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大清一统志 (四库全书本)/卷011
钦定大清一统志 卷十一 |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十一
保定府〈二〉
古迹樊舆故城〈在清苑县东南汉元朔五年封中山靖王子修为侯国属涿郡后汉省后魏太和中复置改曰扶舆属高阳郡北齐省入永宁郦道元水经注雹水经樊舆县故城北地理风俗记曰北新城县东二十里有樊舆亭故县也太平寰宇记樊舆废城在今县东南三十五里一名隅城旧志今谓之御城 按水经注樊舆城在北新城东容城西应在今清苑东北安肃县东界与太平寰宇记不合又魏书地形志晋复置樊舆属高阳国后罢今晋志无此县盖失载耳后魏既改扶舆而隋志仍曰樊舆疑后魏时又尝复故名也〉广望故城〈在清苑县西南汉元朔二年封中山靖王子忠为侯国属涿郡后汉省水经注博水东经广望故城北太平寰宇记故城在县西南五十里旧志有王莽城在县东南四十里疑即广望之讹也〉乐乡故城〈在清苑县东南汉书本纪帝十年过赵问乐毅后得其孙叔封之乐乡号曰华成君水经注泻水东经乐城南即此后魏始置乐乡县属高阳郡北齐省入永宁太平寰宇记故城在今县东南三十里 按魏书地形志乐乡县注云前汉属信都郡后汉罢晋复置汉时信都为今冀州与今县相距三百馀里其界不能至此又考水经注信都之乐乡县在下博县东不云乐叔所封其地在今深州界盖汉时信都之县与乐叔之邑本为二地乐叔虽有封邑未尝置县也魏志不考混二地为一旧唐志太平寰宇记皆仍其说误〉清苑故城〈在今清苑县治东北七里魏书地形志高阳郡领清苑县太和元年分新城置隋书地理志河间郡清苑县旧曰乐乡后齐省樊舆北新城清苑乐乡入永宁改名焉开皇十八年改为清苑太平寰宇记县本乐乡高齐天保七年自满城界移永宁县理此隋改清苑因县界清苑县为名旧志有清苑故城在今县东北七里 按隋志本谓北齐改清宁为乐乡太平寰宇记则已改乐乡为永宁矣二说不合〉北平故城〈在满城县北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满城县东北至易州一百四里本汉北平县属中山国高祖以张苍为平北侯后汉世祖追铜马贼于北平城乃大破之即此后于此置永乐县天宝元年改为满城以县北故满城为名五代史晋开运二年杜重威引兵攻辽泰州破满地太平寰宇记是年以满城路当冲要移泰州理满城州寻废宋史地理志太平兴国六年析易州满城之南境入保塞县金史地理志满城县大定二十八年以清苑县塔院村置旧志元太祖十四年张柔取满城开府于此二十二年以满城地隘还治清苑明初移今治汉故城在县西二里眺山下明初废为柴炭厂又有古满城在县东北十里〉永乐故城〈在满城县西北鱼条山下后魏兴和二年置属乐良郡北齐属昌黎郡后周移治北平故县而北城废〉北新城故城〈在安肃县西南二十里汉置阚骃曰河间有新城故此加北后魏去北字北齐仍曰北新城寻省入清苑〉遂城故城〈在安肃县西战国时燕之武遂也史记赵悼襄王二年李牧攻燕㧞武遂方城魏书地形志南营州永熙二年置寄置英雄城领郡五昌黎辽东建徳营邱乐良县十一龙城广兴定荒太平新昌石城广都富平永安带方永乐隋书地理志后齐唯留昌黎一郡领永乐新昌二县馀并废开皇元年州移三年郡废十八年改为遂城元和郡县志县北至易州七十里隋开皇三年移后魏新昌县于此十六年改遂城按县城即战国时武遂地也后魏孝武以韩瓒为营州刺吏行逹此城值卢曹构逆就置南营州以瓒为刺史所部三千馀人并雄武冠时因号英雄城太平寰宇记遂城县令理釡山村旧志废县在今县西二十五里今为遂城社〉范阳故城〈在定兴县南史记张耳陈馀略地燕赵蒯通说范阳令先下汉书地理志范阳县注应劭曰在范水之阳隋书地理志上谷郡逎县旧范阳居此俗号小范阳开皇初改为逎元和志范故城在易县之东南六十二里太平寰宇记范阳故城后魏孝昌二年为杜洛阳所破高齐武平七年移治故城北十七里伏图城谓之小范阳西北去州四十五里隋初自伏图城移范阳之名于涞水县又于伏图城别置逎县属昌黎郡大业十年又移逎县于图伏城西南即今州东南三十四里故逎城是十三年䧟入寇二城俱废旧志今为故城镇讹为固城在县南四十里明洪武八年置巡司今废〉新昌故城〈在新城县东三十里汉置属涿郡宣帝本始年间封燕刺王子庆为侯国后汉废唐复置属涿州宋初因之后省太平寰宇记汉新昌故城在固安县南三十里其地下湿俗亦谓之䧟城〉新城故城〈在今新城县治北唐书地理志涿州新城县太和六年以故督亢地置太平寰宇记在州南六十里后唐天成四年析范阳县置宋王曽上辽事自雄州白沟驿渡河四十里至新城又七十里至涿州旧志故城在县北近督亢亭后迁今治 按太平寰宇记与唐志不同盖唐末尝废后唐复置也〉唐县故城〈在今唐县东北汉县本尧所封国春秋时北燕之邑也春秋昭公十二年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左传齐纳北燕伯于唐杜预注阳即唐燕别邑汉书地理志唐县注应劭曰故尧国张晏曰尧为唐侯国于此阚骃十三州志唐县故城在中山国北七十五里水经注唐县南北二城俱在滱水之阳应邵曰县西四十里得中人亭今于此城取中人乡则四十也俗以为望都城误隋书地理志唐县后齐废开皇十六年复旧唐书地志唐县旧治治左人城圣历二年移于今所元和郡县志县东南至定州五十里旧志以旧唐志考之盖自北齐废县后隋改置于左人城唐时复移治而汉时故城遂废今有长古城在县南八里即唐县也唐后又移今治〉蠡吾故城〈在博野县西南汉置属涿郡后汉永建五年更封河间王开子翼为侯国北齐废入博野水经注𣸦水东北经蠡吾县故城北地理风俗记曰县故饶阳之下乡也后汉书注蠡吾故城在今博野县西旧志今有蠡吾乡分管县西路村社其地蠡村有蠡吾故城后魏时为滹沱水所淹东南城角犹存 按今之博野乃汉之蠡吾今之蠡县乃汉之博陵后魏及唐宋以来之博野自北齐废蠡吾之博野历隋唐时蠡吾故地为博野之西境宋置永宁军金改蠡州并以博野为倚郭元至元初省博野三十一年复置博野县于今蠡县界属保定路其时蠡州与博野始分然博野之名犹在故地也明洪武元年迁于西南十八里为今治由是博野蠡县名称互易皆非故地明统志但据现在之名不考分合徙置之由所载沿革皆误且彼此混淆今特订正〉望都故城〈在今望都县西北本战国时赵庆都邑按史记秦始皇七年将军蒙骜攻龙孤庆都即此汉置望都县张晏曰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登尧山见都山故以为名隋书地理志后齐并望都入北平开皇六年又置大业初又废旧唐书地理志望武县武徳四年分安喜北平二县置初治安险故城贞观八年移于今治元和郡县志县西南至定州五十里旧志故城在今县西北三十里〉容城故城〈在今容城县西北汉置县属涿郡景帝时中三年封匈奴降王徐卢为侯国后汉省晋复置寻又废后汉复置北齐省入范阳隋为逎县地唐初亦置逎县天宝初复汉故名元和郡县志县西北至易州八十八里五代周显徳六年移县于雄州城中太平寰宇记废城在雄州西北五十里是也辽又侨置容城县于巨马河北新城县界仍属易州在州东八十里自此容城之名南北并置金初省南容城入北容城明景㤗二年复迁于巨马河南北去旧县十馀里旧志有古城在今县北五十里城子村周回七里即故县也 按容城志谓隋移逎县于容城旧志驳此曰隋逎县在定兴不在容城虽新唐书志容城下有本逎二字为可疑考元和郡县志容城县高齐省入范阳开皇元年改属逎县所谓本逎者谓其本属逎县耳非即逎县之治且为唐初未尝名容城为逎唯神龙二年尝改名逎其言虽似其实皆非旧唐志明言容城隋改为逎县武徳五年置北义州领逎县又割固安归义属之太平寰宇记亦云武徳四年置北义州仍改为逎县以属焉皆与新唐志同不得谓唐初未尝名逎县也今容城北距定兴仅五十里旧志既云隋改范阳置逎县在定兴南四十里容城故城在今县北十五里而谓隋之逎县不在容城可乎元和郡县志虽不言武徳再置逎县而以天宝元年改为容城直接隋改属逎县一语可知改属属字乃为字之讹旧志误解耳〉曲逆故城〈在完县东南左传哀公四年齐国夏代晋取逆畤战国时曰曲逆齐䇿魏处曰赵可取唐曲逆是也汉置县属中山国高帝七年撃韩王信于代南过曲逆上其城望室屋甚大曰壮㢤县吾行天下独见雒阳与是耳于是更封陈平为曲逆侯水经注汉章帝章和二年行巡北岳以曲逆名不善因山水之名改曰蒲阴后魏改属北平郡北齐废萧徳言括地志蒲阴故城在北平县东南十五里颜之推家训曰曲逆如字或读去遇甚无谓也 按水经注章和二年当作元和二年 本朝乾隆二十六年〉
〈皇上巡幸五台銮舆经此有〉
〈御制曲逆故城诗〉北平故城〈在完县东北汉北平县在今满城县界后魏改置北平郡于此魏书地形志北平郡孝昌中分中山置治北平城元和郡县志北平县西南至定州八十三里本秦曲逆县地后魏孝明帝于今县东北二十里置北平郡割中山国之蒲阴望都北平三县属之高齐省北平郡及蒲阴县以北平县属中山郡开皇三年属定州万岁通天二年辽攻围七旬不下敕改为狗忠寻复旧名 按魏书地形志北平郡领北平县即汉之北平后周改名永乐今满城县是也其北平郡所治北平城乃隋唐定州之北平今完县是也魏时郡县异治相去本不甚远故北平城在北平县界中至北齐时废郡因移县就故郡而以魏时旧县并入永乐至周乃移永乐之名于故北平县故隋志永乐县下又云旧曰北平周改名焉二县之名虽同而汉县在永乐此是蒲阴故地明统志于完县下云汉置北平县于满城县下反云汉北平县地误也〉博陵故城〈在蠡县南汉置陆城县武帝元朔二年封中山靖王子贞为侯国后汉废入蠡吾本初元年桓帝以蠡吾侯入立追尊父翼为孝崇皇陵曰博陵因改置博陵县于此晋改博陆后魏改博野水经注博陵故城即古陆城汉封刘贞为侯国者也今谓之为博野太平寰宇记宁边军治博野县以居博水之野为名旧志故城在今县南十五里魏隋志移今治按晋改博陆县本合博陵陆城为名九域志乃因霍光封博陆侯遂谓博野县有霍光墓县志因之皆误〉易县故城〈在雄县西北汉县本燕故邑也世本燕桓侯徙临易史记赵世家恵文王五年与燕鄚易括地志易县故城在归义县东南十五里太平寰宇记归义县东南十五里有大易故城是燕桓侯之别都后魏移理故城西北十五里故易城即今县理高齐天保七年省入鄚县又有小易城在今易城北二里旧志故易城在今县西北十五里太平社〉归义故城〈在雄县西北唐武徳五年以故易县地置属涿州五代晋时随州入辽仍曰归义金始并入归信太平寰宇记县在涿州南一百二十里旧志故城在雄县西北三十五里〉归信故城〈今雄县治五代晋时归义县入辽周分故县南界置雄州及归义县于此太平寰宇记雄州本归义县之瓦子济桥在涿州南当九河之末旧置瓦桥关晋建军城周显徳六年收复三关以其地控扼幽冀建为雄州仍移易州之容城并归义二县于城中旧志宋太平兴国初避讳改县曰归信明初县始废其城宋至道间知州何承矩筑景徳中李允则复増筑共九里有奇又筑外罗城周十八里濬濠引水谓之雄河〉安国故城〈在祁州南汉初高帝六年封王陵为侯国后为县属中山国三国魏封王肃为安国侯又明帝追封后父毛嘉为安国侯皆即此晋因之后魏太平真君七年并入深泽景明二年复置魏书地形志安国县冇安国城又蒲阴县有安国城章怀太子后汉书注安国故城在义丰县东南旧志安国城在州东南六里即汉安国县 按元和郡志安国城本在唐河南今此城在河北道里不合又旧志今州西南三十里有村曰固城故县或在其地也〉蒲阴故城〈今祁州治太平寰宇记蒲阴县在定州东六十里本汉安国县也隋开皇六年自鄢城移安国县于郑徳堡属定州今县是也其年仍改安国为义丰唐神功元年改为立节神龙初复改为义丰宋改蒲阴县宋史地理志祁州景徳元年移治于定州蒲阴 按清类天文书金天会初祁州别筑西城移州治焉元复移于东城旧治盖即一城中分为东西非更筑新城也〉鄡县故城〈在束鹿县东汉置郻县后汉曰鄡更始二年光武撃铜马于鄡即此水经注衡水又北经鄡县故城东竹书纪年梁恵成王三十年秦封卫鞅于鄡改名曰商地理风俗记曰县北有邬阜盖县氏之北齐移安国县于此隋改置安国县而故城废隋书地理志鹿城县旧曰鄡后齐改曰安国开皇六年改为安定十八年改鹿城章怀太子曰鄡县故城在鹿城县东 按颜师古曰郻苦么反与鄡同水经注作邬地形志作□通典旧唐志作𨜔太平寰宇记作鄢皆鄡字之讹也又旧唐书地里志先天二年分饶阳鹿城界置陆泽县于古𨜔城与隋志后汉书志不同详见深州〉安定故城〈在束鹿县西北汉本始元年封燕刺王子贤为侯国后汉初马武从世祖撃尤来五幡等进至安定即此寻废魏书地形志□县有安定县旧唐书地理志束鹿县汉安定侯国今县西七里故城是也旧志今有安国故城在今县西北三十里盖安定之讹也〉贳县故城〈在束鹿县西南汉高帝六年封越将傅胡害为侯邑后为县属钜鹿郡后汉更始二年光武驰赴信都撃堂阳贳县皆降之即此县寻废水经注百尺沟东南经育城西斯洨水流经育城北育城即贳城之讹也〉束鹿故城〈在今束鹿县北隋开皇六年改安国置安定县后改鹿城唐又改今名元和郡县志鹿城县东至深州二十五里本汉安定县地隋开皇三年于此置安定县取汉旧名十八年改为鹿城取县东故鹿城为名通鉴胡三省注束鹿本鹿城县安禄山反元宗改县为束鹿以厌之王存九域志县在深州西四十五里旧志明天启二年滹沱河决圮城移治县南圏头市故城在今县北三十五里今有旧城治〉高阳故城〈在今高阳县东战国时燕封荣蚠为高阳君汉置县应劭曰在高河之阳太平寰宇记县在瀛州西北七十里旧志明洪武三年河溢县始迁丰家口即今治东北去古城二十五里 按司马贞索隐县即古高阳氏所兴高阳记故城一名化龙城周迥九里颛顼所筑今其地名化龙村皆传讹也〉渥城故城〈今新安县治水经注渥同口水侧有浑渥城太平寰宇记浑泥城在容城旧县南四十里水经注云泥同口有泥城汉景帝改为亚谷城封束胡降王卢它之为亚谷即此地也金史地理志泰和四年中改混泥城为渥城县属安州八年移州治渥城旧志元以金移安州治此故曰新安 按太平寰宇记讹渥为泥金时亦曰混泥城而置县则名渥城盖当时尝经考正也〉乐信废县〈在束鹿县西汉神爵三年封广川缪王子强为侯国属钜鹿郡后汉省〉晏城废县〈在束鹿县西隋开皇十六年分鹿城置晏城县大业初废唐武徳五年桑显和撃刘黒闼于晏城破之即故县也〉葛城废城〈今安州治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十九年赵与燕易土燕以葛与赵后汉书郡国志高阳有葛城水经滱水经依城北地说无依城之名即古葛城也括地志故葛城又名西河城在瀛州高阳县西北五十里太平寰宇记废唐兴县在鄚县西北五十里本汉高阳县地旧名葛乡城一名依城唐如意元年析河间县置武昌县隶瀛州至神龙初改为唐兴县石晋改为宜川县周显徳六年并入鄚县旧志宋太平兴国七年高阳关镇将败辽于唐兴口因置唐兴砦淳化三年于砦建顺安军至道三年移军治高阳此城遂废金始置葛城县为安州治明初省县入州唐兴故城在州东南二十里〉清凉城〈在清苑县西南接博野县界亦曰将梁汉元朔二年封中山靖王子朝平为将梁侯水经注崛沟北迳清凉城即将梁也魏书地形志蠡吾县有清凉城旧志在清苑县西南四十里又在博野县西二十里〉柏陵城〈太平寰宇记汉武帝封赵敬肃王子终古为柏陵侯废城在清苑县南 按柏陵史记作柏阳汉书表作柏畅皆与太平寰宇记不同〉广养城〈在清苑县东六里城周四里南有河薮相传燕昭王筑以养马处又养老城在县西南去望都二十里〉壁阳城〈在清苑县西南三十里五代时营垒也晋开运二年符彦卿等败辽于此〉白城〈在清苑县西南三十里宋咸平六年王继忠与辽战于□村傍西山而北至白城即此今有白城集〉长城〈在安肃县西北二十五里战国时燕赵分界处水经注易水东流屈经长城西即此今其地名长城口东接新安西北之长台城绵延断续势如冈阜〉桑邱城〈在安肃县西南战国时燕之南界也汉鸿嘉元年封东平思王子顷为桑邱侯括地志桑邱城俗名敬城在遂城县〉徐城〈在安肃县东九域志安肃县有古徐城周景王时大将徐峻所造旧志在县东十里又敌城在县东南三十里相𫝊战国时赵将赵葱颜聚与秦将王翦相持处又有空城在县西南三十里解王城在县西北四十里〉长安城〈在定兴县西北二十五里太平寰宇记在易县东南二十七里汉宣帝时幽州刺史李宣尚范阳公主主思长安乃筑此城象长安故名城中有枣树花而不结枝皆向西南俗谓之思乡枣〉百楼城〈在定兴县西南二十五里相𫝊唐太宗征辽还于此筑城以息将士今为百楼村〉古燕城〈在新城县西北十四里相传𨖚太后所筑有梳妆楼钓鱼台道址〉中人城〈在唐县西北左传昭公十三年晋茍吴以上军侵鲜虞及中人史记赵世家敬侯十一年伐中山战于中人后汉书郡国志唐有中人亭注博物记曰中人在县西四十里张耀中山记中山郡初治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靖王受封始移治卢奴水经注中山城俗亦谓之唐广城在卢奴城北如西六十里括地志中山故城一名中人亭在唐县西北四十里旧志中山城在今县西北十三里岭上〉左人城〈在唐县西北列子赵襄子使新稺穆子攻狄取左人中人后汉书郡国志唐县有左人乡注博物记曰在唐县西北四十里水经注滱水经左人城南应劭曰在中人城西北四十里 拱唐旧志谓唐圣历初移县治左人城而县距定州仅五十里疑太近据后魏书孝昌二年五原降户鲜于修礼反于定州西北之左人城似又当在今唐县西南去定州不远也〉鸿城〈在唐县西北史记赵式灵王攻中山取丹邱华阳鸱之塞注徐广曰鸱一作鸿正义曰鸿上故关今名鸿城在唐县东北六十里水经注𣸦水又东流历上世谓是处为鸿头疑即晋书地遒记所谓鸿上关者也关尉治北平而画塞于琞都东北去北平不远太平寰宇记唐县有鸿山关今名鸿城俗呼为鸿郎城即帝尧时丹朱所居旧志今有鸿城社在县西北七十里〉夏屋城〈在唐县北水经注蒲水经安阳关又东经夏屋故城实中崄绝竹书纪年曰魏殷臣赵公孙裒伐燕还取夏屋城曲逆者也〉高昌城〈在唐县东北魏书地形志望都县有高昌城水经注唐城南如东一十里里有一城俗谓之高昌县城或望都之故城也旧志高昌社在县东北十八里有故城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亦名尧城周二里〉伏城〈在唐县西南水经注马溺水出上曲阳城东北流经伏亭疑即八渡关尉宿治旧志符城在县西南四十里唐河西岸盖即故伏城后人误伏为符耳〉贾复城〈在唐县北亦名寡妇城魏书地形志唐县有寡妇城水经注夏屋城东侧因河仍墉筑一城世谓之寡妇城贾复从光武追铜马五幡于北平所作也世俗音转故有是名元和郡县志寡妇故城在唐县北九里旧志在县北五十里〉王陵城〈在唐县西三十五里唐河东岸相传汉高祖困于白登王陵将援兵屯此因名 本朝乾隆十一年二十六年四十六年皇上巡幸五台〉
〈銮舆经此并有御制诗〉灌婴城〈在唐县西四十里唐河西岸与王陵城相对旧传灌婴所筑晋太和五年秦时苻坚灭追慕容𬀩至灌城即此〉雹水城〈在唐县西三十里唐河东岸〉大茂城〈在唐县西北一百里唐河北岸古隘口也〉桞宿城〈在望都县东南太平寰宇记桞宿城在望都县东四十二里汉宣帝母王夫人微时与父母别处本桞宿侯国汉书王子侯表曰元朔五年封中山靖王子盖为桞宿侯是也旧志在县东南四十五里有桞宿侯又有桞宿河在村西二里东北逹清苑界今淤〉阳城〈在完县东南后汉书郡国志蒲阴有阳城水经注阳城故城在阳城淀西北蒲阴县西北三十里通监晋隆安元年燕主宝闻魏王珪攻信都遣赵王麟攻阳城旧志在今县东南五十里〉尧城〈在完县西南八里水经注望都城东有一城名尧始城又苏水经尧始亭南旧志今县西南八里有尧城社 本朝乾隆二十六年〉
〈皇上巡幸五台銮舆经此有〉
〈御制尧城诗〉甘城〈在完县西北三里水经注蒲阴县西昌安郭东有舜氏甘泉及舜二妃祠旧志今县西北三里有甘泉村〉朝阳城〈在完县西魏书地形志望都有朝阳城旧志县西南十里有朝阳村〉侯世城〈在蠡县东北水经注滱水又东北经侯世县故城南〉郭丹城〈在蠡县东北四十里九域志宋与辽相持筑此城以约和至今名为和甸〉易京城〈在雄县西北后汉书公孙瓒传瓒破擒刘虞尽有幽州之地前此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瓒自以为易地当之遂徙镇焉乃盛修营垒楼观数十临易河通辽海魏志瓒与袁绍战走还易京固守为围堑十重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中堑为京特高十丈自居焉建安四年为袁绍所破魏书地形志易县有易京水经注易京城在易城西四五里赵建武四年石虎自辽西南逹易京以京鄣至固令二万人废坏之今者地壁夷地其楼基尚存犹高一丈馀基有井世名易京楼即瓒所筑也杜祐通典易京城在归义县南十八里〉阳关城〈在雄县西相传守将杨延昭守关南时所筑〉祭过城〈在安州西北徐水入滱处水经注徐水又东南经一故城北俗谓之祭过城〉安都城〈在高阳县西南三十八里汉文帝四年封齐悼恵王子志为安宁侯即此又县西有广信军新城宋熙宁中议移广信军于此因筑北城寻废〉三台城〈在新安县西太平寰宇记在容城南三十五里城记云燕魏二国分易水为界燕筑三台登降耀武汉赤眉贼起兵于此亦筑此三台旧志在今新安县西二十里亦名刘盆子砦下有洞〉戾城〈在新安县西十里相传戾太子所居北一里又有涞城〉梁门砦〈今安肃县治战国时赵汾门也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十九年与燕易土以龙兑汾门临乐与燕后汉书郡国志北新城有汾水门水经注武遂津北对长城门谓之分门亦曰分水门又谓之梁门太平寰宇记静戎军本易州宥戎镇周为梁门口寨在州东南九十里太平兴国六年升为静戎军割遂城县三乡属焉九域志是年以静戎县为军治景徳元年改军县俱曰安肃旧志有南城在今县南一里〉旧大宁都司〈在府治西明洪武二十年建北平都司于大宁建文三年燕王迁此永乐初改为大宁都司领卫十一千户所一有保定左卫保定左右中前四卫俱在都司治西又有保定后卫在都司治东今皆裁 按元刘因有宣化堂记即大宁都司之后堂至元中治中周孟戡建〉云川故卫〈在雄县治北明洪武初置永乐中迁于白杨口〉督亢亭〈在新城县北一里紫泉芹河之间遗址突峙高二三丈又见涿州及固安县盖自易州涞水以东及涿州固安之界皆古督亢地也〉郦亭〈在新城县西北水经注郦亭沟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之东南流历紫渊东余六世祖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西带巨川东翼兹水枝流津通纒络墟圃匪直田渔之赡可怀信为游神之胜处也旧志今有郦村郦哥荘皆在县西北四十里〉三梁亭〈在望都县东水经注博水东南经三梁亭南疑即古勺梁也竹书纪年曰燕人代赵围浊鹿赵灵王及代人救浊鹿败燕师于勺梁者也今广昌东岭之东有山俗名曰浊鹿罗地势相邻或近是〉解渎亭〈在祁州东北后汉阳嘉初封河间孝王子淑为觧渎亭侯即灵帝之祖也元和郡县志解渎故城在义丰县东北之九里〉安郭亭〈在祁州东南水经注滱水自任邱城又东南经安郭亭南汉武帝元朔五年封中山靖王子传富为侯国〉白卫村〈在清苑县西南石晋开运二年败辽于阳城师还至白团卫村今有白村在县西南四十里又有白集在县西南三十里〉廉梁村〈在清苑县西南十里宋史真宗纪咸平二年镇定都部署言败辽于廉梁路旧志鸡水经此有石梁谓之廉梁〉黄村〈今定兴县治金史地理志涿州定兴县大定六年以范阳县黄村置割涞水易县近民属之〉藻西庄〈在满城县一亩泉傍元刘因曽卜居于此〉驻跸庄〈在新城西北三十五里元至治中英宗游畋于此尝赐丞相拜住为别业俗呼高密店〉六家庄〈在高阳县西南六里金定兴四年封伊拉仲奕努为河间公以献蠡安深州河间肃宁武强饶阳六家庄郎山寨隶焉今为六家庒社伊拉仲奕努旧名移刺众家奴今译改〉光春宫〈在安肃县界金史章宗纪泰和三年敕行宫名曰光春其朝殿曰兰皋寝殿曰辉宁地理志遂城县有光春宫行宫〉建春宫〈在新安县治西南为金章宗行宫明改为行太仆寺〉韩家宫〈在安州边吴村东相传宋韩琦为定州路安抚使筑此〉万卷楼〈在府治内元守帅贾辅建以经传子史百家法书名画别为九等置其上又邀致郝经筑堂楼侧以居之经有记〉横翠楼〈在府内北东元张柔建刘因有赋〉鸣霜楼〈在府治东北明宣徳间知府周监建〉卷石楼〈在清苑县北郭明知县崔泌之筑硕果园建楼其中〉齐云楼〈在安州城西北隅金大定间郡守完颜安远建〉读书堂〈在满城县抱阳山东北岩下圣教寺中唐张说读书于此一名张燕公石穴下名相公堂又元郝经读书堂在县铁佛寺经自有记〉拟江亭〈在安肃县南十里元泰定间知州高侯建张辛为记〉北海亭〈在定兴县东南十五里明鹿善继讲学之所〉望山亭〈在雄县城内元皇统二年建后改名均乐亭〉解渎亭〈在祁州东北水经注滱水经解渎亭南即此〉云锦亭〈在安州城东南隅金郡守完颜安远建下临清沟荷渠覆水故名〉高阳关射亭〈在高阳县东旧城宋初建梅尧臣有诗〉万木亭〈在高阳县北门外〉望马台〈在清苑县东北一百里宋将杨延昭筑以相马〉北台〈在唐县西明统志慕容垂都中山时尝登北台望马耳山〉天风台〈在唐县西北葛洪山巅相传洪隐居修炼之所〉驻驾台〈在雄县东七里相传周世宗驻跸于此又城子台在县东南八十里平地突起状若城垣晾马台在县西北三十里高数丈相传燕魏分易水为界筑二台以登涉而耀武 按晾马一名凉马后燕录慕容垂自凉马台结筏而渡曹学佺名胜志谓此此地容城县东二十馀里亦有晾马台相传杨延昭筑〉爱景台〈在雄县北宋何承矩筑见后山丛谈〉高阳台〈在高阳县东旧城宋曽布镇高阳时所筑〉抱阳南轩〈在满城县抱阳山中亦名继志庵宋绍圣间亓仲良父子讲业于此〉百花屿〈在清苑县城南双溪上亦名百花园〉矮松园〈在清苑县城西南隅元刘因有矮松赋即此〉高氏园〈在府城东北隅元郡人高氏所创景物秾秀人皆游赏内有翠锦堂刘因为记〉古木厂〈在唐县西三十三里唐河东岸〉石柱〈在定兴县西北太平寰宇记石柱在易县东南三十里临易水州郡志云魏末杜葛乱杀人如麻齐神武拾遗骸葬于此立石柱以志之〉
关隘倒马关〈在唐县西北一百五十里水经注滱水东迳倒马关关山险隘最为深峭元和郡县志倒马故关在唐县西北距县一百二十里山路险峻马为之倒固名胡三省通鉴注自蔚州广昌县东山南出倒马关至中山山上曲阳县关山险隘石迳逶迤沿途九曲诚控扼要地也关隘考倒马关有二城上城明洪武初建景泰三年以上城卑隘于城南三里复筑下城南号横冈北临巨水屯驻官军成化以来相继増修屹为重镇旧志明初设巡司防守景泰三年増设守御千户所嘉靖二十九年设倒马关参将 本朝初设副将顺治十年改设都司佥书与居庸紫荆称为内三关 按汉志代郡有常山关顾祖禹方舆纪要以为即倒马关刘昭后汉书注引博物记唐关在中亭西北百里计其道里亦即今倒马关也〉八渡关〈在唐县西北一名马溺关水经注晋地道记曰望都县有马溺关中山记曰八渡马溺是山曲要害之地关势带接元和郡县志八渡故关在唐县西北二十里太平寰宇记有水屈曲八渡水上置关因名汉戍也县志关在县西北六十里即横河口十八渡也明移置军城巡司于此 本朝乾隆十五年〉
〈皇上巡幸五台銮舆经此有〉
〈御制十八渡诗〉安阳关〈在完县西北水经注蒲水南迳安阳亭东晋地道记曰蒲阴县有安阳关盖安阳关都尉所治又东南迳安阳关下俗名关皋为唐头坂元和郡县志安阳故关在北平县西北二十五里旧志今县西北二十七里有东西安县二村〉瓦桥关〈在雄县南易水上唐大历九年卢龙留后朱滔讨田承嗣军于瓦桥周显徳六年代辽宋太祖先至瓦桥关辽守将姚内斌举城降因以瓦桥关为雄州胡三省注瓦桥古易京之地在莫州北三十里唐置瓦桥关宋白曰瓦子济桥在涿州南易州东当九河之末旧置瓦桥关后周于瓦桥关地置为雄州沈括曰瓦桥关素无关河为阻仁宗时何承矩守关始因陂泽之地临水为塞庆历中内侍杨怀敏复踵为之熙宁中又开徐村桞庄等泺皆以徐鲍沙唐等河口叫猴鸡距五眼等泉为源东合滹沱易白等水并大河于是自保州西北沉远泺东尽沧州泥姑海口凡八百里悉为渚自是以为藩篱〉草桥关〈在高阳县西二十里周显徳六年复三关以控燕蓟雄曰瓦霸曰益津高阳曰草桥俱置以重兵 按旧志于霸州失载益津关而误列高阳之草桥关今改正又畿辅通志于高阳县亦失载草桥关而于高阳关下注云一名草桥盖误以高阳关为草桥关不知草桥关在高阳县西高阳关则在县东不得混而为一附辨于此〉高阳关〈在高阳县东旧县治宋初曰关南以其地在三关之南也太平兴国七年改置高阳关庆历八年置高阳关路安抚使统瀛莫维贝冀沧承静保定干宁十州军为控扼要地金废〉南关〈在祁州南接深泽县界又北关在州北接博野县界二关俱明天启五年建〉岳岭口〈在唐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古恒山口也明初置巡司于此今裁〉横河口〈在唐县西旧设巡司于倒马关后移置此以守唐县曲阳之界今仍移驻倒马关〉鹰捕岭口〈在完县西北五十里东北去水谷口二十里西南去五虎岭口二十里西去银山口十里县志自水谷口至唐县周家堡凡十三关口〉百尺口〈在束鹿县南四十里有桥曰百尺口桥旧设巡司今裁〉边吴淀口〈在安州西宋会要边吴淀西望长安口尚有百馀里皆山阜高卭水不能至辽毎言宋人安事塘泊吾骑驰宊得比路足矣明道末引塘水开方田有险可恃〉张登店〈在清苑县南五十里道出望都为往来津要明嘉靖十三年移方顺桥巡司于此今因之其北有保安镇明万历十五年建〉拱辰镇〈在满城县西南五十里明万历十三年招抚流移创置今居民甚众〉巨河镇〈在新安县西南旧有巡司久废〉赤岸镇〈在唐县南唐武徳六年葛间道自易州南掠赤岸镇九域志镇在定州〉军城镇〈在唐县西北九十里南至曲阳县八十里北至倒马关六十里宋杨延昭于此筑城屯军金时置镇明洪武初置马驿于此〉永安镇〈在博野县南唐水之阳旧置巡司又铁灯盏巡司在县东南滋水之阳今俱废〉永丰镇〈在望都县东南又有来安镇亦在县境〉新桥镇〈在蠡县东北六十里九域志博野县有新桥镇〉张山砦〈在安肃县西山地绝陡峻鸟径扳縁而上〉乌鸡砦〈在安肃县西四十五里明洪武间有姚氏兄弟七人结砦于此〉水谷砦〈在完县西北金末靖安民尝守于此今完县西北有北谷等口〉张家砦〈在雄县东南六十三里九域志归信县有张家木埸三桥双桞木涡大姑红城新垣等八寨皆宋时所置今俱为村〉王家砦〈在新安县东南十里又马家砦在县南八里〉陉阳店堡〈在满城县南三十五里又县西南三十里有北铺店堡五十里有方顺桥堡俱明嘉靖二十五年筑又置墩台十六亦设小堡以便守望〉周家铺堡〈在唐县西北一百十里倒马关东路隘口也明洪武间置巡司今裁〉陈家堡〈在容城县东北十里〉五女堡〈在祁州西接定州界一名五女店〉龙化堡〈在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之北又恵伯口堡在县东五十里利家口堡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进荘堡在县西二十里俱明嘉靖间筑〉大王店〈在安肃县西南四十里有集宋太平兴国四年燕王徳昭屯兵大王镇即此〉三甲店〈在新城县北三十五里北至涿州之中道也又高密店在县西北三十五里〉白沟店〈在容城县东三十里〉唐湄店〈在唐县西北四十里路通倒马关南北山路﨑岖 本朝康熙三年设兵防守后移镇关厢〉刘陀店〈在博野县东又县北有陶墟店明洪武间建铺于此〉金台驿〈在清苑县东一里许宋金台顿也明置驿于此今因之又有逓运所在县西南五里明永乐七年置今裁〉白沟驿〈在安肃县治东明洪武六年自县北十里移置于此今因之又旧有逓军所在雹河北今裁〉宣化驿〈在定兴县治东南明洪武三年置今因之又旧逓运所在县东门外今裁〉归义驿〈在雄县之西故归义城明洪武三年置 本朝顺治十六年裁后复置又旧有逓运所在县南瓦桥关西北河泊所在县东三十里俱明洪武中置天顺间废〉陉阳驿〈在满城县南三十五里明置旧有驿丞今裁〉翟城驿〈在望都县治北明永乐中置 本朝康熙三年裁后复置又逓运所在县东关外今裁〉
津梁天水桥〈在清苑县南门外跨一亩泉水明弘治四年建隆庆五年重修 本朝乾隆十一年二十一年重加修治〉大冉石桥〈在清苑县南北大冉村跨石桥河 本朝顺治十七年重修〉方顺桥〈在满城县南五十里隋开皇间建长十五丈石室雕阑坚致雄伟 本朝以来屡加修葺乾隆二十六年四十六年皇上巡幸五台〉
〈銮舆经此有御制诗〉北石桥〈在满城县东北奇村西又中石桥在县东南奇村西南石桥在县奇村南皆鸡距一亩泉河之要津〉徐河桥〈在安肃县南三十五里〉雹河桥〈在安肃县北关外〉田村桥〈在安肃县北二十里水出平地三派分流经桞湾入淀明天顺中建〉时济桥〈在定兴县南四十里固城村北明成化间建〉升仙桥〈在新城县南关传金时有有人卖药桥上后仙去因名〉泗庄桥〈在新城县东南十五里〉马村河桥〈在新城县西三十里〉腾桥〈在唐县西三十里雹水村南明万历中建柱纵三行横九行相去各七尺许长五尺〉大夫桥〈在博野县西西章村明都御史吴槚建又村西有淑人桥〉白沟桥〈在容城县东三十里跨白沟河〉黒龙口石桥〈在容城县南二十里〉五郎桥〈在完县东北八里又新兴桥在县东十五里皆跨蒲水〉下叔桥〈在完县南六里西有唐县桞河放此二水二有伊祁五云诸泉山水总会经此〉尧成桥〈在完县西南七里通祁水乃下河上上流也〉瓦济桥〈在雄县城南关〉月漾桥〈在雄县南十二里接河间府任邱县南界亦曰易阳桥明建文时燕王破李景隆于雄县伏兵月漾桥即此新安高阳诸水皆经此逹茅皃湾按比桥接任邱之赵北口临白洋淀环杨柳堤桥梁相接凡十馀座〉永通桥〈在雄县西〉
〈一里横渡白沟河明景㤗中建〉望春桥〈在祁州东道通府城〉涌泉桥〈在祁州西又西为张村桥〉双凤桥〈在束鹿县东南二十里〉无阂桥〈在束鹿县西南十五里滹沱河上〉西安桥〈在安州西十里路通保定明成化中建〉安济桥〈在安州北关跨依城河元大定间建〉弘济桥〈在高阳县南三里许跨马家河明景㤗中建名马家桥正徳中移建于桥西一里许更名通济嘉靖中迁此改今名〉东渡桥〈在高阳县东南二十里明崇祯六年建势极高耸远望如长虹饮水〉云衢桥〈在新安县东南隅〉长流桥〈在新安县西南五里濡滱诸水合流经此俗呼为大桥〉三台石桥〈在新安县西跨雹河〉漕河渡〈在安肃县南二十五里〉河阳渡〈在定兴县南十里涞易沙三河合流于此当河北通津明洪武间置巡司万历中移于县南四十里固城镇后复移此今裁〉
堤堰千里长堤〈起清苑县讫河间府献县之臧家桥周回于顺天保定河间三府之境长千馀里縁河绕淀为数十州县生民之保障 本朝康熙三十七年〉
〈圣祖特发帑金命河臣王新命修筑雍正三年怡贤亲王奉〉
〈命重修令益坚固乾隆二十七年复修〉三岔河堤〈在清苑县东自高阳县马家荘至县夹河铺延接安州〉刘家口〈在清苑县东长三十八里明嘉靖十六年筑以防一亩泉河泛溢〉拒马河堤〈在唐县西北军城西北明万历间建〉石堤〈在唐县北 本朝顺治三年筑以防〉
〈山水后屡修〉滋河堤〈在博野县南又南有沙河堤宋时筑〉界堤〈在望都县南三十里以防滱水泛涨〉长堤〈在容城县东北东接雄县西接定兴长四十馀里以防白沟河水〉抹尖口堤〈在完县东南濡蒲二水会合之下流水势湍急 本朝康熙十年重修〉曲堤〈在蠡县东北〉万桞堤〈在雄县南即赵北口官道也其地为高阳新安诸水汇流处旧有桥明正徳中筑堤植桞为固 本朝顺治康熙中屡修雍正四年加筑乾隆二十七年又经修葺每遇銮辂时巡经此均有〉
〈御制诗〉唐河堤〈在祁州南唐河北长二十里与蠡县博野相连又有清水河东堤长十馀里沙河北堤长十里许皆明嘉靖以来修筑通志自祁州以下岸土挟沙最易颓圮宜于顶溜扫湾筑桃水迎水等坝以䕶岸固堤〉南堤〈有四俱在束鹿县南防鸦儿河者曰赵念红花防滹沱河者曰张岔口白莲口〉邱家道口堤〈在安州东南长三百五十丈又万桞堤在邱家道口南长二十里又安亭堤在州东南三十里自邱家道口至高阳东北长十五里又大涝淀堤在州东南三十五里长十五里〉直亭口堤〈在安州西南长九里〉古堤〈在安州北易水之滨东延雄县南接蠡县以防九河之水〉倒义口堤〈在安州北长十二里又濡阳堤在州北十里长十六里坛台口堤在州西北与䕶城堤相接长一万七百二十丈俱明嘉靖中筑〉徐曹河堤〈在安州西北徐曹二水合流之地南北岸各五里明嘉靖中筑〉楼堤〈在高阳县城东延袤五十里以防潴龙河〉车道口堤〈在高阳县东潴龙河之尾明万历末筑以补唐堤之缺〉唐堤〈在高阳县界二十五里楼堤之北南接任邱界宋唐介令任邱时所筑〉龙河堤〈在高阳县旧治东南约长二十里〉白牛堤〈在高阳县东南相近有骆驼湾堤皆以防蠡县水之溢齐口者〉马家河堤〈在高阳县东南自南至北长三十里又横堤在县西南六里长六七里又榆堤在县东南长二十里本朝康熙元年筑皆以防马家河〉莲子口堤〈在高阳县南蠡县界长二十里〉三岔口堤〈在高阳县西南长五里以防土尾河〉关家湾堤〈在新安县东长十五里直抵安州又杨桞口堤长五十里烧场口堤长二十五里白家洼堤长二十二里俱在县东南〉大河南堤〈在新安县南其南又有围子堤〉长城堤〈在新安县西延袤数十里又砖瓦口堤孟家沟堤俱在县西〉圣母淀堤〈在新安县西南长七里〉水堰〈在望都县东十二里明永乐间筑截河水溉田植稻崇祯中易土以石穴孔以时蓄 本朝康熙中重修〉雹河堰〈在新安县西北长十七里明嘉靖间筑〉积水闸〈在清苑县西吴家湾明嘉靖间建 本朝康熙中重修〉汤家闸〈在清苑县东杨家荘明嘉靖间建即今上闸又青杨树闸在县东青杨树村即今下闸〉滚水石坝〈在安肃县之姜女庙支河口以防瀑河之水乾隆二十八年建〉
陵墓颛顼陵〈在高阳县东旧城东门外又有庙在县东一里〉尧母陵〈在望都县城内明嘉靖中修理祠寝又丹朱墓在县东门外东南百步许〉宋三陵〈在清苑县东南御城西北僖祖曰钦陵顺祖曰庆陵翼祖曰安陵太平兴国中以祖宗陵墓所在因置保州〉周剧辛墓〈在容城县东二十五里剧村〉廉颇墓〈在清苑县西十里廉梁村有祠堂〉樊於期墓〈在蠡县东北四十里旧有庙碑〉汉中山康王墓 中王顷王墓 中山宪王墓〈皆在唐县西北水经注滱水又东迳京邱北京南对汉顷王陵滱水北对君子墓岸上有哀王子宪王陵滱水又东迳白土北南即靖王子康王陵三坟并列〉蠡吾侯塜〈在蠡县东二里汉桓帝父蠡吾侯翼所葬后追崇曰博陵〉陈平墓〈在完县西北十六里陈侯村〉张苍墓〈在满城县西十里又县南门外有北平侯庙详后〉王尊墓〈在高阳县东北旧城北接安州界太平寰宇记冡元在武垣城东北隅尊为东郡太守而卒其柩一夜自归今犹祀之呼为东郡阿翁归〉蔡仲墓〈在高阳县东太平寰宇记九州要记云汉南阳太平高阳侯蔡仲冡在城北仲晓厌胜之术其冡至今无狐狸穴〉唐崔子玉墓〈在祁州西南隅〉张兴墓〈在束鹿县北三十里地名红草坡其草独红相传为忠血所化〉张行成墓〈在望都县东南张娥村〉宋周王元俨墓〈在容城县东北十里石碣犹存元俨太宗子真宗弟也〉杨业墓〈在唐县西北一百十里相传业战殁葬此〉程氏祖莹〈在博野县东南二程子五世祖莹也明初碑始废又有博士程琰墓亦在茔中〉金章宗妃李氏墓〈在新城县南村北五里〉时立爱墓〈在新城县西北里许〉元焦用墓〈在雄县西二里子徳裕墓在其左〉张柔墓〈在满城县北十五里冈头村亦名张家峪〉张弘范墓〈在定兴县西南十八里〉史弼墓〈在博野县西北阳村〉解诚墓〈在定兴县南〉尚野墓〈在满城县西北五里子师简附葬〉刘因墓〈在容城县东北十五里今名贤塜〉王纲墓〈在新安县西三台村〉王夀墓〈在新城县西二十里中王村〉穆茂墓〈在束鹿县北六十里〉明邸鹏墓〈在唐县西北四十里白合山麓〉王思祖墓〈在安州东南一里许〉王骥墓〈在束鹿县南三十里〉侯瓒墓〈在雄县东北二里子观墓在其东一里〉田景旸墓〈在高阳县西三里〉冦深墓〈在唐县东南十八里〉王寅墓〈在容城县北白沟河右〉袁宗儒墓〈在雄县西七里〉郭镇墓〈在䧺县西南二里〉杨继盛墓〈在定兴县西南八里旧在容城县东明万历三年迁此 本朝顺治十三年世祖章皇帝御制表忠论勒石旌之〉孙承宗墓〈在高阳县城北二里〉金毓峒墓〈在清苑县西南金家荘〉张罗彦墓〈在清苑县城之西南隅〉
祠庙尧母庙〈在望都县城内东隅 本朝乾隆四十七年 敕修〉帝尧庙〈在望都县北郭元至元三年建又有庙在唐县治西儒学署之东明嘉靖中建 本朝乾隆四十七年 敕修〉禹王庙〈在新安县治北乡民建以镇水〉城隍庙〈在府城北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总督方观承奏请修建御赐榜额曰畿南保障〉汉高帝庙〈在唐县东北育山之阳相传高帝解围白登驻跸于此后人追思立碑〉光武庙〈在束鹿县西南二十里倾井中〉燕昭王庙〈在定兴县西三十里黄金台上以郭隗乐毅配〉河神庙〈在唐县西三十三里明万历中建〉赵简子庙〈在满城县北眺山下晋永康元年立旧传简子筑北平城以拒燕故祀之本朝乾隆二十六年皇上巡幸五台〉
〈銮舆过此有御制诗〉北平侯庙〈在满城县南外祀汉丞相张苍本朝乾隆二十六年皇上巡幸五台銮舆经此有〉
〈御制诗〉邳彤庙〈在祁州南门外〉崔府君庙〈在祁州南祀崔子玉唐明皇封为灵圣侯宋真宗时加封䕶国西宁王〉张将军祠〈在束鹿县旧城南祀唐将张兴〉许睢阳祠〈在高阳县西祀唐睢阳太守许远〉齐公祠〈在高阳县西关之外明天启中建祀唐相齐映〉三守祠〈在安州治西北祀宋杨延昭金徒单航元完颜安远又容城县西北有杨将军庙专祀延昭〉二程祠〈在博野县东南元时建宋程明道伊川 按二程子五世而上居博野曽祖而下迁河南〉二忠祠〈在新城县南里许祀宋张叔夜文天祥明万历间建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圣驾南巡经此有〉
〈御制二忠祠诗〉双忠庙〈在雄县北白沟祀宋张叔夜明陈复初以二人殉节处故祀之〉刘静修祠〈在容城县治西南元至正间建祀刘因〉二贤祠〈在府学西元刘因郝经讲道保定路后人立祠祀之〉忠孝祠〈在雄县易阳门内祀元孝子王庸明臣杨松潘忠〉忠愍祠〈祀明杨继盛一在府治西明隆庆二年建 本朝顺治中〉
〈世祖御制文立碑祠内表忠乾隆十五年圣驾西巡经此有〉
〈御制旌忠祠诗一在府西关外明万历二十九年建一在定兴县河阳渡明天启中建 本朝康熙二年水啮移建县南北河店一在容城县学东明万历四年建〉鹿廷尉祠〈在定兴县城中祀明鹿善继崇祯十年建〉孙文正祠〈在高阳县南关祀明孙承宗〉忠烈祠〈在府城西关外 本朝康熙六年建祀明贤良末殉难诸臣雍正九年重修〉祠〈在府城内北街 本朝雍正十一年建〉灵济祠〈在唐县西南 本朝乾隆十年总督高斌引唐河水以兴水利建灵济祠祀唐河神祠右有秀水轩十五年二十六年四十六年〉
〈皇上巡幸五台銮舆经此皆有〉
〈御制诗〉圣女祠〈在清苑县东南太平寰宇记女姓薛字义女钜鹿人嫁为樊舆王文妻死于城隅就而祭之俗名祭隅城〉郝圣姑祠〈在安州东太平寰宇记高阳县有圣姑祠邢子励记云圣姑姓郝字女君魏青龙二年樵于滱徐二水合流之处有数青衣从水出曰东海公聘女君为妇因敷茵褥于水中置女君于上顺流而去因立为祠今水岸有郝女君招魂葬处时人呼为元姬冡旧志在今州东六里〉孝烈庙〈在完县东即木兰祠相传木兰女尝代父戍此唐封孝烈将军 本朝乾隆十一年四十六年皇上巡幸五台经此有〉
〈御制木兰祠诗〉紫泉龙祠〈在新城县西南三十里旱祷辄应元苏天爵有记〉
寺观永宁寺〈在府治南元中统二年建贮佛经五百卷〉灵雨寺〈在府城西本朝乾隆十一年皇上巡幸五台经此〉
〈御赐榜额二前殿曰筏通彼岸后殿曰现清浄身二十五年复赐寺门榜一二十六年四十六年銮舆再幸皆有〉
〈御制诗〉大觉寺〈在满城县北明洪武初因旧重建置僧会司〉龙泉寺〈在满城县东府志故老相传寺建自隋唐四无墙垣古木森列后有鸡距泉右有红花泉上通一亩泉为游赏胜地〉东林寺〈在定兴县治东南金明昌中建明洪武中重建旧有唐贾岛修持之地〉万夀寺〈在定兴县西江村明鹿善继讲学于此襌室皆寓生徒僧行亦尚儒雅书声逹旦者三十年〉铁瓦寺〈在定兴县南四十里明正徳中建屋瓦罗汉皆铁铸〉开善寺〈在新城县城内东北隅大殿内藤胎八金刚俯仰各四如唐吴道子笔意〉
〈皇上有题开善寺诗〉法果寺〈在唐县西寺前有塔唐垂拱中建高数百尺〉灵源寺〈在唐县东北灵源山唐上元二年建〉灵光寺〈在博野县东南二十五里唐高宗时建有古塔明洪武中重建〉稽古寺〈在完县西六十里唐开元中安国侯陈思杰因三藏法师元奘葬母骨于此乃建寺名寄骨寺后有三藏舍利塔明天顺时修易名曰稽古〉演法寺〈在完县西前后层峦耸翠殿宇壮丽为县西第一樷林〉石佛寺〈在唐县唐岩山之东腰寺后有风雨二池顺治九年重修〉双泉寺〈在完县西北五十五里周围山列如屏寺畔双泉喷涌故名〉铁佛寺〈在完县伊祁山元至元十五名建山半有母母洞崚嶒苍翠古柏森然〉法云寺〈在完县城内东北隅明洪武中建古木林列颇称幽静〉宝宁寺〈在蠡县治南南隅明洪武中重建铁佛高二丈四尺所坐铁狮长一丈八尺〉珍珠寺〈在束鹿县北三十五里〉北极层观〈在安肃县故遂城北宋杨延昭建观左有临瀑亭〉建福观〈在定兴县百楼村其地即公孙瓒避世筑城以自固者由唐及宋遗址犹存金时始为道观〉九崚观〈在唐县西七十里葛洪山前宋政和初建〉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十一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前124年 (提及)
- 前127年 (提及)
- 598年 (提及)
- 945年 (提及)
- 981年 (提及)
- 1188年 (提及)
- 1219年 (提及)
- 540年 (提及)
- 前243年 (提及)
- 533年 (提及)
- 581年 (提及)
- 583年 (提及)
- 526年 (提及)
- 576年 (提及)
- 614年 (提及)
- 1375年 (提及)
- 596年 (提及)
- 130年 (提及)
- 586年 (提及)
- 621年 (提及)
- 706年 (提及)
- 622年 (提及)
- 1761年 (提及)
- 146年 (提及)
- 446年 (提及)
- 501年 (提及)
- 697年 (提及)
- 1004年 (提及)
- 713年 (提及)
- 前73年 (提及)
- 1370年 (提及)
- 1204年 (提及)
- 前59年 (提及)
- 692年 (提及)
- 982年 (提及)
- 992年 (提及)
- 997年 (提及)
- 1003年 (提及)
- 前20年 (提及)
- 1746年 (提及)
- 397年 (提及)
- 199年 (提及)
- 1387年 (提及)
- 1401年 (提及)
- 999年 (提及)
- 1203年 (提及)
- 1142年 (提及)
- 1452年 (提及)
- 1550年 (提及)
- 1653年 (提及)
- 1750年 (提及)
- 1534年 (提及)
- 623年 (提及)
- 1546年 (提及)
- 979年 (提及)
- 1664年 (提及)
- 1409年 (提及)
- 1373年 (提及)
- 1659年 (提及)
- 1660年 (提及)
- 1633年 (提及)
- 1698年 (提及)
- 1725年 (提及)
- 1762年 (提及)
- 1537年 (提及)
- 1646年 (提及)
- 1671年 (提及)
- 1726年 (提及)
- 1662年 (提及)
- 1763年 (提及)
- 1656年 (提及)
- 1782年 (提及)
- 1759年 (提及)
- 1757年 (提及)
- 1663年 (提及)
- 1637年 (提及)
- 1667年 (提及)
- 1731年 (提及)
- 1733年 (提及)
- 1745年 (提及)
- 234年 (提及)
- 1261年 (提及)
- 1652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