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永乐大典/卷08506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之八千四百十四 永乐大典
卷之八千五百六
卷之八千五百七 

永乐大典卷之八千五百六 十九庚

南宁府领县三 宣化 武缘 横县

府县图建置沿革 

至到城郭 

风俗形势户口

赋税 土产土贡

山川宫窒祠庙 寺观 

坛壝官制

公署兵防

古迹名宦

人物仙释

纪瑞杂记

文章


{{{caption}}}{{{caption}}}{{{caption}}}{{{caption}}}{{{caption}}}{{{caption}}}{{{caption}}}{{{caption}}}

建置沿革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古粤地。禹贡扬州之南境。翼轸之分。秦并南

粤为桂林县地。汉元鼎六年。更为郁林郡岭方县属马。为都尉治所。东汉因之。晋大兴元年。分置𣈆兴郡。复又置晋兴县以属之。宋齐并因之。隋罢

晋兴郡为晋兴县。属简州。又罢𣈆兴县。于此更置𣈆兴县。开皇十八年。改晋兴县为宣化县。属郁林郡。唐武德四年。于此置南𣈆州。初领宣化一县。

五年折丰武缘𣈆兴朗宁横山四县。贞观八年改为邕州。天宝元年改永宁郡。乾元元年复为邕州。成通三年置建武节度。五代刘隐据春地。宋开

宝四年更晋兴为乐昌。六年省朗陵人宣化。封陵入武缘。思龙入如和景云三年。又省乐昌入武缘。如和入宣化。元初立安抚司。至元十六年改为

 邕州路。国朝为南宁府。属广西布政司。南宁府志唐武德四年。立为南晋州。贞观六

年改为邕州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永宁郡。乾元元年复为邕州。乾宁元年改为建武军。元朝改为南宁路。至元十年而有征交之役。钦承特旨立

为广西西道宣慰司。分阃于邕。又至元二十九年。改立左右两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国朝改路为府。至洪武二年改分司帅府为南宁卫指挥司。原管宣化武缘二县。洪武十年八月添拨浔州府。撗州收并。永淳县。通作横县。拨付本府

管属。今见管三县。宣化武缘横县。南宁府郡志序。南宁一郡。乃古之邕州。僻在遐陬。接连溪洞。地土浅狭。人民稀少。凡户口之多寡。赋税之重轻。比

之中国。大不侔矣。洪武九年夏四月。宪司委官到来。起取前代应有图经志书。本府当时会集者儒。将本学旧存书板一付考究。中间多有损坏缺

略不存。于本处住人程士真家。寻得旧有志书一部。比对刊补究备起解。今洪武十年冬。又奉上司公文。会集所属者儒人等。用心考究。不曾该载

事理。重别另行编类。书写成𠕋。考之物产。多在两江本境所出之物。在处有之。今以所属三县。地理远近。风土人物。户口钱粮。土产物色。总为一𠕋编

类成篇表而出之使后人有所考云太平寰宇记邕州朗宁郡。今理宣化县。古南越地。秦为桂林郡地。汉改桂林为郁林郡。又为郁林之岭方县地。

𣈆置𣈆兴郡。隋开皇初。废郡为宣化县。属简州。大业三年。州废以县属郁林郡。唐武德四年。于此置南𣈆州领宣化一县。贞观六年改为邕州。近邕

溪因名。乾封二年置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朗宁郡。乾元元年复为邕州。长庆二年以安南经略副。使崔结为剌史。充本州经略等使。自此邕州独

置经略使。其州边在郁江。百姓先居一岸。每年秋夏江水泛溢。郭邑沉溺。景云年中。司马吕仁于南岸。引开小水。若有泛溢分流而过。不没人家。今

百姓两岸分居。晋天福七年改为诚州。以避庙讳。汉初复旧。宋朝平广南后。开宝五年。废朗宁封陵思笼三县。入宣化武缘如和三县。至太平兴国

二年。邕州上言管内左江谿峒。七源州状称广源武勒南源西农万涯覆和温弄等州。古拂八𨈚二峒。计一十处首领。乞依七源州例。归属当州。输

纳租税。朝廷因授首领官。今为建武军节度。郡县志唐天宝元年。改为永宁郡。十四载置管内经略。使。领十三州。乾元元年复为邕州。兼都防御。使。

二年升节度。使。上元元年废节度。置都防御经略。使。广德废。大暦复置。元和废。长庆复置。咸通三年。升为岭南西道节度使。寻置建武军节度。晋天

福七年改为诚州。汉初复名邕州。宋因之。寻领羁縻州四十四。重修邕州志州在禹贡九州之外。盖扬州之南。号为百粤。秦始皇略定其地。分为南

海桂林象郡。汉元鼎五年。粤相吕嘉及。六年讨平之。以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目南。珠崖。儋耳郡。唐庚所谓山川禹贡外。城郭汉兵

馀是也。自秦迄汉。州未之建。𣈆元帝分郁林郡岭方县地。立为𣈆兴郡。乃今之州矣。至隋而郡废。以其地入简州。今之横州。开皇十八年。改为宣化

县。隶宁浦郡。亦今之横州。至唐武德四年。立为南晋州。贞观六年改为邕州都督府。永徽后以广桂容邕安南五府。皆隶于广。谓之五府节度。韩文

公送工部尚书郑权帅南海。其序曰。岭之南其州七十。其二隶岭南节度府。其四十馀分四府。府各置帅。天宝元年改为永宁郡。乾元元年复为邕

州。上元后置经略使。后罢长庆二年复置剌史领之。咸通四年分岭南为东西道。广州为东道。邕州为西道。乾宁元年。升为建武军节度。岭南西道

观察使。五代时。刘隐据其地。宋朝开宝四年平广遂入职方焉。隶广南西路。充兵马钤辖安抚。都监。兼沿边溪洞都巡检使。绍兴三年如命置司市

马于州之横山寨。后置以本路经略安抚总其事。州同提点买马。专任以武臣。隆兴以来。始命文武通羌。此州建置之大略也。元一统志初宋平岭

南。以邕州守臣。充兵马钤辖安抚都监。兼沿边溪洞都巡检使。宝祐元年。兼邕宜钦融镇抚使。至元十三年十二月。既克静江府。诸州皆下。邕守马

成旺。始挈城归附。初立安抚司。十六年改为总管府。兼左右两江溪洞镇抚。今亲领县二。兼管寨五。今领州三十八。县一十八。洞二十六。邕州迁

龙寨。忠州。思恩州。上思州。罗阳县。永康县。罗百县。水口洞玊龙洞。二洞并系熟地。地接交趾。亦所贡越地千里之内。号为羁縻。归

附以来。见于左江镇驻札隶邕州路节制。今领州三。县三。洞二。古万寨。左州。江州。武黎县。陁陵县。崇善县。吴洞。永安洞。坡陵洞。

博龙洞。粟洞。古乐洞。古榄。思婪洞。还婪洞。卓洞。博喝洞。上浪洞。安礼洞。与迁龙寨相同。宋景祐四年立寨归以来。见于

思隶团沿居地面驻札。隶邕州路节制。今领州二。县三。洞一十三。太平寨。龙州。上冻州。下冻州。万城州。七源州。恩城州。龙英州。

养利州。上怀恩州。上思明州。下思明州。安平州。即太平府。古甑洞。武德洞。武安洞。皮陵洞。武盈洞。罗徊洞。上耸洞。

下耸洞。与迁龙寨相同宋太平兴国立寨归附以来见于古甑等洞地面驻札。隶邕州路节制。今领州一十三。洞八。永平寨。上石西州。下石

西州。固陵州。禄州。如嶅县。武乙洞。宁康洞凭洞西平洞上宁洞。安宝洞。上影洞。下影洞。都结洞结安洞。旧洞。

倘甲洞结纶洞思粟洞。武能洞。劳洞。武允洞。射鳌洞。洗甲洞。都康洞。榜免洞。尊洞。与横山迁龙等寨相同。宋景祐四年

立寨归附以来。见于西平州驻札。隶邕州节制。今领州四。县一。洞二十二。

宣化县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秦为桂林郡地。汉岭方县地。属郁林郡。晋立晋兴郡。置兴熙镇。隋开皇十四年。迁故晋兴县于此。唐武德四年改

为南𣈆州。并六县为宣化一县。五年析置武缘晋兴朗宁横山四县。寻省横山入焉。贞观八年改南晋为邕州。乾元元年。以本县思龙郷如洪里。置

思龙封陵二县。宋开宝五年。罢朗宁属宣化。景祐三年。又罢如和入宣化。治平四年。割本县之永宁郷武颙里。属武缘。元属邕州路。

国朝为南宁府。倚郭县。南宁府志唐武德四年。至宋治平四年。将永宁郷武颙里。隶武缘县。转拨武缘上东下南二郷。隶于县。元朝不曾更改。

国朝本县。仍旧见管五隅九郷二里。舆地广记宣化县。本汉岭方县地。故朗宁县。唐武德五年析宣化。置故思龙县。唐乾元后。开山洞置二县。开宝五

年省入故如和县。唐武德五年。析南宾安京置属钦州。景龙二年来属。宋景祐二年省入有如和山郁水。水即夜郎豚水也。与温水合。又与欢水合。

亦名骆越水。自蛮境七源州流出。州民常苦之。唐景云中。司马吕仁引渠分流。以杀水势。自是无漂溺之害。民乃夹水而居。有邕水。

武缘县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汉为岭方县地。梁置岭山郡。隋开皇十一年于此置武缘县。又改岭山郡为县。大业元年并武缘入岭山。属郁林

郡。唐武德五年。析宣化复置武缘县。属南𣈆州。后属邕州。宋开宝五年。改𣈆兴县名昌乐。景祐三年。罢昌乐入武缘。元迁西乡立为县治。属邕州路。

国朝属南宁府南宁府志唐武德五年置。宋开宝八年废永宁县。并入宣化县。景祐三年又废乐昌县。并入本县。至治平四年拨本县上东下南二郷。

隶宣化县。复以宣化县永宁郷武颙里。及宾州上林县止戈郷。拨隶本县。本朝洪武四年广西省。又拨庆远府宜山县管下。述昆郷大小安定里。隶本

县。今见管五郷一十二里。舆地广记武缘县。隋属郁林郡。大业初。省入岭山。唐武德五年复置。故丰陵县唐乾元后开山洞置。宋开宝五年省入故

乐昌县。本晋兴唐武德五年析宣化置。开宝五年更名。景祐三年省入武缘。水西有都棱镇。元一统志宋会要云。武缘县距州凡两程。又昌乐县。旧

名晋兴。开宝五年改名昌乐。景祐三年废昌乐入武缘。又开宝五年废封陵入武缘。治平四年割本县上东下南隶宣化。却以宣化之永宁郷武颙

里。及宾州山林县止戈郷。隶于本县归附。元迁西郷立为县治。横州旧路领县二。亲领县一。永淳。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古粤地。翼轸之分。汉置合浦郡。永安三年分合浦郡。立合浦北部。𣈆太康七年改合浦。属国都尉。立宁浦郡。宋齐并因

之。梁分立简阳郡。隋罢宁浦简阳二县。仍为宁浦县置简州。开皇十八年改为缘州。大业十三年。州罢为宁浦县。属郁林郡。唐武德四年。以郁林郡

之宁浦乐山二县。置简州。贞观十八年。改曰横州。天宝元年改宁浦郡。干元元年复为横州。五代属南汉。宋开宝五年并乐山从化二县入宁浦县。

崇宁四年又改永定为永淳来属马。元初立安抚司。至元十六年改为横州路。领二县。

本朝为横州。属南宁府。横州志横古南粤。秦属桂林。汉郁林郡。广郁县地也。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吴析郁林立宁浦郡。𣈆地理志。统县五。宁浦连道吴

安昌平平山。属广州。宋领县六。简阳兴道宁浦吴安平山始平。南齐领县八。简阳兴道宁浦始平昌平吴安平山安广。梁分置简阳郡。隋平陈废二

郡。为宁浦。寻置简州。开皇间。改为缘州。大业二年州废。以其地属郁林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以郁林郡之宁浦乐山县。复置简州。析置蒙泽淳风

县。隶南尹州总管府。五年以南尹州之岭山县来属。六年改为南简州贞观六年。隶桂州都督府。八年改为横州。十二年省蒙泽县。后废岭山县。天

宝元年改为宁浦郡。领县三。宁浦。淳风。乐山。乾元元年复为横州上元后隶容管经略使。永贞元年改淳风县为从化。梁贞明三年伪汉刘隐据其

地。宋开宝四年岭南平。五年并淳风从化二县为宁浦县。又以废蛮州为永宁县来属。熙宁四年省永定。元祐三年复置。崇宁四年改永定曰永淳。

元朝至元十四年。立横州安抚司。十五年改横州路总管府。领县二。大德年间改为横州。

本朝洪武三年。始拨隶浔州府。领县二。曰宁浦。曰永淳。是年省宁浦县。洪武十年七月内奉上司明文。归并永淳县入横州。将本州改为横县。拨隶南

宁府。管七郷五里。今复为州。仍领永淳县一。横州路郡志横古南粤。秦属桂林郡。汉郁林郡。广郁县地也。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吴析郁林立宁浦郡。

𣈆地理志统县五。宁浦连道吴安昌平平山。户一千二百二十属广州。宋领县六。简阳兴道宁浦吴安平山始平。南齐领县八。简阳兴道宁浦始平

昌平吴安平山安广。梁分置简阳。隋平陈。废二郡为宁浦。寻置简州。开皇间改为缘州。大业二年州废。以其地属郁林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以郁

林郡之宁浦乐山县。复置简州。析置蒙泽淳风隶南尹州总管府。五年以南尹州之岭山县来属六年改为南简州正观六年。隶桂州都督府。八年

改为横州。十二年省蒙泽县。凡领户一万一百二十八。口一万七千三十四。后废岭山县。天宝元年改为宁浦郡领县三。宁浦淳风乐山。户一千九

百七十八。口八千三百四十二。乾元元年复元横州。上元后隶容管经略使永正元年。改淳风县为从化。梁正明三年。伪汉刘隐据其地。宋开宝四

年岭南平。五年并淳风从化二县为宁浦县。又以废峦州为永定县来属。熙宁四年省永定。元祐三年复置。崇宁四年改永定。曰永淳。领县二。宁浦

户五千二百一十九。主户三千九百六十四。客户一千二百五十五。丁一万二千三百三十六。主丁九千五百三十。客丁二千八百单六。税钱六百

一十四贯八百。六十四文。粮一千一百三十一石一斗九升三合。夏税两料免役钱。各一千三百七十九贯五百文。免役米一千二百二十四石九

斗一升七合。永淳户。一千六百八十一。主户一千二百八十九。客户二百九十二。丁四千九百七十五。主丁四千六百九十三。客丁二百八十二。税

钱四百二十贯七百六十七文。粮九百六十五石三斗四升九合夏秋两料免役钱。各九百贯。免役米五百四十九石五斗八升零二合。宋旧法。不

以民户。应当差役。只收免役钱米。元朝至元十四年。立横州安抚司。十五年改横州路总管府。仍领县二。舆地纪胜宁浦郡军事。九域志。古百越之

地。寰宇记。牵牛婺女之分野。图经。赵佗王越地亦属之。元和郡县志。汉平南越。置合浦合州。即汉合浦郡之高凉县地。今在高州界。元和郡县志。吴

孙休分合浦郡。立合浦北部。以都尉领之。晋志广州前叙云。吴分合浦立合浦比部。以都尉领之。又宋志引吴录云。孙休永安三年。分合浦立为合

浦比部都尉。领平山兴道宁浦三县。晋武平吴。改合浦属国都尉。立宁浦郡。沈约宋志云。宁浦太守。晋太康地志云。武帝太康七年。改合浦属国都

尉。立宁浦郡。𣈆志云。吴置宁浦郡。图经序亦云。吴建安二十三年。吴立宁浦郡。与𣈆志合。而沈约宋志以为𣈆武平吴。立宁浦郡。与吴录合。宁浦建

置之因。有吴晋之异不同。当考。宋齐因之。宋志及南齐志。并有宁浦郡。梁分立简阳郡。隋志宁浦都。下注云。旧置宁浦郡。梁分简阳郡平陈郡废。置

简州。十八年又改为缘州。大业二年州废为宁浦郡。属郁林郡。隋平陈。废宁浦简阳二郡。仍于宁浦县置简州。寰宇记。在开皇十年。改简州为缘州。

隋志。在开皇十八年。焬帝初。州废为宁浦县。属郁林郡。隋志。在大业三年。唐平萧铣。以郁林郡之宁浦乐山县置简州。旧唐志。在武德四年。改南简

州。旧唐志。在武德六年。又改南简州曰横州。旧唐志。在贞观八年。以横槎为名。寰宇记。改宁浦郡。天宝元年。复为横州。乾元元年。五代为南汉所有。

舆地广记。又欧阳公五代史州郡年表。横州亦隶于南汉之下。宋郡县志云。在梁正明三年。宋平岭南地归版图。九朝通略云。在开宝四年。并乐。山

从化二县入宁浦县。又废峦州。以武罗灵竹二县。入永定县来属。开宝五年。今领县二治宁浦。元一统志至元十三年冬。征取广西。既克静江府。明

年春横州遂纳土焉。初立按抚司。十六年改为总管府。领宁浦永淳二县。宁浦县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三国。吴立昌平县。晋武帝太康元年。

臾名宁浦。梁分立简阳郡。隋于此立简州。又改为缘州县属焉。唐𥘨为南简州。后改曰横州。皆以县属。宋开宝五年。罢乐山岭山崇化三县入此县。

仍属横州。元仍其旧。本朝并入横州。元一统志唐志云。宁浦。州所治也。图经云。吴立昌平县。晋更

名宁浦。沈约宋志云。宁浦今𣈆太康地记云。本名昌平。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吴录亦有此县。则昌平县恐是吴立也。元和郡县志。以为吴置宁浦县。

寰宇记。以隋炀帝置宁浦县。然𣈆太康地及吴录以为吴置昌平县。晋改曰宁浦。非吴及隋置宁浦也。舆地广记云。梁分立简阳郡。隋于此立简

州改为缘州。唐为南简州。改曰横州。皆以县属焉。宋会要云。开宝五年废乐山岭山从化三县。隶宁浦。建炎以来不改。元因之。宁浦县总叙。宁

浦本吴置昌平县。属宁浦郡。晋太康元年更曰宁浦县。宋齐因之。梁属简阳郡。隋平陈。隶简州开皇间。属缘州。大业间。缘州废。以县属蔚林郡。唐武

德四年为简州治所。贞观八年属横州永正𥘨。以宁浦乐山从化为三县。宋开宝五年并乐山从化入宁浦今管乐山从化南郷北乡。元因之。

永淳县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汉为桂林县地。唐武德四年立复州。永贞元年改为峦州。宋开宝五年罢峦州。县属横州。省武罗灵竹二县入

永定。熙宁四年。省永定入宁浦。元祐三年复置永定。崇宁四年改曰永淳。元属横州路。

本朝因之。南宁府志永淳县本峦州。唐地理志。峦州永定郡下本淳州。武德四年以秦桂林郡地置。五代为伪汉刘隐所据。宋开宝四年岭南平。废峦

州为永定县。属横州。熙宁四年。省入宁浦。元祐三年复置。崇宁四年避章圣陵名。改永淳。管武罗修德灵竹南里四郷。永淳县总叙。永淳县。本

峦州。唐地理志。峦州永定郡下本淳州。武德四年以故秦桂林郡地。置永正元年。改名折纳轻贲户七百七十。口三千八百三。县三。永定武罗灵竹。

五代为刘隐所据。宋开宝四年岭南平。废峦州为永平县。属横州。熙宁四年省入宁浦。元祐三年复置。崇宁四年避章圣陵名。改曰永淳。管武罗修

德灵竹南里四郷元因之。分野

邕州志本府前汉天文志。以牵牛婺女为扬州及观地理志云。粤地牵牛婺女之分壄也。今之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界九州

之扬。乃十三国之粤地。唐天文志亦云。自庐江南涉越门讫苍梧。南海逾岭表。自韶广以西。珠崖以东。为星纪之分。韩文公送南海从事窦平序。亦

曰。逾瓯闽而南。皆百粤之地。于天文其次星纪。其星牵牛。则星纪言其次。牛女言其星。其实一也。近有杜先复者。为州风士歌。又以为云南头楚分

尾者。据汉地理志云。越后为楚所㓕。岂以其地𡮢属楚乎。州之溪洞。外与西蜀接境。每岁有蜀客至永平寨故陶弼自邕州送唐观外生归洪井。其

诗曰。家寄滕王阁。天南伴我游。山川通益部。星斗近交州。州之分野。其大略如此。

至到郡县志本府东西八百六十二里。南北三百七里东至京四千六百

里。东至宾州二百四十三里。西至湳江隘五百二十里。南至钦州二百四十五里。北至冝州二百九十里。东南至横州二百四十里。

西南至羁縻苏茂州三百三十五里。东北至宾州。三伯五十二里。西北至羁縻俄州五百七十五里。{{{caption}}}









{{{caption}}}

州境东西八百六十二里。南北三百七里至京四千六百里。至行在所六十有一程。至静江府一十有五程。东至州界一百二十里。又二十五里

至横州永淳县。西至州界四百七十里。又一百七十里。至溪洞。南至州界八十里。又一百五十里至钦州。北至州界一百五十里。又一百八十

里至宜州龙水县。东南至州界一百三里。又一百一十五里至横州。西南至州界永平寨九程。又西南三十里抵外界。东北至州界二百二

十二里。又六十四里至宾州。西北至州界横山寨七程。又西北无里地皆羁縻州洞。元一统志南宁府东北至上六千六百九十里。东北至大

都五千六百九十里。东至横州永淳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钦州安远县界八十里。西至左江古万寨管下溪洞界九十里。北至庆远路

龙水县一百五十里。东到横州永淳县一百四十五里。南到钦州二百三十五里。西到左江古万寨四百七十里。北到庆远路龙水县三

百三十里。东南到横州二百一十里。东北到宾州一百九十八里。西南到左江永平寨交趾界七百九十里。西北到右江横山寨自祀国

二千五十里。横山寨。东北至上都七千四百八十里。东北至大都六千四百八十里。东南至本路总管府五百二十里。东至武缘县界

二百五十里。南至宣化县界二百里。西至特磨道界郍温县八百里。北至归仁州三百里。东到庆远府龙水县城四百五十里。南到本

路宣化县四百九十里。西到特磨道九百里。北到自祀国城一千六百五十里。东南到武缘县三百九十里。东北到大理国界善阐府一

千八百里。西北到罗殿蛮国一千七百三十里。西南到左江古万寨三百一十里。迁龙寨。东北至上都六千九百里。东北至大都五千九

百里。东至本路总管府二百里。东至本路宣化县界六十里。南至钦州灵山县界三百四十里。西至古万寨吴洞界一百里。北至宣化

县一百里。东到本路城一百里。南到钦州灵山县四百里。西到左江太平寨管下上思明州四百里。北到武缘县界一百六十里。东南

到钦州城四百五十里。东北到宣化县金城寨一百八十里。西南到左江太平寨四百八十里。西北到古万寨二百四十里。古万寨。

东北至上都七千一百五十里。东北至大都六千一百五十里。东至本路总管府四百六十里。东至宣化县如禾郷左江镇一百五十里。

南至迁龙寨界玊龙洞一百三十里。西至太平寨界龙州一百里。北至右江溪洞向武州界七百里。东到本路城四百六十里。南到迁龙

寨城一百五十里。西到交趾苏茂州界一百五十里。北到太平府一百六十里。东南到迁龙寨二百里。东北到右江横山寨三百一十里。

西南到太平寨管下思明州五十里。西北到太平寨一百二十里。太平寨。北至上都七千二百七十里。北至大都六千二百七十里。

东北至本路总管府五百八十里。东至古万寨管下安礼洞一百里。南至永平寨管下思凌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交趾排栏县界一百里。

北至太平府一百里。东到本路城五百八十里。南到交趾界太平𣑭二百里。西到交趾排栏县二百里。北到左江古万寨一百里。东

南到迁龙寨四百里。东北到右江横山寨四百三十里。西南到永平寨一百五十里。西北到交趾丘温县一百八十里。永平寨。北至上

都七千二百九十里。北至大都六千二百九十里。东北至本路总管府七百里。东至交趾界太平𣑭一百里。南至交趾丘温县界九十里。

西至太平寨龙州界六十里。北至太平寨上思明州一百二十里。东到交趾交源州界一百里。南到交趾丘温县一百二十里。西到太

平寨龙州八十里。北到古万寨江州三百五十里。东南到交趾广源州二百里。东北到太平寨一百五十里。西南到交趾国城七百五十

里。西北到太平寨一百里。宣化县南宁府志东至浔州府贵县界首管村庄三百零四里。自界首到

浔州府三百里。共计六百零四里。南至广东钦州界团杨村四十里。自界首到钦县二百二十里。共计二百六十里。西至太平府罗阳县界高

岭六十里。自界首到太平府四百四十里。共计五百里。北至庆远府冝山县杨村二百三十里。自界首到庆远府三百里。共计五百三十里。东

北到柳州府宾州界首铺一百二十里。自界首到柳州府四百里。共计五百二十里。东南到广东钦州灵山县界那旺村五十里。自界首到灵山

县二百三十里。共计二百八十里。西北到田州府归德州界首武仕铺一百七十里。自界首到田州府三百里。共计四百七十里。西南到思明府上思

州界那蒙岭一百五十里。自界首到上思州一百五十里。共计三百里。东北至上都六千六百九十里。东北至大都五千六百九十里。东至

横州永淳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左江古万寨管下溪洞界九十里。南至钦州安远县界八十里。北至武缘县界二十五里。东到横州永

淳县二百四十五里。南到钦州安远县二百三十五里。西到左江迁龙寨一百五十里。北到武缘县一百里东南到横州宁浦县二百一

十里。东北到宾州领方县一百九十八里。西南到永平寨七百六十里。西北到右江横山寨四百九十里。

武缘县南宁府志上至右江田州府强山县三百二十里。下至南宁府宣化县一百里。东至柳州府宾州思笼铺一百一十里。南至宣化县

高峯岭五十里。西至右江田州府强山县武士小江二百七十里。北至庆远府宜山县杨村三百里。东到柳州府宾州二百里。南到南宁

府宣化县一百里。西到田州府强山县二百八十里。北到庆远府冝山县五百七十里。东南到南宁府长山驿一百里。西南到南宁府宣

化县那龙寨一百二十里。东北到柳州府宾州上林县罗降镇一百四十里。西北到田州府武笼峒二百里。元一统志东北至上都七千六十

里。东北至大都六千六十里。东南至本路总管府一百里。东至宾州上林县界一百里。南至宣化县界七十里西至右江横山寨溪洞

归德州一百四十里。北至庆远路龙水县一百里。东到宾州上林县一百七十里。南到宣化县三百里。西到宣化县那楼寨一百五十里。

北到庆路龙水县一百五十里。东南到宣化县金城寨一百二十里。东北到庆远路二百三十里。西南到左江古万山寨三百九十里。

横州横州志东至贵州界首村六十里。自界首村到贵州一百八十里。共一百八十里。南至钦州立石村界一百二十五里。自立石村到钦州五

十五里。共一百八十里。西至永淳县梁鸡村界一百里。自梁鸡村到永淳县二十五里共一百二十五里。北至宾州学田村界一百二十五里。

自学田村到宾州二十五里。共一百五十里。东南到贵州界首村界六十里。自界首村到贵州一十二里。共七十二里。东北到宾州解塘李村

界六十里。自解塘李村到宾州四十里。共一百里。西北到南宁府那晃村到南宁府五十里。共一百二十里。西南到钦州立石村界一百二十

五里。自立村到钦州五十五里。共一百八十里。元一统志北至上都五千四百六十一里。北至大都四千四百六十一里。东至贵州界八十里。

西至邕州路界一百八十里。南至钦州路界六十里。北至宾州路界一百四十里。东到贵州一百三十五里。西到邕州路二百二十里。

南到钦州路二百四十里。北到宾州路一百九十七里。东南到钦州路二百九十里。东北到贵州一百四十里。西南到邕州路二百七

十里。西北到邕州路二百一十里。宁浦县横州郡志东西各一百里。南北各九十五里。东至贵州界首

五十里。西至永淳界五十里。南至钦州界首五十里。北至永淳界四十五里。元一统志北至上都五千四百六十一里。北至大都四千四

百六十一里。东至郁林县界八十里。西至永淳县界五十里。南至灵山县界六十里。北至岭方县界一百四十七里。东到郁林县界一

百三十五里。西到永淳县界一百二十里。南到灵山县一百八十里。北到岭方县二百四十里。东北到郁林县一百四十里。西北到岭

方县二百四十里。东南到宣化县二百七十里。西南到灵山县一百九十里。

永淳县横州至东至横州苏光蒙村界二十五里。到横州通计七十五里。南至钦州界临枝村一百二十里。到钦州通计三百三十里。西至南

宁府界那晃村三十里。到南宁府通计一百九十五里。北至宾州界学田村一百二十里。到宾州六十里。东南到横州界苏光蒙村二十五里。

到横州七十五里。东北到宾州界学田村一百二十里。到宾州六十里。西北到南宁府界那晃村三十里。到南宁府一百九十五里。西南到

钦州界临枝村一百二十里。到钦州计三百三十里。元一统志北至上都五千五百八十一里。北至大都四千五百八十一里。东北至本路一

百二十里。东至宁浦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宣化县界五十里。南至灵山县界八十里。北至岭方县界一百里。东到宁浦县一百五十

里。西到宣化县一百五十里。南到灵山县一百五十里。北到岭方县一百三十里。东南到宁浦县一百三十里。东北到岭方县一百五

十里。西南到灵山县一百七十里。西北到宣化县一百六十里。


永乐大典卷之八千五百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