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第355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三百五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三百五十五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三百五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三百五十五卷目录

 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二十九

  明二

  范祖干      汪与立

  叶仪       何寿朋

  谢应芳      汪克宽

  梁寅       赵汸

  陈谟       赵谦

  张洪       曹端

  黄润玉      刘观

  吴与弼      陈献章

  胡居仁      娄谅

  胡九韶      谢复

  郑伉       陈真晟

  刘闵       吾冔

  郑满       周蕙

  李昶       薛敬之

  李锦       王爵

经籍典第三百五十五卷

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二十九

[编辑]

明二

[编辑]

范祖干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范祖干传》:“祖干字景光,金华人。从同 邑许谦游,得其指要。其学以诚意为主,而严以慎独 持守之功,引诱学者,惓惓真切,惟恐其不入于善。四 方士大夫尝询其安否,为斯文重轻。岁戊戌十二月, 太祖亲下婺州,与叶仪并召祖干持大学以进。太祖 问‘治道何先,对曰:‘不出是书’。太祖令剖陈其义,祖干’” 谓:“帝王之道,自修身齐家以至治国平天下,必上下 四旁均齐方正,使万物各得其所,而后可以言治。”太 祖曰:“圣人之道,所以为万世法。吾自起兵以来,号令 赏罚,一有不平,何以服众?夫武定祸乱,文致太平,悉 是道也。”深加礼貌,命二人为谘议。祖干以亲老辞归。 李文忠守严州,特加敬礼,恒称之为师祖干,事亲孝, 父母皆八十馀而终,贫不能葬,乡里共为营办,悲哀, 三年如一日。有司以闻,命表所居曰“纯孝坊”,学者称 为“纯孝先生。”著有《群经指要》《读诗记》《大学中庸发微》 《柏轩集》。

汪与立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范祖干传》:“门人同邑汪与立,字师道。 其德行与何寿朋齐名,而文学称优。隐居教授,以高 寿终。”

叶仪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叶仪传》:“仪字景翰,金华人。受业于许 谦。谦诲之曰:‘学者必以五性人伦为本,以开明心术, 变化气质为先’。仪朝夕惕励,研究奥旨。已而授徒讲 学,士争趋之。其语学者曰:‘圣贤言行,尽于六经《四书》, 其微词奥义,则近代先儒之说备矣’。由其言以求其 心,涵泳从容,久自得之,不可先立己意,而妄有是非” 也。太祖克婺州,召见,授为谘议,以老病辞。已而知府 王宗显聘仪及宋濂为“五经”师。不久亦辞归。隐居养 亲。所著有《南阳杂槁》,吴沉称其“理明识精,一介不苟, 安贫乐道,守死不变。”

何寿朋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叶仪传》:“门人何寿朋,字德龄,亦金华 人。穷经守志,不妄干人。洪武初,举孝廉,以二亲俱老 辞。父殁,舍所居宅,易地以葬。学者因其自号,称曰‘归 全先生’。”

谢应芳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谢应芳传》:“应芳,字子兰,武进人也。自 幼笃志好学,潜心性理,以道义名节自励。元至正初, 知时不可为,隐白鹤溪上,构小室,颜曰‘龟巢,因以为 号。授徒讲学,安贫乐道。郡辟教乡校,子弟先质后文, 诸生皆循循雅饬。疾异端惑世,尝辑圣贤格言、古今 明鉴,为《辨惑编》。有举为三衢书院山长者,不就。及天’” 下兵起,避兵吴中,吴人争延致为弟子师。久之,江南 底定,始来归,年逾七十矣。徙居芳茂山,一室萧萧,晏 如也。有司征修《郡志》,强起赴之。年益高,学行益劭。达 官缙绅过郡者,必访于其庐。应芳布衣韦带,与之抗 礼。议论必关世教,切民隐,而导善之志不衰。由是德 望隐然重于东南。为文典正雅丽,诗亦温柔蕴藉,而 所自得者,理学为深。著有《辨惑编》、“《思贤录》《怀古录》”、《毘陵续志》。龟巢槁卒,年九十七。

汪克宽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汪克宽传》:“克宽,字德一,祁门人。祖华, 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生而颖异,十 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于圣学。乃取《四 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恍然知为学之要,耑勤异于 凡儿。后从父往浮梁,问业于吴仲迂,益笃志于圣贤 之学。元泰定中,有司举应乡试,遂中选。及会试,以答” 策切直见黜,慨然叹道之不行,弃科举业,尽力于经 学。《春秋》则以胡安国为主,而博考众说,会萃成书,名 之曰《春秋经传附录纂疏》。《易》则有《程朱传义音考》,《诗》 有《集传音义会通》,《礼》有《礼经补逸纲目》有《凡例考异》。 四方学士,闻声向慕,执经门下者甚众。至正间,蕲黄 兵至,挈家避之深山,室庐赀财,尽遭焚掠。自是箪瓢 屡空,晏如也。太祖戡定徽、婺,克宽,始返故乡。洪武初, 遣使以礼币征至京师,同修《元史》。书成,将授官,固辞 老疾,乃赐银币,给驿还。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梁寅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梁寅传》:“寅字孟敬,新喻人。世业农,家 贫,能自力于学,淹贯五经百氏,累举于乡不第,遂弃 不复念。尝游金陵钱塘,一时名士多愿与之交,辟为 集庆路儒学训导。居二岁,以亲老辞归。明年,天下兵 起,遂隐居教授。及太祖平定四方,征天下名儒,修述 礼乐,寅就征已六十馀矣。时以礼律制度分为三局”, 寅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推服。书成,赐金帛,将 授以官,寅以老疾辞还,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之 学,称为《梁五经》。有邻邑士负气自豪,筮仕得岩邑,诣 寅请教,寅曰:“‘清慎、勤居官’,三字符也,夫何言?”其人问 天德王道之要,寅微笑曰:“言忠信,行笃敬,天德也;不 伤财,不害民,王道也。”其人退曰:“梁子所言平平耳。”后 以不检败,语人曰:“吾不敢再见石门先生。”寅卒,年八 十有二。所著有《周易参义》《诗书演义》《周礼考注》《春秋 考义》及《汉唐以来君臣事略》《宋元史节要》及《石门集》 行于世。

赵汸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赵汸传》:“汸字子常,休宁人。生而姿禀 卓绝,初就外傅,读朱子《四书》,多所疑难。师告以初学 毋过苦意辄不怿,夜尽取朱子书读之,遂有志圣贤 之学,不屑事举子业。闻九江黄泽有学行,往从之游。 泽之学,以精思自悟为主,故其教人引而不发。汸一 再登门,乃得《六经》疑义千馀条以归。已复往留二岁”, 得口授六十四卦大义,与学《春秋》之要。后复从临川 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乃筑东山精舍,读书著述其 中。鸡初鸣辄起而澄心默坐,涵养本源,以为致思之 地。由是造诣精深,于诸经无不通贯,而尤邃于《春秋》。 初以闻于黄泽者为《春秋师说》三卷,复广之为《春秋 集传》十五卷,犹以为未尽,因《礼记经解》有“属辞比事, 春秋教”之语,乃复著《春秋属辞》八篇。又以为学《春秋》 者,必考《左传》事实为先。杜预、陈傅良有得于此,而各 有所蔽,乃复著《左氏补注》十卷。当是时,天下兵起,汸 转侧干戈间,颠沛流离,而进修之功,不懈益虔。太祖 既定天下,诏修《元史》,征汸预其事。书成辞归。未几卒, 年五十有一。学者称“东山先生。”

陈谟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陈谟传》:“谟字一德,泰和人。幼能诗文, 邃于经学,旁及子史百家,涉流探源,辨析纯驳,犁然 归于至正。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尝谓学必 敦本,莫加于性,莫重于伦,莫先于变化气质。若礼乐 刑政钱谷甲兵度数之详,亦不可不讲习。一时经生 学子多从之游。事亲孝,友于其弟。乡人有为不善者”, 不敢使闻。洪武初,征诣京师,赐坐议礼,学士宋濂、待 制王祎请留为国学师。谟辞归,家居教授。屡应聘为 江浙考试官。所著有《书经会通》《诗经演疏》及《海桑集》。

赵谦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赵谦传》:“谦字㧑谦,馀姚人。蚤岁孤贫, 寄食山寺,即励志圣学。闻金华郑四表学有根源,往 师之。寻考亭坠绪,归而兀坐坞山万里阁,博览经史, 尤精六书之学。洪武十二年,诏儒臣修《正韵》,谦应聘 入都,年甫二十八。诸儒嫉其立异,以年少毁之,乃授 中都国子典簿。学士宋濂深惜之,遣二子与游,然亦” 莫能留也。明年,又与僚友论事不合,罢归。家居十年, 侍郎侯庸奏荐之,太祖曰:“朕知之久矣,将老其才而 大用之。”庸又言于皇太子,太子曰:“吾识其人,宋先生 尝称之。然其所著书,非静处不能就,可令为教官。”会 有忌谦者,乃以为琼山教谕。琼山在南海外,声教所 不及。谦至,作《琼台布》所著《学范》,慨然以兴起斯文为 己任,虽将门子弟及蛮中荷戈之徒,皆知向学。由是 文教大兴。居二年,因进香入觐,上其所著书,诏下翰 林看详,竟为寝阁。寻卒于官,年四十五。谦之立说,谓: “为学必先穷理,穷理必本读书,读书必贵识字义。故 曰:‘六书明,则六经如指诸掌’。”遂筑考古台,肇述《六书本义》以提其纲;继著《声音文字通》,以极其博。及其终 也,会六经百代于一心,而约之以造化经纶,图书成, 四方学者莫不宗之,称之为“考古先生。”永乐初,其门 人柴广敬以《声音文字通》百卷进呈,诏藏秘府。

张洪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张洪传》:“洪字宗海,常熟人。不知其姓, 生五日而母亡,父又远客邻家,张翁俾媪乳之,遂从 其姓。幼颖异,好读书,稍长逐什一,赀大起。洪武间,坐 邻人累,谪戍云南,西平侯沐英深器之。都督瞿能延 致幕中,与筹军事。建文时,被荐,授靖江王府教授。永 乐元年,擢行人,使日本,却其馈。还使洮岷,修茶马旧” 政。四年,缅甸宣慰使那罗塔发兵侵孟养,杀其宣慰 使刀木旦而据其地。事闻,诏洪赍敕责还侵地,立孟 养后,那罗塔遂受命。后又数奉使,蛮邦服其威信。预 修《永乐大典》,进行人司副。洪熙元年擢翰林修撰,寻 同修《仁宗实录》。宣德五年谢事归。卒年八十四。所著 有《四书解义》《周易会通》《尚书补传》《诗经正义》《春秋说 约》《礼记总类》《历代诗选》《琴川新志》《日本补遗》诸书,多 散佚不传。常熟自元以前无以儒学名者,有之自洪 始。始洪与侍讲王洪论诗,王自诵所作,窃比汉、魏。洪 笑而未答,复自矜曰:“终不作六朝语。”洪曰:“六朝人岂 易及,无论陆、谢,且自视比江、沈何如。子诗傍大李门 墙,犹未窥其奥也。”王始屈服曰:“平生喜读大李诗,君 评我甚当。”洪作《学古诗叙》,备载其语,为学诗者夸诞 之戒。

曹端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曹端传》:“端字正夫,渑池人。自幼不妄 言动,师事宜阳马子才、太原彭宗古,远有端绪。举永 乐六年乡试,明年以会试副榜授山西霍州学正。善 训诱,诸生翕然从化,上官不敢以属吏临之。居九年, 丧父,五味不入口,寝苫枕块,庐墓六年。服阕,调蒲州 学正。考绩至京,蒲人、霍人交章请复任,以霍人奏先” 至,得允。宣德九年正月卒于官,年五十九。州人为罢 市巷哭。端造诣笃实,教人务躬行,日事著述,坐下著 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愉色养志。父雅好佛,端为陈 说圣贤之道,作《夜行烛》一编,其言曰:“佛氏以空为性, 非天命之性,人受之中。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 共由之路。”父久之亦信从其言。初,得江左谢应芳《辨 惑编》,笃好之,故于轮回祸福、巫觋风水时日之说,确 然不为所惑。尝上书县令,请毁淫祠,令即以属端,端 为毁百馀,惟存夏禹、雷公两庙,岁时祈报,则设社谷 坛行之。为学官时,同僚肃拜梓潼神,端以为謟。其人 曰:“斯文宗主也。”端曰:“梓潼主斯文,孔子更主何事?”门 人有赴关壮缪社会者,端正色折其非。诸生有丧,则 命知礼者相。有欲用浮屠者,语之曰:“浮屠之教,拯其 父母出地狱,是不以亲为君子,而为积恶有罪之小 人也。其待亲不亦薄乎!”霍州樵者拾金钗还之主者, 众以为异,樵曰:“第不欲愧曹博士耳。”州人高文质往 观剧,中道而返,曰:“此行岂可使曹先生知之?”其教化 入人如此。端之殁也,贫不能归柩,遂葬于霍。二子瑜、 琛,亦庐父墓,寻相继卒,葬端墓旁。正统中,佥事张敬 建祠渑池,其后有黄编修者谒祠,询端墓,叹曰:“曹先 生一代醇儒,岂可令魂魄客异乡哉!”为捐赀返葬故 里。端所著有《四书详说》《太极图通书》《西铭释文》《孝经 述解》《儒家宗统》《谱家规辑》《存疑录》诸书。学者称月川 先生。明世北方理学,实自端倡之。后廷臣屡请从祀 文庙,不果行。

黄润玉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黄润玉传》:“润玉,字孟清,鄞人。五岁,侍 母疾,夜不就寝,读书寓目成诵。十岁,道见遗金不拾。 永乐初,徙南方富民实北京,润玉父当行,诣官请代, 官少之。对曰:‘父去,日益老,儿去日益长’。官异其言,许 之。既至,受地北城外十里所,沙漠寒沍,茫无人烟。与 同役者筑室治圃,粥蔬自给。稍闲,辄肆力于学,以己” 心为严师,而蕲造于圣贤,不妄言动。京师有富翁,仅 一女,招寓其家,固辞。或问之,曰:“瓜田不纳履也。”十八 年举顺天乡试,授建昌府学训导。父丧除,改官南昌。 宣德中,用荐擢交趾道御史,出按湖广,斥两司以下 不职者至百有二十人,威望赫然。正统初,诏推提举 学官,杨士奇以润玉应,乃擢广西按察佥事,提督学 政。抑浮靡,奖实行,士风为变。时寇起军兴,有都指挥 妄掠子女万馀口,润玉劾而归之。副使李立入民死 罪至数百人,亦为辨释。南丹卫处万山中,瘴甚,戍卒 多死,为奏徙夷旷之地,军民咸悦。母忧归,起官湖广 巡抚。李实骄甚,两司折节下之,润玉独无加礼,且论 罢其亲故二人。实愤,诬奏润玉不谙刑律,坐谪含山 知县。濬麻湖,革芦场弊,徭均讼平,政声方著。润玉乃 以年老归。归二十年,年八十有九,以成化十二年五 月卒。学者称“南山先生。”润玉伟貌丰髯,庄重严毅,见 者畏之若神。其为学,知行并进,以程、朱为宗。尝曰:“明 理务在读书,制行当要谨独。”自少迄髦,好学不怠。以朱子尝欲编《礼记》附《仪礼》,乃分《仪礼》为四卷,而以《礼 记》比类附之,不类者附诸卷末。以“五礼”独缺《军礼》,乃 取《周官·大田礼》补之,而以《礼记》载田事者附焉,皆为 之注释,总曰《仪礼》《戴记附注》。以《小学》《四书》诸经注家 或遗或误,乃撰《经书补注》。以《大学》《中庸》词旨渊奥,乃 撰《学庸通旨》。以郑氏注《深衣》不合,乃撰《考定深衣古 制,又注〈道德〉》《阴符》二经及孙子兵书。其所自撰,则曰 《南山稿》,并行于世。子隆,进士,四川副使。隆子溥,贡生, 著《闲中今古录》,以学行世其家。

刘观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刘观传》:“观字崇观,吉水人。幼有巨人 志,长好学,经传子史靡不淹通,下笔常屈其侪偶。正 统三年,举乡试第一,明年第进士,以疾告归。寻丁内 艰,服除,遂不仕,杜门息交。每旦祗谒先圣毕,即凝坐 一室,养性读书,四方来学者众,知县刘成为筑养中 书院居之,因材施教,多所成就。四壁书先儒入德造” 道之方,为诚、明、敬、《义》四箴以自儆。尝言《小学》一书,虽 老不可离。或请著述,曰:“朱子及吴文正之言,尊信之 足矣,复何言?”布衣脱粟,怡然终身。邻郡吴与弼极推 重之。其退居之所曰“卧庐”,学者称卧庐先生。

吴与弼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吴与弼传》:“与弼,字子傅,崇仁人,司业 漙之子也。姿禀英异,幼读书乡校,即嶷然有立。侍父 京师。年十九,好《伊洛渊源录》,读至程子尝见猎,心喜 曰:‘吾今乃知圣贤必可学也’。遂弃举业,谢人事,独处 小楼,日翫《四书》诸经、先儒语录,一意收敛身心,不下 楼者二年。以用功过苦致疾,父遣之归娶,江行遇大” 风,舟几覆,独正襟危坐。或问之,曰:“守正以俟耳。”既婚, 不入室,走南京复命,乃复归。其往来国学,缊袍敝履, 人不知为司业子也。好读书,不知昼夜,或途次,或枕 上,或田间,默诵精思,不杂他念。即天文、地志、历律医 卜,亦皆究其说。其要归于居敬穷理,志古圣贤,尝形 诸梦寐。性刚疾恶,法明、道和,《易》以自克,每遭逆境,力 加含忍,久乃浑然。居恒动必以礼,虽嗤诮四至,屹然 不移,其人多自化。中岁家益贫,躬亲耕稼,手足胼胝, 非其义一介不取。慨师道不立,四方来学者,不纳其 贽。尝被蓑笠,荷耒耜,率之并耕,因与谈《易》,归则解犁, 共茹粝饭。一日,刈禾伤指,血流不已,曰:“何可为物所 胜?”竟刈如初。晚而道益高,名益著,长吏咸为加礼。正 统十一年,山西佥事何自学上言:“自古有国家者,必 奖怀才抱德之儒,劝励风俗。窃见崇仁儒士吴与弼, 守素尚义,好古通经,上无所传,闻道甚早,待妻子如 宾客,视财利如鸿毛。年逾五旬,不求闻达,弟子乐从, 乡人敬式,真儒林之清节,圣世之逸民。乞敕取赴京, 授以”文学高职。其后御史凃谦、抚州知府王宇复荐 之,俱不出。尝叹曰:“宦官、释氏不除,而欲天下治平,难 矣。”景泰七年十一月,御史陈述又上言:“江西儒士吴 与弼,居家孝友,理学深醇,守道安贫,动遵矩矱。年逾 六十,躬耕陇亩,教育乡人。其施教之方,本之以《小学》 《四书》,持之以躬行实践。久而益勤,人多向化。有司屡 征,俱不屑就。乞优加礼聘,俾侍经筵。或用之成均,教 育胄子,必有益于圣朝。”诏吏部檄江西巡抚韩雍备 礼敦遣,竟不至。天顺元年十月,石亨用事,耑恣知物 论不予。其门客谢昭动以蔡京荐杨时故事,请征与 弼收人望。亨谋之李贤,贤力赞之,即令贤草奏以上。 左右尼之,数日不报。一日,帝以咨贤,贤又力劝。乃命 行人曹隆赍敕书、礼币以往。与弼见。使者,即言:“圣眷 如此,当赴阙谢恩”意。本不受官,就辞币帛,数月未至, 帝数以为问。明年五月抵通州,隆先入报。帝喜,问宜 何官。贤曰:“今东宫讲学,正需老成,宜授宫官。”帝问何 职,贤曰:“庶子、谕德皆可。”帝曰:“谕德善。”贤曰:“既廷见,请 召至文华”殿顾问以重之。帝曰:“然。”仍以文币赐之。贤 曰:“再与馆次供张尤善。”帝可之。明日进见,帝召吏部 命为左谕德。朝士为动色相惊。与弼退,具疏恳辞,且 缴还前币。优诏不允。又明日,贤引见文华殿。帝曰:“久 闻高义,特聘尔来,何不受职?”与弼初不对。贤趣之良 久,乃称年已六十八,疾不任职。帝曰:“宫僚优闲,不必 辞。”对曰:“朝廷之职,台谏之次,宫僚为重。”帝曰:“宫僚亦 众,不专烦先生。”与弼终不拜命。乃赐宴文华,命贤侍, 复赐文币四表里及羊酒薪米,令中官牛玉送至馆。 帝顾贤曰:“此老非迂阔者,务令就职。”与弼再疏辞,请 以儒衣冠入侍。次日,又疏辞:“愿听辞职,令入秘阁观 书。”帝不允辞,但允其观书之请。与弼终不受,称病益 坚。帝谓贤曰:“与弼既来,如何不受?受之亦不相拘。俟 秋凉欲归,朕当听之,以禄终其身,不亦可乎?”命贤谕 意,复不可。既留京两月,不敢再具疏诣贤第乞还。贤 固劝之,终不可。明日,贤见帝,具言与弼之意。帝曰:“果 尔,亦难留。”贤乞始终加礼。帝曰:“既以行人聘来,仍以 行人送去。”乃赐敕书、银币,令有司月给米二石终其 身。与弼疏谢,且陈十事,曰:“崇圣志,广圣学,坚圣德,子 庶民,谨命令,敦教化,清百僚,齐庶政,广言路,联泰、交帝复优诏褒答,延入便殿,眷注有加,且命行人长途 谨护。朝野闻之,莫不叹圣天子崇儒重道,而宰相能 曲成善类也。自仁、宣后,征辟久不行,及是以布衣拜 宫僚,人多矜为希阔之遇,与弼顾坚辞不就,士论莫 不颂其高,而小人之忌嫉者乃益甚。当与弼之始至 也,贤首以宾师礼事之,推之上座,而己与相对。适编 修尹直至,坐于其侧,乃大愠,出门即肆为谤言。而朝 士承其声名,坐门求见,与弼又不能尽接,谤议益起。 既还乡,知府张璝谒见不得,恚甚。闻朝贵有恶之者, 令人讼之,久无应者。乃严法令他人代弟往讼,牒入 即遣使摄之。门人劝用官服往,与弼不可,竟以民服 入。璝大加侮慢,始礼遣之。与弼无愠色,亦心谅非弟 意,友爱如初。编修张元祯不知,遗书诮让,有“上告素 王,正名讨罪,岂容先生久窃虚名”语。远近从而和之, 与弼闻而不辨也。以成化五年十月卒,年七十有九。 海内称康斋先生。所著《日录》,悉自言平生所得,学者 称之。其初应聘,以出自石亨为耻。及见亨权势薰灼, 知其必败,遂洁身远引。故门生有问者,告之曰:“吾欲 保性命耳。”其后亨果败,论者益叹其知几。独其跋亨 《族谱》,自称门下士,为士论所讥。后之议从祀者,率以 此为累云。

陈献章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陈献章传》:“献章,字公甫,新会人。以遗 腹生。家贫,母林氏厉志鞠之。性至孝,朝夕不离侧。偶 出外,母有念,辄心动,驰归,身修八尺,目光如星,右颊 有七黑子,若北斗状,颖悟绝人,书寓目辄记。尝读《孟 子》‘天民’句,慨然曰:‘士君子行己当如是矣’。年二十一, 举正统十二年乡试。明年会试,中乙榜,卒业国学。后” 闻吴与弼倡道临川,从之受业。一日,天初明,与弼自 起簸谷,见献章犹未起,大声曰:“秀才若尔懒惰,异日 何由到伊川门下?又何由到孟子门下?”献章瞿然。与 弼师道尊严,献章为㔉地编篱,捧茶研墨,数月辞归, 即绝意科举,专求圣学,足迹不至公府,闭户读书,彻 夜不寝,少困则以水沃足,久之叹曰:“学贵自得。自得 之而后博之以典籍,则典籍之言皆吾言,否则典籍 与吾犹为二矣。”乃筑阳春台,静坐其中,不越阈外者 数年,充然自得。成化初,学士钱溥以迁谪至,一见叹 为圣儒,劝再游国学。祭酒邢让令和《杨时此日不再 得》诗,大嗟赏,扬言于朝,谓真儒复出。由是翰林罗伦、 庄昶、章懋咸与定交,而给事中贺钦受业为弟子,遂 名动京师。既南旋,益潜心大业,四方从游者日众。广 东、西督抚以下至蛮长、土酋,无不致礼于其庐。江西 布政使陈炜修白鹿书院,聘为十三郡弟子师辞不 往。广东布政使彭绍、总督都御史朱英先后论荐,请 备礼征聘。吏部以献章选人,非隐士,不能特聘,乃移 牒取之,以十九年八月扺京。时宰万安辈素不悦学, 令就部试,以疾辞。越数日赴试,至部门,复以疾骤发 辞,卒不就试。逾月,拜疏言:“臣自幼读书,君臣之义,知 之久矣。所以一领乡书,三试礼部,承檄就道,闻命惊 心。伏惟国家教育生成之恩,陛下甄录收采之德,至 厚至深,孰敢骛空名、饰虚让,沬趄退却于日月之下, 臣遗腹子也。臣父二十七而弃养,臣母二十四而居 寡。方臣之幼,无岁不病,用乳代哺,至于九龄。臣非臣 母,久填沟壑。臣生五十六年,臣母七十有九。臣母见 臣衰病,爱如孩提。天下母子之爱虽一宜,未有如臣 母忧臣之至,念臣之深。臣于臣母无以为报,而臣母 以守节合例。有司奏题,已蒙圣恩旌表。”是臣又因臣 母荷陛下高厚独深,顾臣母以贫贱早寡,俯仰无聊, 殷忧成疾,老而弥剧。使臣远羇阙下,臣母忧臣日甚, 愈忧愈病,愈病愈忧,忧病相仍,理难长久。臣以病躯 忧臣老母,年未暮而气先衰,心有为而力不逮。夫内 无攻心之疾,则外不见从事之难。上有至仁之君,则 下必多曲“成之士。惟陛下以大孝化天下,至诚体万 物,岂臣之微,终有所避,不能自尽。伏望察臣初年愿 仕之心,悯臣久病思亲、不能自已之念,放臣暂归田 里,奉侍老母,以穷馀年。倘母养获终,臣病全愈,臣仍 前赴部,以听选用,则臣母子未死之年,皆陛下之赐。” 疏闻,特授翰林院检讨,且令亲终疾愈,仍来供职。还 至南安,知府张弼问出处,曰:“先师以布衣为石亨所 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得间悟主也。”时宰不悟, 以为实然,言之上,令受职而后观书,戾其本意,遂决 去。仆乃听选监生。又疏陈始终愿仕,故不敢伪辞,或 受或不受,义各有当耳。弼唯唯,自后数有推荐,悉辞 不行。生平好为诗,兼工书法,人争宝之。初自号白沙, 继号石斋,学者称白沙先生。以弘治十三年二月卒, 年七十有三。万历中,从祀文庙,追谥文恭。其《自序为 学》云:“仆年二十七,始发愤从吴聘君游,于古圣贤垂 训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杜门不出, 专求所以用力之方。既无师友指引,惟日恃书册寻 求,忘寐忘食,如是者亦累年而卒未得焉。于是舍彼 之繁,求吾之约,惟在静坐,然后见吾此心之体,隐然呈露,常若有物,日用间种种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 御衔勒也。体认物理,稽诸圣训,各有头绪来历,如水 之有源委也。”于是涣然自信曰:“作圣之功,其在兹乎!” 盖献章之学,以静而入,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 测之神。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 或劝以著书,不答。尝有诗曰:“莫怪老慵无著述,真儒 不是郑康成。”进士兰谿姜麟奉使过其地,以师礼见。 出语人曰:“吾阅人多矣,如先生者,耳目口鼻人也;所 以视听言动,非人也。”至京师,有问者,辄曰:“活《孟子》,活 《孟子》!”而其高弟若张诩、李承箕、贺钦、湛若水、陈茂烈、 林先、陈庸、李孔修、伍云、谢祐、何廷矩辈,皆卓然有立 云。

胡居仁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胡居仁传》:“居仁,字叔心,馀干人。七岁 就外傅,言动类成人。长闻吴与弼讲道,崇仁往师之, 遂绝意仕进,慨然以斯道自任,筑室梅溪山中,事亲 讲学之外,不涉人事。久之,欲广见闻,乃入福建,历浙 江,上南都,泛鄱阳,所至访求贤哲。归而与乡人娄谅、 罗伦、张元祯辈为学于弋阳之龟峰,馀干之应天寺”, 证明所学。督学宪司李龄、锺城相继请主白鹿书院, 诸生又请讲学贵溪桐源书院,士多向风。淮王聘入 讲《易》,以宾礼礼之。家世为农,至居仁窭甚,鹑衣脱粟, 萧然自得。事亲孝,父病尝粪执丧,柴毁骨立,三年不 入内寝。动依古礼,不从流俗卜兆。为里人所扼,不得 已讼之官,墨衰以入。其学以主忠信为主,求放心为 要,谓圣学成始成终在于敬,因以敬名斋。处家庭若 朝庙,对妻子若严宾,履绳循矩,虽造次颠沛弗违也。 暮则书旦昼所为以自考。其论治深识大体,可见之 施行。所著《居业录》,精深纯粹,学者称之。同时陈献章、 庄昶负盛名,居仁皆有贬词,深病学者撰述繁芜,谓 朱子《参同契》《〈阴符经〉注》,虽不作,可也。卒于成化二十 年三月,年五十一。万历十三年,与陈献章、王守仁并 从祀孔子庙庭。后追谥“文敬。”弟子余祐最著,自有传。

娄谅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娄谅传》:“谅字克贞,上饶人。少有志圣 学,求师四方,率皆场屋之业,叹曰:‘此非身心性命学 也’。闻吴与弼在临川,往从之游。与弼一见喜之。一日 躬治地,召谅往观,诲之曰:‘学者须亲细务’。谅素豪迈, 自是折节,虽扫除之事,必躬任之,益为与弼所喜。凡 学问不以语他人者,于谅无所不尽。与弼学规四方” 士就学来者,始与之接,否则拒之。罗伦未第时求见, 与弼不许,谅曰:“此有志知名士也,何故不纳?”与弼曰: “我安得馀闲接此后生辈耶?”伦不悦。既入仕,颇肆诋 毁,张元祯从而和之,与弼若弗闻也。谅语二人曰:“君 子小人不并立,使后世以康斋为小人,则君辈诚为 君子。倘后世以君子目康斋,不审君辈自居何等?”二 人谤议乃息。景泰中举于乡,读书十馀载,始赴会试, 至杭州复反。寻以一榜除成都训导告归,务以著书 设教为事。纂《日录》四十卷,《三礼订讹》四十卷。谓《周礼》 皆天子之事,为《国礼》;《仪礼》皆卿大夫士之事,为《家礼》; 《戴记》乃二经之传,分附各篇,不可附各篇者,总附一 经之后;不可附一经者,总附二《经》之后。其诸儒《附会》 十三篇,以程、朱论黜之。又纂《春秋本意》十二篇,惟用 《经》文训释而意自见。不采三《传》事实,谓是非必待三 《传》而后明,是《春秋》为弃《书》矣。其学以求放心为居敬 之门,以“何思何虑、勿忘勿助”为居敬要旨。与弼门人 最著者,谅及陈献章、胡居仁三人而已。弘治四年五 月,灵山崩,谅曰:“应在我矣。”急召子弟永诀。未几,果卒, 年七十。门人私谥文肃先生。弟谦,四川布政使。子性, 兵部郎中。忱,字诚善,克传父学,不下楼者十年,从游 甚众。女为宁王宸濠妃,有贤声。宸濠败,娄氏亦覆,遗 文遂散失。王守仁年少时,亦尝受业于谅云。其同门 生有闻者,又有胡九韶、谢复、郑伉。

胡九韶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胡九韶传》:“九韶,字凤仪,少从与弼学, 即弃举子业,以道自期,与弼器之。诸生来学者,恒令 先见九韶。及与弼没,门人多转师之。家贫,课子力耕, 仅给衣食,晏如也。成化中卒。”

谢复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谢复传》:“‘复字一阳,祁门人。少时授《春 秋》,即了大义。已叹曰:‘学以谋道,滞心文义以干禄,吾 弗为也’。自是潜心经史,以古人自期。闻吴与弼倡道 小陂,弃科举业,往从之游。诸所讲授,必身体力行,务 求自得,三阅寒暑乃还。居家孝友,丧祭冠婚,悉遵古 礼,为乡人倡’。或问学,曰:‘知行并进,否则落记诵训诂’” 矣。晚卜筑西山之麓。学者称“西山先生。”以弘治末年 卒。年六十五。有《西山类稿》。

郑伉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郑伉传》:“伉字孔明,常山人。早有高志, 为诸生,试有司不偶,即弃去。曰:‘显亲扬名,恐不在是’。 乃往师吴与弼。与弼曰:‘此间工夫非旦夕可竟,虑误子生平’。伉曰:‘此心放逸已久,求先生复之,敢欲速乎’? 乃授小学,日体验于身心,然后得闻四子六籍之要。 久之,有所得,乃辞归。日取诸儒论议,一切折衷于朱” 子。谓“释氏毁支体、灭人伦,罪即不容诛,何待读其书 而后辨其谬哉?”事亲尽孝,设义学,立社仓,以惠族党。 所著《易义发明》《读史管见》《观物馀论》,《蛙鸣集》多烬于 火。

陈真晟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陈真晟传》:“真晟,字剩夫,漳州镇海卫 人。少时入长泰山,从进士唐泰治举子业。业成,赴乡 试。闻有司防察过严,无待士礼,太息辞归,遂绝意进 取,务为圣贤践履之学。读朱子《大学或问》,得主敬之 说。见程子。以主一释敬,以无适释一,乃涣无自信,推 寻此心之动静,而务主于一。尝语人曰:‘大学诚意,乃 铁门关,主一二字则其玉钥匙也’。”天顺三年,用伊川 故事,走京师,上《程朱正学纂要》。其书首采程氏学制, 次采朱氏论说,补正学工夫,作二图:一著圣人心与 天同运,一著学者心法天之运。后乃言立明师,补正 学,辅皇储,隆教本数事。疏未奏,先请召见面陈,不报。 及疏上,下礼部看议。侍郎邹干素不知学,事竟寝。后 见提学官敕谕教条有“主敬穷理、修己治人”语,喜曰: “此学校正教也。”因采《敕谕》中语,参以程氏《学制》、吕氏 《乡约》、朱子《贡举私议》,作《正教正考》。《会通》欲定考德为 六等,考文为三等,其说甚具,献之当事,当事亦漫不 省真。晟学无师承,率皆自得闻。崇仁吴与弼贤,将往 质之,货家具,仅得五金,携兄子随行,曰:“死便埋我于 道。题曰‘闽布衣陈某墓’足矣。”至南昌,遇张元祯,叩所 学,大惊曰:“斯道自程、朱以来,窃谓惟先生得其真,如 聘君者不可见,亦不必见也。”遂归,自以布衣上书阙 下,因号布衣。卒于成化十年,年六十有四。知府彭桓 立石表其墓曰:“大明阙下。”两上书请补正学漳南布 衣陈先生之墓。

刘闵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刘闵传》:“闵字子贤,莆田人。生而纯悫, 早孤,绝意科举,求古圣贤禔,躬训家法,率而行之。念 祖母及父二丧未举,遂断酒肉,远室家,训徒邻邑,朔 望归,则号哭于殡所,如是三年。邻族怜之,为助其葬。 妇失爱于母,出之独居奉养,疾不解衣。母或恚怒,则 整衣竟日跪榻下。祭享奠献,一循古礼,一乡莫不钦” 重。副史罗璟立社学,构养亲堂,延闵为师。提学佥事 周孟中捐俸助养。知府王弼每祭庙社,必延至斋居, 曰:“此人在座,私意自消。”置田二十馀亩赡之,并受不 辞。及母没,即送田还官。庐墓三年。弟妇求分产,闵阖 户自挝。妇感悟,复合如初。弘治中,佥都御史林俊上 言:“伏见皇太子年逾幼学,多处宫中,少接外傅,古人 之教,恐未宜然。今讲读、侍从诸臣,固已简用,然百司 众职,山林隐逸,不谓无人。以臣所知,则礼部侍郎谢 铎、太仆少卿储瓘、光禄少卿杨廉,行几殆庶可备讲 员。其资序未合、德行可取者二人,则致仕副使曹时 中、布衣刘闵是也。闵,臣县人,恭慎醇粹,孝行高古,日 无二粥,身无完衣,处”之晏如。监司刘大夏、徐贯、知府 王弼等恒礼敬之,臣谓可礼。致时中为宫僚,闵仍布 衣入侍,必能涵育熏陶,裨益睿质。时不能用。其后,巡 按御史宗彝、饶瑭欲援诏例举闵经明行修,闵力辞。 知府陈效请遂其志,荣之以学职。正德元年乃遥授 儒学训导。所著有《家礼考注》《昭穆图》《宗子说》《五伦启 蒙》《孝经刊误》诸书。

吾冔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吾冔传》:“冔字景端,浙江开化人也。天 顺三年,举于乡,入国学,与同舍生兰谿、章茂、安福刘 戬、鄞杨守阯交驩,相规以道义。久之,诸人并通仕籍, 冔独不第,叹曰:‘亲老矣,尚择禄耶’?谒候为江浦教谕, 迎父就养。其教人以敦本力践为先。与邑人庄昶情 好相得,上官以宾礼待之。寻乞终养归,朝夕养志诸” 可以娱亲心者,靡所不致。及居丧,冔年老矣,犹致毁 顿。与弟陈友爱无间,乡里服其德,咸来质平,讼为衰 息。冔学专为己,不溺词章记诵之习。里居二十馀年, 乡邦子弟及四方来学者,先后千馀人,率授以《太极 西铭》诸书,且举《管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之语为训。 尝曰:“学求有用,须先养气,气充则天”下事无不可办 者。门人即所居称为“文山先生。”御史佘濂、主事林沂、 潘府皆荐其材行可大用,格不报。杨廉居吏部,欲用 为提学,亦不果。年七十终。章懋表其墓,儗为茂叔伯 淳云。

郑满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吾冔传》:“冔同时郑满,字守谦,慈谿人。 举弘治五年乡试,授临清学正,亦以正道迪人。历知 道州、濮州,有惠政,士民畏爱。所著有《诗经讲义》《三礼 合参》及诗文稿若干卷。”

周蕙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周蕙传》:“蕙字廷芳,秦州人,为临洮卫卒,戍兰州。初未知学,年二十,听人讲《大学》首章,惕然 感动,遂读书。闻州人段坚讲学于里,时往听之,欣然 有得,坚乃命之坐,既而与坚辨析,坚大服之,诲以圣 贤必可学而至。蕙自是研究五经,笃信力行,以程朱 自任。又从学安邑李昶。昶者,薛瑄门人也,学日益邃。” 恭顺侯吴瑾镇陕西,闻其贤,欲聘为子师,固辞不赴。 或问之,蕙曰:“吾军士也,召役则可。若以为师,师岂可 召哉?”瑾躬送二子于其家,蕙始纳贽焉。肃王府乐人 郑安、郑宁闻蕙风,并请除乐籍,从之受业。其行义感 人如此。后还居秦州之小泉。幅巾深衣,动必由礼。州 人多化之,称为小泉先生。以父久游江南不返,往寻 焉。渡《杨子江》,溺死。天下莫不悲之。

李昶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周蕙传》:“李昶举景泰六年乡试,官清 水教谕。学行纯粹,远近师之。学使者行部,昶讲《中庸》 首章,自朝至日昃始竟。使者叹为不及,上章荐昶代 己,命未下而卒。蕙门人著者薛敬之、李锦、王爵。”

薛敬之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薛敬之传》:“敬之字显思,渭南人。五岁 好读书,不逐群儿嬉戏。长从秦州周蕙游,鸡鸣而起, 候门辟,辄洒扫,设座跽而请教以为常。常语人曰:‘周 先生躬行孝弟,其学近伊洛,吾以为师。陕州陈云逵 忠信狷介,事必持敬,吾以为友。吾所以有今日,二人 力也’。”宪宗初,以岁贡生入国学,与同舍陈献章并有 盛名。会父母相继没,号哭徒行,大雪中遂成足疾。母 嗜韭,终身不食韭。成化末,谒选,得应州知州。首课民 耕织,时行田野,贫者赉以牛种,负租及不能婚葬者 出资助之。州近边少盖藏,积粟至四万馀石。后岁饥, 民免于流殍,复业者三百馀家。州有虎患,为文祭之, 旬日间虎死于壑。萧家寨洪水涌出,一境尽惊,亦为 文祭告,水即下泄。州人士不知学,敬之亲为训诱,人 多兴起,课绩为天下第一。弘治九年稍迁金华府同 知。居二年,致仕,卒,年七十四。敬之嗜道若渴,老而弥 笃。所著有《道学基统》《洙泗言学录》《尔雅便音》《思庵野 录》诸书。思庵者,敬之自号也。其门人吕柟最著,自有 传。

李锦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李锦传》:“锦字名中,陕西咸宁人。自幼 端悫异凡儿。长受业于周蕙,获闻洛闽之学,遂弃记 诵词章,夙昔专以主敬穷理为务。又与同门薛敬之 辈相切磨,知行并进。久之,践履益纯,关中学者咸推 服。举天顺六年乡试,入国学,为祭酒邢让所知,令诸 子受业。及让坐事下吏,率众抗章白其非辜。幼丧父”, 事母色养,执丧尽礼。不作浮屠法,士大夫多遵守之。 巡抚余子俊欲延为子师,锦以“礼无往教,且齐衰不 入公门”,固辞。子俊愈重之。所居仅蔽风雨,布衣粝食, 义不妄取。善诱后学,出其门者多佳士。成化二十年 谒选,得松江府同知。职专清军,奸无所售。居二年,卒 于官,年五十一。贫不能归丧,僚友赙之乃得归。

王爵

[编辑]

按《明外史儒林李锦传》:“同门王爵,字锡之,秦州人。自 少潜心力学,后受业周蕙之门,知操存法。其教人务 以诚敬为本。弘治初,由国学生授保安州判官,有平 允声。总督秦纮镇固原,聘居幕中。三岁,赠遗不妄受, 恶衣恶食,怡怡如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