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云南志/卷04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正德云南志
◀上一卷 卷四 下一卷▶

云南志卷四 志四[编辑]

临安府[编辑]

东至维縻州界二百四十里,西至元江府界一百八十里,南至寕远州界六百八十里,北至澂江府界二百里,东北到广西府三百里,东南到交阯水尾县八百五十里,西南到禄荅寨长官司三百八十里,西北到楚雄府五百八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四百三十里,至应天府七千五百里,至顺天府一万九百九十里。

建置沿革[编辑]

禹贡梁州之界,天文井鬼分野。古句町国。汉置句町县,属牂牁郡。蜀汉属兴古郡。晋二郡俱属宁州。唐为羁縻牁州地,属黔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南诏。蒙氏置通海郡都督府。宋时大理叚氏改为通海节度,寻改秀山郡,后复为通海郡,阿僰部蛮居之。元宪宗时内附,置阿僰部万户。至元初,立临安元江等处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后改为南路总管府,寻改临安路,置分省。至元二十一年,改宣抚司。二十二年,改立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本朝洪武中归附,改为临安府,徙治建水州。领州四、县四、长官司九。

  • 建水州 附郭。唐时为鸟么蛮地。旧在本路之南,近接交阯,为云南极边,治故建水城,古称步头,亦云巴甸。元和间,蒙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𠠝为大,故名惠𠠝。汉诰曰建水。历赵、杨、李、叚,皆仍旧名。叚氏时,为些么蛮苴𠠝所据。元初内附,置建水千户所,属阿僰万户。至元中,改为建水州,属临安路。本朝因之,编户八里。
  • 石屏州 在府城西五十里。蛮曰旧忻,汉语林麓也。唐时,其地有泽曰异龙湖,内有三岛,乌么蛮始居一岛,筑末东城。宋时,阿僰蛮夺㩀之关地,得石坪,平方五里,聚为居邑,因名石坪邑,后讹为屏。元至元中,改邑为州,属临安路。本朝改曰石屏州,编户八里。
  • 阿迷州 在府城北七十里。蛮云阿𡩋,讹为阿迷。元初归附,立阿𡩋万户府。至元初,隶南路总管府。人德中,直隶临安广西元江篆处宣慰司。本朝立为阿迷州,及改今属,编户一十二里。
  • 宁州 在府城东北一百八十里。汉为益州郡地。晋、梁为南宁州地。唐初,所置西宁州。贞观中,改棃州。天宝末,没于蛮,号浪旷,夷语谓龙也。步堆部蛮些么徙㩀之步雄部,后属爨蛮酋阿几,以浪矌割与宁酋豆至,改宁部。元宪宗四年,内附,置宁部万户,后改宁海府。至元中,改宁州,隶临安路。旧领通海、嶍峨、西沙三县。西沙在州东,宁酋世居之。其裔孙西沙筑城于此,因名西沙笼。后以西沙县省入州本庙,又以通海、嶍峨改今隶,州仍旧。编户七里。
  • 通海县 在府城东北一百五十里。蛮云阿僰,又云阿赤,又云尼郎。蒙氏立为通海郡,叚氏改秀山郡,复立通海郡。元初,置通海千户,隶善阐万户。至元中,改为县,隶宁海府。府废,改属临安路,为附郭县,后又割隶宁州。本朝徙府治建水州,改县隶府。编户二里。
  • 河西县 在府城西北一百八十里杞麓湖之南。唐初,于姚州之南置西宗州,领三县,河西其一也。天宝后,没于蛮,为步雄部。后阿僰蛮易渠夺而居之,名其地曰休腊。元宪宗六年,内附,即阿僰部立万户休隶之。至元十三年,改为河西州,属临安路,后政为县。本朝因之。编户四里。
  • 嶍峨县 在府城西北二百六十里河西县,西北接滇池。汉为益州郡地。晋属南宁州。唐时为嶍猊蛮所居,名嶍峨部,阿僰蛮酋逐嶍猊㩀其地。元初,其孙阿次内附,以其部立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州,领卭州、平甸二县。二十六年,降为县,并二县为郷,属临安路,寻割隶宁州。本朝改今属。编户七里。
  • 蒙自县 在府城东南一百五十里。南邻交阯,西接建水。县境有山,名目,则汉语讹为蒙自。上有故城,白夷所筑,下临巴甸。南诏时,以赵姓者守其地。至叚氐时,为阿僰蛮所有。元初内附,寻叛,平之,置蒙自千户所,隶阿僰万户。后改为蒙自县,隶临安路。本朝因之,编户一十五里。
  • 纳楼茶甸长官司 在府城西南一百八十里。蒙氏为茶甸。元初置千户,隶阿𡩋万户。至元中,改隶善阐宣慰司。后分为二千户,隶云南行省。寻改隶临安宣慰司,又改纳楼茶甸。本朝改长官司,隶本府。
  • 教化三部长官司 在府城东南三百五十里。蛮云强现,汉讹为教化三部。强现,牙车三部酋也。元隶王弄山,后立强现三部,直隶临安等处宣慰司,后属强现四部。本朝改长官司,隶本府。
  • 王弄山长官司 在府城东南二百五十里。兀良吉歹征交阯,路经阿迷,立大小二部。本朝改长官司,隶本府。
  • 亏容甸长官司 在府城西南一百四十里。旧识容甸部。元至元中归附,拨隶元江路。地下湿上热,多瘴疠,常以安置有罪之人。本朝改长官司,隶本府。
  • 溪处甸长官司 在府城西南一百五十里。旧七溪溪处甸部。酋名贺殢,汉讹为和泥。本一部,后蛮酋官挂兄弟分为三部,溪处甸部其一也。元置军民副万户,隶云南行省。后复罢副万户,属元江路。本庙改长官司,隶本府。
  • 思陀甸长官司 在府城西南二百五十里。旧为官桂思陀部。初管落恐、溪处二甸,后不相服,分为三。元置和泥路,隶云南行省,后属元江路。本朝改长官司,隶本府。
  • 左能寨长官司 在府城西南二百三十里。旧为思陀甸寨,后不相服,改左能寨。本朝置长官司,隶本府。
  • 落𢙢甸长官司 在府城西南二百里。旧为作溪落恐部,属思陀甸,后不相服。元置军民万户,隶云南行省,后属元江路。本朝改长官司,隶本府。
  • 安南长官司 在府城东南一百九十里。本阿僰蛮所居地,旧名褒古,后名舍资。元至元中,置舍资千户,后以其地近交阯,改安南道防送军千户,属临安路。本朝改长官司,隶本府。

郡名[编辑]

黎州唐名,《宁州志》。临安元名

山川[编辑]

  • 判𠀋山 在府城南三十里。高千馀仭,中有三峯,削出如笔架,人谓之笔架山,又谓之仙人堂。昔大埋叚思平外舅爨判居其上,因名。有祠在焉。旧有洞出银,今矿苗断绝。本朝王景章有判山翫月歌,见后。
  • 连云山 在府治南二十里。四时常有云气,故名。
  • 宝山 在府治西南二里。相传此山夜有光如火,产石如实,故名。
  • 象山 在府治南五里。其形如象,故名。
  • 石岩山 在府治东十五里。山麓有洞,异龙湖、泸江诸水,至此入洞复出,流入阿迷州。
  • 捧印山 在府治东二十里。有石如印,在山之岭,俗云仙人捧印
  • 矣和坡山 在府东南判山郷沙寨。材高可十馀丈,林壑之美,宛然如画。
  • 马鞍山 在府治西北五里。其形如鞍,故名。
  • 火熖山 在府治西北十里。土有硫黄气,有疾者卧其上即愈。
  • 丰山 与火熖山相连。土地胆沃,草木茂盛,民居其间多富足,故名。
  • 黒冲山 在府治西北四十里。云黒树脂,经年不霁,多瘴𤸒,人不敢往。
  • 落荣山 在府治西南三里。其土香美,作饼炙熟可食,僰妇嗜。大
  • 乾阳山在石屏州北五里。高可五百馀丈,上有石冈,绵亘二百馀里。回旋起伏,佳木苍翠。山麓有乾阳龙祠,岁旱祷之即雨。
  • 菜玉山 在石屏州东一十五里。中有石,谓之菜王。
  • 锺秀山 在石屏州南二十五里。高三百馀丈,绵亘百馀里。中有紫石,可采为砚。其西北有宝山,如圆珠。
  • 万松山 在宁州东九里。麓盘顶峭,上有松林,四时苍翠。
  • 登楼山 在宁州东南二十里。高可千丈,袤八十馀里。登之则远近之景举在目前。山顶有池,方百步。尝有翠鸟飞集,有叶落池中,鸟即衔去。昔蒙氏封为东隅之神,有祠在焉。山形如文字,故又名文峯。今儒学门对之。
  • 乌兖山 在阿迷州东一十五里。又名东山。尝有乌飞集其上。
  • 禄丰山 在阿迷州东南五十里乐蒙村。连接东山,状如石城,乃土官旧寨也。
  • 蓬和山 在州西北一百八十里傍甸村。又名丰乐山。与乌充、禄丰虽异处,然皆形连势棱,陡峻险阻,环抱州治。
  • 诸葛山 在通海县东南三里。昔诸葛亮南征,驻兵于此。
  • 秀山 在通海县南六十里。又名青山。列翠如屏,下瞰长河。山半有判府泉,味北而清,饮之令人肥白。其麓有秀山,泉亦清美。
  • 螺髻山 在河西县西五里。山顶如佛之螺䯻然,峯头有石塔一座,高夫许。塔前有清水一池,宽丈许,内有莼菜、螺蛳,四时不竭,每晨有白云覆其上。
  • 禄溪山 在河西县东北,望之宛如锦屏。
  • 龟山 在嶍峨县治东北,其状如龟。
  • 目则山 在蒙自县西三十里。横列二十馀峯,秀丽如画,百里外举目则见,故名。
  • 羡裒山 在蒙自县东九十里。上多石荀,绝顶平地干顷,中有三池,水草四时不枯竭,最宜牧放。
  • 曲通山 在纳楼茶甸长官司西南八里。山半有三泉,一流入禄丰江,二流入石洞。
  • 思陀山 在思陀甸长官司治东。山顶平夷,有思陀寨遗趾。
  • 波些山 在教化三部长官司西四十里。孤峯削出,冠众山。
  • 溪处山 在溪处甸长官司治西。峭㧞延长,土民世居其上。中有溪涧,因名。
  • 北岭 在府治北三十五里。约高五百馀丈,山势嵳峨,树木葱郁,兴判山对峙。
  • 碧玉峯 在宁州北五十里。岩石磷磷,下瞰抚仙湖,波光涵浸如碧玉。上有碧玉神祠,傍有石如悬钟,又名石钟岩。
  • 龙川 在宁州北五十里,路居郷。源发甸头山涧中,涧可七尺,灌溉之利甚慱,北流注抚仙湖。
  • 建水 在府城西,广五里,今湮塞过半。
  • 泸江 在府城南。源自石屏州异龙湖,东流入河迷州南,为乐蒙河,入于盘江。
  • 曲江 在府城东北九十里。源自新兴州普庙村,由嶍峨县、石屏州会诸水至河西县界,入建水州境,为曲江,而东汇于盘江。
  • 礼社江 在府城西,流经城南,入纳楼茶甸界为禄丰江,经蒙自县为梨花江,东南注于交阯清水江。
  • 婆兮江 在宁州东六十里,源自澂江抚仙湖,经州境汇于婆兮甸,入盘江。
  • 禄卑江 在河西县西五十里,一名沾夷江,源自新兴,流经县境,东入于曲江。
  • 合流江 在嶍峨县南,一源自石屏州,一源自新兴州,俱至本县合流,入于曲江。
  • 亏容江 在亏容甸长官司西五里,源自元江入境,东经车人寨,出宁远州境。
  • 落矣河 在石屏州西八十里,源自元江府入境,出亏容。臣
  • 乐蒙河 源自异龙湖,至建水为泸江,而西来曲折绕于州前,东迂半舎而入盘江。
  • 高河 在宁州东四里团山顶上,周三百步,久雨不溢,旱不涸。昔有人盗水灌田,而风雷辄至,后不敢犯。
  • 鲁部河 在教化三部长官司西南三十里,源自礼社江,经司境入梨花江。
  • 异龙湖 在石屏州治东,湖有九曲,周一百五十里,土人尊之曰海。中有三岛,小岛曰孟继龙,有蛇虫,人不可居,昔蛮酋以有罪者流此;中岛曰小末束;大岛曰和龙,汉人名曰水城,蛮酋立城其上,四面皆巨浸,流为泸江。
  • 通海湖 在通海县北三里,源自河西县,流注为湖,周八十里,土人大之曰海。相传昔水涝不通,有僧于县治东北石笋丛立处,以杖穿穴泄其水,因名通海。详见仙释。
  • 莲花池 在府治西,广二里,清澈如鉴,每夏花开如锦。
  • 温泉 有九,一在府治东北三十五里香林寺山下,泉温而清,每春暮,郡人浴三日乃归,谓之祛时疫。一在建水州治北曲江村,水沸如鼎,人不敢近,傍有凉泉,成化间,知州王恕于温泉流出百步处,甓池受汤,注以凉泉,构屋覆之,以便浴焉。一在石屏州南三十里,相连有五塘,每岁春月,州人有疾者,皆往浴焉。一在宁州南二十里许礜山之麓,池阔二丈,上有一石,垂如象鼻,鼻有两孔,浴者出入两间,蔽内外,其水清温不甚热,久浴可愈沉疴,中有异木不朽,又有文石白沙布于池底,挠之不浊。一在阿迷州西南四十里,泉傍有石洞数丈,可容百人,上有干霄之木。一在通海县西百步。一在河西县西四十里碌碑河边佛光山下。一在嶍峨县香柏古祠之右。一在蒙自县南五里。
  • 白龙泉 在府治西北,上跨以桥,其水灌溉甚博,士人庙其傍,岁旱祷之即雨,其东北有甘泉清冽,汲之不竭。
  • 灵泉 在宁州治西,其深莫测,谓有龙物潜焉。
  • 新生泉 在通海县东一十里,可灌田百亩。
  • 龙华泉 在蒙自县废龙华寺内,相传有灵物潜其中,岁旱取水祷之辄雨。
  • 玉洁井 在府之东,味甘,列色如玉洁。
  • 大小龙井 在石屏州治西,二井相邻,合流入于异龙湖。
  • 通井 在宁州治南,水甚洁,即旱不涸。
  • 火井 在阿迷州东北三十里,其水溢出于田,常有烟气,投以竹木则火燃,夜则有光,井傍石亦常热,盖莫能究其然也。
  • 石屏湖 有记。

形胜[编辑]

  • 为滇上阃 桂香楼记。
  • 边徼重地 指林寺记。
  • 北抵澂江,西连楚雄 郡志。
  • 南邻交阯,为云南极边 建水州志。
  • 广西都会之地 同上。
  • 锺秀乾阳,控扼前后,异龙落矣,萦带东西 俱石屏州志。
  • 前控通海,后引澂江 宁州志。
  • 山比金城,水如玉玦 阿迷州志。
  • 山环水抱 建水州志。
  • 群峯囬环,一水罗带 王景常记。

土产[编辑]

南安长官司出。 银建水州判山、蒙自县判村、嶍峨县宝岩俱出。 铜宁州出。 鐡河西、嶍峨二县出。 钖蒙自县个旧村出。 铅各银场俱出。 墨通海县出,高者胜微墨。 降香阿达州出。 紫㯽榔即马金囊,安南长官司出。 胜沉香即紫檀香,河西县出。 䗲蛇胆安南长官司出。蛇长丈馀,四足,有黄鳞、黒鳞,能食鹿。春冬在山,夏秋在水,土人杀而食之,取其胆。治牙疼,解毒药,黄鳞为上,黒鳞次之。 三柰子 茯苓 常山 当归 黄岑 厚朴 枳实 茶 波罗蜜 草菓 芭蕉实 方竹 莎罗花俱本府出。 黄蘖 防风 羚羊俱阿迷州出。 木香 邓花 蔷薇 紫石可为砚,俱石屏州出。 葛根 𪅂鸡似家鸡而尾短。 升麻俱寕州出。 紫榆木建水州出。 糖纳接,亏容甸出。

户口[编辑]

  • 户 一万六千一百八十。
  • 口 一十九万三千一百二十二。

田粮[编辑]

  • 田 官民田地一千六百五十二顷八十二亩三分。
  • 粮 夏税小麦正耗一千一百九十一石七斗二升二合八勺,秋粮米正耗一万四千六百九十四石五斗五升五合三勺五抄。

屯田[编辑]

  • 南庄屯 在府治东北三十里。
  • 西庄屯 在府治西北一十五里。
  • 黒冲屯 在府治西北四十里。
  • 旷野屯 在府治北五十里。
  • 洞口屯 在府治东十里。
  • 石屏屯
  • 五亩屯
  • 左角屯 俱在石屏州。
  • 曲江屯 在建水州曲江郷。
  • 梅冲屯 在石屏州东四十里。
  • 宝秀屯 在石屏州宝秀村。
  • 黒泊屯 在蒙自县西北三十里。
  • 海外屯 在通海县西北五十里。
  • 碌碑屯 在河西县。
  • 前所屯
  • 右所屯 俱在宁州东南坝。俱临安卫。
  • 高茶屯 在宁州西浣江上。
  • 浪广屯 在宁州西旧州界。俱广南卫。
  • 牙口屯
  • 芦席冲屯
  • 钵盂屯 俱在宁州易富郷。云南前卫右所。

风俗[编辑]

  • 士俗质野 郡志:士俗质野,民性愚傲,爨僰二种为最盛。
  • 采猎为业 云南志:居村落者,名为蒲剌,形丑而性悍,短衣跣是,首插雉尾,身佩甲兵,以采猎为生业。获禽多者,称为同类之最也。
  • 以贝交易,多积为富 郡志。
  • 俗尚诗书 郡治之近,山水明秀,所生人物俊伟者,多家有诗书,吾伊之声相闻,而杼贡前后不乏。前儒士张景云有诗云:一方緫号诗书郡,六诏咸称礼乐邦。
  • 捕鱼为生 居水渍者,名㱔袁蛮,非僰非爨,不务农稼,惟好捕鱼,得即食之,以此为生,无求于世。建水州志。
  • 婚礼近古 近州而居者矣,僰人而嫁娶之期,率用暮夜,盖亦有古者婚礼之遗意焉。石屏州志。
  • 民尚气节 居于州之近者,家习诗书,人知理道,以气节相尚,而耻为污下之事。其仕于外者,往往有廉介忠勇之称。
  • 秀民知学 阿迷州民间之俊秀者,亦入学从师,受经取科贡,而风化其渐美矣。
  • 飷饵致敬 州中土人,凡遇时节往来,以白粳米炊为软饭,杵之为饼,折而捻之,若半月然。盛以瓦盘,致馈亲厚,以为礼之至重。俱阿迷州志。
  • 鸡酒致见 居于山林村落者,多夷罢。凡见土官及亲交长者,则必执鸡携酒,以将其敬。鸡之大者,则头向前,小则倒置于后。酒贮以壶,亦不过数杯。其礼锥薄,亦有执贽相见之意。宁州志。已上风俗,各州县多同。
  • 群蛮杂处 九甸群蛮杂处,藏匿山林,刀耕火种。喜则人,怒则兽,无有恩义。一言不合,则机毒引弓相向,死则以财物愤之。其相雠杀,乃其本习,非德化所能怀柔。唯董之以威,庶可慑脉。旧志。

公署[编辑]

  • 临元道 在府治北,洪武间建。成化间,兵备居之。今仍旧制为道,各州县俱有。
  • 兵备分司 在府治西北,永乐二年建,旧为察院。初,临安无兵备,成化十三年,巡抚都御史王恕始奏添设。初居开元道,成化二十一年,副使刘肃迁此。弘治十三年,兵备副使王一言重建。庭堂宏敬,䑓池清丽,缭以砖垣,因以重屋,诚一方之壮观也。正徳二年裁革。
  • 布政分司 在府治西北,各州县俱府。
  • 府治 在城中立政街。洪武十五年,临安平,徙置。建水州。旧治佛寺,二十五年,通判许莘建。内有经历司、照磨所、司狱司、万盈库、架阁库,其广济仓、税课司、阴阳学、医学,则散置于府治傍近。旌善、申明二亭,在府门外左右。王景常有新建府治记。
  • 建水州治 旧在城西门外,洪武十六年,知州张子原徙置城中。府治东南,内有吏目厅,所领有曲江巡检司,则在州东北一百里曲江村。
  • 石屏州治 洪武十六年建,内有吏目厅,所领有宝秀巡检司、税课局、河泊所、宝秀铁冶所。
  • 宁州治 旧在仁善村,洪武二十三年徒置。古西沙县东南,内有吏目厅。先是土官掌州事,弘治十七年,巡抚都御史陈金奏添流官知州掌印管事,土官专巡捕。正徳三年,流官知州裁革,所领有甸苴巡检司、河泊所。
  • 阿迷州治 洪武十六年建,内有吏目厅,所领有东山口巡检司。
  • 通海县治 洪武二十五年建,内有典史厅,其大丰仓、税课局、河泊所、阴阳学、养济院则散置于县傍近。
  • 河西县治 洪武十八年建,内有典史厅,前有鼓楼,所领有曲陀巡检司。河泊所。
  • 蒙自县治 洪武十五年建,内有典史厅,所领有箐口关巡检司,在县南六十里。先是,土官知县罗,罗人禄胜朝京师唯世𥫄,至弘治间,兄弟争官,各相雠,于是巡抚都御史应城陈金奏除流官知县,以任县事。
  • 嶍峨县治 洪武十四年建,内有典史厅,前有鼓楼,其申明、旌善二亭。养济院在县之左右,所领有罗、兴衣二巡检司。
  • 临安卫 在府治东太和街。洪武十五年建。内有经历司,所领有镇抚一,左、右、中、前、后、中、左千户所六,各领所镇抚一,百户十。其前前、右右二所,守御、通海
  • 九长官司 俱无公署。凡有公𥝠事,各于上官所居寨治之。

学校[编辑]

  • 府学 在府治西。元平章王维勤创建。本朝洪武十六年重修。二十二年,通判许莘始大其规。正綂八年,知府徐文振重修。十四年,通判彭善道又拓其基。成化十五年,知府薛昌又新之。弘治九年,副使李孟晊、知府陈晟益施营治之功。东为文庙,翼以两庑,象祀圣贤,仪以㦸门,表以棂星。西为明伦堂,翼堂左右为进徳、修业、日新、时习四斋。前则重之以门,后为尊经阁,为学官廨宅。左右斋之外,则诸生肄业号舍。先是,棂星门外为民居所逼,副使何纯始市而池之。旧基窄狭斜鈌,副使王一言始恢拓方正,而大施修缮,务极宏壮,垣其四周,树其内外,巍然焕然,倍蓰旧规,甲于列郡。是役也,一言实劳焉。后佥事朱仪继续毕之,而知府王资良、同知马谦、推官陈瀚咸效其力。此外,又有射圃,圃有观德亭,则马谦所修。各州县学制大抵多同,而规模有大小耳。
  • 石屏州学 在州治东。元至元阁建。洪武二十二年重建。正统间,通判彭善道重修。
  • 宁州学 在州治东。洪武二十三年建。
  • 阿迷州学 在州治东。洪武二十七年建。正统十六年,知府徐文振、通判彭善道、知州张安重建。
  • 通海县学 在县治南。洪武二十五年,即僧寺为之,窄陋弗称。弘治十六年,提学副使彭纲行部至县,乃命修之。于是知县余人俊隐核在官之财,呈允当道,重建大成殿。十八年,佥事朱仪又以听讼东金之馀佐其成。
  • 河西县学 在县治东。元秦定间建,洪武二十九年重建。
  • 嶍峨县学 在县治东。洪武十五年建,永乐十一年重修。
  • 蒙自县学 在县治东南。洪武二十七年建。

城池[编辑]

  • 临安城 洪武十五年春都督金朝异筑土为城,洪武二十一年指挥万中始固以石。周遭六里一百八十九步,有四门:东曰迎晖,外有迎恩坊;南曰阜安,西曰清远,北曰永贞,上俱有楼。西门外有教场。
  • 通海御城 洪武十五年建,周道二里三百二十步也,阔八丈,深一丈五尺。有四门:东曰大和,南曰迎薰,西曰庆丰,北曰镇海。上俱有楼。东门外有教场。

驿堡[编辑]

  • 新建驿 在府城东迎晖门外草坫村,洪武十四年建,隶本府。
  • 曲江驿 在曲江郷永乐元年建隶建水州。
  • 宝秀驿 在崇德郷洪武十六年建隶石屏州。
  • 阿迷驿 在禄丰郷景泰七年知州胡中建隶阿迷州。
  • 矣马洞驿 在阿迷州东八十里天顺三年知州姚讷重建。
  • 罗怠驿 在阿迷州一百八十里天顺三年知州姚纳重建。
  • 通海驿 在通海县东洪武十六年建隶本县。

哨戍[编辑]

  • 南床哨 咸化十四年兵备副使何纯建建水州民兵。
  • 定临哨 副使何纯建临安卫官军。
  • 黄土坡哨 临安卫官军。
  • 三转湾哨 建水州民兵。
  • 石子坡哨 有二军哨临安卫民哨建水州民兵。
  • 木香桥哨
  • 红土坡哨
  • 沙坝哨
  • 梅子箐哨 俱临安卫官军。
  • 石崖哨 有二军哨。临安卫民哨。宁州
  • 路纳哨 宁州
  • 黒箐哨 宁州民兵。
  • 红水塘哨
  • 杉木哨 河西县。
  • 黒泥坡哨
  • 笻旧哨 嶍峨县。
  • 沙札哨 有二军哨。临安卫民哨。建水州。
  • 倘甸哨 有二军哨。临安卫民哨。蒙自县。
  • 梭罗庄哨 建水州。
  • 芭蕉哨 蒙自县。
  • 个旧哨 有二军哨。临安卫民哨。蒙自县。
  • 乌谷哨 有二军哨。临安卫民哨。蒙自县。
  • 松林堡哨 有二军哨。临安卫民哨。蒙自县。
  • 安边哨 有二军哨。临安卫氏哨。阿迷州。
  • 镇远哨 临安卫官军。
  • 新兴哨
  • 永安哨
  • 阿马者哨
  • 红菓哨
  • 永宁哨
  • 下渡哨 供阿迷州民兵。
  • 盘江上渡哨 建水州民兵。
  • 中渡哨 临安卫官军。
  • 大石洞哨 有二军哨。临安卫民哨。纳楼长官司。
  • 休冲哨 临安卫官军。
  • 独树堡哨 有二军哨。临安卫民哨。石屏州

铺舎[编辑]

  • 府前铺 在府治前。
  • 白鹤铺 在府治东一十里。
  • 南床铺 去白鹤铺二十五里。
  • 阿卜铺 去南床铺四十里。
  • 青花铺 去阿卜铺十五里。
  • 曲江铺 去青花铺十五里。
  • 马柯铺 去曲江铺十里。
  • 甸尾铺 在府治东南十里。
  • 龙泉铺 去甸尾铺三十里。
  • 梭罗铺 去龙泉铺二十五里。
  • 沙札铺 去甸尾铺东十五里。
  • 板桥铺 在府治西北十里。俱建水州。
  • 总铺 在州南。
  • 瓦屋铺 在州东二十里。
  • 独树铺 去瓦屋铺三十里。
  • 海东铺 去独树铺二十里。
  • 休冲铺 去海东铺二十里。
  • 宝秀铺 去州西三十里。
  • 近站铺 去宝秀铺五十里。俱石屏州。
  • 州前铺 在州前。
  • 义广铺 在州西南二十五里。
  • 甸苴铺 在州北三十里。
  • 石崖铺 在州北五十里。俱宁州。
  • 阿迷铺 在州前。
  • 市坪铺 在州西北十五里。
  • 赤水塘铺 在州西北六十里。
  • 龙桥铺 在州北八十里。
  • 阿末者铺 在州东四十里。
  • 矣马洞铺 在州东八十里。
  • 傍甸铺 在州东一百三十里。
  • 木瓜铺 在州东北一百二十里。
  • 罗台旧铺 在州东一百八十里。俱阿迷州。
  • 县前铺 在县东。
  • 箐口铺 县东南三十里。俱通海县。
  • 县前铺 在县南。
  • 矣能铺 在县西北三十里。
  • 碌碑铺 在县西五十里。俱河西县。
  • 县前铺 在县西二十步。嶍峨县。
  • 总铺 在县左。
  • 十里铺 在县东十里。
  • 矣波铺 在县东三十里。
  • 芭蕉铺 在县东五十里。
  • 倘甸铺 在县东七十里。俱蒙自县。

关梁[编辑]

  • 宝秀关 在石笄州西三十里,法武十六年建。
  • 甸苴关 在宁州西三十里,洪武二十四年建。
  • 东山关 在阿迷州乐蒙村,宣徳五年立。
  • 宁海关 在通海县东北一十里。
  • 建通关 在通海县东南。
  • 曲陀关 在河西县北三十里,一名万松营,元号主霅部,山势峭㧞,其顺年衒,中有甘泉三十八穴,四面冈峦环抱,茂林葱翠,永乐间立。
  • 伽罗关 在嶍峨县西南十里,景泰间建。
  • 兴衣关 在县北,弘治元年添设。
  • 箐口关 在蒙自县西南六十里,密近交阯,永乐十八年立。
  • 纳艮山关 在纳楼西南,路通交阯,成化十六年兵备副使何纯立。
  • 箐口关 在曲江村,永乐五年建。
  • 迎恩桥 在府东二里,始桥比板为之,正綂间易以石,长二丈,广五尺,上覆以屋,有牌楼,题曰迎恩。石屏州、宁州各有迎恩桥。
  • 泸江桥 在府南一里。宣德四年建。跨泸江之水,固墩以石者十,斯水以洞者九,续穹于埻,延路于桥,长一十二丈,广五尺,上覆以屋,亦九间,往来利之。
  • 泰安桥 在阿迷州西三十里。
  • 曲江桥 在府城北九一里。
  • 飞虹桥 在府城南二里。跨中沟河之水。正綂九年建成,七十年重修。
  • 浣衣桥 在府治南二里。跨小河之水,其水甚洁,浣衣胜他水。正綂间建。
  • 永安桥 在府治西北一十五里。跨白龙泉之流。成化十七年建,御史王璟有记。
  • 登瀛桥 在府西南。成化一年建,有碑。
  • 百花桥 在府治南山无垢寺前。丈岸桃李芙蓉诸花四时开放,故名。天顺丁丑建。
  • 玉虹桥 在建水州西南一十五里。长四丈,广一丈二尺,跨泸江之流。
  • 天生桥 在建永州南梭罗庄哨。其水潺潺,四时有声,有长石跨流成桥,故名。
  • 落矣桥 在石屏州西八十里宝秀郷。长一引有半,阔一丈许,跨于落矣河上。又有小桥在州之东,石桥在州之北。通逮桥在州之西。
  • 通儒桥 在宁州学右。跨半池中流,士夫往来要路。弘治间建。
  • 溥利桥 在通海县东一里。弘治二年建。
  • 永济桥 在通海县东一百步。弘治二年建。
  • 云济桥 在河西县北八十步。正綂间造,弘治三年重修。
  • 指南桥 在河西县南二里。弘治二年重修。上建凉亭三间,以憩往来行人。
  • 桂峯桥 在嶍峨县南五十步。成化间建。
  • 宜民桥 在蒙自县东。洪武间立,王景常有碑。
  • 长桥 在蒙目县东十里铺边。春夏水泛,行人以舟渡,秋冬则由桥。桥长十五丈,天顺三年建。

䑓榭[编辑]

  • 藏书阁 在府学明伦堂后。前知府赖英所建,而以经史诸书藏于上焉。今为尊经阁。
  • 惠宣堂 在府治后。知府陈礼所建,翰林侍读学士王直为记。
  • 居敬堂 在临安卫之后。指挥同知万賔所建,翰林修撰陈循为记。
  • 吏隐亭 在兵备分司。弘治十四年,副使王一言建。
  • 篑山亭 在城东五里。举人柴俸建。
  • 读书䑓 在府学后。前学士王景常、都御史韩宜可謪戍临安,于此读书。
  • 大兴楼 在河西县下敬坊。天顺间,典史卫纲建。悬大钟于其上,遇有紧急事,鸣钟聚众,常时不擅攀。

祠庙[编辑]

  • 城隍庙 在府治东。
  • 社稷坛 在府治西。
  •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治南。
  • 厉坛 在府治北。各州县俱有
  • 诸葛祠 亮征南中至此,威信所加,蛮皆心服,去而思之,为立祠焉。通海县亦有诸葛祠。
  • 旗纛庙 即今东城谯楼。设军州六纛神牌于内,每岁霜降前一日,本卫官率属各戎服迎神于教场内,次日祭焉。
  • 二贤祠 原在文庙东北。成化间,训导赵子禧建,祀本朝学士王景常、都御史韩冝可。弘治十六年,副使包裕肖其象,参政陈寍有记。后兵备副使王一言以地狭隘,与知府王资良等审买军民屋基,关其基址,徒于儒星门之左间,知马谦重修完美。
  • 关王庙 元时在府治南,洪武乙丑指挥王信迁于宣威街莲花池之西,本卫官春秋致祭,各州县俱有关王庙。
  • 东岳庙 在府城东,正统初建,石辱州亦有东岳庙。
  • 王庙 二处,一在城西北板桥铺,曰龙泉甸,岁旱祷之即雨,每岁三月府卫官致祭;一在府东南甸尾铺。
  • 土主庙 在建水州治西南一百步,永乐初建,各州县俱有土主庙,详见云南府志。
  • 圣母庙 在建水州治北三里白塔村。
  • 萧公庙 在宁州西南一里,初神有保障州治之验,天顺间知州禄安立祠祀之。
  • 白马庙 在通海县东二里,元时建,景泰二年重修。
  • 真武庙 在通海县城由,永乐八年指挥吴善建。
  • 螺峯山神庙 在河西县螺髻村,元时建,正綂间重修。
  • 龟山神庙 在河西县东城村,元时建,景泰间重修。
  • 吴敬徳祠 在石屏州北,唐时建,今徙干州南。
  • 秀山神祠 叚思平建,今为祈祷之所。
  • 桂峯祠 在嶍峨县南。

坟墓[编辑]

  • 董荘愍墓 在府治西门外一里,元天暦间葬威楚路知事通海董文彦祥,见郷献睿。弘治五年知府陈晟垣其四周。
  • 义冢 在府城西北四里,先是临安无漏泽园,成化十年知府左明善买民地以葬死而无所归者,弘治十六年知府王资良垣其四周,构屋三楹,扁曰义冢。
  • 漏泽园 在府西门外一里,弘治间廷臣奏复旧制,于是兵备副使王一言置地一区为之。

古迹[编辑]

  • 曲江城 在府治北,临曲江。有二:一筑于汉,一筑于蒙氏。
  • 砌碌石 在石屏州秀山。蛮语鹿为砌,石为碌。其石高七尺,左右各一石,高二尺,似犬逐鹿之状。相传昔有蛮酋从二犬逐鹿至此,化为石。岁旱,祷之亦应。
  • 龙马蹄石 在石屏州西八十里。石高四尺,围六尺,有龙马蹄迹。傍有小石四,呼为风伯、雨师。岁旱,俦之辄雨。
  • 临安府旧址 在通海县北五里。
  • 海府故址 在宁州西五十里大雄寺傍。
  • 西沙县故址 在宁州西北一百六十步。
  • 将䑓 有二:一在白鹤铺前,洪武间定远王沐晟驻兵于此;一在府治西北,左伯驻兵于此。今䑓废迹存。
  • 武石仙迹 在宁州西十里。道傍有三石:一石类人足,一石类砚池,一石类綦局。相传昔有仙人作之。
  • 傍甸洞 在阿迷州治东一百里。常有风雷之声,人不敢入。
  • 仙人坡 在通海县东南二十里箐口铺。每日晨,有白沙印数巨人迹在路。或扫之,及亭午俱不见,明早复然。俗谓之仙人迹。此理有不可晓者。
  • 故元帅府 在河西县北三十里。元时建,有石碑,即万松营也。
  • 天生石杵臼 在蒙自县东三里猪市。土人贸易至此,皆以为戏,可摇而不可㧞。
  • 风洞 在纳楼长官司东二十里。风自洞出,四时皆然,人不敢近。

宦迹[编辑]

  • 支渭兴 临安示江等处宣慰副都元帅。
  • 叚文秀 临安路总管。
  • 普花 临安宣慰司同知。
  • 张立道 临安军民宣抚使。
  • 朱宝 石屏千户。
  • 亨祐 千户
本朝
  • 金朝兴 都督。
  • 王执 寕州卫指挥。
  • 万中 天策卫指挥。
  • 世家宝 湖广襄阳人。
  • 程子益。王庸。朱志先。陈礼 广东人。
  • 赖英 江西人。宣德间进士。知府。
  • 徐文振 威远县人。
  • 刘芳
  • 王佐
  • 周瑛 延润。贵州兴隆卫。官精。进士。成化间知府。
  • 左明善 富顺县人。知府。
  • 薛昌 山东历城县人。
  • 陈义
  • 陈晟 美宣。广东番禺人。进士。弘治间知府。以儒术饰吏事。
  • 王济 浙江乌程人。
  • 王资良 四川金堂人。
  • 瞿霆 直隶上海县人。俱知府。
  • 张子原 四川人。
  • 牢谦 福建人。
  • 李善
  • 杨敦 广东人。
  • 李芳 广东人。
  • 董志
  • 潘晋 直隶常州人。
  • 徐景云 广东人。
  • 何矼 贵州镇远府人。
  • 张宗简
  • 王恕
  • 李东蕃 广东高要县人。
  • 程凤仪
  • 文冕 贵州赤水卫人。
  • 徐浩 陕西秦州人。俱建水知州。
  • 顾震 直隶凤阳人。
  • 李华 四川夔州人。
  • 任彬 四川苍溪人。
  • 萧伯璋 江西龙泉人。
  • 彭景忠 广东潮阳人。
  • 蒋𢑴 四川洁州人。
  • 王珣 浙江绍兴人。
  • 闭鲁 广西横州人。
  • 李𤩽 江西吉水人。
  • 张经 武功中卫人。
  • 杨樊 贵州卫人。俱石屏知州。
  • 弄甥 宁州人。
  • 禄庆 甥子。
  • 禄英 庆子。
  • 禄永 英子。
  • 禄安 英次子。
  • 禄俸 安子。俱土官。知州。
  • 王韶 贵州卫人。宁州知州。
  • 普柱 土官。
  • 郑洪范 黄岩人。
  • 张安 四川眉州人。
  • 胡中 江西永新人。
  • 姚讷 江西弋阳人。
  • 李主 湖广麻城人。
  • 杜参 江西丰城人。
  • 黄时中 湖广麻城人。
  • 陈源 福建龙溪人。
  • 黄宪 福建莆田人。
  • 曽昇 江西清江人。
  • 王元 四川重庆人。俱阿迷知州。
  • 刘文 山西大同府人。进士。本府同知。端谨有为。
  • 𠂀昭 城县人。同知。绰有能声。
  • 王玑 玉衡直隶合肥人,临安卫指挥使,有才略,能诗画。
  • 万福 天杨指挥,能恤军士。
进士
  • 张文礼 宁州人,永乐丙戌进士。
  • 刘楷 本府人,宣徳癸丑进士,历官河南按察司佥事。
  • 罗晟 石屏州人,景泰辛未进士,兵科给事中,河南按察司佥事。
  • 曽瑄 临安卫人,天顺丁丑进士,刑科给事中。
  • 邢干 临安卫人,天顺甲申进士,工部郎中,南阳府知府。
  • 罗珦 本府人,成化丙戌进士,刑部郎中,广西桂林府知府。
  • 张西铭 宁州人,成化乙未进士,提学御史。
  • 王杲 临安卫人,成化辛丑进士,都察院经历,四川布政司参政。
  • 王璟 建水州人,弘治庚戌进士,监察御史。
  • 张绎 本府人,弘治丙辰进士,都察院经历。
  • 乔瑛 通海县人,弘治已未进士,南京户部主事。
  • 刘洙 临安卫人,正德戊辰进士。

云南志卷四

◀上一卷 下一卷▶
正德云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