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正德雲南志/卷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正德雲南志
◀上一卷 卷四 下一卷▶

雲南志卷四 志四

[编辑]

臨安府

[编辑]

東至維縻州界二百四十里,西至元江府界一百八十里,南至寕遠州界六百八十里,北至澂江府界二百里,東北到廣西府三百里,東南到交阯水尾縣八百五十里,西南到禄荅寨長官司三百八十里,西北到楚雄府五百八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四百三十里,至應天府七千五百里,至順天府一萬九百九十里。

建置沿革

[编辑]

禹貢梁州之界,天文井鬼分野。古句町國。漢置句町縣,屬牂牁郡。蜀漢屬興古郡。晋二郡俱屬寧州。唐爲覊縻牁州地,屬黔州都督府。天寳末,没於南詔。蒙氏置通海郡都督府。宋時大理叚氏改爲通海節度,尋改秀山郡,後復爲通海郡,阿僰部蠻居之。元憲宗時内附,置阿僰部萬户。至元初,立臨安元江等處宣慰司,兼管軍萬户府,後改爲南路總管府,尋改臨安路,置分省。至元二十一年,改宣撫司。二十二年,改立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本朝洪武中歸附,改爲臨安府,徙治建水州。領州四、縣四、長官司九。

  • 建水州 附郭。唐時爲鳥麽蠻地。舊在本路之南,近接交阯,為雲南極邉,治故建水城,古稱步頭,亦云巴甸。元和間,蒙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漲溢如海,夷謂海爲惠,𠠝爲大,故名惠𠠝。漢誥曰建水。歴趙、楊、李、叚,皆仍舊名。叚氏時,爲些麽蠻苴𠠝所據。元初内附,置建水千户所,屬阿僰萬户。至元中,改爲建水州,屬臨安路。本朝因之,編户八里。
  • 石屏州 在府城西五十里。蠻曰舊忻,漢語林麓也。唐時,其地有澤曰異龍湖,内有三島,烏麽蠻始居一島,築末東城。宋時,阿僰蠻奪㩀之關地,得石坪,平方五里,聚爲居邑,因名石坪邑,後訛爲屏。元至元中,改邑爲州,屬臨安路。本朝改曰石屏州,編户八里。
  • 阿迷州 在府城北七十里。蠻云阿𡩋,訛爲阿迷。元初歸附,立阿𡩋萬户府。至元初,隷南路總管府。人德中,直隷臨安廣西元江篆䖏宣慰司。本朝立爲阿迷州,及改今屬,編户一十二里。
  • 寧州 在府城東北一百八十里。漢為益州郡地。晋、梁爲南寧州地。唐初,所置西寧州。貞觀中,改棃州。天寳末,沒於蠻,號浪曠,夷語謂龍也。步堆部蠻些麽徙㩀之步雄部,後屬爨蠻酋阿幾,以浪矌割與寧酋豆至,改寧部。元憲宗四年,内附,置寧部萬户,後改寧海府。至元中,改寧州,隷臨安路。舊領通海、嶍峨、西沙三縣。西沙在州東,寧酋世居之。其裔孫西沙築城於此,因名西沙籠。後以西沙縣省入州本廟,又以通海、嶍峨改今隷,州仍舊。編户七里。
  • 通海縣 在府城東北一百五十里。蠻云阿僰,又云阿赤,又云尼郎。蒙氏立為通海郡,叚氏改秀山郡,復立通海郡。元初,置通海千户,隷善闡萬户。至元中,改為縣,隷寧海府。府廢,改屬臨安路,為附郭縣,後又割隷寧州。本朝徙府治建水州,改縣隷府。編户二里。
  • 河西縣 在府城西北一百八十里杞麓湖之南。唐初,於姚州之南置西宗州,領三縣,河西其一也。天寳後,沒於蠻,為步雄部。後阿僰蠻易渠奪而居之,名其地曰休臘。元憲宗六年,内附,即阿僰部立萬户休隷之。至元十三年,改為河西州,屬臨安路,後政為縣。本朝因之。編户四里。
  • 嶍峨縣 在府城西北二百六十里河西縣,西北接滇池。漢為益州郡地。晋屬南寧州。唐時為嶍猊蠻所居,名嶍峨部,阿僰蠻酋逐嶍猊㩀其地。元初,其孫阿次内附,以其部立千户。至元十三年,改為州,領卭州、平甸二縣。二十六年,降為縣,併二縣為郷,屬臨安路,尋割隷寧州。本朝改今屬。編户七里。
  • 蒙自縣 在府城東南一百五十里。南鄰交阯,西接建水。縣境有山,名目,則漢語訛為蒙自。上有故城,白夷所築,下臨巴甸。南詔時,以趙姓者守其地。至叚氐時,為阿僰蠻所有。元初内附,尋叛,平之,置蒙自千户所,隷阿僰萬户。後改為蒙自縣,隷臨安路。本朝因之,編户一十五里。
  • 納樓茶甸長官司 在府城西南一百八十里。蒙氏為茶甸。元初置千户,隷阿𡩋萬户。至元中,改隷善闡宣慰司。後分為二千户,隷雲南行省。尋改隷臨安宣慰司,又改納樓茶甸。本朝改長官司,隷本府。
  • 教化三部長官司 在府城東南三百五十里。蠻云強現,漢訛為教化三部。強現,牙車三部酋也。元隷王弄山,後立強現三部,直隷臨安等䖏宣慰司,後屬強現四部。本朝改長官司,隷本府。
  • 王弄山長官司 在府城東南二百五十里。兀良吉歹征交阯,路經阿迷,立大小二部。本朝改長官司,隷本府。
  • 虧容甸長官司 在府城西南一百四十里。舊識容甸部。元至元中歸附,撥隷元江路。地下濕上熱,多瘴癘,常以安置有罪之人。本朝改長官司,隷本府。
  • 溪䖏甸長官司 在府城西南一百五十里。舊七溪溪䖏甸部。酋名賀殢,漢訛為和泥。本一部,後蠻酋官挂兄弟分為三部,溪䖏甸部其一也。元置軍民副萬户,隷雲南行省。後復罷副萬户,屬元江路。本廟改長官司,隷本府。
  • 思陀甸長官司 在府城西南二百五十里。舊為官桂思陀部。初管落恐、溪䖏二甸,後不相服,分為三。元置和泥路,隷雲南行省,後屬元江路。本朝改長官司,隷本府。
  • 左能寨長官司 在府城西南二百三十里。舊為思陀甸寨,後不相服,改左能寨。本朝置長官司,隷本府。
  • 落𢙢甸長官司 在府城西南二百里。舊為作溪落恐部,屬思陀甸,後不相服。元置軍民萬户,隷雲南行省,後屬元江路。本朝改長官司,隷本府。
  • 安南長官司 在府城東南一百九十里。本阿僰蠻所居地,舊名褒古,後名捨資。元至元中,置捨資千户,後以其地近交阯,改安南道防送軍千户,屬臨安路。本朝改長官司,隷本府。

郡名

[编辑]

黎州唐名,《寧州志》。臨安元名

山川

[编辑]
  • 判𠀋山 在府城南三十里。髙千餘仭,中有三峯,削出如筆架,人謂之筆架山,又謂之仙人堂。昔大埋叚思平外舅爨判居其上,因名。有祠在焉。舊有洞出銀,今礦苗斷絶。本朝王景章有判山翫月歌,見後。
  • 連雲山 在府治南二十里。四時常有雲氣,故名。
  • 寳山 在府治西南二里。相傳此山夜有光如火,産石如實,故名。
  • 象山 在府治南五里。其形如象,故名。
  • 石巖山 在府治東十五里。山麓有洞,異龍湖、瀘江諸水,至此入洞復出,流入阿迷州。
  • 捧印山 在府治東二十里。有石如印,在山之嶺,俗云仙人捧印
  • 矣和坡山 在府東南判山郷沙寨。材髙可十餘丈,林壑之羙,宛然如畫。
  • 馬鞍山 在府治西北五里。其形如鞍,故名。
  • 火熖山 在府治西北十里。土有硫黄氣,有疾者卧其上即愈。
  • 豐山 與火熖山相連。土地胆沃,草木茂盛,民居其間多富足,故名。
  • 黒冲山 在府治西北四十里。雲黒樹脂,經年不霽,多瘴𤸒,人不敢徃。
  • 落榮山 在府治西南三里。其土香羙,作餅炙熟可食,僰婦嗜。大
  • 乾陽山在石屏州北五里。髙可五百餘丈,上有石岡,綿亘二百餘里。廻旋起伏,佳木蒼翠。山麓有乾陽龍祠,嵗旱禱之即雨。
  • 菜玉山 在石屏州東一十五里。中有石,謂之菜王。
  • 鍾秀山 在石屏州南二十五里。髙三百餘丈,綿亘百餘里。中有紫石,可採為硯。其西北有寳山,如圓珠。
  • 萬松山 在寧州東九里。麓盤頂峭,上有松林,四時蒼翠。
  • 登樓山 在寧州東南二十里。髙可千丈,袤八十餘里。登之則遠近之景舉在目前。山頂有池,方百步。嘗有翠鳥飛集,有葉落池中,鳥即啣去。昔蒙氏封為東隅之神,有祠在焉。山形如文字,故又名文峯。今儒學門對之。
  • 烏兖山 在阿迷州東一十五里。又名東山。嘗有烏飛集其上。
  • 祿豐山 在阿迷州東南五十里樂蒙村。連接東山,状如石城,乃土官舊寨也。
  • 蓬和山 在州西北一百八十里傍甸村。又名豐樂山。與烏充、祿豐雖異䖏,然皆形連勢棱,陡峻險阻,環抱州治。
  • 諸葛山 在通海縣東南三里。昔諸葛亮南征,駐兵於此。
  • 秀山 在通海縣南六十里。又名青山。列翠如屏,下瞰長河。山半有判府泉,味北而清,飲之令人肥白。其麓有秀山,泉亦清羙。
  • 螺髻山 在河西縣西五里。山頂如佛之螺䯻然,峯頭有石塔一座,髙夫許。塔前有清水一池,寛丈許,内有蓴菜、螺螄,四時不竭,每晨有白雲覆其上。
  • 禄溪山 在河西縣東北,望之宛如錦屏。
  • 龜山 在嶍峨縣治東北,其状如龜。
  • 目則山 在蒙自縣西三十里。橫列二十餘峯,秀麗如畫,百里外舉目則見,故名。
  • 羡裒山 在蒙自縣東九十里。上多石荀,絶頂平地干頃,中有三池,水草四時不枯竭,最宜牧放。
  • 曲通山 在納樓茶甸長官司西南八里。山半有三泉,一流入禄豐江,二流入石洞。
  • 思陀山 在思陀甸長官司治東。山頂平夷,有思陀寨遺趾。
  • 波些山 在教化三部長官司西四十里。孤峯削出,冠衆山。
  • 溪䖏山 在溪䖏甸長官司治西。峭㧞延長,土民世居其上。中有溪澗,因名。
  • 北嶺 在府治北三十五里。約髙五百餘丈,山勢嵳峨,𣗳木葱欝,興判山對峙。
  • 碧玉峯 在寧州北五十里。巖石磷磷,下瞰撫仙湖,波光涵浸如碧玉。上有碧玉神祠,傍有石如懸鐘,又名石鐘岩。
  • 龍川 在寧州北五十里,路居郷。源發甸頭山澗中,澗可七尺,灌溉之利甚慱,北流注撫仙湖。
  • 建水 在府城西,廣五里,今湮塞過半。
  • 瀘江 在府城南。源自石屏州異龍湖,東流入河迷州南,爲樂蒙河,入於盤江。
  • 曲江 在府城東北九十里。源自新興州普廟村,由嶍峨縣、石屏州㑹諸水至河西縣界,入建水州境,爲曲江,而東匯于盤江。
  • 禮社江 在府城西,流經城南,入納樓茶甸界爲禄豐江,經蒙自縣爲梨花江,東南注於交阯清水江。
  • 婆𠔃江 在寧州東六十里,源自澂江撫仙湖,經州境匯於婆𠔃甸,入盤江。
  • 禄卑江 在河西縣西五十里,一名沾夷江,源自新興,流經縣境,東入於曲江。
  • 合流江 在嶍峨縣南,一源自石屏州,一源自新興州,俱至本縣合流,入于曲江。
  • 虧容江 在虧容甸長官司西五里,源自元江入境,東經車人寨,出寧遠州境。
  • 落矣河 在石屏州西八十里,源自元江府入境,出虧容。臣
  • 樂蒙河 源自異龍湖,至建水爲瀘江,而西来曲折繞於州前,東迂半舎而入盤江。
  • 髙河 在寧州東四里團山頂上,周三百步,乆雨不溢,旱不涸。昔有人盗水灌田,而風雷輙至,後不敢犯。
  • 魯部河 在教化三部長官司西南三十里,源自禮社江,經司境入梨花江。
  • 異龍湖 在石屏州治東,湖有九曲,周一百五十里,土人尊之曰海。中有三島,小島曰孟繼龍,有蛇虫,人不可居,昔蠻酋以有罪者流此;中島曰小末束;大島曰和龍,漢人名曰水城,蠻酋立城其上,四面皆巨浸,流爲瀘江。
  • 通海湖 在通海縣北三里,源自河西縣,流注爲湖,周八十里,土人大之曰海。相傳昔水澇不通,有僧于縣治東北石筍叢立䖏,以杖穿穴洩其水,因名通海。詳見仙釋。
  • 蓮花池 在府治西,廣二里,清澈如鑑,每夏花開如錦。
  • 温泉 有九,一在府治東北三十五里香林寺山下,泉温而清,每春暮,郡人浴三日乃歸,謂之祛時疫。一在建水州治北曲江村,水沸如鼎,人不敢近,傍有凉泉,成化間,知州王恕於温泉流出百步䖏,甓池受湯,注以凉泉,構屋覆之,以便浴焉。一在石屏州南三十里,相連有五塘,每嵗春月,州人有疾者,皆徃浴焉。一在寧州南二十里許礜山之麓,池闊二丈,上有一石,垂如象鼻,鼻有兩孔,浴者出入两間,蔽内外,其水清温不甚熱,乆浴可愈沉疴,中有異木不朽,又有文石白沙布於池底,撓之不濁。一在阿迷州西南四十里,泉傍有石洞数丈,可容百人,上有干霄之木。一在通海縣西百步。一在河西縣西四十里碌碑河邉佛光山下。一在嶍峨縣香栢古祠之右。一在蒙自縣南五里。
  • 白龍泉 在府治西北,上跨以橋,其水灌溉甚博,士人廟其傍,嵗旱禱之即雨,其東北有甘泉清冽,汲之不竭。
  • 靈泉 在寧州治西,其深莫測,謂有龍物潜焉。
  • 新生泉 在通海縣東一十里,可灌田百畆。
  • 龍華泉 在蒙自縣廢龍華寺内,相傳有靈物潜其中,嵗旱取水禱之輙雨。
  • 玉潔井 在府之東,味甘,列色如玉潔。
  • 大小龍井 在石屏州治西,二井相鄰,合流入于異龍湖。
  • 通井 在寧州治南,水甚潔,即旱不涸。
  • 火井 在阿迷州東北三十里,其水溢出于田,常有煙氣,投以竹木則火燃,夜則有光,井傍石亦常熱,盖莫能究其然也。
  • 石屏湖 有記。

形勝

[编辑]
  • 爲滇上閫 桂香樓記。
  • 邉徼重地 指林寺記。
  • 北抵澂江,西連楚雄 郡志。
  • 南隣交阯,爲雲南極邊 建水州志。
  • 廣西都㑹之地 同上。
  • 鍾秀乾陽,控扼前後,異龍落矣,縈帶東西 俱石屏州志。
  • 前控通海,後引澂江 寧州志。
  • 山比金城,水如玉玦 阿迷州志。
  • 山環水抱 建水州志。
  • 群峯囬環,一水羅帶 王景常記。

土産

[编辑]

南安長官司出。 銀建水州判山、蒙自縣判村、嶍峨縣寳巖俱出。 銅寧州出。 鐡河西、嶍峨二縣出。 鍚蒙自縣箇舊村出。 鉛各銀塲俱出。 墨通海縣出,髙者勝微墨。 降香阿達州出。 紫㯽榔即馬金囊,安南長官司出。 勝沉香即紫檀香,河西縣出。 䗲蛇膽安南長官司出。蛇長丈餘,四足,有黄鱗、黒鱗,能食鹿。春冬在山,夏秋在水,土人殺而食之,取其膽。治牙疼,解毒藥,黄鱗爲上,黒鱗次之。 三柰子 茯苓 常山 當歸 黄岑 厚朴 枳實 茶 波羅蜜 草菓 芭蕉實 方竹 莎羅花俱本府出。 黄蘖 防風 羚羊俱阿迷州出。 木香 鄧花 薔薇 紫石可爲硯,俱石屏州出。 葛根 𪅂鷄似家鷄而尾短。 升麻俱寕州出。 紫榆木建水州出。 糖納接,虧容甸出。

户口

[编辑]
  • 户 一萬六千一百八十。
  • 口 一十九萬三千一百二十二。

田粮

[编辑]
  • 田 官民田地一千六百五十二頃八十二畆三分。
  • 粮 夏稅小麥正耗一千一百九十一石七斗二升二合八勺,秋粮米正耗一萬四千六百九十四石五斗五升五合三勺五抄。

屯田

[编辑]
  • 南庄屯 在府治東北三十里。
  • 西庄屯 在府治西北一十五里。
  • 黒冲屯 在府治西北四十里。
  • 曠野屯 在府治北五十里。
  • 洞口屯 在府治東十里。
  • 石屏屯
  • 五畆屯
  • 左角屯 俱在石屏州。
  • 曲江屯 在建水州曲江郷。
  • 梅冲屯 在石屏州東四十里。
  • 寳秀屯 在石屏州寳秀村。
  • 黒泊屯 在蒙自縣西北三十里。
  • 海外屯 在通海縣西北五十里。
  • 碌碑屯 在河西縣。
  • 前所屯
  • 右所屯 俱在寧州東南壩。俱臨安衞。
  • 髙茶屯 在寧州西浣江上。
  • 浪廣屯 在寧州西舊州界。俱廣南衛。
  • 牙口屯
  • 蘆蓆衝屯
  • 鉢盂屯 俱在寧州易富郷。雲南前衞右所。

風俗

[编辑]
  • 士俗質野 郡志:士俗質野,民性愚傲,爨僰二種爲最盛。
  • 採獵爲業 雲南志:居村落者,名爲蒲剌,形醜而性悍,短衣跣是,首挿雉尾,身佩甲兵,以採獵爲生業。獲禽多者,稱爲同類之最也。
  • 以貝交易,多積爲富 郡志。
  • 俗尚詩書 郡治之近,山水明秀,所生人物俊偉者,多家有詩書,吾伊之聲相聞,而杼貢前後不乏。前儒士張景雲有詩云:一方緫號詩書郡,六詔咸稱禮樂邦。
  • 捕魚爲生 居水漬者,名㱔袁蠻,非僰非爨,不務農稼,惟好捕魚,得即食之,以此爲生,無求於世。建水州志。
  • 婚禮近古 近州而居者矣,僰人而嫁娶之期,率用暮夜,盖亦有古者婚禮之遺意焉。石屏州志。
  • 民尚氣節 居於州之近者,家習詩書,人知理道,以氣節相尚,而耻爲汙下之事。其仕於外者,徃徃有廉介忠勇之稱。
  • 秀民知學 阿迷州民間之俊秀者,亦入學從師,受經取科貢,而風化其漸羙矣。
  • 飷餌致敬 州中土人,凡遇時節徃來,以白粳米炊爲輭飯,杵之爲餅,折而捻之,若半月然。盛以瓦盤,致饋親厚,以爲禮之至重。俱阿迷州志。
  • 鷄酒致見 居於山林村落者,多夷罷。凡見土官及親交長者,則必執鷄携酒,以將其敬。鷄之大者,則頭向前,小則倒置於後。酒貯以壺,亦不過数盃。其禮錐薄,亦有執贄相見之意。寧州志。已上風俗,各州縣多同。
  • 群蠻雜䖏 九甸群蠻雜䖏,藏匿山林,刀耕火種。喜則人,怒則獸,無有恩義。一言不合,則機毒引弓相向,死則以財物憤之。其相讐殺,乃其本習,非德化所能懷柔。唯董之以威,庶可慴脈。舊志。

公署

[编辑]
  • 臨元道 在府治北,洪武間建。成化間,兵備居之。今仍舊制爲道,各州縣俱有。
  • 兵備分司 在府治西北,永樂二年建,舊爲察院。初,臨安無兵備,成化十三年,廵撫都御史王恕始奏添設。初居開元道,成化二十一年,副使劉肅遷此。弘治十三年,兵備副使王一言重建。庭堂宏敬,䑓池清麗,繚以磚垣,因以重屋,誠一方之壮觀也。正徳二年裁革。
  • 布政分司 在府治西北,各州縣俱府。
  • 府治 在城中立政街。洪武十五年,臨安平,徙置。建水州。舊治佛寺,二十五年,通判許莘建。内有經歴司、照磨所、司獄司、萬盈庫、架閣庫,其廣濟倉、稅課司、隂陽學、醫學,則散置於府治傍近。旌善、申明二亭,在府門外左右。王景常有新建府治記。
  • 建水州治 舊在城西門外,洪武十六年,知州張子原徙置城中。府治東南,内有吏目㕔,所領有曲江廵檢司,則在州東北一百里曲江村。
  • 石屏州治 洪武十六年建,内有吏目㕔,所領有寳秀廵檢司、税課局、河泊所、寳秀鐵冶所。
  • 寧州治 舊在仁善村,洪武二十三年徒置。古西沙縣東南,内有吏目㕔。先是土官掌州事,弘治十七年,廵撫都御史陳金奏添流官知州掌印管事,土官專廵捕。正徳三年,流官知州裁革,所領有甸苴廵檢司、河泊所。
  • 阿迷州治 洪武十六年建,内有吏目㕔,所領有東山口廵檢司。
  • 通海縣治 洪武二十五年建,内有典史㕔,其大豐倉、稅課局、河泊所、隂陽學、養濟院則散置於縣傍近。
  • 河西縣治 洪武十八年建,内有典史㕔,前有皷楼,所領有曲陀廵檢司。河泊所。
  • 蒙自縣治 洪武十五年建,内有典史㕔,所領有箐口關廵檢司,在縣南六十里。先是,土官知縣羅,羅人祿勝朝京師唯世𥫄,至弘治間,兄弟争官,各相讐,於是廵撫都御史應城陳金奏除流官知縣,以任縣事。
  • 嶍峨縣治 洪武十四年建,内有典史㕔,前有皷楼,其申明、旌善二亭。養濟院在縣之左右,所領有羅、興衣二廵檢司。
  • 臨安衞 在府治東太和街。洪武十五年建。内有經歴司,所領有鎮撫一,左、右、中、前、後、中、左千户所六,各領所鎮撫一,百户十。其前前、右右二所,守禦、通海
  • 九長官司 俱無公署。凡有公𥝠事,各於上官所居寨治之。

學校

[编辑]
  • 府學 在府治西。元平章王維勤創建。本朝洪武十六年重脩。二十二年,通判許莘始大其規。正綂八年,知府徐文振重脩。十四年,通判彭善道又拓其基。成化十五年,知府薛昌又新之。弘治九年,副使李孟晊、知府陳晟益施營治之功。東為文廟,翼以兩廡,象祀聖賢,儀以㦸門,表以櫺星。西爲明倫堂,翼堂左右爲進徳、脩業、日新、時習四齋。前則重之以門,後爲尊經閣,爲學官廨宅。左右齋之外,則諸生肄業號舍。先是,櫺星門外爲民居所逼,副使何純始市而池之。舊基窄狹斜鈌,副使王一言始恢拓方正,而大施脩繕,務極宏壮,垣其四周,𣗳其内外,巍然煥然,倍蓰舊規,甲于列郡。是役也,一言實勞焉。後僉事朱儀繼續畢之,而知府王資良、同知馬謙、推官陳瀚咸效其力。此外,又有射圃,圃有觀德亭,則馬謙所脩。各州縣學制大抵多同,而規模有大小耳。
  • 石屏州學 在州治東。元至元閣建。洪武二十二年重建。正統間,通判彭善道重脩。
  • 寧州學 在州治東。洪武二十三年建。
  • 阿迷州學 在州治東。洪武二十七年建。正統十六年,知府徐文振、通判彭善道、知州張安重建。
  • 通海縣學 在縣治南。洪武二十五年,即僧寺爲之,窄陋弗稱。弘治十六年,提學副使彭綱行部至縣,乃命脩之。於是知縣余人俊隠覈在官之財,呈允當道,重建大成殿。十八年,僉事朱儀又以聽訟東金之餘佐其成。
  • 河西縣學 在縣治東。元秦定間建,洪武二十九年重建。
  • 嶍峨縣學 在縣治東。洪武十五年建,永樂十一年重脩。
  • 蒙自縣學 在縣治東南。洪武二十七年建。

城池

[编辑]

  • 臨安城 洪武十五年春都督金朝異築土爲城,洪武二十一年指揮萬中始固以石。周遭六里一百八十九步,有四門:東曰迎暉,外有迎恩坊;南曰阜安,西曰清逺,北曰永貞,上俱有楼。西門外有教塲。
  • 通海禦城 洪武十五年建,周道二里三百二十步也,濶八丈,深一丈五尺。有四門:東曰大和,南曰迎薰,西曰慶豐,北曰鎮海。上俱有樓。東門外有教塲。

驛堡

[编辑]
  • 新建驛 在府城東迎暉門外草坫村,洪武十四年建,隷本府。
  • 曲江驛 在曲江郷永樂元年建隷建水州。
  • 寳秀驛 在崇德郷洪武十六年建隷石屏州。
  • 阿迷驛 在祿豐郷景泰七年知州胡中建隷阿迷州。
  • 矣馬洞驛 在阿迷州東八十里天順三年知州姚訥重建。
  • 羅怠驛 在阿迷州一百八十里天順三年知州姚納重建。
  • 通海驛 在通海縣東洪武十六年建隷本縣。

哨戍

[编辑]
  • 南床哨 咸化十四年兵備副使何純建建水州民兵。
  • 定臨哨 副使何純建臨安衞官軍。
  • 黄土坡哨 臨安衞官軍。
  • 三轉灣哨 建水州民兵。
  • 石子坡哨 有二軍哨臨安衞民哨建水州民兵。
  • 木香橋哨
  • 紅土坡哨
  • 沙壩哨
  • 梅子箐哨 俱臨安衞官軍。
  • 石崖哨 有二軍哨。臨安衞民哨。寧州
  • 路納哨 寧州
  • 黒箐哨 寧州民兵。
  • 紅水塘哨
  • 杉木哨 河西縣。
  • 黒泥坡哨
  • 笻舊哨 嶍峨縣。
  • 沙劄哨 有二軍哨。臨安衞民哨。建水州。
  • 倘甸哨 有二軍哨。臨安衞民哨。蒙自縣。
  • 梭羅庄哨 建水州。
  • 芭蕉哨 蒙自縣。
  • 箇舊哨 有二軍哨。臨安衞民哨。蒙自縣。
  • 烏谷哨 有二軍哨。臨安衞民哨。蒙自縣。
  • 松林堡哨 有二軍哨。臨安衞民哨。蒙自縣。
  • 安邉哨 有二軍哨。臨安衞氏哨。阿迷州。
  • 鎮遠哨 臨安衞官軍。
  • 新興哨
  • 永安哨
  • 阿馬者哨
  • 紅菓哨
  • 永寧哨
  • 下渡哨 供阿迷州民兵。
  • 盤江上渡哨 建水州民兵。
  • 中渡哨 臨安衞官軍。
  • 大石洞哨 有二軍哨。臨安衞民哨。納樓長官司。
  • 休冲哨 臨安衞官軍。
  • 獨樹堡哨 有二軍哨。臨安衞民哨。石屏州

鋪舎

[编辑]
  • 府前鋪 在府治前。
  • 白鶴鋪 在府治東一十里。
  • 南床鋪 去白鶴鋪二十五里。
  • 阿卜鋪 去南床鋪四十里。
  • 青花鋪 去阿卜鋪十五里。
  • 曲江鋪 去青花鋪十五里。
  • 馬柯鋪 去曲江鋪十里。
  • 甸尾鋪 在府治東南十里。
  • 龍泉鋪 去甸尾鋪三十里。
  • 梭羅鋪 去龍泉鋪二十五里。
  • 沙劄鋪 去甸尾鋪東十五里。
  • 板橋鋪 在府治西北十里。俱建水州。
  • 總鋪 在州南。
  • 瓦屋鋪 在州東二十里。
  • 獨樹鋪 去瓦屋鋪三十里。
  • 海東鋪 去獨樹鋪二十里。
  • 休冲鋪 去海東鋪二十里。
  • 寳秀鋪 去州西三十里。
  • 近站鋪 去寳秀鋪五十里。俱石屏州。
  • 州前鋪 在州前。
  • 義廣鋪 在州西南二十五里。
  • 甸苴鋪 在州北三十里。
  • 石崖鋪 在州北五十里。俱寧州。
  • 阿迷鋪 在州前。
  • 市坪鋪 在州西北十五里。
  • 赤水塘鋪 在州西北六十里。
  • 龍橋鋪 在州北八十里。
  • 阿末者鋪 在州東四十里。
  • 矣馬洞鋪 在州東八十里。
  • 傍甸鋪 在州東一百三十里。
  • 木瓜鋪 在州東北一百二十里。
  • 羅台舊鋪 在州東一百八十里。俱阿迷州。
  • 縣前鋪 在縣東。
  • 箐口鋪 縣東南三十里。俱通海縣。
  • 縣前鋪 在縣南。
  • 矣能鋪 在縣西北三十里。
  • 碌碑鋪 在縣西五十里。俱河西縣。
  • 縣前鋪 在縣西二十步。嶍峨縣。
  • 總鋪 在縣左。
  • 十里鋪 在縣東十里。
  • 矣波鋪 在縣東三十里。
  • 芭蕉鋪 在縣東五十里。
  • 倘甸鋪 在縣東七十里。俱蒙自縣。

關梁

[编辑]
  • 寳秀關 在石笄州西三十里,法武十六年建。
  • 甸苴關 在寧州西三十里,洪武二十四年建。
  • 東山關 在阿迷州樂蒙村,宣徳五年立。
  • 寧海關 在通海縣東北一十里。
  • 建通關 在通海縣東南。
  • 曲陀關 在河西縣北三十里,一名萬松營,元號主霅部,山勢峭㧞,其順年衒,中有甘泉三十八穴,四面岡巒環抱,茂林葱翠,永樂間立。
  • 伽羅關 在嶍峨縣西南十里,景泰間建。
  • 興衣關 在縣北,弘治元年添設。
  • 箐口關 在蒙自縣西南六十里,密近交阯,永樂十八年立。
  • 納艮山關 在納樓西南,路通交阯,成化十六年兵備副使何純立。
  • 箐口關 在曲江村,永樂五年建。
  • 迎恩橋 在府東二里,始橋比板爲之,正綂間易以石,長二丈,廣五尺,上覆以屋,有牌樓,題曰迎恩。石屏州、寧州各有迎恩橋。
  • 瀘江橋 在府南一里。宣德四年建。跨瀘江之水,固墩以石者十,斯水以洞者九,續穹於埻,延路于橋,長一十二丈,廣五尺,上覆以屋,亦九間,徃来利之。
  • 泰安橋 在阿迷州西三十里。
  • 曲江橋 在府城北九一里。
  • 飛虹橋 在府城南二里。跨中溝河之水。正綂九年建成,七十年重脩。
  • 浣衣橋 在府治南二里。跨小河之水,其水甚潔,浣衣勝他水。正綂間建。
  • 永安橋 在府治西北一十五里。跨白龍泉之流。成化十七年建,御史王璟有記。
  • 登瀛橋 在府西南。成化一年建,有碑。
  • 百花橋 在府治南山無垢寺前。丈岸桃李芙蓉諸花四時開放,故名。天順丁丑建。
  • 玉虹橋 在建水州西南一十五里。長四丈,廣一丈二尺,跨瀘江之流。
  • 天生橋 在建永州南梭羅庄哨。其水潺潺,四時有聲,有長石跨流成橋,故名。
  • 落矣橋 在石屏州西八十里寶秀郷。長一引有半,濶一丈許,跨於落矣河上。又有小橋在州之東,石橋在州之北。通逮橋在州之西。
  • 通儒橋 在寧州學右。跨半池中流,士夫徃来要路。弘治間建。
  • 溥利橋 在通海縣東一里。弘治二年建。
  • 永濟橋 在通海縣東一百步。弘治二年建。
  • 雲濟橋 在河西縣北八十步。正綂間造,弘治三年重脩。
  • 指南橋 在河西縣南二里。弘治二年重脩。上建凉亭三間,以憇徃来行人。
  • 桂峯橋 在嶍峨縣南五十步。成化間建。
  • 宜民橋 在蒙自縣東。洪武間立,王景常有碑。
  • 長橋 在蒙目縣東十里鋪邉。春夏水泛,行人以舟渡,秋冬則由橋。橋長十五丈,天順三年建。

䑓榭

[编辑]
  • 藏書閣 在府學明倫堂後。前知府頼英所建,而以經史諸書藏於上焉。今爲尊經閣。
  • 惠宣堂 在府治後。知府陳禮所建,翰林侍讀學士王直爲記。
  • 居敬堂 在臨安衞之後。指揮同知萬賔所建,翰林脩撰陳循爲記。
  • 吏隠亭 在兵備分司。弘治十四年,副使王一言建。
  • 簣山亭 在城東五里。舉人柴俸建。
  • 讀書䑓 在府學後。前學士王景常、都御史韓宜可謪戍臨安,于此讀書。
  • 大興樓 在河西縣下敬坊。天順間,典史衞綱建。懸大鐘於其上,遇有緊急事,鳴鐘聚衆,常時不擅攀。

祠廟

[编辑]
  • 城隍廟 在府治東。
  • 社稷壇 在府治西。
  •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治南。
  • 厲壇 在府治北。各州縣俱有
  • 諸葛祠 亮征南中至此,威信所加,蠻皆心服,去而思之,爲立祠焉。通海縣亦有諸葛祠。
  • 旗纛廟 即今東城譙樓。設軍州六纛神牌於内,每嵗霜降前一日,本衞官率属各戎服迎神於教塲内,次日祭焉。
  • 二賢祠 原在文廟東北。成化間,訓導趙子禧建,祀本朝學士王景常、都御史韓冝可。弘治十六年,副使包裕肖其象,叅政陳寍有記。後兵備副使王一言以地狹隘,與知府王資良等审買軍民屋基,關其基址,徒於儒星門之左間,知馬謙重脩完羙。
  • 關王廟 元時在府治南,洪武乙丑指揮王信遷於宣威街蓮花池之西,本衞官春秋致祭,各州縣俱有關王廟。
  • 東嶽廟 在府城東,正統初建,石辱州亦有東嶽廟。
  • 王廟 二䖏,一在城西北板橋鋪,曰龍泉甸,嵗旱禱之即雨,每嵗三月府衞官致祭;一在府東南甸尾鋪。
  • 土主廟 在建水州治西南一百步,永樂初建,各州縣俱有土主廟,詳見雲南府志。
  • 聖母廟 在建水州治北三里白塔村。
  • 蕭公廟 在寧州西南一里,初神有保障州治之驗,天順間知州禄安立祠祀之。
  • 白馬廟 在通海縣東二里,元時建,景泰二年重脩。
  • 真武廟 在通海縣城由,永樂八年指揮吴善建。
  • 螺峯山神廟 在河西縣螺髻村,元時建,正綂間重脩。
  • 龜山神廟 在河西縣東城村,元時建,景泰間重脩。
  • 呉敬徳祠 在石屏州北,唐時建,今徙干州南。
  • 秀山神祠 叚思平建,今爲祈禱之所。
  • 桂峯祠 在嶍峨縣南。

墳墓

[编辑]

  • 董荘愍墓 在府治西門外一里,元天暦間塟威楚路知事通海董文彦祥,見郷獻睿。弘治五年知府陳晟垣其四週。
  • 義塚 在府城西北四里,先是臨安無漏澤園,成化十年知府左明善買民地以塟死而無所歸者,弘治十六年知府王資良垣其四週,構屋三楹,扁曰義塚。
  • 漏澤園 在府西門外一里,弘治間廷臣奏復舊制,於是兵備副使王一言置地一區爲之。

古蹟

[编辑]
  • 曲江城 在府治北,臨曲江。有二:一築於漢,一築於蒙氏。
  • 砌碌石 在石屏州秀山。蠻語鹿爲砌,石爲碌。其石髙七尺,左右各一石,髙二尺,似犬逐鹿之状。相傳昔有蠻酋從二犬逐鹿至此,化爲石。嵗旱,禱之亦應。
  • 龍馬蹄石 在石屏州西八十里。石髙四尺,圍六尺,有龍馬蹄跡。傍有小石四,呼爲風伯、雨師。嵗旱,儔之輙雨。
  • 臨安府舊址 在通海縣北五里。
  • 海府故址 在寧州西五十里大雄寺傍。
  • 西沙縣故址 在寧州西北一百六十歩。
  • 將䑓 有二:一在白鶴鋪前,洪武間定遠王沐晟駐兵於此;一在府治西北,左伯駐兵於此。今䑓廢跡存。
  • 武石仙跡 在寧州西十里。道傍有三石:一石類人足,一石類硯池,一石類綦局。相傳昔有仙人作之。
  • 傍甸洞 在阿迷州治東一百里。常有風雷之聲,人不敢入。
  • 仙人坡 在通海縣東南二十里箐口鋪。每日晨,有白沙印数巨人跡在路。或掃之,及亭午俱不見,明早復然。俗謂之仙人跡。此理有不可曉者。
  • 故元帥府 在河西縣北三十里。元時建,有石碑,即萬松營也。
  • 天生石杵臼 在蒙自縣東三里豬市。土人貿易至此,皆以爲戯,可摇而不可㧞。
  • 風洞 在納樓長官司東二十里。風自洞出,四時皆然,人不敢近。

宦蹟

[编辑]

  • 支渭興 臨安示江等䖏宣慰副都元帥。
  • 叚文秀 臨安路總管。
  • 普花 臨安宣慰司同知。
  • 張立道 臨安軍民宣撫使。
  • 朱寳 石屏千户。
  • 亨祐 千户
本朝
  • 金朝興 都督。
  • 王執 寕州衞指揮。
  • 萬中 天策衞指揮。
  • 世家寳 湖廣襄陽人。
  • 程子益。王庸。朱志先。陳禮 廣東人。
  • 頼英 江西人。宣德間進士。知府。
  • 徐文振 威遠縣人。
  • 劉芳
  • 王佐
  • 周瑛 延潤。貴州興隆衞。官精。進士。成化間知府。
  • 左明善 富順縣人。知府。
  • 薛昌 山東歴城縣人。
  • 陳義
  • 陳晟 羙宣。廣東番禺人。進士。弘治間知府。以儒術飾吏事。
  • 王濟 浙江烏程人。
  • 王資良 四川金堂人。
  • 瞿霆 直隷上海縣人。俱知府。
  • 張子原 四川人。
  • 牢謙 福建人。
  • 李善
  • 楊敦 廣東人。
  • 李芳 廣東人。
  • 董志
  • 潘晋 直隷常州人。
  • 徐景雲 廣東人。
  • 何矼 貴州鎮遠府人。
  • 張宗簡
  • 王恕
  • 李東蕃 廣東髙要縣人。
  • 程鳳儀
  • 文冕 貴州赤水衞人。
  • 徐浩 陝西秦州人。俱建水知州。
  • 顧震 直隷鳳陽人。
  • 李華 四川夔州人。
  • 任彬 四川蒼溪人。
  • 蕭伯璋 江西龍泉人。
  • 彭景忠 廣東潮陽人。
  • 蔣𢑴 四川洁州人。
  • 王珣 浙江紹興人。
  • 閉魯 廣西橫州人。
  • 李瓛 江西吉水人。
  • 張經 武功中衞人。
  • 楊樊 貴州衞人。俱石屏知州。
  • 弄甥 寧州人。
  • 禄慶 甥子。
  • 禄英 慶子。
  • 祿永 英子。
  • 祿安 英次子。
  • 祿俸 安子。俱土官。知州。
  • 王韶 貴州衞人。寧州知州。
  • 普柱 土官。
  • 鄭洪範 黄巖人。
  • 張安 四川眉州人。
  • 胡中 江西永新人。
  • 姚訥 江西弋陽人。
  • 李主 湖廣麻城人。
  • 杜參 江西豐城人。
  • 黄時中 湖廣麻城人。
  • 陳源 福建龍溪人。
  • 黄憲 福建莆田人。
  • 曽昇 江西清江人。
  • 王元 四川重慶人。俱阿迷知州。
  • 劉文 山西大同府人。進士。本府同知。端謹有爲。
  • 𠂀昭 城縣人。同知。綽有能聲。
  • 王璣 玉衡直隷合肥人,臨安衞指揮使,有才畧,能詩畫。
  • 萬福 天楊指揮,能恤軍士。
進士
  • 張文禮 寧州人,永樂丙戌進士。
  • 劉楷 本府人,宣徳癸丑進士,歷官河南按察司僉事。
  • 羅晟 石屏州人,景泰辛未進士,兵科給事中,河南按察司僉事。
  • 曽瑄 臨安衞人,天順丁丑進士,刑科給事中。
  • 邢幹 臨安衞人,天順甲申進士,工部郎中,南陽府知府。
  • 羅珦 本府人,成化丙戌進士,刑部郎中,廣西桂林府知府。
  • 張西銘 寧州人,成化乙未進士,提學御史。
  • 王杲 臨安衞人,成化辛丑進士,都察院經歴,四川布政司叅政。
  • 王璟 建水州人,弘治庚戌進士,監察御史。
  • 張繹 本府人,弘治丙辰進士,都察院經歴。
  • 喬瑛 通海縣人,弘治已未進士,南京户部主事。
  • 劉洙 臨安衞人,正德戊辰進士。

雲南志卷四

◀上一卷 下一卷▶
正德雲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