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第365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三百六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三百六十五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三百六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三百六十五卷目录

 经学部纪事三

经籍典第三百六十五卷

经学部纪事三[编辑]

《宋史吴荣王颢传》:“颢天资颖异,尤嗜学,每一经终,即 遗讲读官以器币服马。”

《郭贽传》:“初真宗出阁,贽已授经。”

《杨守一传》。守一稍通《周易》及《左氏春秋》。

《袁逢吉传》:“逢吉四岁能诵《尔雅》《孝经》,七岁兼通《论语》 《尚书》。周太祖召见,发篇试之,赐束帛,以赏其精习。开 宝八年,以三传第。明年,以《春秋》博士召。大中祥符中, 拜鸿胪寺少卿。”

慎知《礼传》幼好学,至道三年,以工部侍郎致仕。自幼 至白首,岁读《五经》,周而后止。每开卷必正衣冠危坐, 未尝少懈焉。

《陈尧佐传》:“少好学,父授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 听,已成诵。及贵,读书不辍。”

赵安仁,传十三通经传大旨。雍熙二年,登进士第,补 梓州榷盐院判官。会国子监刻《五经正义》板本,以安 仁善楷隶,遂奏留书之。善训诸子,各授一经。

《张耆传》:真宗在东宫,尝命授以《论语左氏春秋。 郑戬传》:“判国子监,选明经生讲解经义。”

《赵师民传》:“年五十来京师,为国子监直讲,加崇文院 检讨,崇政殿说书。明年春,帝御迎阳门,召近臣观图 画,复命讲读经史,迁天章阁侍讲。在经筵十馀年,甚 见器异。除龙图阁直学士,知耀州。帝自写诗宠行,目 以‘儒林旧德’。有集三十卷。”

《韩丕传》:“丕幼孤贫,有志操,读书于骊山嵩阳。通《周易》 《礼记》,为人讲说。”

《李行简传》:行简家贫,刻志于学,读六经,每至夜分,寒 暑不易。

《郭稹传》:“稹性和易,文思敏赡,尤刻意于赋,好用经语, 对颇近于谐。聚古画,不计其赀,购求之。”

《杨亿传》:“亿能言,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

《孙何传》:“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为文必本经义。” 《胡则传》:“陈绛尝延龙昌期为人讲《易》,得钱十万。绛既 坐罪,自成都械昌期至,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偿 之。昌期尝注《易》《诗》《书》《论语》《孝经》《阴符经》《老子》,其说诡 诞穿凿,至诋斥周公。以殿中丞致仕,著书百馀卷。嘉 祐中,诏取其书,欧阳修言其异端害道,不当推奖。” 《范正平传》:“正平字子夷。学行甚高,虽庸言必援《孝经》 《论语》,著《荀里退居编》。以寿终。”

《吴奎传》:“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性强记,于书无所不 读,举五经。”

《邵亢传》:“从父飶,字不疑,举进士,为上元主簿,国子监 立石经。飶善篆隶,召充直讲。”

《曾巩传》:“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原本六经。 《曾肇传》:“肇自少力学,博览经传。”

《王安石传》:“‘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 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 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 皆以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 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 多穿凿傅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 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能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 切废不用。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 烂朝报。”

《王雱传》:“雱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神宗数留与语, 受诏撰《诗》《书》义。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书成,迁龙图 阁直学士。”

《钱象先传》:“象先长于经术,侍迩英十馀年,有所顾问, 必依经以对,反复讽谕,遂及当世之务。”

《卢士宗传》:士宗举五经,侍讲杨安国以经术荐之,仁 宗御延和殿,诏讲官悉升殿,听其讲《易》。明日,复命讲 《泰卦》,又诏经筵官及仆射贾昌朝听之,授天章阁侍 讲,赐三品服。

《徐禧传》:熙宁初,王安石行新法,禧作《治策》二十四篇 以献。时吕惠卿领修撰经义局,遂以布衣充检讨。神 宗见其所上策曰:“禧言朝廷用经术,变士十已八九, 然耑袭人之语,不求心通者相半。此言是也,宜试于 有用之地。”

《郑侠传》:侠监安上门,安石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方 置修经局,欲辟为检讨,更令客黎东美谕意。侠曰:“读

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
考证
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

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 行其一二,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范镇传》其学本于六经,口不道佛老申韩之说,契丹 高丽皆传诵其文。

《王存传》:“元祐三年言比废进士专经一科,参以诗赋, 失先帝黜词律、崇经术之意。”

《孔文仲传》:“吴充为相,欲寘之馆阁。又有忌之者,仅得 国子直讲。学者方用王氏经义进取,文仲不习其书, 换为三班主簿。”

《顾临》《传》通经学长于训诂。

《邹浩传》:“哲宗亲擢为右正言。有请以王安石三经义 发题试举人者,浩论其不可而止。”

《任伯雨传》:伯雨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 《陈师锡传》:诏进士习律,师锡言:陛下方大阐学校,用 经术训迪士类,不应以刑名之学乱之。诏索秘阁图 画,师锡言:“六经载道,诸子言理,历代典籍,祖宗图画, 天人之蕴,性命之妙,治乱安危之机,善恶邪正之迹 在焉。望留意于此,以唐山水图代《无逸》为监。”

《常安民传》。熙宁以经义取士,学者翕然宗王氏,安民 独不为变。登六年进士,神宗爱其策,将魁多士,执政 谓其“不熟经学,列之第十。”

《朱服传》:“服,熙宁进士甲科,以淮南节度推官充修撰 经义局检讨,国子监直讲,秘阁校理。”

乔执中《传》入大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 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

《龚原传》:“原为司业时,请以王安石所撰《字说》《洪范传》 及子雱《论语》《孟子义》刊板传学者。故一时学校举子 之文,靡然从之,其敝自原始。”

《蒲卣传》:母任知书,里中号“任五经。”

《汪澥传》:“澥少从胡瑗学《易》,又学于王安石,著《三经义 传》。澥与其议,又首传其说。”

《杨畏传》:“畏幼孤好学,刻志经术,以所著书谒王安石、 吕惠卿。自是尊安石之学,以为得圣人之意。”

《董必传》:“必尝谒王安石于金陵,咨质诸经疑义,为安 石称许。”

《宗泽传》:“泽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 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

《张九成传》:“九成研思经学,多有训解,然早与学佛者 游,故其议论多偏。”

《陈渊传》。渊面对,因论程颐、王安石学同异。上曰:“杨时 之学,能宗孔、孟,其《三经义辨》甚当理。”渊曰:“杨时始宗 安石,后得程颢师之,乃悟其非。”上曰:“以《三经义解》观 之,具见安石穿凿。”渊曰:“穿凿之过尚小,至于道之大 原,安石无一不差,推行其学,遂为大害。”上曰:“差者何 谓?”渊曰:“圣学所传,止有《论》《孟》《中庸》。《论语》主仁,《中庸》主” 诚,《孟子》主性,安石皆暗其原。仁道至大,《论语》随问随 答,惟樊迟问始对曰“爱人。”爱特仁之一端,而安石遂 以爱为仁。其言《中庸》,则谓中庸所以接人,高明所以 处己。《孟子》七篇,专发明性善,而安石取扬雄善恶混 之,言至于无善无恶,又溺于佛,其失性远矣。

《王庠传》:庠字周彦,闭户穷经史百家书传注之学,寻 师千里,究其指归。蚤岁上范纯仁、苏辙、张商英书,皆 持中立不倚之论,吕陶、苏辙皆器重之。尝以经说寄 苏轼,谓二帝三王之臣皆志于道,惟其自得之难,故 守之至坚。自孔孟作六经,斯道有一定论,士之所养 反不逮古,乃知后世见六经之易,忽之不行也。轼复 曰:“《经说》一篇,诚哉是言。”

《胡舜陟传》:舜陟迁侍御史,奏:“向者晁说之乞皇太子 讲《孝经》,读《论语》,间日读《尔雅》而废《孟子》。夫孔子之后, 深知圣人之道者《孟子》而已。愿诏东宫遵旧制,先读 《论语》,次读《孟子》。”又奏:“涪陵谯定受《易》于郭雍,究极象 数,逆知人事,洞晓诸葛亮八阵法,宜厚礼招之。” 《陈公辅传》:“公辅疏言:王安石《三经字说》,诋诬圣人,破 碎大”道非一端也。使公卿大夫皆师安石之言,宜其 无气节忠义也。

《吴表臣传》:“帝方乡儒术,表臣乞选讲官以裨圣德,且 于古今成败,民物情伪,边防利害,详熟讲究。由是诏 开经筵。”

《范如圭传》:“如圭忠孝诚实,得之于天,其学根于经术, 不为无用之文。”

《陈俊卿传》:“绍兴八年,登进士第,除著作佐郎,兼王府 教授。讲经辄寓规戒。”

《虞允文传》:“允文六岁诵九经。隆兴七年,胡铨以台评 去,允文奏留之经筵。早以文学致身台阁,出入将相, 垂二十年。”

《施师点传》:师点十岁通六经,十二能文,仕至资政殿 大学士。

《汪应辰传》:应辰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 声,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 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十岁能诗,游乡校,博士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 而论道,惟公其然’。”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 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 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 之士。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异之,特 书《中庸》一篇以赐。应辰刚方正直,敢言不避。少从吕 居仁、胡安国游,张栻、吕祖谦深器许之,告以造道之 方。尝释克己之私,如用兵克敌,《易》“惩忿窒欲”,《书》“刚制 于酒”,惩窒刚制,皆克胜义,可不常省察乎?其义理之 精如此。

《周执羔传》:乾道初侍讲,首进二说,以为王道在正心 诚意,立国在节用爱人。二年,复为礼部侍郎。一日,侍 经筵,自言学《易》知数。方士刘孝荣言《统元历》差,命执 羔厘正之。执羔用刘羲叟法,推日月交食,考五纬赢 缩,以纪气朔寒温之候,撰《历议》《历书》《五星测验》各一 卷上之。执羔有雅度,立朝无朋比,治郡廉恕,有循吏 风,手不释卷,尤通于《易》。

《胡沂传》:“沂颖异,六岁诵五经皆毕,不忘一字。”

《赵雄传》:“‘淳熙二年佥书枢密院事。一日奏事,上曰:‘今 夏蚕麦甚熟,丝米价平,可喜’。雄奏:孟子论王道始于 不饥不寒’。上曰:近世士大夫好高论,耻言农事,微有 西晋风。岂知《周礼》与《易》言理财,周公、孔子曷尝不以 理财为务?”

《辛弃疾传》:帅长沙时,士人或愬考试官滥取第十七 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 名则赵鼎也。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 一”赵鼎掷之地。次阅《礼记》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 杰士也,此不可失。”启之乃赵方也。

《李好义传》:“好义喜诵《孟子》及《左传》,以为修身行此足 矣。”

《柳约传》:约深于经学,属辞微粹,大为学者师慕。 《李舜臣传》:舜臣生四岁知读书,八岁能属文。少长通 古今,尤邃于《易》。尝曰:《易》起于画,理事象数皆因画以 见,舍画而论,非《易》也。画从中起,乾坤中画为诚敬,坎 离中画为诚明。著《本传》三十三篇,朱熹晚岁,每为学 者称之。所著《书群经义》八卷,书小传四卷,文集三十 卷,家《塾编次论语》八卷,《镂玉馀功录》二卷

《孙逢吉传》:朱熹在经筵,持论切直,小人共不便。潜激 上怒,中批与祠。刘光祖与逢吉同在讲筵,吏请曰:“今 日某侍郎轮讲,以疾告,孙侍郎居次,请代之。逢吉曰: ‘常所讲《论语》,今安得即有讲义’?”己而问侍郎讲义安 在?取观之,则讲《诗·权舆》篇,刺康公与贤者有始而无 终,与逐朱熹事相类。逢吉欣然代之讲,因于上前争 论甚苦。会部中会食,吏密报优人王喜除阁职。逢吉 即言:“于上前效朱侍讲进趋以儒为戏者,岂可令污 阁职?”即抗疏力争之。

《刘黻传》。黻至南安,尽取濂、洛诸子之书,摘其精切之 语,辑成书十卷,名曰《濂洛论语》。咸淳四年,改正字。上 言:“正学不明,则义理日微;异端不熄,则鼓惑转炽。臣 非不知犯颜逆耳,臣子所难,实以君道世道,重有关 系,不容不恳恻开陈。”疏上,逾日,未蒙付外。孟轲云:“‘有 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臣忝职谏省,义当尽言。今既” 不得其言。若更贪慕恩荣。不思引去。不惟有负朝廷 设官之意。其于孟轲明训。实亦有慊。

《杜范传》。范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 士。端平元年,授军器监丞。明年,入对,言:“近者召用名 儒,发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之学,有好议论者,乃从 而诋訾讪笑之。陛下一惑其言,即有厌弃儒学之意。 此正贤不肖进退之机,天下安危所系。愿以其讲明 见之施行。”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四年,还朝,言:“陛下 敬天有图,旨酒有箴,缉熙有记,使持此一念,振起倾 颓,宜无难者。”及拜右丞相,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 众恩,广忠益赐之。所著《奏槁》十卷,外制三卷,《进故事》 五卷,《经筵讲义》三卷。

《张虙传》。虙迁秘书郎兼吴益王府教授,改兼庄文府 讲《毛诗》终篇,乞以所读诸子改《尚书》。帝曰:“吾固以《诗》 《书》成《麟趾》之美也。”端平初,召为国子司业兼侍讲。以 《礼记月令》进读,至“狱讼必端平”之语,因敷畅厥旨。升 国子祭酒。以为《月令》之书虽出于吕不韦,然人主后 天而奉天时,此书不为无助。乃因已讲者为十三卷, 乞按月而观之。

《吴昌裔传》:“昌裔,嘉定七年举进士,调眉州教授。眉士 故尚苏轼学,昌裔取诸经为之讲说。祠周惇颐及颢, 颐载熹,揭白鹿洞学规,仿潭州释奠仪,簿正祭器,士 习丕变。”

《高定子传》:“定子所著《经说》《绍兴讲义》行世。”

《范应铨传》:应铨,开禧元年举进士,直焕章阁。读书明 大义,尤喜《左氏春秋》。所著有《西堂杂著》十卷,断讼语 曰:《对越集》四十九卷。徐鹿卿曰:“应铨经术似兒宽,决 狱似隽不疑,治民似龚遂,风采似范滂,理财似刘晏, 而正大过之。人以为名言《牟子才传》:子才以集英殿修撰知太平州,至郡间诣 学为诸生讲说经义。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有《经筵讲 义口义》故事。

《朱貔孙传》,“淳祐四年进士,累迁太子右谕德,诏许乘 马赴讲,貔孙谕导得体,衍说经义,有关于君道者,必 委曲敷畅,阴寓警戒,太子每为之改容。”

《欧阳守道传》:淳祐元年,举进士。湖南转运副使吴子 良聘守道为岳麓书院副山长。守道初升讲,发明孟 氏“正人心,承三圣之说,学者悦服。宗人子新及子必 泰寓居长沙,闻守道至,往访之,初犹未识也。晤语相 契,守道即请于子良,礼新,为岳麓院讲书。新讲《礼记》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一章,守道起曰:‘长沙自有仲齐, 吾何为至此’?”仲齐,新之字也。所著有《易故文集》。 《洪畴若传》。淳熙五年进士,以焕章阁学士致仕。所著 有《讲议经筵故事》。

《危稹传》:“淳熙十四年进士,知漳州。郡有灵漳台,据溪 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 动。诸经有《讲义集解》。”

《胡颖传》: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成童即能倍诵 诸经。中童子科,复从兄学弓马,母不许曰:“汝家世业 儒,不可复尔也。”遂感励苦学,尤长于春秋。绍定五年 登进士第。正直刚果,博学强记,吐词成书判,下笔千 言,援据经史,切当事情,仓卒之际,对偶皆精,读者惊 叹。

冷应《征传》。“宝庆元年进士,知万载县。大修学舍,招俊 秀治其业,旌其通经饬行者以劝。”

《程元凤传》:“绍定元年进士,为宗学博士,以《诗》《礼》讲荣 王府,旁讽曲喻,随事规正,多所裨益。”

《陈宗礼传》。“淳祐四年进士。度宗即位,兼侍讲。所著有 《经筵讲议》《经史明辨》《经史管见》。”

《徐侨传》:淳熙十四年进士,调上饶主簿。始登朱熹之 门,熹称其明白刚直。侨尝言“比年熹之书满天下,不 过割裂掇拾,以为进取之资。求其专精笃实,能得其 所言者盖鲜。故其学一以真践实履为尚。”

《循吏传》:“韩晋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为童子时,日诵 书数千言。长以五经中第。”

《文苑传》:“卢稹幼颖悟,及长晓五经大义。”

崔遵度,七岁授经于叔父宪,尝以《春秋》编年,史、汉纪 传之例问于宪,宪曰:“此儿他日成令名矣。”仁宗以寿 春郡王开府,遵度与张士逊并为王友。王读《孝经》彻 章,复以御诗赐之。喜读《易》,尝曰:“意有疑则弹琴以辨 其数,筮《易》以观其象,无不究也。”

穆修,字伯长,郓州人。幼嗜学,不事章句。真宗东封,诏 举齐、鲁经行之士,修预选,赐进士出身。母死,自负榇 以葬,日诵《孝经》《丧记》,不用浮屠为佛事。

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 皆不中,悉焚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 说。

唐庚兄弟五人,长兄瞻,字望之,后名伯虎,字长儒,治 《易》《春秋》皆有家法。

刘恕少颖异,书过目成诵。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 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坐惊异。年十 三,诣丞相晏殊,问以事,反复诘难,殊不能对。召至府, 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未冠,举进士。时有诏能 讲经艺者别奏名,应召者才数十人。恕以《春秋》《礼记》 对,先列注疏,方引先儒异说,末乃断以己意,凡二十 问,所对皆然,主司异之,擢为第一。国子试讲经,复第 一。

朱长文,字伯原,苏州吴县人。年未冠,举进士乙科,以 病足不肯试吏,筑室乐圃坊,著书阅古,有文三百卷, 《六经》皆为辩说。

汪藻拜翰林学士,帝以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 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缙绅艳之。

《忠义传》:“尹谷登进士第,知崇阳县。丁内艰,家居教授, 不改儒素,日未出授诸生经。士虽有才思而不谨饬 者,摈不齿。”

《隐逸传》:“章察博通经学,尤长《易》太元。”

张举闭户读书四十年,穷经著书,至夜分不寐。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学明道, 将往从焉。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 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 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晚年教授学者自 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 越其序而后已。

戚同文幼孤,闻邑人杨悫教授生徒,日过其学舍,因 授《礼记》,随即成诵,日讽一卷,悫异而留之,不终岁,毕 诵《五经》。时晋末丧乱,绝意仕进。

种放,景德元年十月来朝。上曰:“放每所询问,皆据经 以对,颇多裨益。朕优待之,盖以激浮竞也。”三年,告归 终南,表求太宗御书及经史音疏,悉给焉。

《高丽国传》:“太平兴国二年,伷卒,弟治知国事。”淳化四年,治上言:“愿赐板本九经书,用敦儒教。” 许之。

《鱼兹国传》:国中有五经书,得自中国。

《画墁录》:嘉祐末,得石经二段于洛阳城,乃蔡邕隶书。 《论语》文,无甚异,唯求之欤,抑与之欤。

《东轩笔录》:熙宁中,诏王荆公及子雱同修经义成,加 荆公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雱龙图阁直学士,同日授 命。故参政绛贺诗曰:“陈前舆马同桓傅,拜后金车有 鲁儒。”

《阙里志》四十七代武仲,元祐初为秘书省正字,累迁 礼部侍郎,出知洪州,著《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内外 制杂文》共百馀卷。

孔佥通五经,尤明三礼、《孝经》《论语》,生徒数百人,为五 经博士。

五十代拱,少孤好学,有习经读史各三卷。

《续诗话》欧阳公云:“《九僧诗集》已亡。元丰元年秋,余游 万安山玉泉寺,于进士闵交如舍得之。交如好治经, 所为奇僻,自谓得圣人微旨,先儒所不能到。贫无妻 儿,不应举,常寄食僧舍,僧亦不厌苦之。始居龙门山, 犹恐游人往来多,徙居万安山,屏绝人事,专以治经 为事。凡数十年,用心益苦,而去人情益” 远,众非笑之。 交如不变益坚,虽非中行,其志亦可怜也。

《苏州府志》:“胡稷言,字正思,少学文于宋祁,得古法。既 从胡瑗学,遂精经术。

张仅,字几道,吴县人。治平三年举进士,与里人顾棠 皆为王安石门下士。安石作《三经义》,二人与焉。” 《处州府志》:“龚原,字深父,遂昌人。宋嘉祐进士,历宝文 阁待制。初,邑人未知学,原笃志明经,致身通显,由是 翕然化之。是时周程诸先生犹隐濂洛,原以经学为 世表倡。凡永嘉先辈以经学鸣者,渊源皆出于此。著《 易解》等书,颁布天下,号武陵先生,邑人绘像立祠于 学

王光祖,字文季,松阳人。官大理” 评事,精于理学。朱文 公提举时,邂逅邑之福安僧舍,文季拱立规掌,如太 极状。公即异之曰:“王子胸中自有太极。” 间以传注质 之,文季曰:“‘公注《中庸》,不使滋长于隐微之中,愚意当 加潜暗’二字。” 公深然之。后数以诗文往复,有《寄孙竹 湖书》曰:“吾到栝,止得士友王文季一人而已。”

季致平,青田人。隐居不仕,治《诗》《书》《易传》,会其要领,著《 精览归一图解》。

《元史黄溍传》:“溍除翰林直学士,寻兼经筵官,执经进 讲者三十有二。帝嘉其忠,数出金织纹段赐之,升侍 讲学士,同知经筵事。”

《欧阳元传》:“元幼岐嶷,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诸书,八 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 属文。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 ,究伊洛” 诸儒源委,尤为淹贯。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 元以《尚书》与贡

苏天爵传于时,中原前辈凋谢殆尽,天爵独身任一 代文献之寄,讨论讲辨,虽老不倦。晚岁复以释经为 己任,学者因其所居,称之为“滋溪先生。”

《吕思诚传》:思诚尝病古注疏太繁,晦翁删之太简,将 约其中以成书,不果。

《韩镛传》授饶州路总管,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 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每治政之暇,必延 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 之以科第进者,较他郡为多。

《成遵传》:“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年十五丧父,家 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治进士 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一日,愤然曰:‘《四书》《五 经》,吾师也。文无逾于史汉韩柳,区区科举之作,何难 哉’!至顺辛未,至京师,受《春秋》业于夏镇,遂入成均,为 国子正。”

《曹鉴传》:“颖悟过人,举止异常。儿既冠,通五经大义。” 《逯鲁曾传》:“鲁曾性刚介,通经术。”

《良吏传》:“耶律伯坚为泽州长官,大修孔子庙,割田十 亩,置书万卷,迎儒士李俊民为师,以招延四方来学 者不五六年学之士子以通经被选者,百二十有二 人。”

《忠义传》:赵弘毅少好学,尝受经于临川吴澄 郑玉,幼敏悟嗜学,既长,覃思六经。

黄哻:博学明经,善属文,尤长于诗,有诗文传于世。 《隐逸传》张特立: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 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 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 庸” 先生。又谕曰:“先生年老目病,不能就道,故令赵宝 臣谕意,且名其读书之堂曰丽泽。” 壬子岁,复降玺书。 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 昔已赐嘉名,今复论意。” 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 记》。

杜本所著有《四经表义》《六书通编》《十原》等书。

《苏州府志》:“邵光祖,字弘道,父宦游来吴,因家焉。博学好古,研精经传,讲习垂三十年,遂通三经,皆有疑义。 又著《尚书集义》六卷。于字学尤究六书之旨,采诸经 骚语古韵偏傍,以从古文,辨声音,而因字母,著《韵书》 四卷。其教诸生,有欲习科举者,皆弗许。尤以辟异端, 禁邪说,扶植名教为务。有以先贤康节子孙论荐于” 朝,不报。张士诚据吴,授湖州学正,亦不赴,以布衣终 焉。

《歙县志》:“曹泾字清甫,幼颖悟,八岁能通《五经》,不专攻 举子业,研穷经学尤精。至元中,授紫阳书院山长。” 《婺源县志》:“胡炳文字仲虎,幼嗜学,既长,笃志朱子之 学,上溯伊、洛,以达洙、泗渊源,著《五经会意》。”

《金华府志》:“黄景昌字清远,一字明远,浦江人。四岁入 小学,十二岁能属文。长从方凤、吴思齐、谢翱游,益通 五经、诸子、诗赋、百家之言,尤笃意《书》《春秋》之学,《三传》 异说,学者不知所从。景昌据经为断,作《春秋举传论》, 又作《周正如传考》《蔡氏传正误》《古诗考》。晚自号田居 子,述《田间古调,乱》《九章重纪》。至元二年卒。”

戚仲咸永康人。父象祖,信州道一书院山长。仲咸从 许谦问道,潜心性理之说,旁通诸子百氏,同门推为 高弟。衣粗食淡,克己励行,为人所难,不徇时尚而改 其度。尝言:“人知富贵之可欲,而不知贫贱之可乐也。” 吕氏创义学,延仲咸主其教。事师法严谨,学者敬惮 之。扁其书室曰“朝阳”,人尊之为“朝阳先生。”所著有《春 秋纂例》等书,宋如琥其高祖云。

吕溥字公甫,永康人。从学许谦之门,讲究经旨,悉领 其要。为文驰骋雄畅,落落有奇气。诗动荡激烈可喜。 治家以礼,冠婚丧祭一遵朱子所定。尝注《大学疑问》 《史论》。其诗文有《竹溪集》若干卷。兄洙,字宗鲁,亦从许 谦游,同门服其精敏。俄以疾卒。尝著《易图说》《大学辨 疑》。

《处州府志》:“季仁寿字山甫,龙泉人。元末用荐者起教 谕慈溪,迁松阳教谕。郡守请定乡饮酒礼,斟酌古今, 定为仪注。升双溪山长,转婺州教授,不赴。放意物外。 治《易》《诗》《书》《春秋》,学者称为四经先生。著有《春谷读书 记》《易》《诗、书、春秋》《四书衍义》《四书质义》《策枢通览》《诗林 钩元》《弓冶录》。遭兵燹鲜存。《春谷集》行于世。”

南昌郡乘:陈焕字时可,丰城人。博学和易。黄谦父重 其人,为买田筑馆,居之二十年,两与乡漕荐,入元,隐 居巏山,不仕。取平生著述,定为《易传宗》《书传通》《诗传 微》《礼记释》《四书补注》诸书,行于世。尝谓学者率信先 儒而疑夫子,故讲说必原夫子之意,不苟随先儒议 论。学者号为“巏山先生。”

朱隐老,字子方,丰城人。幼读书,膏油不给,辄挟册映 月读之,冬则拾枯薪及爇松明以继。时姚江村洪泳 齐、赵冽泉、凃桂庄,皆宋之遗耆,淹通六艺,隐老咸执 经相叩。久之,心与理涵,如辨黑白,遂倡鸣道学于荷 山之阳,四方学子悉从之游。至正壬辰春,江淮兵动, 乡里恶少年为变,杀戮至,鸡犬耄倪皆窜。隐老犹操 觚,正衣冠而坐,从容语抄掠者曰:“赀财任取书籍,非 汝所好也。”及后再至三至,隐老复曰:“吾家已罄矣,尔 幸他之。”盗素闻其名,笑而去,无敢纵火者。比邻数十 家,皆借此获免。至正丁酉八月,临没语其子善曰:“吾 以数推,明年江西当大变,尔宜谨避以免难。”语讫而 逝。戊戌夏四月,伪汉陈友谅陷南昌,果如其言。所著 有《易说》《礼说》《皇极经世书说》,学者称之曰“灊峰先生。” 《吉安府志》:“刘瑾,安福人。淹贯经史,留心理学,晚更肆 力治诗。其说宗朱子,而间出其所自得。又考正诸国 世次,作者时世,察其源流,辨其音韵,审《诗》《乐》之合,穷 删定之由,为《诗传通释》,能阐发朱子之蕴,纂修《大全》 多采入焉。”

刘谔,字公荣,泰和人。方髫龀,声律辞赋多立就。同学 年倍者多事嬉游,谔独正色危坐,朗诵自若。比长,涉 猎百氏,大肆力于文。尝曰:“为学用志专,则其应不穷, 耳目所得,非自得也。”作《省身八箴》授学者,作《善恶》二 箴以自省。三举不偶,或劝阅时文,谢曰:“经通则理明, 理明则辞顺。为学当务己,岂能踵他人故武,以趋利” 达哉!病革之日,家人问欲言,因命扶掖端坐,朗诵朱 子《小学》题辞一过而卒。

李心原,吉水人。师事草庐吴先生,通《五经》,尊信朱氏 之学,屡举不第,教授于乡。操持端洁,有古人风。翰林 李祁读其遗文,至所《与宗人举义祃誓》之文,及《上郡 将言兵书》,流涕叹息,以谓“当时郡县之吏,傥皆如李 心原所见,内自结其民,何乱不平?惜抱连城之珍,而 无明时一日之遇。其惓惓忧国犹若是,可不谓贤矣 夫。”

《临江府志》:“杜本字伯源,清江人。负奇气,博学善属文, 尤工篆隶。尝游京师,朝贵交荐去之,隐居武夷山。平 生沉静寡欲,无疾言遽色。与人交尤笃于义,屡征不 赴。至正间,复召翰林待制,称疾固辞。所著有《四经表 义》《六书通编》《十原》等书,学者称为清碧先生。”

《明外史懿文太子标传》:“懿文太子标,太祖第一子也太祖为吴主,立为王世子,从宋濂受经。”

《周定王橚传》:“镇国中尉睦桔,字灌甫,镇平王诸孙。睦 桔覃精经学,通五经,尤邃于《易》《春秋》。”谓本朝经学一 本,宋儒古人经解残缺放失,乃访求诸海内通儒,缮 写藏弆,若李鼎祚《易解》、张洽《春秋传》,皆叙而传之。筑 室东坡之上,招延学徒,与共研席,名声籍甚。吕柟与 论《易》,叹息而去。万历五年,举文行卓异,为周藩宗正, 领宗学,约宗生以三、六、九日午前讲《易》《诗》《书》,午后讲 《春秋》《礼记》,虽盛寒暑不辍。命诸生刺举同异,撰《五经 稽疑》六卷,《授经图传》四卷。竭四十年之力,丹铅历然, 论者以汉刘向方之。

《鲁荒王檀传》:奉国将军健根,钜野恭定王阳蓥诸孙。 博通经术。子镇国中尉观𬉼,字中立,尝绘《太平图》上 献,世宗嘉奖之,赐承训书院名额,并五经诸书。 《宁献王权传》:镇国中尉谋㙔,束修自好,贯串群籍,著 《易象通》八卷,《诗故》十卷,《春秋戴记鲁论笺》二十卷,《骈 雅》二卷。

《刘基传》:“基幼颖异,于经史无不通贯。次子璟字仲璟, 弱冠通五经。”

《曾鲁传》:“鲁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奉礼郎简 正理欲以神童举于朝,其父不听。

《危素传》:“素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皆折行辈与为 礼。至元六年,授经筵检讨。”

《安然传》:“杜敩字致道,壶关人。举元乡试第一,除高平 教谕,迁台州学正。归家教授,通《易》《诗》《书》三经。”

许存仁传:父谦,受学金履祥,学者称白云先生。太祖 克金华,访谦,后召存仁,语大悦,尝命讲《尚书洪范》休 咎征之说。又尝问《孟子》何说为要,存仁以行王道、省 刑薄赋对。吴元年,擢祭酒。

《赵俶传》:洪武六年,征至。论经史贯串古今,除国子博 士。帝御奉天殿,召俶等曰:经学必宗孔子,毋以仪秦 纵横。”俶请以正定十三经颁示天下,屏战国策及阴 阳谶卜诸书,勿列学官。明年择诸生颖拔者三十五 人,命俶专领之,教以古文。寻擢李扩、黄义等入文华、 武英二堂说书,皆见用。九年,御史台言博十俶以《诗 “经教成均四年,其弟子多为方岳重臣及持节各部 者,今年逾悬车,请赐骸骨。乃进俶秩,以翰林院待制 致仕,赐内帑钱治装。宋濂率同官暨诸生千馀送之。 〈桂彦良传〉》:帝开国初,特重师傅。既命宋濂教太子,而 诸王傅亦慎其选。彦良与陈南宾、萧岐等皆宿儒老 生。岐字尚仁,泰和人。洪武十七年,授潭王府长史。尝 辑《五经要义》。

《陈修传》:“吴琳,黄冈人。太祖下武昌,求荆楚名儒,以詹 同荐,召为国子助教。与同并教胄子,文采不如同,而 经术过之。”

《王宗显传》:“太祖改婺州为宁越府,以宗显知府事。宗 显故儒者,博涉经史,开郡学,聘叶仪、宋濂为五经师, 戴良为学正,吴沉、徐原等为训导。自兵兴,学校久废, 至是始闻弦诵声。”

《陈济传》:其后有陈继者,亦以布衣通经。父死,继生甫 十月,遗书数万卷。母吴,躬织以资诵读。比长,贯串经 学,人呼为“陈五经。”杨士奇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改 翰林五经博士。

《刘球传》球字求乐,安福人。永乐十九年进士,家居读 书,十年授礼部主事,胡濙荐侍经筵。 《舒芬传》:芬以倡明绝学为己任,其学贯串诸经,学者 称“梓溪先生。”

《徐溥传》:“孝宗嗣位,兼文渊阁大学士,诏撰《三清乐章》。 溥等言:国家设文渊阁,命学士居之,诚欲其谟谋政 事,讲论经史,培养本原,匡弼缺失。今经筵早休,日讲 久旷,异端邪说得乘间入。皆臣等无状,不能为陛下 保初政。”奏入,帝嘉纳之。

《刘健传》:“弘治四年,进太子太保。帝召入乾清宫,执健 手曰:‘东宫好逸乐,先生辈常劝之读书,辅为贤主’。健 等顿首受命而出。武宗嗣位,孝宗山陵甫毕,健等即 请开经筵。帝每当日讲,率云朝谒两宫。健等深以为 忧,上疏极陈怠学之失,且具述先帝惓惓,属以勤学, 词甚哀切。帝竟不报。复上言:近日以来,免朝太多,游 戏渐广。经筵日讲,直命停止,不知陛下宫中复有何 事急于此者?”至八月,帝既大婚,健等请开经筵,命俟 九月。至期,又命停午讲。健等言:“先帝时,每日必二讲, 今不可废。”不从。时东阳以诗文引后进,海内士皆抵 掌谈文学,健若不闻,独教人治经穷理。其事业光明 俊伟,为明世辅臣第一。

《王鏊传》:鏊数典乡试,取士尚经术险诡者,一切屏去。 《王云凤传》:云凤为祭酒时,请刘瑾临视国学,如唐鱼 朝恩故事,言官指为五经扫地云。

《谢铎传》:“铎经术湛深,为文章有体要。”

《王缜传》:武宗初立,内府工匠以营造加恩,缜率同官 言:“昔唐明皇初载,内殿常置《无逸图》,而宇内乂安。末 年易以山水障子,而国势陵替。宋仁宗尝命辅臣书《孝经》《无逸》为图,而享国最久。至徽宗尚羽毛山水诸 画,而宋室不竞。工匠末技以微劳进者,诚不可示后 世。宜散遣先朝诸画士,革工匠所授官。”帝不能用。 《王守仁传》: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 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万 历十二年,大学士申时行等言:“守仁言‘致知出《大学》, 言良知出《孟子》,皆祖述经训,羽翼圣真。诚宜崇礼,庶 圣化大裨’。”帝从之。

《王艮传》:艮初名银,王守仁为更名。七岁受学乡塾,贫 不能学,读书止《孝经》《论语》《大学》,信口谈说中理解。后 悟天地万物与己一体,遂谢杂务为儒者。

《姚镆传》:“弘治六年进士,除礼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广 西提学佥事。立宣成书院,延五经师以教士子。” 《张岳传》:“岳博览经术湛深,不喜王守仁学,以程朱为 宗。”

李中传再迁广西提学,以身为教,择诸生高等聚五 经书院,五日一登堂讲《难》。

《杨爵传》:“嘉靖二十年,爵上疏曰:‘数年以来,朝御希简, 经筵旷废,非隆古君臣都俞,吁咈协恭图治之气象 也’。”帝中年益好祥瑞,爵疏诋符瑞,帝怒,立下诏狱。工 部员外郎徐魁,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先后系 七年,日与怡、魁切劘讲论,忘其困苦。所著《周易辨说》 《中庸解》,则狱中作也。

《杨继盛传》:“继盛以议和辱国,奏言十不可,五谬。”疏入, 贬狄道典史。其地杂番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 者百馀人,聘《三经》师教之,鬻所乘马,出妇装,市田资 诸生。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刘元震传》:“隆庆五年进士,历国子祭酒。简束诸生,课 其勤惰。经籍非布在学官者,弗听肄。”

《王樵传》:“樵邃经学,《易》《书》《春秋》皆有纂述,卒赠太子少 保。”

《谢杰传》,“万历二十五年春,杰以帝荒于政事,疏陈十 规,言前此经筵临御,圣学日勤。今则讲官徒设,讲席 久虚。”

《杨时乔传》。时乔最不许王守仁之学,辟之甚力,尤恶 罗汝芳,官通政时,具疏斥之曰:“佛氏之学,初不溷于 儒,乃汝芳假圣贤仁义心性之言,倡为见性成佛之 教,谓吾学直捷,不假修为。于是以传注为支离,以经 书为糟粕,以躬行实践为迂腐,以纲纪法度为桎梏, 逾闲荡检,莫此为甚,而后学转相信从,祸将安极!望 敕所司明禁,用彰风教。”诏从其言。

吴达《可传》。举万历五年进士,历御史。疏请御经筵勤 学。

《邹元标传》:“元标字尔瞻,九岁通五经。”

《顾大章传》:弟大韶,老于诸生,通经史百家,于《诗》《礼》《仪 礼》《周官》多所发明,他辨驳者复数万言。性懒不著书, 将死,始缮所笺《诗》《礼》,曰《炳烛斋随笔》云。

《文苑传》:“王冕同时郭奎从余阙学经,阙亟称之。太祖 为吴国公,来归,从事幕府。”

赵㧑谦,名古则,更名㧑谦,馀姚人。长游四方,天台郑 四表善《易》,则从之受《易》。定海乐良鄞郑真明《春秋》,山 阴赵俶长于说《诗》,㧑谦悉与为友,博究六经百氏之 学。

杨基九岁背诵《六经》,及长,著书十馀万言,名曰《论鉴 王蒙传》。洪武七年,帝御武楼,赐学士宋濂坐,谓曰:“天 下既定,朕方垂意宿学之士,卿知其人乎?”对曰:“会稽 有郭传者,其学有渊源,其文雄赡新丽,其议论根据 六经,异才也。”帝召见于谨身殿,授翰林应奉。

万历中,连江陈第字季立,为诸生,深于经学,其著述 为尤富云。

何景明,擢陕西提学副使。其教诸生,专以经术,遴秀 者于正学书院,亲为说经,不用诸家训诂,士始知有 经学。

董其昌父汉儒,有学行。其昌初就塾,比夜,父从枕上 授经,悉能诵记。

王志坚肆志读书,其读经,先《笺疏》而后辨论。弟志长 亦深于经学。

《见闻录》:“黄润玉字孟清,世为鄞人。十三岁时,改元永 乐,命江南富民实北京,其父当行,先生诣官请代官, 少之。对曰:‘父去日益长’。官异而从之。逾年扺京,授廛 北城外十里所,沙漠寒沍,茫无人烟。先生与同役,筑 室成比闾,倾赀给徭赋,垦圃鬻蔬以为生,人不堪其 劬瘁,先生安之。稍隙,辄肆力于学,以己心为严师,而” 蕲造于圣贤。择然后语,确不可易焉。揆然后动,端无 所苟焉。京有富翁,仅一女,招先生寓宿其家而同贾, 先生辞。或问之,曰:“瓜田不纳履也。”其慎行若此。补郡 庠生。京闱乡试,擢礼经魁。会试,授建昌府学训导。丁 文林公忧,改训南昌府学,拜行在交阯道监察御史, 出按湖广。平生著述甚富,以朱子尝欲编《礼记》附《仪 礼》,乃取《仪礼》析为四卷,而以《礼记》比类附之,不类者 附诸卷,首末亦各有意义。又以《五礼》独缺《军礼》,因取《周官·大田礼》补之,而以《礼记》诸篇载田事者附焉,别 为一卷,通五卷,皆为之注释,总曰《仪礼》。《戴记附注》。以 《小学》《四书》诸经注家或遗或误,撰《经书补注》。以《大学》 《中庸》旨皆渊奥,撰《学庸通旨》。以《礼记》深衣制十有幅, 郑氏注为裳,而《玉藻》“长中继掩尺”注亦误撰考定深 衣古制,以《四明新志》芜秽,撰《宁波简要志》。以《道德经》 《阴符经》古注皆昧,各为之注。尝因安远侯柳溥问古 兵法,为注《孙子》。其他备论理事曰《南山录》,杂著诗文 曰《南山稿》,皆藏之。家居二十载,寿八十有九而卒。 《列朝诗集》:“李舜臣字懋钦,一字梦虞,乐安人。嘉靖癸 未会元,在外及南凡八年,始召为太仆卿。因庙灾自 陈,未履任而报罢。闲居二十年,屡荐不起。”懋钦与章 丘李伯华才名相颉颃,并繇吏部左迁,并以京堂罢 免,皆为嘉靖初权贵人所𬺈龁。伯华家居,纵酒度曲, 颓然自放。懋钦壹意经术,《易》《诗》《书》《三礼》《左传》分日读 之,每六日一易,其指归在《尔雅》,质以篆隶,《广韵》及陆 德明《音义》,各有注释部分,秩如也。伯华后懋钦两科, 而致仕先于懋钦,会则夜数易烛,离则月不乏书有 作必走使相示,两人学业不同,而志趣䜣合。今三齐 之士,屈指先辈有名人必称“二李。”

《苏州府志》:“杨基字孟载,九岁能背诵《六经》。洪武时,与 高启、张羽、徐贲号‘吴中四杰’。”

陶振,字子昌,吴江人。少学于杨维祯,兼治《诗》《书》《春秋》 三经。洪武末,举明经,授本县学训导,改安化教谕。 王汝玉,名璲,长洲人。颖敏强记,中浙江乡试。洪武末, 以荐擢《五经》博士。弟琎,字汝嘉,永乐初,召修《五经》《四 书》《性理大全》。

赵友同,字彦如,长洲人。自少笃学,尝从宋濂游。永乐 中,大臣数荐其文学,与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 陈继,字嗣初,受书于郦尚德、秦师尹。洪熙初,杨士奇 荐授翰林五经博士。

汤洪字宗范,常熟人。嗜学,至废寝食。泛涉诸经,治书 尤精。与邑儒讲难,众不能屈。提学彭勗论南士经学, 以洪为首。举景泰庚午乡荐。

叶仪,性嗜学,习闻师训,以五性人伦为本,以开明心 术、变化气质为先,朝夕惕厉,研究其旨。已而授徒讲 学,士争趋焉。其语学者曰:“圣贤言行,尽于《六经》《四书》, 其微辞奥义,则近世先儒之说备矣。由其言以求其 心,涵泳从容,久自得之,不可先立己意而妄有是非 也。”太祖下金华,召仪为五经师,以老疾辞,隐居养亲。 所著书有《南阳杂槀》等集。吴沉称其“理明识精,一介 不苟,安贫乐道,死而不变。”

《池州府志》:“柯乔字迁之,进士,官御史宪副。笃志向学, 游王阳明、李古源门下,讲明良知之学,心地豁然。及 归田,徙居府城,近李公尚志轩,自署其门曰:‘依仁此 为宅,逃名不问山’,尊师慕道之意,至老不倦云。” 《高淳县志》:“韩邦宪字子成,少以奇童称。年十八,领嘉 靖戊午乡荐,明年成进士,授屯田主事,晋虞衡员外 郎。暇”日玩《十三经注疏》,而于典章制度尤精核。 谷再吉少读书淹博,所作制艺,出入经史,作《五经纂 要》。

《苏州府志》:“桑瑾字廷璋,常熟人。景泰丙子领乡荐,年 逾大耋,不废书,著《三经集说》。”

黄省曾字勉之。嘉靖辛卯以诗魁乡榜。喜读书,每遇 朔望,必陈《五经》而拜之,倾箱盈几,纂述不休。

殷子义,字集卿。隆庆三年贡淮安训导。授经里中,垂 四十年。其学出入朱、陆,务溯孔、孟之传。《四书》《五经》皆 为注解,根极理要,疑义扣击,沛若悬河。弟子既贵,事 之如执经时。学者称“方斋先生。”

《松江府志》:“陶振字子昌,受学于杨维祯,通《诗》《书》《春秋》 三经。洪武初,为吴江训导。后归隐九峰之间,授徒自 给。一夕,为虎所噬。”

何良傅,字叔皮,华亭人。十岁通《经》史各论,撰成一《家 言》。嘉靖辛丑第进士。

林锺华亭人,有学行,通《诗》《书》《春秋》三书。宣德中,任崑 山训导,历山东参政。

钱良辅,字德卿,父廉,笃学通《五经》,陆武、惠炳欲延致 之,终不往。仕为会稽县学教谕。

《扬州府志》“刘冀”字玉介,性端方。穷年读书,深探先 儒性命宗旨。与名儒金玉节等十一人,讲习于董子 祠。试海陵,诣先儒王心斋祠,辨难良知之旨,并及朱、 陆异同,十邑学者毕集,论难锋生。玉节难王,黜陆以 伸朱、冀。“佐之。闻者无不倾心叹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