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永乐大典/卷08092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之八千九十一 永乐大典
卷之八千九十二
卷之八千九十三 

永乐大典卷之八千九十二  十九庚

南康府城南康府志郡城。周回五里二十步。旧以土为垣。郡守方岳尝兴板筑。首作五老福星二门。未讫役。今俱废

子城周围一百八十步。闸城南康郡志闸城。在宋名石塘。又名石寨。朱文公申状。载云。本郡边临大江。旧有石砌堤防。堰往西湾

水汊。藏泊舟船。每岁钱粮转运。并客商船只。浮江上下。并于寨内抛泊。或值风涛大作。免覆溺之患。公私两便。自绍兴年间不暇开修。逐年风涛冲

撃。砌石损动。水汊内沙土填塞。重载舟船于江心排泊。不堪系缆。每有大风震作。漂溺人船。不得拯救。申监司乞募人工修筑。又于闸内浚池。引山

泉以备旱岁。居民取水甚便。监司凖申拨官钱一千贯文。米五百石。委官检计工料修筑。至今石闸具存。止是砌石损动。石城

御览邓德明南康记曰。归美山下有石城高数丈。有一门门外有二石夹左右高数百丈。远望嵯峨。云阙腾空。故老谓之神仙游焉。

里城南康志左里城。在都昌县西四十里。今左里山城高三丈。周回一百五十步。北临彭蠡湖。南连冈阜。𣈆叛寇卢循故楠址也。久

废。舆地纪胜左里城。𣈆卢循所筑也。元和郡县志云。在都昌县西九十五里。卢循为宋祖所败。自蔡州南走还浔阳。乃悉力栅断左里。即此地也。晏

元献公类要有左里庙在都昌县西四十里。吴淑庙记云。南唐张泊过湖感梦。后为建祠宇。又有扬澜湖。故南曰扬澜。北曰左里。彭泽

太平寰宇记彭泽城。在都昌县西北一百二十五里。其城汉高帝置。属豫章。𣈆陶潜之所理也。隋平陈废。旧迹犹在。元和郡县志彭泽城。

在都昌县北四十五里。建昌古城南康志建昌古城。在建昌县西一百步。两城连属。后带山阜。前枕修水。周回一

百馀雉。古老相传两汉之际。四境多兵。因筑城守。汉建安中立为西安县。今废。又云县城。太史慈所筑。西北依冈而设险。东南抵湖而峻峙。周回一

里二百七十步。四方并高二丈三尺。城脚阔二丈。深三丈五尺南临修水县。东西二百五十里。西接武宁。东分江州彭蠡湖。南北一百九十里。县郭

东西十五里。南北一里。周回三十三里。今废。龙安县城南康志龙安县城。在建昌县南六十里。周回二里。唐高祖

时以建昌县置南昌县。并立龙安县。今废为龙安驿。落城南康志落城。在建昌县南一百二十里。西依冈阜之势。东临州城长溪。南

西北三门。城后犹存。周回二百有馀雉。传是古靖县城。今废。孙虑城南康志孙虑城。在建昌县南一百里。城南门有青石

井约深十丈。冬夏不涸。吴史云。虑。字子智。权第三子。黄武七年。封建昌侯。因筑此城。旧志云。城尚存。唐武德五年。于孙虑古城立孙州。八年废。舆地

纪胜孙虑城。在建昌县。孙权第二子筑。九江府城九江志府城。周围九里一十三步。淳祐江州图经志老子曰。国

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城郭甲兵之谓也。故郡志。惟城与兵书不必备。不备。乃所以为备也。盆城基于汉颍阴侯婴。增于武帝赜。修于本朝吕御史诲。

池浚于唐李补阙渤。而固于张又新韦珩。当时未尝著其功。渤至以筑堤。便行旅为辞。虽史臣亦莫识其意。臣子忠厚。固宜尔也。近代名胜来守是

邦。完衅补隙庶几无负委寄。而志者不察其盛心。乃毛举寸记。甚者夸一时之役。则举前政而诋之。岂非无故示瑕也哉。予于诸贤遗迹。皆不敢泯

举其凡使观者。可以自会而城之高厚方广。池之深阔源委。皆未敢书焉。州城汉灌婴所筑盆口城也。高帝六年城池北阻大江。西带盆口。东

南引庐宫诸水绕之。𣈆置关。名盆口关宋末武帝增浚筑。頥奉𣈆安王变镇盆城。为控御计。语在形势类齐梁时与寻阳迭为治所。𣈆安王子懋举

义。王玄邈来讨。子懋据盆城拒之。陈显达为刺史。实镇兹地。齐木陈伯之治寻阳。梁武帝袭之。伯之退据盆口。至侯景之乱。寻阳王大心欲依险固

复归盆城。后为景将任约所破。梁元帝遣王僧辩平约。复之。陈侯顼刺江州。即城为镇。唐李渤堰庐宫诸水及溪池。遂为甘棠湖。张又新韦珩皆培

之。李璋又即堤种柳。号障风堤。自是西南皆湖。艺祖下江南。独江州以胡则负固。园半岁始克。隳城三尺。自是不复修。嘉祐中吕诲奏修城池。奏略

云川广州军。近年皆修城垒。实居安之远虑。窃见东南。唯江宁府近日修城。臣到任经营。将为首务。盖江州据三江之口。东北去江宁千馀里。水陆

十数路。舟车所聚。实为冲会。其险隘过江宁远甚。复在上流。巴蜀正当其冲。真用武控守之地。不可不为远计。盖朝廷自来只刍闲慢州军。多以罪

废之人处之。以是城垒因循不葺。大非经久之事。欲乞渐次修完。本州自有窑务兵匠境砖。山林。至近。紫薪易得。不率民力。即无劳费。伏望指挥。诏

从之。又奏乞就差曾公望为倅。委以城役。又奏云伏睹东南郡。全无武备。盖治平日久。因循玩声。如江州据江湖之口。二巴二广。沿汗上下。及其津

渡驿置。可谓舟车冲要之地。臣自到任。首观地形险固。久来硕兵。城池不完。恐非安便。比申奏蒙旨许令缮治。又乞存留广宁监沙眼钱。及昭宣毅

军例物。前后四奏言甚力。由是城壁获坚。建炎贼李成自十月来攻。至明年三月不克。会粮尽。居民突围而出。贼遂入据。贼平。城池故完。开禧中。徐

谊陈谦增修女头。嘉定中。𡊮变赵崇宪增修城。陆子虚初建敌楼。羊马墙。宝庆初。杨绍云增建。绍定中。陈阜修女头。及城脚。开堑。造吊桥。嘉熙中。陈

垲增筑月城。作南康门。阜在郡六年。有功于城池。以岗脉自东门来。难于浚壕。遂开堑以屏之。城五门。东北朝。宗。趋京迎诏路。有起瞻望眷二亭。西

贫江东南福星。外有月城门曰南康。西南德化。北九江。以上皆有楼。子城。在盆城西北隅。用四里。南为丽谯揭定江军额。建鼓角。置漏水。隆兴间。增

两角楼。唐文若增又呼臣楼。赵崇宪更造。前列宣诏颁春二亭李谯楼记。寻阳始治蕲春之兰城。在江北。𣈆元康初。合豫章十郡置江州。永兴又

置寻阳郡。咸和末。温峤自江北徒盆城之南。梁大清中。萧大心又从盆城是也。或曰。盆口城。汉高帝六年。灌婴所筑。寻阳在昔为江表要冲。宜英毫

加意经理也。自南北分制。历𣈆至陈。号为重镇。与荆阳此。庸以州隶江西。观察寻废。本朝建炎。升寔江军节度。灰体如大诸侯。城阇门闳必贵其称。

先是州被诏修城。救鹰。筑削役更。数藏。及是告功。刊雉岿畸。隐然江渎。惟谯门独故弊。与新城不称。甚非所以崇藩辱面揭等威。赵侯以吏部郎来

守。振弊恤隐。邦条具举。载营载度。彻而新之。材取于宜春。工纂于豫章。为屋七椽。东西翼各三基之崇。视旧有加费。悉出少府樽约之馀。作于壬申

仲冬。成于癸酉季春。于以严诏书之布宣。谨政令之出入。观云祲以占妖祥。建挈壶以定昕夜。观示吏民。延纳客使。商于体为惬。方将大合乐。集宾

僚而落之属。余被命造朝。道出郡下。得与燕席。尝试与侯凭阑骋望。则康庐云山之郁盘。长江波涛之飞薄。与夫城邑之隐离。州原之决莽。日星蔽

亏。烟霞吐吞。岂特为一方环特之观。而增面势之律杰。补风气之亏䟽。此尤州之人士所共夸诩而谈说也。酒酣。侯属余记。余不敢辞。切尝考诸古

天子门五。皋。库。雉。应。路也。诸后门三。库。雉。路也。经传之说。班班可考。大较诸侯不得有皋应。诗云。廼立皋门。皋门有抗。迺立应门。应门将将。释者谓

诗人美太王之有作。文王之兴而大之。周有天下。遂定天子之制。其实太王之所作者。国之郭门与正门耳。伉。高也。将将。严正也。太王避秋居岐。建

国之初。其立门之制不嫌于高且严。岂非事系政体虽力杀之殷。不为属民。与郑康成独以为诸侯有皋应。而天子加库雉。与绘家之说抵悟。不足

据也。夫诸侯台门以高为贵。门各有台。所以尊临于一邦。习民于上下之分。库路者。府库路寝所在也。雉。犹治也。治朝。所在也。名立制存。礼不可废。

然雉门两观。未免见讥于春秋。盖雉门。渚侯守立。所以讥者。非两观毁。本朝。诏邦国立门。许设鸱极制亚魏阙。使守臣司之所以祗天子之诏令。非

徒为二千石尊重设也。古今异制。不可以一律言。今侯所建立在古为雉。于金为谯。举适其宜。固为订此州建置之铢者。古今门制暨侯政之善。以

记。漏及鼓角淳祐中更。造。吴湍命其客林可大造孔平仲诗江城作九江非吾土。久寓忘羁栖。丘瓄之所宅。舍此亦安归。钱官最闲暇。因得治其

私。松楸郁在望。时复至郊圻。驾言上东原。蔼蔼晨露晞。草木新过雨秀色可疗饥。念此道傍民。散居在山蹊。新秋百物熟。入城各有携。宇迸紫卯壮。

姜抽红笋肥。𣗋香忆烹锂。稻白想流匙。养生无不有。美味仍及时。此土遂可老。行当结茅茨。云水有深约。尘埃无尽期。人生适意耳。富贵亦何为。王

逢原诗江城酒熟贱卖一本作买醉。江人提鱼不到市。半道得钱相旧本作归和歌。翁倒子扶相枕睡。江南山高不见天。江北水𡊮无复地。马惊堕

崖舟旧本作船覆波可惜行人死声利。张文潜诗江城江城寒食近。风两作轻寒。花落已可惜。春衣犹怯单。畏人成不出。已老自无欢。沽酒金明

道。回头十五年。刘克逊诗江城过了元宵景自佳。东风轻拂酒旗斜。江城可是春先到。已有盈街卖杏花。陈必复诗夜发江城移舟别。浦待潮

生。客子匆匆又夜行。云趁远帆离岛岸。风传疏角过江城。忧时谏草嗟无用。爱客灯花喜有情。愁甚不堪亲友别。小窗张酒到天明。重嗣杲庐山集

寄江城口占四首梦魂荡孤舟。波声塞。两耳。不眠闻管弦。方悟江城里。才留又思归。便归亦为客。见船心又酸。几阻津头称。蹉跎岁事空。次第

春风起。雪消夕阳平。彻底清江水。纸闰背风妆。地炉向阳掘。指凖傲穷冬。浪出又半月。寓江州西城奔忙梦落富池程。归托籧庐恋灌城。有

石醉乘新月坐。无家吟遂乱云行。衣遗母线寒针在。烧起公山晚阵鸣。邻屋酒香堪洗恨。拟栽松菊效渊明。江城口号二首定江军门拥云气。

庐山靣目长相朝。。间臣所持止一怒。墙壁何恨粘歌谣。此郡境有彭泽县。渊明曾遗𣈆时踪。三迳莫知在何处。且抚官图千尺松。泊江城下

雪后抵江城。江云转凝沍。我舟舣沙浅。煮酒御沈雾。少年缪误多。今缪亦如故。年流无药挽。如水必东注。失笑白司马。曾与商妇遇。空亭自水际。知

机有飞鹭。怀想何能已。坐见暝色赴。扑被且入郛。衰颜更迟暮。早泊江城三首俗务脱始轻。病体自然愈。今朝泊船早。消摇大江浒。前林青芒

回。众芳锦唇吐。庐山知几峯。间背晓星数。下江逢好春。入城赏新霁。千花春有机。四望天无际。老篙不语还。晦迹得少憩。登览且穷探。岂顾跋涉

滞。归栖藉知旧。相视绝秦越。无言叹生浮。尘鞅磨岁月。数时苦驰骛。百计学休歇。芒鞋走庐峯。掀泥挑笋蕨。江城与秋岩同赋江柳青青暗

古津。悲歌不独是商人。愁生独醉重关晚。梦破相思故国春。声迹衰迟难应世。山林枯朽易全身。归期渺邈徒怀想。怨鸟花梢叫月频。留江城

灌城眠食叹羁身。凭晓偏惊索镜心。南纪山川秋望远。西湖风月夜怀深。功名鬼妒投机罕。诗酒天嗔绝侣寻。陈迹自应迟料事。断鸿信杳况云阴。

留江城将还富池吟断悲秋字。愁归饯腊筵。天荒鹏路绝。水落雁汀悬。白羽沈邮箭。沧江负钓船。投闲须有日。处顺且添年。盆城

舆地纪胜𣈆成帝。移江州治盆城。又韩文。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注盆水。今在江州。类说青湓山有井。形如

盆。因号湓水城曰湓城。浦曰湓浦。湓口城能改齐漫录张僧鉴寻阳记云。湓口城汉灌婴所筑。汉建平中孙权经此城。命

凿井号为浪井。古赵屯城天平寰宇记古赵屯城。在县东北二百五十七里。典籍不载。古老相传赵屯城。怀

玉城舆地纪胜怀玉城。孟怀玉。义熙八年还治寻阳所筑。在今州城之西一十五里。寻阳县城

志寻阳县城。在德化县。唐武德五年置。八年废。半洲故城元和郡县志半州故城。在德化县西九十里。

默城元和郡县志郭默城。𣈆咸和四年。后将军郭默杀平南刘嗣。叛于此城。陶侃讨默。筑以攻之。默乃以布囊盛。米为垒以应陶。今

称云陶公垒。巢湖故城元和郡县志巢湖故城。在德化县东四十二里。按楚有二巢。在庐江六县。其南巢桀所放

处。盖此地也。柴桑故城元和郡县志柴桑故城。在德化县西南二十里。又郡志心桑落洲在德化县东北二十五

里。太平御览寻阳柴桑县城。𣈆永和中有童谣呼为平石城。时人佥谓平灭石之征也。后桓玄篡位𣈆帝为平固王。恭帝为石阳公。俱迁于此城。

康王城述异志庐山上北岭有城。号康王城。天雨闻鼓角之声。传云。周康王。好音。累巡名山。故有康王之号。南郡

述异志寻阳张允家在本郡。郡南有古城。张少贫约。屡往游憩。忽有一老公来与张言。因问之。此城何名。答曰。吾不知为郡南城耳。言讫

便去。不知所之。张既出官仕进。累迁位登元凯。后为南郡太守。即以城号。以志老父之言焉。德安县城江州图经

志德安县城。旧周七里百四十步。西倚义丰山。东临敷浅水。南西北引溪合之。名金带。水城门七。庆云。大栅。小栅。并南通仙。北兴善。东湴塘。未仓。并西

瑞昌县城江州图经志瑞昌县城。旧周七里西南临龙泉及盆水。门四迎薰。南长庚。西通江。北通德。东

口县城江州图经志湖口县城。旧周七里。东西二门。彭泽县城江州图经志旧周七里。即

山为城。绍定中。章劼修筑山之阙者。嘉熙中。赵崇侯加甃门三。汇东。临江东门。南门。并依山诸葛兴记自秦建九江郡。历代沿革非一。而中流

要为重镇属邑。离合不常。而彭泽要为望县。禹黄东汇泽为彭蠡。邑名盖取诸此。然则其源古矣。𣈆靖节唐狄公。皆尝令是邑。迨今仰高风而跂遐

躅。故彭泽地望。视他邑尤以人为重。然近岁井里萧条。规模逼陋。东南二门。日渐摧圮。北濒大江。实藉城壁。而颓垣废址。荡然不存。嘉定壬午章侯

来莅。慨然有作兴之意。弦歌之馀。稍出心计。斡嬴取资。乃修二门。乃筑城堞。又创江楼扁曰汇东。江山胜状。轩豁呈露。顾瞻邑治。层峦叠𪩘。岑蔚缭

绕。三靣回抱。其东北则小孤岿立。澄澜如练。风帆浪舶。或繇岷汉逾万派而来也。东望则顺流滔滔。距行都千里。使人怀子牟魏阙之心。直北则长

淮在望。平芜渺渺怅神州之久隔。使人兴中流撃楫之念。若夫春和景明。有岳阳之。胜。鹜飞霞落。有滕阁之观。凉夏簟之清风。凛渔簔之暮雪。四时

之景。俱足以舒旅怀而动诗兴。云云顷岁边方绎骚。声闻江右。而是邑为切要。岂容不严备豫。云云乃今门关城堡。既足为捍敌计。若察奸民待暴

客。固亦。长民者之先务也。浩州故城元一统志浩州故城。纪胜载。在彭泽县。唐武德中。李大亮于此置浩州。八年州

废。移县入此城。南唐复迁于江次。抚州府城抚州府志郡城旧宋有九门。北门。东津门大东门盐步门下市门上

市门。南门。赤南门。西门。前元塞。盐步门。止存八门。本朝只开四门。东曰文昌。南曰顺化。西曰武安。北曰进贤。皆重楼叠栱。高广雄

壮。各门外又为外城。回护其城门。上亦有楼南西北有吊桥。夜则悬起。朝则放下。唯东门有文昌桥。遂不置吊桥。城下有路可驰马。临壕环绕皆种

树稠密。城周围一千七百九十八丈四尺。垛头二千九百七十四个楼铺亭台一百四十五座。城高约二丈五尺。罗山志祥符图经。载县城。周围二

百八十七步。今无城。图经。又谓县今廨宇。在县城内。则环绕县治二百八十七步之内。皆城基矣。临川志郡国居内地者。无敌国外患。城池多废阙。

昔者圣人作城郭以卫民。岂惟设险守国而已。重门撃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备豫之道。无内外远近之间。历观碑志。吾州自昔。大率必因抢攘乃

旋议城筑。曷若清平之日。先事豫防欤。乃尽取五邑之境。古今诸城兴废之迹。广记备录。使主民社者舂容览之。常为谨固封守之计。以逆防四郊

之多。垒闲暇之日。可以观政胶轕之际。可以保民也。古城在西津外赤冈今城唐宝应间。刺史王圆迁。至中和末。刺史危全讽兴筑。址广三寻。高两

寻。长十五里二十六步。有全讽修城记南唐昇元间。太守周弘祚修之辟之。建十三门门各有楼加长五里。濠深及丈者三。广则六倍有奇有弘祚

修城记建炎初太守王公仲山补葺之。绍兴中张公滉重修。仅存九门。绍定庚寅。汀邵寇相挺犯境。太守黄公炳再加浚筑。城之高广如全讽弘祚。

濠之深阔。则视昔不啻数倍。盖自中和以未所未有。甫三十载。城日就颓圮。景定癸亥。太守家户部坤翁补葺城与门之坏者。有修城记州城九门。

东朝宗。旧名通远直文昌桥。东南清风。俗谓盐步门乃水门卸盐之地。王荆公旧居在焉。诗。有盐步庭闱眼欲穿之句。东南奉明。濠有桥。东南金谿

濠有桥。南顺化。濠有桥。越桥。书老相传为葫芦城。旧址。盖比乃郡山来脉。而濠不容深。故筑此以护城。西南丰安。濠有桥。西迎恩。濠有桥。北进贤。濠

有桥。东北安仁。直东津渡。已上门各有楼。子城。刺史危全讽自郡城之西陲徙于此。周一里二百二十二步。有全讽及张保和所为记。太守张公滉

修之。仍建门三。亦各有楼。太守家户部坤翁重修子城三门。子城。临州城西。故无西门。东承春。与谯楼相直。南通教。以其通诸营也。北望云。以其地

势高也。唐抚州罗城记夫开物成务。圣人驭世于通规。保大定功。诸侯因时而善治。醇庞既降。智虑萌生。物幸结绳之约。城有重门之警。国崇雉

堞。境藉金汤。物理固然。其来尚矣。且如秉四方之用。行五等之道。酌损益于未兆。裁取舍于永存。总括冲机。富有大业者。则罗城服筑。久逸暂劳。千

载一时。义斯见矣。诣言其实。国家自贞观甫平之初。文轨均化。干羽率服。武事鲜备。郊垒夷没。间者天宝建中之乱。或衅起两河。或毒流三辅。江汉

之外。搀抢殆微。故支郡属邑封闬而已。洎先帝㓜冲之始。数丁九六。物极屯难。长鲸吞噬以横流。大疠玄黄而噫气。饥馑仍荐。兵戈重复。暴骸遍野。

游𩱿惨天。人烟断绝。罗阙莽为丘墟。螫毒冯陵。松楸斩为干盾。天涯地角。邈然丧乱之事。丘甸。要荒。纷如征伐之苦。临川古为澳壤阙曰名区。翳野

农桑。俯津阛阓。北接江湖之脉。贾货骈肩。南冲岭峤之支。豪华接袂。既而封豕豗发。饥鸷攫碎。相视为盗。割据而逞。连延数载。罗列丝纶捶

品节既慢。汝南危公。挺英逸之资。运匡济之略。倡起忠义。志惟扫平。初黄天感。啸聚欢踊。众逾数万。兵棼殄炽。势摩中原。刺史李公先为胁逐。

始僣剧号。大署伪属。其馀孽堡妖垒。互相支属。大牙鱼贯。肘跗绳约。莫不竞好。凶吻争践。王师出征。比比而北。总戎钱外壤。公爰初誓

众。靡盈数队。兄弟亲爱。翼以从焉。励力一致。所向神速。诚明激天。故恢廊由是凶邪清辟。次第澡雪。不五六稔诸恶毕㧞。膻慕送款。饮清归辙。

不可胜既。公擒从之外。按举无必推诚以同务剔刬蠹旧创成指挥而化二道。驯致勤王之事。捞疲薾挽养疮痍诱还逋逃复耕种。凡据鞍甲。

蒙矢石。引少撃众。环攻鏖战。不绎锐暖席。涉乎七载。破岩洞。擒首豪。偃戈析逾二十筭。四邑以之康定。邻疆自因慓伏。中和五年

三月。下明诏。假符竹褒美成节。慰安井闾。於戏。物不终否。天树司牧。亦明矣。当拱天关之际。孰知其故之详。所以非其时。无以彰其

才。微其用。不能静其乱。伟夫忘身循义。大节横秋。气凌丹霄。精贯白日。其中正之行。义士子来摧刚悍。铄绝虺蝪。其武烈也。宽以得

众。静而有法。导德齐礼。敦本今古。其文昭也。举善遏恶。先教复令。去不急之务。流洪彰之名。其政术也。四者立而泉美附之。条张而百姓服。鼎新纲

纪。草创廨署。于时乘舆暴露。海内沸兵不遏。地靡有定。公检制之中收今目。始未遑接栖栋惟谨燃锋。彼皆炫惑于狼心。我岂因循于雉堞。所

谓大君忧寄在守土赤子依投。皇忘城壁。苟无悍闭之所。有如缓急之事。外乃备预五材。经营百堵。目运心匠。规令炬定。金瓯取。胜。铁瓮事

奇。何锸蜂攒。举杵雷兴。而胶固无执扑之劳。非夺农之志。崇崇带逸他山之秀色争来。屹屹云平。列岫之祥光俯协。岁在丁未。律中南吕。始事冬

十一月讫。去奢也。周十五里。高二仞。酌中也。敝八门通驰道便事也。古人有言。大夫出疆。以利国家为已任。贤者处世。能安社稷是盛业。矧未。九围

多难之日。失驭之年。一呼而豪再而领纲振。不骄矜以任欲。能撙节以茂绩。众心成城。一德化俗。其勤也。杜当阳之武库。叔废之嘉谣

汉宣帝每云所欲共理天下者。惟守宰而已。今天步未康去疚。有一于是。东顾之劳可罢。有十于是。太平之作可待。异时登天朝。翼景命。舒之于五

侯九伯。表之于烟阁麟台。济时策勋。在我羿榖。岂惟抚城独称不朽。岂惟抚民独居多祐者哉。保和。谬当殊遇。详具美。奉命纪录。顾惭不文。大顺

元年大唐抚州新修罗城记管驿巡官掌表奏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上柱国黄德懋撰天分二曜。明乎昼夜之规。地

裂九州。定乃高卑之位。厥贡爰推于任土。开疆旋底于来庭。昇元四年。太岁庚子十二月七日立。中勇时军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傅持节

抚州诸军事守抚州刺史上柱国汝南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周弘祚张保和新移子城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圣人则之。刚柔险易动静悠

促。亦皆备矣。是则金木水火轮移消。长。乾坤震巽罗列高下。揆情伪至于玄近。稽微阐极于大成。盖有有无不有矣。物物无不物矣。至如举一趋百。

制迩应远者。有夫光宅焉。宅天下者。崤雒之强欤。宅邦邑者。岗阜之胜欤。宅阊巷者。隆坦之宜欤。自穴居至于大壮犹椎轮形于王辂。其必如此按

抚。之郡庭初际于亥壬。绵历年代。宝应中太守王公圆以其势卑于䣑里。疑悍民而沮长。因徙于西陲。自尔亦匪厥中。观夫用牡。而非刚虚右而拥

左总详其朕则二千石列郡比比有不大迁者。是其事矣。大中中刺史蔡公京审乎三地。思事再革。以劳费滋广。意行力止。乾符中。巨盗起梁宋。兵

火照天下。干戈日用。屠薙锋起。畿匈失御。郡邑旷守。斯时也豺狼塞路。瓦砾遮辙。此之官舍弃如焚。如荆蒿蒙春井野一色。洎汝南危公奋长剑。倡

义旅。并翦群恶。尧莅百城。革创棋布。纫隳续断。诏下之日。默究形胜。且曰糿少尝闻前任遗议。谓蔡公意也今也运会萃吾。指陈大凡。元亨中正。会

要方乘。宜㧞乎崇高。麾震揖巽。朝辛附癸。在控于跃伏。苟差毫发。其致悬殊。尔乃决意卜筑。应手经始。舍去旧地。推移壹区。而胜秀逸得。严整郁备

纳溪山复叠之势。吐原野蟠连之色。有若龙骞凤举。花攒绮错。于是左通台门。南正戟扉。三扃三𠫇。大寝小寝。局著狴帑。环回星列。嶬东以资眺

览。峙西阁而备宴见。奢俭折中。材力攸允。广陌绳分。列肆鳞瞩。缭崇墉。固护之态。襟平陆延奏垲之景。然后政化以安之。礼法以康之。仁和以富

之。远者而近者休。险诐革而干蛊用。星霜既周。关井以繁年榖登穰士马精研。连帅倚为右屏。天子宠为良牧。百姓歌之。声闻九重。壐书慰勉增

爵褒命。其犹珠贯。公少秉奇志。年南壮宣。遭时建名。起家而万石非伟。许国而一心弥厉。而后乃今誉积望洽。丰德懿范。继以挥绰。虽山河之重。

岩廊之峻。恐无自避也。君子曰。地载万物。贤者应之。盖其用而享其祉。忤其道而戾其契。匪私于富贵。勿抑于隆盛也。若成王之定鼎。邾文之迁。

绎。奉春之建都。踵其数而举其征者矣。保和前纪罗城。内惭拙文。暇日复聆当世之谭。曰事成乎身。及乎人力之次也。顾惟是读。尽表悠久。载让弗

克。唯而直书。巨唐龙集庚戌年在大顺律中南吕戊寅记。家坤翁景定重修州城记郡在东汉为县。号临汝。六朝讫隋唐讫郡。号临川者。谓所

治在临汝中。相传赤冈乃其故址。郡乘云。唐宝应初。刺史王圆徙西陲。莫得其处。至中和末。危全讽徙今治。非也。参稽全讽梓刻。及两碑。当时州城

乃因圆之旧。加兴筑无所徙。惟子城旧在西陲。地吴下。实徙之。盖州城当宝应初。即止于此。距今五百四十载。外无西陲子城。自中和距今亦四百

二十载。昔既云徙。今犹在西者。盖其方则不易。特去而乘高就正尔。以山川形气蔽之。州城左右控引临汝。前后则纳其源镇其汇。赤冈西逼临。水

气卑陋。今城居高明得地势。然东滨汝水。故子城州宅居西欲略当临汝。中阻二川而建州。就中气而建治。尚卜涧瀍宅土中之意。圆当徙时。城耶。

否耶。则不可考。自全讽兴筑于中和。后五十馀载。南唐周弘祚尝修濬于𣈆天福。先后述作。实抢攘使之。自圣人有作。天下一家。抚深居内地。城筑

宜弛。旷二百载是为建兴。时际多虞。王君仲山尝因其陋加补缀。又九十载至绍定间。徭人弗率。黄君炳始悉力创治。建其郛。濬其池。益宏肆深广。

殆中和以来所未有。自是三十馀载。又废不治。摧颓绿翳。多所堙阙。诸门率欹坏。有志之士。抚今昔念兴废。孰不为之慨叹。盖自唐讫今。五百年间。

守地者不知其几人。其能兴修者。才四人而已。大率敌国外患之来。则城兴燕安逸豫之久。则城废。俛仰一辙。不谋同情。易之泰。九三上六。其爻相

应。故理相通。城复于隍之象。虽著于上六道穷之后。无平不陂之兆。实基于九三道通之际。信乎废兴成毁。皆非一朝一夕之故。有国有家者。先其

未隍。逆防其陂。则城可以不隳。平可以长保。岂惟一城。通天下皆然。磨礲者不见其损。积累者不见其益也。况斯城久于否属当凋瘵。无厚力以鸠

僝工。泰而通之。必于其渐。乃时计其赢。度。吾所能而葺治之。城之堙阙者四。畚筑而加以甃。门之欹坏者十二。缮治而扶其颠。日而年。寸尺而寻丈

庶几积小高大。城有可兴之期。然念人情终始勤惰不能一。官府更迭去来不可常。书用识之以勿忘于心。亦以望后人。非徒记其事求自衒将以

致吾城于坚高悠久也。览者裁之。景定癸亥。李春眉山家坤翁记。旧志废城门所记祥符图经云故郡城。在城北一里二十步。周回一里一百

七十步。刺史王圆废此城。即今之西津赤冈。若圆所迁西陲之城。莫详所在。郡西南三十里述陂有故基。又旁近数里有上城下城。未知其是乎。

邹南堂遗文此城。唐宝应间。自赤冈迁之于今郡治之西陲。黄巢之变。为柳彦璋所焚荡。危全讽乃迁之今治。今治未建之前。如今州前通教望

云诸门低处皆是田。而高处又多楠木。又有震巽丙风落田中数语之谶。郡在前汉为南城县治。南城后汉析为临汝县治。临汝。吴及𣈆宋为临

川郡。亦治临汝。齐徙治南城。旧云至唐改抚州。即今西津赤冈建治。盖治临汝也。以史志推之。自南城还治临汝。未必始于唐。当在梁陈隋间及初

改为抚州时耳。州城之㳂革。旧志所云皆曰旧治。西津赤冈宝应中太守王圆迁于西陲。中和五年危全讽又迁于今治。然赤冈至今犹有遗址。西

陲则无迹之可寻。莫知其处。祥符间修图经者。尝以全讽所记为疑。谓西津赤冈在城西近水。故云低临水际。即西陲也。然则赤冈。即西陲。则圆未

迁以前。古城又安在。于是复有述陂之说。曰此地亦有城之遗迹。以为是古州城也。此说无所证。殆齐东之语。当先以郡县名证之。汉名县曰临汝

者。以其地临汝。二水合流。则县必在二水之间。不居二水之外。必赤冈矣吴名郡曰临川者。正以古城在西津赤冈。实当临汝水之汇故也。次当以

全讽重新州宅梓刻所自记。及当时寮吏所勒筑州城迁子城两碑证之。记云。郡城。在此城之北。宝应中太守王圆卜迁于此。所立郡宅未协地形。

吴倚城西。低临水际。颇更年代。莫议迁移。中和乙巳。全讽革故鼎新。去彼取此。全讽之语意可谓甚明。夫何疑耶。盖圆自赤冈来即迁于此。无所谓

西陲。且陲者。边也。当圆徙时。郡宅在城西水际。故曰陲。全讽未尝徙州城。所徙罗城郡宅舍。低就高以占地形。故其言曰获刑胜。叶夷隆谓圆未徙

以前之旧城在城北者。西津赤冈。虽自州之西门而出。实在州北谓圆所为州宅吴倚城西低临水际者。必在今连樊小溪之滨。两碑之所勒。一则

名字弗详。所言者兴筑州城周十五里。高二仞。敞八门而已。一则张保和记之所言者。徙子城及州宅台门。戟扉三扃三𠫇。大小寝。及狴帑东轩西

阁而已。两碑皆未尝言徙州城也。次当旁援他记以证之。宋荀伯子临川记。载𣈆王羲之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高坡。今州学是𣈆宋间指此

地为城之东。今在城中则当时郡城在今城之西。非西津赤冈而何。此三者。乃汉𣈆间未徙州城以前。及唐末徙罗城之时。古昔之明证也。夫何疑。

若夫祥符图经虽误以赤冈为西陲。然所述父老相传之语。谓州治自赤冈迁香楠山。今城本名香楠山其说不缪。邹南堂虽未知有全讽之记。讹

以传讹。谓宝应自赤冈徙西陲。中和自西陲迁今治。然谓今治未建之前。今州前高处多楠木。则与父老相传自赤冈迁香楠山之说相符矣。古城

在西津赤冈。王圆徙今城。危全讽所迁者罗城。具有明证。外无西陲。此说不可复易。盖因暇日。偶从设𠫇梁间印取危全讽梓刻次第。参以两碑及

他证。始知前此旧志之为误。人言之为讹。数百年之疑遂泮母怪。向来言西陲。不知西陲之所在也。然所以起后人之疑。谓王圆徙西陲者。则亦有

其故。盖昔人弗及详危全讽所自记惑于张保和移子城记耳。此记皆为郡宅设。非言州城也大略云郡庭初际于亥壬绵历年代王圆以其势卑

徙于西陲。亦匪厥中蔡京审乎三地。思事再革。以劳费止。危全讽用蔡京遗议。㧞乎崇高。舍去旧地。以保和此记参以全讽所自记。盖际于壬亥者。

古赤冈之州宅也。圆徙州城。而位州宅于西陲。全讽又㧞之崇高耳。保和专记州宅。故云三地外。此有两疑又不得不详辩。一则元丰间崔鉴所为

灵济塔记。谓灵济往城南桐冈。距州五里。自择窆所灵济事在会昌间。是时州城迁此已久。则桐冈在城中。何为乃有城南五里之说。考之天祐间

李德诚所为灵济塔院记。但云。灵济一日纵步南行。默示窆地。无所谓去城五里之说。日远日讹。崔鉴盖昔闻全讽迁州城之讹。附会于道听涂说

之语耳。一则大历己酉颜鲁以记。宋谢康乐翻经台。谓在抚州城东南四里。台今为宝应寺居城中。大历己酉。上距宝应迁城已五六年。何云台在

城东南四里耶。考之全讽兴筑州城碑语意。盖前此未有城。全讽始加兴筑且拓广之。前乎此但有子城倚城。西临水际。正在城西北隅。故台在东

南。距子城尚远四里者。约而言之。亦犹祥符图经谓赤冈在今城北一里二十步。今距赤冈何止一里二十步。或远或近。皆记其大率。难以词害意。

吴可集登临川城时危伤去国。岁晚强登城。过雁书难问。穷途泪欲倾。江湖归客梦。梅柳故园情。倚杖空凝伫。行藏竟不成。赵蕃诗抚州城外作

城中一雨仅飘洒。城外此雨乃霈滂。分龙古语信不妄。不尔惠施何偏方。我行驱车一何忙。早起犹乘昨夜凉。旧闻既雨晴亦佳。岂但蕙叶蒙宠

光。早禾已秀半且实。晚禾已作早禾长。不惟稻陇有佳色。菜畦苗叶相与昌。园丁采撷入城市。不用涤濯临沧浪。我虽无田岂无圃。归计不决空徬

徨。翻怜买菜籴占米。烟火薰人官道傍。刘文贞公集九日上抚城岭上高城控九垓。不劳走马竞登台。烟凝寒水鱼龙蛰。霜落旻天鸿雁来。白酒

竴前留客醉。黄花篱畔为谁开孟嘉莫落龙山帽。坐有伯夷观尔咍。九日携壶上抚城。一杯涤荡古今情。风光和暖雪消尽。天气肃清尘不生。四

角隅头差万瓦。五花殿宇庇千楹。何须细把茱萸看。山自巍巍水自明。述陂故城临川志述陂故城。在临川县西

十五里。不知其为何代所城。无所考。母城临川志母城即定川县城。在县北五十二里。安宁乡之雷坊冈阜延袤。相传为定川县旧

{{双行注文|治。西丰县故城临川志西丰县故城。今在金谿县西南五十里。崇仁县城

临川志崇仁县城。旧志载周回三百八十七步。溪流介于县中。县治瞰溪。难施版筑。故无城。县六门。东迎恩。西万金。南礼仙。北孚泽。东南临汝。西北

陵。安浦县故城临川志安浦县故城。今隶乐安县天授乡三十二都安浦里。去县六十里。

建县故城临川志新建县故城。在崇仁县西南九十五里。西城县故城

志西城县故城。在崇仁县南六十二里。兴平县故城临川志兴平县故城。还入吉州。其故城在永丰县南。

今乐。安县云盖乡。乃兴平旧境。巴山郡故城临川志巴山郡故城。今在乐。安县乐安乡地名土塘。又号古城

或谓尝为折冲府称巴陵府。城壁隐然犹存。有鼓角堆。及税务遗址存。旧志云。巴山郡故城。本属崇仁之天授乡地名古城。后天授割属乐安县。则

今当在乐安之北境。上城下城临川志上城下城。在崇仁县东南七十里之颕秀乡。两城相近三里间。平冈迤逦。上

城有墟市。不知何代何人所城也。无所考巴山县故城临川志巴山县故城。在乐安县西四十里地名土塘

栎步之间。俗亦呼为古城宜黄县城临川志按祥符图经。宜黄县城周回二里一百步。旧门五。嘉定甲申。令程有俊

新之。而易其名。绍定庚寅毁于寇。今址犹存。县五门上东崇桂。正东朝京。西致爽。南迎薰。北攀龙。金谿县城

志按祥符图经。金谿县城周二里高五尺。今无城。县二门。南门。北门。乐安县城临川志乐安县城。周回八里二十步。

无濠堑。县四门。东新兴。南望仙。西龙冈。北迎恩。临江府城临江府图经志临江旧无城郭。盖以郡枕大江。地势卑下。

而郭内之渠注江者凡七。皆深广数丈。岸易摧圮。故版筑之功为难。且东之近江者。春夏水大至。则𠪨居多渰。筑堤之役。率十馀岁而一兴之。宋守

潘刚中。赵师吕张磻章大醇等。相继为石岸始坚致不圮。元平江南。五六十载之间海内无事。虽大城名都不事保障。壬辰兵起之后。假守定住始

筑城民赖以为固。国朝守御官夏以松。重修葺而增高焉。若其城门之名。今备录之。亦存其旧云。

郡城门六。东万胜。旧名广济南锺秀。西望仙。北朝天。旧名朝京东南通津。旧名清波东北利涉。临江旧志郡东临江。故名。环城九里。𡊮赣二江合流。

春江暴涨。低平之地率多淹浸。郭内之渠流而注江者七。深广数丈。虽欲城筑。亦难为力。况边江一带水势冲决。岸多摧圮。大观间。郡守请于朝。丐

𦈏钱筑堤以备水患。得旨下漕台给费鸠工度材。自天庆观而下叠石固基。才数十丈。工竟弗就。淳熙中。岸颓路断。贴木为梁。过者岌岌。绍熙辛亥。

权公安节为守。请于朝得𦈏钱若干。傍江增筑。钉木叠石。护街之沿江者。开禧丁卯通守李纯忠秩满建言。郡当水陆之要。可移粟城以守之。朝廷

下计台。相度利害。以工役难成止。开庆巳未边警沓至。陈守元桂议排桨议城筑。西南隅仅筑三十馀丈而罢。德祐乙亥滕守岩瞻复议城筑。东隅

仅筑数十丈。大兵临洪。民惧而溃不果城。郡城门六。东广济南锺秀。西望仙。北朝京。东南清波。东北利涉。新淦门八。东熙春秀峰。南迎仙玉谿。西澄

江湄湘。北朝。京横波。新喻门四。东清江。南安福。西宜春。北高安。废卢城临江志废卢城。在清江县东北五里修德乡。俗呼上

下城。郭旧有卢府君庙。世传城由卢建。故祀之。废樊城临江志废樊城。在清江县西北三十里修德乡。旧传有樊将军。居之。

不知其名。其地亦有姓樊者。废吴城临江志废吴城。在清江县西三十里建安乡。地有敌楼。冲敌楼场上京堆征塘。吴王

庙。张司空庙。泺城疑废吴平县。又云。在清江县西南三十五里。近栖梧山。玉虚事实所谓吴平古县是也。世疑寰宇记载治平县即是。

尉城临江志废尉城。在清江县东三十里崇学乡。或曰汉都尉所治之地。班史新淦县下。但云都尉治。舆地志云。汉南昌都尉所理。

未知何据。古新淦城临江志古新淦城。在清江县东三十五里清江镇。按前汉地理志。豫章郡新淦县有都尉治。王

莽改曰偶亭。应劭曰。淦水所出。西入湖汉。即南桥水水经注云。牵水出宜春。又东迳吴平县。即新喻又东迳新淦县。二书所谓新淦。指清江镇也。后

移县于南市村。舆地纪胜古新淦城寰宇记云。去清江县六十里。按舆地志云。南昌都尉所理之城。隋开皇十年割属庐陵。移于今理。此城遂废。今

在新淦县北一百二十里。今清江志有废新淦城。意者即此城也。废瓦城临江志废瓦城。在清江县东北四十里崇学乡。

俗传五代时乡豪自为保聚之地。废富国城临江志废富国城。在清江县东四十五里崇学乡。南唐时积粮于此。

因得名。废牛头城临江志废牛头城。在清江县东南四十里。两山相向如牛抵触。五代时避乱者城之。

淦县城临江志新淦县城。吴杨行密既建都置。使于新淦。邑宰李筠又率傍三县来属。乃治城濠。临江水为都置治所。迨宋

绍定庚寅。赣寇入境。焚荡民居。而旧治城濠浅狭不足以恃。寇退。民不能安其居。时有防江军二百辈屯驻防拓令董云才因使开浚。西抵大江。北

穿北门桥。东穿宾阳桥。南抵惠政桥。比旧阔三倍。深亦如之。至淳祐癸丑永丰洞獠窃发。震于邻境。郡守雷应春请于朝。筑城新淦以为临江之藩

蔽。朝廷下其议于帅阃。牒委抚州通判成公策经量城筑。以为捍民之计。而大家虑其科扰。多方沮挠。议遂中辍。元末红巾蜂起。义民刘天佑团结

州民以守。未几。红巾合攻。城遂䧟。至国朝。初邑宰王贞督长兴寨魁首邓清等筑新淦州城。分为六门。东曰熙春。

南曰迎仙。西曰澄江。北曰朝。京。东南曰朝阳。西南曰通津。废巴丘城临江志废巴丘城。在新淦县峡江。舆地志九域

志皆云。吴后主分新淦石阳两县置巴丘郡。按吴志言县。非郡也。𣈆宋地理志。巴丘县属庐陵郡。隋开皇中废此故城。按旧经。以为孙策欲取荆州。

使周瑜镇巴丘。即此地。非也。瑜所镇乃巴陵。在荆州南岸。郡县志废巴丘城。即周瑜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定豫章庐陵。留镇之处。周瑜堞今在县

南八十里。图经云。周瑜镇巴丘。乃今岳州巴陵郡。非此地也。废泥溪城临江志废泥溪城。在新淦县南四十里。按

南史梁周文育传。天监元年。广州刺史萧勃举兵逾岭。诏文有督军讨之。新吴洞主余孝顷举兵应勃。勃使其子孜将兵与孝顷会。又遣其别。将欧

阳𬱟顿兵苦竹滩。傅㤗据漉口以拒官军。文育从间道信宿达芊韶。芊韶上流。则欧阳𬱟萧勃下流。则傅泰余孝顷。文育据其中间。筑城飨士。贼徒

大骇。𬱟入泥溪作城自守。文育遣严威将军周铁虎等袭𬱟擒之。废石阳城临江志废石阳城在新淦县玉笥乡

仙居里绥原。按舆地志云。后汉和帝。分新淦为石阳属豫章郡。孙吴割隶庐陵郡。隋开皇十年改庐陵郡为吉州。废石阳县入涂境。新喻

县故城临江志新喻县故城。在本府之距村初治龙池墅。隋大业中迁于距村。后复迁龙池墅。唐大历中大水漂荡。徙治虎

瞰山。即今理所。废龙池墅城临江志废龙池墅城在新喻县南三里。凡再置县。唐李守嘉祐奏移之。

废吴平县城太平寰宇记废吴平县城。在新喻县东一百一里。宋志云。后汉时置汉平县。吴改吴平。隋开皇

九年废新喻入吴平。十二年废吴平入宜春。十八年又析宜春置新喻县。故吴平城。在新喻境。瑞州府城瑞州府志

郡有城。古制也。瑞之为郡。介洪𡊮临之间四达无虞。故城郭具而已。然锦水贯其中。官寺在北。阛阓在南。城其北则远市井。城其南则遗官寺。考之

于古。北有子城外城南亦有外城。宋毁于兵。而不知谨复隍之戒。前元承平日久。无复修葺。仅存彷佛耳。姑计其遗址今复修北城。南为市井。

水北城瑞州府志水北城。周回三里。宋建炎二年。太守黄次山筑进士彭以明铭。载城高三丈。修万尺。绍兴兵毁。仅存土基

前元复修。今仍修整完固。废外城瑞阳志废外城。唐武德五年。李大亮于高安县西筑靖州城。南唐昇元初。陈昭令高安筑

罗城。决沟洫。保大十年。刺史王颜建关城长二千丈。通十二门。宋元丰间。太守毛维瞻修北垣。旧城今遗址尚存。阳乐县

太平寰宇记阳乐县城。在瑞州西北八十里义钧乡。吴大帝时始于上蔡县管分置。唐武德五年属靖州。八年废。康乐

故城瑞州府志康乐故城。在瑞州西一百九十里。谢灵运翻经石及登山之路犹存。寰宇记云。在高安县东北四里。宋武帝二年。封

临川内史谢灵运为康乐侯就第。即其地也。其城外周回山水。谢公无不游宴。有书台石砚犹存。宜春志康乐故城。在万载县东二里。吴名阳乐。𣈆

武帝大康元年。改为康乐。舆地纪胜有谢山康乐水。宜丰县城瑞阳志宜丰县城。在瑞阳郡西一百五十里天宝乡。

吴大帝析上蔡县置。今废。华阳县城太平寰宇记华阳县城。在瑞州西四十里。唐武德五年立。改建城为高安。置靖

州。并立县。八年废州及县。有古城在。断水故城瑞阳志断水故城。旧应史君屯兵拒林士弘故垒。云棚

瑞阳志云棚城。在上高县旌义乡。昔应史君屯兵之所。𡊮州府城宜春志𡊮州府城。汉高帝五年。大将

军灌婴定豫章郡。六年令天下郡邑皆筑城。宜春有城。或昉诸此。按古图经大业末萧铣䧟城。唐武德四年九月。安抚使李大亮建筑郡城。高二丈。

周回四百八十四步。东南西面开壕。阔七丈北以江为壕。城外甓内土。白露屋皆覆以瓦。至长寿二年。刺史魏元表迁州治出城东北二百步。开元

八年。刺史房琯以城基卑湿。又欲迁州治于江北𡊮山之南。建筑城垒。廉使虑其勤民。俾仍旧贯。遂于故城直南二百馀步。更诸爽垲。创立廨宇。昭

宗干宁二年。刺史揭镇筑罗城一千五百馀丈。又增筑外城。濬治壕堑。其后司空彭彦章展东南靣城。通旧计一千二百七十二间。伪吴干正二年。

顿金知州事。又于四郭城门外。置铺栅罗城诸门以备守御。大和五年。韦建又筑开罗城二百馀间。濬壕五百馀丈。后刘仁赡修东南面子城。悉用

砖石。国朝大中祥符四年。修𡊮州图经云。城周回七里二十步。高三丈八尺。子城周回一里一百二十步。高三丈七尺。北枕𡊮江。三靣壕深四丈。承

平以来。武备弛废。墉颓堑堙。靖康元年。始诏修郡城。建炎初。升郡为次要。城池楼橹。务令坚险。仍给牒许劝有力者。入赀以助。守臣汪希旦。倅闾丘

霖遵奉朝旨。革旧城而一新之。城基周三千三百一十五步。高一丈五尺。增为二丈。女墙三千五百。敌楼战棚五十。总六百五十间。其后太守。李观

民。罗克开。郑自诚。皆缮修云。州城四门。东安仁通分宜县。西萍实通萍乡县。南神安通仰山祠。北秀江通万载县。张嗣古修城记开禧改元夏

五月。庐陵罗公克开。被天子明命。来守。宜春郡。颁春之初。访风俗。询利病发栉刃解。井井有条理。未几登城周视。则墉堞颓圮。榛莽丛生。大不足为

民卫。因喟然叹曰。保鄣。太。守职也。而玩愒苟简至是乎。廼命巡检使汪世显稽功料役。增庳培薄。伐材陶甓于山于郊。百堵咸作。因旧而增新之。其

木石甓之材。以放计之。凡五万五千有奇。役。人之力。以工会之。几二万。而楼垒屹立。雉堞崇峙。大体盖略备矣。按宜春郡肇于秦汉。定于隋唐。而升

于我宋。江湖荆汉蜀广之道。四出于此方。海宇熙乂。撃析声沉。见谓江右乐。土。岁或不登。邻壤环接。一有赤子弄兵潢池。则武备弗完。所恃惟城池

而已。世传汉灌婴定豫章郡。城宜春。而史不书。殆无所考。信然。图志谓黄巢萧铣。寇江南不能入。焉希范据长沙不敢东窥。则城之坚且固亦旧矣。

靖康建炎间修筑之诏屡下。翼翼严严。罔有刓阙。数十年来。缩甲不用。太守以健于理财听讼为急。以尽于兴滞补弊为缓。决防弛备。踵陋刍倾。墉

摧陴废类。不复经意。𡊮民得奠柁者直幸耳。世所急而公缓之。世所缓而公急之。此城之所以亟修。而公之所以为有远虑也。贾谊有言。不植则僵。

不修则坏。天下之弊。其积非一日。则其起亦非一人。吏以习安苟且为常。固不可望其有所修植。然植者立。修者全。而继之者弛焉。则僵与坏不旋

踵夷。公治𡊮二年。惠洽威畅。壐书之征。当已自九天下。杜坏于微。扶僵于渐。独非来者责与。虽然。民保于城。城保于德。使良二千石。有善政以结民

心。有德化以固民志。则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城虽百年勿坏可也。开禧丁卯三月记。阮阅重修郡城记。𡊮州郡城议者。谓西汉大将军灌

婴筑。信史没其实为可疑。按高祖五年婴破项籍渡江定豫章郡。时宜春为豫章属邑。六年令天下郡邑城。意城自此始。必智虑宏远知地利者所

成。不必婴也。后升县为郡。改郡为州而城不迁。巨盗黄巢萧铣寇江南。独不能入。𡊮马希范据长沙。侬智高破邕管。皆不敢东窥。其城之利欤。历年

既久。墉堞颓圯。濠堑堙塞。渐不足恃。盖郡政例安于承平而武备弛。虽时缮修。不过增庳培薄而已。可凭可践。何所保也。靖康初。方诏修郡城。建炎

改元。升郡为次要。凡城池皆令坚险。明年春濒江盗起。州无城者多不守。𡊮人方惧之。徽溪汪公希旦来镇以静重。千里既肃。廼谨奉诏。帅治中闾

丘公霖。暨僚属登旧墉。视废𬮱。慨然相谓曰。险之不设。何以为郡。然不暂劳无久逸。不一费无百利。于是计工度用。请于朝给度牒。又许劝有力者

借助。乘农之隙。涓日之良。大兴版筑。诸县翕从。伐木于山。陶砖于野。募间民括冗兵虽致期勿亟。而工役自劝。鼛鼓弗胜矣。重阿崇𬮱。屹若。云矗。控

山阻江。雄冠东南。何其韪欤。城基周三千三百一十五步。高一丈五尺。周不可益。而增高五尺为二丈。女墙三千五百。高五尺。尽易以砖。敌楼战棚

五十。总六百五十间。皆旧无之。而今创修也。守御之具。如弓矢甲盾。旗幕钲鼓。数皆累万而藏之。有库守卒民伍昼役夜惊。居之有屋。百尔所须。无

或不备。三月尧成。事不愆素。费约而功倍。自非才力绝人。畴克有济。𡊮为州屏蔽江淮。襟带湖湘。地沃少饥。民淳恶盗。南土之乐邦也。山平广而无

高险。水远秀而无深险。俗尚文而无武险。惟知力田亩以食。营庐舍以处。服教化修礼义而居常安。邻封近壤。间有寇攘矫䖍。则亦不能无蜂虿之

虞。今乳郭既壮。奸宄潜殄。虽异时弄兵潢池之徒。亦当闻风辟。易而避去矣。西北士大夫。千里流寓者。殆踵旧志有相字接而辐辏。诚以金汤之险。

有足恃焉耳。其功惠岂小补哉。阅尝见州县。营一台榭亭馆。志在速宾客备登览而已。尚记其本末建碣标名。大书深刻。夸耀无穷。斯城之作。上以

奉明诏。下以保生灵。既光于前。复𡸁于后。而无以记之其可乎。于是书之时建炎三年三月吉日记。萍乡县故城

太平寰宇记萍乡县故城。在萍乡县东四十里。𣈆大兴元年陈敏自王江东。与杜弢相应作逆。𣈆遣镇南将军陶侃。水陵二道来伐。甘卓领兵于县

东筑垒。连接五所。号为甘卓垒。吉安府城吉安府志吉安府城。后汉置郡改县曰西昌。郡治在焉。故今泰和县西北

三十里有故城郡治。西昌据𣈆志故城。据县志𣈆大康二年以所管遥远。乃移治于石阳。六代皆因之。故今吉水县东北二十五里有故城。见史志。

及续通典。故州城堞尚存。半没江中。有龟跌在沙碛有石碑在半江。秋冬永清。人谓尚见大兴等字。唐开耀元年。州人刘智以郡逼赣水。东通大山

户口繁多。土地湫隘。请徙郡治。见续通典。按旧唐志云。郡旧治子阳。今无考疑史阙文。方舆记寰宇记皆云。庐陵故城。在今庐陵县南一里。𣈆咸康

末。太守。孔伦所筑。又云。永淳元年。移州治于旧石阳县。按石阳乃分新淦立无旧县。未详。永淳元年。移今理所。天祐中彭玕为郡刺史。乃广城池。宋

开宝中申屠令坚。载加缮治。建炎二年。兴圯补颓而濠堑未治。城东南临赣水。西北阻长涝。西濠螺湖深险之处。旧有闸水堰。绍兴三年。太守吕源

增垒浚濠。城池始备。淳熙十三年。太守朱希颜复加饰治焉。城周回二十里二百一十五步。高二丈五尺。据旧图经。今城实一十三里三十三步。旧

经盖以关垣通计也。国朝。归附。癸卯年朝廷差大都督镇御。以城东西绵亘。截东北一隅。更筑新

城于内。比旧损三之一。开五门。兴贤门。永丰门。迎恩门。嘉未门。广运门。系吉安府城门南栅门。太平门。永福门。永清门。安福门。隆盛门甘泉门。永新

门。以上八门系关垣旧志。外城九门。澄波门。旧名当递乐输门。崇惠门。清赋门。平利门。右在城东兴贤门。在城东南。永丰门。在城西南。望云门旧名

吉阳。吕源改在城东北。凝归门旧名凝晖。吕源改在城西北。子城周回二里。西北高一丈四尺。阔九尺五寸。东南高二丈四尺。阔一丈九尺。子城三

门。南为谯门。东门直乐输门。西门直天庆观。汉庐陵县故城庐陵志汉庐陵县故城。在太和县西

北三里。隋改石阳县为庐陵县。县城在今吉水县北二十里。大平寰宇记庐陵故城在太和县南一里。𣈆咸康末太守孔伦所筑。宋永初山川记云。

此城中有井。井水色有二。半青半黄。黄者如灰。作饮粥并金色。而甚芬香。曹叔雅庐陵异物志云。人呼灰汁为金水。舆地志庐陵故城。汉兴平元年

置。𣈆太康中移于石阳故城。今县西二十五里有地名石阳。吉阳故城太平寰宇记吉阳故城。在庐陵县北六十

里。舆地志云。后汉和帝分新淦县为石阳县属豫章。献帝割属庐陵郡。隋开皇十年改庐陵郡为吉州。改石阳为庐陵移于今郡理此故城存。吉水

州志吉阳县故城在吉水州东一百二十里。舆地志云。吴后主二年立。隋开皇十年废。大皋城太平寰宇记大皋城。在庐

陵县北八十三里。东临赣水。梁大宝中。高州刺史李迁仕。筑城以拒陈武帝。为陈。将周文郁所败。弃城而溃。今县北三十里抵庐陵界。又三十里有

大皋相距县六十三里。疑大阜城在其地。摭口城太平寰宇记墌口城。在庐陵县北七十里。陈永定元年。广州刺史萧勃。遣

其子孜。及其。将欧阳𫖳传泰等兵出南康。传泰据墌口城。用文育使其。将丁法洪。攻泰擒之。吉水旧县城

吉水州志吉水旧县城。周回四里今废。城北止有文江门犹存。其平惠门亦废。舆地纪胜旧州城在吉水县东北二十五里。隋大业三年置。唐永淳

元年移州于旧石阳县。其城遂废。石阳县故城吉水州志石阳县故城。在吉水州东北二十里。或云二十

五里。汉和帝立。隋开皇改为庐陵。唐开耀废。今郡人称为故州。舆地纪胜隋石阳故城在吉水县东北三十里。舆地志云。汉和帝分新淦立石阳县。

隋开皇改庐陵为吉州。石阳为庐陵县。今旧州东北是也。永新县城吉安府图经志永新县城。周围一千二十五丈。

四面濠池环绕。永新志县城高一。丈九尺。厚一丈。周回一百八十步。濠深七尺。唐显庆四年置四门。东曰义山门。南曰禾川门。西曰望岳门。北曰朝

天门。故城在县西三十五里。吴宝鼎二年置。唐显庆四年废。南平州故城永新志南平州故城。在永新县

西二十里。唐武德五年置。八年废。广兴县故城永新志广兴县故城。在永新县西百二十里。吴立。隋废。武

德五年复置。八年废。泰和县城吉安府图经志泰和县城。周回五里。城开四门。㤗和县志城高一丈二尺。厚八尺。周

回五里。南临赣江。东西北各有濠。阔一丈。深七尺。今名秀溪四门。东曰望仙门。西曰西昌门。北曰迎恩门。南曰南门。图经作𦗪江县之后。又曰小西

{{双行注文|门。西昌故城吉安府图经志西昌故城。在㤗和县西三里。舆地志汉时为庐陵县。属豫章。后改为西昌县。隋开皇

十年废。西昌置安丰寻改㤗和移于今县。此其故基也。旧经云。在县南五里。东昌城吉安府图经志东昌城。在㤗和县西

北六十里。舆地志云。吴后主置。隋废。今永和市是也。旧经云。在县南八十里。未详。府山城吉安府图经志府山城。在㤗和

县南四十里。图经云。陈置。隋废。白口城言安府图经志白口城。在㤗和县五十里。梁大宝元年。陈武帝自岭南引军欲讨侯

景。进顿南康。高州刺史李迁仕来拒。帝遣杜僧明等筑城于白口以御之。迁仕亦筑城相对。而其年僧明遂㧞城生擒迁仕。今两城旧基尚在。东谓

之古城。西谓之高城。太平寰宇记白口城在泰和县东南二里。按陈书梁天监三年。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皋城。陈武帝先屯军于南康。遣杜僧明。

将兵二万人筑城于白口以御之。迹犹存近白下驿。永丰县城永丰县志永丰县城。绍兴七年知县李谔置。高四寻。

广袤千丈。三靣为隍。右缭以葛溪。前后为鼓楼二。左右为敌楼十。南北二门。少东为折冲台待制。刘僴为之记。北鼓楼敌楼与台今废。旧有四门。永

清门。在县东旧名宜春。绍兴十年改。保定门。在县西旧名望仙。咸宁门。在县南旧名迎恩。崇安门。在县北旧名望京。兴平县

故城永丰县志兴平县故城。在吉水县东一百七十里。今属永丰在县南五十里。太平寰宇记兴平县故城。吴赤乌二年置。隋开皇

十年废。永丰古城太平寰宇记永丰古城。在永丰县南五里。旧说王郭二仙驻于此。永丰志古城在县西六七里。

旧址尚存。吴故城永丰志吴故城距县三十里。俗传吴之征鼓圲也。屯军于此。故以城名之。严城永丰志严

城。在永丰县东十五里。旧址尚存。相传唐末有严将军聚兵于此。阳城县故城元一统志阳城县故城。在

永丰县。吴立。𣈆太康改曰阳丰。隋省入庐陵县。安福县城安福志县城。周回一百五十步。高一丈二尺。濠深一丈。广

八尺。凡十门。升秀门在县东。旧名暗峦崇儒门在县东南。耸翠门在县西南。旧名履新集庆门在县西南。通湘门在县西。具庆门在县西北。通津门

在县北。观步门。小桥门。下河门。并在县东北。安成郡旧城安福志安成郡旧城。𣈆元康元年。朱居为太守

筑郡城。郭内有双阙高数丈。舆地志云。凡阔八里。而置八门。太平寰宇记汉安成故城在。今安福县西六十里。即汉安成侯。张普所理。

都县故城安福志平都县故城。在县南百步。亭符城太平寰宇记亭符城。不知何代所筑。东西

五百步。南北五百一十步。今在安福县南八十里。禾山符城太平寰宇记未山符城。不知何代所筑。东西四十八

步。南北七十步。今在安福县南百里。废安复县城无一统志废安复县城。在安福州东六十里。按王江之口。

汉为安城县。𣈆大康元年改曰安复。隋省入安城。开皇十八年复为安复。唐武德五年省入安福焉。永宁县城

府志永宁县城。周围四百馀丈。上覆以屋东门阻小涧。南门阻溪流。西门阻涧。北门阻岭。万安县城万安志县城。周

回三百步。鱼梁城万安志鱼梁城。在万安县南五里。近龙溪临大江黄公滩。南史周文育传云。李迁仕据大皋。遣其将军杜

平虏。入赣石鱼梁作城。陈武帝命周文育撃之。平虏弃城走。文育据其城又方舆记云。每于其地造梁采鱼。近前溪俯临大江。今土人云城头是也。

遂兴县城万安志遂兴县城。在万安县西北十五里。元属龙泉。今隶万安永和乡。按宋志吴曰新兴。𣈆改曰遂兴。舆

地志云。汉献帝立遂兴县。吴大帝改曰新兴。𣈆武帝复为遂兴。以在遂水口为名。隋平陈废。即今之龙泉江口金城是也。庐陵志遂兴县城。在庐陵

县南一百七十里。龙泉县城吉安府图经志龙泉县城。周回三里开四门。龙泉志县旧城周三里。高八尺。自徙治

于北限以缭墙。令佐居之。县门之外。东曰东门。南曰南门。西曰西门。南北两市。限以一水。春夏之间。溪流湍涨。则往来不通。里俗分日为市。一在溪

北曰南门市。一四八日。二在溪南曰南市。二五九日。三日新市。三七十日。蒋公城龙泉志蒋公城。在右溪之西坡阜之上。城

濠具存。车軓之路。错出城南。有祠曰蒋公庙。汉王庙城龙泉志汉王庙城。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汉冈上。城北有祠

曰汉城庙。以上三处疑出于唐末五代之群盗。称汉者亦假号耳。南汉刘氏。疆士隔越。决不至此。





永乐大典卷之八千九十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