主其下有乱者。”

宣和四年,有赤气见。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九月丁丑, 西方日下有赤气。”

宣和七年,有赤云见。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四月壬子 夜。有赤云入紫微垣。”

钦宗靖康元年正月赤气起西方九月十一月闰十一月皆有赤气十二月白气见[编辑]

按《宋史钦宗本纪》,“靖康元年九月戊寅,有赤气随日。 闰十一月丁酉,赤气亘天。乙卯夜,有白气出太微。” 按《天文志》,“靖康元年正月丁丑夜,赤白气起西方。九 月戊寅,有赤气随日出。九月乙未,西方日下有赤气。 十一月乙丑,日下有赤气。”“闰十一月丁酉,赤气亘天。”

按《五行志》:“元年十二月丙辰,白气出太微垣。”

靖康二年正月,阴云中有火光。二月,白气如虹。三月, 白气贯斗。

按《宋史钦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己亥 夜,西北方阴云中有火光,长二丈馀,阔数尺,时时见。 二月壬午夜,白气如虹,自南亘北,渐移西南至东北。 三月戊子夜,白气贯斗。”

高宗建炎元年有赤气[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纪》,建炎元年八月壬申夕,东北方有 赤气。 按《五行志》,建炎元年八月庚午,东北方有赤 气,占曰“血祥。”按纪作壬申志作庚午互异

建炎三年二月,黑气夹日。三月,有白气。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二月甲寅。 日初出两黑气。如人形。夹日旁。至巳时乃散。三月白 气贯日。”

建炎四年五月,有赤云白气。十一月,日生背气。 按《宋史高宗本纪》,建炎四年五月,紫微垣内有赤云 亘天,白气贯其中。 按《天文志》:“四年十一月癸卯,日 生背气。” 按《五行志》:四年五月,洞庭湖夜赤光如火, 见东北亘天,俄转东南。此血祥也。壬子夜,西北方有 赤气弥天,贯以白气如练者十数,犯北斗、文昌、紫微, 由东南而散。 又按《志》,“五月壬子夜,北方有白气十 馀道如练。”

按:《文献通考》:“卤兵犯湘沔”,又锺相、孔彦舟、曹火星、刘 超、彭筠、杨幺巨盗相继荼毒诸道,即其验也。

绍兴元年正月日有背气二月东南有白气[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绍兴元年正月 壬戌。日生背气。 按《五行志》。“绍兴元年二月己巳夜。 东南有白气。”

绍兴二年四月壬申、五月戊寅,日皆生戴气。闰四月 丙申,日生背气。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绍兴四年,正月,日生承气。三月,日生抱气。五月,日生 背气。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四年三月辛未,日有青赤黄 气。” 按《天文志》:“四年正月,日生承气。三月辛未,日生 抱气。五月甲戌,日生背气。”

绍兴五年正月庚申,日有戴气。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绍兴六年四月己亥。日生戴气。庚子复生。仍有承气。 十一月庚寅。日左右生珥并背气。癸巳。日。又生背气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绍兴七年,有赤气见。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七年春正月辛卯夜,东北有 赤气如火。” 按《天文志》:“七年正月辛未夜,东北赤气 如火。出紫微宫。二月癸卯又如之。十一月癸卯有赤 云如火。随日入。” 又按志,“二月辛丑氛气翳日。” 按 《五行志》,“七年正月乙酉夜,北方有赤气达旦。辛卯斗 牛间赤气如火。十一月癸卯,南方有赤气。东北皆赤 云。自日”入至于甲夜。

绍兴八年,赤气见。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八年九月甲申, 赤气出紫微垣。”

绍兴十八年五月,庆云见。八月九月有赤气如火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十八年五月庆云见。 按《五 行志》,十八年八月丁亥、九月甲寅,皆有赤气如火又按志,壬辰肆赦,天有云赤黄。近黄祥也。太史附秦 桧旨奏瑞。

绍兴二十一年,有赤气。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二十一年冬十月甲申,夜有 赤气。”

绍兴二十七年,赤气叠见。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二十七年三月乙酉。赤气出 紫微垣。冬十月壬寅。有赤气随日入” 按《五行志》。“二 十七年三月乙酉。赤气出紫微垣。七月壬申。赤气随 日入。十月壬寅。赤气如火。”

绍兴二十九年正月癸酉,日连晕,上生青赤黄色戴 气,日左右生珥。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绍兴三十年正月,有赤气见东北。十一月、十二月,白 气亘天。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三十年十二月戊申夜,白气 亘天。” 按《天文志》:“三十年正月壬申,东北方赤气一 带五处如火影。十一月甲午,西南方白气自尾历壁、 娄、昴宿。十二月戊申,其夜白气出尾宿,历心、房、氐、亢、 角,入天市,贯太微至郎位止,有类天汉。”

绍兴三十一年六月,日生晕背。十二月,白气出斗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十一年六月 辛酉,日上晕外生赤黄色,有背气。七月辛卯,日上晕 外生背气。” 又按志,“十二月辛丑,其夜白气出斗宿, 历牛、女、危至娄止,约广六丈,类天汉,东西亘天。” 按 《五行志》,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丑,白气如带,东西亘天, 出斗历牛。

绍兴三十二年,赤气见。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十二年春。淮 水溢。中有赤气。如凝血。”

孝宗隆兴元年白气见[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纪》,“隆兴元年十二月壬午,西南方有 白气。” 按《五行志》,“元年十二月壬午夜,白气见西南 方,出危入昴。”

隆兴二年正月,白气亘天。六月,有戟气。七月,赤黄背 气。十一月,赤气亘天。

按《宋史孝宗本纪》,隆兴二年正月甲寅白气亘天 按《天文志》,“六月甲子,日有戟气,七月甲申朔,日生赤 黄晕不匝,上生重晕,又生背气及青珥。丁亥日生重 晕,上生青赤黄色背气。癸卯日生赤黄晕不匝,晕外 生背气,赤黄,两头向外曲。”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甲 寅夜西南有白气亘天如带,十一月庚寅,日入后,赤 云随”之。

乾道元年自正月至四月连有白气亘天八月有赤气见十月至十二月又白气亘天[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纪》。“乾道元年春正月庚午。西北方有 白气。三月戊辰。白气亘天。十一月丙寅。白气亘天。” 按《天文志》。“乾道元年正月庚午,其夜白气出奎宿渐 上。经娄胃昴贯毕。入参宿内止。三月戊辰,其夜白气 自参宿至角宿止。与天汉相接。约广七丈。四月丁酉, 其夜苍白气自西北渐上。东北入天市垣。辛丑入北 斗魁中及入文昌星。乙巳入紫微垣内,至北极天枢。 甲十月己丑,苍白云气长二丈,穿入翼宿。十一月丙 寅,白气出女宿,历虚、危、室、壁、奎、娄、胃宿,入昴宿止。” 又按《志》:“六月丁未,日晕周匝,外生格气,横在日下。” 按《五行志》,乾道元年八月壬午,赤气中天,自日入至 于申夜。

乾道二年二月。日有直气背气。十二月。白气亘天 按《宋史孝宗本纪》。乾道二年十二月庚午。白气亘天。

按《天文志》:“二年二月庚辰,日左生赤黄色直气长。”

丈馀及半晕背气。 又按《志》,“十二月庚子,白气亘天。” 乾道三年三月五月,日生承气。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三月丁巳, 日晕于娄,外生赤黄承气。五月甲辰,日下晕外有青 赤黄承气。”

乾道五年正月己巳,日生黄色,戴气、承气。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乾道六年三月,日有承气;五月,生戴气、承气。十月、十 一月,皆有赤气见。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乾道六年三月 丁丑,日晕不匝,下生承气。闰五月壬辰,日半晕,再重 生戴气、承气。” 按《五行志》,“六年十月庚午,赤气随日 出。十一月丁丑,赤云随日入,至于甲夜。”

乾道七年七月、十月,赤气见。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七月壬寅, 赤气随日入。十月己未,赤气随日出。”

乾道八年六月,日生承气。十月,赤气见。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八年六月丁未, 日晕不匝,外生承气,日下晕。” 又按志,“十月乙巳,赤 气随日入。丙午,随日出。”

“乾道九年数有白气见。十月,矞云见
考证
按《宋史孝宗本纪》,“乾道九年冬十月壬申,矞云见。”

按《五行志》,“九年正月庚午,白气见西北方,出奎,入参。 三月戊辰,白气如带,自参及角,东西亘天。”四月丁酉 夜,白气见西北方,入天市垣。辛丑夜,白气入北斗。乙 巳夜,白气入紫微垣。十月己丑夜,苍白气见东南方, 入翼。“十一月丙寅”,白气如带,出女,入昴,东西亘天。十 二月庚午夜,白气如带,东西亘天,出女,入昴。

淳熙二年七月甲辰日生背气[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淳熙三年,赤气见。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淳熙三年八月 丁酉、戊戌,皆有赤气随日入出。

淳熙四年二月戊子,日上连晕,生戴气,日下晕外生 承气。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淳熙五年十二月乙未,日生两珥,一戴气。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淳熙六年十二月辛亥,日晕外生戴气。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淳熙八年正月己酉,日生戴气。七月己卯,日半晕外 生背气。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淳熙十年,白气亘天。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年正月戊子 夜。西南有白气。如天汉而明。南北广可六丈。东西亘 天。历壁至毕。”

淳熙十四年,赤气见。

按:《宋史孝宗本纪》,“淳熙十四年十一月甲寅,西南方 有赤气随日入。十二月壬午,东北方有赤气随日出。”

按:《五行志》:“十四年十一月癸丑、甲寅,有赤气随日。”

入出:

淳熙十五年六月,日上背气见。九月有赤黄气 按《宋史孝宗本纪》。淳熙十五年九月庚子夜,南方有 赤黄气覆大内。 按《天文志》。十五年六月丙申,日上 生青赤黄色背气。 按《五行志》。十五年九月庚子,南 方有赤黄气。

光宗绍熙二年二月四月日生戴气七月日有背气按宋史光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绍熙二年二月壬寅日生戴气青赤黄色四月癸未日生戴气七月[编辑]

庚申,日晕外青背气。壬戌,日有背气。

绍熙四年十一月,日青气见,赤白云气见。

按《宋史光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十一月辛 巳。日晕外生背气。 按《五行志》。四年十一月甲戌。赤 云夜见。白气间之。

绍熙五年,白气亘天,日生背气。

按《宋史光宗本纪》。“绍熙五年六月壬寅夜白气亘天。 己酉白气亘天” 按《天文志》。“五年六月丙午,日上晕 外生背气。” 按《五行志》。“六月壬寅夜。白气亘天。自紫 微至亢角。己酉日入后。白气亘天。顷刻而散。”

宁宗庆元元年徽州古井夜出黑气二月日生背气四月生格气[编辑]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庆元元年二月 辛巳,日上晕外生青赤黄背气。”“四月己未,日生赤黄 色格气。” 按《五行志》:“庆元元年,徽州黄山民家古井 风雨,夜出黑气,波浪喷涌。”

庆元二年,日生背气。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五月己丑, 日生背气,其色青黄。”

庆元四年,白气见。

按:《宋史宁宗本纪》:“庆元四年八月庚辰,白气亘天。” “庆元五年,白气见。”

按《宋史宁宗本纪》。庆元五年二月癸酉。白气亘天。八 月乙亥。白气亘天 按《五行志》。“五年二月癸酉夜,东 北方白气如带。自角至参。八月癸亥。东北方有白气 如带。亘天。”

庆元六年十月,赤气夜发横天。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嘉泰四年二月有赤气十一月有白气[编辑]

按《宋史宁宗本纪》。嘉泰四年二月庚申夜有赤气亘 天。“十一月壬申白气亘天。” 按《五行志》,“嘉泰四年二 月庚辰夜有赤云,间以白气。东北亘天。后八日国有 大火。占者以为火祥。” 又按志,“十一月辛未昼有白 气分数道亘天。”

嘉定七年日晕承气见[编辑]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嘉定七年三月 壬申,日生赤黄晕,外有青赤黄承气,后晕周匝。 嘉定十一年二月丙寅,日有戴气。”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嘉定十五年,日晕,生承气。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五年二月己 亥。日晕于娄。周匝。有承气“嘉定十七年,日生背气。”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七年六月辛 卯,日生背气。”

理宗宝庆三年日有气如珥[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宝庆三年十二 月己酉。日旁有气如珥。”

绍定三年二月丙申日有背气[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绍定四年,日生承气。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七月己丑, 日生承气。

绍定五年三月丁酉,日生抱气、承气。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端平元年六月戊子日生赤黄晕上下有格气[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端平二年六月戊寅,日有承气。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嘉熙元年三月癸亥七月壬申日有背气[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嘉熙四年,白气亘天,日生背气。

按《宋史理宗本纪》。四年二月丙辰。白气亘天。 按天 文志。二月丙申朔。日生背气。

淳祐二年白气见[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纪》:“淳祐二年夏四月甲寅,白气亘天。”

按《天文志》:“淳祐二年二月癸丑朔,白气亘天 。” 按

《五行志》:“淳祐二年四月甲寅,白气亘天。”

淳祐三年七月甲午,日生格气。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淳祐五年五月戊申,日生赤黄晕,外有背气。六月甲 子,日晕周匝。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淳祐六年三月癸巳,日晕周匝,生珥气。四月丁丑,日 晕周匝。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宝祐元年正月戊戌日生戴气[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景定元年三月白气如匹练亘天[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通鉴》云云。

景定三年,白气见。

按《宋史理宗本纪》:“景定三年秋七月甲申夜,有白气 亘天。”

景定五年九月己丑日生格气。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度宗咸淳元年六月壬午日生承气[编辑]

按《宋史度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咸淳九年,襄阳白气见。

按《宋史度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咸淳九年。襄阳 城中。白气自西而出。

少帝祥兴二年有黑气出于山西[编辑]

按:《宋史二王本纪》:“祥兴二年二月癸未,张世杰与元 张弘范战于崖山,有黑气出山西。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