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日下旧闻考 (四库全书本)/卷067
钦定日下旧闻考 卷六十七 |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六十七
官署〈六〉
补大成门内石鼓各五西有石鼓文音训碑一通外持敬门东有元加封圣号诏书碑大徳十一年七月建西有元加封先圣父母妻并四配制词碑一通至顺二年九月建对廊树历科进士题名碑〈明太学志〉
原永乐二年三月命工部建进士题名碑于国子监命侍读学士王达撰记题名碑有记始此〈宪章录〉
原永乐十三年令立石北京国子监〈登科考〉
原进士题名碑原在国子监大成门下正统间移于太学门外〈明典彚〉
原景泰二年五月左春坊左谕徳管国子监司业事赵琬奏进士题名立石大成门下俾诸生出入皆得瞻仰诚激劝后学之意正统间移于太学门外风雨飘淋易于损坏乞敕工部造屋覆盖以图经久从之〈明英宗实录〉原天顺七年八月久雨坏国子监碑亭仆进士题名碑五通上命有司修碑亭并竖其碑〈同上〉
原明永乐十三年始会试天下举人于北京登科考谓是年即令立石国子监然今无有有之自宣徳五年始〈六馆 以上七条原在日抄 城市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元代题名三碑
本朝国子监祭酒吴苑于启圣祠土中得之至明代七十有六碑始永乐十八年李骐榜讫崇祯十六年杨廷鉴榜谓始于宣徳五年林震榜者误也其缺者惟万历八年崇祯十年两碑耳
〈原永乐十三年乙未陈循榜十六年戊戍李骐榜十九年辛丑曾鹤龄榜二十二年甲辰邢宽榜宣徳二年丁未马愉榜碑无宣徳五年庚戌林震榜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金幼孜撰文礼部精膳司郎中陈景茂篆书宣徳八年癸丑曹鼐榜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杨溥撰文礼部郎中黄养正书正统元年丙辰周旋榜碑无正统四年己未施槃榜翰林院学士钱习礼撰文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书程南云书正统七年壬戍刘俨榜碑无正统十年乙丑商辂榜翰林院学士经筵官曹鼐撰文中书舍人程学书正统十三年戊辰彭时榜兵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苖衷撰文中书舍人黄采书景奉二年辛未柯潜榜少保兼太子太傅戸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陈循撰文太常寺少卿王谦书景泰五年甲戊孙贤榜少保兼大子太傅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陈循撰文史部考功司郎中董玙书天顺元年丁丑黎淳榜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知制诰李贤撰文顺天府丞余谦书天顺四年庚辰王一䕫榜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撰文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凌耀宗书天顺七年癸未彭教榜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撰文礼部祠祭司员外郎谢宇书成化二年丙戌罗伦榜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陈文撰文礼部郎中陈纲书成化五年己丑张畀榜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彭时撰文太常寺少卿林章书成化八年壬辰吴宽榜碑仆成化十一年乙未谢迁榜太子少保戸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万安撰文太常寺少卿谢宇书成化十四年戊戍曾彦榜太子少保戸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刘□撰文礼部仪制司主事兼司经局正字凌晖书成化十七年辛丑王华榜碑仆成化二十年甲辰李旻榜碑仆成化二十三年丁未费宏榜少傅兼太子大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徐撰文太仆寺少卿姜立纲书弘治三年庚戍钱福榜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邱濬撰文大理寺右寺副刘棨书弘治六年癸丑毛澄榜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刘健撰文大理寺左传副兼司经局正字周文通书弘治九年丙辰朱希周榜太子太保戸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撰文尚宝司卿兼司经局正字刘棨书弘治十二年己未伦文叙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刘健撰文太常寺少卿周文通书弘冶十五年壬戍康海榜碑仆弘治十八年乙丑顾鼎臣榜碑仆正徳三年戊辰吕柟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焦芳撰文太常寺少卿周文通书正徳六年辛未杨慎榜碑仆正徳九年甲戍唐皋榜少师兼大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廷和撰文太常寺卿刘棨书正徳十二年丁丑舒芬榜少保兼太子太保礼御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贾咏撰文太常寺少卿兼经筵侍书刘棨书正徳十六年辛巳杨维聪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廷和撰文太常寺卿刘棨书嘉靖二年癸未姚涞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费宏撰文大常寺卿刘棨书嘉靖五年丙戍龚用卿榜碑仆嘉靖八年己丑罗洪先榜太子大保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李时撰文顺天府丞周今书嘉靖十一年壬辰林大钦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夏言撰文大仆寺卿张文宪书嘉靖十四年乙未韩应龙榜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李本撰文通政司使张文宪书嘉靖十七年戊戍茅瓒榜少传兼太子大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严嵩撰文礼部左侍郎兼司经局正字张电书嘉靖二十年辛丑沈坤榜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徐阶撰文工部右侍郎谈相书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秦鸣雷榜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孙承思撰文大理寺右寺副阙 书嘉靖二十六年丁未李春芳榜大子大保礼部尚书顾可学撰文大理寺左寺正吴昂书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唐汝楫榜吏部尚书李默撰文大理寺右评事吴应凤书嘉靖三十二年癸丑陈谨榜少保兼太子太传礼部尚书徐阶撰文山东布政司参议王槐书嘉靖三十五年丙辰诸大绶榜碑文剥落嘉靖三十八年己未丁士吴榜太子宾客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郭朴撰文中书舍人管翰林院典籍事顾从礼书嘉靖四十一年壬戍申时行榜少保兼太子太保戸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袁炜撰文大理寺右寺正丛恕书嘉靖四十四年乙丑范应期榜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严讷撰文大理寺左评事兼翰林院侍书李中书隆庆二年戊辰罗万化榜太子大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李春芳撰文尚宝司少卿兼翰林院侍书吴自成书隆庆五年辛未张元忭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申时行撰文太仆寺少卿兼司经局正字徐继申书万历二年甲戌孙继皋榜大学士王锡爵撰文光禄寺少卿兼司经局正字成楫书万历五年丁丑沈𢡟学榜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许国撰文太仆寺少卿兼司经局正字马极文书万历八年庚辰张懋修榜大学士叶向高撰文通政司知事唐尚中书万历十一年癸未朱国祚榜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王锡爵撰文大理寺右寺副赵应宿书万历十四年丙戌唐文献榜记无万历十七年己丑焦竑榜记无万历二十年壬辰翁正春榜太子太保戸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张位撰文通政司经历章如铤书万历二十三年乙未朱之蕃榜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陈于陛撰文通政司经历汤应龙书万历二十六年戊戍赵秉忠榜记无万历二十九年辛丑张以诚榜记无万历三十二年甲辰杨守勤榜记无万历三十五年丁未黄士俊榜记无万历三十八年庚戍韩敬榜记无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周延儒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叶向高撰文通政司知事周承禹书万历四十四年丙辰钱士升榜记无万历四十七年己未庄际昌榜记无天启二年壬戌文震孟榜记无五年乙丑余煌榜记无崇祯元年戊辰刘若宰榜记无崇祯四年辛未陈于泰榜记无崇祯七年甲戍刘理顺榜记无崇祯十年丁丑刘同升榜记无崇祯十三年庚辰魏藻徳榜记无崇祯十六年 原在城市癸未杨廷鉴榜碑未立 六馆日抄 门今移改〉朱彝尊原按进士题名其初释褐后即撰记立石后乃有迟之一二十年始立石者至万历丙戍己丑则有题名而无记戊戍以后则惟癸丑一榜有记而已士大夫论资格日严而忽视题名如此良可叹也
补国子监碑亭惟西南隅崇祯庚辰进士题名碑下尚可容两碑因又立庚辰科特用题名碑仅容癸未科进士题名碑立于其次更无馀地可以立碑而明之进士题名止此亦异矣〈蓟邱杂抄〉
原崇祯庚辰上有厌薄进士之意故将下第举人与廷试贡士史惇等一百六十三人吴康侯等一百人尽留特用于是惇等上疏请援进士例谒文庙行释菜礼并立石题名阁臣张四知以为不可上命如所请大学士周延儒奉敕撰文太仆寺少卿兼翰林院侍书朱国诏奉敕书并篆额工部营缮司郎中王灏监刻今石立于国学中〈杂 以上二条原在记 城市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
国朝题名碑惟顺治壬辰乙未翻译科另为碑刻馀则满汉同一碑肇自顺治三年丙戍傅以渐榜四年丁亥吕宫榜六年己丑刘子壮榜九年壬辰邹忠倚榜又麻勒吉榜十二年乙未史大成榜又图尔宸榜十五年戊戍孙承恩榜十六年己亥徐元文榜十八年辛丑马世俊榜康熙三年甲辰严我斯榜六年丁未缪彤榜九年庚戍蔡启僔榜十二年癸丑韩菼榜十五年丙辰彭定求榜十八年己未归允肃榜二十一年壬戍蔡升元榜二十四年乙丑陆肯堂榜二十七年戊辰沈廷文榜三十年辛未戴有祺榜三十三年甲戍胡任舆榜三十六年丁丑李蟠榜三十九年庚辰汪绎榜四十二年癸未王式丹榜四十五年丙戌王云锦榜四十八年己丑赵熊诏榜五十一年壬辰王世琛榜五十二年癸巳王敬铭榜五十四年乙未徐陶璋榜五十七年戊戌汪应铨榜六十年辛丑邓锺岳榜雍正元年癸卯于振榜二年甲辰陈徳华榜五年丁未彭启丰榜八年庚戍周𮦵榜十一年癸丑陈倓榜乾隆元年丙辰金徳瑛榜二年丁巳于敏中榜四年己未庄有恭榜七年壬戍金甡榜十年乙丑钱维城榜十三年戊辰梁国治榜十六年辛未吴鸿榜十七年壬申秦大士榜十九年甲戍庄培因榜二十二年丁丑蔡以台榜二十五年庚辰毕沅榜二十六年辛巳王杰榜二十八年癸未秦大成榜三十一年丙戍张书勲榜三十四年己丑陈初哲榜三十六年辛卯黄轩榜三十七年壬辰金榜榜四十年乙未吴锡龄榜四十三年戊戍戴衢亨榜四十五年庚子汪如洋榜四十六年辛丑钱棨榜皆列甲第姓名里贯毎科各立一碑云
増
圣祖御制祭酒箴 予敷文徳式礼辟雍允惟祭酒多士攸宗在昔有虞命䕫教胄洎于成周升彼孝秀抚今区夏遵路陈常海域遣子愿齿胶庠尔长乃司表率匪易木䋲斯直玉琢斯器烝烝誉髦尔仪是型济济桥门尔训是聆惟廉持躬惟慎率属佻逹其惩戒董其朂皇矣谟典如铿金镛阐扬罔尽则效奚从毋矜而华导之诚正毋诡而趋范之孔孟王化丕盛视乎成均茍隳厥职曷明人伦儒行克臧汝绩乃效黾勉诏媺助宣声教増
皇上御制赐南学碑文 士为四民之首而太学者教化所先四方于是观型焉比者聚生徒而教育之董以师儒举古人之成法规条亦既详备矣独是科名声利之习深入人心积重难返士之所为汲汲皇皇者惟是之求而未尝有志于圣贤之道不知国家以经义取士使多士由圣贤之言体圣贤之心正欲使之为圣贤之徒而岂沾沾焉文艺之末哉朱子同安县谕学者云学以为已今之世父所以诏其子兄所以勉其弟师所以教其弟子弟子之所以学舍科举之业则无为也使古人之学止于如此则凡可以得志于科举斯已尔所以孜孜焉爱日不倦以至于死而后已者果何为而然哉今之士惟不知此以为茍足以应有司之求矣则无事于汲汲为也是以至于惰游而不知反终身不能有志于学而君子以为非士之罪也使教素明于上而学素讲于下则士者固将有以用其力而岂有不勉之患哉诸君茍能致思于科举之外而知古人之所以为学则将有欲罢不能者矣观朱子此言洵古今通患夫为已二字乃入圣之门知为已则所读之书一一有益于身心而日用事物之间存养省察暗然自修世俗之纷华靡丽无足动念何患词章声誉之能夺志哉况即为科举亦无碍于圣贤之学朱子云非是科举累人人累科举若高见远识之士读圣贤之书据吾所见为文以应之得失置之度外虽日日应举亦不累也居今之世虽孔子复生也不免应举然岂能累孔子耶朱子此言即是科举中为已之学诚能为已则四书五经皆圣贤之精蕴体而行之为圣贤而有馀不能为已则虽举经义治事而督课之亦糟粕陈言无裨实用浮伪与时文等耳故学者莫先于辨志志于为己者圣贤之徒也志于科名者世俗之陋也国家养育人材将用以致君泽民治国平天下而囿于积习不能奋然于圣贤岂不谬哉朕膺君师之任有厚望于诸生适读朱子书见其言切中士习流弊故亲切为诸生言之俾司教者知所以教而学者知所以学
増
圣祖御制
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 盖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传而圣人代宣其蕴有行道之圣得位以绥猷有明道之圣立言以垂宪此正学所以常明人心所以不泯也粤稽往绪仰溯前徽尧舜禹汤文武逹而在上兼君师之寄行道之圣人也
孔子不得位穷而在下秉删述之权明道之圣人也行道者勲业炳于一朝明道者教思周于百世尧舜文武之后不有
孔子则学术纷淆仁义湮塞斯道之失传也久矣后之人而欲探二帝三王之心法以为治国平天下之凖其奚所取衷焉然则
孔子之为万古一人也审矣朕巡省东国谒祀阙里景仰滋深敬摛笔而为之赞曰 清浊有气刚柔有质圣人参之人极以立行著习察舍道莫由惟皇建极惟后绥猷作君作师垂统万古曰惟尧舜禹汤文武五百馀岁至圣挺生声金振玉集厥大成序书删诗定礼正乐既穷象系亦严笔削上绍往绪下示来型道不终晦秩然大经百家纷纭殊途异趣日月无逾羮墙可晤孔子之道惟中与庸此心此理千圣所同
孔子之徳仁义中正秉彝之好根本天性庶㡬夙夜朂哉令图溯源洙泗景躅唐虞载历庭除式观礼器濡毫仰赞心焉遐企百世而上以
圣为归百世而下以
圣为师非师
夫子惟师于道统天御世惟道为宝泰山岩岩东海泱泱墙高万仭
夫子之堂孰窥其藩孰窥其径道不远人克念作圣
増
圣祖御制四子赞
复圣颜子
圣道早闻天资独粹约礼博文不迁不貮一善服膺万徳来萃能化而齐其乐一致礼乐四代治法兼备用行舍藏王佐之器
宗圣曾子 洙泗之传鲁以得之一贯曰唯
圣学在兹明徳新民止善为期格致诚正均平以推至徳要道百行所基纂承统绪修明训辞
述圣子思子 于穆天命道之大原静养动察庸徳庸言以育万物以赞乾坤九经三重大法是存笃恭慎独成徳之门卷之藏密扩之无垠
亚圣孟子 哲人既萎杨墨昌炽子舆辟之曰仁与义性善独阐知言养气道称尧舜学屏功利煌煌七篇并垂六艺
孔学攸传禹功作配
〈臣〉等谨按孔门四贤并有
皇上御制赞但黉宫内未经奉
谕立石今凖国子监志之例惟载自
临雍纪事碑始
増
皇上御制临雍纪事碑 天生烝民若有恒性人道立焉亶生聪明神圣作之君作之师以厚其生以正其徳纲常之所以不坠伦类之所以相维相保于天地间者斯焉是赖古圣王继天立极君师之道兼隆夐乎尚矣继是以来虽代有君而克尽其为君之道者盖寡若夫同天地亘今古继往圣开来世特立为师之道于宇宙间者则惟我
先师孔子一人敬惟
孔子集群圣之大成祖述宪章垂教万世使后之帝王建极绥猷得有所遵循以求治法道法之大全由之则治悖之则乱大哉
孔子功参乎覆载明并乎日月生民以来未有盛焉者也我
列祖抚御寰区叙彝伦明礼乐𫍯民阜俗一惟
孔子所传之大经大法是矩是式微言奥义悉推阐而表章之统绪相承心源符契钦敬追崇之盛典超越往代具在彝章予小子懋学书闱景行志切逮寅承丕绪祗奉
先猷夙夜兢兢绎思
圣道越乾隆三年季春上日躬释奠于
先师前期饬官庀材崇饰庙貌特命大成殿大成门覆以黄瓦崇圣祠覆以绿瓦称朕慕道崇师至意记曰礼时为大宜次之称次之先王之制礼也顺于鬼神合于人心惟其称而已太学者帝王尊师之地尽礼备物以明尊也称其徳而不为过宜莫大焉抑非以炫耳目之观也钦崇至道敷政教以淑群黎法
祖隆
师罔敢或斁俾薄海内外无一夫不与被
圣人之泽斯朕志也夫乾隆四年己未用允廷臣之请勒文纪事以垂示于奕世系以诗曰 于昭道统渊源三五
至圣挺生立极万古赞修删定为帝王师天地悠久斯文在兹惟我
祖
宗惇崇典礼爰谒林庙爰封祖祢予膺鸿绪彝宪是承释奠视学大昕鼓徴万仭宫墙圜桥首善笙镛斯陈爼豆斯荐耽耽翼翼鸟革翚飞制符宸居金碧流辉丕焕宏模神明所宅玉振金声永扬教泽式视兆庶式育才贤光宣文治亿万斯年
増
御制重修文庙碑记
举江淮河济以赞海吾知其不知海举嵩岱恒华以赞地吾知其不知地然则举道徳仁义以赞
孔子者其亦类于是乎夫江淮河济岂不为海所纳而不足以形海之大然海固不拒江淮河济以为水也嵩岱恒华岂不为地所载而不足以究地之厚然地固不让嵩岱恒华以为土也道徳仁义岂不为
孔子所垂而不足以尽
孔子之量然
孔子固不外道徳仁义以为教也教之义始见于虞书而未有定所夏校殷序周庠学则三代共之是国学所昉乎夫三代既有学亦必有教而吾以为
孔子立道徳仁义之教者何盖三代以前之教非孔子不明三代以后之教非
孔子不立亦犹江淮河济非海不纳嵩岱恒华非地不载道徳仁义非
孔子不垂也国学始于元太祖置
宣圣庙于燕京由元及明代有损益修葺至本朝而崇奉规模为大备
列圣右文临雍必事轮奂乾隆戊午朕诣学展仪先诏易盖黄瓦聿昭茂典然丹雘虽致饰壮观而上栋下宇风雨燥湿历年既久浸欹是虞爰以岁丁亥发帑二十馀万特简重臣司其事越己丑仲春告蒇工朕亲释奠以落成焉先是言臣有以宜乘此时修复
辟雍圜水之制为请者礼官以为三代之制弗相沿袭实政不必泥古朕以其言良是遂从之门殿诸额一凖会典皆亲书各悬于其所举大工者必泐碑以志故叙其事书之若夫述
孔子之言仍以颂
孔子是犹绘日月星辰以象
天朕有所不能
増
世宗御制诣太学诗 礼乐牖民资大化国家造士在斯文临雍观礼崇儒切视学论经养俊殷济济桥门龙斾绕雍雍璧水凤毛纷千官咸庆文明盛还伫同风率土忻
増
世宗御制仲丁诣祭
文庙诗 扶植纲常百代陈天将
夫子觉斯民帝王师法成隆治兆庶遵由臻至淳道统长垂今与古文明共仰圣而神功能溯自生民后地辟天开第一人
増
世宗御制诣太学诗 辟雍亲莅止典礼重参稽管籥仍鱼雅威仪自整齐礼门资至化义路牖群黎永翊文明治休徴共受禔善俗礼为本仁民域可跻崇儒申术教造士列东西共式习如性咸成璋与珪兴贤勤寤寐振徳日提撕
増乾隆五年
皇上御制庚申仲秋丁祭诗 法
祖恢文徳崇儒礼
素王晨光开辇辂露气浥旗常寅祀心恒凛丁辰日正阳皇皇陈礼乐肃肃对宫墙言念百王后身登
夫子堂君师诚有愧仰止志方长
増乾隆九年
御制二月上丁释奠
先师孔子诗 灵春惟仲月吉日值丁辰礼乐遵先进诗书淑兆民
宫墙增慕永爼豆荐馨新敢谓百王后能传一脉真承筐将素币献爵列儒臣试问得门者谁为不愧人增乾隆十八年
御制仲秋释奠
先师孔子诗 高居讵恃九重尊丁祭亲承率骏奔山海从来钦出类
宫墙何有得其门乐音六奏非钟鼓礼器千年复簋樽经席昨临今释奠躬行未逮敢他论
増乾隆二十一年
御制仲春释奠
先师孔子诗 经筵昨甫过释奠此亲临宁仅崇文典惟殷望道心衣冠集鱼雅殿幕仰深沉道法参天地神依贯古今千年绵后裔六佾协元音
圣藻光楣梠
君师责并钦
増乾隆三十四年
御制仲春上丁释奠
孔子并落成国学即事诗 国学维新逮落成躬承丁祭致寅精经纶万古归
陶冶
道徳千秋示典程秪觉行难增以愧未能言赞出乎诚两朝题额奎章焕心法由来治法并
子曰三年必有成虞传惟一与惟精益滋宵旰寸心恧敢诩治安百世程周鼎载陈古如式春芹敬荐洁为诚试㸔陪礼来东鲁教泽帡幪奕叶并
増乾隆二十四年
御制国学古槐诗 国学古槐一株元臣许衡所植阅岁既久枯而复荣当辛未一枝再茁之初适
慈宁六旬万夀之岁槐市诸生传为瑞事大学士蒋绘图以纪曾题六韵卷中监臣观保等请勒石讲堂垂示久远书以赐之 黉宫嘉䕃树遗迹缅前贤初植至元岁重荣辛未年奇同
曲阜桧灵纪易林干徴瑞作人化符祥
介夀筵乔柯应芹藻翠叶润觚编右相非夸绘由来事可传
〈臣〉等谨按国学古槐
御制诗是为首见之篇今恭录卷内
〈原元太宗即位之五年新建国子学于燕京御制宣谕二通其一通谕多罗岱等及十投管象等官方是时遣蒙古子弟一十八人来习汉人语言文字复棆汉人子弟二十二人习蒙古言语弓箭命提领陈时可择二名儒管勾幷主守孔子庙道人冯志亨选秀士二人通儒道人二人分作四牌子教读不率教者以简子量棰之更权用燕京真定历日银建立夫子庙两庑及肄业之舍其子弟日给米一升面如之肉一斤晩同给酒一缶家粮之给亦一升土著者皆不与又于降戸每人拨小苍头一名以奉使令此蛇儿年六月初九日所颁也其一通谕受学子弟员习汉人文书之外并请匠艺事及药材所用彩色所出地理州郡所纪下至酒醴曲蘖水银之造饮食烹饪之制皆欲周览旁通仍戒饮酒不可有违恒度而于习讲尤谆谆也所颁之年月与前同不书何日意稍后于前亦不过旬日尔后十六年当定宗崩之明年己酉十月望日夫子庙住持赐紫知观李志元始砻乐石令重元子葛志先刊置学中其左方序列四教读弟子名蒙古笔且齐自札尔古齐以下凡十九人汉人笔且齐自文宣努而下凡二十八人所谓笔且齐者译言书生也其数比旧有所加者续有慕效而来者耳又列罗刘二通事不著其名又列宣授蒙古笔且齐四牌子总教冯志亨宣授金牌提举国子学事中书杨惟中御前宣议国子学事赛音衮巴克实李志常三人衔名所谓巴克实译言师传也惟中郎杨文肃公从事征行劳烈甚著馀若志元志先志常则皆黄冠师当时制尚淳质混儒道二者为一不复异别有合于老易同用之旨厥后元勲硕辅颇有为道家所荐而起者濓谨按蛇儿年六月九日正金哀宗天兴二年癸巳六月壬午也金自宣宗以贞祐二年五月壬午迁汴三年五月庚申燕京入我职方至是垂二十载立学以教胄子固惟其时然窃独怪是年王师南征围汴蹴蔡决䇿制胜日不暇给而太宗乃以教育英才为先务而其为教又能达事理不差凿凿见诸实用神谋睿算度越前王天縦之圣为不可及己列圣有作益修成均养士之制百年以来遂用人文化成天下兹盖其权舆者欤石刻今藏京师与御赐宣圣王斚皆提举学事者司之毎当代去出以相传且繋其名于籍非惟不忘其本先盖亦慎之至也濓因得而备述俾览者知祖宗垂意学校文运之兴殆非一日而纂修史臣或得以参考焉 潜溪集 按多罗岱蒙古语七数也旧作夺罗解笔且齐蒙古语写字人也旧作必阇赤扎尔古齐蒙古语断事人也旧作扎古鲁真今俱译改文宣努旧作文宣奴今对音译改赛音蒙古语好也衮深也巴 原在城市克实师也旧作仙孔八合识今译改 门今移改臣〉等谨按此条所引有元太宗谕二通故列为前代帝制之首
〈原明宣宗国子监箴 翼翼京师岩岩学宫首善之地是维辟雍四方髦士来游来学业之所専诗书礼乐学必有师为士承式祭酒司业暨乃众职师道克敦士乃有成俊乂奋兴为国之祯咨尔为师敬尔仪则以教以率罔懈朝夕咨尔为学明善诚身克智与能匪敬弗臻俗化所自贤才所出其于国家甚重而切朂尔师生咸笃于诚无忽于行式观厥成 官箴原明英宗重建太学碑略 北京故有学在宫城之艮隅庳隘弗称正统八年秋命有司撤而新之明年春成朕躬释奠于先师循古典也退即学之彝伦堂命儒臣讲经公卿大夫百执事之臣缝掖之士兵卫之帅拱侍而听殆以万计已而有司请如故事纪其成于碑敬书贞石昭示后人 明英宗实录原马祖常大兴府学孔子庙碑 昔我太祖皇帝受命兴邦金人逊于汴太祖即以全燕开大藩府制临中夏维时已有定都之志矣故太宗皇帝首诏国子通华言迺俾贵臣子弟十八人先入就学时城新刳于兵学官摄于老氏之徒世祖室帝教命下始正儒师复官学庙事孔子归壖垣四侵地勒石具文作新士子至元二十四年既成今都立国子学位于国左又因故庙为今学京师杂五方俗尹治日不给庙之墙屋弊坏将压以毁讲习之堂粗完泰定三年今大尹曹候上视庙貎祠位皆不如制割稍入为竂采倡然后大家富室合赀以聚财者有焉释子方士分食以它徙者有焉施施于于咸乐于成延两庑五十有二楹缔构涂饰工良物办象从祀诸贤百有五人妥灵惟肖威仪有容人恳请于朝得廪饩弟子员百人受学于师复其身不劳以事于是天下首善之教兴焉庙肇自唐咸通中遇辽金燕为都邑故尝用天子学制选举升造与南国角立亦一时之盛也而太宗皇帝当云雷经纶之世圣训谆切以徳赏喻父师以槚楚惩子弟饥焉粟肉渴焉酒醴力焉仆使恩义甚备其养贤劝善之诚固已高出百王之上矣世祖皇帝立极作则人文宣明登用儒臣躬亲讲学故当时勲贤之裔以及宿卫之臣罔不以揖让爼豆之为懿颛蒙昏愚之为耻也而三代国学党序遂庠家塾之等秩然罗列于上下才学经术用世之士踵武而出暨仁宗皇帝宾兴大比四方举进士凡登贤书䇿名礼部者京师屡倍于外郡非列圣仁涵义揉百年之礼乐文物推而致之欤燕自虞夏为武卫之服召公之化尚矣昭王筑台以徕贤士邹衍乐毅剧辛至有称于世韩婴以诗易为一家师孔颕达博综五经卓然庶㡬醇儒今多士游歌在庭抠衣在庙时见邹鲁之美矣若婴颕达宜所不道矧衍毅辛之徒哉夫儒者之学诗书六艺之文以至施之天下之道无有二也后世教不兴家异人殊各溺于所习以相诋訾由上之教无以一之也嗟夫古者小学大学之师弟子之传皆本于道徳仁义之实著于诗书六艺之文非有教有授则不敢以传也传焉而厐杂不经则上有刑也是故风淳而气同由上文教有以一之也而王国多士逄文明之会肄业有学学有师春秋礼其先圣先师者又有庙有位入有食以处出有贵于众所以报称列圣教化之徳而应贤侯承宣之志者必弹冠而起矣提举学事崔居中教授贾良弼正张桢录司视以状请曰庙之成前尹玛苏库实能始之今尹曹伟实能终之经历王孝祖薛让警巡按院乌徳美使李权且能考工于下也余既为言正兖郕沂鄹四公配食东向位其来请遂为铭诗不辞诗曰 皇元有赫奄受大国于月之𩨳于日之域京邑翼翼莫不来极予诞敷文徳新都有嵯辟雍峩峩𤪌弁之瑳济尔象牺鍧尔歌新宫则那旧庙如之何皇帝在御百度咸若海输惟柟河浮厥柏是寻是斵虞庠岳岳式光我上国至圣仪仪元纮龙衣衎我先师既右享之采茆于池荐此明牺用介我蕃釐蕃釐伊何彼美多士克明克类克谅厥事以登膴仕以媚于天子有铿华钟路鼓逢逢言燕于公有翼有颙多士既同天府是庸惟曹侯之功曹侯訚訚迺承迺宣御剧乃专虞廷连连王士安安祗国维贤天子万年 石田集 按玛满洲语粗也苏库皮也旧作马斯忽乌徳美蒙古语送也旧作兀都购今俱译改乌原程钜夫国学先圣庙碑 皇庆二年春皇帝若曰我元嗣百世之统建万民之极诞受厥命作之君师世祖混一区宇亟修文教成宗建庙学武宗追尊孔子所以崇化育材也朕纂丕图监前人成宪期底于治可树碑于庙词臣文之臣某拜手稽首奉诏言曰臣闻邃古之初惟民生厚风气渐靡圣人忧之越有庠序学校之制天下之治胥此焉出中统二年以儒臣许衡为国子祭酒选朝臣子弟充弟子员至元四年作都城画地宫城之东为庙学基二十四年备置监学宫元贞元年诏立先圣庙久未集大徳三年春丞相臣哈喇哈斯达尔罕大惧无以秪徳意乃身任之饬五材鸠众工责成工部郎中臣贾驯驯心计指授晨夕匪懈工师用劝十年秋庙成谋树国子学御史台臣复以为请制可至大元年冬学成庙度地顷之半殿四阿崇尺六十有五广倍之深视崇之尺加十焉配享有位从祀有列重门修廊斋庐庖库为楹四百七十有八学在庙西地孙于庙者十之二中国子监东西六馆自堂徂门环列鳞比通教养之区为问百六十有七制加孔子大成之号祀以大牢辇释奠雅乐江南复戸四十肄之春秋二祀先期必命大臣摄事皇帝御极陞先儒周敦頣程颢程颐司马光张载邵雍朱熹张栻吕祖谦许衡从祀广弟子员为三百进庶民子弟之俊秀相观而善业精行成者岁举从政又诏天下三岁一大比兴贤能于是崇宇峻陛陈器服冕圣师巍然如在上教有业息有居亲师乐友诸生各安其学咸曰大哉天子之仁至哉相臣之贤工曹之勤其知政治之本源矣 雪楼集原吴澄贾侯修庙学颂 世祖皇帝既一天下作京城于大兴府之北其祖社朝市之位经纬涂轨之制宏规远谋前代所未有也至元二十四年设国子监命立孔子庙暨顺徳忠献王哈喇哈斯相成宗始克继先志成其事而工部郎中贾侯董其役庙在东北纬涂之南北东经涂之东殿四阿崇十有七仭南北五寻东西十筵者三左右翼之广亦如之衡达于两庑两庑自北而南七十步中门崇九仭有四尺修半之广十有一步门东门西之庑各广五十有二步外门左右为齐宿之室以间计各十有五神厨神库南直殿之左右翼以间计各七殿而庑庑而门外至于外门内至于厨库几四百七十有八楹肇谟于大徳三年之春讫功于大徳十年之秋于时设官教国子巳二十年矣寄寓官舍不正其名丞相以为末称兴文崇教之实也乃营国学于庙之西中之堂为监前以公聚后以燕处旁有东西夹夹之东西各一堂以居博士东堂之东西堂之西有室东室之东西室之西有库库之前为六馆东西向以居弟子员一馆七室助教居中以莅之馆南而东而西为两塾以属于门屋四周通百间逾年而成不独圣师之宫巍然为天下之极而首善之学亦伟然耸天下之望远迩来观靡不惊骇叹羡其高壮宏敬盖微丞相其孰能赞承圣天子之徳意而微贾侯亦孰能阐张贤宰相之盛心哉侯名驯字致道济南邹平人至大四年三月朔国子监丞吴澂叙诗曰 于赫皇元泽弥八埏翼翼京师风化攸先孔道昺明千古日月帝曰庙之以对光烈显允厐臣钦辅神孙祖训是承往圣是遵相谓而驯而职而职乃基乃构乃墁乃甓侯柢相言弗懈以䖍新宫巍巍有卓其骞宫墙之西学宫爰作我宏尔居尔懋尔学尔士来游四方具瞻尔则非遥像貎聿严恂恂贾侯克敦克敏孰挫其廉孰混其畛一正不阿百折不回族斯紏纷剸之恢恢庙学之崇天子之徳丞相之功贾侯之力吴文正集原陈旅国子监营缮官舍记 至顺三年春南阳富珠〉
〈哩先生以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监有隙地在居贤坊大徳中有司议以建学馀力筑屋以舍师儒不果也明年五月以中统楮泉二万馀缗筮吉日筹工度费除地坊北画为四区区各立屋五间中三间为居室旁两间为肃官具饔之所宅之门以东西门之衖以南北衖北距通衢立大门衡南羡壤可艺疏东浚井西置屋居隶者使掌大门之管以赢资治旧宅二区之在坊中者其西圮甚易败桷腐菼补以新瓦而塈涂之旁起屋如北坊之制东宅西偏作室象舟可居琴书东南作见宾之室曰宾庵七月经始九月成 安雅堂集以上六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陈旅记文称富珠哩者乃富珠哩翀元史本传所载事迹与此相同陈记中未及其名耳
〈原吴澄崇文阁碑 国朝以神武定天下我世祖皇帝以武之不可偏尚也广延四方𦒿硕之彦与共谋议遂能禆赞皇猷修举百度文治浸浸兴焉中统间命儒臣教胄子至元间备监学宫成宗皇帝光绍祖烈相臣哈喇哈斯钦承上意作孔子庙于京师御史台言胄子之教寄寓官舍隘陋非宜奏请孔庙之西营建国子监学以御史府所贮公帑充其费逮至仁宗皇帝文治日隆佥谓监学椟藏经书宜得重屋以庋有旨复令台臣办集其事乃于监学之北构架书阁阁四阿檐三重度以工师之引其崇四常有一尺南北之深六寻有奇东西之广倍差其深延祐四年夏经始六年冬绩成材木瓦甓诸物之直工役饮食之费一皆出御史府雄伟壮丽焕然增监学之辉名其阁曰崇文英宗皇帝讲行典礼贲饰太平文治极盛矣台臣请勒石崇文阁下用纪告成之岁月制命词臣撰文臣澂次当执笔今上皇帝丕纂圣绪动遵世祖成宪于崇儒重道惓惓也泰定元年春诞降俞音国子监立碑如台臣所奏臣澂谨录所撰文以进臣闻若古有训戡定祸乱曰武经纬天地曰文武之与文各适所用然戡定祸乱用于一时而已经纬天地则亘古亘今不可无也何也日月星辰天之文也山川草木地之文也人文与天地相为经纬则亦与天地相为长久而可一日无也哉我世祖匆匆用武日不暇给而汲汲崇文惟恐或后此其高识深虑度越百王宏规远范垂示万世以为圣子神孙法程夫岂常人所能测知盖创业之初非武无以弭乱守成之后非文无以致治武犹毒药之治病病除即止文犹五谷之养生无时可弃也有文治之君必有文治之臣文治之臣茍非教习之有其素彼亦惘然孰知文之所以为文者故建学以兴文教畅文风涵育其人将与人主共治也斯文也小而修身齐家大而治国平天下言动之仪伦纪之叙事物理义之则礼乐刑政之具凡灿然相接焕然可述皆文也古圣贤用世之文载在方册不考古人之所以用世不知今日之所以为世用者也然则圣朝之崇文岂虚为是名也哉阁之所庋古圣贤之文也立之师使之以是而教设弟子员使之以是而学教之而成学之而能则游居监学者济济然彬彬然人人闲于言动之仪詧于伦纪之叙博通乎事物理义之则详究乎礼乐刑政之具他日辅翊吾君跻一世文治于尧舜三代之盛由此而选也夫如是其可谓不负圣天子崇文之明命休徳已若夫不能潜心方册真有得于古圣贤之所谓文而渉猎乎浅末炫燿乎葩华曾是以为文乎上之所崇下之所以为世用者盖不在是 吴文正集补蒲道源崇文阁上梁文 我瞻四方京师为首善之地若稽三代国学为宣化之原皇帝发政施仁仰承祖武右文尚徳创设儒科政府扬休期大猷之是阐中台集议惧阙典之未兴以为教胄子既有成均尊圣经可无杰阁钦承上旨大发积缗官不科需用咸资于素画农无妨作役尽募于间民朝士程工梓人奏技前瞻离位后镇坎宫云汉昭回菁莪乐育圜桥门之冠带藏阙里之诗书择吉旦而举虹梁协众诚而修燕贺伏愿上梁之后朝廷宁谧礼乐兴行洋洋蔼弦诵之音济济登茹连之士 闲居丛稿原虞集国子监后圃赏梨花乐府序 至大庚戌之仲春大成殿登歌乐成时雨适至我司业先生乐雅乐之复古顾甘泽之及时于是乎赋喜雨之诗推本归功于成均之和迺三月辛巳国子监后圃梨花盛开先生率僚史席林台之上尊有醴盘有蔬肴胾杂陈劝酬交错饮且半命能琴者作古操一阕禽鸟翔舞云风低回先生于是歌木兰之引以寓斯文之至乐而泳圣泽之无穷也明日僚友酌酒而赓之又明日诸生之长酌酒而赓之气和辞畅洋洋乎盛哉虞某起言曰古之教者必以乐故感其心也深而成其徳也易命大夫者犹与之登高赋诗而观其能否兹事不闻久矣今吾师友僚佐乃得以讲诵之暇从容咏歌庶㡬乎乐而不淫者亦成均之义也命弟子缉录为卷以贻诸好事可览观焉谨序 道园学古录原陈琏登崇文阁歌 巍巍乎高哉崇文之訚兮吾不知其㡬百尺突兀直倚苍冥中雕檐高飞近晓日琼𥦗洞启来清风前瞻兮帝阙下顾兮辟雍京畿郁兮千里五云近兮九重太行西来兮迤𨓦居庸北拱兮巃嵸峯峦远近其环峙削出朵朵金芙蓉是中奇胜甲天下何况此地名儒宗图书浩瀚纷莫数文光夜吐犹晴虹汉家天禄不可以复见幸喜斯阁之高崇值校文之多暇日徙倚而从容爱扶舆磅礴之奇秀兮呼吸尽使归心胸阑干笑拍飞鸟上豪气不减陈元龙俯视十二衢车马尘濛濛欲招太白老更约束坡翁葡萄酒倾玛瑙瓮日醉三百玻璃锺人间亦自有胜境何必飞度扶桑东琴轩集原袁珙国子监彛伦堂前石晷诗 流沙迢迢隔溟渤〉
〈不取昆吾铸奇物杏坛花开春昼迟帝遣良工琢山骨圆如蒲璧巨如轮三尺瑶台高捧云子午南北已定位度数安用罗星辰六堂深沉更漏早旭日扶桑照林杪一丝影射白玉盘万井钟声报清晓先生盛服坐皋比犹记花砖催直时寅宾出纳著二典赤心只许羲和知爰则晨昏造小子寸阴自惜勤终始期在涓涘答主恩太明教化同一 以上五条原在晷 柳庄集 城市门今移改〉
钦定日下旧闻考六十七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1307年 (提及)
- 1331年 (提及)
- 1415年 (提及)
- 1451年 (提及)
- 1463年 (提及)
- 1430年 (提及)
- 1420年 (提及)
- 1643年 (提及)
- 1637年 (提及)
- 1427年 (提及)
- 1433年 (提及)
- 1436年 (提及)
- 1439年 (提及)
- 1442年 (提及)
- 1445年 (提及)
- 1448年 (提及)
- 1454年 (提及)
- 1466年 (提及)
- 1469年 (提及)
- 1472年 (提及)
- 1475年 (提及)
- 1478年 (提及)
- 1481年 (提及)
- 1484年 (提及)
- 1487年 (提及)
- 1514年 (提及)
- 1517年 (提及)
- 1521年 (提及)
- 1523年 (提及)
- 1526年 (提及)
- 1529年 (提及)
- 1532年 (提及)
- 1535年 (提及)
- 1538年 (提及)
- 1541年 (提及)
- 1544年 (提及)
- 1547年 (提及)
- 1550年 (提及)
- 1553年 (提及)
- 1556年 (提及)
- 1559年 (提及)
- 1562年 (提及)
- 1565年 (提及)
- 1628年 (提及)
- 1631年 (提及)
- 1634年 (提及)
- 1640年 (提及)
- 1646年 (提及)
- 1664年 (提及)
- 1723年 (提及)
- 1736年 (提及)
- 1738年 (提及)
- 1739年 (提及)
- 1740年 (提及)
- 1744年 (提及)
- 1753年 (提及)
- 1756年 (提及)
- 1769年 (提及)
- 1759年 (提及)
- 1214年 (提及)
- 1443年 (提及)
- 1287年 (提及)
- 1326年 (提及)
- 1313年 (提及)
- 1261年 (提及)
- 1295年 (提及)
- 1308年 (提及)
- 1306年 (提及)
- 1311年 (提及)
- 1332年 (提及)
- 1317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