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日下舊聞考 (四庫全書本)/卷067
欽定日下舊聞考 卷六十七 |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六十七
官署〈六〉
補大成門內石鼓各五西有石鼓文音訓碑一通外持敬門東有元加封聖號詔書碑大徳十一年七月建西有元加封先聖父母妻並四配製詞碑一通至順二年九月建對廊樹厯科進士題名碑〈明太學志〉
原永樂二年三月命工部建進士題名碑於國子監命侍讀學士王達撰記題名碑有記始此〈憲章録〉
原永樂十三年令立石北京國子監〈登科考〉
原進士題名碑原在國子監大成門下正統間移於太學門外〈明典彚〉
原景泰二年五月左春坊左諭徳管國子監司業事趙琬奏進士題名立石大成門下俾諸生出入皆得瞻仰誠激勸後學之意正統間移於太學門外風雨飄淋易於損壊乞勅工部造屋覆葢以圖經乆從之〈明英宗實録〉原天順七年八月乆雨壊國子監碑亭仆進士題名碑五通上命有司修碑亭並豎其碑〈同上〉
原明永樂十三年始㑹試天下舉人於北京登科考謂是年即令立石國子監然今無有有之自宣徳五年始〈六館 以上七條原在日抄 城市門今移改〉
〈臣〉等謹按元代題名三碑
本朝國子監祭酒呉苑於啟聖祠土中得之至明代七十有六碑始永樂十八年李騏榜訖崇禎十六年楊廷鑑榜謂始於宣徳五年林震榜者誤也其缺者惟萬厯八年崇禎十年兩碑耳
〈原永樂十三年乙未陳循榜十六年戊戍李騏榜十九年辛丑曾鶴齡榜二十二年甲辰邢寛榜宣徳二年丁未馬愉榜碑無宣徳五年庚戌林震榜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金幼孜撰文禮部精膳司郎中陳景茂篆書宣徳八年癸丑曹鼐榜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楊溥撰文禮部郎中黃養正書正統元年丙辰周旋榜碑無正統四年己未施槃榜翰林院學士錢習禮撰文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書程南雲書正統七年壬戍劉儼榜碑無正統十年乙丑商輅榜翰林院學士經筵官曹鼐撰文中書舍人程學書正統十三年戊辰彭時榜兵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苖衷撰文中書舍人黃采書景奉二年辛未柯潛榜少保兼太子太傅戸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陳循撰文太常寺少卿王謙書景泰五年甲戊孫賢榜少保兼大子太傅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陳循撰文史部考功司郎中董璵書天順元年丁丑黎淳榜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知制誥李賢撰文順天府丞余謙書天順四年庚辰王一䕫榜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李賢撰文禮部儀制司員外郎凌耀宗書天順七年癸未彭教榜少保吏部尚書兼華葢殿大學士李賢撰文禮部祠祭司員外郎謝宇書成化二年丙戌羅倫榜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陳文撰文禮部郎中陳綱書成化五年己丑張畀榜太子少保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彭時撰文太常寺少卿林章書成化八年壬辰呉寛榜碑仆成化十一年乙未謝遷榜太子少保戸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萬安撰文太常寺少卿謝宇書成化十四年戊戍曾彥榜太子少保戸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劉□撰文禮部儀制司主事兼司經局正字凌暉書成化十七年辛丑王華榜碑仆成化二十年甲辰李旻榜碑仆成化二十三年丁未費宏榜少傅兼太子大傅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徐撰文太僕寺少卿姜立綱書𢎞治三年庚戍錢福榜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邱濬撰文大理寺右寺副劉棨書𢎞治六年癸丑毛澄榜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劉健撰文大理寺左傳副兼司經局正字周文通書𢎞治九年丙辰朱希周榜太子太保戸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李東陽撰文尚寳司卿兼司經局正字劉棨書𢎞治十二年己未倫文敘榜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劉健撰文太常寺少卿周文通書𢎞冶十五年壬戍康海榜碑仆𢎞治十八年乙丑顧鼎臣榜碑仆正徳三年戊辰呂柟榜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焦芳撰文太常寺少卿周文通書正徳六年辛未楊慎榜碑仆正徳九年甲戍唐臯榜少師兼大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楊廷和撰文太常寺卿劉棨書正徳十二年丁丑舒芬榜少保兼太子太保禮御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賈詠撰文太常寺少卿兼經筵侍書劉棨書正徳十六年辛巳楊維聰榜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楊廷和撰文太常寺卿劉棨書嘉靖二年癸未姚淶榜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費宏撰文大常寺卿劉棨書嘉靖五年丙戍龔用卿榜碑仆嘉靖八年己丑羅洪先榜太子大保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李時撰文順天府丞周今書嘉靖十一年壬辰林大欽榜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夏言撰文大僕寺卿張文憲書嘉靖十四年乙未韓應龍榜吏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李本撰文通政司使張文憲書嘉靖十七年戊戍茅瓚榜少傳兼太子大師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嚴嵩撰文禮部左侍郎兼司經局正字張電書嘉靖二十年辛丑沈坤榜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徐階撰文工部右侍郎談相書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秦鳴雷榜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孫承思撰文大理寺右寺副闕 書嘉靖二十六年丁未李春芳榜大子大保禮部尚書顧可學撰文大理寺左寺正呉昂書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唐汝楫榜吏部尚書李黙撰文大理寺右評事呉應鳯書嘉靖三十二年癸丑陳謹榜少保兼太子太傳禮部尚書徐階撰文山東布政司參議王槐書嘉靖三十五年丙辰諸大綬榜碑文剝落嘉靖三十八年己未丁士吳榜太子賔客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郭樸撰文中書舍人管翰林院典籍事顧從禮書嘉靖四十一年壬戍申時行榜少保兼太子太保戸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知制誥袁煒撰文大理寺右寺正叢恕書嘉靖四十四年乙丑范應期榜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知制誥嚴訥撰文大理寺左評事兼翰林院侍書李中書隆慶二年戊辰羅萬化榜太子大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李春芳撰文尚寶司少卿兼翰林院侍書吳自成書隆慶五年辛未張元忭榜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申時行撰文太僕寺少卿兼司經局正字徐繼申書萬厯二年甲戌孫繼臯榜大學士王錫爵撰文光祿寺少卿兼司經局正字成楫書萬厯五年丁丑沈𢡟學榜少傅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許國撰文太僕寺少卿兼司經局正字馬極文書萬厯八年庚辰張懋修榜大學士葉向髙撰文通政司知事唐尚中書萬厯十一年癸未朱國祚榜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王錫爵撰文大理寺右寺副趙應宿書萬厯十四年丙戌唐文獻榜記無萬厯十七年己丑焦竑榜記無萬厯二十年壬辰翁正春榜太子太保戸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張位撰文通政司經厯章如鋌書萬厯二十三年乙未朱之蕃榜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陳於陛撰文通政司經厯湯應龍書萬厯二十六年戊戍趙秉忠榜記無萬厯二十九年辛丑張以誠榜記無萬厯三十二年甲辰楊守勤榜記無萬厯三十五年丁未黃士俊榜記無萬厯三十八年庚戍韓敬榜記無萬厯四十一年癸丑周延儒榜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尙書中極殿大學士葉向髙撰文通政司知事周承禹書萬厯四十四年丙辰錢士升榜記無萬厯四十七年己未莊際昌榜記無天啟二年壬戌文震孟榜記無五年乙丑余煌榜記無崇禎元年戊辰劉若宰榜記無崇禎四年辛未陳於泰榜記無崇禎七年甲戍劉理順榜記無崇禎十年丁丑劉同升榜記無崇禎十三年庚辰魏藻徳榜記無崇禎十六年 原在城市癸未楊廷鑑榜碑未立 六館日抄 門今移改〉朱彞尊原按進士題名其初釋褐後即撰記立石後乃有遲之一二十年始立石者至萬厯丙戍己丑則有題名而無記戊戍以後則惟癸丑一榜有記而已士大夫論資格日嚴而忽視題名如此良可歎也
補國子監碑亭惟西南隅崇禎庚辰進士題名碑下尚可容兩碑因又立庚辰科特用題名碑僅容癸未科進士題名碑立於其次更無餘地可以立碑而明之進士題名止此亦異矣〈薊邱雜抄〉
原崇禎庚辰上有厭薄進士之意故將下第舉人與廷試貢士史惇等一百六十三人吳康侯等一百人盡留特用於是惇等上疏請援進士例謁文廟行釋菜禮並立石題名閣臣張四知以為不可上命如所請大學士周延儒奉勅撰文太僕寺少卿兼翰林院侍書朱國詔奉勅書並篆額工部營繕司郎中王灝監刻今石立於國學中〈雜 以上二條原在記 城市門今移改〉
〈臣〉等謹按
國朝題名碑惟順治壬辰乙未繙譯科另為碑刻餘則滿漢同一碑肇自順治三年丙戍傅以漸榜四年丁亥呂宮榜六年己丑劉子壯榜九年壬辰鄒忠倚榜又麻勒吉榜十二年乙未史大成榜又圖爾宸榜十五年戊戍孫承恩榜十六年己亥徐元文榜十八年辛丑馬世俊榜康熙三年甲辰嚴我斯榜六年丁未繆彤榜九年庚戍蔡啟僔榜十二年癸丑韓菼榜十五年丙辰彭定求榜十八年己未歸允肅榜二十一年壬戍蔡升元榜二十四年乙丑陸肯堂榜二十七年戊辰沈廷文榜三十年辛未戴有祺榜三十三年甲戍胡任輿榜三十六年丁丑李蟠榜三十九年庚辰汪繹榜四十二年癸未王式丹榜四十五年丙戌王雲錦榜四十八年己丑趙熊詔榜五十一年壬辰王世琛榜五十二年癸巳王敬銘榜五十四年乙未徐陶璋榜五十七年戊戌汪應銓榜六十年辛丑鄧鍾岳榜雍正元年癸卯于振榜二年甲辰陳徳華榜五年丁未彭啟豐榜八年庚戍周𮦵榜十一年癸丑陳倓榜乾隆元年丙辰金徳瑛榜二年丁巳于敏中榜四年己未莊有恭榜七年壬戍金甡榜十年乙丑錢維城榜十三年戊辰梁國治榜十六年辛未吳鴻榜十七年壬申秦大士榜十九年甲戍莊培因榜二十二年丁丑蔡以臺榜二十五年庚辰畢沅榜二十六年辛巳王傑榜二十八年癸未秦大成榜三十一年丙戍張書勲榜三十四年己丑陳初哲榜三十六年辛卯黃軒榜三十七年壬辰金榜榜四十年乙未吳錫齡榜四十三年戊戍戴衢亨榜四十五年庚子汪如洋榜四十六年辛丑錢棨榜皆列甲第姓名里貫毎科各立一碑雲
増
聖祖御製祭酒箴 予敷文徳式禮辟雍允惟祭酒多士攸宗在昔有虞命䕫教胄洎於成周升彼孝秀撫今區夏遵路陳常海域遣子願齒膠庠爾長乃司表率匪易木䋲斯直玉琢斯器烝烝譽髦爾儀是型濟濟橋門爾訓是聆惟亷持躬惟慎率屬佻逹其懲戒董其朂皇矣謨典如鏗金鏞闡揚罔盡則傚奚從毋矜而華導之誠正毋詭而趨範之孔孟王化丕盛視乎成均茍隳厥職曷明人倫儒行克臧汝績乃效黽勉詔媺助宣聲教増
皇上御製賜南學碑文 士為四民之首而太學者教化所先四方於是觀型焉比者聚生徒而教育之董以師儒舉古人之成法規條亦既詳備矣獨是科名聲利之習深入人心積重難返士之所為汲汲皇皇者惟是之求而未嘗有志於聖賢之道不知國家以經義取士使多士由聖賢之言體聖賢之心正欲使之為聖賢之徒而豈沾沾焉文藝之末哉朱子同安縣諭學者雲學以為已今之世父所以詔其子兄所以勉其弟師所以教其弟子弟子之所以學舍科舉之業則無為也使古人之學止於如此則凡可以得志於科舉斯已爾所以孜孜焉愛日不倦以至於死而後已者果何為而然哉今之士惟不知此以為茍足以應有司之求矣則無事於汲汲為也是以至於惰逰而不知反終身不能有志於學而君子以為非士之罪也使教素明於上而學素講於下則士者固將有以用其力而豈有不勉之患哉諸君茍能致思於科舉之外而知古人之所以為學則將有欲罷不能者矣觀朱子此言洵古今通患夫為已二字乃入聖之門知為已則所讀之書一一有益於身心而日用事物之間存養省察闇然自修世俗之紛華靡麗無足動念何患詞章聲譽之能奪志哉況即為科舉亦無礙於聖賢之學朱子云非是科舉累人人累科舉若髙見逺識之士讀聖賢之書據吾所見為文以應之得失置之度外雖日日應舉亦不累也居今之世雖孔子復生也不免應舉然豈能累孔子耶朱子此言即是科舉中為已之學誠能為已則四書五經皆聖賢之精藴體而行之為聖賢而有餘不能為已則雖舉經義治事而督課之亦糟粕陳言無裨實用浮偽與時文等耳故學者莫先於辨志志於為己者聖賢之徒也志於科名者世俗之陋也國家養育人材將用以致君澤民治國平天下而囿於積習不能奮然於聖賢豈不謬哉朕膺君師之任有厚望於諸生適讀朱子書見其言切中士習流𡚁故親切為諸生言之俾司教者知所以教而學者知所以學
増
聖祖御製
至聖先師孔子贊〈並序〉 葢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傳而聖人代宣其藴有行道之聖得位以綏猷有明道之聖立言以垂憲此正學所以常明人心所以不泯也粵稽往緒仰溯前徽堯舜禹湯文武逹而在上兼君師之寄行道之聖人也
孔子不得位窮而在下秉刪述之權明道之聖人也行道者勲業炳於一朝明道者教思周於百世堯舜文武之後不有
孔子則學術紛淆仁義湮塞斯道之失傳也乆矣後之人而欲探二帝三王之心法以為治國平天下之凖其奚所取衷焉然則
孔子之為萬古一人也審矣朕巡省東國謁祀闕里景仰滋深敬摛筆而為之贊曰 清濁有氣剛柔有質聖人參之人極以立行著習察舍道莫由惟皇建極惟後綏猷作君作師垂統萬古曰惟堯舜禹湯文武五百餘嵗至聖挺生聲金振玉集厥大成序書刪詩定禮正樂既窮象繫亦嚴筆削上紹往緒下示來型道不終晦秩然大經百家紛紜殊途異趣日月無踰羮牆可晤孔子之道惟中與庸此心此理千聖所同
孔子之徳仁義中正秉彞之好根本天性庶㡬夙夜朂哉令圖溯源洙泗景躅唐虞載厯庭除式觀禮器濡毫仰贊心焉遐企百世而上以
聖為歸百世而下以
聖為師非師
夫子惟師於道統天御世惟道為寳泰山巖巖東海泱泱牆髙萬仭
夫子之堂孰窺其藩孰窺其徑道不逺人克念作聖
増
聖祖御製四子贊
復聖顔子
聖道早聞天資獨粹約禮博文不遷不貮一善服膺萬徳來萃能化而齊其樂一致禮樂四代治法兼備用行舍藏王佐之器
宗聖曾子 洙泗之傳魯以得之一貫曰唯
聖學在茲明徳新民止善為期格致誠正均平以推至徳要道百行所基纂承統緒修明訓辭
述聖子思子 於穆天命道之大原靜養動察庸徳庸言以育萬物以贊乾坤九經三重大法是存篤恭慎獨成徳之門卷之藏密擴之無垠
亞聖孟子 哲人既萎楊墨昌熾子輿闢之曰仁與義性善獨闡知言養氣道稱堯舜學屏功利煌煌七篇並垂六藝
孔學攸傳禹功作配
〈臣〉等謹按孔門四賢並有
皇上御製贊但黌宮內未經奉
諭立石今凖國子監志之例惟載自
臨雍紀事碑始
増
皇上御製臨雍紀事碑 天生烝民若有恆性人道立焉亶生聰明神聖作之君作之師以厚其生以正其徳綱常之所以不墜倫𩔖之所以相維相保於天地間者斯焉是賴古聖王繼天立極君師之道兼隆夐乎尚矣繼是以來雖代有君而克盡其為君之道者葢寡若夫同天地亘今古繼往聖開來世特立為師之道於宇宙間者則惟我
先師孔子一人敬惟
孔子集羣聖之大成祖述憲章垂教萬世使後之帝王建極綏猷得有所遵循以求治法道法之大全由之則治悖之則亂大哉
孔子功參乎覆載明並乎日月生民以來未有盛焉者也我
列祖撫御寰區敘彞倫明禮樂諴民阜俗一惟
孔子所傳之大經大法是矩是式㣲言奧義悉推闡而表章之統緒相承心源符契欽敬追崇之盛典超越往代具在彞章予小子懋學書闈景行志切逮寅承丕緒祗奉
先猷夙夜兢兢繹思
聖道越乾隆三年季春上日躬釋奠於
先師前期飭官庀材崇飾廟貌特命大成殿大成門覆以黃瓦崇聖祠覆以緑瓦稱朕慕道崇師至意記曰禮時為大宜次之稱次之先王之制禮也順於鬼神合於人心惟其稱而已太學者帝王尊師之地盡禮備物以明尊也稱其徳而不為過宜莫大焉抑非以炫耳目之觀也欽崇至道敷政教以淑羣黎法
祖隆
師罔敢或斁俾薄海內外無一夫不與被
聖人之澤斯朕志也夫乾隆四年己未用允廷臣之請勒文紀事以垂示於奕世系以詩曰 於昭道統淵源三五
至聖挺生立極萬古贊修刪定為帝王師天地悠乆斯文在茲惟我
祖
宗惇崇典禮爰謁林廟爰封祖禰予膺鴻緒彞憲是承釋奠視學大昕鼓徴萬仭宮牆圜橋首善笙鏞斯陳爼豆斯薦耽耽翼翼鳥革翬飛制符宸居金碧流輝丕煥宏模神明所宅玉振金聲永揚教澤式眎兆庶式育才賢光宣文治億萬斯年
増
御製重修文廟碑記
舉江淮河濟以贊海吾知其不知海舉嵩岱恆華以贊地吾知其不知地然則舉道徳仁義以贊
孔子者其亦𩔖於是乎夫江淮河濟豈不為海所納而不足以形海之大然海固不拒江淮河濟以為水也嵩岱恆華豈不為地所載而不足以究地之厚然地固不讓嵩岱恆華以為土也道徳仁義豈不為
孔子所垂而不足以盡
孔子之量然
孔子固不外道徳仁義以為教也教之義始見於虞書而未有定所夏校殷序周庠學則三代共之是國學所昉乎夫三代既有學亦必有教而吾以為
孔子立道徳仁義之教者何葢三代以前之教非孔子不明三代以後之教非
孔子不立亦猶江淮河濟非海不納嵩岱恆華非地不載道徳仁義非
孔子不垂也國學始於元太祖置
宣聖廟於燕京由元及明代有損益修葺至本朝而崇奉規模為大備
列聖右文臨雍必事輪奐乾隆戊午朕詣學展儀先詔易蓋黃瓦聿昭茂典然丹雘雖致飾壯觀而上棟下宇風雨燥濕厯年既乆浸欹是虞爰以嵗丁亥發帑二十餘萬特簡重臣司其事越己丑仲春告蕆工朕親釋奠以落成焉先是言臣有以宜乗此時修復
辟雍圜水之制為請者禮官以為三代之制弗相沿襲實政不必泥古朕以其言良是遂從之門殿諸額一凖㑹典皆親書各懸於其所舉大工者必泐碑以誌故敘其事書之若夫述
孔子之言仍以頌
孔子是猶繪日月星辰以象
天朕有所不能
増
世宗御製詣太學詩 禮樂牖民資大化國家造士在斯文臨雍觀禮崇儒切視學論經養俊殷濟濟橋門龍斾繞雍雍璧水鳯毛紛千官咸慶文明盛還佇同風率土忻
増
世宗御製仲丁詣祭
文廟詩 扶植綱常百代陳天將
夫子覺斯民帝王師法成隆治兆庶遵由臻至淳道統長垂今與古文明共仰聖而神功能溯自生民後地闢天開第一人
増
世宗御製詣太學詩 辟雍親蒞止典禮重參稽管籥仍魚雅威儀自整齊禮門資至化義路牖羣黎永翊文明治休徴共受禔善俗禮為本仁民域可躋崇儒申術教造士列東西共式習如性咸成璋與珪興賢勤寤寐振徳日提撕
増乾隆五年
皇上御製庚申仲秋丁祭詩 法
祖恢文徳崇儒禮
素王晨光開輦輅露氣浥旂常寅祀心恆凜丁辰日正陽皇皇陳禮樂肅肅對宮牆言念百王後身登
夫子堂君師誠有愧仰止志方長
増乾隆九年
御製二月上丁釋奠
先師孔子詩 靈春惟仲月吉日值丁辰禮樂遵先進詩書淑兆民
宮牆增慕永爼豆薦馨新敢謂百王後能傳一脈真承筐將素幣獻爵列儒臣試問得門者誰為不愧人增乾隆十八年
御製仲秋釋奠
先師孔子詩 髙居詎恃九重尊丁祭親承率駿奔山海從來欽出𩔖
宮牆何有得其門樂音六奏非鐘鼓禮器千年復簋罇經席昨臨今釋奠躬行未逮敢他論
増乾隆二十一年
御製仲春釋奠
先師孔子詩 經筵昨甫過釋奠此親臨寜僅崇文典惟殷望道心衣冠集魚雅殿幕仰深沉道法參天地神依貫古今千年綿後裔六佾協元音
聖藻光楣梠
君師責並欽
増乾隆三十四年
御製仲春上丁釋奠
孔子並落成國學即事詩 國學維新逮落成躬承丁祭致寅精經綸萬古歸
陶冶
道徳千秋示典程秪覺行難增以愧未能言贊出乎誠兩朝題額奎章煥心法由來治法並
子曰三年必有成虞傳惟一與惟精益滋宵旰寸心恧敢詡治安百世程周鼎載陳古如式春芹敬薦潔為誠試㸔陪禮來東魯教澤帡幪奕葉並
増乾隆二十四年
御製國學古槐詩 國學古槐一株元臣許衡所植閲嵗既乆枯而復榮當辛未一枝再茁之初適
慈寜六旬萬夀之嵗槐市諸生傳為瑞事大學士蔣繪圖以紀曾題六韻卷中監臣觀保等請勒石講堂垂示乆逺書以賜之 黌宮嘉䕃樹遺跡緬前賢初植至元嵗重榮辛未年竒同
曲阜檜靈紀易林乾徴瑞作人化符祥
介夀筵喬柯應芹藻翠葉潤觚編右相非誇繪由來事可傳
〈臣〉等謹按國學古槐
御製詩是為首見之篇今恭録卷內
〈原元太宗即位之五年新建國子學於燕京御製宣諭二通其一通諭多羅岱等及十投管象等官方是時遣䝉古子弟一十八人來習漢人語言文字復棆漢人子弟二十二人習蒙古言語弓箭命提領陳時可擇二名儒管勾幷主守孔子廟道人馮志亨選秀士二人通儒道人二人分作四牌子教讀不率教者以簡子量箠之更權用燕京真定厯日銀建立夫子廟兩廡及肄業之舍其子弟日給米一升麵如之肉一斤晩同給酒一缶家糧之給亦一升土著者皆不與又於降戸每人撥小蒼頭一名以奉使令此蛇兒年六月初九日所頒也其一通諭受學子弟員習漢人文書之外並請匠藝事及藥材所用彩色所出地理州郡所紀下至酒醴麯櫱水銀之造飲食烹飪之制皆欲周覽旁通仍戒飲酒不可有違恆度而於習講尤諄諄也所頒之年月與前同不書何日意稍後於前亦不過旬日爾後十六年當定宗崩之明年己酉十月望日夫子廟住持賜紫知觀李志元始礱樂石令重元子葛志先刋置學中其左方序列四教讀弟子名蒙古筆且齊自札爾古齊以下凡十九人漢人筆且齊自文宣努而下凡二十八人所謂筆且齊者譯言書生也其數比舊有所加者續有慕效而來者耳又列羅劉二通事不著其名又列宣授蒙古筆且齊四牌子總教馮志亨宣授金牌提舉國子學事中書楊惟中御前宣議國子學事賽音袞巴克實李志常三人銜名所謂巴克實譯言師傳也惟中郎楊文肅公從事征行勞烈甚著餘若志元志先志常則皆黃冠師當時制尚淳質混儒道二者為一不復異別有合於老易同用之㫖厥後元勲碩輔頗有為道家所薦而起者濓謹按蛇兒年六月九日正金哀宗天興二年癸巳六月壬午也金自宣宗以貞祐二年五月壬午遷汴三年五月庚申燕京入我職方至是垂二十載立學以教胄子固惟其時然竊獨怪是年王師南征圍汴蹴蔡決䇿制勝日不暇給而太宗乃以教育英才為先務而其為教又能達事理不差鑿鑿見諸實用神謀睿算度越前王天縦之聖為不可及己列聖有作益修成均養士之制百年以來遂用人文化成天下茲葢其權輿者歟石刻今藏京師與御賜宣聖王斚皆提舉學事者司之毎當代去出以相傳且繋其名於籍非惟不忘其本先葢亦慎之至也濓因得而備述俾覽者知祖宗垂意學校文運之興殆非一日而纂修史臣或得以參考焉 潛溪集 按多羅岱䝉古語七數也舊作奪羅解筆且齊蒙古語寫字人也舊作必闍赤扎爾古齊䝉古語斷事人也舊作扎古魯真今俱譯改文宣努舊作文宣奴今對音譯改賽音䝉古語好也袞深也巴 原在城市克實師也舊作仙孔八合識今譯改 門今移改臣〉等謹按此條所引有元太宗諭二通故列為前代帝製之首
〈原明宣宗國子監箴 翼翼京師巖巖學宮首善之地是維辟雍四方髦士來逰來學業之所専詩書禮樂學必有師為士承式祭酒司業暨乃衆職師道克敦士乃有成俊乂奮興為國之禎咨爾為師敬爾儀則以教以率罔懈朝夕咨爾為學明善誠身克智與能匪敬弗臻俗化所自賢才所出其於國家甚重而切朂爾師生咸篤於誠無忽於行式觀厥成 官箴原明英宗重建太學碑畧 北京故有學在宮城之艮隅庳隘弗稱正統八年秋命有司撤而新之明年春成朕躬釋奠於先師循古典也退即學之彞倫堂命儒臣講經公卿大夫百執事之臣縫掖之士兵衛之帥拱侍而聴殆以萬計已而有司請如故事紀其成於碑敬書貞石昭示後人 明英宗實録原馬祖常大興府學孔子廟碑 昔我太祖皇帝受命興邦金人遜於汴太祖即以全燕開大藩府制臨中夏維時已有定都之志矣故太宗皇帝首詔國子通華言迺俾貴臣子弟十八人先入就學時城新刳於兵學官攝於老氏之徒世祖室帝教命下始正儒師復官學廟事孔子歸壖垣四侵地勒石具文作新士子至元二十四年既成今都立國子學位於國左又因故廟為今學京師雜五方俗尹治日不給廟之牆屋弊壊將壓以毀講習之堂粗完泰定三年今大尹曹𠉀上視廟貎祠位皆不如制割稍入為竂寀倡然後大家富室合貲以聚財者有焉釋子方士分食以它徙者有焉施施于于咸樂於成延兩廡五十有二楹締構塗飾工良物辦象從祀諸賢百有五人妥靈惟肖威儀有容人懇請於朝得廩餼弟子員百人受學於師復其身不勞以事於是天下首善之教興焉廟肇自唐咸通中遇遼金燕為都邑故嘗用天子學制選舉升造與南國角立亦一時之盛也而太宗皇帝當雲雷經綸之世聖訓諄切以徳賞喻父師以檟楚懲子弟饑焉粟肉渴焉酒醴力焉僕使恩義甚備其養賢勸善之誠固已髙出百王之上矣世祖皇帝立極作則人文宣明登用儒臣躬親講學故當時勲賢之裔以及宿衞之臣罔不以揖讓爼豆之為懿顓䝉昏愚之為恥也而三代國學黨序遂庠家塾之等秩然羅列於上下才學經術用世之士踵武而出暨仁宗皇帝賓興大比四方舉進士凡登賢書䇿名禮部者京師屢倍於外郡非列聖仁涵義揉百年之禮樂文物推而致之歟燕自虞夏為武衛之服召公之化尙矣昭王築臺以徠賢士鄒衍樂毅劇辛至有稱於世韓嬰以詩易為一家師孔頴達博綜五經卓然庶㡬醇儒今多士游歌在庭摳衣在廟時見鄒魯之美矣若嬰頴達宜所不道矧衍毅辛之徒哉夫儒者之學詩書六藝之文以至施之天下之道無有二也後世教不興家異人殊各溺於所習以相詆訾由上之教無以一之也嗟夫古者小學大學之師弟子之傳皆本於道徳仁義之實著於詩書六藝之文非有教有授則不敢以傳也傳焉而龎雜不經則上有刑也是故風淳而氣同由上文教有以一之也而王國多士逄文明之㑹肄業有學學有師春秋禮其先聖先師者又有廟有位入有食以處出有貴於衆所以報稱列聖教化之徳而應賢侯承宣之志者必彈冠而起矣提舉學事崔居中教授賈良弼正張楨録司視以狀請曰廟之成前尹瑪蘓庫實能始之今尹曹偉實能終之經厯王孝祖薛讓警巡按院烏徳美使李權且能考工於下也余既為言正兗郕沂鄹四公配食東嚮位其來請遂為銘詩不辭詩曰 皇元有赫奄受大國於月之𩨳於日之域京邑翼翼莫不來極予誕敷文徳新都有嵯辟雍峩峩𤪌弁之瑳濟爾象犧鍧爾歌新宮則那舊廟如之何皇帝在御百度咸若海輸惟柟河浮厥柏是尋是斵虞庠嶽嶽式光我上國至聖儀儀元紘龍衣衎我先師既右享之采茆於池薦此明犧用介我蕃釐蕃釐伊何彼美多士克明克類克諒厥事以登膴仕以媚於天子有鏗華鐘路鼓逢逢言燕於公有翼有顒多士既同天府是庸惟曹侯之功曹侯誾誾迺承迺宣御劇乃專虞廷連連王士安安祗國維賢天子萬年 石田集 按瑪滿洲語粗也蘓庫皮也舊作馬斯忽烏徳美䝉古語送也舊作兀都購今俱譯改烏原程鉅夫國學先聖廟碑 皇慶二年春皇帝若曰我元嗣百世之統建萬民之極誕受厥命作之君師世祖混一區宇亟修文教成宗建廟學武宗追尊孔子所以崇化育材也朕纂丕圖監前人成憲期底於治可𣗳碑於廟詞臣文之臣某拜手稽首奉詔言曰臣聞邃古之初惟民生厚風氣漸靡聖人憂之越有庠序學校之制天下之治胥此焉出中統二年以儒臣許衡為國子祭酒選朝臣子弟充弟子員至元四年作都城畫地宮城之東為廟學基二十四年備置監學宮元貞元年詔立先聖廟乆未集大徳三年春丞相臣哈喇哈斯達爾罕大懼無以秪徳意乃身任之飭五材鳩衆工責成工部郎中臣賈馴馴心計指授晨夕匪懈工師用勸十年秋廟成謀樹國子學御史臺臣復以為請制可至大元年冬學成廟度地頃之半殿四阿崇尺六十有五廣倍之深視崇之尺加十焉配享有位從祀有列重門修廊齋廬庖庫為楹四百七十有八學在廟西地孫於廟者十之二中國子監東西六舘自堂徂門環列鱗比通教養之區為問百六十有七制加孔子大成之號祀以大牢輦釋奠雅樂江南復戸四十肄之春秋二祀先期必命大臣攝事皇帝御極陞先儒周敦頣程顥程頤司馬光張載邵雍朱熹張栻呂祖謙許衡從祀廣弟子員為三百進庶民子弟之俊秀相觀而善業精行成者嵗舉從政又詔天下三嵗一大比興賢能於是崇宇峻陛陳器服冕聖師巍然如在上教有業息有居親師樂友諸生各安其學咸曰大哉天子之仁至哉相臣之賢工曹之勤其知政治之本源矣 雪樓集原吳澄賈侯修廟學頌 世祖皇帝既一天下作京城於大興府之北其祖社朝市之位經緯塗軌之制宏規逺謀前代所未有也至元二十四年設國子監命立孔子廟暨順徳忠獻王哈喇哈斯相成宗始克繼先志成其事而工部郎中賈侯董其役廟在東北緯塗之南北東經塗之東殿四阿崇十有七仭南北五尋東西十筵者三左右翼之廣亦如之衡達於兩廡兩廡自北而南七十歩中門崇九仭有四尺修半之廣十有一歩門東門西之廡各廣五十有二歩外門左右為齊宿之室以間計各十有五神廚神庫南直殿之左右翼以間計各七殿而廡廡而門外至於外門內至於廚庫幾四百七十有八楹肇謨於大徳三年之春訖功於大徳十年之秋於時設官教國子巳二十年矣寄寓官舍不正其名丞相以為末稱興文崇教之實也乃營國學於廟之西中之堂為監前以公聚後以燕處旁有東西夾夾之東西各一堂以居博士東堂之東西堂之西有室東室之東西室之西有庫庫之前為六館東西嚮以居弟子員一館七室助教居中以蒞之館南而東而西為兩塾以屬於門屋四周通百間踰年而成不獨聖師之宮巍然為天下之極而首善之學亦偉然聳天下之望逺邇來觀靡不驚駭嘆羨其髙壯宏敬葢㣲丞相其孰能贊承聖天子之徳意而㣲賈侯亦孰能闡張賢宰相之盛心哉侯名馴字致道濟南鄒平人至大四年三月朔國子監丞呉澂敘詩曰 於赫皇元澤彌八埏翼翼京師風化攸先孔道昺明千古日月帝曰廟之以對光烈顯允龎臣欽輔神孫祖訓是承往聖是遵相謂而馴而職而職乃基乃構乃墁乃甓侯柢相言弗懈以䖍新宮巍巍有卓其騫宮牆之西學宮爰作我宏爾居爾懋爾學爾士來遊四方具瞻爾則非遙像貎聿嚴恂恂賈侯克敦克敏孰挫其亷孰混其畛一正不阿百折不回族斯紏紛剸之恢恢廟學之崇天子之徳丞相之功賈侯之力呉文正集原陳旅國子監營繕官舍記 至順三年春南陽富珠〉
〈哩先生以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祭酒監有隙地在居賢坊大徳中有司議以建學餘力築屋以舍師儒不果也明年五月以中統楮泉二萬餘緡筮吉日籌工度費除地坊北畫為四區區各立屋五間中三間為居室旁兩間為肅官具饔之所宅之門以東西門之衖以南北衖北距通衢立大門衡南羨壤可藝疏東浚井西置屋居𨽻者使掌大門之管以贏資治舊宅二區之在坊中者其西圮甚易敗桷腐菼補以新瓦而塈塗之旁起屋如北坊之制東宅西偏作室象舟可居琴書東南作見賓之室曰賓菴七月經始九月成 安雅堂集以上六條原在城市門今移改〉
〈臣〉等謹按陳旅記文稱富珠哩者乃富珠哩翀元史本傳所載事蹟與此相同陳記中未及其名耳
〈原吳澄崇文閣碑 國朝以神武定天下我世祖皇帝以武之不可偏尚也廣延四方𦒿碩之彥與共謀議遂能禆贊皇猷修舉百度文治浸浸興焉中統間命儒臣教胄子至元間備監學宮成宗皇帝光紹祖烈相臣哈喇哈斯欽承上意作孔子廟於京師御史臺言冑子之教寄寓官舍隘陋非宜奏請孔廟之西營建國子監學以御史府所貯公帑充其費逮至仁宗皇帝文治日隆僉謂監學櫝藏經書宜得重屋以庋有㫖復令臺臣辦集其事乃於監學之北構架書閣閣四阿檐三重度以工師之引其崇四常有一尺南北之深六尋有竒東西之廣倍差其深延祐四年夏經始六年冬績成材木瓦甓諸物之直工役飲食之費一皆出御史府雄偉壯麗煥然增監學之輝名其閣曰崇文英宗皇帝講行典禮賁飾太平文治極盛矣臺臣請勒石崇文閣下用紀告成之嵗月制命詞臣撰文臣澂次當執筆今上皇帝丕纂聖緒動遵世祖成憲於崇儒重道惓惓也泰定元年春誕降俞音國子監立碑如臺臣所奏臣澂謹録所撰文以進臣聞若古有訓戡定禍亂曰武經緯天地曰文武之與文各適所用然戡定禍亂用於一時而已經緯天地則亙古亘今不可無也何也日月星辰天之文也山川草木地之文也人文與天地相為經緯則亦與天地相為長乆而可一日無也哉我世祖怱怱用武日不暇給而汲汲崇文惟恐或後此其髙識深慮度越百王宏規逺範垂示萬世以為聖子神孫法程夫豈常人所能測知葢創業之初非武無以弭亂守成之後非文無以致治武猶毒藥之治病病除即止文猶五穀之養生無時可棄也有文治之君必有文治之臣文治之臣茍非教習之有其素彼亦惘然孰知文之所以為文者故建學以興文教暢文風涵育其人將與人主共治也斯文也小而修身齊家大而治國平天下言動之儀倫紀之敘事物理義之則禮樂刑政之具凡燦然相接煥然可述皆文也古聖賢用世之文載在方冊不攷古人之所以用世不知今日之所以為世用者也然則聖朝之崇文豈虛為是名也哉閣之所庋古聖賢之文也立之師使之以是而教設弟子員使之以是而學教之而成學之而能則游居監學者濟濟然彬彬然人人閑於言動之儀詧於倫紀之敘博通乎事物理義之則詳究乎禮樂刑政之具他日輔翊吾君躋一世文治於堯舜三代之盛由此而選也夫如是其可謂不負聖天子崇文之明命休徳已若夫不能潛心方冊真有得於古聖賢之所謂文而渉獵乎淺末炫燿乎葩華曾是以為文乎上之所崇下之所以為世用者葢不在是 呉文正集補蒲道源崇文閣上梁文 我瞻四方京師為首善之地若稽三代國學為宣化之原皇帝發政施仁仰承祖武右文尚徳創設儒科政府揚休期大猷之是闡中臺集議懼闕典之未興以為教胄子既有成均尊聖經可無傑閣欽承上㫖大發積緡官不科需用咸資於素畫農無妨作役盡募於間民朝士程工梓人奏技前瞻離位後鎮坎宮雲漢昭回菁莪樂育圜橋門之冠帶藏闕里之詩書擇吉旦而舉虹梁協衆誠而修燕賀伏願上梁之後朝廷寜謐禮樂興行洋洋藹絃誦之音濟濟登茹連之士 閒居叢藁原虞集國子監後圃賞梨花樂府序 至大庚戌之仲春大成殿登歌樂成時雨適至我司業先生樂雅樂之復古顧甘澤之及時於是乎賦喜雨之詩推本歸功於成均之和迺三月辛巳國子監後圃梨花盛開先生率僚史席林臺之上尊有醴盤有蔬肴胾雜陳勸酬交錯飲且半命能琴者作古操一闋禽鳥翔舞雲風低迴先生於是歌木蘭之引以寓斯文之至樂而泳聖澤之無窮也明日僚友酌酒而賡之又明日諸生之長酌酒而賡之氣和辭暢洋洋乎盛哉虞某起言曰古之教者必以樂故感其心也深而成其徳也易命大夫者猶與之登髙賦詩而觀其能否茲事不聞乆矣今吾師友僚佐乃得以講誦之暇從容詠歌庶㡬乎樂而不淫者亦成均之義也命弟子緝録為卷以貽諸好事可覽觀焉謹序 道園學古録原陳璉登崇文閣歌 巍巍乎髙哉崇文之誾兮吾不知其㡬百尺突兀直倚蒼㝠中雕簷髙飛近曉日瓊𥦗洞啟來清風前瞻兮帝闕下顧兮辟雍京畿鬱兮千里五雲近兮九重太行西來兮迤𨓦居庸北拱兮巃嵸峯巒逺近其環峙削出朶朶金芙蓉是中竒勝甲天下何況此地名儒宗圖書浩瀚紛莫數文光夜吐猶晴虹漢家天祿不可以復見幸喜斯閣之髙崇值校文之多暇日徙倚而從容愛扶輿磅礴之竒秀兮呼吸盡使歸心胷闌乾笑拍飛鳥上豪氣不減陳元龍俯視十二衢車馬塵濛濛欲招太白老更約束坡翁葡萄酒傾瑪瑙甕日醉三百玻璃鍾人間亦自有勝境何必飛度扶桑東琴軒集原袁珙國子監彛倫堂前石晷詩 流沙迢迢隔溟渤〉
〈不取昆吾鑄竒物杏壇花開春晝遲帝遣良工琢山骨圓如蒲璧巨如輪三尺瑤臺髙捧雲子午南北已定位度數安用羅星辰六堂深沉更漏早旭日扶桑照林杪一絲影射白玉盤萬井鐘聲報清曉先生盛服坐臯比猶記花甎催直時寅賓出納著二典赤心只許羲和知爰則晨昏造小子寸隂自惜勤終始期在涓涘答主恩太明教化同一 以上五條原在晷 栁莊集 城市門今移改〉
欽定日下舊聞考六十七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1307年 (提及)
- 1331年 (提及)
- 1415年 (提及)
- 1451年 (提及)
- 1463年 (提及)
- 1430年 (提及)
- 1420年 (提及)
- 1643年 (提及)
- 1637年 (提及)
- 1427年 (提及)
- 1433年 (提及)
- 1436年 (提及)
- 1439年 (提及)
- 1442年 (提及)
- 1445年 (提及)
- 1448年 (提及)
- 1454年 (提及)
- 1466年 (提及)
- 1469年 (提及)
- 1472年 (提及)
- 1475年 (提及)
- 1478年 (提及)
- 1481年 (提及)
- 1484年 (提及)
- 1487年 (提及)
- 1514年 (提及)
- 1517年 (提及)
- 1521年 (提及)
- 1523年 (提及)
- 1526年 (提及)
- 1529年 (提及)
- 1532年 (提及)
- 1535年 (提及)
- 1538年 (提及)
- 1541年 (提及)
- 1544年 (提及)
- 1547年 (提及)
- 1550年 (提及)
- 1553年 (提及)
- 1556年 (提及)
- 1559年 (提及)
- 1562年 (提及)
- 1565年 (提及)
- 1628年 (提及)
- 1631年 (提及)
- 1634年 (提及)
- 1640年 (提及)
- 1646年 (提及)
- 1664年 (提及)
- 1723年 (提及)
- 1736年 (提及)
- 1738年 (提及)
- 1739年 (提及)
- 1740年 (提及)
- 1744年 (提及)
- 1753年 (提及)
- 1756年 (提及)
- 1769年 (提及)
- 1759年 (提及)
- 1214年 (提及)
- 1443年 (提及)
- 1287年 (提及)
- 1326年 (提及)
- 1313年 (提及)
- 1261年 (提及)
- 1295年 (提及)
- 1308年 (提及)
- 1306年 (提及)
- 1311年 (提及)
- 1332年 (提及)
- 1317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