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第147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经济汇编 考工典 第一百四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四十七卷
经济汇编 考工典 第一百四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

 第一百四十七卷目录

 玺印部纪事三

 玺印部杂录

 玺印部外编

考工典第一百四十七卷

玺印部纪事三[编辑]

《辍耕录》:“李和,钱塘人。国初时,尚存粥故书为业,尤精 于碑刻。凡博古之家或有赝本,求一印识,毅然弗从, 其印文‘李和鉴定石刻印’。”

《元史塔塔统阿传》:“塔塔统阿,畏兀人也。性聪慧,善言 论,深通本国文字。乃蛮大扬可汗尊之为傅,掌其金 印及钱谷。太祖西征乃蛮,国亡,塔塔统阿怀印逃去, 俄就擒。帝诘之曰:‘大扬人民疆土悉归于我矣,汝负 印何之’?对曰:‘臣职也。将以死守,欲求故主授之耳,安 敢有他’?帝曰:‘忠孝人也’。”问:“‘是印何用’?对曰:‘出纳钱谷, 委任人材,一切事皆用之,以为信验耳’。”帝善之,命居 左右。是后,凡有制旨,始用印章,仍命掌之。

《世祖本纪》:“中统四年春正月甲午,给公主拜忽符印。” “至元四年八月丁丑,封皇子忽哥赤为云南王,赐驼 钮金镀银印。十月壬戌,赐驸马不花银印。”

五年六月己酉,封诸王习怯吉为“河平王”,赐驼钮金 印。

六年四月辛巳,制玉玺大小十钮。十月庚子,赐诸王 奥鲁赤驼钮,金镀银印。

七年正月壬子敕“驿券无印者不许乘传。”

十三年春,正月,甲申,宋主遣其保康军承宣使尹甫、 和州防御使吉甫等赍传国玉玺及降表诣军前。伯 颜既受降表、玉玺,复遣囊加带以赵尹甫、贾馀庆等 还临安,召宰相出议降事。

四月丁卯,赐诸王都鲁金印。七月乙未,孟祺以亡宋 金玉宝及牌印来上,命太府监收之。

二十一年闰五月癸巳,赐北安王螭钮金印。六月甲 寅,诏封皇子脱欢为镇南王,赐涂金银印。

二十五年二月丙寅,赐云南王涂金驼钮印。

《辍耕录》:“至元间,太师伯颜出太府监所藏历代玉玺, 磨去篆文,改造押字图书及鹰坠等物,以分散其党 与。盖先以奏请故也。独唐武氏一玺,玉色莹白,制作 如官印璞,仅半寸许。因不可它用,遂付艺文监收之, 竟获永存。”岂武氏之智能料之乎?

《元史成宗本纪》:“至元三十一年夏四月壬午,御史中 丞崔彧得玉玺于故臣之家,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 永昌’。上之徽仁裕圣皇后至是手授于帝。”

《扎儿传》:至元三十一年,国王速浑察之子拾得既没, 其家有故玺,王将鬻之,命阔阔术以示中丞崔彧。御 史杨桓辩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盖秦玺也。彧 请献之徽仁裕圣皇后。后以钞二千五百贯赐拾得 家金织文缎二,赐阔阔术。成宗即位,近臣以其事闻, 授阔阔术汉中廉访佥事。

《杨桓传》:至元三十一年,桓拜监察御史。有得玉玺于 木华黎曾孙硕德家者,桓辨识其文曰:“受命于天,既 寿永昌。”乃顿首言曰:“此历代传国玺也,亡之久矣。今 宫车晏驾,皇太孙龙飞,而玺复出天,其彰瑞应于今 日乎?”即为文述玺始末,奉上于徽仁裕圣皇后。 《成宗本纪》:大德三年正月庚寅,封药木忽而为定远 王,赐金印。

八年十月庚寅,封皇侄海山为“怀宁王,赐金印。” 九年二月丁酉,封诸王完泽为“卫安王”,定远王岳木 忽而为“威定王,并赐金印。”

十年二月丙辰,封孛罗为镇宁王,锡以金印。五月乙 酉,封驸马脱铁《木而》为濮阳王,赐以金印。

《武宗本纪》:“至大元年九月庚辰,诸王秃满进所藏太 宗玉玺,封秃满为阳翟王,赐金印。”

二年二月戊午铸金印赐句容郡王。

《仁宗本纪》:延祐三年正月乙巳,特授昔宝赤合刺合 孙达鲁花赤脱欢金紫光禄大夫、太尉,仍给印。 《辍耕录》:赵魏公刻私印曰:“水晶宫道人”,钱唐周草窗 先生密以玛瑙寺行者属比之,魏公遂不用此印。后 见先生同郡崔进之药肆,悬一牌曰“养生主药室,乃 以敢死军医人对之,进之亦不复设此牌。魏公语人 曰:‘吾今日方为水晶宫吐气矣’。”先辈虽谐谑,自是可 喜。

《荻楼杂抄》:赵魏公夫人管道昇善书画,吾竹房尝题 其所画竹石,竹房有一私印,是“好嬉子”三字,即以此 印倒用于跋尾,人皆以为竹房之误。魏公见之曰:“此 非误也。”这瞎子道:“妇人会作画,倒好嬉子。”

《英宗本纪》:延祐七年“二月戊寅,夺僧辇真、吃剌思等所受司徒、国公制,仍销其印。四月庚申,以西僧牙八 的里为元永延教三藏法师,授金印。六月丙辰,收脱 忒哈广平王印。”

《泰定帝本纪》:“泰定元年正月甲寅,赐诸王太平、忽剌 台、别失帖木儿等金印。敕高丽王还国,仍归其印。四 月丁卯,封八刺失里继母买的为皇妹昌国大长公 主,给银印。九月乙酉,封也速不坚为荆王,赐金印。十 月丁丑,缅国王子吾者那等争立,岁贡不入,命云南 行省谕之。徙封云南王王禅为梁王,食邑益阳州六” 万五千户,仍以其子帖木儿袭封云南王,封亲王图 帖睦尔为怀王,食邑端州六万五千户,增岁赐币帛 千匹,并赐金印。癸巳,诸王不赛因言其臣出班有功, 请官之。以出班为开府仪同三司、翊国公,给银印、金 符。

三年五月乙卯,以帝师兄锁南藏卜领西番三道宣 慰司事,尚公主,锡王爵,给“寿宁公主”印。七月辛亥,封 阿都赤为绥宁王,赐钞四千锭,给金印。九月戊辰,湖 广行省太平路总管郭扶、云南行省威楚路秃剌寨 长哀培,景东寨长阿只弄男阿吾,大阿哀寨主弟你 刀,木罗寨长哀卜利,茫施路土官阿利,镇江路土官 泥囊弟陀《金客》,木帖路土官丘罗大,车里昭哀侄哀 用、孟隆甸土官吾仲,并奉方物来献。以昭哀地置木 朵路一、木来州一、甸三;以吾仲地置孟隆路一、甸一, 以哀培地置甸一,并降金符、铜印。

四年四月甲午,以西僧公哥列思巴冲纳思监藏班 藏卜为帝师,赐玉印。

致和元年六月《高丽》世子完者《秃诉》取其印。遣平章 政事《买闾》往谕高丽王俾还之。

《文宗本纪》:“致和元年八月,收肃政廉访司万户府及 郡县印。癸丑,铸枢密分院印。九月己巳,铸御宝成。” 至顺元年秋七月丙戌,铸“黄金神仙符命印,赐掌全 真教道士苗道一。”

《辍耕录》:文宗开奎章阁,作二玺,一曰“天历之宝”,一曰 “‘奎章阁宝’,命臣虞集篆文。”今上作二小玺,一曰“明仁 殿宝”,一曰“洪禧命臣杨瑀篆文。”洪禧璞,纯白而龟钮, 墨色。

《四川总志》:虞文靖公集在翰林,一夕梦两朱衣引至 一官府,见一人服王者服,乃孔子也。公跪于陛,孔子 谓曰:“‘汝集善为之’。公退至殿陛,一跌而寤。公恐遗忘, 口诵所言,俄而闻叩门甚急,亟起,乃王诏议事二使 以上厩马翼公至承天殿,朝臣及诸学士俱集。王曰: ‘上宴驾上都,某欲窃神器,伪使者赍诏且至,卿等在 廷曷以处之’?”众无语。公默省梦中语,乃进曰:“殿下为 中令监国,宜即大位。”于是定计谕中外。初,国玺在上 都,乃蜡为天子印章颁诏。先遣使守古北口,候伪使 者杀之,焚其书。此临大事,决大疑,圣人假梦以坚公 之志耳。

《辍耕录》:淮海龚翠岩先生开寓吴门日,一僧权道衡 者,颇聪慧,识道理,先生与之游。偶市肆粥汉印一颗, 权尝酬价归取镪,先生适见主人,以实告,遂用十五 缗买之,语诸女,女曰:“‘大人乃亦夺人所好’。先生惊悟, 即持送权,曰:‘先生爱而收藏,奚以赠’?曰:‘在彼犹在此 也’。权固辞曰:‘在彼犹在此也’。”相让久之,沉诸渊而别。 吁!若先生者,可谓善矣,孰谓异端中有此哉?然先生 之女,尤可敬也。

河南王十怜吉歹为本省丞相时,一日,掾吏田荣甫 抱牍诣府请印,王留田侍宴,命司印开匣取印至前, 田误触坠地,王适更新衣,而印朱溅污满襟。王色不 少动,欢饮竟夕。

《研北杂志》:陈思王读书堂在冀州,有人于其侧得小 玉印,文曰“曹植私印。”

《两钞摘腴》:鞑靼有拗哥者,原系大根脚,其家凌替,典 卖货物罄尽,独存征辽日所获一苍玉印,方四寸,上 有交螭钮,以败箧贮之,出售,欲钞二定,无酬价者。偶 有言于崔中丞,遂取观之,且摹其文,令识篆人辨之, 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考之,乃秦玺,于是径进 之上方,臣下进表称贺。

《妮古录》:陆友仁旧得古铜印一钮,以示元镇,辨之,文 曰“陆定之印”,以名其子,而字之曰“仲安。”友仁没,仲安 谒元镇赋焉。有古诗,载《云林集》中。

《书画史》:“卢熊尝上疏言州印篆文讹谬,忤旨得罪。熊 少尝从学杨维桢,博学工文词,尤精篆籕,所著有《说 文字原章句》。”

《明通纪》:“元至正二十六年二月,容美洞宣抚使田光 宝及宣慰同知彭建思等,各以蒙古所授宣敕印章 来请改命。”

洪武十五年八月,始令各衙门用半印勘合行移。先 是各布政司因循旧弊,用空印纸于各部查得钱粮 军需有差错改正,却将空印纸填写咨呈补卷。事发, 上大怒曰:“如此弊瞒我。”遂大行考较,将各部尚书及 各布政司、各府州县官多论死,轻者谪发问军,或断发工役,内外官员坐累大半。遂议用半印勘合出纳 关防。其勘合之制,令在京五府、六部、都察院衙门各 置簿籍二扇,合空纸之半,照各地方编写字号。押印 完毕。外号底簿发诸省行都布按司、直隶府州卫所 收掌。内号底簿并勘合纸,本衙门收贮。凡行移在外 事务,勘合科填写号纸下各地方,比照朱墨字号相 同。将开去事件奉行完报。如号纸尽绝、照字号编接 如前各该司府州卫、候年终、将发去勘合底簿、拆粘 具本奏缴。仍具清册一本、送原发衙门、以凭稽查比 较遂为定制

《太祖实录》,“洪武二十年八月壬申,上谓刑部尚书唐 铎、工部侍郎秦逵、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等曰:‘朕初 于文籍设关防印记者,本以绝欺蔽,防奸伪,特一时 权宜尔。果正人君子,焉用是为?自今六科有关防印 记俱销之,仍移文诸司,使知朕意’。”

《东朝纪》:钞法既行,上命太子专董其事。时伪造甚众, 比有得者,一见即知真伪。盖其机识在二印,伪者不 知。

建文元年,使者还自西方,得玉于雪山,广二尺,色青。 先是上在宫储时,尝梦神至,上命授以重宝。及是始 应。命工琢为大玺,方尺六寸九分,亲定其文曰:“天命 明德,表正万方;精一执中,宇宙永昌。”名曰“凝命神宝。” 《明通纪》:永乐四年,命哈密脱脱袭封忠顺王,赐以金 印。先是,元肃王勿纳失里主哈密安克帖木儿者,勿 纳失里之弟也。上登极,遣使来朝,贡马,因封为忠顺 王,寻为鬼力赤。毒死无嗣。其兄子脱脱幼,俘入中国, 命袭王爵,赐以金印玉带,遣使送还其国,抚恤其民。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皇太子即位。九月赐蹇义、杨士 奇、杨荣、金幼孜银图书各一,其文曰:《绳愆纠缪》,谕之 曰:“卿等皆国家大臣,祗事先帝二十馀年,又事朕于 春宫,练达老成。今当嗣位之初,军国之务,重须卿等 协力赞辅。凡政事有阙失,或群臣言之而朕未从,或 卿等之言朕有不从,悉用此印密奏以闻,其毋惮于 再三言之。君臣之间,尽诚相与,庶几朝无阙政,民无 失所,而朕与卿等皆不负祖宗付托之重。”义等顿首 受命。

洪熙元年正月,建弘文阁。先是,上谕侍臣杨士奇等 曰:“卿等各有职务,朕欲得学行端谨老儒数人,日侍 燕闲备顾问,可咨访以闻。”士奇等以翰林侍讲王进、 苏州儒士陈继对,遂命吏部召继。至是,建弘文阁于 思善门之左,作印章,命翰林学士杨溥掌阁事,进佐 之。上亲举印授溥曰:“朕用卿等于左右,非止助益学 问,亦欲广知民事,为理道之助。卿等如有建白,即以 此封识进来。”未几继至,授翰林《五经》博士。蹇义复举 学录杨敬、训导何澄淳实,即授敬翰林编修,澄礼科 给事中,皆直弘文阁,与进同事云。

《闻见录》:杨公翥以尚书掌部事,陕西守臣得玉玺,乞 颁示天下。公历考传记形制、篆刻,皆不合,且言“我朝 自有玺可传万世,无所事此。”乃寝不行。

《名山藏王享记》:脱懽袭杀阿鲁台及其子,使人来告, 且欲献前玺。上赐敕曰:“王言杀阿鲁台,见王克复世 仇,传国久近,不在玺也。王得玺,王自行之。”是为宣德 九年。

《琅琊漫抄》:天顺间,桂廷珪者,尝馆于锦衣门达家,刻 私印曰“锦衣西席。”后松陵驿丞甘某、洗马江朝宗之 婿印曰“翰林东床。”一时传笑,以为的对。

《悬笥琐探》。成化六年三月,开封兰阳县掘地得二印, 上送于河南布政司。其大如今之府印,广二寸,方圆 八寸,厚可五六分,文曰:“宣差副总领之印”,背有“天兴 六年六月日行宫礼部造”十二字,旁书“宣差副总领 之印”七字,其一文曰:“尚书户部郎中之印”,如今之县 印,视总领之印差小,背有“天兴六年二月行宫礼部” 造九字,旁亦正书“尚书户部郎中之印”八字。此是大 金时物,而篆文不甚叠,字画或五或七或九,皆取阳 数。天顺七年时,予同僚张孟弼筑堤捍河,亦尝得一 印,文曰“行军万户之印”,失记其所造年月,当是同一 时也。我朝凡印章每字篆、叠皆九画,此正乾元用九 之义,岂彼之所能知哉?

《宪宗类编》:“文渊阁印不得下诸司”,“下诸司以翰林院 印。”

《续文献通考》引“治十三年夏六月二十二日,获玉玺 于陕西西安府鄠县道安里,巡抚以闻。”

《春明梦馀录》:弘治十三年七月,陕西都司都指挥使 杨敬等奏:“据西安府鄠县道安里军人毛志学状,本 年六月二十二日午时,在本里赵纶村沿河边澡浴, 得一玉玺。臣等辨得篆文,系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字,背有螭钮,其色洗白,光彩异常,厚一寸,连钮二 寸,方员一尺四寸四分完全篆文明朗,刻画奇古,殊” 无瑕玷。巡抚右都御史熊翀会验,此即历代传国玺 也。除玺该熊翀差官赍进外,谨具奏闻。

《鄠县志》:弘治十三年,陕西都御史熊翀等遣人献玉玺一,云鄠县民毛志学等于赵纶村泥河水滨所得, 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色纯白微青,背有螭 钮,周广一尺四寸,厚二寸。翀等以为此秦玺复出也。 事下礼部尚书傅瀚等覆,自有秦玺以来,历代得丧 存毁真赝之迹,具载史籍。今所进玺,其篆刻之文,既 与《辍耕录》等书模载鱼鸟篆文不同,其螭钮又与史 传等书所记“交盘五龙,螭缺一角”,及旁刻魏隶者不 类,且又与宋、元所得之玺色各不同。盖秦之旧玺,更 历变故,亡毁已久。今陕西所进,与昔宋、元所得,疑皆 后世模仿秦玺而刻之者。窃惟玺之为用,以识文书, 防诈伪,非以为宝翫也。自秦始皇得蓝田玉,刻为玺, 汉以后传用之。自是转相因袭,巧争力取,意谓得此 玺者乃足以受天之命,否则歉然愧耻,以为天命去 之,不知受命以德,不以玺为轻重也。故求不得,则私 为刻造,务以欺人。一或得之,辄哗然以为“秦玺。君臣 色喜,交庆遍祀,以夸示天下。贻笑取讥,千载一律。”洪 惟我太祖高皇帝神谟睿鉴,高出千古,不师前代之 刻制为一代之玺。文必有义,随事而施,真足以为圣 子神孙一代受命之符,而垂法万世者矣。列圣相承, 率由祖训。百馀年来,别无古玺,而“受命永昌”之福,愈 隆愈盛。皇上大德懋昭,天命匪懈,圣躬万福,宗社奠 安,正无俟玺,而得天之眷有足征者。今此玺出于陕 地,乃“遂以为天锡圣符,交献愉悦,盖不自知其非耳。 宜姑藏之内府,以备展玩,以彰圣德,以正人心,臣等 不胜至愿。”上从之,仍命薄赏志学等白银五两。 《太平清话》:都宪河间张公汝器,弘治间奉敕开濬漕 河,得古印四枚于扬子桥,其文曰“寿亭侯印”,曰“镇江 府御前驻札都统制印”,曰“鄂州管内观察使印”,曰都 巡检使之印。惟寿亭侯知为汉物,诸印皆盘螭钮,制 作古雅。公以进于朝,时程篁墩先生过淮阴,公以是 质之。先生曰:“史称韩世忠尝为镇江府御前驻札都 统制,岳飞尝为管内观察使,此二印盖宋物也。都巡 检使亦宋官,主捕盗贼,以守臣兼领,今不注其职守 所在,莫知为谁也。”

《明良纪》:孝宗尝至仁智殿观锺钦礼作画,见其皴劈 飞动,从背后久立,锺不知也。既而忽埒其须,大呼曰: “天下老神仙!”锺遂以敕赐“天下老神仙”七字,刻石作 私印。

《稗史汇编》:“江夏吴伟画山水人物入神品。孝宗召见, 命画,称旨,授锦衣百户,赐章曰‘画状元’。”

《见闻录》:熊公尚书翀,其先必清陞副都御史,节镇陕 西,入边见宝气,公命掘之,得古玉玺一颗,文有“受命 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今言:大同初叛之岁,失总兵官所佩征西前将军印, 职方请给新印。郑端简时为主事,白郎中:“总兵印文 柳叶篆,请改印文,或称别将军,或增减其字,恐原印 在叛军处,有事时行文奏报,真伪不可辨,误事非小。 往年胡忠安公在礼部,失行礼部之印,改铸行礼部 印,此在内衙门尚然,况边镇兵权,又反侧不靖时乎?” 郎中不以为然。

《岳州府志》:“华容河东居士丁氏,嘉靖初,掘稻场,得大 印,以为铜。持至市,为近邻徐生所得,刮其角销之,获 精银三十馀两。因辨为湖广行中书印,盖元时官制 也。”

陆深《南巡日录》:“嘉靖十有八年己亥春正月望,圣驾 巡幸承天,相度显陵迁合。”是行也,秉于上心之独断, 诸凡机务,咸躬亲裁决。遣使行边,特设都护将军、左 右副将军,由是临轩挂印,内刺前驱,雷动风行,雅尚 整峻。诸司印信,次第掌署。乃发旧铸行在印以从,特 谕辅臣,以深掌行在翰林院,充扈从,御笔亲署为翰 林学士。二月九日,礼部送至。印文完好,作九叠三行, 曰“行在翰林院印直。”为钮,旁錾小楷字曰:“永乐十 一年正月日礼部造行在翰林院印。”自左向右作三 行书。比今院印差大云。

《快雪堂漫录》:“虞长孺畜一汉印,上刻‘长孺私印,款甚 奇古。一日,有举人某者乞长孺文誊真讫,索印记,长 孺以汉印付之。某怪其文模糊,磨而后用,封还长孺。 后复用,大损古意。怪询得其故,大为鼓掌。此当与削 圆方竹杖’”同案者也。

《妮古录》:吴门丹泉周子能烧陶印,以垩土刻印文,或 辟邪龟,象环瓦钮,皆由火范而成,色白,文亦古。 甲午秋,白下得汉印,阴文“长乐”二字,悬之扇头。访雪 浪山三怀讲师保恩寺中,怀公云:“长乐我净,佛之德 也,其以赠我。”是年,渠又五十余,解以为寿。

上海潘学宪伯明为柱史归,偶有人持玉印来售其 《文雪堂》,学宪谓“此苏长公物也。”以一金得之。未几,出 知黄州。府治后有东坡书“雪堂”在焉,其题名下即此 印。

朱珪,字伯盛,昆山人。师濮阳吴睿大小篆,尤善摹刻, 喜刻印章,茅山张外史嘉珪锡之,名“方寸铁。珪。”尝取 宋人王顺伯并元赵孟𫖯、吾子行二家印谱吴睿所刻印文,并附自制私印,纂例为书,名曰《印文集》。考 谢杞能刻印章,元贞钱翼之有二私印,为吾衍所篆 而杞刻。

之,翼之特识其名于《衍手迹》后。

《翰林记》:“文渊阁印,银铸,方一寸七分,厚六分,其文玉 著篆也。各衙门印皆用于行移中,独内阁印惟机密 文字钤封,进至御前开拆,始用之。”

《野获编》:掌厂内直房有钦赐牙印一方,凡打进事件 奏闻者,用此印钤,直至御前。盖得比辅臣之“文渊阁 印”,亦僭紊极矣。

《容台集》:天启四年秋,河南抚臣程绍以传国玺进。其 昌时官礼部左侍郎,故事,进奉必繇礼部,因捧表。副 使张梦鲸先有摹拓绢本,得此藏之家,以为“家庆。”玺 重一百二十两,方各四寸,面厚一寸二分,螭钮,高一 寸八分。进之日为十一月十三。上御殿传视,廷臣受 朝贺,群臣称万岁,三舞蹈而出。有诏赏赉抚臣以下 有差。

《春明梦馀录》:“天启甲子九月初四日,河南临漳县民 邢一泰于务本庄东去磁州八里漳河西畔得一玉 玺,大如斗。县令何及可验,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 昌’。方各四寸,厚三寸馀,重一百一十两。报之。都察院 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程绍奏闻曰:‘秦玺之不足征久 矣。今玺之出,适在臣疆内,道路喧噪,流闻禁闼。既不 应还瘗地下,又不敢秘于人间,欲遣官恭进阙庭,迹 涉贡媚,非臣谊所宜;亦恐皇上之所宝者,在彼不在 此。臣虽什袭进之,皇上且瓦砾置之也。谨先驰奏闻, 候命进止’。”昔者,王孙圉不宝玉珩,齐威王不宝《炤乘》, 蛮裔偏霸,犹知尊贤珤善,辉耀史册,况乎圣明之朝 全盛之世乎!今之大臣,如总宪邹元标、冯从吾、尚书 王纪、盛以弘、孙慎行、侍郎曹于汴等,忧国奉公,白首 魁艾。有一斥不还之词臣、久锢不起之台谏。思皇多 士,国之宝臣。臣不能挽回天听,汲致明廷,徒献符贡 玺,效七十二代之故事,臣窃羞之。伏望皇上践履大 宝,克受贞符,怡神寡欲,亲贤纳谏。在朝之忠直,勿事 虚拘;遗野之名贤,急为登进。玉瓒毖于清庙,瑚琏贲 于明堂,共襄大器,永固金瓯。虽谓虞舜黄玺、夏禹元 圭,至今存可也。区区传国玺,其真伪岂足论哉! 《江南通志》:“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崇祯辛未进士,授 翰林,历官中允。闯贼入京城,世奇方早食,闻难,辍箸 大恸曰:‘是我死所矣’!有老仆跽以太夫人请,曰:‘毋多 言’!”捉笔启状,太夫人南向拜哭,肃冠服,奉所署司经 局印,北面望阙拜云:“臣世奇万死不能报国,一死以 谢陛下耳。”以印授其仆,云:“有不测。”还礼部,从容投缳 而卒。贼入门罗拜,呼忠臣云。

玺印部杂录[编辑]

《庄子胠箧》篇:“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吕氏春秋》:“民之于上,若玺之于涂也,印之以方则方, 印之以圜则圜。”

《淮南子时则训》:“孟冬之月,天子命司徒行积聚,修城 郭,警门闾,修楗闭,慎管籥,固封玺。”

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天子玺以玉,螭虎钮,古者 尊卑共之。《月令》曰:“固封玺。”《春秋左氏传》曰:“鲁襄公在 楚,季武子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此诸侯大夫印 称玺者也。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 唯其所好。”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 群臣莫敢用也。

《退朝录》:予治平初同判尚书礼部,掌诸处纳到废印 极多,率皆无用。按唐旧说,礼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谓 之南宫舍人,百日内须知制诰。王元之《与宋给事诗》 云:“须知百日掌丝纶。”又谓员外郎为瑞锦窠。员外郎 厅前有大石,诸州府送到废印,皆于石上碎之。又图 写祥瑞,亦员外郎厅所掌。令狐楚元和初任礼部员 外郎,有诗曰:“移石几回敲废印,开箱何处送新图”是 也。今之废印,宜准故事碎之。

近朝皇太后、皇后皆有印篆,文曰“皇太后之印”、“皇后 之印。”故事,二宫立,各有宫名,长秋、长乐、长信之类是 也,宜以宫名为文。至尊之位,亦不合言印,当云“某宫 之宝。”

《懒真子》:仆仕于关中,尝见一方寸古印,文云“关外侯 印。”其字作古隶气象,颇类受禅碑。仆意必汉末时物 也。然疑只闻有关内侯,不闻有关外侯。后于《魏志》见 之,建安二十三年,始置名位侯十二级,以赏军功。 外侯乃其一也。注云:“今人虚封,盖始于此。”

仆仕于关中,于士人王毖君求家见一古物似玉,长 短广狭,正如中指,上有四字,非篆非隶,上二字乃正 月也,下二字不可认。问之君求,云:“前汉刚卯字也。汉 人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铭》,其一面曰‘正月刚卯’。”乃知 今人立春,或戴春胜春幡,亦古制也。盖刚者强也,卯 者刘也。正月佩之,尊国姓也,与陈汤所谓强汉者同 义政和中,仆仕关中,于同官蒲氏家,乃宗孟之后,见汉 印文云“辑濯丞印。”印文奇古,非隶非篆,在汉印文中 最佳。辑濯乃水衡属官,辑读如楫,濯读如櫂,盖官船 也。水衡掌上林,上林有船官,而楫濯有令、丞,此盖丞 印也。然皆太初元年已前所刻,太初已后皆五字故 也。

今印文榜额有“之”字者,盖其来久矣。太初元年夏五 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数用五。注云:“‘汉用土 数五,五谓印文也。若丞相曰丞相之印章”,诸卿及守 相印文不足五字者,以“之’字足之。”仆仕于陕洛之间, 多见古印,于蒲氏见“廷尉之印章”,于司马氏见“军曲 侯丞印”,此皆太初以后五字印也。后世不然,印文榜 额有三字者足成四字,有五字者足成六字,但取其 端正耳,非“之”字本意。

《梦溪笔谈》:“旧制,中书、枢密院、三司使印并涂金。近制, 三省、枢密院印用银为之,涂金,馀皆铜铸而已。 今人地中得古印章,多是军中官。古之佩章,罢、免、迁 死,皆上印绶,得以印绶葬者极稀,土中所得,多是没 于行阵者。”

《画墁录》:“唐印文如丝发,今印文如著,开封府三司印 文尤麤,犹且岁易,以此可见事之繁简也。”

《书史》世传秦传国玺多种,唐同时传二本,题曰:“其一 徐浩本,其一越州刺史王密本。”“徐螭钮,王雀钮”,何所 审定?相国寺中有刻作板本卖。又一本润僧收,与印 本又不同。盖以蓝田水苍玉为之,取水德,而鱼虫、鹤 蟮、蛟龙皆水族,大略是取此义以扶水德,然帝王自 有真符玺。

画可摹,书可临而不可摹。惟印不可伪作,作者必异 王诜刻《勾德元图书记》,乱印书画。余辨出“元”字脚,遂 伏其伪。木印铜印自不同,皆可辨。

太祖秘阁图书之印,不满二寸,圈文皆细,上阁图书 字印亦然。仁宗后,印经院赐经,用上阁图书,字大印 粗,文若施于书画,占纸素字画多有损于书帖。近三 馆秘阁之印,文虽细,圈乃粗如半指,亦印损书画也。 王诜见余家印记,与唐印相似,始尽换了作细圈,仍 皆求余作篆如填,篆自有法,近世填皆无法。

贞观、“开元”皆小印,便于印缝,弘文之印,一寸半许。开 元有二印,一印小者,印书缝,大者圈刓角一寸已上。 古篆于《鹡鸰颂》上见之,他处未尝有。

《避暑录话》:唐以金紫银青光禄大夫皆为阶官,此沿 袭汉制金印紫绶、银印青绶之称也。汉丞相大尉皆 金印紫绶,御史大夫银印青绶,此三府官之极崇者。 夏侯胜云:“经术苟明,取青紫如拾地芥。”盖谓此也。颜 师古误以青紫为卿大夫之服,汉卿大夫盖未服青 紫,此但据师古当时所见尔。古者官必佩印,有印则 “有绶。”魏晋后既无佩印之法,唐为此名,固已非矣,而 品又在光禄大夫之下。汉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本 以掌宫门为职,初非所贵重,何以是为升降乎?古今 名号沿革,颠倒错忤,盖不胜言。独怪元丰官制,诸儒 考核古今甚详,亦循而弗悟,故遂为阶官之冠。 刘原甫博物多闻,前世实无及者,有获玉印遗之者, 其文曰:“周恶夫印。”公曰:“此汉侯印,尚存于今耶?”或疑 而问之,曰:“‘古亚、恶二字通用。《史记》卢绾之孙他人封 亚谷侯,而《汉书》作恶谷,是矣’。闻者始大服。因疑史条 侯名,遂作亚父之亚音,未必然。《春秋》魏有丑夫,卫有 良夫。盖古人命名,皆不择其美称,亦多有以恶名者, 安知亚夫不为恶夫也?”

《图画见闻志》:“李后主才高识博,雅尚图书,蓄聚既丰, 尤精赏鉴。今内府所有图轴暨人家所得书画,多有 印篆,曰‘内殿图书’”、“内合同印”、“建业文房之宝”、“内司文 印”、“集贤殿书院印”、“集贤院御书印。”此印多用墨 《玉堂杂记》:“翰苑印以‘翰林学士院印’六字为文,背镌 ‘景德二年少傅监铸’,上两字微刓。自南渡京百司印 无如”此久者。尚书六曹惟“礼部印”是旧物,然亦元丰 改《官制》后所铸,盖文书稍简,故不刓耳。

《老学庵笔记》:“元丰建尚书省于皇城之西,铸三省印。 米芾谓印文背戾,不利辅臣,故自用印以来,凡为相 者悉投窜,善终者亦追加贬削,其免者,苏丞相颂一 人而已。蔡京再领省事,遂别铸公相之印。其后,家安 国又谓省居白虎位,故不利。京又因建明堂,迁尚书 省于外以避之。然京亦窜死,二子坐诛,其家至今废。” 不知为善而迁省易印以避祸,亦愚矣哉!

《家世》旧闻宣和间,灵素赐号蕊珠殿侍宸金门羽客 通真达灵先生,上刻玉为降真召灵之宝,自用之,而 锡灵素涂金印,文曰“通真达灵之印。”

《容斋四笔》:“荆门玉泉关将军庙中有寿亭侯印一钮, 其上大环径四寸,下连四环,皆系于印上。相传云,绍 兴中,洞庭渔者得之,入于潭府,以为关云长,封汉寿 亭侯。此其故物也,故以归之庙中。南雄守黄兑见临 川兴圣院僧惠通印,图形为作记。而复州宝相院又 以建炎二年因伐木于三门大树下土中深四尺馀得此印,其环并背俱有文云:“汉建安二十年寿亭侯 印。今留于左藏库。邵州守黄沃叔庆元二年复买一 钮于郡人张氏,其文正同,只欠五系环耳。”予以为皆 非真汉物。且汉寿乃亭名,既以封云长,不应去汉字, 又其大比它汉印几倍之。闻嘉兴王仲言亦有其一, 侯印一而已,安得有四云长以四年受封,当即刻印, 不应在二十年,尤非也。是特后人为之以奉庙祭,其 数必多,今流落人间者尚如此也。予为黄叔启作辨 跋一篇,见《赘槁》。

《野客丛谈》:晋世官府印章不用故者,每到任则重铸, 非若今之官府专用一印也。观孔琳之于义熙末建 言:“今世惟尉一职独用一印,至于内外群官,每迁悉 改,终年刻铸,丧功消实,金银铜炭之费,不可胜言。愚 请众官即用一印,无烦改作,仰裨天府,非惟无益。”观 此,知晋世惟尉用一印,他官不然。

欧公《集古录》曰:《崔能神道碑》,李宗闵撰,有云“拜御史 丞,持节观察黔中,赐紫服金印者。”隋唐有随身鱼而 青紫为服色,宗闵谓赐金印者,谬也。唐人言金印者 甚多,不但宗闵而已。刘禹锡《集高陵令碑》亦曰“充渠 堰副使,锡朱衣银章。”《王公碑》曰“摄御史中丞,紫衣金 章。”《史孝章碑》曰“兼监察御史,赐朱衣银印。”柳子厚《集 阳道州碣》曰:“皇帝以银印赤绂,即贬所起。”阳公《柳公 墓表》曰:“迁大理评事,加朱裳银印。”张燕公《集·郭知运 碑》曰:“嗣子英杰,假紫服金章。”似此不一。盖以当时服 色言之,非真所谓汉印绶者。

《挥麈前录》:亡友薛叔器家有关外侯印,甚奇古。后考 之,魏建安二十三年,尝置此名也。又友人家有“荡虏 将军章”,又明清有“横武将军印”,皆不可考。伯氏有“新 迁长印”,后考《前汉书》,乃新室尝以上蔡为新迁也。及 友人家多睦子家丞印,多睦郡名。既亡,子之家丞秩 甚卑,然篆文印样皆出诸印右。尝橅得之,或云亦王 莽时印。毕少董家有雍未央姓名,见于《急就章》。 《云烟过眼录》。汤仲谋曰:“允摹按封字印篆文如此图, 当是长字。与其家阅牧胡卢印,皆美玉为之。周公谨 先生误以为‘封’字。叶森尝于图画见贾氏此印,约二 寸馀阔,印文不甚细。先师吾真亦云:言封字者,迺长 字也。”又云“是唐时物,迺模印作六寸许。匠”者钱献刊 铜印于书画中。真者今在《张伯雨》处。

明昌七印,其一曰“内府葫芦印”,其二曰“群玉秘珍”,其 三曰“明昌珍玩”,其四曰《明昌御览》,其五曰“御府宝绘”, 其六曰“明昌中秘”,其七曰《明昌御府》。

《齐东野语》:“邕宜以西,南丹诸蛮,皆居穷崖绝谷间,有 兽名野婆,黄发堆髻,跣足裸形,俨然一媪也。上下山 谷如飞猱,自腰已下,有皮累垂盖膝,若犊鼻,力敌数 壮夫。喜盗人子女。然性多疑,畏骂,已盗,必复至失子 家窥伺之。其家知为所窃,则积邻里大骂不绝口,往 往不胜骂者之众,则挟以还之。其群皆雌,无匹偶,每” 遇男子,必负去求合。尝为健夫设计,挤之大壑中,展 转哮吼,胫绝不可起。徭人集众刺杀之,至死以手护 腰间不置。剖之,得印方寸,莹若苍玉,字类符篆不可 识,非鑴非镂,盖自然之文,然亦竟莫知其所宝为何 用也。周子功,景定间使大理,取道于此,亲见其所谓 印者。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徼,“天奇地怪,亦何 所不有”,未可以见闻所未及,遂以为诞也。

《洞天清录》郭熙画于角,小“熙”字印。赵大年永年则有 大年某年笔记,永年某年笔记。萧照以姓名作石鼓 文书,崔顺之书姓名于叶下,易元吉书于石间。王晋 卿家藏,则有“宝绘堂”方寸印。米元章有“米氏翰墨”、“米 氏审定真迹”等印,或用团印,中作“米芾”字如蛟形。江 南李主所藏,则有“建业文房”之印,内合同印。陈简斋 则有“无住道人”印,苏武功家则有“许国后裔”、“苏耆国 老”等印。东坡则用二寸长形印,文曰“赵郡苏轼图籍”, 吴傅朋则曰“延州吴说”,又曰“吴说私印。”

《暇日,记》受命宝。范镇言仁皇服用之物,今皆葬之如 受命宝服用之如传国玺可也。其议弗用,竟别造。余 记元符获宝赦云:“陋秦制之非工。”则是别造明矣。 《墨庄漫录》:武帝建安二十年冬十月,始置名号,至五 大夫,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以赏军功。名号侯爵 十八级,铜印龟钮,墨绶。五大夫十五级,铜印环钮,亦 墨绶,皆不食租。此印决曹氏物也。表舅唐悊端仲见 之,亦以予言为然,乃赋诗云:“关中金印岂秦关,想见 风流汉已还。大飨似书谯县石,兰亭宁数会稽山。空 馀此日归囊橐,曾是当年杂佩环。万户况将取如斗, 此章何足系腰间。”后范左辖谦叔在方城,以书求借, 舅氏不与也。

《清波杂志》:“顷见唐人官诰印文,细如丝发。本朝印文 麤厚,漫泐迟速,虽系官府事之繁简,旧传唯三司、开 封为省府,事最繁剧,所用印岁一易。今学士院印,乃 景德年铸,在京百司所用无如此久者。”

“鸡肋苏秦佩六国相印。”汉“五利将军佩六印”,谓五利、 天士、地士、大通天道、五将军、乐通侯,凡六印。战国犀首亦佩五国相印。唐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权 朔方河东节度使,佩四将印。

唐朱泚伪迎天子,段秀实倒用“司农印”以追其兵。五 代刘皇后遣人杀郭崇韬、李崧,倒用“都统印”以定人 心。

《扪虱新话》:段太尉倒用司农印以追贼将,韩旻捉得 符印遂还。此太尉一时权以济事也。然予在镇江,尝 见林倅云:“今在州县狱中,或走去罪人,但倒用印,印 所追捕文书,贼可必得。”不知古人还用此法,或偶合 耶?予又观《抱朴子》曰:“古人入山,皆佩黄袖越章之印, 行见新虎迹,以顺印印之,虎即去。以逆印印之,虎即 还。”此亦倒用印法也,但未知其说。

《辍耕录》:《周礼》玺节,郑氏注云:“玺节者,今之印章也。”按 许慎《说文》云:“‘印,执政所持信也’。卫宏曰:‘秦以前,民皆 以金玉为印,龙虎钮,惟其所好’。”然则秦以来,天子独 以印称玺,独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七雄之时,臣下 玺始称曰印。汉制:诸侯王金玺,玺之言信也。古者印 玺通名。《汉旧仪》云:“诸侯王黄金玺,橐驼钮,文曰玺。谓” 刻曰“某王之玺。”列侯黄金印龟钮,文曰“某侯之章。”中 二千石,银印龟钮,文曰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至二 百石以上,皆铜印鼻钮,文曰印。建武元年,诏诸侯王 金印綟绶,公侯金印紫绶,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绶, 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绶及黄绶。陈制,金章或 龟钮,貔钮,兽钮,豹钮,银章或龟钮,熊钮、羔钮、鹿钮。银 印或龟钮、兔钮。铜印率环钮。赵彦卫云:“古印文作白 文,盖用以印泥,紫泥封诏是也。”今之米印及仓廒印 近之矣。自有纸始用朱字,间有为白字者。《通典》云:“北 齐有木印,长一尺,广二寸五分,背上为鼻钮,长九寸, 厚一寸,广七分,腹下隐起篆文曰‘督摄万几,惟以印 藉缝’。”今龊合缝条印,盖原于此。秦有八体书,三曰刻 符,即古所谓缪篆,五曰摹印。萧子良以刻符、摹印合 为一体。徐锴谓:“符者竹而中刻之,字形半分,理应别 为一体。摹印屈曲缜密,则秦玺文也,子良误合之。” 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 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 用玉图书押字,非特赐不敢用。按周广顺二年,平章 李谷以病臂辞位,诏令刻名印用。据此,则押字用印 之始也。

“刚卯”者,按许慎《说文》。改大刚昴。以逐鬼也。《玉篇》。开 改刚卯大印。以辟鬼也。《广韵》。“改。大。开,坚也。”《王莽传》 服虔注曰:“刚卯,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长三寸,广一寸 四分,或用玉,或用金,或用桃,著佩之。”又注:“当中央从 穿作孔,以彩丝茸其底,刻其上文曰:‘正月刚卯既央, 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 庶疫刚瘅,莫我敢当’。”又曰:“疾日严卯,帝令夔化。顺尔 国化,伏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使刚瘅,莫我 敢当。”凡六十六字。改者,佩印也。以正月卯日作,故 谓刚卯,又谓之大坚,以辟邪也。金刀之利者,皆不得 行。服虔曰:“刚卯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长三寸,广一寸 四分,或用金,或用桃,著革带佩之。今有玉在者,铭其 一面曰‘正月刚卯’。”金刀,莽所铸之钱也。《晋灼》曰:“刚卯 长一寸,广五分,四方当中央,从穿作孔,以彩丝茸其 底,如冠缨头蕤刻其”上,面作两行书,文曰:“正月刚卯, 既央灵殳四方。”其一铭曰:“疾日严卯,帝今夔化,顺尔 故伏,化兹灵殳。”师古曰:“今往往于土中得玉刚卯者, 按大小及文,《服说》是也。”莽以“刘”字上有卯,下有金,旁 又有刀,故禁刚卯及金刀也。博谋卿士佥曰:“天人同 应,昭然著明。其去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 承顺”天心,快百姓意。乃更作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 曰“小钱直一”,与大泉五十者为二品并行。《后汉·舆服 志》:佩双印,长寸二分,方六分。乘舆诸侯及王公列侯 以白玉,中二千石以下至四百石皆以黑犀,三百石 以至私学弟子皆以象牙,上合丝。乘舆以縢贯白珠, 赤罽蕤,诸侯王以下以赤丝蕤縢。各如其印质, 刻书曰“正月刚卯既决,慎尔周伏,化兹灵殳。”凡六十 六字。前书注云:“正月刚卯作。”霍治书。清甫云:“尝于吴 中得白玉刚严双印四枚,完具者二:刚卯铭词三十 四字,严卯铭词三十二字,其二字笔画损缺,刚卯无 ‘既央’二字,馀十字难辩。尝考《王莽传》《舆服志》,《说文》,《刚 卯铭》与《说文》及《王莽传》同。《舆服志》,央为决严卯,疾日 为曰”,疑《志》误。又“顺尔故化伏”,与《莽传》同。《说文》作“顺尔 国化伏”,《舆服志》作“填尔周化伏”,未详孰是。其服用制 度,递相引据,亦不同。后见徐容斋参政藏《刚卯》一,梁 贡父尚书藏《刚严》二,并系古玉篆体《刚卯铭》三十四 字,字画亦损缺,制度铭词,与前双印大约不异。续收 《严卯》二,一以玉为之,一若琴瑟。俗传葛仙翁炼丹头, 又名药注子,其文曰:“制曰严卯,帝命莫忘,日资惟是。 黑青白黄。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使罔谈,莫我敢当。” 与前《严卯铭》词并差。鲜于伯机经历收一枚,高彦敬 尚书收二故,并真楷书,皆似近代制作,未见所出。偶 得金陵学宫所刻黄山谷先生辩刚卯遗迹,其说与前相同,但云:丝绳也,音护,古文无此字。按五纽绳 器也。罝,兔罟也。岂纫丝绳与兔罟相类,故同此音耶? 又马永卿《懒真子录》云:汉人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铭, 其一面曰“刚卯。”乃知今人立春或戴春胜,亦古制也。 盖刚者,强也,卯者,刘也。正月佩之,尊国姓也,与陈汤 所谓强汉者同义。

《听雨纪谈》:古人私印,有曰“某氏图书”,或曰“某人图书 之记”,盖用以识图画书籍,而其他则否。今人于私刻 印章概以图书呼之,可谓误矣。

《丹铅总录》:“元朝元贞十一年,木华黎曾孙硕德卒,其 妻出古玉印货之。中丞崔彧、秘书丞杨桓辨其为传 国玺,上之。”慎按:秦始皇之玺,一曰“皇帝寿昌”,一曰“既 寿永昌”,已传疑有二矣。至朱梁亡,入于后唐,又唐主 存勖谋即位,魏州僧以传国玺献,遂即位。则后唐之 玺,盖有二也。玺既有二,则必有一赝矣。是以今日既 曰“与潞王从珂同焚于洛阳之元武楼”矣,而他日段 义又得之,以为宋哲宗献。今日既曰“入金与金哀宗 同焚于蔡州之幽兰轩”矣,而翟朝宗又得之,以为宋 宁宗献。若果赝而酷肖,则宋徽宗正衒名受欺者,又 何疑其“检无螭,角无缺”,却之不用,而别制定命宝邪? 赝迹在宋,屡败露矣,而元之崔彧、杨桓,又何由得之 寡妇货物而献之?余意以为杨桓素工篆书,即著《六 书统》者,必桓私刻之,谋于崔彧而托名于硕德之妻 无疑。崔彧之意,欲迎合皇太妃以翊戴成宗,而为此 眩耀俗目而定其位耶?

焦氏笔。乘马援拜伏波将军,上书言:“臣所假伏波将 军印文,伏字犬外向。又成皋令印,皋字从白下羊,丞 印四下羊,尉印白下人,人下羊,即一县长吏,印文不 同,非所以为信。”事下大司空,正郡国印章。今按“伏”旁 从大,能无外向之笔,皋非从羊,乃是谐声之字。记《东 观》者未有一言以辨之。印文职在司空,掌以少府,犹 或讹异,况于《香奁家记》,“铜龟私高平刻鹊瑞之章, 元晖奉虎儿”之字。私志姓字者,不可胜纪,其来久矣。 贤奕,古有称金貂者,常侍,侍中插貂,以金为柱也。汉 称金紫者,金印紫绶也。其后江左入衔,曰金紫光禄、 银青光禄,犹此意也。唐所谓金紫者,紫衫金带也,又 赐紫及金鱼袋,后元复以金紫、银青入衔,国初亦因 之。印在秦、汉,以为佩服之章,至六朝尚因之,故至小。 其丞相列侯不过寸馀,不以施奏牍也。唐用龟鱼以 代印,而印用之奏牍矣。至明,而印之寸分加大矣。明 之所谓绶,非绶制也,芾也;其牙牌则以代印及龟鱼 也。古王公列侯皆金印,丞相、将军亦金印。今法,亲王 金宝,一二品银印,馀皆铜印。古印列侯存者多铜印, 人不能晓。所谓按古赐印外,许得自制铜木牙印,盖 仿印制而为之,金银印不能存,而铜独得存故也。 古人于图书书籍皆有印记,云“某人图书”,今人遂以 其印呼为图书,正犹碑记。碑铭,本谓刻记铭于碑也, 今遂以碑为文章之名,而莫之正矣。

《群碎录》:“刚卯”,《王莽传》:“刚卯长三寸,广一寸四分,或用 金玉刻作两行书,曰:‘正月刚卯’”,又曰:“‘疾日刚卯’。凡六 十六字。以正月卯日作此印佩之,以祓除不祥。”汉姓 刘,以刘字卯金刀,使金刀之利不得行也。《舆服志》:“长 一寸二分,方六分。”又云:刚卯,《汉志》莽禁之。金刀,莽所 铸钱,后复禁之。

《太平清话》:铸印官祝温柔,自言祖思言,为唐礼部铸 印官,世袭籕篆,即《汉艺文志》所谓“屈曲缠绕,以模印 章”者也。

刘无己遗余汉玉章,为陈寿卿印,当赐吾儿梦莲作 字。长寿佛,莲邦教主也。

《妮古录》:“陆友仁得卫青古玉印,故著《印史》。”

《李少卿印》、“王通印”,皆铜钮,瓦形,藏余处。

印。刘熙《释名》:“印,信也,所以封物为验也。言亦因封物 相印付也。”《汉旧仪》: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 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玺。郑松曰:“玺,印也。 古者印玺通名,诸侯王黄金玺,刻云某王之玺。”已后 尊卑有别。《公卿百官表》:相国、丞相、太尉、太傅、太师、太 保、前后左右将军、大司空金印。武帝、宣帝、大司马无 印。成帝初赐,哀帝去之,又复御史大夫,银印。成帝更 名大司空,改金印。其次,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 印,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光禄大夫无。秩比六百 石以上,皆铜印。大夫、博士、御史、谒者郎无。其仆射、御 史、尚书尚符玺者,有印,比二百石以上。六百石、四百 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文曰印而不曰章,刻曰“某 官之印。”铜印,鼻钮,但作鼻,不为虫兽之形。银印,龟钮, 黄金玺,橐驼钮。天子玺方四寸,独白玉螭虎钮,大抵 佩印玺必佩绶也。

徐官《古今印史》:“予家藏一古铜印,龟钮,其篆文曰‘子 实’,甚古且拙,信非古人不能作,意其为汉物也。嘉定 一友,姓潘,名士英,字子实,因以此赠之。昔刘尚书号 铁柯,偶得一古印,其文亦曰‘铁柯’”,往往有相同者。虽 然,印多相同,考其世与其人则不同焉。夫印者,所以示信传后也,善则传,不善则否,知此则知所以修身 矣。

印章以名以字,所以示信也。如刻曰“某官”,施之公文 则可,若古之关内侯是也。近见湛甘泉一私章,刻曰 吏礼兵三部尚书。予窃怪之,甘泉称古学,乃亦尔邪? 及读《宋史》,乃知苏东坡曾为吏礼兵三部尚书,盖用 成语也。文衡山庚寅生刻印曰“惟庚寅吾以降”,此句 出《楚词》,后辈有效之者,改曰“惟甲子吾以降”,殊为可 笑。

《春明梦馀录》:“旧制,三品衙门用铜印,惟顺天府用银 印,诚重之也。”

秦玺至汉已亡,后之僭窃多伪为之,其不足重明矣。 弘治中,秦中所进,上令礼部察验,谓与《辍耕录》所载 秦玺规制不合,仅赏军人毛志学银五两。此弘治之 所以为弘治也。天启中,河南所报,上令赍进,天子亲 御文华殿,玺贮御前,逆阉魏忠贤手捧之,凭轩颁示, 群臣皆呼万岁,传制受贺而罢。天启之所以为天启 也。程公一疏,烺烺千古矣。程公德州人,崇祯初起为 工部右侍郎,四疏告归,优游林泉,殁赠工部尚书。丁 酉六月晒书,得万历癸未中书谢从宁所拓玺文一 纸,因书二疏于后,以为《山中闲玩》。《退谷手记》。

《松江府志》:“顾鸿胪从德,别号方壶山人。博闻多识,家 藏秦、汉印章至二万馀,集,为印薮六卷行世。其以古 印印成者为最。今不可得,摹本亦精,工篆刻者犹珍 之。”

玺印部外编[编辑]

《汉武帝内传》:“元封元年,帝闲居承华殿,忽见一女子 语帝曰:‘七月七日,王母暂来也’。”帝于是登延灵之台。 到七月七日,盛服立于阶下,见王母乘紫云之辇,驾 九色斑龙,别有五十天仙,侧近鸾舆,皆长丈馀,同执 彩旄之节,佩金刚灵玺,戴天真之冠,咸住殿下。 《搜神记》:“常山张颢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 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颢椎破之, 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 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 可复置。”颢后官至太尉。

会稽贺瑀,字彦琚,曾得疾,不知人,惟心下温,死三日 复苏,云吏人将上天,见官府入曲房,房中有层架,其 上层有印,中层有剑,使瑀惟意所取,而短不及上层, 取剑以出门吏问何得,云得剑。曰:“恨不得印,可策百 神剑,惟得使社公耳。”疾愈,果有鬼来称社公。

《稽神录》:广陵吏姓赵,当暑独寝一室中,夜忽见大黄 衣人自门而入,从小黄衣七八,谓己曰:“处处寻不得, 乃在此耶!”叱起之曰:“可以行矣。”一黄衣前白曰:“天年 未尽,未可遽行,宜有以记之可也。”大人即探怀出印, 印其左臂而去。及明视之,印文著肉,字若古篆,识其 下右若“先”字,左若“记”字,其上不可识。赵后不知所终。 《异闻总录》:宋宁宗时,新淦县有雷击物,为产妇所触, 不能上升。时邹巫能诵解咒,有神请曰:“为诵解秽咒 千遍,当有以报。”邹诵千遍,神授鞭印各一,曰:“祈晴顺 用印,祈雨倒用印。”用鞭画空,雨止画处,神忽不见,雷 升天矣。邹平生喜食鸭,尝过其女,留杀鸭为黍。时女 晒麦于庭,天有雨势,女欲收而后馔,曰:“雨当无损于 麦。”须臾大雨,邹望空四向而画,独庭无雨。由是远近 之人招之,祈祷如法用印,无不立应。年九十馀,卒鞭 印亦亡。合乡人祀之于玉笥山承天宫前,庙中但号 邹公而已。

《安化县志》:师巫甯均在飞霜崖,见一鼠盘旋道上,忽 入地穴,其下得铜印一个,上篆“扶蛮王印”,用以署符 咒,能呼召风雷。后损其柄,不验。甯恃其术,救焚不避, 卒于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