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第072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经济汇编 乐律典 第七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七十二卷
经济汇编 乐律典 第七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七十二卷目录

 声音部汇考

  陈侍中王叔斋籁纪

 声音部总论

  唐刘蜕山书论声音

 声音部艺文一

  响赋          唐张彦振

  声赋           张德昇

  大音希声赋         杨发

  秋声赋         宋欧阳修

  声赋            张咏

 声音部艺文二

  咏声          唐韦应物

  声             崔涂

  夜声           明陆容

 声音部选句

 声音部纪事

 声音部杂录

 声音部外编

乐律典第七十二卷

声音部汇考[编辑]

《陈侍中王叔斋籁纪》
[编辑]

条风

一曰“炎风起,自变天方”,土之苍门,从东北来。

明庶风

一曰“谷风起自界天开明之门”,从东方来。

清明风

起自阳天,波母之门,从东南来。

景风

一曰《凯风》,又曰“薰风”,亦曰“巨风”,起自赤天之暑门,从 南方来。

凉风

“起自朱天”,编驹之白门,从西南来。

阊阖风

一曰“盲风”,又曰“飂风”,亦曰“泰风”,起自成天之阊阖门, 从西方来。

不周风

一曰“丽风”,起自幽天都之门,从西北来。

广莫风

一曰寒风,又曰“凉风,起自元天之寒门,从北方来。”

阴阳相薄而为“雷”,天地之鼓也。

阴阳相蒸为“雨”,

一曰霄雪,水雪杂下也。雪自上下,为温气所搏,故曰 “阳之专气为霰。”

霰之流也,阴气暴上,雨则凝结成雹,故曰“阴之专气 为雹。”

“水下遇寒而凝”,因风相袭而成雪也。

馀溜

《雨后》,檐沟馀沥也。

野哭

《野哭》者,死丧离别,激于中而发也。

闻叹

《闻叹》者,闻人之嗟叹声也。

孤啸

啸,吹声也。又蹙口出声也。

市哗

《市哗》者,来城郭竞市之喧嚣也。

村唱

《村唱》者,村落之讴吟,里巷之声调也。

宵舂

《宵舂》者,民家夜碓杵臼之声也。

夜织

《夜织》者,闺中机杼之声也。

𢭏衣

《𢭏衣》者,秋深治衣之声也。

城柝

《城柝》者,逻卒之柝声也。

戍鼓

“戍鼓”者,郡县严更之鼓声也。

昏钟

《昏钟》者,节蚤夜之钟声也。

巷笛

《巷笛》者,村巷吹笛声也。

边笳

《边笳》者,边人卷芦叶吹之作声也。

归轮

《归轮》者,驱车之声也。

鸣楫

《鸣楫》者,操舟之楫声也。

滩声

水石相激声也。

潮声

《七发》曰:“《观涛》广陵之曲江。”

谷声

《谷声》者,虚谷接物之声也。

林声

《林声》者,林木和风之声也。

落叶声

《落叶声》者,木叶脱落声也。

鸡声

“鸡声”者,阳将升,鸡感之而为声也。

蛙声

《蛙声》者,沮泽之鸣蛙也。

杜鹃

一名隽周,蜀鸟也。今在处有之。

猿声

《猿声》者,啼猿声也。

蝉声

一曰“蜩螗”,通谓之“蝉。”

蟋蟀声

蛬也。一名《促织》。

雁声

一曰《阳鸟》。

乌声

一曰《蜀山鸟》。

鸱声

一曰《服鸟》。

声音部总论[编辑]

唐刘蜕山书[编辑]

《论声音》
[编辑]

万物无常声,而主声者定其悲欢,则听在心而耳职 废也。谓雷为可畏,则以畏声听之,不知有时雷可长 养也;谓瑟为可狎,则以狎声听之,不知有时瑟可流 哀也。则有幽思之深,砧声之悲也;“去家日远,雨声之 愁也。呜呼!悲在心也,雷与瑟无常声也。”

声音部艺文一[编辑]

《响赋》
以庭下云晚响轻为韵 唐张彦振
[编辑]

“伊二仪之陶甄,览万物之生长,为随方而可见,独不 测乎兹响。”同夫道之无质,每凭虚而起象,既不睹其 洪纤,亦罕知其尺丈。尔乃依声于发,有待而生,触万 窍而皆异,会五音而共成,随人心之哀乐,因感召而 重轻。至于惊激万变,高卑千转,临牝谷而悲多,因归 风而去远,感华钟于霜曙,思孤雁于秋晚,触物类以 成态,托空虚以运形。尔其细也,草虫鸣于潜穴;至其 大也,震电作于天庭。离朱拭目而不见,师旷清耳而 可听。尔其响发乎器,必声有假,故器有盈虚,而响为 高下,随之则不可究,及之如或可写,信造化之自然, 亦焉知其为者。乃有厌处鸡群,穷栖海滨,垂六翮而 未举,鸣九皋而不闻,愿托响于星骥,希可彻于高云。

《声赋》
张德昇
[编辑]

夫礼乐相成,人之有生,物归乎理,感在乎声。声之所 起,其应多矣。既闻郑以戒荒,亦称《韶》于尽美。至若《诗》 陈钟鼓,《礼》奏笙簧,音怀律吕,韵合宫商。或婵娟而如 绝,或窈窕而复扬,将曲尽而逾妙,遇风吹而更长。潜 鳞竞跃,仪凤来翔,嘉此声之可贵,乐吾君之奉常。则 有思妇伤离,芳年屡换,纤素寒早。清砧夜半,垤鸣鹳 而初合,砌吟蛩而正乱。何此声之可悲,使空闺之浩 叹。况复金徽远奏,玉律穷秋。阴风烈烈,边树修修。听 边笳之互动,看陇水之分流。何此声之可怨,使征客 之含愁。亦有遁世无闷,闲居栖托,坐啸竹林,忘形菌 阁。怜宿鸟之喧薮,爱飞泉而喷壑。何此声之独殊,使 幽人之为乐。夫意存则言发,言发则声来。顺之则喜逆之则哀。是以文君听琴而悦矣,子期闻笛而悲哉! 何悲叹之易感,使众人之难裁。客有吟者,澘然下泪。 吾将不言,安知所谓退失路而流落,进无媒而自致。 思巫峡之猿啼,闻洞庭之叶坠。《易》曰:“同声相应,同气 相求。”傥知音之见许,期厚德而相酬。

《大音希声赋》以希则能大物理之常为韵
杨发
[编辑]

“声本无形,感物而会,生彼寂寞,归乎静泰,含藏于金 石之中,缄默于肺肠之外,喻春雷之不震,时至则兴, 比洪钟之未撞,扣之斯大。静胜允合于人心,元同远 符于天籁。大道冲漠,至音希微,叩于寂而音远,求于 躁而道违。三年之鸟不鸣,惊人可异;五弦之琴载绝, 知音盖希人生而静,物本无机,修以诚而上下交应”, 臻其极而禽兽咸归。遐想古风,缅穷太始。以彼声音 之道,媲夫动静之理。方歌《击壤》,尧人式贵于和心;未 梦钧天,赵简尚劳于倾耳。鼓能兴雨,钟亦候霜,冲用 可齐于道性,善应方契于天常。兴公之赋欲成,已含 金韵;夫子之宫未坏,犹閟乐章。无象无名,不知不识。 守此虚淡,终乎妙极。岂逐物而感通,谅与时而消息。 损之而益,潜运将契于天功;听之不闻,元化极符于 常则。幽元之旨,足以明征。海内于焉而自正,天下无 得以争能。由是广可喻于人,细可齐于物。声希者其 响必大,声烦者其理斯屈。常呼万岁,维岳有时而降 神;将异三人,点尔无心于《鼓瑟》。理归若讷,事契寡词。 既不言以足教,必于声而可遗。“存而不论,驰神于六 合之外;语不如默,箝口于《三缄》之时。”是各从其类也, 吾将一以贯之。

《秋声赋》
宋·欧阳修
[编辑]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 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𫓩𫓩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 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 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 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 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 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烈,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 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 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 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夫秋,刑 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为天地之义 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 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 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 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 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 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黝然黑者为星 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 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 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声赋》并序
张咏
[编辑]

声赋之作,岂拘模限韵,春雷秋虫之为事也?盖取诸“声成之文,王化之本” ,苟有所补,不愧空言尔。赋曰:

罔象迷冥,大人忽生。混沌初窍,呀然震惊。二仪吐形, 万灵吐英。天机动制,轧而为声。故形有美恶焉,声有 大小焉。伊物类之动作,俟人事而克全。至于大雷殷 空,万窍吼风,不为之隆;品物磨臬,羽足动发,不为之 末。未若人声与天通,功与物长。雄口吻之启,出于厥 躬;道机之张,腾凌鸿濛。其所闻者,羲黄唐虞,继踵而 至,宇宙隘其神,造化侔其智,在声之伟也,得不回天 而动地?观其得一之发,清清泠泠,凉洗寰瀛,万类听 之,如懵而醒;仁信之发,溶溶奕奕,呼道振德,万类听 之,如日破黑。曰礼曰义,相迭而起,鸣孝响悌,骇心清 耳,万类听之,如愁得喜。广成五老闻而启齿曰:“是何 皇帝之声也如此九道交讹,华裔和歌,蠢动鼻息,欢 咍实多。”其在物也,“昭昭融融,万缘和同,万籁响空,答 天之功;其在人也,万心气平,万口宣腾,《云门六英》,答 君之声。”故知五音八声,声之枝欤;金石丝竹,声之器 欤。若本不正而声不清,何尝动天地,泣鬼神而有诸? 三五迭生,异业同声,唱古寡应,呼今得精,仪事以之 繁会,时风为之劲清,作礼者有周旋之矩,制乐者有 《大武》之名。故圣人之音,铿如锵金;圣人之治,潺如流 水。加以商辛夏癸,行无辙轨,情欲沸空,淫哇盈耳,民 不知告,政声遂毁,幽厉纵作,心胡可度。唱僻者轻脱, 和伪者交错,鼓钲之响日驰,礼义之风日薄,王道民 政,溃然投壑。攻乎亡国之音,聚为终身之乐。秦怪一 声,天摇地坑,烘赫,火烈荒茫,海倾阿房,辇材枿臬,山 回紫塞,筑垒訇轰震雷,钳圣愚儒,四海睽孤,刮剥亡 命,痛脑连胫。于是民失其业,怨口喋喋,野薄其农,荆 榛飏风,刑失其矩,民哀无所,兵革填委,死为怨鬼。故 怨之为气也,散为嚣尘,积为屯云,闭郁六合,阳灵不 曛。怨之为声也,烈风相倚,怒涛兼起,鬼哭“于郊,神号于市,川谷为之斗击,《山峦》以之崩圮,陈吴一呼,而宗 社瓦毁,天穷地终,丑声不已。”洎于汉唐。惟高与光,太 宗缵尧,开元嗣皇,智冠绝古,气凌昊苍。“倚天凭怒,即 动荡于八荒;按剑大呼,即交映于中方。借力者黎献, 助声者贤良,亦不能广仁义于递奏。使道德之激扬, 掩商秦之馀韵,系唐虞之声芳者也。未若我后,凝神 定思,诚求理致,与圣作则,为难于易。惟礼是崇,惟仁 是嗜,叩乎杳冥,清静以听。闻古谬惑,皇心不平。于以 忠良是旌,息嗟吁之声,不肖是黜,息滥谬之声,均物 恻隐,息哀怨之声,厚施薄敛,息流亡之声,四人是别, 息嚣竞之声,狴犴是理,息冤枉之声,道德是守,息兵 革之声,人劳是恤;息雕斲之声,小人是远;息邪佞之 声,正音是奏”;息《惉滞》之声,奇哉壮矣!尧嗟舜惊。致章 濩之调,下觉唐尧之颂轻。浩浩荡荡,无得而名异。声 之袭也,扬溢昭灼,上贤下愚,既欢且谑。鸟兽跄跄,虫 虺跃跃。信千载之一时,与有生而同乐。余欲引声而 作,未知何若?

声音部艺文二[编辑]

《咏声》
唐·韦应物
[编辑]

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声》
崔涂
[编辑]

欢戚由来恨不平,此中高下本无情。《韩娥》绝唱《唐衢》 哭,尽是人间第一声。

《夜声》
明·陆容
[编辑]

微醺醒中夜,独寤当逆旅。心清听思聪,声动臆可举。 轻噫疑林飙,斜侵觉。窗雨琤琮,僧塔铃幽轧。邻家杼。 柝击喧逻儿,剪掷铿缝女。隆隆暝行车,橐橐宿舂杵。 鼾睡人已酣,娇啼儿欲乳。悲酸或孤嫠,咳喀将病妪。 布裂僮褫衾,釜泣奴窃煮,梁泥落栖燕,橐果啮饥鼠。 拂树乌惊移,含刍马歕咀。火煎兰檠膏,槽涓玉缸醑。 腹枵雷殷。春耳眩蝉吟暑。宫壶沈此时,巫鼓来何许。 趋朝侍鸣驺,话旧接偶语。百虫薨然飞,灵鸡振其羽。 众音等天籁,真韵谢律吕。赋愧拟欧阳,聊以诗自叙。

声音部选句[编辑]

晋《谢灵运赋》:“想轻綦之往迹,餐和声之馀音。”

向秀《思旧赋序》:“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 游宴之好,感音而叹。”

陆云《逸民赋》:“靡火飙以赴节兮,挥天籁以兴音。” 唐刘禹锡《秋声赋》:“念塞外之征行,顾闺中之骚屑,夜 蛩鸣兮机杼促,朔雁叫兮音书绝,远杵续兮何泠泠, 虚窗静兮空切切。如吟如啸,非丝非竹,当自然之宫 征,动终岁之离别。”

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 雪,有碎玉声。”

晋《刘伶诗》:“寒鸡思天曙,拥翅吹长音。”

谢灵运诗。“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梁简文帝诗:“雷音稍入岭,电影尚连城。”

《陈江总》诗:“罕有知音者,空劳流水声。”

唐王昌龄诗:“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

张说诗“人随秋月落韵入《𢭏衣》声。”

《岑参诗》:“瓯香茶色嫩,窗冷竹声干。”

《韩愈诗》:“来听,萧萧打叶声。”

李群玉诗:“长空横海色,断岸落潮声。”

《郑谷》诗:“画成烟景垂杨色,滴破春愁压酒声。”

《无名氏》诗:“行到阶前知未寝,夜深闻放剪刀声。”

声音部纪事[编辑]

《列子》:汤问:“江浦之间生么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 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俞师旷《方 夜》:耳俛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 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气听,砰然闻之, 若雷霆之声。

《酉阳杂俎》:“凤骨黑,雄雌旦夕鸣各异。黄帝使伶伦制 十二籥写之,其雄声,其雌音。”

《路史》:帝与蚩尤战,三年,城不下,得术士五胥,问之曰: “是城中之将白色商音,帝之始攻,得无以秋之西方 行乎?今皇帝为人苍色角音,此雄军也。请攻三日,城 必下。”乃设五旗,五军四面攻之,三日城果下。

《吕氏春秋古乐》: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为帝。 惟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凄凄,熙熙锵锵。帝颛顼 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 上帝。乃令鱓先为乐倡,乃偃浸,以其尾,鼓其腹,其音 英。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
考证
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家语》颜回:“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闻哭者之 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 非但为死者而已,又有生离者也’。”子曰:“‘何以知之’?对 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 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 回窃以《音类》知之,孔子使人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 卖子以葬。”与之长决,子曰:“回也善于识音矣。”

《辨乐解》:“子路鼓琴,孔子闻之,谓冉有曰:‘甚矣,由之不 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以为节,流入于南,不 归于北。夫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域。故君子之 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忧愁之感,不加于心;暴 厉之动,不在于体。夫然者,乃所谓治安之风也。小人 之音则不然,亢丽微末,以象杀伐之气,中和之感,不 载于心;温和之动,不在于体。夫然者,乃所以为乱亡 之风’。”

《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乎杏坛之上,弦歌 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顾见孔子,还向 而立。孔子再拜而进。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丘不肖, 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客凄然变 容,刺船而去,延缘苇间。颜渊还车,子路授绥,孔子不 顾,待水波定,不闻挐音而后敢乘。

《庄子天运篇》:子贡以孔子声见老聃,方将倨堂而应 微,曰:“予年运而往矣,子将何以戒我乎?”子贡曰:“夫三 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

《列子》:“殷汤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 名曰终北。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水经注》:“宜城南有宋玉宅。玉邑人,隽才辨给,善属文 而识音。”

《汉书郑崇传》:“崇擢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纳用之。 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珮之声。 《搜神记》:吴人有烧桐以爨者,蔡邕闻其爆声,曰:“此良 桐也。”因请之以为琴,因名焦尾,有殊声焉。

《洞冥记》:“勒毕国贡细鸟,以方尺玉笼盛数百头,形如 大蝇,状似鹦鹉,声闻数里,如黄鹄之音。”

《异苑》:“陈思王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 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为步虚声。”

《吴志甘宁传》:“宁少有气力,好游侠,挟持弓弩,负眊带 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

《晋书孙绰传》:“绰作《天台赋》,赋成,示范荣期曰:‘卿试掷 地,当作金石声’。”

《祖逖传》: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 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 舞。

《佛图澄传》:“图澄能听铃音,以言吉凶,莫不悬验。” 《拾遗记》:“石季伦爱婢名翔风,以姿态见美,妙别玉声, 巧观金色。言西方北方,玉声沉重而性温润,佩服者 益人性灵;东方南方,玉声轻洁而性清凉,佩服者利 人精神。石氏侍人美艳者数千人,使翔风调玉以付 工人,为倒龙之佩,萦金为凤冠之钗,欲有所召,不呼 姓名”,悉听珮声,视钗色。玉声轻者居前,金色艳者居 后,以为行次而进。

《世说》:支道林入东,见王子猷兄弟还,人问:“见诸王何 如?”答曰:“见一群白颈乌,但闻唤哑哑声。”

人问顾长康:何以不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佐吏殷浩王胡之之 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屐声甚厉。庚公 俄而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 此,兴复不浅。”

王敦为大将军镇豫章卫玠从洛投敦谈话弥日于 时谢鲲为长史敦谓鲲曰:“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 之音。”

《南史谢弘微传》:弘微子庄,字希逸,有口辨。王元谟问 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元护为双声,磝碻 为叠韵。其捷速若此。”

《高隐传》:戴颙春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 鹂声。”

《南史范云传》:“永明末,梁武卜居东郊之外,云亦筑室 相依。梁武每至云所,其妻尝闻警跸声。”

《梁书沈约传》:“约撰《四声谱》,高祖雅不好焉。尝问周舍 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

《陈书世祖本纪》,世祖起自艰难,国家资用,务从俭约。 每鸡人伺漏,传更签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签于阶 石之上,令枪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

《洛阳伽蓝记》:陇西李元谦能双声语,常经郭文远宅, 问曰:“是谁宅第”婢春风曰:“郭冠军家。”谦曰:“此婢双声。” 春风曰:“儜奴慢骂。”

《隋唐嘉话》:苏威有镜,日蚀既,镜昏黑无所见,日蚀半, 镜亦半昏。柜内有声,寻之,乃镜声也。后威败,不知所 在《通典》:贞观中有尚书侯贵和妾名丽音,善唱行。天后 改号方等女,亦传其伎。方等卒后,有郝三宝亦善歌 《行天》。诸女隔帘听之,声发便笑,三宝怒,女曰:“请一听 之。”始发一声,三宝便拜伏曰:“真方等声也。诚远所”不 及。

《唐书礼乐志》:“太常丞吕才上言,琴操曲弄皆合于歌, 今以御雪诗为《白雪歌》。古今奏正曲,复有送声,君唱 臣和之义,以群臣所和诗十六韵为送声十六节。” 《李邺侯外传》:“泌每导引,骨节珊珊有声,人谓之锁子 骨。”

《甘泽谣》懒残者,衡岳寺执役僧也。时邺侯李泌寺中 读书,听其中宵梵呗,响彻山林。李公知音,谓经音先 凄惋而后喜悦,必谪堕之人,时将去矣。中夜潜往谒 焉。懒残曰:“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

《辨音集》:李龟年至岐王宅,闻琴声曰:“此秦声。”良久又 曰:“此楚声。”主人入问之,则前弹者陇西沈妍,后弹者 扬州薛满。

《职官分纪》,唐李德裕云:“翰林院有悬铃,引之以代传 呼。”予为学士时,河北用兵,一夜铃有声,视之则无人 后往往如此。潜俟于下,终无所睹,其鸣皆应。用兵处 缓急亦如之。

《唐书权德舆传》:“德舆生三岁,知变四声。”

《李晟传》:“晟子愬入蔡州,取吴元济。夜半雪甚,城旁皆 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

柳宗元《熊说》: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 《因话录》:唐尚书省南门有古槐垂荫,夜闻丝竹之声, 省中必有入相者,号“声音木。”

《剧谈录》:“政平坊安国观,明皇朝玉真公主所建,有书 生云:‘每清风朗月,即闻山池之内,步虚笙磬之音’。” 《传灯录》:“香严和尚一日瓦砾击竹作声,忽然大悟。” 《宋史仁宗本纪》:天圣三年五月癸巳,幸御庄观刈麦, 闻民舍机杼声,赐织妇茶帛。

《魏汉津传》:“津本蜀黥卒也。自言师事唐仙人李良,号 李八百者,授以鼎乐之法。尝过三山龙门,闻水声,谓 人曰:‘其下必有玉’。即脱衣没水,抱石而出,果玉也。” 《渑水燕谈录》:晁文元公迥,少闻方士之术,凡人耳有 灵响,目有神光,其后听于静中,若铃声远闻。耆年之 后,愈觉清彻,公名之曰“三妙音:一曰幽泉漱玉”,二曰 “清声摇空”,三曰“秋蝉曳绪。”尝闻其裔孙端礼云: “《骇闻录》:王生善听声,听丁晋公马蹄声,曰:‘月中必拜 相’。又听马蹄声,曰:‘有西行之兆’。果分司西京。”

《贵耳集》:德寿孝宗在御时,阁门多取北人充赞喝,声 雄如钟,殿陛间颇有京洛气象。自嘉定以来,多是明 台温,越人在阁门,其声如鲍鱼音。

《齐东野语》:耿听声者,兼能嗅衣物,以知吉凶贵贱。德 寿闻其名,取宫人扇杂以上,及中宫所御,令小黄门 持叩之。耿嗅至后扇云:此圣人也,然有阴气至上扇, 乃呼万岁。上奇之,呼入北宫,又取妃嫔珠冠十数示 之,至一冠奏曰:“此有尸气。”时张贵妃薨,此其故物也。 后居候朝门内,夏震微时,尝为殿岩,馈酒于耿,耿闻 其声,知其必贵,遂以其女妻其子,子复娶其女。时郭 棣为殿帅,耿谒之曰:“君部中有三节度使,他日皆为 三衙。”扣为何人,则曰:“周虎、彭辂、夏震也。”虎、辂时皆为 将官,独震方为帐前佩印官。郭曰:“周、彭地步或未可 知,震安得遽尔乎?”耿曰:“吾所见如此,可必也。”耿因为 三人结为义兄弟。一日,耿谓虎曰:“吾数夜闻军中金 鼓有杀声,兵将动,君三人皆当由此而显矣。”未几,开 禧出师,虎守和州,辂为金州统戎,皆以功受赏。震则 以诛韩功相继获殿岩,虎亦为帅,皆立节度使班。悉 如耿之言。

《小学绀珠》,孙炎始作字音。

声音部杂录[编辑]

《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 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 众庶是也。惟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 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 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

《尚书大传》:“五音,天音也;八声,天化也。”

《庄子天地篇》:“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 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

《天运篇》:“吾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 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 在坑满坑,涂郤守神,以物为量。其声挥绰,其名高明。 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 丛生,林乐而无形,布挥而不曳,幽昏而无声,动于无 方,居于窈冥,或谓之死,或谓之生,或谓之实,或谓之 ‘荣’”,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关尹子四符篇》:“如桴扣鼓,鼓之形者,我之有也,鼓之

声者,我之感也。桴已往矣,馀声尚存,终亦不存而已
考证
矣。鼓之形如我之精,鼓之声如我之神,其馀声者,犹

之魂魄,知夫倏往倏来,则五行之气,我何有哉?” 六七篇:“钟鼓无我,能见大音,故我一身,虽有音,未尝 有我。”

无能子《圣过》篇:“夫自鸟兽迨乎蠢蠕者,号鸣啅噪皆 有其音,安知其族类之中非语言耶?人以不喻其音 而谓其不能言,又安知乎鸟兽不喻人言,亦谓人不 能语言耶?则其号鸣啅噪之音,必语言尔,又何可谓 之不能语言耶?”

《列子天瑞篇》:“有声者有声。声者,声之所声者闻矣,而 声声者未尝发。”

《韩子喻老》篇:“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汲冢周书》:“以其前观其后,以其隐观其显,以其小占 其大。”此之谓“视声。”

《吕氏春秋适音》篇:“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乱世 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国之音悲以哀,其政险也。 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俗定而音乐化之 矣。故有道之世,观其音,知其俗矣;观其政,知其主矣。 故先王必托于音乐,以论其教。清庙之瑟,朱弦而疏 越,一唱而三叹,有进乎音者矣。”

《音初篇》: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天大风晦盲,孔 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来见良日也,之 子是必大吉。”或曰:“不胜也,之子是必有殃。”后乃取其 子以归,曰:“以为余子,谁敢殃之?”子长成,人幕动,折橑 斧,斫斩其足,遂为守门者。孔甲曰:“呜呼,有疾,命矣夫!” 乃作为《破斧之歌》,实始为东音。禹行功,见涂山之女, 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待禹 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弓猗》,实始作为南 音。周公、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周昭王亲将征 荆。辛馀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蔡 公抎于汉中。辛馀靡振王北济,又反振蔡公。周公乃 侯之于西翟,实为长公。殷整甲,徙宅西河,犹思故处, 实始作为《西音》。长公继是音以处西山,秦缪公取风 焉,实始作为《秦音》。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 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隘。二女爱而争 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不反。 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凡音者, 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 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 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 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土弊则草木不长,水烦则 鱼鳖不大,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桑间之音, 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流辟誂越,慆滥之音出 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感则“百奸众辟”从此产 矣。“故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乐,和乐以成顺,乐 和而民乡方矣。”

《新语术士》篇:“事以类相从,声以音相应。”

《盐铁论散不足》篇:“季夏之螇,音声入耳。秋风至而声 无者,生无易由言,不顾其患,患至而后默,晚矣。” 《淮南子原道训》:“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无音者,声之 大宗也。”

《俶真训》:“夫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 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何则?小有所志,而大有所 忘也。”

《览冥训》:“今夫调弦者,叩宫宫应,弹角角动,此同声相 和者也。夫有改调一弦,其于五音无所比,鼓之二十 五弦皆应,此未始异于声,而音之君已形也。”

《主术训》“乐生于音,音生于律,律生于风,此声之宗也。” 缪称训“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施于四海。”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三曰视中”,以其声处其气初,气 主物,物生有声,声有刚有柔,有浊有清,有好有恶,咸 发于声也。心气华诞者,其声流散;心气顺信者,其声 顺节;心气鄙戾者,其声嘶丑;心气宽柔者,其声温好。 信气中易,义气时舒,智气简备,勇气壮直,听其声,处 其气,此之谓“视中”也。

扬子《解难》“大味必淡,大音必希。”

问道,或问“大声。”曰:“非雷非霆,隐隐耾耾,久而愈盈,尸 诸圣。”

刘子《新论辨乐》:“风俗凌迟,雅乐残废,而溺音竞兴。故 夏甲作《破斧》之歌,始为东音;殷辛作靡靡之乐,始为 北声。”

《知人眉》,之微而形于色,音声之妙而动于心。 心隐雷霆之声可以钟鼓传也,风雨之变可以音律 和也。故有声可闻,不能藏其响,有色可察,不能减其 情。

殊好“《阳春白雪》,噭楚采菱,众耳之所乐也。而汉顺听 山鸟之音,云胜丝竹之响;魏文侯好锤凿之声,不贵 金石之和。若斯人者,皆性有所偏也。”

《申鉴杂言》:“宫商角征不同,嘉音以章,谓之和声。” 《论衡感虚篇》:“世称申喜夜闻其母歌,心动开关,问歌 者为谁,果其母盖闻母声,声音相感,心悲意动,开关而问,盖其实也。”

《雷虚》篇:“盛夏之时,雷电迅疾,世以为隆隆之声,天怒 之音。”

《诘术》篇:“五音之家,用口调姓名及字,用姓定其名,用 名正其字。口有张歙,声有外内,以定五音宫商之实。 蔡邕《释诲》,伯翳综声于鸟语,葛卢辨音于牛鸣。” 《晋书乐志》:“干之音石,其风不周;坎之音革,其风广莫; 艮之音匏,其风融;震之音竹,其风明庶;巽之音木,其 风清明;离之音丝,其风景;坤之音土,其风凉;兑之音 金,其风阊阖。”

《抱朴子博喻》“郢人美下里之淫哇,而薄六茎之和音。 庸夫好悦耳之华誉,而恶利行之良规。故宋玉含其 延灵之精声,智士招其独见之远谋。”

《人物志》:“采虫声之善音,赞愚人之偶得。”

《五经析疑》,闻商音无不断割而亡事也。

《谭子》:“《大含》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气相乘而成声 耳。非听声也,而声自投之。声导气,气导神,神导虚,虚 含神,神含气,气含声,相导相含,虽秋蚊之翾翾,苍蝇 之营营,无所不至也。”

《声气》:“操琴瑟之音,则翛然而闲;奏郑卫之音,则乐然 而逸;解瓴甓之音,则背膂凛森;挝鼓鼙之音,则鸿毛 踯躅。”其感激之道也。

“《庚辛》,庚氏穴池,构竹为凭槛,登之者其声策策焉;辛 氏穴池,构木为凭槛,登之者其声堂堂焉。”二氏俱牧 鱼于池中,每凭槛投饵,鱼必踊跃而出,他日但闻策 策堂堂之声,不投饵亦踊跃而出,则是庚氏之鱼可 名策策,辛氏之鱼可名堂堂,食之化也。

陆玑《诗疏》:“莎鸡,一名络纬,振羽作声,札札不止,其声 如纺丝之声。”

《汲古丛语》:“坎内阳,阳主虚,故耳听声,声无形者也。” 《同话录》:“声者,气之精萃也。一纸之隔,而气不能达,墙 垣之间,声可得闻,声之感通者甚神,故诗能动天地, 感鬼神,乐能治神人,和上下,皆主其有声也。”

《东坡别集》:“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撑篙者百指,篙声 石声荦然,四顾皆涛濑,士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 《梦溪笔谈》:“今切韵之法,先类其字,各归其母。唇音、舌 音各八,牙音、喉音各四,齿音十,半齿半舌音二,凡三 十六,分为五音。天下之声,总于是矣。”

《春渚纪闻》:“古声之存于器者,唯琴音中时有一二。不 患其器之朴拙,使人援弦促轸,想见太古自然之妙, 然后为胜。”

《齐东野语》:昔有以诗投东坡者,朗诵之而请曰:“此诗 有分数否?”坡曰:“十分。”其人大喜,坡徐曰:“三分诗七分 读耳。”此虽一时戏语,然涪翁所谓“南窗读书吾伊声”, 盖善读书者,其声正自可听耳。

《法苑珠林》,“神理无声,因言辞以写意;言词无迹,缘文 字以图音。”

《路史》:“笙管有鸟之声,钟鼓柷敔有兽之音。”

《听声考详篇》:“鹤声宜学仙,雉声宜习武,乌声宜习医, 雁声宜习卜筮,鹊声宜习工巧,枭声宜符咒。”

《书画史》:倪文节公云:“松声、涧声、山禽声、夜虫声、鹤声、 琴声、棋子落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声之 至清者也。而读书声为最。闻他人读书声已极喜,更 闻子弟读书,则喜不可胜言矣。”

《丹铅总录》:“龙吟虎啸,希声也。”尚颊舌之感,必下于蛙 龟,故曰“大音希声。”

道贲闻蟋蟀声,曰:“时闻此声,是代箫管。”

声音部外编[编辑]

《集仙传》:王老者慕道,有道士造之,遍身疮疡,曰:“得酒 数斛浸之即愈。”遂为置酒满瓮,道士坐瓮中三日,须 发皆黑,曰:“能饮此可仙去。”时方打麦,全家饮之,一时 轻举,空中闻打麦声。

《遁斋闲览》:家弟公叙曾宿福清紫微院,三鼓忽闻院 后喧呼,买物之声正如城市,皆浙音,达旦乃止。寺僧 云:“一岁中凡数次谓之鬼市。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