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四库全书本)/卷081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八十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八十一
  礼部
  祠祭清吏司
  大祀四
  社稷坛
  一春秋祭
  社稷顺治元年定每岁以春秋仲月上戊日祭太社
  太稷
  太社以
  后土句龙氏配
  太稷以
  后稷氏配坛中石
  社主半埋土中仍设
  太社
  太稷
  句龙
  后稷氏神牌祭于
  坛上每祭
  坛上敷五色土中黄东青南赤西白北黑随方筑之设乐舞于壝门内坛下两旁坛官各二人执长竿侧立于坛东西以御飞禽又备四神龛于坛下如遇风雨即以神龛覆䕶
  神牌○八年定
  皇帝亲祭
  社稷坛行饮福受胙礼○康熙三年秋祭
  社稷坛恭遇
  太宗文皇帝忌辰改期中戊日致祭○十六年春祭日
  遇雨太常寺奏请行礼于拜殿奉
  旨仍照常处行礼○雍正六年议准
  太社
  太稷神牌均高二尺五寸神座尺有五寸共高四尺笾豆案仅高尺有二寸较各坛稍低应将神座加高一尺安奉
  神牌共高五尺以符土为五数之古制其笾豆等案应加高尺有三寸共二尺五寸以符五五之数
  配位神牌各高二尺四寸神座高尺有四寸笾豆案高尺有二寸应将神座及笾豆案均增高一尺以符体制○十二年议准
  社稷坛东旁向不设案
  太社神位
  后土句龙氏神位司香官奉香盘拱立甚久恐有不能竭尽恭敬之处请照依坛西旁规制增设一案豫将香盘等物安于案上庶陈设整齐益昭诚敬○乾隆十八年奏准增撰
  社稷坛祈雨报祭之乐乐章皆以丰为名○二十四
  
  谕朕此次亲诣
  社稷坛祈求雨泽礼部所开仪注内无荐玊之礼询其原委则系相沿旧规并无义意可考夫玉以庇荫嘉榖使无水旱之灾载在传记且于荅阴之义更为相称著饬所司敬谨用玉将事以迓
  神庥祭之日朕雨冠素服出右门御常舆由右一路行至金水桥应御辇处即步行至
  坛行礼以申虔祷钦此
  一直省府州县祭
  社稷坛顺治元年定岁以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
  雍正二年奏准直省府州县祭
  社稷坛府称
  府社之神
  府稷之神在州县则称州县毎祭用黑色帛各一白瓷爵各三羊一豕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四豆四有司致斋二日届期朝服祭于
  坛○乾隆二年
  谕直省府州县社稷风云雷雨山川诸神所在有司以时致祭所以肃祀典而迓休和礼至重也省会之地督抚司道驻札同城向因礼文未载遂不与祭专属府州县官行礼朕思督抚司道等官均有封疆守土之任自当䖍奉明禋为民祈报凡春秋致祭社稷风云雷雨山川等坛督抚应率领阖属文武大小官敬谨行礼提镇道官驻札之地一例率属陪祭其如何分别班次委官监礼及修理坛壝祭器之处该部详悉定议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嗣后直省毎逢祭祀之期省会之地督抚将军都统副都统率领司道文武等官各按品级照例文官列东班武职列西班行礼布政使乃地方正印官仍令主祭其府州县地方如有提镇道官亦令各按品级分东西两班行礼府州县系地方正印官仍令主祭前期即令主祭官于教职内委监礼官二人佐贰杂职内委监视祭品官一人令其虔诚执事至直省
  社稷风云雷雨山川坛壝如有岁久应修祭器或有未备及岁久损坏者行令督抚转饬地方如式修造以重祀典○十六年覆准直省
  坛庙祭祀省会之地以布政使主祭督抚陪祀其有道官驻札之府州县地方以府州县主祭道官陪祀不惟分班行礼陪祀者位尊主祭者秩卑于礼制未协且使属官因统率大员陪祀之故瞻顾跼蹐不克致敬尽诚达其精意嗣后直省
  社稷风云雷雨山川各坛春秋二祭省会令督抚主祭布政使以下陪祀其有道官驻札之府州县地方亦令道官主祭府州县等官陪祀照直省丁祭督抚主祭之礼统归画一再督抚道官倘遇出巡时仍令布政使暨该地方正印官摄祭至各将军都统提镇等皆系武职仍照向例陪祀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八十一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康熙六十年四月初六日奉
  旨朕披览史册于前代帝王每加留意书生辈但知讥评往事前代帝王虽无过失亦必刻意指摘论列短长无一人为帝王公言者朕见历代帝王庙每朝崇祀不过一二主或庙享其子而不及其父或配食其臣而不及其君皆因书生议论而定甚未允当况前代帝王曾为天下主后世之人俱分属臣子而可轻肆议论定其崇祀与不崇祀乎今宋明诸儒人尚以其宜附孔庙奏请甚多至古帝王宜入庙崇祀从未有人奏请前代帝王皆无后裔后之君天下者继其统绪即当崇其祀典朕君临宇内不得不为前人言也朕意以为凡曽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此外尽应入庙即一二年者亦宜入庙崇祀尔等将朕此旨写出会同从容详议具奏钦
  
  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初三日奉
  旨这所议应崇祀之处皆是但其中尚有应详细斟酌者明代甚近朕少时尝问有明遗旧宦官愍帝无甚过失皆由万历泰昌天启时衰微及至愍帝虽励精图治终不能补救也国之灭亡皆伊祖所坏于愍帝何涉稗官野史所载岂足为凭愍帝不可与亡国者一例同论而万历泰昌天启实不应入崇祀之列至从前所配享之功臣大槩皆开国元勲居多如明之徐达不过一草莽武夫刘基系元之进士皆遭遇成功遂以元勲配享或有治安之世辅佐太平有功君国者反不得与配享之列是皆未为允当大学士会同九卿詹事科道将此等处详悉从容确议具奏钦此
  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初二日奉
  上谕朕因览四库全书内大清通礼一书所列庙祀历代帝王位号乃依旧会典所定有所弗惬于心敬忆
  皇祖实录有敕议増祀之谕令查取礼部原议红本则系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内具题尔时诸臣不能仰体
  圣怀详细讨论未免因陋就简我
  皇祖谕旨以凡帝王曽在位者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此外尽应入庙即一二年者亦应崇祀煌煌
  圣训至大至公上自羲轩下至胜国其间圣作明述之君守文继体之主无不馨香妥侑不特书生臆论无能仰喻
  高深即历代以来升歆议礼未有正大光明若此者也乃会议疏内声明偏安亡弑不入祀典而仍入辽金二朝不入东西晋元魏前后五代未免意有偏向视若仰承
  圣意而实显与
  圣谕相背朕意若谓南北朝偏安不入正统则辽金得国亦未奄有中原何以一登一黜适足启后人之訾议即因东西晋前后五朝有因篡得国摈而不列如操丕不得为正统之例殊不知三国时正统在昭烈故虽以陈夀三国志之尊魏抑蜀而卒不能夺万世之公评至司马氏篡窃以还南朝神器数易如宋武帝
  崛起丹徒手移晋祚自不能掩其篡夺之罪其他虽祖宗得国不正而子孙能继绪承休即为守文中主亦不可概从缺略况自汉昭烈以至唐高祖统一区夏时之相去三百馀年其间英毅之辟节俭之主史不绝书又安可置而不论至于后五代如朱温以及郭威或起自冦窃或身为叛臣五十馀年更易数姓中华统绪不绝如线然周世宗承藉郭氏馀业凭有疆域尚不失为令主此而概不列入则东西晋前后五代数百年间创守各主祀典缺如何以协千秋公论他若元魏雄据河北地广势强太武道武勤思政理讲学兴农亦可为偏安英主并当量入祀典以示表章朕前命馆臣录存杨维桢正统辨谕内详晰宣谕以维桢所辨正统在宋不在辽金之说为是所以存春秋纲目之义见人心天命之攸归且检阅孙承泽春明梦馀录所载明代崇祀古帝王位号原未列辽金二朝今帝王庙崇祀辽金而不入东西晋前后五代似此互相入主出奴伊于何底是皆议礼诸臣有怀偏见明使后世臆说之徒谓本朝于历代帝王未免区分南北意存轩轾甚失
  皇祖降谕之本意也至明之亡国由于神熹二宗纪纲隳而法度弛愍帝嗣统时国事已不可为虽十七年身历勤苦不能补救倾危卒且身殉社稷未可与荒淫失国者一例而论是以
  皇祖睿裁将神熹二宗撤出而愍帝则
  特令庙祀
  褒贬予夺毫厘不爽实千古大公定论乃诸臣于定议时转复将汉之桓灵増入岂未思炎汉之亡亡于桓灵而不亡于献帝乎从前定议未将东汉全局详审论断转使昏暗之君滥叨庙食所议未为允协夫自古帝王统绪相传易代以后飨祀庙庭原以报功崇徳至于严篡窃之防戒守成之主或予或夺要必衷于至当而无所容心于其间方协彰瘅之义所有历代帝王庙祀典著大学士九卿更行悉心详议具奏并著于定议后交四库馆恭录
  皇祖谕旨并朕此旨于通礼庙飨卷首以昭殷鉴历朝垂
  示万年之至意钦此
  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二十八日奉
  上谕据大学士九卿等会议増祀两晋元魏前后五代各帝王一折并声请唐宪宗金哀宗应否一体増祀等语宪宗处唐中叶各镇节度凭陵跋扈僭叛不臣宪宗命将专征削平淮西厥功颇伟在有唐一代中尚属英主其末年被弑系祸变猝乘与荒乱失徳召变致衅者不同至金哀宗处衰弱之时国势已不可问推其致败之由实因熙宗海陵淫虐阶厉哀宗自缢殉国与明之愍帝事同一例自应一体増祀馀俱著照所议行钦此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