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永乐大典/卷00920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之九百十九 永乐大典
卷之九百二十
卷之九百二十一 

永乐大典卷之九百二十    二支

太子三师礼记文王世子曰。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故

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又曰。立太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太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太傅之德行。而审喻

之太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记曰

虞夏啇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语使能也。数类太子三师三少。是为六傅。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也。又曰六师。晋

史曰。愍怀建宫。乃置六傅三太三少。自元康之后。诸傅或二。或三。或四。或五。隋书百官志。太子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掌师范训导。辅翼皇太子。

唐书百官志。东宫官。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从一品掌辅导皇太子。每见。迎拜殿门。三师答拜每门必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

恐。后名惶恐再拜。太子出。则乘辂。备卤簿以从。少师少傅少保各一人。从二品。掌晓三师德行。以谕皇太子。奉太子以观三师之道德。自太师以下。

唯其人。不必备。先天元年开府置令丞各一人。隶詹事府。寻废。唐六典太子太师一人。太傅一人。太保一人。并从一品下。史记。秦孝公使商鞅设法。

而黥太子师傅。则秦有其职也。汉氏唯置太傅。秩二千石。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庶子。洗马。舍人员。后汉太子太傅。秩中二千石。掌辅导太子礼。如师。

不领官属。至魏太子太傅为第三品。汉魏故事。皇太子于二傅执弟子礼。皆为书。不曰令。太傅于太子不称臣。晋初东宫不置詹事。事由二傅。少傅

立草。太傅书真。以为储副体尊。遂命诸公居之。而本司位重。或行或领也。咸宁中。备六傅之职。朗陵公何邵为太子太师。避景帝讳。改为帅。安丰侯

王戒为太傅。武陵侯杨济为太保。其后或置或省。怀帝为太弟。又备六傅。东晋。明帝在储宫。置保傅之位。而无二师。晋令太子太保品第三。进贤两

梁冠。绛朝服。佩水苍玉。银章青绶。宋齐梁并不置。后魏北齐置之。正第二品。号东宫三太。后周不置。隋氏置之。正第三品。皇朝因之。而加其秩。太子

出。则乘辂备仪。太子三师。以道德辅教太子者也。至于动静起居。言语视听。皆有以师焉。册府元龟长孙无忌为司徒。定策立晋王为太子。太宗以

无忌为太子太师。房玄龄萧瑀为傅保。制曰。明两之重。寔固宗祧。辅导之职。莫先师保。是以吕望召奭。腾芳于有周。叔孙玄成。继美于隆汉。司徒赵

国公无忌。器范宏邈。风鉴秀远。材称拣干。地兼姻戚。佐命之功。勒乎锺鼎。论道之誉穆乎台槐。股肱是属。邦国攸赖。教谕少阳。佥望斯在。司空梁国

公玄龄。体业忠肃。识具弘通。诚著霸图。功宣鼎业。奉上之节所怀必尽。益国之事知无不为。必能厉兹六行。审喻三善。特进宋国公瑀。操。行清约。识

局贞正。夙受先遇。早升朝右。立身之操必在于直道。体国之心无忘于忠义辅翼储贰。望实攸归。无忌可太子太师。玄龄可太子太傅。瑀可太子太

保。又以黄门侍郎褚遂良。为太子宾客。郑氏谭绮称太师太傅太保。曰春宫三师。唐会要皇太子见三师礼。贞观十二年。七月。礼部尚书王珪。兼

魏王师。上问黄门侍郎韦挺曰。泰昨与珪相见。若为礼节。挺对曰。见师之礼拜答如仪讫。王问珪忠孝。珪答曰。陛下。王之君也。事君思尽忠。陛下。王

之父也。事父思尽孝。忠孝之道。可以享天祐。馀芳可以垂后叶。王曰。忠孝之道已闻教矣。愿闻所习。答曰。汉东平王苍云。为善㝡乐。上曰。我尝语泰。

汝之事师。如事我也。泰每先拜珪。珪亦以师道自居。物议善之。十七年。西月。二十一日。上谓房玄龄萧瑀曰。太子三师。以德导人者也。若师礼卑。则

太子无所取则。于是诏令撰三师仪注。太子出殿门迎。先拜。三师答拜。每门。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其年。皇太子

承乾失德。魏王有夺嫡之渐。内外疑议。上恶之。谓侍臣曰。当今朝臣。忠謇无逾魏徵。我遣传皇太子。用绝天下之望。及草诏曰。征其辞乎。皆曰征已

拜侍中。必不受师传。上曰。征识吾此意。当不固辞。及诏为太子太师。征自陈有疾。诏答曰。汉之太子。四皓为助。我之赖卿。即其义也。知公疾病。可卧

护之。即拜而奉诏。其年四月。英公𪟝为特进太子詹事。仍同中书门下三品。上谓𪟝曰。我儿新登储两。卿旧。长史。今以官事相委。故有此授。屈资勿

怪也。以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李密。今岂负于朕哉。𪟝雪泪。致词以谢。是月。诏宰臣刘洎。岑文本。褚遂良。往东宫与皇太子游。处为宾客。初。洎

上䟽。以皇太子初立。宜尊师重学。与正人游。故上嘉叹其行焉。大和八年。十月。太常礼院奏。今月十七日。皇太子与太师相见。请前一日。开崇明门

内外门。所司陈设。依奏。开成三年。四月。敕宜令。师保宾客詹事。左右春坊五品已上官。每至朔望日仗下后。与前件官诣崇明门。谒见皇太子。其一

官两员已上者。任分番。如遇阴雨休假。及辍放。并权停。其年八月。敕太子太师郑覃。每月与宾詹。左右春坊五品已上官。谒见皇太子。宜令每月更

添一日。以二十六日。二十二日。诣崇明门谒见。若遇阴雨休假。及辍朝放朝。即取以次双日。馀准今年四月敕处。分。九月敕太子太师。及东宫

官。每月二十六日。诣崇明门谒皇太子宜停。

师氏书顾命篇。师氏。注。师氏。大夫官。周礼地官司徒。师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人。

徒百有二十人。师氏以𡠾诏王。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

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凡祭

祀官宾客。会同䘮纪军旅。王举则从。听治亦如之。使其属帅。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且跸朝。在野外。则守内列。元豫章熊

朋来集师氏之官。诸儒或以为周召之职。公孤之副。愚按。武王之在牧野。固以亚旅师氏。叙于司徒司马司空之下。则公孤之外。别

有师氏之官。故其秩为中大夫。为上士。会同军旅。王举则从。使虎贲兵服之士属焉。皆不忘牧野时。宋吕东莱集周师氏箴。谏之

道有三难焉。曰远。曰踈。曰骤。远则势不接。踈则情不通。骤则理不究。其言之不行也固也。彼周设师氏之官。渊乎其用意之深乎。师

氏之官。实居虎门之左。而诏王以𡠾者也。其势近。其情亲。其言渐。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日加益而不知焉。周公之设官三百六十。

官必掌一事。事必寓一意。而师氏独列地官之属。实周公致意之深者。想夫。成周之隆。出入起居同归于钦。发号施令同归于臧者。

师氏抑有助焉。昔周太史辛甲。命百官官箴王阙。而虞人之箴独传。窃意师氏之所献。必反复䌷绎。辞烦意笃。足以为百代箴䂓之

法。然求之于蠹书漆简之中。虽断章片辞邈不可得。是可叹已。用敢追述其事。而为箴曰。若昔忠臣。格君之非。启心沃心。日化月移。

虽有嘉猷。情或未信。势踈地远。千说一听。仓周之兴。稽古建官。左右贤俊。治格多盘。时惟师氏。诏王以𡠾。巽以入之。曰义曰理。原念

𡠾恶。水火背驰。火盛水竭。𡠾胜恶微。燕闲穆清。诚意恳款。先养所长。姑置所短。性复其源。善迎其端。辅翼圣学。功不可刊。侈丽之欲。

将发。复止。暴慢之虑。将萌复已。师师之谏。惟一惟精。君失无迹。我谏无形。于惟辟王。独制万乘。必求畯贤。举以自近。旦承暮弼。前赞

后襄。气体默移。其道大光。苟不鉴此。正直屏弃。仆隶之臣。诺诺唯唯堂下日远。堂上日高。虽。复虚宁。乌知民劳。圣人。复作。斯理不。易。小臣

司规。敢告执戟。

国师马明叟宾实录汉王莽以刘歆为国师。歆后自杀。更以䜣为国师。莽传又号国师云。后魏刘延明。隐居酒泉。教授为

业。蒙逊礼待。月致羊酒。牧犍尊为国师。亲自致拜。命官属以下皆北靣受业。本传梁书王承。传。承仆射。暕子。七岁通周易。选补国子生。年

十五。射策高第。除秘书郎。历太子舍人。后为国子博士。时膏腴贵游咸以文学相尚。罕以经术为业。惟承独。好之。发言吐论。。造次儒者。在

学。训诸生述礼易义。中大通五年。迁长史兼侍中。俄转国子祭酒。承祖俭及父暕。尝为此职。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宋史列。传。宇文

虚中。建炎中。资政殿大学士为祈请。使。。使金国。为金人所拘留。虚中有才。金人加以官爵。后累官进金紫光禄大夫。金人号为国师。元史

铁歌传。宪宗尊铁歌叔那摩为国师。张立道。传。立道奉使安南。传上命晓之。日燇曰。公。大国之卿。小国之师也。龟兹


国师晋书鸠摩罗什传。罗什出家。东度葱岭。龟兹王闻其名。郊迎之请为国师。三帝国师

唐张说集大通禅师碑。诏请西来趺座觐君。肩舆上殿。屈万乘而稽首。洒九重而宴居。传圣道者不北靣。有盛德者无臣礼。遂推为两

京法主。三帝国师。天。使国师岳珂程史宋施宜生。福人也。后为虏中礼部尚书。方显时有龟山僧至其

国。言于亮而尊显之。俾乘驿至京东视海舟。号天。使国师。三藏国师元史本纪至顺二年特命沙津爱护

持必刺忒纳失里。为三藏国师赐玉印。又释老传。其年。又赐必兰纳识理玉印。加号普觉圆明广照弘辩三。藏国师。灌顶

国师元史顺帝纪。至元三年十二月。西域僧加剌麻至京师。号灌顶国师。赐玉印。高丽国师

高丽图经国师之称。盖如中国之有僧职纲维也。其上一等。谓之王师。王见则拜之。皆服山水衲袈裟。长袖偏衫金跋遮。下有紫裳乌革

铃履。人物衣服虽略与中华同。但高丽人大抵首无枕骨。以僧祝发乃见之。颇可骇讶。晋史谓三韩之人初生子。便以石压其头令扁非

也。盖由种类资禀而然。未必因石而扁。诏为国师佛祖统纪云。北齐文宣诏高僧法常为国师又敕昙延法师为

大统。尊为国师。武后敕神秀禅师人京行道历三朝。皆礼为国师。肃宗。诏南阳惠忠禅师入见。号称国师。代宗诏南岳法照为国师。宪宗

赐沙门知玄悟达国师。封澄观大统清凉国师。吴越王钱俶奉沙门德韶为国师。

宗师王海汉平纪。元始五年。正月。袷祭明堂。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馀人。召助祭礼毕。封孝宣曾孙信等。三

十六人为列侯。馀益户。赐爵。金帛。补吏各有差。诏曰。惟宗室子。皆大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汉元至今十有馀万人。莫能相紏。或陷

入刑罪。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紏之。致教训焉。二千石。选有德义者盖闻帝王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

尧睦九族。舜惇叙之朕以皇帝幼年且统国政。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汉元至今十有馀万人虽有王侯之属。莫能

相紏。陷入刑罪教训不至之咎也。传不云乎。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紏之。致教训焉。二

千石。选有德义者以为宗师。考察不从教令。有冤失职者。宗师得因邮亭书言宗伯。请以闻。常以岁正月赐宗师帛各十匹。东汉书李通。传。通字

次元。南阳宛人也。世以货殖著姓。父守身长九尺。容貌绝异。为人严毅。居家如官廷。初事刘歆。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平帝五年。王莽摄政。郡

国置宗师。以主宗室。盖特尊之。故曰宗𡖖师。李守为莽宗卿师卢植献书窦武曰。宜依古礼置诸子之官。召王侯爱子。宗室贤才。崇训导之义。简其

良能。随用爵之。强干弱枝之道也。晋武帝纪。咸宁三年。春正月丙子朔。诏曰。召穆公紏合兄弟。而赋常之诗。此姬氏所以本支百世也。今以卫

将军扶风王亮为宗师。所当施行皆谘之。汝南王亮。传。晋宗室盛无以统摄。以亮为宗师训导。观察有不遵礼法。小者正以义方。大者随事闻奏。

梁王形亦为宗师。彭城王纮领大宗师。东晋省。魏书官氏志。初以八国姓族难分。故国立大师小师。令辨其宗党。品举人才。自八国以外。郡各自立

师。职。分如八国。比今之中正也。宗室立宗师。亦如州郡八国之仪。职官志宗正。统皇族宗人图牒。哀帝省并太常。元魏天赐元年。十一月。命宗

室置宗师。八国州郡各置师以辩宗党。举才行。如魏晋中正之职。太和二十二年。以彭城王勰为宗师。有不遵教典。随事以闻。西魏广陵王欣为大

宗师。后周有宗师中大夫。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二月丙戌。诏诸宗姓居官者。在同列之上。未仕者。免其徭役。每州。置宗师一人以緫摄。别

为团伍。会要诏宗绪之情。义越常品。宜有旌异。以明等级。天下诸字姓任官者。宜在同列之上。无职任者。不在徭役之限。每州置宗师一人以相统

摄。文苑英华庾信祀公让宗师表。臣某言。伏见诏书以臣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宗师中大夫。伏奉纶音。心魂震慑。臣闻。尧分四

岳。是以望秩山川。舜命九官。是以光华日月。必须易一作仪刑以德。明试以功。乃可协和万邦。咸熙庶绩。臣。幼无学植。长阙才成。鸿都之门不能定

其章句。鸡鹿之塞无以名其碑碣。凭天汉之派水。附弱水之分枝。东岳则朝宿有名。南宫则门阑有籍。在臣庸劣久知满盈。武阳以功臣之重。特拜

宗卿。东平以母弟之尊超登上将。臣有何德能兼此荣。臣。早倾庭荫。曾未扶墙。母氏慈训。哀衿劳苦。甫及成人。复垂捐弃。几筵如在。忍离鞠育之恩。

终天无报。叩地难任。欲草土丘陵。终身茔域。霜露申履时之感。鸾雀展回翔之心。不悟天泽沛然。谬垂提㧞。当令玉烛调和。既非金革之世。璿玑齐

政。岂忘松槚之馀。况复一枝蜷曲。终危九层之台。一服岑蹄。必伤千里之驾。皇帝。钦明文。思。光宅区宇。礼格四方。无容夺臣此志。孝治天下。自当哀

臣此情。太宗为师。更求同姓之国。元戎参乘。别选贤能之臣。伏愿。览青蒲之奏。曲允微诚。诏凤凰之池。特收严召。则天慈无滥。私愿获从。臣之容身。

便当有地。不任荒悚战惧之诚。谨诣朝堂。奉表以闻。

诸侯师东汉书刘般传。般少时笃志修行。讲诵不怠。建武八年。东至洛修阳经学。是年。光武下诏。封般。为菑丘侯。奉孝王祀。

使就国。徙封杼秋侯。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帝间而嘉之。乃赐般绶钱百万缗。帛二百匹。詹抑家元

集送班孝廉觐省序。外王父以将。相之重。九命赤社为诸侯师。

先师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注。官。谓礼乐诗书之官。周礼曰。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

祖。追祭于瞽宗。此之谓先师之类也。若汉礼有高堂生。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伙生。亦可以为之也。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

以币注。谓天子命之教。始主学官者也。有国故则否。注若唐虞有夔伯夷周有周公。鲁有孔子。则各自奠之不合也。始立学者。既衅器用币。注告先

圣先师以器成。天子视学。乃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圣先师焉。注。兴举秩。常。节。礼也。使有司摄其事举常礼。不亲祭者。视学观礼耳。非为彼报也。

东汉书孔僖传。章帝过鲁幸阙里。祠孔子。帝谓僖曰。今日之会。宁于𡖖宗有光荣乎。对曰。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

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儒学传序太宗贞。观六年。诏罢周公祠。以孔子为先圣。颜氏为先师。孔氏释录太宗贞。观二年。房玄龄

建言。周公仲尼皆圣人。然释奠于学以夫子。大业以前。皆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子为先师。别祀周公。尊孔子为先圣。以颜子为配。高宗显庆二年。七

月十一日。太尉长孙无忌等议曰。案新礼。孔子为先圣。颜子为先师。又准贞。观二十一年。以孔子为先圣。更以左氏等二十一人。与颜子俱配尼父

太学。并为先师。今据永徽令文。改用周公为先圣。遂出孔子为先师。颜子左氏为从。据汉魏以来。取舍各异。颜子夫子互作先师。宣父周公迭为先

圣。求其节文。逓有得失所以贞观之末。亲降纶言。依礼记之明文。酌康成之奥说。正夫子为先圣。加众儒为先师。永垂制于后昆。革往代纰缪。仲尼

生衰周之末拯文丧之弊。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弘至教于六经。阐儒风于千世。自汉以降。奕叶封侯。崇奏其圣。迄于今日。明可降兹上哲。俯入先师

今请改令从诏。于义为允。其周公仍依别礼配享武王。诏从之。开元八年。李元瓘奏。称先圣孔宣父庙。先师颜子配坐。十哲列象。七十子图形于

壁。唐抚言开元五年九月。诏曰。古有宾献之礼。登于天府。扬于王庭。重学尊师。兴贤进士。能美风俗成教化。盖先王之繇焉。朕以寡德。钦若前政。思

与子大夫复臻于理。故他日访道。有时忘餐。乙夜观书。分宵不寐。晤专经之义。笃学史之文。永怀覃思。有足尚者。不示褒崇。孰云奖劝。其诸州乡贡

明经进士见讫。宜令引就国子监谒先师。学官为之开讲。质问其义。宜令。所司优厚设食。两馆及监内得。解举人。亦准此。其日。请资官五品已上。及

朝集使往观礼。师为常式。易曰。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朕所望于习才也。事物纪原唐书刘伯刍。传。伯刍子允章。咸通中

为礼部侍郎。请诸生及进士第。并谒先师。则兹礼起于唐懿宗之世。刘允章请也。又选举志曰。开元五年。使令乡贡明经进士见讫。国子监谒先师。

是则开元之礼。第施于贡士。而咸通时允章所请。紏开元贡士之礼而为之制也。唐会要云。开元五年五月八日也。摭言又以为九月诏乐府诗集

隋先圣先师歌无名氏𫍯夏经国立训。学重教先。三坟肇册。五典留篇。开凿理著。陶铸功宣。东胶西序。春诵夏弦。芳尘载仰。祀典无骞。周子

遗文告先师文敢昭告于先师究国公颜子。爰以迁修庙学成。恭修释莱于先圣至圣文宣王。惟子。睿性通微。实几于圣。明诚道确。夫子称贤。谨

以礼币藻齐。式陈明献。从祀配神。尚飨。宋扬诚斋集。谒先师邹国公文言圣师者。必曰孔孟。言亚圣者。必曰颜孟。某。诸生也。初学为邑。视事之三日。

而首竭于先师。礼也筭学先师宋史纪大观三年。诏筭学以黄帝为先师风等八人配飨巫咸等七十人从祀





永乐大典卷之九百二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