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第176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七十六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一百七十六卷目录
漕运部总论四
学庵类稿〈明食货志漕运〉
食货典第一百七十六卷
漕运部总论四
[编辑]学庵类稿
[编辑]《明食货志漕运》〈附海运〉
[编辑]转输者,国之大计。历代以来,漕粟于其所都之处,以 给宫府之廪食,各视其京师道里远近以为之法。明 太祖都金陵,四方贡赋入于江以达于京师,取道近 易。自成祖迁都于燕,道里辽远,其法屡易。综一代之 法,凡三变,其始海运,次海陆兼运,次漕运。漕运又二 变,初支运,次兑运,而兑运又有支兑、改兑二变,是为 长运法也。海运既罢,其由天津运至蓟州遮洋一总, 犹不废海运,元制也。太祖于苏州太仓储粮二十万 石以备运,其后岁运东南七十万石于辽东,止以饷 边而已。又附辽运绵布棉花以一二十万计。十五年, 馈运渡海,有溺死者。上乃命群臣议《屯田法》,谕之曰: “辽左之地,在元为富庶。朕即位二年,元臣来归,因时 任之。其时有劝复立辽阳行省者,朕以其地早寒,土 旷人稀,不欲建置劳民,但立卫以兵戍之,其粮饷岁 输海上。每闻一夫有航海之行,家人怀诀别之意,事 非获已,忧在朕心。比复命无虞,此心乃释。近闻有溺 死者,朕为终夕不寐也。其西北边浚开封漕河,转漕 粟于陕西。其宁夏、河州,则自陕西转运,又运布陕西 近边,减直贸米粟,以足边储。其西南,令四川卫兵屯 种,又令川、贵纳米中盐,以省远运。”于时各路皆就近 输运,失利便者多所更定矣。成祖元年,转粟北平,始 为河运。水陆半以淮船,受三百石上者,由淮河、沙河 运至陈州颍岐口跌坡下,易浅船受百石上者,运至 跌坡,别以巨舟载入黄河,抵八柳树诸处,用车陆运 赴卫河,转输北平。时海运亦输北平,驾数幸驻,百费 仰给,不止饷边矣。初惟海运用官军,其馀皆民运。又 尝命苏、湖诸府渔人、商人舟居不应徭役无田者,充 运夫,兼行召募。至成祖十年,敕都督贾义、尚书宋礼 领舟师运。十二年令北平、山东、河南、山西、直隶徐州 诸卫官军运,是为军运之始。始时道海为一运,卫河 水陆递输为一运,其北则德仓所储为一运,三运岁 合二百五十万有奇。既因三运不足,特令湖广、浙江、 江西都布政二司,各督运赴北平,充官军俸粮,总三 百馀万石。盖岁额无定数也。十三年,会通河成,始罢 陆运。浙江杭、嘉、湖、直隶苏、“松常镇诸府秋粮,除存留 并起运南京及供内府者,其馀原属太仓海运之数, 悉运赴淮安仓。”扬州、凤阳、淮安三府秋粮,以六十万 石运赴徐州仓;徐州、山东兖州府秋粮,以三十万石 运赴济宁仓;河南、山东税粮,运赴临清仓:皆民运。以 浅河船三千支运淮安粮赴济宁仓,以二千支运济 宁粮赴通州仓,岁通运四次,皆令军运,所谓“支运”者 是也。其天津、通州各卫官军,于通州接运至京。是年 又令浙江都司并直隶卫官军,于淮安运至徐州仓; 京卫官军,于徐州运至德州仓;山东、河南都司官军, 于德州运至通州交收。盖自是惟宣府饷犹用山东 西、河南、江北民丁儹运。若三省督运以次罢,海运亦 不复行矣。先是,海运船有千料者,有四百料者,名“钻 风海船”,每岁漂损,补造期迫而工窳。永乐十年,宋礼 改四百料为浅船五百只,每船受米二百石,从会通 河儹运,而海运则三年二次补造,漂损期缓而工坚。 曰“浅船”者,以别海船而名也。其后增造至一千三百 馀只,于徐州、济宁支运至北京,计一岁三运,不足当 海运之数。于是命平江伯陈瑄增造平底浅船三千 馀只,自二月至十月河冻,往回支运四次,可三百馀 万石。是时,遮洋船每岁于河南、山东小滩诸水次兑 运三十万石,以六万石交天津诸卫仓,以本色十二 万石及十二万石连耗折石七钱之银,从直沽入海, 于德州常盈库带运绵布花各十万,转运蓟州仓。十 六年三月,初命民运苏州诸府白米。是年,又于浙江、 湖广、江西、直隶、苏、松、常、镇诸府坐拨税粮一百五十 万石,令粮里自运,交通州、河西务诸仓。二十一年,陈 瑄言:“京仓陆行往返八十馀里,不免迟误,官军一岁 可三运,请以两运赴京仓,一运赴通州仓。”仁宗遣官 之广东、西、湖广督运交阯军粮。自成祖来,官军屡有 调发。至宣宗,复令民自运赴通。上念岁运劳苦,命尚 书黄福往经略之。福与平江伯陈瑄疏言:“江南民粮, 昔于淮安、徐州、临清置仓收贮,军运至京。后以军多 调遣,江南之粮,令民自运赴京,路远违期,有误供给今淮、徐、临清仓廒犹存支运旧制,可复也。”宣德四年, 仍令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粮一百五十万石于淮安 仓,苏、松、宁、池、庐、庆、广德诸府州民运粮二百七十四 万石于徐州仓,应天、常、镇、淮、扬、凤、太、滁、徐、和诸府州 民运粮二百二十万石于临清仓。令官军支运,山东、 河南、北直隶径赴京。又量地与粮,定抽民船淮安十 之一,徐州十三之一,“临清十五之一,给军兼旧运载。” 明年,令河南南阳、怀庆、汝宁三府运于临清仓,开封、 彰德、卫辉三府运于德州仓。是年,又令江南民粮兑 拨附近卫所,官军运载至京,给与路费耗米,此兑运 之渐。时徐州仓比旧制增粮二十四万石,临清仓增 七十馀万石,开平军粮四万石,令自京师至独石立 十一堡。堡屯军千人,具运车,一日半毕一运,六十日 竣事。开平备御官军,分番于独石仓搬运。六年,陈瑄 奏:“浙江、江西、湖广、苏、松、常、镇、太平诸府佥拨民丁,及 军多卫所添拨军士,与见运军士通二十四万,分两 班更替,少节军劳。”侍郎王佐以江南民劳不可役,事 得寝。先是,民运赴淮、徐、临、德四仓,官军从四仓转运 通津二仓。经年往复,多失农业。永乐末,巡抚周忱与 平江伯陈瑄议,“民舟至淮安或瓜洲水次,补给脚价, 搬浅芦䕠耗折诸费,兑江北卫所军军出给,通关还 缴,军民两益。”王佐与瑄覆议,以为可行。至是参将吴 亮复言,尚书蹇义等主之。七年遂定《加耗则例》,浙江、 江西、湖广、江南船各回附“近水次领兑,南京、江北船 于瓜洲、淮安领兑,其淮、徐、临、德四仓,仍支运十分之 四。浙江、苏、松等船,各本司府地方领兑不尽者,仍赴 瓜、淮交兑。”北边如河南彰德府于小滩,山东济南州 县于济宁,其馀水次仿此。官军领兑,必量其地之远 近,费之多少,定为加耗脚米则例。又给轻赍银两,以 为洪闸盘剥之费,并得附载他物以资军。此转运变 为兑运之始也。八年,平江伯陈瑄卒。瑄自永乐十一 年领海运,比河道通,复领河运,历仁、宣凡三朝,凡运 事多瑄擘画云。明年会议,粮以三分为率,通州仓收 二分,京仓收一分。兑时官军每恃强勒耗,始委正官 监临为官兑。正统初,总运粮四百五十万石,交林南 东店,二十万馀支运交通,兑运交京,六,通四,俱于淮、 徐、德、临仓关支。十四年,上谕:“明年粮长代军运。”既上 北狩,景帝如诏旨令民儹运。初,朝觐官吏免罪,运粮 口外,陕西、广西运赴怀安卫仓,云南、四川赴蔚州卫 仓,自馀并大同若威远卫仓。至是,于谦请量减粮数, 百石者减为七十,八十石者减为六十,四十、三十、二 十石者递减,十十石者减半。六年,户部言:“正统十三 年,浙江漕运军二万二千六百七十人,后因征处州 寇,令民代运。今寇已平,宜选军馀补原军数,复令军 运。”成化七年,巡抚滕昭议罢瓜、淮兑运。里河官军,雇 江船于江南水次交兑,民加过江之费。浙江诸处,每 正粮一石外加“过江米一斗,南直隶一斗三升。”十年, 又令淮、徐、临、德四仓支运米七十万石,悉改水次交 兑。由是支兑变为“改兑”,而长运之法遂为定制矣。累 年改运,通仓,空廒数乏。部议后船扣四十五万石,仿 成化六年例,沿河就船兑京卫官军俸粮,限九月支 尽。此水兑法也。是时各仓收粮俱摊薄晒晾,数日又 五六人成行耕米,往来躧践,米多成尘。比收,又淋踢 尖斛外增官堆,计一石率加耗三斗。馀官以积羡为 功,遂缘以相效。运军备盘剥雇直,初石耗七升,既因 修濬河闸,摘取其半。至是命加五升。弘治八年起运 南京仓粮,免民运,就水次支与南京。运军准行粮石, 加水脚一斗三升。又以折色损军耗米,令七、八两年 兑运,改兑暂加耗五升,十一年,加三升。巡抚彭礼以 苏、松、常三府地狭赋重,请减兑运耗米,不从。山东灾, 以改兑米九万二千石于临、德二仓支运,军民以为 不便。武宗立,仍复改兑运。蓟州仓者,以仓远,水次三 斗,耗不充,令如京、通仓耗外量加七升。御史周为光 言:“漕运成法,以十为率,京七通三。比因脚价腾踊,别 为水兑,耗馀米尚多,率被侵克。请核追例,水兑三月, 免筛晒,石耗三斗,积出米十馀万石,公私交便。”既以 插和加筛,于是运船稽程,以冀拨仓,水兑几废。中间 常诏免筛,扬弊丛生,复故。又屡以折色易蓟州仓米 拨通仓,阻冻天津者,命即输天津仓。嘉靖十二年定 新例,遇灾止捐存留,不得议及。兑军粮米,遮洋船带 运德州常盈库。山东花布,每布一花二脚费一钱。监 收者恒以违式责偿为军累。十八年,始令有司随船 自解。二十年,黄河南徙,言者请复海运及濬山东诸 泉。上曰:“海运难行。决濬泉源,乃今日要务。或请复支 运,或请行寄囤。”上曰:“奇囤与盘剥,宜视河流通塞为 缓急。”二十五年,岁运正粮止一百九十五万馀石。帝 问状,户部以内外奏免,不能执奏,伏罪。诏明年务足 旧额。隆庆元年令兑运悉入京仓,改兑入通仓。密云、 昌平边粮,依大同例发银预籴。时冻阻者多,令就便 兑军,军遂故为迟延,以规水兑。胡来贡奏请河西务 以北车运,以南露囤。上可之。万历十四年,添设石坝土坝、普济等四闸号房,以备起剥。二十九年,运船十 一月尚未回空,令民船装运,接遇军船交卸,如江西 民船至南京交兑例。明年,抚臣议留漕米济河工仓 场,侍郎赵世卿疏争之,言:“太仓匮竭,一岁所入,不足 当出。窃计二年后,六军万姓将必待新漕举炊,而又 远在数千里外,万一水旱不时,输纳愆期,尚复有京 师耶?”是年,运止一百三十八万一千五百石有奇,其 后至有议折三百万者。三十八年,以京仓渐乏,改通 粮入京。漕河之迹,发自潘叔正。在齐、鲁间者宋礼功 为多,在江淮间者陈瑄功为多。叔正,文皇帝时济宁 州同知也。建言:“元时会通河故道,自任城开渠,至安 民山一百五十里。复自安民山之西南开渠,由寿张 西北至东昌,又西北抵临清,凡二百五十里。引汶绝 济,直归漳卫。卫河,元御河也。建闸三十有一,以时蓄 泄,名会通河。洪武中,故道犹存。迨河决原武,漫安山 湖而南,而会通之迹始湮。今淤者三之一,宜可濬。”于 是天子命尚书宋礼、都督周长、侍郎金纯发山东六 郡丁夫十有六万五千,役二十旬,捐租百十万石濬 之。而御史许堪言:“古海丰故河,漕汶以达道犹存,宜 疏属之卫。”而老人白英画以为“元,导汶入洸,出济宁, 而汶上东平阳谷地高数丈,南旺之间水浅胶舟,不 任重载,固其理也。若筑坝东平州戴村,抑汶水无东 流,令尽注南旺湖。湖当运河之脊,得全汶则湖深广 可漕。”于是疏卫河达海丰古河而筑坝,抑汶水注南 旺,至南旺而中分之十之四,南流属徐十之六。北流 达临清,相地势高下,增筑新闸。自分水至临清,地降 九十尺,为闸十有七,而达于漳、卫。自分水至沽头地 降百一十有六尺,为闸二十有一,而达于河、淮。会通 既道,南北之运始利。自临清北至直沽,会白河入海 者曰“卫河。”自通州南至直沽,会卫河入海者曰“白河。” 发源西山,贯都城,过大通桥,东至通州入白河者曰 “潞河。”潞河旧为通惠河,亦曰“大通桥河。”会通河、分水 河口,分流而北,至阳谷抵临清,分流而南,至济宁州, 会泗、沂者曰“汶水。”汶、泗、沂三水,自济“宁南流至徐州 入于河,河流至清河县入于淮。淮之南,由清江浦道 诸湖无源之水入于江。其凿清江浦引水,由管家湖 入鸭陈口达于淮者,陈瑄也。又筑管家湖堤十里以 引舟。濬仪真瓜洲,通潮汐。凿吕梁百步二洪石,平水 势;开泰州白塔河通于大江。筑高邮湖堤,堤内凿渠, 亘四十里。水急泻处建闸,以时启闭,凡六十有二。水 浅处,濒河设浅夫置舍凡五百七十有六。其拦水者 曰坝,防水者曰堤,蓄水者曰塘,曰水柜,泄水者曰减 水闸,曰滚水坝,曰斗门,曰石鿎。”漕河由浙江至张家 湾,凡三千七百馀里,自浙达苏、资、苕、霅诸溪之水,常 州、资、宜、溧诸山之水,至丹阳而山水绝,则资、京口所 入江“潮之水。水之盈涸,视潮大小,故里河每患浅涩。 自瓜仪达淮安,南资天长诸山所注高邮、宝应诸湖 之水,西资清口所入淮、黄二河之水,故里河之深浅, 亦视两河之盈缩焉。”清口镇口闸以抵临清,资河与 汶、泗,汶、泗即泰安、莱芜、徂徕诸泉,泉水禁民壅泄。又 抑汶河出南旺,分流以济。天旱泉微,恒苦不足矣。由 临清而上天津卫、张家湾,南资汶河、漳、卫之水,北资 潞河、白河、桑干之水。若江西、湖广运艘,俱由长江入 仪真闸。大通桥抵张湾有数闸,地势斗绝,蓄水为难, 舟楫不能通。武宗时,运舟至,中官强与布囊具剥船, 逼索渔利,运卒苦之。世宗时,大同巡抚奏请开桑干 河以通运道,言“自大同县古定桥至卢沟桥务里村, 水运五节,七百二十七里,陆运二节,八十八里。改小 滩兑运,由天津径达卢沟桥务里村交兑,于村之青、 白等八处,建廨设廒。蓟辽总督刘焘拨卒疏通潮河 川水达通州,转粟密云,省牛栏山陆运。又濬丰润县 环香河,转漕太平诸寨军饷岁运。至成化八年,始定 额四百万”石,北粮七十五万五千六百石,南粮三百 二十四万四千四百石,内兑运三百三十万石,改兑 七十万石,除改折一十七万七千七百三十四石七 斗,每年实通运“正、耗粮五百一十八万九千七百石, 兑运浙江六十万石,山东二十八万石,河南二十七 万石。山东、河南内各改折七万石,各二万石,石折银 八钱;五万石,石折银六钱解蓟州。湖广二十五万石, 内改折三万七千七百三十四石七斗石折银七钱 解太仓。江西四十万石,应天一十万石,苏州六十五 万五千石,松江二十万三千石,常州一十七万五千 石,镇江八万石,太平一万七千石,宁国三万石,池州 二万五千石,安庆六万石,凤阳”二万石,庐州一万石, 徐州三万石,总三百三十万石。浙江、江西、湖广石加 耗六斗六升,两尖米一斗四升,随船作耗,其三斗六 升斗折银五分,为“三六轻赍。”后通、惠河成,扣留脚价 二升折银一分,止折征三斗四升,为“三四轻赍。”应天、 苏、松、常、镇、宁、太、池、庐、安十府,减一斗尖米,随船耗与 浙江诸省同,馀二斗六升折为“二六轻”赍除扣留,止 折征二斗四升,为“二四轻赍”,凤、淮、扬、徐四府州视应天减一半。尖米同随船,耗三斗,馀二斗六升折除,与 应天诸府同。山东、河南石加耗三斗一升,尖米同随 船,耗二斗五升,其一斗六升折为“一六轻”赍,无扣留。 凡耗米俱平斛正粮,加尖轻赍,征交运船解淮给十 之三,以十之七解通给,为雇车船脚费。馀剩则以三 之一贮太仓,候解淮修船二分给军回南,遮洋船则 先给一分,扣留者解贮太仓。又河南石加米三升升, 折银五釐,随粮给军资。卫河盘剥山东观城、朝城、莘 县、冠县,在小滩交兑者同。曰“盘剥米。”九江府石征米 七升,给军,为过湖脚耗。饶州、广信、建昌、铅山、抚州五 所赴进贤水次兑本省粮米石,征四升升,折银三釐, 曰“过湖米。”江北三总、南京、浙江、下江等总,水次领兑 军船,石征米一斗三升,后蠲免,止征六升,折银给运 官。镇江、庐州二卫兑本府粮米,先时随粮给军一分 五釐,以资卫河盘剥,至万历时亦加六升。江宁、上元、 江浦、六合、句容五县,征米七升。后减一升给船户、运 军各半曰脚米。改兑江西一十七万石,应天二万八 千石,苏州四万二千石,松江二万九千九百五十石, 广德八千石,镇江一万石,淮安一万一百五十石。旧 运淮安仓;浙江三万石,扬州三万七千石,凤阳三万 三百石,徐州一万八千石,镇江一万二千石,淮安六 万九“千石,旧运徐州仓,山东二万六百石;河南五万 石,旧运临清仓,山东七万五千石,河南六万石,旧运 德州仓。总七十万石。”浙江、江西石加耗四斗二升,以 四斗作耗二升,折给应天、苏、松、镇、广德四府。一州减 一斗,以三斗作耗二升,折给凤、淮、扬三府暨徐州暨 山东、河南。凡三等,皆以五升递减。徐州、山东、河南无 二升折,改兑皆无尖米。其二升折,谓之“折易轻赍。”不 足则于本总兑运轻赍穵贴。其拨运天津仓米六万 石。蓟州仓米十万石,折色米一十四万石。密云镇米 一十五万四千八百一十石八斗。昌平镇米一十八 万九千二百七十二石五斗。在岁运四百万石之内。 预备米,临清广积仓、山东夏税麦,折米五万四千四 百石;河南夏税麦,折米六万石;德州仓:山东夏税麦, 折米六万石;河南夏税麦,折米二万石,在四百万石 之外。凡遇灾伤,有奏留免改折者,于邻近辏补。俱荒, 以二仓贮,备米支运,务不失岁额。嘉靖三十九年,于 临清仓会派河南六万石内,改拨小滩运军行粮一 万五千五“百八十七石有奇。德州仓会派山东六万 石,内改拨天津仓五千八百石,折放天津等卫官军 俸粮。临、德二仓积久米腐。万历十六年以后,临清仓 常留米三十万石,德州仓二十万石,为递年出陈之 数。”其馀剩米,临清除拨小滩行粮外,皆改拨河南兑 米。德州除拨天津官军俸粮外,皆改拨山东兑“米,俱 挨陈支运。两省改拨之数,兑运石折七钱,改兑石折 六钱,解京运。官军依漕司所定仓口支运。馀剩米纳 京通仓,随船石耗七升,于支运数内给随粮席价、车 脚工食,于各总七分席银内支给。盘剥进仓银,俱于 各总轻赍银内支用。遇岁灾,动支五十万石,下年补 足,馀方支运。明年临、德二仓馀”剩米,具数上部,移漕 司以湖广、江、浙远省,依数摘拨徐、淮二仓上纳,就便 拨派军船,赴临、德二仓支运。徐、淮二仓,亦积至五十 万石,后轮次出陈。兑运之有耗,始自宣德年;收斛之 有尖,始自正统年;耗米之随正进仓也,始自成化年。 宣德时,兑军耗脚,每石湖广八斗,若江西、浙江,若南 直隶,若江北淮、扬、凤,若徐州,若北直隶、河南、山东,以 一斗递减,民运至瓜、淮者四斗。既,湖广、江西、浙江俱 六斗,江南北以一斗递减,徐州、山东、河南二斗五升。 耗粮以三分为率,二分与米,一以物折之。是后屡有 增减,至正德、嘉靖时,始定为尖耗轻赍之数。成化时, 令瓜、淮官军过江兑运,耗外添脚米六升,又令脚耗 折收进部石九升。至嘉靖时,扣省进太仓银库。初时 儹运粮平斛,官军儹运尖一平一,此以尖为军耗也。 迨京、通二仓收斛亦尖一平一,是官又收尖耗矣。后 又以尖斛外淋米入官,旗甲不胜困。成化初,袁估请 加尖耗五升,部议加八升,后减一升为七升,改兑者 四升,支运遮洋仍尖一,后遮洋亦改为六升耗。嘉靖 初,总兵万表云:廒兑正粮一万二千石,耗粮八百四 十石。以其不能尽耗,约以四百八十石附馀作正支 销,馀准作耗数,内扣五十石或百石。其亏二百石以 上,经历官、攒甲斗级,依数案责有差,不令补数。馀窖 埋仓内隙地。嘉靖中,周叙言于户部尚书梁材,材曰: “此出耗米附馀之外,若具疏作正支销,主收放者,法 应参究。起此附馀之端,他日害大计矣。无宁弃之,材 不任作俑也。”叙乃贮之虚廒,以数上部,材复却之。盖 七升之耗,抵尖斛也。耗外收斛面为附馀,为重耗,材 固知大体矣。先是,武陵县起运沅辰诸仓粮米,石耗 四斗,近仓以二斗六升,远仓以一斗七升为馀积。弘 治十六年,言者始论罢之。起粮脚价,弘治中,张家湾 水兑天津寄收者,减十之二。其扣下京卫事故官军 兑支不尽正耗,及明加免晒折席纳米,通仓折者石五钱,与脚价俱交太仓库。张家湾至京仓通仓,皆有 脚价。又有通惠河经纪船脚、六闸水脚、车户车脚。京 通仓名项。有“歇家包囤”、小脚、抗粮、倒囤、抱筹,抬斛打 卷,征以石计。晒夫食米,垫囤苇把,掀扫笆斗以船计, 苇把、扫斗轮年本折本色给买,折色扣存军斗,筹以 石计。京仓席板随运至大通桥,席令车户带运,每板 一木。一,准米石运官交粮纸札以仓计。房水银以船 计。后扣省八项:一,京粮车户,一经纪,一京通仓歇家 包囤。一晒夫食米,一小脚“抗粮倒囤,一,抱筹抬斛打 卷,一,苇把垫囤,一,补折罚席,皆交京、通仓。坐粮官在 运,官运官在仓者歇脚领用。”兑运每二石,民与新芦 席一;支运每二石,领垫仓旧席一,至京、通仓上十之 七。又令产竹𥰓处供囤皮随粮芦席,本折中半兼收。 成化时,京、通板木芦苇随粮者,六年以后暂免十之 七。世宗时,兑运每二千石入楞木一松板九片。改兑, 每二石席一本折中半。山东诸总入斜席,纵六尺四 寸,衡三尺六寸。浙江诸总入方席,纵横皆四尺八寸。 楞木径一丈四尺九寸,围二尺五寸,板崇六尺五分, 广一尺五寸五分,厚五寸五分。洪、永间,海船、河船,湖 广诸省近水州县均造。淮安、临清设厂,增造河船于 淮安十之九,于卫河十之一。临清运木料为艰,故改 从衡河给直赴仪真造。宣德间,更漕法,各就水次兑 军,不专淮安支运。江西、浙江、湖广、江南直隶诸府各 归原卫,惟南京、江北直隶诸卫,镇江卫于瓜、淮领兑 者,隶清江。是后各船虽就原卫计料,仍从清江修改。 成化时,镇江亦归原卫议料,应办料直民七军。三十 五年,停诸处派议,以抽分木价充之。先时解纳杉、楠 诸木,远自川、广经涉江湖,有漂流之患。比至,有司案 守成式,径度失尺寸,即斥不收解,户多道死。至是改 为抽分杭州、荆州二处银八千两给船厂,既以军士 多赔,逐年议增,又兼抽分芜湖。至弘治二年,定额二 万六百七十两。“每一船,官给银五十两,军自办如之。 旧船准二十两,十四年,每船增五十两。荆州抽分,悉 取诸芜湖。后定每船料直一百二十七两,钉灰油麻 取之抽分者不与。洪武间,船数无可考。”当时用南京 卫所、浙江、福建都司、直隶卫所官军海运。永乐至景 泰,船料大小无定,为数至多。自改里河运,始免福建 官军。宣德间,官军支运,抽民船,增官军一十三万者, 为一十六万。天顺以后,始定船一万一千七百七十, 官军一十二万。南京把总二,各领卫一十三;江南直 隶把总二,领卫所一十九;江北直隶把总二,领卫所 一十五;中都把总一,领卫所一十一;浙江把总二,领 卫所一十三;江西把总一,领卫所一“十一;湖广把总 一,领卫所一十。”隆庆六年,复开海运,设把总一领,原 设八卫二所。万历、天启以还,运船缺额至二三千,回 空误期者尢伙。由是雇募民船代运,有司办脚价,为 民累。至令宦户、富民自运赴总漕交兑,依捐数旌叙。 初,运军附载土宜、竹木什物,免征税钞,回船带盐五 十斤以下者勿问。孝宗时土宜限十石,世宗时四十 石,神宗时六十石。隆、万间,令每船带运临清城砖四 十六凷。由仪真闸者,光禄寺酒瓶三十器兑运。不得 以一州县析三四卫,一卫析三四州县。若乖地远近 行粮,太祖海运官军,自三月十五日至九月十五日, 人日给二升,既倍之。成祖时,江以南支米三石,江以 北支米麦二石八斗六斗四斗有差,遮洋二石八斗。 宣宗概给二石。正统初,远者增七斗,赏钞指挥八锭, 镇抚旗军以二递减,复分卫镇抚千户六锭,所百户 五锭。景帝定扬州迤南三石,淮安迤北二石。英宗以 后,颇如成祖制,其支领仓次不一。世宗初,始定为随 正交兑之法。苏、松二府,原无额坐,江北行粮,以各府 应运凤、徐二仓米,免民运纳,即水次兑抵。其凤、徐仓 额,以淮、扬等府原坐常盈仓者改充,被冻者给以口 粮,人二斗,德州迤南给一月,天津以北给两月。盘剥 脚价,缺乏得借太仓银,俱下年扣纳。神宗时,运官军 亡故归遗骸,给以银,官三两,军二两,存恤二年,仍与 本军应支月粮。羡馀粮银“完获通关,以本总、本帮给 军。羡馀分给把总二十两,指挥十两,千、百户六两四 两有差,馀仍给军过淮完报。违限三月者,领运官盘 缠止给半,若三分之一至五月者停给,仍给运军羡 馀。羡馀者,扣省脚价,解太仓,修理通惠河,接济边费 支剩银。若轻赍剩贮太仓银,皆以三之一解淮修船, 二给军者也。”宪宗立运船至京期限,北直隶、河南、山 东卫所五月初一日,南直隶及凤阳卫所七月初一 日,若过江支兑者展一月,浙江、江西、湖广都司卫所 九月初一日,通计三年。违限与否,运官降罚旌奖各 有差。武宗列《水程图格》,按日次填行止站地,违限者 顿德州诸仓,曰“寄囤。”世宗定为过淮程限,江北“限十 二月,江南正月,湖广、浙江、江西三月。”《神宗》改为二月。 又改至京限,五月者缩一月,七月、八月、九月者递缩 二月。后又通缩一月。四月者为三月,五、六、七月者为 四、五、六月。运至投文讫,限一月内收受,出给通关。隆庆六年,定十月开仓,十一月兑竣。大县限船到十日, 小县限五日,十二月开帮,二月“过淮,三月过洪入闸。” 从尚书朱衡议也。水次止一旗一纲,随运官领兑,馀 军士禁不得登岸。凡大小米麦,先期呈部样米,其后 即令本帮带解总督,各四升,装二囊,封钤之。收时用 以比对。兑米,必晒扬令干洁,过淮取具甘结,沿途讥 防插和。比至,核有麤恶者参治,仍责晒扬易补铁斛。 隆庆时,添铸每总领二赍,赴水次较准木斛。开兑后, 屡有添铸。京、通仓木斛,三年一更造。灾伤奏请改折 者,毋过七月。题请后期及临时题改者,立案免覆。漂 流者抵换食米。复减改京仓之通。每一十石减改百 石,石省脚米一斗,以充其数。省米刮铁平收至一百 二十石者免晒,一千石亦平收,石省晒折米五升并 “耗米七升,总一斗二升,以充其数,免晒米,通仓省米 得先放后又扣羡馀银,计石七钱,令易米以抵大江。 漂流为大患,河道为小患,又二百石内为小患,二百 石外为大患。小患把总勘报,大患具奏。”其后不计多 寡,概行奏勘矣。周禧尝言:“过洪卒遇风浅,漂流不多 者,宜令押运官勘实,即给羡馀银买补。万历三十五 年夏秋霖雨,天津以南,闸河上下洪水冲决,漂损粮 艘数十,米逾万,溺死运军百馀,无名籍者倍之。”巡按 邓澄援嘉靖八年除豁例以请,不报。初,时船用楠、杉, 下者乃用松,三年小修,六年大修,十年更造。松木者, 修造期尢促,数每船受正耗米四百七十二石。船既 坚致受载复约肆利“于涉险,期无愆滞。久乃船数缺 少,一舟并受米七八百石,附载夹带日多,所在稽留 乖限,一遇河决,即有漂流,官军因之为奸,水次干折, 沿途侵盗,度不能及额,则妄称水火,至有凿舟自沈 者,虽诇察研穷,不能尽杜也。把总以下,有逋粮及银 者,以差降级。官军有犯,罚运米赎罪。”既令纳米收赎, 罢罚运。国初,命武臣督海运,尝建漕运使,寻罢。成祖 以后,用御史儹运,又用侍郎、都御史催督。各部郎中、 员外分理,兼用主事督兑,其制不一。景泰二年始设 漕运总督于淮安,与总兵参将同理漕事。淮安左江 右河,东控海道,北接兖、豫,西翊两都,诸陵在焉。漕司 领一十二总军,一十二万,与京操十二营“军十二万, 中外相为援,兵食相为资也。”初,宣宗令总漕、巡抚、总 兵官,恒岁八月赴京,会议明年漕运事宜,至神宗十 八年以后,始免赴京会议。刘瑾用事,禁漕司不用江 南人。瑾败,乃弛禁。总漕必令久任,武职升迁必候代。 岁正月,总漕巡扬州,经理瓜、淮过闸,总兵官驻邳、徐, 督过洪入闸,同理漕参政管押,赴京儹运则有御史、 郎中,押运则有参政监兑,理刑、管厂,管洪、管闸、管泉、 监仓则有主事。清江卫河有提举。兑完过淮、过洪,巡 抚、漕司、河道各以职掌奏报。有司米不具,军卫船不 备,过淮误期者,责在巡抚。米具船备,不即验放。非河 梗而压帮停泊,过洪误期,因而漂冻者,责在漕司。船 粮依限,河“渠浅淤,疏捞无法,闸座启闭不时,不得过 洪。抵湾者责在河道。”盖是时兑完,移限二月。过淮过 洪视隆庆时各展一月矣。漕司制会单,每年派某卫 所某帮官军数、船数、应运米数,赴何府州县领兑米 数,定为限件,注给运官。有司件系有无违限,注名印 钤。抵淮推官察注罪状,总漕按治之。事竣,上巡仓御 史核治水次军船违限,巡按、巡盐、上江各御史皆得 参奏。会单岁派卫,昉于隆庆之六年。虞有便否不胶, 一轨也。至万历元年,王宗沐题兑粮水次,始有一定。 后陈荐创为轮派法。未几,王纪奏复定派。天启末,郭 允元以水次有美恶,军民有强弱,于是酌水次之高 下,凡六年为轮派一周,勒之石“以息争嚣。”盖寓一定 于轮转之中,无偏颇矣。杭、嘉、湖、苏、松、常诸府岁运白 粳糯米一十七万四千四百七十七石,内折色八千 一百石,本色一十六万六千三百七十七石;麤米四 万四千二百一十六石有奇,内折色八千八百四十 二石有奇,本色三万五千三百七十四石有奇;糯谷 二百五十石,折色白麤粳米石一两,白糯米加一钱。 自《长运》法行,粮皆军运,而白粮仍民运如故事,始于 永乐之十六年。运船各编号,令沿河官按催佥纳户 领驾。每船多不过十人,船以受载五百石为率,每百 石定给银三十三两,先给半过徐州,总部官始全给 之。户部会官议,“浙西轮运内府白熟粳糯米,各府部” 糙粳米,具官给以船。经砖厂钞关,必如民船带砖纳 钞。水涸守闸,为运军陵逼,所至为奸胥脧削,困于负 贷。奏革止之。令河西务各钞关,免剥船纳钞,许带土 宜四十石,以府佐贰官总部,州县佐贰官协部,限十 月征完,十二月运至瓜洲起运过正月纳仓,过七月 降罚有差。宣宗时,吕升言:“江南民运,不谙河道险易, 与漕军势不敌,屡被陵侮。至吕梁则负米登岸,俟舟 过洪,又负入舟,迟留不下半月。宜于洪之西岸,置仓 收贮,如平江伯所行已事,令军船运载。”穆宗时,陆树 德亦言:“军运以充军储,民运以充官禄,人知军运之 苦,不知民运尢苦也。船户之求索,运军之欺陵,洪闸之守候,入京入仓,厥弊百出。”嘉靖初,民运尚有保全 之家,十年后无不破矣。以白粮令军带运甚便。部议 止令粮长雇船,部官管押,至瓜洲漕司儹入军运帮 次,督催到京,及申诸禁令而已。正德十二年,内府供 用库奏增白熟粳米二万四千一百四十八石,给新 添火者。初,内官监收科索无厌,费再倍正粮。嘉靖初, 吴廷举请禁之,始加耗一斗。隆庆二年,内官监白熟 细米耗一斗,供用库白熟粳米,酒醋局白熟糯米,耗 五升,至铺垫费石三分,与光禄寺禄米仓白糙粮同 例。万历九年,石定耗米五升,百石铺垫脚价银七八 两。不数年,米加至四斗五升,银二十馀两矣。隆庆时, 禄米仓收尖一平一耗五升,支放脚米三“升,不用楞 木。惟松板、本色席同”京仓席板既减半,既停征五年, 五年后再减应征数之半,以宽民力。其歇家、包囤、晒 夫、饭米、小脚、抗粮、买苇把、抱筹、抬斛、打卷、房水、纸札、 掀扫、筹架,如京仓例。遇应免,准数免漕粮抵充漂流, 准下年补纳。其有应输仓粮改拨运他镇者,有水次 应兑漕粮,就令坐派镇军领兑者,有给价。县官督车 户运至远仓,或给军价就令关支者,谓之穵运。国初 于漕政每加优恤。吴元年,中书省科池、太、宣、徽诸府 布囊盛米,上以为苛细,已之。比即位,运舟覆于淮,上 曰:“非得已也,勿责偿。”给北平运卒绵衣,赐粮长钞为 路费。赐海运将校绮帛、胡椒钞。四川输挽失期及移 易取便者,“应论死”,上特原资遣之。河南漂没万三千 馀石,成祖勿罪也。又时赐运官军以钞。仁、宣之际,禁 工部役漕舟,宥迟运者,犹存祖宗遗意。然李定请筑 城堡水次,设卫所,令卫官军分处闲地以耕,保聚家 室。宣宗不能行。英宗命通湾植柳以荫运夫,常免龙 江漂溺。然扣口粮均摊,亦始于是时。而军旗不守法 度为民害。自后漕政日弛,军以耗米易私物,道售稽 程,比至,反买仓米补纳,多不足数。而粮里长滥收麤 恶,发水和沙,河南、山东尢甚,往往蒸湿浥烂。官司给 军行粮石,折布一匹,直二钱五分,恒年行粮三石,总 七钱五分,估直仅当米八斗。权要贷运官军,以银罔 厚利,至请拨关税,给船料,藉以取偿。漕运把总率以 贿得仓场,额外科取分例,岁至一十四万,世宗初政 乃革去。然漂流、违限二弊,日以益甚。世宗时,漂流有 至一万八千石,阻冻有至百万石者;神宗时开兑有 至五六月者。当时务为阘冗姑息,有荐举而无参罚, 有例参而无处分,观望效尢,势所必至也。邵宝言:“永 乐间,淮、徐、临、德”、水次四仓,以受民输运,军支赴京、通 二仓,支者不必出当年之民纳,纳者不必供当年之 军支,盖通数年以为裒益,期在不失常数,军民两便。 今所谓支运法也,自变为兑运、为改兑,易转输、为直 达,辗转稽迟矣。运官军行止必以帮俾,上下相维,什 伍相助,备行师之纪律。近则杂然无统,先后参错,均 非立法初意也。孙原吉言:“近年浙江粮与官军兑运, 石加耗七斗,民运,石加耗八斗,他省亦然。是田不加 多而赋敛实倍,欲民不穷困,不可得也。”王宗沐言:“有 粮司府,湖广、江西为远,而二省所属永州、衡州、长沙、 赣州四府为尢远,经涉,洞庭、赣石二十四滩,险恶恒 居尾帮,与黄水相值,淤阻守冻,所不能免。近例十二 月开兑,江水正消,北风复厉,城陵矶港浅不可入,长 滩上滩风逆不可帆。四府粮止一十万四千七百馀 石,如令改折,随本色解纳,可以免患,此远地之当处 者也。兑军之粮,六省同供,而白粮之困,则惟苏、松、常、 嘉、湖五府为重。”今之江南,岂复洪、宣之旧?以苏郡言 之,兑运至六十九万,“而南粮、白粮不与焉,他郡可推 已。”夫江南,朝廷之厨也,失今不稍加优恤,乃用其力, 以至于不可索而后委焉,此臣所为深患也。幸以十 万石,依五府白粮之少多均折之,以稍休其重累。山 东、河南合计粮三十馀万,不当苏郡之半,仅抵松、湖 之全,尚蒙朝廷坐折七万,以示优恤。今江南军粮、白 粮交征重困,可不一念哉!此重地之当处者也。徐栻 言:“国家岁漕四百万石之外,复于临清广积仓、德州 仓会派麦折米一十九万四千四百石,分贮二仓,十 年当积至一百九十四万馀石,而仓廪实矣。遇有灾 伤,蠲免支运补数,祖宗立法备患,意至深远也。自嘉 靖初年灾伤拨补后,因会派地方告歉,轻减,及二处 囤积损腐,辄建改折之议。自是二仓额粮渐减,积贮 渐耗矣。又观各省库藏,自隆庆元年查盘起解之后, 搜括殆尽,中间纵存一二,亦当积以备不时之用。”长 计者不可使天下库藏皆空虚也。马从聘言:“国家挽 漕用军,而统之以材官,总之以勋帅,所以寓兵于漕 也。承平日久,此意渐微矣。正德时,粮艘大半烬于流 贼,往事可鉴。今岛夷匪茹,为震邻之恐,矿徒潜伺,更 腹心之忧。臣请择旗军外水健者,教以兵法,官给兵 械,总计全漕可得胜兵十万人。此在平时尚当讲求, 其于今日,尢为急务也。”国初海运,于山东行省召募 水工,始命都督张赫、朱寿总之,封赫为航海侯,寿为 舳舻侯,始运六十万石。洪武末,增为七十万石。二十七年,诏“辽东、定辽等二十一卫军士,屯田自给,以纾 海运之劳。”三十一年,以军饷赢馀,命停海运。永乐元 年,命平江伯陈瑄督运四十万馀石,输辽东、北平。输 北平者,由淮入海,达于直沽,别以小船转运输辽东 者,由淮入海,至旅顺口。二年,直沽置仓,复置露囤于 天津。六年,以掌交阯布政司尚书黄福言,“广西军民 馈运交阯者,陆路甚艰,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往给 之。”是年,运八十万石于京师。十三年,河漕通,始罢海 运。正统七年,命南京造遮洋船三百五十艘,给官军 由海道运粮赴蓟州仓,顾岁有疏虞。天顺二年,以大 河卫百户闵恭言,命都督佥事“宗胜等发军夫万馀, 开小直沽新河达蓟州,延亘四十里,舟行无虞。成化 末年,更造河漕浅船。弘治十八年,舟坏运废。正德年 间,海运复通,商贾贸易,络绎不绝。迨刘瑾用事,船料 干没,不复修治。由是山东改折由山海陆运入辽,海 运遂废。”先是,山东、青州诸府输花布于辽东,征浙江、 江西、湖广、福建诸省造海船银六万两。既《花布》议折, 而征银如故。嘉靖三年,工部侍郎吴廷举始论罢之。 二十九年会议,“遮洋总船额定二百八十艘,馀悉停 造。”蓟州仓海运漕粮二十四万石,原折四万石,后渐 改折一十八万石,止存本色六万石。三十四年,令本 折相半,载入《议单》。三十七年,辽东饥,从抚臣议,开天 津海道。其后岛民为梗,尽徙其民塞下,而复禁之。又 因给事中胡应嘉言,裁遮洋一总,并入山东、江北诸 总。隆庆二年,顺天巡抚刘应节以永平西门直抵海 口至天津,凡五百馀里,可通漕,议令永平通判及指 挥募县民习知海道者,与俱之天津领运,同原运官 军,驾海舟出大洋至纪谷庄,更小舟运至永平。仓部 议:“故事,惟蓟、辽有遮洋总,而无永平海运。今驱漕卒 冒不测之险,于计不便。即如抚臣言,请以山东、河南 额派蓟镇漕折色十万石改本色运至天津,交永平 通判指挥领运,不必同原运官军。其沿途转拨入仓 工费,如漕规扣给,以原拨永平民运及太仓所发年 例,如数抵运蓟州。”上从之。先是,山东副使王献请循 元人遗迹,于胶、莱间开河渠一道,舟由淮安达天津。 诏从其议。开凿将毕,会献去官罢役。至是议者请修 王献未竟之绪,因其故开新河,令江南之粮,由淮安 清江浦口历新坝口、马家濠、麻湾口,至海仓口,径抵 直沽、天津止一千六百里,半由河道。其海道亦止海 套,不入大洋,惟马家濠、分水岭二处开凿为难。遣科 臣勘报,以河水无源,下多沙碛,功力难施,劳费无益 而止。四年九月,河决小河口,宿迁至徐州淤三百里, 而坡顾为河,漕艘漂损八百,溺死漕卒千馀,失米二 十二万六千六百馀石。河道都御史万恭复开胶河, 浮沙百里,旋开旋塞,其顽石麤矿不可凿者五十里 有奇。议遂寝。明年九月,户科给事中宋良佐、山东巡 抚梁梦龙先后疏陈:复遮洋一总,又自淮安、胶州各 运米入海,出天津。部议复遮洋,敕漕司量拨粮一十 二万石,自淮入海。山东布政使王宗沐素好奇计,主 海运甚力,迁为总督漕运。其《疏略》云:“唐都秦,右岷梁 而左陕、渭,是有险可依,而无水通利也。宋都梁,背大 梁而面淮、汴,是有水通利而无险可依也。国家都燕, 北有居庸、巫闾以为城,南通大海以为池,金汤之固, 天造地设,万年之全利也,而弃之非计,此天下之大 势。一三门之险,天下之所为峻绝也。然唐都关中,输 挽所由,犹百计经营之,终元之世,未尝事河,彼固无 暇。若我朝之制,主于河而协以海,固非前代所及也, 此都燕之专势。二河自西来,三门而东,出天津入海, 腹虽稍南,而首尾则东西衡也。我朝自弘治二年决 张秋,夺汶入海,其首犹北向,乃今则直南入淮。而去 岁之决阎家口,支出小河,近符离、灵壁,则又几正南 矣。自西北而东南途益远,合诸水益多,则其势大而 决未可量也。失利于河,不能不通变于海,此目前之 急势。”三因条上七事,上皆从之。运一十二万石,宗沐 复议增二十四万。会言官弹宗沐籴补漂没,罔上饰 听。部议持之,岁止以一十二万石为额。万历改元,海 运至即墨、福岛,暴风雨,漂没米数千石,坏船十只,渰 死军士、水手一十五人。于是户科都给事中贾三近, 巡仓御史鲍希颜,山东抚按傅希挚、俞一贯交章论 海运非便,乃罢。宗沐又请复遮洋总,从之。三年,刘应 节等又请疏胶莱河以通海运。于时言海运、河运者, 聚讼不已。部议:“海运规画既备,如河道不梗,仍从河 运。不然,即举行海运。”众论乃息。十四年,辽东饥,复行 海运。十九年,倭夷侵据朝鲜,遂严禁。四十四年,山东 巡按王雅量以登、莱岁荒,请海运,言:“国初旧制,山东、 辽东原系一省。山东粮饷布花,命镇海侯吴祯总舟 师万人,由海度辽,以给军需。至永乐四年,平江伯陈 瑄督饷,道登、莱,抵旅顺口,岁以为常。弘治、正德以后, 废复不一。窃谓通之足以济辽之穷。后二年,辽东督” 臣请籴莱谷饷辽,上初以山东海运繁费,命停止。至 是东抚又奏“海运别道,自登、开洋、望铁山西北口,历羊头澳、长行岛、北信口、淉井、盖州,剥运百二十里至 娘娘宫,陆运百八十里至广宁,百六十里至辽,石费 一两。”上可之。天启七年十二月,海运粮抵泊南海口, 骤风坏舟二十四,失米万馀。崇祯元年,以辽饷急,议 截漕外,搜近仓米,共足五十万石。益春运,募民船出 海。五年,天津巡抚郑宗周言:“关鲜海运,从来自三月 清明至九月重阳止,以秋高风猛,鲸鲵鼓浪,覆舟必 多也。今部咨云,秋涛汹涌宜避者,不过重阳前后数 日。此外当月发五千石。是十月不虑履霜,十一二月 不虞冻阻,正二月不俟冰泮矣而可乎?鲜运辽远,险 阻尤多。请仍三月装粮,四月开船,五月抵鲜,六月回 空,岁运一次。”于时上因漕运梗塞,以五万石试行,海 运洎达,议者以为利。总兵黄引恩请开胶、莱河地,以 为分水岭脊四十里建仓盘剥,南自淮河抵胶,北自 海仓抵津,计日直达。津抚冯元飏请复总运之法,给 事中曾应遴请凿养鱼池以通海南,避成山之险,皆 未及见诸施行,而明亡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