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第204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二百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二百四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二百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二百四卷目录

 春秋部纪事四

经籍典第二百四卷

春秋部纪事四

[编辑]

《宋史儒林传》:“聂崇义,河南洛阳人。少举《三礼》,善《礼》学, 通经旨。汉乾祐中,累官至国子博士,校定《公羊春秋》, 刊板于国学。”

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人。太平兴国初,举《五经》,廷试 日,召升殿问以群经发题。太宗嘉其精博,擢《九经》及 第,授大理评事,召为国子监丞,专讲学之任,选为诸 王府侍讲。真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咸平二年,始置 翰林侍讲学士,以昺为之。受诏与杜镐、舒雅、孙奭、李 慕清、崔偓佺等校定《公羊》《穀梁春秋传》,及成,并加阶 勋。初置讲读之职,即于便坐令昺讲《左氏春秋》,侍读 预焉。五年,讲毕,宴近臣于崇政殿,赐昺袭衣、金带,迁 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权知院事。景德四年,超拜尚 书,赐袭衣、金带,赠左仆射。昺在东宫及内庭,侍上讲 《左氏传》,据传疏敷引之外,多引时事为喻,深被嘉奖。 上尝问:“管仲、召忽皆事公子纠,小白”之入,召忽死之, 管仲乃归,齐相桓公。岂非召忽以忠死,而管仲不能 固其节,为臣之道当如是乎?随其事理以对。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 起家将作监丞。久之,迁国子博士。淳化初,上以经书 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 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

李之才字挺之。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权共城令。时 邵雍布裘蔬食,躬爨以养父。之才叩门来谒,劳苦之 曰:“好学笃志,果何似?”雍曰:“简策之外,未有适也。”之才 曰:“君非迹简策者,其如物理之学何?”他日则又曰:“物 理之学学矣,不有性命之学乎?”雍再拜,愿受业。于是 先示之以陆淳《春秋》,意欲以《春秋》表仪五经。既可语 《五经》大旨,则授《易》而终焉。

胡旦,字周父,少有隽才,博学能文辞。举进士第一,以 秘书省少监致仕。旦喜读书,既丧明,犹令人诵经史, 隐几听之,不少辍。著《汉春秋》斲大砚,方五六尺,刻而 瘗之曰:“胡旦修《汉春秋》砚。”

孙复,字明复,晋州平阳人。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 《春秋》,著《尊王发微》十二篇,大约本于陆淳而增新意。 石介有名山东,自介而下,皆以先生事复,年四十不 娶,李迪知其贤,以其弟之子妻之。复初犹预石介,与 诸弟子请曰:“公卿不下士久矣,今丞相不以先生贫 贱,欲托以子,宜因以成丞相之贤名。”复乃听。孔道辅 闻复之贤,就见之,介执杖屦立侍复左右,升降拜则 扶之,其往谢亦然。介既为学官,语人曰:“孙先生非隐 者也。”于是范仲淹、富弼皆言复有经术,宜在朝廷,除 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车驾幸太学,赐绯衣银 鱼,召为迩英阁祗候说书。杨安国言其讲说多异先 儒,罢之,贬知长水县。未行,翰林学士赵概等十馀人 言“复经为人师,不宜使佐州县。”留为直讲,稍迁殿中 丞。复与胡瑗不合,在太学常相避。瑗治经不如复,而 教养诸生过之。复既病,韩琦言于仁宗,选书吏给纸 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复家,得书十五万言,录藏秘 阁。

刘羲叟字仲更。欧阳修使河东,荐其学术,试大理评 事,擢崇文院检讨。羲叟强记多识,尤长于星历术数, 著“《春秋灾异》诸书。”

何涉,字济川。读书昼夜刻苦,汎览博古,上自六经、诸 子百家,旁及山经地志、医卜之术,无所不学,一过目 不复再读,而终身不忘。人问书传中事,必指卷第册 叶所在验之,果然。登进士第,辟彰武军节度推官,迁 著作佐郎,累官尚书司封员外郎。涉所至多建学馆, 劝诲诸生,从之游者甚众。虽在军,亦尝为诸将讲《左 氏春秋》,狄青之徒皆横经以听。有《春秋本旨》七十卷。 周尧卿,字子俞,警悟强记,以学行知名。天圣二年举 进士,历知高安、宁化二县,积官至太常博士。范仲淹 荐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卒。尧卿为学,不专于传注, 问辩思索,以通为期。长于《左氏春秋》。其学由《左氏记》 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 曰“圣人之意”,岂二致耶?有《春秋说》三十卷。

王当,字子思,眉州眉山人。幼好学,博览古今,所取惟 王佐大略。尝谓:“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镇抚四方, 亲附百姓,皆出于一道。”其言之虽大,其行之甚易。尝 举进士不中,退居田野,叹曰:“士之居世,苟不见其用, 必见其言。”遂著《春秋列国名臣传》五十卷,人竞传之当于经学尤邃,《易》与《春秋》,皆为之传,得圣人之旨为 多。

高闶,字抑崇,明州鄞县人。绍兴元年进士第,擢国子 司业。中兴已后,学制多闶所建明。闶言:“建学之始,宜 得老成以诱掖后进。”乃荐全州文学师维藩,诏除国 子录。维藩,眉山人,精《春秋》,学林栗,其高第也,故闶首 荐之。闶少宗程颐学。宣和末,杨时为祭酒,闶为诸生。 胡安国至京师,访士于时,以闶为首称,由是知名。其 著述有《春秋集传》行于世。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登绍兴二十一年进士 第,擢秘书省正字。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选为恭王 府赞读,迁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以龙 图阁学士致仕。大昌笃学,于古今事靡不考究,有《演 繁露》行于世。

林之奇,字少颖,福州候官人。紫微舍人吕本中入闽, 之奇甫冠,从本中学。时将试礼部,行次衢州,以不得 事亲而反,学益力,本中奇之,由是学者踵至。中绍兴 二十一年进士第,历校书郎,以祠禄家居,自称“拙斋”, 东莱吕祖谦尝受业焉。有《春秋说》行于世。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历知常州。季宣于《春秋》有训 义,藏于家。

陈傅良,字君举,温州瑞安人。初患科举程文之弊,思 出其说为文章,自成一家,人争传诵,从者云合,由是 其文擅当世。当是时,永嘉郑伯熊、薛季宣皆以学行 闻,而伯熊于古人经制治法,讨论尤精,傅良皆师事 之,而得季宣之学为多。及入太学,与广汉张栻、东莱 吕祖谦友善。祖谦为言“《本朝文献相承条序》,而主敬 集义”之功得于栻为多。自是四方受业者愈众。登进 士甲科,历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 撰。著述有《春秋后传左氏章指》,行于世。

戴溪,字肖望,永嘉人也。少有文名,为太子詹事,兼秘 书监。景献太子命溪讲《中庸》《大学》,溪辞以讲读非詹 事职,惧侵官。太子曰:“讲退,便服说书,非公礼,毋嫌也。” 复命类《春秋》为说以进。

杨泰之,字叔正,眉州青神人。少刻志于学,卧不设榻 几十岁。绍定元年,诏直宝谟阁、知重庆府。所著《春秋 列国事目》《公羊》《穀梁类》,凡二百九十七卷。

范冲字元长。登绍兴进士,为虞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俄开经筵,升兼侍读。上雅好《左氏春秋》,命冲与朱震 专讲。冲敷衍经旨,因以规讽,上未尝不称善。迁翰林 侍读学士。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胡安国一见 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称疾不至。会赵 鼎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 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 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 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入太学,以程颐之友朱 长文及颍川靳裁之为师。裁之与论经史大义,深奇 重之。三试于礼部,中绍圣四年进士第。初,廷试,考官 定其策第一,宰职以“无诋元祐”语,遂以何昌言冠,方 天若次之,又欲以宰相章惇子次天若。时发策,大要 崇复熙宁、元丰之制。安国推明《大学》,以渐复三代为 对,哲宗命再读之,注听,称善者数四,亲擢为第三。为 太学博士,足不蹑权门。提举湖南学事。有诏举遗逸, 安国以永州布衣王绘、邓璋应诏。二人老不行,安国 请命之官,以劝为学者。《零陵簿》称二人党人范纯仁 客,而流人邹浩所请托也。蔡京素恶安国与己异,得 簿言大喜,命湖南提刑置狱推治。又移湖北,再鞫,卒 无验,安国竟除名。未几,簿以他罪扺法,台臣直前事, 复安国元官。政和元年,张商英相,除提举成都学事。 二年,丁内艰,移江东。父没终丧,谓子弟曰:“吾昔为亲 而仕,今虽有禄万锺,将何所施?”遂称疾不仕。筑室墓 傍,耕种取给,盖将终身焉。宣和末,李弥大、吴敏、谭世 𪟝合荐,除屯田郎,辞。靖康元年,除太常少卿,辞。除起 居郎,又辞。朝旨屡趣行,至京师,以疾在告。一日方午, 钦宗亟召见,安国奏曰:“明君以务学为急,圣学以正 心为要。心者万事之宗,正心者揆事宰物之权。愿擢 名儒,明于治国平天下之本,虚怀访问,阐发独智。”又 言:“为天下国家必有一定不可易之计,谋议既定,君 臣固守,故有志必成,治功可立。今南向视朝半年矣, 而纪纲尚紊,风俗益衰,施置乖方,举动烦扰。大臣争 竞而朋党之患萌,百执窥觎而浸润之奸作,用人失 当而名器愈轻,出令数更而士民不信。若不扫除旧 迹,乘势更张,窃恐大势一倾,不可复正。乞访大臣,各 令展尽底蕴,画一具进,先宣示台谏,使随事疏驳。若 大臣议绌,则参用台谏之言;若疏驳不当,则专守大 臣之策。仍集议于朝,断自宸衷,按为国论,以次施行。 敢有动摇,必罚无赦。庶几新政有经,可冀中兴。”钦宗 曰:“比留词掖相待,已命召卿试矣。”语未竟,日昃暑甚, 汗洽上衣,遂退。时门下侍郎耿南仲倚攀附恩,凡与己不合者,即指为朋党。见安国论奏,愠曰:“中兴如此, 而曰绩效未见,是谤圣德也。”乃言:“安国意窥经筵,不 宜召试。”钦宗不答。安国屡辞,南仲又言安国不臣。钦 宗问其状,南仲曰:“往不事上皇,今又不事陛下。”钦宗 曰:“渠自以病辞,初非有向背也。”每臣僚登对,钦宗即 问:“识胡安国否?”中丞许翰曰:“自蔡京得政,士大夫无 不受其笼络,超然远迹,不为所污如安国者实鲜。”钦 宗叹息,遣中书舍人晁说之宣旨,令勉受命,且曰:“他 日欲去,即不彊留。”既试,除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南仲 讽台谏论其稽命不恭,宜从黜削,疏奏不下,安国乃 就职。南仲既倾宰相吴敏、枢密使李纲,又谓许景衡、 晁说之视大臣为去就,怀奸徇私,并黜之。安国言:“二 人为去就,必有陈论,怀奸徇私,必有实迹。乞降付本 省,载诸词命。”不报。叶梦得知应天府,为蔡京所知,落 职奉祠。安国言:“京罪已正,子孙编置,家财没入,已无 蔡氏矣。则向为京所引者,今皆朝廷之人。若更指为 京党,则人才见弃者众,党论何时而弭!”乃除梦得小 郡。中书侍郎何栗建议,分天下为四道,置四都总管, 各付一面,以卫王室,捍强敌。安国言:“内外之势,适平 则安,偏重则危。今州郡太轻,宜通变,一旦以二十三 路之广分为四道,事得专决,财得专用,官得辟置,兵 得诛赏,权恐太重,万一抗衡跋扈,何以待之!乞据见 今二十三路帅府,选择重臣,付以都总管之权,专治 军旅,或有警急,即各率所属守将应援,则一举两得 矣。”寻以赵野总北道。安国言:“魏都地重,野必误委寄。” 是冬,金人大入,野遁,为群盗所杀。西道王襄拥众不 复北顾,如安国言。李纲罢,中书舍人刘玨行词,谓纲 勇于报国,数至败衄。吏部侍郎冯澥言玨为纲游说, 玨坐贬。安国封还词头,以为:“侍从虽当献纳,至于弹 击官邪,必归风宪。今台谏未有缄默不言之咎,而澥 越职。此路若开,臣恐立于朝者各以好恶胁持倾陷, 非所以靖朝著。”南仲大怒,何栗从而挤之,诏与郡。栗 以安国素苦足疾,而海门地卑湿,乃除安国右文殿 修撰、知通州。安国在省一月,多在告之日,及出,必有 所论列。或曰:“事之小者,盍姑置之?”安国曰:“事之大者, 无不起于细微,今以小事为不必言,至于大事又不 敢言,是无时而可言也。”安国既去,逾旬,金人薄都城。 子寅为郎,在城中,客或忧之,安国愀然曰:“主上在重 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敌围 益急,钦宗亟召安国及许景衡,诏竟不达。高宗即位, 以给事中召,安国言:“昨因缴奏,遍触权贵。今陛下将 建中兴,而政事弛张,人才陞黜,尚未合宜,臣若一一 行其职守,必以妄发干犯典刑。”黄潜善讽给事中康 执权论其托疾,罢之。三年,枢密张浚荐安国可大用, 再除给事中,赐其子起居郎。寅手札,令以上意催促。 既次池州,闻驾幸吴越,引疾还。绍兴元年,除中书舍 人兼侍讲。遣使趋召,安国以《时政论》二十一篇先献 之。论入,复除给事中。二年七月入对,高宗曰:“闻卿大 名,渴于相见,何为”累诏不至。安国辞谢,乞以所进二 十一篇者施行。其论之目,曰《定计》《建都》《设险》《制国》《恤 民》《立政》《核实》《尚志》《正心》《养气》《宏度》《宽隐、论》《定计》略曰: “陛下履极六年,以建都,则未有必守不移之居;以讨 贼,则未有必操不变之术;以立政,则未有必行不反 之令;以任官,则未有必信不疑之臣。舍今不图,后悔 何及!”《论建都》谓宜定都建康,以比关中、河内为兴复 之基。《论设险》谓欲固上流必保汉、沔;欲固下流必守 淮、泗;欲固中流必以重兵镇安陆。《论立志》谓当必志 于恢复中原,祇奉陵寝,必志于扫平仇敌,迎复两宫。 《论正心》谓戡定祸乱虽急于戎务,而裁决戎务必本 于方寸。愿选正臣多闻识、有志虑、敢直言者,置诸左 右,日夕讨论,以宅厥心。“论养气”谓用兵之胜负,军旅 之强弱,将帅之勇怯,系人君所养之气曲直何如。愿 强于为善,益新厥德。使信于诸夏者无曲可议,则至 刚可以塞“两间一怒,可以安天下矣。”安国尝谓:“虽诸 葛复生,为今日计,不能易此论也。”居旬日,再见,以疾 恳求去。高宗曰:“闻卿深于《春秋》,方欲讲论。”遂以《左氏 传》付安国,点句正音。安国奏:“《春秋》经世大典,见诸行 事,非空言比。今方思济艰难,左氏繁碎,不宜虚费光 阴,耽玩文采,莫若潜心圣经。”高宗称善。寻除安国兼 侍读,专讲《春秋》。时讲官四人援例乞各专一经,高宗 曰:“他人通经,岂胡安国比?”不许。会除故相朱胜非同 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安国奏:“胜非与黄潜善、汪伯 彦同在政府,缄默附会,循致渡江,尊用张邦昌,结好 金国,沦灭三纲,天下愤郁。及正位冢司苗刘肆逆,贪 位苟容,辱逮君父。今彊敌凭陵,叛臣不忌,用人得失, 系国安危,深恐胜非上误大计。”胜非改除侍读,安国 持录黄不下,左相吕颐浩,令校正黄龟年书行。安国 言:“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臣今待罪无补,既失其 职,当去甚明。况胜非系臣论列之人,今朝廷乃称胜 非处苗、刘之变,能调护圣躬。昔《公羊》氏言祭仲废君 为行权,先儒力排其说,盖权宜废置,非所施于君父《春秋》大法,尤谨于此。建炎之失节者,今虽特释而不 问,又加选擢,习俗既成,大非君父之利。臣以《春秋》之 时而与胜非为列,有违经训。”遂卧家不出。初,颐浩都 督江上,还朝,欲去异己者,未得其策。或教之指为朋 党,且曰:“党魁在琐闼,当先去之。”颐浩大喜,即引胜非 为助,而降旨曰:“胡安国屡召,偃蹇不至,今始造朝。”又 数有请。初言“胜非不可同都督,及改命经筵,又以为 非岂不以时艰不肯尽瘁,乃欲求微罪而去?其自为 谋则善,如国计何?”落职,提举仙都观。是夕,彗出东南。 右相秦桧三上章乞留之,不报,即解相印去。侍御史 江跻上疏,极言胜非不可用,安国不“当责。”右司谏吴 表臣亦言:“安国扶病见君,欲行所学,今无故罪去,恐 非所以示天下。”不报。颐浩即黜给事中程瑀、起居舍 人张焘及跻等二十馀人,云“应天变,除旧布新之象, 台省一空。”胜非遂相安国竟归。五年,除徽猷阁待制、 知永州。安国辞,诏以经筵旧臣,重闵劳之,特从其请。 提举江州太平观,令纂修所著《春秋传》。书成,高宗谓 深得圣人之旨,除提举万寿观兼侍读。未行,谏官陈 公辅上疏诋假托程颐之学者,安国奏曰:“孔、孟之道 不传久矣,自颐兄弟始发明之,然后知其可学而至。 今使学者师孔、孟,而禁不得从颐学,是入室而不由 户。本朝自嘉祐以来,西都有邵雍、程颢及其弟颐,关 中有张载,皆以道德名世,公卿大夫所钦慕而师尊 之。会王安石、蔡京等曲加排抑,故其道不行。望下礼 部官讨论故事,加之封爵。载在祀典,比于荀、扬、韩氏, 仍诏馆阁裒其遗书,校正颁行,使邪说者不得作。”奏 入,公辅与中丞周秘、侍御史石公揆承望宰相风旨, 交章论安国学术颇僻。除知永州,辞。复提举太平观, 进宝文阁直学士。卒,年六十五。诏赠四官,又降诏加 赙,赐田十顷,恤其孤,谥曰“文定”,盖非常格也。安国彊 学力行,以圣人为标的,志于康济时艰,见中原沦没, 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其爱君忧 国之心远而弥笃,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风度 凝远,萧然尘表,视天下万物无足以婴其心。自登第 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朱震被召,问出 处之宜,安国曰:“子发学《易》二十年,此事当素定矣。世 间惟讲学论政不可不切切询究,至于行己大致,去 就语默之几,如人饮食,其饥饱寒温必自斟酌,不可 决诸人,亦非人所能决也。吾平生出处皆内断于心, 浮世利名”如蠛蠓过前,何足道哉!故渡江以来,儒者 进退合义,以安国、尹焞为称首。侯仲良言必称二程 先生,他无所许可。后见安国,叹曰:“吾以为志在天下, 视不义富贵真如浮云者,二程先生而已,不意复有 斯人也。”安国所与游者,游酢、谢良佐、杨时,皆程门高 弟。良佐尝语人曰:“胡康侯如大冬严雪,百草萎”死,而 松柏挺然独秀者也。安国之使湖北也,时方为府教 授,良佐为应城宰,安国质疑访道,礼之甚恭。每来谒 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自王安石废《春秋》不列于 学官,安国谓:“先圣手所笔削之书,乃使人主不得闻 讲说,学士不得相传习,乱伦灭理,殆由乎此。”故潜心 是书二十馀年,以为天下事物无不备于此,每叹曰: “此《传心要典》也。”安国少欲以文章名世,既学道,乃不 复措意。有文集十五卷。

子宁,字和仲,以荫补官,召试馆职,除敕令所删定官。 与桧忤,出主管台州崇道观。安国之传《春秋》也,修纂 检讨,尽出宁手。宁又著《春秋通旨》,以羽翼其书云。 程迥,字可久,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历扬州泰兴尉,调 饶州德兴丞。唐肃宗时,县有程氏女,其父兄为盗所 杀,女尽诛其党,以祭其父兄。迥取《春秋》复仇之义颂 之曰:“大而得其正者也。”表之曰“英孝程烈女。”改知隆 兴府进贤县,省符下知平江府。王佐决陈长年辄私 卖田,其从子愬有司十有八年,母鱼氏年七十,坐狱 廷辨,按法追正,令候母死服阕日理为己分,令天下 郡县视此为法。迥为议曰:“《春秋穀梁传》注曰:‘臣无讼 君之道,为卫侯郑与元咺发论也。夫诸侯之命大夫 犹若此,子孙之于母,乃使坐狱以对吏,爱其亲者闻 之不觉泣涕之横集也。宜与子孙不孝之罪,以敬天 下之为人母者’。”迥尝授经学于昆山王葆、嘉禾闻人 茂德、严陵喻樗,所著有《春秋传显微例目》。

王柏,字会之。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年逾三十, 始捐去俗学,勇于求道。以何基尝从黄干得熹之传, 往从之,授以“立志居敬”之旨,质实坚苦,有疑必从。基 质之,来学者众,乡之耆德皆执弟子礼。作《春秋发挥》, 读《春秋记》《左氏正传》《续国语》。

徐梦莘弟得之,字思叔。淳熙十年举进士,部使者以 廉吏荐,以通直郎致仕。安贫乐道,不贪不躁,著《左氏 国纪》。

李心传字微之,舜臣之子也。庆元元年,荐于乡,既下 第,绝意不复应举,闭户著书。晚因崔与之、许奕、魏了 翁等合前后二十二人之荐,自制置司敦遣至阙下, 为史馆校勘。端平三年,召赴阙,为工部侍郎。所著有《春秋考》十三卷。

《文苑传》:“许洞字洞天,吴县人。所著《春秋释幽》五卷。 崔遵度七岁受经于叔父宪,尝以《春秋》编年,《史》汉纪 传之例问于宪,宪曰:‘此儿他日成令名矣’。”

江休复字邻几陈留人进士起家献其所著书为集 贤校理著春秋世论三十卷。

唐庚兄弟五人,长兄瞻,字望之,后名伯虎,字长儒,治 《易》《春秋》皆有家法。

刘恕诣丞相晏殊,问以事,反复诘难,殊不能对,召至 府,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未冠,举进士。时有诏 能讲经义者别奏名,应召者才数十人。恕以《春秋》《礼 记》对,先列注疏,次引先儒异说,末乃断以己意,凡二 十问,所对皆然。主司异之,擢为第一。国子试讲经,复 第一。

《孝义传》:“郑绮,婺州浦江人。善读书,通《春秋》《穀梁》学,以 肃睦治家,九世不异爨。”

《隐逸传》:“‘刘易,忻州人。性介烈,博学好古,喜谈兵。韩琦 知定州,上其所著《春秋论》,授太学助教、并州州学。说 书,不能屈志仕进。赵抃复荐其行谊,赐号退安处士’。 姜潜字至之,兖州奉符人。从孙复学《春秋》。用田况举, 召试学士院,为明州录事参军,知陈留县。”

《南唐李氏世家》:“舒元,颍川沈丘人。少倜傥好学,与道 士杨讷讲习于嵩阳,通《左氏》及《公》《谷》二传。”

《东轩笔录》:范文正公在睢阳掌学,有孙秀才者,索游 上谒,文正赠钱一千。明年,孙生复道睢阳谒文正,又 赠钱十千。因问何为汲汲于道路,孙秀才戚然动色 曰:“老母无以养,若日得百钱,则甘旨足矣。”文正曰:“吾 观子辞气,非乞客也。二年仆仆,所得几何,而废学多 矣。吾今补子为学职,月可得三千以供养,子能安然 以为学乎?”孙生再拜大喜,于是授以《春秋》。而孙生笃 学,不舍昼夜,行复修谨,文正甚爱之。明年,文正去睢 阳,孙亦辞归。后十年,闻泰山下有孙明复先生,以《春 秋》教授学者,道德高迈,朝廷召至太学,乃昔日索游 孙秀才也。文正叹曰:“贫之为累亦大矣。傥因循索米 至老,则虽人才如孙明复者,犹将汨”没而不见也。 欧阳文忠公年十七,随州取解,以落官韵而不收。天 圣已后,文章多尚四六。是时随州试《左氏失之诬论》, 文忠论之,条列《左氏》之诬甚悉,句有“石言于宋,神降 于莘。外蛇斗而内蛇伤,新鬼大而故鬼小。”虽被黜落, 而奇警之句大传于时。今集中无此论,顷见连庠诵 之耳。

《闻见后录》:欧阳公在政府,寄颍州处士常秩诗云:“笑 杀汝阴常处士,十年骑马听朝鸡。”公将休致,又寄秩 诗云:“赖有东邻常处士,披蓑戴笠伴春锄。”盖公先为 颍州,得秩于民伍中,殊好之。至公休致归,每接宾客, 必返退士初服。秩已从王荆公之招,公独朝章以见, 愧之也。秩入朝,极其谀佞,遂升次对。蚤日著《春秋学》 十卷,自许甚高。以荆公不喜《春秋》,亦绝口不言,匿其 书不出。适两河岁恶,青苗钱权倚阁,王平甫戏秩曰: “君之《春秋》亦权倚阁矣。”后神宗遇秩浸薄,荆公亦鄙 之。秩失节,怏怏如病狂。或云自裁以死,荆公尚表于 墓,盖其失云。

《墨客挥犀》:常秩旧好治《春秋》,凡著书讲解仅数十卷, 自谓圣人之意皆在是矣。及诏起,而王丞相介甫不 好《春秋》,遂尽讳所学。熙宁六年,两河荒歉,有旨令所 在散苗本钱,权行倚阁三年,人戏秩曰:“公之《春秋》亦 权倚阁乎?”秩色颇赭。按此条与闻见后录事同而词小别并存之 《道山清话》:大参陈彭年以博学强记受知定陵,凡有 问,无不知者。其在北门,因便殿赐坐,对甚从容。上因 问“墨智、墨允是何人,彭年曰:‘伯夷、叔齐也’。上问‘见何 书?曰:‘春秋˙少阳’。即令秘阁取此书。既至,彭年令于第 几板寻检,果得之。上极喜,自是注意。未几执政’。” 《茅亭客话》:“季处士名谌,学识精博,尝讲《五经》,善诱诲 人,问”无所隐。四十馀年,以束修自给。每讲《春秋》,尝云: “孔圣见周德下衰,诸侯强盛,虽有典礼而不能举,虽 有赏罚而莫能行。”孔子因是笔削鲁史,上遵周公之 制,下明将来之法,以褒贬而代赏罚,俾夫善人知劝 而淫人知惧也。左丘明,鲁国史官,受经于孔子,恐七 十弟子各生异端,失其大旨,遂以诸国简牍,博采众 记而作传焉。其传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 依经以辩理,或错经以合异,广记备言,以成一家之 通体尔。杜征南不思孔子修经与《诗》《书》《周易》为等列, 丘明之《传》当与司马迁、班固为等列,岂合将经之年 与《传》之年相附参而贯之?将令学者素无资禀,纵意 自裁,但务声律,罔知古道,将周孔之圣贤,班马之文 章,皆不由兹制作,靡得而达焉。然皇王帝霸之道,兴 亡理乱之体,其可闻乎?遂引证当时以《左传》文为《春 秋》者数人,今不具录。休复屡见,失其旨归。如处士之 言者。倘能使《春秋》自为经,《左氏》自为传,则不迷于后 生者矣。

《野客丛谈》:石林每夜必延诸子女儿妇列坐讲《春秋听者不悦曰:“翁又请说《春秋》耶?”

《苏州府志》:“许洞字洞天,吴县人。幼习弓矢击刺之技, 及长折节励学,尤精《左氏传》,有《春秋释幽》《演元》等书。 登咸平三年进士。”

王𬞟,字信伯。二程在洛,𬞟往从之,遂为河南高弟。通 《春秋》,视杨时为后进,时亦谓“后学师门成就者惟𬞟 耳。”

陈长方从王𬞟游,绍兴中举进士,闭户著书,有《春秋 传》行世。

陆绾字权叔,常熟人。登吕臻榜进士。有《春秋新解》三 十卷,苏明允尝赠诗,美其“笃学好文,于诸经有造诣” 云。

《江宁府志》:“王纶字德言,建康人。幼颖悟,能属文。登绍 兴第,后为中书舍人兼侍讲。高宗喜读《春秋左氏传》, 纶进讲辄合。”

《福州府志》:“曾逢震,幼读书,过目成诵,恍然有求道之 志,著《春秋集解》等书。”

林万顷字叔度,福清人。著《春秋解》。

李琪字孟开,官至国子司业。著《春秋王霸世纪》。 《福清县志》:“林栗绍兴壬戌进士,淳熙间起直宝文阁, 以《春秋》直解进呈,诏以书藏秘府,除秘阁修撰。” 《泉州府志》:“陈知柔永春人,性聪颖,刻志坟籍。登绍兴 十二年进士。所著有《春秋义例》等书。”

《婺源县志》:“王炎字晦叔,登乾道五年乙科,所著有《春 秋衍义》。”

《休宁县志》:“吴雷字君崇,通两经,尤长于《春秋》,登景定 元年进士。”

《歙县志》:“钱时字子是,师杨慈湖,所著有《春秋大旨》。” 《金史˙左企弓传》:“企弓好读书,通《左氏春秋》。”

《永元传》:“永元幼聪敏,日诵千言,善《左氏春秋》,通其大 义。”

《移剌履传》:章宗为金源郡王,喜读《春秋左氏传》,闻履 博洽,质所疑。履曰:“左氏多权诈,驳而不纯,《尚书》《孟子》 皆圣贤纯全之道,愿留意焉。”王嘉纳之。

《杨云翼传》:“云翼字美之。天资颖悟,初学语,辄画地作 字,日诵数千言。登明昌五年进士第一。正大三年为 礼部尚书兼侍读。所著《左氏赋》一篇。”

《李献甫传》:“献甫字钦用,献能从弟也。博通书传,尤精 《左氏》。兴定五年登进士第。”

《文艺传》:“李汾,元光间游大梁,为史馆书写。汾既为之, 殊不自聊。时赵秉文为学士,雷渊、李献能皆在院,刊 修之际,汾在旁正襟危坐,读太史公《左丘明》一篇,或 数百言,音吐洪畅,旁若无人。”

麻九畴始以古学自力,博通五经,于《易》《春秋》尤长。兴 定末,试开封府词赋第二,经义第一。

李纯甫幼颖悟异常,初业词赋,及读《左氏春秋》,大爱 之,遂更为经义学。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为文法庄 周、《列御寇》《左氏》《战国策》,后进多宗之。

《忠义传》:“完颜陈和尚从兄斜烈,辟太原王渥为经历, 文章论议与雷渊、李献能相上下。陈和尚天资高明, 雅好文史,自居禁卫日,人以秀才目之,渥授以《孝经》 《小学》《论语》《春秋左氏传》,略通其义。”

《元史郝经传》:“经字伯常,其先潞州人。家世业儒,金亡, 徙顺天。家贫,昼则负薪米为养,夜则读书。居九年,世 祖即位,以经为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使使宋贾似 道馆经真州,羁困九年。帝遣经弟郝庸问执行人之 罪,宋惧,以礼送经归。明年,卒,谥文忠。经为学,务有用, 及被留,思托言垂后,撰《春秋外传》等书数百卷。” 《李昶传》:“昶字士都,东平须城人。父世弼,从外家受孙 明复《春秋》,得其宗旨。金兴定二年,父子廷试,昶以《春 秋》中第二甲第二人,世弼第三甲第三人,父子褒贬 各异,时人以比向、歆。至大改元,超授儒林郎。世祖即 位,特授翰林侍讲学士。昶尝集《春秋》诸家之说,折中 之,曰《春秋左氏遗意》二十卷。”

《杨恭懿传》:“恭懿字元甫,力学强记,日数千言,虽从亲 避乱,未尝废业。年十七西还,家贫,服劳为养,暇则就 学,书无不读,尤深于《春秋》。至元十六年,诏授集贤学 士,辞不行。”

《吴澄传》:“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于经传皆习通之,用 力圣贤之学。至元十三年,乐安郑松招澄居布水谷, 校定《春秋》。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求贤江南,起澄至京 师,请置澄所著书于国子监,以资学者。朝廷命有司 即其家录上行省。掾元明善以文学自负,尝问澄《春 秋》奥义,叹曰:‘与吴先生言如探渊海’。遂执弟子礼终” 其身。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超迁翰林学士。澄早 以斯文自任,四方之士负笈来学者,常不下千数百 人。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于《春秋》有《纂言》。初, 澄所居草屋数间,程钜夫题曰“草庐”,学者称之为草 庐先生。

《袁桷传》:“桷字伯长,庆元人。历侍讲学士,所著有《春秋

考证
《齐履谦传》。履谦字伯恒,六经诸史无不淹贯,著《春秋

诸国统纪》六卷。”

《敬俨传》:“叔祖铉,与太原元好问同登金进士第。国初 为中都提学,著《春秋备忘》四十卷,仁宗朝命刻其书, 今行于世。”

《臧梦解传》。梦解,庆元人。历湖南宣慰副使。所著有《春 秋微旨》一卷。

《元明善传》:“明善读书,过目辄记,诸经皆有师法,而尤 长于《春秋》。”

《虞集传》:集父汲,黄冈尉,娶杨氏,国子祭酒文仲女。集 三岁即知读书,乙亥,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 携,杨氏口授《论语》《孟子》《左氏传》,闻辄成诵。比还长沙, 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文仲 世以《春秋》知名,杨氏在室,即尽通其说,故集与弟槃 皆受业家庭。槃字仲常,延祐五年,第进士,《诗》《书》《春秋》 皆有论著,而《春秋》乃其家学,故尤善。

《黄溍传》:“溍,婺州义乌人,同郡吴莱著《春秋世变图》二 卷,《春秋传授谱》一卷,他如《春秋经说》《胡氏传证误》,皆 未脱槁。”

《李稷传》:稷从其父官袁州,师夏镇。又从官鈆山,师方 回。皆名进士,长于《春秋》。稷并得其传。

《成遵传》:“遵至顺辛未至京师,受《春秋》业于夏镇, 《儒学传》许谦,受业金履祥之门,尽得其所传之奥,尝 句读九经及《春秋》三传,于其宏纲要领,错简衍文,悉 别以铅黄朱墨,意有所明,则表而见之。”

黄泽于名物度数,考核精审,而义理一宗程、朱。作《春 秋经解》,以明书法为主。其大要则在考核《三传》,以求 向上之功,而脉络则尽在《左传》。作《三传义例考》,笔削 本旨。又作《元年春王正月。辨诸侯娶女立子。通考》《鲁 隐公不书即位义》,《殷周诸侯禘祫考》《周庙太庙单祭 合食说》,作《丘甲辨》,凡如是者十馀通,以明古今礼俗 不同,见虚词说经之无益,又惧学者得于创闻,不复 致思,故所著多引而不发,乃作《春秋指要》,示人以求 端用力之方。门人惟新安赵汸为高弟,得其《春秋》之 学为多。

韩性时,庆元有程端礼、端学兄弟者。端学,字时叔,通 《春秋》,所著有《春秋本义》三十卷,《三传辨疑》二十卷,《春 秋或问》十卷。《明外史钱唐传》:“程徐字仲能,鄞人,元 名儒端学子也。至正中,以明《春秋》知名。”

吴师道字正传,婺州兰溪人。所著有《春秋胡传附辨》 行世。

陆文圭字子方,江阴人。幼而颖异,读书过目成诵,终 身不忘,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乐、算数 之学。宋咸淳初,圭年十八,以《春秋》中乡选。宋亡,隐居 城东,学者称之曰“墙东先生。”

周仁荣,字本心,台州临海人。父敬孙,宋太学生。初,金 华王柏以朱熹之学主台之上蔡书院,敬孙师事之, 受“性理”之旨,尝著《春秋类例》。仁荣承其家学,治《春秋》。 其弟仔肩以《春秋》登延祐五年进士。

《忠义传》:“郑玉幼敏悟嗜学,既长,覃思六经,尤邃于《春 秋》。”

《隐逸传》:“杜英字文玉,信安人。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 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所著有《春秋 地理原委》十卷。”

杜本,字伯原,清江人。至正三年,召为国史院编修官, 固辞不行。时有张枢者,亦屡征不起。尝著《春秋三传 归一义》三十卷。

《婺源县志》:“胡炳文,元初为信长书院山长,笃志经史 之学,著《春秋集解》。”

《安福县志》:“刘闻少好学,究心《春秋》之旨,著有《春秋通 旨》若干卷。”

《光泽县志》:“李应龙字玉林,至元中,荐为白鹿洞书院 山长及漳州路教授,俱不赴。著有《春秋纂例》。”

《宣城县志》:“梅致和著《春秋编类》十二卷,著其世变,要 其指归,盖得之于精研者。并耕稿十卷俱毁于兵。” 《金华县志》:“戴良少从黄溍游,英伟秀发,以文章擅名, 所著有《春秋经传考》。”

《鄞县志》:“高元之,字端叔,集《春秋》说三百馀家,号《义宗》, 悉本经旨,凡一百五十卷。”

《安福县志》:“李廉元末以乡魁登进士。所著有《春秋纂 例》。”

《开化县志》:“鲁贞,性慷慨,有气节。元末隐居不仕,著《春 秋按断》。”

《婺源县志》:“程直方字道大,幼失怙,能自励,读书尝十 年不下楼。通诸经,著《春秋诸传考正》。宋亡,入元不仕。” 《苏州府志》:“王原杰字子英,吴江人。至元中,以《春秋》领 乡荐,不仕教授,著《春秋谳议》。”

《明外史周定王橚传》:“镇国中尉睦桔,镇平王诸孙。覃 精经学,尤邃于《春秋》。谓本朝经学一本,宋儒古人经 解残缺放失,乃访求诸海内通儒,缮写藏弆,若张洽 《春秋传》,皆叙而传之。”又一本云:“睦桔,高皇帝七世孙也。年二十尽,通五经,尤邃于《春秋》。其学不专守师 说,聚汉魏以来诸家,殚精研思,务求不诡于圣人。” 《宁献王权传》镇国中尉谋㙔。束修自好。贯串群籍。著 《春秋笺》二十卷。

《詹同传》:“同幼颖异,受《春秋》于刘彭寿。太祖下武昌,召 为国子博士。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 不尽通。同淹贯群籍,讲《易》《春秋》最善,太祖善之。” 《张以宁传》: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累至翰林侍读 学士。明师取元都,与危素等偕赴京,奏对称旨,复授 侍读学士。洪武二年,使安南,本以《春秋》致高第,故所 学尤专,《春秋》多所自得。撰《胡传辨疑》,最辨博。惟《春王 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阅月病革竟死。 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 于经。素,宋、元史槁俱失传,而以宁《春秋》学遂行。家古 田翠屏山下,学者称“翠屏先生。”门人石光霁以明经 举,授国子博士,作《春秋钩元》,能传以宁之学。

赵汸传,字子常,休宁人。生而姿禀卓绝,初就外傅,读 朱子《四书》,多所疑难,乃尽取朱子书读之,闻九江黄 泽有学行,往从之游。泽之学以精思自悟为主,其教 人引而不发,汸一再登门,乃得六经疑义千馀条以 归。已,复留二岁,得口授六十四卦大义,与学《春秋》之 要。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乃筑东山精 舍,读书著述其中,鸡初鸣辄起,澄心默坐,由是造诣 精深,诸经无不通贯,而尤邃于《春秋》。初以闻于黄泽 者为《春秋师说》三卷,复广之为《春秋集传》十五卷。因 《礼记经解》有“属辞比事,春秋教”之语,乃复著《春秋属 辞》八篇。又以为学《春秋》者,必考《左传》事实为先。杜预、 陈傅良有得于此,而各有所蔽,乃复著《左氏补注》十 卷。当是时,天下兵起,汸转侧干戈间,颠沛流离,而进 修之功不懈。明太祖既定天下,诏修《元史》,征汸预其 事。书成辞归。未几卒,年五十有一。学者称“东山先生。” 《王琎传》:琎博通经史,尤长于《春秋》。

《邹济传》:“济博学强记,尤长于《春秋》。”

《顾宪成传》:宪成以吏部主事请告归,读《易》《春秋》者三 年。

《儒林传》:“汪克宽尽力于经学,《春秋》则以胡安国为主, 而博考众说,会萃成书,名之曰《春秋经传附录纂疏》: 梁寅字孟敬,新喻人,淹贯五经百氏。太祖平定四方, 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寅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 推服。”

张洪,字宗海,常熟人。博综群经,羽翼诸儒所未及。洪 武三十三年,以明经除靖王府教授。洪熙中,进修撰。 娄谅,字克贞,上饶人。闻吴与弼在临川,往与之游。景 泰中,举于乡。纂《春秋本意》十二篇,惟用《经》文训释而 意自见。不采三《传》事实,谓是非必待三《传》而后明,是 《春秋》为弃书矣。

谢复,字一阳,祁门人。少时授《春秋》,即了大义。已,叹曰: “学以谋道,滞心文义以干禄,吾弗为也!”自是潜心经 史,以古人自期;学者称西山先生。

季本所著有《春秋私考》,既又别《春秋》列国疆宇,乃涉 淮、泗,历齐、鲁,登岱宗,逾江入闽,经年而后归。见闻既 广,所著书益精博,后学莫不推之。

李舜臣始官南京尚宝时,取《易》《诗》《书》《仪礼》《礼记》《左传》, 分日读之,每六日一《易》,乃著《春秋左传考例》《穀梁三 例》诸书,一时经学之士未有出其右者。

章潢著《春秋窃义》诸书,名播远迩,弟子从游甚众。 卓尔康所著《春秋》四十卷,谈经者尚之。文震孟进讲 《春秋》,将录其书以献,会去官,不果。

吕柟字仲木,别号泾野,学者称“泾野先生。”所著有《春 秋说忘》。

《文苑传》:“胡翰博习经史,洪武初,聘修《元史》。归爱北山 泉石,卜筑其下。所著有《春秋集义》。”

《松江府志》:“曹宗儒字元博,洪武初,任华亭教谕。所著 有《春秋左传叙事本末》三十卷。”

刘仲礼字用和。以《春秋》明经辟召,至应天,遇“靖难”师 入,不食七日而死。

《苏州府志》:“夏㫤字仲昭,昆山人。十三受《春秋》于卢从 龙,卢以太守姚善连坐诸生,皆遁去,㫤誓死相依。卢 曰:‘今之孔融也’。永乐乙未成进士,由庶吉士改授中 书舍人。”

陈颀字永之,长洲人。景泰中,以《春秋》领乡荐。博学工 古文。其文好议论,而必根于理。

桑悦字民怿,常熟人。举成化乙未乡试。家贫无蓄,书 肆中鬻得读过辄焚去。所著有《春秋传解》若干卷,行 于世。

《顺天府志》:“刘效祖字仲修,嘉靖庚戌进士。所著有《春 秋稿》二卷。”

《苏州府志》:“傅逊字元凯,万历间岁荐,读《左氏春秋》,深 入其奥,依放袁氏《纪事本末》,作《左传属事》。上自《公》《谷》, 逮张、贾、刘、翟、杜预而下,咸资纂集,每事各为首尾,其

盛衰离合,始终成败,一览可尽,至今传习之
考证
《江宁府志》:“金贤精于《春秋》,病诸传之舛,令微文隐约,

不见于后,乃以所自得为《记愚》十卷,《或问》百篇。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