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第116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经济汇编 乐律典 第一百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十六卷
经济汇编 乐律典 第一百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一百十六卷目录

 筝部汇考

  后汉刘熙释名释乐器

  应劭风俗通

  唐书南蛮骠国传

  旧唐书音乐志

  宋陈旸乐书五弦筝 十二弦筝 十三弦筝 云和筝 鹿瓜筝 鼓筝

  元史礼乐志

  明会典大乐制度

  王圻三才图会筝图说 𥱧图说

 筝部艺文一

  筝赋           汉侯瑾

  筝赋           魏阮瑀

  筝赋           晋贾彬

  筝赋            陈氏陶融妻

  筝赋          梁简文帝

 筝部艺文二诗词

  和弹筝人         梁元帝

  和弹筝人          同前

  咏弹筝人        昭明太子

  咏筝            沈约

  咏筝           王台卿

  咏筝           陈后主

  元圃宴各咏一物得筝     陆琼

  听筝          唐张九龄

  筝             李峤

  观搊筝           王湾

  闻邻家理筝        徐安贞

  高楼夜弹筝         常建

  夜坐看搊筝         王𬤇

  春日行           李白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岑参

  宴席赋得姚美人搊筝歌    卢纶

  听筝            李端

  宫词            王涯

  夜闻商人船上筝      刘禹锡

  筝            白居易

  夜筝            前人

  听筝            张祜

  赠弹筝者         温庭筠

  赠弹筝者        元萨都剌

  赠弹筝人         明张羽

  闻筝二首         王廷陈

  赠筝人           杨慎

  听李节弹筝        盛时泰

  筝            朱曰藩

  元宫词以上诗     朱有燉

  生查子弹筝     宋欧阳修

  菩萨蛮筝 以上词   晏几道

 筝部选句

 筝部纪事

 筝部杂录

 筝部外编

 阮咸部汇考

  旧唐书音乐志

  宋史乐志

  刘孝孙事原阮咸

  马端临文献通考五弦阮

  明王圻三才图会阮咸图说

 阮咸部艺文

  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  唐白居易

  听摘阮词        宋黄庭坚

  听阮            刘过

  月夜独坐忆钱塘暹师房听施彦昭摘阮

               明镏绩

 阮咸部纪事

 阮咸部杂录

 五弦部汇考

  唐书礼乐志

  旧唐书音乐志

  段安节乐府杂录五弦

 五弦部艺文

  五弦行         唐韦应物

  五弦            张祜

  五弦           白居易

 五弦部纪事

 五弦部杂录

乐律典第一百十六卷

筝部汇考

[编辑]

《后汉刘熙释名》

[编辑]

《释乐器》

[编辑]

“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

《应劭风俗通》

[编辑]

《筝》

[编辑]

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 知谁所改作也。或曰秦蒙恬所造。

《唐书》

[编辑]

《南蛮骠国传》

[编辑]

贞元中,骠国进乐人。其工器有筝二:“其一形如鼍,长 四尺,有四足,虚腹,以鼍皮饰背,面及仰肩如琴,广七 寸,腹阔八寸,尾长尺馀,卷上虚,中,施关以张九弦,左 右一十八柱。其一面饰彩花,傅以虺皮”为别。

《旧唐书》

[编辑]

《音乐志》

[编辑]

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制与瑟同而弦 少。案京房造五音,准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杂乐筝 并十有二弦,他乐皆十有三弦。轧筝,以片竹润其端 而轧之。《清乐》筝用骨爪,长寸馀,以代指。

《宋陈旸乐书》

[编辑]

《五弦筝 十二弦筝 十三弦筝》

[编辑]

《风俗通》曰:“筝,五弦筑身而瑟弦并。”凉州筝形如瑟是 也。京房制五音准如瑟,十三弦实乃筝也。阮瑀曰:“身 长六尺,应律数也;弦有十二,四时度也;柱高三寸,三 才具也;二手动,应日月务也。故清者感天,浊者感地。” 而唐唯清乐筝十二,弹之,为鹿骨爪,长寸馀,代指,他 皆十三弦。今教坊无十二弦者,不知五弦合乎五音, 十二弦合乎十二律,而十三弦其一,以象闰也。本朝 用十三弦筝,第一弦为黄钟中声,设柱并同瑟法,然 非雅部乐也。

十二中声:一弦黄钟清,二弦大吕,三弦太蔟,四弦夹钟,五弦姑洗,六弦仲吕,七弦蕤宾,八弦林钟,九弦夷则,十弦南吕,十一弦无射,十二弦应钟,十三弦黄钟清声。

《云和筝》

[编辑]

唐《清乐部》有云和筝,盖其首象云,与云和琵琶之制 类矣。于𬱖尝令客弹琴,其嫂听而叹曰:“三分之中,一 分筝声,二分琵琶声。”亦可谓知音矣。

《鹿爪筝》

[编辑]

梁羊偘素善音律,自造《采莲歌》,颇有新致,妓妾侍列, 穷极奢靡。有弹筝陆大喜者,著鹿骨,爪长七寸。古之 善筝者,不独此也。郝、索、谢常、桓伊、何承天之于晋,辛 宣仲之于宋,皆世所谓善筝者也。其得妙趣遗音者, 特雍门周而止耳。故时人谓之“雍门周”,能使喜者堕 泪,戚者起舞焉。

《鼓筝》

[编辑]

《说文》曰:“筝,鼓弦筑身乐也。”《英雄记》述袁绍使鼓筝于 帐中。《炖煌实录》述索承宗:伯夷成善鼓筝。又张华令 郝生鼓筝。《史记》李斯曰:“弹筝而歌者,真秦之声也。”《晋 书》曰:“桓伊抚筝而歌。”由此观之,筝之为乐,真秦声也。 古人非特鼓而弹之,亦抚而歌之者矣。昔魏文帝曰: “斩泗滨之梓以为筝。”则梓之为木,非特以为琴瑟,亦 用之为筝者矣。凡此非君子常御之乐。魏之游楚,常 携以自随,君子不取也。

《元史》

[编辑]

《礼乐志》

[编辑]

筝,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

𥱧,制如筝而七弦,有柱,用竹轧之。

《明会典》

[编辑]

《大乐制度》

[编辑]

𥱧八架、每架用楸木为质、长三尺九寸。中虚、四周乌 木边。上施九弦并柱子九。面绘金龙、并彩云文。𥱧尾 垂彩线帉请帮助识别此字。二承以朱红漆架、四角贴金彩色龙头 四。各垂彩线帉请帮助识别此字。

《王圻三才图会》

[编辑]

筝图

筝图

图说

[编辑]

《隋音乐志》曰:“筝十三弦,所谓秦声,蒙恬所作也。《傅子》 曰:‘上圆象天,下平象地,中空准六合,弦十二,拟十二 月,乃仁智之器也’。”

𥱧

𥱧

图说

[编辑]

与筝相似,七弦,有柱,用竹轧之。

筝部艺文一

[编辑]

《筝赋》
汉·侯瑾

[编辑]

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卑杀纤妙,微声繁缛。散清 商而流转兮,若将绝而复续。纷旷荡以繁奏,邈遗世 而越俗。若乃察其风采,练其声音。“美哉荡乎!乐而不 淫。虽怀思而不怨,似《豳风》之遗音。”于是雅曲既阕,《郑》 《卫》仍修。新声顺变,妙弄优游。微风飘裔,冷气轻浮。感 悲音而增叹,怆嚬悴而怀愁。若乃上感天地,下动鬼 神,享祀祖宗,酬酢嘉宾,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 于《筝》者矣。

《筝赋》
魏·阮瑀

[编辑]

“惟夫筝之奇妙,极五音之幽微,苞群声以作主,冠众 乐而为师,禀清和于律吕,笼丝木以成资。身长六尺, 应律数也。故能清者感天,浊者合地,五声并用,动静 简易,大兴小附,重发轻随,折而复扶,循覆逆开,浮沈 抑扬,升降绮靡,殊声妙巧,不识其为;平调定均,不疾 不徐,迟速合度,君子之行也;慷慨磊落,卓砾盘纡,壮” 士之节也。曲高和寡,妙伎难工。伯牙能琴,于兹为朦。 皦绎《翕纯》,庶配其踪。延年新声,岂此能同?陈惠《李文》, 曷能是逢?

《筝赋》
晋·贾彬

[编辑]

温颜既缓,和志向悦,宾主交欢,鼓铎品列。锺子授筝, 伯牙击节,唱《葛天》之高韵,赞《幽兰》与《白雪》。其始奏也, 寒澄疏雅,若将畅而未越;其渐成也,抑按铿锵,犹沈 郁之舒彻,何以尽美?请征其喻。剖状同形,两象著也; 设弦十二,太蔟数也;列柱参差,招摇布也;分位允谐, 六龙御也。

《筝赋》
陈氏陶融妻

[编辑]

伊夫筝之为体,惟高亮而殊特。应六律之修和,与七 始乎消息。括八音之精要,超众器之表式。后夔创制, 子野考成。列柱成阵,既和且平。牙氏攘袂而奋手,锺 期倾耳以静听。奏清角之要妙,咏《驺虞》与《鹿鸣》。兽连 轩而率舞,凤踉跄而集庭。汎滥浮沈,逸响发挥。翕然 若绝,皎如复回。尔乃秘辞艳曲,卓砾殊异;周旋去留, 千变万态。

《筝赋》
梁·简文帝

[编辑]

江南之竹,弄玉有鸣凤之箫焉;洞阴之石,范女有游 仙之磬焉。若夫排云入汉之美,含商触征之奇,罢雍 祠之丽响,绝汉殿之容仪,别有泗滨之梓,耸干孤峙, 负阴拂日,停雪栖霜,嵚崟岝崿,元岭相望,寄丹崖而 茂采,依青壁而怀芳,奔电砀突而弥固,严风掎拔而 无伤,途畏峰涩,人群罕至,乃命夔班,翦而成器,隆杀 得宜,修短合思。矩制端平,雕䤹绮媚。既而春桑已舒, 暄风晻暧。丹荑成叶,翠阴如黛。佳人采掇,动容生态。 值使君而有辞,逢秋胡而不对。里闾既返,伏食蚕饥。 五色之縿虽乱,八熟之绪方治。异东垂之野茧,非《山 经》之沤丝。于是制弦拟月,设柱方时。若夫铿锵奏曲, 温润初鸣。或徘徊而蕴藉,或慷慨而逢迎。若将连而 类绝,乍欲缓而频惊。陆离抑按,磊落纵横。奇调闲发, 美态孤生。若将往而自返,似欲息而复征。声习习而 流韵,时怦怦而不竑。如浮波之远骛,若丽树之争荣。 譬云龙之无蒂,如笙凤之有情。学离鶤之弄响,拟翔 鸳之妙声。朱弦在手,击重还轻。尔其曲也,雅俗兼施。 谐《云门》与四变,杂《六列与咸池,王赞既工,阮赋亦奇曹后听之而欢䜩,谢相闻之而涕垂,至若登山望别 之心,临流送归之目,陇叶夜黄,关云晓伏,睹独雁之 寒飞,望交河之水缩,听鸣筝之弄响,闻兹弦之一弹, 足使游客恋国,壮士冲冠。若夫楚王怡荡,杨生娱志, 小国寡民,督邮无事,乃有燕馀丽妾,方桃譬李,本住 南城,“经移东里,纳千金之重聘,擅专房之宴私,方美 珥而不减,拟甘橘而无嗤,闻削成于斜领,照玉致于 铅脂,度玲珑之曲阁,出翡翠之香帷,腕凝纱薄,珮重 行迟。尔乃促筵命妓,御觞置酒,耳热眼花之娱,千金 万年之寿。白日蹉跎,时淹乐久,玩飞花之度窗,看春 风之入柳,命丽人于玉席,陈宝器于纨罗,抚鸣筝而 动曲,譬轻薄之经过。黛眉如扫,曼睇成波。情长响怨, 意满声多。奏相思而不见,吟夜月而怨歌。笑素弹之 未工,疑秦宫之讵和。若夫钓竿复发,蛱蝶初挥,动玉 匣之馀怨,鸣阳乌之始飞。逐东趋于郑女,和西舞于 荆妃。足使长廊之瓦虚坠,梁上之尘染衣。鱏鱼游而 不没,白鹤至而忘归。于是”乎馀音未尽,新弄萦缠。参 差容与,顾慕流连。落横钗于袖下,敛垂衫于膝前。乍 含情而移柱,或斜倚而续弦。照琼环而俯捻,度玉爪 而徐牵。见微嚬之有趣,看巧笑之多妍。抗长吟之靡 曼,杂新歌之可怜。歌曰:“年年花色好,足侍爱君旁。影 入著衣镜,裙含辟恶香。鸳鸯七十二,乱舞未成行。故 乃宋伟绿珠之好声,文君慎女之清角。尚掩面而不 前,言韬辉而耻学。实独立之丽人,乃入神之佳乐。”

筝部艺文二诗词

[编辑]

《和弹筝人》
元·帝

[编辑]

横筝在故帷,忽忆上弦时。旧柱离移处,银带手轻持。 悔道啼将别,教成今日悲。

其二

[编辑]

琼柱动金丝,秦声发赵曲。流征含阳春,美手过如玉。

《咏弹筝人》
昭明太子

[编辑]

故筝犹可惜,应度几人边。尘多涩移柱,风燥脆调弦。 还作“《三洲曲》,谁念九重泉。”

《咏筝》
沈约

[编辑]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咏筝》
王台卿

[编辑]

依歌时转韵,按曲动花钿。促调移轻柱,乱手度繁弦。 惟有《高秋》月,秦声未可怜。

《咏筝》
陈后主

[编辑]

文窗玳瑁影婵娟,香帷翡翠出神仙。促柱点唇莺欲 语,调弦系爪雁相连。秦声本自杨家解,《吴歈》那知谢 傅怜。祇愁芳夜促,兰膏无那煎。

《元圃宴各咏一物得筝》
陆琼

[编辑]

“《三五》并时年,二八共来前。今逢泗滨树,定减琴中弦。” “鹤别霜初紧,乌啼月正悬。”

《听筝》
唐·张九龄

[编辑]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

《筝》
李峤

[编辑]

《蒙恬》芳轨设,游楚妙弹开。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 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观搊筝》
王湾

[编辑]

虚室有秦筝,筝新月复清。弦多弄委曲,柱促语分明。 晓怨凝繁手,春娇入慢声。近来唯此乐,传得美人情。

《闻邻家理筝》
徐安贞

[编辑]

北斗横天夜欲阑,愁人倚月思无端。忽闻画阁秦筝 逸,知是邻家赵女弹。曲成虚忆青娥敛,调急遥怜玉 指寒。银锁重关听未辟,不如眠去梦中看。

《高楼夜弹筝》
常建

[编辑]

高楼百馀尺,直上江水平。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夜坐看搊筝》
王𬤇

[编辑]

调筝夜坐灯光里,却挂罗帷露纤指。朱弦一一声不 同,玉柱连连影相似。不知何处学新声,曲曲弹来未 睹名。应是石家金谷里,流传未满《洛阳城》。

《春日行》
李白

[编辑]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佳人当窗弄白 日,弦将手语弹鸣筝。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昇 天行。因出天池汎蓬瀛,楼台蹙㳫波浪惊。三千双蛾 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我无为 人不自宁。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軿。大帝 不去留镐京,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小臣拜献南” 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岑参

[编辑]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怨调慢声如 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

和《白纻》。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汝归秦
考证
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宴席赋得姚美人搊筝歌》
卢纶

[编辑]

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微收皓腕缠红 袖,深遏朱弦低翠眉。忽然高张应繁节,玉指回旋若 飞雪。凤箫韶管寂不喧,绣幕纱窗俨秋月。有时轻弄 和郎歌,慢处声迟情更多。已愁红脸能佯醉,又恐朱 门嫌再过。昭阳伴里最聪明,出到人闲才长成。遥知 禁曲难翻处,犹自君王说小名。

《听筝》
李端

[编辑]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宫词》
王涯

[编辑]

筝翻禁曲觉声难,玉柱皆非旧处安。记得君王曾道 好,长因下辇得先弹。

《夜闻商人船上筝》
刘禹锡

[编辑]

大艑高帆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扬州市里商人 女,来占江西明月天。

《筝》
白居易

[编辑]

“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翦秋水,十指剥春葱。 楚艳为门阅,秦声是女功。甲鸣银玓𬍛,柱触玉玲珑。 猿苦啼嫌月,莺娇语泥风。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赵瑟情相似,胡琴调不同。慢谈回断雁,急奏转飞蓬。 霜珮锵还委,冰泉咽复通。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 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 灯下清歌夜,樽前白首翁。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

《夜筝》
前人

[编辑]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 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听筝》
张祜

[编辑]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 苦,水咽寒云一夜风。

《赠弹筝者》
温庭筠

[编辑]

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皆零 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赠弹筝者》
元·萨都剌

[编辑]

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 少,《扬子江头》月满船。

《赠弹筝人》
明·张羽

[编辑]

先辈曾将旧曲传,纤纤银甲更堪怜。清和未数《湘灵 瑟》,嘹喨浑同蜀国弦。莺弄晚风啼复歇,雁飞秋水断 还连。坐中北客听来少,谩想当时一惘然。

《闻筝》
王廷陈

[编辑]

楚馆明娃出,秦筝逸响传。徘徊芳树侧,掩映杂花前。 雁促玫瑰柱,莺喧锦绣筵。年来哀怨切,复此感繁弦。

其二

花月可怜春,房栊映玉人。思繁纤指乱,愁剧翠蛾颦。 换色歌频变,留宾态转新。曲终仍自叙,家世本《西秦》。

《赠筝人》
杨慎

[编辑]

绮筵雕俎换新声,博取琼花出玉英。肯信博陵崔十 四,平生愿作《乐中筝》。

《听李节弹筝》
盛时泰

[编辑]

酒清香蔼夜搊筝,弦上凉生六月冰。但许风流擅南 馆,不教飞梦绕西陵。

《筝》
朱曰藩

[编辑]

日者西园宴,云和独未收。弦张鶤转急,柱促雁相求。 靡靡萦怀切,纤纤绕指柔。多情如有待,庭树莫先秋。

《元宫词》
朱有燉

[编辑]

月夜西宫听按筝,文殊指拨太分明。清音浏亮天颜 喜,弹罢还教合凤笙。

《生查子》弹筝
宋·欧阳修

[编辑]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

《雨》。

《菩萨蛮》
晏几道

[编辑]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 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 春山眉黛低。

筝部选句

[编辑]

魏曹植《幽思赋》:“搦素筝而慷慨,扬大雅之哀音。” 又《与吴质书》:“伐云梦之竹以为笛,斩泗滨之梓以为 筝。”

晋傅元《筝赋》“阴沉阳升,柔屈刚兴,元黄之分,推故引 新,迭为主宾,四时之陈。”

又《筝赋序》:“筝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圆似天,下 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十二,拟十二月,设之则四 象存,鼓之则五音发,体合法度,节究哀乐,斯乃仁智之器也。岂亡国之臣所能开思运巧哉?或以为蒙恬 所造,非也。”

顾恺之《筝赋》:“其器也,则端方修直,天隆地平。华文素 质,烂蔚波成。君子嘉其斌丽,知音伟其含清。罄虚中 以扬德,正律度而仪形。良工加妙,轻缛璘彬。元漆缄 响,庆云被身。”

梁江淹《灯赋》“照锦地之文席,映绣柱之鸿筝。”

陈顾野王《筝赋》,“调宫商于促柱,转妙音于繁弦,既留 心于别鹤,亦含情于采莲,始掩抑于纨扇,时怡畅于 升天。”

魏文帝诗:“齐瑟发东舞,秦筝奏西音。”

曹植诗:“弹筝奋逸飨,新声妙入神。”

唐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诗:“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 鸣筝与客心。”

李白《邯郸南亭》诗:“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

杜甫《游何将军山林》诗,“银甲弹筝”用。

韦应物《听莺曲》:“秦女学筝指犹涩。”

元稹诗:“尽日风吹玳瑁筝。” 李商隐诗:“露索秦宫井,风弦汉殿筝。”

又《送千牛李将军赴关》诗:“弦危中妇瑟,甲冷望夫筝。” 项斯《宫人入道》诗:“将敲碧落新斋磬,却进昭阳旧赐 筝。”

筝部纪事

[编辑]

《古今注》:“邯郸女子秦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见,欲 夺之。罗敷乃弹筝,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

《魏志吕布传》注《英雄记》曰:“吕布自以有功于袁氏,轻 傲绍下诸将,以为擅相署置,不足贵也。布求还洛,绍 假布领司隶校尉,外言当遣,内欲杀布。明日当发,绍 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 帐中鼓筝。绍兵卧,布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 起,乱斫布床被,谓为已死。明日,绍讯问,知布尚在,乃” 闭城门,布遂引去。

《晋书乐志》:“列和善吹笛,郝索善弹筝,朱生善琵琶。” 《桓伊传》:“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 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肉,而会稽王道子昏 醟尢甚,惟狎昵谄邪。于是国宝谗谀之计,稍行于主 相之闲。而好利险诐之徒,以安功名盛极而构会之, 嫌隙遂成。帝召伊饮䜩,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 无”迕,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 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 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 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赏其放率,乃许召之。奴既吹 笛,伊便抚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安泣 下沾襟,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 甚有愧色。

《顾恺之传》: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 赋比之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 以高奇见贵。

《述异记》:“安定西陇道,其谷中有弹筝之声,行人过闻 之,谓之弹筝谷。”

《宋书何承天传》:“承天能弹筝,上赐银装筝一面。” 《襄沔记》:“辛居士名宣仲,陇西人。大明末,寓居襄阳县 西六里,多植松竹,栖迟其下,静默不交尘俗。林中起 一草庐,容膝而已。善弹筝,与淮南胡陶、京兆骆惠度 同志为友,常共䜩集林下。陶能吹笛,惠度工歌,时人 谓之‘三公乐’。”宋邵陵王休若为南雍州刺史,躬往造 焉,宣仲正在林中弹筝,了不回顾,逡巡置筝于席,延 邵陵与语,才述寒温而已。时邵陵客有述其善音者, 援筝令弹,再三固请。答曰:“幸非王门伶人,何事见逼?” 占对详雅,众不能屈。

《梁书羊侃传》:“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 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穷极奢靡。有弹筝人陆太,喜著 鹿角爪,长七寸。”

《炖煌新录》:“索丞宗伯夷成,善鼓筝悲歌,能使喜者堕 泪;改调易讴,能使戚者起舞。时人号曰‘雍门’。”《周 魏书孙绍传》:“绍兄世元早卒。世元善弹筝,绍后闻筝 声,便涕泗呜咽,舍之而去。”

《北齐书李元忠传》:“元忠弃官还家,潜图义举。会高祖 率众东出,便自往奉迎,乘露车,载素筝浊酒,以见高 祖,因进从横之策,备陈诚款,深见嘉纳。”

《孔帖》:唐樊彦琛妻魏者,扬州人。彦琛卒,值徐敬业难 陷兵中闻其知音,令鼓筝。魏曰:“夫亡不死,而逼我管 弦,祸由我发。”遂引刀斩指。

《丽情集》:“薛琼琼,开元第一筝手合璧。唐西舍利献其国乐,至成都。筝二,其长四尺,有 四足,虚腹,以鼍皮饰背、面及仰肩。”

《嫏嬛记》:郭暧宴客,有婢镜儿善弹筝,姿色绝代。李端 在坐时窃寓目,属意甚深。暧觉之,曰:“李生能以弹筝 为题,赋诗娱客,吾当不惜此女。”李即席口号曰:“鸣筝 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暧大 称善,彻席上金玉酒器,并以镜儿赠李。

《全唐诗话》:乐天求筝于维扬,僧孺先有诗曰:“但愁封 寄去,魔物或惊禅。”乐天云:“会教魔女弄,不动是禅心。” 《因话录》:李沂公妾名七七,善琴与筝。

《湖广通志》:高骈在西川,筑城御蛮,朝廷疑之,徙镇荆 南,作《听筝诗》以见意曰:“昨夜筝声响碧空,宫商信任 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吹将别调中。”

《青楼集》:金莺儿,山东名姝也。美姿色,善谈笑,搊筝合 唱,鲜有其比。贾伯坚任山东佥宪,一见属意焉,与之 甚昵。后除西台御史,不能忘情,作《醉高歌红绣鞋》曲 以寄之。

《宋史吴越世家》:“太平兴国三年,钱俶来朝,贡七宝饰 胡琴、五弦筝各四。”

《后妃传》:“孝明王皇后常服宽衣,佐御膳,善弹筝鼓瑟, 事杜太后,得驩心。”

《墨庄漫录》:东坡在杭州,一日游西湖,坐孤山竹阁前 临湖亭上,时二客皆有服预焉。久之,湖心有一彩舟, 渐近亭前,靓妆数人,中一人尤丽,方鼓筝,年才二十 馀,风韵娴雅,绰有态度,二客竞目送之,曲未终,翩然 而逝。公戏作长短句云:“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 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 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 收,依约是湘云。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列朝诗集小传》:“顾璘字华玉,晚岁家居,文誉籍甚,喜 设客。每张䜩,必用教坊乐工以筝琶侑觞。”

《江宁府志》:“教坊李节《筝歌》,何元朗品为第一。盛仲交 有《元朗席上听弹筝诗》,元朗和之曰:‘汨汨寒泉泻玉 筝,泠泠标格映清冰。愁中为鼓秋风曲,不负移家住 秣陵’。一时击节。”

筝部杂录

[编辑]

《盐铁论。散不足》篇:“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 缶而已。”

《抱朴子·安贫篇》:“夫士以《三坟》为金玉,五典为琴筝。” 《因话录》古箫都下,所谓排箫是也。今言箫管乃别器。 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 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止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 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今之制十三弦,而 古制亦有十二弦者,谓之秦筝。世俗有乐器而小用 七弦,名“轧筝”,今乃谓之𥱧。如是,则箫管以二物为一 名,𥱧筝以一名为二物矣。或云“蒙恬分瑟为两”,则恐 无筝之义。

《古诗纪》王僧虔《技录》云:“《短歌行》仰瞻一曲,魏氏遗令, 使节朔奏乐。魏文制此辞,自抚筝和歌。歌者云:‘贵官 弹筝’。”贵官即魏文也。

《资暇录》:“今弹琴或削竹为甲,以助食指之声者,亦因 汧公也。弃真用假,舍清从浊,人盖靡知其由也。至如 箜篌之与秦筝,若能去假还真,其声宛美矣。”

《后山诗话》:退之诗云:“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 文字饮,惟能醉红裙。”此老有二妓,号绛桃、柳枝。故张 文昌云:“为出二侍女,合弹琵琶、筝也。”

《演繁露》:筝鼓弦,竹声乐也。今筝未有以竹为之者。 《玉海》:隋何妥曰:“圣贤多习乐。”刘伯康《簧赋》,枚乘《笙赋》, 侯瑾《筝赋》。

《荆川稗编》:“颂琴十三弦,移柱应律,其制与筝无异,古 宫悬用之,合颂琴也。”是知筝本颂琴,后世以其似呼 其名,遂名之曰筝,而列之俗部,使颂琴受诬,不得跻 于雅,可叹也已。

《丹铅总录》:妓女弹筝银甲曰“义甲。”

秦筝多撮,琵琶多拶。

古人殿阁檐棱间有风琴风筝,皆因风动成音,自谐 宫商。元微之诗:“鸟啄风筝碎珠玉。”高骈有《夜听风筝》 诗云:“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 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僧齐己有《风琴引》云:“按吴 丝调楚竹,高托天风拂为曲,一一宫商在素空。鸾鸣 凤语翘梧桐。夜深天碧松风多,孤窗寒梦惊流波。愁 魂傍枕不肯去,翻疑住处怜湘娥。金风声尽薰风发, 冷泛虚堂韵难歇。常恐听多耳渐烦,清音不绝知音 绝。”王半山有《风琴》诗云:“风铁相敲固可鸣,朔兵行夜 响行营。如何清世容高枕,翻作幽窗枕上声。”此乃檐 下铁马也。今名纸鸢,曰风筝,亦非也。

《弇州山人稿》:温庭筠“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陈无 己“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皆弹筝俊语也

筝部外编

[编辑]

《广异记》:唐开元中,有张李二公同志相与于泰山学 道,久之,李以思宦辞归。天宝末,李仕至大理丞,寻奉 使至扬州,途觏张子邀李同去,既至,门庭宏壮,傧从 璀璨,李甚愕眙,既而备极珍膳,食毕,命诸杂伎女乐 五人悉持乐器,中有持筝者,酷似李之妻,李视之尤 切,饮中而凝睇者数四,张问其故,李指筝者:“是似吾 室,能不眷顾?”张笑曰:“天下有相似人。”及将散,张呼持 筝妇,以林檎系裙带上,然后使回,遂各散去。李寻还, 试索其妻,裙带上果得林檎。问其故,曰:“昨夕梦见五 六人,追云张仙唤搊筝。临别以林檎系裙带上,方知 张已得仙矣。”

《杜阳杂编》:“元和中,故都尉韦宥出牧温州,忽忽不怡。 江波修永,舟船燠热。一日晚凉,乃跨马登岸,依舟而 行。忽逢浅沙乱流,芦苇青翠,因纵辔饮马,而芦枝有 拂鞭者。宥因闲援熟视,忽见新丝筝弦,周缠芦心。宥 即拔芦伸弦,其长倍寻,则试纵之,应手复结。宥奇骇, 因置于怀。行次江馆,其家室皆已维舟入亭矣。宥故” 驸马也,家有妓乐,即付筝。妓曰:“我于《芦心》得之,颇甚 新紧。然沙州江徼,是物何自而来?吾甚异之。试施于 器,以听其音。”妓将安之,更无少异,唯短二三寸耳。方 馔,妓即置之赴食,随置复纫。及食罢就视,则已蜿蜒 舒展,选蠕摇动。妓乃惊告,众来竞观,而双眸了然矣。 宥骇曰:“得非龙乎?”遽命衣冠,焚香致敬,盛诸盂水之 内,而投于江。才及中流,风浪皆作,俄有白龙长百丈, 拏攫升天,良久乃灭。

《广异记》:“河东裴晟,幼好弹筝,时有弹筝师善为新曲, 晟妹欲就学,难其亲受。于是晟就学,转授其妹,遂有 能名。久之,晟客江湘,卒于南楚。母妹在家,晟忽轻身 独还家,惊喜问其故,云:‘囊赍并奴等在后,日暮方至。 欢庆之后,因求筝弹,复令其妹理曲,有所误错,悉皆 正之,累正十馀曲,因不复见。须臾,丧舆乃至’。”

《冥音录》:“庐江尉李侃者,陇西人,家于洛之河南。太和 初,卒于官。有外妇崔氏,本广陵倡家,生二女,既孤且 幼,孀母抚之以道远子未成人,因寓家庐江。侃既死, 虽侃之宗亲居显要者,绝不相闻。庐江之人,咸哀其 孤藐而能自强。崔氏性酷嗜音,虽贫苦求活,常以弦 歌自娱。有女弟篚奴,风容不下,善鼓筝,为古今绝妙”, 知名于时。年十七,未嫁而卒,人多伤焉。二女幼传其 艺,长女适邑人丁元夫,性识不甚聪慧,幼时每教其 艺,小有所未至,其母辄加鞭棰,终莫究其妙。每心念 其姨曰:“我姨之甥也,今乃死生殊途,恩爱久绝。姨之 生乃聪明,死何蔑然,而不能以力祐助,使我心开目 明,粗及流辈哉?”每至节朔,辄举觞酹地,哀咽流涕,如 此者八岁,母亦哀而悯焉。开成五年四月三日,因夜 梦寐,惊起号泣,谓其母曰:“向者梦姨执手泣曰:‘我自 辞人世,在阴司簿属教坊,授曲于博士李元凭。元凭 屡荐我于宪宗皇帝,帝召居宫一年,以我更直穆宗 皇帝宫中,以筝导诸妃出入。一年,上帝诛郑注,天下 大酺。唐氏诸帝宫中互选妓乐以进神尧、太宗二宫, 我复得侍宪宗。每一月之中,五日一直长秋殿,馀日 得肆游观,但不得出宫禁耳。汝之情恳,我乃知也,但 无由得来。近日襄阳公主以我为女,思念颇至,得出 入主第,私许我归,成汝之愿,汝早图之’。”阴中法严,帝 或闻之,当获大谴,亦上累于主。复与其母相持而泣。 翼日,乃洒扫一室,列虚筵,设酒果,髣髴如有所见。因 执筝就坐,闭目弹之,随指有得。初授人闲之曲,十日 不得一曲,此一日获十曲。曲之名品,殆非生人之音。 声调哀怨,幽幽然,鸮啼鬼啸,闻之者莫不歔欷。曲有 《迎君乐》。正商调三十八叠《槲林叹》分丝调四十四叠秦王《赏金歌》:小石 调二十八叠《广陵散》。正商调二十八叠《行路难》。正商调二十八叠上江虹。 正商调二十八叠《晋城仙》:小石调二十八叠《丝竹赏金歌》。小石调二十八叠 《红窗影》:双柱调四十叠十曲毕,惨然谓女曰:“此皆宫闱中新 翻曲。”帝尤所爱重《槲林叹》《红窗影》等,每宴饮,即飞球 舞盏为佐酒长夜之欢。穆宗敕修文舍人元稹撰其 词数十首,甚美。宴酣,令宫人递歌之,帝亲执玉如意, 击节而和之。敕秘其词极切,恐为诸国所得,故不敢 泄。岁摄提地府当有大变,得以流传人世,幽明异路, 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非偶然也。会 以吾之十曲献阳地天子,不可使无闻于明代。”于是 县白州。州白府刺史崔璹亲召而试之,则丝桐之音, 抢摐可听,其差琴调,不类秦声。乃以众乐合之,则宫 商调殊不同矣。母令小女再拜求传十曲,亦备得之。 至暮决去。数日复来,曰:“吾闻扬州连帅取汝,恐有谬 误,汝可一一弹之。”又留一曲曰《思归乐》,无何,州府果 令送至扬州,一无差错。廉察使故相李德裕议表其 事,小女寻卒。

《梦溪笔谈》:“景祐中,太常博士王纶家常迎紫姑,其家 亦时见其形,但自腰以上见之,乃好女子,其下常为 云气所拥。善鼓筝,音调凄婉,听者忘倦

阮咸部汇考

[编辑]

《旧唐书》。

《音乐志》

[编辑]

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武 太后时,蜀人蒯明于古墓中得之。晋《竹林七贤图》,阮 咸所弹与此类,因谓之阮咸。咸,晋世实以善琵琶、知 音律称。

《宋史》

[编辑]

《乐志》

[编辑]

至道元年,太宗作九弦琴、五弦阮,别造《新谱》三十七 卷。凡造五弦阮:宫调、商调、凤吟调、角调、征调、羽调、黄 钟调、无射商调、瑟调、碧玉调、慢角调、金羽调。变弦法 制,宫调,《鹤唳天弄》《凤吟》,商调、《凤来仪弄》《九二》。又以新 声被旧曲者,宫调四十四曲,商调十三曲,角调十一 曲,征调十曲,羽调十曲,黄钟十九曲,无射商调七曲, 瑟调七曲,《碧玉调》十四曲,慢角调十曲,金羽调三曲。 阮成,以示中书门下,因谓曰:“雅乐与郑卫不同,郑声 淫,非中和之道。朕常思雅正之音,可以治心,原古圣 之旨,尚存遗美。琴七弦,朕今增之为九,其名曰君臣 文武礼乐,正民心,则九奏克谐而不乱矣。阮四弦增 之为五,其名曰水火金木土,则五材并用而不悖矣。” 因命待诏朱文济、蔡裔赍琴、阮诣中书弹新声,诏宰 相及近侍咸听焉。由是中外献赋颂者数十人。二年, 太常音律官田琮以九弦琴、五弦阮均配十二律,旋 相为宫,隔八相生,并协律吕,冠于雅乐,仍具图以献。 上览而嘉之,迁其职以赏焉。

《刘孝孙事原》

[编辑]

《阮咸》

[编辑]

唐中宗朝,元行冲为太常少卿,时有人于古冢获铜 器,似琵琶而圆,献于元公曰:“此阮仲容所造。”乃命工 人以木为之,音韵清朗,颇难为名,权以仲容之姓名 呼焉。夫阮公昔贤,岂可以其名字号乐器乎?元以其 形似月,其声合琴,名为月琴。

《马端临文献通考》

[编辑]

《五弦阮》

[编辑]

阮咸秦琵琶,而颈长过之,列十二柱焉。以木为之,声 甚清彻,颇类《竹林七贤图》所造旧器,因以“阮咸”名之, 亦以其善弹故也。太宗旧制,四弦上加一弦,散吕五 音。

吕弦之调有数法,大弦为宫是正声,或为下征,或为下羽。

阮类琴有浊、中、清三倍声,上隔四柱浊声也;应琴下 徽、中隔四柱中声也;类琴中徽、下徽、下隔四柱清声 也,类琴上徽。今太常乐工《俗谱》,按中隔第一弦。

第二柱上按《黄钟》,第二柱下按《大吕》。

第二弦:

第一柱上按《太蔟》,第一柱下按《夹钟》,第二柱下按《姑洗》,第三柱下按《仲吕》。

第三弦:

第一柱上按《蕤宾》,第一柱下按《林钟》,第二柱下按《夷则》,第三柱下按《南吕》。

第四弦:

第一柱下按无射

第五弦:

第一柱下。按《应钟》第二柱是《黄钟清》,三柱是《大吕清》,第四柱是《太蔟清》,所有夹钟清在下隔也。

凡此本应五音,非有浊中清之别也。今诚去四清声, 以合五音,则《舜琴》亦不是过也。

《明王圻三才图会》

[编辑]

阮咸图

阮咸图

图说

[编辑]

武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铜器,似琵琶而员,时 人莫识之。元行冲曰:“此阮咸所造。”命匠人以木为之, 以其形似月,声似琴,名曰月琴。杜佑以晋《竹林七贤 图》阮咸所弹与此同,谓之阮咸。或谓咸丰肥创此器 以移琴,声四弦十三柱,倚膝摐之,谓之擘,以代抚琴 之艰。今人但呼曰阮。按蒯朗旧唐书作蒯明两说互异未知孰是

阮咸部艺文

[编辑]

《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
唐·白居易

[编辑]

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 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落盘珠历历,摇珮玉琤琤。 似劝杯中物,如含林下情。时移音律改,岂是昔时声。

《听摘阮词》
宋·黄庭坚

[编辑]

寒虫催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楚国羇臣放十 年,汉宫佳人嫁千里。

《听阮》
刘过

[编辑]

绛蜡攒花夜气横,尊前更著许多情。却将江上风涛 手,来听纱窗摘阮声。

《月夜独坐忆钱塘暹师房听施彦昭摘阮》

[编辑]

明镏绩

忽思吴客四条弦,出谷新莺咽洞泉。一曲醉翁何处 听,冬青树底佛堂前。

阮咸部纪事

[编辑]

《唐书元行冲传》:有人破古冢得铜器,似琵琶,身正圆, 人莫能辨。行冲曰:“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以木,弦之, 其声亮雅,乐家遂谓之阮咸。

《乐府杂录》:“阮咸大中初,有待诏张隐耸者,其妙绝伦, 蜀郡亦多能者。”

《甘泽谣红线》潞州节度使薛嵩家青衣,善弹,阮咸又 通经史,嵩遣笺表,号曰“内记室。”

《太平清话》:“红线”善弹,阮咸手纹隐起如红线,故名。 《宋史·吴淑传》:淑尝献九弦琴、五弦阮颂,太宗赏其学 问优博。

《避暑录话》:前辈尝记太宗命待诏蔡裔增琴、阮各二, 皆以为然,独朱文济执不可。帝怒屡折辱之,乐成以 示文济,终不肯弹,二乐复亦竟废不行。

《玉海》:“祥符六年四月,诏以太宗所制曲名,及九弦琴、 五弦阮谱、字变弦法,付史馆太乐局。”

《宋史》:“景祐二年,集贤校理李照,造苇籥、清管、箫管、清 笛、大笙、大竽、宫琴、宫瑟、大阮、大稽凡十一种,永备雅 器。”

《玉海》:“皇祐二年九月,帝御崇政殿,召近臣阅雅乐。因 出太宗琴阮谱赐群臣。”

《挥麈馀话》:“蔡元长自钱唐趣召,再拜,诏锡燕于太清 楼。上执爵,命掌樽者注群臣酒,又命宫娥抚琴劈阮, 已而群臣尽醉。”

《西湖志馀》:乾道三年三月初十日,车驾与皇后、太子 过宫,起居讫,即至静乐堂看牡丹。太后邀太皇官家 同到刘婉容奉华堂,听摘阮奏。曲罢,婉容遂奏太后 云:“近教得二女童,琼华、绿华,并能琴阮,欲得就纳与 官家则剧。”遂令各逞伎艺并进,自制阮谱十三曲。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了然居士素蓄东坡铁杖洎 地字号阮真绝世之宝。“地”字号阮,亡宋之故物,“天 地元黄”,此四阮为绝宝也。泰和闲,秘于禁中,待诏孙 安仁之姊,以琴阮得入侍,上以此阮赐之。安仁屡求 之,其姊以阮见寄。旧制,宫掖中侍人不许与亲戚通 耗,安仁冒法得之,其好有如此者。

《妮古录》:“臞仙有一阮阮铭,填金刻之,藏高元雅家。”

阮咸部杂录

[编辑]

《墨庄漫录》:“琴阮皆乐之雅者也。琴则人多能之,而艺 精者亦众,至阮则人罕有造其妙者。中都盛时,有醴 泉观道士王庆之颇有此乐。同时有安敏修者,以此 艺供奉上前,徽庙顾遇厚于伦辈,二人者其能相抗, 予在京师,皆尝听之。庆之则闲雅,多则古曲优逸不 迫;敏修则变移宫征,抑怨取兴,杂以新声,然皆妙手” 绝艺也。后庆之不知存亡,敏修被掳北去,未几窜而 南归。今习阮者,未有能及此二人也。

五弦部汇考

[编辑]

《唐书》。

《礼乐志》

[编辑]

西凉伎有五弦,天竺、高丽、龟兹、安国、疏勒伎皆有之。 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裴神 符初以手弹,太宗悦甚,后人习为搊琵琶。

《旧唐书》

[编辑]

《音乐志》

[编辑]

五弦琵琶稍小,盖北国所出。《风俗通》云:“以手琵琶之, 因为名。”

七弦,郑喜子作,开元中进,形如阮咸,其下缺少而身 大,旁有少缺,取其身便也。弦十三隔,孤柱一,合散声 七,隔声九十一,柱声一,总九十九声,随调应律。 六弦,史盛作,天宝中进,形如琵琶而长。六弦四隔,孤 柱一,合散声六,隔声二十四,柱声一,总三十一声,隔 调应律。

《段安节乐府杂录》

[编辑]
===
《五弦》
===
考证
贞元中,有赵璧者,妙于此伎也。白傅讽谏,有《五弦弹》。

近有冯季皋

五弦部艺文

[编辑]

《五弦行》
唐·韦应物

[编辑]

美人为我弹五弦,尘埃忽静心悄然。古刀幽磬初相 触,千珠贯断落寒玉。中曲又不喧,徘徊夜长月当轩。 如伴流风萦艳雪,更逐落花飘御园。《独凤》寥寥有时 隐,碧霄来下听还近。燕姬有恨楚客愁,言之不尽声 能尽。末曲感我情,解忧释结和乐生。壮士有仇未得 报,拔剑欲去忿已平。忿已平,夜寒酒多愁遽明。

《五弦》
张祜

[编辑]

小小月轮中,斜抽半袖红。玉缾秋滴水,珠箔夜悬风。 征调侵弦乙,商声过指拢。只愁才曲罢,云雨去巴东。

《五弦》
白居易

[编辑]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 大声麤若散,飒飒风和雨。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五弦部纪事

[编辑]

《北齐书李元忠传》:“元忠子搔,字德况,少聪明,有才艺, 音律博奕之属,多所通解。曾采诸声,别造一器,号曰 八弦,时人称其思理。”

《唐国史补》:赵璧弹五弦,人问其术,璧曰:“始则心驱之, 中则神遇之,终则天随之。方吾浩然,眼如耳,耳如鼻, 不知五弦之为璧,璧之为五弦也。”

《文献通考》:“林邑国,其乐有琴、笛、琵琶、五弦,颇同中国 制度。”

五弦部杂录

[编辑]

《隋书音乐志》:“《葛天》八阕,《神农五弦》,事与功偕,其来尚 矣。”

《升庵词品》:今之三弦,始于元时。小山辞云:“三弦玉指, 双钩草字,题赠玉娥儿。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