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文忠公文集 (四部丛刊本)/集古录跋尾卷第十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集古录跋尾卷第九 欧阳文忠公文集 集古录跋尾卷第十
宋 欧阳修 撰 宋 胡柯 撰年谱 景上海涵芬楼藏元刊本
书简卷第一

集古录跋尾卷第十 欧阳文忠公集一百四十三

   瘗鹤铭岁月未详瘗鹤铭黄庭遗教经虽传自    𣈆而公疑唐人所书故附此

右瘗鹤铭题云华阳真逸撰刻于焦山之足常为江

水所没好事者伺水落时模而传之往往只得其数

字云鹤寿不知其㡬而已世以其难得尤以为竒惟

余所得六百馀字独为多也按润州图经以为王羲

之书字亦竒特然不类羲之笔法而类颜鲁公不知

何人书也华阳真逸是顾况道号今不敢遂以为况

者碑无年月不知何时疑前后有人同斯号者也

集本

   又

右在焦山之足常为江水所没好事者伺水落时模

而传之往往只得其数字云鹤寿不知其㡬而止世

以其难得尤以为竒惟余所得独若此之多也润州

图经以为王羲之书字亦竒放然不类羲之笔法而

类颜鲁公不知何人书也或云华阳真逸是顾况道

号铭其所作也右真迹

   黄庭经永和十二年

右黄庭经一篇晋永和中刻石世传王羲之书书虽

可喜而笔法非羲之所为黄庭经者魏晋时道士养

生之书也今道藏别有三十六章者名曰内景而谓

此一篇为外景又分为上中下三部者皆非也盖内

景者乃此一篇之义䟽尓流俗又有一篇名曰中景

者尤为䌓杂鄙俚之所传也余尝患世人不识其真

多以内景三十六章为本经因取永和刻石一篇为

之注解余非学异说者哀世人之惑于缪妄尓右真迹

   又

今道藏别有三十六章曰黄庭内景而谓此一篇者

为外景又有分为上中下三部者流俗所行又别有

中景者皆非也所谓内景者乃此经之义䟽尓中景

一篇尤为繁杂盖妄人之所作也此本晋永和中刻

石文字时亦脱缪然比今世俗所传颇为精也右见绵本

   又

右黄庭别本一作续得之京师书肆不知此石刻在

何处其字画颇类颜鲁公甚可爱而不完更俟求访

以足■治平丁未闰月三日书右见绵本拾遗

   又

右黄庭经二篇皆不著书人姓名余𥘉得后本巳爱

其字不俗遂录之既而又得前本于殿中丞裴造造

好古君子也自言家藏此本数世矣与其藏于家不

若附见余之集录可以传之不朽也余因以旧本较

其优劣而并存之使览者得以自择焉世传王羲之

尝写黄庭经此岂其遗法欤右集本

   遗教经

右遗教经相传云羲之书伪也盖唐世写经手所书

集本有尓字唐时佛书今在者大抵书体皆类此第其精

麤不同尓近有得唐人所书经题其一云薛稷一云

僧行敦书者皆与二人他所书不类而与此颇同即

知写经手所书也然其字亦可爱故录之盖今士大

夫笔画能髣髴乎此者鲜矣右真迹

   小字道徳经开元二十七年

右小字八分道徳经不著书人名氏亦不知其所自

来或云在明州其石今亡矣问今藏书之家皆云未

尝见也其字画精妙见者多疑为明皇书而知非者

以其集本有首字但题御注而不云御书也右真迹

   唐人临帖

右唐人所临诸家法帖一卷其前数帖类真卿所书

盖其笔画精劲他人未易臻此按唐书言禇无量尝

请以当时所藏竒书名画命宰相以下跋尾而玄宗

不许此乃有宋璟等列名于后又颇多讹缪岂后人

妄増加之也然要为可翫何必穷较其真伪今流俗

所传锺王遗迹多不同然时时各有所得故虽小小

转写失真不害为佳物由是悉取前后所得诸家法

帖分入集录盖以资博览云右集本

   小字法帖 此下皆跋法帖盖模本也故类于唐人临帖之后

右小字法帖者近时有尚书郎潘师旦者以官法帖

私自模刻于家为别本以行于世余因分以为类散

入集录诸祑而程邈卫夫人锺繇王廙宋儋皆以小

字为一类于此余尝辨锺繇贺捷表为非真而此帖

字画笔法皆不同传模不能不失本体以此真伪尤

为难辨也治平元年七月三十日书右真迹

   又

近时有尚书郎潘师旦者𥨸取官法帖中数十帖别

自刻石以遗人而传写字多转失然亦时有可佳者

因又择其可录者分为十馀卷以入集目聊为一时

之翫尓其小字尤精故录于此右集本

   十八家法帖

右世传十八帖者实二十五帖盖书者十八家尔而

流俗又自集本无此字有羲之十八帖然皆岀于官法帖

也太宗皇帝时尝遣使者天下购募前贤真迹集以

为法帖十卷镂板而藏之毎有大臣进登二府者则

赐以一本其后不赐或传板本在御书院往时禁中

火灾板𬒳焚遂不复赐或云板今在但不赐尔故人

间尤以官法帖为难得此十八家者盖官法帖之尤

精者也余得自薛公期云是家藏旧本颇真今世人

所有皆转相传模者也右真迹

   杂法帖六

向于薛十三处得法帖一部𨷂其第一久而始𫉬

南朝诸帝笔法虽不同大率意思不远眇然都不复

有豪气但清婉若可佳耳

    二

学书不必惫精疲神于笔砚多阅古人遗迹求其用

意所得冝多

    三

羲献世以书自名而笔法相去远甚父子之间不同

如此然皆有足喜也

    四

吾有集古录■千卷晚又得此法帖归老之计足矣

寓心于此其乐可涯嘉祐壬寅大雩摄事⿰至支 -- 𦤺斋闲题

    五

古今事异一时人语亦多不同传模之际又多转失

时有难识处惟当以意求之尔嘉祐七年大飨明堂

⿰至支 -- 𦤺斋于中书东阁偶题

    六

老年病目不能读书又艰于执笔惟此与集古录可

以把玩而不欲屡阅者留为归颍销日之乐也盖物

维不足然后其乐无穷使其力至于劳则有时而猒

尓然内乐犹有待于外物则退之所谓着山林与着

城郭何异冝为有道者所𥬇也熙宁辛亥清心堂书

右见绵本别集二十三卷

   怀州孔子庙记后魏太和中误寘于此

右宣尼庙记文辞事实皆不足采其书亦非佳独其

字画多异故特录之以备博览右见绵本拾遗

   景福遗文

余在夷陵时得之民家见当时县有驱使官衙直典

然云米一作不 者莫详其语嘉祐七年五月二十

六日右见绵本别集二十三卷

   浮槎寺八纪诗

右浮槎寺八纪诗者自云雁门释僧皎字广明作

无此诗虽非工而所载事迹皆图经所无可以资博

览浮槎山在今庐州慎县其上有泉其味与无锡惠

山水相上下而鸿渐茶经及张又新等水记皆不载

嘉祐中李留后端愿守庐州以其水遗余因为之记

其事余甚爱山泉而浮槎水特佳颇怪前世遗而不

录及得僧皎纪浮槎八事亦无之乃知物之晦显有

时也治平元年七月三十日书右真迹

   福州永泰县无名篆

右在福州永泰县观音院后山上世俗多传以为仙

篆太常博士黄孝立闽人也尝为余言其山无名上

多顽石无复镌刻之迹如人以手指画泥而成文文

随圎石之形环布之如车轮循环莫知其首尾又言

孝立尝至广州见南蕃人以夷法事天日夕焚香拜

金书字号为天篆者正类此然不能晓也今人亦有

以道家之言译之者曰勤道守三一中有不死术亦

莫知其是非也右真迹

  又

右在福州永泰县观音院后山上太常博士黄孝立

闽人也为余说曰山无名而甚高峻石皆顽无复镌

刻之迹如人以手指画泥而成文文随圎石之形环

布之又曰孝立尝至广州见南蕃人以夷法事天日

夕拜金书字图号天篆者视其 与此篆正同然不

能考也今世人亦有以道家之言译之者曰勤道守

三一中有不死术亦莫得而详焉右集本

   谢仙火

右谢仙火字在今岳州华容县废玉真宫柱上倒书

而刻之不知何人书也传云大中祥符中玉真宫为

天火所焚惟留一柱有此字好事者遂模于石庆历

中衡山女子号何仙姑者绝粒轻身人皆以为仙也

有以此字问之者辄曰谢仙者靁部中鬼也夫妇皆

长三尺其色如玉掌行火于世间后有闻其说者于

道藏中检之云实有谢仙名字主行火而馀说则无

之由是益以仙姑为真仙矣近见衡州奏云仙姑死

矣都无神异客有自衡来者云仙姑晚年羸瘦面皮

皱黒第一衰媪也向时苏州有一丏者卧道中相传

云是得仙者也自天圣中余已闻之后二十馀年尚

在其人姓沈举世皆传为沈卧仙云卧而饮食不漏

州县吏屡使人监守或潜伺察之皆实卧而不起亦

不漏遂相传以为神既而亦以病死虽素信惑其事

喜为之称说者亦不云死时有异也斯二人者皆今

世人以为仙者如此故并载之右集本

   张龙公碑干宁元年

右张龙公碑赵耕撰云君讳路斯颍上百社人也隋

𥘉明经登第景龙中为宣城令夫人关州石氏生九

子公罢令归毎夕岀自戌至丑归常体冷且湿石氏

异而询之公曰吾龙也蓼人郑祥远亦龙也骑白牛

据吾池自谓郑公池吾屡与战未胜明日取决可令

吾子挟弓矢射之系鬛以青绡者郑也绛绡者吾也

子遂射中青绡郑怒东北去投合肥西山死今龙穴

山是也由是公与九子俱复为龙亦可谓怪矣余尝

以事至百社村过其祠下见其林树阴蔚池水窈然

诚异物之所托岁时祷雨屡𫉬其应汝阴人尤以为

神也右集本

   又

龙公之事怪㢤余尝以事至百社村过其祠下见其

林树阴蔚池水窈然诚异物之所托岁时祷雨屡𫉬

其应汝阴人尤以为神也右真迹

   周伯著碑

右周伯著碑者在今宿州岀于近岁盖官部春夫开

汴渠于泥沙中掘得之其文字古怪而磨灭无首尾

了不可读伯著不知为何人其仅可见者云渤海君

玄孙季景长子也其事迹不可考文辞莫晓而字书

不工徒以其古怪而录之此诚好古之弊也治平元

年七月三十日书右真迹

   卫秀书梁思楚碑上元元年

秀笔工之善模者也其自谓集书信矣无足多取也

书譬君子皆学乎圣人而其所施为未必同也右集本

   裴夫人志天实四年

右裴夫人志辞翰潇洒固多清思惜乎不见其名氏

石在长安之万年矮槐文亦佳在亳州法相寺二者

皆后得故续附于此熙宁二年六月二十有八日青

州山斋书右见绵本拾遗

   五代时人署字

右五代时帝王将相等署字合一卷前人遗迹往往

因人家告身庄宅劵契故后世传之犹在此署字乃

北京人家好事者类而模传之尔右集本

   杨凝式题名李西台诗附

右杨凝式题名并李西台诗附自唐亡道丧四海困

于兵戈及圣宋兴天下复归于治盖百有五十馀年

而五代之际有杨少师建隆以集本作巳后称李西台二

人者笔法不同而书名皆为一时之绝故并录于此

右真迹

   徐铉𩀱溪院记

右𩀱溪院记徐铉书铉与其弟锴皆能八分小篆

笔法颇少力其在江南皆以文翰知名号二徐为学

者所宗盖五代干戈之乱儒学道丧而二君能自奋

然为当时名臣而中国既苦于兵四方僣伪割裂皆

𥚹迫扰攘不暇独江南粗有文物而二君者优游其

间及宋兴违命侯来朝二徐得为王臣中朝人士皆

倾慕其风采盖亦有以过人者故特录其书尔若小

篆则与铉同时有王文秉者其笔甚精劲然其人无

足称二字集本作所闻治平元年上元日书右真迹

   王文秉小篆千字文紫阳石磬铭附

右小篆千字文者江南人王文秉书其后题云大唐

唐申岁者建隆元年也伪庚李煜自周师取淮南画

江为界以称臣遂削去年号奉周正朔然世宗特许

其称帝故文秉犹称唐而不书年号直云庚申岁也

文秉在江南篆书远过徐铉而铉以文学名重当时

文秉人罕知者学者皆云铉笔虽未工而有字学一

点一画皆有法也文秉所书独余集录屡得之此本

得于太学杨南仲紫阳石磬铭者张献撰亦文秉书

右集本

   王文秉紫阳石磬铭

右紫阳石磬铭余独录于此而不附他书者文秉之

书罕见于今也小篆自李阳冰后未见工者文秉江

南人其字画之精远过徐铉而中朝之士不知文秉

但称徐常侍者铉以文章有重名于当时故也岁在

辛酉晋天福六年李昪之昇元五年也五代干戈之

际士之艺有至于斯者太平之世学者可不勉㢤

绵本拾遗

   郭忠恕小字说文字源

右小字说文字源郭忠恕书忠恕者集本有五代汉周之除为湘阴

公从事十二字及事皇朝其事见实录颇竒怪世人但知小

篆而不知其楷法尤精然其楷字亦不见刻石者盖

惟有此耳故尤可惜也五代干戈之际学校废是谓

集本作为君子道消之时然犹有如忠恕者国家为国百

年天下无事儒学盛矣独于字书忽废㡬于中绝今

求如忠恕小楷不可得也故余毎与君谟叹息于此

也石在徐州集本无此四字嘉祐八年十二月廿日书右真

   郭忠恕书阴符经

右阴符经郭忠恕书篆法自唐李阳冰后未有臻于

斯者近时颇有学者曽未得其髣髴也实录言忠恕

死时甚怪岂亦异人乎其楷书尤精也嘉祐六年

月十五曰宴后歇泊假闲览因题右真迹

   太清石集本作西阙题名

余自至亳始得悉阅太清之碑其佳者皆集本作悉巳入

余集古录矣乃知余之集录所得多矣惟两石阙题

集本无二字未有今集本无此字续录于此熙宁元年二月

十九日书右真迹

   太清东阙题名

熙宁元年二月十八日余率僚属谒太清诸殿裴囬

两阙之下周视八桧之异窥九井禹步之奇酌其水

以烹茶而归十九日书右见绵本拾遗

   赛阳山文太和九年误寘于此

右䟦尾者六人皆知名士也时余在翰林以孟飨⿰至支 -- 𦤺

斋唐书局中六人者相与饮弈欢然终日而去盖一

时之盛集也明年夏邻㡬圣俞卒又九年而原甫长

文卒自嘉祐己亥至今熙宁辛亥一纪之间亡者四

存者三而择之遭酷吏以罪废景仁亦以言事得罪

独余顽然𫎇上保全贪冒宠荣不知休止然筋骸惫

矣尚此勉强而交游零落无复情悰其盛衰之际可

以悲夫是时同修书者七人今亡者五宋子京王景

𢑱吕缙叔刘仲更与圣俞也存者二余与次道尓次

道去年为知制诰亦以封还李定词头夺軄因感夫

存亡今昔之可叹者遂并书之熙宁四年三月十五

日病告中书右见绵本拾遗


集古录跋尾卷第十


瘗鹤铭元第八十八竒特一作

黄庭经元第百四

元题作续跋

又三日一作三十日

又姓名一作名氏巳爱其字一作爱其字画此本一无此二字余因

较其一无其字择焉一作庭经一无经字治平元年十月十

三日⿰至支 -- 𦤺斋东阁书一有此十四字

遗教经元第二百六十三可爱二字上一有自字

小字道徳经元第九百二十二至九百二十五

唐人临帖元第七百八十八真卿二字上一有颜字乃有一作安得然时

三字一作然时博览云此下一有此本得于李丕绪少治平元年夏至日书十七字

小字法帖元第七百二十九官法帖此下一有本字

元第七百七十三于此一作于此

十八家法帖元第四百二十集以一无以字进登一作登进

杂法帖六元无卷第

五时有二字上一有以字

六则有时而厌五字一作时则有厌

怀州孔子庙记元第二百八十五一作

景福遗文元无卷第米不一作采不

浮槎寺八纪诗元第七百五十三纪浮槎八事一作记浮槎八纪事

无名篆元第一百八十七环布之三字一作旋布

又此篆一无篆

谢仙火元第二百六十六传云一作传者云绝粒二字上一有能字世间

一作人间而馀一作而其馀死矣二字上一有巳字客有衰媪一无此二

十一县吏一作实卧二字上一有云字并载一无并字治平元年

上元日书一有此八字

张龙公碑元第二百五

周伯著碑元第七百六十九碑作而录一无而字

梁思楚碑元第一百七十五

裴夫人志元附一百八亦佳一作亦可佳

五代时人署字元第七百三十

杨凝式题名元第八百一十四

𩀱溪院记元第二百六十九皆能一无皆字及宋一无及字其笔一无其字

篆千字文元第五百二十六紫阳书也一无此十三字治平元

年四月九日书一有此九字

紫阳石磬铭元附五百二十六

小字说文字源元第一百八十四但知此下一有其字

郭忠恕书阴符经元第五百八十八

太清西阙题名元第五百二十三

太清东阙题名元第五百二十二

赛阳山文元第五百四十三得罪此下一有𦤺仕二字

 翰林学士吴奎知制诰刘敞祠部郎中集贤校理

 江休复工部贠外郎直集贤院祖无择屯田贠外

 郎编修唐书梅尧臣嘉祐四年四月六日于编修

 院同观范镇景仁后至后见真迹题此六人官軄姓名


 集古碑千卷毎卷碑在前跋在后衔幅用公名印

 其外褾以缃纸束以缥带题其㡨曰某碑卷第㡬

 皆公亲迹至今犹有存者按公尝自云四百馀篇

 有跋今世所𫝊本是也其间如唐郑权碑乃熙宁

 辛亥岁跋又至明年正月方跋邓艾碑李徳𥙿山

 居诗四月题前汉雁足镫铭后数月而公薨殆集

 录之绝笔也方崧卿裒聚真迹刻板庐陵得二百

 四十馀篇以校集本颇有异同疑真迹一时所书

 集本后或改定今于逐篇各注何本若异同不多

 则以真迹为主而以集本所改注其下或繁简辽

 绝则两存之谓如后汉樊常侍碑真迹作永寿四

 年四月而集本改作二月访得古碑二月为是至

 于以始元为汉宣帝年号又称后周大统十六年

 唐大足二年之类乃公一时笔误不敢有所更改

 集古跋既刻成方得公子叔弼目录二十卷具列

 碑之岁月虽朝代仅差一二而纪年先后颇有倒

 置已具注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