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第353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经济汇编 食货典 第三百五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三百五十三卷
经济汇编 食货典 第三百五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三百五十三卷目录

 钱钞部汇考九

  洪遵泉志二伪品 天品 刀布品

食货典第三百五十三卷

钱钞部汇考九[编辑]

《洪遵泉志二》
[编辑]

《伪品》
[编辑]

图

右项梁钱。《楚汉春秋》曰:“项梁阴养死士九十人。”参木 者,所欲计谋也,木徉疾于室中,铸大钱也。

图

右吴王濞钱。《前汉·吴王濞传》曰:“吴有豫章郡铜山,即 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西京杂记》曰:“吴有铜山,铸 钱,钱微重,文字肉好,与汉钱不异。”余按,汉文帝时更 铸钱,其文为半两。吴、邓钱文字与汉钱同,则钱之半 两也。

图

右邓通钱。《前汉·邓通传》曰:“文帝赐通蜀严道铜山,得 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景帝立,人有告通盗出徼外 铸钱。”《西京杂记》曰:“文帝赐邓通蜀铜山,听自铸钱,文 字肉好,皆与天子钱同,故富侔人主。”

图

右大钱。《汉书食货志》曰:“王莽居摄,变汉制,更造大钱, 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荀悦《汉纪》曰:“居 摄二年夏四月,更造大钱,一直五十,与五铢并行。”敦 素曰:“按今所见,模状不同,字体各异,小者不及二铢, 又有面文重,外高内下,精妙可观。殊不知莽之所铸, 复是后人仿效,何不相同也如此?”张台曰:“此钱亦有” 数种:有对文者,有穿上一星者,有泉字诸画并方者。

图
,

{{{2}}}

{{{2}}}

右小钱五等。《前汉食货志》曰:“王莽作钱布之品,名曰 宝货,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次七分,三 铢曰么钱一十。”颜师古曰么小也次八分,五铢曰幼钱二十。 次九分,七铢曰中钱三十。次一寸,九铢曰壮钱四十。 因前大钱五十,是为钱货六品,直各如其文,文质周 郭,仿汉五铢钱。百姓愦乱,其货不行,民私以五铢钱 市买。莽患之,下诏:“有敢挟者为惑众,投诸四裔以御 魑。”于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抵罪 者不可称数。莽知民愁,迺但行小钱直一与大钱五 十,二品并行,龟贝布属且寝。荀悦《汉纪》曰:王莽建国 元年春,更作小钱,径六分,文曰小钱,与大钱一直五 十者为二品,并行。封氏么钱别种,文曰直十。张台曰: “尝见壮钱薄于开元钱。”李孝美曰:“按莽大小钱文无 钱字”,而皆曰泉,与《食货志》所载不同,韦昭所谓“古曰 泉,而后转之为钱”者,岂非是耶?

图

右货泉钱。《前汉书食货志》曰:“王莽天凤元年,罢大小 钱,改作货泉,径一寸,重五铢,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 一。”又以大钱行久,恐民挟不止,迺令且行大钱,与新 货泉俱枚直一,并行尽六年,毋得挟大钱矣。《宋书符 瑞志》曰:“莽忌汉而钱文有金,乃铸货泉以易之。既而 光武起于舂陵之白水乡,货泉之文为白水真人也。” 张台曰:“此钱今世所见,有径寸四分重二十四铢者, 有径六分重二铢者,有《玉著篆》者,有传形者,有肉郭 重文者,穿面四《角决文》,穿背四《角决文》,穿上一星,穿 下一星,阔缘细缘,不少于五铢。”李孝美曰:“此钱今世 多见之,有径寸五分至四分者,凡十馀品,而好郭,或 有或无,或作重文,种种不一。”

图

右铁钱。《后汉书公孙述传》曰:“述废铜钱,置铁官以铸 钱。”《旧谱》曰:“文字轻重大小未闻。”

图
右小钱。《后汉书。献帝纪》曰:“初平元年,董卓坏五铢钱,

更铸小钱。”《董卓传》曰:“卓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洛 阳及长安铜人、钟簴、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又钱无 轮郭文章,不便人用。”《魏志》曰:“董卓悉推破铜人、钟簴, 及坏五铢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 郭,不磨鑢。于是货轻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后钱” 货不行。

图

右五铢钱。袁宏《后汉纪》曰:“初平元年六月,董卓坏洛 阳城中锺簴,铸以为钱,钱不成文,更铸五铢钱,文章 城郭,不可把持,于是货轻物贵,谷一斛至数百万余。” 按《后汉书魏志》、张璠《后汉纪》《英雄记》皆载卓铸小钱, 独袁有五铢之说,未详。

图

右沈郎钱。《晋书食货志》曰:“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 沈郎钱。”《旧谱》曰:“或言小于五铢,文字轻重未闻。”李孝 美曰:“按此钱虽未之见,而《李贺集》有《残丝曲》云:‘榆荚 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窃谓自古诗人比兴, 其则不远,得非此钱大小与汉兴所铸如榆荚者不 多较耶?

图

右五铢钱。《晋书·张轨传》曰:“太府参军索辅言,古以金 贝皮币为货,息谷帛量度之耗。二汉制五铢钱,通易 不滞。太始中,河西荒废,遂不用钱,裂匹以为段数。缣 布既坏,市易又难,徒坏女工,不任衣用,弊之甚也。今 中州虽乱,此方安全,宜复用五铢,以济通变之会。”轨 纳之,立制准布用钱,钱遂大行,人赖其利。

图

右河阳钱。丘悦《三国典略》曰:“王则除洛州刺史,旧太 原佛像毁以铸钱,世号河阳钱。”

图

右得壹钱。《唐书食货志》曰:“史思明据东都,铸得壹元 宝钱,径寸四分,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旧谱》曰:“得壹 钱径寸三分,重十三铢。”余按此钱重十二铢六参。

图

右顺天钱。《唐书食货志》曰:“史思明恶得壹非长久之 兆,改其文曰顺天元宝。”旧谱曰:“顺天钱径寸五分,重 十五铢。”张台曰:“得壹、顺天钱,思明并销洛阳佛铜所 铸,贼平之后,无所用焉,刀兵之家,还将铸佛,今所馀 伊、洛间甚多。”李孝美曰:“二钱大小如一,但顺天重而 得壹轻耳。”余按,此钱重十三铢二参。

图

右永通钱。《五代史南唐世家》曰:“李景困于用兵,锺谟 请铸大钱,以一当十,文曰‘永通泉货’。”余按此钱有三 品字,八分书者,径寸五分,重八铢七参;背面肉好,皆 有周郭篆文者,径寸三分,重五铢七参;轮郭重厚,铜 色昏暗;又有面为篆文,背为龙凤形者。此钱见奇品计皆 李氏所铸。李孝美独载《八分书》者。遗此一种。岂未之 见耶。

图

右开元钱。《五代史南唐世家》曰:“锺谟尝得罪而大钱 废,韩熙载又铸铁钱,以一当二。煜嗣立,乾德二年,始 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 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下令以一当十钱。”若 水曰:“李氏据有江东之地,国用窘乏。建隆四年,其大 臣韩熙载请铸钱,每十钱即以铁钱六权、铜钱四而 行。至乾德、开宝中,遂不用铜钱,民间但以铁钱货易。 至末年,铜钱一直铁钱十。及李煜归朝,铁钱益无用。” 陶岳《货志录》曰:“元宗时,兵屡挫,帑藏虚竭。韩熙载上 疏,请以铁为钱,其钱之大小一如开元通宝,文亦如 之。徐铉篆其文,比于旧钱稍大,而轮郭深阔。既而是 钱大行,公私以为便。”余按此钱,史氏但云“铁钱”,不载 其文。岳,国初人耳目所接,其言当不妄也。

图
,

{{{2}}}

{{{2}}}
右唐国钱。《十国纪年》《唐史》曰:“元宗以周师南伐及割
考证
地,岁贡方物,府藏空竭,钱货益少,遂铸唐国通宝钱,

二当开元钱一。”马令《南唐书》曰:“烈祖且殂,谓元宗曰: ‘德昌官布亿万缗,以给军用。吾死,善修邻好,北方有 事,不可失也’。及元宗即位,兵屡起,德昌泉布既竭,遂 铸唐国钱,其文曰‘唐国通宝’。”余按此五钱,制度大小 各殊,有径九分重三铢者,有径七分重二铢二参者, 字文并类大唐钱。有径寸二分、重八铢与径九分、重 三铢者,形制相肖,文皆篆字。有种八分重二铢六参 者,字含“八分”及隶体,背文有圆点,于五钱中最少。又 有小唐国铁钱,重一铢八参,形制肖铜钱之小者。

图

右大唐钱。马令《南唐书》曰:“元宗铸大唐通宝钱,与唐 国钱通用,数年渐弊,百姓盗铸,极为轻小。”余按此钱 径八分,重二铢四参,文曰“大唐通宝。”又有径七分者, 字文相类,岂当时盗铸耶?

图

右永平钱。《五代史前蜀世家》曰:“王建武成三年十二 月,大赦,改明年元为永平。”董逌曰:阙六字也。殆王建所 铸。余按此钱大小轻重阙五字以下五钱,皆前蜀所铸, 今世甚多,独是钱未。

图

右通正钱。《五代史前蜀世家》曰:“王建永平五年,改元 通正。”

图

右天汉钱。《五代史前蜀世家》曰:“王建通正元年十月, 大赦,改明年元曰天汉,国号汉。”

图

右光天钱。《五代史前蜀世家》曰:“王建天汉元年十二 月,大赦,改明年元曰光天。”

图

右乾德钱。《五代史前蜀世家》曰:“王建卒,子衍立,明年 改元乾德。”

图

右咸康钱。《五代史前蜀世家》曰:“王衍乾德七年,改元 曰咸康。”李孝美曰:“按此五钱,文皆王氏父子年号。计 当时所铸,并径七分,重五铢,形制粗恶,今世所存甚 多。”余按,通正、天汉、光天、乾德钱皆重三铢,独咸康钱 重三铢三参。

图

右广政钱。《五代史后蜀世家》曰:“孟昶明德五年,改元 曰广政。”《十国纪年》《后蜀史》曰:“蜀主昶明德三年十二 月丁亥,申严钱禁,明年,改元广政。”余按此钱计当时 所铸,径九分,重三铢,铜质浑厚,字八分,书。

图

右铁钱一。《十国纪年》:《后蜀史》:“广政二十五年,以屯戍 既广,调度不足,始铸铁钱。”曾巩《五朝隆平集》同。“孟昶 闻世宗下秦、凤,愈不自安,多积刍粟,以铁为钱,禁民 私用铁,而自鬻器用以专利,民甚苦之。”

图

右乾亨钱。《五代史南汉世家》曰:“梁贞明三年,刘䶮即 位,国号大越,改元曰乾亨。”李孝美曰:“此钱文曰乾亨 重宝,径七分,重六铢,疑当时所铸。”余按此钱止重三 铢六参。

图

右铅钱。《十国纪年》《汉史》曰:“刘䶮以国用不足,铸铅钱 十当铜钱一。乾和后,多聚铜钱,城内用铅,城外用铜, 禁其出入,犯者抵死,俸禄非特恩不给铜钱。”余按铅 钱有二品,轮郭锲薄,文曰“乾亨重宝”,大者径寸,重三 铢九参,“重宝”二字传形,小者径九分,重三铢六参。余 扺岭外始获此钱若铜钱,今世所存至多。

右乾封钱。《五代史·楚世家》曰:“高郁讽马殷铸铅铁钱, 以十当铜钱一。”《十国纪年·楚史》曰:“马殷始铸铅钱,行 城中,城外即用铜钱,贾人多销铅钱,持过江北。高郁请铸铁钱,围六寸,文曰‘乾封泉宝’”,以一当十。钱既重 厚,市肆以券契指垛交易。《湖南故事》曰:“马殷置铁冶, 铸大钱,可六寸,围,重非铢两,用九文为贯,文曰‘乾封 泉宝’”,其文上干,其数上九,遂通用焉。余按此钱径寸 七分,重十七铢,围五寸半,文曰“乾封泉宝”,以铜为之。 而《楚史湖南故事》以为铁钱,岂当时铸铜、铁二种耶?

右天策钱。《五代史楚世家》曰:“马殷请依唐太宗故事, 开天策府,梁太祖拜殷天策上将军。”张台曰:“马氏钱 也。”董逌曰:“马殷据湖南八州地,建天策府,因铸天策 府宝。”余按此钱文曰“天策府宝”,径寸七分,重三十铢 二参,铜质浑重,字文明坦,史氏失其传,张、董之说,当 有所凭也。

图

右吴越钱。《十国纪年》。《吴越史》曰:“周显德四年正月,忠 懿王俶始议铸钱。”余按《十国纪年》云:“晋开运三年,忠 献王弘佐尝议铸铁钱,衙内都虞候弘亿上疏以为 不可,王从之。至忠懿王复议铸钱”,则是钱制行矣。

图

右铅钱。《十国纪年》《闽史》曰:“王审知为闽王。梁贞明元 年,汀州宁化县出铅,置铅场,二年,铸铅钱,与铜钱并 行。”

图

右铁钱。陶岳《货泉录》曰:“‘王审知铸大铁钱,阔寸馀,甚 麤重,亦以开元通宝’为文,仍以五百文为贯,俗谓之 铑。”与铜钱并行。

图

右永隆钱。《五代史·闽世家》曰:“王延羲立,改元永隆,铸 大铁钱,以一当十。”《十国纪年》《闽史》曰:“王延羲永隆四 年八月,铸永隆通宝大铁钱,一当铅钱百。”余按此钱 径寸四分,重十铢二参,文曰“永隆通宝”,字文夷漫,制 作不精,以铜为之。《五代史》不载钱文,《十国史》又遗铜 品,此钱计当时所铸。

图

右天德钱。《十国纪年》《闽史》曰:“王延政天德二年,铸天 德通宝大铁钱,一当百。”董逌曰:“‘建州王氏钱,面文‘天 德重宝’”,背文“穿’上有‘殷’”字。余按王延政以建州建国 称殷,故幕文为殷字。通宝、重宝之异,亦当时铸此二 品耳。

图

右《大兴》钱。董逌曰:“张台云冯洪所铸。”

图

右土钱。《五代史杂传》曰:“刘仁恭令燕人用。”土为钱, 悉敛铜钱,凿山而藏之,已而杀工以灭口。后人皆莫 知其处。宋白《续通典》曰:“刘仁恭造泥钱,号为山库。”陶 岳《货泉录》曰:刘仁恭下令境内以泥为钱,以胶泥固 济而锻之,大抵类瓷样,度麤卤。

图

右应天钱,董逌曰:“幽州刘守光钱,而文曰‘应天元宝’”, 背文曰“万。”

不知年代品

图

右平当钱,径九分,重三铢。肉郭夷坦。“当”字湮漫,或云 汉代所铸。

图

右《四出》钱,径寸一分,重三铢六参,面、背文皆四出,字 尽漫昧。大泉五十,本王莽所铸,初无四出之就,又有 背文为“北斗七星”者。此钱见奇品

图

右大泉五铢钱。顾烜曰:“七种异钱,今世见有。”张台曰: “在顾氏所见七种异钱之内,大小轻重未闻,文皆五

铢,外建、龟兹、疏勒亦仿此制。”《诸谱》载之甚备,独此未
考证
之著。滕子济枢密嗜古,尝获此钱,号曰“左右五铢钱”,

计以意因之也。

图

右太元货泉钱。李孝美曰:“此钱径七分半,重四铢,其 文上曰太,下曰元,右曰货,左曰‘泉’。”“太元”则真书,“货泉” 则小篆,形制不至佳。

图

右《通行货泉》钱。余按此钱径八分半,重二铢七参,铜 质简古,字含八分体,背文穿上有月形。

图

右两铢钱。顾烜曰:“刘氏《钱志》所载奇异稀有,原始未 闻。”

图

右《双五五铢》钱,径八分,重二铢“四参”,五字连缀肉郭。

图

右《大泉钱》。

图

右左、右五铢钱。余按此钱形制窳薄,面文曰“五铢”,肉 漫好阔,仅有轮郭,背文亦曰“五铢”,肉郭夷坦倒置其 字,径寸,重二铢三参;又一品面文曰“五铢”,幕文以“五 铢”字上下之,径七分,重二铢四参。按五铢沿汉迄隋, 因革不一,品目尤伙。文四出谓之角钱,去肉郭谓之 女钱,狭小其制谓之稚钱;三面无郭谓之白钱;有反 其文名传形者,有轮郭去尽名对文者,有上下其字 名“奇品”者;以至赤侧当两,鹅眼、鸡目、四柱、两柱之类。

图

右续铢钱。《旧谱》曰:“形制颇类五铢,面文无好郭,其文 右曰续,左曰铢。”

图

右两柱钱。《隋书食货志》曰:“梁末又有两柱钱及鹅眼 钱,但两柱重而鹅眼轻。”余按《隋志》但云梁末有是二 钱,初不谓铸于梁,如鹅眼钱乃宋景和中所铸,李孝 美俱以为梁钱,非也。

图

右女钱。《隋书食货志》曰:“梁武帝铸五铢钱,又别铸,除 其肉郭,谓之女钱,二品并行,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 有五铢女钱、太平百钱、五铢稚钱、五铢对文等号,轻 重不一。天子频下诏书,非新铸一种之钱,并不许用。” 顾烜曰:“径一寸,重五铢,文曰五铢,无轮郭。”今京师及 诸郡县亦通用焉。余按此钱谓之五铢女钱,梁武新 铸亦曰“女钱”,盖梁之前已有女钱矣。

图

右稚钱。《隋书食货志》曰:“梁初,古钱有五铢、稚钱。”顾烜 曰:“径八分半,重四铢,文曰五铢。源流出于五铢,但稍 狭小,今东境谓为稚钱,三吴皆用之,小者至径六分, 重二铢半,世有射雉戏,用此钱也。”

图

右对文钱。《隋书食货志》曰:“梁初,古钱有五铢、对文等 号。”顾烜曰:“对文钱,剪五铢所成也。民利古钱多铜,剪 凿取其轮郭,所馀甚轻小。今世行之,其源始未闻也。”

图

右五朱钱。顾烜曰:“径七分半,重三铢半,文曰五朱。”源 出稚钱,但稍迁异,以铢为朱。三吴属县行之亦差少。 张台曰:“今所见朱字钱,自有两般字,狭者,有内郭字, 阔者状如半两,自径七分至五分,无重三铢半者,其 轻有至五黍者。近华山有人掘得数斗钱,皆径四分, 好亦二分已上,周回皆无错鑢处,其文只有半王字”, 仍未成就,此则五朱之渐也。余按此钱径七分,重二 铢一参,制作简古,铜质纯青。《文坦平外轮》有缘,今 世尚有之。

图

右定平钱。《隋书食货志》曰:“梁武帝时,百姓或私以古 钱交易,有定平一百。”顾烜曰:“径六分,重一铢半,文曰定平一百,三吴属县行之。”余按此钱今世尚有之。

图

右传形“半两钱”,字文“坦明”,背面皆无轮郭,径八分,重 二铢一参。

图

右太平钱。《隋书食货志》曰:“梁武帝时,百姓或私以古 钱交易,有太平百钱。”顾烜曰:“太平、四文钱三种,并径 一寸,重四铢,源流本一,但文字有今古之殊,并曰太 平百钱。其小者至径七八分,重一铢半,文字不异。”《旧 谱》曰:“钱有三种,大篆、小篆、隶书,文皆曰‘太平百钱’。”但 字有古今,形有大小,又有水波文及龟背者。见奇品余 按此钱又有一种,其字含篆隶体,“钱”字漫灭,径九分, 重二铢七参。

图

右两啬钱。敦素曰:“此钱重四铢,径一寸三分,微有外 轮,背面无好郭。其文篆书,右曰两,左曰啬,形质大抵 似半两,制作古异,源流莫知。按《礼记》郑元注云:‘八两 为铅’。”据其轻重,非如其文。然左边之字,不当为。但 未识耳。董逌曰。考字书无啬字。又不与篆合。按释真 观书曰:“割爱辞亲披。”剪发。乃知此自梵书中出。其 以为“啬”,又省文也。此钱疑在南梁、北齐间。余按此 钱今世所见者,形质夷坦,字文著明,背面肉好,皆无 轮郭,径寸二分,重四铢三参。“啬”字与诸谱不同,制度 亦小,今两存之。

图

右一文钱。敦素曰:“径寸五分,重七铢。”中穿正圆,内外 并无轮郭,有如半两之状,一面有字,点画甚纤利。李 孝美曰:“此钱铜色纯赤,今世甚多,流俗号为锁子钱, 岂非以钱文类锁形耶?《旧谱》谓之一文”,审求其义,了 不可得,然末知何所稽也。董逌曰:“考古文,此字为巨 泉,盖圜钱也。”

图

右四曲文钱,《旧谱》曰:“形制类半两,肉好,无轮郭,面有 四曲文,外向有二字,右类文字,左不可识。”

图

右《永光》钱,徐氏曰:“文曰永光。”

图

右《五金》钱。徐氏曰:“文曰五金。”余按此钱径八分,重三 铢六参,字文明澈,制作甚精。

图

右大朝钱。李孝美曰:“此钱径寸五分,重十五铢,其文 真书曰‘大朝金合’”,肉好,背面皆有周郭。或云是外国铸

图

右天镇钱,李孝美曰:“此钱径八分,重四铢六黍,文曰 ‘天镇福宝’”,背文有一“黎”字在穿上,字体形制与石晋 天福钱殊不相侔,今世所见至多,董逌曰:“天福,石晋 年号。当时所铸,自有‘天福镇宝钱文,见《晋氏旧史》’。”余 按此钱面文湮没,存于今甚多,董氏以为见之《晋史》, 今无其书可考矣。

图

右《万岁》钱。李孝美曰:“此钱径寸二分,重十三铢,面文 缪篆曰‘皇帝万岁’,背文缪篆曰‘忠孝传家’”,肉好皆有。

图

右《大兴》钱。李孝美曰:“此钱径八分,重四铢,面文曰‘大 兴平宝’”,复有一“丁”字在背文穿上。余按此钱今世至 多,背文丁字不常,其处或在穿上,或在穿下。

图

右太千钱。余按此钱径八分,重三铢六参,文曰“太千 通宝”,倒置“通宝”字,“千”字疑当作“平”,岁久漫灭尔。背文 有一丁字,在“通”字之背,制作字体,肖大兴平宝钱。

图

右《天感钱》,余按此钱文曰“天感元宝”,大小二品,字画 遒劲。顷岁获此,寻逸之,大小轻重莫详。疑外国所铸

图
考证
右古钱。李孝美曰:“此钱径寸一分,重十铢,面有两字,

不可识,肉好皆有周郭,皆夷漫如半两状。”

图

右《古文》钱,径一寸,重四铢五参,背文夷漫,面肉坦平, 微有轮郭,颇类圜法。

图

右《三字钱》,径寸一分,重三铢,三参,面、背肉形皆平,外 无周郭,制作简古,字画夷漫叵辨,亦圜法别种也。

图

右千字钱,李孝美曰:“此钱径寸六分,重十铢,面文右 边有一‘千’字,体如辽钱”,疑其同出而未得依据,肉好 皆有周郭,背文亦如半两。

图

右太兴钱。董逌曰:“文曰‘太兴平宝’”,疑五代僭伪之所 铸。

图

右黄河钱。《旧唐书》曰:“元和元年,灵武李栾奏黄河岸 塌处得古钱三千三百,其钱形小,方孔三足。”

《天品》
[编辑]

图

右天帝钱。宗懔《荆楚岁时记》曰:“《道书》云:‘牵牛娶织女, 天帝借二万钱下礼。久不还,被驱在营室中’。”《晋书天 文志》曰:“北落师门,西北有十星,曰天钱。”

图

右宝钱。《顶生经》曰:“其王是漫陁多王,顶上而生,后为 轮王,以福力故,天雨宝钱,满国皆富。”

图

右咸阳钱。任昉《述异记》曰:“周成王时,咸阳雨钱,终日 不绝。”

图

右金、五铢钱。任昉《述异记》曰:“汉世,颍川民家雨金、五 铢钱。”

图

右五铢钱。任昉《述异记》曰:“王莽时,未央宫中雨五铢 钱,既而至地,悉为龟儿。”

《刀布品》
[编辑]

图

右白金三品。《前汉书食货志》曰:“武帝又造银锡白金, 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 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其文龙,名曰撰,直三千;二曰以 重羌小方之,其马直五百;三曰复小撱之,其文龟,直 三百。”后既盗铸多,又铸赤仄钱,白金稍贱,民弗宝用, 县官以令禁之,无益,岁馀终废不行。《张汤传》曰:“山东” 水旱,贫民流徙,皆卬给县官。县官空虚,汤承上指,请 造白金五铢钱,笼天下盐铁。《史记索隐》曰:“白金三品: 其一龙文隐起,肉好皆圜,又作云霞之象;其二肉好 皆方,隐起马形,在好之下。又有连珠文者;其三肉圜 好方,皆为隐起龟甲文。”

图

右契刀。《前汉·食货志》曰:“王莽造契刀,其环如大钱,身 形如刀,长二寸,文曰契刀五百。”荀悦《汉纪》曰:“居摄二 年夏四月,更造契刀,一直五百,与五铢并行。”张晏曰: “其文左曰契,右曰刀,无五百字也。”顾烜曰:“契刀五百, 非勒刀,为此四字。刀上但有‘契刀’二字,而直五百。”张 台曰:“台有此钱,但薄于错刀柄上,文曰五百。”张、顾二 “说并未见有柄者,其文铺成,若错刀之陷金也。”李孝 美曰:“尝得此钱,其形制正如张台所说,但其文铸成, 非陷金也。且《食货志》白云:错刀,以黄金错其文,则此 非陷金明矣。”

图

右汉刀。《前汉食货志》曰:“王莽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荀悦《汉纪》曰:“居摄二年夏四月,更造错刀,一 直五千,与五铢并行。”张晏曰:“刻之作字,以黄金填其 文,上曰一,下曰刀。”张台曰:“台有此钱,如此图样。”李孝 美曰:“此钱今世犹多,或有无刀者。”

图

右十布。《前汉书食货志》曰:“王莽铸大布、次布、第布、壮 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 十五铢,文曰“小布,直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 相重一铢,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 二寸四分,重一两而直千钱矣。是为布货十品。

图

右货布。《前汉·食货志》曰:“王莽天凤元年,罢大小钱,改 作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奇,广八分, 其圜好径二分半,足枝长八分,间广二分,其文右曰 货,左曰布。重二十五铢,直货泉二十五与货泉。”见伪品 并行。张台曰:“此布如今最多而易得,以今尺量之,得 寸九分。”顾烜曰:“莽所作钱布,皆用铜,淆以连锡。”

图

右大黄布刀。旧《谱》曰:“重七铢,长二寸三分,文曰大黄 布刀。”张台曰:“此亦王莽所铸,文曰大黄布刀。”莽自言 黄虞之后,又改平帝定安大后为黄室主,即大黄,莽 之自称也。意者岂非莽之初谓刀布一物,后分为二 耶?李孝美曰:“按此制作切类货布,但足外差广,铜色 稍赤耳。”《食货志》与《莽传》皆所不载。余按:此布今世所 “存尚多。”

图

右古刀布。《管子》曰:“先王用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 刀布为下币。”李孝美曰:“按先王刀布文字制度,书所 不载,然今世所有古刀异布甚多,岂非当时所用者 乎?”《旧谱》别作品,俱列于后。

图

右蒙城古刀。宣和五年,郭僎为亳州蒙城令,村人得 之田中,柄端有“方寸”十三字,仿佛隶书,背有方孔,不 透身,形如刀,文曰“货布五百。”疑王莽所铸。

图

右长平古刀。《旧谱》曰:“天宝元年,西河郡别驾李幼奇 于长平溪涧中所得。状如小刀,长二寸四分,阔五分, 柄长二寸,阔四分,柄端有孔,总长四寸七分。背面俱 有字,不可识。”

图

右沂州银刀。《嘉祐杂志》曰:王公和学士罢沂州,得银 刀一,有“齐大公杏”九字,九字中阙不相属,刀上又有 隐起圜形,疑是九府圜法也。

图

右长平异布。《旧谱》曰:“亦幼奇所得也。长寸一分,下广 九分者长五寸,广五分,向上渐阔,无好足枝长四分, 间广三分。面文两字,类科斗书,皆有三道文不可识。”

图

右异布,《旧谱》曰:“长四寸一分,上广寸二分,下广寸五 分,首长六分,广寸好,径五分,足枝长寸二分,间广四分,重十二铢,状如货布,面文四字,背文两字,不可识。” 李孝美曰:“按所见古布多矣,唯此一品极大,而形制 特与大黄布刀相似。《旧谱》以谓状如货泉,有所未尽。”

图

右《异布》。《旧谱》曰:“长二寸六分,首广寸六分,内好无轮 郭,其有亦讹,足间正圜,面文六字,背文一字,不可识。”

图

右《异布》。《旧谱》曰:“长二寸四分,上广寸五分,下广寸七 分,首广六分,足间广八分,重八铢,四傍有郭,讹,然亦 无好面文,七字纵横不可识。”

图

右《异布》,《旧谱》曰:“长二寸四分,上广寸五分,下广寸三 分,首广六分,足间广五分,重八铢,无好及肉郭,面文 六字不可识。”李孝美曰:“按此与已上二布文字,《旧谱》 皆阙。”

图

右《异布》。《旧谱》曰:“长寸八分,肩广寸,下广寸一分,足间 广五分,正圜,无好及周郭,重十二铢。面文五字,不可 识。”

图

右异布,《旧谱》曰:“长寸七分,肩广寸,足间广六分,有好 形制与上布相类,面文三字,其左边一字,与中心一 字,亦类上布右边及中心字,而倒正不同,亦有无好 者。”

图

右异布二品。《旧谱》曰:“长短广狭与上二布相似。”

图

右《异布》张台曰:“长寸七分半,肩广八分,足间二分,有 肉郭,面文两字。”

图

右《异布》。张台曰:“长寸六分,肩广八分,首广五分,足间 广二分,重六铢。背面然一字,面文如日,下安‘乂’字,又 两画长短不齐,背文如了,傍加竖斜画,与上布皆于 宝鼎尉王铸处见之。”

图

右《异布》张台曰:“长二寸一分,肩广寸三分,首广九分, 足枝长六分,间广四分半,重二十八铢。面文四字,有 如二字者,全边安爪者,山下安中者,两口相重者,背 文一字,与面文右边向上者同。形质朴厚,不曾磨鑢, 于检校膳部李涿处见之。”

图

右《异布》。李孝美曰:“按此布,长短、广狭、轻重与上布相 类,面文六字亦同,但倒正相异,复无背文耳。”余按:此 布自柄端倒读,其文曰:“安阳之吉货。”

图

右《异布》。李孝美曰:“按此布长二寸,上广寸二分,下广 寸三分,首长七分,广七分,足间广五分,正圜,背面肉 好,皆有周郭。面文六字,亦不可识。”

图

右《异布》。余按此布长二寸,肩广四分,首广六分半,《足 枝》长五分,间广四分半,重十三铢八参,正圜,背面肉 好,皆有周郭,面文四字。

图

右《异布》。余按此布长二寸二分,肩广四分半,首广八 分,足枝长五分半,间广如之,正圜,重十六铢,七参,面 文不可识。

图

右藕心钱。《旧谱》曰:“世有此钱,其形四方,状如博棋,长 二寸,面阔三分,当四棱,皆上下通阙,若藕挺中破状。 其上有首,形如秤锤,鼻有孔,号为藕心钱。”

图

右蚁鼻钱。《旧谱》曰:“此钱其形上狭下广,背平面凸起, 长七分,下阔三分,上锐处可阔一分,重十二铢,面有文如刻镂,不类字,世谓之‘蚁鼻钱’。”

图

右旧谱曰:咸通八年,兖海观察郑汉章奏,百姓于野 内掘得古铜片四千九百五十五片。诏翰林验,云上 有“齐归化”三字,按其形制及文篆,外莫之睹,亦古布 流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