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第336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三百三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三百三十六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三百三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三百三十六卷目录

 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十

  北魏一

  封轨       封伟伯

  崔浩       刁雍

  李同轨      房景先

  辛子馥      李䜣

  高允       李灵

  阚骃       刘昺

  索敞       李曾

  李郁       游明根子肇

  刘芳       郑道昭

  李彪       崔光

  袁翻       贾思伯

  贾思同      张普惠

经籍典第三百三十六卷

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十[编辑]

北魏一[编辑]

封轨[编辑]

按《魏书封懿传》:“封轨,字广度,沉谨好学,博通经传,与 光禄大夫武邑孙惠蔚同志友善。惠蔚每推轨曰:‘封 生之于经义,非但章句可奇,其标明纲格,统括大归, 吾所弗如者多矣。善自修洁,仪容甚伟。或曰:‘学士不 事修饰,此贤何独如此’?轨闻,笑曰:‘君子整其衣冠,尊 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言者惭退。太和中’”, 拜著作佐郎,稍迁尚书仪曹郎中,兼员外散骑常侍, 御命高丽。高丽王云恃其偏远,称疾不亲受诏。轨正 色诘之,喻以大义,云乃北面受诏。先是,契丹虏掠边 民六十馀口,又为高丽拥掠东归。轨具闻其状,移书 征之,云悉资给遣还。有司奏轨远使绝域,不辱朝命, 权宜晓慰。边民来苏,宜加爵赏。世宗诏曰:“权宜征口, 使人常体。但光扬有称,宜赏一阶。”转考功郎中,除本 郡中正。轨在台中,称为儒雅,奏请遣四门博士、明经 学者检试诸州学生,诏从之。寻除国子博士,加扬武 将军。司空、清河王怿表修明堂、辟雍,诏百寮集议。轨 议曰:“明堂者,布政之宫,在国之阳,所以严父配天,听 朔设教。”其经构之式,盖已尚矣。故《周官·匠人职》云:“夏 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五室、九阶,四户,八窗。” 郑元曰:“或举宗庙,或举王寝,或举明堂,互之以见同 制。”然则三代明堂,其制一也。按周与夏殷损益不同, 至于明堂,因而弗革,明五室之义得天数矣。是以郑 元又曰:“五室者,象五行也。”然则九阶者法九土;四户 者达“四时,八窗者通八风”,诚不易之大范,有国之恒 式。若其上圆下方,以则天地,通水环宫,以节观者,茅 盖白盛为之质饰,赤缀白缀为之户牖:皆典籍所具 载,制度之明义也。在秦之世,焚灭五典,毁黜三代,变 更先圣,不依旧宪。故《吕氏月令》见九室之义,《大戴之 礼》著十二堂之论。汉承秦法,亦未能改。东西二京,俱 为九室,是以《黄图》《白虎通》蔡邕、应劭等咸称“九室以 象九州,十二堂以象十二辰。”夫室以祭天,堂以布政。 依天而祭,故室不过五;依时布政,故堂不逾四。州之 与辰,非所可法,九与十二,其用安在?今圣朝欲尊道 训民,备礼化物,宜则五室,以为永制。至如庙学之嫌, 台沼之杂,袁准之徒已论正矣。遗论俱在,不复须载。 寻以本官行东郡太守,迁前军将军,行夏州事。好立 条教,所在有绩。转太子仆射,迁廷尉少卿,加征虏将 军。卒,赠右将军、济州刺史。初,轨深为郭祚所知,祚常 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 吾平生不妄进举,而每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 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其见重如此。轨既以方直自 业,高绰亦以风概立名。尚书令高肇拜司徒,绰送迎 往来,轨竟不诣。绰顾不见轨,乃遽归曰:“吾一生自谓 无愆规矩,今日举措,不如封生远矣。”轨以《务德》《慎言》, 修身之本,奸回谗佞,世之巨害,乃为《务德》《慎言》《远佞》 《防奸四戒》,文多不载。

封伟伯[编辑]

按《魏书封懿传》:“轨长子伟伯,字君良,博学有才思。弱 冠除太学博士。每朝廷大议,伟伯皆预焉。雅为太保 崔光、仆射游肇所知赏,太尉清河王怿辟参军事。怿 亲为《孝经解》,诂命伟伯为难例九条,皆发起隐漏。伟 伯又讨论《礼》《传》《诗》《易》疑事数十条,儒者咸称之。寻将 经始明堂,广集儒学,议其制度,九五之论,久而不定。” 伟伯乃搜检经纬,上《明堂图说》六卷。正光末,尚书仆 射萧宝夤以为关西行台郎。及宝夤为逆,伟伯乃与 南平王冏潜结关中豪右韦子粲等,谋举义兵。事发 见杀,年三十六,时人惜之。永安中,追赠散骑常侍、征 虏将军、瀛州刺史。伟伯撰《封氏本录》六卷,并诗赋碑 诔杂文数十篇

崔浩[编辑]

按《魏书崔浩传》:“浩字伯渊,清河人也。白马公元伯之 长子。少好文学,博览经史,元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 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天兴中,转 著作郎。太宗初,授博士祭酒,常授太宗经书。太宗好 阴阳术数,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善之。因命浩筮吉 凶,参观天文,考定疑惑。浩综核天人之际,举其纲纪”, 诸所处决,多有应验。恒与军国大谋,甚为宠密。太史 奏:“荧惑在匏瓜星中,一夜亡失,不知所在。”太宗大惊, 乃召诸硕儒十数人,令与史官求其所诣。浩对曰:“案 《春秋左氏传》说,神降于莘,其至之日,各以其物祭也。 请以日辰推之,庚午之夕,辛未之朝,天有阴云。荧惑 之亡,当在此二日之内。庚之与未,皆主于秦。辛为西 方,今姚兴据咸阳,是荧惑入秦矣。”后八十馀日,荧惑 果出于东。并秦中大旱,赤地,于是诸人皆服父疾,求 以身代,叩头流血,岁馀不息。父终,居丧尽礼,时人称 之。袭爵白马公。浩不长于属文,而留心制度及经术 之言。神麚二年,浩上表曰:“太宗即位元年,敕臣解《急 就章》《孝经》《论语》《诗》《尚书》《春秋》《礼记》《周易》,三年成讫,复 诏臣学天文星历,《易》式九宫,无不尽看,至今三十九 年,昼夜无废。臣禀性弱劣,力不及健,妇人更无馀能, 是以专心思书,忘寝与食,至乃梦共鬼争义,遂得周 公、孔子之要术。”始知古人有虚有实,妄语者多,真正 者少。自秦始皇烧书之后,经典绝灭。汉高祖以来,世 人妄“造历术者有十馀家,皆不得天道之正,大误四 千,小误甚多,不可言尽。臣愍其如此,今遭陛下太平 之世,除伪从真,宜改误历,以从天道。是以臣前奏造 历,今始成讫,谨以奏呈,唯恩省察,以臣历术宣示中 书博士,然后施用。非但时人天地鬼神知臣得正,可 以益国家万世之名,过于三皇五帝矣。事”在《律历志》。 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清河崔氏无远近,范阳卢氏、 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尽夷其族。

刁雍[编辑]

按《魏书刁雍传》,“雍字淑和,渤海饶安人也。高祖攸,晋 御史中丞。曾祖协,从司马叡渡江,居于京口,位至尚 书令。父畅,司马德宗右卫将军。雍博览群书,姚兴以 为太子中庶子。泰常二年,姚泓灭,与司马休之等归 国,上表自效。太宗许之,假雍建义将军。八年,假雍镇 东将军、青州刺史、东光侯。延和二年,以雍为平南将” 军、徐州刺史,赐爵东安侯。真君二年,复授使持节、侍 中、都督扬豫兖徐四州诸军事、征南将军、徐豫二州 刺史。兴光二年,诏雍还都,拜特进。和平六年,表曰:“臣 闻有国有家者,莫不礼乐为先。故《乐记》云:‘礼所以制 外,乐所以修内。和气中释,恭敬温文。是以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易俗移风,莫善于乐。且于’”一民一俗,尚须 崇而用之,况统御八方,陶钧六合者哉!故帝尧修五 礼以明典章,作《咸池》以谐万类,显皇轨于云岱,扬鸿 化于介丘,令木石革心,鸟兽率舞,包天地之情,达神 明之德。夫感天动神,莫近于礼乐。故大乐与天地同 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阜生;节故报天祭地。 礼行于郊,则上下和肃。肃者,礼之情,和者乐之致。乐 至则无怨,礼至则不违。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 欤。唯圣人知礼乐之不可以已,故作乐以应天,制礼 以配地,所以承天之道,治人之情。故王者治定制礼, 功成作乐。虞夏、殷、周,易代而起。及周之末,王政陵迟。 仲尼伤礼乐之崩亡,痛文武之将坠,自卫返鲁,各得 其中。逮乎秦皇,剪弃道术,灰灭典籍,坑烬儒士,盲天 下之目,绝象魏之章,《箫韶》来仪,不可复矣。赖大汉之 兴,改正朔,易服色,协音乐,制礼仪,正声古礼,粗欲周 备。至于孝章,每以三代损益,优劣殊轨,叹其薄德,无 以易民视听。博士曹褒睹斯诏也,知上有制作之意, 乃上疏求定诸仪,以为汉礼终于休废,寝“而不行;及 魏晋之日,修而不备。伏惟陛下无为以恭己,使贤以 御世,方鸣和鸾以陟岱宗,陪群后以昇中岳,而三礼 阙于唐辰,象舞替于周日。”夫君举必书,古之典也;柴 望之礼,帝王盛事。臣今以为有其时而无其礼,有其 德而无其乐,史阙封石之文,工绝《清颂》之飨,良由礼 乐不兴,王政有缺故也。臣“闻乐由礼,所以象德;礼由 乐,所以防淫。五帝殊时不相沿,三王异世不相袭,事 与时并,名与功偕故也。臣识昧儒先,管窥不远,谓宜 修礼正乐,以光大圣之治。”诏令公卿集议,会高宗崩, 遂寝。皇兴中,雍与陇西王源贺及中书监高允等,并 以耆年特见优礼,锡雍几杖,剑履上殿,月致珍羞焉。 雍性宽柔,好尚文典,手不释书,明敏多智。凡所为诗 赋颂论并杂文,百有馀篇。太和八年冬卒,年九十五。 赐命服一袭,赗帛五百匹,赠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 曰简。

李同轨[编辑]

按《魏书李顺传》:李同轨学综诸经,多所治诵。年二十 二,举秀才射策,除奉朝请,领国子助教,转著作郎,典 仪注,修国史,迁国子博士。永熙二年,出帝幸平等寺僧徒讲说,敕同轨论难,音韵闲朗,往复可观,出帝善 之。三年春释菜,诏延公卿学官于显阳殿,敕祭酒刘 𫷷讲《孝经》,黄门李郁讲《礼记》,中书舍人卢景宣解《大 戴礼》《夏小正》篇,广招儒学,引令预听。同轨经义素优, 辩析兼美,而不得执经,深为慨恨。太平中,转中书侍 郎。兴和中,兼通直散骑常侍。卢景裕卒,齐献武王引 同轨在馆教诸公子,甚嘉礼之。每旦入授,日暮始归。 请业者,同轨夜为解说,四时恒尔,不以为倦。武定四 年夏卒,年四十七。赠骠骑大将军、瀛州刺史。谥曰康。

房景先[编辑]

按《魏书房法寿传》:“法寿族子景先,字光胄。幼孤贫,无 资从师,其母自授《毛诗》《曲礼》。年十二,请其母曰:‘岂可 使兄佣赁以供景先也?请自求衣,然后就学’。母哀其 小,不许,苦请从之。遂得一羊裘,忻然自足。昼则樵苏, 夜诵经史,自是精勤,遂大通赡。太和中,例得还乡。郡 辟功曹,州举秀才,值州将卒,不得对策,解褐太学博” 士。时太常刘芳、侍中崔光,当世儒宗,叹其精博。光遂 奏兼著作佐郎,累迁步兵校尉,领尚书郎、齐州中正, 所历皆有当官之称。景先作《五经疑问》百馀篇,其言 该典,今行于时,文多略举其切于世教者。 问:“王者 受命,木火相生?”曰:“五精代感,禀灵者兴,金德方隆,祯 发华渚,水运告昌,瑶光启祚。人道承天”,天理应实,受 谢既彰,元命若契,相生之义,有允不违。至如汤武革 命,杀伐是用,水火为次,遵而不改。既事乖代终,而数 同纳麓,逆顺且殊,祯运宜异,而兆征不差,有疑符应。

问“禹以鲧配天,舜不尊父。” 曰:“明明上天,下土是冒。”

道高者负扆四方,神积者郊原斯主,是以则天不能 私其子,绍尧不敢尊其父,鲧既罪彰于山川,受殛于 羽裔,化质与鳞甲为群,铭精不能上乘箕尾,而厚尊 配于国阳。当升禋之大礼,苟存及躬,以乱祀典,降上 帝为罪鬼之宾,奏夹锺为介虫之乐,奉天之道,不乃 有沦乎? 问汤尊稷废柱,曰:“神积道存,异世同尊,列 山”见享,绵纪前代。成汤革命承天,当愆阳之运,不思 礼数之有时,黜元功于百世。且毕、箕感应,风雨异征, 尊播殖之灵,而邀滂澍之润,升废之道,无乃谬与?若 柱不合荐虞,夏应失之于前。如以岁久宜迁,百神可 计日而代。求之二三,未究往旨。 问汤克桀,欲迁夏 社为不可?武王灭纣,以亳社为亡国之诫曰:“神无定 方,唯人为主”,道协无为,天地是依,弃德弗崇,百灵更 祀。周武承天,礼存咸秩,升后稷当四圭之尊,贬土祇 隔牲币之享。就如言之,稷禀灵威,诚允聿追之宜;社 非商祖,孝孚乃考之咎。殷鉴致诫,何独在斯? 问:《易》 著革命之爻,而无揖让之象。曰元黄剖别,人道为尊, 含灵伫化,故义始元首。是以飞龙启征,大人载就。及 理运相推,帝图异序。虞宾以为“善终顺守,有惭未尽”, 不显揖让之象,而著已日之美。岂可兆巨衅为贻厥 之谋,训万世而开安忍之。求之反衷,未识理恕。 问:《周礼秋官》司烜氏“邦若屋诛,为明竁焉?”曰:王道贵 产,法理尚恩。旧德见食,《八象》载其美;五宥三刺,《礼经》 宝其仁。是以禄父巨衅,殷礼不辍;三监乱德,蔡引犹 存。罪莫极于无上,逆莫甚于违天。行大辟祸不及族, 理正刑愆止于身。何恶当参夷之祸?何戾受沦殄之 辜? 问:“《仪礼》继母出嫁,从为之服,《传》云:‘贵终其恩’。”曰: 继母配父,本非天属,与尊合德,名义以兴。兼鞠育有 加,礼服是重。既体违义尽,弃节毁慈,作嫔异门,为鬼 他族,神道不全,何终恩之有方?齐服是追,哭于野次, 苟存降重,无乃过犹不及乎? 问:“《礼记》‘生不及祖父 母,父母税丧己则否’?”曰:“服以恩制,礼由义立。慈母三 年,孙无缌葛者,以戚”非天属,报养止身,祖虽异域,恩 不及己,但正体于下,可无服乎?且缟冠,元武子姓之 服,縓练之后,缞绖已除,犹怀惨素,未忍从吉,况斩焉 初之创巨方始复吊之宾,尚改缁袭,奉哀苫次,而无 追变,孝子孝孙,岂天理是与? 问:“《左氏传》齐人杀哀 姜,君子以为不可?”曰:“受醮从天,人伦所重,保育异宗, 承奉郊”奠。而乃肆极昏淫,祸倾合巹之尊;怙乱无终, 殄灭诞鞠之爱。齐桓匡翼四方,正存刑矩,割不忍之 恩,行至公之法。方生贬违,以杀为甚。而神道幽默,祸 降未期,虽穷勃履朝,臣不宜纠。既事反人灵,咎将有 所。施之取衷,孰为优允? 问《公羊传》王者之后郊天 曰“神不谬享,帝无妄尊。介丘偏祀,犹不歆季氏”之旅; 昊天至重,岂可纳废飨之虔?唐虞已往,事无斯典,三 后已降,始见其文。揖让之胄,礼不上通,昏愈后烬,四 圭是主。此便至道相承,干无二统。纯风既诐,元牡肆 尊,礼不虚革,庶昭异闻。 问:《穀梁传》鲁僖三十一年 “夏四月,卜郊,不从,乃免牲。”《传》曰:“乃者,亡乎人之辞也。 曰乐以观风,礼为教本,其细已甚”,民不堪命,齐不加 兵,屈于周典。僖公鲁之盛君,告诫虔祀,穆卜迎吉,而 休征不至。若推咎于天,则神不弃鉴,归愆于人,则颂 声宜替。既命龟失辰,灵威弗眷,郊享不从,配天斯缺, 即传所言,殆非虚美,何承而制 问《尚书》,引征羲和 诘其罪,乃季秋月朔,辰弗舍于房,曰:“衡纪不移,日月有度,炎凉启辰,次舍无代。履端屡臻,归馀成闰。是以 爰命羲和,升准徂节。使晷数应时,火流协运。致望舒 后律,耀灵爽次官。”阙二字永,容可为愆,元象一差,未成 巨戾。且杪秋岂回星之辰,授衣非合璧之月,叙食弗 当,积失加诛。律度暂差,便遘殄绝,仁者之兵,义不妄 兴,王赫斯举,将有异说。 问《毛诗》:“十月之交,朔日辛 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曰:日月次周,行舍有常,分至 之候,不为愆咎。今同之辰而为深戾者,专以金木相 残,指日成衅,推步不一,容可如之。若谪见正阳,日维 戊午,生育相因,犹子归母,但以阴阳,得无深忌乎?若 为忌也,朔亦应为灾;如不忌也,辛卯岂独成丑?且举 凡之始,以属月时,系之在日,有爽明例,义不妄构,理 用何依? 问《论语》“河不出图,泣麟自伤。”曰:圣人禀灵 天地,资识未形,齐生死于一同,等荣辱于彼我。孔子 自生不辰,从“心告齿,乐正既修,素王斯著,方兴吾已 之叹,结反袂之悲,进涉无上之心,退深负杖之惧。圣 达之理,无乃缺如?” 符玺郎王神贵答之,名为《辩疑》, 合成十卷,亦有可观。前废帝时奏上之,帝亲自执卷, 与神贵往复,嘉其用心,特除神贵子鸿彦为奉朝请。 景先子延祐,武定末太子家令。

辛子馥[编辑]

按《魏书辛绍先传》:“辛子馥,字元颖,早有学行。孝昌初, 释褐南司州龙骧府录事参军。庄帝即位,除宣威将 军、尚书右主客郎中。天平中,为东南道行台左丞、徐 州开府长史。入除太尉府司马。后除尚书右丞,出为 清河太守。武定八年,卒于郡。子馥以三传经同说异, 遂总为一部,传注并出,校比短长,会亡未就。”

李䜣[编辑]

按《魏书李䜣传》:“䜣字元盛,小名真奴,范阳人也。父崇, 为平西将军、北幽州刺史、固安侯,卒谥襄侯。䜣入都 为中书学生。世祖幸中书学,见而异之,指谓从者曰: ‘此小儿终效用于朕之子孙矣’。因识盼之。䜣聪敏机 辩,彊记明察,除中书助教博士,入授高宗经。高宗即 位,迁仪曹尚书,领中秘书,赐爵扶风公,为使持节安” 南将军、相州刺史。为政清简,百姓称之。䜣上疏求立 学校,曰:“臣闻至治之隆,非文德无以经纶王道;太平 之美,非良才无以光赞皇化。是以昔之明主,建庠序 于京畿,立学官于郡邑,教国子弟,习其道艺,然后选 其俊异,以为造士。今圣治钦明,道隆三五,九服之民, 咸仰德化,而所在州土,学校未立。臣”虽不敏,诚愿备 之,使后生闻《雅》《颂》之音,童幼睹经教之本。臣昔蒙恩 宠,长管中秘,时课修学有成立之人,髦俊之士,已蒙 进用。臣今重荷荣遇,显任方岳,思阐帝猷,光宣于外。 自到以来,访诸文学,旧德已老,后生未进,岁首所贡, 虽依制遣,对问之日,惧不克堪。臣愚欲仰依先典,于 州郡治所,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冠冕之胄,就而受 业,庶必有成。其经艺通明者,贡之王府,则郁郁之文, 于是不坠。”书奏,显祖从之,以䜣治为诸州之最,加赐 衣服。显祖崩,迁司空,进爵范阳公。

高允[编辑]

按《魏书高允传》,“允字伯恭,渤海人。祖泰,父韬,少以英 朗知名,同郡封懿雅相敬慕,为慕容垂太尉从事中 郎。太祖平中山,以韬为丞相参军,早卒。允少孤,夙成 有奇度。清河崔元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 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 就业,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郡召功曹。” 神麚三年,世祖舅阳平王杜超表允与中郎吕熙等 分诣诸州,共平狱事,唯允以清平获赏。府解还家,教 授受业者千馀人。四年,征拜中书博士,迁侍郎,以勋 赐爵汶阳子。后诏允与司徒崔浩述《成国记》,以本官 领著作郎。寻以本官为秦王翰傅。敕以经授,恭宗甚 见礼待。允表曰:“往年被敕,令臣集天”文灾异,使事类 相从,约而可观。臣闻箕子陈谟而《洪范》作,仲尼述史 而《春秋》著,皆所以彰明列辟,景测皇天者也。故先其 善恶而验以灾异,随其得失而效以祸福,天人诚远, 而报速如响,甚可惧也。自古帝王,莫不尊崇其道,而 稽其法数,以自修饬。厥后史官并载其事,以为鉴诫。 汉成帝时,光禄大夫刘向见汉祚将危,权归外戚,屡 陈妖眚而不见纳,遂因《洪范》《春秋》灾异报应而为其 传,觊以感悟人主,而终不听察,卒以危亡,岂不哀哉! 伏惟陛下神武则天,叡鉴自远,钦若稽古,率由旧章, 前言往行,靡不究鉴,前皇所不逮也。臣学不洽闻,识 见寡薄,惧无以裨广圣德,仰酬明旨。今谨依《洪范传》 《天文志》,撮其事要,略其文辞,凡为八篇,世祖览而善 之。及高宗即位,幸允第,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 盐菜而已。高宗叹息曰:“古人之清贫,岂有此乎?”即赐 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长子为长乐太守。允上《代都赋》, 因以规讽,亦二京之流也。领秘书监,进爵梁城侯。高 宗崩,显祖居谅暗,引允禁中,参决大政。又诏允曰:“自 顷以来,庠序不建,为日久矣。道肆陵迟,学业遂废,子

衿之叹,复见于今。朕既纂统大业,八表晏宁,稽之旧
考证
典,欲置学官于郡国,使进修之业有所津寄。卿儒宗

元老,朝望旧德,宜与中、秘二省参议以闻。”允表曰:“臣 闻经纶大业,必以教养为先;咸秩九畴,亦由文德成 务。故《辟雍》光于《周诗》,泮宫”显于《鲁颂》。自永嘉以来,旧 章殄灭,乡闾芜没《雅》《颂》之声,京邑杜绝释奠之礼,道 业陵夷,百五十载。仰惟先朝,每欲宪章昔典,经阐素 风,方事尚殷,弗遑克复。陛下钦明文思,纂成洪烈,申 祖宗之遗志,兴《周礼》之绝业。臣承旨敕,并集二省,披 览史籍,备究典纪,靡不敦儒以劝其业,贵学以笃其 道。伏思明“诏,元同古义,宜如圣旨,崇建学校,以厉风 俗,使先王之道,光演于明时;郁郁之音,流闻于四海。 请制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一百人;次郡 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中郡立博士一 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 人,学生四十人。其博士取博关经典,世履忠清,堪为 人师者,年限四十以上;助教亦与博士同,年限三十 以上。若道业夙成,才任教授,不拘年齿。学生取郡中 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显 祖从之。郡国立学,自此始也。皇兴中,诏允兼太常。至 兖州祭孔子庙,谓允曰:“此简德而行,勿有辞也。”显祖 传位高祖,迁中书监,加散骑常侍。太和十年,加光禄 大夫,金章紫绶。十一年正月卒,年九十八。赠侍中、司 空公、冀州刺史,谥曰文允所制诗赋诔、颂、箴、论、表、赞、 《左氏公羊释》《毛诗拾遗》、论杂解、《议何郑膏肓》事,凡百 馀篇,别有集行于世。允明算法,为《算术》三卷。

李灵[编辑]

按《魏书李灵传》:“灵字虎符,赵郡人。神麚中,世祖征天 下才儁,灵至,拜中书博士,转侍郎。灵以学优温谨,选 授高宗经,赐爵高邑子。高宗践祚,除平南将军、洛州 刺史而卒,时年六十三。帝追悼之,赠钜鹿公,谥曰简。”

阚骃[编辑]

按《魏书阚骃传》:“骃字元阴,敦煌人也。祖倞,有名于西 土。父玫,为一时秀士,官至会稽令。骃博通经传,聪敏 过人,三史群言,经目则诵,时人谓之宿读。注王朗《易 传》,学者藉以通经。撰《十三州志》,行于世。蒙逊重之,常 侍左右,访以政治损益。拜秘书考课郎中,给文吏三 十人,典校经籍,刊定诸子三千馀卷,加奉车都尉。牧” 犍待之弥重。姑臧平,乐平王丕镇凉州,引为从事中 郎。

刘昺[编辑]

按《魏书刘昺传》:“昺字延明,敦煌人也。父宝,字子玉,以 儒学称。昺年十四,就博士郭瑀学。时瑀弟子五百馀 人,通经业者八十馀人。瑀有女,始笄妙选良偶,有心 于昺,遂别设一席于坐前,谓诸弟子曰:‘吾有一女,年 向成长,欲觅一快婿。谁坐此席者?吾当婚焉’。昺遂奋 衣来坐,神志肃然曰:‘向闻先生欲求快婿,昺其人也’。” 瑀遂以女妻之。昺后隐居酒泉,不应州郡之命,弟子 受业者五百馀人。李暠私署征为儒林祭酒、从事中 郎。暠好尚文典,书史穿落者,亲自补治。昺时侍侧,前 请代暠。暠曰:“躬自执者,欲人重此典籍。吾与卿相值, 何异孔明之会!”元德迁抚夷护军,虽有政务,手不释 卷。暠曰:“卿注记篇籍,以烛继昼,白日且然,夜可休息。” 昺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知老之将至,孔圣称焉。昺 何人斯,敢不如此!”昺以三史文繁,著《略记》百三十篇 八十四卷,《凉书》十卷,《敦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靖 恭堂铭》一卷,注《周易》《韩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并行 于世。蒙逊平酒泉,拜秘书郎,专管注记。筑陆沉观于 西苑,躬往礼焉。号元“处先生”,学徒数百月致羊酒牧 犍,尊为国师,亲自致拜,令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焉。 世祖平凉州,士民东迁,夙闻其名,拜乐平王从事中 郎,遇疾而卒。

索敞[编辑]

按《魏书索敞传》:“敞字巨振,敦煌人,为刘昺助教。专心 经籍,尽能传昺之业。凉州平,入国,以儒学见拔,为中 书博士。笃勤训授,肃而有礼。京师大族贵游之子,皆 敬惮威严,多所成益。前后显达位至尚书牧守者数 十人,皆受业于敞。敞遂讲授十馀年。敞以丧服散在 众篇,遂撰比为《丧服要记》。其名字论文多不载。后出” 补扶风太守,在位清贫。未几卒官。时旧同学生等为 请谥,诏赠平南将军、凉州刺史,谥曰“献。”

李曾[编辑]

按《魏书李孝伯传》,“孝伯,赵郡人也。父曾,少治《郑氏礼》 《左氏春秋》,以教授为业。郡三辟功曹,不就。门人劝之, 曾曰:‘功曹之职,虽曰乡选高第,犹是郡吏耳。北面事 人,亦何容易’。州辟主簿,到官月馀,乃叹曰:‘梁叔敬有 云:‘州郡之职,徒劳人耳,道之不行,身之忧也’。遂还家 讲授。太祖征为博士,出为赵郡太守,卒。赠平南将军’”、 荆州刺史《柏仁》子,谥曰“懿。”

李郁[编辑]

按《魏书李孝伯传》:“孝伯兄子安世,尚沧水公主。生子 郁,字永穆。好学沆静,博通经史。自著作佐郎为广平王怀友,怀深相礼遇。时学士徐遵明教授山东,生徒 甚盛,怀征遵明在馆,令郁问其《五经》义例十馀条,遵 明所答数条而已。稍迁国子博士。自国学之建,诸博 士率不讲说,朝夕教授,惟郁而已。谦虚宽雅,甚有儒” 者之风。永熙初,除散骑常侍、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兼 都官尚书,寻领给事黄门侍郎。三年春,于显阳殿讲 《礼记》,诏郁执经,解说不穷,群难锋起,无废谈笑。出帝 及诸王公凡预听者,莫不嗟善。寻病卒,赠尚书左仆 射、仪同三司、定州刺史。

游明根子肇[编辑]

按《魏书游明根传》:“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也。性贞慎 寡欲,综习经典。高祖初,散骑常侍,迁鸿胪卿,年逾七 十,表求致仕。其年以司徒尉元为三老,明根为五更, 行辟雍礼。卒年八十一,赠光禄大夫,谥靖侯。初与高 闾以儒老学业,特被礼遇,世号高游焉。子肇袭爵。肇 字伯始,高祖赐名焉。幼为中书学生,博通经史及苍” 雅林说。高祖初,为内秘书侍御中散,迁太子中庶子, 以父忧解任。景明末,征为廷尉少卿,固辞,乃授黄门 侍郎,迁散骑常侍。肃宗即位,迁中书令、光禄大夫,加 金章紫绶、相州大中正。正光元年八月卒,年六十九。 赠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文贞。公肇外宽柔,内刚直, 耽好经传,手不释卷。治《周易》《毛诗》,尤精《三礼》,为《易集 解》,撰《冠婚仪》《白珪论》、诗赋、表、启,凡七十五篇,皆传于 世。

刘芳[编辑]

按《魏书刘芳传》:“芳字伯文,彭城人也。业尚贞固,聪敏 过人,笃志坟典。昼则佣书以自给,夜则诵读,终夕不 寝,至有易衣并日之弊。而澹然自守,不汲汲于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乃著《穷通论》以自慰焉。时中官李丰 知芳笃学有志行,言之于太后。会萧赜使刘缵至,芳 之族兄也,擢芳兼主客郎,与缵相接。寻拜中书博士。” 后与崔光、宋弁、邢产等俱为中书侍郎。俄而诏芳与 产入授皇太子经。迁太子庶子,兼员外散骑常侍。从 驾洛阳,自在路。及旋京师,恒侍讲读。芳才思深敏,特 精经义,博闻强记,兼览《苍》《雅》,尤长音训,辨析无疑。于 是礼遇日隆,赏赉丰渥。正除员外散骑常侍,俄兼通 直常侍。从驾南巡,撰述行事,寻而除正。王肃之来奔 也,高祖雅相器重,朝野属目。芳未及相见,高祖宴群 臣于华林,肃论次云:“古者唯妇人有笄,男子则无。”芳 曰:“推《礼经》正文,古者男子妇人俱有笄。”肃曰:“‘《丧服》称 男子免而妇人髽,男子冠而妇人笄’。如此则男子不 应有笄。”芳曰:“此专谓凶事也。《礼》,初遭丧,男子免时则 妇人髽,男子冠时则妇人笄,言俱时变,而男子、妇人 免髽,冠笄之不同也。又冠尊,故夺其笄称,且互言也, 非谓男子无笄。又《礼内则》称‘子事父母,鸡初鸣,栉纚 笄总’。以兹而言,男子有笄明矣。”高祖称善者久之。肃 亦以芳言为然,曰:“此非刘《石经》邪?昔汉世造《三字石 经》于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芳音义明,辨疑 者皆”往询访,故时人号为刘石经。酒阑,芳与肃俱出, 肃执芳手曰:“吾少来留意《三礼》,在南诸儒亟共讨论, 皆谓此义如吾向言。今闻往释,顿祛平生之惑。”芳理 义精通,类皆如是。诏以芳经学精洽,迁国子祭酒。高 祖崩,世宗即位,咸阳王禧等奉申遗旨,令芳入授世 宗经。芳表曰:“夫为国家者,罔不崇儒尊道”,学敩为先。 诚复政有质文,兹范不易。谅由万端资始,众务禀法 故也。唐虞已往,典籍无据。隆周以降,任居虎门。《周礼 大司乐》云:“师氏掌以媺诏,王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 国中之事,以教国子弟。”蔡氏《劝学篇》云:“周之师氏,居 虎门左,敷陈六艺,以教国子。”今之祭酒,即周师氏。《洛 阳记》:国子学宫与天子宫对,太学在开阳门。案《学记》 云:“古之王者,建国亲民,教学为先。”郑氏注云:“内则设 师保以教,使国子学焉。外则有太学、庠序之官。”由斯 而言,国学在内,太学在外,明矣。案如《洛阳记》,犹有仿 像。臣愚谓今既徙县崧瀍,皇居伊洛,宫阙府寺,佥复 如故趾至于国学,岂可舛替?校量旧事,应在宫门之 左。至如太学,基所炳在,仍旧营构。又云:“太和二十年, 发敕立四门博士,于四门置学。”臣案:自周已上,学惟 以二,或尚西,或尚东,或贵在国,或贵在郊。爰暨周室, 学盖有六,师氏居内,太学在国,四小在郊。《礼记》云:“周 人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礼》又云:“天子设 四学,当入学而太子齿。”注云:“四学,周四郊之虞”庠也。 按《大戴·保傅篇》云:“帝入东学,尚亲而贵仁;帝入南学, 尚齿而贵信;帝入西学,尚贤而贵德;帝入北学,尚贵 而尊爵;帝入太学,承师而问道。”周之五学,于此弥彰。 案郑注《学记》,“周则六学,所以然者”,注云:“内则设师保 以教,使国子学焉。外则有太学庠序之官。”此其证也。 汉魏已降,无复四郊。谨寻先旨,“宣在四门。案王肃注 云:‘天子四郊有学,去王都五十里’。考之郑氏,不云远 近。今太学故坊,基趾宽旷,四郊别置,相去辽阔,检督 难周,计太学坊并作四门,犹为太广。以臣愚量,同处

无嫌。且今时制置,多循中代,未审四学应从古不。求
考证
集名儒礼官,议其定所。”从之。迁中书令。议定律令,芳

斟酌古今,为大议之主。其中损益,多芳意也。世宗以 朝仪多阙,其一切诸议,悉委芳修正。于是朝廷吉凶 大事,皆就谘访焉。转太常卿。芳以所置五郊及日月 之位去城里数,于礼有违,又灵星周公之祀,不应隶 太常,乃上疏曰:“臣闻国之大事,莫先郊祀。郊祀之本, 实在审位。是以列圣格言,彪炳绵籍;先儒正论,昭著” 经史。臣学谢全经,业乖通古,岂可轻荐瞽言,妄陈管 说。窃见所置坛祠,远近之宜,考之典制,或未允衷,既 曰职司,请陈肤浅。《孟春令》云:“其数八”,又云:“迎春于东 郊”,卢植云:“东郊,八里之郊也。”贾逵云:“东郊,木帝,太昊 八里。”许慎云:“东郊,八里郊也。”郑元《孟春令》注云:“王居 明堂,《礼》曰:‘王出十五里迎岁’。”盖殷礼也。《周礼》“近郊五 十里。”郑元别注云:“东郊去都城八里。”高诱云:“迎春气 于东方,八里郊也。”王肃云:“东郊八里,因木数也。”此皆 同谓春郊八里之明据也。《孟夏令》云:“其数七。”又云:“迎 夏于南郊。”卢植云:“南郊,七里郊也。”贾逵云:“南郊火帝、 炎帝七里。”许慎云:“南郊七里郊也。”郑元云:“南郊去都 城七里。”高诱云:“南郊,七里之郊也。”王肃云:“南郊七里, 因火数也。”此又南郊七里之审据也。《中央令》云:“其数 五”,卢植云:“中郊五里之郊也。”贾逵云:“中兆黄帝之位。” 并南郊之季,故云“兆五帝于四郊也。”郑元云:“中郊西 南未地,去都城五里。”此又中郊五里之审据也。《孟秋 令》云:“其数九”,又曰“迎秋于西郊”,卢植云:“西郊九里郊”, 贾逵云:“西郊金帝少皞九里。”许慎云:“西郊九里郊也。” 郑元云:“西郊去都城九里。”高诱云:“西郊九里之郊也。” 王肃云:“西郊九里,因金数也。”此又西郊九里之审据 也。《孟冬令》云:“其数六”,又云:“迎冬于北郊。”卢植云:“北郊 六里郊也。”贾逵云:“北郊水,帝颛顼六里。”许慎云:“北郊 六里郊也。”郑元云:“北郊去都城六里。”高诱云:“北郊六 里之郊也。”王肃云:“北郊六里,因水数也。”此又北郊六 里之审据也。宋氏含文嘉注云:“《周礼》王畿千里,二十 分其一以为近郊,近郊五十里,倍之为远郊。迎王气 盖于近郊。汉不设王畿,则以其方数为郊处。故东郊 八里,南郊七里,西郊九里,北郊六里,中郊在西南未 地五里。”《祭祀志》云:“建武二年正月,初制郊兆于雒阳 城南七里。”依采元始中故事,北郊在雒阳城北四里。 此又汉世南北郊之明据也。今地祇准此。至如三十 里之郊,进乖郑元所引殷周二代之据,退违汉、魏所 行故事。“凡邑外曰郊。”今计四郊,各以郭门为限,里数 依上礼,朝拜日月,皆于东西门外。今日月之位去城 东西路各“三十。”窃又未审《礼》又云:“祭日于坛,祭月于 坎。”今计造如上。《礼仪志》云:“立高禖祠于城南”,不云里 数,故今仍旧。灵星本非礼事,兆自汉初,专为祈田,恒 隶郡县。《郊祀志》云:高祖五年,制诏御史,“其令天下立 灵星祠,牲用太牢,县邑令长得祠。”晋《祠令》云:“郡、县国 祠社稷、先农,县又祠灵星。”此灵星在天下诸县“之明 据也。周公庙所以别在洛阳者,盖姬旦创成洛邑,故 传世洛阳,崇祠不绝,以彰厥庸。夷、齐庙者,亦世为洛 阳界内神祠,今并移太常,恐乖其本。天下此类甚众, 皆当部郡县修理,公私于之祷请。”窃惟太常所司,郊 庙神祇,自有常限,无宜临时斟酌以意,若遂尔妄营, 则不免淫祀。二祠之在太常与“在洛阳,于国一也。然 贵在审本。臣以庸蔽,谬忝今职,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既无异端,谓粗可依据。今元冬务隙,野罄人闲,迁易 郊坛,二三为便。”诏曰:“所上乃有明据,但先朝置立已 久,且可从旧。芳以社稷无树。”又上疏曰:“依合朔仪注, 日有变,以朱丝为绳,以绕系社树三匝。而今无树。又 《周礼司徒职》云:‘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各以其 社之所宜木’。”郑元注云:“所宜木,谓若松柏栗也。”此其 一证也。又《小司徒封人职》云:“掌设王之社壝,为畿封 而树之。”郑元注云:“不言稷者,王主于社。稷,社之细也。” 此其二证也。又《论语》曰:“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是乃土地之所宜’” 也。此其三证也。又《白虎通》云:“社稷所以有树何也?尊 而识之也,使民望即见敬之,又所以表功也。”案此正 解所以有树之义,了不论有之与无也。此其四证也。 此云社稷所以有树何,然则稷亦有树明矣。又《五经 通义》云:天子太社、王社,诸侯国社、侯社,制度奈何?曰: “社皆有垣无屋,树其中以木。有木者土主生万物,万 物莫善于木,故树木也。”此其五证也。又《五经要义》云: “社必树之以木。”《周礼·司徒职》曰:“班社而树之,各以土 地所生。”《尚书·逸篇》曰:“太社惟松,东社惟柏,南社惟梓, 西社惟栗,北社惟槐。”此其六证也。此又太社及四方 皆有树别之明据也。又见诸家礼图、社稷图,皆画为 树,唯诫社诫稷无树。此其七证也。虽辨有树之据,犹 未正所植之木。按《论语》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 人以栗”,便是世代不同。而《尚书·逸篇》则云:“太社惟松, 东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如此便以 一代之中,而五社各异也。愚以为宜植以松。何以言 之?《逸书》云:“太社惟松。”今者植松,不虑失礼。惟稷无成证乃“社之细盖亦不离松也。”世祖从之。芳沈雅方正, 概尚甚高,经传多通。撰郑元所注《周官仪礼音》、干宝 所注《周官音》、王肃所注《尚书音》、何休所注《公羊音》、范 甯所注《穀梁音》、韦昭所注《国语音》、范晔《后汉书音》各 一卷,《辨类》三卷,《徐州人地录》二十卷,《急就篇续注音 义证》三卷,《毛诗笺音义证》十卷,《礼记义证》十卷,《周官》 《仪礼义证》各五卷。延昌二年卒,年六十一。诏赐帛四 百匹,赠镇东将军、徐州刺史,谥文贞。

郑道昭[编辑]

按《魏书郑羲传》:“羲字幼𬴊,荥阳开封人。文学为优,历 秘书监,卒谥文灵。羲次子道昭,字僖伯,少好学,综览 群言。初为中书学生,迁秘书郎,累迁国子祭酒。道昭 表曰:臣窃以为崇治之道,必也须才;养才之要,莫先 于学。今国子学堂房粗置,弦诵阙尔。城南太学,汉、魏 石经,丘墟残毁,藜藿芜秽,游儿牧竖,为之叹息。有情 之辈,实亦悼心,况臣亲司而不言露。伏愿天慈,回神 纡盼,赐垂鉴察。若臣微意,万一合允,求重敕尚书、门 下,考论营制之模,则五雍可翘立而兴,毁铭可不日 而就,树旧经于帝京,播茂范于不朽,斯有天下者之 美业也。”不从。道昭又表曰:“臣闻唐虞启运,以文德为 本;殷周致治,以道艺为先。然则礼乐”者,为国之基,不 可斯须废也。是故周敷文教,四海宅心;鲁秉《周礼》,彊 齐归义。及至战国纷纭,干戈递用,五籍灰焚,群儒坑 殄,贼仁义之经,贵战争之术,遂使天下分崩,群黎荼 炭,数十年间,民无聊生者,斯之由矣。爰暨汉祖,于行 阵之中,尚优引叔孙通等;光武中兴于拨乱之际,乃 使郑众、范升,校书东观,降逮魏晋,何尝不殷勤于篇 籍,笃学于戎伍。伏惟大魏之兴也,虽群凶未殄,戎马 在郊,然犹招集英儒,广开学校,用能阐道义于八荒, 布盛德于万国,教靡不怀,风无不偃。今者乘休平之 基,开无疆之祚,定鼎伊瀍,惟新宝历,九服感至德之 和,四垠怀击壤之庆。而蠢尔闽吴,阻化江湫。先帝爰 震武怒,戎车不息,而停銮伫跸,留心《典坟》。命故御史 中尉臣李彪与吏部尚书、任城王澄等,妙选英儒,以 崇文教。澄等依旨置四门博士四十人,其国子博士、 太学博士及国子助教,宿已简置。伏寻先旨,意在速 就。但军国多事,未遑营立。自尔迄今,垂将一纪。学官 凋落,四术寝废。遂使硕儒耆德,卷经而不谈俗学,后 生遗本而逐末,进竞之风,实由于此矣。伏惟陛下钦 明文思,元鉴洞远,越会未款,务修道以来之;遐方后 服,敷文教而怀之。垂心经素,优柔坟籍,将使化越轩 唐,德隆虞夏。是故屡发中旨,敦营学馆,房宇既修,生 徒未立。臣学陋全经,识蔽篆素。然往年删定律令,谬 预议筵,谨依准前修,寻访“旧事,参定《学令》,事讫封呈。 自尔迄今,未蒙报判。但废学历年,经术淹滞,请学令 并制,早敕施行,使选授有依,生徒可准。”诏曰:“具卿崇 儒敦学之意,良不可言。新令寻班,施行无远,可谓职 思其忧,无旷官矣。”道昭又表曰:“窃惟鼎迁中县,年将 一纪,缙绅褫业,俎豆阙闻。遂使济济明朝,无观风之 美。非所以光国宣风,纳民轨义。臣自往年以来,频请 学令,并置生员,前后累上,未蒙一报,故当以臣记浅 滥官,无能有所感悟者也。馆宇既修,生房粗构,博士 见员,足可讲习。虽新令未班,请依旧权置国子学生, 渐开训业,使播教有章,儒风不坠。后生睹徙义之机, 学徒崇知新之益。至若孔庙既成,释奠告始,揖让之 容,请俟令出。”不报。迁秘书监、荥阳邑中正。出为平东 将军、光州刺史,转青州刺史,将军如故。复入为秘书 监,加平南将军。熙平元年卒。赠镇北将军、相州刺史, 谥曰文恭。道昭好为诗赋,凡数十篇。其在二州,政务 宽厚,不任威刑,为吏民所爱。

李彪[编辑]

按《魏书李彪传》:“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高祖赐名焉。 家世寒微,少孤贫,有大志,笃学不倦。初受业于长乐 监伯阳,伯阳称美之。晚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将 隐于名山,不果而罢。悦兄闾,博学高才,家富典籍,彪 遂于悦家手抄口诵,不暇寝食。既而还乡里。平原王 叡闻彪名而诣之,修师友之礼,称之于郡,遂举孝廉”, 至京师,馆而受业焉。高祖初,为中书教学博士,迁秘 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 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 彪与秘书令高祐始奏从迁、固之体,创为纪传表志 之目焉。彪又表上封事七条,高祖览而善之,寻皆施 行,加中垒将军。及文明太后崩,群臣请高祖公除,高 祖不许。与彪往复,语在《礼志》。高祖诏曰:“彪识性严聪, 学博坟籍,刚辩之才,颇堪时用。兼忧吏若家,载宣朝 美,若不赏庸叙绩,何以奖劝勤能?可特迁秘书令,以 酬厥款。以参议律令之勤。赐帛五百匹,马一匹、牛二 头。”其年,加员外散骑常侍,使于萧赜,前后六度,南人 奇其謇谔。后迁御史中尉,领著作郎。景明二年秋,卒 于洛阳,年五十八,谥曰刚宪。彪在秘书岁馀,史业竟

未及就,然区分书体,皆彪之功。述《春秋三传》,合成十
考证
卷。其所著诗颂、赋诔章奏杂笔百馀篇,别有集。

崔光[编辑]

按《魏书崔光传》:“光本名孝伯,字长仁,高祖赐名焉,东 清河鄃人也。父灵延,刘骏龙骧将军、长广太守。光年 十七,随父徙代,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 太和六年,拜中书博士,转著作郎,与秘书丞李彪参 撰国书。迁中书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甚为高祖所知 待,常曰:‘孝伯之才,浩浩如黄河东注,固今日之文宗 也’。”以参赞迁都之谋,赐爵朝阳子,拜散骑常侍,兼太 子少傅,寻兼侍中。世宗即位,迁太常卿,领齐州大中 正。延昌元年,迁中书监。二年,世宗幸东宫,召光与黄 门甄琛、广阳王渊等并赐坐。诏光曰:“卿是朕西台大 臣,今当为太子师傅。”光起拜固辞。诏不许,即命肃宗 出,从者十馀人,敕以光为傅之令。肃宗拜光,光又拜 辞不当受太子拜,复不蒙许。肃宗遂南面再拜。詹事 王显启请从太子拜,于是宫臣毕拜,光北面立,不敢 答拜,唯西面拜谢而出。于是赐光绣彩一百匹,琛、渊 等各有差。寻授太子少傅。三年,迁右光禄大夫,侍中、 监如故。四年正月,世宗夜崩,光与侍中、领军将军于 忠迎肃宗于东宫,安抚内外,光有力焉。帝崩后二日, 广平王怀扶疾入临,以母弟之亲,径至太极西庑,哀 恸禁内,呼侍中、黄门、领军二卫,云:“身欲上殿哭大行, 又须入见主上。”诸人皆愕然相视,无敢抗对者。光独 攘衰振杖,引汉光武初崩太尉赵憙横剑当阶,推下 亲王故事,辞色甚厉,闻者莫不称善。壮光理义有据, 怀声泪俱止,云:“侍中以古事裁我,我不敢不服。”于是 遂还,频遣左右致谢。四月,迁特进。五月,以奉迎肃宗 之功,封博平县开国公,食邑二千户。七月,领国子祭 酒。寻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熙平元年,太师、高阳 王雍等奏举光授肃宗经。神龟元年夏,光表曰:“《诗》称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邵伯所茇’。”又云:“虽无老成人。尚 有典型。”《传》曰:“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不恤其人。 是以《书》始稽古。《易》本山火。观于天文以察时变。观于 人文以化成天下。”《孟子》。“实,匡张训说,《安世记》箧于 汾南,伯山抱卷于河右,元始孤论,充汉帝之坐;孟皇 片字,悬魏王之帐。前哲之宝重坟籍,珍爱分篆,犹若 此之至也。”矧乃圣典鸿经,炳勒金石,理为国楷,义成 家范,迹实世模,事则人轨,千载之格言,百王之盛烈, 而令焚荒污毁,积榛棘而弗埽,为鼯鼬之所栖宿,童 竖之所登踞者哉!诚可为痛心疾首,拊膺扼腕。伏惟 皇帝陛下孝敬日休,自天纵睿,垂心初学,儒业方熙。 皇太后钦明慈淑,临制统化,崇道重教,留神翰林。将 披云台而问礼,拂麟阁以招贤。诚宜远开阙里,清彼 孔堂,而使近在城𬮱,面接宫庙,旧校为墟,子衿永替, 岂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京邑翼翼,四方是则也。 寻《石经》之“作,起自炎刘,继以曹氏典论,初乃三百馀 载,计末向二十纪矣。昔来虽屡经戎乱,犹未大崩侵。” 如闻往者刺史临州,多构图寺,道俗诸用,稍有发掘, 基蹗泥灰,或出于此。皇都始迁,尚可补复。军国务殷, 遂不存检,官私显隐,渐加剥撒,播麦纳菽,秋春相因。 “生蒿杞,时致火燎。由是《石经》弥减,文字增缺。职忝 胄教,参掌经训,不能缮修颓坠,兴复生业,倍深惭耻。 今求遣国子博士一人,堪任干事者,专主周视,驱禁 田牧,制其践秽,料阅碑牒,所失次第,量厥补缀。”诏曰: “此乃学者之根源,不朽之永格。垂范将来,宪章之本, 便可一依公表。”光乃令国子博士李郁与助教韩神 固、“刘燮等勘校《石经》,其残阙者,计料石功,并字多少, 欲补治之于后。”灵太后废,遂寝。正光二年春,肃宗亲 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为司 徒、侍中、国子祭酒。三年九月,进位太保。四年薨,年七 十三。肃宗闻而悲泣,诏给东园温明秘器,朝服一具, 衣一袭。车驾亲临,抚尸痛哭,言则追伤。每至光坐诵 读之处,未尝不改容凄悼。五年正月,赠太傅,领尚书 令,谥文宣公。初,光太和中,依宫商角徵羽本音而为 《五韵诗》,以赠李彪,彪为十二次诗以报光,光又为《百 三郡国诗》以答之。国别为卷,为百三卷焉。凡所为诗 赋铭赞诔颂表启数百篇,五十馀卷,别有集。

袁翻[编辑]

按《魏书袁翻传》:“翻字景翔,陈郡项人也。翻少以才学 擅美一时。景明初,李彪在东观,引兼著作郎,以参史 事。后迁司徒祭酒。正始初,除豫州中正。是时修明堂 辟雍,翻议曰:‘谨案明堂之义,今古诸儒论之备矣。异 端竞构,莫适所归,故不复远引经传,旁采记籍,以为 之证,且论意之所同以酬诏’。”“耳。盖唐虞已上,事难 该悉;夏、殷已降,校可知之。谓典章之极,莫如三代。郁 郁之盛,从周斯美。制礼作乐,典刑在焉。遗风馀烈,垂 之不朽。”案《周官考工》所记,皆记其时事。具论夏殷名 制,岂其纰缪?是知明堂五室,三代同焉,配帝象行,义 则明矣。及《淮南、吕氏》与《月令》同文,虽布政班时,有堂 个之别,然推其体例,则无九室之证。既而世衰礼坏, 法度淆弛,《正义》残隐,妄说斐然。明堂九室,著自《戴礼探绪求源,罔知所出,而汉氏因之,自欲为一代之法。 故郑元云:“周人明堂五室”,是帝一室也,合于五行之 数。《周礼》依数以为之室,德行于今,虽有不同,时说 炳然。本制著存,而言无明文,欲复何责?本制著存,是 周五室也;于今不同,是汉异周也。汉为九室,略可知 矣,但就其此制,犹窃有懵焉。何者?张衡《东京赋》云:“乃 营三宫,布教班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此乃明堂之 文也。而薛综注云:“房,室也。”谓堂后有九室。堂后九室 之制,非巨异乎?裴𬱟又云:“汉氏作四维之个,不能令 各据其辰,就使其像可图,莫能通其居用之礼,此为 设虚器也。”甚知汉世徒欲削灭周典,捐弃旧章,改物 创制,故不复拘于载籍。且郑元之诂训三礼,及释五 经异义,并尽思穷神故,得之远矣。览其《明堂图义》,皆 有悟人意,察察著明,确乎难夺,谅足以扶微阐幽,不 坠周公之旧法也。伯喈损益汉制,章句繁杂,既违古 背新,又不能易元之妙矣。魏晋书纪,亦有明堂祀五 帝之文,而不纪其经始之制,又无坦然可准。观夫今 之基址,犹或髣髴,高卑广狭,颇与《戴礼》不同,何得以 意抑心,便谓九室可明?且三雍异所,复乖卢蔡之义, 进退亡据,何用经通?晋朝亦以穿凿难明,故有“一屋” 之论,并非经典正义,皆以意妄作,最为不典,学家常 谈,不足以范时轨。世皇代既乘乾统历,得一驭宸,自 宜稽古则天,宪章文武,追踪周孔,述而不作,四彼三 代,使百世可知,岂容虚追子氏。“篇之浮说,徒损经 纪《雅诰》之遗训,而欲以支离横议,指画妄图,仪刑宇 宙,而贻来叶者也。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修草创, 以意良多。事移礼变,所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 旧。且迁都之始,日不遑给,先朝规度,每事循古。是以 数年之中,悛换非一。良以永法为难,数改为易。何为 宫室府库,多因故迹,而明堂辟雍”,独遵此制,建立之 辰,复未可知矣。既猥班访逮,辄轻率瞽言。“明堂五室, 请同周制;郊建三雍,求依故所。庶有会《经诰》,无失典 刑。”识偏学疏,退惭谬浪。孝昌中,除安南将军、中书令, 领给事黄门侍郎。后拜度支尚书,寻转都官。建义初, 遇害于河阴,年五十三。所著文笔百馀篇,行于世。

贾思伯[编辑]

按《魏书贾思伯传》,“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 元寿,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中书舍人,转中书 侍郎,颇为高祖所知。世宗即位,转辅国将军。后除鸿 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 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 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 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肃宗时,征为黄门侍郎, 转卫尉卿。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学者 善其议。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 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 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 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 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不㤭?”思伯曰:“衰至便 㤭,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孝昌元年卒,赠尚书右 仆射,谥曰文贞。

贾思同[编辑]

按《魏书贾思伯传》:“思伯弟思同,字士明,少励志行,雅 好经史。释褐彭城王侍郎,累迁襄州刺史。及元颢之 乱也,思同与广州刺史郑光护并不降。庄帝还宫,封 营陵县开国男。后除黄门侍郎,兼侍中,与国子祭酒 韩熙并为侍讲,授静帝《杜氏春秋》,拜侍中。兴和二年 卒,赠司徒公,谥文献。思同之侍讲也,国子博士辽西” 卫冀隆为服氏之学,上书难《杜氏春秋》六十三事,思 同复驳冀隆乖错者十一条,互相是非,积成十卷。诏 下国学集诸儒考之,事未竟而思同卒。卒后,魏郡姚 文安、乐陵秦道静复述思同意,冀隆亦寻物故。浮阳 刘休和又持冀隆说,至今未能裁正焉。

张普惠[编辑]

按《魏书张普惠传》:普惠,字洪赈,常山九门人。父晔,为 齐州中水县令。随父之县,受业齐土,专心坟典,克厉 不息。及还乡里,就程元讲习,精于《三礼》,兼善《春秋》,百 家之说,多所窥览,诸儒称之。太和十九年,为主书,带 制局监,转尚书都令。使任城王澄重其学业,为其声 价。世宗初,转积射将军。澄为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启” 普惠为府录事参军,寻行冯翊郡事。澄功衰在身,欲 于七月七日集会文武。北园马射。普惠奏记于澄曰: “窃闻《曾子问》曰:相识有丧服,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 ‘缌不祭,丧何助于人’?祭既不与,疑无宴食之道’。又曰: ‘废丧服,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子曰:‘脱衰与奠,非礼 也’。注云:‘为其忘哀疾’。愚谓除丧之始,不与馈奠,小功 之内,其可观射乎?伏惟赐垂曲采。”澄意纳其言,托辞 自罢。熙平时,除宁远将军、司空仓曹参军。时广陵王 恭、北海王颢疑为所生祖母服期与三年,博士执意 不同,诏群寮会议。普惠议曰:“谨按二王祖母皆受命 先朝,为二国太妃,可谓受命于天子,为始封之母矣《丧服》‘慈母如母,在三《年章》《传》曰:“贵父命也。”郑注云:“大 夫之妾子,父在为母大功,则士之妾子为母期,父卒 则皆得申。”此大夫命其妾子以为母,所慈,犹曰贵父 命,为之三年。况天子命其子为列国王,命其所生母 为国太妃,反自同公子为母练冠之与大功乎?轻重 颠倒,不可之甚者也。敢据《周礼》,辄同三年,当时议者, 亦有同异。国子博士李郁于议罢之后,书难普惠,普 惠据礼还答,郑重三返,郁议遂屈。转谏议大夫。任城 王澄薨,启为尚书右丞,诏行之。正光二年,除光禄大 夫,右丞如故。出除左将军、东豫州刺史。孝昌元年卒, 年五十八。赠平北将军、幽州刺史,谥曰宣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