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第214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二百十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十四卷目录
宗庙祀典部汇考八
后梁〈太祖开平二则〉
后唐〈庄宗同光二则 明宗天成二则 长兴一则 愍帝应顺一则〉
后晋〈高祖天福一则 出帝天福一则〉
后汉〈高祖天福一则〉
后周〈太祖广顺二则 世宗显德二则〉
辽〈总一则 太宗天显七则 会同一则 穆宗应历二则 景宗保宁二则 圣宗统和
二则 开泰三则 太平一则 兴宗重熙一则 道宗清宁二则 太康二则 天祚帝天
庆一则〉
宋〈总一则 太祖建隆三则 乾德二则 开宝一则 太宗太平兴国二则 雍熙一则
端拱一则 淳化一则 至道一则 真宗咸平三则 景德四则 大中祥符六则 天
禧二则 乾兴一则〉
礼仪典第二百十四卷
宗庙祀典部汇考八
[编辑]后梁
[编辑]太祖开平元年立四庙于西京
[编辑]按《五代史梁本纪》:“开平元年秋七月己亥,追尊祖考 为皇帝,高祖黯庙号肃祖,曾祖茂庙号敬祖,祖信庙 号宪祖,考诚庙号烈祖。”
按《文献通考》:“梁太祖开平元年,初受禅,立四庙于西 京。”
开平三年正月庚寅享于太庙。
按:《五代史梁本纪》云云。
后唐
[编辑]庄宗同光元年追尊祖考立七庙
[编辑]按《五代史唐本纪》:“同光元年四月己巳,即皇帝位,闰 月,追尊祖考为皇帝,曾祖执宜庙号懿祖,祖国昌庙 号献祖,考庙号太祖,立庙于太原。自唐高祖、太宗、懿 宗、昭宗为七庙。”
同光二年,祔七庙神主于太庙。
按《五代史唐本纪》,同光二年正月丁卯,七庙神主至 自太原,祔于太庙,朝献于太微宫,戊辰,飨于太庙 按《文献通考》,“同光二年,太常礼院奏,国家兴建之初, 已于北都置庙,今克复天下,迁都洛,却复本朝宗庙。 按《礼》无二庙”之文,其北都宗庙请废。从之。
明宗天成二年追尊祖考立庙于应州
[编辑]按《五代史唐本纪》,天成二年十二月丙午,追尊祖考 为皇帝,高祖聿庙号惠祖,曾祖敖庙号毅祖,祖琰庙 号烈祖,考庙号德祖,立庙于应州。 按《马缟传》,缟累 迁中书舍人,刑部侍郎,权判太常卿。明宗入立,继唐 太祖、庄宗而不立亲庙,缟言,“汉诸侯王入继统者,必 别立亲庙。光武皇帝立四亲庙于南阳,请如汉故事, 立庙,以申孝飨。”明宗下其议,礼部尚书萧顷等请如 缟议。宰相郑玨等议,引汉桓、灵为比,以谓桓帝尊其 祖解渎亭侯淑为孝元皇,父苌为孝仁皇,请下有司 定谥四代祖考为皇,置园陵如汉故事。事下太常博 士王丕议,“汉桓帝尊祖为孝穆皇帝,父为孝崇皇帝, 缟以谓孝穆、孝崇有皇而无帝。惟吴孙皓尊其父和 为文皇帝,不可以为法。”右仆射李琪等议与缟同。明 宗诏曰:“五帝不相袭礼,三王不相沿乐。惟皇与帝,异 世殊称。爰自嬴秦,已兼厥号。朕居九五之位,为亿兆 之尊,柰何总二名于眇躬,惜一字于先世?”乃命宰臣 集百官于中书,各陈所见。李琪等请尊祖祢为皇帝, 曾、高为皇。宰相郑玨合群议,奏曰:“礼非天降,而本人 情,可止可行,有损有益。今议者引古,以汉为据,汉之 所制,夫复何依?开元时,尊皋陶为德明皇帝,凉武昭 王为兴圣皇帝,皆立庙京师,此唐家故事也。臣请四 代祖考皆加帝,如诏旨而立庙京师。”诏可,其加帝而 立庙应州。
天成四年,立哀帝庙于曹州。
按《五代史唐本纪》不载。 按《卢质传》:质天成元年拜 匡国军节度使,三年拜兵部尚书,判太常卿事,历镇 河阳、横海。初,梁已篡唐,封哀帝为济阴王,既而鸩杀 之,瘗于曹州。同光三年,庄宗将议改葬,而曹太后崩, 乃止。因其故垄,稍广其封,以时荐享而已。质乃建议 立庙追谥,谥曰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景宗。天成四 年八月戊申,明宗御文明殿,遣质奉册立庙于曹州。 而议者以谓辉王不幸为贼臣所立,而昭宗、何皇后 皆为梁所弑,遂以亡国,而“昭、宣、光烈非所宜称,且立 庙称宗而不入太庙”,皆非是。共以此非质,大臣亦知 其不可,乃奏去庙号。
长兴元年二月甲寅飨于太庙十一月庚申朔秦王从荣受册谒于太庙
[编辑]按:《五代史唐本纪》云云。
====愍帝应顺元年以明宗升祔议祧献祖====按《五代史唐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应顺元年。中 书门下奏。“太常以大行山陵毕祔庙。今太庙见飨七 室。高祖、太宗、懿宗、昭宗、献祖、太祖、庄宗。大行升祔礼 合祧迁献祖。下尚书集议。从之。”时议者以懿祖赐姓 于懿宗。以支庶系太宗。例宜以懿为始祖。次昭宗可 也。不必祖神尧而宗太宗。若依汉光武。则宜于代州 立献祖而下亲庙,其唐庙依旧礼行之可也。而议谥 者忘咸通之懿宗,又称懿祖父子俱懿,于理可乎?将 朱邪三世与唐室四庙连叙昭穆,非礼也。议祧者不 知受氏于唐懿宗而祧之,今又及献祖。以礼论之,始 祧昭宗,次祧懿祖,而懿祖如唐景皇帝,岂可祧乎?
后晋
[编辑]高祖天福二年追尊四庙
[编辑]按《五代史晋本纪》:“天福二年五月丁丑,追尊祖考为 皇帝。高祖璟庙号靖祖,曾祖彬庙号肃祖,祖昱庙号 睿祖,考绍雍庙号献祖。”
按《文献通考》:“天福二年,中书门下奏,皇帝到京,未立 宗庙,所司请立高祖以下四亲庙,其始祖一庙,未敢 轻议,令都省百官集议。御史中丞张昭议曰:‘臣读十 四代史书,见二千年故事,观诸家宗庙,都无始祖之 称,唯殷周二代以稷契为太祖。《礼记》曰:‘天子七庙,三 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郑元注云:‘此周制也。七者, 太祖,后稷及文王、武王与四亲庙’’。”又曰:“殷人六庙,契 及成汤与二昭二穆也。夏后氏立五庙,不立太祖,唯 禹与二昭二穆而已。”据《王制》郑元所释,即殷周以稷、 契为太祖。夏后氏无太祖,亦无追谥之庙。自殷、周以 来,时更十代,皆于亲庙之中,以有功者为太祖,无追 崇始祖之例。具引今古,即恐词烦,事要证明,须陈梗 概。汉以高祖父太上皇,无社稷功,不立庙号,高帝自 为高祖。魏以曹公相汉,垂三十年,始封于魏,故为太 祖。晋以宣王辅魏有功,立为高祖,以景帝始封于晋, 故为太祖。宋世先世,官阀卑微,虽追崇帝号,刘裕自 为高祖。南齐高帝之父,位至右将军,生无封爵,不得 为太祖。梁武帝父顺之,佐佑齐室,封侯,位至领军、丹 阳尹,虽不受封于梁,亦为太祖。陈武帝父文赞,生无 名位,以武帝有功梁室,赠侍中,封义兴公,及武帝即 位,亦追为太祖。周闵帝以父泰相西魏,经营王业,始 封于周,故为太祖。隋文帝辅周室有大功,始封于隋, 故为太祖。唐高祖神尧,祖父虎为周大柱国,隋代追 封唐公,故为太祖。唐末梁室朱氏有帝位,亦立四庙。 朱氏先世无名位,虽追册四庙,不立太祖,朱公自为 太祖,此则前代追册太祖不出亲庙之成例也。王者 祖有功而宗有德,汉、魏之制,非有功德不得立为祖 宗。殷、周受命,以稷、契有大功于唐、虞之际,故追尊为 太祖。自秦、汉之后,其礼不然,虽祖有功,仍须亲庙。今 粗言往例,以取证明。秦称造父之后,不以造父为始 祖;汉称唐尧、刘累之后,不以尧、累为始祖;魏称曹参 之后,不以参为始祖;晋称赵将、司马卯之后,不以卯 为始祖;宋称汉、楚元王之后,不以元王为始祖;齐、梁 皆称萧何之后,不以萧何为始祖;陈称太丘长、陈寔 之后,不以寔为始祖;元魏“称李陵之后,不以陵为始 祖;后周称神农之后,不以神农为始祖;隋称杨震之 后,不以震为始祖;唐称皋陶、老子之后,不以皋陶、《老 子》为始祖。唯唐高宗、则天武后临朝,革唐称周,便立 七庙,仍追册周文王姬昌为始祖。此盖当时附丽之 徒,不暗故实。武立姬庙,乖越已甚,曲台之人,到今嗤 诮。臣远观”秦、汉,下至周、隋,礼乐衣冠,声明文物,未有 如唐室之盛。武德议庙之初,英才间出,如温、魏、颜、虞, 通今古封,萧、薛、杜达,礼仪,制度宪章,必有师法。夫追 先王先母之仪,起于周代,据《史记》及《礼经》云:“武王缵 太王、王季,文王之绪,一戎衣而有天下,尊为天子,宗 庙享之。”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祀先“公以 天子之礼。又曰‘郊祀后稷以配天’。据此言之,周武虽 祀七世,追为王号者,但四世而已。故自东汉以来,有 国之初,多崇四庙,从周制也。况殷因夏礼,汉习秦仪, 无劳博访之文,宜约已成之制。请依隋、唐有国之初, 创立四庙,推四世之中名位高者为太祖,谨议以闻。” 敕令尚书省集议奏闻,乃仿唐朝旧制,追尊四庙。
出帝天福七年十一月庚子祔高祖神主于太庙
[编辑]按:《五代史晋本纪》云云。
后汉
[编辑]高祖天福十二年立宗庙以汉高帝为高祖光武为世祖
[编辑]按《五代史汉本纪》:“天福十二年闰七月庚辰,追尊祖 考为皇帝,高祖湍庙号文祖,曾祖昂庙号德祖,祖僎 庙号翼祖,考琠庙号显祖。以汉高皇帝为高祖,光武 皇帝为世祖,皆不祧。”
按《宋史·窦贞固传》:贞固在晋拜刑部尚书。汉祖入汴, 贞固与礼部尚书王松率百官见于荥阳西,汉祖驻 马劳问久之,初营宗庙,帝以姓自汉出,遂袭国号,尊 光武为始祖,并亲庙为五,诏群臣议。贞固上言曰:“‘按《王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正议曰:‘周之制, 七庙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也。又曰:‘七 庙者,据周也’’。”有其人则七,无其人则五。至光武中兴, 及魏、晋、宋、齐、隋、唐,或立六庙,或立四庙,盖建国之始, 未盈其数也。《礼》曰:“德厚者流光”,此天子可以祀六世 之义也。今陛下大定寰区,重兴汉祚,旁求典礼,用正 宗祧。伏请立高、曾、祖、祢四亲庙,及自古圣王祖有功, 宗有德,更立始祖在四庙之外,不拘“定数,所以或五 庙,或七庙。今请尊高帝、光武皇帝为始祖,法文王、武 王不迁之制,用历代六庙之规,庶合典礼。”汉祖从之。 论者以天子建国,各从其所起,尧自唐侯,禹生大夏 是也。立庙皆祖其有功,商之契、周之后稷、魏之武帝、 晋之三庙是也。高祖起于晋阳,而追嗣两汉,徒以同 姓为远祖,甚非其义。贞固又以四亲匹庶,上合高、光, 失之弥远矣。但援立亲庙可也,馀皆非礼。
后周
[编辑]太祖广顺元年追尊祖考立四亲庙
[编辑]按《五代史周本纪》,“广顺元年五月辛未,追尊祖考为 皇帝。高祖璟庙号信祖,曾祖谌庙号僖祖,祖蕴庙号 义祖,考庙号庆祖。”
按《文献通考》:“广顺元年,有司议立四亲庙,从之。 广顺三年,祔四庙神主于太庙。”
按《五代史周本纪》:“广顺三年十二月戊申,四庙神主 至自西京,迎之于西郊,祔于太庙。乙亥,飨于太庙。”
世宗显德四年改造宗庙祭器
[编辑]按《五代史周本纪》,不载 按《宋史聂崇义传》:“崇义,周 显德中累迁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先是,世宗以郊 庙祭器止由有司相承制造,年代浸久,无所规式,乃 命崇义检讨摹画以闻。四年,崇义上之,乃命有司改 造焉。”
显德五年,祔神主于新庙,议禘祫礼。
按《五代史周本纪》:显德五年“夏四月庚申,祔五室神 主于新庙。”
按《宋史聂崇义传》,显德五年,将禘于太庙。言事者以 宗庙无祧室,不当行禘祫之礼。崇义援引故事上言, 其略曰:“魏明帝以景初三年正月上仙,至五年二月 祫祭,明年又禘,自兹后以五年为禘。”且魏以武帝为 太祖,至明帝始三帝未有毁主而行禘祫,其证一也。 宋文帝元嘉六年,祠部定十月三日大祀,其太庙博 士议云:按禘祫之礼,三年一,五年再。宋高祖至文帝, 裁亦三帝,未有毁主而行禘祫。其证二也。梁武帝用 谢广议,三年一禘,五年一祫,谓之大祭。禘祭以夏,祫 祭以冬。且梁武乃受命之君,裁追尊四朝而行禘祫, 则知祭者是追养之道。以时移节变,孝子感而思亲, 故荐以首时,祭以仲月,间以禘祫,序以昭穆,乃礼之 经也,非关宗庙备与未备。其证三也。终从《崇义》之议。
辽
[编辑]辽诸帝各有庙,又有“原庙”,如“凝神殿”之类,其仪制俱 未详,大抵简朴有太古之风。
按:《续文献通考》云云。
太宗天显元年冬十一月壬戌即皇帝位癸亥谒太祖庙
[编辑]按《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谒庙仪。至日昧爽。 南北臣僚各具朝服赴庙。车驾至。臣僚于门外依位 序立。望驾鞠躬。班首不出班。奏“圣躬万福。”舍人赞各 祗候毕。皇帝降车。分引南北臣僚左右入。至丹墀褥 位。合班定。皇帝升露台褥位。宣徽赞皇帝再拜。殿上 下臣僚陪位皆再拜。上香毕退复位再拜。分引臣僚 左右上殿位立,进御容酒,依常礼。若即退,再拜。舍人 赞:“好去。”引退礼毕。
天显三年七月庚午有事于太祖庙十月己酉谒太 祖庙。
按《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天显四年四月壬子谒太祖庙八月辛丑至自凉陉 谒太祖庙己酉谒太祖庙。
按《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天显五年,谒太祖庙,并荐时果。
按,《辽史太宗本纪》:天显五年四月“乙未,诏人皇王先 赴祖陵,谒太祖庙。五月乙酉,谒太祖庙。丁巳,拜太祖 御容于明殿。七月戊子,荐时果于太祖庙。九月丁亥, 至自九层台,谒太祖庙。”
天显六年七月壬子荐时果于太祖庙八月庚申皇 子述律生告太祖庙。
按《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告庙仪:至日,臣僚 昧爽朝服诣太祖庙。次引臣僚合班,先见御容,再拜 毕,引班首左上,至褥位,再拜。赞上香,揖栏内上香毕, 复褥位,再拜。各祗候立定。左右举告庙祝版,于御容 前跪捧。中书舍人俛跪读讫,俛兴,退,引班首左下,复 位,又再拜。分引上殿,次第进酒三,分班引出。
告庙、谒庙,皆曰“拜容。” 以先帝、先后生辰及忌辰行礼,自太宗始也。其后正旦、皇帝生辰诸节辰,皆行。
之。若忌辰及车驾行幸,亦尝遣使行礼。凡《瑟瑟柴册》再生纳后,则亲行之。凡柴册亲征则告,幸诸京则谒,四时有荐新。
天显七年七月丁未荐新于太祖庙。
按《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天显十一年四月戊辰谒太祖庙。
按《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会同五年以太后不豫告庙
[编辑]按,《辽史太宗本纪》:会同五年六月“丁丑,闻太后不豫, 上驰入侍,汤药必亲尝,仍告太祖庙。”
穆宗应历五年十月丁亥谒太宗庙十二月乙丑朔谒太祖庙
[编辑]按《辽史穆宗本纪》云云。
《应历》十三年七月乙丑,荐时羞于庙。
按《辽史穆宗本纪》云云。
景宗保宁二年四月幸东京致奠于让国皇帝及世宗庙
[编辑]按《辽史景宗本纪》云云。
保宁十年七月庚戌享太祖庙。
按《辽史景宗本纪》云云。
圣宗统和元年四月庚辰谒太祖庙壬寅致享于凝神殿九月庚申谒宣简皇帝庙
[编辑]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四年十二月戊寅。“日南至。上率群臣祭酒”《景宗 御容》。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开泰元年十二月丙寅奉迁南京诸帝石像于中京观德殿景宗及宣献皇后于上京五鸾殿
[编辑]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开泰八年正月壬戌,建景宗庙于中京。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开泰九年十二月戊子,诏“中京建太祖庙,制度祭器, 皆从古制。”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太平元年十一月庚申幸通天观翌日再幸还升玉辂自内三门入万寿殿奠酒七庙御容
[编辑]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兴宗重熙十三年始追册元德二祖
[编辑]按《辽史兴宗本纪》,不载。 按《萧韩家奴传》:“韩家奴为 翰林都林牙,十三年春上疏曰:‘臣闻先世遥辇洼可 汗之后,国祚中绝,自夷离堇雅里立阻午,大位始定。 然上世俗朴,未有尊称。臣以为三皇礼文未备,正与 遥辇氏同。后世之君,以礼乐治天下,而崇本追远之 义兴焉。近者唐高祖创立先庙,尊四世为帝。昔我太 祖代遥辇即位,乃制文字,修礼法,建天皇帝名号,制 宫室,以示威服,兴利除害,混一海内。厥后累圣相承, 自夷离堇湖烈以下,大号未加。天皇帝之考夷离堇 的鲁,犹以名呼。臣以为宜依唐典,追崇四祖为皇帝, 则陛下弘业有光,坠典复举矣’。”疏奏,帝纳之,始行追 册元德二祖之礼。
道宗清宁元年十一月壬申有事于太宗穆宗庙戊寅冬至有事于太祖景宗兴宗庙不受群臣贺
[编辑]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清宁三年十月“庚申,谒让国皇帝及世宗庙。”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太康三年九月壬申修乾陵庙
[编辑]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太康七年六月甲子诏月祭观德殿岁寒食诸帝在 时生辰及忌日诣景宗御容殿致奠。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天祚帝天庆二年十一月丁卯谒太祖庙
[编辑]按《辽史天祚帝本纪》云云。
宋
[编辑]宋制,宗庙之礼,每岁四孟月及季冬凡五享,三年一 祫,五年一禘,又有上食、荐新及朝享、告谢诸仪。 按《宋史礼志》,“宗庙之礼,每岁以四孟月及季冬凡五 享,朔望则上食荐新。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 孟夏,唯亲郊封祀。又有朝享、告谢及新主祔庙,皆大 祀也。二荐则行一献礼。”其祔祭,春祀司命及户,夏祀 灶,季夏祀中霤,秋祀门及厉,冬祀行。惟腊享禘、祫,则 遍祀焉。
太祖建隆元年定太庙舞曲名立四庙躬亲祭享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纪》,建隆元年五月壬寅,窦俨上太庙 舞曲名。 按《礼志》,建隆元年,有司请立宗庙,诏下其 议。兵部尚书张昭等奏:“谨按尧、舜、禹皆立五庙,盖二 昭、二穆与其始祖也。有商建国,改立六庙,盖昭穆之 外,祀契与汤也。周立七庙,盖亲庙之外,祀太祖与文 王、武王也。汉初立庙,悉不如礼。魏晋始复七庙之制, 江左相承不改。然七庙之室,隋文但立高、曾、祖、祢四 庙而已;唐因立亲庙,梁氏而下,不易其法。稽古之道, 斯为折衷。伏请追尊高、曾四代,崇建庙室。”于是判太常寺窦俨奏上皇高祖文安府君曰文献皇帝,庙号 僖祖;皇曾祖中丞府君曰惠元皇帝,庙号顺祖;皇祖 骁卫府君曰简恭皇帝,庙号翼祖;皇考武清府君曰 “昭武皇帝”,庙号“宣祖”;皇高祖妣崔氏曰“文懿皇后”,皇 曾祖妣桑氏曰“惠明皇后”,皇祖妣京兆郡太夫人刘 氏曰“简穆皇后。”太祖御崇元殿,备礼册四亲庙,奉安 神主,行上谥之礼。
按《玉海》:“建隆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太常请立宗庙。己 巳,兵部尚书张昭等议请追尊四代谥号,立四庙,奏 可。三月壬戌,有司上庙号。九月丙午,册四亲庙而亲 飨之。”
建隆二年正月己未遣郭𤣱享周庙十一月甲子太 后祔庙。
按《宋史太祖本纪》云云。 按《礼志》。建隆二年。祔明宪 皇后杜氏于宣祖室。
建隆三年,追册孝惠皇后,置殿陵所,安神主。
按《宋史太祖本纪》,建隆三年四月乙巳,追册夫人贺 氏为皇后。 按《礼志》,建隆三年,追册会稽郡夫人贺 氏曰孝惠皇后,止就陵所置祠殿,奉安神主,荐常馔, 不设牙盘祭器。
乾德元年以亲郊享太庙议置孝明皇后庙及祀事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礼志乾德元年孝明皇后王氏崩始议置庙及二后先后之次太常博士和
[编辑]岘请共殿别室,以孝明正位内朝,请居上室,孝惠缘 改葬不造虞主,与孝明同祔,宜居次室。礼院又言:“后 庙祀事,一准太庙,亦当立戟。”
按《玉海》:“乾德元年十一月,帝以亲郊斋于崇元殿。翌 日,服通天冠、绛纱袍,执镇圭,乘玉辂,卤簿前导,赴太 庙宿斋。翌日,未明三刻,帝服衮冕,执镇圭,行飨礼于 四室。自是,每行郊祀前一日,朝飨太庙如仪。”
乾德六年,以判太常和岘言,“太庙时享,每室加常食 一牙盘。”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礼志》,乾德六年十月,判 太常寺和岘上言:“按《礼阁新仪》:唐天宝五年诏享太 庙,宜祭料外每室加常食一牙盘。将来享庙,欲每室 加牙盘食。禘祫时享,亦准此制。”
开宝 年狩近郊荐新于太庙著为令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礼志,开宝通礼》,荐新之 仪,诣僖祖室户前,盥洗酌献讫,再拜。次献诸室,如上 礼。遂诏曰:“夫顺时蒐狩,礼有旧章,非乐畋游,将荐宗 庙,久隳前制,阙孰甚焉。爰遵时令,暂狩近郊,既躬获 禽,用以荐俎。其今月十一日畋猎,亲射所获田禽,并 付所司,以备太庙四时荐享,著为令。”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五月己卯祔太祖神主于庙以孝明皇后王氏配又以懿德皇后符氏淑德皇后尹氏祔别庙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太平兴国二年,有 司言:“唐制,长安太庙凡九庙,同殿异室。其制二十一 间,皆四柱,东西夹室各一,前后面各三阶,东西各二 侧阶。本朝太庙四室,室三间,今太祖升祔,共成五室, 请依长安之制,东西留夹室外,馀十间分为五室,室 二间。”从之。四月己卯,奉神主祔庙,以孝明皇后王氏 配。〈又〉太祖祔庙,有司言:“合奉一后配食。按唐睿宗追 谥肃明、昭成二后,至睿宗崩,独昭成以帝母之重升 配肃明,止享于仪坤庙。近周世宗,正惠、宣懿二后并 先崩,正惠无位号,宣懿居正位,遂以配食。今请以孝 明王皇后配,忌日行香废务,其孝惠皇后享于别庙。” 从之。
太平兴国六年,罢腊日荐享礼。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太平兴国六年十 二月,太常礼院言,“今月二十三日,腊享太庙,缘孟冬 已行时享,冬至又尝亲祀。按礼每岁五享,其禘祫之 月即不行时享,虑成烦数,有爽恭虔。今请罢腊日荐 享之礼,其孝惠别庙即如式。”从之。
雍熙二年十一月壬午狩于近郊以所获献太庙著为令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雍熙二年十一月。 宗正寺言。“准诏送兔十头。充享太庙。”
端拱二年以彗孛停享太庙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端拱二年七月丁 亥。诏以八月二十四日。亲飨太庙。有司详定仪注。辛 丑。诏以彗孛停。
淳化三年复行腊享停朔望之祭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淳化三年十月八 日,太常礼院言:“今年冬至,亲祀南郊,前期朝享太庙 及奏告宣祖、太祖室。常例每遇亲祀,设朔望两祭,乃 是十一月内三祭,太庙两室又行奏告之礼,烦则不 恭。又十一月二十日皇帝朝享,去腊享日月相隔,未 为烦数,欲望权停是月朔望之祭,其腊享如常仪。”从 之。
====至道三年十一月甲子祔太宗神主于太庙以懿德====皇后配祔庄怀皇后于别庙。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至道三年,孝章皇 后宋氏祔享。有司言孝章正位中壸。宜居上室。懿德 追崇后号。宜居其次。诏孝章殿室居懿德下。六月,礼 官议:按太平兴国中,追册定谥,皆以懿德居上。淳化 初,宗正少卿赵安易言,别庙祭享,懿德在淑德之上, 未测升降之由。其时敕旨依旧,懿德在上。按《江都集 礼》:晋景帝即位,夏侯夫人应合追尊。散骑常侍任茂、 傅元等议云,“夏侯夫人初归景帝,未有王基之道,不 及景帝统百揆而亡,后妃之化未著,远迩追尊,无经 义可据。今之所议,正与此同。且淑德配合之初,潜跃 之符未兆,懿德辅佐之始,藩郡之位已隆,然未尝正 位中宫,母临天下,岂可生无尊极之位,没升配享之 崇,于人情不安,于典籍无据。唐顺宗祔庙后十一年, 始以庄宪皇后升配;宪宗祔庙后二十五年,始以懿 安皇后升配。今请虚位,允协旧仪。”再诏尚书省集议 及礼官同详定。上议曰:“淑德皇后生无位号,没始追 崇,况在初潜,早已薨谢。懿德皇后享封大国,作配先 朝,虽不及临御之期,且夙彰贤懿之美,若以升祔,当 归懿德。”又详周世宗正惠、宣懿配食故事,当时议以 正惠追尊位号,请以宣懿为配。是时以太后在位,疑 宣懿祔庙之后,立忌非便。议者引晋哀帝时何太后 在上,尊所生周氏为太妃,封其子为琅琊王。及太妃 薨,帝奔丧琅琊第,七月而葬。此则奔丧行服,尚不厌 降,即其“日废务,于理无嫌。今礼官引唐顺、宪二宗庙 享虚位之文,夫既追册二后,即虚室亦为非便,请奉 懿德神主升配。又按议者以周世宗神主祔庙,必若 宣懿同祔,即正惠神主,请加‘太’字。今升祔懿德,请即 加淑德太字,仍旧别庙。”诏以懿德配享。至于“太”者,尊 极之称,加于母后,施之宗庙,礼所未安,迺不加“太”字, 仍别庙配享。十二月,追尊贤妃李氏为元德皇太后。 有司言:“按《周礼春官》大司乐之职,奏夷则,歌《仲吕》,以 享先妣。谓姜嫄也。是帝喾之妃,后稷之母,特立庙曰 閟宫。晋简文宣后以不配食,筑室于外,岁时享祭。唐 先天元年,始祔昭成、肃明二后于仪坤庙,又元宗元 献杨后立庙于太庙之西。稽于前文,咸有明据。望令 宗正寺于后庙内修奉庙室,为殿三间,设神门、斋房、 神厨,以备荐享。”
按《玉海》:至道三年五月,有司言:“唐《郊祀录》,庙各一屋, 三间华饰,连以罘罳,同殿异室,无别设库屋明文。请 东西各增修一间,以藏宝册。”从之。
真宗咸平元年议太祖庙昭穆之次及元德淑德二后别庙位次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咸平元年,判太常 礼院李宗讷等言:僖祖称曾、高祖,太祖称伯,文懿惠 明简穆昭宪皇后并称祖妣,孝明、孝宪、孝章皇后并 称伯妣。按《尔雅》有考妣,王父母、曾祖王父母、高祖王 父母及世父之别,以此观之,唯父母得称考妣。今请 僖祖止称庙号,顺祖而下即依《尔雅》之文。”事下尚书 省议,户部尚书张齐贤等言:“《王制》‘天子七庙,谓三昭 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前代或有兄弟继及,亦移昭 穆之列。是以《汉书》‘为人后者为之子,所以尊本祖而 重正统也。又云:‘天子绝期丧’。安得宗庙中有伯氏之 称乎?其唐及五代有所称者,盖礼官之失,非正典也。 请自今有事于太庙,则太祖并诸祖室称孝孙、孝曾 孙嗣皇帝,太宗室称孝子嗣皇帝’。其《尔雅》考妣王父’ 之文,本不为宗庙言也。历代既无所取,于今亦不可 行。”诏下礼官议。议曰:“‘按《春秋正义》,跻鲁僖公云:‘礼,父 子异昭穆,兄弟昭穆同’。此明兄弟继统,同为一代。又 鲁隐、桓继及,皆当穆位。又《尚书》盘庚有商及王’,《史记》 云:‘阳甲至小乙,兄弟四人相承,故不称嗣子而曰‘及 王’’”,明不继兄之统也。又唐中、睿皆处昭,仁、敬,文、武昭 穆同为一世,伏请僖祖室立称庙号,后曰祖妣,顺祖 室曰高祖,后曰高祖妣,翼祖室曰曾祖,后曰曾祖妣, 祝文皆称孝;曾孙宣祖室曰皇祖考,后曰皇祖妣,祝 文称孝;孙太祖室曰皇伯考妣,太宗室曰皇考妣。每 大祭,太“祖、太宗昭穆同位,祝文并称‘孝子,其别庙称 谓,亦请依此’。”诏都省复集议曰:“古者祖有功,宗有德, 皆先有其实而后正其名。今太祖受命开基,太宗缵 承大宝,则百世不祧之庙矣,岂有祖宗之庙已分二 世,昭穆之位翻为一代?如臣等议,《礼》为人后者为之 子,以正父子之道,以定昭穆之义,则无疑也。”必若同 为一代,则太宗不得自为世数,而何以得为宗乎?不 得为宗,又何以得为百世不祧之主乎?《春秋正义》亦 不言昭穆不可异,此又不可以为证也。今若序为六 世,以一昭一穆言之,则上无毁庙之嫌,下有善继之 美,于礼为大顺,于时为合宜,何嫌而谓不可乎?翰林 学士宋湜言:“三代而下,兄弟相继,则多昭穆异位,未 之见也。今详都省所议,皇帝于太祖室称孙,窃有疑 焉。”诏令礼官再议。礼官言:“‘按《祭统》曰:‘祭有昭穆者,所 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公羊传》:‘公孙婴齐为兄归父之后,《春秋》谓之仲婴齐’。何休云:‘弟 无后兄之义,为乱昭穆之序,失父子之亲’,故不言仲 孙’,明不以子”为父孙。晋贺循议兄弟不合继位昭穆 云:“商人六庙,亲庙四,并契、汤而六。”比有兄弟四人相 袭为君者,便当上毁四庙乎?如此,四世之亲尽,无复 祖祢之神矣。温峤议兄弟相继藏主夹室之事云:若 以一帝为一世,则当不得祭于祢,乃不及庶人之祭 也。夫兄弟同世,于恩既顺,于义无否。元宗朝禘祫皇 伯考中宗、皇考睿宗,同列于穆位,德宗亦以中宗为 高伯祖。晋王道荀崧议:大宗无子,则立支子。又曰:“为 人后者为之子,无兄弟相为之文。”所以舍至亲,取远 属者,盖以兄弟一体,无父子之道故也。窃以七庙之 制,百王是尊,至于祖有功,宗有德,则百世不迁之庙 也。父为昭,子为穆,则千古不刊之典也。今议者引《汉 书》曰:“为人后者为之子。”殊不知弟不为兄后,子不为 父孙,《春秋》之深旨。父谓之昭,子谓之穆,《礼记》之明文 也。又按太宗享祀太祖二十有二载,称曰孝弟,此不 易之制,又安可追改乎?唐元宗谓中宗为皇伯考,德 宗谓中宗为高伯祖,则伯氏之称,复何不可?臣等参 议,自今合祭日,太祖、太宗依典礼同位异坐。皇帝于 太祖仍称“孝子”,馀并遵旧制。〈又〉判太常礼院李宗讷 等言:“元德皇太后别建庙室,淑德皇后亦在别庙,同 是帝母,而无‘太’字。按唐穆宗三后,除宣懿升祔,正献、 恭懿二后并立别庙,各有‘太’字。又开元初,太常议昭 成皇太后请不除‘太’字,云:‘入庙称后,义系于夫;在朝 称太后,义系于子’。如谥册入陵,神主入庙,则当去‘太’ 字。按神主入庙之说,盖为祔享太庙以厌降,故不加 ‘太’字,则本朝文、懿诸后是也。如别建庙室,不可但称 皇后,则唐正献、恭僖二太后是也。淑德皇后亦请加 ‘太’字。既加之后,望迁就元德新庙,居第一室,以元德 次之,仍迁庄怀又次之。”诏下中书集议。兵部尚书张 齐贤等奏:“宗庙神灵,务乎安静,况懿德作合之始,逮 事舅姑,躬执妇”道,祔享之礼,宜从后先,伏请仍旧。又 汉因秦制,帝母称皇太后。检详去岁议状,请加“淑德” “太”字,而诏不加之者,缘当时元德皇太后未行追册, 今册命已毕,望依礼官所言。
咸平二年,奉安太宗圣容,复议改荐享为祫享。 按《宋史真宗本纪》,咸平二年九月甲午,奉安太宗圣 容于启圣院新殿,帝拜而恸,左右皆掩泣。十一月乙 酉,飨太庙。 按《礼志》,咸平二年八月,太常礼院言,今 年冬祭画日,以十月六日荐享太庙。按礼,三年一祫, 以孟冬。又《疑义》云:“三年丧毕,遭禘则禘,遭祫则祫。”宜 改孟冬《荐享》为“祫享。”
咸平三年,议祔元德皇太后礼,以获禽献太庙 按《宋史真宗本纪》,咸平三年十二月戊申,狩近郊,以 亲获禽献太庙。 按《礼志》,咸平三年四月乙卯,祔葬 元德皇太后于永熙陵。有司言,“元德神主祔庙,准礼 当行祔谒,载稽前典,有未合者。伏以追荐尊称,奉加 太字,崇建别庙,以备烝尝。况当禘祫之时,不预合食 之列,庙”享之制,与诸后不同。俟神主还京,即祔庙室, 荐献安神,更不行祔谒之礼。每岁五享,禘祫如太庙 仪。
景德元年冬十月戊子祔明德皇后于太庙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景德元年,有司详 定明德皇太后李氏升祔之礼。按唐睿宗昭成、肃明 二后,先天初以昭成配,开元末以肃明祔。此时儒官 名臣,步武相接,宗庙重事,必有据依,推之闺门,亦可 拟议。晋骠骑将军温峤有三夫人,峤薨,诏问学官陈 舒,舒谓秦汉之后,废一娶九女之制,妻卒更娶,无复 继“室。生既加礼,亡不应贬。朝旨以李氏卒于峤之微 时,不霑赠典,王、何二氏追加章绶。唐太子少傅郑馀 庆将立家庙,祖有二夫人,礼官韦肃议与舒同。略稽 《礼》文,参诸故事,二夫人并祔,于理为宜。恭惟懿德皇 后久从升祔,虽先后有殊,在尊亲则一。请同列太宗 室,以先后次之。”诏尚书省集议,咸如礼官请,祔神主 于太庙。
景德二年十一月丙辰,享太庙。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景德三年,以亲获兔荐太庙,并诏“非祀官不得乘马 入太庙东门。”
按:《宋史真宗本纪》:“景德三年十一月乙酉,狩近郊,以 亲获兔付有司荐庙。”
按《文献通考》:景德三年,龙图阁待制陈彭年言:“按《汉 书》,高平侯魏洪坐酎宗庙,骑至司马门,削爵一级。此 则骑不过庙司马门之明文也。伏见太庙别有偏门 及东门,祀官入斋宫,去殿廷尚远,其后庙虽有一门, 每遇禘祫,神主由之出入。兼又斋宫正与殿门相对, 数步而已,祀官皆乘马而入,实非恭恪。望自今中书 门下行事,许乘马入太庙东门,自馀并不得乘入,庶 彰寅奉,以广孝思。”诏祀官遇雨,许乘马入东门,导从
止门外,馀如所请景德四年,诏西京建太祖神御殿,祔庄穆皇后于别庙。
按《宋史真宗本纪》。景德四年二月癸酉。诏西京建太 祖神御殿。三月甲辰。谒启圣院太宗神御殿。七月丁 卯。庄穆皇后祔别庙 按《礼志》。景德四年。奉安太祖 御容应天禅院。以宰臣向敏中为奉安圣容礼仪使。 权安于文德殿。百官班列。帝行酌献礼。卤簿导引。升 彩舆进发。帝辞于正阳门外。百官辞于琼林苑门外。 遣官奏告《昌陵》毕。群臣称贺。〈又〉景德四年,奉庄穆皇 后郭氏神主谒太庙,祔享于昭宪皇后。享毕,祔别庙, 殿室在庄怀之上。帝祀汾阴,谒庙毕,亲诣元德皇太 后庙躬谢,自门降辇步入,酌献如太庙。设登歌。两省 御史、宗室防御使以上班庙内,馀班庙外,遣官分告 孝惠诸后庙。诏:“太庙、元德皇后庙享用犊,诸后庙亲 享用犊,摄事用羊、豕。”〈又〉秋,七月,以庄穆皇后祔享,权 停孟享。
大中祥符元年奉天书告太庙行朝享礼又以陈彭年言孝惠淑德二后禘祫皆祔享本室次于正主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大赦,改元。九 月甲子,奉天书告太庙。十一月甲申,命王旦奉上太 祖、太宗谥册,亲享太庙。” 按《礼志》:大中祥符元年十 一月“二十七日,帝于朝元殿备礼奉祖宗尊谥册宝, 再拜授摄太尉王旦奉之以出,亲行朝享之礼。”〈又〉景 德五年,龙图阁直学士陈彭年言:“禘祫日,孝惠、淑德 二后神主自别庙赴太庙,祔简穆皇后神主之下,太 祖神主之上。此盖用《曲台礼》别庙、皇后禘、祫、祔享太 庙之说。窃虑明灵合享,神礼未安,望诏礼官再加详 定。”有司言:“按《曲台礼》载禘祫之仪,则如皇后先祔别 庙,遇禘、祫,祔享于太庙。如是昭后,即坐于祖姑之”下 南间;如是,穆后,即坐于祖姑之下北间。又按博士殷 盈孙议云:“别庙皇后禘祫于太庙,祔于祖姑之下”者, 此乃皇后先没,已造神主。如昭成、肃明之没也,睿宗 在位,元献之没也,元宗在位,昭德之没也,德宗在位。 四后于太庙未有本室,故创别庙,当为太庙合食之 主,故禘祫乃奉以入享。此明其后太庙有本室,即当 迁祔。帝方在位,故皇后暂立别庙。礼本合食,故禘祫 乃升太庙,以未有位,故列祖姑之下。据《开宝通礼》,与 《曲台礼》同。今有司不达礼意,遇禘祫岁,尚以孝惠、孝 章、淑德三后神主祔享祖姑之下,乃在太祖、太宗之 上。按《礼》称“妇祔祖姑”,谓既卒哭之明日,此正礼也。称 祖姑有三人,则祔“于亲者。”注元谓舅之母死,而又有 继室二人,亲者谓舅所生。然则祖姑有三人同在祖 室,明妇有数人亦当同在夫之本室,不可久祔于祖 姑也。故《开元礼》但载肃明皇后别庙时享之仪,而无 禘祫之礼,即知别庙时享及禘祫皆于本庙也。孝惠、 孝章、淑德禘祫既祔太庙,则自今禘祫祔享本室,次 于正主、庶协典礼。
按《玉海》,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庚辰,诏曰: “朕祗事上封,克成大典。”二十七日,上尊谥礼毕,恭谢 太庙,有司定仪注以闻。二十五日壬午,详定所上仪 注,李宗谔上奠献乐章二首。癸未,帝斋于长春殿。翌 日甲申,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奉太祖、太宗尊谥册宝, 拜摄太尉王旦持节奉册升辂,銮驾诣庙酌奠。六室: 大中祥符三年,诏亲祀庙由东偏门入,复以致斋中 设宴,敕有司改日不果。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三年十二月乙卯,告太 庙。诏自今谒庙入东偏门。 按《礼志》:大中祥符三年 十二月,帝谓王旦等言,来年正月十一日孟享太庙, 而有司择八日宴,已在享庙致斋中。又七日上辛祀 昊天上帝。王钦若言“若移宴日,避祀事,即自天庆节 以来皆有所妨。”冯拯言:上辛不可移,荐享宗庙,是有 司择日,于礼无嫌。帝曰:“当询礼官,以将西巡,不及改。” 按《文献通考》,大中祥符三年十二月诏曰:“朕以亲祀 后祇,昭告祖考,详观定仪,有所未安。入庙则步武正 门,至庭则回班东向。且躬申祗见,礼尚尊虔。当罄寅 恭,庶申诚悫。自今谒庙,朕当由东偏门入,至殿庭,不 得令百官回班。”
大中祥符四年正月丁亥,谒启圣院太宗神御殿、普 安院“元德皇后圣容。”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五年,作景灵宫,以奉圣祖。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五年十月己巳,上圣祖 尊号,辛未,谢太庙。乙亥,诏上圣祖母懿号,加太庙六 室尊谥。”十二月戊辰,作景灵宫 按《礼志》,“景灵宫刱 于大中祥符五年,圣祖临降,为宫以奉之。”
按《玉海》: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三日,诏“以真驭下临, 逖知遐胄,以今月七日告谢太庙,令有司定仪注。”四 月丁卯,命置五使,如郊礼备三献,庭设宫架,登歌、銮 驾仪仗,增至七千人。五日,李宗谔上奠献登歌《瑞安 曲》乐章。六日,帝斋于长春殿。翌日辛未,恭谢太庙六 室,帝作《奉先歌》,近臣毕和大中祥符六年冬,元德皇后祔庙。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六年“七月己亥,中书门 下表请元德皇后祔庙。庚子,行配祔礼。十月辛酉,元 德皇后祔庙。” 按《后妃传》:“李贤妃咸平三年祔葬永 熙陵,以中书侍郎、平章事李沆为园陵使,车驾诣普 安院攒宫,素服行礼,拜伏呜咽。命驾郎中知制诰梁 周翰撰哀册神主祔别庙。”大中祥符三年,礼官赵湘 请以后祔太宗。真宗曰:“此重事也,俟令礼官议之。”六 年秋,宰相王旦与群臣表请后尊号中去“太”字,升祔 太庙明德之次。从之。
按《玉海》,大中祥符六年七月,有司请奉元德皇后合 飨,曰:“母贵由于子,孝本于亲。后稷诸侯,故姜嫄异祭 于帝喾;开元王者,故昭成祔飨于睿宗。”
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辛未,享太庙。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八年,诏“太庙上食品味,宫闱令监造讫,宗 正卿省视之。”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大中祥符八年,兼 宗正卿赵安仁言:“准诏,以太庙朔望上食品味令臣 详定,望自今委御厨取亲享庙日所上牙盘例,参以 四时珍膳,选上局食手十人赴庙馔造,上副圣心,式 表精悫。”诏所上食味委宫闱令监造讫,安仁省视之。
天禧元年上圣祖太庙册及六室尊谥行朝享礼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天禧元年正月“壬寅,上圣祖宝册, 己酉,上太庙谥册。庚戌,享六室。” 按《礼志》:天禧元年 正月九日,加上六室尊谥,礼毕,群臣拜表称贺。十一 日,帝行朝享之礼。
按《玉海》:“天禧元年正月三日癸卯,以朝享太庙,誓百 官;八日;戊申,奉宝册升辂;九日己酉,奉上六室宝册, 百官陪列;十日庚戌,朝享六室。”
天禧三年。冬十一月己巳。谒景灵宫。庚午。享太庙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乾兴元年二月帝不豫戊午崩于延庆殿十月己未祔太庙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乾兴元年十月,奉 真宗神主祔庙,以章穆皇后郭氏配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