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第064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六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六十四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六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六十四卷目录

 易经部汇考六

  宋王应麟辑周易郑注自序

  李心传丙子学易编自序 又序 高斯得跋

  董楷周易传义附录自序 又序

  曾子良周易辑说吴澂序

  刘弥卲易槁刘克庄序

  方实孙淙山读周易记自序 又后序

  魏了翁周易集义方回跋

  林光世水村易镜自序

  税与权校正周易古经自序

  税与权易学启蒙小传自序 史子翚跋

  程新恩易图黄震序

  方回读易析疑自序

  黄震读易日抄自序

  汪深周易占例自序

  王埜翁见易篇自序

  王埜翁周易分注自序

  王之佐系辞解黄震后序

  赵良震易经通旨陈高序

  严养晦先天图义牟𪩘序 戴表元序

  王申子大易缉说王履序 程文海序

经籍典第六十四卷

易经部汇考六[编辑]

宋王应麟辑周易郑注一卷[编辑]

按应麟自序郑康成学费氏易为注九卷多论互体以互体求易左氏以来有之凡卦爻二至四三至五两体交互各成一卦是谓一卦含四卦系辞谓之中[编辑]

爻。所谓“八卦相荡,六爻相杂”,唯其时物、“杂物、撰德”是 也。惟乾坤无互体,盖纯乎阳,纯乎阴也。馀六子之卦, 皆有互体。《坎》之六画,其互体含艮、震,而艮、震之互体 亦含坎。离之六画,其互体含兑、巽,而兑、㢲之互体亦 含离。三阳卦之体,互自相含。三阴卦之体,亦互自相 含也。王弼《尚名理》讥互体,然注《睽》六二曰:“始虽授困, 终获刚助”,《睽》自初至五成困,此用互体也。弼注《比》六 四之类,或用康成之说。锺会著论,力排互体,而荀觊 难之。江左郑学与王学并立,荀崧谓康成书根源。阙二 字颜延之为祭酒,黜郑置王。齐陆澄遗王俭书云:“《易》 自商瞿之后,虽有异家之学,同以象数为宗,数年后 乃有王弼之说。”王济云:“弼所误者多,何必能顿废先 儒?若今弘儒,郑注不可废。”河北诸儒,专主郑氏。隋兴, 学者慕弼之学,遂为中原之师。此景迂晁氏所慨叹 也。《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义理之学,以其辞耳变,象占 其可阙乎?李鼎祚云:“郑多参天象,王全释人事”,《易》道 岂偏滞于天人哉?今郑注不传,其说间见于鼎祚《集 解》及《释文》,《诗》《三礼》《春秋义疏》《后汉书》《文选注》,因缀而 录之。先儒象数之学,于此犹有考云。然康成笺《诗》多 改字,注《易》亦然。如“包蒙”为彪,“豮豕之牙”为互,“包荒”读 为康,“锡马蕃庶”读为蕃遮,“皆甲宅之”皆读为“解”,“一握 为笑”之“握”,读为“屋”,其说近乎凿。学者盍谨择焉,厌常 喜新,其不为荄兹者几希。

李心传丙子学易编十五卷[编辑]

按心传自序始心传年四十馀朋友为言当读易意忻焉乐之既而终日蒙然如眇者之视莫知易之为何书也后十年复取读之首求诸王氏书多所未喻[编辑]

次考张子书,乃粗窥其梗概。最后读程子书,则昭然 揭蒙矣。程子之书,义理之会也。然其言犹若不专为 爻画而出,于是以先君子《本传》暨晦庵先生《本义》参 焉,而后圣人画卦命爻之情无复馀蕴矣。顾诸先生 之言尚有不能尽同者,因复颇为参释,随日书之,以 备遗忘。间有鄙见可以推明诸先生之说者,亦附著 之。呜呼,程子往矣,先君子之学不肖,孤不敢妄有称 赞。晦庵书最后出,世之学者往往未究其蕴,而反以 象占之说为疑。同志者于此傥有取焉,然后知程、朱 二《传》不可相无,而晦庵之为书,其条理愈密,其意味 愈长,诚未可以骤窥而轻识也。乃若先君子之说,则 类多与晦庵合。第先君子专自圣人画卦之意求之, 晦庵兼自圣人命爻之意求之,此为小异,要亦相表。

里耳 按又序学易编十五卷起丙子月正元日尽是岁除夕凡三百八十有四日其间斋祠宾旅寒暑疾病事役居十之三为工盖二百八十日也按唐书[编辑]

《艺文志》《易》自《卜商传》以下凡八十五家。《中兴馆阁书 目》百有十二家,其说之多至于如此,而近世为是说 者复数十家,尚未著录也。然是编之作,特取王氏、张 子、程子与朱文公四家之传,而间以周子、邵子及先 君子之说补之。自唐以上诸儒字义之异者亦附见焉。其有得于心思,可助诸先生之说者十一二也。编 成,抚之而叹曰:“于虖!《易》道远矣。上古之经,莫尊于《易》, 而诸儒多以私意乱之。盖东周之时,以象占言《易》而 乱于支离;两汉之际,以谶纬言《易》而乱于传注;魏晋 之间,以名理言《易》而乱于虚无;近世以来,以人事言 《易》而乱于穿凿。皆《易》之蠹也。盖盈天地之间者,理与 气而已矣。然有是气则必有是理,有”是理则必有是 象,有是象而后有是数,有是数而后有是占,有是占 而后有是辞。故《易》有圣人之道四,而象占居三焉。变 也者,言乎爻之动者也;象也者,言乎卦之像者也;占 也者,言乎蓍之决者也。自伏羲作卦以前,民用文王、 周公系辞焉而明吉凶。使后之人观消息盈虚之理, 审进退存亡之义,而不迷于吉凶悔吝之途;圣人之 忧患后世可谓至矣。自周之衰,言《易》者寖失羲、文之 意,而牵合破碎,或反资以为乱,故夫子作《十翼》,专以 义理明之。其后谶纬之学兴,而飞伏、互体之文,壬、遁 九宫之说,纷然并出,皆托《易》以行世。至王辅嗣乃独 辞而辟之。其视两汉诸儒,可谓贤矣。惜其溺于时好, 乃取庄、老之妄以乱周、孔之实,故《易》之道终不明于 世。寥寥千载,有程夫子出,乃始以人事之实理明之, 其有功于《易》则已弘矣。然程子之所传者辞也,辨吉 凶者存乎辞,而理固在其中矣。而后之学者,沿文生 义,各自为说,复失圣人《系辞》之本意。故晦庵先生出, 又专以圣人立卦生爻之大旨明之。自程、朱二子之 书成,而四圣人之道始大彰明,较著而无所蔽矣。顾 恨世之学者,未能穷经究是书,往往以其一时推求、 考索、测度、髣髴之言,而反疑前贤“终身笃学研思精 微至到”之论,若是者。愚窃大惧,故复述其所闻识于 编,终以示子姓,而同志之士可与共学者亦所不隐 焉。

按高斯得跋秀岩先生近世大儒也世徒见其所论著藏于明堂石室金匮玉版遂以良史目之不知先生中年以后穷极道奥经术之粹有非学士大夫所[编辑]

“能及者。又其天资强敏,过绝于人,如《三礼辨》二十馀 万言,二百八十日而成;《学易编》二百八十日而成;《诵 诗训》亦逾年而成,考订郑、王、孔、贾之谬,折衷张、程、吕、 朱之说,精切的当,有功于学者为多。斯得受业于门, 每念有以广其传者,来守桐江,首取《诗》《易》二书刊之, 与同志共。其如《礼》与诸书,文字颇多,尚嗣以寿梓”云。 “按俞琰跋,此书系借闻德坊周家书肆所鬻者,天寒 日短,老眼昏花,并日而抄,其可取者故不能端楷。秀 岩乃隆山之子,其书取王弼、张横渠、程伊川、郭子和、 朱晦庵而求其是,又以其父隆山之说证之,或又附 以己见,中闲尽有可取。”

董楷周易传义附录十四卷[编辑]

按楷自序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因河图而画卦命爻因卦爻而取象系辞更三圣人而卦爻象辞始备其要皆依卜筮以为教使天下后世之人得以决嫌疑[编辑]

定犹豫,不迷于吉凶悔吝之途而已。至夫子《彖传》与 《大小传》之辞,则推明其所以为卦爻象辞之理;而《大 传》之书,又自夫卦爻象辞以推极乎阴阳变化,性命 道德之蕴奥,而《河图》大衍之数,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相生之序,蓍策分揲挂扐之法,无不备具,其所以承 三圣,开来学,功至大也。及秦焚灭典籍,此书以卜筮 得不亡,而千馀年间诸儒无有能明其义者,于是借 异端空妙之说,而欲阐夫极深研几之旨;以术数拘 泥之学,而欲究夫开物成务之方;其去《易》也不其远, 而程子奋乎千载之下,始以“随时变《易》从道”,而发明 阴阳变《易》之妙,因象以明理,由理以贯事,该体用,合 显微。使夫学是书者,立言制行,处己治人,守常应变, 莫不有度。迨乎朱子《本义》辞益简严,深探古圣因卜 筮教人之本意,而不堕于诸儒术数之末流。《释彖传》 则第明其为卦象、卦变、卦体、卦德,而不费于辞说;《释 大传》则又精密微妙,明白简易,有先儒所未及者。故 楷窃尝妄论,以为三圣之《易》,惟夫子能明之,而夫子 《十翼》之外,其有功于《易》道者,则惟程子、朱子之书而 已。其他不失于支离破碎,则失于诞谩怪僻,皆非卓 然有见于斯道者也。抑楷尝读程子、朱子文集、《语录》, 其间有成书所未备者,辄随所得附于各章之下。岁 月既久,《集录》益多,因目曰《周易程朱氏说》,以与同志 共之,极知难乎免于僭逾之罪。然学者苟能因是书 以求“四圣之心,则于学《易》未必无小补云。”咸淳丙寅。

后学天台董楷谨序 按又序楷既纂集此书或曰程子言理而不及卜筮朱子则推本古圣人因卜筮教人之意二者固不同矣子比而同之何邪楷闻之[编辑]

北溪陈氏曰:“《易》之起,原于象数,自象数之既形,则理 又具于象数之中而不可以本末二其观也。《易》之作, 本于卜筮,自占筮之既立,则理又寓于占筮之内而 不可以精粗二其用也。此正程子所谓‘体用一源,显 微无间者。若偏于象占而不该夫理义,则孔子之意

泯;一于理义而不及夫象占,则羲、文、周公之心亦几
考证
乎息矣。朱文公《本义》之书作,所以必表伏羲图象冠

诸篇端,以明作《易》根源之所自来,一出于天之自然, 而非人为智巧之私。又复古经传次序,推原四圣所 以成书之本意,递相解释,而惟占法之明,随人取决, 而无偏辞之滞,而天下义理,为之磨刮精明,依然涵 萃于其中。本末精粗,兼该具举,近以“补程《传》之所不 足,而上以承四圣之心,所谓开物成务之大用,至是 益又周备,而《易》道之盛,于此无馀蕴矣。”又曰:“凡文公 之说,皆所以发明程子之说,或足其所未尽,或补其 所未圆,或白其所未莹,或贯其所未一,其实不离乎 程说之中。必如是而后谓有功于程子,未可以优劣 校之。”此楷区区纂集之意也。夫朱子之书固以补程 子之所未及,而程子之名言,盖有朱子不能加毫末 于其间者,谓二书为不同可乎?读者详之。是岁良月 谨识。 按凡例,程子《易传》依王弼次序,而朱子则用 古易次序,以《彖传》《大小传》《文言》各自为卷,今不敢离 析《程传》,又不敢尽失朱夫子之意,于是仿节斋蔡氏 例,以《彖传》《大、小象》《文言》各下经文一字,使不与正经 紊乱,而《程传》及朱子《本义》又下一字,程子、朱子《附录》 又下一字,则其序秩然矣。

曾子良周易辑说[编辑]

按吴澂序易之道其大如天其广如地其悉备也如天地间之万物无所不有世之说易各随所见苟不悖于理其于言也必有可观无他易广大悉备无不[编辑]

包罗,无不该遍故也。金谿曾先生,讳子良,在宋两贡 于乡,擢进士科,仕至县令。晚节隐居教授,以通经学 古,能诗能文,为后进师。临川饶宗鲁游其门,每日授 《易》,所闻皆能记忆。师既卒,乃祖述其意,撰著新辞,文 口谈之质俚,如传注之纯雅,名曰《周易辑说》。意或未 安,不敢辄改,盖有“汉儒治经守家法”之遗意焉。先生 之年,吾父党也,素所敬慕者,今因所辑,得窥前辈之 所学,又嘉宗鲁之能守其师说也,是以为之序。

刘弥卲易槁[编辑]

按刘克庄序易学有二数也理也汉儒如京房费直诸人皆舍章句而谈阴阳灾异往往揆之前圣而不合推之当世而少验至王辅嗣出始研寻经旨一扫[编辑]

汉学,然其弊流而为元虚矣。本朝数学有华山陈氏、 河南邵氏,今邵氏之书虽存,通者极少;理学有伊川 程氏、新安朱氏,举世诵习,众说几废。余尝谓程、邵同 时,不相折衷,曰:“《传》曰《皇极经世图谱》”,遂刊为二书,而 不可合。天下岂有难通之书,亦岂有理外之数哉?噫 《易》更三圣,说《易》者非一家。程氏排临川之学者,及教 人读《易》,必先辅嗣介甫朱氏尊伊川之言者。至《本义》 则多程氏所未发。议论以难疑问答而详,义理以讲 贯切磋而精,此季父《易槁》之所为作也。初,余为建阳 令,季父访余县斋,因质《易》疑于蔡隐君伯静,后二十 馀年而书成。大抵由程、朱以求周、孔,由周、孔以求羲、 文。其笃守师说,虽谯天授、袁道洁无“以加。视世之高 谈先天、径造微妙者,彼虚而此实矣。”季父名弥卲,字 寿翁,中岁弃科举,闭门著书,动必由礼行义。为乡先 生。家贫,入于学,晚舍去,并学俸却之。太守眉山杨侯 栋、郡博士括苍俞君来,即学为堂,示舍盖之意,季父 仅一至焉。后杨侯使本道,又论荐于朝,不报。卒年八 十二。俞君乃取昔所却俸为刊,《易槁》而授𥳑其犹子 克庄序之。

方实孙淙山读周易记八卷[编辑]

按实孙自序易者道也象数也言道则象数在其中矣道果有耶系辞曰易无体道果无耶系辞曰易有太极是道自无而有也有太极则有阴阳阳奇属干[编辑]

阴耦属坤,《易》则有奇耦画矣。有阴阳则有天地,天位 于上,地位于下,《易》则有上下画矣。有天地则有人,人 位于中,曰“三才”,《易》则有三画矣。有人则有男女,有三 画则有三索。《说卦》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 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 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 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 少女。”譬诸天地有六子,如风雷日月山泽之类。《易》则 有八卦矣。伏羲之《易》,止于如是。岂其王天下也,始画 八卦以示教,自父子兄弟。阙二字之外,亦未暇尽传耶? 《系辞》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因而重之,爻在其中。”又 曰:“兼三才而两之,故六。”是《易》有三画,则有六画,有八 卦,则有六十四卦也。使道果不离于象数,又何待文 王而后得其传哉?囚于羑里而演《易》,果何心也?《周易》 六十四卦,先干后坤,《易》则有定序矣。初二三爻是下 卦也,唯二为中爻。二臣位也,属于阴耦,故贱。孰敢以 贱为嫌乎?四五上爻,是上卦也。唯五为中爻,五,君位 也,属于阳奇,故贵。孰敢以贵为嫌乎?《易》则有贵贱矣, 《系辞》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高卑以陈,贵贱位矣。”是 孔子知文王之心也。然考之于《易》,《随》上六爻云“王用 享于西山”,《升》六四爻云“王用享于岐山”,《明夷彖》云:“内 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不知文王演《易之后,亦自称王乎?否乎?《革彖》云:“天地革而四时成,汤 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又不知文王演《易》之后,能 预知有武王之事乎?否乎?《序卦》曰:“有父子然后有君 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呜 呼!君臣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若 谓《彖》《象》等辞,非。阙二字作于文王,既追称王之后,则不 可也。或问:“《干》用九,《坤》用六,何也?”曰:“由天地数而论,天 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是天地之生数也。一三五为 九,二四为六,是三天两地而倚数也。阳有馀阴不足 也。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是天地之成数也。阳数 极于九,阴数极于十,阴不可极而逾乎阳,故反而用 六也。一三五七九是”天数也,而五为中二四六八十 是地数也,而六为中五六者天地之中合也。《干》不用 五而用九,是《易》有四象,不用五也。不用五者尊之也。 《坤》不用十而用六,是阴不可终逾乎阳,惟用六则得 中也。又由卦画而论,《干》画三连与坤之六为九,是干 得有《坤》也。《坤》画六断但得用六,是坤不得有《干》也。又 由爻位而论,二三、四五,是卦之中位也。九二、九三、九 四、九五爻,则用九以居于爻位之上,是“尚刚”也。初九、 上九爻,则变而用九以居于爻位之下,是阳爻终始, 亦不欲专尚刚也。六二、六三、六四、六五爻,则用六以 居于爻位之上,是尚柔也。初六、上六爻,则变而用六 以居于爻位之下,是阴爻终始,亦不欲专尚柔也。《易》 三百八十四爻,或九或六,迭相为用,是刚柔各随时 所尚也。又由蓍法而论,九为老阳,是干数用九以进 为老也;六为老阴,是坤数用六以退为老也;七为少 阳,是震、坎、艮数也。爻则例言九而不言七,是少阴可 进而言九也;八为少阴,是巽、离、兑数也。爻则例言六 而不言八,是少阴可退而言六也。崇阳抑阴,是《易》进 退之道,蓍法遇老阳,老阴所以又变也。变者以不变 为体,不变者又以变为用,“刚中有柔,柔中有刚,阳中 有阴,阴中有阳”,是道亦无定位也,吾愿从有道者而。

取正焉宝祐戊午三月朔日 按后序孔颖达云重卦之人诸儒不同凡有四说王辅嗣等以为伏羲重卦郑元以为神农重卦孙盛以为大禹重卦史迁等[编辑]

以为文王重卦。余按《系辞》曰:“《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 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皇甫谧曰:“文王 在羑里,演六十四卦,著七、八、九、六之爻,谓之《周易》。”自 此而论,则知伏羲始画八卦,但有其画耳。神农取诸 《益》,《噬嗑卦》但取其象耳。夏曰《连山》,殷曰《归藏》,皆未必 有言语文字之可传。今所谓《易经》者,先干后坤,名以 《周易》,乃文王所演之易也。坎卦独加名以“习坎”者,文 王在羑里时,陷于坎窞,习为出坎之道,终欲事殷,而 知有尊卑贵贱之定分,是文王之本心也。孔颖达又 云:“《左传》韩宣子适鲁,见《易象》曰:‘吾乃知周公之德’。周 公被流言之谤,亦得为忧患也。”验此诸说,以为卦辞 文王爻辞,周公也。然考之《大有》六三爻云“公用享于 天子”,解上六爻云“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小过》六五 爻云“公弋取彼在穴”,所谓公者,岂周公果自言之乎? 又按:孔颖达云:“《彖》《象》等《十翼》之辞,以为孔子所作,先 儒更无异论。”又云:“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 《系》五,下《系》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然考之 《随卦》云“元亨利贞”,即卦辞也。《左氏襄九年传》:“穆姜曰: ‘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 和也。贞,事之干也。”穆姜已有是言矣,是时孔子犹未 生也,岂《文言》皆孔子为之乎?或谓文王作卦辞,周公 作爻辞,孔子作《十翼》《彖》一,《卦象》二,《爻象》三,《干》《文言》四, 《坤》《文言》五,《上系》六,下《系》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是 亦一说也。或问:卦名何如?曰:“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 《巽》入也;《坎》窞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说卦》已言之 矣,《说卦》又曰震卦,其究为健,岂震卦与干果同体耶? 离卦其于人也为乾卦,岂离卦亦可以谓之干耶?巽 其究为躁卦,岂巽卦亦名躁卦耶?坎北方之正卦也, 劳卦也。又谓坎于人为血卦,岂坎卦亦名”为劳卦,又 名为血卦耶?《序卦》曰:“涣者离也”,岂涣卦亦可谓之离 耶?然则言卦名者,不可以一例拘矣。或问卦辞何如? 曰卦有大小,辞有险易。辞者各指其所之,《系辞》已言 之矣。然有以卦名而两言之者。《复卦》曰“复亨”,又曰“反 复其道。”《颐卦》曰“颐贞吉”,又曰“观颐自求口实。”《节》卦曰 “节亨”,又曰“苦节不可贞。”《未济卦》曰“未济亨”,又曰“小狐 汔济”是也。有以卦名而三言之者,《蒙卦》曰“蒙,亨。”“匪我 求童蒙”,“童蒙求我”是也。有以卦名而五言之者,《井卦》 曰“井改邑不改井”,又曰“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是 也。有两言贞者,《坤卦》曰“利牝马之贞”,又曰“安贞吉”是 也。有两言亨者,《萃卦》曰“萃亨”,又曰“利见大人亨”是也。 有两言吉者,《解卦》曰“其来复吉”,又曰“夙吉”是也。有两 言利者,《坤卦》曰“利牝马之贞”,又曰“后得主,利”,《屯卦》曰 “利贞”,又曰“利建侯”,《同人》卦曰“利涉大川”,又曰“利君子 贞”,《大畜》卦曰“利贞”,又曰“利涉大川”,《恒卦》曰“利贞”,又曰 “利有攸往”,《益卦》曰“利有攸往”,又曰“利涉大川”,《巽卦》曰 “利有攸往”,又曰“利见大人”,《涣卦》曰“利涉大川”,又曰“利贞”,《中孚卦》曰“利涉大川”,又曰“利贞”是也。有三言利者, 《萃卦》曰“利见大人”,又曰“利贞”,又曰“利有攸往”是也。有 言利不利者,《讼卦》曰“利见大人”,又曰“不利涉大川”,《无 妄》卦曰“元亨利贞”,又曰“不利有攸往”,《蹇卦》曰“利西南, 不利东北”,又曰“利见大人”,《夬卦》曰“不利即戎”,又曰“利 有攸往”是也。又如《乾卦》曰“元亨利贞”,《屯》《随》《临》《无妄》卦 亦曰“元亨利贞”,《坤卦》则曰“元亨利牝马之贞”,《旅卦》曰 “小亨”,《巽卦》亦曰“小亨”,《贲卦》则曰“贲亨小利有攸往”,《遁 卦》则曰“遁亨小利贞”,《既济》则曰“亨小利贞。”他如《坤卦》 曰“利牝马之贞”,《说卦》则曰“坤为子母牛”而不言马,《离 卦》曰“畜牝牛吉”,《说卦》则曰“离为雉”而不言牛,《中孚》卦 言“豚鱼”,《小过》卦言飞鸟,《未济》卦言小狐,《说卦》皆不言 其为何象。然则言卦辞者,亦不可以一例拘矣。或问 《彖》与象何如?曰:“《易》者象也。象者像也。彖者材也,《系辞》 言之矣。然鼎卦彖曰‘鼎象也,《小过》卦彖曰‘有飞鸟之 象焉’’。”岂《大象》《小象》之外,彖亦言象耶?他卦《大象》无不 言卦名者,唯《乾卦》但言“天行健”而不言干,他卦无覆 言上下卦象者,唯《泰》卦坤上干下而言“天地交”,《泰》《噬 嗑》卦离上震下而言“雷电”,《噬嗑》。他卦多言君子以当 其象。唯言“大人”者一,《离》是也。言后者二,《泰》《姤》卦是也。 言“先王”者六,《比》《豫》《观》《噬嗑》《无妄》《涣》是也。言先王而又 言后者一,《复卦》是也。言上下而不言其人者,一,《剥》卦 是也。然则言《彖》与象者,亦不可以一“例拘矣。”或问:“爻 象何如?”曰:“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系辞》已 言之矣。然卦有六爻而全取象者,如《井卦》初六言‘井 泥’,九二言‘井谷’,九三言‘井渫不食’,六四言‘井甃无咎’, 九五言‘井冽寒泉食,上六言‘井收勿幕’,《鼎卦》初六言 ‘鼎颠趾,九二言‘鼎有实,九三言‘鼎耳革,九四言‘鼎折 足,六五言‘鼎黄耳金铉’’’’’’”,上九言“鼎玉铉”,《渐卦》初六言 “鸿渐于干”,六二言“鸿渐于磐”,九三言“鸿渐于陆”,六四 言“鸿渐于木”,九五言“鸿渐于陵”,上九言“鸿渐于陆”是 也。有六爻而五取象者,如《乾卦》初九言“潜龙勿用”,九 二言“见龙在田”,九四言“或跃在渊”,九五言“飞龙在天”, 上九言“亢龙有悔”,唯九三言“君子乾乾”而不言龙。《咸 卦》初六言“咸其拇”,六二言“咸其腓”,九三言“咸其股”,九 五言“咸其脢”,上六言“咸其辅颊舌”,唯九四言“朋从尔 思”而不言“心。”《艮卦》初六言“艮其趾”,六二言“艮其腓”,九 三言“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六四言“艮其身”,六五言 “艮其辅”,唯上九言“敦艮吉”而不言“背”是也。有六爻而 皆言卦名者,《比》《履》《临》《观》《贲》《复》《蹇》《困》《震》卦是也。有六爻 而两言卦名者,《蒙卦》六三不言《蒙》,《需卦》上六不言《需》, 《讼卦》六三不言《讼》,《师卦》上六不言《师》,《谦卦》六五不言 《谦》,《蛊卦》上六不言《蛊》,《剥卦》六五不言《剥》,《颐卦》六五不 言《颐》,《遁卦》六二不言《遁》,《明夷》卦上六不言《夷》,《损卦》六 五不言《损》,《旅卦》六五不言《旅》,《兑卦》九五不言《兑》,《涣卦》 初六不言《涣》,是也。有六爻而四言卦名者,《同人》卦唯 九三、九四不言《同人》,《豫》卦唯六二、六五不言《豫》,《噬嗑》 卦唯初九、上九不言《噬》,《无妄》卦唯六二、九四不言《无 妄》。《坎》卦唯六四、上六不言《坎》。《晋》卦唯六三、六五不言 《晋》。《家人》卦唯六二、上九不言《家》。《益》卦唯初九、九五不 言《益》。《升》卦唯九二、六四不言《升》。《革》卦唯九四、九五不 言《革》,《归妹》唯九二、上六不言归妹,《丰》卦唯初九、六二 不言《丰》,《节》卦唯初九、九二不言《节》,《小过》卦唯初六、六 五不言《过》是也。有一爻而两取象者,如《否卦》六二曰 “小人吉,大人否,亨”,《恒卦》六五曰“妇人吉,夫子凶”,《随卦》 六二曰“系小子,失丈夫”,六三曰“系丈夫,失小子”之类 是也。有一爻而三取象者,如《大有》卦九三曰“公用亨 于天子,小人弗克”,《剥》上九曰“硕果不食,君子德舆,小 人剥庐”之类是也。有一爻而四取象者,如《坎卦》六四 曰“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小过》卦六二曰“过其祖, 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之类是也。有一爻而五取 象者,如《离卦》九四曰“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灰 如。”《中孚》卦六三曰“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之类是 也。有一爻而六取象者,如《小畜》上九曰“既雨既处,尚 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是也。有一爻而七取 象者,《睽卦》上九曰:“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 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是也。有爻不以 象而言者,《讼卦》九五曰“讼元吉”,《恒卦》九二曰“悔亡”,《大 壮》九二曰“贞吉”,《解卦》初六曰“无咎”,《无妄》卦初九曰“无 妄往吉”是也。有爻反其卦名而言者,《损》卦九二、上九 皆言“弗损”,《小过》卦九三、九四皆言“弗过”是也。有爻取 卦名而复言者,如《干》九三曰“终日乾乾”,《坎》六三曰“来 之坎坎”,《谦》初六曰“谦谦君子《夬》”九三曰“君子夬夬”之 类是也。有爻取他卦名而互言者,如《小畜》初九曰“复 自道”,九二曰“牵复吉”,是《小畜》亦言复也。《临》初九曰“咸 临贞吉”,九二曰“咸临吉,无不利”,是《临》卦亦言咸也。《夬 卦》初九曰“壮于前趾”,九三曰“壮于頄”,是《夬》亦言壮也。 他如《乾卦》九四而有“乾道乃革”之象,《兑卦》九五而有 “孚于剥”之象,《离卦》初九而有“履错然”之象,然则言爻 象者亦不可以一例拘矣。或问:“爻用九六何如?”曰:“二 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何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 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 胜邪?《系辞》已言之矣。”以见九二爻不如六二之为柔 中,六五爻不若九五之为刚胜也。伊川曰:“凡六居五, 九居二者,则由多助”而有功,《蒙》《泰》之类是也;九居五、 六居二,则其功多不足者,《屯》《否》之类是也。是亦一说, 故并录之,以为后序。

魏了翁周易集义六十四卷[编辑]

按方回跋佥书枢密院事魏文靖公鹤山先生了翁华父前乙酉岁以权工部侍郎坐言事忤时相谪靖州取诸经注疏摘为要义又取濂洛以来诸大儒易[编辑]

说,为《周易集义》六十四卷。仲子太府卿静斋先生克 愚明己,壬子岁以军器监丞出知徽州,刊要《集义》置 于紫阳书院。至丙子岁,书院以兵兴废,书版尽毁,寻 草创新书院于城南门内,独《集义》仅有存者。今戊子 岁,山长吴君梦炎首先补刊。会江东祥刑使者太原 郝公良弼,深嗜《易》学,谓“圣人之经,得濂、洛而后明五 经、《论》《孟》之原,非此诸大儒明之,则终于不明。又非有 如文靖公囚絷闲僻,类聚成篇,则世之学者亦无从 尽知之也。”欣然割资相工,得回所藏墨本,率总府郡 判协助,两山长及书院职事生员醵泉讫役,半年而 毕。甚矣,《易》道之难明也!自汉至今,说《易》何啻千家。王 弼、孔颖达《注疏》单行,朱文公尝深辟之,读者亦鲜。李 鼎祚《易百家解义》,间见子夏、京房、虞翻、陆绩、蜀才之 说,及郑元互体,殆无复读之者。天启斯文,濂洛有作, 周元公曰“无极而太极”,谓太极无形而有理。以明《易》 有太极之旨,不可以迹求。而翼之以《通书》为临川陆, 学者肆为强辨,则不可与读《易》卲。康节始因《大传》分 言伏羲先天,文王后天。如两仪四象,乃伏羲画卦次 第,阳一阴二为两仪;太阳一,少阴二,少阳三,太阴四, 为四象。惟文公独得其传,为永嘉叶学三、山林学者 别为臆说,则不可与读《易》,程纯公正公师元公,其说 《易》,张横渠撤皋比以逊之。正公尝教人读王弼、胡瑗、 王安石《易》。伊川《易传》出,则已削三家之疵而极其粹, 苟犹泥于三家,而不求之程《传》者,则不可与读《易》。纯 公、正公皆尝闻康节加一倍法,而正公不屑于象数, 惟专于义理,故文公谓:“卲明羲《易》,程演周经。”盖欲学 者合卲、程而为一也。岂惟邵、程当合为一?蓝田吕与 叔,初师横渠,后与上蔡谢显道、广平游定夫、龟山杨 中立在程门为四先生,《干》用九,坤用六,凡例惟与叔、 欧阳文忠公及文公三人知之。汉上朱子发本程传 而加象数。和靖尹德克登正公门,最后将《易》箦授以 《易传》,其论生卦,惟许康节、五峰、胡仁仲得之上蔡,传 之南轩张宣公。而东莱吕成公与文公、宣公相友,文 公于是集诸儒之大成《易》本筮占,乃述《本义》《启蒙》《图 说》,多得之邵学者不于此混融贯通焉,则亦不可与 读易。文靖公之在渠阳,欲以《东莱读诗记》为《读易记》, 谓“辞变象占,乃《易》纲领。而𦅸彖象爻之辞,画爻位虚 之别,互反飞伏之说,乘承比应之例,一有不知,则义 理阙焉。”是书濂流洛派凡十六家,合为一观之,而《易》 道备矣。先是温陵曾穜刊《易粹言》七家,中有郭兼山 《易》。文靖公谓忠孝《易》书,去程门远甚,自党论起,绝迹 程门,殁不设奠,故并其子雍曰白云易者黜之。临卭 张行成,文靖公乡人,为《邵易注解》《通变》《经世》《观物》等 书,世称《七易疑》,文公未之见,别为一支,以备旁考。今 文靖公集百卷,明《易》之义者二百三十章有奇。《易》学 最精,尝与参知政事西山真先生德秀希元文公门 人,辅广汉卿相讲磨渠阳山中。苦于书不备,友难,得 是书犹欲有所裨益,而未为序引者,此也。虽然,圣如 仲尼,天不使之居周公之位;大儒如濂、洛诸老,天亦 不使之得路于一时,而使之立言于万世,其有以夫? 权远柄国二十七年,穷侈极谬,屏文靖公,卧五溪,穷 处逾七稔。不如是,后世焉得是书而读之。至元二十 五年十月既望。

林光世水村易镜一卷[编辑]

按光世自序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编辑]

“之情。”此数语者,实先圣夫子教人入《易》之序也。古之 君子,天地日月、星辰,阴阳造化,鸟兽草木,无所不知, 不必读《𦅸辞》《爻辞》,眼前皆自然之《易》也。世道衰微,《易》 象几废,孔圣惧焉,于是作《大象》《小象》,又作《系辞》,明明 以人间耳目所易接者,立十二象,令天下后世皆知 此象,自仰观俯察而得也。曰鸟兽,曰身,曰物,则次之。 大象、小象者,释《易》也;《系辞》者,又释《大象》《小象》也。十二 象者,又释《系辞》也。后世诸儒释《易》,凡天地变化,阴阳 消长,君子小人进退之道,言之详矣,不可复加矣。独 仰观俯察之学,则置而不言。臣拘拘尘世,磨蚁醯鸡, 何能透彻?家有藏书万卷,少年父师律举子业,不许 读。晚始窥先大父删定臣霆手校《灵宪图》时,秦师垣 为同年,屡诋和戎之非。挂冠归莆,怆然语郑夹漈曰“吾向在汴,送季父主客郎中臣冲之使”“也。至孟津, 夜见天床星动,未几国事忍言。今约子夜观星,问何 年当太平。臣读《灵宪图》,虽知天然未知星与《易》合。岁 在丙午,朝贤喧阳九之戒,天子恐惧修省,星之逆者 皆轨道。臣时居海上,自幸此身不死,可以观星,可以 读易。从事心目,不顾寒暑。忽一夕观天有所感,纵观 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八宫之星,皆自然六”十四卦也。 遂顿悟圣人画卦初意。臣何修得此于天,隐而不言。 咈!天也。敢先以《系辞》自《离》至《夬》十三卦,凡十二象,笔 之书,愿与通天地人之君子演而伸之,亦以补诸儒 之所未言焉。

税与权校正周易古经十二卷[编辑]

按与权自序按吕汲公元丰壬戌昉刻周易古经十二篇于成都学宫景迂晁生建中靖国辛巳并为八篇号古周易缮写而藏于家㢲岩李文简公绍兴辛[编辑]

未,谓北学各有师授,经名从吕,篇第从晁而重刻之。 逮淳熙壬寅,新安朱文公表出东莱吕成公《古文周 易经传音训》,迺谓编《古易》自晁生始,岂二公或不见 汲公蜀本欤?然成公则议晁生并《上下经》为非,而文 公《易本义》则篇第与汲公吻合。与权乡侍先师鹤山 魏文靖公讨论此经,将以邵子观物所言为断,著文 公、周公正者八卦、变者二十八卦之𦅸辞于册,题曰 《周易古经》上下篇,冠于《十翼》,以还孔子韦编之旧,使 百世之下学者复见全经,而附数公序辨于末。天不 慭遗,先师梦奠,倏逾一纪,慨师友之凋谢,惧异学之 支离,不量固陋,推本邵子所述,刊定《周易古经》上下 篇如前,以卒先师之志。而羲文经卦重卦大义。则于 《易学启蒙》《小传》详之。若夫训诂之真伪。讲解之得失。 则有汉魏以来诸儒之说。在学者其审于决择哉。

《易学启蒙小传》
一卷
[编辑]

按与权自序易函万象者也三易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至孔子时周易独存汉魏诸儒颇纷错之朱文公采二吕氏晁氏所传著易本义厘正文王周[编辑]

孔《上下经》与《十翼》共十二篇,而各还其旧。又以伏羲 先天理数之原,特于《易学启蒙》而抉其秘,图象咸本 诸邵氏。间与袁机仲谈《后天易》,则谓“尝以卦画纵横 反复求之,竟不得文王所以安排之意,是以畏惧弗 敢妄为之说。”与权曩从先师鹤山魏文靖公讲究邵 氏诸书,迺于《观物篇》得后天《易》上下经《序卦图》,反复 观之,皆成十有八卦,然后知乾坤坎离《颐》《中孚》大小 过不《易》之八卦,为上下二篇之干,其互《易》之五十六 卦,为上下二篇之用。自汉扬子云谓文王重易,六爻 互用,两卦十二爻,而唐孔颖达亦谓“验六十四卦,二 二相偶,非覆即变”,孔子取上下经名而序其相次之 义。非邵氏此图,则后天《易》之旨,千载不明矣。窃尝因 此图而推之,《上、下经》皆为十八卦者,始终不出九数 而已。九者,究也;万物盈牣于天地间者,究之象也。是 故《易》以十八变而起卦,元以十八策而生日。大抵《易》 六十四卦,不越乾坤奇偶之九画,而乾坤奇偶之画, 又重为二九而穷,穷则变。故《革》在先天当十八二九 之究也;在后天当四十九,蓍数之极也。四十九而革 去,故五十而鼎取。新开物于寅,帝出乎震,而循环无 穷矣。盖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河图》《洛书》实互用之。先 天则《河图》之九而分左右,皆叠二九而周乎六十四。 后天衍《洛书》之九而分上下,亦合二九而总乎三十 六。卲氏此图,岂非明羲文之《易》同中异、异中同也欤? 呜呼!孔子《杂卦》一传,专以反对而发后天《易》互用两 卦十二爻之深旨也。学者潜玩《杂卦》而参以子云、颖 达之说,则于卲氏此图,信其为写出天地自然之法 象矣。朱文公殆亦留斯义以俟后人邪?辄不自揆,敬 述而申之曰:《易学启蒙》小传淳祐戊申中元日

按史子翚跋予质颛蒙固喜读易实未始有得也友人税巽甫别十二年而会于京一日出所著易学启蒙小传序及图举示予曰非吾臆说此邵子奥学精[编辑]

义,前人偶未之思,吾故发明之尔。予手其书不能释 者累日,盖犁然有会于心也。巽甫谓“《先天图》皆两卦 相对,合为二九之数,而《后天上下经》皆为十八卦者, 始终不出九数而已。”予玩而乐之,因悟乾坤纳甲之 义,干自甲而壬,坤自乙而癸,其数皆九也。巽甫谓“后 天以震兑为用,故孔子谓《归妹》天地之大义。”予因悟 艮巽者震兑之反也。震东兑西,乃天地生成之方,日 月出没之位,实备乾坤坎离而为《下经》之用也。故《泰》 之六五亦曰“帝乙归妹”,亦以互体有震兑焉尔。然则 巽甫有得于邵子者固深,予因巽甫之书而有发焉。 虽然,巽甫谓乾九能兼坤六,坤阴不能包乾阳。予谓 六之中有一三五焉,则九数固藏于“六也。乾坤二卦, 阴中包阳,阳中包阴”,巽甫以为如何?

程新恩易图[编辑]

====按黄震序易出于河图故学易者往往为之图然于易未必皆有补卲子画先天图自震至乾阳长而三自巽至坤阴长而三圆其外以象天之动乾始于西====北,坤极于东南方,其内以象地之静,于以推测伏羲 画卦之本体,与《说卦》八卦相错之说合,其学始见尊 信于天下。然亦未有能整圆转方,棱角为图,以应甲 子节气变,而合文王后天之用者。宣城程君自右庠 擢第将归,别余于官宅,留示其兄玉瑭君《爻象承乘》 之图,以乾位乎正南,以坤位乎正北,而包六子,其内 “自《坤》而东转,一阳为《复》,二阳为《临》,至三阳为《泰》,则位 正东。”《大壮》之四阳,《夬》之五阳,又自东而南,极于《干》焉。 而西转一阴为《姤》,二阴为《遁》,至三阴为《否》,则正位西。 《观》之四阴,《剥》之五阴,又自西而北,极于《坤》焉。《坤》再为 《复》,生生无穷。伏羲先天之体,遂有合于文王后天之 用。《易》道隐赜,虽非余晚学之所能知,然使玉瑭君非 真有精深之力,超特之见,亦安能变通先天之妙如 此哉?抑闻卲子以图数言《易》,虽二程与之相同,亦未 尝过,而问继此兼明其说者,惟一朱子。朱子尝采《先 天图》八卦为一节,不论月气先后,今玉瑭君变先天 而顺月气,其分其合,果可居耶?异日朱子又谓震一 阳,《离》兑二阳、干三阳,“为图之左,属阳;以巽一阴,坎艮 二阴,坤三阴,为图之右,属阴。夫既以三而分属左右, 自三而各重之,即为十有二矣。”又谓:“先天图一日有 一日道理,一月有一月道理,且以自坤而震象月之 初生,干以象月之望,《坤》以象月之晦,夫自日而月,可 配之弦望晦朔,则自月而年亦可配之十二月气矣。” 玉瑭君得无以朱子之学,善学邵子,不泥其论月气 之论,则亦不泥其方圆之图耶?先圣作《易》以前民用 邵子先天本之,华山陈氏亦以气数占来,使民知吉 凶避就之所在。玉瑭君之图之辞曰:“以之经世,尚奚 难哉?”其用心探讨,思济斯世为如何?然邵子本以经 言常,以世言变,常变相生,推演以至元会“而世者,三 十年一小变”云尔。玉瑭君将移其说以治世,岂无自 得之妙乎?面质未能,姑远贻其说以谂之。

方回读易析疑[编辑]

按回自序回年三十六别院省试第一历官随州教授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国子正太学博士通判平江府改常州再改安吉州除太常寺簿监察御史知[编辑]

建德府,除秘书郎,加直秘阁,于是年四十有九矣。丙 子春二月六日,奉太皇太后、嗣君诏书,以郡归附。始 行在所宰执大臣以嗣君名具表纳土,送壐《于皋亭 山》,在正月十八日,军马入临安府易守在二十日回, 犹坚守孤城。二月馀,王郎中《世英》、萧郎中郁提兵五 千,赍诏至郡,“为小郡者,力不能全矣。”

黄震读易日抄一卷[编辑]

按震自序易圣人之书也所以明斯道之变易无往不在也王弼间以老庄虚无之说参之误矣我朝理学大明伊川程先生始作易传以明圣人之道谓易[编辑]

“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 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吉凶消长之理,进 退存亡之道备于辞。”推辞考卦,可以知变,而象与占 在其中。故其为《传》,专主于辞,发理精明,如揭日月矣。 时则有若康节邵先生,才奇学博,探赜造化,又别求 《易》于辞之外,谓“今之《易》,后天之《易》也,而有先天之《易》 焉,用以推占事物,无不可以前知。”自是二说并兴,言 理学者宗伊川,言数学者宗康节,同名为《易》,而莫能 相一。至晦庵朱先生作《易本义》,作《易启蒙》,乃兼二说, 穷极古始。谓《易》本为卜筮而作,谓康节《先天图》得作 《易》之原;谓伊川言理甚备,于象数犹有阙,学之未至 于此者,遂亦翕然向往之揣摩图象,“日演日高,以先 天为先,以后天为次,而《易经》之上既添祖父矣。”愚按: 《易》诚为卜筮而作也,考之经传,固无有不合者也。爻 者诚为卦之占,吉凶悔吝者,诚为占之辞,考之本文, 亦无有不合者也。且其义精辞核,多足以发伊川之 所未及。《易》至晦庵,信乎其复旧而明且备也。然吉者 必其合乎理,凶悔吝者,必其违乎理,因理为训,使各 知所趋避,自文王、孔子已然,不特伊川也。伊川奋自 千馀载之后,《易》以卜筮者今无其法,以制器者今无 其事,以动者尚变,今具存乎卦之爻,遂于四者之中 专主于辞以明理,亦岂非时之宜而《易》之要也哉!若 康节所谓先天之说。《易》之书本无有也,虽据其援 《易》为证者凡二章,亦未见其阙二字有合者也。其一章 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曰: “此先天之卦画。”于是尽改《易》中伏羲始作八卦之说, 及文王演《易》,重为六十四卦之说,而以六十四卦皆 伏羲先天之卦画。其法自一画而二,二而四,四而八, 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然生两 生四生八,《易》有之矣。生十六,生三十二《易》,此章有之 否耶?其一章援《易》言“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 水火不相射”,曰:“此先天之卦位也。”于是尽变《易》中离 南坎北之说,与凡震东方卦,兑西方卦之说,而以干 南坤北为伏羲先天之卦位。其说以离为东,以坎为 西,以兑巽为东南西南,以震艮为东北西北。然天地 定位,安知非指天“位乎上、地位乎下”而言?南方炎为火,北方寒为水,亦未见离与坎之果属东与西,而可 移离坎之位以位乾坤也。《易》之此章,果有此位置之 意否耶?且《易》之此二章,果谁为之也?谓出于孔子,孔 子无先天之说也;谓出于伏羲,伏羲未有《易》之书也, 何从而知此二章为先天者耶?图方画于康节,何以 明其为伏羲者耶?然闻先天为演数设也。夫《易》于理 与数,固无所不包,伊川、康节皆本朝大儒,晦庵集诸 儒之大成,其同其异,岂后学所能知?顾伊川与康节 生同时,居同洛,相与二十年,天下事无不言,伊川独 不与言《易》之数。康节每欲以数学传伊川,而伊川终 不欲。康节既没,数学无传。今所存之空图,殆不能调 弦者之琴谱。晦庵虽为之训释,他日晦庵《答王子合 书》,亦自有康节说伏羲八卦,近于附会穿凿之疑,则 学者亦当两酌其说,而审所当务矣。伊川言理,而理 者人心之所同,今读其传,犁然即与妙合。康节言“数”, 而数者,康节之所独,今得其图,若何而可推验,此宜 审所当务者也。明理者虽不知数,自能避凶而从吉。 学数者傥不明理,必至舍人而言天。此宜审所当务 者也。伊川之言理,本之文王、孔子;康节之言数,得之 李挺之、穆伯长、陈希夷。此宜审所当务者也。穷理而 精,则可修己治人,有补当世;言数而精,不过寻流逐 末,流为技术。此宜审所当务者也。故学必如康节,而 后可创言先天之《易》,学必如晦庵,而后可兼释先天 之图。《易》虽古以筮卜,而未尝开以推步。汉世纳甲飞 伏卦气,凡推步之术,无一不倚《易》为说,而《易》皆实无 之。康节大儒,以《易》言数,虽超出汉人之上,然学者亦 未易躐等。若以《易》言理,则日用常行,无往非易,此宜 审所当务者也。

汪深周易占例[编辑]

按深自序昔者圣人作易以明民行托之卜筮然所得之辞或有悬隔如问婚而得田猎问祭祀而得涉川问此答彼阔然不相对岂有迁延迂诞而用之者[编辑]

哉?若是,则卦爻之辞皆赘言矣。《传》曰:“其言曲而中,其 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又曰:“明于 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又曰:“探 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 者,莫大乎蓍龟。故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 以断也。今占筮所得之辞,乃不应合,而在于迁就用 之,则奈何哉?盖尝思之,《易》以卜筮设教,古人之卜筮 盖少也,非有大疑,不疑不卜也。其见于书者,虞有传 禅之筮,周有征伐之卜而已。故《洪范》曰:“汝则有大疑, 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而从逆之 间,人谋先之,卜筮次焉。盖诚以事有两可之疑,而后 托之卜筮也。而其占又必诚敬专一,积其求决之真 情,至诚以达于神明。故神明感应之诚,亦正告之以 利害趋向,而不浪漫也。且《易》之初,其以六十四卦示 人以占之例,亦已广矣。求君父之道于《干》,求臣子之 道于《坤》,婚姻于《咸》《恒》《渐》《归妹》,待于《需》,进于《晋》,行师于 《师》,《争》讼于《讼》,聚于《萃》,散于《涣》,以至退于《遁》,守于《困》,安 于《泰》《鼎》,厄于《夷》《蹇》,盈“于《丰》,《大有》坏于《损》,《蛊》《家人》之在 室,《旅》之在涂”,《既未济》损益,《大小过》,《大小畜》得失进退 之义,虽卦名之为七十九字,文义明白,条例具足,亦 可决矣。此未有文王卦辞之前已可占而断者,况又 三百八十四爻而示之以变乎?夫人诚有大疑,谋及 卜筮,必积其诚意,备其礼物,斋戒专一以占之。《大传》 曰:“是以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 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此占筮必得应合之 辞。受命者,神明受祷,占者之命辞也。如响者,应之端 的,而不漫浪以告也。傥有一毫不敬、不诚、不一之心, 则问此而答彼,阔焉而不与事相酬,实神明之所不 主而不告者也,又何受命如响之云?曷不即卦辞,考 之文王于《蒙》,尝起其占筮之教矣。其言曰:“匪我求童 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周子曰: “筮者,扣神也。再三渎,渎则不告矣。”此文王之所以起 其例也。夫占而揲蓍,积十有八变,必成一卦,卦必有 卦辞,爻必有爻辞,何以言其告不告也?盖诚意专一, 而《筮》则神之告之,卦辞、爻辞,应合所问,如占婚姻,与 之《咸恒》,曰“纳妇吉”,曰“勿用取女”,曰“归妹,征凶,无攸利。” 占征伐,曰“利用侵伐”,曰“在师中吉”,曰“不利行师”,曰“勿 用师。”占田猎,曰“田获三狐”,曰“田获三品”,曰“即鹿无虞”, 曰“田无禽”,若此者皆所谓告也。若夫卦辞爻辞,不应 所占之事,此则诚意不至二三之渎,而所谓不告者 也。此即文王之所谓“不告”也。不然,则得卦爻必有辞 以告之,又何以有不告之云?夫诚敬不至,则吾心之 神明不存,而神明之神亦爽,得不合之辞,而犹曰神 明之告我也,必有他意,揣摩臆度迁就,曲推强取以 定吉凶,以至狂妄侥幸、悖乱之念皆自此生者,古有 之矣,是惑之甚也。况世之占者,忽略灭裂,亵渎琐细, 不敬尤甚。乃欲以此求神明之,指其所之,至于不验, 又妄以为卜筮之理不可信,彼岂知夫告不告之道 哉?余之有见于此也,乃取卦爻辞,以人事分门别例编为一书,俾世之占者以类求之,必本乎诚敬专一 之道,而知占之不妄以告人也。岂不有以解千古之 惑,而发圣人之蕴乎?羲、文、周、孔“在天之灵”,不易吾言 矣。

王埜翁见易篇[编辑]

按埜翁自序尝观于易意契杳茫见九宫宗五四象数藏参伍错综离合纵横湿燥草木逆相制形以触万汇蔑往不通则知伏羲画卦河图是放干兑下重[编辑]

奇,太阳金生艮坤出水,数六,太阴为祥,故天多于南, 川泽旁注,昆仑亥地,地厚朔方。离震少阴,木之子,巽 坎厥父,火少阳,故大明未彻,阴解雷行,阳破凉风,月 孕西光,是曰“先天”,为《易》钜纲。又见《洛书》出数十五,五 位得合,生成族聚。金火变至,凉秋炎夏,《周易》儗之。男 女当柄,父母以老遁于野,坎降离生中气,遂执子午, “左兄司木,春生阳初,右姊秉金,秋杀阴末,是取巽以 阴萌恒随雷,兑以重刚不违父,艮累则坤胖媲中土 对峙寅申,食水寝火,消息五行,四序顺布,是曰后天”, 《洛书》为祖,何汉孔臆说,亥豕鱼鲁,二刘附和,交肆慢 侮,绵历千五百岁,有如日月弗睹,我虽颛蒙,独不喻 于洛龟河马。于是诎众说,复本文作见《易》䌷。圣言证 今,质古沿委愬原。一逆一顺,体用彪分。方圆斜竖,同 易门户。不顾鬼责人,非为易雪冤。杂志墙屋,语远于 烦。爰总厥旨,以诏后昆。亦足娱乐,何必后世子云。

《周易分注》
[编辑]

按埜翁自序传曰易者象也象者像也圣人立象以尽意说易而不以象捕风逐影者也先儒取象拘于说卦殊不知说卦出河内女子所献与伪泰誓并传[编辑]

得失相半。先师文公曰:《易》本为筮作,其曰“皆依象数 以断占吉凶。”愚今仿诸经为仪象卦爻所用例,象数 大略可知。其取象,有取用一画之仪者,有取用二画 之象者,有取三画之卦及互体、积体、覆体者,有取六 爻之位者。《传》曰:“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 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此互体、积体、覆体之所 由寓也。触类而长,于《易》焕然。且彖辞、爻辞,各有象占。 有象无占,占显于象;有占无象,象显于占;通变而观 可矣。

按汪幼凤《序》:“王埜翁,字太古,宋遗民隐居教授,书无 不读,必推本始。尤潜心《易》学,以其所自得之说,述而 集之,见《易》篇极卦画象数之所以然,而皆本于《河图》 《洛书》自然之法象。既即图书而详论人所以取则而 画卦作象之故,复改证《洛书》已兆于神禹以前,且援 列御寇子华子、干凿度与《黄庭经》之辞,以证刘长民 ‘九为图’”之说,而复辨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伪关氏 《易》相承立说之非。又有《周易分注》,主于明象以考变。 其书既成,颇自重。时诏命有山林著述者,有司具书 以闻。故本府以先生所注《易》进,朝廷付翰林院、国史 院校勘。其时尚程、朱《易说》,皆骇所闻见。吴草庐先生 方为胄监师,见而说之,故所注《易纂言》多采其说。

王之佐系辞解[编辑]

按黄震后序易示吉凶所以吉所以凶则有理存焉自晋人以老易并言遂矫诬圣经以证虚无之学至我伊川始言理以究其精微晦庵始言吉凶以复其[编辑]

《本义》继此,言《易》者纷纷,匪赘则凿,否则沦于虚无者 有之。临川郑氏解六十四卦,又有王氏继之,解《系辞》, 始明白守正,不袭用二先生之说而理自然相符,其 学识之正何如哉!然其意犹未显于世,虽其后人出 以见示,犹自谦抑,谓不过半说耳。余尝考王氏与陆 象山同以名经荐于乡,名声实相上下,象山以解经 为非,至今名声振天下,王氏帖帖正理。阙二字《解经》“没 世而名不称,出奇者争传,守正者无闻,天下事每如 此。”既录其副,因三太息,书元本而还之。

赵良震易经通旨[编辑]

按陈高易书二经通旨总序予友赵伯起著易书二经通旨取经文意义之近似者比类而条析之或会而同或别而异大而为天文地理细而为制度名物[编辑]

“微而为性命道德、阴阳鬼神,以至于先儒之训诂,凡 有所疑,靡不辨决。”呜呼,亦勤矣。朝廷设科以明经取 士,而试以经义。经义之文,《易》用程氏、朱氏,《书》用蔡氏 之说,二经及传疏数十万言。学者讽诵寻绎,或自少 至老不能究一经。及就试场屋,主司发难,则握笔瞠 视不敢措辞者,往往有焉。赵君独能研精探赜,贯穿 融会,解其肻綮,剖其盘错,使习是经者得而观之,如 获指南之车,不待问途而越裳可至,其于答主司之 问也何有?然则是编之有益于学者,固不少矣。虽然, 士之明经,岂专为科举计哉?圣人之道,非经不传,学 者读圣人之经,则当求圣人之道。是故明吉凶消长 之理,知进退存亡之几,而动不违乎时,则深于《易》者 也。观二帝、三王之心,考唐、虞、三代之治,而以之修己 治人,则深于《书》者也。若夫迷溺于文字之支离,而徒 以是为进取之媒者,亦岂赵君之所望于后学也哉?

====严养晦先天图义一卷====
考证

按牟𪩘序邵子发先天之秘不过四图然自一分而二推之至于无穷邵子以为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愈大则愈小愈细则愈繁而朱子亦云本是小底变[编辑]

成大底,到那大处而变成小,似非假图以明之,则四 图之义未易悉究。是以朱子谓东北以之西南便是, 自否以之泰,是两角尖射上与乾坤相对。又谓邵子 “天地定位,否泰反类”,《诗》八句是说方图中两交股处, 意欲分作四层看。又谓“文王八卦应地之方”,是邵子 见得四正卦生出四角,是方底意思,皆若有取于图 者。严君养晦心通于《易》,尝取《方圆》《定位》二图,演之为 四十九图,毫分缕析,如织机之错综,经纬布置,粲然 可睹,而未始有所穿合,大抵一本于卲子、朱子之说。 如“八卦相错,一卦分八卦上下,顺逆对待博《易》,数从 中起”,“天根月窟”,乾坤六子,纵横之类,皆有以发其义, 遽数之不能终也。自非潜玩默察,先具此图于胸中, 安能与之吻合乎?亦可谓精且详矣。最后一图,乃《易》 之所谓太极,卲子所谓道即太极,心即太极,而朱子 所谓象数未形之全体也,两仪四象之所由生。今顾 列于诸图之后,严君之意,自流溯源,盖欲复其性初, 于寂然不动之时,尤见先天图心法,是当求之于象 数之外。

按戴表元序自汉儒易林之传绝而士大夫一切以理谈易几二千年如扬子云太元虞仲翔纳甲关子明洞极魏伯阳参同契之类往往皆古人象数之馀[编辑]

说,而学者疑其近于历家,方士弃不肯习。迨至近世, 乃有《太极》《先天》二图,于是最为深密。然非濂溪、康节 开张于前,考亭朱先生尊奖于后,则二图者安知不 以疑废?今二图既皆显行于时,而今谈“先天”者,犹不 如太极之盛,何也?太极以理,先天以象数。理易喻而 象数难精,前贤所以有狗马鬼神之论也。予之少也, 固习于科举,长也厄于忧患,又生穷乡僻邑,无所师 授,亦莫能听受其说。山阴严养晦以《四十九图》相示, 方圆之象,纵横之数,不劳执比,一一吻合,而阴阳往 来,动静消息之理,开卷可一目而尽。是其于濂溪、康 节、考亭之学,可谓叩其疆藩而窥其堂室矣。世念渐 空,幸有馀力,可以偿平生饥渴之愿,“当从养晦卒业 焉。” 按又跋山阴严君《养晦先天图义》,予既序之简 端,兹重整卷潜玩,益觉其于阴阳往来、动静消息之 理,洞极窔奥,有探之弥穷,引而愈出者。《传》曰:“生生之 谓易。”严君其真得斯意哉!以视濂溪、康节、考亭之学, 虽烦简有殊,而其本乎生生之旨则一。至其图列四 十有九,而终以太极,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 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言,亦正足相发。周子不云乎。“五 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太极本无极。夫无极则图固 无容更演。是又可于象外默会严君不言之意也夫。

王申子大易缉说十卷[编辑]

按王履序尝观魏鹤山答蒋得之书及史学斋临汝讲义皆祖张观物语以九其图者见后天八卦之象十其书者具洪范五行之数谓晦庵不及见是书故[编辑]

谓十图而九书。余虽不敢以其说为然,然亦无以正 其说之不然。盖二图无一相合,而緃横十五,乃髣髴 八卦之位。然卦位虽见,而除四正外至补四隅空处, 老师宿儒复不敢伸一喙,此诚宇宙间一大疑事。及 分教澧阳时,丁石潭递至沅阳书院策题,以《易》图书 数偕春秋王正月为问,所疑正与前合。余谓十图,九 书,本体也;九图、十书,经纬也。拟书答之,未果,而石潭 已矣,至今抱此一恨。忽南阳学正李君章袖编《易》见 示,读之则吾㢲卿所著《缉说》《补说》也。㢲卿生诸老后, 乃能力探其原而正之。取十其图者,分纬之,以画先 天;取九其书者,错综之,以位后天。自我作古,无一毫 之穿凿,有理致之自然,真可以断干百年未了底公 案。昔蒋得之指先天为《河图》,鹤山犹喜之。今巽卿正 二图,且纬《河》《洛》,以为文王全《易》,意见卓然,胜得之远 矣。巽卿、鹤山桑梓,使鹤山见此,其喜又将何如耶?数 年来,经生学士,晨星落落,吞三爻于天上,留七分于 人间,孰谓天门十六峰下,尚有斯人为斯学乎?盖二 图于《易》,犹河之昆仑,源委正则下流正矣。故特拈出。 以与世之知《易》者道。时大德辛丑日长至昌元王履 序。

按程文海序易晦于九师亵于卜筮言易者何纷纷也深者遂为古奥难测之书浅者又如墙壁劝诫之语象数义理几于不相为用学者徒能习知其辞罕[编辑]

究其蕴,而《易》遂虚矣。予所识知,毋虑十数家,言人人 殊,独吾友吴幼清最为精诣,往往出人意表。今见王 君巽卿《缉说》,确然粲然者也。夫干以《易》知,坤以简能,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欲知《易》,固自乾坤始,欲知乾坤 必先知易简之用,王氏渊源之学,其几是乎?惜幼清 方留燕山,不得相与探赜其说,且印吾言之是否也。 “姑著之篇间。以为异日张本。”“大德七年良月朔,广平 程文海书。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