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第333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三百三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三百三十三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三百三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三百三十三卷目录

 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七

  晋

  郑冲       杜预

  裴秀       张华

  王沉       荀勗

  刘寔       皇甫谧

  束晳       王接

  贺循       杨方

  荀崧       范汪

  范甯       虞溥

  干宝       谢沉

  徐广       袁瓌

  袁乔       刘殷

  范平       文立

  陈卲       虞喜

  刘兆       氾毓

  徐苗       崔游

  范隆       杜夷

  董景道      续咸

  徐邈       孔衍

  范宣       韦𫍲

  范弘之      王欢

  祈嘉

经籍典第三百三十三卷

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七[编辑]

[编辑]

郑冲[编辑]

按《晋书郑冲传》:“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 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 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 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命冲 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 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 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 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 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 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 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 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及魏帝告禅,使冲 奉策。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憙、中 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𫖮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 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 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九年,冲又抗表 致仕,诏赐安车驷马第一区,钱百万,绢五百匹,床帷 簟褥,置舍人六人,官骑二十人。以世子徽为散骑常 侍,使常优游定省,禄赐所供,策命仪制,一如旧典而 有加焉。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 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咸宁初,有司奏 “冲与安平王孚等十二人皆存铭太常,配食于庙。”初, 冲与孙邕、曹羲、荀𫖮、何晏共集《论语》诸家训注之善 者,记其姓名,因从其义,有不安者,辄改易之,名曰《论 语集解》。成,奏之魏朝,于今传焉。冲无子,以从子徽为 嗣,位至平原内史。徽卒,子简嗣。

杜预[编辑]

按《晋书杜预传》:“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祖畿,魏尚 书仆射。父恕,幽州刺史。预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 常言德不可以企及,立功立言可庶几也。文帝嗣立, 预尚帝妹高陆公主。起家拜尚书郎,袭祖爵丰乐亭 侯,转参相府军事,与车骑将军贾充等定律令。既成, 预为之注解,诏班于天下。泰始中,守河南尹。预以京” 师王化之始,自近及远,凡所施论,务崇大体,受诏为 黜陟之课。时虏寇陇右,使预出兵击之。预陈五不可, 四不须,卒如预策。朝廷以预明于筹略。会刘猛举兵 反,诏以散侯定计省闼。俄拜度支尚书。预乃奏立籍 田,建安边论,处军国之要。又作人排新器,兴常平仓, 定糓价,较盐运,制课调,内以利国,外以救边者五十 馀条,皆纳焉。元皇后梓宫将迁于峻阳陵。旧制,既葬, 帝及群臣即吉。尚书奏皇太子亦宜释服。预议皇太 子宜复古典,以谅暗终制,从之。预以时历差舛,不应 晷度,奏上《二元干度历》,行于世。预在内七年,损益万 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 也。时帝密有伐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 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因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 南军司。及祜卒,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太 康元年,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 邑并前九千六百户。预既还镇,修邵信臣遗迹,用滍 淯诸水以浸原田万馀顷,众庶赖之,号曰“杜父。”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 解》。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秋长 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又撰《女记赞》。当时论者 谓预文义质直,世人未之重。唯秘书监挚虞赏之曰: “左丘明本为《春秋》作传,而《左传》遂自孤行。《释例》本为 传设,而所发明,何但《左传》,故亦孤行。”时王济解相马, 又甚爱之,而和峤颇聚敛,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 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其 后为司隶校尉,加位特进,卒时年六十三。帝甚嗟悼, 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成。

裴秀[编辑]

按《晋书裴秀传》:“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也。祖茂,汉尚 书令。父潜,魏尚书令。少好学,有风操,八岁能属文。叔 父徽有盛名,宾客甚众。秀年十岁,有诣徽者,出则过 秀。然秀母贱,嫡母宣氏不之礼,尝使进馔于客,见者 皆为之起。秀母曰:‘微贱如此,当应为小儿故也’。宣氏 知之,后遂止。时人为之语曰:‘后进领袖有裴秀,渡辽’” 将军毋丘俭尝荐于大将军曹爽曰:“博学强记,无文 不该,孝友著于乡党,高声闻于远近,非徒子奇甘罗 之俦,兼包颜、冉、游、夏之美。”爽乃辟为掾,袭父爵清阳 亭侯。迁黄门侍郎,进爵县侯。迁尚书仆射。魏咸熙初, 厘革宪司,时荀𫖮定礼仪,贾充正法律,而秀改官制 焉。秀议五等之爵,自骑督已上六百馀人皆封。于是 秀封济川侯。武帝受禅,加左光禄大夫,封钜鹿郡公, 邑三千户。久之,诏为司空。秀儒学洽闻,且留心政事, 以职在地官,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 后世说者或强牵引,渐以暗昧。于是甄擿旧文,疑者 则阙,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列,作《禹贡地域图》 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其序曰:“图书之设,由来尚矣。 自古立象垂制,而赖其用。三代置其官,国史掌厥职。 暨汉屠咸阳,丞相萧何尽收秦之图籍。今秘书既无 古之地图,又无萧何所得,惟有汉氏《舆地》及《括地》诸 杂图,各不设分率,又不考正准望,亦不备载名山大 川。虽有麤形,皆不精审,不可依据。或荒外迂诞之言, 不合”事实,于义无取。大晋龙兴,混一六合,以清宇宙, 始于庸蜀,穼入其岨,文皇帝乃命有司撰访《吴蜀地 图》。蜀土既定,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迂 直,校验图记,罔或有差。今上考《禹贡》,山海川流,原隰 陂泽,古之九州及今之十二州郡国县邑疆界乡陬, 及古国盟会旧名水陆径路,为《地图》十八“篇。制图之 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 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 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 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有图象而无分率,则无以审 远近之差;有分率而无准望,虽得之于一隅,必失之 于他方。有准望而无道里,则施于山海绝隔之地,不 能以相通;有道里而无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则径路 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失准望之正矣。故以此六 者参而考之。”然远近之实定于分率,彼此之实定于 道里,度数之实定于高下、方邪、迂直之算,故虽有峻 山钜海之隔,绝域殊方之迥,登降诡曲之因,皆可得 举而定者。准望之法既正,则曲直远近无所隐其形 也。秀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 泰始七年薨,时年四十八。诏曰:“司空经德履哲,体蹈 儒雅,佐命翼世,勋业弘茂。方将宣猷敷制,为世宗范, 不幸薨殂,朕甚痛之。”谥曰元。咸宁初,与石苞等并为 王公,配享庙庭。

张华[编辑]

按《晋书张华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也。父平,魏渔 阳郡守。华少孤贫,学业优博,辞藻温丽,朗赡多通,图 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器 识弘旷,时人莫能测之。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 陈留阮籍见之,叹曰:‘王佐之才也’!由是声名始著。郡 守鲜于嗣荐华为太常博士。卢钦言之于文帝,除著” 作郎,迁长史,兼中书郎。晋受禅,拜黄门侍郎,封关内 侯。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时人比之子产, 名重一世,众所推服。晋吏及《仪礼》宪章,并属于华,多 所损益,当时诏诰,皆所草定,声誉益盛,有台辅之望 焉。惠帝即位,以华为太子少傅,拜右光禄大夫、开府 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金章紫绶。华“儒雅有筹略,尽 忠匡辅,弥缝补阙,虽当暗主虐后之朝,而海内晏然, 华之功也。”贾后谋废太子,帝会群臣于式干殿,出太 子手书,遍示群臣,莫敢有言者。惟华谏曰:“此国之大 祸,自汉武以来,每废黜正嫡,恒至丧乱。且国家有天 下日浅,愿陛下详之。”后知华等意坚,因表乞免为庶 入,帝乃可其奏。赵王伦谄事贾后,因求录尚书事,后 又求尚书令,华与裴𬱟皆固执不可,由是致怨,疾华 如仇。及伦将废贾后,诈称诏召华,遂与裴𬱟俱被收。 华曰:“臣先帝老臣,中心如丹,臣不爱死,惧王室之难, 祸不可测也。”遂害之于前殿马道。南夷三族,朝野莫 不悲痛之,时年六十九。华性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馀财,惟文史溢于几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 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天下奇秘, 世所希有者,悉在华所。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太 安二年,诏复华侍中、中书监、司空公、广武侯。华著《博 物志》十篇,及文章并行于世。

王沉[编辑]

按《晋书王沉传》,“沉字处道,太原晋阳人也。祖柔,汉匈 奴中郎将。父机,魏东郡太守。沉少孤,养于从叔司徒 昶,事昶如父,奉继母寡嫂,以孝义称。好书,善属文。大 将军曹爽辟为掾,累迁中书黄门侍郎、治书御史,转 秘书监。正元中,迁散骑常侍、侍中,典著作。与荀𫖮、阮 籍共撰《魏书》,多为时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时魏高” 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沉及裴秀数于东堂讲䜩属 文,号沉为文籍先生,秀为儒林丈人。及高贵乡公将 攻文帝,召沉及王业告之,沉、业驰白帝,以功封安平 侯。寻迁尚书,出监豫州诸军事、奋武将军、豫州刺史。 至镇,乃下教曰:“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 论,刍荛有可录之事,负薪有廊庙之语故也。自至镇 日,未闻逆耳之言,岂未明虚心?故令言者有疑。其宣 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 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 者,给糓五百斛。若达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 猛,令刚柔得适者,给糓千斛。”谓余不信,明如皎日。又 教曰:“后生不闻先王之教,而望政道日兴,不可得也。 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俗化陵迟,不可不革。革俗之 要,实在敦学。昔原伯鲁不悦学,闵马父知其必亡。将 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致游戏,伤毁风俗矣。” 于是九郡之士,咸悦道教,移风易俗。迁征虏将军、持 节、都督江北诸军事。五等初建,封博陵侯,转镇南将 军。武帝受禅,进爵为县公。泰始二年薨,谥曰元。明年, 帝追思沉勋,诏曰:“夫表扬往行,所以崇贤垂训,慎终 纪远,厚德兴教也。故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博陵元公 沉,蹈德居正,执心清粹,经纶坟典,才识通洽。入历常 伯纳言之位,出干监牧方岳之任。建国设官,首登公 辅,实有翼亮佐世之勋。其赠沉司空公。”咸《宁中,复追 封为郡公》。

荀勗[编辑]

按《晋书荀勗传》:“勗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汉司空爽曾 孙也。祖棐,射声校尉。父盻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 成,年十馀岁能属文,从外祖魏太傅锺繇曰:‘此儿当 及其曾祖’。既长,遂博学,达于从政。仕魏,辟大将军曹 爽。掾迁廷尉正,参文帝大将军军事,赐爵关内侯,转 从事中郎,领记室。武帝受禅,封济北郡公。勗以羊祜” 让,乃固辞为侯。拜中书监,加侍中,领著作,与贾充共 定律令。久之,进位光禄大夫,既掌乐事,又修律吕,并 行于世。俄领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依刘向《别录》,整 理记籍。又立书博士,置弟子教习,以锺、胡为法。咸宁 初,与石苞等并为佐命功臣,列于铭飨。及王濬表请 伐吴,勗与贾充固谏不可,帝不从,而吴果灭。以专典 诏命,论功封子一人为亭侯,邑一千户,赐绢千匹;又 封孙显为颍阳亭侯。乃得《汲冢中古文竹书》,诏勗撰 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太康中,诏曰:“勗明哲聪达, 经识天序,有佐命之功,兼博洽之才。久典内任,著勋 弘茂,询事考言,谋猷允诚。宜登大位,毗赞朝政。今以 勗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开府。辞。召守中书监,侍中、 侯如故。久之,以勖守尚书令。勖久在中书,及失之,或 有贺之者,勖曰:“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耶?”太康十年 卒。诏赠司徒,谥曰成。

刘寔[编辑]

按《晋书刘寔传》:“寔字子真,平原高唐人也。少贫苦,卖 牛衣以自给。然好学,手约绳,口诵书,博通古今,清身 洁己,行无瑕玷。郡察孝廉,州举秀才,皆不行。以计吏 入洛,调为河南尹丞,迁尚书郎、廷尉正。后历吏部郎, 参文帝相国军事,封循阳子。以世多进趣,廉逊道阙, 乃著《崇让论》以矫之。泰始初,进爵为伯,累迁少府。咸” 宁中为太常,转尚书,后为国子祭酒、散骑常侍。愍怀 太子初封广陵王,高选师友,以寔为师。元康初,进爵 为侯,累迁太子太保,加侍中,特授右光禄大夫、开府 仪同三司,领冀州都督。九年,策拜司空,迁太保,转太 傅。太安初,寔以老病逊位。怀帝即位,复授太尉,寔自 陈年老固辞,诏以侯就第,位居三司之上,国之大政, 将就谘焉。岁馀薨,时年九十一,谥曰元。寔少贫,窭及 位望通显,每崇俭素,不尚华丽,自少及老,笃学不倦, 虽居职务,卷弗离手。尤精《三传》,辨正《公羊》,以为卫辄 不应,辞以王父命,祭仲失为臣之节,举此二端,以明 臣子之体,遂行于世。又撰《春秋条例》二十卷。

皇甫谧[编辑]

按《晋书皇甫谧传》:“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 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 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 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不为孝’。汝今年馀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 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 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 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元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或劝谧 修名广交,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 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 后为名乎?”作《元守论》以答之。遂不仕。耽翫典籍,忘寝 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 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 上疏辞切言至,遂见听许。岁馀,又举贤良方正,并不 起。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谧虽羸疾而披 阅不怠。济阴太守蜀人文立表以命士有贽为烦,请 绝其礼弊,诏从之。谧闻而叹曰:“亡国之大夫,不可与 图存,而以革历代之制,其可乎!夫束帛戋戋,《易》之明 义,元𫄸之贽,自古之旧也。故孔子夙夜强学以待问, 席上之珍以待聘。士于是乎三揖乃进,明致之难也; 一让而退,明去之易也。若殷汤之于伊尹,文王之于 太公,或身即莘野,或就载以归,唯恐礼之不重,岂吝 其烦费哉!且一礼不备,贞女耻之,况命士乎!孔子曰: ‘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弃之如何?政之失贤,于此 乎在矣’。”咸宁初,又诏曰:“男子皇甫谧沈静履素,守学 好古,与流俗异趣,其以谧为太子中庶子。”谧固辞笃 疾。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诏补著 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 之制曰:“平生之物,皆无自随,唯赍《孝经》一卷,示不忘 孝道。”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子童灵、方回等遵其 遗命。谧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 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元晏春秋》,并行于世。

束晳[编辑]

按《晋书束晳传》:“晳字广微,阳平元城人,汉太子太傅 疏广之后也。王莽末,广曾孙孟达避难自东海徙居 沙鹿山南,因去疏之足,遂改姓焉。晳博学多闻,与兄 璆俱知名。少游国学,或问博士曹志曰:‘当今好学者 谁乎’?志曰:‘阳平束广微好学不倦,人莫及也’。还乡里, 察孝廉,举茂才,皆不就。太康中,郡界大旱,晳为邑人” 请雨,三日而雨注。众谓晳诚感,为作歌曰:“束先生,通 神明,请天三日甘雨零。我黍以育,我稷以生。何以畴 之?报束长生。”晳与卫恒厚善,闻恒遇祸,自本郡赴丧, 尝作《元居释》以拟《客难》。张华见而奇之,召晳为掾。时 欲广农晳上议转佐著作郎,撰《晋书帝纪》十志。迁转 博士,著作如故。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 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 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事接之。三家分 仍述魏事,至安釐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书,大略 与《春秋》皆多相应。其中《经》《传》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 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 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 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经》二篇,与《周易》 上下经;《周易𦅸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𦅸辞则异 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公孙段》二篇,公孙段与 邵陟论《易》,《国语》三篇,言楚晋事;名三篇,似《礼记》,又似 《尔雅》;《论语师春》一篇,书《左传》诸卜筮。师春似是造书 者姓名也。《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梁丘 藏》一篇,先叙魏之世数,次言丘藏金玉事;《缴书》二篇, 论弋射法;《生封》一篇,帝王所封;《大历》二篇,邹子谈天 类也;《穆天子传》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 王母图,诗一篇,画赞之属也。又《杂书》十九篇,周食田 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大“凡七十五 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冢中又得铜剑一枚,长 二尺五寸,漆书皆科斗”字。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 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武帝以 其书付秘书,缀校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晳 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证。迁尚书郎,时 有人于嵩高山下得竹简一枚,上两行科斗书,传以 相示,莫有知者。司空张华以问晳,晳曰:“此汉明帝显 节陵中策文也。”校验果然,时人伏其博识。赵王伦为 相国,请为记室,晳辞疾罢归,教授门徒。年四十卒。元 城市里为之废业。门生故人,立碑墓侧。晳才学博通, 所著《三魏人士传》《七代通记》《晋书、纪、志》,遇乱亡,失其 《五经通论》、“《发蒙记》《补亡》诗文集”数十篇,行于世云。

王接[编辑]

按《晋书王接传》:“接字祖游,河东猗氏人,汉京兆尹尊 十世孙也。父蔚,世修儒史之学。魏中领军曹羲作《至 公论》,蔚善之,而著《至机论》,辞义甚美,官至夏阳侯相。 接幼丧父,哀毁过礼,乡亲皆叹曰:‘王氏有子哉’!渤海 刘原为河东太守,好奇,以旌才为务。同郡冯收试经 为郎七十馀,荐接于原。原即礼命接,不受。原乃呼见” 曰:“君欲慕《肥遁》之高邪?”对曰:“接,薄祜,少孤而无兄弟母老疾笃,故无心为吏。及母终,柴毁骨立,居墓次积 年,备览众书,多出异义。”裴𬱟雅知焉。后为郡主簿,迎 太守温宇,宇奇之,转功曹史。时泰山羊亮为平阳太 守,荐之于司隶校尉王堪,出补都官从事。王堪统行 台,上请接补尚书殿中郎,未至而卒,年三十九。接虽 博通,特精《礼传》。尝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 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起,于文 为俭,通经为长。”任城何休训释甚详,而黜周、王、鲁,大 体乖碍。且志通《公羊》,而往往还为《公羊》疾病,接乃更 注《公羊春秋》,多有新义。时秘书丞卫恒考正《汲冢书》, 未讫而遭难,佐著作郎束晳述而成之,事多证异义。 时东莱太守陈留王庭坚难之,亦有证据。晳又释难, 而庭坚已亡。散骑侍郎潘滔谓接曰:“卿才学理议,足 解二子之纷,可试论之。”接遂详其得失。摰虞、谢衡皆 博物多闻,咸以为允当。又撰《列女后传》七十二人,杂 论议诗赋、碑颂驳难十馀万言,丧乱尽失。长子愆期 流寓江南,缘父本意,更注《公羊》。又集《列女后传》云:

贺循[编辑]

按《晋书贺循传》,“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其先庆普, 汉世传《礼》,世所谓庆氏学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 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曾祖齐,仕吴 为名将。父劭,中书令,为孙皓所杀,徙家属边郡。循少 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 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 本。”后为武康令,俗多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 行,邻城宗之。著作郎陆机上疏荐循,召补太子舍人, 转侍御史,辞疾去职。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公车征 贤良,皆不就。征拜博士,并不起。复以为军谘祭酒。循 称疾敦逼,不得已乃轝疾至。帝亲幸其舟,谘以政道, 赐第一区,车马床帐衣褥等物,循辞让,一无所受。及 愍帝即位,征为宗正。元帝在镇,又表为侍中,以讨华 轶功,将封乡侯。循自以卧疾私门,固让不受。建武初, 为中书令,加散骑常侍,又以老疾固辞。于是改拜太 常。时祖庙始建,旧仪多阙,或以惠怀二帝应各为世, 则颍川世数过七,宜在迭毁。事下太常。循议以为“《礼》, 兄弟不相为后,不得以承代为世。”殷之《盘庚》,不序阳 甲;汉之光武,不继成帝。别立庙寝,使臣下祭之,此前 代之明典,而承继之著义也。惠帝无后,怀帝承统,弟 不后兄,则怀帝自上继世祖,不继惠帝,当同殷之阳 甲,汉之成帝。议者以圣德冲远,未便改旧。诸如此礼, 通所未论。是以惠帝尚在太庙,而怀帝复入,数则盈 八。盈八之理,由惠帝不出,非上祖宜迁也。下世既升, 上世乃迁,迁毁对代,不得相通,未有下升一世,而上 毁二世者也。惠怀二帝,俱继世祖,兄弟旁亲,同为一 世,而上毁二为一世。今以惠帝之崩,已毁豫章,怀帝 之入,复毁颍川。如此则一世再迁,祖位横折,求之古 义,未见此例。惠帝宜出,尚未轻论,况可轻毁一祖而 无义例乎?颍川既无可毁之理,则见神之数,居然自 八,此盖有由而然,非谓数之常也。既有八神,则不得 不于七室之外,权安一位也。至尊于惠、怀,俱是兄弟, 自上后世祖,不继二帝,则二帝之神,行应别出,不为 庙中恒有八室也。又武帝初成太庙时,正神止七,而 杨元后之神,亦权立一室。“永熙元年,告世祖谥于太 庙八室”,此是苟有八神,不拘于七之旧例也。又议者 以景帝俱已在庙,则惠怀一例,景帝盛德元功,王基 之本,义著祖宗,百世不毁,故所以特在本庙。且亦世 代尚近,数得相容,安神而已,无逼上祖。如王氏昭穆 既满,终应别庙也。以今方之,既轻重义异,又七庙七 世之亲,昭穆父子位也。若当兄弟旁满,辄毁上祖,则 祖位空悬,世数不足,何取于三昭三穆,并太祖而七 也?故世祖郊定庙礼,京兆、颍川曾高之亲,豫章五世, 征西六世,以应此义。今至尊继统,亦宜有五六世之 祖,豫章六世,颍川五世,俱不应毁。今既云豫章先毁, 又当重毁颍川,此谓庙中之亲,惟从高祖已下,“无复 高祖以上二世之祖。于王氏之义,三昭三穆,废阙其 二,甚非宗庙之本所据承。又违世祖祭征西、豫章之 意,于一王定礼,所阙不少。”时尚书仆射刁协与循异 议,循答义深备,辞多不载,竟从循议焉。朝廷疑滞,皆 谘之于循,循辄依经礼而对,为当世儒宗。及帝践位, 有司奏琅邪恭王宜称皇考。循又议曰:“按《礼》,子不敢 以己爵加父。”帝纳之。俄以循行太子太傅,太常如故。 循以枕疾废顿,臣节不修,累表固让。帝不许,命皇太 子亲往拜焉。疾渐笃,改授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车 驾亲幸,执手流涕,太子亲临者三焉,往还皆拜,儒者 以为荣。太兴二年卒,时年六十。帝素服举哀,哭之甚 恸,赠司空,谥曰穆。将葬,帝又出临其柩,哭之甚哀。遣 兼侍御史持节监护,皇太子追送,近涂望船流涕。循 少玩篇籍,善属文,博览众书,尤精《礼传》。子隰,康帝时 官至临海太守。

杨方[编辑]

按《晋书杨方传》:“方字公回,少好学,有异才。初为郡,铃下威仪,公事之暇,辄读《五经》,乡邑未之知。内史诸葛 恢见而奇之,待以门人之礼,由是始得周旋贵人间。 时虞喜兄弟以儒学立名,雅爱方,为之延誉。司徒王 导辟为掾,转东安太守,迁司徒参军事。方在都邑,搢 绅之士咸厚遇之。自以地寒,不愿久留京华,求补远” 郡,欲闲居著述,导从之。补高梁太守,在郡积年,著《五 经钩沉》,更撰《吴越春秋》并杂文笔,皆行于世。

荀崧[编辑]

按《晋书荀崧传》:“崧字景猷,颍川临颍人,魏太尉彧之 元孙也。父𫖳,羽林右监,安陵乡侯,与王济、何劭为拜 亲之友。崧志操清纯,雅好文学,龆龀时族,曾祖𫖮见 而奇之。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 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明理,当不及父。 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其为名流所赏如此。泰始 中,诏以崧代兄袭父爵,转护军司马,给事中,稍迁尚 书吏部郎,屡迁侍中,以勋封曲陵公。元帝践祚,拜尚 书仆射,使崧与刁协共定中兴礼仪。转太常。时方修 学校,简省博士,置《周易》王氏、《尚书》郑氏、《古文尚书》孔 氏、《毛诗》郑氏、《周官礼记》郑氏、《春秋左传》杜氏、服氏、《论 语》《孝经》郑氏博士各一人,凡九人。其《仪礼》《公羊》《穀梁》 及郑《易》,皆省不置。崧以为不可,乃上疏曰:“自丧乱以 来,儒学尤寡。今处学则阙朝廷之秀,仕朝则废儒学 之俊。昔咸宁、太康、永嘉之中,侍中、常侍、黄门通洽古 今、行为世表者,领国子博士,一则应对殿堂,奉酬顾 问;二则参训国子,以弘儒训;三则祠、仪二曹及太常 之职,以得质疑。今皇”朝中兴,美隆往初,宜宪章令轨, 祖述前典。世祖武皇帝应运登禅,崇儒兴学,经始明 堂,营建辟雍,告朔班政,乡饮大射,西阁东序,《河图》秘 书禁籍,台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太学有石经古 文,先儒典训,贾、马、郑、杜、服、孔、王、何、颜、尹之徒,章句传 注众家之学,置博士十九人。九州之中,师徒相传,学 士如林,犹选张华、刘寔居太常之官,以重儒教。《传》称 “孔子没而微言绝,七十二子终而大义乖。”自顷中夏 殄瘁,讲诵遏密,斯文之道,将堕于地。陛下圣哲龙飞, 恢崇道教,《乐》正《雅》《颂》,于是乎在。江、扬二州,先渐声教, 学士遗文,于今为盛。然方畴昔,犹千之一。臣学不章 句,才不弘通,方之华、寔,儒风殊邈,思竭驽骀,庶增万 分,愿斯道隆于百世之上,搢绅咏于千载之下。伏闻 节省之制,皆三分置二,博士旧置十九人,今五经合 九人,准古计今,犹未能半。宜及节省之制,以时施行。 今九人以外,犹宜增四,愿陛下万机馀暇,时垂省鉴, “宜为郑《易》置博士一人,郑《仪礼》博士一人,《春秋公羊》 博士一人,《穀梁》博士一人。”昔周之衰,下陵上替,上无 天子,下无方伯,善者谁赏?恶者谁罚?孔子惧而作《春 秋》。诸侯讳妒,惧犯时禁,是以微辞妙旨,义不显明,故 曰:“知我者其惟《春秋》,罪我者其惟《春秋》。”时左丘明、子 夏造膝亲受,无不精究。孔子既没,微言将绝,于是丘 明退撰所闻,而为之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张本 继末,以发明经意,信多奇伟,学者好之,称“公羊高亲 受子夏,立于汉朝,辞义清隽,断决明审,董仲舒之所 善也。”穀梁赤师徒相传,暂立于汉世。向、歆汉之硕儒, 犹父子各执一家,莫肯相从。其书文清义约,诸所发 明,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载,亦足有所订正。是以《三传》 并行于先代,通才未能孤废。今去圣久远,其文“将堕, 与其过废,宁与过立。臣以为三《传》虽同曰《春秋》,而发 端异趣。按如三家异同之说,此乃义则战争之场,辞 亦剑戟之锋,于理不可得共。博士宜各置一人,以传 其学。”元帝诏曰:“崧表如此,皆经国之务,为政所由,息 马投戈,犹可讲艺。今虽日不暇给,岂忘本而遗存邪? 可共博议者详之。”议者多请从崧所奏。诏曰:“《穀梁》肤 浅,不足置博士,馀如奏。”太宁初,加散骑常侍。后领太 子太傅。以平王敦功,更封平乐伯。坐使威仪,为猛兽 所食,免职。复拜金紫光禄大夫、录尚书事,散骑常侍 如故。迁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如故。又 领秘书监,给亲兵百二十人。年虽衰老,而孜孜典籍, 世以此嘉之。咸和三年薨,时年六十七,赠侍中,谥曰 “敬。”

范汪  范甯[编辑]

按《晋书范汪传》,“汪字元平,雍州刺史晷之孙也。少孤 贫,六岁过江,依外家新野庾氏。荆州刺史王澄见而 奇之,曰:‘兴范族者,必是子也’。年十三丧母,居丧尽礼。 及长,好学,外氏家贫,无以资给,汪乃庐于园中,布衣 蔬食,燃薪写书。写毕,诵读亦遍,遂博学多通,善谈名 理。历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年六十五,卒于家。赠” 散骑常侍,谥曰穆。子甯,最知名。甯字武子,少笃学,多 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温薨后,始解褐为馀 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絜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 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以来,崇学敦教,未 有如甯者也。顷之,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 益政道。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甯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 议,辄咨访之。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 急以身试死耶?”甯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帝善 之。甯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 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馀人,资给众费, 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起 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甯出宰名郡, 肆其奢浊。诏抵罪。甯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 帝以甯所务唯学事,赦免。初,甯尝患目痛,就中书侍 郎张湛求方。湛因嘲之曰:“古方宋阳里子,少得其术, 以授”鲁东门伯,鲁东门伯以授左丘明,遂世世相传, 及汉杜子夏、郑康成,魏高堂隆、晋左太冲,凡此诸贤, 并有目疾,得此方云:“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 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凡六物,熬以神火, 下以气簁,蕴于胸中七日,然后纳诸方寸,修之一时, 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捶之馀,长服不已”,洞见墙壁 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年。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 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甯以《春秋穀梁氏》 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 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虞溥[编辑]

按《晋书虞溥传》:“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 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时疆场阅武,人 争视之,溥未尝寓目。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 史。尚书令卫瓘、尚书褚䂮并器重之。溥谓瓘曰:‘往者 金马启符,大晋应天,宜复先王五等之制,以绥长久, 不可承暴秦之法,遂汉魏之失也’。瓘曰:‘历代叹此。而 终未能改’。”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 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 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善积于心而名显于教。 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 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 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 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 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 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 百馀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文学诸生,皆冠带之 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 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 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 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 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 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夫工人之染,先修其 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 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馀力,则以 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 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 伦也。”又曰:“㓶而舍之,朽木不知;㓶而不舍,金石可亏。” 斯非其效乎?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娴庠序之训, 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 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 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 奇,使扬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 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 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贯 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 不通,何远而不至耶?”时祭酒求更起屋行礼,溥曰:“君 子行礼,无常处也,故孔子射于矍相之圃,而行礼于 大树之下。况今学庭庠序,高堂显敞乎!”溥为政严而 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 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卒于洛,时年六十二。子勃, 过江上,《江表》,传于元帝,诏藏于秘书。

干宝[编辑]

按《晋书干宝传》:“宝字令升,新蔡人也。祖统,吴奋武将 军、都亭侯。父莹,丹扬丞。宝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 召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中兴草创,未 置史官,中书监王导上疏,宜备史官,敕佐著作郎干 宝等渐就撰集,元帝纳焉。宝于是始领国史。以家贫 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 散骑常侍。著《晋纪》,自宣帝迄于愍帝,五十三年,凡二 十卷,奏之。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性好阴阳 术数,留思京房。夏侯胜等传:“宝父先有所宠侍婢,母 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宝兄弟年小,不 之审也。后十馀年,母丧,开墓而婢伏棺如生,载还,经 日乃苏。言其父常取饮食与之,恩情”如生在家中吉 凶辄语之,考校悉验,地中亦不觉为恶,既而嫁之,生 子。又宝兄常病气绝,积日不冷,后遂寤云:见天地间 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宝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 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二十卷,以示刘惔。惔 曰:“卿可谓鬼之董狐。”宝既博探异同,遂混虚实,因作

序以陈其志,曰:“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
考证
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亦安敢谓无失实者哉?”

卫朔失国,二《传》互其所闻;吕望事,周子长存其两说。 若此比类,往往有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一由来尚 矣。夫书赴告之定辞,据国史之方策,犹尚若兹,况仰 述千载之前,记殊俗之表,缀片言于残阙,访行事于 故老,“将使事不二迹,言无异涂,然后为信”者,固亦前 史之所病。然而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绝诵览 之业,岂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今之所集,设 有承于前载者,则非余之罪也。若使采访近世之事, 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及其著述,亦足 以明神道之不诬也。群言百家,不可胜览;“耳目所受, 不可胜载。今粗取足以演《八略》之旨,成其微说而已。 幸将来好事之士录其根体,有以游心寓目而无尤 焉。”宝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 及杂文集皆行于世。

谢沉[编辑]

按《晋书谢沉传》:“沉字行思,会稽山阴人也。曾祖斐,吴 豫章太守。父秀,吴翼正都尉。沉少孤,事母至孝,博学 多识,明练经史。会稽内史何充引为参军,以母老去 职。闲居养母,不交人事,耕耘之暇,研精坟籍。康帝即 位,朝议疑七庙迭毁,乃以太学博士征,以质疑滞。以 母忧去职。服阕,除尚书度支郎。何充、庾亮并称沉有” 史才迁著作郎撰。《晋书》三十馀卷会卒时年五十二 沉先著《后汉书》百卷及毛诗《汉书外传》所著述及诗 赋文论皆行于世其才学在虞预之右云。

徐广[编辑]

按《晋书徐广传》,“广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侍中邈之弟 也。世好学,至广尤为精纯,百家数术,无不研览。谢元 为兖州,辟从事。孝武世,除秘书郎。桓元辅政,以为大 将军文学祭酒。义熙初,奉诏撰车服仪注,除镇军谘 议,领记室,封乐成侯。勒成《晋纪》四十六卷,表上之,迁 秘书监。及刘裕受禅,恭帝逊位,广独哀感,涕泗交流。” 谢晦见之,谓曰:“徐公将无小过也。”广收泪而言曰:“君 为宋朝佐命,吾乃晋室遗老,忧喜之事,固不同时。”乃 更欷歔,因辞衰老,乞归桑梓。性好读书,老犹不倦。年 七十四,卒于家。广答《礼问》行于世。

袁瓌[编辑]

按《晋书袁瓌传》:“瓌字山甫,陈郡阳夏人,魏郎中焕之 曾孙也。祖父并早卒。瓌与弟猷欲奉母避乱,求为江 淮间县,拜吕令,转江都,因南渡。元帝以为丹阳令。中 兴建,拜奉朝请,迁治书御史,历国子祭酒,加散骑常 侍。于时丧乱之后,礼教陵迟,瓌上疏曰:‘臣闻先王之 教也,崇典训以弘远代,明礼乐以统后生,所以导万 物之性,畅为善之道也’。”宗周既兴,文史再焕,端委垂 于南蛮,颂声溢于四海。故延州聘鲁,闻《雅》而叹;韩起 适鲁,观《易》而美。何者?立人之道,于斯为首。孔子恂恂, 以教洙泗,孟轲系之,诲诱无倦。是以仁义之声,于今 犹存;礼让之节,时或有之。畴昔皇运陵替,丧乱屡臻, 儒林之教渐颓,庠序之礼有阙,国学索然,坟籍莫启, 有心之徒,抱志无由。昔魏武帝身亲介胄,务在武功, 犹尚废鞍览卷,投戈吟咏。况今陛下以圣明临朝,百 官以虔恭莅事,朝野无虞,江外谧静。如之何泱泱之 风,漠然无闻;洋洋之美,坠于圣世乎?古人有言:“《诗》《书》 义之府,《礼》《乐》德之则。”实宜留心经籍,阐明学义,使讽 诵之音,盈于京室。味“道之贤,是则是咏,岂不盛哉!若 得给其宅地,备其学徒,博士僚属,粗有其官,则臣之 愿也。”疏奏,成帝从之。国学之兴,自瓌始也。以年在悬 车,上疏告老。寻卒。追赠光禄大夫,谥曰恭。子乔嗣。

袁乔[编辑]

按《晋书袁乔传》:“乔字彦叔,初拜佐著作郎,拜尚书郎, 领广陵相。寻督沔中诸戍江夏随义阳三郡军事。建 武将军,江夏相。时桓温伐蜀,李势既降,势将邓定、隗 文以其属反,乔击文,破之,封湘西伯。寻卒,年三十六, 赠益州刺史,谥曰简。乔博学有文才,注《论语》及诗,并 诸文笔皆行于世。子方平嗣,历义兴、琅邪太守。卒。子” 山松嗣。山松有才名,博学有文章,著《后汉书》百篇。

刘殷[编辑]

按《晋书孝友刘殷传》:“殷字长盛,新兴人也。七岁丧父, 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曾祖母王氏,盛冬思 菫而不言,食不饱者一旬矣。殷怪而问之,王言其故。 殷时年九岁,乃于泽中恸哭曰:‘殷罪衅深重,幼丁艰 罚,王母在堂,无旬月之养。殷为人子,而所思无获,皇 天后土,愿垂哀愍’。声不绝者半日,于是忽若有人云: ‘止止声’。”殷收泪视地,便有菫生焉,因得斛馀而归,食 而不减,至时堇生乃尽。又尝梦人谓之曰:“西篱下有 粟”,寤而掘之,得粟十五锺,铭曰:“七年粟百石,以赐孝 子刘殷。”自是食之,七载方尽。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 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 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 称之。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以女妻之。齐王冏辅 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有七子,五子各授一经。一子授太史公,一 子授《汉书》。一门之内,七业俱兴。北州之学,殷门为盛。 竟以寿终。

范平[编辑]

按《晋书儒林范平传》:“平字子安,吴郡钱塘人也。其先 铚侯馥,避王莽之乱适吴,因家焉。平研览坟索,遍该 百氏,姚信、贺却之徒皆从受业。吴时举茂才,累迁临 海太守,政有异能。孙皓初,谢病还家,敦悦儒学。吴平, 太康中,频征不起,年六十九卒。有诏追加谥号曰文 贞先生,贺循勒碑纪其德行。三子奭、咸、泉,并以儒学” 至大官。泉子蔚,关内侯,家世好学,有书七千馀卷,远 近来读者恒有百馀人,蔚为办衣食。蔚子文才,亦幼 知名。

文立[编辑]

按《晋书儒林文立传》:“立字广休,巴郡临江人也。蜀时, 游太学,专《毛诗》《三礼》,师事谯周,门人以立为颜回、陈 寿、李虔为游夏,罗宪为子贡,仕至尚书。蜀平,举秀才, 除郎中。泰始初,拜济阴太守,入为太子中庶子。上表 请以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子孙流徙中畿,宜见叙用, 一以慰巴蜀之心,其次倾吴人之望。事皆施行。诏曰: ‘太子中庶子文立,忠贞清实,有思理器干。前在济阴, 政事修明;后事东宫,尽辅导之节。昔光武平陇蜀,皆 收其贤才以叙之,盖所以拔幽滞而济殊方也。其以 立为散骑常侍’。”蜀故尚书犍为程琼雅有德业,与立 深交。武帝闻其名,以问立,对曰:“臣至知其人,但年垂 八十,禀性谦退,无复当时之望,不以”上闻耳。琼闻之 曰:“广休可谓不党矣,故吾善夫人也。”时西域献马,帝 问:“立马何如?”对曰:“乞问太仆。”帝善之,迁卫尉,咸宁末 卒。所著章奏诗赋数十篇行于世。

陈邵[编辑]

按《晋书儒林陈邵传》:“邵字节良,东海襄贲人也。郡察 孝廉不就。以儒学征为陈留内史,累迁燕王师。撰《周 礼评》,甚有条贯,行于世。泰始中,诏曰:‘燕王师陈卲,清 贞洁静,行著邦族。笃志好古,博通六籍,耽悦典诰,老 而不倦。宜在左右,以笃儒教。可为给事中。卒于官’。”

虞喜[编辑]

按《晋书儒林虞喜传》:“喜字仲宁,会稽馀姚人,光禄潭 之族也。父察,吴征虏将军。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 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 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车征拜博 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 忘归,自云不能测也。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 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 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 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絜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 《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 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 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 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 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 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 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修立德,皓首不倦。 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彊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 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 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疏奏, 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 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 而搜引礼简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 常侍征之。”又不起。永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 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初毁主,内外 博议不能决。时喜在会稽,朝廷遣就喜谘访焉,其见 重如此。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 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 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无子。弟豫自有传。

刘兆[编辑]

按《晋书儒林刘兆传》:“兆字延世,济南东平人,汉广川 惠王之后也。兆博学洽闻,温笃善诱,从受业者数千 人。武帝时,五辟公府,三征博士,皆不就。安贫乐道,潜 心著述,不出门庭数十年。以《春秋》一经,而三家殊涂, 诸儒是非之议纷然,互为仇敌,乃思三家之异,合而 通之。《周礼》有调人之官,作《春秋调人》七万馀言,皆论” 其首尾,使大义无乖,时有不合者,举其长短以通之。 又为《春秋左氏解》,名曰“全综。”《公羊》《穀梁解诂》,皆纳经 传中,朱书以别之。又撰《周易训注》,以正、动二体,互通 其文。凡所赞述,百馀万言。尝有人著靴骑驴至兆门 外,曰:“吾欲见刘延世。”兆儒德道素,青州无称其字者。 门人大怒,兆曰:“听前。”既进,踞床问兆曰:“闻君《大学》,比 何所作?”兆答如上事,末云:“多有所疑。”客问之,兆说疑 毕。客曰:“此易解耳。”因为辩释疑者是非耳。兆别更立 意。客一难,兆不能对。客去已出门,兆欲留之,使人重 呼还。客曰:“亲亲在此营葬,宜赴之,后当更来也。”既去兆令人视葬家,不见此。客竟不知姓名。兆年六十六 卒。有五子:卓、炤、燿、育、脐。

汜毓[编辑]

按《晋书儒林汜毓传》:“毓字稚春,济北卢人也。奕世儒 素,敦睦九族。客居青州,逮毓七世,时人号其家儿无 常父,衣无常主。毓少履高操,安贫有志业。父终,居于 墓所三十馀载,至晦朔,躬扫坟垄,循行封树,还家则 不出门庭。或荐之武帝,召补南阳王文学、秘书郎、太 傅参军,并不就。于时青土隐逸之士刘兆、徐苗等皆” 务教授,惟毓不蓄门人,清静自守。时有好古慕德者, 谘询亦倾怀开诱,以三隅示之,合三《传》为之解注,撰 《春秋释疑》《肉刑论》,凡所述造七万馀言。年七十一卒。

徐苗[编辑]

按《晋书儒林徐苗传》:“苗字叔胄,高密淳于人也。累世 相承,皆以博士为郡守。曾祖华有至行,尝宿亭舍,夜 有神人告之,亭欲崩。遽出得免。祖卲,为魏尚书郎,以 廉直见称。苗少家贫,昼执鉏耒,夜则吟诵。弱冠,与弟 贾就博士济南宋钧受业,遂为儒宗。作《五经同异评》。 又依道家著《元微论》,前后所造数万言,皆有义味。性” 抗烈,轻财贵义,兼有知人之鉴。弟患口痈脓溃,苗为 吮之。其兄弟皆早亡,抚养孤遗,慈爱闻于州里,田宅 奴婢,尽推与之。乡邻有死者,便辍耕助营棺椁。门生 亡于家,即敛于讲堂。其行己纯至,类皆如此,远近咸 归其义,师其行焉。郡察孝廉,州辟从事、治中、别驾,举 异行,公府五辟博士,再征,并不就。武惠时,计吏至台, 帝辄访其安不。永宁二年卒。遗命“濯巾澣衣,榆棺杂 塼,露车载尸,苇席瓦器而已。”

崔游[编辑]

按《晋书儒林崔游传》:“游字子相,上党人也。少好学,儒 术甄明,恬靖谦退,自少及长,口未尝语及财利。魏末, 察孝廉,除相府舍人,出为氐池长,甚有惠政。以病免, 遂为废疾。泰始初,武帝录叙文帝故府僚属,就家拜 郎中。年七十馀,犹敦学不倦,撰《丧服图》行于世。及刘 元海僭位,命为御史大夫,固辞不就。卒于家,时年九” 十三。

范隆[编辑]

按《晋书儒林范隆传》:“隆字元嵩,雁门人。父方,魏雁门 太守。隆在孕十五月生而父亡。年四岁,又丧母,哀号 之声,感恸行路。单孤无缌功之亲,疏族范广愍而养 之,迎归教书,为立祠堂。隆好学修谨,奉广如父。博通 经籍,无所不览,著《春秋三传》,撰《三礼吉凶宗纪》,甚有 条义。惠帝时,天下将乱,隆隐迹不应州郡之命,昼勤” 耕稼,夜诵《书典》,颇习秘历阴阳之学。知并州将有氛 祲之祥,故弥不复出仕。与上党朱纪友善,尝共纪游 山,见一父老于穷涧之滨,父老曰:“二公何为在此?”隆 等拜之,仰视则不见。后与纪依于刘元海,元海以隆 为大鸿胪,纪为太常,并封公。隆死于刘聪之世,聪赠 太师。

杜夷[编辑]

按《晋书儒林杜夷传》:“夷字行齐,庐江灊人也。世以儒 学称,为郡著姓。夷少而恬泊,操尚贞素,居甚贫窘,不 营产业,博览经籍,百家之书,算历图纬,靡不毕究。寓 居汝颍之间,十载足不出门。年四十馀,始还乡里,闭 门教授,生徒千人。惠帝时,三察孝廉,州命别驾。永嘉 初,公车征拜博士。太傅东海王越辟,并不就。怀帝诏” 王公举贤良方正,刺史王敦以贺循为贤良,夷为方 正,乃上疏曰:“臣闻有唐畴咨,元凯时登;汉武钦贤,俊 彦响应,故能允协时雍,敷崇盛化。伏见太孙舍人会 稽贺循、处士庐江杜夷,履道弥高,清操绝俗,思学融 通,才经王务。循宰二县,皆有名绩。备僚东宫,忠恪允 著。夷清虚冲淡,与俗异轨,考盘空谷,肥遁匿迹。盖经 国之良宝,聘命之所急。若得待诏公车,承对册问,必 有忠谠良谟,弘益政道矣。”敦于是逼夷赴洛,夷遁于 寿阳。镇东将军周馥倾心礼接,引为参军。夷辞之以 疾,馥知不可屈,乃自诣夷,为起宅宇,供其医药。馥败, 夷归旧居,道遇兵寇,刺史刘陶告庐江郡曰:“昔魏文 侯轼干木之闾,齐相”曹参,尊崇盖公,皆所以优贤表 德,敦励末俗。征士杜君,德懋行絜,高尚其志,顷流离 道路,闻其顿踬。刺史忝任,不能崇饰有道,而使高操 之士,有此艰屯。今遣吏宣慰,郡可遣一吏,县五吏,恒 营恤之,常以市租供给家人粮廪,勿令阙乏。寻以有 寇,又移渡江,王导遣吏周赡之。元帝谓丞相敦曰:“今 大义颓替,礼典无宗,朝廷滞义,莫能攸正,宜特立儒 林祭酒官,以弘其事。处士杜夷,栖情遗远,确然绝俗, 才学精博,道行优备,其以夷为祭酒。”夷辞疾未尝朝 会。帝尝欲诣夷,夷陈万乘之主,不宜往庶人之家,帝 乃与夷书曰:“吾与足下虽情在忘言,然虚心历载,正 以足下羸疾,故欲相省,宁论常仪也。”又除国子祭酒。 建武中,令曰:“国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 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其赐糓二百斛。”皇太子三 至夷第,执经问义。夷虽逼时命,亦未尝朝谒,国有大政,恒就夷谘访焉。明帝即位,夷自表请退。诏曰:“先王 之道,将坠于地,君下帷研思。今之刘扬,缙绅之徒,景 仰轨训,岂得高退而朕靡所取则焉。”太宁元年卒,年 六十六,赠大鸿胪,谥曰贞子。夷临终遗命子晏曰:“吾 少不出身,顷虽见羁录,冠鸟之饰,未尝加体。其角巾 素衣,敛以时服。殡葬之事,务从简俭,亦不须苟取矫 异也。”夷所著《幽求子》二十篇行于世。晏仕至苍梧太 守。夷兄弟三人,兄崧字行高,亦有志节。惠帝时俗多 浮伪,著《任子春秋》以刺之。弟援,高平相。援子潜,右卫 将军。

董景道[编辑]

按《晋书儒林董景道传》:“景道,字文博,弘农人也。少而 好学,千里追师,所在惟昼夜诵读,略不与人交通。明 《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书》《韩诗》,皆精究大义。《三礼》 之义,专遵郑氏,著《礼通论》,非駮诸儒,演广郑旨。永平 中,知天下将乱,隐于商洛山,衣木叶,食树果,弹琴歌 笑以自娱,毒虫猛兽皆绕其傍。是以刘元海及聪屡” 征,皆碍而不达。至刘曜时,出山庐于渭汭。曜征为太 子少傅、散骑常侍,并固辞,竟以寿终。

续咸[编辑]

按《晋书儒林续咸传》:“咸字孝宗,上党人也。性孝谨敦 重,履道贞素。好学,师事京兆杜预,专《春秋》《郑氏易》,教 授常数十人。博览群言,高才善文论。又修陈杜律,明 达刑书。永嘉中,历廷尉平、东安太守。刘琨承制于并 州,以为从事中郎。后遂没石勒。勒以为理曹参军。持 法平详,当时称其清裕,比之于公。著《远游志》《异物志》、 ‘《汲冢古文释》皆十卷行于世。年九十七,死于石季龙 之世。季龙赠仪同三司’。”

徐邈[编辑]

按《晋书儒林徐邈传》:“邈,东莞姑幕人也。祖澄之,为州 治中。属永嘉之乱,遂与乡人臧琨等率子弟并闾里 士庶千馀家南渡江,家于京口。父藻,都水使者。邈姿 性端雅,勤行励学,博涉多闻,以慎密自居。少与乡人 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 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 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虽不口传章 句,然开释文义,标明指趣,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 迁散骑常侍,犹处西省前后十年,每被顾问,辄有献 替,多所匡益,甚见宠待。帝宴集酣乐之后,好为手诏 诗章以赐侍臣,或文词率尔,所言秽杂,邈每应时收 敛,还省刊削,皆使可观,经帝重览,然后出之。是时侍 臣被诏者,咸宣扬之,故时议以此多邈。及谢安薨,论 者或有异同,邈固劝中书令王献之奏加殊礼,仍崇 进谢石为尚书令,元为徐州,邈转祠部郎,上南北郊, 宗庙迭毁礼皆有证据。豫章太守范甯欲遣十五议 曹下属城采求风政,并吏假还,讯问官长得失。邈与 甯书曰:“知足下遣十五议曹各之一县,又吏假归白 所闻见,诚是足下留意百姓,故广其视听。吾谓劝导 以实不以文,十五议曹欲何所敷宣邪?庶事辞讼,足 下听断允塞,则物理足矣;上有理务之心,则下之求 理者至矣。日昃省览,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 不惑,岂须邑至里诣,饰其游声哉?非徒不足致益,乃 是蚕”渔之所资,又不可纵小吏为耳目也。岂有善人 君子,而于非其事多所告白者乎?“君子之心,谁毁谁 誉。如有所誉,必由历试;如有所毁,必以著明。托社之 鼠,政之甚害。自古以来,欲为左右耳目者,无非小人, 皆先因小忠而成其大不忠,先藉小信而成其大不 信,遂使君子道消,善人舆尸。”前史所书,可“为深鉴。足 下选纲纪,必得国士,足以摄诸曹,诸曹皆是良吏,则 足以掌文按。又择公方之人以为监司,则清浊能否, 与事而明。足下但平心居宗,何取于耳目哉!昔明德、 马后未尝顾与左右言,可谓远识,况大丈夫而不能 免此乎?”迁中书侍郎,专掌纶诏,帝甚亲昵之。初,范甯 与邈皆为帝所任,使共补朝廷之阙。甯才素高而措 心正直,遂为王国宝所谗,出远郡。邈孤宦易危,而无 敢排彊族,乃为自安之计。会帝颇疏会稽王道子,邈 欲和协之,因从容言于帝曰:“昔淮南齐王,汉晋成戒。 会稽王虽有酣媟之累,而奉上纯一。宜加弘贷,消散 纷议,外为国家之计,内慰太后之心。”帝纳焉。邈常诣 东府,遇众宾沉湎,引满喧哗。道子曰:“君时有畅不?”邈 对曰:“邈陋巷书生,惟以节俭清修为畅耳。”道子以邈 业尚道素,笑而不以为忤也。道子将用为吏部郎,邈 以波竞成俗,非己所能节制,苦辞乃止。时皇太子尚 幼,帝甚锺心,文武之选,皆一时之俊。以邈为前卫率, 领本郡大中正,授《太子经》。帝谓邈曰:“虽未敕以师礼 相待,然不以博士相遇也。”古之帝王,受经必敬,自魏 晋以来,多使微人教授,号为博士,不复尊以为师,故 帝有云。邈虽在东宫,犹朝夕入见,参综朝政,修饰文 诏,拾遗补阙,劬劳左右。帝嘉其谨密,方之于金霍,有 托重之意。将进显位,未及行而帝𣊻崩。安帝即位,拜

骁骑将军。隆安元年,遭父忧。邈先疾患,因哀毁增笃
考证
不逾年而卒,年五十四。州里伤悼,识者悲之。邈莅官

简惠,达于从政,论精议密,当时多谘廪之。触类辩释, 问则有对,旧疑岁辰在卯,此宅之左,则彼宅之右,何 得俱忌于东。邈以为太岁之属,自是游神,譬如月出 之时,向东皆逆,非为藏体地中也。所注《穀梁传》,见重 于时。邈长子豁,有父风,以孝闻,为太常博士、秘书郎。 豁弟浩,散骑侍郎。镇南将军何无忌请为功曹,出补 西阳太守,与无忌俱为卢循所害。邈弟广,别有传。

孔衍[编辑]

按《晋书儒林孔衍传》:“衍字舒元,鲁国人,孔子二十二 世孙也。祖文,魏大鸿胪。父毓,征南军司。衍少好学,年 十二,能通《诗》书。弱冠,公府辟本州,举异行直言,皆不 就。避地江东。元帝引为安东参军,专掌记室,书令殷 积,而衍每以称职见知。中兴初,与庾亮俱补中书郎。 明帝之在东宫,领太子中庶子。于时庶事草创,衍经” 学深博,又练识旧典,朝仪轨制,多取正焉。由是元、明 二帝并亲爱之。王敦专权,衍私于太子曰:“殿下宜博 延朝彦,搜扬才俊,询谋时政,以广圣聪。”敦闻而恶之, 乃启出衍为广陵郡。时人为之寒心,而衍不形于色。 虽郡邻接西贼,犹教诱后进,不以戎务废业。石勒常 骑至山阳,敕其党以衍儒雅之士,不得妄入郡境。视 职期月,以大兴三年卒于官,年五十三。衍虽不以文 才著称,而博览过于贺循,凡所撰述,百馀万言。子启, 庐陵太守。宗人夷吾,有美名,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 过之。元帝以为主簿,转参军,稍迁侍中,徙太子左卫 率。卒,追赠太仆。

范宣[编辑]

按《晋书儒林范宣传》:“宣字宣子,陈留人也。年十岁,能 诵诗书。尝以刀伤手,捧手改容。人问:‘痛邪’?答曰:‘不足 为痛,但受全之体而致毁伤,不可处耳’。家人以其年 幼而异焉。少尚隐遁,加以好学,手不释卷,以夜继日, 遂博综众书,尤善《三礼》。家至贫俭,躬耕供养。亲没,负 土成坟,庐于墓侧。太尉郄鉴命为主簿,诏征太学博” 士、散骑郎,并不就。家于豫章。太守殷羡见宣茅茨不 完,欲为改宅,宣固辞之。庾爰之以宣素贫,加年荒疾 疫,厚饷给之,宣又不受。爰之问宣曰:“君博学通综,何 以太儒?”宣曰:“汉兴,贵经术,至于《石渠》之论,实以儒为 弊。正始以来,世尚老庄,逮晋之初,竞以裸裎为高。仆 诚太儒,然立不与《易》。”宣言谈未尝及老庄。客有问“人 生与忧俱生”,不知此语何出。宣云:出《庄子至乐篇》。客 曰:“君言不读《老》《庄》,何由识此?”宣笑曰:“小时尝一览。”时 人莫之测也。宣虽闲居屡空,常以读诵为业。谯国戴 逵等皆闻风宗仰,自远而至,讽诵之声,有若齐鲁。太 元中,顺阳范甯为豫章太守,甯亦儒博通综,在郡立 乡校,教授恒数百人。由是江州人士并好经学,化“二 范”之风也。年五十四卒。著《礼》《易论难》,皆行于世。子辑, 历郡守、国子博士、大将军从仕中郎,自免归,亦以讲 授为事。义熙中,连征不至。

韦𫍲[编辑]

按《晋书儒林韦𫍲传》:“𫍲字宪道,京兆人也。雅好儒学, 善著述,于群言秘要之义,无不综览。仕于刘曜,为黄 门郎。后又入石季龙,署为散骑常侍,历守七郡,咸以 清代著名。又征为廷尉,识者拟之于、张。前后四登九 列,六在尚书,三为侍中,再为太子太傅,封京兆公。好 直谏,陈军国之宜,多为允纳。著《伏林》三千馀言,遂演” 为《典林》二十三篇。凡所著作及集记世事数十万言, 皆深博有才义。至冉闵,又署为光禄大夫。时闵拜其 子,引为大单于,而以降虏一千处之麾下。𫍲谏曰:“今 降虏数千,接之加旧,诚是招诱之恩。然虏羯本为仇 敌,今之款附,苟全性命耳。或有刺客,变起须臾,败而 悔之,何所及也!古人有言,一夫不可忸,而况千乎!愿 诛屏降虏,去单于之号,深思圣王《苞桑》之诫也。”闵志 在绥抚,锐于澄定,闻其言,大怒,遂诛之,并杀其子伯 阳。𫍲性不严重,好徇己之功,论者亦以是少之。尝谓 伯阳曰:“我高我曾,重光累徽;我祖我考,父父子子。汝 为我对,正值恶抵。”伯阳曰:“伯阳之不肖,诚如尊教,尊 亦正值软抵耳。”𫍲惭无言。时人传之,以为嗤笑。

范弘之[编辑]

按《晋书儒林范弘之传》:“弘之,字长文,安北将军汪之 孙也。袭爵武兴侯,雅正好学,以儒术该明,为太学博 士。时卫将军谢石薨,请谥,下礼官议。弘之议曰:‘石阶 藉门荫,屡登崇显,总司百揆,翼赞三台,闲练庶事,勤 劳匪懈。内外佥议,皆曰:‘与能当淮、肥之捷,勋拯危坠。 虽皇威遐震,狡寇天亡,因时立功,石亦与焉。又开建’’” 学校,以延胄子,虽盛化未洽,亦爱礼存羊。然古之贤 辅,大则以道事君,侃侃终日;次则厉身奉国,夙夜无 怠;下则爱人惜力,以济时务。此数者,然后可以免惟 尘之讥,塞素餐之责矣。今石位居朝端,任则论道唱 言,无忠国之谋;守职则容身而已,不可谓事君;货黩 京邑,聚敛无厌,不可谓厉身;坐拥大“众,侵食百姓,大 东流于远近,怨毒结于众心,不可谓爱人。工徒劳于土木,思虑殚于机巧,纨绮尽于婢妾,财用縻于丝桐, 不可谓惜力。此人臣之大害,有国之所去也。先王所 以正风俗,理人伦者,莫尚乎节俭。”故夷吾受谤于《三 归》,平仲流美于约己。自顷风轨陵迟,奢僭无度,廉耻 不兴,利竞交驰,不可不深防原本,以绝其流。汉文袭 弋绨之服,诸侯犹侈;武帝焚雉头之裘,靡丽不息。良 由俭德虽彰,而威禁不肃;道自我建而刑不及物。若 存罚其违,亡贬其恶,则四维必张,礼义行矣。按《谥法》: “因事有功曰襄,贪以败官曰墨,宜谥曰襄墨公。”又论 殷浩实加赠谥,不得因桓温之黜,以为国典。仍多叙 温移鼎之迹。时谢族方显,桓宗犹盛。尚书仆射王珣, 温故吏也,素为温所宠,三怨交集,乃出弘之为馀杭 令。将行,与会稽王道子《笺》曰:“下官轻微寒士,谬得厕 在俎豆,实惧辱累清流,惟尘圣世。窃以人君居庙堂 之上,智周四海之外者,非徒聪明内照,亦赖群言之 助也。是以舜之佐尧,以启辟为首;咎繇谟”禹,以侃侃 为先,故下无隐情之责,上收神明之功。敢缘斯义,志 在输尽。常以谢石黩累,应被清澄,殷浩忠贞,宜蒙褒 显。是以不量轻弱,先众言之。而恶直丑正,其徒实繁。 虽仰恃圣主钦明之度,俯赖明公爱物之隆,而交至 之患,实有无赖。下官与石,本无怨忌,生不相识,事无 相干,正以国体宜明,不应“稍计彊弱,与浩年时邈绝, 世不相及,无复藉闻故老语其遗事耳。于下官之身, 有何痛痒,而当为之犯时干主邪?”每观载籍,志士仁 人,有发中心任,直道而行者;有懹智阳愚,负情曲从 者,所用虽异,而并传后世。故比干处三仁之中,箕子 为名贤之首。后人用舍,参差不同,各信所见,率应而 至,或荣名显赫,或祸败系踵,此皆不量时趣,以身尝 祸,虽有硁硁之称,而非大雅之致,此亦下官所不为 也。世人乃云“下官正直,能犯艰难”,斯谈实过。下官知 主上圣明,明公虚己,思求格言,必不使尽忠之臣,屈 于邪枉之门也。是以敢献愚诚,布之执事,岂与昔人 拟其轻重邪?亦以臣之事君,惟思尽忠而已,不“应复 计利钝。事不允心,则谠言悟主,义感于情,则陈辞靡 悔。若怀情藏意,蕴而不言,此乃古人所以得罪于明 君,明君所以致法于群下者也。”桓温事迹,布在天朝, 顺逆之情,𣊻之四海,在三者臣子,情岂或异?凡厥黔 首,谁独无心,举朝嘿嘿,未有唱言者,是以顿笔按气, 不敢多云桓温于亡祖,虽其意“难测,求之于事,正免 黜耳,非有至怨也。亡父昔为温吏,推之情礼,义兼他 人,所以每怀愤发,痛若身首者,明公有以寻之。”王珣 以下官议殷浩谥不宜𣊻扬桓温之恶。珣感其提㧞 之恩,怀其入幕之遇,托以废黜昏暗,建立圣明,自谓 此事足以明其忠贞之节。明公试复以一事观之,昔 周公居摄,道致“升平,礼乐刑政,皆自己出。以德言之, 周公大圣;以年言之,成王幼弱,犹复遽避君位,复子 明辟;汉之霍光,大勋赫然;孝宣年未二十,亦反万机, 故能君臣俱隆,道迈千岁。若温忠为社稷,诚存本朝, 便当仰遵二公,式是令矩,何不奉还万机,退守藩屏?” 方提勒公王,匡总朝廷,岂为先帝幼弱,未可亲政邪? 将德桓温不能听政邪?又逼胁袁宏,使作九锡,备物 光赫,其文具存。朝廷畏怖,莫不景从,惟谢安、王坦之 以死守之,故得稽留耳。会上天降怒,奸恶自亡,社稷 危而复安,灵命坠而复构。晋自中兴以来,号令威权 多出强臣,中宗、肃祖敛衽于王敦,先皇受屈于桓氏。 今主上亲览万机,明公光赞百揆,政“出王室,人无异 望,复不于今大明国典,作制百代,不审复欲待谁?先 王统物,必明其典诰,贻厥孙谋,故令闻休嘉,千岁承 风。愿明公远览殷周,近察汉魏,虑其所以危,求其所 以安,如此而已。”又《与王珣书》曰:“见足下《答仲堪书》,深 具义发之怀。夫人道所重,莫过君亲,君亲所系,忠孝 而已。孝以扬亲为主,忠以义节为先。”殷侯忠贞居正, 心贯人神,加与先帝隆布衣之好,著莫逆之契,契阔 艰难,夷崄以之,虽受屈奸雄,志达千载,此忠良之徒 所以义干其心,不获以己者也。既当时贞烈之徒所 究见,亦后生所备闻,吾亦何敢苟避狂狡,以欺圣明。 足下不推居正之大致,而怀知已之小惠,欲以幕府 之小节,夺名教之重义,于君臣之际,既以亏矣。“尊大 君以殷侯协契忠䂓,同戴王室,志厉秋霜,诚贯一时, 殷侯所以得宣其义声,实尊大君协赞之力也。”足下 不能光大君此之直志,乃感温小顾,怀其曲泽。公在 圣世,欺罔天下,使丞相之德,不及三叶,领君之基,一 构而倾。此忠臣所以解心,孝子所以丧气,“父子之道, 固若是乎?足下言臣则非忠,语子则非孝,二者既亡, 吾谁畏哉?吾少尝过庭,备闻祖考之言,未尝不发愤 冲冠,情见乎辞。当尔之时,惟覆亡是惧,岂暇谋及国 家?不图今日得操笔斯事,是以上愤国朝无正义之 臣,次惟祖考有没身之恨,岂得与足下同其肝胆邪?” 先君往亦尝为其吏,于时“危惧,恒不自保,仰首圣朝, 心口愤叹,岂复得计,策名昔日,自同在三邪!昔子政 以五世纯臣,子骏以下委质王莽,先典既已正其逆顺,后人亦已鉴其成败。每读其事,未尝不临文痛叹, 愤忾交怀,以今况古,乃知一揆耳。”弘之词虽亮直,终 以桓、谢之故不调,卒于馀杭令,年四十七。

王欢[编辑]

按《晋书儒林王欢传》:“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 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丏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 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 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 遂为通儒。至慕容𬀩袭伪号,署为国子博士,亲就受 经,迁祭酒。及𬀩为苻坚所灭,欢死于长安。”

祈嘉[编辑]

按《晋书隐逸祈嘉传》:“嘉字孔宾,酒泉人也。清贫好学。 年二十馀,夜忽窗中有声呼曰:‘祈孔宾,祈孔宾,隐去 来!隐去来,修饰人世,甚苦不可谐,所得未毫铢,所丧 如山崖。旦而逃去,西至敦煌,依学官诵书,贫无衣食, 为书生都养以自给。遂博通经传,精究大义。西游海 渚,教授门生百馀人。张重华征为儒林祭酒。性和裕’”, 教授不倦。依《孝经》作《二九神经》。在朝卿士、郡县守令 彭和正等受业,独拜床下者二千馀人,天锡谓为“先 生”而不名之,竟以寿终。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