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祥刑典/第155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五十五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祥刑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目录
谴戍部汇考
秦〈始皇二则〉
汉〈武帝太初一则 天汉二则 昭帝元凤二则〉
后汉〈明帝永平四则 章帝建初一则 元和一则 章和一则 和帝永元一则 安
帝元初一则 延光一则 顺帝永建一则 桓帝建和一则 和平一则 永兴二则〉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一则 文成帝和平一则 孝文帝延兴一则 太和三则〉
北齐〈武成帝河清一则〉
隋〈高祖开皇一则〉
唐〈太宗贞观一则 元宗开元二则 肃宗上元一则 宝应一则 宪宗元和一则〉
宋〈太祖建隆一则 太宗太平兴国三则 端拱一则 真宗大中祥符一则 仁宗天圣
一则 明道一则 景祐一则 庆历一则 皇祐一则 神宗熙宁二则 哲宗元祐一则
高宗绍兴三则 孝宗淳熙一则 宁宗嘉泰一则〉
金〈章宗承安一则〉
元〈世祖至元一则 英宗至治一则〉
明〈太祖洪武二则 孝宗弘治一则 世宗嘉靖四则 神宗万历二则〉
皇清〈顺治二则 康熙九则〉
祥刑典第一百五十五卷
谴戍部汇考
[编辑]秦
[编辑]始皇三十三年筑亭障以遂戎人徙谪实之初县按史记始皇本纪云云 〈注〉索隐曰徙有罪而谪之以实初县即上自榆中
[编辑]属阴山。以为“三十四县” 是也。故汉《七科谪》,亦因于秦。
始皇三十五年。益发谪徙边 按《史记始皇本纪》云云。
汉
[编辑]武帝太初元年秋八月遣二师将军李广利发天下谪民西征大宛按汉书武帝本纪云云
[编辑]天汉元年秋发谪戍屯五原按汉书武帝本纪云云
[编辑]天汉四年春发七科谪 按《汉书武帝本纪》,“天汉四年春正月,发天下七科谪 及勇敢士。遣李广利公孙敖韩说、路博德会与单于 战,不利还。”
昭帝元凤五年六月发三辅及郡国恶少年吏有告劾亡者屯辽东
[编辑]按:《汉书昭帝本纪》云云。
元凤六年春正月,募郡国徒筑辽东元菟城。
按:《汉书昭帝本纪》云云。
后汉
[编辑]明帝永平八年诏募罪人屯边
[编辑]按《后汉书明帝本纪》,永平八年“冬十月丙子,诏三公 募郡国中都官死罪系囚,减罪一等,勿笞,诣度辽将 军营,屯朔方五原之边县,妻子自随便占著边县,父 母同产欲相代者,恣听之。”
永平九年,诏“郡国减死罪诣朔方。”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永平九年“春三月辛丑,诏郡国 死罪囚减罪,与妻子诣五原、朔方占著。所在死者皆 赐妻父若男同产一人复终身;其妻无父兄独有母 者,赐其母钱六万,又复其口筭。”
永平十六年,诏郡国减死罪囚屯朔方。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永平十六年“秋九月丁卯,诏令 郡国中都官死罪系囚减死罪一等,勿笞,诣军营,屯 朔方、敦煌。妻子自随,父母同产欲求从者,恣听之。女 子嫁为人妻,勿与俱。谋反大逆无道”,不用此书。 永平十七年,“令张掖属国系囚诣军营。”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永平十七年:“秋八月丙寅,令武 威、张掖、酒泉、敦煌及张掖属国系囚右趾已下任兵 者,皆一切勿治其罪,诣军营。”
章帝建初七年九月减囚死罪诣边戍
[编辑]按《后汉书章帝本纪》:建初七年“九月辛卯,诏天下系 囚减死一等,勿笞,诣边戍,妻子自随,占著所在。父母 同产欲相从者,恣听之;有不到者,皆以乏军兴论。”
元和元年八月甲子诏郡国中都官系囚减死一等勿笞诣边县妻子自随占著所在
[编辑]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云云。
章和元年夏四月丙子令郡国中都官系囚减死一等诣金城戍七月诏死罪囚犯法在丙子赦前而后捕系者皆减死勿笞诣金城戍九月壬子诏郡国中
[编辑]都官系囚,减死罪一等,诣金城戍。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云云。
和帝永元八年八月辛酉诏郡国中都官系囚减死一等诣敦煌戍
[编辑]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云云。
====安帝元初二年冬十月诏郡国中都官系囚减死一等勿笞诣冯翊扶风屯妻子自随占著所在女子勿输====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延光三年诏死罪减死遣戍
[编辑]按:《后汉书安帝本纪》:“延光三年九月乙巳,诏郡国中 都官死罪系囚减罪一等,诏敦煌、陇西及度辽营”
〈注〉《汉官仪》曰:度辽将军屯五原曼柏县也。 刘攽曰:“正文诏。”敦煌按:“文诏”当作“诣。”
顺帝永建五年冬十月丙辰诏郡国中都官死罪系囚皆减罪一等诣北地上郡安定戍
[编辑]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云云。
桓帝建和元年冬十一月戊午减天下死罪一等戍边
[编辑]和平元年冬十一月减天下死罪一等徙边戍
[编辑]永兴元年冬十一月丁丑诏减天下死罪一等徙边戍
[编辑]永兴二年闰九月减天下死罪一等徙边戍。
按:以上俱《后汉书桓帝本纪》云云。
北魏
[编辑]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少傅游雅请减死罪徙边不果
[编辑]按:《魏书太武帝本纪》,不载。 按《刑罚志》:“太平真君五 年,命恭宗总百揆监国。少傅游雅上疏曰:‘殿下亲览 百揆,经营内外,昧旦而兴,谘询国老。臣职沗凝承,司 是献替。汉武时,始启河右四郡,议诸疑罪而谪徙之。 十数年后,边郡充实,并修农戍,孝宣因之,以服北方。 此近世之事也。帝王之于罪人,非怒而诛之,欲其徙 善而惩恶。谪徙之苦,其惩亦深。自非大逆正刑,皆可 从徙。虽举家投远,忻喜赴路,力役终身,不敢言苦。且 远流分离,心或思善。如此奸邪可息,边垂足备’。”恭宗 善其言,然未之行。
文成帝和平 年源贺奏罪非大逆手杀人皆原命谴戍
[编辑]按《魏书文成帝本纪》不载。 按《刑罚志》:和平末,冀州 刺史源贺上言,“自非大逆,手杀人者,请原其命,谪守 边戍。诏从之。” 按《源贺传》,贺出为征南将军、冀州刺 史,改封陇西王,上书曰:“臣闻人之所宝,莫宝于生全; 德之厚者,莫厚于宥死。然犯死之罪,难以尽恕,权其 轻重,有可矜恤。今勍寇游魂于北,狡贼负险于南,其 在疆”埸,犹须防戍。臣愚以为,自非大逆,赤手杀人之 罪,其坐赃及盗与过误之愆,应入死者,皆可原命,谪 守边境。是则已断之体,更受全生之恩;徭役之家,渐 蒙休恩之惠。刑措之化,庶几在兹。《虞书》曰“流宥五刑。” 此其义也。臣受恩深重,无以仰答,将违阙庭,豫增系 恋,敢上瞽言,唯加裁察。高宗纳之。已后入死者皆恕 死徙边。久之,高宗谓群臣曰:“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 充北番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生济之 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卿等事朕致何善意也?苟人 人如贺,朕治天下复何忧哉?顾忆诚言,利实广矣。”群 臣咸曰:“非忠臣不能进此计,非圣明不能纳此言。”
孝文帝延兴二年三月庚午连川敕勒谋叛徙配青徐齐兖四州为营户九月己酉诏流迸之民皆令还本违者配徙边镇十二月庚戌诏以代郡事同丰沛
[编辑]代民先配边戍者,皆免之。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太和十二年诏流罪无子孙者听还
[编辑]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十二年“正月乙未,诏曰:‘镇 戍流徙之人,年满七十,孤单穷独,虽有妻妾,而无子 孙,诸如此等,听解名还本’。”
太和十八年。诏北城人年七八十以上者听还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十八年八月丙寅。诏诸北 城人年满七十以上,及废疾之徒,校其元犯,以准新 律。事当从坐者。听一身还乡。又令一子扶养。终命之 后,乃遣归边。自馀之处,如此之犯,年八十以上,皆听 还。”
太和二十一年十二月丁卯诏“流徙之内皆勿决遣 有登城之际令其先锋自效。”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北齐
[编辑]武成帝河清三年颁流刑律
[编辑]按《北齐书武成帝本纪》,“河清三年三月辛酉,以律令 班下。” 按《隋书刑法志》:“河清三年,尚书令赵郡王叡 等奏上《齐律》十二篇。其制刑名五,二曰流刑。”谓论犯 可死,原情可降,鞭笞各一百,髡之。投于边裔,以为兵 卒,未有道里之差。其不合远配者,男子长徒,女子配 舂,并六年。
隋
[编辑]高祖开皇十三年改徒及流并为配防
[编辑]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刑法志》云云。
唐
[编辑]太宗贞观十六年徙死罪囚实西州
[编辑]按《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六年。春正月辛未。徙天下 死罪囚实西州 按《刑法志》。十六年。徙死罪以实西州。流者戍之。以罪轻重为更限。
元宗开元十年九月秘书监楚国公姜皎坐事诏杖之六十配流钦州死于路都水使者刘承祖配流雷州
[编辑]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云云。 开元二十二年十月甲辰。试司农卿陈思问。以赃私 配流瀼州。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云云。
肃宗上元元年七月丙辰开府高力士配流巫州
[编辑]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云云。
宝应元年建辰月壬午左降官及流人罚镇效力者还之
[编辑]按:《唐书肃宗本纪》云云。
宪宗元和八年诏除大辟罪不得配流天德五城
[编辑]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元和八年 九月丙寅,诏“减死戍边,前代美政,量其远尔,亦有便 宜。今后两京、关内、河南、河东、河北、淮南、山南东西道 州府,除大辟罪外,轻犯不得配流天德五城。”
按《唐书刑法志》:“元和八年,诏两京、关内、河东、河北、淮 南、山南东西道,死罪十恶,杀人、铸钱、造印,若强盗持 杖劫京兆界中,及它盗赃逾三匹者,论如故。其馀死 罪皆流天德五城,父祖子孙欲随者勿禁。”盖刑者,政 之辅也。政得其道,仁义兴行,而礼让成俗,然犹不敢 废刑,所以为民防也,宽之而已。今不隆其本,顾风俗 谓何而废常刑。是弛民之禁。启其奸。由积水而决其 防。故自元宗废徒杖刑。至是又废死刑。民未知德而 徒以为幸也。
宋
[编辑]太祖建隆三年七月丁卯索内外军不律者配沙门岛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纪》云云。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令臣庶子弟凶险不悛者锢送阙下配远恶地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三年五月“戊申,以秦州 节度判官李若愚子雄飞矫制乘驿至清水县,缚都 巡检周承琎及刘文裕、马知节等七人,将劫守卒,据 城为叛。文裕觉其诈,禽缚飞、雄按之,尽得其状。诏诛 飞、雄及其父母妻子同产,而哀若愚宗奠无主,申戒 中外臣庶,自今子弟有素怀凶险屡戒不悛者,尊长 闻诸州县,锢送阙下,配隶远处,隐不以闻,坐及期功 以上。”
太平兴国五年,始令流人分隶盐亭。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刑法志》:“先是,犯死罪获 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及通州海岛,皆有屯兵使 者领护。而通州岛中凡两处官煮盐,豪强难制者隶 崇明镇,懦弱者隶东州市。太平兴国五年,始令分隶 盐亭役之,而沙门如故。”
太平兴国六年,诏“诸犯徒、流罪并配所在牢城,勿复 转送。”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刑法志》:“先是,诸州流罪 人皆锢送阙下,所在或夤缘细微,道路非理,死者十 恒六七。”六年,张齐贤又请:“凡罪人至京,择清强官虑 问,若显负沈屈致罢官吏,且令只遣正身家属俟旨, 其干系者免锢送。”乃诏诸犯徒流罪并配所在牢城, 勿复转送阙下。
端拱二年诏岭南流配免荷校执役妇人罪至流者免配仆盗主财者黥配勿私黥之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刑法志》:端拱二年,诏免 岭南流配荷校执役。初,妇人有罪至流,亦执鍼配役。 至是,诏罢免之。始令杂犯至死贷命者勿流,沙门岛, 止隶诸州牢城。旧制,僮仆有犯,得私黥其面。帝谓僮 使受佣,本良民也。诏盗主财者杖脊黥面配牢城,勿 私黥之。十贯以上配五百里外,二十贯以上奏裁。
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正月令宽配隶之刑三月诏流沙门岛罪轻者徙近地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六年春正月庚子,诏减 配隶法十二条。三月丁未,诏沙门岛流人罪轻者徙 近地。 按《刑法志》:“帝欲宽配隶之刑,祥符六年,诏审 刑院、大理寺、三司详定以闻。既而取犯茶盐矾麹私 铸造军器,市外番香药,挟铜钱,诱汉口出界,主吏盗 货官物,夜聚为妖。比旧法咸从轻减。”
仁宗天圣元年十一月丁酉诏诸州配囚录具狱与地里上尚书刑部详覆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按《刑法志》:“乾兴以前,州军 长吏往往擅配罪人。仁宗即位,首下诏禁止,且令情 非巨蠹者须奏待报。”又诏诸路按察官取乾兴赦前 配隶兵籍者,列所坐罪状以闻。自是,赦书下,辄及之。 初,京师裁造院募女工,而军士妻有罪,皆配隶南北 作坊,天圣初,特诏释之,听自便。妇人应配,则以妻窑 务“或军营致远务,卒之无家者,著为法。”时又诏曰:“闻 配徒者,其妻子流离道路,罕能生还,朕甚怜之。自今应配者,录具狱刑名及所配地里,上尚书刑部详覆。” 未几,又诏应配者须长吏以下集,听事虑问。后以奏 牍烦冗,罢录具狱,第以单状上承进司,既又罢虑问 焉。知益州薛田言:“蜀人配徒他路者,请”虽老疾毋得 释。帝曰:“远民无知犯法,终身不得还乡里,岂朕意哉! 察其情可矜者,许还。”后复诏罪状犷恶者勿许。
明道二年六月癸卯命审刑大理详定配隶刑名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按《刑法志》:“初令配隶罪人 皆奏待报,既而系狱淹久,奏请烦数。明道二年,乃诏 有司参酌轻重,著为令。凡命官犯重罪当配隶,则于 外州编管,或隶牙校。其坐死特贷者,多杖黥配远州 牢城,经恩量移,始免军籍。”
景祐 年诏配沙门岛者配广南广南罪人配岭北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刑法志罪人贷死者旧多配沙门岛至者多死景祐中诏当配沙门岛者第
[编辑]配广南《地牢城》。《广南罪人》乃配岭北,然其后又有配 《沙门岛》者。
庆历六年诏长吏勿辄刺配罪人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刑法志》:“庆历六年,诏百 姓抵轻罪而长吏擅刺隶他州,朕甚悯焉。自今非得 于法外从事者,毋得辄刺罪人。”
皇祐 年奏请每赦命官阅所配人罪状以为常又令配隶遇冬至春月乃遣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刑法志》:“皇祐中,既赦,命 知制诰曾公亮、李绚阅所配人罪状以闻,于是多所 宽纵。”公亮请著为故事,且请益、梓、利、夔四路就委转 运、钤辖司阅之。自后每赦命官,率以为常。配隶重者 沙门岛砦,其次岭表,其次三千里至邻州,其次羁管, 其次迁乡,断讫不以寒暑即时上道。吴充建请:“流人 冬寒被创,上道多冻死,请自今非情理巨蠹,遇冬月 听留役本处,至春月遣之。”诏可。
神宗熙宁四年诏配流罪人至中春乃遣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四年“冬十月丙子,诏罪人配 流遇冬者,至中春乃遣。”
熙宁六年,更《配隶制》。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刑法志》:熙宁六年,审刑 院言:“登州沙门砦配隶以二百人为额,馀则移置海 外,非禁奸之意。”诏以三百人为额。广南转运司言:“春 州瘴疠之地,配隶至者,十死八九,愿停配罪人。”诏应 配沙门岛者许配春州,馀勿配。既而诸配隶除凶盗 外,少壮者并寘,河州止五百人。
哲宗元祐六年更定配隶之制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刑法志》:元祐六年,刑部 言,“诸配隶沙门岛强盗杀人纵火,赃满五万钱,强奸 殴伤两犯至死,累赃至二十万钱;谋杀致死及十恶 死罪,造蛊已杀人者不移配。强盗徒党杀人不同,谋 赃满二十五万,遇赦移配广南,溢额者配隶远恶,馀 犯遇赦移配荆湖南北、福建路诸州,溢额者配隶广 南,在沙门岛满五年遇赦不该移配,与不许纵还而 年及六十以上者,移配广南;在岛十年者,依馀犯格 移配;笃疾或年及七十在岛三年以上,移配近乡州 军,犯状应移而老疾者同。其永不放还者,各加二年。” 移配后又定令沙门岛以溢额移配琼州、万安军、昌 化、朱崖军、
高宗绍兴十七年十二月辛卯朔禁诸州擅释放流配命官及事干边防切要之人
[编辑]绍兴十九年八月辛未,“刺浙东诸州强贼当配者充 沿海诸军。”
绍兴二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刺诸路编管人。充厢军 按以上俱《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孝宗淳熙 年诏有司裁定编配之制
[编辑]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刑法志》:南渡后诸配隶, 《祥符编敕》止四十六条,庆历中增至百七十馀条。至 于淳熙,又增至五百七十条。则四倍于庆历矣。配法 既多,犯者日众,黥配之人,所至充斥。淳熙十一年,校 书郎罗点言其太重,乃诏刑寺集议奏闻,至十四年 未有定论。其后臣僚议,以为“若止居役,不离乡井,则 几”惠奸不足以惩恶。若尽用配法,不恤黥刺,则面目 一坏,谁复顾藉强民?适长威力,有过无由自新。检照 《元丰刑部格》,诸编配人自有不移不放及移放条限。 《政和编配格》又有情重稍重、情轻稍轻四等,若依仿 旧格,稍加参订,如入情重,则仿旧刺面用不移不放 之格,其次稍重,则止刺额角用配及十“年之格;其次 稍轻,则与免黥刺用不刺面役满放还之格;其次最 轻,则降为居役,别立年限纵免之格。傥有从坐编管, 则置之本城,减其放限。如此,则于见行条法,并无抵 牾。且使刺面之法,专处情犯凶蠹,而其他偶丽于罪, 皆得全其面目,知所顾藉,可以自新。省黥徒,销奸党, 诚天下之切务,即诏有”司裁定。
宁宗嘉泰四年臣僚言配隶分两等从之
[编辑]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刑法志》:嘉泰四年,臣僚言:“配隶之人,盖有两等,其乡民一时斗殴杀伤及胥 徒犯赃贷命流配等人,设使逃逸,未必能为大过,止 欲从徒配本州牢城重役,限满给据,复为良民。至于 累犯强盗及聚众贩卖私商,曾经杀伤捕获之人,非 村民胥吏之比,欲并配屯驻军,立为年限,限满改刺 从”正军,从之。其所配之地,自高宗来,或配广南海外 四州,或配淮、汉、四川,迄度宗之世无定法,皆不足纪 也。
金
[编辑]章宗承安五年八月戊申更定镇防军犯徒配役法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编辑]元
[编辑]世祖至元十七年十一月乙巳诏有罪配役者量其程远近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英宗至治三年大元通制成定谴戍之制
[编辑]按《元史英宗本纪》:至治三年二月辛巳,格例成,名曰 《大元通制》。 按《刑法志》:英宗时命宰执儒臣取前书 而加损益焉,书成,号曰“大元通制。”职制:诸南北兵马 司罪囚,八十七以下决遣,应刺配者,就刺配之。盗贼, 诸发冢得财不伤尸,杖一百七刺配。
明
[编辑]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定编发事例
[编辑]按《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本部问有应合充军 者,必须照依律与《大诰》内议拟明白,大理寺审无冤 枉,开付陕西部。本部置立文簿,注写各人姓名、年籍、 乡贯、住址明白,照依南北籍编成排甲。每一小甲管 军一十名,总甲管军五十名,每百户该管一百一十 二名,一样造册。二本将各总小甲军人姓名、年籍、乡 “贯、住址,并该管百户姓名、充军卫分,注写明白。一本 进赴内府收照,一本同总小甲军人,责付该管百户 领去充军,仍咨呈该府作数。”如浙江、河南、山东,陕西、 山西、北平、福建并直隶应天、庐州、凤阳、淮安、扬州、苏 州、松江、常州、和州、滁州、徐州人,发云南、四川属卫;江 西、湖广、四川、广东、广西,并直隶太平、宁国、池州、徽州、 广德、安庆人,发北平、大宁、辽东属卫。其军人遇有逃 故,该管百户具呈合干上司,照籍勾补
洪武三十五年、令、罪人应发充军、皆从给事中、及行 人、编次队伍、然后遣发
按《明会典》云云。
孝宗弘治十三年奏定充军定卫条例
[编辑]按《明会典》:“弘治十三年奏定,凡问该充军者,在京行 兵部定卫,在外系巡抚有行者,巡抚定卫,巡按有行 者,巡按定卫。其所属自问者,有巡抚处,申呈巡抚,无 巡抚处,巡按定拨。仍抄招,行兵部知会。其问该口外 为民者,亦抄招,解送户部编发。”
世宗嘉靖元年题准两京法司问充军犯照例送兵部编发
[编辑]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二年题准、“云南地方犯该边远充军人犯、发贵 州缺军卫所。贵州、发云南缺军卫所”
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五年。奏准南京法司并直隶抚按等衙门。问发 附近充军人犯。系应天淮凤常镇五府者。皆发新江 口。系徽宁池太安庆庐州六府者。皆发安庆卫操备 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二十九年,定《充军律》。
按《明会典》云云。
神宗万历十三年定充军律
[编辑]按《明会典》云云。
万历十五年二月重修《会典》书成,并定谴戍之制 按《明通纪》,“万历十五年二月,重修《大明会典》书成, 按《明会典律例》一,凡囚犯遇蒙恩例通减二等者,罪 虽遇例减等,若律应仍尽本法,及例该充军为民、立 功调卫等项,仍依律例一体拟断发遣。”
一文武职官、犯该充军为民、枷号与军民罪同者、照 例拟断。应奏请者、具奏发落
“一、军职在外,犯该充军降调者,奏行兵部施行”,其馀 照例发落。
一、军职犯该充军、遇蒙恩宥者、俱不得复还原职、本 卫所、随舍馀食粮差操
《文武官犯私罪》凡军官有犯私罪该徒流者,照依地 里远近、发各卫充军
军官军人犯罪免徒流:凡军官军人犯罪,律该徒流 者,各决杖一百,徒五等,皆发二千里内卫分充军。流 三等,照依地里远近,发各卫充军。该发边远充军者, 依律发遣,并免刺字。
一、在京五军都督府、选差官舍,押解充军犯人,若受 财卖放,犯该枉法绞罪者,官发立功,满日还职,调外 卫带俸差操。徒罪以下,照徒年限立功满日还职,带 俸差操。舍人抵充军役,候拏获替放。中间有犯奸淫囚犯妇女者,官发守哨,满日革职,随本卫所舍馀食 粮。操舍人枷号三个月发遣。若酷害军犯,摉检财 物,纵不脱放,各问罪官调外卫,舍人发外卫充军。 一、凡天文生有犯例该充军者,将所犯徒杖,依律决 杖收赎,革去衣巾,量给月粮三分之一,拘役终身。其 窃盗、掏摸、抢夺,应刺字充警,并例该永远充军者,不 分轻重罪名,悉照本等律例科断。
一凡钦天监官、为事请旨提问、与文职运炭等项、一 例问断。该充军者、备由奏请定夺
凡在京军民,若犯杖八十以上者,军发外卫充军。 一、凡卖放充军人犯者,即抵充军役。若系永远同罪 者,止终本身,仍勾原犯应替子孙补伍。
边远充军,直隶府、州,江南发定辽都指挥使司,北平 都指挥使司所辖永平卫,山西都指挥使司,陕西都 指挥使司所辖兰州卫、河州卫, 江北发广东都指 挥使司所辖海南卫,四川都指挥使司所辖贵州卫、 雅州千户所, 福建布政司府分发北平都指挥使 司所辖永平卫, 浙江布政司府分发定辽都指挥 使司, 江西布政司府分发山西都指挥使司, 湖 广布政司府分发山西都指挥使司, 河南布政司 府分发广西都指挥使司所辖南宁卫、太平千户所。
山东布政司府分、发广东都指挥使司所辖《海南》
“卫, 山西布政司府分发广东都指挥使司所辖海 南卫, 北平布政司府分发广西都指挥使司所辖 南宁卫、太平千户所, 陕西布政司府分发广西都 指挥使司所辖南宁卫、太平千户所, 广西布政司 府分发陕西都指挥使司所辖兰州卫、河州卫, 广 东布政司府分发山西行都指挥使司, 四川布政 司府分发广西”都指挥使司所辖南宁卫、太平千户 所。
“一、凡问该充军者,在京行兵部定卫,在外系巡抚有 行者,巡抚定卫,巡按有行者,巡按定卫。其所属自问 者,有巡抚处申呈巡抚,无巡抚处,巡按定拨。若系通 详抚按者,听从巡抚定拨,俱抄招,行兵部知会。” 一、凡问发充军者,免其运炭纳米等项,并律该决杖, 就拘当房家小,起发随住。其馀人口,存留原籍,办纳 粮差。若发边卫充军者、原籍边卫,发极边。原系极边, 常川守哨。其无“极边”字样者、远不过三千里。程限不 过一二月
一、凡永远充军,或奉有特旨,处发叛逆家属子孙,止 于本犯所遗亲枝内勾补,尽绝即与开豁。若未经发 遣,在监病故,免其勾补。其真犯死罪,免死充军者,以 著伍后所生子孙替役,不许行勾原籍子孙。以万历 十三年新例颁行到日为始,已前勾补过者,不得混 行告脱。其馀杂犯死罪并徒流等罪,照例充军。 一、凡充军人犯属军卫者,军卫佥解,系王府军校人 役,于护卫司佥解。无护卫者,行长史司于本犯亲属, 或本府人役内佥解,不许偏累有司,违者,查提究问。 如无亲属,本府人役数少,难以佥解,仍行原问衙门 议处。
一、军户子孙畏惧军役,另开户籍,或于别府州县入 赘寄籍等项,及至原卫发册清勾,买嘱原籍官吏里 书人等,捏作“丁尽户绝回申者,俱问罪。正犯发烟瘴 地面,里书人等发附近卫所,俱充军。”
军人替役。凡军人不亲出征,雇倩人冒名代替者,替 身杖八十,收籍充军。正身杖一百,依旧充军
《纵放军人歇役》凡管军百户,及总旗小旗军吏,纵放 军人出百里之外买卖,或私种田土,或隐占在己,使 唤空歇军役者,一名杖八十。每三名加一等,罪止杖 一百,罢职充军。若私使出境,因而致死,或被贼拘执 者,杖一百,罢职,发边远充军。
《公侯私役官军,凡公侯》非奉特旨,不许私自呼叫各 卫军官军人前去役使。违者,初犯再犯免罪,附过三 犯,准免死一次。其军官军人听从,及不出征时,辄于 公侯之家门首伺立者,军官各杖一百,罢职发边远 充军。军人同罪。
《从征守御官军逃》,凡军官军人从军征讨,私逃还家, 及逃往他所者,初犯杖一百,仍发出征。再犯者,绞。知 情窝藏者,杖一百,充军。若在京各卫军人在逃者,初 犯杖九十,发附近卫分充军。各处守御城池军人在 逃者,初犯杖八十,仍发本卫充军。再犯,并杖一百,俱 发边远充军;三犯者,绞。知情窝藏者,与犯人同罪,止 杖一百充军。本管头目知情故纵者,各与同罪,止杖 一百,罢职充军。
《递送逃军妻女出城》凡各处守御城池及屯田官军, 递送逃军妻女出城者,杖一百,发边远充军
一、军旗有欲陈告运官不法事情者,许候粮运过淮, 并完粮回南之日,赴漕司告理。如赴别衙门挟告诈 财者,听把总官就拏送问,犯该徒罪以上,调发边卫 充军。
一、各处刁军刁民,专一挟制官吏,陷害良善,起灭词讼,结党捏词缠告,把持官府,不得行事等项。情犯深 重者,民发附近,军发边卫充军,仍于本地方枷号三 个月发落。若原系充军人犯,遇例放回原籍,有前项 罪犯者,各枷号三个月,发极边卫分充军。
凡诬告充军者,民告,抵充军役。军告,发边远充军。 一、起解军士,捏买伪印批回者,除真犯死罪外,解人 发附近,军士调边卫。原系边卫者,调极边卫。各充军。 一、凡问发充军人犯逃回,原犯真犯死罪,免死充军 者,照依原问死罪处决。杂犯死罪以下充军者,初犯 问罪,枷号三个月,仍发本卫。再犯,枷号三个月,调极 边卫。若犯至三次,通系著伍以后者,即依守御官军 律绞。其有在逃遇赦者,不分初犯再犯,俱免枷号,仍 发原卫。三犯亦并论拟绞,奏请定夺。
一、各处有司起解逃军,并军丁及充军人犯,量地远 近定立程限,责令管送。若长解纵容在家迁延不即 起程,违限一年之上者,解人发附近。正犯原系附近, 发边卫。原系边卫,发极边卫,分各充军。
皇清
[编辑]顺治十六年
[编辑]《大清会典》:“凡军犯发遣,顺治十六年题准,刑部问拟。”
充军人犯,咨送兵部,发兵马司羁候。照依《邦政纪略》内开载:“卫所定卫,发遣附近充军者,发二千里。边卫充军者,发二千五百里;边远充军者,发三千里;极边充军者,发四千里;烟瘴充军者,发烟瘴地方,亦四千里。如无烟瘴地方,照极边例发遣。” 给传牌一张,札顺天府,著落沿途府州县差役,递解,取收管送部。仍咨该府卫所取“著伍收管” ,并原发《传牌》、缴部查核。若现在定卫发遣时、遇
赦者,咨刑部援免。病故者、委司坊官验实、咨刑部
所遗妻小免其发往
又题准:“军犯配所病故者,该抚查明缘由,及无永远字样,取具该卫、所印结送部,所遗妻小,发回原籍。”
顺治十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八年题准:军犯已经发遣,中途脱”
逃拿获遇
赦者、免其枷号、仍发原卫充军
康熙四年
[编辑]《大清会典》。“康熙四年题准凡外省拟定军流人犯、以”
部咨到日,限一个月起解,仍照律扣定路程。如赃多不完,限内不能解者,听督抚据实题明。若地方官违限不解,押解人役限内不到,听督抚指名参究。
康熙六年
《大清会典》:“康熙六年题准:军犯配所脱逃,经管官罚。”
俸一年,统辖官罚俸九个月。拿获之日,本犯杖一百,折责四十板,发原卫充军。遇
赦者免责、仍发原卫充军
康熙七年
《大清会典》。“康熙七年覆准起解军流人犯,停其新定”
一月之限仍照律行
康熙九年
《大清会典》。“康熙九年题准发遣军流徒犯,该管官两”
月内不行起解者,罚俸一年。过一年者,降一级调用。不行查催之上司,罚俸半年。若起解迟延,致人犯毙狱者,降一级调用。上司官罚俸一年。官员将应解人犯错解别处者,罚俸六个月。若将未经题结军流等犯,先行发遣者,降一级留任。
又题准:“军罪人犯,遇热审亦照例减等。”
康熙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年议准凡拟军罪之犯,果有祖父
母、父母、老疾、家无以次成丁者,责四十板。将军罪照依流罪收赎,准其存留养亲。
康熙十一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一年覆准军犯免其墩锁,令该管”
官曲意防范,无令至于“饥寒。若致脱逃,该管官罚俸六个月,统辖官罚俸三个月” ,
又题准:“中途脱逃,不差的役,押解之官,住俸勒限一年督缉。限内不获,该抚题参罚俸一年,行文各省照案缉拿。”
又题准:“运军犯徒罪,责四十板发遣者,遇热审减等,责三十五板,并妻发二千里内卫充军。” 康熙十八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八年议定,凡军罪及免死拟流人”,
犯,俱安插于《乌喇》地方。其《照常流犯》,安插于《奉天》地方。
康熙二十九年十月初五日。
上谕大学士伊桑阿、阿兰泰、学士朱都纳、西安、博济
“王国昌、吴尔泰自主事优陞郎中差往福建审理时朕曾以所审情事明白训谕吴尔泰至彼妄滋事端将众知府尽令解任州县各官概取供状声言夹讯巡抚恣意吓诈以致福建百姓惊惶罢市数日违朕谕旨而行此等之人不加惩治则后之独奉差遣审理事务者罔知儆戒矣吴尔泰著革去郎中发往黑” 龙江效力。尔等可传旨谕彼。罹兹罪戾。今谁能援救而护蔽之也。
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上谕、“刑部本内有两次窃盗和尚著发往黑龙江。”当
差《定例》内,摆牙喇、拨什库披甲人等脱逃刑部与该旗大臣等会同严审如旗人有窃盗事出亦著照此例会同该管大臣官员严加究审。窃盗非过误之罪,刺字之人何容留在京师嗣后两次窃盗俱发往黑龙江,应当差者著当差应给与穷披甲为奴者著给与为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