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第161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一百六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六十一卷
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一百六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一百六十一卷目录

 天地祀典部汇考十五

  明二世宗嘉靖七则 穆宗隆庆三则 神宗万历一则 愍帝崇祯二则

礼仪典第一百六十一卷

天地祀典部汇考十五

[编辑]

明二

[编辑]

世宗嘉靖九年复二郊初制并更定祀典

[编辑]

按《续文献通考》:“圜丘坛,吴元年建圜丘于京城之南。 洪武十一年即其地建大祀殿,合祀天地,是为天地 坛。嘉靖九年,复初制,仍为圜丘,在正阳门南。坛三成: 一成面径五丈九尺,高九尺;二成面径九丈,高八尺 一寸;三成面径十二丈,高八尺一寸。各成面砖,用一、 九、七、五阳数,及周围栏板柱子,皆青色琉璃,四出,陛” 各九级,白石为之。内壝圆墙九十七丈七尺五寸,高 八尺一寸,厚二尺七寸五分。棂星石门六:正南三,东、 西、北各一。外壝方墙二百四丈八尺五寸,高九尺一 寸,厚二尺七寸。棂星门如前,高用周尺,馀用今尺。下 同。又外围方墙为门四:南曰“昭亨”,东曰“泰元”,西曰“广 利”,北曰“成贞。”方泽坛,吴元年建方丘于锺山之北。洪 武十一年,改建天地坛,遂废。嘉靖九年,复为方泽,在 安定门外。坛二成,一成面方六丈,高六尺;二成面方 十丈六尺,高六尺。各成面砖,用六八阴数,皆黄色琉 璃,青白石包砌,四出陛,各八级。周围水渠一道,长四 十九丈四尺四寸,深八尺六寸,阔六尺。内壝方墙二 十七丈二尺,高六尺,厚二尺。棂星门六,正北三,东、西、 南各一。外壝方墙四,围二重。内重北门三,东、西、南门 各一,最外惟西向三门。又西有石坊曰“泰折街。” 按《明会典》,嘉靖九年,遵初制建圜丘于大祀殿之南。 每岁冬至祀天,以大明、夜明、星辰、云雨、风雷从祀,建 方泽于安定门外。每岁夏至祭地,以五岳、五镇、四海、 四渎、陵寝诸山从祀俱止奉太祖一位配享,而罢太 宗之配。又建泰神殿于圜丘北,正殿以藏上帝太祖 之主,配殿以藏从位诸神之主。上帝太祖主曰神版, 馀曰“神牌。”祭则礼部、太常寺官请诣坛奉安。建皇祇 室于方泽南,以藏皇祇及从位主。而太祖主则以祭 之前一日请诸太庙。其大祀殿,则以孟春上辛日行 祈谷祭,奉太祖、太宗同配享。《续定制》曰:“某年十一 月某日,祗行大祀皇天礼于圜丘。尔文武百官自今 日为始,致斋三日。其宜精白乃心,益加敬畏。慎之哉!”

凡进祀册。旧制、钦天监每岁十一月上旬、具明年

各祭祀日期,于奉天门奏进。嘉靖九年,更定《郊礼令》, 以九月自大报之祀为始,开列具奏。 更定分祀仪。 是年既分建四郊,遂号祖陵山曰“基运”,皇陵山曰“翔 圣”,孝陵锺山曰“神烈”,显陵山曰“纯德”,并天寿山俱从 祀方泽,居岳镇之次,仍俱祀于地祇坛 圜丘。一前 期十日,太常寺题请视牲,次请命大臣三员、看牲四 员分献。一前期五日,锦衣卫备随朝驾上诣牺牲所 视牲。其前一日上常服告于庙。内赞奏“就位。”上就拜 位。内赞导上至太祖香案前奏“上香。”上讫导至列圣 香案前。俱奏“上香。”上讫奏“复位”奏跪奏读告辞。参毕 回宫。是日命大臣轮视如常仪。一前期四日,上御奉 天殿,太常寺奏祭祀进铜人如常仪。本寺博士捧告 请太祖祝版于文华殿。候上亲填御名讫捧出。一前 期三日、上具祭服。以脯醢酒果诣太庙请太祖配帝。 是日上诣太庙寝请主至太庙安讫。典仪唱“执事官 各司其事。”内赞导上至拜位。奏“就位。”典仪唱“迎神。”内 赞导上至香案前。奏跪搢圭。奏“上香。”奏“出圭。”奏“复位。” 奏“两拜。”典仪唱“行献礼。”内赞导上至御案前。奏“搢圭。” 奏“献爵。”奏“出圭。”奏诣读祝位。奏“跪。”赞“读祝。”读讫。奏俯 伏兴、平身。奏复位。太常卿跪奏“礼毕。请还宫。”内赞奏 “两拜。”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诣燎位。”奏“礼毕。”上“请主还 寝。”讫、易服御华盖殿。太常寺卿同光禄寺卿面奏省 牲。讫、上御奉天殿。百官具朝服听受誓戒。传制。一、前 期二日,太常卿同光禄卿奏“省牲如常仪,牛九、羊三、 豕三、鹿一、兔六。”是日,锦衣卫具神舆香亭,太常官具 玉帛匣及香盒,各设于奉天殿。次日,上至奉天殿,亲 填祝版。版以青楮砂书之,置玉帛于匣,太常卿捧安 舆内,上三上香,“行一拜三叩头”礼毕,锦衣卫官校舁 至天坛,太常卿奉安于神库。一。前期一日,免朝。锦衣 卫备法驾,设板舆于奉天门下正中,上吉服告于庙, 如告视牲之仪。告辞曰:“孝元孙嗣皇帝御名出宿于 郊,祗行大报礼。谨诣祖宗列圣帝后神位前恭预告 知。”告毕,上出,乘舆诣南郊,由西天门入,至昭亨门外 降舆。礼部太常官导上由左门入,至内壝。太常卿导 上至圜丘恭视坛位,次至神库“视笾豆,至神厨视牲毕,仍由左门出,升舆至斋宫,分献、陪祀官叩头如常 仪。”一、陈设上帝南向犊一,苍玉一。郊祀制帛十二,俱 青色,豋一,簠簋各二,笾十二,豆十二,苍玉爵三,酒尊 三,青漆团龙篚一,祝案一。配帝西向,犊一。奉先制帛 一,白色豋一,簠簋各二,笾十二、豆十二,苍玉爵三,酒 尊三,云龙篚一。从祀四坛,俱在坛之二成。“大明”在东, 西向,犊一,豋一。“礼神制”帛一,赤色。簠簋各二,笾十,豆 十,酒盏二十,青瓷爵三,酒尊三,篚一。“夜明”在西,东向, 陈设同礼神制,帛一。白色。星辰在东,西向北上,曰五 星,曰二十八宿,曰周天星辰。犊一,羊一,豕一,豋一,铏 二,实以和羹。簠簋各二,笾十,豆十,酒盏三十,帛十,青 色一、赤色一、黄色一、白色六、黑色一,青瓷爵三、酒尊 三、篚一。云、雨、风、雷在西,东向北上,陈设同。帛四,青色 一、白色一、黄色一、黑色一。 一皇穹宇请神位。前期 一日,太常寺设香案于丹墀正中。将事之夕,三更一 点,礼部、太常寺堂上官恭诣香案前。尚书上香,率各 官行一拜三叩头礼。毕,太常寺官九员“分诣东西配 殿,各请从位神牌出龛。先雷师,次风伯,次雨师,次云 师,次《周天星辰》,次《二十八宿》,次五星,次《夜明》,次大明”, 捧至丹墀东西向立。太常寺官一员诣殿中请太祖 主出龛,太常寺少卿一员恭捧,西向立。太常寺官二 员请上帝神版出龛,太常寺卿恭捧南向立,礼部侍 郎二员导引出殿。先上帝,次太祖,次大明,次夜明,次 五星,次《二十八宿》,次《周天星辰》,次云师,次雨师,次风 伯,次雷师。由圜丘北门入,转至午陛陞坛。先上帝,次 太祖,次从位,各依原序先后,奉安于神座。候上至大 次,尚书率各官致词,复命叩头出祭毕,太常官如前 捧请,礼部侍郎导引入殿,以次纳于龛中。奉安讫,各 官仍行一拜三叩头礼,出《一正祭》。是日三鼓,上自斋 宫乘舆至外壝神路之西降舆,导引官导上至神路 东大次,上香官同导引官捧神主官复命讫,退,百官 排班于神路之东西以俟。上具祭服出,导引官导上 由左棂星门入,内赞、对引官导上行,至内壝。典仪唱 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上至御拜位,内赞奏 “就位”,上就位,典仪唱“燔柴”,唱“迎帝神”,乐作。内赞奏“陞 坛”,导上至上帝金罏前。奏跪、奏“搢圭”,司香官捧香跪 进于上左。内赞奏“上香。”上三上香讫。奏“出圭”,导至太 祖金罏前,仪同。奏“复位”,上复位,乐止。内赞奏“四拜”,传 赞百官同。典仪唱“奠玉帛”,乐作。内赞奏“诣神御前。”导 上至神御前。奏“搢圭。”捧玉帛官以玉帛跪进于上右, 上受玉帛。内赞奏“献玉帛。”上奠讫。奏“出圭”,导至太祖 前。奏“搢圭。”奏“献帛。”奏“出圭。”奏“复位。”上复位,乐止。典仪 唱“进俎。”乐作。斋郎舁俎安讫。内赞奏“诣神御前”,导上 至神御前。奏“搢圭。”奏“进俎。”奏“出圭”,导至太祖前。仪同。 奏“复位。”上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乐作。内赞奏 “诣神御前。”导上至神御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进 于上右。上受爵。内赞奏“献爵。”上献讫。奏“出圭。”奏“诣读 祝位。”导上至读祝位。奏跪。传赞众官皆跪,乐暂止。内 赞赞“读祝。”读祝官跪。读祝毕,乐复作。奏“俯伏、兴、平身。” 传赞百官同读祝官跪进祝版。上捧至御案篚内安 讫。内赞导至太祖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进于上 右。上受爵。奏“献爵。”上献讫,奏“出圭。”奏“复位。”上复位,乐 止。典仪唱“行亚献礼。”乐作,仪同初献,惟不读祝。奏“复 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乐作,仪同亚献。奏“复位”,乐 止。太常卿进立于坛之二成,东向。唱“赐福胙。”内赞奏 “诣饮福位”,导上至饮福位。光禄卿捧福酒跪进于上 左。内赞奏“跪。”奏“搢圭。”奏“饮福。”上饮讫,光禄官捧福胙 跪进于上左。内赞奏“受胙。”上受讫。奏“出圭”,俯伏兴,平 身。奏“复位。”上复位。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撤馔”, 乐作。执事官撤馔讫,乐止。典仪唱“送帝神。”乐作。内赞 奏“四拜。”传赞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 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恭诣泰坛。”上退立于拜位之 东。典仪唱“望燎”,乐作。内赞奏“诣望燎位。”内赞对引官 导上至望燎位。燎半,内赞奏礼毕,乐止。如遇风雪,有 司设黄毡小次于圜丘下,上恭就小次,对越行礼。其 升降、上香、奠献,俱以太常执事官代。内赞对引官导 上至大次,易服。礼部太常官奉神位安于皇穹宇。上 还斋宫,少憩。驾还,百官具朝服,于承天门外桥南立 迎驾。上入诣庙参拜,如视牲还之仪。参拜毕,百官随 至奉天殿,行《庆成礼》。一、分献官。《仪注》上行初献礼。读 祝讫,奏“俯伏、兴,平身。”赞引引分献官由东西陛诣各 神位香案前。赞“跪。”赞“搢笏。”赞“上香。”赞“献帛。”赞“献爵。”赞 “出笏。”赞“复位。”亚终献仪同,惟不上香、献帛。至《典仪》唱 望燎。各分诣燎罏前。燎半,赞“礼毕。” 《方泽》:一前期十 日,太常寺题请视牲次请命看牲分献大臣各四员。 一前期五日,上诣牺牲所视牲其前一日上告庙及 还参拜俱如大祀之仪。参毕回宫次日命大臣轮视 如常仪。一前期四日,太常寺奏祭祀进铜人如常仪。 谕百官致斋三日上亲填告请太祖祝版于文华殿。 一前期三日,上诣太庙请“太祖配神,以脯醢酒果行 再拜一献礼。一、前期二日,太常卿同光禄卿奏省牲如常仪。一、前期一日,太常卿诣太庙寝,请太祖御位 至皇祇室奉安。”上亲填祝版于文华殿,黄楮版、黑书, 遂告于庙。一、陈设正位北向,犊一、黄璧一。郊祀制帛 一,黄色豋一,簠簋各二,笾十二,豆十二,黄玉爵三,尊 三,篚一,祝案一。配位西向,陈设同无玉。奉先制帛一, 白色从四坛,五岳:基运山、翔圣山、神烈山共一坛,东 设,西向,犊一、羊一、豕一、帛八、黄一、青一、红一、白四,元 一、豋一、铏一、簠簋各二,笾十、豆十,黄瓷爵三,酒盏三 十,尊三、篚一。五镇:天寿山、纯德山共一坛,西设,东向, 陈设同帛七,黄一、青一、红一、白三,元一。四海一坛东 设,西向,陈设同帛四;青一、红一、白一元一。四渎一坛 西设,东向,陈设同帛四元色一。“正祭。”是日五鼓,太常 卿候上御奉天门,跪奏“请圣驾诣地坛。”锦衣卫备随 朝驾。上常服乘舆,由长安左门出,入坛之西门。太常 官导上至具服殿,易祭服出。导引官导上由方泽右 门入。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奏 “就位”,上就位。典仪唱“瘗毛血。”唱“迎神”,乐作,乐止。内赞 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奠玉帛”,乐作。内赞奏“陞 坛”,导上至皇祇香案前。奏跪,奏“搢圭。”司香官捧香跪 进于上右。内赞奏“上香。”上三上香讫,捧玉帛官以玉 帛跪进于上右。上受玉帛。内赞奏“献玉帛。”上奠讫。奏 “出圭”,导至太祖香案前。仪同。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进 俎”,乐作。斋郎舁俎安讫。内赞奏“陞坛”,导上至皇祇俎 匣前。奏“搢圭。”奏“进俎。”奏“出圭”,导上至太祖俎匣前。仪 同。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乐作。内赞奏“陞坛”, 导上至皇祇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进于上右。上 受爵。内赞奏“献爵”,上献讫。奏“出圭。”奏诣读祝位。奏“跪”, 传赞众官皆跪,乐暂止。内赞赞“读祝”,读祝官跪,读祝 毕,乐复作。内赞奏“俯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导上至 太祖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进于上右,上受爵。内 赞奏“献爵。”上献讫,奏“出圭”,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 献礼”,乐作,仪同初献,惟不读祝,乐止。典仪唱“行终献 礼”,乐作,仪同亚献,乐止。太常卿进立坛左,东向。唱“赐 福胙。”内赞奏“诣饮福位。”内赞对引官导上至饮福位。 奏“跪。”奏“搢圭。”光禄卿捧福酒跪进于上右。内赞奏“饮 福酒。”上饮讫,光禄官捧福胙跪进于上右。内赞奏“受 胙。”上受讫。奏“出圭。”奏“俯伏、兴、平身。”奏“复位。”奏“四拜。”传 赞百官同。典仪唱“彻馔。”乐作。执事官彻馔讫,乐止。典 仪唱“送神。”乐作。内赞奏“四拜”,传赞百官同,乐止。典仪 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诣瘗位。 典仪唱“望瘗。”内赞奏“诣望瘗位。”内赞、对引官导上至 望瘗位。祝帛埋讫,配帝帛燎半。内赞奏“礼毕。”导引官 导上至具服殿,易服。太常卿捧太祖御位安于太庙 寝。驾还诣庙,参拜毕,还宫。一、分献官仪注。典仪唱“行 初献礼。”读祝讫,俯伏,兴,平身。赞引引献官各诣神位 前。赞“跪。”赞“搢笏、上香、献帛、献爵讫。”赞:“出笏,复位。”典仪 唱:“行亚献礼终献礼。”赞引引献官各诣神位前。赞“搢 笏、献爵、出笏、复位。”至唱“望瘗。”赞引引献官至燎所。燎 半,赞:“礼毕。”

按《春明梦馀录》:“嘉靖九年,从给事中夏言之议,遂于 大祀殿之南建圜丘,为制三成。祭时上帝南向,太祖 西向,俱一成上。其从祀四坛,东一坛大明,西一坛夜 明,东二坛二十八宿,西二坛风云雷雨,俱二成上。别 建地祇坛制,一成面径五丈九尺,高九尺;二成面径 九丈,高八尺一寸;三成面径十二丈,高八尺一寸。各” 成面砖,用一九七五阳数,及周围栏板柱子,皆青色 琉璃。四出陛各九级,白石为之。内壝圆墙九十七丈 七尺五寸,高八尺一寸,厚二尺七寸五分。棂星石门 五寸。正南三,东、西、北各一。外壝方墙二百四丈八尺 五寸,高九尺一寸,厚二尺七寸,棂星门如前。又外围 方墙为门四:南曰昭亨,东曰泰元,西曰“广利”,北曰“成 贞”,内棂星门。南门外东南砌绿磁燎炉,傍毛血池。西 南望灯台,长竿悬大灯。外棂星门,南门外,左设具服 台。东门外建神库、神厨、祭器库、宰牲亭。北门外正北 建泰神殿,后改为皇穹宇,藏上帝、太祖之神版。翼以 两庑,藏从祀之神牌。又西为銮驾库,又西为牺牲所, 北为神乐观,北曰“成贞。”门外为斋宫,迤西为坛门。 地坛在安定门外之北,缭以垣墙。嘉靖九年建方泽 坛,为制二成。夏至祭皇地祇,北向,太祖西向,俱一成。 上东一坛:中岳、东岳、南岳、西岳、北岳、基运山、翔圣山、 神烈山西向。西一坛:中镇、东镇、南镇、西镇、北镇、天寿 山、纯德山东向。东二坛,东海、南海、西海、北海西向。西 二坛大江、大淮、大河、大汉东向,俱二成。上坛制,一成 面方六丈,高六尺;二成面方十丈六尺,高六尺。各成 面砖用六八阴数,皆黄色琉璃青白石包砌。四出陛, 各八级。周围水渠一道,长四十九丈四尺四寸,深八 尺六寸,阔六尺。内壝方墙二十七尺,高六尺,厚二尺。 内棂星门四。北门外西为瘗位,瘗祝帛。配位,帛则燎 之。东为灯台。南门外为皇祇室,藏神版。而太祖版则 以祭之前一日,请诸庙外棂星门四:西门外迤西为

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北门外西北为斋宫,又建
考证
四天门。西门外为銮驾库、遣官房,南为陪祀官房,又

外为坛门,又外为泰折街牌坊。护坛地一千四百七 十六亩。

按郑晓《吾学编》:“嘉靖中,定二郊分祀天地礼。圜丘骍 犊一、苍璧,行三献礼;方泽骍牛一、黄琮,行三献礼。每 圜丘大祀,先期一月太常演礼乐于太和殿。先十日 请上视牲,遣大臣三人看牲,四人分献,遂进仪注。六 日请上致告于景神殿。五日上视牲。三日上至太庙 祭服,请太祖配。是日上皮弁服御奉天殿,百官朝服” 听誓戒一日质明,上告于景神殿。出至圜丘,视笾豆 牲,宿斋初漏,礼部太常诣皇穹宇,太常卿、少卿丞请 皇天上帝及太祖神版、从祀神版奉安坛座。上登坛, 初献、读祝、分献官行献上、亚终献、分献官亦如之。《望 燎》,燎毕,上还宫,谒景神殿,告大报。礼成,礼部太常奏 “神版安皇穹宇,遇风雪,上于小次行”礼。方泽每大祭, 先期二日,太常卿请太祖主于庙寝,奉安皇祇室。至 期,礼部太常诣皇祇室,请皇祇神版及“太祖神主、从 祀神版奉安坛座。”望燎,瘗祝帛,燎配帝帛,太常奉神 版安皇祇室。神主还庙寝。馀一如《南郊》。

嘉靖十年定以“启蛰日祈谷。”奉《太祖》专配。

按“《明会典》,嘉靖十年,改以启蛰日行祈谷礼于圜丘, 仍止奉太祖一位配享。一、前期五日,上诣牺牲所视 牲,先一日告庙及还参拜俱如大祀之仪。一、前期四 日,太常寺奏祭祀。谕百官致斋三日,上亲填告请太 祖祝版于文华殿。一、前期三日,上诣太庙请太祖配 神,以脯醢酒果行再拜一献礼。一、前期二日,太常卿” 同光禄卿奏省牲如常仪。一、前期一日,上亲填祝版 于文华殿,遂告于庙。夜二鼓,礼部尚书上香,侍郎导 引,太常卿捧请神版,奉安于坛位,俱如大祀之仪。一、 陈设上帝位,犊一,玉用苍璧一,帛一,青色豋一,簠簋 各二,笾十二,豆十二,苍玉爵三,酒尊三,篚一,祝案一, 配帝位同,惟不用玉。一、正祭日,上常服乘舆至昭亨 门右上降舆。导引官导上至大次具祭服出。由左门 入至陛上。行祭礼如大祀之仪惟不燔柴。上还至庙 参拜。参毕还宫

嘉靖十五年、令以九月朔、进呈《钦定仪注》。凡大报等 祀日期、奏请御殿恭视

按《明会典》,凡进祀册,旧制,钦天监每岁十一月上旬, 具明年各祭祀日期,于奉天门奏进。嘉靖九年,更定 《郊礼令》,以九月,自大报之祀为始,开列具奏。十五年, 令以九月朔,礼部尚书于奉天殿进呈。《钦定仪注》,每 岁九月朔,大宗伯以大报日期等日,告于皇帝,前期 于本衙门宿。鸿胪卿具请御殿,及设案奉天殿中。是 日,百官公服侍班。皇帝服皮弁,大宗伯具朝服,自午 门中道行,捧祀日册立置于案。皇帝就案先立定,大 宗伯跪奏曰:“嘉靖几年分大报等祀日册,请敬之。”皇 帝搢圭,取而恭视讫,序班举案置于华盖殿中。皇帝 陞座,百官叩头如常,礼毕。

嘉靖十七年,更上《昊天上帝泰号》,并改“泰神殿”为“皇 穹宇。”

按《明会典》,嘉靖十七年冬十一月,更上昊天上帝泰 号曰皇天上帝,改泰神殿曰皇穹宇。 上泰号仪一。 前期六日,以酒果脯醢告诸神于圜丘,坛下用帛。上 具常服,分献、陪祀官吉服严办。上至坛所,内赞奏“就 位”,迎神上香。分献官各上香,行两拜奠献如常仪。典 仪唱“宣告文”,分献、陪祀官跪,宣文官立。宣讫,百官俯 伏兴。亚献、终献如常仪。送神行两拜,宣文官捧文,进 帛官捧帛,各诣燎位。内赞奏“礼毕。”上还御华盖殿。执 事官行礼如常仪。乐作,上至奉天殿中,立定,乐止。鸿 胪寺官举敕案至殿中,上亲取敕授辅臣,辅臣立受, 以制词授宣制官。上陞座,鸣鞭、行礼如常仪。鸿胪寺 官奏,礼官奏:“礼毕。”乐作。上起。辅臣捧敕由中道出。至 奉天门发示。礼部捧出开读如常仪。一前期翰林院 恭拟合用祭告文、太常寺备特牲熟荐十二笾豆玉 帛、及告景神殿脯醢酒果钦定捧册表大臣二员、并 谕文武官陪拜国子监监生、顺天府生员耆老人等、 俱随班行礼。在朝于午门外、在坛于昭亨门外序列。 一先期四日、上御奉天殿,太常寺奏“斋戒如常仪”,百 官致斋三日。一先期三日,太常寺、光禄寺面奏省牲 如常仪。一先期一日,鸿胪寺官设册表案于奉天殿 正中,内侍官设册表彩舆于丹陛上,设香案于册表 舆前。教坊司设《中和乐大乐》,锦衣卫设卤簿大驾。本 日礼部率太常寺官恭诣圜丘,设册表案于神御位 右,设上“拜位于三成正中。司设监设大次于圜丘神 路之东。陈设毕,遣重臣上香,奉请神御位。”太常寺设 舆于泰神殿丹陛下,奉神位陞舆。导引官二员前导, 陞圜丘奉安。设神祇十一坛纸位于内壝下,天神东 西向,地祇北向,俱设酒果脯醢,不奠献。其纸位并帛, 执事官俟望燎,各捧分燎天神罏东,地祇罏西、《一》是 日戌初刻鸣钟鼓,百官依朝贺礼于奉天殿丹墀序 立。陪祀官具祭服,馀官朝服。上告景神殿毕,具冕服御奉天殿。鸿胪寺卿奏请行礼。上躬捧册、表奉安彩 舆内锦衣卫官督举舆。册表舆行,大乐鼓吹前导。驾 发,文武百官随行至正阳门外,骑从册表舆至圜丘 壝门外。原遣大臣捧请册、表出舆亭,置于案。上至昭 亨门外降辇,导引官导上御大次。鼓《三严》,鸿胪寺卿 奏“外办”,又奏“中严”,导引官导上至圜丘。典仪唱乐舞 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奏“就位”,上就位,典仪 唱“迎帝神”,奏乐。内赞导上至香案前。奏“跪。”奏“搢圭。”奏 “上香。”上三上香讫。奏“复位”,乐止。内赞奏“四拜”,传赞百 官同。典仪唱“昇册表。”乐作。内赞奏“陞坛。”上陞坛乐暂 止。奏跪。传赞“众官皆跪。”奏“搢圭。”原遣大臣二员,一捧 册表进于上右。上受册表。献讫,一接受于上左,以付 宣册表官。奏“出圭。”奏“宣册表。”太常寺卿跪宣讫,原受 册表大臣复进于上,上亲捧奠于帛篚,乐复作。奏“俯 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奏“复位。”典仪唱“奠玉帛”,乐作。 内赞奏“诣神御前,上陞”,至神御前,奏“搢圭”,捧玉帛官 以玉帛跪进于上右,上受玉帛奠讫,奏“出圭”,奏“复位”, 乐止。典仪唱:“进俎”,乐作。斋郎舁馔至。内赞奏“诣神御 前,上陞”,至神御前,奏“搢圭”,奏“进俎”,奏出圭,奏“复位”,乐 止。典仪唱“行初献礼”,乐作。内赞奏“诣神御前,上陞”,至 神御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进于上右。上受爵,奏 “献爵。”上献讫,奏“出圭”,复位,乐止。典仪唱“读祝。”乐作。内 赞奏“诣读祝位。”奏“跪。”上至读祝位跪。传赞众官皆跪, 乐暂止。内赞赞“读祝”、读祝官跪,读讫,乐作。内赞奏“俯 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乐止。亚献、终献、饮福、受胙、彻 馔、送帝神俱如常仪。送神后,典仪唱宣册表官捧册 表、进玉帛官捧玉帛、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馔,各恭 诣泰坛。典仪唱“望燎。乐作。”上退拜位东、西向。内赞奏 “诣望燎位。”燎半,内赞奏“礼毕。”乐止。导引官导上至幕 次,易服还宫。礼成,诏示中外。

按《春明梦馀录》:“嘉靖十七年,改昊天上帝称皇天上 帝。是年欲仿明堂之制,崇祀皇考,以配上帝,诏举大 享礼于元极宝殿,奉睿宗献皇帝配。”元极宝殿者,大 内钦安殿也,在乾清宫垣后。

嘉靖十八年,行祈谷礼于“元极宝殿”,不奉配。

按《明会典》:“嘉靖十八年春,行祈谷礼于元极宝殿,不 奉配。”

嘉靖  年,定“元极宝殿拜天仪。”

按“《明会典》,嘉靖初,沿先朝旧仪,每日于宫中行拜天 礼。后以为渎,罢之。遇正旦、冬至、万寿圣节,于奉天殿 丹陛上行礼。”既定郊祀,遂罢冬至之拜,惟正旦、万寿 圣节行礼于元极宝殿。 拜天仪“前期一日,太常寺 博士捧祝版于文华殿,或精一堂,或临时于元极门 内,候上亲填御名,太常寺办祭品。晡时,同供事官入 殿”内陈设。夜二鼓,太常寺官入,候行礼。三鼓初,上具 服乘舆,至凌霄门外,降舆入门内,太常寺卿跪奉神 御位奉安讫,导引官导上至元极门内,由集真门入, 至左陛,内赞对引官导上由左门入,就位。典仪唱“迎 帝神。”内赞导上由中陛登台,至香案前,上香,复位,四 拜。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内赞导至御案前。献帛、献 爵。诣读祝位。读祝行亚献终献礼。典仪唱“送帝神。”奏 四拜。奏“诣望燎位。”礼毕。上回宫。

嘉靖  年,罢郊坛《脱舄礼》。

按《春明梦馀录》:“郊坛门外,每祀设大次,驾临坛,入幕 次,脱舄升坛。其升坛执事导驾,赞礼、读祝并分献陪 祭官,皆脱舄于外,以次升坛。供事协律郎、乐舞生依 前跣袜就位,祭毕,降坛纳舄。嘉靖中享庙,皇后助祭, 遂罢脱舄礼。后不复行。”

穆宗隆庆元年礼部会议岁举四郊罢祈谷及大享礼

[编辑]

按《明会典》:“隆庆元年,礼部会议,圜丘方泽,朝日、夕月, 岁举四郊,仍如世宗所更定,而罢祈谷及明堂大享 礼。”

按《续文献通考》:“穆宗隆庆元年丙寅,礼部会议:一郊 祀之礼,国初建圜丘于锺山之阳,用冬至祀天,以日、 月、星辰、太岁从祀;建方丘于锺山之阴,用夏至祀地, 以岳、镇、海渎从祀。俱奉仁祖淳皇帝配。又筑朝日坛 于城东,夕月坛于城西,用春秋分行事。夕月亦以星 辰从祀,俱不奉配。洪武十年,始定合祀之制,每岁正” 月,择日行于大祀殿。三十二年,更奉太祖高皇帝配。 永乐十八年,北京大祀殿成,行礼如前仪。洪熙元年, 增奉成祖文皇帝并配。嘉靖九年,始建圜丘于南郊。 冬至祀天,以日月、星辰、风云雷雨从祀;建方泽于北 郊。夏至祀地,以岳镇、海、渎、陵寝诸山从祀。俱奉太祖 高皇帝配。又建朝日坛于东郊,以春“分祭日,无从位; 建夕月坛于西郊,以秋分祭月,亦以星辰从祀,俱不 奉配。今分祀已久,似难纷更。宜照例南北二郊,于冬 夏至日,恭请圣驾亲诣致祭,仍奉太祖高皇帝配。其 东郊以甲、丙、戊、庚、壬年,西郊以丑、辰、未、戌年,圣驾亲 祭,馀岁遣官代行。其太岁仍于岁暮孟春遣官专祭。 至于天神地祇,已从祀南北郊,其仲秋神祇坛之祀不宜复举。一,祈谷之礼,祖宗朝原无,惟郊外籍田有 先农坛。”每岁仲春上戊日,圣驾亲祭先农,遂耕籍田。 永乐后,惟遇列圣登极之始,仅一举行,其他岁遣顺 天府官代。嘉靖九年,始以孟春上辛日行祈谷礼于 大祀殿。十年,以启蛰日改行于圜丘。十八年,又改行 于禁“内之元极宝殿,遂为定制,而先农之祭亦不废。 然二祀并行于仲春,不无烦数。宜罢祈谷之礼,止于 先农坛行事为当。恭遇圣主登极,则亲祀先农,并行 耕籍礼。其馀每岁仲春,仍遣顺天府官代行。一、大祀 之礼。举《明堂大典》”,以季秋飨上帝,奉睿宗献皇帝配。 寻乃彻大祀殿,改建大享殿。每岁禁内之元极宝殿, 遣官行礼,未尝亲诣郊坛,况以皇帝配享,似于周人 “宗祀文王之义,不协此礼,可罢。”是年五月辛酉,上亲 祀地于方泽。十一月十日,上亲祀天于圜丘。嗣服之 初,一时称快睹云。

隆庆二年五月丙寅,上亲祀地于方泽。十一月甲戌 冬至,亲祀天于圜丘。

按:《续文献通考》云云。

隆庆四年,有事南郊,大宴群臣。

按《续文献通考》:隆庆四年十一月丙子,以大祀圜丘, 上御皇极殿誓戒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命成国公朱 希忠告太庙,请太祖高皇帝配。九月,礼部上《郊祀庆 成宴仪注》:是日庆贺冬至礼毕,上还宫。尚膳监设御 筵案于御座之傍,光禄寺设酒亭于御座下之西,膳 亭于御座下之东,百味于酒亭膳亭之东西,设群臣” 位桌于皇极殿内及中左右门丹墀内之东西。教坊 司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立三舞杂队 于殿下。文武百官行庆贺礼毕,退。执事官及与宴官 各具吉服,执事官先趋入殿内伺候,与宴官序列于 丹陛,馀俱序于丹墀东西。迎驾,伺驾过殿内,与宴官 随即趋入,分班序立。上常服,乘板舆由归极门出,入 皇极门,乐作。至殿上,降舆陞座,乐止。鸣鞭,鸿胪官赞 众官入班。”外赞赞排班”,内外各赞鞠躬,乐作。四拜兴, 平身,乐止。内官进护衣,举案进花毕,教坊司跪奏《上 万寿之曲》,乐作。内官斟酒捧爵,至御座前,内外各赞 跪,众官皆跪。教坊司奏进酒,上饮毕。内外各赞俯伏, 兴,平身,乐止。赞各就”位,众官到席立定。上谕官人每 坐,鸿胪寺官承旨,传赞官传讫,众官方各就位簪花。 教坊司跪奏《平定天下之舞》,舞毕,上谕官人每斟酒, 鸿胪寺官承旨、传赞官传讫,教坊司跪奏二奏《仰天 休之曲》,乐作,内官斟酒捧爵至御案前。教坊司跪奏 进酒。”候上举酒,各官以次举,饮讫,乐止。殿外导汤乐 作,至殿内迎汤乐作,各官起立。内官捧汤至御座前, 各官复位,乐止。教坊司跪奏进汤。”乐作。候上举著各 官以次举讫。鸿胪寺官赞馔成,内官彻汤。乐作。教坊 司跪奏黄童白叟鼓腹讴歌承应舞。舞毕,复跪奏三 奏《感大德之曲》,乐作,进酒如前仪。乐止,教坊司跪奏 《抚安四夷》之舞。舞毕。上谕:官人每斟满,著鸿胪寺官 承旨、传赞官传讫,教坊司跪奏四奏《庆洪禧之曲》,乐 作,奉酒汤如前仪。乐止,教坊司跪奏《车书混同之舞》。 舞毕,复跪奏五奏《荷皇恩之曲》,乐作,进酒如前仪。乐 止,教坊司跪奏《呈祥瑞之舞》。舞毕,上谕:官人每饮干”, 著鸿胪寺官承旨、传赞官传讫,教坊司跪奏六奏“《民 乐生之曲》,乐作,进酒、进汤如前仪。乐止,教坊司跪奏 “《赞圣喜之舞》,舞毕复跪。奏七,奏“《景祚隆之曲》,乐作,进 酒、进汤如前仪。乐止,教坊司跪奏“《来四夷之舞》,舞毕 复跪。奏八,奏“《永皇图之曲》,乐作,进酒、进汤如前仪。乐 止,教坊司跪奏“《表万邦之舞》,舞毕复跪。奏九,奏“《贺太 平之曲》,乐作,进酒、进汤如前仪。乐止,内官彻御前爵, 殿外导汤膳,乐作。至殿内迎汤膳,乐作,各官起立。内 官捧汤膳至御案前,各官复位,乐止。教坊司跪奏“进 膳。”乐作。鸿胪寺官传赞膳成。内官彻汤膳。乐止。教坊 司跪奏《天命有德》之舞。舞毕,奏《缨鞭得胜》、蛮夷队舞。 承应奏《致语》。毕,鸿胪寺官赞彻案。尚膳监彻御案讫, 赞宴成。众官出席,俱列班。鸿胪寺官赞“入班。”外赞赞 “排班”,内外赞“鞠躬。”乐作。赞“行四拜礼。”乐止,鸿胪寺官 赞“礼毕。”鸣鞭,驾兴还宫,百官退。内外坐宴官,凡遇传 制时,俱各起立拱听。传毕复就坐。其殿内与宴朝鲜 国陪臣及外夷都督,俱各用通事序班一员引领行 礼。

神宗万历三年定亲祀圜丘仪

[编辑]

按“《明会典》,万历三年亲祀圜丘仪:正祭前六日早,上 常服以亲诣南郊视牲,预告于太庙。前五日,锦衣卫 备随朝驾如常仪。质明,上常服御皇极殿,太常寺官 奏请圣驾视牲,百官具吉服朝参。鸣鞭讫,先趋出午 门外,东西序立,候送。上由大明门、正阳门、西天门旧 路,至牺牲所南门迤西,上降辇,礼部尚书、侍郎、太常” 卿、少卿导上至所内幄次,礼部官跪奏“请视牲”,仍同 太常寺官导上至各牲房前,太常卿跪奏“视大祀牲。” 逐一视毕,仍导上至幄次内。上少憩,出礼部、太常寺 官仍导上陞辇。驾还,百官俱于承天门外序立候迎上仍诣太庙参谒。前四日,上御皇极殿,太常寺奏祭 祀。前三日质明,上常服乘舆诣太庙门西,降舆至幄 次内,具祭服,告请太祖配神,行一献礼毕,出幄次内, 易皮弁服,回御中极殿。太常寺、光禄寺官奏省牲毕, 御皇极殿,传制誓戒百官。前二日早上,常服以亲诣 南郊大祀预告于太庙。是日午后,太常寺官捧苍玉 帛匣、香盒同神舆亭,进于皇极殿内,司礼监官捧帛 同安设于御案之北。前一日质明,上从文华殿出,由 皇极殿左门入,至御案前立。太常卿捧祝版由中门 进于御案上。上填“御名”讫,太常卿捧安舆中。司礼监 官进帛于上装匣内,并苍玉安讫,太常卿捧安舆中。 太常卿随捧香盒于香亭右跪,上三上香,行一拜三 叩头礼毕,转于东、西向立。锦衣卫官校入,抬舆亭由 中门“出。太常卿随诣天坛神库奉安。”上由殿中门出, 乘舆诣南郊,至“昭亨门西,礼部尚书、侍郎、太常少卿 等官行叩头礼毕,分两傍候上降舆。”尚书等官导上 由昭亨左门入。至内壝左门,太常卿跪迎,同导上至 午陛,尚书等官俱止。太常卿导上至圜丘,恭视坛位, 尚书等官俱先诣东陛前伺候。上视坛位毕,太常卿 导上由东陛下,尚书等官同导上至神库视笾豆,至 神厨视牲,俱太常卿导入。逐一奏毕,礼部、太常寺官 导上仍由昭亨左门出,升舆至斋宫。分献陪祀官朝 参,传旨“赐早饭。”各官叩头谢恩。至午,各官候旨朝参, 仍传旨“赐午饭。”谢恩如前仪。是日午后,太常寺陈设 如常仪。至一更时分,礼部“尚书等官诣皇穹宇,尚书 上香,请神,侍郎二员导引,太常寺官以次捧正位、配 位神版、从位神牌诣坛奉安讫,候报时”,上常服乘舆 出,至外壝神路之西降舆。导驾官导上至神路东大 次。礼部同太常官复命毕,上具祭服出,由内壝左棂 星门入,行大祀礼如常仪。毕,上至大次,易常服,至斋 宫少憩。驾还。仍诣太庙参谒毕。具衮冕服、御皇极殿、 行《庆成礼》

“按《续文献通考》:万历三年十一月,内阁臣张居正进 《郊礼图》册曰:‘国初建圜丘于锺山之阳,以冬至祀天; 建方丘于锺山之阴,以夏至祀地。洪武二年,始奉仁 祖淳皇帝西向配享。十年春,始定合祀之制。时以天 地坛大祀殿未成,暂于奉天殿行礼。至十二年正月, 乃合祀于大祀殿,仍奉仁祖配享,命官分献日月星’” 辰、岳镇、海渎、山川诸神,凡一十四坛。三十二年,更奉 太祖高皇帝配享。永乐十八年,北京天地坛成,每岁 仍合祀如仪。南京坛有事,则遣官祭告。洪熙元年,奉 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同配享。嘉靖九年,初建圜 丘于大祀殿之南。每岁冬至祀天,以大明、夜明星辰、 风云雷雨从祀。建方泽于安定门外。每夏至祭地,以 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陵寝诸山从祀,俱止奉太祖一 位配享,而罢太宗之配。其大祀殿,则以孟春上辛日 行祈谷祭,奉太祖、太宗同配享。十年,又改以启蛰日 行祈谷礼于圜丘,仍止奉太祖一位配享。十七年九 月,诏举《明堂大享礼》于大内之元极宝殿,奉睿宗献 皇帝配享。是冬十一月,上具册宝诣圜丘,上昊天上 帝为皇天上帝尊号。十八年春,行祈谷礼于元极宝 殿,不奉配。二十四年,拆大祀殿,改建大享殿,命礼部 岁用季秋奏请卜吉行大享礼。随又命仍暂行于元 极宝殿。隆庆元年,诏罢祈谷、大享二祭,复元极宝殿, 仍名钦安殿。而天地则分祀如世宗所更定云。谨按 天地分祀,至洪武十年,圣祖乃定为合祀之制。每岁 正月上辛日,行礼于南郊大祀殿。列圣遵行,百六十 馀年。至世宗皇帝,始按《周礼》古文,复分建南北郊,俱 坛而不屋。南郊以冬至,北郊以夏至。行礼。而二至之 外,复有孟春祈谷、季秋大享,岁凡四焉。隆庆改元,诏 廷臣议郊祀之礼。时议者并请罢祈谷大享,复合祀 天地于南郊。先帝深惟三年无改之义,独以祈谷大 享在大内,行礼不便,从礼官议罢之,而分祀姑仍其 旧,盖亦有待云尔。夫礼,因时合宜,本乎人情者也。高 皇帝初制郊礼,分祀十年矣,而竟定于合享者,良以 古今异宜,适时为顺。故举以岁首,人之始也;卜以春 初,时之和也;岁惟一出,事“之节也;为屋而祭,行之便 也。”百六十馀年,列圣相承,莫之或易者,岂非以其至 当,允协《经》文而可守乎?今以冬至极寒,而祼献于星 露之下;夏至盛暑,而骏奔于炎歊之中。一岁之间,六 飞再驾,以时以义,斯为戾矣。且成祖文皇帝再造宇 宙,功同开创,配享百馀年,一朝而罢之,于人情亦有 大不安者。“故世宗虽分建圜方之制,而中世以后,竟 不亲行。虽肇举大享之礼,而岁时禋祀,止于内殿。”是 斯礼之在当时,已窒碍而难行矣,况后世乎?臣等愚 昧,窃以为宜遵高皇帝之定制,率循列圣之攸行,岁 惟一举合祀之礼,而奉二祖并配,斯于时义允协,于 人情为顺。顾郊禋重典,今且未敢轻议,谨稽新“旧规 制礼仪,而略述其概,以俟圣明从容裁断焉。”上从之。

愍帝崇祯十四年祈谷于南郊

[编辑]

按《春明梦馀录》:祈谷用孟春上辛礼也。明初用二月上戊祭先农,不行祈谷,即嘉靖亦一再举而罢。崇祯 辛巳年正月初五日上辛复举行。有旨:“祈谷除不散 斋不出宿于郊斋宫不朝亥时正三刻上升一灯外, 其恭视坛位,笾豆牲只如圜丘仪行奏祭著改于正 月初一日乐章奏舞,命太常寺勤督乐舞生预为演” 习。

崇祯十五年正月,有事于南郊,五月祭地于方泽。 按《春明梦馀录》:“壬午正月初五日,上常服诣太庙,以 亲诣南郊视牲,预告于太祖及列祖神御前,仍钦遣 礼部左侍郎王锡衮、右侍郎蒋德璟、詹事黄景昉充 上香导引官。初六日,遣勋臣等恭代视牲。初七日,上 御皇极殿。太常寺奏祭祀初八日为始,致斋三日。”初 八日质明,上常服乘舆诣太庙门西,降舆至庙门幄 次,内具祭服诣太庙,告请太祖配神。行礼毕,出至幄 次,易皮弁服,回御皇极殿,太常寺、光禄寺官奏省牲。 初九日,大雪,上亲享太庙,礼毕,臣璟即偕王、黄二公 昌雪出南郊,宿太常别院。是日午后,太常官捧苍玉 帛匣、香盒同神舆亭进于皇极殿内,司礼监官捧帛 同安设于御案之北。初十日质明,上御皇极殿,太常 卿捧祝版从中左门进安于御案上。上亲填御名讫, 太常卿捧安于舆中。司礼监官进玉帛,上亲装于各 匣内。安讫,太常寺官以次奉安舆中。太常卿随捧香 盒于香亭右跪,上三上香,“行一跪三叩头”礼毕,转于 东西向立。锦衣卫官旗入抬舆亭,从中门出,太常卿 随诣大享殿神库奉安。上遂诣太庙,以亲诣南郊行 祈谷礼,预告于太祖及列祖神御前。礼毕还宫。是日 早,璟偕王、黄二公及太常少卿高倬具吉服,冒雪至 大享殿、皇极殿演礼,即在北天门内候驾。至未时,锦 衣卫官备法驾,设版舆于皇极门下正中。上常服御 皇极门。太常卿奏请圣驾诣南郊,行祈谷礼于大享 殿。上陞舆,掌卫官跪奏“起舆”,从午门、端门、承天门、大 明门、正阳门,诣南郊坛内西天门,至神路迤西,臣璟 偕王、黄二公及高少卿面驾序立,行叩头礼毕,分两 傍候上降舆,臣璟等导上从大享南门左门入,太常 卿党崇雅跪迎,同导上至丹陛。太常卿导上至大享 殿左门入,恭视神位。臣璟等先诣东阶前,候上视神 位毕,太常卿导上从东陛下,臣璟等同导上至神库 视笾豆,至神厨视牲。太常卿逐一奏毕,复同臣璟等 导上仍从大享殿南门出,迤西陞舆至斋宫,陪祀各 官免朝参。是日雪势特猛,导引往还可数千步,而神 库门路甚深滑,上亦徐行俯体,诸臣便步趋也。至一 更时,臣璟等三人具祭服诣皇干殿行一跪三叩头 礼。王公上香请神。璟与黄公导引,太常官以次奉昊 天上帝正位、高皇帝配位神版,诣大享殿奉安讫,臣 等三人即趋至大次候驾。亥时一灯起,万灯齐明,灿 如列星。上常服乘舆,冒大雪,从斋宫东门出,至神路 之西,降舆,导驾官导上至大次。德璟三人及太常卿 复命,上秉圭曰:“朕知道了。”少顷,具祭服出,导驾官导 上从大享南门左门入,行祈谷礼,用十二拜,如大祀 仪。祭毕,上出至大次,易服不回斋宫,即从西天门还 至太庙,参谒如前仪,毕,还宫。又十五年正月上辛,即 在朔日辛未,礼部以朝贺不便,疏请改十一日辛巳 为《中辛》。得旨“改中辛日行礼。”

按《西垣笔记》:“崇祯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甲午夏至。 先是,上传亲祭地于方泽,所司者皆如仪。是日四鼓 钟鸣,上乘舆从午门、端门、承天门、长安左门、安定门 诣北郊,至行幄,具祭服。时曙色渐开,上阅章疏久之, 报卯时,上步出大次,从内壝棂星右门步入,行大祭 礼。乐九奏,上升坛者五,而对越尽礼。仍至大次,易常” 服而还。正位,黑犊一,黄琮、黄帛、黄玉爵。配位同,惟无 玉四。从位黑犊四,北羊四,猪四,计用犊六只,北羊及 猪各四只。北羊者角湾下价高,山羊角直上价廉。大 祀不用山羊。又南郊配位藏于泰神殿,北郊配位在 太庙。临祭前一日,请出入坛。祭毕,仍奉入。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