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大清一统志 (四库全书本)/卷001
钦定大清一统志 卷一 |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
京师〈上〉
京师形胜甲天下民俗朴淳土地深厚沧海环其东太行拥其西喜峯古北诸关卫其北兖豫荆扬帯南服都会雄固无过于此在周为燕召公封国汉为要郡唐为重镇辽会同初升为南京始建都焉金为中都元为大都明初为燕王封国永乐元年建北京称行在十九年称京师洪熙初复称行在正统中始定为京师我
世祖章皇帝统一寰区抚有九域声教广被靡远弗届幅员所暨东包朝鲜南越瀛海北抵大漠西逾流沙而定都
京师宫邑维旧徳化聿新怀柔外藩亭育中夏
皇上缵承
列圣之志神武丕昭平定准夷绥靖回部拓新疆二万馀里日渊月竁络绎尊王如海朝宗如星拱极以道里远近计之在古伊洛为九州之中今
京师宅万国之中重译同文八维奉朔自虞夏以来未有若斯之盛者也卜世卜年斯万斯亿猗欤盛矣
城池
京城〈周四十里高三丈三尺五寸门九南曰正阳南之左曰崇文南之右曰宣武北之东曰安定北之西曰徳胜东之北曰东直东之南曰朝阳西之北曰西直西之南曰阜城 按辽史地理志南京析津府城方三十六里八门东曰安东迎春南曰开阳丹凤西曰显西清普北曰通天拱辰金史地理志燕城门十三东曰施仁宣曜阳春西曰丽泽颢华彰义南曰景风丰宜端礼北曰会城通元崇智光泰字文𢡟昭大金国志都城四围七十五里陶宗仪辍耕录元至元四年于中都东北置京城方六十里分十一门正南曰丽正南之右曰顺承南之左曰文明北之东曰安贞北之西曰建徳正东曰崇仁东之右曰齐化东之左曰光熙正西曰和义西之右曰肃清西之左曰平则明洪武九年徐达经理元都缩其城之北五里废光熙肃清二门其九门俱仍旧寻改安贞曰安定建徳曰徳胜崇仁曰东直和义曰西直永乐七年为北京城十九年营建宫殿成乃柘其城周围四十里正统二年修城楼四年工成乃改丽正曰正阳文明曰崇文顺承曰宣武齐化曰朝阳平则曰阜成 本朝鼎建以来修整壮丽其九门之名则仍旧焉我世祖章皇帝于京师分列八旗拱卫〉
〈皇居于是正黄旗居徳胜门内镶黄旗居安定门内并在北方正白旗居东直门内镶白旗居朝阳门内并在东方正红旗居西直门内镶红旗居阜成门内并在西方正蓝旗居崇文门内镶蓝旗居宣武门内并在南方各有定居分为左右二翼 又按城濠之水源出昌平州白浮村之神山泉通榆河会一亩马眼诸泉汇为七里泺东流环都城曰玉河又西山之玉泉从水关经银锭桥流入西苑绕 宫禁自玉河桥入城濠合流至大通桥入漕河明嘉靖中工部尚书雷礼以外城濠池浅狭请悉深濬水乃自城西北隅环城东注历九桥九闸从城东南隅流入大通桥〉
皇城〈在 京城中周十八里有奇缭墙袤三千三百四丈有奇正南曰大清门少北曰长安左门曰长安右门东曰东安门西曰西安门正北曰地安门旧为北安门顺治九年改今名自大清门之内曰天安门旧为承天门亦顺治九年改名天安门之内曰端门端门之内左曰阙左门右曰阙右门〉
紫禁城〈在 皇城中周六里缭墙南北各二百三十六丈二尺东西各三百二丈九尺南曰午门左曰左掖门右曰右掖门午门内为太和门左曰昭徳门右曰贞度门其东曰协和门西曰熙和门太和门内为太和殿大朝正殿也太和殿前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醴仁阁之北曰左翼门弘义阁之北曰右翼门由太和殿入为中和殿保和殿左有中左门后左门右有中右门后右门保和殿之后为乾清门左曰内左门右曰内右门其东曰景运门西曰隆宗门景运门之东为〉
〈宁夀宫乾隆四十年鼎新其正殿曰皇极殿隆宗门之西为〉
〈慈宁宫又西为夀康宫每恭遇〉
〈皇太后万夀圣节及长至元旦皇上率王公大臣于此行朝贺礼自协和门出为东华门自熙和门出为西华门城之正北曰神武门文华殿在东华门内箭亭之南殿后为文渊阁以庋四库全书设官掌之武英殿在西华门内南薰殿在武英殿南自乾清门以内殿廷之制度〉
〈中禁严密不敢详载 按辽史地理志皇城在南京析津府西南隅大内门曰宣教外三门曰南端左掖右掖西曰显西设而不开北曰子北又圣宗本纪统和二十四年八月改南京宣教门为元和外三门为南端左掖门为万春右掖门为千秋宇文𢡟昭大金国志宫城周围凡九里三十步自天津桥之北曰宣阳门过门有两楼曰文曰武文之转东曰来宁馆武之转西曰会同馆正北曰千步廊东西对焉廊之半各有偏门向东曰太庙向西曰尚书省至通天门后改为应天楼高八尺朱门五东西相去一里馀又各设一门左曰左掖右曰右掖城之正东曰宣华正西曰玉华北曰拱辰陶宗仪辍耕录元宫城周围九里三十步东西四百八十步南北六百十五步分六门正南曰崇天崇天之左曰星拱右曰云从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厚载角楼四据宫城之四隅自大明门由日精月华二门以内皆元之宫阙诸门也明之燕王府建于元之皇城旧址即今之西苑门四东曰体仁西曰尊义南曰端礼北曰广智至永乐十五年乃改建皇城于东去旧宫一里许时以东华门之外逼近居民喧嚣之声至逹禁籞宣徳七年乃加恢廊移东华门于河之东迁居民于灰厂之隙西地正阳门内曰棋盘街府部对列街之左右孙承泽春明梦馀录紫禁城门凡八曰承天门曰端门曰午门东曰左掖门西曰右掖门再东曰东华门再西曰西华门向北曰元武门盖皇城自辽金以来逓经改徙至元明二代而制度乃备 本朝顺治康熙间重建诸宫殿各门规模益宏整云〉外城〈包 京城南靣转抱东西角楼计长二十八里高二丈亦曰外罗城门七南曰永定门曰左安曰右安东曰广渠西曰广宁在东西隅而北向者东曰东便西曰西便 按罗城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先是成化十二年定西侯蒋琬言宜仿南京旧制筑土城嘉靖二十一年都御史毛伯温等言成祖迁都金台当时内城足居所以外城未立今城外之民殆倍城中宜修筑外城时以给事中刘养直言而止至是给事中朱伯辰复言四郊咸有土城故址环绕如规周可百二十馀里宜仍旧贯修筑因命都督陆炳平江伯陈珪等相度京城四靣计当筑外城约七十馀里因条上其规制已允行寻又以工费重大止筑南靣四十一年添筑永定等七门瓮城至四十三年六月城始成〉
坛庙
天坛〈在正阳门外南郊按孙承泽春明梦馀录明嘉靖九年定分祀天地之制遂于大祀殿之南建圜丘后屡有修葺 本朝因之重加缮治乾隆十六年又修每年冬至大祀〉
〈天于圜丘奉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世宗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以配日月星辰云雨风雷分四从坛其制三成南向第一成宽径五丈九尺高九尺二成径九丈三成径一十二丈皆高八尺一寸其墁石皆按九九阳数周围石栏四出陛各九级白石为之内壝圆墙墙瓦旧皆用黄色琉璃乾隆十六年改天青色琉璃棂星石门四靣各三外壝方墙棂星门制同坛之东为神库神厨祭器库宰牲亭坛之西为神乐观牺牲所銮驾库墙之北为皇穹宇藏〉
〈神版翼以两庑藏从祀神牌前建三门又其外绕墙为方墙门四东曰㤗元南曰昭亨西曰广利北曰成贞其西为 斋宫祀之前一日〉
〈皇上亲诣皇穹宇拈香斋宿以致昭祀之诚〉
地坛〈在安定门外北郊按孙承泽春明梦馀录明嘉靖九年建方泽坛 本朝因之重加缮治乾隆十六年又
修毎年夏至大祀地于方泽奉〉
〈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以配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分四从坛以 启运山 天柱山 隆业山 昌瑞山 永宁山从祀五镇之次其制二成北向第一成方六丈第二成方十丈六尺皆高六尺其墁石皆按六六阴数四出陛各八级周坛为水渠内壝方墙墙瓦皆用黄色琉璃棂星门六正北三东西南各一外壝方墙亦如之坛之南为地祗室藏〉
〈神版外为方墙坛之西南有神库神厨乐器库宰牲亭西北为 斋宫祀之前一日皇上敬宿于此如圜丘之仪又西北为銮驾库又外围方墙惟西南三门其
西石坊曰广厚街〉
祈谷坛〈在〉
〈天坛内明永乐中合祀天地建此殿曰大祀殿嘉靖九年分为北郊遂于其南 建天坛而此殿専以祈谷改名大享 本朝因之每年正月上辛恭祀〉〈上帝以祈年谷奉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以配乾隆十六年重修改名祈年殿殿制圆象天周十有二柱中柱四圆顶三檐用天青琉璃瓦殿陛三级䑓三成周以石栏前后三出陛东西一出陛上中二成九级下一成十级前庑九楹后庑七楹左右庑各五楹周以方墙南为大享门北为皇干殿藏〉
〈神版墙外东为神库神厨宰牲亭〉
朝日坛〈在朝阳门外东郊其制一成西向每年春分卯时祭遇甲丙戊庚壬年〉
〈亲祭馀年遣大臣摄祭〉
夕月坛〈在阜城门外西郊其制一成东向每年秋分卯时祭遇丑未辰戌年亲祭馀年遣大臣摄祭 按金史礼志朝日坛曰大明在施仁门外东南夕月坛曰夜明在彰义门外西北明洪武中以日月星辰从祀天地罢朝日夕月禜星之祭嘉靖九年既建南北郊始于东郊祭日西郊祭月 本朝顺治元年罢八年复建 朝日坛制方广五丈高五尺九寸四出陛九级圆壝内棂星门六乾隆二十一年重修 夕月坛制方广四丈高四尺六寸四出陛六级方壝内棂星门亦六乾隆二十二年重修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俱在坛右 斋宫在坛左坛门外甬道旧俱曰礼神街雍正二年名 朝日坛之街曰景升夕月坛之街曰光恒坛内墙瓦皆绿琉璃〉
太岁坛〈在正阳门外之西故山川坛之内明嘉靖八年建 本朝因之乾隆十九年重修每年于正月
上旬吉日十二月杪恭祀太庙日致祭 太岁月将之神恭遇〉
〈皇上行耕耤礼致祭 先农礼成诣 太岁坛拈香正殿 太岁两庑月将坛正殿七楹南向东西两庑各十一楹南为拜殿坛之东为斋宫西为神库神厨祭器库宰牲亭〉
先农坛〈在 太岁坛西南明嘉靖中建 本朝因之乾隆十九年重修制一成方广四丈七尺高四尺五寸四出陛东为 斋宫乾隆二十年改为庆成宫享 先农前一日〉
〈皇上敬宿于此又东为銮驾库东北为神仓东南为具服殿殿前为观耕台台之南即耤田也〉
〈世祖章皇帝顺治十一年圣祖仁皇帝康熙十一年俱〉
〈亲享先农行耕耤礼世宗宪皇帝雍正二年诣坛〉
〈亲祀举行躬耕礼遂为常例〉
〈皇上御极岁以季春吉亥躬行祀礼〉
〈亲御耒耜若遇 巡省之年则遣官致祭而令顺天府尹率属代耕 又按明嘉靖十年改耕耤坛后之神仓为天神地祗坛隆庆元年礼官议罢之本朝顺治初复于 先农坛之南立 天神坛南向设云师雨师风伯雷神位于 天神坛之西立 地祗坛北向设岳镇陵山海渎神位凡祈雨于此分祭雨应则报祭而明建山川坛在正阳门南之右者省焉〉
先蚕坛〈在西苑东北隅乾隆七年 敇建其制一成方四丈高四尺四出陛坛东南为 先蚕神殿坛之东为观桑台台之前为桑圜岁以季春吉已 皇后亲祀行躬桑礼或遣 妃代行礼〉
社稷坛〈在 皇城内午门之右北向明永乐八年建本朝乾隆二十一年因旧制重修每年春秋二仲月上戊日致祭异坛同壝 社以勾龙氏配稷以后稷配坛制二成上广五丈下广五丈三尺俱高五尺四出陛筑以五色土色如其方壝垣四靣各有棂星门饰垣亦各如其方之色坛北为祭殿又有拜殿俱南向其西为神库神厨宰牲亭〉
太庙〈在 皇城内午门之左南向每年四孟月时享岁暮祫祭以亲王及大臣之有功者配享庙制前殿九楹左右两庑各十五楹中殿九楹左右両庑各五楹后殿九楹左右両庑各五楹南为庙门东为神库宰牲亭西为神厨〉
奉先殿〈在景运门之东前后殿各七楹中设暖阁宝床内安〉
〈神龛顺治十三年世祖章皇帝以〉
〈太庙时享逾时稍远思得朝夕奠献以展孝思因建此殿自后每逢万夀圣诞及 国家大典礼若乘舆出入则有告岁时节序每月朔望则有荐忌辰则
有祭供献礼仪内务府掌仪司掌之〉
寿皇殿〈在北上门内景山后〉
〈圣祖仁皇帝常视射较士于此世宗宪皇帝因以奉安〉
〈神御乾隆十四年重建中峯正午砖城㦸门明堂有九室一仿太庙之制而约之敬奉圣祖御容〉
〈世宗御容遇圣诞忌辰俱〉
〈亲诣行礼有御制碑文〉
雍和宫〈在安定门内国子监东〉
〈世宗宪皇帝潜邸也雍正三年命名曰雍和宫十三年九月重修暂安奉〉
〈世宗宪皇帝梓宫外有石坊前曰寰海尊亲后曰群生仁夀门曰昭㤗门其内曰雍和门前殿曰永祐殿七楹后殿曰绥成殿五楹殿之后为雍和宫七楹南北袤一百二十一丈东西广四十九丈乾隆元年〉
〈奉 安神御于此岁时展礼洎重建〉
〈寿皇殿落成遂移奉焉有御制碑文〉
𫝊心殿〈在 文华殿东崇祀〉
〈皇师伏羲神农黄帝帝师尧舜〉
〈王师禹汤文武皆南向先师周公西向〉
〈先师孔子东向每年春秋经筵日遣官告祭〉
堂子〈在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东每年元旦〉
〈亲祭凡历国家有征讨大事必亲祭告〉
历代帝王庙〈在阜城门内大市街之西崇祀〉
〈历代帝玉每年春秋二仲月祭庙制殿九楹曰景徳崇圣之殿东西两庑各七楹南为景徳门又南为庙门街曰景徳街旧止祀三皇五帝三王及汉唐宋辽金元明创业诸帝以历代名 配享 本朝康熙六十一年诏历代享国之君及名臣辅佐太平者俱宜配祀上自㐲羲下迄明代凡一百六十四帝名臣自风后力牧以下七十九人〉
〈世宗宪皇帝常亲诣致祭乾隆二十八年特命重修覆屋改用黄瓦〉
〈皇上亲诣行礼并御书报功观徳匾额四十九年大学士九卿等遒旨议定 帝王庙祀典遵入两晋元魏前后五代创业守成诸帝自晋元帝至周世宗共二十三帝又増入唐太宗金哀宗撤去汉桓帝灵帝得旨允行并〉
〈命增饰庙貎五十年皇上亲诣致祭〉
文庙〈在安定门内国子监之东崇祀〉
〈先师孔子每年春秋二仲上丁日致祭以先贤先儒配享两庑庙制正殿七楹题曰先师庙中揭圣祖仁皇帝御书万世师表〉
〈世宗宪皇帝御书生民未有匾额东掖为祭器库西掖为乐器库东西两庑各十九楹前为庙门门内左右列石鼓各五元虞集为大都路教授移置于此历科进士题名碑列庙门外旁为持敬门殿后为〉
〈崇圣祠初名启圣祠雍正元年加封先师五代王爵改题今名 本朝顺治九年及十七年〉
〈世祖章皇帝两诣文庙行释奠礼雍正二年〉
〈世宗宪皇帝释奠讲书改幸学之名为诣学增祀先贤先儒自后春秋丁祭岁常亲祭一次六年二月仲丁亲诣行礼〉
〈御制诗勒碑建亭乾隆三年皇上亲诣释奠先期饬新庙貎大成殿及门〉
〈特命改覆黄瓦崇圣祠覆以绿瓦御书与天地参匾额并〉
〈御制碑文三十二年复命重修四十八年二月仲丁〉
〈亲诣行礼奉旨特建辟雍于彛伦堂前五十年二月仲丁〉
〈皇上亲诣释奠临辟雍讲学规制详见官署门〉
山陵
孝庄文皇后昭西陵〈在遵化州西七十里〉
〈世祖章皇帝孝陵之南先是圣祖仁皇帝遵奉〉
〈孝庄文皇后遗命以昭陵奉安年久未便合葬建造兆域必近〉
〈孝陵乃择地建暂安奉殿雍正二年〉
〈世宗宪皇帝以暂安奉殿安奉三十馀年〉
〈圣祖享国永久子孙蕃衍海宇升平兆庶康阜爰恪遵文皇后慈旨即暂安奉殿为昭西陵宝城前为享殿曰隆恩殿门曰隆恩门外为红门〉世祖章皇帝孝陵〈在遵化州西七十里凤台山麓〉
〈孝康章皇后端敬皇后同安地宫〉
〈宝城前为享殿曰隆恩殿门曰隆恩门神道南为〉
〈圣徳神功碑亭外为红门康熙二年封凤台山为 昌瑞山从祀地坛自分水岭起左山麓以南至鲇鱼池口了马台以北河西岸山路以西右山路以南至宽佃谷以北河
东岸山路以东俱属陵寝重地〉
孝恵章皇后孝东陵〈在〉
〈孝陵东殿宇制度仿昭西陵〉
圣祖仁皇帝景陵〈在 昌瑞山之东〉
〈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同安地宫〉
〈敬敏皇贵妃祔葬殿宇制度悉凖孝陵〉
〈世宗宪皇帝御制圣徳神功碑序述〉
〈圣祖六十一年鸿猷盛烈昭示万世凡数千馀言碑匾皆御笔亲书〉
妃园寝〈在〉
〈景陵之东〉
世宗宪皇帝㤗陵〈在易州西三十里太平峪〉
〈孝敬宪皇后同安地宫宝城前为享殿曰隆恩殿门曰隆恩门〉
〈神道南为神享皇上御制〉
〈圣徳神功碑序述世宗十有三年因时建极更化砥俗以成継志述事之大者凡数千言碑匾皆御笔亲书亭之南为龙凤门外为红门缭垣长四千三百九十二丈界周一百五十二里乾隆元年封太平峪为 永宁山从祀〉
〈地坛 谨按 永宁山势来自太行巍峩耸抜脉秀力丰峻岭崇山远拱于外灵岩翠岫环卫其门前则白涧河旋绕而清𣸦沙滋诸水会之后则巨马河潆流而胡良琉璃大峪诸水会之信天设之吉地也以上陵寝各设总管一副总管二礼部工部内务府郎中员外郎主事笔帖式及云骑尉世职八旗防御等员东西两陵设马兰秦宁二镇总兵以下等官兵守䕶并〉
〈特遣贝勒贝子一人承办事务〉
孝圣宪皇后泰东陵〈在〉
〈泰陵东殿宇制度仿孝东陵〉
孝贤皇后陵寝〈在 昌瑞山右麓之胜水峪〉
〈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
〈淑嘉皇贵妃令懿皇贵妃祔焉设奉祀礼部工部内务府官暨守卫官兵执事人役均如制〉
苑囿
太液池〈西华门之西为西苑入苑门即太液池池南北亘四里东西二百馀步其上源自玉泉山合西北诸水至地安门水门流入汇为太池元时亦名西华潭其上为琼华岛夹岸多槐柳池中蒲藻纷敷禽鱼翔泳望之如仙洲胜地池上跨长桥坊楔对峙东曰玉𬟽西曰金鳌桥北称北海桥南称中海瀛台以南称南海其中海之东岸有蕉园旧址称南为万善殿殿之西有亭出水中〉
〈皇上御书石碣曰太液秋风即燕京八景之一盛夏芰荷如锦几暇间亦临幸泛舟冬月水泽腹坚命八旗官兵演冰嬉于此〉
〈皇上临观分别赏赉所以习劳肄武且恵泽也有御制冰嬉赋纪其事〉瀛台〈旧为南台一名趯台在太液池中由西苑门入度板桥有门曰徳昌中建殿五楹〉
〈圣祖御书匾曰勤政殿之南石堤数十步过堤历级而登为翔鸾阁𣷉元殿香扆殿迎薰亭而统名之曰瀛台台三靣临水奇石森列花树芬郁有天然林壑之致〉
〈圣祖时常为夏月听政之所锡宴赋诗聿垂盛典〉
〈皇上御极以后重加修葺珠榜璇题亲挥宸翰每于此〉
〈裁决几务引见庶官即景随时奎章炳焕乾隆十一年秋〉
〈召宗室王公及公卿庶僚载赐曲宴〉
〈御制诗以纪其事并有仿柏梁体联句用唐臣李峤侍宴甘露殿诗分韵赋诗台之南对岸为宝月楼乾隆二十三年建御制文记之楼南临 皇城俯视可见长安西街朝骑〉
〈台东南为同豫轩西南为茂对齐并下临太液池〉淑清院〈在瀛台之东院建池中流杯亭在其后又引水仿寒山千尺雪东北有室曰葆光院之左为韵古堂旧名瀛在望乾隆二十四年冮右大吏以临江所获古钟十一枚上于 朝皇上亲加辨订为周鏄钟更补其一以成律吕之数因易堂名以贮之御制有记〉丰泽园〈在瀛台西北门外一水横带前有稻畦数亩为〉
〈圣祖世宗观课农桑亲御耒耜之地有〉
〈圣祖御制丰泽园记皇上每岁举行耕耤皆先期演耕于此园内殿旧名崇雅乾隆十一年宴王公宗室百有三人于此殿联句赋诗因易名惇叙殿后曰澄怀堂榜为〉
〈圣祖御笔康熙初年词臣常于此进讲其西为春耦齐取重农宝穑之意有皇上御制春耦齐记〉紫光阁〈在太液池西岸丰泽园之北〉
〈圣祖时集三旗侍卫大臣校射于此后于阁前殿试兵部中式武举至今循以为例乾隆二十四年平定伊
犁回部大功告成凯旋 京师皇上嘉在事诸臣之绩葺紫光阁而新之〉
〈锡宴阁中策勲饮至阁上图画功臣像其勲绩尤赫者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定边将军一等武毅谋勇公户部尚书兆恵原定北将军一等诚勇公兵部尚书班第原靖逆将军三等义烈公工部尚书纳穆扎尔定边右副将军亲王品级超勇郡王策布登扎布定边右副将军一等靖远诚勇侯理藩院尚书富徳原定边右副将军二等超勇伯内大臣萨扎尔原大学士三等忠勤伯陜甘总督黄廷桂参赞大臣和硕亲王固伦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参赞大臣固山贝子扎拉丰阿参赞大臣扎萨克多罗郡王罗卜藏多尔济参赞大臣多罗郡王额敏和卓参赞大臣工部尚书舒赫徳参赞大臣一等果毅公兵部尚书阿里衮原𠫵赞大臣三等襄勤伯总督鄂容安参赞大臣一等承恩毅勇公户部侍郎副都统明瑞𠫵赞大臣工部侍郎副都统阿桂原𠫵赞大臣三等子户部侍郎副都统三㤗原𠫵赞大臣前锋统领骑都尉又一云骑尉鄂宝领队大臣内大臣博尔莽察原领队大臣安西提督总兵官豆斌原领队大臣甘肃提督总兵官高天喜领队大臣副都统塔什巴图鲁端济布领队大臣䕶军统领爱隆阿领队大臣前锋统领墨尔根巴图鲁玛瑺领队大臣内大臣副都统巴图鲁济尔噶尔散秩大臣穆尔徳木图巴图鲁齐凌扎布散秩大臣哈坦巴图鲁噶布舒副都统噶毕雅图巴图鲁额尔登额郡王霍集斯贝子鄂对内大臣鄂齐尔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原散秩大臣骑都尉达什䇿凌副都统鄂博什副都统图布巴图鲁温布副都统克特尔克巴图鲁由屯原副都统骑都尉又一云骑尉三格原头等侍卫舒布图铠巴图鲁奇彻布头等侍卫博克巴图鲁老格头等侍卫墨尔根巴图鲁达克塔纳头等侍卫萨穆坦原二等侍卫固济尔巴图鲁云骑尉𫞩绰尔图二等侍卫哈朗圭巴图鲁塔玛鼐原二等侍卫哈布台巴图鲁富锡尔二等侍卫额尔克巴图鲁海兰察原二等侍卫云骑尉富绍三等侍卫赛音博勒克巴图鲁扎奇图三等侍卫什伦哈什哈巴图鲁阿尔丹察三等侍卫卓里克图巴图鲁五十保凡五十人〉
〈皇上御制像赞其次宣勤效命著有成劳者参赞大臣一等诚勇公都统巴禄𠫵赞大臣杭州将军福禄原领队大臣宁夏将军一等子和起参赞大臣喀尔喀扎萨克和硕亲王桑寨多尔济参赞大臣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车木楚克扎布原领队大臣都统满福领队大臣甘州提督闫相师领队大臣哈密郡王品级贝勒玉素富 御前侍卫副都统西朗阿巴图鲁查拉豊阿领队大臣副都统瑚尔起原领队大臣副都统阿敏道副都统墨尔根巴图鲁伍岱副都统观音保领队大臣肃州镇总兵官五福回部公和阗阿奇木伯克阿什墨特回部公哈什噶尔阿奇木伯克噶岱墨特前锋参领特古尔得尔巴图鲁艮音太署参领额尔克巴图鲁巴岱协领布彦图巴图鲁布尔哈察哈尔总管苏朱克图巴图鲁纳兰图原领队大臣察哈尔总管坤都尔巴图鲁巴宁阿索伦总管齐达克齐巴图鲁阿尔哈尔沁索伦总管哈坦巴图鲁萨垒原索伦总管赛沙尔泰巴图鲁扎尔善索伦佐领克图尔克巴图鲁诺𫞩察头等侍卫什尔玛海巴图鲁徳尔森保头等侍卫塔苏尔海巴图鲁占颇尔头等侍卫固勇巴图鲁伊萨穆三等侍卫克什克巴图鲁伍克什尔图三等侍卫克尔车赫巴图鲁沙津察三等侍卫坤都尔巴图鲁扎敦素头等侍卫丹巴图鲁芥克察头等侍卫布哈扎巴图鲁齐里克齐头等侍卫卓里克图巴图鲁额纳慎三等侍卫库尔察巴图鲁茂汉原二等侍卫克丑巴图鲁古礼原三等侍卫伊徳尔巴图鲁奎玛岱原三等侍卫特通额原蓝翎侍卫莫宁察二等侍卫丹巴巴图鲁那木查尔二等侍卫特古思巴图鲁塔尼布二等侍卫哈什哈巴图鲁玛格原二等侍卫哈什哈巴图鲁达尔汉三等侍卫卓克托巴图鲁恩特三等侍卫西尔库济巴图鲁伊逹木扎布头等侍卫呼尔查巴图鲁占音保三等侍卫舒都拉呼巴图鲁西尔库尔原三等侍卫拜达尔原蓝翎侍卫舒伦巴图鲁喀拉三等侍卫克达尔巴图鲁哈木图库亦五十人则〉
〈命儒臣缀辞以彰竹帛丹青之盛并藏得胜灵纛及俘获军器以志武成自四十一年两金川大功告成并命图绘诸功臣像于阁上自定西将军一等诚谋英勇公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阿桂定边右副将军果毅继勇公加一等子戸部尚书丰昇额定边右副将军一等襄勇伯成都将军明亮大学士舒赫徳大学士一等轻车都尉于敏中兵部尚书一等忠勇公和硕额驸福隆安原参赞大臣固伦额驸赠和硕亲王色布腾巴尔珠尔参赞大臣一等超勇侯都统海兰察参赞大臣一等孄勇男䕶军统领副都统额森特参赞大臣䕶军统领舒常领队大臣一等承恩武勇公加一等男都统奎林领队大臣三等果勇侯都统和隆武领队大臣内大臣都统户部侍郎三等嘉勇男福康安领队大臣副都统三等奋勇男普尔普领队大臣荆州将军辅国公兴兆原𠫵赞大臣西安提督哈国兴领队大臣西安提督马彪原领队大臣冮南提督马全领队大臣广西提督书麟领队大臣副都统绰克托巴图鲁三保领队大臣副都统法福星巴图鲁乌什哈达领队大臣副都统多布坦巴图鲁瑚尼尔图领队大臣副都统扎克博巴图鲁珠尔格徳领队大臣副都统咱尔亲巴图鲁阿尔都领队大臣副都统阿尔杭阿巴图鲁阿尔萨朗领队大臣副都统穆腾额巴图鲁舒亮原领队大臣副都统冲纳亲巴图鲁科玛领队大臣副都统衔扎济克巴图鲁伊兰保原领队大臣副都统衔扎尔丹巴图鲁佛伦㤗领队大臣副都统三等信勇公富兴领队大臣副都统徳赫布原领队大臣副都统恭喀察领队大臣直隶天津镇总兵噶布什海巴图鲁海禄领队大臣贵州镇远镇总兵僧格巴图鲁敖成领队大臣山西大同镇总兵巴尔丹巴图鲁官达色领队大臣四川川北镇总兵赛尚阿巴图鲁成徳领队大臣陜西固原镇总兵法福里巴图鲁图钦保原甘肃肃州镇总兵扎亲巴图鲁曹顺领队大臣陜西兴汉镇总兵三等义烈公保宁领队大臣山西太原镇总兵特成额原领队大臣陜西延绥镇总兵乌尔纳原署福建建宁镇总兵敦柱头等侍卫扎卓穆巴图鲁额尔特头等侍卫杨达克巴图鲁托尔托保二等侍卫拉布凯巴图鲁㤗斐英阿二等侍卫崇篯巴图鲁柏凌原二等侍卫额依巴尔巴图鲁达兰㤗原二等侍卫善巴巴图鲁萨尔吉岱索伦佐领舒克丹巴图鲁特尔惇潵贵州副将奢特陈巴图鲁兴奎以上五十人〉
〈皇上御制像赞其次领队大臣副都统奉恩将军都尔嘉领队大臣成都副都统奉恩将军舒景安领队大臣副都统墨尔根巴图鲁五岱领队大臣副都统衔噶塔布领队大臣副都统喀拉巴图鲁扎尔桑原领队大臣副都统衔拉布巴图鲁玛尔占原副都统加赠都统阿尔素讷原副都统加赠都统博灵阿云南提督常青原署贵州提督牛天畀原头等侍卫加赠副都统明仁四川松潘镇总兵五福云南永顺镇搃兵刘国梁云南昭通镇总兵巴克坦布甘肃宁夏镇总兵斐慎原湖北襄阳镇总兵马虎原广东高廉镇总兵西尔努恩巴图鲁常禄保陜西兴汉镇总兵梁朝桂四川建昌镇总兵灵山直隶正定镇总兵嵩安甘肃延绥镇縂兵纳尔珠克巴图鲁三徳原甘肃宁夏镇总兵刘辉祖乾清门头等侍卫托克莫特巴图鲁彰霭乾清门头等侍卫托克巴图鲁那木扎头等侍卫扎拉克巴图鲁进财保头等侍卫诺阿尔巴图鲁伊立布头等侍卫布隆巴图鲁岱森保原二等侍卫巴尔丹巴图鲁穆哈纳乾清门侍卫二等乌尔图纳逊乾清门二等侍卫奇彻伯巴图鲁富宁二等侍卫定凯巴图鲁明山二等侍卫伊史二等侍卫徳捷特巴图鲁巴达玛原二等侍卫朗勤巴图鲁库尔徳乾清门三等侍卫噶布什克巴图鲁阿兰保三等侍卫札努恩巴图鲁阿满㤗䕶军参领僧格巴图鲁新达苏䕶军参僧笃尔颇特巴图鲁富尔赛䕶军参领甲图布巴图鲁额尔伯克副䕶军参领爱星阿原索伦佐领塔尔济特巴图鲁巴西䕃江南漕标副将经勒巴图鲁许世亨原贵州参将图多布巴图鲁国兴太坪土司坚木参那木喀绰斯甲布土司雍中旺尔絬鄂克什土舍图克则恩巴图鲁雅满塔尔绰斯甲布土舍绰尔嘉木灿屯炼土都司舒克丹巴鄂巴图鲁阿忠保小金川赏给头等侍卫穆塔尔布拉克底头人阿尔莫巴鄂巴图鲁雍中尔结以上五十人并〉
〈命儒臣制赞词一如平定伊犁回部例阁中恭刻太宗〉
〈圣祖世宗饬武备惩宴安诸宝训于石壁间张〉
〈御制平定凖噶尔及平定回部平定两金川告成大学碑文并绘平定伊掣回部二图及两金川全图阁后
为武成殿壁间张御制西师诗开惑论两庑石刻〉
〈御制自乙亥军兴讫己卯成功诸诗〉承光殿〈在金鳌玉𬟽桥之东圆城周数百步即元时仪天殿之旧也俗名殿旧有古栝三株传为金时所植今存其一〉
〈皇上有御制承光殿古栝行殿南石亭中有玉瓮黒质白章大可盛酒三十馀石为金元旧物本贮殿中后移西华门外真武庙中道人以作菜瓮乾隆十年复购置于此〉
〈御制玉瓮歌于上殿北圆城之外临大石梁南北有坊楔曰积翠曰堆云〉
畅春园〈在 京城西直门外十二里地名海淀〉
〈圣祖仁皇帝万几之暇驻跸于此酌泉而甘因明武清侯李伟故园址少加规度周方十馀里禁宫设籞赐名畅春园时奉孝庄文皇后〉
〈孝恵章皇后宴憩于此政事几务即奏决其中且以遍览田畴周咨稼穑有御制畅春园记以志其胜雍正元年于园之东北隅敬建恩佑寺安奉圣祖御容今上御极葺新园亭敬奉〉
〈皇太后宴憩以适温清每三日躬诣请〉
〈安园之西为大西门皇上常御以引见庶官并〉
〈亲试射于此尝发矢二十中及贯的者十九御制诗纪其事其西南为讨源书屋匾为〉
〈圣祖御笔皇上问安视膳之暇即于此听政焉有〉
〈御制讨源书屋记又西为西厂乾隆二十八年爱乌罕部遣使入觐曾于此设幄次赐宴并〉
〈校阅军容俾得与观〉
圆明园〈在 畅春园北〉
〈世宗宪皇帝潜邸时赐园也〉
〈御极后稍加修葺具朝署之规门曰出入贤良中曰正大光明殿东曰勤政殿为常时听政之所有御制记文皇上御极后每岁初春即〉
〈驻跸于此咨度几务引对臣工日以为常有御制圆明园后记并四十景诗乾隆九年于月地云居
之后建安佑宫敬奉圣祖〉
〈世宗圣容岁时朔望于兹瞻礼有御制安佑宫碑文四十年于园中建文源阁以庋四库全书有御制文源阁记又 长春园在 圆明园东垣之外乾隆三十五年建〉
静明园〈在 圆明园西玉泉山下康熙十九年建初名澄心三十一年更名静明〉
〈圣祖世宗尝阅武于此乾隆十八年重加修葺有〉
〈御制静明园十六景诗又玉泉之侧构精舍二间名竹𬬻山房又于万泉庄建泉宗庙皆有御制记及诗〉
静宜园〈在香山去 圆明园十馀里即香山寺故址我 朝〉
〈圣祖仁皇帝于此置 行宫乾隆十年秋重加修葺既成赐名静宜中有殿亦曰勤政为听政之所有御制静宜园记园之景二十有八各有御制诗〉
清漪园〈在 圆明园西万寿山乾隆十六年开濬西湖〉
〈赐名昆明乃即堤岸为园曰清漪桥亭轩阁云布绣错正殿曰勤政乾隆二十五年宴安集延拔达克山入觐陪臣于此园内有恵山园园之景凡八并有〉
〈御制诗〉
南苑〈在 京城永定门外二十里方一百六十里元为下马飞放泊明永乐中増广亦名南海子本朝设总管防御等官守之内有新衙门旧衙门南红门三处 行宫周围缭以垣墙四达为门麋鹿雉兔蕃育其中时命禁旅行园以肄武事乾隆四年十一月〉
〈皇上大阅于此二十三年十一月右部哈萨克及塔什罕众归诚入觐亦于此大阅俾得与观并于 行宫前赐观灯火 按苑中有一亩泉经苑之东红门由张家
湾入北运河又有团河东南流为凤河之上源〉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1376年 (提及)
- 1409年 (提及)
- 1437年 (提及)
- 1652年 (提及)
- 1775年 (提及)
- 1006年 (提及)
- 1417年 (提及)
- 1432年 (提及)
- 1553年 (提及)
- 1476年 (提及)
- 1542年 (提及)
- 1530年 (提及)
- 1751年 (提及)
- 1644年 (提及)
- 1756年 (提及)
- 1757年 (提及)
- 1724年 (提及)
- 1529年 (提及)
- 1754年 (提及)
- 1755年 (提及)
- 1654年 (提及)
- 1672年 (提及)
- 1531年 (提及)
- 1742年 (提及)
- 1410年 (提及)
- 1656年 (提及)
- 1749年 (提及)
- 1725年 (提及)
- 1736年 (提及)
- 1722年 (提及)
- 1763年 (提及)
- 1723年 (提及)
- 1738年 (提及)
- 1663年 (提及)
- 1746年 (提及)
- 1758年 (提及)
- 1759年 (提及)
- 1745年 (提及)
- 1744年 (提及)
- 1770年 (提及)
- 1753年 (提及)
- 1760年 (提及)
- 1739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