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第107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七卷 |
第一百七卷目录
神童部汇考
梁〈武帝天监一则〉
唐〈总一则 代宗广德一则 大历二则 文宗开成一则 宣宗大中一则〉
后唐〈庄宗同光一则 明宗天成一则 长兴三则 废帝清泰一则〉
后晋〈高祖天福一则 出帝开运一则〉
后周〈世宗显德一则〉
辽〈世宗天禄一则〉
宋〈太宗雍熙一则 淳化一则 真宗景德一则 仁宗宝元一则 神宗元丰一则 高
宗建炎一则 孝宗淳熙一则 光宗绍熙一则 宁宗嘉定一则 度宗咸淳一则〉
金〈世宗大定一则 章宗明昌二则〉
元〈成宗大德二则 武宗至大一则 仁宗延祐三则 英宗至治二则 泰定帝泰定一
则 文宗天历一则 至顺一则〉
明〈总一则〉
神童部艺文一
赠张童子序 唐韩愈
壬戌童科小录序 宋文天祥
上郡守孙公论考童生荐名书
明吴应箕
神童部艺文二
赠赵神童 唐李端
神童部纪事
神童部杂录
选举典第一百七卷
神童部汇考
[编辑]梁
[编辑]武帝天监七年九月置童子奉车郎
[编辑]按:《梁书武帝本纪》云云。
唐
[编辑]唐始置“童子科。”
按:《唐书选举志》:“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 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
代宗广德二年五月庚申罢童子科
[编辑]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云云。 按《册府元龟》,二年五月,罢岁贡孝悌力田及童子科。 从礼部侍郎杨绾奏也。绾以孝悌之行宜有实状,童 子越众,不在常科,同之岁贡,恐成侥幸之路。
大历三年复置童子科
[编辑]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大历三年四 月,复置童子科举,每岁本贯申送礼部,同明经考试。 取十岁以下习一经,兼《论语》《孝经》,每卷诵文,十科全 通者与官通,七以上者与出身。仍每年冬本贯申送 礼部,同明经举人例,考试讫闻奏。”
大历十年五月癸卯,停童子科。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云云。
文宗开成二年诏禁诸道滥荐童子
[编辑]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成二年十 二月,诏“诸道应荐万言童子等,朝廷设科取士,门目 至多,有官者合诣吏曹,未仕者即归礼部,此外更或 延引,则为冗长。起今后不得更有闻荐,俾繇正路,冀 绝幸门。虽是有命而以童子为荐者,比比有之。”
宣宗大中十年申饬诸道荐送童子并须实年通经者
[编辑]按《唐书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三月,中书 门下奏:“童子近日诸道所荐送者,多年齿已过,伪称 童子,考其所业,又是常流。起今日后,望令天下州府, 荐送童子,并须实年十一十二已下,仍须精熟,一经 问皆全通,兼自能书写者。如违制条,本道长吏亦议 惩法。”从之。
后唐
[编辑]庄宗同光三年诏童科任称乡贡委本州府解送不得另自表荐
[编辑]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庄宗同 光三年五月,礼部贡院奏,“当司准流内铨牒,应请定 冬集举人内有前乡贡童子者,三铨已前,团奏冬集, 皆竖前乡贡童子。伏准格文,只有童子科,此无乡贡 字。铨司先为请定冬集举人九经张仲宣等,内有前 乡贡明经童子成光诲。”遂检寻《六典》及苏冕《会要》,又 无本朝书,子细简讨,惟有闰十三年十二月敕:诸道 应荐万言及童子,起今后不得更有闻荐。据此,“童子” 两字,皆由诸道表荐,固无乡贡之名,又无口议帖经, 亦不合有明经之字,进则止于暗诵,便号神童。此外 格文别无童子。其成光诲铨司准格只收竖前童子 团奏去二月十五日具状申留司宰臣取裁。奏例。准 申者,伏缘三铨见《团奏冬集》右内有“乡贡”及“明经”字, 已依成光诲例,准格只竖童子。团奏次者左。伏以院 司尝年考试,皆凭诸道表荐。降敕下到当司,准格考试,及格者便放及第。其同光二年童子郭忠恕等九 人,皆是表荐童子,敕内并纳到家状,并有“乡贡”两字。 院司简勘同便榜示。引试及第后,先具白关牒报吏 部南曹,续便团奏。春关奏状下到中书省,追当司元 下纳家状,检点同覆奏放敕经过诸处。敕下后,方始 到当司,备录黄关,牒报御史台尚书省并吏部南曹, 令准流内铨牒。伏缘院司承前,皆凭敕命施行,《童子 敕》内并有“乡贡”两字,若使下落,恐涉专擅者,奉敕。起 今后,宜准开成三年敕文,凡有官者并诣吏曹,未仕 者皆归礼部。其童子则委本州府依诸色举人例考 试,结解送省,任称“乡贡童子”,长吏不得表荐。若无本 处解送,本司不在考试之限。 又按《册府元龟》,后唐 庄宗同光三年八月敕:“条例,诸道州府,不得表荐童 子。”
明宗天成三年敕诸州滥解童子并加责罚之例
[编辑]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成三 年七月敕:“近年诸道解送童子,皆越常规。或年齿渐 高,或精神非俊,或道字颇多讹舛,或念书不合格文, 主司若不去留贡部,积成乖弊。”自此后应诸道州府, 如公然滥发文解,略不考选艺能,其逐处判官及试 官,并加责罚,仍下贡院,“将来诸道应解送到童子,委 主”司精专考较,“须是年颜不高,念书合格,道字分明, 兼无蹶失,即放及第。仍依天成三年例,主司未出院 问,便引就试”,与诸科举人同日放榜,不得前却。
长兴元年敕童子准往例表荐不得解送
[编辑]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明宗长 兴元年八月敕:“其童子准往例委诸道表荐,不得解 送。兼所司每年所放,不得过拾人。仍所念书,并须是 部帙正经,不得以诸杂零碎文书,虚成卷数。兼及第 后十一选集,第一任未得授亲人官。”
长兴三年,特赐赵赞“童子及第。”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 按《宋史赵赞传》:赞字 元辅,本名美,后改焉。幽州蓟人。祖德钧,后唐卢龙节 度,封北平王。父延寿,尚明宗女兴平公主,至枢密使、 忠武军节度。赞幼聪慧,明宗甚爱之,与诸子、外孙石 氏并育于六宅。暇日,因遍阅诸孙数十人,目赞曰:“是 儿令器也。”赞七岁诵书二十七卷,应神童举。明宗诏 曰:“都尉之子,太尉之孙,幼能诵书,弱不好弄,克彰庭 训,宜锡科名,可特赐童子及第,仍附长兴三年礼部 春榜。”
长兴四年,恩放童子科人数。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长兴四 年三月,童子阎惟一等三十九人进状:“伏见贡院榜, 童子祇放十人,乞念苦辛,更加人数。敕旨都收二十 人,须是实苦辛者仍此,后不得援。”
废帝清泰二年定童子额数
[编辑]按《五代史唐废帝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清泰二 年二月往例,童子表荐不解送,每年所放不过十人。 长兴四年三月诏许放二十人。应顺元年正月诏许 放十五人。今请如最后敕人数。”
后晋
[编辑]高祖天福五年停童子科
[编辑]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福五 年四月,礼部侍郎张允奏,“童子每当就试,止在念书, 背经则虽似精详,对卷则不能诵读。及名成贡院,身 返故乡,但刻日以取官,更无心而习业,滥蠲徭役,虚 占官名,其童子一科请停废。”敕童子科停罢。
出帝开运元年复置童子科
[编辑]按《五代史晋出帝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运元 年八月诏曰:“明经童子之科,前代所设,盖期取士,良 谓通规。爰自近年,暂从停废,损益之机未见,牢笼之 义全亏。将阐斯文,宜依旧贯,庶臻至理,用广旁求。其 明经、童子二科,今后复置。”
后周
[编辑]世宗显德二年停罢童子科
[编辑]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显德二 年五月,翰林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贡举窦仪上言, “今之童子,比号神童。既幼稚之年,禀神异之性,语言 辨慧,精采英奇,出于自然,有则可举。窃闻近日,实异 于斯。抑嬉戏之心,教念诵之语,断其日月,委以师资。 限隔而游思不容什跌,而痛楚多及。孩童之意,本未 有知;父母之情,恐或不忍。而复省试之际,岁数难知, 或念诵分明,则年貌稍过;或年貌适中,则念诵未精; 及有司之去留,多家人之诉讼。”伏况晋朝罢此科,年 代非遥,《敕文》见在,今宜厘革,别俾进修。臣谬以菲才, 获承此任,本重难而为最,复遗阙以相仍。虔奉敕文, 重令条奏。或从长而仍旧,亦因弊以改为“上副圣情, 广遵公道。除依旧《格敕》施行外,其童子请却依晋天 福五年敕停罢,任改就别科赴举。”
辽
[编辑]====世宗天禄元年诏辟贡举立经童科====按《辽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志,经童之制:凡士庶子 年十三以下,能诵二大经,三小经,又诵《论语》、诸子及 五千字以上,府试十五题,通十三以上,会试每场十 五题,三场共通四十一以上,为中选。所贵在幼而诵 多者,若年同则以诵大经多者为最。初,天显八年,时 太宗以东平童子刘天骥,七岁能诵《诗》《书》《易》《礼》《春秋 左氏传》及《论语》《孟子》,上命教养之,然未有选举之制 也。世宗即位之二年,诏辟贡举,始备其列,取至百二 十二人。
宋
[编辑]太宗雍熙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浦城童子杨亿为秘书省正字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按《杨亿传》,“亿字大年,建州 浦城人。祖文逸,南唐玉山令。亿将生文逸梦一道士, 自称怀玉山人来谒。未几,亿生,有毛被体长尺馀,经 月乃落,能言。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七岁能属文, 对客谈论,有老成风。雍熙初,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 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就试词艺,送阙下,连三日得对 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太宗深加赏异,命内侍都知 王仁睿送至中书,又赋诗一章,宰相惊其俊异,削章 为贺。翼日,下制曰:“汝方髫龀,不由师训,精爽神助,文 字生知,越景绝尘,一日千里,予有望于汝也。”即授秘 书省正字,特赐袍笏。
淳化二年十二月乙亥赐秦州童子谭孺卿本科出身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真宗景德二年抚州晏殊大名府姜盖皆以童子召试殊赐进士出身盖同学究出身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凡童子十五岁 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其命 官免举无常格。景德二年,抚州晏殊、大名府姜盖,始 以童子召试诗赋,赐殊进士出身,盖同学究出身。寻 复召殊试赋论,帝嘉其敏赡,授秘书正字。后或罢或 复。自仁宗即位至大观末,赐出身者,仅二十人。 按 《晏殊传》: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 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馀 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 士出身。宰相寇准曰:“‘殊江外人’。帝顾曰:‘张九龄非江 外人邪’?”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 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秘 阁读书。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 之。
仁宗宝元元年六月戊寅罢举童子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神宗元丰七年冬十月庚辰饶州童子朱天申对于睿思殿赐五经出身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高宗建炎二年亲试童子朱虎臣赐金带以宠之
[编辑]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建炎二年,用旧 制亲试童子,召见朱虎臣,授官,赐金带以宠之。后至 者,或诵经、史、子、集,或诵御制诗文,或诵兵书,习步射。 其命官免举,皆临期取旨,无常格。”
孝宗淳熙八年始分童子试为三等
[编辑]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淳熙中,王克勤 始以程文求试,内殿引见,孝宗嘉其警敏,补从事郎, 令秘阁读书。会礼部言“本朝童子以文称者,杨亿、宋 绶、晏殊、李淑,后皆为贤宰相,名侍从。今郡国举贡,问 其所能,不过记诵,宜稍艰其选。”八年始分为三等,凡 全诵《六经》《孝经》、语、孟及能文如《六经》义三道,语、《孟》义 各一道,或赋一道,诗一首,为上等,与推恩。诵书外,能 通一经为中等,免文解两次;止能诵《六经》《语》《孟》为下 等,免文解一次。复试不合格者,与赐帛。
光宗绍熙三年夏四月癸卯补童子吴钢官
[编辑]按:《宋史光宗本纪》云云。
宁宗嘉定十四年命岁取童子三人试之
[编辑]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嘉定十四年,命 岁取三人,期以季春集阙下,先试于国子监,而申书 覆试之,为永制焉。理宗后罢此科,须卓绝能文者,许 诸郡荐举。”
度宗咸淳二年罢童子科
[编辑]按《宋史度宗本纪》:咸淳二年秋七月壬寅,礼部侍郎 李伯玉言,“人材贵乎善养,不贵速成,请罢童子科,息 奔竞,以保幼稚良心。”诏自咸淳三年为始,罢之。
金
[编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章宗即位初设经童科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纪》:大定二十九年七月辛巳,初设经 童科。 按《选举志》:“经童之制,凡士庶子年十三以下, 能诵二大经,三小经,又诵《论语》、诸子及五千字以上, 府试十五题,通十三以上,会试每场十五题,三场共 通四十一以上,为中选。”所贵在幼而诵多者,若年同 则以诵太经多者为最。初,天会八年,时太宗以东平童子刘天骥,七岁能诵《诗》《书》《易》《礼》《春秋左氏传》及《论 语》《孟子》,上命教养之,然未有选举之制也。熙宗即位 之二年,诏辟贡举,始备其列,取至百二十人。天德间, 废之。章宗大定二十九年,上谓宰臣曰:“经童岂遽无 人?”其议复置。
章宗明昌元年赐童子刘住儿出身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明昌元年,益都 府申,童子刘住儿,年十一岁能诗赋,诵大小六经,所 书行草颇有法,孝行夙成,乞依宋童子李淑赐出身, 且加以恩诏。上召至内殿,试《凤凰来仪赋》《鱼在藻》诗, 又令赋《旱》诗。上嘉之,赐本科出身,给钱粟官舍,令肄 业太学。
明昌三年,令议“童科中选,再习举业”之制。
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明昌三年。平章 政事完颜守贞言。“经童之科非古也。自唐诸道表荐 或取五人至十人。近代宋仁宗以为无补罢之。本朝 皇统间取及五十人。因以为常。天德时复废。圣主复 置,取以百数。恐久积多。不胜铨拟。乞谕旨约省取之。” 上曰:“若所诵皆及格。何如。”守贞曰:“视最幼而诵不讹 者精选之,则人数亦不至多也。”复问参知政事胥持 国,对曰:“所诵通否易见,岂容有滥?”上曰:“限以三十或 四十人,若百人皆通,亦可复取其精者。”持国曰:“是科 盖资教之术耳。夫幼习其文,长玩其义,使之莅政,人 材出焉。如中选者,加之修习进士举业,则所记皆得 为用。臣谓可勿令遽登仕途,必习举业而后官使之 可也。若能擢进士第,自同进士任用。如中府荐或会 试,视其次数,优其等级。几举不得荐者,从本科出身, 似可以激劝而得人矣。”诏议行之。
元
[编辑]成宗大德三年始举童子杨山童海童
[编辑]按《元史成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童子举,唐宋始 著于科,然亦无常员。成宗大德三年举童子杨山童、 海童。”
大德五年,大都等路举到童子张秦山等。
按《元史成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五年,大都提举 学校所举安西路张秦山,江浙行省举张昇甫。张秦 山尤善篆籀。”
武宗至大元年举武福安
[编辑]按《元史武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云云。
仁宗延祐三年江浙行省举俞傅孙冯怙哥
[编辑]按《元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云云。
延祐六年,河南路举张答罕,学士完者不花举丁顽 顽。
按《元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云云。
延祐七年,河间县举杜山童,大兴县举陈聃。
按《元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云云。
英宗至治元年举陈元麟
[编辑]按《元史英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至治元年。福州 路连江县举陈元麟能通性理。”
至治三年,河南行省举张英。
按《元史英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云云。
泰定帝泰定四年福州举神童叶留耕
[编辑]按《元史泰定帝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四年福州举 叶留耕,问以《四书》大义,则对曰:“无过。事父母能竭其 力,事君能致其身。”时人以远大期之。
文宗天历二年举神童杜夙灵
[编辑]按《元史文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云云。
至顺二年制举荅不歹子买来的为神童
[编辑]按《元史文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二年制举:“荅不 歹子买来的,皆以其天资颖悟,超出儿辈,或能默诵 经文,书写大字,或能缀缉辞章,讲说经史,并令入国 子学教育之。”
明
[编辑]明“举到幼童课业廪给之制。”
按《明会典》:凡各处举到幼童,奉旨送院读书习字者, 月给食米,内阁稽考课业,俟有成效,奏请擢用。其愿 科举出身者听。
神童部艺文一
[编辑]《赠张童子序》唐·韩愈
[编辑]天下之以《明二经》举于礼部者,岁至三千人。始自县 考试,定其可举者,然后升于州若府,其不能中科者, 不与是数焉。州若府总其属之所升,又考试之如县, 加察详焉,定其可举者,然后贡于天子,而升之有司, 其不能中科者,不与是数焉,谓之“乡贡。”有司者总州 府之所升而考试之,加察详焉,第其可进者,以名上 于天子而藏之,属之吏部,岁不及二百人,谓之“出身能在是选者,厥惟艰哉!《二经》章句仅数十万言,其传 注在外皆诵之,又约知其大说。由是举者,或远至十 馀年,然后与乎三千之数,而升于礼部矣;又或远至 十馀年,然后与乎二百之数,而进于吏部矣,斑白之 老半焉,昏塞不能及者,皆不在是限,“有终身不得与 者焉。”张童子生九年,自州县达礼部,一举而进,立于 二百之列。又二年,益通《二经》。有司复上其事,由是拜 卫兵曹之命。人皆谓童子耳目明达,神气以灵,余亦 伟童子之独出于等夷也。童子请于其官之长,随父 而宁母。岁八月,自京师道陕,南至虢,东及洛师,北过 大河之阳,九月始来及郑,自朝之闻人以及五都之 伯长群吏,皆厚其饩赂,或作歌诗以嘉童子,童子亦 荣矣。虽然,愈将进童子于道,使人谓童子求益者,非 欲速成者。夫少之与长也异。观少之时,人惟童子之 异;及其长也,将责成人之礼焉。成人之礼,非尽于童 子所能而已也。然则童子宜暂息乎其已学者,而勤 乎其“未学者,可也。”愈与童子俱,陆公之门人也,慕回、 路二子之相请赠与处也,故有以赠童子。
《壬戌童科小录序》宋·文天祥
[编辑]“景定壬戌,童子十人挑诵国子监,既中,试中书如初 考,吾里王元吉为首,该恩许两试,太常以次九人。一 试童子,归而课业,当为来科新进士。否则再试能又 中,即待年出官矣。”噫!其亦咄嗟乎哉!山林之士,白首 占毕,有终身不得名荐书齿下士于朝者。童子未离 幼学,已得以所长颉颃当时,虽其得于天者不凡,而 贵之也,人无异辞。然世之厄于命者,何限若此,独不 以自幸哉?童子岁月方来而未艾也,天下事有大于 科目之学者矣,则将何如?韩子《送张童子序》曰:“暂息 乎其所已学者,而勤乎其所未学者。”予谓童子其所 已学者,经也。经载道书也。童子向记其言语而已,而 沈潜义理,变化气质,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未之 及也。童子而能自其所已学者,温习䌷绎,深加履践, 希贤希圣,求之有馀师,而其所未学者,徐徐而勤之, 不为后也。“《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 时”,童子有之。予也有志乎竞辰者,日斯迈而月斯征, 愧悔多矣,敢无以相童子,童子倘有利于予言矣乎?
《上郡守孙公论考童生荐名书》
[编辑]明吴应箕
生:闻“士大夫有廉耻,而后天下有风俗;上之人有风 厉,而后下之人有廉耻。生无暇举其他,姑即一考试。” 童生之事论,而风俗之坏,于兹极矣。揆厥所由,则以 士大夫不知廉耻,公受贿赂,相为请托。而公祖父母 不务教化,专以考试媚悦乡绅生闻之长老,六十年 前童生有从府考托名者,举以为羞,而士大夫亦深 自爱而重冒嫌。故其时穷乡单户之子,多奋勉学问, 而自郡邑所升之士多贤。不知奔竞之风,何以遂至 此极也?生每见试牌至日,人之相为筹算者,必曰:“某 族有力者几人?工请托者几人?”未闻计能文者几人 也。而为童子者挟其厚赀,虽目不识丁,亦攘臂而议 于市。又有家非程卓,志急进取者,虽“弃产称贷,亦所 不顾。而其贫者,内视囊橐,辄自惭沮,未试而气已馁, 一试不效,遂徙业不能复振。生见近来童生,以孤寒 而能上达者,盖无几矣。乡官举人,每一遇考,其家人 子弟四出招揽,以位之崇卑、情之厚薄为请之多寡。 而黠者又负权术、持短长,以益倍其数,又互相把持, 巧为摇惑以益昂其”直。呜呼!岂祖宗所谓造就人材 者,尽为仕宦作情,而增田产之资乎?尢!可恨者,请托 府名,未为利也。而又文以美名,曰“荐贤。”夫贤者果尽 多金哉?故生尝以五罪蔽此属矣。素无相识之雅,又 非文字之缘,一旦轮赀,便为请托,是攫金于市之行 也。不论文艺之高下,第以金之多寡,先后其荐,是贾 人交易之术也。甘言诱致多富人子逆知其前路必 蹶,而吾囊金已盈矣,是掩取禽兽之智也。夫今之能 荐人者,亦曾亲尝小试之苦乎?穷时扼腕,此弊得志, 而以踵事为愉怏,是入官变塞之端也。在地方不留 意人材,循例请托,惟利是视,则立朝安望,清节表见, 是居官受贿之验也。然而禁绝者计其利亦有四:耳 目不分于嘱托,则得以虚公衡文,而文之美恶易见, 孤贫者不至淹落,一“利也;我诚不受人之嘱,即有所 博访而人不敢欺,二利也;钻刺无路,则人皆鼓舞向 学”,人知上之无私,即见遗者亦自安义命而无嚣陵 诟谇之习,三利也;且士子为齐民之表,考试为风化 之先,此中请托不行,民且晓然知上之所贵,而于钱 粮讼狱之类,亦可杜绝他端,四利也。夫请托之罪如 彼,禁止之利如此。向使有贤公祖、贤父母,正己率物, 孜孜以作养人材,奖拔孤寒为念,彼请者岂不自愧? 即不然而令行禁止,势固得为也;又不然,而格于权 贵,必欲吾绌法伸情,则古人砍几题门,亦非得已耳。 彼乡绅岂真能自负其曲,而挠吾公祖父母之权哉? 若夫童生,犹列在编氓,苟隳吾法而以身家尝试,必 无幸矣。此生所以极叹风俗之坏,而耑以风厉之责望上,盖为此也。伏惟明公以进士起家,致位守牧,甫 莅任而即有试士之役,诚如生言行之,此正今日厉 世磨钝之急务也。生言虽狂,而听之实于治化有裨, 惟采纳幸甚。
神童部艺文二〈诗〉
[编辑]《赠赵神童》唐·李端
[编辑]圣朝殊汉令,才子少登科。每见先鸣早,常惊后进多。 独居方寂寞,相对觉蹉跎。不是通家旧,频劳文举过。
神童部纪事
[编辑]《新序》:齐有闾丘卭,年十八,道遮宣王曰:“家贫亲老,愿 得小仕。”宣王曰:“子年尚稚,未可也。”闾丘卭对曰:“不然。 昔有颛顼,行年十二而治天下,秦项橐七岁为圣人 师。由此观之,卭不肖耳,年不稚矣。”宣王曰:“未有咫角 骖驹而能服重致远者也。由此观之,夫士亦华发堕 颠而后可用耳。”闾丘卭曰:“不然。夫尺有所短,寸有所” 长。骅骝𫘧骥,天下之俊马也。使之与狸鼬,试于釜灶 之间,其疾未必能过狸鼬也。黄鹄白鹤,一举千里,使 之与燕伏翼,试之堂庑之下庐室之间,其便未必能 过燕伏翼也。辟闾巨阙,天下之利器也。“石不阙,刺 石不锉,使之与菅槁决目出眯,其便未必能过菅槁 也。由此观之,华发堕颠,与卭何以异哉?”宣王曰:“善。子 有善言,何见寡人之晚也?”卭对曰:“夫鸡豚讙嗷,即夺 钟鼓之音,云霞充咽,则夺日月之明,谗人在侧,是以 见晚也。《诗》曰:‘听言则对,谮言则退’。庸得进乎?”宣王拊 轼曰:“寡人有过,遂载与之俱归而用焉。故”孔子曰:“后 生可畏,安知来者之不如今。”此之谓也。
《史记甘茂传》:“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 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 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 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 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 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 以彊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 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 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 “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夫项橐 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 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卿曰:“武安君南挫彊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 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 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 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 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 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行有日,甘罗谓文信 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 始皇曰:“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 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 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 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 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 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 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 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彊。赵 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 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 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华阳国志》:“文学神童扬乌雄子七岁,预父元文九岁 卒。”
《后汉书臧洪传》:“洪年十五,以父功拜童子郎,知名太 学。注《汉法》,孝廉试经者拜为郎,洪以年幼才俊,故拜 童子郎也。”
《左雄传》:“雄奏征海内各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 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禄。”及汝南谢廉、河南赵建章,年 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于是负书来学, 云集京师。
《魏志司马朗传》:“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 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 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 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穉弱,无仰高之 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庐江何氏家传》曰:“明帝时,有谯人胡康,年十五,以异 才见送。”又陈损益求试剧县,诏特引见,众论翕然,号 为神童,诏付秘书,使博览典籍。帝以问秘书丞何祯: “康才何如?”祯答曰:“康虽有才,性质不端,必有负败。”后 果以过见谴。
《将乐县志》:“西晋廖安好年甫十岁,能赋诗,善书,通《易》 《礼》《春秋》三经,作文如注,十九岁中童科卒,世称神童。”
〈按童科昉于唐而将乐县志以廖安好为西晋人疑有误姑存之以备考〉
儿《世说》:“谢几卿十二补国子生。齐文慧太子自临策 试,辨释无滞。”
《隋书庾质传》:“质字行修,少而明敏,早有志尚。八岁诵 梁世祖《元览》《言志》等十赋,拜童子郎。仕周齐炀王记 室。”
《大唐新语》:贾嘉隐年七岁,以神童召见。时太尉长孙 无忌、司空李𪟝于朝堂立语,李戏之曰:“吾所倚者何 树?”嘉隐曰:“松树。”李曰:“此槐也,何忽言松?”嘉隐曰:“以公 配木,则为松树。”无忌连问之曰:“吾所倚者何树?”嘉隐 曰:“槐树。”无忌曰:“汝不能复矫对耶?”嘉隐应声曰:“何须 矫对,但取其以鬼配木耳。”
《唐书员半千传》:“半千始名馀庆,生而孤,为从父鞠爱。 羇丱通书史。客晋州,州举童子,房元龄异之,对诏高 第,已能讲《易》《老》。及长,与何彦先同事王义方,以迈秀 见赏。义方常曰:‘五百岁一贤者,生子宜当之’。”因改今 名。凡举八科,皆中。
儿。《世说》:“杨炯中童子科,授校书郎,十一待制弘文馆。” 《邺侯外传》:“李泌字长源,赵郡中山人也。六代祖弼,唐 太师。父承休,唐吴房令。休娶汝南周氏。初,周氏尚幼, 有异僧僧伽从泗上来,见而奇之。且曰:‘此女后当归 李氏而生三子,其最小者,慎勿以紫衣衣之,当起家 金紫,为帝王师。及周氏既娠,凡二年,方寝而生。泌生’” 而发至于眉。先是周每产必累日困惫,惟娩,泌独无 恙,由是小字为顺。泌幼而聪敏,书一览能诵,六七岁 学属文。开元十六年,元宗御楼大酺,夜于楼下置高 座,召三教讲论。泌姑子员俶,年九岁,潜求姑备儒服, 夜升高座,词辩锋起,谭者皆屈。元宗奇之,召入楼中, 问姓名,乃曰:“半千之孙,宜其若是。”因问:“外更有奇童 如儿者乎?”对曰:“舅子顺年七岁,能赋敏捷。”问其宅居 所在,命中人潜伺于门,抱之以入,戒勿令其家知。元 宗方与张说观棋,中人抱泌至,俶与刘晏皆在帝侧。 及元宗见泌,谓说曰:“后来者与前儿迥殊仪状,真国 器耳。”说曰:“诚然。”遂命说试为诗,即令咏方圆动静,曰: “愿闻其状。”说应曰:“方如棋盘,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 如棋死。”说以其幼,仍教之曰:“但可以意虚作,不得更 实道棋子。”泌曰:“随意即甚易耳。”元宗笑曰:“精神全大 于身。”泌乃言曰:“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 遂意。”说因贺曰:“圣代嘉瑞也。”元宗大悦,抱于怀,抚其 头,命果饼啖之。遂送申王院,两月方归,仍赐衣物及 彩数十,且谕其家曰:“年少恐于儿有损,未能与官,当 善视之,乃国器也。”由是张九龄邀至宅,令其子均垍 相若师友,情义甚狎。张九龄、贺知章、张廷珪、韦虚心 见皆倾心爱重。贺知章尝曰:“此穉子目如秋水,必一 拜卿相。”张说曰:“昨者上欲官之,某言未可,盖惜之,待 其成器耳。”当其为儿童时,身轻,能于屏风上立,薰笼 上行。道者云:“十五岁必白日升天。”父母保惜,亲族怜 爱,闻之皆若有甚厄也。一旦空中有异香之气及音 乐之声,李氏之血属必迎骂之。至其年八月十五日, 笙歌在室,时有彩云挂于庭树。李氏之亲爱乃多贮 蒜虀至数斛,伺其异音奇香之至,潜令人登屋,以巨 杓飏浓蒜泼之,香乐遂散。自此更不复至。后二年赋 《长歌行》曰:“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 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 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遂良图。请 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诗成,传写之者莫 不称赏。张九龄见,独诫之曰:“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 自韬晦,斯尽善矣。藏器于身,古人所重,况童子邪!但 当为诗以赏风景,咏古贤,勿自扬己为妙。”泌泣谢之。 尔后为文,不复自言。九龄尤喜其有心,言前途不可 量也。又尝以直言规讽,九龄感之,遂呼小友。
元宗封泰山,刘晏八岁献《颂》,命张说试之。说曰:“国瑞 也。”授太子正字。
《太真外传》:时教坊有王大娘,善戴百尺竿,上施木山, 状瀛洲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其间,而舞不辍。时 刘晏以神童为秘书省正字,十岁,惠悟过人,上召于 楼中,贵妃坐于膝上,为施粉黛,与之巾栉。贵妃令咏 王大娘戴竿,晏应声曰:“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 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上与妃 及嫔御皆欢笑。移时声闻于外。因命牙笏黄纹袍赐 之。
儿《世说》:刘晏七岁为正字,入禁中起居,贵妃置膝上, 亲为画眉总髻。上问曰:“卿为正字,正得几字?”曰:“天下 字皆正,惟朋字未正《唐语林》:正观中,蜀人李义甫八岁,以神童至京师。太 宗在上林苑便对,有得乌者,上赐义甫。义甫登时进 诗曰:“日里扬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多许树,不借一 枝栖。”上笑曰:“‘朕今以全树借汝’。后相高宗。”
《唐书王丘传》:“丘十一擢童子科,他童皆专经,而丘独 属文,由是知名。”
陆游《南唐书萧俨传》:“俨,庐陵人,幼举童子,中其科。稍 长,命为秘书省正字。”
《宋史赵上交传》:“上交拜礼部侍郎,再知举,时枢密使 王峻用事,尝荐童子,上交拒之。峻怒,奏上交选士失 实,改太子詹事。”
《郭忠恕传》:“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阳人。七岁能诵书属 文,举童子及第,尤工篆籀。弱冠,汉湘阴公召之,忠恕 拂衣遽辞去。”
《王济传》:“济父恕,后唐时童子及第。开宝中知秀州。会 盗起,城陷,为盗所杀。”
《李若谷传》:“若谷子淑,年十二,真宗幸亳,献文行在所。 真宗奇之,命赋诗,赐童子出身,试秘书省校书郎,寇 准荐之,授校书郎、馆阁校勘。”
儿《世说》:杨亿十岁,太宗召见,谓曰:“卿久离乡里,得无 念父母乎?”曰:“臣见陛下,如臣父母。”
《闻见前录》:贾黄中,唐相耽四世孙也。年七岁以童子 举及第,李文公昉赠之诗曰:“七岁神童古所难,贾家 门户有衣冠。十人科第排头上,五部经书诵舌端。见 榜不知名字贵,登筵未识管弦欢。从今稳上青云去, 万里谁能测羽翰。”至太平兴国中,遂参大政。
《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父每旦令正立 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六岁,举童子科’。” 《避暑录话》:“晏元献、杨文公皆神童,元献十四岁,文公 十一岁,真宗皆亲试以九经,不遗一字。此岂人力可 至哉?”神童不试文字。二公既警绝,乃复命试以诗赋。 元献题出,适其素尝习者,自陈请易。文公初试一赋 立成。继又请,至五赋乃已。皆古所未闻也。
《梦溪笔谈》: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 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 爱其不隐。
《挥麈后录》。《真宗实录》召试神童蔡伯俙,授官之后,寂 无所传。明清因于故书中得其奏状一纸,今录于此: 司农少卿、管勾江州太平观蔡伯俙奏:“臣辄陈愚恳, 仰渎睿聪,退省𠎝尤,甘俟窜殛。臣见系知州资任,乞 管勾宫观,奉敕授前件差遣,于舒州居住。自熙宁八 年八月三日到任。伏念臣先于大中祥符八年真宗” 皇帝遣内臣毛昌达宣召赐对,试诵真宗皇帝御制 歌诗,即日蒙恩释褐授守秘书省正字。臣遭遇之年, 方始三岁。及赐臣御诗云:“七闽山水多才俊,三岁奇 童出盛时。”终篇后批:“闰六月十五日敕赐,见刊刻在 本家收秘。续蒙宣赴东宫,侍仁宗皇帝读书,朝夕亲 近,颇历岁年。以臣父龟从进士及第”,臣幼小,难以住 京,因乞将带出外,又蒙恩赉优渥。其后臣年一十七 岁,以家贫陈乞差遣,仁宗皇帝圣念矜怜,特依所乞, 仍有旨,“馀人不得援例。”自兹累历任使,今来本任至 来年二月当满,切念臣幼稚,幸会效官从事,勉励愚 拙,今已白首。重念臣生事萧条,累族重大,又无得力 儿男可以供侍,一日“舍禄无以为生。幸遇皇帝陛下 至仁至治,无一物失所,其于老者,惠恤尤深。臣以祥 符八年三岁甲子庚申节,未至衰老。欲望圣慈特赐 许臣再任管勾江州太平观一任,觊仍廪稍,得养单 贫,祗饬闺门,相传忠孝,庶几补报,以尽馀龄。候敕旨。” 盖元丰初计其年尚未七十。司农少卿,今之朝议大 夫也。碌碌无所闻,岂非聪明不及于前时耶?御诗《明 清偶记》其全篇:“七闽山水多才俊,三岁奇童出盛时。 家世应传清白训,婴儿自得老成姿。初当移步来朝 谒,方及能言便诵诗。更励孜孜图进益,青云千里看 前期。”后阅朱兴仲《续归田录》云:伯俙字景蕃,与晏元 献俱五六岁以神童侍仁宗于东宫。元献自初梗介, 蔡最柔媚,每太子过门兰高者,蔡伏地令太子履其 背而登。既践祚,元献被知遇,至宰相。蔡竟不大用,以 旧恩常领郡,颇不循法令,或被劾取旨,上识其姓名, 必曰:“藩邸旧臣,且令转官。”凡更四朝,元符初致仕,已 八十岁矣。监司荐之,乞落致仕与宫祠,其辞略云:“蔡 伯俙年八十岁,食禄七十五年。”余谓人生名位固可 得,罕得绵长如此者。以上《朱录》中语,因并载之。 《宋史何正臣传》:正臣,字君表,临江新淦人。九岁举童 子,赐出身。
《胡颖传》:颖字叔献,潭州湘潭人。父𤩰,娶赵方弟雍之 女。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赵氏诸舅以其类己, 每加赏鉴。成童即能背诵诸经,中童子科。复从兄学 弓马,母不许,曰:“汝家世儒业,不可复尔也。”遂感励苦 学。尢长于春秋,绍定五年登进士第。
《李伯玉传》:“伯玉历官权礼部尚书兼侍读。尝请罢童子科,以为非所以成人材,厚风俗。”
《金史李完传》:“完字全道,朔州马邑人。经童出身,复登 词赋进士第,调登城主簿。有遗爱,民为立祠。”
《守贞传》:“守贞言:经童之科,古不常设。唐以诸道表荐, 或取五人至十人,近代以为无补罢之。本朝皇统间, 取及五十人,因为常选。天德间,寻以停罢。陛下即位, 复立是科,朝廷宽大,放及百数,诚恐积久不胜铨拟, 宜稍裁减,以清流品。嘉纳焉。”
《元史张伯淳传》:“伯淳字师道,杭州崇德人。少举童子 科,以父任铨授迪功郎。”
《明外史曾鲁传》:“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 经》,一字不遗。奉礼部简正理欲以神童举于朝,其父 不听。”
儿《世说》:詹金龙五岁,同弟召见,帝以果分赐,令对曰: “一盂果子赐五岁之神童。”曰:“三尺草莽,对万年之天 子。”
《仪真县志》:鲍祖彪,字曼殊,一名元华。幼颖拔,有卓识, 号神童子。八岁肄南雍上舍,先二年有名于家塾中。 客以联语嘱之曰:“三寸舌,不让苏秦。”彪应声曰:“七尺 躯,羞同管仲。”客即异之。后在雍尝见赏于大司成李 建泰,未弱冠,括苍呼为老友。
《明外史李东阳传》:“东阳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径尺 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还其家。后两 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
《见闻搜玉》:三水林观,过七岁,举神童嬉游市中,或戏 令作转气云:“视之不见名曰希,听之不闻名曰夷,不 啻若是。”其口出,人皆掩鼻而过之。
《滋阳县志》:“韩智字愚夫,五岁能书大字,有司以奇童 荐入翰林。久之,归为县学生登第,授礼科给事中。” 《明外史杨一清传》:“一清字应宁,其先云南安宁州人。 少而能文,有司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宪宗俾内阁 择师教之。”
《列朝诗集》:程敏政字克勤。十岁以神童荐,召试《圣节》 及《瑞雪诗》并经义各一篇,援笔立就。诏读书翰林院 官给廪馔,李南阳以女妻焉。
《江南通志》:“程敏政,字克勤,信长子。十岁以神童召试 称旨,诏入翰林读书。甫冠,魁顺天。成化丙戌,廷试第 二,授翰林院编修。”
儿《世说》:程敏政篁墩举神童李贤许字,以女指席间 果试,曰:“因荷而得藉。”曰:“有杏不须梅。”
《明盛事》:杨文忠廷和举乡试,大理卿朱奎、太常卿任 道逊举“奇童,侍东宫书。”
《长安客话》:李文正公幼举神童,帝抱至膝上,时其父 拜起侍丹陛下,帝曰:“子坐父立,礼乎?”对曰:“嫂溺叔援, 权也。”入朝小履一双,仅二寸馀,犹是绊。所成衫则 粗纻,为耿天台先生所得,置王督学大谟家,王为孝 廉时也,后以还其家。
儿《世说》:李东阳文正举神童入朝,不能逾门限。帝曰: “神童足短。”曰:“天子门高。”
《云南通志》:“周良臣,湖广人,举神童。正德间,闻北胜州 有神童,张宗楚不远三千里访之,因寓焉。”
《湖广通志》:“王一鸣,字伯固,黄冈人。七岁郡举神童,万 历丙戌进士。与诸新第者同谒政府,王太仓忽问谁 为齐安王生,揖曰:‘子天下才也’。”
神童部杂录
[编辑]《避暑录话》。上所好恶固不可不慎,况于取士神童,本 不专在诵书,初亦不以为常科,适有则举之尔,故可 因之以得异材。观元献不以素所习题自隐,文公不 以一赋适成,自幸童子如此,他日岂有不成大器者 乎?大观行三舍法,至政和初,小人规时好者,谬言“学 校作成,人材已能如三代,乃以童子能诵书者为小 子有造”,此殆近俳,而执事者乐闻之,凡有以闻,悉命 之官,以成其说。故下俚庸俗之父兄,幸于苟得,每苦 其子弟以为市,此岂复更有人材哉?宣和末,余在蔡 与许,见江外以童子入贡者数辈,率以老书生挟二 三人持状立庭下求试,与倡优经过而献《艺略》等。初 亦怪,抱之使升堂,坐定问之,乃志在“得公厨数十千 为路费尔”,为之怅然。后或闻有得官者,今莫知皆安 在,理固然也。
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 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次教之《五经》, 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 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 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 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枫窗小牍》:“本朝以童子举,如国初贾黄中举,自五代 不论。若太宗朝洛阳郭忠恕,通《九经》,七岁举童子科。 淳化二年赐泰州童子谭孺卿出身。雍熙间得杨亿, 年十一,以童子召对,授秘书正字。咸平间得宋绶。景 德间抚州进士晏殊,年十四,大名府进士姜盖,年十 三。祥符间又得李淑。又赵焕,以童子召对,令从秘阁读书,时年十二。蔡伯俙年四岁,诵《诗》百馀篇,召为秘 书正字。神宗朝,元丰七年,赐饶州童子朱天锡五经 出身,年九岁,赐钱五万。又天锡从兄天申,年十二,试 十经皆通,赐五经出身。绍兴七年,赐处州孝童周智 出身。乾道、淳熙间,吕嗣兴、王克勤赐童子出身。先君 子以十岁通《九经》,以不谒丁晋公,摈不以闻,竟不得 与诸君子同声治朝也。
《丹铅总录》:近日云南洱海接官厅与打劫弯相近,有 一官命童生作对曰:“接官厅上接官。”一童生应曰:“打 劫弯中打劫。”尤可笑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