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第124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一百二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一百二十四卷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一百二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一百二十四卷目录

 心学部纪事

 心学部杂录

 心学部外编

学行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心学部纪事

[编辑]

《列子汤问篇》:“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 双鸧于青云之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 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 鱼之念,投纶沈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 饵,犹沈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 重也。”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 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 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 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庄子天地篇》:“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 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 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 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 ‘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 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 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 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 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人闲世篇》: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 月矣。若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 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孔丛子诘墨》:“灵公污而晏子事之以洁,庄公怯而晏 子事”之以勇,景公侈而晏子事之以俭。梁丘据问《晏 子》曰:“事三君而不同心而俱顺焉,仁人固多心乎?”晏 子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 之心非一也,而婴之心非三也。”孔子闻之曰:“小子记 之!晏子以一心事三君,君子也。”

《论衡感虚篇》:“申喜夜闻其母歌,心动开关,问歌者为 谁,果其母。盖闻母声,声音相感,心悲意动,开关而问, 盖其实也。”

《汉书陈平传》:平降汉,或谗平,汉王召平而问曰:“闻先 生事魏不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平曰:“魏王不能用臣说,项王不信人,闻汉王能用人, 故裸身来使,无可用,得请骸骨。”汉王乃谢。

《王陵传》:陵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 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 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

《西京杂记》:“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 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 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 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 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 常以照宫人。”

《后汉书。光武本纪》:更始二年秋,战于蒲阳,悉破降之。 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敕令各归营勒兵,迺自 乘轻骑,案行部陈。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 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皆服。

《晋书荀勗传》:“勗字公曾,武帝时,议省州郡县半吏以 赴农功。勗议以为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 事不如清心。昔萧曹相汉,载其清静,致画一之歌。此 清心之本也。”

《北史苏绰传》:“绰字令绰,仕周,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 密。自是宠遇日隆,得尽其智能,条奏施行。其一先修 心,曰:‘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心不清静,则思虑妄 生,思虑妄生则见理不明,见理不明,则是非谬乱,是 非既乱,则一身不能自理,安能理人也?是以理人之 要,在于清心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 乃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心和志静,则邪僻之虑 无因而作,邪僻不作,则凡所思念无不皆得至公之 理。率至公之理,以临其人,则彼下人,孰不从化。是以 称理人之本,先在理心。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左右。 《慕容白曜传》:白曜弟子契,轻薄无检,太和初,以名家 子擢为中散,迁宰官中散。孝文曰:“卿等自审不胜贪 心者,听辞位归第。”契进曰:“小人之心无定,而帝王之 法有常。以无𢘆之心,奉有常之法,非所克堪,乞垂退 免。”帝曰:“契若知心不可常,即知贪之恶矣,何为求退迁宰官令,赐爵定陶男。

《南史郑灼传》:“灼字茂昭,家贫,抄义疏,以日继夜,常蔬 食,讲授多苦心热,若瓜时,辄偃卧,以瓜镇心,起便读 诵。其笃志如此。”

《柳元景传》:元景弟子世隆,世隆子惔,惔弟恽,字文畅。 有嵇元荣、羊盖者,并善琴,恽从之学,特穷其妙。齐竟 陵王子良置酒后园,有晋太傅谢安鸣琴在侧,援以 授恽恽弹为雅弄。子良曰:“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 《萧思话传》:思话子惠开,惠开从子琛,字彦瑜,经预御 筵,醉伏,上以枣投琛,琛乃取栗掷上,正中面。帝动色。 琛曰:“陛下投臣以赤心,臣敢不报以战栗。”上笑悦。 《北史徐遵明传》:“遵明师事张吾贵,伏膺数月,乃私谓 友人曰:‘张生名高而义无检格,凡所讲说,不惬吾心’。” 遂与平原田猛略就范阳孙买德,受业一年,复欲去 之。猛略谓遵明曰:“君年少从师,每不终业。如此用意, 终恐无成。”遵明乃指其心曰:“吾今知真师所在矣。” 《李广传》:“广字弘基,齐文宣初嗣霸业,命掌书记。尝欲 早朝假寐,忽惊觉,谓其妻曰:‘吾向似睡非睡,忽见一 人出吾身中语曰:‘君用心过苦,非精神所堪,今辞君 去。因而恍忽不乐,数日便遇疾,积年不起’’。”

《唐书韦思谦传》:“思谦子承庆,字延休,迁太子司议郎。 尝谓人所以扰浊浮躁,本之于心,乃著《灵台赋》讥揣 当世,亦自广其志。”

《李贺传》:贺字长吉,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 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母使婢探囊中,见所 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宋史太祖本纪》:汴京新宫成,御正殿坐,令洞开诸门, 谓左右曰:“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见之。

《贤奕》,韩魏公言,庆历中与范文正公、富文忠公同在 西府,上前争事,议论各别,下殿时不失和气,如未尝 争也。当时相善三人,正如推车。盖其心主于车可行 而已,不为己也。

《问奇类林》:韩魏公在相时,家有女乐二十馀辈,及崔 夫人亡,一日尽遣之,同列多劝且留,以为暮年欢。公 曰:“所乐能几何,而常令人心劳,孰若简静之乐也?” 李畋苦病,既瘳,请谒韩魏公。公曰:“子于病中曾得移 心法否?”对曰:“未也。”公曰:“人能于病中移其心,如对君 父,畏之谨之,静久自愈。”

《宋史司马光传》:“光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王陶以论 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 不可复为,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许之。遂上疏论修 心之要三:曰仁,曰明,曰武。”

《程颢传》:“颢字伯淳,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数召 见。一日从容谘访,报正午始趋出。庭中人曰:‘御史不 知上未食乎’?前后进说甚多,大要以正心窒欲为言。 帝俯躬曰:‘当为卿戒之’。”

《闻见前录》:伊川过汉江,中流船几覆,人皆号泣,伊川 但正襟安坐,心存诚敬。已而船及岸,舟中老父问曰: “当危时君正坐甚庄,何以?”伊川曰:“心守诚敬耳。”老父 曰:“心守诚敬固善,不若无心。”伊川尚欲与之言,因忽 不见。呜呼,人果无心,险难在前,犹平地也。老子曰:“入 水不濡,入火不热。”唯无心者能之。

《宋史岳飞传》:“飞字鹏举,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 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 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 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在乎一心’。泽是其言。”

《老学庵笔记》:从舅唐仲俊年八十五六,极康宁。自言 少时因读《千字文》有所悟,谓“心动神疲”四字也。平生 遇事未尝动心,故老而不衰。

《宋史陆九渊传》:九渊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 际。及读书至“宇宙”二字,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 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 同也,此理同也;至西海、南海、北海有圣人出,亦莫不 然。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至 于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此心此理亦无不同。” 《慈湖遗书》:杨慈湖在太学循理斋,尝入夜忆先训,默 自反观,已觉天地万物通为一体,非吾心外事。至陆 先生新第,归来富阳,慈湖留之夜,集双明阁上,数提 “本心”二字,因从容问曰:“何谓本心?”适平旦尝听扇讼, 陆先生即扬声而答曰:“适断扇讼,见得孰非孰是者, 即本心也。”慈湖闻之,忽觉此心澄然清明,亟问曰:“止 如斯耶?”陆曰:“更何有也?”慈湖即北面纳拜,终身师事 焉。

《象山语录》:詹阜民记象山举公都子问“钧是人也”一 章,云:“人有五官,官有其职。”某因思之是,便收此心焉, 惟有照物而已。他日侍坐,先生谓曰:“学者能尝闭目 亦佳。”某又因此无事则安坐瞑目,用力操存,夜以继 日,如是者半月。一日下楼,忽觉此心已复澄莹中立, 窃异者,遂见先生,先生目送而视之曰:“此理已显也。” 某问“先生何以知之?”曰:“占之眸子而已。”因谓某:“道果 在迩乎?”某曰:“然《宋史·詹体仁传》:体仁以存诚慎独为主。真德秀从其 游,尝问居官莅民之法,体仁曰:“尽心平心而已。尽心 则无愧,平心则无偏。”世服其确论云。

《罗点传》:点端介有守,义利之辨皎如。或谓天下事非 才不辨,点曰:“当先论其心,心苟不正,才虽过人,果何 取哉!”

《睽车志》: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馀,居衡岳紫盖峰 下,闲出衡山县市,从人丐,得钱则市醢酪,径归,尽则 更出。日携一竹篮,中贮大小笔、棕帚、麻拂数事,遍游 诸寺庙,拂拭神佛塑像,鼻耳窍有尘土,即以笔撚出 之,率以为常。环百里,人皆熟识之。县市一富人,常赠 一䌷袍,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问之 云:“吾几为子所累。余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 门亦不扄。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 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 营不能自在。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 寸如此,是大可笑。适遇一人过市,即脱袍与之,吾心 方坦然无复系念,吾几为子所累也。”

《元史许衡传》:“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 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 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梨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 乎’?”

《赵复传》:“复字仁甫,元好问文名擅一时,其南归也,复 赠之言,以博溺心末丧本为戒以自修。读《易》,求文王、 孔子之用心为勉。”

《胡长孺传》:“长孺字汲仲,初师余学古,学古师王梦松, 梦松传叶味道之学。味道乃朱熹弟子也,渊源既正, 故其为人光明雄伟,专务明本心之学,一时学者慕 之。”

《王恂传》:恂字敬甫,世祖命太子受业,裕宗问以心之 所守,恂曰:“许衡尝言,人心如印板,惟板本不差,则虽 摹千万纸皆不差。本既差,则摹之于纸无不差者。”裕 宗深然之。

《赡思传》:赡思字得之,天历三年,召入为应奉翰林文 字,赐对奎章阁。文宗问曰:“卿有著述否。”明日进所著 《帝王心法》。文宗称善,诏预修《经世大典》。

《明外史邹智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智喜,以为其 志且得行,乃上书曰:君子所以不进,小人所以不退, 大抵由宦官权重而已。陛下聪明冠世,岂不知刑臣 不可委信?然而不免误用者,殆正心之学未讲也。心 发于天理,则耳目聪明,言动中节,何宦官之能惑?发 于人欲,则一身无主,万事失纲,投闲抵隙,蒙蔽得施”, 虽有神武之资,亦将日改月化,而寖失其初。欲进君 子,退小人,兴天下利,革天下弊,岂可得哉。帝得疏颔 之。

《杨斛山集》:“今日早起,朗诵‘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一 章,即觉襟怀开洒,心广体胖,有《西铭》与物同体之气 象。此心易至昏惰,须常以圣贤格言辅养之,便日有 进益。”

居狱中四年,逻者候予有言日必录。予颇闻之,每见 未尝一言相答。有以予不言回报者,必笞之;有以其 言作予言回报者,又以不似笞之。于是逻者穷矣,多 以情相告,求予言以免其笞。且曰:“事关忠义者,愿得 数语。”予应之曰:“吾奏章数千言,字字是忠义,句句是 忠义,乃以为非所当言而深罪之。今若以忠义腾口 舌于尔辈之前,是吾羞也。”一逻者求予有言,情甚切 至。予应之曰:“语出于无心者,公记去,则予心无愧。若 出于有心,是故为巧语,转移天听,以苟免罪难也,予 实羞为。况一有此心,是即机变之智巧,举平生而尽 弃之,天必诛绝,使即死于此。”其人惨然曰:“公之心如 此,予再不复求公言矣。”

见狱中忽有警扰,呼左右问何事。久而思之,“此动心 也。身居此地,须要置生死于度外,刀锯临之,从容以 受,致命遂志可也。”此正是为学用功处。

《薛德温集》:余每呼此心曰:“主人翁在室否?”至夕,必自 省曰:“一日所为之事合理否?”

《先进遗风》王文成守仁家居时,里人有求鬻其产者, 先生辞却已。一日,先生偕董从吾、王汝止诸门弟游 山,偶经其处,睹其风景佳胜,衷默悔前之未收也,忽 惕然内讼曰:“是何心哉?有贪心便无恕心矣。”且悔且 讼,两念交战,膺中行里许始化。

《沧江野史》:“嘉靖初,张、桂二臣,刚愎著闻,上亦厌之,言 官多有论列,疑杨文襄所授二臣行时,即私谋于霍 公韬。霍惧有齿寒之势,遂上疏毁公于朝。上始疑公, 遂再疏乞归,霍复讽言官论劾,迺夺公官。众谓公当 辨,公曰:‘吾心无愧,得失在彼,吾何辨哉’?”

《史桂芳年谱》:桂芳擢两浙运使,到任于钱粮入不增 毫末,出不减毫末。吏白从来无此旧规,曰:“有甚旧规, 吾此心不可欺处。”即旧规也。

《溶溪杂记》:刘文靖教人,尝以收放心为主。尝语诸子 侄曰:“吾老荣已极,寿跻耆耋,此心犹日兢兢,不敢放尔曹生膏粱中,《易》流侈肆,少弗知检,将损若身,败若 家,可不慎欤!”

贤奕、耿楚侗官南都,有士人为恶僧侮辱,以告,先生 白所司,第迸逐,不令复系籍。本寺士人未释,然必欲 捕而枷之。先生晓之曰:“余其难其慎若此,胞中盖三 转矣。”其一谓:“志学者即应犯,不较逆不难,不然落乡 人臼矣。遮莫不是名义心耶?”又谓:“法司用刑自有条 格,如此类法不应枷,此则是格式心也。又闻此僧凶” 恶,虑有意外之虞,不肯为已甚,此又是利害心也。 《琬琰录》:廖庄敏公为人易直,表里坦然,不孑孑为异 饰细行以取誉。接对士类,不见有纤毫贵势态。尤慎 于乡党故旧,宾至卮酒豆肉,辄与为欢,无一日不对 宾客。既为天官,或劝稍谢往来远嫌,公笑曰:“昔人有 言:‘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吾无愧吾心而已’。”

《绿雪亭杂言》:同寮邝子元由翰林补外,十年馀矣,不 得赐环,遂成心疾。每疾作,辄昏愦如梦。或曰:“真空寺 有老僧,不用符药,能治心疾。”子元往叩之,老僧曰:“相 公贵恙起于烦恼,烦恼生于妄想。夫妄想之来,其几 有三:或追忆数十年前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及种种 闲情,此是过去妄想也。或事到眼前,可以顺应,却乃” 畏首畏尾,三番四复,犹豫不决,此是见在妄想也。或 期望日后富贵荣华,皆如其愿;或期望功成名遂,告 老归田;或期望子孙登庸,以继书香,与夫一切不可 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妄想也。三者妄想忽 然而生,忽然而灭,禅家谓之幻心;能照见其妄,而斩 断念头,禅家谓之觉心。故曰:“不患念起,祇患觉迟。此 心若同太虚,烦恼何处安脚?”子元如其言,乃扫空万 缘,心疾如失。

《见闻纪训》:“同年建德王本立名建,尝语余曰:‘渠为诸 生时,提学岁考之后,适有分守其参政行县,诸生谒 见,闲言及考事,惟问案首姓名、帮补进学人数而止, 馀不问焉。越数日,分巡某佥事继至,亦对诸生言及 考事,惟问黜退、停降、扑责人数而止,馀不问焉。诸生 迺私相论曰:‘二公发问相反如此,吾属识之。且观二’’” 公去后禄位何如。及后分守,官至户部侍郎,子相继 登第,佥事陞陜西副使,遇安化王作乱,腰斩之。吁,岂 谓一问遂能致祸福哉?盖言者心之声而行之表也。 存心仁厚,则一言一行动依于厚焉,存心刻薄,则一 言一行动依于薄焉。君子以厚德载物,彼残忍刻薄 之人,岂享福禄之器哉?

《湛甘泉集》:葛凊问:“‘‘‘昨坐中一友言夜睡不著,先生谓 其未曾体认天理,故睡不著’。某因举蔡季通先睡心, 后睡眼’之法授之,先生不以为然,岂以其岐心,目为 二理耶’?曰:‘只先著一个‘睡’字,便是用意安排矣。吾所 谓体认天理者,亦非想像,想像亦是安排。须心中无 事,天理自见。无事便自睡得著,何意何必’?”

《鸿苞》广桑子,一日早起,谓妇曰:“余今者调心,心不动 矣。”妇不答。顷之,广桑子冠冠差小,以为嫌。妇笑曰:“君 适言调心不动,今嫌冠小者,非君之心也邪?”广桑子 瞿然叹伏。一冠且动其心,谈何容易?妇未闻道,其言 若此,是禅机也,岂具往因者乎?

余师金虚中先生,遇衡岳王薛二真人,授以元关一 窍大道,临别惟教以炼性死心。先生来居虎林城中, 日杂处闹市隘衢,花柳淫秽,历二岁馀,心如死灰矣。 虞长孺邀与共饭,适长孺邻家池决鱼逸,长孺惋惜, 问之至再。先生曰:“何关汝事,汝之心活如此,奈何入 道。”长孺弟僧孺津津谈诗,先生曰:“学道须学痴,学呆” 学拙,混沌鸿濛,乃与真合。子津津谈诗,是卖聪明,钓 声誉也,去道远矣。云闲袁长史访先生,先生曰:“公心 如劣马,何以谈道为长孺僧孺勤心苦行向道,不为 不精专矣。”袁长史落落穆穆,老而忘机,犹皆以心活 见呵,何况他人哉!

心学部杂录

[编辑]

《书经·虞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商书》:咸有一德,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 《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

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

《周书·泰誓上》:“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 一心。”

《康诰》“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

《立政克知》,《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

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 德。”

《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

《诗经召南草虫章》“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 心忡忡。”

《邶风柏舟章》“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

考证
《绿衣章》“𫄨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燕燕章》“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谷风章》“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北门章》“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王风黍离章》“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 摇。”

《齐风甫田章》:“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 忉。”

《秦风小戎章》“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 曲。”

陈《风月出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 兮。”

《豳风东山章》“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小雅蓼萧章》“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 兮。”

《彤弓章》“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 《白驹章》“无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小宛章》“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小弁章》“踧踧周道,鞠为茂草。我心忧伤,惄焉如𢭏。” 《隰桑章》“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大雅大明章》“上帝临汝,无贰尔心。”

《皇矣章》“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 《老子道德经》上篇:“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 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 似无所止。”

下篇:“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 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德信矣。”圣人之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

《管子轻重篇》:“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方生 正,正生历,历生四时,四时生万物,圣人因而理之,道 遍矣。”

《庄子·齐物篇》:“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 乎?”

《应帝王篇》:“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 焉。”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 不伤。

《在宥》篇:“其热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俛仰之闲,而再抚 四海之外。其居也渊而静,其动也县而天。偾骄而不 可系者,唯人心乎!”

《天道篇》:“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 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 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外物篇》:“胞有重关,心有天游,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 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关尹子·一宇篇》:“心既未萌,道亦假之,重云蔽天,江湖 黯然,游鱼茫然,忽望波明食动,幸赐于天,即而就之, 渔钓毙焉。”

《二柱篇》“心应枣,肝应榆。我通天地,将阴梦水,将晴梦 火,天地通我,我与天地,似契似离,纯纯各归。”

《三极》篇:“利害心愈明,则亲不睦,贤愚心愈明,则友不 交,是非心愈明,则事不成,好丑心愈明,则物不契。是 以圣人浑之。”

《四符》篇:“万物之来,我皆对之以性,而不对之以心。性 者,心未萌也。无心则无意矣,盖无火则无土;无意则 无魄矣,盖无土则无金。一者不存,五者皆废。既能浑 天地万物以为魂,斯能浑天地万物以为魄。凡造化 所妙皆吾魂,凡造化所有皆吾魄,则无有一物可役 我者。”

《五鉴篇》:“心蔽吉凶者,灵鬼摄之。心蔽男女者,淫鬼摄 之。心蔽幽忧者,沈鬼摄之。心蔽放逸者,狂鬼摄之。心 蔽盟诅者,奇鬼摄之。心蔽药饵者,物鬼摄之。”

无一心,五识并驰,心不可一;无虚心,五行皆具,心不 可虚;无静心,万化密移,心不可静。借能一,则二偶之, 借能虚则实满之,借能静则动摇之。惟圣人能敛万 有于一息,无有一物可役吾之明彻;散一息于万有, 无有一物可闲吾之云为。

心无时生于齐者,心之所见皆齐国也。既而之宋之 楚,之晋之梁,心之所存各异。《心无方》曰:“善弓者,师弓 不师羿;善舟者,师舟不师奡;善心者,师心不师圣。” 意有变,心无变,意有觉,心无觉。惟一我心,则意者尘 往来耳,事者欻起灭尔,吾心有大常者存。

“情生于心,心生于性。”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来干我 者,如石火顷,以性受之,则心不生,物浮浮然。

心之所之,则气从之,气之所之,则形应之。犹如太虚 于一气中变成万物,而彼一炁,不名“太虚。”我之一心, 能变为气,能变为形,而我之心无气无形。知夫我之 一心,无气无形,则天地阴阳不能役之。

《六七篇》圣人御物以心,摄心以性,则心同造化五行 亦不可拘“心忆者犹忘饥,心忿者犹忘寒,心养者犹忘病,心激 者犹忘痛。”

《八筹篇》:“即吾心中可作万物,盖心有所之,则爱从之, 爱从之则精从之,盖心有所结,先凝为水,心慕物涎 出,心悲物泪出,心愧物汗出。”

《孔丛子记问篇》:“子思问于夫子曰:‘物有形类,事有真 伪,必审之,奚由’?子曰:‘由乎心,心之精神是谓圣。推数 究理不以疑,周其所察,圣人难诸’!”

《法言问神篇》:“或问神曰:‘心请闻之’。”曰:“潜天而天,潜地 而地,天地,神明而不测者也。心之潜也,犹将测之,况 于人乎?况于事伦乎?”

《外史田猎》篇:“先王以杀一不辜之心而田猎,故仁昭 而业显。后世之君以田猎之心而驱百姓,故身戮而 国亡。此无他,敬逸之涂异也。今王欲田,亦举先王之 心而已矣。”

《遇渔》篇:“心有所激,则谔而不缓。心有所愤,则矫而不 戁。心有所忼,则嘅而不畅。心有所惕,则郁而不旷。其 逸乐足以育其众庶,其忧患足以哀其民人。”

《迂书》或问迂叟“事神乎?”曰:“事神。”或曰:“何神之事?”曰:“事 其心。”或曰:“其事之何如?”曰:“至简矣。不黍稷,不牺牲,惟 不欺之为用。”君子上戴天、下履地,中函心,虽欲欺之, 其可得乎?

或问:“子能无心乎?”迂叟曰:“不能。若夫《回心》,则庶几矣。” “何谓回心?”曰:“去恶而从善,舍非而从是。人或知之而 不能徙,以为如制𫘣马,如斡磻石之难也。静而思之, 在我而已。如转户枢,何难之有?”

迂叟曰:“学所以求治心也,学虽多而心不治,安可以 学为?”

《迂叟》曰:“小人治迹,君子治心。”

“圣人之心,其犹死灰乎?”曰:“不然。圣人之心如宿火耳。 夫火宿之则晦,发之则光,引之则然,鼓之则炽,既而 复掩之,则仍晦矣。深而不消,久而不灭者,其宿火乎? 圣人之心亦然,治其心以待物,物至而应,事至而辨, 岂若死灰哉?灰死则不复然矣,奚所用哉?”

《宋史李侗传》:“道可以治心,犹食之充饱,衣之御寒也。 人有迫于饥寒之患者,皇皇焉为衣食之谋,造次颠 沛,未始忘也。至于心之不治,有没世不知虑,岂爱心 不若口体哉,弗思甚矣。”

《东坡志林》:“乐事可慕,苦事可畏”,此是未至时心尔。及 苦乐既至,以身履之,求畏慕者切不可得。况既过之 后,复有何物?比之寻声捕影,系风趁梦,此四者犹有 仿佛也。如此推究,不免是病。且以此病对治彼病,彼 此相磨,安得乐处?当以至理语君,今则不可。

《东坡集·决壅蔽策》:“一人之身,有一心,两手而已。疾痛 痾痒,动于百体之中,虽其甚微,不足以为患,而手随 至。夫手之至,岂其一一而听之心哉?心之所以素爱 其身者深,而手之所以素听于心者熟,是故不待使 令而卒然以自至。圣人之治天下,亦如此而已。” 《避暑录话》:“人欲常和豫快适,莫若使胸中秋毫无所 歉。孟”子言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为一乐,此非身履之, 无以知圣贤之言为不妄也。吾少从峡州一老先生 乐君嘉问学,乐君好举东海延笃书语人曰:“笃云:吾 昧爽梳栉,坐于客堂,朝则诵羲、文之《易》,虞夏之书,历 姬旦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夕则逍遥内阶,咏诗《南 轩》,百家众说,投闲而作,不知天之为盖,地”之为舆,不 知世之有人,己之有躯。其所以然者,乃在于“自《束修》 以来,为人臣不陷于不忠,为人子不陷于不孝,上交 不谄,下交不渎”,因自谓有得于笃者。今士大夫出入 忧患之域,艰险百罹,未尝获伸眉一笑,其闲虽或出 于非意,然推其故,非得罪于君亲,则必不能无愧于 上下之交。苟免此四事,未有不休休然者。童子之所 闻,久而后知也。

宋武帝《与殷仲文论音乐》云:“正恐解则好之。”此言极 有味也。世之好饮者必能饮,好奕者必能奕。未有不 知酒味而强饮,未尝学奕而自喜为奕。凡事皆然。欲 求简静安闲,莫若初无所解,解而好,非有大勇不能 绝也。吾少不幸溺于多闻而喜穷理,每一事未晓,夜 不能安枕,反复推研,必欲极其至而后止。于是世闲 事多得曲折,中岁恐流于多事,始翻然大悔,一切扫 除,愿为土木偶人。苟一念暂起,似有分别起灭,即力 止之,若触芒刃,若陷机阱。数十年来,此境稍熟,觉心 内心外,真若无物。所未能遽去者,唯此数百卷书尔, 更期以年岁,当尽弃之。以无知求有知易,以有知反 无知难。使吾不早悟,蔽其所知而不返,虽欲求此须 臾之适,其可得哉。

王荆公不耐静坐,非卧即行。晚卜居锺山谢公墩,自 山距州城适相半,谓之“半山。”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 至锺山纵步山闲,倦则即入林而睡,往往至日昃乃 归,率以为常。有不及终往,亦必跨驴中道而还,未尝 已也。余见蔡天启、薛肇明,备能言之。子瞻在黄州及 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各随其人高下,谈谐放荡,不复为畛畦。 有不能谈者,则强之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 于是闻者无不绝倒,皆尽欢而后去。设一日无客,则 歉然若有疾。其家子弟尝为余言之如此也,吾独异 此,固无二公经营四海之志,但畏客欲杜门,每坐辄 终日,至足痹乃起。两岩相去无三百步,阅数日才能 一往。一榻所据如荆公之睡,则有之矣。陶渊明云“园 日涉而成趣”,岂仁人志士所存各异,非余颓惰者所 及乎?万法皆从心生,心苟不动,外境何自而入?虽寒 暑可敌也。婴儿未尝求附火摇扇,此岂无寒暑乎?盖 不知尔。余见世有畏暑者,席地袒裼,终日迁徙,百计 求避,卒不得所欲。而“道途之役,正昼烈日,衣以厚衲, 挽车负担,驰骋不停,竟亦无他,但心所安尔。”近有道 人常悟住惠林,得风痹疾,归寓许昌天宁寺,足不能 行,虽三伏必具三衣而坐,自旦至暮,未尝攲偃。每食 时,弟子扶掖,稍伸缩,即复跏趺如故。室中不置扇拱 手,若对大宾客。而神观澄穆,肤理融畅,疾虽不差,亦 不复作,如是七年。一日告其徒,语绝即化。余尝盛暑 屡过之,问“重衣而不扇,亦觉热乎?”但笑而不答。夫心 无避就,虽婴儿役夫,犹不能累,况如若人者乎? 天下真理日见于前,未尝不昭然与人相接,但人役 于外,与之俱驰,自不见耳。惟静者乃能得之。余少常 与方士论养生,因及子午气升降,累数百言,犹有秘 而不肯与众共者。有道人守荣在傍笑曰:“此何难?吾 常坐禅,至静定之极,每子午,觉气之升降往来于腹 中,如饥饱有常节,吾岂知许事乎?惟心内外无一物 耳,非止气也。凡寒暑燥湿,有犯于外而欲为疾者,亦 未尝悠然不逆知其萌。余长而验之,知其不诬也。”在 山居久,见老农候雨旸,十中七八。问之无他,曰:“所更 多耳。”问市人则不知也。余无事,常早起,每旦必步户 门,往往僮仆皆未兴其中既洞然无事,仰观云物景 象与山川草木之秀,而志其一日为阴为晴、为风为 霜、为寒为温,亦未尝不十中七八。老农以所更,吾以 所见,其理一也。乃知惟一静,大可以察天地,近可以 候一身,而况理之至者乎。

《豹隐纪谈》:“身尝静退缘知足,心不倾邪为好还。”葛文 康诗也。人能味其言以养其志,必无意外之虑矣。 东谷所见,世人以茹素为斋戒,岂知圣贤之所谓斋 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所谓戒者,戒其非心妄念 也。无一日不斋,无一日不戒。今之人每于斗降三八, 庚申甲子本命日茹素,谓之斋戒,不知其平日用心 何如也。

《玉涧杂书》:今岁中秋,与周子坐溪上,洞彻澄爽,月色 正午,溪面如镜。因举寒山颂:“吾心如秋月,碧潭清皎 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四海今夕共为中秋,不 知有一人能作此公见处否?”

《野客丛谈》:谢灵运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此语 之工,正在于无心,猝然与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 削,故非常情之所能到。

《演繁露》:徐庶母为人所执曰:“方寸乱矣。”古今谓方寸 为心,似始乎此。然而列子已尝曰:吾见子之心矣,方 寸之地虚矣。

《扪虱新话》:“天下无定境,亦无定见,喜怒哀乐,爱恶取 舍,山河大地,皆从此心生。此心在焉,则菅蒯不可以 代匮,糟糠不可以下堂,是未尝有正色也。心不在焉, 则鼓吹不及池蛙,丝竹不如山鸟,是未尝有正声也。 舌欲綦味也,而世有餐痂之士;鼻欲綦香也,而海上 有逐臭之夫。天下之事,如此多矣。杜子美曰:‘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至于闷时,则曰:“出门唯白水,隐几 亦青山。”山水花鸟,此平时可喜之物,而子美于此恨 闷中,惟恐见之。盖此心未静,则平时可喜者,适足以 与诗人才子作愁耳。是则果有定见乎?论者多怪孟 东野方叹出门之碍,而复夸马蹄之疾,以为唐诗人 多不闻道。此无他,心尚不同耳。故释氏之论曰:“心净 则佛土皆净。”信矣。

《草木子》:“人心是根于气,耳目口鼻之欲是也。道心是 原于理,仁义礼智之性是也。”

豢龙子空空之学圣而入神之地也。故心空之极,虽 血肉之躯,可有可无,非有神通变幻于其闲,乃理之 本然也。而人之不能焉者,心碍其形,非形之不能隐 也。古之至人,能入水不濡,入火不焚者,曰惟心耳。《庄 子》曰:“孔子能知而不为”,此非真知孔子者不能言。 观微子心不可纵弛,亦不可拘迫,元精炯炯,居吾体 中,一生靠他主宰,运用极宜善养。尊之如天,敬之如 神,则精微察而吉凶昭,奚事蓍龟。

《潜溪邃言》:“至虚至灵者,心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探之 不见其所庐。一或触焉,缤缤乎萃也,炎炎乎爇也,莽 莽乎驰弗息也。苟不以畏为君,而欲辔之勒之检之, 押之苞之涵之,是犹教猿学礼也,不亦左乎?”

“天下之事,或小或大,或简或烦,或亏或赢,或同或异, 难一矣。君子以方寸心摄之,了然不见其有馀空同子。”子省穑,坐其场,麦将飏,候风焉。田老曰:“风之 来视云,云之方无风也。”已而四方云风来,子诘之,田 老曰:“风即来,无定方,斯谓断续之风也。”不信,令飏焉, 麦果四落。子曰:“嗟!斯可以观心也。夫风无不入者也, 云犹格之,况心乎?况心乎。”

《冥影契》:“性者心之本体,心者性之妙用。识则心之能 事也。犹之灯焉。性其火也,心其光焰也,识其烛照也。 欤百体皆心也,痒痾疾痛,触处相关,然则又有肉质 如莲苞,位于方寸者何?”曰:“火无实体,必附于木。性亦 无实体,故附于莲苞。莲苞者,譬灯草也,故灯草亦谓 之灯心也。”

止是一心。自吾肝胆百骸、宫室服御,以至于天地万 物,皆此心也。舍此而求心,是见鬼也。若人识得心,大 地无寸土。

西原约言:“人之生也,惟此心为属己,自馀皆外物也。 舍此而求其馀,难以言智矣。古人之所以学者,明此 心、养此心而已。及其至也,可以希圣而希天。以此见 学问之道是极大事。不学则不知此理,丧其本心,虽 王公之贵,晋楚之富,抑末矣。”

《丹铅总录》:“心如死灰”,寂灭也;心如宿火,寂感也。 鸡鸣偶记:“风光月霁”,是吾心太虚真境。“鸟语花阴”,是 吾心无尽生意。

无事时常照管此心,兢兢然若有事。有事时却放下 此心,坦坦然若无事。

《读书笔记》:“君子之治心也,犹权之称物也,过则损之, 不及则充之,斯平矣。然权之取平以人,而心取平即 以心耳。不外之重,不内之轻,斯吾心之权乎!”

“彩色所以养目,亦所以病目;声音所以养耳”,亦所以 病耳;耳目之视听所以养心,亦所以病心。“《中则养》,过 则病。”

心者,体之君也,得丧安危之主也。闻“以一人治四海, 未闻以四体而役一心也。”人之以四体而役一心,盖 惑于大小繁寡之形耳。然不惑于军民之大小繁寡, 而独惑于心体,则习之罪也。

“高不虚也,卑不污也,明而无耀也,暗而无昧也,张乎 其博而非空也,敛乎其约而非隘也,不偏焉,不倚焉 其中也而莫过不及也。”心之本体盖如此。

《汲古丛语》:处方寸于中身者谓之心,而不知潜天地 备万物者皆心也,是天地万物者,此心之现量也。大 其心则宇宙在吾度内,故曰:“身在心中,如木一沤。”身 者,心所现量之一物也。

病榻寤言:“心者,虚灵之府,神明之舍。心定则神凝,心 虚则神守。《玉皇心印经解》云:‘皆在心内运黄庭,昼夜 存之得长生’。”黄言中,庭言虚,故养生家有曰:“心死则 神活”,曰心死者,则虚之谓也。

《正学编》:“人心会天地之虚者也。是故天以虚而成运, 地以虚而成质,人以虚而成生。天非虚则其运滞,地 非虚则其质废,人非虚则其生蹶。故辰极者,天之虚 也;江河渊洞之窍,地之虚也。人心,人之虚也。”

“无时而或息”者,天地之化也;“无一时而不感”者,人心 之机也。夫“贯动静妙寂感”者,人心也。动静相循,寂感 相生,变易而不居,周流而不滞,非人心之神,其孰能 与于此。

心有蔽焉,不可撤也;心有向焉,不可豁也。撤而豁之, 其在于学乎。

《笔畴》:“人之精神心术与天地相为流通。三代之时天 地位万物育者,人心与天心同也。夫知者何也?理而 已。人各循其理而不苟则心自正。心既正则家正,家 既正则国正,国正则天下正矣。天下正则天地正,天 地正则万物正。合天下于大顺。摄万心为一心。四灵 于是乎至矣。”

心者,一身之主宰,万事之本根。人之所以为人,以心 为之主也。世之人往往以有身之故,口之耽于味,目 之炫于色,鼻之蔽于臭,耳之淫于声者众矣。殊不知 命有贵贱,分有高下,敝敝焉求之不得,而反陨其身 也。《记》曰:“心以体全,亦以体伤。”此之谓与!

《清暑笔谈》:“暑中常默坐,澄心闭目作水观。久之,觉肌 发洒洒,几格闲似有爽气。须臾触事,前境顿失。故知 一切境,惟心造真不妄语。”

明镜止水,喻心体也。然常明常照,常应常止,依体有 用,用不乖体。故曰“体智寂寂,照用如如。”若曰触事生 心,依无息念,则是随尘动静,非具足体。

《遗喧入静》者,以瓢因风动,弃瓢以绝听。不知耳尘虽 净,心尘未尽。盖六用为尘。若从耳根返源,则何所往 而非静。故曰“风幡非动。由心动故。”

《古穰杂录》:“每见青天白日,便看吾心光明何如;云影 蔽日,便看吾心昏蔽何如;草木生意,便看吾心生意 何如;禽兽自适,便看吾心自适何如。”

《归有园麈》谈心源未彻。纵博综群籍,徒号书厨。根气 不清。虽诵说三乘,只如木偶。

《娑罗馆清》言:“修净土者,自净其心,方寸居然莲界情尘既尽,心镜遂明。外影何如内照?”

《续娑罗馆清言》“至人除心不除境,境在而心常寂然。 凡人除境不除心,境去而心犹牵绊。”

《鸿苞》弢光氏,舟行清溪,见溪流澄朗,上镜毛发,下数 游鳞,一苔一石,纤悉莫遁。叹曰:“人心如溪流澄澈明 朗,无邪秽,无隐伏,人人见之,岂非至人之心乎?溪流 有秽,溪流不能为之隐;人心即不能无少秽,而明白 洞达,不为匿藏,亦何异溪流,亦何害其为至人之心 哉?”一人忽进曰:“某言入于耳,即出于口,有如含秽,不 吐不已。此亦岂非同于至人之心乎?”曰:“此浅也,非澈 也。汝口无藏语,安知心无匿情。至人表里洞然,至或 妙理难言,或机事宜密,即不泄亦不害为澄朗也。 凡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除境。身屏块独,而识 驰喧嚣,形閟一室,而心役万虑,即深山市廛尔。此中 虚空澒洞,不著一物,则虽万境在目。总”之“泡影空花, 风雨晦冥,雷电交作,扬沙走石,六合如骛,霎焉云收 电止,太空虚朗自若,一物不碍人心”,诚如太空,何事 不可为,何境不可涉哉?

心不可有物,有物则牵,牵则为翳。人耽博奕,则所见 无非博奕;好淫巧器玩,则所见无非淫巧。器玩者,结 想千里远不可致之物。或有恍惚而至前者,思所见 邪色狐魅,因而乘之。吕蒙好《易》,梦寐呓语,见伏羲周 孔。此虽正念,犹属颠倒。澄心定虑,一念不起,一物不 著,湛然观空,虚室生白,静中久之,当有光景,犹不可 “认著”,著之即堕邪道。

人心,惟无一物者乃能应万物,无一事者乃能理万 事。今夫目,其光能遍大地山河,而其中不容泥沙金 屑,故能无者能有,能空者能实,能寂者能感,能静者 能动。目著纤尘,则只咫不辨无物,而后能照物也。 《释氏》云:“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又曰:“不思善,不思恶。”何 也?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修其行也。不思善,不思恶,去 其心也。有其行,积功德也;无其心,绝攀缘也。心如虚 空,岂容有一物障碍?风雷云雾虽往来于虚空,而虚 空无恙,以不著故。诸恶众善虽往来于心灵,而心灵 无恙,亦以不著故。不思善而行善,不著于善也。不思 恶而戒恶,不著于恶也。不思善恶,则无善可行,无恶 可戒也。一思善恶,则恶固吾累,善亦吾障也。

修真之士,所作静功,检点觉照,运用抽添,皆本于心 神,乃云不得有心,何也?盖人二六时中,驰逐尘缘,千 思万虑,谓之识神,此乃是生死轮回种子,将此思虑 识神为圣功作用,认贼为子,何由得见本来?祇益迷 倒而已。所以须扫空万念,大定大忘,妄识既遣,真心 乃凝,然后以此个真心,轻移默举,渐合至真。故曰:“无 心,心里施功。”又曰:“心入虚无行火候。”

“上士修心,中士修行,下士修名。”修名者行未必善;修 行者心未必纯。身有善行,不如心无恶念。

“学道者,凡庸之人,不难于灰心,而难于绝欲;英杰之 人,不难于绝欲,而难于灰心。子房散千金,募壮士,椎 秦皇,博浪沙中,从汉高于龙争虎斗之场,鸿门一谢, 意气千古。忽而回头,谢人闲事,却万户封,飘然追赤 松而去图南,有志经营天下,一见艺祖,知天命有属, 遂寂寞枯槁于华山。”此二公者,其气何盛,其心何易 灰也?此其所以为大英雄,终以了道者,与一衲道人, 芥视万物,身外萧然。乃每在蒲团,感慨世事,雄心忽 起,按抑不住,愧古人多矣。学道先于降心,旨哉! 六祖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心迷妄缘,则心不 能超于万物之上,而万物得以役吾之心,是万物转 也。心悟真性,则万物不得以障吾心,而吾心常超乎 万物。是转万物也。赵州和尚云。“诸人被十二时使。老 僧使得十二时。”即此意也。

“人生一喜心则神散,生一怒心则气昏,是皆损其性 灵。”人以大地山河之故而横生喜怒,吾犹以为失轻 重。何者?性灵至大,大地山河至小也,何况因一针一 草而动心者乎?人于喜怒之后,徐而思之,某不足喜, 某不足怒,了然明矣。当其喜怒卒临,曾不能察,过而 悔之,不亦晚乎?是故觉照之功贵早。

《广桑子》曰:“调心有三难:去熟难,治细难,除根难。”何谓 “去熟难?广桑子少好友,念至即友;少好诗若文,念至 即诗若文。从少故熟,熟故难去也。故学道者,熟处令 生,生处令熟。以此哉!何谓治细难?”广桑子治嗔三年, 其先治嗔,嗔过而后觉,觉而悔之,悔之复嗔也。其后 嗔半而觉,觉未已;其后甫动辄觉,觉辄杀焉,而其后 乃渐轻。即有大可嗔者,不复动念,然或遭细微之事, 忽动于声色。夫有怨亲,以平等之法付之;有大利害, 以天命付之;有大戮辱,以忍付之。故可不动。细微之 事,何反动为?虽倏过不留,亦云动矣。岂非以愈细者 愈难治哉。何谓除根难以石压,草去石复生,根在故 也。广桑子初学道于昙师,骤而勇猛,“欲念不起者逾 年,遂自谓离欲矣。偶见一姣童而心悦之,然后乃觉 此根尚在,向之不生,石压之也。根苟在焉,即终身不 见,终身不动,犹为顽空,犹属断见,难矣哉人之灵光,聚则灵,散则暗。常人试静察焉。少时一心 内守,神气稍清,从此修持,岂不莹彻。奈何?”未几而万 缘纷扰,众欲交攻矣。喜怒哀乐,酒色财气,功名富贵, 是非人我,诗文交游,入据方寸,清者浊,明者昏,此心 浮游四驰,而无由见性矣。《法华》云:“古之人念念在定 慧,临终安得而杂?今之人念念在散乱,临终安得而 定?”可谓提醒痛切矣。

“心以载道,害道者心;思以悟道,障道者思。”“圣人无心 而道来居,无思而道斯彻。”“然则木石无心,木石道乎? 禽兽无思,禽兽道乎?”曰:“圣人无心而心灵,所为无心 者,非木石也;无思而思睿,其所谓无思者,非禽兽也。 无心无思者,去其识也;心灵而思睿者,有其智也。 天曰太空,曰太虚,曰太清,不著曰虚,不垢曰清。是故 浮”云掩之,虚空自若;浮云去之,虚空自若。其来不辞, 其去不恋。和风卿云不知其所以喜,迅雷疾雨不知 其所以怒。有亿万人感之,而不自以为德,有亿万人 憾之,而不自以为怨。廓乎广大,穆乎深远,是乃所以 为虚空而长久也。人之一心,七情实之,六欲实之,万 缘实之,成败得失实之,是非善恶实之,未来,而将迎 现在,而胶扰过去,而留滞太虚乎哉?所以速敝。“心如 太虚,道将来居。”曰:“善之在心,何以碍心?沙泥金屑,同 障目故。”

问《奇类林》《四勿》《九思》皆以视为先。见弓以为蛇,见寝 石以为伏虎,视汨其心也。闵周者黍稷不分,念亲者 莪蒿莫辨,心惑其视也。吴筠《心目论》以动神者心,乱 心者目。《阴符经》“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蔡季通释 其义曰:“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西方论六根六 识,必先曰眼曰色。”均是意也。

白香山诗自言:“久宦苏州,不置太湖一片石。”人曰:“如 此累心事,香山不做。”余深服其言。然则天下事累心 者多矣,都丢下不做,可使心不受累。

意见。士大夫功业在外者,不必十分留心,但澄养心 源要紧。如《中庸》所云“不见不动,不言不赏,不怒不显”, 皆在无声无臭处做工夫。大抵心源洁净,已是七八 分地位,举而措之事业,皆自然而然,无难为者矣。 寒檠肤见孟子言求放心,康节曰:心要能放,二者何 相反也?少史子曰:放心者,心驰于外,如鸡犬之出,不 求则不得也。心放者能尽其心,如鹰隼之翔于云霄, 而机系固在吾手也。众入之心易放,圣贤之心能放。 《易放》者流荡,能放者广大。流荡者失其本心,广大者 扩其本心。

心学部外编

[编辑]

《传灯录》:二祖谓达摩曰:“我心未安,请师安心。”师曰:“将 心来,与汝安。”二祖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与汝 安心竟。”

问:奇类林高僧巍,戒行严洁。尝有一女子寄宿,自称 天女,以上人有德,天遣我来劝勉其意。巍执意真确, 一心无扰,曰:“吾心若死灰,无以革囊见试。”女凌云而 逝,顾曰:“海水可生,须弥可倾,彼上人者,秉心坚贞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