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第07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樂律典 第七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七十二卷
經濟彙編 樂律典 第七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

 第七十二卷目錄

 聲音部彙考

  陳侍中王叔齋籟紀

 聲音部總論

  唐劉蛻山書論聲音

 聲音部藝文一

  響賦          唐張彥振

  聲賦           張德昇

  大音希聲賦         楊發

  秋聲賦         宋歐陽修

  聲賦            張詠

 聲音部藝文二

  詠聲          唐韋應物

  聲             崔塗

  夜聲           明陸容

 聲音部選句

 聲音部紀事

 聲音部雜錄

 聲音部外編

樂律典第七十二卷

聲音部彙考

[編輯]

《陳侍中王叔齋籟紀》

[編輯]

條風

一曰「炎風起,自變天方」,土之蒼門,從東北來。

明庶風

一曰「谷風起自界天開明之門」,從東方來。

清明風

起自陽天,波母之門,從東南來。

景風

一曰《凱風》,又曰「薰風」,亦曰「巨風」,起自赤天之暑門,從 南方來。

涼風

「起自朱天」,編駒之白門,從西南來。

閶闔風

一曰「盲風」,又曰「飂風」,亦曰「泰風」,起自成天之閶闔門, 從西方來。

不周風

一曰「麗風」,起自幽天都之門,從西北來。

廣莫風

一曰寒風,又曰「涼風,起自元天之寒門,從北方來。」

陰陽相薄而為「雷」,天地之鼓也。

陰陽相蒸為「雨」,

一曰霄雪,水雪雜下也。雪自上下,為溫氣所搏,故曰 「陽之專氣為霰。」

霰之流也,陰氣暴上,雨則凝結成雹,故曰「陰之專氣 為雹。」

「水下遇寒而凝」,因風相襲而成雪也。

餘溜

《雨後》,簷溝餘瀝也。

野哭

《野哭》者,死喪離別,激於中而發也。

聞嘆

《聞嘆》者,聞人之嗟嘆聲也。

孤嘯

嘯,吹聲也。又蹙口出聲也。

市譁

《市譁》者,來城郭競市之喧囂也。

村唱

《村唱》者,村落之謳吟,里巷之聲調也。

宵舂

《宵舂》者,民家夜碓杵臼之聲也。

夜織

《夜織》者,閨中機杼之聲也。

擣衣

《擣衣》者,秋深治衣之聲也。

城柝

《城柝》者,邏卒之柝聲也。

戍鼓

「戍鼓」者,郡縣嚴更之鼓聲也。

昏鐘

《昏鐘》者,節蚤夜之鐘聲也。

巷笛

《巷笛》者,村巷吹笛聲也。

邊笳

《邊笳》者,邊人捲蘆葉吹之作聲也。

歸輪

《歸輪》者,驅車之聲也。

鳴楫

《鳴楫》者,操舟之楫聲也。

灘聲

水石相激聲也。

潮聲

《七發》曰:「《觀濤》廣陵之曲江。」

谷聲

《谷聲》者,虛谷接物之聲也。

林聲

《林聲》者,林木和風之聲也。

落葉聲

《落葉聲》者,木葉脫落聲也。

雞聲

「雞聲」者,陽將升,雞感之而為聲也。

蛙聲

《蛙聲》者,沮澤之鳴蛙也。

杜鵑

一名雋周,蜀鳥也。今在處有之。

猨聲

《猨聲》者,啼猿聲也。

蟬聲

一曰「蜩螗」,通謂之「蟬。」

蟋蟀聲

蛬也。一名《促織》。

鴈聲

一曰《陽鳥》。

烏聲

一曰《蜀山鳥》。

鴟聲

一曰《服鳥》。

聲音部總論

[編輯]

唐劉蛻山書

[編輯]

《論聲音》

[編輯]

萬物無常聲,而主聲者定其悲歡,則聽在心而耳職 廢也。謂雷為可畏,則以畏聲聽之,不知有時雷可長 養也;謂瑟為可狎,則以狎聲聽之,不知有時瑟可流 哀也。則有幽思之深,砧聲之悲也;「去家日遠,雨聲之 愁也。嗚呼!悲在心也,雷與瑟無常聲也。」

聲音部藝文一

[編輯]

《響賦》
以庭下雲晚響輕為韻 唐張彥振

[編輯]

「伊二儀之陶甄,覽萬物之生長,為隨方而可見,獨不 測乎茲響。」同夫道之無質,每憑虛而起象,既不睹其 洪纖,亦罕知其尺丈。爾乃依聲於發,有待而生,觸萬 竅而皆異,會五音而共成,隨人心之哀樂,因感召而 重輕。至於驚激萬變,高卑千轉,臨牝谷而悲多,因歸 風而去遠,感華鐘於霜曙,思孤鴈於秋晚,觸物類以 成態,托空虛以運形。爾其細也,草蟲鳴於潛穴;至其 大也,震電作於天庭。離朱拭目而不見,師曠清耳而 可聽。爾其響發乎器,必聲有假,故器有盈虛,而響為 高下,隨之則不可究,及之如或可寫,信造化之自然, 亦焉知其為者。乃有厭處雞群,窮棲海濱,垂六翮而 未舉,鳴九皋而不聞,願托響於星驥,希可徹於高雲。

《聲賦》
張德昇

[編輯]

夫禮樂相成,人之有生,物歸乎理,感在乎聲。聲之所 起,其應多矣。既聞鄭以戒荒,亦稱《韶》於盡美。至若《詩》 陳鐘鼓,《禮》奏笙簧,音懷律呂,韻合宮商。或嬋娟而如 絕,或窈窕而復揚,將曲盡而逾妙,遇風吹而更長。潛 鱗競躍,儀鳳來翔,嘉此聲之可貴,樂吾君之奉常。則 有思婦傷離,芳年屢換,纖素寒早。清砧夜半,垤鳴鸛 而初合,砌吟蛩而正亂。何此聲之可悲,使空閨之浩 歎。況復金徽遠奏,玉律窮秋。陰風烈烈,邊樹修修。聽 邊笳之互動,看隴水之分流。何此聲之可怨,使征客 之含愁。亦有遁世無悶,閑居棲託,坐嘯竹林,忘形菌 閣。憐宿鳥之喧藪,愛飛泉而噴壑。何此聲之獨殊,使 幽人之為樂。夫意存則言發,言發則聲來。順之則喜逆之則哀。是以文君聽琴而悅矣,子期聞笛而悲哉! 何悲歎之易感,使眾人之難裁。客有吟者,澘然下淚。 吾將不言,安知所謂退失路而流落,進無媒而自致。 思巫峽之猿啼,聞洞庭之葉墜。《易》曰:「同聲相應,同氣 相求。」儻知音之見許,期厚德而相酬。

《大音希聲賦》以希則能大物理之常為韻
楊發

[編輯]

「聲本無形,感物而會,生彼寂寞,歸乎靜泰,含藏於金 石之中,緘默於肺腸之外,喻春雷之不震,時至則興, 比洪鐘之未撞,扣之斯大。靜勝允合於人心,元同遠 符於天籟。大道沖漠,至音希微,叩於寂而音遠,求於 躁而道違。三年之鳥不鳴,驚人可異;五絃之琴載絕, 知音蓋希人生而靜,物本無機,修以誠而上下交應」, 臻其極而禽獸咸歸。遐想古風,緬窮太始。以彼聲音 之道,媲夫動靜之理。方歌《擊壤》,堯人式貴於和心;未 夢鈞天,趙簡尚勞於傾耳。鼓能興雨,鐘亦候霜,沖用 可齊於道性,善應方契於天常。興公之賦欲成,已含 金韻;夫子之宮未壞,猶閟樂章。無象無名,不知不識。 守此虛淡,終乎妙極。豈逐物而感通,諒與時而消息。 損之而益,潛運將契於天功;聽之不聞,元化極符於 常則。幽元之旨,足以明徵。海內於焉而自正,天下無 得以爭能。由是廣可喻於人,細可齊於物。聲希者其 響必大,聲煩者其理斯屈。常呼萬歲,維嶽有時而降 神;將異三人,點爾無心於《鼓瑟》。理歸若訥,事契寡詞。 既不言以足教,必於聲而可遺。「存而不論,馳神於六 合之外;語不如默,箝口於《三緘》之時。」是各從其類也, 吾將一以貫之。

《秋聲賦》
宋·歐陽修

[編輯]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 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 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 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余謂 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 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余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 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 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烈,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 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 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 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夫秋,刑 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為天地之義 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 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 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嗟乎!草木無情,有 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 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 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黝然黑者為星 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 戕賊,亦何恨乎?」秋聲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 蟲聲唧唧,如助余之歎息。

《聲賦》並序
張詠

[編輯]

聲賦之作,豈拘模限韻,春雷秋蟲之為事也?蓋取諸「聲成之文,王化之本」 ,苟有所補,不愧空言爾。賦曰:

罔象迷冥,大人忽生。混沌初竅,呀然震驚。二儀吐形, 萬靈吐英。天機動制,軋而為聲。故形有美惡焉,聲有 大小焉。伊物類之動作,俟人事而克全。至於大雷殷 空,萬竅吼風,不為之隆;品物磨臬,羽足動發,不為之 末。未若人聲與天通,功與物長。雄口吻之啟,出於厥 躬;道機之張,騰凌鴻濛。其所聞者,羲黃唐虞,繼踵而 至,宇宙隘其神,造化侔其智,在聲之偉也,得不迴天 而動地?觀其得一之發,清清泠泠,涼洗寰瀛,萬類聽 之,如懵而醒;仁信之發,溶溶奕奕,呼道振德,萬類聽 之,如日破黑。曰禮曰義,相迭而起,鳴孝響悌,駭心清 耳,萬類聽之,如愁得喜。廣成五老聞而啟齒曰:「是何 皇帝之聲也如此九道交訛,華裔和歌,蠢動鼻息,歡 咍實多。」其在物也,「昭昭融融,萬緣和同,萬籟響空,答 天之功;其在人也,萬心氣平,萬口宣騰,《雲門六英》,答 君之聲。」故知五音八聲,聲之枝歟;金石絲竹,聲之器 歟。若本不正而聲不清,何嘗動天地,泣鬼神而有諸? 三五迭生,異業同聲,唱古寡應,呼今得精,儀事以之 繁會,時風為之勁清,作禮者有周旋之矩,制樂者有 《大武》之名。故聖人之音,鏗如鏘金;聖人之治,潺如流 水。加以商辛夏癸,行無轍軌,情慾沸空,淫哇盈耳,民 不知告,政聲遂毀,幽厲縱作,心胡可度。唱僻者輕脫, 和偽者交錯,鼓鉦之響日馳,禮義之風日薄,王道民 政,潰然投壑。攻乎亡國之音,聚為終身之樂。秦怪一 聲,天搖地坑,烘赫,火烈荒茫,海傾阿房,輦材枿臬,山 迴紫塞,築壘訇轟震雷,鉗聖愚儒,四海睽孤,刮剝亡 命,痛腦連脛。於是民失其業,怨口喋喋,野薄其農,荊 榛颺風,刑失其矩,民哀無所,兵革填委,死為怨鬼。故 怨之為氣也,散為囂塵,積為屯雲,閉鬱六合,陽靈不 曛。怨之為聲也,烈風相倚,怒濤兼起,鬼哭「於郊,神號於市,川谷為之鬥擊,《山巒》以之崩圮,陳吳一呼,而宗 社瓦毀,天窮地終,醜聲不已。」洎於漢唐。惟高與光,太 宗纘堯,開元嗣皇,智冠絕古,氣凌昊蒼。「倚天憑怒,即 動盪於八荒;按劍大呼,即交映於中方。借力者黎獻, 助聲者賢良,亦不能廣仁義於遞奏。使道德之激揚, 掩商秦之餘韻,系唐虞之聲芳者也。未若我後,凝神 定思,誠求理致,與聖作則,為難於易。惟禮是崇,惟仁 是嗜,叩乎杳冥,清靜以聽。聞古謬惑,皇心不平。於以 忠良是旌,息嗟吁之聲,不肖是黜,息濫謬之聲,均物 惻隱,息哀怨之聲,厚施薄斂,息流亡之聲,四人是別, 息囂競之聲,狴犴是理,息冤枉之聲,道德是守,息兵 革之聲,人勞是恤;息雕斲之聲,小人是遠;息邪佞之 聲,正音是奏」;息《惉懘》之聲,奇哉壯矣!堯嗟舜驚。致章 濩之調,下覺唐堯之頌輕。浩浩蕩蕩,無得而名異。聲 之襲也,揚溢昭灼,上賢下愚,既歡且謔。鳥獸蹌蹌,蟲 虺躍躍。信千載之一時,與有生而同樂。余欲引聲而 作,未知何若?

聲音部藝文二

[編輯]

《詠聲》
唐·韋應物

[編輯]

萬物自生聽,太空恆寂寥。還從靜中起,卻向靜中消。

《聲》
崔塗

[編輯]

歡戚由來恨不平,此中高下本無情。《韓娥》絕唱《唐衢》 哭,盡是人間第一聲。

《夜聲》
明·陸容

[編輯]

微醺醒中夜,獨寤當逆旅。心清聽思聰,聲動臆可舉。 輕噫疑林飆,斜侵覺。窗雨琤琮,僧塔鈴幽軋。鄰家杼。 柝擊喧邏兒,剪擲鏗縫女。隆隆暝行車,橐橐宿舂杵。 鼾睡人已酣,嬌啼兒欲乳。悲酸或孤嫠,咳喀將病嫗。 布裂僮褫衾,釜泣奴竊煮,梁泥落棲燕,橐果嚙飢鼠。 拂樹烏驚移,含芻馬歕咀。火煎蘭檠膏,槽涓玉缸醑。 腹枵雷殷。春耳眩蟬吟暑。宮壺沈此時,巫鼓來何許。 趨朝侍鳴騶,話舊接偶語。百蟲薨然飛,靈雞振其羽。 眾音等天籟,真韻謝律呂。賦愧擬歐陽,聊以詩自敘。

聲音部選句

[編輯]

晉《謝靈運賦》:「想輕綦之往跡,餐和聲之餘音。」

向秀《思舊賦序》:「鄰人有吹笛者,發聲寥亮,追思曩昔 游宴之好,感音而歎。」

陸雲《逸民賦》:「靡火飆以赴節兮,揮天籟以興音。」 唐劉禹錫《秋聲賦》:「念塞外之徵行,顧閨中之騷屑,夜 蛩鳴兮機杼促,朔鴈叫兮音書絕,遠杵續兮何泠泠, 虛窗靜兮空切切。如吟如嘯,非絲非竹,當自然之宮 徵,動終歲之離別。」

宋王禹偁《黃岡竹樓記》:「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 雪,有碎玉聲。」

晉《劉伶詩》:「寒雞思天曙,擁翅吹長音。」

謝靈運詩。「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梁簡文帝詩:「雷音稍入嶺,電影尚連城。」

《陳江總》詩:「罕有知音者,空勞流水聲。」

唐王昌齡詩:「不知誰家子,復奏邯鄲音。」

張說詩「人隨秋月落韻入《擣衣》聲。」

《岑參詩》:「甌香茶色嫩,窗冷竹聲乾。」

《韓愈詩》:「來聽,蕭蕭打葉聲。」

李群玉詩:「長空橫海色,斷岸落潮聲。」

《鄭谷》詩:「畫成煙景垂楊色,滴破春愁壓酒聲。」

《無名氏》詩:「行到階前知未寢,夜深聞放剪刀聲。」

聲音部紀事

[編輯]

《列子》:湯問:「江浦之間生麼蟲,其名曰焦螟,群飛而集 於蚊睫,弗相觸也;棲宿去來,蚊弗覺也。」請幫助識別此字。俞師曠《方 夜》:請幫助識別此字。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唯黃帝與容成子居 空峒之上,同齋三月,心死形廢,徐以氣聽,砰然聞之, 若雷霆之聲。

《酉陽雜俎》:「鳳骨黑,雄雌旦夕鳴各異。黃帝使伶倫制 十二籥寫之,其雄聲,其雌音。」

《路史》:帝與蚩尤戰,三年,城不下,得術士五胥,問之曰: 「是城中之將白色商音,帝之始攻,得無以秋之西方 行乎?今皇帝為人蒼色角音,此雄軍也。請攻三日,城 必下。」乃設五旗,五軍四面攻之,三日城果下。

《呂氏春秋古樂》:帝顓頊生自若水,實處空桑,乃為帝。 惟天之合正,風乃行,其音若淒淒,熙熙鏘鏘。帝顓頊 好其音,乃令飛龍作,效八風之音,命之曰「承雲」,以祭 上帝。乃令鱓先為樂倡,乃偃浸,以其尾,鼓其腹,其音 英。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
考證
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

《家語》顏回:「孔子在衛,昧旦晨興,顏回侍側,聞哭者之 聲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對曰:『回以此哭聲, 非但為死者而已,又有生離者也』。」子曰:「『何以知之』?對 曰:『回聞桓山之鳥,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將分於四海。 其』」母悲鳴而送之,哀聲有似於此,謂其往而不返也。 回竊以《音類》知之,孔子使人問哭者,果曰:「父死家貧, 賣子以葬。」與之長決,子曰:「回也善於識音矣。」

《辨樂解》:「子路鼓琴,孔子聞之,謂冉有曰:『甚矣,由之不 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聲以為節,流入於南,不 歸於北。夫南者,生育之鄉;北者,殺伐之域。故君子之 音,溫柔居中,以養生育之氣;憂愁之感,不加於心;暴 厲之動,不在於體。夫然者,乃所謂治安之風也。小人 之音則不然,亢麗微末,以象殺伐之氣,中和之感,不 載於心;溫和之動,不在於體。夫然者,乃所以為亂亡 之風』。」

《莊子漁父》孔子遊乎緇帷之林,坐乎杏壇之上,絃歌 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顧見孔子,還向 而立。孔子再拜而進。客曰:「子將何求?」孔子曰:「丘不肖, 竊待於下風,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客悽然變 容,刺船而去,延緣葦間。顏淵還車,子路授綏,孔子不 顧,待水波定,不聞挐音而後敢乘。

《莊子天運篇》:子貢以孔子聲見老聃,方將倨堂而應 微,曰:「予年運而往矣,子將何以戒我乎?」子貢曰:「夫三 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係聲名一也。」

《列子》:「殷湯濱北海之北,不知距齊州幾千萬里。其國 名曰終北。其俗好聲,相攜而迭謠,終日不輟音。」 《水經注》:「宜城南有宋玉宅。玉邑人,雋才辨給,善屬文 而識音。」

《漢書鄭崇傳》:「崇擢尚書僕射,數求見諫爭,上納用之。 每見曳革履,上笑曰:『我識鄭尚書履聲』。」

《西京雜記》:昭陽殿織珠為簾,風至則鳴如珩珮之聲。 《搜神記》:吳人有燒桐以爨者,蔡邕聞其爆聲,曰:「此良 桐也。」因請之以為琴,因名焦尾,有殊聲焉。

《洞冥記》:「勒畢國貢細鳥,以方尺玉籠盛數百頭,形如 大蠅,狀似鸚鵡,聲聞數里,如黃鵠之音。」

《異苑》:「陳思王游山,忽聞空裡誦經聲,清遠遒亮,解音 者則而寫之,為神仙聲,道士效之,為步虛聲。」

《吳志甘寧傳》:「寧少有氣力,好游俠,挾持弓弩,負眊帶 鈴,民聞鈴聲,即知是寧。」

《晉書孫綽傳》:「綽作《天台賦》,賦成,示範榮期曰:『卿試擲 地,當作金石聲』。」

《祖逖傳》:逖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 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 舞。

《佛圖澄傳》:「圖澄能聽鈴音,以言吉凶,莫不懸驗。」 《拾遺記》:「石季倫愛婢名翔風,以姿態見美,妙別玉聲, 巧觀金色。言西方北方,玉聲沈重而性溫潤,佩服者 益人性靈;東方南方,玉聲輕潔而性清涼,佩服者利 人精神。石氏侍人美艷者數千人,使翔風調玉以付 工人,為倒龍之佩,縈金為鳳冠之釵,欲有所召,不呼 姓名」,悉聽珮聲,視釵色。玉聲輕者居前,金色艷者居 後,以為行次而進。

《世說》:支道林入東,見王子猷兄弟還,人問:「見諸王何 如?」答曰:「見一群白頸烏,但聞喚啞啞聲。」

人問顧長康:何以不作《洛生詠》?答曰:「何至作老婢聲。」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佐吏殷浩王胡之之 徒登南樓理詠,音調始遒,聞函道中屐聲甚厲。庚公 俄而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徐云:「諸君少住,老子於 此,興復不淺。」

王敦為大將軍鎮豫章衛玠從洛投敦談話彌日於 時謝鯤為長史敦謂鯤曰:「不意永嘉之末復聞正始 之音。」

《南史謝弘微傳》:弘微子莊,字希逸,有口辨。王元謨問 莊何者為雙聲,何者為疊韻?答曰:「元護為雙聲,磝碻 為疊韻。其捷速若此。」

《高隱傳》:戴顒春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 鸝聲。」

《南史范雲傳》:「永明末,梁武卜居東郊之外,雲亦築室 相依。梁武每至雲所,其妻嘗聞警蹕聲。」

《梁書沈約傳》:「約撰《四聲譜》,高祖雅不好焉。嘗問周捨 曰:『何謂四聲』?捨曰『天子聖哲』是也。」

《陳書世祖本紀》,世祖起自艱難,國家資用,務從儉約。 每雞人伺漏,傳更籤於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籤於階 石之上,令鎗然有聲,雲「吾雖眠亦令驚覺也。」

《洛陽伽藍記》:隴西李元謙能雙聲語,常經郭文遠宅, 問曰:「是誰宅第」婢春風曰:「郭冠軍家。」謙曰:「此婢雙聲。」 春風曰:「儜奴慢罵。」

《隋唐嘉話》:蘇威有鏡,日蝕既,鏡昏黑無所見,日蝕半, 鏡亦半昏。櫃內有聲,尋之,乃鏡聲也。後威敗,不知所 在《通典》:貞觀中有尚書侯貴和妾名麗音,善唱行。天後 改號方等女,亦傳其伎。方等卒後,有郝三寶亦善歌 《行天》。諸女隔簾聽之,聲發便笑,三寶怒,女曰:「請一聽 之。」始發一聲,三寶便拜伏曰:「真方等聲也。誠遠所」不 及。

《唐書禮樂志》:「太常丞呂才上言,琴操曲弄皆合於歌, 今以御雪詩為《白雪歌》。古今奏正曲,復有送聲,君唱 臣和之義,以群臣所和詩十六韻為送聲十六節。」 《李鄴侯外傳》:「泌每導引,骨節珊珊有聲,人謂之鎖子 骨。」

《甘澤謠》嬾殘者,衡岳寺執役僧也。時鄴侯李泌寺中 讀書,聽其中宵梵唄,響徹山林。李公知音,謂經音先 悽惋而後喜悅,必謫墮之人,時將去矣。中夜潛往謁 焉。嬾殘曰:「勿多言,領取十年宰相。」

《辨音集》:李龜年至岐王宅,聞琴聲曰:「此秦聲。」良久又 曰:「此楚聲。」主人入問之,則前彈者隴西沈妍,後彈者 揚州薛滿。

《職官分紀》,唐李德裕云:「翰林院有懸鈴,引之以代傳 呼。」予為學士時,河北用兵,一夜鈴有聲,視之則無人 後往往如此。潛俟於下,終無所睹,其鳴皆應。用兵處 緩急亦如之。

《唐書權德輿傳》:「德輿生三歲,知變四聲。」

《李晟傳》:「晟子愬入蔡州,取吳元濟。夜半雪甚,城旁皆 鵝鶩池,愬令擊之,以亂軍聲。」

柳宗元《熊說》:楚之南有獵者,能吹竹為百獸之音。 《因話錄》:唐尚書省南門有古槐垂蔭,夜聞絲竹之聲, 省中必有入相者,號「聲音木。」

《劇談錄》:「政平坊安國觀,明皇朝玉真公主所建,有書 生云:『每清風朗月,即聞山池之內,步虛笙磬之音』。」 《傳燈錄》:「香嚴和尚一日瓦礫擊竹作聲,忽然大悟。」 《宋史仁宗本紀》:天聖三年五月癸巳,幸御莊觀刈麥, 聞民舍機杼聲,賜織婦茶帛。

《魏漢津傳》:「津本蜀黥卒也。自言師事唐仙人李良,號 李八百者,授以鼎樂之法。嘗過三山龍門,聞水聲,謂 人曰:『其下必有玉』。即脫衣沒水,抱石而出,果玉也。」 《澠水燕談錄》:晁文元公迥,少聞方士之術,凡人耳有 靈響,目有神光,其後聽於靜中,若鈴聲遠聞。耆年之 後,愈覺清徹,公名之曰「三妙音:一曰幽泉漱玉」,二曰 「清聲搖空」,三曰「秋蟬曳緒。」嘗聞其裔孫端禮云: 「《駭聞錄》:王生善聽聲,聽丁晉公馬蹄聲,曰:『月中必拜 相』。又聽馬蹄聲,曰:『有西行之兆』。果分司西京。」

《貴耳集》:德壽孝宗在御時,閤門多取北人充贊喝,聲 雄如鐘,殿陛間頗有京洛氣象。自嘉定以來,多是明 台溫,越人在閤門,其聲如鮑魚音。

《齊東野語》:耿聽聲者,兼能嗅衣物,以知吉凶貴賤。德 壽聞其名,取宮人扇雜以上,及中宮所御,令小黃門 持叩之。耿嗅至後扇云:此聖人也,然有陰氣至上扇, 乃呼萬歲。上奇之,呼入北宮,又取妃嬪珠冠十數示 之,至一冠奏曰:「此有屍氣。」時張貴妃薨,此其故物也。 後居候朝門內,夏震微時,嘗為殿巖,饋酒於耿,耿聞 其聲,知其必貴,遂以其女妻其子,子復娶其女。時郭 棣為殿帥,耿謁之曰:「君部中有三節度使,他日皆為 三衙。」扣為何人,則曰:「周虎、彭輅、夏震也。」虎、輅時皆為 將官,獨震方為帳前佩印官。郭曰:「周、彭地步或未可 知,震安得遽爾乎?」耿曰:「吾所見如此,可必也。」耿因為 三人結為義兄弟。一日,耿謂虎曰:「吾數夜聞軍中金 鼓有殺聲,兵將動,君三人皆當由此而顯矣。」未幾,開 禧出師,虎守和州,輅為金州統戎,皆以功受賞。震則 以誅韓功相繼獲殿巖,虎亦為帥,皆立節度使班。悉 如耿之言。

《小學紺珠》,孫炎始作字音。

聲音部雜錄

[編輯]

《禮記樂記》:「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 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 眾庶是也。惟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 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 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

《尚書大傳》:「五音,天音也;八聲,天化也。」

《莊子天地篇》:「視乎冥冥,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 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

《天運篇》:「吾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 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 在阬滿阬,塗郤守神,以物為量。其聲揮綽,其名高明。 吾又奏之以無怠之聲,調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 叢生,林樂而無形,布揮而不曳,幽昏而無聲,動於無 方,居於窈冥,或謂之死,或謂之生,或謂之實,或謂之 『榮』」,行流散徙,不主常聲。

《關尹子四符篇》:「如桴扣鼓,鼓之形者,我之有也,鼓之

聲者,我之感也。桴已往矣,餘聲尚存,終亦不存而已
考證
矣。鼓之形如我之精,鼓之聲如我之神,其餘聲者,猶

之魂魄,知夫倏往倏來,則五行之氣,我何有哉?」 六七篇:「鐘鼓無我,能見大音,故我一身,雖有音,未嘗 有我。」

無能子《聖過》篇:「夫自鳥獸迨乎蠢蠕者,號鳴啅噪皆 有其音,安知其族類之中非語言耶?人以不喻其音 而謂其不能言,又安知乎鳥獸不喻人言,亦謂人不 能語言耶?則其號鳴啅噪之音,必語言爾,又何可謂 之不能語言耶?」

《列子天瑞篇》:「有聲者有聲。聲者,聲之所聲者聞矣,而 聲聲者未嘗發。」

《韓子喻老》篇:「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汲冢周書》:「以其前觀其後,以其隱觀其顯,以其小占 其大。」此之謂「視聲。」

《呂氏春秋適音》篇:「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平也;亂世 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國之音悲以哀,其政險也。 凡音樂通乎政,而移風平俗者也,俗定而音樂化之 矣。故有道之世,觀其音,知其俗矣;觀其政,知其主矣。 故先王必託於音樂,以論其教。清廟之瑟,朱絃而疏 越,一唱而三嘆,有進乎音者矣。」

《音初篇》:夏后氏孔甲田於東陽萯山,天大風晦盲,孔 甲迷惑,入於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後來見良日也,之 子是必大吉。」或曰:「不勝也,之子是必有殃。」後乃取其 子以歸,曰:「以為余子,誰敢殃之?」子長成,人幕動,折橑 斧,斫斬其足,遂為守門者。孔甲曰:「嗚呼,有疾,命矣夫!」 乃作為《破斧之歌》,實始為東音。禹行功,見塗山之女, 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待禹 於塗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弓猗》,實始作為南 音。周公、召公取風焉,以為《周南》。《召南》,周昭王親將征 荊。辛餘靡長且多力,為王右。還反涉漢。梁敗王及蔡 公抎於漢中。辛餘靡振王北濟,又反振蔡公。周公乃 侯之於西翟,實為長公。殷整甲,徙宅西河,猶思故處, 實始作為《西音》。長公繼是音以處西山,秦繆公取風 焉,實始作為《秦音》。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臺, 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諡隘。二女愛而爭 搏之,覆以玉筐,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不反。 二女作歌,一終曰「《燕》。《燕往飛》」,實始作為《北音》。凡音者, 產乎人心者也,感於心則蕩乎音,音成於外而化乎 內。是故聞其聲而知其風,察其風而知其志,觀其志 而知其德盛衰,賢不肖君子小人皆形於樂,不可隱 匿,故曰「樂之為觀也深矣。」土弊則草木不長,水煩則 魚鱉不大,世濁則禮煩而樂淫。鄭衛之聲,桑間之音, 此亂國之所好,衰德之所說。流辟誂越,慆濫之音出 則滔蕩之氣、邪慢之心感矣;感則「百姦眾辟」從此產 矣。「故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樂,和樂以成順,樂 和而民鄉方矣。」

《新語術士》篇:「事以類相從,聲以音相應。」

《鹽鐵論散不足》篇:「季夏之螇,音聲入耳。秋風至而聲 無者,生無易由言,不顧其患,患至而後默,晚矣。」 《淮南子原道訓》:「夫無形者,物之大祖也;無音者,聲之 大宗也。」

《俶真訓》:「夫目察秋毫之末,耳不聞雷霆之聲;耳調玉 石之聲,目不見太山之高。何則?小有所志,而大有所 忘也。」

《覽冥訓》:「今夫調絃者,叩宮宮應,彈角角動,此同聲相 和者也。夫有改調一絃,其於五音無所比,鼓之二十 五絃皆應,此未始異於聲,而音之君已形也。」

《主術訓》「樂生於音,音生於律,律生於風,此聲之宗也。」 繆稱訓「有聲之聲,不過百里,無聲之聲,施於四海。」 《大戴禮記文王官人》:「三曰視中」,以其聲處其氣初,氣 主物,物生有聲,聲有剛有柔,有濁有清,有好有惡,咸 發於聲也。心氣華誕者,其聲流散;心氣順信者,其聲 順節;心氣鄙戾者,其聲嘶醜;心氣寬柔者,其聲溫好。 信氣中易,義氣時舒,智氣簡備,勇氣壯直,聽其聲,處 其氣,此之謂「視中」也。

揚子《解難》「大味必淡,大音必希。」

問道,或問「大聲。」曰:「非雷非霆,隱隱耾耾,久而愈盈,屍 諸聖。」

劉子《新論辨樂》:「風俗凌遲,雅樂殘廢,而溺音競興。故 夏甲作《破斧》之歌,始為東音;殷辛作靡靡之樂,始為 北聲。」

《知人眉》,請幫助識別此字。之微而形於色,音聲之妙而動於心。 心隱雷霆之聲可以鐘鼓傳也,風雨之變可以音律 和也。故有聲可聞,不能藏其響,有色可察,不能減其 情。

殊好「《陽春白雪》,噭楚採菱,眾耳之所樂也。而漢順聽 山鳥之音,雲勝絲竹之響;魏文侯好鎚鑿之聲,不貴 金石之和。若斯人者,皆性有所偏也。」

《申鑒雜言》:「宮商角徵不同,嘉音以章,謂之和聲。」 《論衡感虛篇》:「世稱申喜夜聞其母歌,心動開關,問歌 者為誰,果其母蓋聞母聲,聲音相感,心悲意動,開關而問,蓋其實也。」

《雷虛》篇:「盛夏之時,雷電迅疾,世以為隆隆之聲,天怒 之音。」

《詰術》篇:「五音之家,用口調姓名及字,用姓定其名,用 名正其字。口有張歙,聲有外內,以定五音宮商之實。 蔡邕《釋誨》,伯翳綜聲於鳥語,葛盧辨音於牛鳴。」 《晉書樂志》:「乾之音石,其風不周;坎之音革,其風廣莫; 艮之音匏,其風融;震之音竹,其風明庶;巽之音木,其 風清明;離之音絲,其風景;坤之音土,其風涼;兌之音 金,其風閶闔。」

《抱朴子博喻》「郢人美下里之淫哇,而薄六莖之和音。 庸夫好悅耳之華譽,而惡利行之良規。故宋玉含其 延靈之精聲,智士招其獨見之遠謀。」

《人物誌》:「采蟲聲之善音,贊愚人之偶得。」

《五經析疑》,聞商音無不斷割而亡事也。

《譚子》:「《大含》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氣相乘而成聲 耳。非聽聲也,而聲自投之。聲導氣,氣導神,神導虛,虛 含神,神含氣,氣含聲,相導相含,雖秋蚊之翾翾,蒼蠅 之營營,無所不至也。」

《聲氣》:「操琴瑟之音,則翛然而閑;奏鄭衛之音,則樂然 而逸;解瓴甓之音,則背膂凜森;撾鼓鼙之音,則鴻毛 躑躅。」其感激之道也。

「《庚辛》,庚氏穴池,構竹為憑檻,登之者其聲策策焉;辛 氏穴池,構木為憑檻,登之者其聲堂堂焉。」二氏俱牧 魚於池中,每憑檻投餌,魚必踴躍而出,他日但聞策 策堂堂之聲,不投餌亦踴躍而出,則是庚氏之魚可 名策策,辛氏之魚可名堂堂,食之化也。

陸璣《詩疏》:「莎雞,一名絡緯,振羽作聲,札札不止,其聲 如紡絲之聲。」

《汲古叢語》:「坎內陽,陽主虛,故耳聽聲,聲無形者也。」 《同話錄》:「聲者,氣之精萃也。一紙之隔,而氣不能達,牆 垣之間,聲可得聞,聲之感通者甚神,故詩能動天地, 感鬼神,樂能治神人,和上下,皆主其有聲也。」

《東坡別集》:「將至曲江,船上灘欹側,撐篙者百指,篙聲 石聲犖然,四顧皆濤瀨,士無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 《夢溪筆談》:「今切韻之法,先類其字,各歸其母。脣音、舌 音各八,牙音、喉音各四,齒音十,半齒半舌音二,凡三 十六,分為五音。天下之聲,總於是矣。」

《春渚紀聞》:「古聲之存於器者,唯琴音中時有一二。不 患其器之樸拙,使人援絃促軫,想見太古自然之妙, 然後為勝。」

《齊東野語》:昔有以詩投東坡者,朗誦之而請曰:「此詩 有分數否?」坡曰:「十分。」其人大喜,坡徐曰:「三分詩七分 讀耳。」此雖一時戲語,然涪翁所謂「南窗讀書吾伊聲」, 蓋善讀書者,其聲正自可聽耳。

《法苑珠林》,「神理無聲,因言辭以寫意;言詞無跡,緣文 字以圖音。」

《路史》:「笙管有鳥之聲,鐘鼓柷敔有獸之音。」

《聽聲考詳篇》:「鶴聲宜學仙,雉聲宜習武,烏聲宜習醫, 鴈聲宜習卜筮,鵲聲宜習工巧,梟聲宜符咒。」

《書畫史》:倪文節公云:「松聲、澗聲、山禽聲、夜蟲聲、鶴聲、 琴聲、棋子落聲、雨滴階聲、雪灑窗聲、煎茶聲,皆聲之 至清者也。而讀書聲為最。聞他人讀書聲已極喜,更 聞子弟讀書,則喜不可勝言矣。」

《丹鉛總錄》:「龍吟虎嘯,希聲也。」尚頰舌之感,必下於蛙 龜,故曰「大音希聲。」

道賁聞蟋蟀聲,曰:「時聞此聲,是代簫管。」

聲音部外編

[編輯]

《集仙傳》:王老者慕道,有道士造之,遍身瘡瘍,曰:「得酒 數斛浸之即愈。」遂為置酒滿甕,道士坐甕中三日,鬚 髮皆黑,曰:「能飲此可仙去。」時方打麥,全家飲之,一時 輕舉,空中聞打麥聲。

《遯齋閒覽》:家弟公敘曾宿福清紫微院,三鼓忽聞院 後喧呼,買物之聲正如城市,皆浙音,達旦乃止。寺僧 云:「一歲中凡數次謂之鬼市。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