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第031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三十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三十一卷目录
农桑部总论一
书经〈无逸〉
汲冢周书〈文传解〉
管子〈牧民 权修 立政 乘马 八观 治国 禁藏 山至数 揆度 轻重甲
轻重乙 轻重丁 轻重戊〉
亢仓子〈农道篇〉
商子〈垦令 农战 外内〉
吕氏春秋〈上农 任地 辩土 审时〉
食货典第三十一卷
农桑部总论一
[编辑]书经
[编辑]《无逸》
[编辑]周公曰:“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 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 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 无闻知。”
〈蔡注〉“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者,以勤居逸也。依者指稼穑而言,小民所恃以为生者也。农之依田,犹鱼之依水,木之依土。鱼无水则死,木无土则枯,民非稼穑则无以生也。故舜自耕稼以至为帝,禹、稷躬稼以有天下。文、武之基起于后稷,四民之事莫劳于稼穑,生民之功莫盛于稼穑。周公发《无逸》之训,首及乎此,有以哉?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者,以逸为逸也。小民父母勤劳稼穑,其子乃生于豢养,不知稼穑之艰难,乃纵逸自恣,乃习俚巷鄙语,既又诞妄无所不至。不然,则讪侮其父母曰:“古老之人,无闻无知,徒自劳苦,而不知所以自逸也。”昔刘裕奋农亩而取江左,一再传后,子孙见其服用,反笑曰:“田舍翁得此亦”过矣。此正所谓“昔之人无闻知”也。
汲冢周书
[编辑]《文传解》
[编辑]文王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在鄗谓太子发曰:“吾语 汝,所保所守守之哉!厚德广惠,忠信爱人。君子之行, 不为骄侈,不为靡泰,不淫于美,括柱茅茨,为爱费。山 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 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畋渔以 时,童不夭胎,马不驰骛。土不失宜,土可犯,材可蓄。润 湿不穀。树之竹苇,莞蒲砾石不可谷;树之葛木,以为 丝络,以为材用。”故凡土地之间者,圣人裁之,并为民 利。是鱼鳖归其泉,鸟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山 以遂其材,工匠以为其器,百物以平其利,商贾以通 其货,工不失其务,农不失其时,是为和德。土多民少, 非其土也;土少人多,非其人也。故土多发政,以漕四 方,四方流之,土少安帑而外,其务方输。《夏箴》曰:“中不 容利,民乃外次。”《开望》曰:土广无守可袭伐,土狭无食 可围竭。二祸之来,不称之灾,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 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夏箴》曰:小人无兼年之 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大夫无兼年之食,遇天饥, 臣妾舆马非其有也。戒之哉!弗思弗行,至无日矣。不 明开塞禁舍者,其如天下何?人各修其学而尊其名, 圣人制之。故诸横生尽以养从,从生尽以养一。丈夫 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堕四时,如此者十年。有十 年之积者王,有五年之积者霸,无一年之积者亡。生 十杀一者物十重,生一杀十者物顿空,十重者王,顿 空者亡。兵强胜人,人强胜天,能制其有者,则能制人 之有,不能制其有者,则人制之。令行禁止。王,始也。出 一曰神明,出二曰分光,出三曰无适异,出四曰无适 与。无适与者亡。
管子
[编辑]《牧民》
[编辑]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 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 荣辱。
《权修》
[编辑]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 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 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杀其君,子有杀其父者矣。故取 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 不止,国虽大必危。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民之不牧 者,非吾民也。凡牧民者,以其所积者食之,不可不审也。其积多者其食多;其积寡者其食寡,无积者不食。 或有积而不食者,则民离上;有积多而食寡者,则民 不力;有积寡而食多者,则民多诈;有无积而徒食者, 则民偷幸。故离上不力,多诈偷幸,举事不成,应敌不 用。故曰:“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野与市争 民,家与府争货,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故野不积 草,农事先也;府不积货,藏于民也;市不成肆,家用足 也;朝不合众,乡分治也。故野不积草,府不积货,市不 成肆,朝不合众,治之至也。”
《立政》
[编辑]君之所务者五:一曰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植成,国 之贫也。二曰沟渎不遂于隘,障水不安其藏,国之贫 也。三曰桑麻不植于野,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四 曰六畜不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不备具,国之贫也。 五曰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国之贫也。故曰: 山泽救于火,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沟渎遂于隘,障水 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植于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 也。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工事 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
《乘马》
[编辑]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间,则知侈俭,知侈俭, 则百用节矣。故俭则伤事,侈则伤货。俭则金贱,金贱 则事不成,故伤事。侈则金贵,金贵则货贱,故伤货。货 尽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后知货之有馀, 是不知节也。不知量,不知节,不可谓之有道。天下乘 马服牛,而任之轻重有制,有壹宿之行,道之远近有 数矣,是知诸侯之地。千乘之国者,所以知地之小大 也,所以知任之轻重也。重而后损之,是不知任也;轻 而后益之,是不知器也。不知任,不知器,不可谓之有 道。“地之不可食者,山之无木者,百而当一;涸泽,百而 当一;地之无草木者,百而当一;樊棘杂处,民不得入 焉,百而当一;薮镰缠得入焉,九而当一蔓山,其木可 以为材,可以为轴,斤斧得入焉;九而当一汎山,其木 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十而当一流水,网 罟得入焉;五而当一林,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 斧得入焉;五而当一泽,网罟得入焉;五而当一”命之 曰地,均以实数。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 部命之曰聚。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五聚命之曰“某 乡”,四乡命之曰“方”,官制也,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 家而连,五连而暴,五暴而长,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 曰“都。”《邑制》也。邑成而制事,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 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事成 而制器,方六里为一乘之地也,一乘者,四马也。一马 其甲“七,其蔽五。四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白徒 三十人奉车”,两器制也。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 九夫之田也。黄金一镒,百乘一宿之尽也。无金则用 其绢,季绢三十三制当一镒,无绢则用其布,经暴布 百两当一镒。一镒之金,食百乘之一宿,则所市之地 六步一㪷,命之曰“中岁。”有市。无市则民不乏矣。方六 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亦关市之赋。“黄金百 镒为一箧,其货一谷笼为十箧,其商苟在市者三十 人。”其正月、十二月,黄金一镒,命之曰“正。”分春曰《书比》, 立夏曰《月程》,秋曰《大稽》。与民数得亡,三岁修封,五岁 修界,十岁更制,经,正也。十仞见水不大潦,五尺见水 不大旱,十一仞见水轻征,“十分去二,三二则去三,四 四则去四,五则去半,比之于山五尺见水十分去一, 四则去三,三则去二,二则去一,三尺而见水,比之于 泽。距国门以外,穷四境之内,丈夫二犁,童五尺一犁, 以为三日之功。”正月,令农始作,服于公田,农耕,及雪 释,耕始焉,芸卒焉。士闻见博学、意察而不为君臣者, 与功而不“与分焉。贾,知贾之贵贱,日至于市而不为 官贾者,与功而不与分焉;工,治容貌功能,日至于市 而不为官工者,与功而不与分焉。”不可使而为工,则 视《货离》之实而出夫粟。是故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 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 而民服之也,不可以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 为大功。是故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 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是故官 虚而莫敢为之请,君有珍车珍甲,而莫之敢有。君举 事,臣不敢诬其所不能。君知臣,臣亦知君知己也。故 臣莫敢不竭力,俱操其诚以来道,曰“均地分力,使民 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早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 于身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 倦,民不惮劳苦。故“《不均》之为恶也,地利不可竭,民力 不可殚,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 为。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 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八观》
[编辑]“行其田野,视其耕芸,计其农事而饥饱之,国可以知 也。其耕之不深,芸之不谨,地宜不任,草田多秽,耕者
不必肥,荒者不必墝,以人猥计其野,草田多而辟田少者,虽不水旱,饥国之野也。”若是而民寡,则不足以守其地;若是而民众,则国贫民饥。以此遇水旱,则众 散而不收。彼民不足以守者,其城不固;民饥者不可 以使战,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故曰:“有地君国。”而 不务耕芸,寄生之君也。《故》曰:“行其田野,视其耕芸”,计 其农事,而饥饱之国可知也;行其山泽,观其桑麻,计 其六畜之产,而贫富之国可知也。夫山泽广大,则草 木易多也;壤地肥饶,则桑麻易植也;荐草多衍,则六 畜易繁也。山泽虽广,草木毋禁;壤地虽肥,桑麻毋数, 荐草虽多,六畜有征,闭货之门也。故曰:“时货不遂”,金 玉虽多,谓之贫国也。《故》曰:“行其山泽,观其桑麻”,计其 六畜之产,而贫富之国可知也。课凶饥,计师役,视台 榭,量国费,而实虚之国可知也。凡田野,万家之众,可 食之地,方五十里,可以为足矣。万家以下,则就山泽 可矣;万家以上,则去“山泽可矣。彼野悉辟而民无积 者,国地小而食地浅也;田半垦而民有馀食而粟米 多者,国地大而食地博也;国地大而野不辟者,君好 货而臣好利者也;辟地广而民不足者,上赋重流其 藏者也。故曰:粟行于三百里,则国毋一年之积粟;行 于四百里,则国毋二年之积粟;行于五百里,则众有 饥色”,其稼亡三之一者,命曰小凶,小凶三年而大凶, 大凶则众有大遗苞矣。什一之师,什三毋事,则稼亡 三之一。稼亡三之一,而非有故盖积也,则道有损瘠 矣。什一之师,三年不解,非有馀食也,则民有鬻子矣。 故曰:“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是何也?曰:“大木不可独伐也,大木不可独”举也,大木 不可独运也,大木不可加之薄墙之上。故曰:山林虽 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国虽充盈,金玉虽多,宫室 必有度,江海虽广,池泽虽博,鱼鳖虽多,罔罟必有正。 船网不可一财而成也。非私草木,爱鱼鳖也,恶废民 于生谷也。故曰:“先王之禁山泽之作者,博民于生谷 也。”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 力,毋以致财。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 于劳身。是故主上用财毋已,是民用力毋休也。故曰: 台榭相望者,其上下相怨也;民毋馀积者,其禁不必 止;众有遗苞者,其战不必胜;道有损瘠者,其守不必 固。故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胜,守不必固,则危 亡随其后矣。故曰:“课凶饥,计师役,观台榭,量国费”,实 虚之国可知也。
《治国》
[编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 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 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 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 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 号令不同,然俱王天 “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 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 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 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彊,兵彊者 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彊,兵广地富,国 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今为末 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 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 则田荒而国贫矣。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馀者也,而 上征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征矣。耕耨者有 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秋籴以五,春粜 以朿,是又倍贷也。故以上之征而倍取于民者四,关 市之租,府库之征,粟什一,厮舆之事,此四时亦当一 倍贷矣。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 者,粟少而民无积也。常山之东,河、汝之间,早生而晚 杀,五榖之所蕃熟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 为粟二百石。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粥子者, 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 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 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 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不生粟之国亡。粟 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 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 下之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参徙成国。 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 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 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农事 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 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 也,此务粟之功也。上不利农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 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 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 守不必固矣。夫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胜,守不 必固,命之曰“寄生之君”,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粟 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禁藏》
[编辑]夫民之所生,衣与食也;食之所生,水与土也。所以富 民有要,食民有率,率三十亩而足于卒岁。岁兼美恶, 亩取一石,则人有三十石;果蓏素食当十石;糠秕六 畜当十石,则人有五十石。布帛麻丝旁入,奇利未在 其中也,故国有馀藏,民有馀食。夫叙钧者,所以视多 寡也;权衡者,所以视重轻也;户籍田结者,所以知贫 富之不訾也。故善者必先知其田,乃知其人,田备然 后民可足也。
《山至数》
[编辑]桓公问于《管子》曰:“终身有天下而勿失,为之有道乎?” 管子对曰:“请勿施于天下,独施之于吾国。”桓公曰:“此 若言何谓也?”管子对曰:“国之广狭,壤之肥墝有数,终 岁食馀有数,彼守国者,守谷而已矣。曰某县之壤广 若干,某县之壤狭若干,则必积委弊。”于是县州里受 公钱。泰秋国谷去参之一。君下令谓郡县属大夫,里 邑皆籍粟,入若干谷,重一也,以藏于上者,国谷参分 则二分在上矣。泰春国谷倍重数也。泰夏赋谷以市 櫎,民皆受上榖以治田土。《泰秋》田谷之存予者若干。 今上敛谷以币,民曰“无币以谷”,则民之三有归于上 矣。重之相因时之化,举无不为。国䇲君用大夫之委, 以流归于上,君用民,以时归于君。藏“轻出轻,以重数 也,则彼安有自还之大夫独委之彼诸侯之谷十,使 吾国谷二十,则诸侯谷归吾国矣。诸侯谷二十,吾国 谷十,则吾国谷归于诸侯矣。”故善为天下者,谨守重 流,而天下不吾泄矣。彼重之相归,如水之就下,吾国 岁非凶也,以币藏之,故国谷倍重,故诸侯之谷至也。 是藏一分,以致诸侯之一分,利不夺于天下,大夫不 得以富侈,以重藏轻国,常有十国之䇲也。故诸侯服 而无正臣,櫎从而以忠,此以轻重御天下之道也,谓 之“数应。”
《揆度》
[编辑]“上农挟五,中农挟四,下农挟三。上女衣五,中女衣四, 下女衣三。农有常业,女有常事。一农不耕,民有为之 饥者;一女不织,民有为之寒者。饥寒冻饿,必起于粪 土。故先王谨于其始,事再其本。民无𥼷者,卖其子,三 其本。”若为食,四其本则乡里给,五其本则远近通,然 后死得葬矣。事不能再其本,而上之求焉无止,然则 奸涂不可独遵,货财不安于拘。随之以法,则中内摲 民也,轻重不调。无𥼷之民不可责理,鬻子不可得使。 君失其民,父失其子,亡国之数也。《管子》曰:“神农之数 曰:一谷不登,减一谷。谷之法什倍;二谷不登,减二谷。” 谷之法再什倍。夷疏满之。无食者予之陈,无种者贷 之新。故无什倍之贾,无倍称之民。
《轻重甲》
[编辑]《管子》曰:“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 金之贾;百乘之国,必有百金之贾。非君之所赖也,君 之所与。故为人君而不审其号令,则中一国而二君 二王也。”桓公曰:“何谓一国而二君、二王?”管子对曰:“今 君之籍取以正,万物之贾,轻去其分,皆入于商贾,此 中一国而二君二王也。故贾人乘其弊以守民之时, 贫者失其财,是重贫也;农夫失其五谷,是重竭也。故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 天下王。”桓公曰:“此若言何谓也?”管子对曰:“山林菹泽 草莱者,薪蒸之所出,牺牲之所起也。故使民求之,使 民藉之,因以给之。私爱之于民,若弟之与兄,子之与 父也,然后可以通财交殷也。故请取君之游财,而邑 里布积之阳春,蚕桑且至,请以给其口食。”《曲之彊》。 若此,则絓丝之籍,去分而敛矣。且四方之不至,六时 制之。春日倳耜,次日获麦,次日薄芋,次日树麻,次日 绝菹,次日大雨且至,趣芸壅培,六时制之,臣给至于 国都,善者乡因其轻重,守其委庐。故事至而不妄,然 后可以立为天下王。
《管子》曰:“一农不耕,民或为之饥;一女不织,民或为之 寒。故事再其本则无卖其子者;事三其本则衣食足; 事四其本则正籍给事五其本则远近通死得藏。”今 事不能再其本,而上之求焉无止,是使奸涂不可独 行,遗财不可包止,随之以法,则是下艾。“民食三升,则 乡有正食而盗食;二升,则里有正食而盗食;一升,则 家有正食而盗。”今操不反之事,而食四十倍之粟,而 求民之毋失,不可得矣。且君朝令而求夕具,有者出 其财,无有者卖其衣屦,农夫粜其五谷,三分贾而去。 是君朝令一怒,布帛流越而之天下。君求焉而无止, 民无以待之,走亡而栖山阜。持戈之士顾不见亲家 族。夫而不分,民走于中而士遁于外,此不待战而内 败。
《轻重乙》
[编辑]桓公问于《管子》曰:“崇弟、蒋弟,丁惠之功世吾岁罔寡 人不得籍斗升焉。去菹菜咸卤斥泽山间。”“不为 用之壤,寡人不得籍斗升焉。去一列稼,缘封十五里 之原,强稼而自以为落其民,寡人不得籍斗升焉,则是寡人之国,五分而不能操其二,是有万乘之号而 无千乘之用也。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为之 有道乎?”管子对曰:“唯籍于号令为可耳。”桓公曰:“行事 奈何?”管子对曰:“请以令发师,置屯,籍农十锺之”家不 行,百锺之家不行,千锺之家不行,行者不能百之一, 千之十,而囷窌之数皆见于上矣。君案囷窌之数,令 之曰:“国贫而用不足,请以平价取之。”子皆案囷窌而 不能挹损焉。君直币之轻重以决其数,使无券契之 责,则积藏囷窌之粟,皆归于君矣。故九州无敌,竟上 无患。令曰:“罢师归农,无所用之。”《管子》曰:“天下有兵,则 积藏之粟足以备其粮;天下无兵,则以赐贫甿。若此, 则菹菜咸卤,斥泽山间。”之壤,无不发草。此之谓 “籍于号令。”〈按《字典》无。〉 管子曰:“滕、鲁之粟釜百,则使吾国之粟釜千,滕、鲁之 粟四流而归我若下深谷者,非岁凶而民饥也,辟之 以号令,引之以徐疾,施平其归,我若流水。”
桓公曰:“吾欲杀正商贾之利,而益农夫之事,为此有 道乎?”管子对曰:“粟重而万物轻,粟轻而万物重,两者 不衡立。故杀正商贾之利,而益农夫之事,则请重粟 之价,金三百;若是则田野大辟,而农夫劝其事矣。”桓 公曰:“重之有道乎?”《管子》对曰:“请以令与大夫城藏,使 卿诸侯藏千锺;令大夫藏五百锺,列大夫藏百锺;富 商蓄贾藏五十锺,内可以为国委,外可以益农夫之 事。”桓公曰:“善。下令卿诸侯,令大夫城藏,农夫辟其五 谷,三倍其贾,则正商失其事,而农夫有百倍之利矣。” 桓公问于《管子》曰:“衡有数乎?”管子对曰:“衡无数也。衡 者,使物一高一下,不得常固。”桓公曰:“然则衡数不可 调耶?”管子对曰:“不可调。调则澄,澄则常,常则高下不 贰,高下不贰,则万物不可得而使固。”桓公曰:“然则何 以守时?”管子对曰:“夫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故曰:‘农 事且作,请以什伍农夫赋耜铁,此之谓春之秋。大夏 且至,丝纩之所作,此之谓夏之秋。而大秋成,五谷之 所会,此之谓秋之秋。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绩缉缕之 所作也,此之谓冬之’”秋。故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已 有四者之序,发号出令,物之轻重,相什而相伯,故物 不得有常固,故曰“衡无数。”
《轻重丁》
[编辑]桓公曰:“寡人多务令衡,籍吾国之富商蓄贾称贷家 以利吾贫萌,农夫不失其本事,反此有道乎?”管子对 曰:“惟反之以号令为可耳。”桓公曰:“行事奈何?”管子对 曰:“请使宾胥无驰而南,隰朋驰而北,甯戚驰而东,鲍 叔驰而西。”四子之行定,夷吾请号令,谓四子曰:“子皆 为我君视四方称贷之间,其受息之氓几何,千家以 报吾。”鲍叔驰而西,反报曰:“西方之氓者,带济负河、菹 泽之萌也,渔猎取薪蒸而为食。其称贷之家,多者千 锺,少者六七百锺,其出之锺也一锺,其受息之萌九 百馀家。”宾胥无驰而南,反报曰:“南方之萌者,山居谷 处,登降之萌也。上斲轮轴,下采杼栗,田猎而为食。其 称贷之家,多者千万,少者六七百万,其出之中伯伍 也,其受息之萌八百馀家。”甯戚驰而东反报曰:“东方 之萌,带山负海,若处上断福,渔猎之萌也,治葛缕而 为食,其称贷之家,丁惠高国,多者五千锺,少者三千 锺,其出之中锺五釜也,其受息之萌八九百家。”隰朋 驰而北反报曰:“北方之萌者,衍处负海,煮泲为盐,梁 济取鱼之萌也,薪食,其称贷之家多者千万,少者六 七百万,其出之中伯二十也。受息之氓九百馀家,凡 称贷之家,出泉参千万,出粟参数千万锺,受于息民 参万家。”四子已报,管子曰:“不弃我君之有萌,中一国 而五君之正也。然欲国之无贫,兵之无弱,安可得哉?” 桓公曰:“为此有道乎?”《管子》曰:“惟反之以号令为可。请 以令贺。献者皆以《鐻枝兰》鼓,则必坐长什倍其本矣。 君之栈台之职,亦坐长什倍,请以令召称贷之家。”君 因酌之酒,太宰行觞,桓公举衣而问曰:“寡人多务,令 衡籍吾国。闻子之假贷吾贫萌,使有以终其上。令寡 人有《鐻枝兰》鼓,其贾中纯万泉也。愿以为吾贫萌,决 其子息之数,使无券契之责。”称贷之家皆齐首而稽 颡曰:“君之忧萌至于此,请再拜以献堂下。”桓公曰:“不 可。子使吾萌,春有以倳耜,夏有以决芸。寡人之德,子 无所宠,若此而不受,寡人不得于心。”故称贷之家曰 皆再拜受所出栈台之职,未能参千纯也,而决四方 子息之数,使无券契之责。四方之萌闻之,父教其子, 兄教其弟,曰:“夫垦田发务,上之所急,可以无庶乎?君 之忧我至于此。此之谓《反准》。”
桓公曰:“粜贱,寡人恐五谷之归于诸侯,寡人欲为百 姓万民藏之,为此有道乎?”管子曰:“今者夷吾过市,有 新成《囷京》者二家,君请式璧而聘之。”桓公曰:“诺。”行令 半岁,万民闻之,舍其作业而为囷京,以藏菽粟五谷 者过半。桓公问管子曰:“此其何故也?”管子曰:“成《囷京》 者二家,君式璧而聘之,名显于国中,国中莫不闻是 民上则无功显名于百姓也。功立而名成,下则实其 囷京,上以给上,为君一举而名实俱在也,民何为也桓公问管子曰:“请问王数之守终始,可得闻乎?”《管子》 曰:“正月之朝,谷始也;日至百口,黍秫之始也;九月敛 实,平麦之始也。”管子问于桓公:“敢问齐方于几何里?” 桓公曰:“方五百里。”《管子》曰:“阴雍,长城之地,其于齐国 三分之一,非谷之所生也。”“龙夏,其于齐国,四分之 一也,朝夕外之所墆齐地者,五分之一,非谷之所生 也。然则吾非托食之主耶?”桓公遽然起曰:“然则为之 奈何?”管子对曰:“动之以言,溃之以辞,可以为国基。且 君币籍而务,则贾人独操国趣;君谷籍而务,则农人 独操国固。君动言操辞,左右之流,君独因之。物之始, 吾已见之矣;物之终,吾已见之矣;物之贾,吾已见之 矣。”《管子》曰:“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三败杀君, 二重臣,定社稷者,石。此皆以孤突之地封者也。故山 地者,山也;水地者,泽也;薪刍之所生者,斥也。”公曰:“托 食之主及吾地,亦有道乎?”管子对曰:“守其三原。”公曰: “何谓三原?”管子对曰:“君守布,则籍于麻十倍其贾,布 五十倍其贾”,此数也。“君以织籍,籍于系,未为系籍。系 抚织,再十倍其贾。如此,则云五谷之籍。是故籍于布 则抚之系,籍于谷则抚之山,籍于六畜则抚之术,籍 于物之终始。而善御以言。”公曰:“善。”
《管子》曰:“以国一籍,臣右守,布万两而右麻,籍四十倍 其贾术,布五十倍其贾,公以重布决诸侯,贾如此而 有二十齐之故,是故轻轶于贾谷制畜者,则物轶于 四时之辅。善为国者,守其国之财。汤之以高下,注之 以徐疾,一可以为百,未尝籍求于民,而使用若河海, 终则有始,此谓守物而御天下也。”公曰:“然则无可以 为有乎?贫可以为富乎?”管子对曰:“物之生未有刑,而 王霸立其功焉。是故以人求人,则人重矣;以数求物, 则物重矣。”公曰:“此若言何谓也?”管子对曰:“举国而一 则无赀,举国而十则有百。然则吾将以徐疾御之,若 左之授右,若右之授左,是以外内不踡,终身无咎。王 霸之不求于人,而求之终始,四时之”高下,令之徐疾 而已矣。源泉有竭,鬼神有歇。守物之终始,身不竭,此 谓《源究》。
《轻重戊》
[编辑]桓公曰:“鲁、梁之于齐也,千谷也,蜂螫也,齿之有唇也。 今吾欲下鲁梁,何行而可?”管子对曰:“鲁、梁之民俗为 绨公服绨,令左右服之,民从而服之。公因令齐勿敢 为,必仰于鲁梁,则是鲁梁释其农事而作绨矣。”桓公 曰:“诺。”即为服于泰山之阳,十日而服之。管子告鲁、梁 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绨千匹,赐子金三百斤,什至而 金三千斤”,则是鲁、梁不赋于民,财用足也。鲁、梁之君 闻之,则教其民为绨。十三月而《管子》令人之鲁、梁。鲁、 梁郭中之民,道路扬尘,十步不相见绁繑而踵相随 车毂。骑连伍而行。管子曰:“鲁、梁可下矣。”公曰:“奈何?” 管子对曰:“公宜服帛,率民去绨闭关,毋与鲁、梁通使。” 公曰:“诺。”后十月,管子令人之鲁、梁。鲁、梁之民,饿馁相 及,应声之正,无以给上。鲁、梁之君即令其民去绨,修 农谷,不可以三月而得。鲁、梁之人籴十百,齐粜十钱。 二十四月,鲁、梁之民归齐者十分之六。三年,鲁、梁之 君请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莱、莒与柴田相并,为之奈何?”管子 对曰:“莱、莒之山生柴,君其率白徒之卒,铸庄山之金 以为币,重莱之柴贾。”莱君闻之,告左右曰:“金币者,人 之所重也;柴者,吾国之奇出也。以吾国之奇出,尽齐 之重宝,则齐可并也。”莱即释其耕农而治柴。管子即 令隰朋反农。二年,桓公止柴、莱、莒之籴三百七十,齐 “粜十钱。”莱、莒之民降齐者十分之七。二十八月,莱、莒 之君请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 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 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 “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桓公即为百里之城, 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 公与民通轻重,藏谷什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 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 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 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 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 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 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 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 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楚之男子居外,女子居 涂。《隰朋》教民藏粟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 “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 得,而修谷钱五倍,是楚强也。”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 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修谷,谷不可三月而得 也。”楚籴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𦬒之南。楚人降齐者 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管子 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 其贾,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公曰:“诺。”因令人之 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贵贾。齐修械器于衡山。十 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 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 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 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于赵,赵籴十五, 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 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 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 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亢仓子
[编辑]《农道篇》
[编辑]“人舍本而事末则不一令,不一令则不可以守,不可 以战。人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流徙,轻 流徙则国家时有灾患,皆生远志,无复居心。人忘本 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巧法令 则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古先圣王之所以理人者,先 务农业。农业非徒为地利也,贵行其志也。人农则朴, “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边境安则主位尊。人农则 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博深农则其产 复,其产复则重流散,重流散则死,其处无二虑,是天 下为一心矣。”天下一心,轩辕几蘧之理,不是过也。古 先圣王之所以茂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躬 率诸侯耕籍田,大夫士第有功级,劝人尊地产也。后 妃率嫔御蚕于郊桑公田,劝人力妇教也。男子不织 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资相为业,此圣王之 制也。故敬时爱日,埒实课功,非老不休,非疾不息,一 人劝之,十人食之,当时之务,不兴土功,不料师旅,男 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妨农也。黄帝曰:“四时之不可正, 正五谷而已耳。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天也,养之 者地也。是以稼之容足,耨之容耰,耘之容手,是谓耕 道。”农攻食,工攻器,贾攻货,时事不龚,敓之以土功,是 谓大凶。凡稼,蚤者先时,暮者不及时,寒暑不节,稼乃 生灾。冬至已后,五旬有七日,而昌生于是乎始。耕事 农之道,见生而艺生,见死而获死。天发时,地产财,不 与人“期。有年祀土,无年祀土,无失人时。迨时而作,遇 时而止,老弱之力,可使尽起。不知时者,未至而逆之, 既往而慕之,当其时而薄之,此从事之下也。”夫耨必 以旱,使地肥而土缓。稼欲产于尘土而殖于地坚者, 慎其种,勿使数,亦勿使疏,于其施。土无使不足,亦无 使有馀。畎欲深以端,亩欲沃以平。下得阴,上得阳,然 后咸生。立苗有行,故速长;强弱不相害,故速大。正其 行,通其中,疏为冷风,则有收而多功。“率稼望之有馀, 就之则疏,是地之窃也。不除则芜,除之则虚,是事伤 之也。苗其弱也欲孤,其长也欲相与居,其熟也欲相 与扶,三以为族,稼乃多谷。凡苗之患,不俱生而俱死。 是以先生者美米,后生者为秕。”是故其耨也,长其兄 而去其弟,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独居。肥 而扶疏则多秕,墝而独居则多死。不知耨者,去其兄 而养其弟,不收其粟而收其秕,上下不安,则稼多死。 得时之禾,长稠而大穗,圜粟而薄糠,米饴而香,舂之 易而食之强。失时之禾,深芒而小茎,穗锐,多秕而青 蘦。得时之“黍,穗不芒以长,团米而寡糠,失时之黍,大 本华茎,叶膏短穗,得时之稻,茎葆长稠,穗如马尾,失 时之稻,纤茎而不滋厚,糠而菑死,得时之麻,疏节而 色阳,坚枲而小本,失时之麻,蕃柯短茎,岸节而叶虫, 得时之菽,长茎而短足,其荚二七以为族,多枝数节, 竞叶繁实,称之重,食之息,失时之菽,必长以蔓浮叶 虚本,疏节而小荚。得时之麦,长稠而颈族,二七以为 行,薄叶而𪏆色,食之使人肥且有力。失时之麦,胕肿 多病,弱苖而翜穗。是故得时之稼丰,失时之稼约。庶 谷尽宜,从而食之,使人四卫变强,耳目聪明,凶气不 入,身无苛殃。”善乎孔子之言:“冬饱则身温,夏饱则身 凉。”夫温凉时适,则人无病疢;人无病疢,是疫疠不行。 疫疠不行,咸得遂其天年。故曰:“谷者人之天,是以兴。” 王务农,王不务农,是弃人也。王而弃人,将何国哉?
商子
[编辑]《垦令》
[编辑]“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相 稽,则农有馀日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则农不救;农 不救而有馀日,则草必垦矣。訾粟而税,则上一而民 平;上一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民平则慎,慎则难变; 上信而官不敢为邪。”民慎而难变,则下不非上,中不 苦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则壮民疾农不变;壮民疾 “农;不变,则少民学之不休;少民学之不休,则草必垦 矣。无以外权爵任与官,则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 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勉农而不偷;民 不贱农,则国安不殆;国安不殆,勉农而不偷,则草必 垦矣。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则以其食口 之数贱而重使之,则辟淫游食之民无所于食;民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使商无得籴,农无得 粜;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 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 怯,则欲农,窳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声服 无通于百县,则民行作不顾,休居不听;休居不听,则 气不淫;行作不顾,则意必一。意一而气不淫,则草必 垦矣。“无得取庸,则大夫家长不见缮,爱子不惰食。”惰 民不窳,而庸民无所于食,是必农。大夫家长不见缮, 则农事不伤。爱子惰民不窳,则故田不荒,农事不伤。 农民益农,则草必垦矣。废逆旅,则奸伪、躁心、私交、疑 农之民不行,逆旅之民无以食。即必农农,则草必垦 矣。壹山泽,则恶农、慢惰。倍欲之民,无所于食;无所于 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 倍其朴,然则商估少,农不能喜酣奭,大臣不为荒饱。 商估少,则上不费粟;民不能喜酣奭,则农不慢。大臣 不荒,则国事不稽,主无过举。上不费粟,民不慢农,则 草必垦矣。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狠刚之 民不讼,怠惰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巧谀恶心之 民无变也。”五民者,不生于境内,则草必垦矣。使民无 得擅从,则诛愚乱农,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 欲,立民一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均 出馀子之使,令以世,使之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 概不可以辟役,而大官未“可必得也。则馀子不游,事 人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辩 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无得居游于百县,则农民无 所闻变见方。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 故事。而愚农不知,不好学问。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 务疾农。知农不离其故事,则草必垦矣。令军市无有 女子,而命其商,令人自拾甲兵,使视军兴,又使军市 无得私输粮者,则奸谋无所于伏。盗输粮者不私稽, 轻惰之民不游军市;盗粮者无所售,送粮者不私,轻 惰之民不游军市,则农民不淫,国粟不劳,则草必垦 矣。百县之治一形,则从迂者不敢更其制,过而废者 不能匿其举。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迂者不饰,代者 不更,则官属少而民不劳;官无邪则民不敖;民不敖 则业不败;官属少,征不烦;民不劳则农多日;农多日, 征不烦,业不败,则草必垦矣。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 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以商之 口数使商令之,斯舆徒重者必当名,则农逸而商劳。 农逸则良田不荒,商劳则去商丧寡之礼无通于百 县,则农民不饥,行不饰;农不饥,行不饰,则公作必疾; 而私作不荒,则农事必胜;农事必胜,则草必垦矣。今 送粮无取僦,无得反庸;车牛舆设,设必当名,然则往 速来疾,则业不败农;业不败农,则草必垦矣。无得为 罪人请于吏而饟食之,则奸民无主。奸民无主,则为 奸不勉。农民不伤奸民无朴。奸民无朴则农民不败, 农民不败则草必垦矣。
《农战》
[编辑]凡人主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所以兴者,农战也。今 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 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善为国家者,其 教民也,皆作壹而得官爵,故不官无爵。国去言则民 朴,民朴则不淫。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 壹则民不偷营,民不偷营则多力,多力则国强。今境 内之民皆曰: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故豪杰皆可 变业,务学《诗》《书》,随从外权,上可以得显,下可以求官 爵,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具备,国之危也。 民以此为教者,其国必削。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 于农;国大民众,不淫于言,则民朴壹;民朴壹,则官爵 不可巧而取也。不可巧取,则奸不生;奸不生则主不 惑。今境内之民及处官爵者,见朝廷之可以巧言辩 说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是故进则曲主, 退则虑私,所以实其私,然则下卖权矣。夫曲主虑私, 非国利也,而为之者以其爵禄也;下卖权,非忠臣也, 而为之者以末货也。然则下官之冀迁者,皆曰多货, 则上官可得而欲也。曰:“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 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若以情事上而求迁者,则 如引诸绝绳而求乘枉木也,愈不冀之矣。二者不可 以得迁,则我焉得无下动众取货以事上,而以求迁 乎?”百姓曰:“我疾农,先实公仓,收馀以食亲,为上,忘生 而战,以尊主安国也。仓虚,主卑家贫,然则不如索官。 亲戚”交游合,则更虑矣。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要, 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 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善为国者,官法明,故不任 智虑;上作壹,故民不营,则国力博。国力博者强,国好 言谈者削。故曰:“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 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农战之民,百”人而有技 艺一人焉,百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国待农战而安,主 待农战而尊。夫民之不农战也,上好言而官失之也。 常官则国治,一务则国富。国富而治,王之道也。故曰:
“王道作外,身作壹而已矣。”今上论材能知慧而任之则知慧之人希主好恶,使官制物,以适主心,是以官无常,国乱而不一辩说之人而无法也。如此,则民务 焉得无多?而地焉得无荒?《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 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 必贫。国去此十者,敌不敢至,虽至必却。兴兵而伐必 取,按兵不伐必富。国好力者以难攻,以难攻者必兴; 好辩者以易攻,以易攻者必危。故圣人明君者,非尽 能其万物“也,知万物之要也。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 矣。今为国者多无要,朝廷之言治也,纷纷焉务相易 也。”是以其君惛于说,其官乱于言,其民惰而不农。故 其境内之民皆化而好辩,乐学,事商贾,为技艺,避农 战。如此则不远矣。国有事则学民恶,商民善化,技艺 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夫农者寡而游食者“众,故 其国贫危。”今夫蛆、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 不食。今一人耕而百人食之,此其为蛆螣、蚼蠋亦大 矣。虽有《诗》《书》,乡一朿,家一贠,独无益于治也,非所以 反之术也。故先王反之于农战。故曰:“百人农、一人居 者王,十人农、一人居者强,半农半居者危。”故治国者 欲民之累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 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大地侵削而不 振,则无及已。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 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 战,一则小诈而重居。一则可以赏罚进也,一则可以 外用也。夫民之亲上死制也,以其旦暮从事于农。夫 民之不可用也,“见言谈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商贾 之可以富家也,技艺之足以距口也,民见此三者之 便且利也,则必避农战,则民轻其居;轻其居,则必不 为上守战也。凡治国者,患民之散而不可搏也,是以 圣人作壹搏之”也。国作一岁者十岁强,作一十岁者 百岁强,修一百岁者千岁强。千岁强者,王君修赏罚 以辅壹教,是以其教有所常,而政有成也。王者得治 民之至要,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不待爵禄而民从 事,不待刑罚而民致死。国危主忧,说者成伍,无益于 安危也。夫国危主忧也者,强敌大国也。人君不能服 强敌,破大国也,则修守备,便地形,搏民力,以待外事, 然后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是以明君修政作壹,去 无用,止浮学,事淫民壹之农,然后国家可富,而民力 可搏也。今世主皆忧其国之危而兵之弱也,而强听 说者。说者成伍,烦言饰辞,而章无用。主好其辩,不求 其实;说者得意,道路曲辩,辈辈成群。民见其可以取 王公大人也,而皆学之。夫人聚党与,说议于国,纷纷 焉,小民乐之,大人说“之,故其民农者寡而游食者众。” 众则农者殆,农者殆则土地荒。学者成俗,则民舍农 从事于谈说,高言伪议,舍农游食,而以言相高也。故 民离上而不臣者成群。此贫国弱兵之教也。夫国庸 民以言,则民不畜于农。故惟明君知好言之不可以 强兵辟土也。惟圣人之治国作壹,搏之于农而已矣。
《外内》
[编辑]民之内事,莫善于农,故轻治不可以使之。奚谓轻治? 其农贫而商富,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 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 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故 曰: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征必多。 市利之租太重,则民不得无田,无田不得不易其食。食 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食不利,而又 加重征,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故 民之力尽在于地利矣。故为国者,“边利尽归于兵,市 利尽归于农。边利归于兵者强,市利归于农者富。”故 出战而强、入休而富者,王也。
吕氏春秋
[编辑]《上农》
[编辑]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 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 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 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 处而无二虑。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 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 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 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 为非,以非为是。《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 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是 故当时之务农,不见于国,以教民尊地产也。后妃率 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丝 茧之功,以力妇教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 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 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上田夫食九人,下田 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 畜皆在其中矣,此大任地之道也。故当时之务,不兴 土功,不作师徒,庶人“不冠弁,娶妻嫁女,享祀不酒醴, 聚众,农不上闻,不敢私籍于庸”,为害于时也。然后制 野禁,苟非同姓,农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安农也。野禁有五: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粪;齿年未长,不敢为园 囿;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 事,为害于时也。然后制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 泽人“不敢灰,僇缳网罝罦不敢出于门,罛罟不敢入 于渊,泽非舟虞不敢缘”名为害。其时也。若民不力田, 墨乃家畜。国家难治,三疑乃极,是谓背本反则,失毁 其国。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 攻货,时事不共,是谓大凶。夺之以土功,是谓稽。不绝 忧,惟必丧其秕,夺之以水事,是谓籥。丧以“继乐。”四邻 来虚,夺之以兵事,是谓厉祸。因胥岁不举,铚艾数夺, 民时大饥乃来。野有寝耒,或谈或歌,旦则有昏,丧粟 甚多,皆知其末,莫知其本真。
《任地》
[编辑]《后稷》曰:“子能以窐为突乎?子能藏其恶而揖之以阴 乎?子能使吾士靖而𤰝浴士乎?子能使保湿安地而 处乎?子能使雚夷毋淫乎?子能使子之野尽为泠风 乎?子能使槁数节而茎坚乎?子能使穗大而坚均乎? 子能使粟圜而薄糠乎?子能使米多沃而食之。彊乎? 无之若何?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 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缓,缓者欲 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上田弃亩,下田弃𤰝,五耕五 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 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亩 也。其博八寸,所以成𤰝也;耨柄尺,此其度也。其耨六 寸,所以间稼也。地可使肥,又可使棘。人肥必以泽,使 苗坚而地隙。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草諯。大月 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 是始耕。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日至。苦菜死而 萯生,而树麻与菽,此告民地宝尽死。凡草生藏日中, 出,狶首生,而麦无叶,而从事于蓄藏,此告民究也。五 时见生而树生,见死而获死。天生时,地生财,不与民 谋,有年瘗土,无年瘗土,无失民时,无使之治。下知贫 富利器皆时至而作,竭时而止,是以老弱之力可尽 起,其用曰半,其功可使倍。不知事者,时未至而逆之, 时既往而慕之,当时而薄之,使其民而郄之。民既郄, 乃以良时慕,此从事之下也。操事则苦,不知高下,民 乃逾处。种稑禾不为稑,种重禾不为重,是以粟少而 失功。
《辩土》
[编辑]凡耕之道,必始于垆,为其寡泽而后枯,必厚其为 其唯厚而及枪者。之坚者耕之泽。其“而后之。上 田则被其处,下田则尽其汗,无与三盗任地。”夫四序 参发,大甽小亩,为青鱼胠苗,若直猎地,窃之也。既种 而无行,耕而不长,则苗相窃也。弗除则芜,除之则虚, 则草窃之也。故去此三盗者,而后粟可多也。所谓今 之耕也,营而无获者,其蚤者先时,晚者不及时,寒暑 不节,稼乃多菑实。其为亩也,高而危则泽“夺,陂而埒 见,风则蹶,高培则拔,寒则雕,热则修。一时而五六死, 故不能为来。”不俱生而俱死,虚稼先死,众盗乃窃,望 之似有馀,就之则虚。农夫知其田之易也,不知其稼 之疏而不适也;知其田之际也,不知其稼居地之虚 也,不除则芜,除之则虚,此事之伤也。故亩欲广以平, 甽欲小以深,下得阴,上得阳,然后咸生。稼欲生于尘 而殖于坚者,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于其施土无 使不足,亦无使有馀。熟有耰也,必务其培。其耰也植, 植者其生也必先;其施土也均,均者其生也必坚。是 以亩广以平,则不丧本;茎生于地者,五分之以地。茎 生有行,故遫长;强弱不相害,故遫大。衡行必得,纵行 必术。正其行,通其风夬。心中央帅为冷风苗。其弱也 欲孤,其长也欲相与居,其熟也欲相扶。是故三以为 族,乃多粟。凡禾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 米,后生者为秕。是故其耨也,长其兄而去其弟,树肥 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秕, 墝而专居则多死。不知稼者,其耨也,去其兄而“养其 弟,不收其粟而收其粗。”土不安,则禾多死,厚土则孽 不通,薄土则蕃轓而不发。垆埴冥色,刚土柔种,免耕 杀匿,使农事得。
《审时》
[编辑]凡农之道,厚之为宝。斩木不时,不折必穗;稼就而不 获,必遇天菑。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 天也。是以人稼之容足,耨之容耰,耘之容手,此之谓 “耕道。”是以得时之禾,长秱而穗大,本而茎杀,疏穖而 穗大,其粟圆而薄糠,其米多,沃而食之彊,如此者不 风。先时者,茎叶带芒以短衡,穗钜而芳,夺秮米而不 “香,后时者茎叶带芒而未衡,穗阅而青零,多秕而不 满,得时之黍,芒茎而徼下,穗芒以长,抟米而薄糠,舂 之易而食之,不噮而香,如此者不饴。”先时者大本而 华,茎杀而不遂,叶槁短穗,后时者小茎而麻长,短穗 而厚糠,小米钳而不香,得时之稻,大本而茎葆,长秱 疏穖,穗如马尾,大粒无芒,抟米而薄糠,舂之易而食 之香,如此者不益。先时者大本而茎叶格对,短秱短穗,多秕,厚糠,薄米,多芒。后时者纤茎而不滋,厚糠,多 秕。“辟米,不得恃定熟,卬天而死。得时之麻,必芒以 长,疏节而色阳,小本而茎坚,厚枲以均,后熟多荣,日 夜分复生,如此者不蝗。得时之菽,长茎而短足,其美 二七以为族,多枝数节,竞叶蕃实,大菽则圆,小菽则 抟以芳,称之重,食之息以香,如此者不虫。”先时者必 长以蔓,浮叶疏节,小英不实。后时者短茎疏节,本虚 不实。“得时之麦秱,长而颈黑,二七以为,行而服薄。” “而赤色,称之重;食之致香以息,使人肌泽且有力,如 此者不蚼蛆。”先时者,暑雨未至,胕动蚼蛆而多疾,其 次羊以节。后时者,弱苗而穗苍,桹薄色而美芒。是故 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茎相若,称之得时者,重粟 之多,量粟相若,而春之得时者多米量米相若,而食 之得时者忍饥。是故得时之稼,其臭香,其味甘,其气 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叡智,四卫变彊,𣧑气不 入,身无奇殃。黄帝曰:“四时之不正也,正五谷而已矣。”
〈按:《字典》无〉。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