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第291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经济汇编 戎政典 第二百九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二百九十一卷
经济汇编 戎政典 第二百九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

 第二百九十一卷目录

 戈矛部汇考

  诗经郑风清人 秦风小戎 秦风无衣 曹风候人 鲁颂閟宫

  周礼考工记

  方言杂释

  释名释用器 释兵

  三礼图戈图说

  武备志枪矛 双钩枪图 单钩枪图 环子枪图 素木枪图 鸦项枪图 太宁

  笔枪图 捣马突枪图 槌枪图 枪图说 长枪图说 枪图说 枪图说 枪图说 铁

  钩枪图说 龙刀枪图说

 戈矛部艺文一

  矛铭           周武王

  教           汉诸葛亮

  马槊谱序        梁简文帝

 戈矛部艺文二

  咏戈           唐李峤

  长平戈头歌        明陶凯

  杨教师枪歌        唐顺之

  文皇御枪歌        王世贞

 戈矛部纪事

 戈矛部杂录

戎政典第二百九十一卷

戈矛部汇考

[编辑]

诗经

[编辑]

《郑风清人》

[编辑]

二《矛重英》

二《矛重乔》

二矛,酋矛,夷矛也,各有画饰。乔矛,矜近上及室题,所以县毛羽。正义《考工记》云:“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寻。”注云:“八尺曰寻,倍寻曰常。酋夷,长短名也。酋短,夷长也。”是矛有二等也。《记》又云:“攻国之兵用短,守国之兵用长。”此御狄于境,是守国之兵用长,宜有夷矛,故知二矛为酋矛、夷矛。《鲁颂》以二矛与重弓共文,弓无二等,直是一弓而重之,则知二矛亦一矛而有二,故彼笺云“二矛重弓备折坏直。”是酋矛有二,无夷矛也。矜,矛柄也。室谓矛之銎孔。《左传》云:“舞师题以旌夏。”杜预云:“题,识也。”笺言乔者,矛之柄,近于上头皆悬毛羽,犹今之鹅毛槊也。朱注二矛,酋矛,夷矛也。英以朱羽为矛饰也。酋矛长二丈,夷矛长二丈四尺,并建于车上,则其英重叠而见矛之上句曰乔,所以悬英也。英弊而尽,所存者乔而已。

《秦风小戎》

[编辑]

厹,矛鋈𬭚。

朱注厹矛,三隅矛也。鋈𬭚,以白金沃矛之下端平底者也。大全孔氏曰:“厹矛,刃有三角。鋈,白金饰其𬭚。《曲礼》曰:‘进戈者前其𨱔,进矛戟者前其镦’。”是矛之下端者,当有镦也。锐底曰𨱔,取其𨱔地;平底曰𬭚,取其𬭚地。

《秦风无衣》

[编辑]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戈长六尺六寸,矛长二丈。正义“戈长六尺六寸”,《考工记》庐人文也。《记》又云:“酋矛常有四尺,八尺曰寻,倍寻曰常,常有四尺。”是矛长二丈也。矛长二丈,谓酋矛也。夷矛则三寻长二丈四尺矣。《记》又云:“攻国之兵用短,守国之兵用长。”此言兴师以伐人国,知用二丈之矛,非夷矛也。

《曹风候人》

[编辑]

彼候人兮,何戈与祋。

大全孔氏曰:“戈钩,矛戟也。如戟而横安刃,但头不向上为钩。直刃长八寸,横刃长六寸,刃下接柄处四寸,并广二寸。”

《鲁颂閟宫》

[编辑]

《朱英》绿縢,二矛,重弓。

朱注《朱英》所以饰矛。夷矛,酋矛也。

周礼

[编辑]

《考工记》

[编辑]

《冶氏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

订义赵氏曰:“自此以下,却是说戈戟。”戈、戟皆刺兵也。戈二刃,戟三刃,戈小而戟大。戟,兵器之最健者,其别于戈以此。“内谓胡”下接柲处,正是铁筒子入木柄者。这里面谓之内。胡,谓矛之㫄出者。援谓自柲直至上尖头刺刃也。戈广二寸,揔内与援与胡言三者皆径广二寸。《疏》谓“广二寸,只是说胡阔若是

专说胡,《经》,当言“胡广” ,不应言戈广也。“内倍之,其长四寸;胡三之,其长六寸;援四之,其长八寸 。” 郑康成曰:“戈,今《句孑》戟也 。” 郑锷曰:“戈之状有曲而下垂者谓之胡,有直而上达者谓之援,其柄谓之柲,柲之受胡者谓之内。”

“《已倨》则不入,巳句则不决”,“长内则折前,短内则不疾。”

郑锷曰:“已之为言大也;倨,直也;句,曲也 。” 赵氏曰:“倨句长短,皆指胡之四病。盖戈之所用于胡,故特言之。” 注云:“戈,句兵也。” 《中义》谓戈戟不比,矛头有钩以句物,不可谓之句兵,以为注之非。不知注之言有据下文“《庐人》云‘句兵欲无弹’” ,注云:“句兵,戈戟属。” “刺兵欲无蜎。” 注云:“刺兵,矛属。” 是戈戟可以言句也。《礼书》画戈戟,胡皆下垂,信可谓之句兵矣已倨注谓“胡微直而邪多” ,疏谓“胡头大舒” ,是胡头去援太远,过直可知,己句,注谓“胡曲多” ,疏谓“胡头太横” ,是胡头去援太近,过曲可知。直则以之刺人而不能入,曲则以之刺人而创不决,疏云“胡太横则拥不割物,故创不决也” ,注谓胡之曲直锋本必横,而取圜于磬折,《疏释》之,谓胡要横捷微邪,向上不倨不句,要知磬之折杀之势,如此则无前四病。此说甚分明。长内,谓内过长也。短内,过短也。内四寸,援八寸,内过长则胡向上侵援,援无八寸则短矣。短则胡向上近,援胡头低。注所以云如此则胡曲于磬折也。胡既与援相近,故引之则援与胡并钩,并钩则援易折。前谓援以其在上,故云前也。内过短,则胡必近下为之。胡内必无四寸,而援长反逾八寸。《注》所以云如此则胡倨于磬折也。胡既近下,安之则头舒,头舒则引之不能速及,故不疾也。决乃决开之意,如决之东方,则东流之决矣,但言其速耳。

毛氏曰:“倨句以胡言,长短以援言胡利以击亦。”

《利以刺》太直,则刃不得与援向上,故以句则不决。内长则援短,援短则胡亦短,两者俱短,则在上为太轻矣,故《折前》。内短则援长,援长则胡亦长,两者俱长,则在上为太重,故引之不疾。

《是故“倨”句》外博。

郑康成曰:“博,广也。倨之外,胡之里也。句之外,胡之表也。” 广其本以除四病而便用 。贾氏曰:“倨谓胡上,句谓胡下,倨句皆有外广。倨之外,胡之里,谓胡下近本,增之使广也。句之外,胡之表,谓胡上近本,增之使广也 。” 赵氏曰:“以《注》与《疏》考之,本即援也。倨外博者,谓自胡刃上头直处,促外头沿入刃里,直至刃下曲处,要去” 本阔也。句外博者,谓自胡刃下头曲处,从外面向上至直处,沿入刃里,倨外头,要去本阔也。无他,欲上下尺寸皆去,援宽则不太曲,不太直,自然合于磬折无上四病而便用矣。陈用之曰:“戈戟,刺兵也。勾者,若矛是也。” 此篇所记倨句利病,似皆勾兵之制度,而以属之戈戟,岂其然乎?郑氏不此之思,即以戈戟为勾兵,失之。至若以戈之用为“在胡” ,谓“援短则曲于磬折,援长则倨于磬折,倨之外为胡之里,勾之外为胡之表” ,非徒牵合而失其本旨,于形制亦无所考。

重三锊。

郑司农曰:“锊,量名,读为刷 。” 郑康成曰:“许叔重《说文解字》云:‘锊,锾也’。今东莱称或以为大半两为钧,十钧为环,环重六两大半两。锾、锊似同矣,则三锊为一斤四两 。” 郑锷曰:“《书》之《吕刑》,有其罚百锾千锾之数。锾即锊也。三锾言戈之金,共重一斤四两。”

戟广寸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与 刺重三锊。

王昭禹曰:“戟,今戈类,然戟有三锋,则其广宜少杀于戈,然后便于用。故戈广二寸,而戟广寸有半寸;内三之,凡长四寸有半寸;援五之,则其长七寸有半寸,与内之长亦共尺有二寸 。” 赵氏曰:“三锋共广四寸半,戟之长亦尺有二寸,胡之长亦六寸,特胡内独长于戈之内半寸,援却短于戈之援半寸,盖戟刃多则头重” ,所以深内半寸减援半寸,则戟柲插得牢而难脱也。倨句中矩,若以平易解之,皆是说胡,谓胡直处曲,处中处矩,四方平正也。然倨句之形,惟方而无角者,方是既为倨句,乃不方不员,岂得曰中矩?此注所以分为二事,分倨于援,分中矩于胡也。注云:“胡直中矩,言方正也。戟,胡横贯之,胡中矩则援之外句磬折。” 欤《疏》云:“胡六寸,横贯三寸,直下三寸。” 是胡中矩也。援七寸半,亦以三寸为横,稍举之使不中矩。以四寸半者向上,为磬折向外,此援为倨句也 。郑锷曰:“前所言戈之援,即是直而上达者。此戟既有三锋,别所谓援者,乃其旁之直而上达者,刺乃当中而直前之锋也。戟之广既减于戈广之寸” ,若不三锋,则不得与戈同重三锊,故言“与刺重三锊。” 言合三锋,乃如戈之重也。

又曰:五兵之制尚矣。《书》有“执戈上刃” 之文,而执

“剑执瞿。” 说者皆以为戟属《经》,有司戈盾之官,而不

司戟,《诗》有干戈戚扬” 之文,亦不言戟。以理考文兵之用最多者无如戈。观富父终生以戈桩侨如之喉,狼瞫以戈斩秦囚,子南以戈击子晳,长鱼矫以戈杀驹伯,《诗》曰“荷戈与殳” ,《书》曰“称尔戈,经之司戈。” 盾,言祭祀授故士戈,军旅会同授贰车戈,授虎士戈,无所往而不用焉,岂非以其柲短而易持,其胡其援广而易入,可以桩,可以斩,可以击,可以钩,故欤然。《左传》有子都拔棘之事,《明堂位》言越棘,经于掌舍有棘门,楚武王荆尸而举,授师孑焉。说者谓孑者,戟也。则戟亦未尝不与戈并用,然不若戈为常用。故后世以戟赐臣下之有勋者,或韬以赤油,或韬以黼黻,而谓之棨戟以代斧钺焉。先儒谓戈或谓之鸡鸣者,以其胡佀鸡也。或谓之《拥颈》者,以其胡曲,故谓之“拥颈” 也。凡戟而无刃者,秦晋之间谓之孑,或谓之镳,吴扬之间谓之“伐。” 东齐秦晋之间其大者谓之《曼胡》,其曲者谓之“《句孑曼胡》。

庐人为“庐器。”

订义陈用之曰:“郑氏读庐为纑,盖庐有总制之称。庐器谓柲也;柲,欑也。先儒以为积竹杖,则所谓庐器者,盖总合众体而成其为器焉。夫兵以胜为主,胜物不可不求其坚固,故欑之属积竹为之,取其坚固也。 《易氏》曰:‘兵有五,而弓矢不与焉,曰戈、曰殳、曰戟、曰酋矛、曰夷矛,凡五也。五兵又有攻金之工,冶氏等为之。今庐人’”虽言“五兵六建”,然庐器非兵事也,亦非专言五兵也,特为五兵之庐器而已。

戈柲六尺有六寸,殳长寻有四尺,车戟常,酋矛常有 四尺,夷矛三寻。

郑康成曰:“柲犹柄也 。” 王昭禹曰:“戈矛戟之柄谓之柲者,盖操执之以为用,则谓之柄;左右戾而为取小,则谓之柲。柲言其事而且有慎意,故音毖。” 陈用之曰:“殳,击兵也,如杖而无刃 。” 郑康成曰:“八尺曰寻,倍寻曰常 。” 郑锷曰:“殳,长寻有四尺,则一丈二尺 。” 陈用之曰:“戈戟皆刺兵也。戈二刃,戟三刃 。” 郑锷曰:“车戟常则一丈六” 尺,谓之车戟者,疑戟之制,人所执者与车所建者长短不一也,惟建于车戟,则丈六尺也。《左传》言“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 注谓:“孑,戟也。戟以授师” ,岂非人所执之戟乎?《顾命》云:“一人执戣,一人执瞿。” 说者皆以为戟,谓之执,则人所执可知。以是观之,说者曰车戟,所以别之也。酋矛、夷矛皆句兵矛,上锐而旁勾。《酋矛》、夷矛,特因长短而取数耳。矛用以勾,则宜长于戟,然后有及,故酋矛长二丈四尺,酋言就也,近而就之也。以酋矛为长,为往而就之,故曰“酋矛。” 夷言伤也,以夷矛极长二丈四尺,勾则有及,而伤物为易,故曰“夷矛。”

凡兵无过三其身。“过三其身”,弗能用也;而无已,又以 害人。

郑锷曰:“人长八尺,夷矛之长固已三乎人之身矣。自是而上不可过,过则人之力有所不能用,且其长不可运,又将害乎用矛者之身,此兵器之长及夷矛而止,正以不可三其身耳,故曰‘过三其身弗能用也。而无已又以害人。谓之而无已者,犹言不特如此也’。”

故攻国之兵欲短,守国之兵欲长。攻国之人众,行地 远,食饮饥,且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短;守国之人寡, 食饮饱,行地不远,且不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长。

贾氏曰:《司马法》云:“弓矢围,殳矛守,戈戟助。” 此言攻国之兵短,则弓矢也;守国之兵长,则殳矛是也。攻国、守国,皆有戈戟以助弓矢,殳矛以戈戟长短处中也 。易氏曰:“此言攻国、守国,复有长短之制,非于定制之中,复有增损于其间。” 兵莫短于戈与殳,故攻国者用之;兵莫长于戟与矛,故守国者用之。各欲其器之便于人而已。

凡兵,句兵欲无弹,刺兵欲无蜎。

陈用之曰:“‘‘所谓句兵’者,指矛而言也;所谓刺兵’者,指戈戟而言也;所谓击兵者,指殳而言也。郑氏以戈戟为句兵,以矛为刺兵,为改句言击,其失甚矣。” 《字说》曰:“矛者句之,殳者击之,戈戟者刺之,盖本此经所谓句兵、击兵、刺兵而言之也 。” 郑锷曰:“句人则欲其来,故其制欲无弹,言不可如弹弓之势向外去而不收也。刺” 人则欲其入。故其制欲无蜎。言不可如井虫之伛挠而无力也。

“是故”句兵椑,刺兵抟。

毛氏曰:因上文各致其义,盖上统言“其柄” ,此正言所把之处而已。凡柲皆八棱,惟把处不然。《句兵》之把,则侧方而去楞,故曰“椑。” 椑,随圆而扁也。刺兵又非椑也,去棱而全圆也,故曰“抟。” 抟,圆也 。郑康成曰:“齐人谓柯斧柄为椑 。” 《郑锷》曰:“椑则其勾而来也易,圜则其刺而往也易。”

《毄》兵同强,举围欲细,细则校。刺兵同强,举围欲重,重 欲傅人,傅人则密,是故侵之

毛氏曰:上欲见兵柄之圆扁,故以“句刺” 为对。此欲见其把围之长短远近,故以“毄” 为对 。贾氏曰:以殳长丈二而无刃,可以毄打人,故云“毄兵 。” 毛氏曰:“同强与矢,人之同异” ,彼以两物相比为同,此就一物之上下以为同,故郑曰:“同强上下同也。”

凡为殳,“五分其长,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

赵氏曰:被谓把中,围谓围而圜之也。正其所执之处,而手所被者,故曰“被。” 然前云举,而此却云被者,盖举则举而提之,被则操而用之之处,本不同也。殳长寻有四尺,计丈二尺,五分其长,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则把处得二尺四寸长放围也。于此处圜之,则非所执之处,必不圜矣。注“谓殳于八觚” ,明其非所执处有棱角也。

参分其围,去一以为《晋围》;五分其晋围,去一以为首 围。

赵氏曰:“晋,谓殳下插车处。《铜𨱔》首” ,谓殳上头锐处也。三分被围,去一为晋围,则晋围长一尺六寸,而趋𨱔处又杀也;五分晋围,去一为首围,则首围长一尺二寸有奇,而趋上头尖处愈杀也。

凡为酋矛,参分其长,二在前,一在后而围之。

赵氏曰:《酋矛》止言二在前,一在后,不指其围处,长处则五分去一,其尺寸尤不可考。意者与殳同制,故经略之耶?围之亦欲圜细而好操执也 。陈用之曰:“举殳矛与酋矛之围,则戈也、戟也、夷矛也,三者之围,亦从可知。”

五分其围,去一以为《晋围》;参分其晋围,去一以为《刺 围》。

陈用之曰:“晋围指其在下言之,首围指其在上言之,刺围指其上锐者言之。于《殳》言首,以其上无刃,直指其首而已;于矛言‘刺’” ,以其上为有所入,故以其锐名之。郑氏以矛为刺兵,其误盖本于此 。郑康成曰:“为戈戟之矜,所围如殳夷矛如酋矛。”

凡试《庐》事,置而摇之,以视其蜎也;炙诸墙,以视其桡 之均也;横而摇之,以视其劲也。

郑康成曰:“置犹树也 。” 贾氏曰:“置而摇之,谓竖之于地上,以手摇之,以视其蜎蜎然均否 。” 郑康成曰:“炙犹柱也,以柱两墙之间,挽而纳之,本末胜负可知也。” 正于墙,墙歰 。又曰:“横而摇之,谓横置于膝上,以一手执一头摇之,以视其坚劲与否也。” 陈用之曰:“置而摇之以视其蜎,言所病也;炙诸墙,以视其桡之均,横而摇之” 以视其劲,言所利也。

六建既备,车不反复,谓之《国工》。

郑康成曰:“六建,五兵与人也 。” 俞氏曰:“车之六建,夷矛建于酋矛之前,酋矛建于戟之前,戟建于殳之前,殳建于戈与人之前 。” 王昭禹曰:“六建,所谓车有六等之数也 。” 郑康成曰:“庐人所造,有柄者,戈戟、殳、酋矛、夷矛,五兵也。反复,犹轩輖。”

[编辑]

《杂释》

[编辑]

《矛》,吴扬江淮南楚五湖之间谓之。请帮助识别此字。或谓之“鋋”,或谓 之“𫓩。”其柄谓之钤。

钻谓之。请帮助识别此字。 矜谓之杖。

矛戟槿即杖也

凡矛,骹细如雁胫者,谓之“鹤。”膝有小枝刃者,谓之“钩。” 请帮助识别此字。

鹤膝今江东呼为《钤钉》。

矛,或谓之。请帮助识别此字。 锬谓之铍。

今江东呼大矛为“铍。”

骹谓之銎。

即矛刃下口

𨱔谓之釪。

釪音捍,或名为“镦。”

柢,柲,刺也。

皆矛戟之槿,所以刺物者也。

[编辑]

《释用器》

[编辑]

仇,矛仇也。所伐则平,如讨仇雠也。

《释兵》

[编辑]

矛,冒也,刃下冒,矜也,下头曰𨱔。𨱔,入地也。松椟,长三 尺,其矜宜轻,以松作之也。椟,速椟也,前刺之言也。 矛长丈八尺曰槊,马上所持,言其槊槊便杀也。又曰: “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敌阵之矛也。仇矛,头有三叉, 言可以讨仇敌之矛也。

《夷矛》,夷常也。其矜长丈六尺。不言常而曰“夷”者,言其 可夷灭敌,亦车上所持也。

请帮助识别此字。徐本作夷矛,长九尺者也。请帮助识别此字。霍也,所中霍然,即破裂也。 《殳矛殳》殊也。长丈二尺而无刃,有所撞挃于车上,使 殊离也。

鋋,延也,达也,去此至彼之言也“钩镶”两头曰钩,中央曰镶。或椎镶,或钩引,用之之宜 也。

三礼图
[编辑]

戈图

戈图

《戈图说》

[编辑]

“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注云:“戈,今之句孑 戟,或谓之鸡鸣,或谓之拥颈内谓之胡,以内接柲者 也。长四寸,胡六寸,援八寸。援,直刃也。胡,其孑也。广二 寸”,谓胡也。其实援亦广二寸。《疏》云:“胡孑横插,微邪向 上,不倨不句,似磬之折杀也。重三锊,锊重六两大半 两,三锊重一斤四两,柲长六尺六寸。”

[编辑]

《枪矛》

[编辑]

茅子曰:“阵所实用者,莫枪若也。《武经》载凡七种,今所 用者六种,大同而小异。一曰长枪,则竹木兼用,最长 可以远札。又有枪式三,一与鸦项枪略同,一与今长 枪同而杆异,一则古之所谓矛也。三枪之用,皆兼棍 法,所谓连枪带棒是也。一曰铁钩枪,挨牌而进,甚利 便;一曰龙刀枪,可以实战。备载之。”

槌枪图

槌枪图

单钩枪图

单钩枪图

环子枪图

环子枪图

素木枪图

素木枪图

鸦项枪图

鸦项枪图

太宁笔枪图

太宁笔枪图

捣马突枪图

捣马突枪图

锥枪图

锥枪图

{{{2}}}

{{{2}}}
考证

《枪图说》

[编辑]

右枪,其制木杆,上刃下𨱔。骑兵则枪首之侧施倒双 钩、倒单钩,或杆上施环。步兵则直用素木或鸦项。鸦 项者,以锡饰铁,嘴如鸟项之白。近边臣献太宁笔,枪 首刃下数寸,施小铁盘,皆有刃,欲刺人不能捉搦也。 以状类笔,故云。“近有静戎笔”,亦其小异也。

长枪图

长枪图

《长枪图说》

[编辑]

枪杆稠木第一,合木轻而稍软,次之。要劈开者佳,锯 开者纹斜易折。攒竹腰软,必不可用。北方干燥竹不 可用,木杆可用。东南竹木皆可通用。做枪工匠须知 用枪大意,方做如彀,教之十日便悟,肯綮后手如细, 则掌把不壮。后手要粗,可盈把从根起,渐渐细直至 头而止。如腰粗则硬强,不可拏枪,腰细则软而无力, 虽手法之妙。不能拏逼他枪使开。最忌杪粗与腰硬 皆不可举。是弃枪也。

枪图

枪图
,

{{{2}}}

{{{2}}}

《枪图说》

[编辑]

枪头长共六寸,重三两五钱,四两止矣。

《枪图说》

[编辑]

枪头长共三寸三分,重一两二三钱。前式“壮威”,此式 轻利。

《枪图说》

[编辑]

此即古之矛也。枪头长七寸,重四两,其《方棱》扁如荞 麦样,前尖锐,利于透坚

铁钩枪图

铁钩枪图

《铁钩枪图说》

[编辑]

攻守兼用上铁刀,连钩长一尺,攒竹杆径九分,长一 丈二尺,或用竹杆亦可。军中长技,南兵《角贯》随于挨 牌,进攻,利便。

龙刀枪图

龙刀枪图

《龙刀枪图说》

[编辑]

砍人亦可。请帮助识别此字。人亦可。

戈矛部艺文一

[编辑]

《矛铭》
周武王

[编辑]

《造矛》造矛,少间弗忍,终身之羞。余一人所间,以戒后 世子孙。

《教》
汉·诸葛亮

[编辑]

敕作部皆作“五折刚铠、十折矛”以给之。

《马槊谱序》
梁·简文帝

[编辑]

《马槊》为用,虽非远法,近代相传,稍已成艺。邓蔍萦魏 后之廷,武而犹质;种马入丹阳之寺,雄而未巧。聊以 馀暇,复撰斯法,搜采抑扬,斟酌烦简。至春亭落景,秋 皋晚静,严霜尽降,密云初晴,纤骊沃若,天马半汉。盻 金精而转态,交流汗血;爱连钱而息影,不畏衣香。雕 衢与白刃同晖,翠眊与红尘俱动。足使武夫愤气,观 者冲冠。巴童留玩,不待轻舟之楫;越女踟蹰,无假如 皋之箭。

戈矛部艺文二

[编辑]

《咏戈》
唐·李峤

[编辑]

富父舂𬭤日,殷辛漂杵年。晓霜含白刃,落影驻雕鋋。 夕摈金门侧,朝提玉塞前。愿随龙影度,横阵云边,

《长平戈头歌》
明·陶凯

[编辑]

长平,野人凿地得古戈。上有款识字,岁久俱灭磨,惜 不能如丰城古剑射牛斗。吁嗟戈乎奈尔何!但见青 铜凝寒暮烟紫,月黑山深夜飞雨。恨血千年犹未消, 荒郊夜夜啼冤鬼。当年赵括轻秦人,降卒秦坑化为 土。嗟哉赵亡秦亦亡,落日荒城自今古。摩挲尔戈一 问之,令人为尔生愁思。何不以尔为钟鐻?何不以尔 “为鼎彝,吁嗟戈乎徒尔悲。尔今还当太平世,人间销 兵铸农器。愿寿吾皇千万年,终古不用戈与鋋。”

《杨教师枪歌》
唐·顺之

[编辑]

“老杨自是关东客,短衣长躯枣红面。千里随身丈八 矛,到处寻人斗轻健。谓余儒生颇好武,一揖滚滚发 雄辩。坐惊平地起波涛,蠕蠕龙蛇手中现。拨开双龙 分海嬉,攒簇两蛇合穴战。争先尽教使机关,缩退谁 知卖破绽。目上中眉犹自哂,绵中裹铁那能见。满身 护著不通风,百步撺来激流电。飞上落下九点丸,放” 去收回一条线。问君何为技至此,使我冯轩神。请帮助识别此字。眩 答言“少小传授时,五步七步画地践。迩来操弄三十 年,浑身化作枯树干。心却忘手手忘枪,眼前只见天 花旋。乃知熟处是通神,解牛斫轮安足羡。因君亦解 草书诀,君枪岂让公孙剑。”

《文皇御枪歌》
王世贞

[编辑]

相传文皇御枪在午门中楼黼座之右。“《甲戌》仲夏。”

六日,世贞以朝退,偕其僚得寓目焉。枪以漆攒竹为柄,有黑缨,悬黑旌若号带者,中绣列星之属。枪柄为刃痕者三,旌为矢穿者五。按《记》称“文皇每遇大敌,辄率骁骑冲中坚,绕出敌后,举旌飏之,士争奋,敌辄大溃。” 此即所执锐也。其明年,兹日,郧镇追成一歌,以纪其盛。

天欲大统归文皇,健儿插羽起冀方,隆准重瞳美髯 秀,如云黑帜绿沈枪。帜尾绒排七曜色,枪尖铁浴九 秋霜。毋论此枪丈二尺,尺刃能为万人敌。㸌如掣电 长绕身,袅若修蛇四生翼。衔枚直透深阵后立表时 悬伏兵。色白沟河溃,呼吸中,金陵铁瓮无坚墉。保儿 身手岂不健,凡介岂敢追真龙。紫茸甲雕赤骠死,若 论元勋此枪耳贯镞中穿悬昧白捍刃痕多断鳞紫。 星斗长依黼座边虹霓不吐太平年宁如汉祖斩蛇 剑。武库风生遽上天

戈矛部纪事

[编辑]

《左传哀公十一年》:齐师伐我,及清。冉有用矛于齐师, 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

《国语》:虢之会,楚公子围,二人执戈先焉。蔡公孙归生 与郑罕虎见叔孙穆子。穆子曰:“楚公子甚美,不大夫 矣,抑君也?”郑子皮曰:“有执戈之前,吾惑之。”蔡子家曰: “楚,大国也,公子围,其令尹也。有执戈之前,不亦可乎?” 穆子曰:“不然。天子有虎贲,习武训也。诸侯有旅贲,御 灾害也;大夫有贰车,备承事也;士有陪乘,告奔走也。 今大夫而设诸侯之服,有其心矣。若无其心,而敢设 服以见诸侯之大夫乎?将不入矣。夫服,《心》之文也,如 龟焉,灼其中必文于外。若楚公子不为君,必死,不合 诸侯矣。”公子围反,杀郏敖而代之。

《韩子》人鬻矛,与楯者誉其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 又誉其矛曰:“我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 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淮南子》:“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㧑之,日 为之反三舍。”

《吴志贺齐传》建安十三“年,齐迁武威中郎将,讨丹阳 黟歙。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阴募轻捷士为作铁,必 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戈拓斩山为缘道,夜令潜 上,乃多县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数人,四面流布,俱鸣 鼓角,齐勒兵待之。贼夜闻鼓声四合,谓大军悉已得 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大” 军因是得上。

《魏志武帝纪建安十六年》:“秋七月,公西征。”《魏书》曰: 议者多言关西兵彊习长矛,非精选前锋,则不可以 当也。公谓诸将曰:“战在我,非在贼也。贼虽习长矛,将 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耳。”

《典韦传》:“太祖讨吕布于濮阳,募陷阵。韦先占,将应募 者数千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战。”

《蜀志张飞传》: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先主闻曹公卒 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 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皆无敢近者。 《吴志程普传》:孙策尝攻祖郎,大为所围。普与一骑共 蔽捍策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

《晋书刘毅传》:“毅兄迈,字伯群,少有才干,为殷仲堪中 兵参军。桓元之在江陵,甚豪横,士庶畏之,过于仲堪。 元曾于仲堪厅事前戏马,以槊拟仲堪。迈时在坐,谓 元曰:‘马槊有馀,精理不足’。元自以才雄冠世,而心知 外物,不许之。仲堪为之失色。元出仲堪谓迈曰:‘卿乃 狂人也,元夜遣杀卿,我岂能相救’?”迈以正辞折仲堪, 而不以为悔。仲堪使迈下都以避之。元果令追之,迈 仅而免祸。

《刘曜载记》:“曜亲征陈安,安南走陕中。曜使其将军平 先、丘中伯率劲骑追安。安与壮士十馀骑于陕中格 战。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 矛俱发,辄害五六;远则双带鞬服,左右驰射而走。平 先亦壮健绝人,勇捷如飞,与安搏战,三交,夺其蛇矛 而退。”

《宋书朱龄石传》:“龄石弟超石,果锐善骑乘。义熙十二 年北伐,超石前锋。超石初行,别赍大锤并千馀张槊, 乃断槊长三四尺,以锤锤之,一槊辄洞贯三四人,敌 众不能当,一时奔溃。”

《南齐书长沙威王晃传》:“世祖尝幸锺山,晃从驾以马 槊刺道边枯糵,上令左右数人引之,银缠皆卷聚,而 槊不出。乃令晃复驰马拔之,应手便去。”

《蔡道恭传》:“中兴三年,魏围司州,造大梯冲,攻围日急。 道恭于城内作土山,厚二十馀丈,多作大槊,长二丈 五尺,施长刃,使壮士刺魏人登城者,魏军甚惮之。” 《梁书羊侃传》,“侃为太子左卫率。大同三年,车驾幸乐 游苑,侃预宴。时少府奏新造两刃槊成,长丈四尺,围 一尺三寸,高祖因赐侃马,令试之。侃执槊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高祖善之。又制《武宴诗》三十韵以示 侃。侃即席应诏。高祖览曰:“吾闻仁者有勇,今见勇者 有仁,可谓邹、鲁遗风,英贤不绝。”

《魏书于栗䃅传》:刘裕之伐姚泓也,栗䃅虑其北扰,遂 筑垒于河上,亲自守焉。禁防严密,斥候不通。裕甚惮 之,不敢前进。裕遗栗䃅书,远引孙权求讨关羽之事, 假道西上,题书曰:“黑槊公麾下。”栗䃅以状表闻,太宗 许之,因授黑槊将军。栗䃅好持黑槊以自标,裕望而 异之,故有是语。

《傅永传》:“永迁左将军南兖州刺史,犹能驰射,盘马奋 槊。时年逾八十,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还京,拜平 东将军,光禄大夫。熙平元年卒,年八十三。赠安东将 军,齐州刺史。永尝登北邙,于平坦处奋槊跃马,盘旋 瞻望,有终焉之志。”

《昭成子孙传》:“陈留王虔,昭成子纥根之子也。姿貌魁 杰,武力绝伦。每以常槊细短大作之,犹患其轻,复缀 铃于刃下,其弓力倍加常人,以其殊异于世,代京武 库常存而志之。虔常临阵以槊刺人,遂贯而高举。又 尝以一手顿槊于地,驰马伪退,敌人争取,引不能出。 虔引弓射之,一箭杀二三人,摇槊之徒亡魂而散。徐” 乃令人取《槊》而去。

《魏书尔朱天光传》,“天光,荣从祖兄子。天光身讨道洛, 道洛战败,投贼帅王庆云。天光率诸军入陇,至庆云 所居,庆云、道洛欲突出死战,天光密使军人多作木 枪,各长七尺,至黄昏时,布立人马,为防卫之势,周匝 立枪,要路加厚。又伏人枪中,备其冲突,兼令密缚长 梯于城北。其夜,庆云、道洛果便突出,驰马先进,不觉 至枪,马各伤倒,伏兵便起,同时擒获。馀众皆出城南, 遇枪而止。城北军士登梯上城,贼徒路穷乞降。” 《通典》:“西魏将军韦孝宽守玉壁,东魏大将齐神武命 攻之,缚松麻于竿,灌油加火以焚楼。孝宽作长铁钩, 利其锋刃,火竿每来,以钩遥割,松麻俱落。”

《周书王思政传》:“河桥之战,思政下马,用长槊左右横 击,一击踣数人。时陷害既深,从者死尽,思政被重创 闷绝。会日暮,敌将收军。思政久经军旅,每战唯著破 敝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免。”

《清异录》:“隋炀帝将征辽将军麦铁杖见帝,慷慨誓死 捍敌,帝赐御副枪一丈,威”

枪材难得十全,魏州《石屋林》多有之。杨师厚时赐枪 效节军,皆采于此。团典所用,多是绝品。“圣龙筋”,馀军 不过四五等,托地仙、长腰奴、范阳娇、“金梢袅儿”是也。 更有“风火枝”、圣蚰蜒颇曲弱,军中不取。

《唐书崔义元传》:义元,贝州武城人。隋大业乱,往见李 密,密不用。河内贼黄君汉为密守柏崖,义元见群鼠 度河,槊刃有华文,曰:“此王敦亡兆也。”因说君汉以城 归,乃拜君汉怀州刺史、行军总管,以义元为司马。 《尉迟敬德传》:敬德战善避槊,每单骑入贼,虽群刺之 不能伤,又能夺取贼槊,还刺之,齐王元吉使去刃与 之校,敬德请王加刃而独去之,卒不能中。帝尝问“夺 槊与避槊孰难?”对曰:“夺槊难。”试使与齐王戏,少选,王 三失槊,遂大愧服。

《程知节传》:“知节本名䶧金,济州东阿人。善马槊。隋末 所在盗起,知节聚众数百,保乡里。后事李密,而密料 士八千,隶四骠骑,分左右以自卫,号内军,常曰:‘此可 当百万’。知节领骠骑之一,恩遇隆特。王世充与密战, 知节以内骑营北邙,单雄信以外骑营偃师。世充袭 雄信,密遣知节及裴行俨助之。行俨中流矢坠马,知” 节驰救之,杀数人,军辟易,乃抱行俨重骑驰追兵以 槊撞之,知节折其槊,斩追者,乃免。

《单雄信传》:“雄信,曹州济阴人,与翟让友善,能马上用 枪,军中号飞将。”

《秦琼传》:“琼每敌有骁将锐士震燿出入,以夸众者,秦 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 志。”

《丹阳公主传》:“主下嫁薛万彻,蠢甚,公主羞,不与同席 者数月。太宗闻,笑焉,为置酒,悉召他婿与万彻从容 语,握槊赌所佩刀,阳不胜,遂解赐之。主喜,命同载以 归。”

《哥舒翰传》:“吐蕃盗边,与翰遇苦拔海。吐蕃枝其军为 三行,从山差池下。翰持半段枪迎击,所向辄披靡,名 盖军中。”

翰有奴曰“左车”,年十六,以膂力闻。翰工用枪,追及贼, 拟枪于肩叱之,贼反顾,翰刺其喉,剔而腾之,高五尺 许乃堕。左车即下马,斩其首,以为常。

《词林海错》:李伯时得雕戈虫鸟书黄金文铭六字,曰 “王用父作雕戈。”

《酉阳杂俎》:“南蛮有毒槊,无刃,状如朽铁,中人无血而 死。言从天雨下,入地丈馀,祭地方撅得之。”

《五代史。刘词传》:“词以功迁泌洲团练使。居暇日,常被 甲枕戈而卧,谓人曰:我以此取富贵,岂可一日辄忘

之!且人情易习,若一堕其筋力,有事何以报国
考证
《元行钦传》:庄宗好战而轻敌,与梁军战,潘、张军败而

溃,庄宗得三四骑驰去,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 钦望其旗而识之,驰一骑,奋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 《王彦章传》:澶州刺史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 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 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锦绣万花谷》:“皇朝曹彬字国华。始生周岁日,父母以 百翫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 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其后太祖以彬清介廉 谨,拜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

《宋史李筠传》:“筠起兵,令幕府为檄书,辞多不逊。从事 闾丘仲卿献策于筠曰:公以孤军举事,其势甚危,虽 倚河东之援,亦恐不得其力。大梁兵甲精锐,难与争 锋,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邑,东向而 争天下,计之上也。筠曰:‘吾周朝宿将,与世宗义同,昆 弟禁卫皆旧人,闻吾之来,必倒戈归我,况有儋、珪枪 拨汗马,何忧天下哉’!”儋珪,筠爱将,有勇力,善用枪拨 汗。筠骏马日驰七百里,故筠夸焉。

《李全传》:“全以弓马趫捷,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绍定 四年,全已戮,妻杨氏谕郑衍德等曰:‘二十年黎花枪, 天下无敌手,今事势已去,撑拄不行。汝等未降者,以 我在故耳。杀我而降,汝必不忍。若不图我,人谁纳降? 今我欲归老涟水,汝等宜告朝廷,本欲图我来降,为 我所觉,已驱之过淮矣。以此请降可乎?众曰:‘诺’’。”翼日, 杨氏绝淮而去。

《高继勋传》:“咸平初,王均据益州,继勋为益州兵马都 监,提举西川诸州军巡检公事。招安使雷有终以兵 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砦,继勋引兵 转斗至嘉州败之,获黄伞金涂枪以还。”

《兵志》:“咸平三年四月,神骑副兵马使焦偓献盘铁槊, 重十五斤,令偓试之,马上往复如飞,命迁本军使。 仁宗时,天下久不用兵,天圣四年,诏减诸路岁造兵 器之半。是岁,诏作坊造铁枪一万五千,给秦、渭、环、庆、 延州、镇戎军。”

景祐四年,诏作坊制拴子枪、㧓枪各五万。 《李宝传》:“宝战具精利,宰臣陈康伯取其长枪、克敌弓 弩,俾所司为式制之。”

《梦溪笔谈》: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 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 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因事至村步,适值 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 之各未能进。弓手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尔皆健者,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 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又有人曾遇强寇斗矛,刃方 接,寇先含水满口,忽噀其面,其人愕然,刃已揕胸。后 有一壮士复与寇遇,已先知噀水之事,寇复用之,水 才出口,矛已洞颈。盖已陈刍狗。其机已泄,恃胜失备, 反受其害。

《金史太祖本纪》:“太祖举兵伐辽,师次唐括带斡甲之 地,诸军禳射介而立,有光如烈火,起于人足及戈矛 之上,人以为兵祥。明日次札只水,光见如初。”

收国元年十二月,上以骑兵亲候辽军,还至《熟结》泺, 有光见于矛端。

《抹撚史扢搭传》:史扢搭形不过中人,而拳勇善斗,所 用枪长二丈,军中号为“长枪副统。”

《元史隋世昌传》:“世昌善骑射,身长八尺,锻浑铁为枪, 重四十馀觔,能左右击刺。”

《见闻录》:高皇帝御用枪凡二,大者几盈握,修可丈六 尺,疑即用以步战者也。小者修杀四之一,围杀亦如 之,疑所谓马槊也。滁和之间,盖无日不亲御焉。武昌 而后,不复自将矣。此枪树之御座右,以示子孙毋忘 王业艰难。文皇帝御用枪,枪有号,带在午门之五凤 楼,王世贞有歌。

《明会典》。“弘治十六年。令南方卫所攒竹长枪。改用木 笴成造”

嘉靖三十二年、令盔甲厂、造拒马枪九百六十件。分 给八营试演

戈矛部杂录

[编辑]

《易经说卦》:“离为戈兵。”按:《正义》:取其刚在于外,以刚自 捍也。

《诗经大雅》:笃公刘,“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周颂时迈》,“载戢干戈。”

《尚书牧誓》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其誓,按孔氏曰:“戈 短,人执以举之,故言称;矛长,立之于地,故言立。” 《顾命》: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门之内。四人綦弁,执戈 上刃,夹两阶戺。按注:惠,三隅,矛上刃,刃外向也一人冕执戣,立于东垂。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一人 冕执锐,立于侧阶。按注戣瞿皆戟属,“锐”当作“鈗。”《说文》 曰:“鈗,侍臣”所执兵。从金允声。《周书》曰:“一人冕执鈗。”读 若允。

《费誓》:“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

《礼记曲礼》:“进戈者,前其𨱔,后其刃。”按注:“戈,钩孑戟也。 刃当头而利,𨱔在尾而钝,不以刃授,敬也。”

“进矛戟者前其镦。”按注:“矛如鋋。”三廉戟,今之戟也。镦 为矛戟柄尾平底,以平向人,敬也。亦应并授,不云左 右,而云前后者,互文也。若相对则前后也,并授则左 右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