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卷02340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之二千三百三十九 永乐大典
卷之二千三百四十
卷之二千三百四十一 

永乐大典卷之二千三百四十 六模

山川梧州府。苍梧志火山。在州南隔大江东南。延袤四十里。高九十丈。山常有

云气荟蔚不散。岭表录云。火山高下大小如桂林独秀山。有火三五夜。见于山而不息。或人言其下水中有宝珠。光照于上如火。旧经云。守臣有

政德。则火。见其光。复有三足麖过郡中。有吉凶灾殃。或。使车将至。则先叫啸如有所告。郡人验之。又云山之阿有神剑。南越王尉佗所藏也。故夜腾

光熖如火。山产荔支四月先熟。元一统志寰宇记云。火山下水澄。潭深无极。其火每三夜一见于山顶。尝至一更初。火起匝其顶。如焚烧之状。或言

其下水中有宝珠。光照子上。或言山上有荔枝四月熟。以其地热。故名火山也。 唐沈佺期诗。身经火山热。颜入瘴乡消。胡长卿过火山。客有谈嘉鱼之

美者。长卿诗曰。闻道嘉鱼出火山。我来那得一鳞看。苍梧志大虫山。在州东北三里。高四十丈。延袤四十里。按搜神记。扶南王范寻常养虎五六头于

山中。若人有罪投与不噬。乃赦之。因以为名。 印山。在城北二十五里泽山。在州北八十里。 石乳山。在州西四里。 苏山。在州南八里隔江

太平寰宇记石英山。在州西桂江之上。生石英。下有灵泉。回置神祠。元一统志金石山。在州东四里。吴时有道士牵牛渡江。语舟中人曰。舡中粪

聊以为酬。舟人视之皆金。回名其山曰金石。苍梧志通星山。在县北。按方与记。汉太守刘曜常登之仰观。故名通星。寰宇记夫雷山。郡县志镡山。去

城八十里。无一统志石膏山。裴氏广州记曰。苍梧彰平县有石膏山。望之皎如雪。相。铜山。九域志。在丹城县西。

岑溪县。古藤志乌峡山。在县西北五十里。系表路。 峩山。都盘山。黄石山。佛子岭。俱系石岩高险。猺人所恃之地。大抵与灵山同。 丁兰山。在岑

溪县。山下有旧庙。曰木母庙。临溪上。乃丁氏故居也。去县五十里。乡民祈祷印应。耆旧相傅云。有碑堕于溪。渔者入水求之。即风雨晦。昔人有诗曰。

里名胜母曾参避。应愧丁兰在此村。可惜石碑沉水底。诗人不得细推论郡县志苏罗山见九域志。古藤志凤山。在岑溪县连城乡。元一统志秀峯山。

去岑溪县二里。山势耸秀。高三十馀丈。周围二里。与地纪胜盛山。在岑溪县。 随化山在镡津县昭州界。元一统志七峯山。在岑溪县。 永静山。在

岑溪县。上有庙。 来苏山。在岑溪县界内。藤县。古藤志灵山。去州西南一百里。岩石险巇。路迳悬绝。数十围大木。

丛密如排栅然。其山至广。东接广东泷水。南至高化。猺蛮居其间。不事耕稼。惟以抄掠为生。自古肆为民患。今本州常遣人围营守把始无患焉

四屯大犁。大任。杨峒。随化。去州西北水路二百里。不通陆路。獞人居其间。凭持险远。自古不通王化。元前惟设屯兵千户所以镇之。然亦时复秉间

出劫。千户弗能制。又从而助之。近服天朝威德。皆入版围为良民。贡赋税与中州同。东山。出还淳门渡江东二里

许。山高二十馀丈。蜿蜒秀发。为州左臂。上有李卫公祠。 谷山。在州城西。去州五里。 石人山。去藤县还淳门南三里许。山势峻峭。下临深渊。世传

有龙在焉。州民水旱则祷之。 龙骧山。去藨县石人山南又三里。江东山列数峯。清秀可爱。下俯清𣴑。晋升平五年。龙骧将军陈𨼆镇是州。驻兵其

下故名。 石山。在藤县西。隔江五里许。高冠诸山旧志亦载。即二尚书死所。有普韵帖木见墓在焉。 南山。在藤县还淳门南二里。山势顺奇。顶平

如砥。有佳处曰杏坛曰松崖。曰竹巷。曰芹涧。率皆清绝可人。郡县志随化山。在县昭州界。寰宇记鈆穴山。陈王穴吉水。皆在郡县界。元一统志罗慢

山。去镡津县四十里。高二十馀丈。周围二里。其山肖罗慢。因此得名。 罗山。去芩溪县八十里。旧南仪州也。山有冷泉。饮者愈热病。图经云。形如罗

纹故名。 云盖山。去州城四百步。锯冘山。在镡津县。寰宇记。陈天穴吉水。皆在县界。镃炉山。在镡津县西。有镃𬬻佛因名。赤水山。在镡津县

东。有赤泉涌出因名。容州志石梯山。在州南侥仪里。其山下。枕小江。上接峻岭石梯栈。往来行涉艰难。路通高州水险。又详容县。 洞石山。在州西

五十里。近江有鲤鱼石双女石。其形皆现。祷两良应。容州志容山。其山在州西二十五里。旧经云。高五百馀丈。周围广㵐一千馀里。山下有观。远废

久矣。郡县志连接郁林州界。山有松竹花果。亦洞天之数也。容州志都峤山。都峤洞天。在州南三十五里。高三百五十丈。按天下仙洞三十有六。而

容得三焉。西勾漏。北白石。南都峤。盖都峤山有八峯。曰马鞍山。席帽山。香炉山。仙人山。中峯山。丹灶山。八叠山。子山。诸峰奇秀。亦号萧韶山。以其

山间时有音乐。南北两洞俱有石室。南洞宽坦。列浮屠仪像。北洞幽狭。为星坛八间。皆天造地设。中峰绝顶有岩曰中宫院。断崖斜进。下临千仭。扪

萝而上。凡异如常洞。名宝玄之天。郡县志谢卢山。在县东八十五里。 罗辨山。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元一统志都窦山。在普宁县西南一百九十

里。郡县志读书台石山。在县东一十五里。 牛峯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元一统志南灵山。在普宁县南二里。上有古坛。元一统志禳山。普宁志云。在

普宁县八十一里。纪胜同。与地记胜勾漏山。在普宁县。上有宝圭洞。内石室中有水。故老传云。葛仙翁尝于此山修炼。丹灶石盆在焉。平川中石峯

千百。皆矗立特起。周回三十里。其岩穴多勾曲石而穿漏。故右以是名山与其邑。 桄榔山。寰宇记云。在普宁县。元一统志大容山。在普宁县西二

十五里。旧图经云。高五十丈。周回四十里。有观曰棋真。唐开元间。撨者见二人对奕于清泉茂树之侧。欲就观之。则人棋俱不见。今山之阳。石枰犹

存。 北灵山。吴元美记云。俗名真武岭。在县东二里。视之真灵龟也。天下峰峦岩石。若龙若马狮子之象多矣。然彷佛十得四五。独此粹然逼真。顾

不异㢤。 帽山。在普宁县西南。 岑石山。在普宁县。 中峯山。在普宁县之西南 牢马山。在普宁县西南。

怀集县。昭潭志 插笏山。在县东十里。 笔架山。在县南十五里。元一统志齐岳山。在怀集县东北六十里。山势峭㧞。出于众山之上。

郁林州。郁林志寒山。在州之北二十馀里。其势高耸。顶上有泉其源深丈馀。下𣴑至溪涧中。灌溉抚康东宁贵平三乡田土。昔有一农夏月进山。

知其寒冷如冬。因其名曰寒山。内有神祠。祈雨有感。宋理宗诰封寒山灵惠王。元朝至正戊戌夏五月旱。本州同知胡震。持以斋沐䖍诚𢭏子祠下

遂雨。公赋诗云。古迹寒山果有神。心香才𤑔雨如倾。三农鼓舞来相告。五榖丰登乐。太平。归附

圣朝。封为寒山之神。依期致祭焉。元一统志南粤王尉佗。遣人入山摘橘。经七日方还。问其故。曰。山中多寒不得归。故名。按西瓯图志云。 大龙山。在南

流县旧所废党州界。形势肖龙。故名焉。今属欎林州。郡县志独莲山。在县东一十里。上有池。中有莲花。馀无所出。因以名山。元一统志宝塔山。在南

𣴑县界旧所废党州山北。渐大状有如塔。故名。西瓯志云。郡县志铜鼓山。在县东南七十五里。旧经云。昔有铜鼓。见此山。方而色赤。人取之而地陷

出水成湾焉。元一统志鬼门山。在南𣴑县旧所废牢州界。谚云。若度鬼门山。十去九不还。世俗讹为鬼门关。谓车轮往来之地也。又云。以其瘴重故

云。王象之舆地纪胜云。本桂门关。而讹称鬼门关。曹德载尝作文辨之云。为谢往来荆广客。桂门关在欎林西。今属欎林州。 蔡山。在废欎平县。今

欎平乡是也。元和志云。今入欎林州。元一统志信立山。在南𣴑县东南二里。一名牢石。状高数十丈。坡上有平石。又有夹石。形如锺侧立。旧经云。每

岁秋日乡人共候此石。若云气覆之。其岁禾稼必登。今属林郁州。元一统志罗望山。在南𣴑县西。瓯志云。今入郁林州。 箱盖山。在南𣴑县西。与他

纪胜云。今入郁林州。 磻石山。在南𣴑县南二十里。今入林郁州。太平寰宇记渐大山。郡国志云。党州山北渐大。状如塔。故一名宝塔山。

北𣴑县。郡县志𨙷山。在县北四十里。𨙷因井。旧经云。南越王尉佗。遣人入山采橘。经七日方回。问其故。云山中大寒不得归。后因为名。 都黄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旧经云。昔有撨夫迷路。见五人黄衣戴黄冠。相共语曰。吾都此山。久之向山而去。因以名山。 鸡笼山。方舆记云。在县界。 石狗

山。在县西南三里。有石如狗。因以名之。 风卢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卢楼山。在县南六十里。 破石山。方舆记云。在县界。元一统志铜石山。在

北𣴑县东南三十里。寰宇记云。山亦与陆川县相接。有铜湖。出水银朱砂。方舆记云。铜湖鲤鱼石。状如横鲤。新妇石。状如妇人。并与铜石相连。

陆川县容州志 东山。在陆川县南十里。其山顶有岩穴虚爽。下有清泉。岁旱官民于此祷雨焉。元一统志鸣石山。寰宇记云。在陆川县。郡国志云。

董奉死人见于鸣石之山。山海经云。长石之山。洪水出焉。山多鸣石即此。峨石山。在陆川县。以石嵯峨故名。寰宇记云。 白石山。在陆川县之南。

山色洁白。四面悬绝。上有飞泉瀑布。下有勾芒木可以为布。里人斫之。新条更生。取皮绩以为布。太平寰宇记帽山。山形如帽故也。元一统志鹤洞

山。在陆川县。上多野鹤。旧图经云。在普宁县之西北。与此不同。 小容山。在陆川县。其山迥阔无所不容。故曰容山。 牛山。在陆川县。方舆记云。石

形宵牛故名。太平寰宇记金山。在陆川县。昔人藏金之处。元一统志不逻饶山。在陆川县。山多韶石果味如荔枝。俚人谓不逻饶山。 箫韶山。在陆

川县南。顶有古台院。政和重定。九域志云。尝闻音乐因名。郡县志石寨山。在县北八十里。 射炉山。在县西二十五里。山形如香炉。 射兜山。在县

东南七十二里。 石湖山。在陆川县西北三十里。上有一湖。水深一丈。春冬不竭因名。寰宇记石袍山。山多竹木。葱翠如袍。山有肉翅虎。下山食人。

食讫即飞还绝岭。元一统志鸡笼山。在陆川县。方舆志云。在县界。博白县。郁林志紫阳岩山。在县西南七十里。悬崖临江。内有一石室。太

守刘崇远造铁佛于内。至今迹尤存焉。 盘龙山。在县城南九十里。望之如青龙盘礴而卧也。郡县志洞房山。在县东一十里。纪胜。深洞如房。 伏

割山。在县西四十里。多鹦鹉孔雀象兽。山下有伏割村。因此为名。郁林志双角山。在县城西十五里。远望如童子绾双髻焉。元一统志飞云山。在博

白县西六十里。山势崇峻。中有巨石有大人迹。又有石函。恒有蛇夜出光焉。博白志云。 房山。在博白县东一十里。旧图经云。深洞如房因名。郡县

志黄茗山。在县东南二十里。元一统志周罗山。在博白县界。旧因此山名县。又有周罗水。 大荒山。在博白县南。旧图经云。山高四百仞。周围五十

里。上有深地蜚泉。相传池中有婢妾鱼。大如楯。两翼。逮脐下有三条似练带长四尺。摇动有光。入不可取。山多奇华。或取之者昏迷失道。有庙今存。

郡县志射浮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射寮山。在县南三十五里。射当山。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骑马山。在县西二十里。博白山。寰宇记云。

在邑界。 石穴石山。在县南四十里。舆地纪胜凤飞山。在博白县。昔有凤飞集其上。元一统志宴石山。在博白县西南六十里。其山皆盘石。而壁立

峭绝。北临大江。中有流泉喷激。有二石。寰宇记云。昔越王燕处。郡县志凝雾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旧传山上多凝雾。因以为名。元一统志黄白山。

在博白县东南二十里。博白志云。 凤凰山。博白志云。在博白县西九十里。有锦鸡肖凤故名。郡县志陵青山。在县南三十里。产竹木。旧有将军穴

在山内。出温汤泉。冬夏常温。溉田五十馀顷。元一统志金鱼山。在博白县南三十五里。博白志云。郡县志射半山。在县东二十里。上山烟雾溟濛则

有雨。遇旱祷之多应。元一统志八。将山。在博白县。八峯攒立因名。锺山。详定九域志云。在博白县。博白志亦云。 独莲山。详定九域志云。山池中

有莲因名。 大幕山。在博白县。旧经云。山产芗木罗布。六熊山。在博白县。昔有六熊居其上因名。博白志纪胜并云。 万绿山。在博白县西北二

十五里。兴业县元一统志万石山。在兴业县西五十里。其石山垒落成万块。因

以为名。郁林志葵山。在县之西北一十五里。其山峯石玲珑。遥望如葵花。故为名。 北斗山。在县之西北一十里。其山七峯高耸如斗柄。故名焉。

东斗山。在县东北一十五里。其山峯峦历历。状若东斗焉。元一统志在今兴业县旧州东十二里。又北斗山。在旧州西北一十里。郁林志白马山。在

县之东五十里。有石岩深一十丈广二丈。乡人祈祷遂诣此地。其山像马形。因其名曰白马山。东平山。在县之东四里。 练冈山。在县之南一十

里。 南门山。在县之南一里。 铁城山。在县南五里。其山周围环绕。峭壁如铁。实兹色天成之铁瓮城也。元一统志铁围山。在兴业县南五里。旧经

云。有四门。东门砌石路通人行。中有磻石。上有二牛迹。深三分长二尺。其中岩窦深邃。泉流不涸。南门山半有土基一。阔四五丈。俗传古

之敌楼。西北二门多石山。少林木。阴暗如夜。不通人行。猿猱麋鹿。来往其问。据经所载。即古之铁城。往昔州治。遗基尚存。唐书。隋末寗长真据郁林

叛。或者疑即此山也。蔡绦坐父京累贬白州。尝游息于此。作铁围山丛谈。及国史补释氏经文。多云铁围山。为地狱所在。曾撙信笔录云。绍兴二十

七八年间。广西宪台属官。代巡按过此。向晚路迷。有人引至深谷。有官府拷讯罪囚一。衣紫金带窠头而立。旁有语者云。此秦桧也。属官进揖。则云

西窗事发。君归为言作大功德。属官忽得路而回。适满秩过金陵。至桧家言之。桧妻王氏惊曰。西窗即太师破柑处。议杀岳飞也。未几王氏亦下世。

按王质所作嘉话录。则云湖湘间事。撙云铁围山是也。中平山。在兴业县东南四里。舆地纪胜云。

岑溪县。元一统志 马头岭。在岑溪县。舆地纪胜高城山。在岑溪县。元一统志大富岭。在岑溪县。 登高岭。在岑溪县。

藤县。古藤志白藤岭。当要路在州南一百里。岭高侵云。路径崎岖。容县。容州志西山岭。当要路在州西。高险往来车马艰难。 三纽岭。在

州南。地属侥仪里。通高州信宜县。其路曲折崎斜。往来病焉。舆地纪胜宝子岭。在州后。架亭其上。四望平远。元一统志玄武岭。在普宁县北二里。一

号北灵山。陆川县。郡县志佛子岭。在县东北四十里。上有古佛塔。

博白县。元一统志绿秀岭。在博白县南五十里。旧图经云。山高四百馀仞。周围二百八十里。林泉松竹。青葱秀绝因名。下有深潭。潭侧有龙母惠济

夫人庙。容县舆地纪胜独绣峯。寰宇记云。在普宁县。

本府。苍梧志鹤奔岗。在州西一里隔桂水。按旧经。汉太守刘曜常凿断岗脊。有双鹤飞去。因以名之。 朝台岗。在州北三里。按经。宋范晔筑台山

上。每正朔。则率僚属登台而拜。藤县。元一统志赤水峡。在镡津县。 波罗峡。在普宁县东。

容县。元一统志白沙洞。在北流县东一十五里。吴元美记云。此洞秉炬从窦入俯伛扶伏。凡经六七窦。每过益宽。而所见益奇。行里馀乃至中洞。

千态倾状。不可殚尽。勾漏甲天下。而此洞为勾漏之次。 玉虚洞。吴元美记。此峯有念经观衡二名皆不雅传。辄更之为玉虚堂洞云。玉田洞。吴元

美记云。洞在韬真。观之西。巫山寨之北。缘石栈行百馀步。倾侧而入乃至石田。予谓此正仙人种玉处。遂更名玉田洞。 宝圭洞。在勾漏山。繇道。观

后北行二百步山如倚屏。门辟象魏。大榜其上。曰勾漏山宝圭洞。此葛仙修炼之所也。

苍梧县。元一统志龙岩。距州城一百二十里龙蟠村。高数十丈。周回百馀丈。窥见天傍有三石门中有寺。 伏龙岩。距州东五十里。昔李上坐修

行之地。郡县志斑石岩。舆地志。广信县东有孤岩。岩有斑石背五色。藤县。古藤志李白岩。在赤水峡南。高五十馀丈。下瞰深渊。岩深关丈馀。

顶窍上通。日光下射。焕然可爱。岩傍旧有广惠禅寺。世传以为谪仙尝寓寺中。读书岩上故名。

郁林州。元一统志隐仙岩。去南𣴑县一里。有石室幽邃。相传昔有仙人隐于其中。上有元和十四子来游字。馀不可考。

北𣴑县。元一统志普照岩。在北𣴑县北一十里。吴元美十洞记云。距韬真山如覆釜。登岩却顾。则黄坡翠𪩘。与石峯相间。历历落落。尤可观也。入

洞仰视。则玉山上京不可偕升。月夜扁舟于千岩万𡎙中。与玩珍无异。其中仙坛佛塔。低昂交错。灵幡宝幢。霓裳羽衣。皆猎猎飞动。不知雕篆之奇。

绘绣之工。果谁为之也。 独秀岩。在北𣴑县西。吴元美记云。度普照岩而西。平野中郁然孤峙者。独秀岩也。洞门宏邃。古木萧森。与韬真山抗衡。室

中可容数千人。石乳挂壁上。如弥陀大士像。寰宇记又云。独秀峯在普宁县也。

博白县。舆地纪胜紫阳岩。在博白县。有刘崇远所造铁像。藤县。古藤志登屿。在谷山前中流。崔嵬苍翠。鬈然若螺䯻。亦佳山也。

容县。容州志白石洞天。山在州西北一百六十五里。高二百丈。周回二百里。景致非凡。皆神仙三十六洞天之数内。前宋邕寇农智高乱。借拨上

林乡与浔州。元朝抄籍。上司以籍为定因隶焉。洞名琼秀长真之天。勾漏洞天。天下洞天凡三十有六。容南在鬼门内。一郡而得三焉。南都峤西

勾漏矗立。山之西去郡一里而近。古铜州也。平川中石峯千百。皆矗立特起。周回三十里。其岩穴多勾曲穿漏故是名。予足迹半天下。所阅名山多

矣。卓绝雄杰。鲜或俪此者。爱而不可已。列为十图。置诸座右。朝夕自其外而想其内。外所见者。毫楮可及。然特髣髴一二耳。若三洞中所有。须至自

知之。譬如干𣳑容日月之光。安可绘画也。元一统志鬼门关。旧唐书云。在北𣴑县之南。有两石相对。俗号鬼门关。汉伏波将军马援。讨林邑蛮路由

此立碑。石龟尚在。昔时趋交趾。皆由此关。其南尤多瘴疠。去者罕得生还。谚曰。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唐李德裕贬崖州。经此赋诗曰。一去一万里。

千知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欧阳修归田录。载僧惠崇送迁客诗云。浪经蛟浦阔。山入鬼门寒。东坡苏轼。自海南囬过此有诗云。天涯已

惯经人目。归路犹欣过鬼门。容县。容州志双女石。在本州西南。相去五十里。昔北𣴑旧为铜州。去铜州

之南五里。地名洞石里。有一富民二女。长者年方十七八。次者未筓。少有异志。以孝事父母。以悌事族党。虽男子有不若。每遇蚕常采桑洞石山之

侧。常以一女奴相从。但以女工自乐。罔有它念。凡里巷有来与其父母议亲者。其女则拒之。忽一岁父母以其逼暮景。有女未适。遂密欲以二女娶

同里陈赵二家。语不密为女所切知。迨结婚日。二女沐浴告其母语以采桑。乃登洞石山。遂立化为二石如人形。其母往追之。但见一女奴立于二

石之傍。询之为二女俱化为石矣。于是名焉。郡守庐陵胡衬谨记。濯缨石。在州西南三里大江之滨。容州距城三里外。其三洞天。足多胜景。惟附

郭近地。绝难得游赏之所。暇日因投图寻城西谊石岸。地有沧浪石横江枕𣴑。形如紫玉。其平如砥。可坐数客。中间有罅漏。形如紫玉𨱔。𨼆于石面。

洗去沙石。如举羃焉。受酒数斗。以酌宾僚。回环盘绕。踞坐而饮。自古至今。未有发扬者。因循父老诘名石之由莫知所以。坐客意嫌其名不足称。且

欲更之。予见其水色清平。波光如练。深不可测。踌踷之间。信步石砥。引至中𣴑。不觉取缨就濯。因名濯缨石。葺茅亭于江浒。扁额曰沧浪亭。酒酣夜

月浸潭。寒星沉水。南山峙直森环坐左右。若从侍上仙宴蓬岛。清。兴不复过此。因成诗呈都峤山翁。以召来者云。绍兴癸酉下元日吴郡守记。元一

统志在州城西金风门外。枕溪有亭。亭下有石。石沟诘曲。水𣴑其间。可汎羽觞。邦人因之而禊焉。

岑溪县。古藤志葛仙试剑石。在岑溪县东五里。傍有巨人迹。曰仙迹。世传以为句漏令洪炼真之所。

蕂县。古藤志石壁。在南山下。临江高十馀丈。若赤壁钓台之状。上有大松清致可爱。又曰松崖。

本府。苍梧志大江水。在城南一百步。源出朗宁郡。𣴑至浔郡合象郡水。下至感义郡。又会普宁江。至苍梧郡。合桂水东𣴑二十里。复合贺水至封晋

康高要郡。抵番禺入于广海。汉武帝元鼎五年。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江牱江会番禺。即此江也。东安水。在州北四十五里。南𣴑二

百五十里入封州。元一统志去州东北三十里。自贺州界上水山发源。合贺江𣴑出封州。元一统志多贤水。在州城北二十里。自郡之多贤乡发源

流入桂江。苍梧志江简水。出戎城镇弄山。北𣴑一百三十里入大江。峡山水。在州北二里。南流合桂水入大江。 雷水。出戎城镇思忌山下。北流

一百二十五里入大江。元一统志图经云。出戎城县。县并入苍梧县。今去州城三十里。自郡之须罗乡发源。流入西海。 郁水。在州南去城二十里。

自郡之须罗乡发源流入西江。龙江水。在州北一百二十里。自多贤乡黄洞村发源流出江。 平琴水。在州西去城六十里。自藤州随化洞发源

𣴑入西江。岑溪县。舆地纪胜龙骧水。寰宇记云。在故南仪州。昔龙骧将军陈隐镇此。

故名焉。容县。容州志绿蓝水。其源出绿蓝山适落桑水与绣江合流。咸平六年转

运。使冯琦。议于上流置堰。合蔚林妙林江以便差卤运。此后为其水源𣴑浅小。于内又有大石多栏碍。难通舟楫。景德二年运。使舒贲奏废。绣江

水。其源自峩石乡。思贺水经北𣴑普宁。与渭龙水合。黍七十石。舟东历藤梧。至番禺入于海。 渭龙水。其源出自本州罗靣里天塘山。其山周围贰

百台拾三里。高八十馀丈。山脚皆土。竹木交广。上乃聚成一塘。周环二里结盛木。水从石窍𣴑出。流至山下。分作九支小河。一支向北流。一支向罗

龙里。一支向峩石波德里。一支向凌水。一支向古邓里。一支向高凉。一支向庆洞村。一支向都代村。一支向六王村。一支向六霍村。皆聚渭龙入绣

江。其源塘连雨不涨。极旱不干。是名天塘。郡县志昆仑水金溪水 漳江水。并在县界。方舆记。 屈夹水 桥漏水 思路水 寻遂水 双板

水 思陇水 降峒水。并在县东七十九里。据图经下同。五里水 七里水 感水 西冈水 落桑水。并在县西三十八里。 乎潭水 十里

水 塘离水 高都大水 石田水。并在县东南五十八里。思嫩水 韶山水 容木水 峒山水 桥林水 佛子水 罗候水 浊水

南焊水 南界水 罗伸水 侥仪水。并在县南九十六里。 都陇小水。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渌禳小水。在县西北二十八里。 茶峒小水。在县

东二十里。 波德小水。在县东七十里。 卢楼小水。在县南六十里。 牢马小水。在县西北二十七里。 峡堂小水。在县西三十里。

怀集县。元一统志怀水。在怀集县北。源出马宁水。 洊水。在怀集县西南三里。泉源涌𣴑。与怀水相合。

郁林州。舆地纪胜潭礼水。元和志。在故牢州宕川县东五里。方舆胜览㝎川水。在故牢州定川县。

北流县。郡县志射兜源水。在县南七十五里。源出射兜山。流入化州。 佛子岭水。在县北三十里。源出佛子岭出白州。 佛子岭源水。在县南六十

里。源出佛子岭入化州。 萧韶山水。在县南七十五里。源出箫韶山人化州。龙化水。方舆记云。在县界。元一统志障江水。在普宁县界。 泸宕水。

元和志云。在古牢州宕川县向北二里。舆地纪胜云。今属南流县。陆川县。舆地纪胜卢越水。寰宇记云。在陆川县。亦名灵溪水在邑界。元一

统志昆仑水。在陆川县东。水中有石肖昆仑。九域志云。昆仑水都峤山。即洞天之一也。舆地纪胜龙化水。舆地广记云。在陆川县。

博白县。郡县志博白水。在县南二十里。自县界缘秀岭。东流南入大江有清水湾。 南流水。在县西北三里。锺弄水。在县南六十里入江。浪平

水。在县西二十里。水源出绿珠江。流合大江。南立水。在县北三十里。源出绿澄洞南。流入大江。陵马水。在县西南二十里。源出县界流入江。

本府。苍梧志桂江。在子城西五十步。出静江始安郡全义县南海阳山。入灵渠下合郡漓水。经由昭潭。入苍梧郡。合大江东入于海。按南粤志。漓水

出其阳。东南入广信县。 三江。按郡国志。立州有朱丘临水。南枕广江。右带蔚林江。谓之三江口。后汉陈雅升为大守。常钓鱼于此。

苍梧县。元一统志铜石江。郡之江水也。又有倒铜江。亦郡之江也。太平寰宇记倒铜江。皆郡邑之江水也。元一统志西安江。 思良江。在州北二十

里。亦名多贤水。其中鳄鱼状如鼍有四足。长者二丈。皮如鮧鱼鳞。南方谓之鳄鱼。亦以为鲊。口长七寸。两边生齿如锯。恒在山涧伺鹿。亦能啖人。故

谷汲者。往往遇害。乳于沙上。卵如鸭卵。或白或赤可食。死后头骨枯。牙齿朽落。随。更生。如此一岁一生。骨朽烂都尽则已。苍梧志。及寰宇记云。郡县

志大江。在城南一百步。源出圣祖名卢党切宁郡。合桂水东流抵番禺入于海。汉元鼎五年。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假夜郎兵下䍧牱江。会番禺郡。

即此江也。舆地纪胜始安江。在广信县。南接盂陵水六十里。北接临贺富川三县。南则广江。西则始安江。左带郁林江。谓之三江口。北有通星山思

良江。元一统志西江。在州南一百步。源出牂牁。至浔合象水。又会容江至本路合桂水。东流三十里复合贺江。是为三江口。经封德庆肇庆入于海。

元和郡国志云。州有朱丘临水。南枕广江。左带郁江。谓之三江口。苍梧志云。亦名始安江。在广信县。广信今之州治也

岑溪县。古藤志皇华江。自岑溪县山谷中出。西𣴑与绣江合。本小溪涧。止可容舠。世传以为孝子祠。毁于隋。有石碑记其本末。没于是水。人往往求

之。辄风雨晦冥。李卫公靖奉使南。闻其异。往求之弗获。江于是乎名。舆地纪胜郁江。即镡郁江。源自辰州之镡岭。

藤县。古藤志郁江。在州治北。其源自云南交趾左右江出。由邕浔而东下。𣴑入广东达于海。旧志。载唐武德初安抚。使某。有神剑跃水如延平事。因名

曰剑水曰镡津。元一统志镡郁江。在州城下。源出辰州镡岭。𣴑过本州与大江合。绣江。在州治之西。源自容州来。经本州东城南隅与郁江合。顺

𣴑至梧州入于海。丁大全由内珰董宋臣进为宰相。奸㐫负国。景定元年初贬南安军。明年贬贵州。是年移新州。四年正月九日舟行至此溺死。

濛江。在州之北。其源自昭州立山县来。经镡津县宁风乡。至古燕州地。与浔江合。 浔江。即镡江也。在州之镡津县北。源出辰州镡岭。西流经过本州

会广州入于海。 容江。在镡津县。禳江。自高州信宜县界来。经镡津县至平浔村。与容江合流。 剑江。在镡津县。感义江。在镡津县。瘴江。在

镡津县东南。寰宇记云。俗呼涛江。自燕州入永平县。容县。郡县志思罗江。并在县北六十里。方舆胜览容江。在普宁县。郡国志。

即马援所谓仰视飞鸢。跕跕堕水中者是也。元一统志绣江。亦名容江。在普宁县。其源自北𣴑县峨石乡思贺山经出北𣴑。入于普容县界。与会龙

水合胜七十石。舟东会于郡。又东过藤梧。至番禺入于海。怀集县。昭潭志怀江两源。一出武城。一出慈乐。至林村水口。合𣴑为一。过

县东至𣴑五羊入于海。郁林州。郁林志南𣴑江。其源从容州大容山白马湾涌出。经至庙林桥。遂

下本州与紫泉之源相接。下𣴑过安远桥。至辛仓通舟递运广海𥂁课。直抵石康廉州府入于海。元一统志南𣴑大江。在州南。去南𣴑县二百步。源

自容州北𣴑县凌城乡大容山𣴑出。经本州南门外。至廉州石康县合入海。岁通舟楫来往运海北海南塩课。至南新仓交䣃。

北𣴑县。郡县志罗望江。在县西南五里。源出县东𨙷山下。东北入牢江。牢江。在县西南二百一十步。来自容州北𣴑县界。二百里入博白县界。

元一统志定川江。在古牢州定川县。今属南流县。博白县。郁林志大江。源𣴑出自容州大容山下。绕县至于廉州石康县。马

门滩在县西南。汉马援征交趾过此。舟楫不通。乃凿其石取𣴑。因以为名。太平寰宇记绿珠江。岭表录云。白州界。又有一泒水出自双角山。合容州

江。呼为绿珠江。亦犹归州有昭君村。盖取美人生处为名矣。兴业县。郡县志小江。在县西南。下入南𣴑县牢江。

苍梧县。元一统志赤溪。在大江之西。有茂林修竹。小桥𣴑水之胜。傍有古寺。与李白读书台相对。

岑溪县。元一统志岑溪。在岑溪县界。县因此溪而取名。郁林州舆地纪胜周罗溪。元和志。在白州周罗县。

陆川县。舆地纪胜罗汉溪。寰宇记云。在陆川县。皆在郡邑。金溪。寰宇记云。在陆川县。水中尝出金。

博白县。元一统志博白溪。舆地广记云。在博白县。又有博白山。蔡条国史补及日录亦云。

容县。郡县志思灯河。本府。苍梧志冰泉。在城东二里。出于山下。广三尺。深五尺。澄湛不涸味甘。

郡人瓶绠相继往取是泉。唐大历三年。容州刺史兼经略。使元结过郡。目之曰冰泉。乃撰铭序。勒于岗石。绍兴三十年知州任通直。开为双井。就建

罗汉寺于其上。寰宇记苍梧郡城东二三里有泉焉。出在郭中。清而甘寒若冰。在盛暑之候。苍梧之人得救渴。泉与火山相对。故命之曰冰泉。以变

旧俗。铭曰。火山无火。冰泉无冰。火山冰井。甘寒可征。铸金磨石。篆刻此铭。置之泉上。彰厥后生。

藤县。古藤志桂山泉。在州东山东下。自石窦中出。色白如乳。味甘若饴。最宜酿酒。清味倍于他水。 注玉泉。在州城西南间。埇水味清冷甘香可爱。

取太虚泉赋。晨夜有声。涵云注玉之语。郡县志赤泉。在县界。郁林州。郁林志瑞泉。在州之南。有一岩窦。于石罅涌水。昼夜不息。冬温夏

冽。或者出于紫水。混混不竭。至治辛酉岁。监察御史张思敬经此。遂大书瑞泉二字勒于碑。至今存焉。方舆胜览濯缨泉。即城南江边石井。

陆川县。容州郡志温泉。有二处。一处出自本州罗面里冯村。一窍温。一窍极热。一处出自陆川县文庙前。元一统志。在陆川县东南二里。四季常温。

兴业县。舆地纪胜博泉。在兴业县南二十里。伪广封其神曰龙母夫人。皇朝熙宁八年封惠济夫人。有庙存焉。

本府。苍梧志七里洲。亦名浮洲。在州东七里大江心。高十丈。林木蔚然。旧传云。昔壬申岁江水大涨。里民虽居爽垲亦遭漂荡。而洲在江心。独不沦

溺。故俗为浮洲。今号系龙洲。 思恨长洲。在州西二十里大江心。民居数十馀户。地饶甘蔗。

苍梧县。元一统志长洲。在州西七里浔江心对戎城。周回六十里。阔五里。有居人百馀家。多以糠酒为业。里谚云。郡中甘橘多为里螘所食。人家买

黄蚁投于树上。因相闘黑蚁死。甘橘遂成。苍梧旧志。及寰宇记云。苍梧志思化洲。在州西二十五里大江心。民居数十馀户。地产甘蔗。 圆洲。在州

西四十里大江心。舆地纪胜系龙洲。距州七里。亦名七里洲。林木深秀。鸥鹭翔集。秋潦至漫际山而洲不没。亦名浮洲。

藤县。古藤志鸭儿滩。在还淳门南三里。滩石高险。春夏水涨无患。将军滩。在州城东北角。中有三石。水落则险。 石城滩。在窦家寨南上二里。横

截中𣴑如城垣。水涨无患。容县。容州志下水球门滩 柯木滩 马场滩并水涨险恶 上水区公

滩 屈夹滩 大䖝跳并水涨险恶博白县。郡县志北戍滩。在县西南一百里。马门滩之下。唐咸通末。安南都

护高骈既平蛮獠。诏归阙。自海路由合浦而上经是滩。峻险不可行。又中伙巨石。骈因留俸钱遗海门防遏。使杨俊营治之。至今舟檝通行。人无艰

阻。乾符中。俊立碑以纪其事。碑今存焉。马门滩。在州南六十五里。汉伙波将军马援。南征过此。以江流迅激。舟檝不通。乃䟽凿尽去顽石。馀二巨

石双立若门。因谓之马门。或云滩水迅㵼。疾如奔马。因名之。岸浒有马援庙。舟人经由。祈之必应。元一统志北风滩。在博白县。昔高骈平蛮。取海道

由合浦而归。见其湍险。嘱防遏。使流治之。人赖其利。舆地纪胜云。郡县志铜鼓潭。在县北二十里。傍有山石。旧经云。昔有水神持铜鼓四尺。浮水撃

之。声骇村落。乡人相与聚观。至暮沉水。遂不复见。因以铜鼓为名。本府。苍梧志放生池。在子城东一百五十步。长一里阔一百八十步。按郡

国志云。池中多鯂鱼有四足。死后头骨牙齿朽落。至五月后。更生。骨尽乃止。舆地纪胜鳄鱼池。搜神记云。扶南王范寻尝养鳄鱼十头。若犯罪者。投

与鳄鱼。不噬者乃赦之。无罪者皆不噬。岑溪县。古藤志葛仙井。在芩溪县东五里。井水甘冽。世传以为葛仙炼丹

之处。容县。容州郡志圣井。在北流县勾漏洞前官道南。按旧说。杨太真父除琼

帅。夏月赴任经此井。见其泉水清洁如脂粉。刺配者澡浴。靥青皆去。后朝廷闻知封禁。故基石塔。名迹犹存。元一统志杨妃井。在普宁县东七十步。

旧澄营地。藤县。古藤志龙巷。在州北中流。长数十丈。两畔高峻。中低若巷陌。有石坛

可坐数人。骚人墨客。每俟水尽则游之。 鱼影。在赤水峡。囦底有怪石如鱼状。鲤鱼常数百鳞丛居之。大为渔者之利。




永乐大典卷之二千三百四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