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第106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历象汇编 第一百六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
第一百六卷目录
晦朔弦望部纪事
晦朔弦望部杂录
晦朔弦望部外编
岁功典第一百六卷
晦朔弦望部纪事
[编辑]《外纪》:“尧之时有蓂荚,十五之前,日生一叶,十五之后, 日落一叶,小馀则一叶厌而不落,观之可以知旬朔, 故又名历草。”
《书经引征》:“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 人走。”
《周礼天官》:大宰之职:“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 鄙。”〈订义〉郑康成曰:“吉谓朔日。”
《小宰》“月终,则以官府之叙受群吏之要赞,冢宰受岁 会。”〈订义〉郑康成曰:“主每月之小计也。”贾氏曰:“月计曰要。 每月之终,使官府致其簿书之要,受之当先尊后卑, 故言叙岁计曰会,助冢宰受一岁之计也。”
宰夫之职,“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 旬终则令正日成而以考其治。治不以时举者,以告 而诛之。”〈订义〉王昭禹曰:“宰夫治官之考,其职掌赞大宰、 小宰,故岁会、月要、日成皆使群吏正之。岁会则使入 于大宰,月要则使入于小宰,日成则宰夫受之,治则 案所入之计书而考之。”
宫正。“月终则会其稍食。岁终则会其行事。”〈订义〉贾氏曰: “稍食,谓宫中官府等月禄。”王氏曰:“月终会其食,为小 宰受其月要故也。”
宫伯,“月终则均秩,岁终则均叙。”〈订义〉王氏曰:“秩酒、秩膳 之类,日月有焉,故月终则均之。劳逸剧易,宜以岁时 更焉,故岁终则均之。”
《地官》大司徒之职,“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国都鄙。” 乡大夫之职,“正月之吉,受教法于司徒,退而颁之于 其乡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考其德行,察其道艺。” 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以考其德行 道艺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
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及四时之孟月吉日,则 属民而读邦法以纠戒之。〈订义〉郑康成曰:“以四孟月朔 日读法者,弥亲民者地教,弥数。”刘执中曰:“正月在州,三 时在党。”
族师“月吉则属民而读邦法,书其孝弟睦姻有学者。” 〈订义〉《郑康成》曰:“月吉,每月朔日也。”
《夏官》大司马之职,“正月之吉,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 秋官大司寇之职,“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国都鄙。” 《礼记祭义》:“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积,卜三宫之夫人 世妇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注〉大昕,季春朔日也。 《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 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
《成公十六年》,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其二卿相 恶,王卒以旧。郑陈而不整,蛮军而不陈,陈不违晦,在 陈而嚣,合而加嚣,各顾其后,莫有𩰚心。旧不必良,以 犯天忌,我必克之。”〈注〉晦月终阴之尽,故兵家以为忌。 〈疏〉行兵贵月盛之时,晦是月终,阴之盛也,故兵家以 晦为忌,不用晦日陈兵也。昭二十三年“七月戊辰晦, 吴败楚师于鸡父。”吴犯兵忌而战胜者,杜云:“违兵忌 晦,战击楚所不意。”彼知楚有可败之机,晦是兵家所 忌。原楚之情,必以吴为不动,故以晦日掩之,击楚不 备故也。
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 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 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 季,于今三之一也。”
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 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 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 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月令广义》:“汉高帝十月定秦,遂为岁首。武帝改用夏 正,亦在建寅之朔。”
《汉书武帝本纪》:“元鼎五年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立 泰畤于甘泉。”
《郊祀志》: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天子始郊拜泰一如 雍礼。其赞飨曰:“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 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
《律历志》:“元封七年,宦者淳于陵渠复覆《太初历》,晦朔 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武帝本纪》:“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祀上帝 于明堂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 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汉书律历志》:“大司农中丞麻光等二十馀人,杂候日 月晦朔弦望八节、二十四气,钧校诸历,用状奏可。” 《十洲记》:“火林山,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 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许,晦夜即见。”
《后汉书礼仪志》:“礼威仪:每月朔旦,太史上其月历,有 司侍郎、尚书见读其令,奉行其政,朔”
《邺中记》:“赵王虎建武六年,造梁马台,在城西漳水之 南,虎常于此台简练骑卒,虎牙宿卫蛇云腾黑槊,骑 五千人,每月朔晦,阅马于此台。”
《后汉书律历志》:永平五年,官历署七月十六日食。待 诏杨岑见时月食多,先历即缩用算上为日,上言“月 当十五日食,官历不中。”诏书令岑普与官课。起七月 尽十一月弦望,凡五官历皆失,岑皆中。庚寅,诏令岑 署弦望月食官。
永平十二年十一月丙子,诏书令盛防代岑,署弦望、 月食、加时、四分之术,始颇施行。是时盛防等未能分 明历元,综校分度,但用其弦望而已。先是,九年,太史 待诏董萌上言“历不正”,事下三公、太常知历者杂议, 无能分明据者。至元和二年,《太初》失天益远,日月宿 度,相觉浸多,而候者皆知晦朔、弦望差天一日,宿差 “五度。”章帝知其谬错,以问史官,虽知不合而不能易。 召治历编䜣李梵等综校其状。二月甲寅,遂下诏改 行《四分》,以遵于尧,以顺孔圣奉天之文。于是《四分》施 行,而䜣、梵犹以为元首十一月当先大,欲以合耦弦 望,命有常日,而十九岁不得七闰,晦朔失实,行之未 期。章帝复发圣思,考之经谶,使左中郎将贾逵问治 历者卫承及䜣梵等十人,以为“月当先小。据《春秋》经, 书朔不书晦者,朔必有明,晦不朔必在其月也。即先 大则一月再朔,后月无朔,是明不可必。梵等以为当 先大,无文,正验取欲谐耦,十六日月朓,昏晦当灭而 已。又,晦与合同时,不得异日。”上知䜣梵穴见,敕“毋拘 历已。班天元始起之”月,当小定后年,历数遂正。 《搜神记》:“汉明帝时,尚书郎河东王乔为邺令。乔有神 术,每月朔,尝自县诣台,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 令太史候望之,言其临至时,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 因伏伺见凫,举罗张之,但得一双舄。使尚书识视,四 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东观汉记》:“和熹邓太后永初二年,旱,五月朔,太后幸 雒阳省狱举冤,未还,澍雨大降。”
《后汉书律历志》:灵帝熹平五年,五官郎中冯光、沛相 上计掾陈晃言,“历元不正。”议郎蔡邕议,当今历正月 癸亥朔,光、晃以为乙丑朔,乙丑之与癸亥,无题勒款 识,可与众共别者,须以弦望、晦朔光魄亏满可得而 见者,考其符验。而光、晃历与甘石旧文错异。
谢承《后汉书》:“羊续为南阳太守,好啖生鱼。府丞焦俭 以三月望饷鲤鱼一头,续不为意,受而悬之于庭,少 有皮骨。明年三月,俭复致一鱼,续出昔枯鱼以示俭, 遂终身不复食。”
《山栖志》:“许迈,句容人,择馀杭悬霤山,结庐居焉。往来 茅岭间,放绝世务,以寻仙馆,惟朔望一归定省而已。 及亲终,遂弃家遍游名山。”
《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十月己亥,公卿朝,朔旦并引 杨彪,待以客礼,赐延年椐杖、冯几。”
《晋书律历志》:“魏文帝黄初中,太史令高堂隆复详议 历数,更有改革。太史丞韩翊以为《乾象》减斗分大过 后当先天,造《黄初历》,以四千八百八十三为纪法,千 二百五十为斗分。其后尚书令陈群奏,以为历数难 明,前代通儒多共纷争。黄初之元,以《四分历》久远疏 阔,大魏受命,宜改历明。”时韩翊首建,犹恐不审,故以 “《乾象》互相参校。其所校日月行度,弦望朔晦,校历三 年,更相是非,无时而决。案三公议,皆综尽典理,殊涂 同归,欲使效之璿玑,各尽其法,一年之间,得失足定。” 奏可。
《魏志高堂隆传》注:“太史上汉历不及天时,因更推步 弦望朔晦,为太和历。”
《晋书·律历志》:“魏尚书郎杨伟表曰:‘元和二年,复用《四 分历》,施而行之,至于今日。考察日蚀,率常在晦,是则 斗分太多,故先密后疏,而不可用也。臣前以制典馀 日,推考天路,稽之前典,验之以蚀朔,详而精之,更建 密历,则不先不后,古今中天,以昔在唐帝协日正时, 允釐百工,咸熙庶绩也’。”
《晋起居注》:“穆帝升平二年正月朔,朝会,赐众官𨤍醁 酒。”
《世说》:桓元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 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国殷因月 朔与众在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 《南史。宋武帝本纪》:封晋帝为零陵王,全食一郡,载天 子之旌旗,乘五时副车,行晋正朔。
《宋书礼志》:“故事,正月朔,贺殿下,两百华镫对于二阶之间,端门设庭燎火炬。端门外设五尺三尺镫,月照 星明,虽夜犹昼矣。”
《南史谢灵运传》:“灵运为永嘉太守。郡有山水,灵运素 所爱好,既不得志,遂肆意遨游,动逾旬朔。”
《异苑》:“西河有钟在水中,晦朔辄鸣,声响悲激,羁客闻 而凄怆。”
《南史王骞传》:“骞诸女子侄皆嫔王尚主,朔望来归,辎 軿填咽,非所欲也。敕岁中不过一再见。”
《梁书孔休源传》:“休源遗令薄葬,节朔荐蔬韭而已。” 《隋书礼仪志》:“后齐正晦汎舟,皇帝乘舆鼓吹,至行殿, 升御坐,乘板舆,以与王公登舟置酒,非预汎者,坐于 便幕。”
《北史裴叔业传》:“叔业兄子粲,闵帝初复为中书令。后 正月晦,帝出临洛滨,粲起御前,再拜上寿酒。帝曰:‘昔 北海入朝,暂窃神器,尔日卿戒之以酒,今欲我饮,何 异于往情’?粲曰:‘北海志在沈湎,故谏其所失。陛下齐 圣温克,臣敢献微诚’。帝曰:‘甚愧来誉’。”仍为命酌。 《隋书音乐志》:明帝武成二年正月朔旦,会群臣于紫 极殿,始用百戏。宣帝即位,广召杂伎,增修百戏,鱼龙 曼延之伎,常陈殿前。
《荆楚岁时记》:“元日至于月晦,并为酺聚饮食,士女泛 舟,或临水宴乐。”〈注〉每月皆有弦望晦朔,以正月初年, 时俗重以为节也。《玉烛宝典》曰:“元日至月晦,令并酺 食度水。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以为度厄。”今世人 唯晦日临河解除,妇人或湔裙。
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注〉今北人此日设“麻 羹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
《隋书礼仪志》:“季春晦,傩、磔牲于宫门及城四门,以禳 阴气。”
《北史柳彧传》:彧见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 抵戏,上奏请禁绝之,曰:“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 月望夜,充街塞陌,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 为女服,竭赀破产,竞此一时。请颁天下,并即禁断。”诏 可其奏。
《婆利国传》:“祭祀必以月晦。盘贮酒肴,浮之流水。” 《玉烛宝典》:“正月之朔,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 《唐书百官志》:“皇帝巡幸,两京文武官职事五品以上, 月朔以表参起居。”
《六典》·膳部“节日食料,有晦日膏糜。”
《旧唐书礼仪志》:乾封二年,改元为总章。明年三月,下 诏曰:“合宫听朔,阐皇轩之茂范;灵府通和,敷帝勋之 景化。”
《唐诗纪事》:“景龙四年正月二十九日晦,幸浐水。” 《全唐诗话》:“十二月晦,诸学士入阁守岁,以皇后乳母 戏适御史大夫窦从一。”
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馀篇。帐 殿前结彩楼,命昭容选一篇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 集其下,须臾纸落如飞,各认其名而怀之。既退,惟沈、 宋二诗不下。移时,一纸飞坠,竞取而观,乃沈诗也。及 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 羞睹豫章才’。词气已竭,宋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 来犹涉健’。”举沈乃伏,不敢复争。
《唐诗纪事》:“高正臣,广平人,官至卫尉卿。习右军书法, 睿宗最爱其笔。晦日宴高氏林亭,凡二十一人,皆以 ‘华’字为韵。”
《唐书张齐贤传》:武后诏百官议告朔于明堂。太常博 士辟闾石谞曰:“周太史颁朔,邦国是总颁十二朔于 诸侯,天子犹月告者,颁官府都鄙也。”
《摭异记》:“狄仁杰之为相也,有卢氏堂姨,居于午桥南 别墅。姨止有一子,未尝来都城亲戚家。梁公每遇伏 腊晦朔,修礼甚谨。”
《旧唐书音乐志》:“明皇每初年望夜,御勤政楼,观灯作 乐,太常乐府悬散乐毕,即遣宫女于楼前缚架,出眺 歌舞以娱之。若绳戏竿木,诡异巧妙,固无其比。” 《明皇本纪》:“开元二十八年春正月,以望日御勤政楼, 䜩群臣楼下连夜烧灯,会大雪而罢。因命自今常以 二月望日夜为之。”
《唐书礼乐志》:“天宝二年,始以九月朔荐衣于诸陵。” 《唐国史补》:“韦伦为太子少保致仕,每朝朔望,群从甥 侄候于下马桥,不减百人。”
《唐书李泌传》:帝以前世上巳、九日皆大宴集,而寒食 多与上巳同时,欲以三月名节。泌请废正月晦,以二 月朔为中和节。因赐大臣戚里尺,谓之“裁度。”民间以 青囊盛百谷瓜李果种,相问遗,号献生子。里闾酿宜 春酒,以祭勾芒神,祈丰年。百官进农书,以示务本。帝 悦,乃著令与上巳九日为三令节,中外皆赐缗钱燕 会。
《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六年二月戊辰朔,百僚会宴 于曲江亭,上赋《中和节群臣赐宴》七韵。”
五月丙寅朔,上御紫宸受朝。上以是月一阴生,臣子 道长,父子必以是朔面焉,故取朔日受朝贞元九年春正月庚辰朔,朝贺毕,上赋《退朝观仗归 营诗》。
二月庚戌朔。先是,宰臣以三节次宴府县,有供帐之 弊,请以宴钱分给,各令诸司选胜宴会。从之。是日中 和节,宰相宴于曲江亭,诸司随便,自是分宴焉。 《唐书韦彤传》:天宝中,诏尚食朔望进食太庙,天子使 中人侍祠,有司不与也。贞元十二年,帝始诏朔望食 畀宗正、太常合供。于是彤与博士裴堪议曰:“礼,宗庙 朔望不祭,园寝则有之。”帝曰:“是礼先帝裁定,遽更之, 其谓朕何?”徐议其可,而朔望食卒不废。
《遵生八笺》韩文公云:“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 作车,缚草为船,载糗与粮,三揖穷鬼而送之。”〈注〉相传 高阳氏子好衣敝食糜。正月晦日巷死。世人于是日 作粥糜,破衣弃于巷,祝曰:“送穷鬼。”
《旧唐书敬宗本纪》:“宝历二年九月丁丑朔,大合宴于 宣和殿,陈百戏,至丙戌方巳。”
《穆宗萧皇后传》:“开成中,正月望夜,帝于咸泰殿陈灯 烛,奏仙韶乐,二宫太后俱集,奉觞上寿,如家人礼。” 《东观奏记》:“大中十一年正月朔,上御含元殿受朝,太 子太师卢钧年八十,自乐悬之南,步而及殿墀,称贺 上前,声容缓朗,举朝服之。”
《酉阳杂俎》:“昆吾陆盐,周十馀里,无水,自生末盐。月满 则如积雪,味甘;月亏则如薄霜,味苦,月尽则全尽。” 《封氏闻见录》:“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 望日为之,以大麻緪,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 百条挂于前,分二朋,两钩齐挽,当大緪之中,立大旗 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输,名曰拔河。” 《五代史李琪传》:明宗初即位,乃诏群臣五日一随宰 相入见内殿,谓之起居。琪以谓非唐故事,请罢五日 起居,而复朔望入阁。明宗曰:五日起居,吾思所以数 见群臣也,不可罢,而朔望入阁可复。然唐故事,天子 日御殿见群臣曰常参。朔望荐食诸陵寝,有思慕之 心,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见群臣,曰入阁。宣政,前殿 也,谓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谓之“阁。”其不御前殿 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唤仗,由阁门而入,百官俟朝 于衙者,因随以入见,故谓之“入阁。”然衙,朝也,其礼尊; 阁,宴见也,其事杀。自乾符已后,因乱礼阙,天子不能 日见群臣而见朔望,故正衙常日废仗,而朔望入阁 有仗。其后习见,遂以入阁为重,至出御前殿,犹谓之 “入阁”,其后亦废,至是而复。然有司不能讲正其事,凡 群臣五日一入见中兴殿、便殿也。此入阁之遗制,而 谓之“起居”,朔望一出御文明殿、前殿也,反谓之“入阁”, 琪皆不能正也。
《清异录》:蜀孟昶月旦必素飧,性喜薯药,左右因呼薯 药为“月一盘。”
《五代史契丹传》:“契丹贵日,每月朔旦东向而拜日。” 《辽史太祖本纪》:“天赞三年九月丙申朔,庚子,拜日于 蹛林。”
《圣宗本纪》:“统和五年三月癸亥朔,幸长春宫,赏花钓 鱼,以牡丹遍赐近臣。”
《宋史·礼志》:太祖建隆二年正月朔,始受朝贺于崇元 殿,服衮冕,设宫悬,退,群臣诣皇太后宫门举贺。 《燕翼诒谋录》:前代赐时服,唯将相、翰林学士至诸军 大校而止。建隆三年,太祖皇帝谓宰相曰:“时服不赐 百官,甚无谓也,宜并赐之。”乃以冬十月朔,赐文武常 参官时服。自后遂为定制。
《宋史乐志》:“三元观灯,自唐以后,常于正月望夜,开坊 市门然灯。宋因之,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大内 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陈百戏。”
《玉海》:“淳化二年十二月丙寅朔,上御文德殿,群臣入 阁,礼毕,赐百官廊下餐。”
《宋史李昉传》:“至道元年正月望,上观灯乾元楼,召昉 赐坐于侧,酌御樽酒饮之,自取果饵以赐。”
昉雅厚张垍而薄张佖,及昉罢相,垍草制,深攻诋之, 而佖朔望必诣昉。或谓佖曰:“李公待君不厚,何数诣 之?”佖曰:“我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 吾所以重之也。”
《礼志》:“咸平二年二月晦,赏花宴于后苑,帝作《中春赏 花钓鱼诗》,儒臣皆赋,遂射于水殿,尽欢而罢。”
《玉海》:景德四年正月己亥朔,御朝元殿,受朝贺,群臣 上寿,诸道进奉,下诏肆眚。司天言:“日抱戴佳气覆宫 阙。”上作诗赐近臣属和。
大中祥符六年正月癸巳朔,五星同色。占曰:“天下兵 偃。”
天圣二年正月壬寅朔,率百官上皇太后寿于会庆 殿。是日,景云见。
皇祐二年四月朔,幸金明池,司天言“云色黄,其形轮 囷。”此圣孝感天之应。
《梦溪笔谈》:熙宁六年,有司上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 彻膳,避正殿,一夕微雨,明日不见日蚀,百官入贺,是 日有皇子之庆。蔡子正为枢密副使,献诗一首,前四句曰:“昨夜薰风入舜韶,君王未御正衙朝。阳辉已得 前星助,阴沴潜随夜雨消。”其叙四月一日避殿皇子 庆诞云“阴不见日蚀”,四句尽之。当时无能过之者。 苏轼《游桓山记》:“元丰二年正月己亥晦,春服既成,从 二三子游于泗之上,登桓山,入石室,使道士戴日祥 鼓雷氏之琴,操履霜之遗音,曰:‘噫嘻悲夫!此宋司马 桓魋之墓也’。”
《志林》:“绍圣二年五月望日,敬造真一法酒成,请罗浮 道士邓守安拜奠北斗真君。”将奠,雨作。已而清风肃 然,云气解驳,月星皆见,魁杓明爽。彻奠,阴雨如初。谨 稽首拜手而记其事。
《林下清录》:“子瞻到黄,廪食既绝,痛自节俭,日用不得 过百五十文。每月朔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 屋梁上,平旦取一块,给一日之用,馀则别贮,以给宾 客。”
苏辙《诗序》:“眉之二月望日,鬻蚕器于市,因作乐纵观, 谓之蚕市。”
《宋史岳飞传》:“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 朔望设祭于其家。”
《玉海》:淳熙二年十一月朔旦冬至,臣僚言“至朔同日, 凡十九年,一遇云物辉华,请宣示史馆。”
《宋史律历志》:淳熙五年,礼部郎官吕祖谦言:“本朝十 月小尽,一日辛卯朔,夜昏度太阴躔在尾宿七度七 十分。以太阴一昼夜平行十三度三十一分,至八日 上弦日,太阴计行九十一度馀。按历法,朔至上弦,太 阴平行九十一度三十一分,当在室宿一度大金国 十月大尽,一日庚寅朔,夜昏度太阴约在心宿初度 三十一分,太阴一昼夜亦平行十三度三十一分。自 朔至本朝八日,为金国九日,太阴已行一百四度六 十二分,比之本朝十月八日上弦,太阴多行一昼夜 之数。今测见太阴在室宿二度,计行九十二度馀,始 知本朝十月八日上弦,密于天道。”诏祖谦复测验。是 夜,邦杰用浑天仪法物测验,太阴在“室宿四度,其八 日上弦夜所测太阴在室宿二度。按历法,太阴平行 十三度,馀行迟行十二度。今所测太阴,比之八日夜 又东行十二度,信合天道。”
淳熙十三年八月,布衣皇甫继明等陈:“今岁九月望, 以《淳熙历》推之,当在十七日,实历敝也,太史乃注于 十六日之下,徇私迁就,以掩其过,请造新历。”而杨忠 辅乞与历官刘孝荣及继明等各具己见,合用历法, 指定今年八月十六日太阴亏食加时早晚,有无带 出所见分数,及节次生光、复满、方面辰刻更点同验 “之,仰合《乾象》,折衷疏密。再请今年八月二十九日验 月见东方一事,苟见月馀光,则其日不当以为晦也。 又今年九月十六日验月未盈一事,苟见月体东向 之光犹薄,则其日不当为望也。知晦望之差,则朔之 差明矣。必使气之与朔,无毫发之差,始可演造新历。” 付礼部议,“各具先见,指定太阴亏食”分数、方面辰刻, 《定验折衷》,诏颜师鲁、蒋继周监之。既而孝荣差一点, 继明等差二等,忠辅差三等,迺罢遣之。
淳熙十四年,国学进士石万言:“《淳熙历》立法乖疏,丙 午岁定望则在十七日,太史知其不可,遂注望于十 六日下,以掩其过。今考《淳熙历经》,则又差于将来。戊 申岁十一月下弦,则在二十四日,太史局官必俟颁 历之际,又将妄退于二十三日矣。法不足恃,必假迁 就。而朔、望二弦,历法纲纪,苟失其一,则五星盈缩、日 月交会,与夫昏旦之中星,昼夜之晷刻,皆不可得而 正也。请依改造《大历》故事,置局更历,以祛太史局之 敝。”事上闻。六月,给事中王信亦言:“更历事,乞令皇甫 继明与万各造来年一岁之历,取其无差者。”诏从之。 十二月,进所造历。王淮等奏:“万等历日与淳熙十五 年历差二朔,《淳熙历》十一月下弦在”二十四日,恐历 法有差。孝宗曰:“朔岂可差?朔差则所失多矣。”乃令吏 部侍郎章森、秘书丞宋伯嘉参定以闻。
淳熙十五年,礼部言:“石万等所造历,与《淳熙历》法不 同,当以其年六月二日、十月晦日月不应见而见为 验,兼论《淳熙历》下弦不合在十一月二十四日,是日 请遣官监视。”诏礼部侍郎尤袤与章森监之。六月二 日,森奏:“是夜月明,至一更二点入浊。”十月晦,袤奏:“晨 前月见东方。”孝宗问“诸家孰为疏密?”周必大等奏:“三 人各定二十九日早,月体尚存一分,独杨忠辅万谓 既有月体,不应小尽。”孝宗曰:“十一月合朔在申时,是 以二十九日尚存月体耳。”
《癸辛杂识》:“吴中一富家子,粗识字而𫘤然其性僻,专 喜行古礼,辟大堂以祀夫子。凡朔望二丁,必大集里 中士人以行礼,凡俎豆衣冠之具及祭馔牲酒,莫不 精腆,每一行礼,必有重费,不靳也。然其人初无识解, 不过所存如此,亦可尚也。”
谢翱《月泉游记》:“月泉在浦江县西北二里。故老云:‘其 消长视月之盈亏。由朔至望,投稊其间,泉浸浸浮稊 而上,动荡芹藻,若江湖之浮舟,拥于下岸,视旧痕不减毫发。由望至晦,置竹井旁,以常所落浅深为候,随 月大小,画痕竹上,当其日之数,旦而测之,水之落痕 与石约,如竹之画,视甃间滞萍,枯青相半,殆类水退’。” 《金史礼志》:天眷二年,定朔望朝日仪,帝南向拜。 《世宗本纪》:“大定四年三月丙戌朔,万春节,高丽、夏遣 使贺。”
大定六年十二月甲戌,诏“有司每月朔望及上七日, 毋奏刑名。”
大定八年十月乙未,命涿州刺史兼提点山陵,每以 朔望致祭,朔则用素,望则用肉,仍以明年正月为首。 大定二十四年正月辛卯朔,徐州进芝草十有八茎, 真定进嘉禾二本六茎,异亩同颖。
《章宗本纪》:“明昌四年九月甲子朔,天寿节,御大安殿, 受亲王百官及宋、高丽、夏使朝贺。”
《宣宗本纪》:“贞祐元年闰月戊辰朔,拜日于仁政殿。自 是每月吉为常。”
《元史五行志》:“至正二十七年三月朔日,莱州招远县 大社里有大鸟自南飞至,其色苍白,展翅如席,状类 鹤,俄顷飞去,遗下粟、黍、稻、麦、黄黑豆、荞麦于张家屋 上,约数升许,是岁大稔。”
《明会典》:洪武三年定,凡朔望日,上皮弁服,御奉天殿。 百官公服于丹墀,东西对立。俟引班引合班北面立, 再拜,班首诣前,同百官鞠躬,唱某官臣某起居。赞礼 唱“圣躬万福。”班首平身复位,同百官皆再拜。引班引 百官分班仍对立。省府台部官、诸衙门有事奏者,由 西阶陞殿。奏事毕,降自西阶。引班引百官以次出。如 无事奏、则侍仪由西阶陞殿、跪奏如之。俟侍仪降阶、 引班导百官出
洪武十四年定,凡朔望日,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俟。鼓 三严。公侯、一品、二品官入东西角门俟。其馀三品以 下,先于丹墀内班横行序立。钟三鸣,公侯、一品、二品 以次入班序立。钟鸣毕,仪礼司奏“外办。”导驾官导上 位,升御座。鸣鞭讫。鸣赞唱班齐。通赞“诣中道。”班首“臣 某等起居圣躬万福”毕,百官行五拜礼。仪礼司奏礼 毕而退
洪武十七年,令百官凡遇朔望免行起居礼。后更定, 朔望日上御奉天殿,百官各具公服行礼。常朝官序 立于丹墀,东西相向,谢恩见辞官序立于奉天门外, 北向。候上陞座,鸣鞭。鸿胪寺赞“排班”,乐作。常朝官行 一拜三叩头礼毕,乐止。复班。鸿胪寺奏“谢恩见辞。”于 奉天门外行五拜三叩头礼毕。鸣鞭,驾兴。
都察院监礼纠仪。“凡朔望日皇极殿朝参,丹墀皇极 门外各侍班二员。”
凡每月朔望日、神机营提督官请祭神旗。本卫遣官 军于午门楼上、迎请导从。至教场。祭毕迎回。仍如法 置放
鸿胪寺朔望日皇极殿朝参:“掌礼堂上官一员,奏事 堂上官一员,鸣赞一员,纠仪序班四员。《齐又》武班序 班四员,传赞序班八员,皇极门外鸣赞二员,纠仪序 班二员,摆班序班四员,催人序班二员,掖门纠仪序 班四员。”
国子监一,朔望行释菜礼,各班生员务要一名赴庙, 随班行礼。敢有怠惰失仪及点闸不到者,痛决。 《明外史建文太子文奎传》:文奎母冯氏,洪武二十九 年十月晦生,太祖不乐,曰:“月日皆数之。”终命内廷勿 贺。
《帝京景物略》:元旦至晦日,家家竿标楼阁,松柏枝荫 之,夜灯之曰“天灯。”
《西吴枝乘》,三月朔日,则民间妇女簪蓬于首,无贵贱 皆然。
《客座新》闻:“教坊妓者,以术压子弟,必供奉白眉神,朝 夕祷之,子弟往来不绝。至朔望日,用手帕异针刺神 面,谓子弟奸猾。打乖者佯怒之,撤帕著子弟面,将坠 于地,令拾之,则子弟心悦诚服,而不他之也。”
《遵生八笺》:“以春三月朔旦,东面平坐,叩齿三通,闭气 九息,吸震宫青气入口,九吞之,以补肝虚受损,以享 青龙之荣。”
《北京岁华记》:“七月晦日,地藏佛诞,供香烛于地,积水 湖、泡子湖各有水灯。”
《名胜志》:“工山在南陵县西,山有广惠庙,以六月晦日 祀其山神,或云晋何琦也。”
晦朔弦望部杂录
[编辑]《易经小畜》:“月几望,君子征凶。”〈程传〉月望则与日敌矣。几 望,言其盛将敌也,不已则将盛于阳而凶矣。于几望 而为之戒曰:“妇将敌矣,君子动则凶也。”几望,将盈之 时,若已望则阳已消矣,尚可戒乎!
《归妹》:“月几望吉。”〈程传〉《月望》,阴之盈也,盈则敌阳矣。“几望” 未至于盈也。五之贵高,常不至于盈,极则不亢,其夫 乃为吉也。
“《中孚》月几望,马匹亡”,无咎。〈大全〉方氏曰:“月几望”,不处盈也。以阴居阴,履柔处正,不敢敌阳,此人臣功业已盛, 而不敢居其盛者,故为“月几望之象。”
《书经·舜典》:“正月上日。”〈蔡传〉上日、朔日也。
《洪范》:“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大全〉临川吴氏曰:“月自合 朔至来月合朔,凡二十九日六辰有奇,月与日一会 也。以晦朔弦望定月之大小,是为一月之纪。”
《诗经豳风·七月章》曰:“为改岁。”〈疏〉以仲冬阳气始萌,可 以为年之始,故改正朔者,以建子为正。
《春秋》,“日有食之。”〈疏〉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 为弦,全照乃成望。
《礼记·檀弓》有“荐新如朔奠。”〈陈注〉“朔奠”者,月朔之奠也。未 葬之时,大夫以上朔望皆有奠,士则朔而已。如得时 新之味,或五谷新熟而荐之,则其礼亦如朔奠之仪 也。
《礼运》“三五而盈,三五而阙。”〈疏〉三五十五日而得盈满, 又三五十五日而得亏阙也。
《丧大记》:“大夫士父母之丧,既练而归。朔月忌日则归 哭于宗室。”
《周礼》:“春官大史,正岁年。”〈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朔”, 大小不齐,正之以闰。
《左传》:“夏五月,日有食之。”不书朔与日,官失之也。 《公羊传》:“日有食之。”〈注〉日行疾,月行迟,过朔乃食。 《穀梁传》:“天子朝日,诸侯朝朔。”
《国语》:“自今至于初吉,阳气俱烝,土膏其动。”〈注〉《初吉》,二 月朔日也。
《易飞候》:“凡日食皆于晦朔,不于晦朔食者,名曰薄,主 人民有灾患也。”
凡候雨,以晦朔弦望,云汉四塞者,皆当雨,如斗牛。彘 当雨,暴有异云如水牛,不三日大雨。黑云如群羊,奔 如飞鸟,五日必雨。云如浮船,皆有雨。北斗独有云,不 五日大雨。四望见青白云,名曰“天寒之云”,雨征苍黑 云,细如杼轴蔽日,月五日必雨。云如两人提鼓持桴, 皆为暴雨。
《尚书考灵曜》:“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朔而月见东方, 谓之侧匿。”
《文子上德篇》:“蟾蜍辟兵,寿在五月之望。”
《庄子逍遥游》篇:“朝菌不知晦朔。”〈注〉《朝菌粪土芝》,朝生 暮死。晦者不及朔,朔者不及晦。
《鹖冠子》“弦望晦朔,终始相迎。”
《吕氏春秋精通篇》:“月也者,群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 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亏。”
《贵因篇》:“推历者视月盈而知晦朔因也。”
《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 推本天元,顺承厥意。”〈注〉索隐曰:言王者易姓而兴,必 当推本天之元气行运所在,以定正朔,以承天意。 《汉书·天文志》:“古人有言曰:‘天下太平,五星循度,亡有 逆行。日不食朔,月不食望’。”
李寻传朔,晦正终始。弦为绳墨,望成君德。
刘向《五行传》,“春秋及朔言朔,及晦言晦。”
扬子《百是》篇:“月未望则载魄于西,月既望则终魄于 东。其愬于日乎?”
《后汉书律历志》:“岁首至也,月首朔也,至朔同日谓之 章。”
《礼仪志》注胡广曰:“旧仪,公卿以下,每月常朝,先帝以 其频,故省,唯六月十月朔朝,后复以六月朔盛暑省 之。”
《马融传》:“大明生东,月朔西陂。”
《白虎通日月》篇:“《易》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之为 言实也,常满有节;月之为言阙也,有满有阙也。所以 有缺何?归功于日也。八日成光,二八十六日转而归 功,晦至朔旦,受符复行。故《援神契》曰:‘月三日成魄也’’。” 《四时》篇:“月言朔何?朔之言苏也,明消更生,故言朔。” 《四民月令》:“正月自朔暨晦,可移诸树,竹、漆、桐、梓、松柏 杂”木,惟有果实者,及望而止,过十五日,则果少实。 《参同契》:“龙虎两弦章”,上弦兑数八,下弦艮亦八。两弦 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一斤,易道正不倾, 金返归性章。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明。金不失其重, 日月形如常。金本从月生,朔旦日受符。金返复其母, 月晦日相包。
《晋书律历志》:董巴议云:“圣人迹太阳于晷景,效太阴 于弦望,明五星于见伏,正是非于晦朔。弦望伏见者, 历数之纲纪,检验之明者也。”
《西京杂记》:“月之旦为朔,车之辀亦谓之朔。”名齐实异, 所宜辨也。
《齐书王僧虔传》:“经涉五朔,逾历四时。”
《齐民要术》:“作春酒法:治麹欲净,锉麹欲细,曝麹欲干。 其法以正月晦日多收河水,大率一斗麹,杀米七斗, 用水四斗。”
种冬瓜,傍墙阴地作区,圆二尺,深五寸,以熟粪及土 相和。正月晦日种,既生,以柴木倚墙,令其缘上,旱则 浇之《师旷占》云:五谷贵贱法常以四月朔占秋粜,风从南 来,西来者秋,皆贱,逆此者贵。
《元包经传》云:“雺雺,气生于水也;𣍧𢆶𢆶,月生于朔也。” 〈注〉𣍧朏同。𢆶音幽,微也。 《颜氏家训》:“灵筵勿设枕几,朔望祥禫,唯下白粥、清水、 干枣,不得有酒肉饼果之祭。”
《玉烛宝典》,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上日,亦云正朔,亦 云“三元,亦云三朔。”
《元经薛氏传》,“《春秋》书日食,或无朔而有日者,或无朔 无日者,或有朔无日者。”
《唐书历志》:“平朔、定朔,旧有二家,三大三小为定朔望, 一大一小为平朔望。日月行有迟速相及,谓之合会。 晦朔无定,由时消息。若定大小皆在朔者,合会虽定, 而蔀元纪首三端并失。若上合履端之始,下得归馀 于终,合会有时,则甲辰元历为通术矣。”
“策以纪日,象以纪月。”故乾坤之策三百六十,为日度 之准。《乾坤》之用四十九象,为月弦之检。日之一度,不 盈全策;月之一弦,不盈全用。故策馀万五千九百四 十三,则有十二中所盈也。用差万七千一百二十四, 则十有二朔所虚也。综盈虚之数,五岁而再闰。中节 相距,皆当三五;弦望相距,皆当二七。升降之应,发敛 之候,皆纪之以策而从日者也。表里之行,朓朒之变, 皆纪之以用而从月者也。积算曰《演纪》,日法曰《通法》, 月气曰《中朔》,朔实曰《揲法》,岁分曰《策实》,周天曰“干实”, 馀分曰“虚分”,气策曰《三元》。一元之策则天一遁行也。 月策曰《四象》,一象之策则朔、弦、望相距也。
交终不及朔,谓之朔差。交中不及望,谓之望差。 《殷历》南至,常在十月晦,则中气后天也。《周历》蚀朔,差 经或二日,则合朔先天也。
凡合朔加时,月行潜在日下,与太阳同度,是谓《离象》。 以一象之度九十一、馀九百五十四、秒二十二半,为 上弦,兑象。倍之而与日冲,得望坎象。参之,得下弦,震 象。各以加其所当九道宿度。
《唐国史补》:“德宗建中元年,贬御史中丞元令柔,二年, 贬御史中丞袁高,三年,贬御史中丞严郢,四年,贬御 史中丞杨顼。皆四月晦”,谈者为异。及元和擒刘辟、李 锜、吴元济,行大刑者皆十一月朔,岂偶然耳?
《笔解》: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人君谓天子也,非诸侯 通用一礼也。鲁自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 《左氏》曰“不告朔”,非也。吾谓鲁祀周公以天子礼,鲁君 每月朔不朝于周,但朝周公之庙,因而祭曰庙享,其 实以祭为重尔。文公既不行告朔之享,而空朝于庙, 是失礼也。然子贡非不知鲁礼之失,特假《饩羊》之问, 诚欲质诸圣人以正其礼尔。又曰:“天子云听政于天 下也,诸侯云告朔,谓以下之政告于上也。每月颁朔 于诸侯,禀朔奉王命,藏祖庙。”于是鲁有庙享之文,他 国则亡此礼。
吉月必朝服而朝,吉礼所行日月,因而谓之“吉月。”吉 日非正朔而已。
《资暇录》:人间多取正月晦日合酱,是日偶不暇为之 者,则云“时已失”,大误也。案昔者王政趋民,正月作酱, 是日,以农事未兴之时,俾民乘此闲隙备一岁调鼎 之用。故绐云:雷鸣不作酱,腹中当鸣。所贵今民不于 三二月作酱,恐夺农事也。今不躬耕之家,何必以正 晦为限。
《续博物志》:“月上下弦之时,触酱辄坏,里俗忌之。 朱草状如小桑,栽长三四尺,枝叶皆丹汁如血,朔望 生落如蓂荚,周而复始。”
日月晦朔弦望,而私者生儿,则愚痴喑痖。 《五代史司天考》王朴奏曰:“为国家者,履端立极,必体 其元;布政考绩,必因其岁;礼动乐举,必改其正朔;三 农百工,必顺其时。”
测圭箭以候气,审朓朒以定朔。
日月皆有盈缩。日盈月缩,则后中而朔;月盈日缩,则 先中而朔。
《宋史天文志》:“天柱五星,主晦朔昼夜之职。”
景星,德星也。如半月住于晦朔,大而中空,其名各异。 《易》潜虚昧,晦也。日之晦,昼夜之成。月之晦,弦望以生。 君子之晦,与时偕行。
《退朝录》:太祖建隆四年南郊,改元乾德。是岁十一月 二十九日冬至,而郊礼在十六日,何也?乃检《日历》,其 赦制云:“律且协于黄锺,日正临于甲子。”乃避晦而用 十六日甲子郊也。及修《实录》,以此两句太质而削去 之,遂失其义。皇祐二年当郊,而日至复在晦,宗衮遂 建明堂之礼。
《懒真子录》:“中国以月晦为一月,而天竺以月满为一 月。”《广西域记》云:“月生至满,谓之白月;月亏至晦谓之 黑月。”
《缃素杂记》:尝怪世俗题梁,记其年月及所为祭文,称 月朔乃用月建,殊可嗤笑。假如甲辰岁正月初一日
庚戌朔,初十日己未,俗乃云丙寅朔。殊不知正月斗当建寅,而所谓丙寅者,即月建也。习非承误,每每如此,盖不考古之过也。余尝观《汉书律历志》载“周公摄 政五年,后二岁得周公。七年复子明辟之岁,是岁二” 月乙亥朔,己丑望。后六日得乙未,故《召诰》曰:“惟二月 既望,粤六日乙未。”又其三月甲辰朔,三日丙午,《召诏》 曰:“惟三月丙午朏。”又云:成王元年正月己巳朔,此命 伯禽俾侯于鲁之岁也。后三十年四月庚戌朔,十五 日甲子哉生魄。故《顾命》曰:“惟四月哉生魄。”又云:康王 十一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故《毕命丰刑》曰:“惟十 有二年六月庚午朏。”《春秋》书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 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又庄公二十五年“六月辛 未朔,日有食之。”凡此所记月朔,何尝用月建乎?其馀 史传及唐韩柳之文,与本朝先达士大夫文集,未尝 谬用一处,盖得孔子作《春秋》著朔之遗法也。罗畴老 《书义》云:“古之纪事者”,日之可也,必曰朏,曰望,曰“旁死 魄,曰哉生明”,曰哉生魄,何也?盖月有小大,故纪事者 每志此以谨晦朔也。先儒谓犹今之人将言日必先 言朔,盖得之矣。余观博平王安世作《白氏六帖》叙,末 云:元祐五年岁次庚午,二月己卯朔初一日丙申。此 正用月建也。殊可嗤笑。
《避暑录话》:古者举大事皆避月晦,说者以阴之穷为 讳。《春秋》晋楚鄢陵之战,特书“甲午晦”以见讥;鲁震伯 夷之庙,书“乙卯晦”以见异是也。南郊必用冬至之日, 周礼也。皇祐四年当郊而日至适在晦,宋元宪公为 相,预以为言,遂改为明堂,议者以为得礼。有国信不 可无儒臣,艺祖四年郊,日至亦在晦,先无知之者,至 期,窦俨始上闻,不得已,乃用十六日甲子,非日至而 郊,惟此一举,讲之不素也。
《老学庵笔记》:“故都残暑,不过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 素馔享先,织竹作盆盎状,贮纸钱,承以一竹焚之。视 盆倒所向,以占气候。谓向北则冬寒,向南则冬温,向 东西则寒温得中,谓之盂兰盆。盖俚俗老媪辈之言 也。”
《容斋随笔》:上元张灯,《太平御览》所载。《史记乐书》曰:“汉 家祀太乙祠,以昏时祀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 灯,是其遗事。
《西溪丛语》:“月盈于朔,望消于朏魄,虚于上下,弦息于 辉朒。”
《学斋呫哔》诗:“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注云:“朔日也。”而乃 谓朔月,盖月朔之反辞也。亦犹书之“月正元日”,乃正 月元日之比也。又《论语》:“吉月必朝服而朝。”注:谓吉月 月朔也。如《诗》:“二月初吉。”注:“月朔谓之吉。”吉月亦犹朔 月也。
《家塾事亲》,朔日值立冬,主灾异。值小雪,有东风,春米 贱,西风春米贵。其日用斗量米,若缀在斗,来春陡贵, 甚验。
田家五行朔日值芒种,六畜灾;值夏至冬,米大贵。 《月令广义》:“一气运于甲子,冬至之朔,二气运于甲戌, 霜降之朔,三气运于甲申,处暑之朔,四气运于甲午, 夏至之朔,五气运于甲辰,谷雨之朔,六气运于甲寅, 雨水之朔,三甲朔三伏热,三乙朔小麦大豆熟,三丙 朔麻熟,三辛朔田少收,三壬朔旱,三癸朔涝。”
《滇行纪略》:“滇南望后,至二十日,月犹圆满。”
《名胜志》:太和县洱河东岸有分水厓,自岸下分水为 西南河、北海。八月望夜,河海正中有珊瑚树出水面, 渔人往往见之,世传海龙献宝,《内典》云:“珊瑚撑月”,即 此。
晦朔弦望部外编
[编辑]《酉阳杂俎》:“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 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洽,常以月晦日上天白 人罪。”
《异苑》:“晋丹阳县有袁双庙,真第四子也。真为桓宣武 诛,便失所在灵怪:太元中形见于丹阳求立庙,未就, 功大有虎患。被害之家辄梦双至,催功甚急,百姓立 祠堂,于是猛暴用息。今道俗常以二月晦鼓舞祈祠, 尔日常风雨忽至。”
《名胜志》:玉峰山在建德县南,唐许瑱家近玉峰。贞元 三年癸未三月朔,有神绯衣朱鬣降谓瑱曰:“余仕前 代,汝开宗也。”帝敕血食此山。山甲幔亭,婺水之秀,居 之则昌。瑱遂依指立祠奉祀,致祷辄应。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