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武陵杂稿别集/卷八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七 武陵杂稿别集
卷八
作者:周世鹏
1908年

[编辑]

次金濯缨秋怀赋[编辑]

积雨既霁。秋入山堂。隐几夜坐。惆怅年光。摅千里之遐怀兮。抚一身之昂藏。捐纨扇于弊箧兮。辞竹簟于寒床。风策策以云开兮。月油油以天长。瞻北斗之回杓兮。湛太虚之凝霜。四壁寂兮无人。一褐单兮其凉。塔形槁而心灰兮。悦颜回之坐忘。余非句漏之令兮。肯慕丹砂之方。余非金华之童兮。宁牧山东之羊。学未至于曾史兮。知不及于平良。巢一枝于深林兮。傲万锺于周行。三岁长卿之渴兮。十年点也之狂。朝浩咏兮周孔。夕清啸兮三王。肠已撑于千卷兮。饱何待于五仓。愿身化为元龟兮。冀一献于未央。闻百虫之吟秋兮。涕无从而盈眶。缅锺期之既死兮。伯牙断其峨洋。世无人其知己兮。孰云道之能昌。舟不系而泛泛兮。鹤孤举而昂昂。悯此身之支离兮。叹天命之靡常。知者掩口而卢胡兮。仁者亦不为悲伤。抚长剑而慷慨兮。劝秋风以一觞。胡一气之候至兮。使余涕之滂滂。方天地之交泰兮。圣恩覃于遐荒。邦有道贫贱耻兮。孰不取富贵于方将。举两耳于盛世兮。听鸣凤于高冈。松可支乎明堂之栋兮。栎可树于无何之乡。大丈夫当不朽兮。岂但雌伏于文房。邈宇宙之寥廓兮。渺余思之伥伥。仰阙里之多贤兮。纷济济而跄跄。独回也之庶几兮。知用舍与行藏。一箪兮一瓢。处陋巷而犹康。得圣人而为依兮。亦奚慕乎虞唐。悲一间之未达兮。叹今也之即亡。由食辄兮冉富季。乃同忝乎孔墙。何度量之相越兮。若河海于断潢。顾达士之闲闲兮。拟远志于羲皇。彼贪夫之汲汲兮。登垄上而四望。见南山兮不见云。苟易地则皆当。彼既遭世之罔极兮。逢圣代胡为乎遑遑。石之罅兮泉涌。崖之澨兮菊香。上东皋以长啸兮。操清流以成章。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孰云无人以不芳。秋自秋兮人自人。又何为乎酸心而悼伤。足曳曾参之履兮。口甘陈平之糠。辟杨墨兮排佛老。诵孔孟以为常。翺翔乎礼法之路兮。逍遥乎仁义之场。追圣轨以日进兮。法天运以自强。畴能与草木之无情者。共荣悴于一阴一阳。虽然七尺身短。万古心长。寂寥燃糠。萧森墨庄。贫神不去。穷鬼鸱张。老剑泣风。潜射光芒。精金埋尘。百炼其刚。缘一气之外铄兮。纷万感之中戕。诚独难于自进兮。将礼义以牢防。怀秋日之西飞兮。舞斑衣以倘佯。乃起而为之乱曰。自其在我而言之。则贫贱之乐难量。自其在彼而言之。则富贵亦一电忙。何必临秋风以远怀兮。使五脏皆受刀枪也。吾将为岁寒之松柏兮。不与众叶而同黄也。

歌辞[编辑]

道东曲九章[编辑]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再唱伟继天立极景几何如。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伟주거니받거니圣人의心法이다믄잇분니이다

禹,汤,文,武,皋,伊,周,召。再唱伟君臣이相得景几何如。

下土茫茫커ᄂᆞᆯ上帝是忧ᄒᆞ샤圩顶大人을洙泗우ᄒᆡᄂᆞ리오시니伟万古渊源이그츨뉘업ᄉᆞ샷다

颜生四勿。曾氏三省。仰高钻坚。瞻前忽后。伟学圣忘劳景几何如。

率ᄒᆞ리天命之性养ᄒᆞ리浩然之气。再唱伟至诚无息이아本니이다

光风霁月。瑞日祥云。再唱伟그처딘긴ᄂᆞᆯ엇뎨ᄒᆞ야니ᄋᆞ신고

人欲이横流ᄒᆞ야浩浩滔天일ᄉᆡ一千五百年에晦翁이나샷다敬으로本을세여大防을ᄆᆡᆼᄀᆞᄅᆞ시니伟继往开来아仲尼나다ᄅᆞ시리잇거

三韩千万古애真儒를ᄂᆞ리오시니小白이庐山이오竹溪이濂水로다兴学卫道ᄂᆞᆫ小分네이리어니와尊礼晦庵이그功이크샷다伟吾道东来景几何如竹溪。出小白山。濂溪。出庐山。

六贤歌[编辑]

规圆矩方。绳直准平。再唱伟程伊川의展也大成。贵ᄒᆞᆫ주를뉘알리잇고

早悦孙吴。晩逃佛老。再唱伟张横渠의一变至道。力践景几何如。

手探月窟。足蹑天根。再唱伟邵尧夫의驾风鞭霆。历览景几何如。

笃学力行。清修苦节。再唱伟司马公의事神不欺。独乐景几何如。安静详密。雍容和豫。再唱伟韩魏公의端严谨重이어ᄂᆞ제받ᄇᆞ시리잇고朱文公曰。韩魏公无顷刻忙时。亦无纤介忙意。

居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再唱伟范文正의进退有忧。어ᄂᆞ제즐거우시링잇고

俨然曲七章[编辑]

俨然端坐。如对圣贤。再唱伟一点邪念이이드러셔나링잇고

仲尼颜子所乐何事。再唱伟ᄎᆞᆺ고아마로링이다

温温安安어려우니亹亹翼翼닛ᄯᅵ마오再唱伟敬으로丘隅를사마년ᄃᆡ안ᄯᅵ마옵새

노ᄑᆞ나노ᄑᆞ신하ᄂᆞᆯ해두터우나두터우신ᄯᅡ해ᄇᆞᆯᄀᆞ나ᄇᆞᆯᄀᆞ신日月에春夏秋冬은눌로ᄒᆞ야흘러가ᄂᆞᆫ고伟一元循环悠久景几何如。

动호ᄃᆡ天을보오静호ᄃᆡ地을보오再唱伟俯仰애붓ᄭᅩ럽디아닌景几何如。

谦逊自牧。和敬待人。再唱伟万福无疆景几何如。北窗清风。南轩霁月。再唱伟羲皇젯사ᄅᆞᆷ과어니아더닝잇고

太平曲五章翻出家语[编辑]

몸애란允恭ᄒᆞ시고사ᄅᆞᆷ애란克让ᄒᆞ시니再唱伟唐尧圣德이하ᄂᆞᆯ와ᄀᆞᄐᆞ샷다

伯禹이居左皋陶이在右再唱伟帝舜无为므으이리잇브시리잇고

内修七教。外行三至。再唱伟太平景几何如。

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再唱伟进贤景几何如。

满ᄒᆞ면损ᄒᆞᄂᆞ니益ᄒᆞᆯ든谦ᄒᆞ쇼셔再唱伟江海能下百川이朝宗景几何如。

[编辑]

答张丰基应璇[编辑]

伏叨存翰。兼领别惠果膏至珍之味。深荷旧眷不弛也。违奉多年。披雪何时。病中愈觉停云恋苦。似闻云洞诸生。藏修相踵想自此春暄省耕之馀。闲临竹溪。漱绿水以归。其兴如何。每萧然梦小白旧游。不知此身犹卧终南之下。伏惟尊照。谨拜谢。

寄侄梦台,非熊。[编辑]

千里遥念。我怀如何。一曰保汝之身。二曰勤汝之学。毋狎不顺。毋弛孝诚。毋萌发私心以害天理。毋与邻里小儿觅梨栗为戏。以负汝叔之望也。梦台当读胡传。非熊当读史略。早年不勤。晩悔无益。汝叔亦噬脐无及矣。台乎台乎。汝之先君。竭力学问。穷不得志。飮恨而卒。予念至此。未尝不肝肠之痛刺也。熊乎熊乎。我伯氏业武未就。生平为恨。汝岂知乎。予念至此。不觉涕泗交流。至于失声也。台乎熊乎。勉之勉之。无负我两伯氏九泉之魂。况我祖庙乎。念到汝辈。欲为一声痛哭而不得。汝辈岂知我怀之痛耶。汝辈皆聪颖。若念汝叔念汝之心则必不暂时安心怠懒。吾行待秋深。必向南路矣。见汝辈为不远矣。各相敦励。以副此怀。

寄侄非熊[编辑]

闻汝懒学。心如呑恶物。汝度汝力。足以弯弓乎。汝度汝才。虽非学问。而可取功名乎。伯氏业武。未伸厥志而卒。九泉之下。亦不忘汝。汝不勤学。欲为何物。汝若从我言则人也。不从我言则兽也。汝将何择。我虽无似。告汝之言则不敢欺也。嗟乎汝乎。汝岂知我恸之入骨髓也。汝欲从闾里常人小儿之习。不从我穷天之恳则地下伯氏之心。汝将何以慰之。尔毋忘我言。此言即伯氏之意也。我实负汝耶。汝实负我耶。欲行千里。一步最要。汝其进进毋退。前此累以书遗汝。汝不惕然动念。涕泣笃学。吾诚不足。不能动汝。

[编辑]

迩来不寄书于尔。然我岂敢忘尔于怀耶。每念汝懒读。不胜抆泪。汝岂知予怀悯恸。伯氏存时。教我曰。熊之不学。则汝之罪也。呜呼。我敢忘斯言乎。汝数汝年。今年几何。汝亦念汝之年乎。抑念汝之先君乎。呜呼。汝先君不知念。独不念我父母念尔之情耶。呜呼。学问固尔之事。孝悌宜先着心力。凡人见无礼之子弟。曰此无父兄之人也。汝念斯。可不惧哉。我不勉己而勉尔笃行。难矣。然汝若加念。小知我怀之悲矣。

[编辑]

邑吏来。得闻萱堂安庆。深喜深喜。我旷定省。已一十八旬。身虽系此。慕梦长归。遥想汝身日就长成。一喜一悲。汝岂知我怀之酸且苦耶。我于甲申四月十三日夜。与汝先君。共被于京邸。十四日晓。我以祭官向禧陵。汝先君向岭南。呜呼。此吾兄弟永诀之辰也。我今屈指思之。计月则于今三十有四朔。计日则今已九百七十有馀日。姜被之懽。无复望矣。鸰原恸深。陟冈增悲。我怀至此。况我父母之情乎。我自少时。禀性昏睡。虽悬髻夜读。辄为眠魔所欺。自我伯氏殁后。或明发不寐。不觉冬夜之长也。呜呼。汝尚少不知念乎。念之应倍我。汝亦自念。汝年几何。汝亦自念。汝学几何。我闻汝好学则喜。不好学则怒者。以使汝学。乃汝先君志也。汝念汝先君则宜勤而不宜怠。故我以汝之勤不勤。占汝之念不念。自古孤穷之人。多就圣贤之域。何者。以其哀伤感慨。足以长其思虑而敢于学问为善。以无忝其所生也。我之望汝者。其一。守汝之身。慎飮食谨居处。斑衣献舞。以娱我父母。其二。立汝之志。绝游戏好书册。力学不倦。以追汝先志。汝患眼疾。我之所忧。不弛于此。汝其善保。呜呼。吾言即汝先君之言也。汝闻我言。亦悲夫矣。去年。汝以手书遗我。今年。不见汝手书。汝于去年思我。而今年不思我耶。汝于去年明而今年昏耶。汝虽不能忘我。抑以书之拙而以传我为耻耶。忘则勿复道。耻则庶乎近矣。其自今。人有北来者。辄以书寄我。小慰汝叔无涯之望。呜呼。言有尽而情不可穷也。退笔三柄。送汝学字。一分于硕福。关山千里。岁律已暮。前距元日。只隔十馀朝。侍懽除夜。望汝而已。正月初五日。即我慈闱诞辰。汝须往谋于子翰。且告于丘嫂氏及我内子。具酒馔邀一门。以懽我慈闱心。毋作凄感之容。以伤我父母之念。汝其念哉。

寄侄慥[编辑]

前日修书。皆有相勉之意。亦虑君等悲怀。深悔吾言之过激。虽然。白发所仰。只有君等。吾岂敢憎君等。吾岂忍毁君等耶。念吾父兄皆在九天之上。非此白发。无以一言相告者。故敢缕缕不知止也。望须哀鉴。须于兄弟同衾之际。细量吾言。我亦衰耗。日切归去。倘得遂愿。可与君等日处论心。庶去此远离哀苦之情也。最可愍者。君儿十岁。不识数百字。吾父兄冤闷。恐日深于长夜也。念及。心折骨痛。加以大嫂氏初期将逼。益想君等哀怛。远隔奈何奈何。幷惟哀照。言之无尽流涕而已。

[编辑]

伏想祥期已逼。悲怛罔极。正系官职。无计就哭。幽明一恨。益切益切。孝思何限何限。每念仲熊患疟长呻。阿博亦气弱。甚艰持服。大抵君亦未免气弱。常戒保护。不可小缓。二季望君如父。君亦护恤二季。奚待吾言。然若于暑月。小失保护。虽平人亦有中热中湿者。况丧中之病且弱质乎。望须尽心相勉。勿以吾言为迂。少或不谨。后悔无益。人孰不爱父母。及其父母之殁。求父母形影而不可得。若求父母之形影。莫有如兄弟。何也。兄弟一身。各有一父母。思父母而不可见。舍兄弟何求哉。吾故每羡君之四娚妹尚见四父母也。呜呼。吾复求见吾父母形影于何处。故每欲见君等三孤。欲见吾兄一身之所分也。悲夫悲夫。土脉和沃则生草必茂。一家和则生福必盛。吾为一官。不顾君等哀苦。吾之无状。吾忍道乎。以此使君等孤号穷冤。吾罪何赎。行且归田。与君等日处。小雪此抱无涯之痛也。

杂著[编辑]

劝埋征南亡卒白骨文[编辑]

窃谓多种谷者。不求富而自富。多种仁者。不求福而自福。然种谷者。遇水旱虫鱼之灾。则或有时而不食者矣。至于无水旱虫鱼之灾。无时而不获者。其惟种仁乎。故积善馀庆。称于易。作善降福。称于书。孔子录之。垂诸万世。岂偶然哉。伏以顷者。倭寇陆梁。无辜之人。横罹锋镝。熊川,荠浦两阵之间。积尸蔽野。流血溅道。靖乱未几。邑民之治耕者。或倒曳而沈水。或逆牵而委陆。蝼蚁蝇蜹乌鸢猫犬之属。昼厌其肉。狐狸狼犴鼪鼯䶂鼬之群。夜饱其膏。自馀白骨。散而不收。支分节解。错如乱麻。日曝风吹。云消雨腐。幽魂啾啾。长夜冥冥。呜呼痛哉。是死者孰无父母。孰无妻子。孰无兄弟朋友之人也。以父母妻子兄弟朋友所爱之身。飘零于无父母妻子兄弟朋友所爱之地。洛阳城下。几切思乡之梦。寒月战场。空作羁旅之魄。倾东海之波。哀不可洗。尽太山之土。冤不可瘗。方今圣明在上。贤相居下。恩及禽兽。化被草木。拾葬枯骸。非为细事。且太平天下。频有风水之灾。南民每被其害。余尝怪焉。今而思之。无乃是白骨者之冤。召致乖气之万一于我民乎。石梅。山僧也。欲捃摭枯骸于山海之间。聚建万世之宅。永镇穷冤之鬼。噫。公卿士夫思虑之所不及。而山僧得之。岂不深嘉其意乎。先儒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推而言之。是死者同吾天父地母之子也。同吾君之民也。同吾之兄弟也。不幸而至此。岂不悲夫。人之闻我言。恻隐之心。其亦油然而生也欤。当倭变之时。太平日久。民不知兵革。微斯辈戮力血战。吾属之并肉于贼手。亦未可知也。故余于劝文。不毛举古者阴骘之事以渎告之。而以种仁收福之一端。为君子流涕而陈之曰。葬是骨而无是冤则岂特斯鬼之幸。实吾民之幸也。埋是冤而无是灾则岂特吾民之幸。实我朝鲜亿万年无疆之幸也。况推仁于冥冥之中。不吝其财。以惠葬资者。其庆祥为何如也。正德十四年二月戊辰。书。

纪信论[编辑]

楚围汉王荥阳急。将军纪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乃乘汉王车。黄屋左纛曰。食尽。汉王降。楚军呼万岁。皆之城东观。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去。而信遂为羽烧杀死。予曰。信之死善矣。不死。羽必杀帝。独恨其不智耳。然则为信计者。当何以处之。宁坐待其亡而与君同死乎。宁背城死战而自效其节乎。曰否。荥阳非守社稷之地则固不可坐待其亡。效死者也。楚猴之强悍。比之如暴虎则又不可轻提孤军。背城而决胜负也。昔者。夫子遭匡人,桓魋之乱。皆曰。天生德于我。匡人桓魋其于予何。其无何而不动于心志者。其自守之智既坚且确。而自恃夫天定胜人之道也。信苟能有自守超人之智则处如是之变。宜不以事急告之于王。而乃曰。所可恃者天也。不可畏者人也。陛下有宽仁大度。生民之焚溺者。思为之拯济。民归之。天命之。项氏虽挟扛鼎之力。怀虎狼之心。顾何能胜天乎。顷者。间关丧败。危如鸿门。困如睢水。而尚不能犯之者。岂羽之力未足而然耶。可见其人力之不足胜天也。今日之事。虽至于危急。而为陛下计者。定其志。待其天而已。俾群臣皆得知天之不可胜而人之不足畏也。则士卒各安其心。以待天定。而其终之成败。实系乎天矣。不此之谋而轻身鸿毛。掷之于刀钜鼎镬之中。呜呼。其将死之心。果自以谓汉王赖我而不死耶。愚意信之诳楚。非诳楚也。实自诳也。何以言之。孟轲氏有言曰。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信之谓也。信虽不死。天助之则汉亦不亡。信虽死。天不助则汉之亡也。可立而待。然则天之助不助。汉之亡不亡系焉。岂关乎一信之术哉。信虽假汉王之仪。诈降于羽。而围西门者犹固守而不之东观焉。则汉王何从而出乎。信之计又何由而施乎。信之死。特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者也。信固不足论也。而陈平以间世之智。不能察天之理。而出女二千馀人。唱而和之。遂成其事。平之为人。亦可知矣。惜乎汉庭群臣。无一人料及此也。愚故曰。宁顾其君而不顾其身。其忠犹可取也。其智不可取也。难者曰。申包胥曰。人众者胜天。汉王之脱围。天则天矣。而视其强弱于楚。其危甚于累卵。设使信不行诳楚之计。则人众而胜天。亦未可知也。曰。非然。虽无信。天之所为。渺不可测也。项伯。项羽之叔父也。于鸿门舞剑之际。翼蔽以卫。犹恐其不及者。是天使之然也。岂项伯不欲助其君。而反助敌国之君哉。且三匝于睢水而大风扬沙。得以遁去。此何赖乎信而然也。信既不得料天万一。而以诳楚为得计。此其智之不足也。虽然。犹知汉王之为可王而事之。以致死节。虽不能料之于天。亦可谓能料于人者矣。拟之于范增事项羽。竟不得其志。疽背而死。则善矣哉。

[编辑]

临溟阁记[编辑]

清河。小县也。岭之南七十州。邑褊而民鲜。清为最。民之谋生者。不于农而于渔。故民益瘠而官益孱。由是。凡人之拜是邑也。有吊而无贺。宰是邑者。亦戚戚不乐。谓不足为治。率皆束手无策。以遣岁月。夫孰有稼穑之劝而馆宇之修者哉。余少时。尝过是县。观其公廨萧条。坏缺居半。不足以成邑。余甚陋焉。去年夏。余补关东幕员之阙。归勤于漆原。历憩清之西轩。新构峥嵘。丹雘耀日。绕轩植竹。爽豁萧散。洒然有物外之思。余戏谓主人曰。观竹。亦知主人之不俗矣。自是与主人托以倾盖之交。主人曰。吾自下车。率民力穑。堰水以为灌。得水田几顷。用财以节。使民以时。积五岁矣而民既足。官亦有裕。古有太守之宫颓弊。太守不堪居。或流寓吏民之家。弊且不赀。乃先营其宫。次缮官仓。次修公厨。次改西厢。次广东轩。功役已毕。独于东轩之东。古有梅竹楼。皆倾圮。虽不倾圮。亦甚低压。不足以望海与山。吾欲仍旧址驾高梁。前可以临海。后可以挹呼鹤峯。以海鹤为名。子为我记之。余以奔走未暇也。今年四月。又自漆历清。遥望高阁已翔翥于层霄之上。卸马攀梯。倚栏长啸。无涯大溟。已落吾眼底。信乎若游目于天表。似无依而洋洋者也。又于阁北。凿池种莲。荷叶初浮。田田如钱。亦可爱也。徘徊瞻眺。仰见楣间有临溟阁三大字为扁。余谓主人曰。前日欲揭以海鹤。而今者独以临溟为揭者。何也。曰。此宁海伯孔公瑞麟所名也。子盍记之。余曰。诺。夫阁既临溟。则举海而山在中矣。孔公命名之义。其不在斯乎。昔子路治蒲。孔子过之。三称善政。子贡问之。夫子曰。入其境。田畴甚易。草莱甚辟。沟洫甚治。此其恭敬以信。故其民尽力也。入其邑。墙屋完固。树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宽。故其民不偸也。至其庭。庭甚清简。诸下用命。此其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挠也。以此观之。虽三称其善。庸尽其美乎。余观金侯为政。先力穑以足其民。次缮其仓廪馆宇城池之制。以完其邑。卒乃重修楼阁。以为皇华登览宣郁之所。易视改观。非复曩时之清矣。苟非恭敬忠信明察之君子。能若是乎。虽使夫子过之。亦必称其善政不已。郑。小国也而子产为政。郑人忘其小也。若金侯之治清。吾未见邑小而无能为也。呜呼。使之移抚钜邑则其可量也哉。是固不可以无记。若夫玆阁山海之胜。登赏之美则姑略之。以俟夫当世之能言者。金侯名某。字某。嘉靖九年五月既望。奉训郞江原都事商山周世鹏。记。

遗事[编辑]

彝训录[编辑]

先君生于成化丁亥十一月初七日。卒于嘉靖壬辰十二月初八日。越明年癸巳三月二十七日。葬于漆原于叱浦道湖之西原。少时。受学于漆原之尹学长。諿曰可教。是时佛教盛。卜筮且言曰。是命短。不宜学。祖母权氏钟爱之。不令学。平生以为恨。业弓。属龙骧舅氏权公。由兵部员外为郞中。凡六期。常曰。归养姊氏。求官当有日也。由是安于田野。竟不遂武业。

自少善养亲。祖母权氏每曰。吾儿善孝我矣。及长。乡党皆曰。是善悌长矣。

尝殖货。家计日富。甲戌岁。世鹏年二十。病危滨死。遂尽烧货书。是后不复殖货。

己卯岁。乡人推为都约正。世鹏每陪行。凡为会。乡人皆服之。

世鹏自少有虚名。人曰能。然未尝一发矜语。至连魁汉城两试。人有来贺者。曰。侥幸。及登第。官为侍从。亦必呼之以名。侍坐宾客。至如杂技棋局之戏。非有累命。不敢为也。

晩岁。与咸安居吴宜宁硕福结为山水之游。会咸安,漆原两官父老而乐之。如咸之青松寺。漆之天鸡寺及其茂林胜水。皆旧游也。

其训曰。人间万事。自有分限。虽欲逾分。不可得。小逾分限。反生患害。吾自定已久。故平生无分外心。

一曰慎口。二曰慎身。三曰慎心。

吾自少居乡。能敬人。故亦未尝受慢于人。万有受慢。未尝与之校。故亦未尝受辱于人。

汝观奢人乎。其心必骄。汝观俭人乎。其心必谨。骄者鲜保。谨者鲜败。汝将何择。

一言一动。当真实无妄。今人喜为无实之言。不情之动。不欲汝曹效之。

尝筑墙。有回曲处。辄命撤之曰。吾厌其曲也。又筑墙既高。立命卑之曰。筑墙不宜高。岂有高而不坠者乎。小而一家。大而天下。巨细虽殊。为治一也。人之用心。当自小处始。汝辈勉之。

余观今之守宰。皆喜杀牛以为己供。此风之起。未满二十年。日以愈滥。殆不可复止。汝辈幸为此任。慎勿效此

汝为守宰。恐有不堪。汝欲秋毫无犯。又欲款遇人。如欲款遇人。无犯秋毫不得。如欲无犯秋毫。款遇人不得。果若无犯。宁不得款遇可也。

侍侧。每欲留养。辄愀然曰。凡为官。欲为不得。不欲为亦不可得。出处随命。不可容吾心。

凡为守宰。必外言不入。内言不出。然后可以出治。凡外言虽听。若不用则不待加禁。而自绝是患矣。

誉己之言。不喜无人。规己之言。不怒亦难。吾舅氏权公守平宰光州。为治最鸣。至立生祠。然我辈或进言曰。某事人或不便云。则所答少喜色曰。人也何能知。舅氏有贱子名山甲者。每进辄便佞曰。某事某事。人皆悦服云。则必喜答曰。人果悦服乎。夫喜谄厌忠。凡人之常患也。贤者亦有是病。汝宜察之。

凡为宰。聪明若有不及。必日记数事于内。久而发问则下人所难测。必畏服矣。

汝辈出一言。亦不可苟率。一言善恶。人为之重轻。可不惧乎。夫为行亦然。

家前有枣树。为水所啮。偃跨溪路。自世鹏别居后。每昏定退。必曰。谨过枣树。庚寅秋。以献纳散归。凡三岁。未尝一夕不以是为戒。独怪不命伐是树。岂故留之。俾日加警耶。见是树。如新听命。每欲陨绝不得。

曺水使允武来访武陵村舍。翌早。家君命入县致谢。时世鹏以修撰省觐。恐溷县。不欲入谢。即修书谢之。家君曰。汝必以曹为武人而然也。礼不当如是。然曹行已发。不果入谢。每以是为戒。凡遇人。必竭虔不敢懈。为教皆类此。

平生以俭约自守。衣弊衣。穿弊靴。不以为动曰。内富外贫者。可说。外富内贫者。不可说。汝辈为学亦然。居乡。虽至贱之人。遇之必尽诚。故乡人皆爱而敬之。规乡风。惟务公正。猾吏不敢肆。及殁。小氓益为追慕。至有流涕者

长于一乡。凡赴乡人飮燕。其早晩必以时。飮将毕。其出亦必以时。言未尝失。酒未尝乱。

自少端重寡言笑。吾伯父生员公倜傥善谑。伯父率先君赴乡会。凡言笑。顾先君不敢尽。还家。必曰。今日吾弟在席。吾言笑不敢尽。昆弟间相爱重类此。

吾高曾及祖三代墓在陜川。寒食则宗家专荐。其馀端阳,中秋,腊月。世俗所谓三名日祭。则吾先君伯仲季三家分行之。先君居季。故行腊祭。每岁极寒。必躬备时物。冰渡重江自漆原向陜。路有买浦甘津。而祭之。虽风雪亦然。我慈氏及儿息交谏不止。曰。他节则兄弟家备物。腊乃吾次。吾不与祭。如不祭。由是一家谏不得。

乡人有丧及凡有患难。必尽力救护。如己之事。乡俗归厚。先君之力居多。

世鹏少时。汎滥读书。不喜精熟。先君每戒之曰。我武人。不知读书门户。然事万而理一。何不精了一书。后读他书也。何为纷纷然读此读彼。不紧做精熟功也。严教如此。而世鹏竟不改是习。故为学晩益卤莽。虽悔泣何及。

治家抚养。各极其诚。虽犬马。皆遂生殖。

于酒嗜醴。于鱼嗜㕦。于肉嗜脯。于果嗜红柹。世鹏每谏曰。红柹冷物。不宜多服。曰。年逾六十。虽死未为夭也。请服补胃药。亦不服曰。夭寿。命也。非药所及也自丧吾伯氏后。忽忽无世间念。姊氏又先逝。益为伤恸曰。吾久生何为。呜呼。竟以此伤心而促年耶。

壬辰十一月二十一日。世鹏将赴京。拜辞阶下。先君愀然曰。谨言。呜呼。是永诀之辞也。鹏之拜辞。每以慎口慎身慎心三者为戒。呜呼。不复听玆教矣。

在昆阳一日。慈氏愀然命之曰。汝父在时。每语我曰。世人不喜直道。而吾儿守直道。不忍容人之不直。恐为不直者所诬。余亦每以是惧汝。

世鹏自少。不事生产。先君每谓慈氏曰。季儿无家。若我不幸则是将无所依也。由是极力营家。家且未毕而先君见背。每念及。不胜悲恸。

我周之源。远自商洛。先世有曰原曰宏曰彦曰美。皆积阴德。至于高祖讳瑜。登十韵进士。即云台诗也。惟诚惟谨。至于终身。享年过八十。初。平山韩仪以书云副正过尚州。见而喜之曰。是佳婿也。即以子妻之。移居于陜。陜之有周自此始。初居陜之宗谏里。迁于泉谷里。右曰命崑。左则江流绕青龙之外。抱环犬迁而东。犬迁栈实在家南。曾考讳尚彬。初娶郡守郑慥之女。既丧室。节度使金公惟叙曰。郑慥佳士也。岂偶然择婿乎。是可无问。即以女妻之。金之出。本英阳。即今之宁海属县。曾考早殁。曾妣谨守家业。克勤克俭。以裕后人。至今内外苗裔之免于寒饿者。金之赐也。祖考讳长孙。早孤。权牧使虞宰三嘉时。择以为婿。业武不售。竟为龙骧卫副护军。

先君之外舅。曰尚州牧使讳虞。为官极清白。宰灵山,三嘉皆六年。由仁寿府判官。光庙特除尚牧官。罢居乡家。无坐席。每对客。坐绳床而接之。邑人今称之。其年五十二。复拜府使。笑语人曰。人生称牧足矣。何用府耶。竟不就。

我祖妣安东权氏。天性宽仁。尽散家累。以济穷乏。宗族皆仰之。皆曰。是必有后。吾先君至昆季子孙。合嫡庶凡百馀人。鲜有穷饿者。岂有阴报耶。幷记之。

慈氏生于成化庚寅春正月初五日。卒于嘉靖戊戌冬十月初五日。越明年庚子正月初三日。祔葬于先人墓左。

慈氏天性仁厚。事舅姑尽诚。遇宗族。无间内外。人之有饥。如己之饥。人之有寒。如己之寒。推而及人者深。宗族皆归仁。尝曰。吾平生未尝欺人。吾子孙必有受天阴骘者。呜呼。不肖孤岂足以塞慈望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