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正德云南志/卷06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正德云南志
◀上一卷 卷六 下一卷▶

云南志卷六 志六[编辑]

澂江府[编辑]

东至广西府弥勒州界二百里,南至临安府宁州界九十里,西至云南府晋宁州界二十五里,北至云南府宜良县界五十五里,东北到曲靖府陆洁州二百四十里,东南到临安府宁州二百里,西南到临安府河西县一百八十里,西北到云南府归化县四十里。自府至布政司一百二十里,至应天府七千三百里,至顺天府一万七百四十五里。

建置沿革[编辑]

禹贡梁州之界,天文井鬼分野。古西南夷。战国时为滇国地。汉元封初置俞元县,属益州郡。蜀汉属建宁郡。梁属南宁州。隋置昆州,此地属䍧州,隶黔州都督府。开元中降为羁縻州。天宝末没于蛮,号罗伽甸。初么㱔蛮居之,后为僰蛮所夺,南诏蒙氏于此置河阳郡。宋时大理叚氏析蛮为三部,曰强宗,曰休制,曰步雄。其步雄部后居罗伽甸者,号罗伽部。元宪宗四年内附,六年置罗伽万户,至元三年改为中路,十六年升为澂江路,属云南行省。本朝洪武十五年,改为澂江府,领县二、州二。

  • 河阳县 附郭。唐时么㱔蛮所居之地,后为判后夺而有之。南诏于此置河阳郡。元初于此置罗伽千户所,至元中改河阳州,寻降为县。本朝因之,编户六里。
  • 江川县 
  • 阳宗县 在府城北四十在府东南九十里星云湖之北。汉时名碌云异城,又名易笼。蒙氏叛唐,徙曲旺蛮居此,以白蛮守治之。宋时叚氏以么㱔徒蛮子孙分管其地,名步雄部。元初置千户所,至元中改江川州,寻降为县,属澂江路。本朝因之,编户二里。里。唐时么㱔蛮居此,号强宗,因以名部,后讹为阳宗部。元初蛮酋卢舍内附,置阳宗千户所。至元中改为县,属澂江路。本朝因之,编户二里。
  • 新兴州 在府西一百二十里。古滇国地。汉为青蛉、弄栋二县地。梁末士人爨瓉㩀之,分为西爨地。唐贞观中置求州,属戎州都督府。天宝末没南诏蒙氏,置温富州。宋时大理叚氏徙么㱔徒蛮居此。元初置部傍、普舎二千户所,至元中改部傍千户为休纳县,又于休纳置新兴州,领曾舎、研和二县,后省休入州,属澂江路。本朝并省研和、普舎入焉,编户二里。
  • 路南州 在府东一百三十里。古滇国地。蜀汉建宁郡境。唐为昆州地,夷名路甸。天宝末为黒爨蛮落蒙所据,号落蒙部。元宪宗时,置落蒙万户府。至元中,改路南州,属澂江路。本朝因之,仍领邑市县。成化中,府县入州,编户四里。

郡名[编辑]

俞元汉名

山川[编辑]

  • 金莲山 一名龟山。高圆平正,若莲茨然。府治学校皆建其上。
  • 罗藏山 在府治西北。东汉志云:装山出铜,后讹曰藏。又蛮谓虎为罗罗,罗老则化虎送于此山,故曰罗藏。又云:罗藏为虎。昔有虎自碧鸡而渡滇池,为民害,造棚以取之。山高五百馀丈,其上宽平,有龙湫,时兴云雾。元梁王讨诸部蛮贼,尝立寨其上,故又名梁王山。南有泉,流为罗藏溪,南入抚仙湖。北有泉,流为锦溪,经阳宗县西。西有泉,流为弥勒石溪,经阳宗县东。俱入于明湖。
  • 玗扎山 在府治北。一名无详,今名乌札。其麓有泉,流为玕扎溪,南入抚仙湖。
  • 旸溥山 在府治东南。
  • 涌㧞山 在府西南三十里圪立抚仙湖上,不与群山接,高峯独秀,状如玉笋,又名玉笋山。
  • 东山 在府治东南夀山郷。山甚高峻,少树木,上宜荞麦,下瞰澂湖。南有岭,俗名象鼻岭。
  • 西山 在府治西十里点苍郷。连峯叠翠,横亘百里,俗名虎山。
  • 缺摩山 在府治北三里。其山多有石岩穴,澂江第一幽胜之所。下有华藏寺、北坡泉。
  • 龙爬山 在府治西海口普定乡。俗传昔有龙出此,其山崩塌如龙爬之迹,故名。境内白爨,每年二八月,远近相携,各具牛酒于此祭祖会亲。
  • 西山 在江川县西四里。峯峦起伏,山麓多泉,合流入星云湖。
  • 蟠坤山 在江川县南一十五里,其翠微间有神穴,祈祷辄应。然曰蟠坤者,以星云湖自山之西萦流一十里许,东入抚仙湖,因为名也。东临抚仙湖,西际星云湖,山顶皆赭石,无草木。
  • 屈颡颠山 在江川县北一十五里,昔有猎于是山,终日而不获,一上人谓屈为犬,颡为惜,颠为劳而无获,因名屈颡颠。山势如寨,其半涌泉三泒,西入滇池,东入抚仙湖,南为阿件溪,入星云湖,溉田极为民利。
  • 绿笼山 在江川县西北一十五里,林木苍翠,下有泉,流为六部溪,东南入星云湖。
  • 覆盆山 在江川县西南三十里双龙郷,其山无石,皆螺蛳壳,形如覆盆,周园八百馀步,其上坦平,居民祭社祈年皆在其上。
  • 夹浦山 在阳宗县治西,弥勒石溪及冷水塘二水夹之。
  • 碁和山 在阳宗县东南二里,顶若碁。抨
  • 化石祖山 在阳宗县西北七里,其南有泉,流为日角溪,东北入明湖。
  • 竒梨山 在新兴州治西,林木茂蔚,下有泉,流为竒梨溪,入大溪。
  • 灵照山 在新兴州治东二十里,高可五十丈,日未升而先有灵光照耀品彚,是以名也。
  • 大棋山 在新兴州西北一十五里,上有石,俗传有仙奕棋于此。
  • 蒙习山 在新兴州西北七十里,一名适饥山,山顶与晋宁州分界。
  • 罗么山 在新兴州东北二十里,今名石崖山,下有白龙泉,流为罗摩溪,九曲入于大溪。
  • 玉案山 在新兴州西十里,上产石膏。
  • 鳯凰山 在新兴州西南十五里,俗传昔有鳯止于此山。
  • 照镜山 在路南州西北二里,前有池如镜。
  • 休柔山 在路南州东北一十五里,今名九盘山,下有泉,流为体柔溪,南入盘江。
  • 遮日山 在路南州东南一十五里,今名㱔亦山。
  • 札龙山 在路南州东八十里,峯峦高耸,下有小石,可以炼铜。
  • 羊鼻山 在废邑市县东北一十五里,山顶有泉液,灌田亩。
  • 木龙山 在废邑市县东南一十五里,高五百馀仭。
  • 九蟠山 州之东北,有山绵延而来,九起九伏,林木苍翠,多良材。
  • 关索岭 去州北三十里,高可三十馀文,以其险峻,必引之以索,而后能度,若关隘然。
  • 巴盘江 源自陆凉州,流经路南州、邑市、宜良,入广西府界。
  • 萝木箐河 在新兴州,自晋宁州经大堡,入嶍峨县。
  • 密罗河 在新兴州,出密罗村,经甸尾,入嶍峨县。
  • 铁赤河 在路南州西四十里,源自陆凉州,经邑市县,过瓦渡、龙溪、普双、龙溪,至州境西南,又过兴宁溪,下流入盘江。又图经云:有二,其一在州西五十里,阔十馀丈,深不可测,南流入临安;其一在邑市县北,阔二十馀丈,东流入陆凉。
  • 龙泉溪 在府西一十五里乱石中,流入抚仙湖。
  • 大溪 源出夹椎山,自新兴州东北流,绕西南,过罗么、竒梨二溪,出嶍峨县,入曲江。
  • 抚仙湖 在府治南,周二百馀里,一名罗伽湖,一名青鱼戏月湖,渟滀清澈,其中多石,东流入盘江。
  • 星云湖 在江川之南,宁州之北,周围八十馀里,鱼利甚富,南北相望,各半而掌之,中浅埂口,阔三丈许,下有界鱼石条,俗谓之海门湖。水东流五里入抚仙湖。两湖相通,鱼形状类异,不相往,其亦物之各从其类欤。
  • 明湖 在阳宗县北,一名夷休湖,一名阳宗海。源出罗藏山下,流入盘江,周七十馀里,两岸陡绝,山水赤色,鱼味甚美。
  • 九龙池 在新兴州二十里,池聚九泉,分灌赤壤。
  • 莲花池 在新兴州北一十里,下流入于大溪。
  • 空谷泉 在府治东北,汇而为池,春时颇温,浴之可去痒疴。
  • 西浦泉 在府西一十里许赤麦地村。竒右崖下,中突平基,有龙王祠像。左右潭湫二所,双泉夹出,合流成溪。灌溉之利,人多赖之。
  • 北坡泉 在府治北二里许缺摩山麓,有灵湫焉。石窍沉深,时有小鱼出游。或投以糗饵,则巨鱼群然而出,若告馨然。食毕复潜,莫知其处。土人传云:昔有捕其鱼者,烹之皆化红水,自是无人敢取。
  • 双井温泉 在江川县海西村。两井皆温泉,流入星云湖。广邑市县治北亦有温泉。
  • 冷水泉 在江川县西北七里。源出西山,流入星云湖。废邑市县东亦有冷泉。
  • 青龙泉在阳宗县南三里。县西北亦有白龙泉。
  • 白龙泉 在新兴州东北二十里龙马山下,灌田类多。
  • 黒龙泉 在路南州东八里。

形胜[编辑]

  • 山水明秀 《澂江志》:东跨旸漙,西倚勇㧞,面抚仙而背罗藏。山水明秀之地。
  • 﨑岖崖石,地鲜平夷 《云南志》。
  • 有湖山之胜 旧志:南北有湖山之胜,东西分云南、广西之间。
  • 左有铁池之固 在河阳县东山谷间,有河流广一引若池然。先尝有寇乘筏渡河为摽掠,后置邮河上,民聚居之,寇乃屏迹,因名之曰铁池,以其有坚固之势也。
  • 右有三关之警 在河阳县西,路当冲要,旧无关,止有铺曰提古资,㩀高图而民居相远,盗贼出没,商旅多阻。正綂间,知府王彦于提古资之东西二里许各增置一铺,名为三关,募民守之,遇有警则声息相闻,并力捕之,由是行旅络绎。
  • 控滇池之上流,当临元之冲要 罗藏西峙,下辄滇池,诚要害之区。澂江南浸,控带临元,乃唹禄之地。《澂江府志》。
  • 山林深阻 州之四面若灵照、关索诸山,深林绝归,亦幽阻之区,蛮夷之薮也。《新兴志》。
  • 环山如城 重峦叠峄,四面旋抱,有若城然。《路南州志》。
  • 襟带湖山,五通四达之地 《江川县志》。
  • 峯峦陡绝,湖水深黒 《阳宗县志》。

土产[编辑]

路南州出。 铁新兴州出。 鲌鲜鱼河阳县孙仙湖出,一名鱳鲫鱼,其藏有穴,其出有时,渔人以纲待之,其鱼游咏至海门桥辄返,不入星云湖,食之能祛瘴,云南人兢买之。 大头鱼出星云湖,渔者以午戍二日编竹为笼,沉水取之,其头味甚美,游泳至海门辄返,不入抚仙湖。 青鱼胆明湖出,可疗恶疮,去痰。 毛褐毡茶阳宗县出。 仙茅河阳县出。 麝新兴州出。 防风 牛膝 升麻 车前子 葛根 前胡 十遂 南星 防已 葳灵仙 黄耆 五加皮 大㦸 骨碎补 芍药 白微 苦参。千蔓榴,花坨有榴,葩多色艳而不结实,土人唤为千梁榴,以其产之异也。新兴州志。 地骨皮 麻黄 羌活 白芷 黒牵午 白牵牛 柴胡 桔梗 芎䓖 紫菀 远志 木通 百部 石膏 地榆 猪苓 续断 狼毒 桑寄生 官桂 萆蔛 兔丝子 黄岑 齐苨 天门冬 白芨 桂枝 麦门冬 桂皮俱产本府各州县。 青蓝蔓生于山岗之上,采以为靛,其色尤青。路南州志。

户口[编辑]

  • 户 四千一百六十一。
  • 口 三万五千二百六十三。

田粮[编辑]

  • 田 官民田地七百八十五顷九十六亩五分三釐。
  • 粮 夏税小麦五耗二千一百一十四石七斗,秋粮米正耗五千五十五石二斗六升七合。

屯田[编辑]

  • 云南左卫五所屯田 在河阳县,各郷军旗与民杂耕。
  • 云南左、前、广南三卫屯田 在江川县。
  • 云南左、前二卫屯田 在阳宗县。
  • 云南左、中、前、后、广南等五卫屯田 在新兴州境内,凡三百七十五营。水利。堰塘四十二处。
  • 云南前卫屯 在路南州,大小二屯。

风俗[编辑]

  • 蚕衣耕食,民安于富 云南志。
  • 其性质野,其习豪强 元志。
  • 嚚讼难理 么㱔徒、白子二种,赋性顽愚,常怀嫉恶,嚚讼难理。
  • 俗尚咂酒 俗以米麦酿酒,既熟,凡燕待賔亲,先昇果馔,设架于庭,置酿樽其上,注水樽内,以满为度。少顷,置中通之竹筒于内,必探其底,乃与客为揖让礼,而请咂之。别以杯酌水,侯客既咂,而注于樽,视水之盈缩,以验所咂之多寡,溢出则复劝咂之,以此为爱敬。遇寒月,则置火于樽下,虽富贵之家亦用之,盖亦有所视效欤。此俗各府多同。
  • 闾里设学 澂人初不知学,入国朝,渐被文教,有以科第济膴仕而封及其亲者。于是闾里翕然向学,相率延师训子,而家有诵读之声矣。
  • 汉夷杂处 人非一类,僰人兴,汉人杂居。俗最重佛,每年二月八日为赛佛会,佛车然塔,填塞道路,男女纵观,亲戚相贺,七日方罢。其六月二十四日为星节,十二月二十四日为接祖过年节。大抵云南各府风俗多同。
  • 男女为市 府前清乎坊𢡟迁街为东街子,府西十里点苍郷为西街子。二处一日一布,汉夷男妇负戴四集于此交易,民甚便之。又以卯日为市于府治南梅玉村演武场之侧,名兔街子,百物骈辏,尤胜二处。新兴州每月以三、七、九日为市,路南州以丑、卯、未、戌日为市,各以日辰所属,名街子。
  • 俗好讴歌 川中汉夷杂处,其少年美声气,喜讴歌,清朝良夜,放意自适,处处相闻,或以娱饮,或以劝耕,虽妇人女子亦为之,而然无愰,盖亦俗之流也。
  • 匾未致敬土人每岁梗稻欲熟未熟之际,则取其槈徳置釡中炒之,乃纳诸曰而杵之。既匾而后曝之,侯其干,则节杨其糠秕,盛以筐篚,致馈于所亲厚者以为礼。俱新兴州志。
  • 务悦其长 州之土民若罗罗之类,性虽顽狠,然其为土官者,以公务至其村寨,趣便相迎。趣便相迎。侯至其家,整其所有,刲羊击豕,以款宴之。妇女列侍俯拜,务取悦以致其醉饱而后已。
  • 民忘寒暑 其地多山,冬不祈寒,夏不剧暑,遇雨雪惟披毡而已。俱路南。州志。

公署[编辑]

  • 临元道 在府治东南,洪武间建,成化四年重修,前有澄清坊。各州县俱有。
  • 布政司分司 在府治东南,正綂九年建。弘治十年,知府安康重修。各州县俱有
  • 府治 在今莲山上。洪武十五年建,覆以茅草,不庇风雨。正綂十年,知府王彦始大修之。内有经历司、照磨所、司狱司、广积仓、广盈库。其鼓楼,知府刘仁恭所建。锺镂,知府向侃所建。河泊所、医学僧纲司、养济院,旌善、申明二亭,则皆散置于府治之旁近。弘治十七年,知府温庶迁府治于本山之麓。
  • 河阳县治 附郭,洪武十五年建。内有典史厅,前有鼓楼,其下为门,门外有旌善、申明二亭。
  • 江川县治 洪武十五年建。内有典史厅,前有旌善、甲明二亭。所领有閠索岭巡检司,在县北三十五里。
  • 阳宗县治 洪武十五年建。内有典史厅,前有旌善、申明二亭。
  • 新兴州治 洪武十五年建。内有吏目厅,前有鼓楼,其下为门,门外有旌善、申明二亭。所领有医学铁炉关巡检司。
  • 路南州治 洪武十六年建。内有吏目厅,前有鼓楼,其下为门,门外有旌善、申明二亭。所领有医
  • 学铁炉关巡检司。路南州治,洪武十六年建。内有吏目厅,前有鼓楼,其下为门,门外有旌善、申明二亭。学校府学 在府治西。元大徳间建,本朝洪武十六年重修。西为文庙,翼以两庑,像祀圣贤。前为㦸门,益前为棂星门。东为明伦堂,翼以东西二斋,曰进徳、修业。后为讲堂,益后为号舎。西为射圃,缭以周垣,固以重门。知府白永年、王彦、向侃、蒋铭相継成之,而侃之功为尤多。

驿堡[编辑]

  • 江川驿 在江川县北三里。
  • 和摩驿 在路南州北普豆村。

哨戍[编辑]

  • 七弗哨 在府东三十里,弘治元年建,民哨。
  • 竹子哨 在府治西北十里梁王山下,弘治四年建,云南左卫官军。
  • 石子哨 在府治南六十里,成化十三年建。
  • 靖安哨 在江川县关索岭七里。
  • 宁来哨 在新兴州西十里。俱民哨。
  • 梁王哨 在阳宗县西南七里梁王山,弘治三年建,云南前卫官军。
  • 风沟哨 在阳宗县南二十里,民哨。

铺舍[编辑]

  • 府前总铺 在临元道东。
  • 七弗铺 在府东三十里。
  • 提古资铺 在府西三十五里三关之中。
  • 海口铺 在府治西南二十里。
  • 黄草铺 在府治东五十里。
  • 河间铺 在府治西南四十里。
  • 州前铺 在新兴州前。
  • 皂角铺 在新兴州北二十里。
  • 普妙铺 在新兴州东江川界。
  • 州前铺 在路南州。
  • 水塘铺 在路南州东八十里。
  • 林口铺 在路南州北四十里。
  • 普豆铺 在路南州南七十里。
  • 铁池铺 在路南州西四十里。
  • 县前铺 在江川县前。
  • 双龙铺 在江川县西南三十里。
  • 绿冲铺 在江川县东五十里。
  • 剌桐铺 在江川县北二十五里。
  • 县前铺 在阳宗县前。

关梁[编辑]

  • 三关 在府西二十五里。
  • 普济桥 在府西北二里。通要路,而空谷、北坡诸泉过其下,长二㝷有竒,阔半之。先是,骈木为之,行者病其摇撼。正统间,知府王彦易木以石,民皆称便。桥之傍多树以柳,去桥数十步有坊曰迎恩。
  • 清平桥 在府西二里,今名青云。
  • 借虹桥 在府东四十里,知府安康建。
  • 海门桥 在江川县东南八里,抚仙、星云一湖水相通处,天顺五年建。
  • 永济桥 在江川县治西。
  • 通南桥 在阳宗县西二里。
  • 玉溪桥 在新兴州治西,曰城郷。所跨之溪,其水萦带,苍碧如玉,因以名桥。
  • 板桥 在路南州治东。

祠庙[编辑]

  • 城隍庙 在府治东。
  • 社稷坛 在府治西。
  •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治东。
  • 厉坛 在府治北,各州县俱有。
  • 蟠坤神庙 在蟠坤山石岩中,庙久废。一日,庙址有马迹大如碗,平之,次日俞多,土人复其庙。
  • 五灵庙 在府西北。叚氏时,郡东有池,毒龙伏其中为民害。元至德间,土酋晨伯命僧降龙,以土填之,建祠其上,凡水旱祈之辄应,至今血食其地,有记。
  • 文昌祠 在府东上邑村,宣徳元年建。
  • 循良祠 在府治西迎恩坊,弘治六年知府安康建,祀前知府泰和王彦。
  • 土主庙 在府前,各州县郷村俱有,民最严祀。
  • 真武庙 在府治西十里。
  • 龙王庙 有三:一在西浦泉,一在北坡泉,一在海口铺。
  • 五榖庙 有五,散建在府境内,郡人祈年之所。每年三月十三日,各臭牲醴祀之。
  • 武安王庙 在府治南。
  • 水府庙 在府治东南矣旧村。
  • 关索庙 在府治西二十五里提古资铺东。峯峦高耸,坡坂陡峻,威灵赫奕,行者遇庙下,惴惴不敢慢。相传关索从诸葛亮南征,命守闵隘,故今险要之处皆有庙。江川县北三十里,下有关索岭,庙在其上。成化八年,有虎为患,太监钱能道经庙下,祷神获虎,新其庙。新兴州亦有关索岭庙。
  • 东岳庙 在新兴州治东。
  • 玉皇阁 在东岳庙左。
  • 圣母庙 在新兴州治东。

坟墓[编辑]

  • 元右丞埜剌墓 在府治北三里缺摩山华藏寺后山顶。
  • 漏泽园 在府北二里。葬。郡民死无所归者,各州县俱有。
  • 李光墓 在县北星云里。光,元江川千户,至正三年葬。

古迹[编辑]

  • 西古城 在府治西,元时筑,遗址尚存。
  • 黒柏城 在阳宗县治东,一名翰纳笼城。
  • 部椿城 昔易昌所筑,元置双笼县,后省入江川县。
  • 石龙 在江川县,有石如龙,因名其地为禄云异城,即今县治也。
  • 白城 在新兴州治北,昔强宗部蛮裔,长曰部傍,据普具笼城,次曰普舎,据普扎笼城,二城之西有曰白城,汉人所筑,二酋累争不能定。
  • 禄匡城 在新兴州治西南。
  • 昌人城 在新兴州治南。
  • 玉乞城 在新兴州故斫和县。上四城相传皆汉时筑。
  • 休纳城 在新兴州,昔部傍所筑,元初置千户所,㝷改为县,后省入州。
  • 畔龙城 在新兴州西一十里,元置县,后省入研和县。
  • 研和城 在新兴州南三十里,昔摩㱔蛮步推居此,元初其孙龙锸内附,置县,本朝省入州。
  • 普舎城 在新兴州北二十五里,昔大理国以步之弟普舎居此,号普札笼城,元初普舎孙苴𠠝内附,置千户,后叚为县,本朝省入州。
  • 黒村城 在新兴州。
  • 马桥城 在新兴州。
  • 弥沙城 在路南州治南,汉时筑,元初以弥沙等五城置弥沙县,至元中省入邑市县。
  • 旧城址 名撒吕城,在路南州东北半里,高二丈,周围二里,今废。
  • 菜花坪 在罗藏山东,野菜蔓生,堪为虀。相传元梁王宴游之处,耕者往往得其遗物。
  • 废邑市县 在路南州东八十里,洪武十七年建,成化中省入州。
  • 蟠坤洞 在工川坤山,相传昔有人修道子此,死为山神,屡见马迹,土人谓之立祠。
  • 元帝师碑 在府治东魏晦溥山。

官迹[编辑]

  • 魁纳 澂江路总管。
  • 杨祚 廉访佥事。
  • 张瑾 廉访副使。
本朝
  • 胡思 西安右卫指挥,掌澂江府事。
  • 白永年 宜賔人。
  • 王彦 安福人。
  • 尹恕 吉安人,始制文庙祭噐。
  • 向侃。安康 石阡人,政尚宽平。俱知府。
  • 刘敬 湖广永州人,通判,刚正有为。
  • 郭钲。魏鉴 江夏人。
  • 马琛 忠州人。
  • 何子竒 四川禜县人。俱新兴知州。
  • 彭斌 华亭人。

  • 徐邦本 直隶无锡人。
  • 谢礼 平阳府人。
  • 郭显 吉安人。
  • 刘仁㳟
  • 曽昻 华阳人。
  • 饶钦 徽州人。
  • 张顺 夹江人。
  • 张冕 江都人。
  • 温廉 介休人。
  • 姚黼 上元人。俱知府。
  • 晁必登 汝吉。四川宜賔人,刑部贠外郎,升庆阳知府,左迁通判。
进士
  • 李蕃 廷茂。河阳县人,正统丁卯,觧元戊辰进士,授户部浙江靖吏司主事。

蒙化府[编辑]

东至大理府赵州界三十八里,西至顺宁府界一百五十里,南至楚雄府定边县界六十里,北至大理府太和县界九十里,东北到赵州云南县一百三十里,东南到景东府三百四十里,西南到大侯州四百里,西北到金齿永平县三百八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八百六十里,至应天府七千九百七十里,至顺天府一万一千四百一十里。

建置沿革[编辑]

禹贡梁州徼外地。天文井鬼分野,哀牢夷世居之。战国时为滇国地。汉为益州郡地。东汉属永昌郡。唐属姚州都督府。初张仁果据此,号云南国诏,传三十六代曰乐进求。乐进求时有细奴逻者,亦哀牢之裔,耕于蒙,认巍上之下,因号蒙氏。部属渐盛,细奴逻生有异征,乐进求妻之,而以位让细奴逻,遂代张氏为诏,号蒙舎诏,改称南诏。后徙太和城蒙舎为旧都。永太初,改蒙舎城为阳瓜州。宋时段氏改开南县。元宪宗七年,置蒙舎千户所。至元十一年,立蒙化府。十四年,升为路。二十年,复降为州,属大理路。本朝仍为州,属大理府。正统间,复升为府,亲领编户三十五里。

郡名[编辑]

蒙舎汉名,阳瓜唐名

山川[编辑]

  • 甸尾山 在府城南。下有温泉,相传蒙细奴逻母病,浴此泉遂愈。
  • 伏虎山 在府城东北一十五里。
  • 巍宝山 在府城东南二十里。峯峦高耸,冠于群山,即细奴逻微时耕牧之地。
  • 龙宇图山 在府城西北三十五里。蒙氏龙伽独自哀牢将其子细奴逻居其上,筑笼宇图城,自立为竒王,号蒙舎诏。今上有浮屠及云隐寺。
  • 石母山 在府城北七十里。产石黄并雄黄。相传天旱,土民斸此山即有雨。下有泉,流为赕中溪,南入罗盘江。
  • 天耳山 在府城西北七十里甸头山。上有赤石,状如石臼。相传郡人凡有计,语言虽甚秘密,山中便有人传之。
  • 棋盘山 在府城北三里。山顶有石,状如棋盘,中有黒白石子。相传牧童或乱之,翌日复归故所。
  • 日游山 在府城南十五里甸尾山温泉之西。日自出至没,恒照此山,故名。
  • 鸟吊山 在府城四南二百里昆仑山中。相传昔有凤鸟死此,每岁季冬,众鸟哀吊其上,土人于鸟来夜燃炬侯之,鸟辄赴火死。
  • 阳江 在府城西。源出甸头涧,过定边县入澜沧江。
  • 様备江 在府西一百五十里。源自剑川州,过大理西洱河入境,南合于澜沧江。
  • 澜沧江 在府城西南一百五十里。源出土蕃嵯和歌甸,南流至金齿罗岷山,夕东至顺宁,过府境昆仑山,又东历景东境入海。禹贡所谓黒水是也。迤西之水,此为经流,蒙氏以此为四渎之一。其南岸有马耳坡。
  • 泮井 在府学中。水极清冽,每久旱,城中诸井皆涸,而此井不竭。
  • 观井 在玄珠观内。病者饮之即愈。

形胜[编辑]

  • 四山环堵 郡志:诸山拱于前后左右,遵峯接岫,若环堵然。
  • 一川平衍 即蒙舎川。轮广百馀里,平衍如掌,诚沃壌也。
  • 两江带绕 俱本府志。
  • 北距点苍,襟带西洱 云南志。
  • 南接楚雄,北距叶榆 郡志。
  • 昆仑扼塞 昆仑。在府境西南二百馀里,浪沧江出其下。地势险要,大侯、孟艮、镇康诸夷皆限于其外。

土产[编辑]

出罗求场等处。 石黄 雄黄俱石母山出。 自然铜出山外里。 麝 椒 斑竹 箭竹

户口[编辑]

  • 户 四千三百七十五。
  • 口 四万五千八百三十七。

田粮[编辑]

  • 田 官民田地六百二十四顷八十二亩一分四釐。
  • 粮 夏税小麦正耗一千九百四十石三斗八升七合二勺五抄,秋粮米正耗二千八百八十三石七斗六升三合五抄。

屯田[编辑]

  • 白岩屯 在白岩川内。
  • 小云南屯 在大理府云南县北。
  • 甸头屯 在府北六十里甸头巡检司南。俱蒙化卫。

风俗[编辑]

  • 民善射猎 境内有曰摩察者,乃黒爨之别种也。相传昔从蒙氏细奴逻来徙于此,手常执木弓药天,遇有鸟兽则射之,鲜不获者。然其性悍心狠,遇强则拒,遇弱则劫。
  • 俗变故习边城居者多汉僰人,男女勒于耕织会饮,序齿而坐,婚姻必察性行,皆非前代之故习矣。盖自开设学校以来,闻礼义之教,且近于大理,其亦有所渐染者欤。其馀星囬、接祖、鸡卜、街子等项,与各府大抵相同,不能尽变也。

公署[编辑]

  • 金沧道 在府治东,永乐元年建。
  • 布政司分司 在府治南,正綂间建。
  • 府治 在城内西北偶,内有经历司,正统十四年重建。其大积仓、预备仓、税课司、养济院,俱在府治傍近。所领甸头巡检司去府北七十里,甸尾巡检司去府南一十里,备溪江巡检司去府西南九十里,样备巡检司去府西北一百九十里,浪沧江巡检司去府西南一百二十里。
  • 蒙化卫 在府治东。洪武二十三年建。内有经历司,领卫镇抚一,左、右、中、前、后、中左、中右、中前八千户所,每所又各颂所镇抚一十,又自蒙化卫仓。

学校[编辑]

  • 府学 在府治东南。旧为州学,景泰元年改为府学。中为文庙,翼以两庑,像祀圣贤。仪以重门,映以泮池,表以棂星。庙之后为明伦堂,翼以两斋,曰兴贤,曰育材。堂之后为讲堂,为师生廨舎,垣其四周。先是,学制虽改,而殿屋卑隘。成化初,舎人左𫐐损赀重修,始弘其䂓。义官张聦又损赀易仪门为尊经阁,以贮经史及制诸书。初,奉学师生廪馔与凡科贡道路之费,率视司上者之喜怒为上下。成化初,按察司佥事董纲始隐核本府罗求场铁窑馀课以充用。其后,矿苗微细不绍,师生亦不乐受。弘治间,义官张聦首捐已田千,副使林俊舍入木学,俾牧其租以助之。后署印同知胡光又隐核废寺田与等觉寺馀田、郡民宗净偿役田,俱入于学。通前以亩计,田六十,地十有四。初,田之入于学也,田上赋役犹累其聦。张聦卒,其子愬于上,挂及师生,有司不能决。适提学副使彭纲行部至府,乃稽卷藉,征雨造,谓张聦子曰:是田汝父昇学已定,文字具在,汝焉得争之?若税之尔微,则有司之过也。遂令掌印流官通判周同别立学户,置于黄册畸零顷,不割收其税,官自输纳,而蠲除各户田上差役。具其始末,复于巡抚右副都御史陈金。报可,行移本府遵依。于是,田业定而争讼息矣。
  • 崇正书院 在府城西门外。本废僧寺,弘治十四年,署府事曲绩、府同知胡光即其地建书院,名曰崇正,辟异端也。中为礼,改肖宣圣芜居之像。前为崇正门,后为谱堂,翼以学文、修行、存忠、有信四斋。又于其后市地一区以广之。舎人左𫐐捐赀造,听其中而坊。其前曰科第楼,其后曰观文楼。东西仍翼以纵屋,与前书院合而为一,缭以崇垣。又于其南市地一区,为射圃亭于其上,以便诸生㳺艺。胡光又请于巡抚都御史陈金、御史林世远,遣训导董压赍直往江南中州市群书,贮于观文楼。于是云南诸学积书之富,惟蒙化为最矣。

城池[编辑]

  • 蒙化卫城 洪武二十三年建。周围四里二百九十二步。开四门:东曰忠武,西曰镇夷,南曰开南,北曰溥润。北门外有教场

驿堡[编辑]

  • 开南驿 在府城北门外。洪武二十四年建。不置官吏、土官、知府,以通把人等办驿事。
  • 样备驿 在府城西北样备里。洪武十七年建。

哨戍[编辑]

  • 沙滩哨 在府城东隆庆关。正统十四年建。
  • 石佛哨 在府城东北隆处下。成化一年建。俱蒙化府。
  • 桃园哨 在石佛东。成化十二建。
  • 滥泥哨 在桃园哨东南。成化十二年建。
  • 三台颠哨 在甸头巡检司北山颠。正统十年建。俱蒙化卫。

铺舎[编辑]

  • 总铺 在府前。
  • 甸中铺 在府城北
  • 四十里桥铺 在府城西北下关西界。
  • 鸡邑铺 在四十里桥西。
  • 甸头铺 在甸头巡检司北。
  • 三台巅铺 在甸头巡检司山顶。
  • 様备铺 在様备驿前。俱蒙化府。

关梁[编辑]

  • 隆庆关 在府城东二十五里,关极险峻,提学副使彭纲有诗。
  • 蒙城桥 在府城西,天顺二年建。
  • 甸头桥 在府城北六十里,弘治七年建。
  • 様备桥 有二:一在府城西北一百五十里,俗名四十里桥;一在府城西北一百九十里様备巡检司前,洪武十七年建。

祠庙[编辑]

  • 城隍庙 在府前,国初建。
  • 社稷坛 在府城西。
  •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城南。
  • 厉坛 在社稷右。
  • 嵯峫武宣王庙 在府治东南,祀蒙氏十三代孙名法者,土人祈祷有应。
  • 关王庙 在文化坊。
  • 龙王庙 在府城东东山下,上有龙潭,有灌溉之利,每年四月中有司致祭,旱则祷之。
  • 旗纛庙 在卫后,洪武二十三年建。

古迹[编辑]

  • 蒙舎城 在府城北一十里,唐改此城为阳瓜州,天宝间阁罗鳯以其子鳯伽异为州刺史,今遗址尚存。
  • 龙宇图城 在龙宇图山上,周围四百馀丈,昔细奴逻筑此以自居,今遗址尚存。
  • 盟石 在府城北三十五里平川中,昔蒙细奴逻与张乐进求以位相让,细奴逻曰:如我,当为诏剑入此。㧞剑斫之,果入三寸,至今形如锯焉。

宦迹[编辑]

  • 左和 蒙舎川人,洪武初蒙化州判官归附,永乐三年升知府。
  • 左伽 和子。
  • 左琳 伽孙,知府。
  • 刘童 福建人,知蒙化州。
  • 平宣 云南人,天顺间通判,工于诗。
  • 左瑛 伽次孙。
  • 左铭 瑛子,俱知府。
进士
  • 丁㫤 徳辉登曽彦榜进士,历官主事郎中,至石阡府知府,殁于官。蒙化士登黄甲者,自㫤始。
  • 朱玑 文瑞,登费宏榜进士,历官寺正,升副使。

云南志卷六

◀上一卷 下一卷▶
正德云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