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卷085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八千五百六 永樂大典
卷之八千五百七
卷之八千五百二十六 

永樂大典卷之八千五百七  十九庚

南寧府二

城郭本府南寧府志宋朝元豐三年修築大城。六年而備。元豐八年修築城東

羅城。元朝於舊基上以土築爲城墻。凡有崩壞。止是補築。本朝重修城垣一新。週圍一千零五丈。各門月城池。週圍丈數不等。城門

五座。鎮江門至長塞門。長八十二丈七尺。安塞門至新東門。長三百一十一丈五尺五寸。月城池一十九丈。新東門至朝京門。一百九十七

丈五尺五寸。月城周圍二十丈。朝京門至鎮邊門。長三百零二丈四尺五寸。月城池周圍二十七丈。鎮邊門至鎮江門。長一百一十丈七尺五

寸。月城池周圍一十九丈。南北城壕二處。建武志據舊志。羅城元周一千丈。髙一丈五尺。上廣一丈三尺。下廣二丈。環繞二壕。並廣一丈五尺。深一

丈。唐開元二年司馬吕仁築。盖州古城。在今之城南二里。其故址僅存。社稷在焉今城之築。自皇祐間。經兵火。碑刻不存。遂無稽考。耆老相傳經營

之初。隨築隨壞。董役者苦之。夜夢有蛇環地而行。若示其址。遂誌所夢。即其地而築焉。立青龍烏龍廟于城隅。至今祀之。即所夢之神也。元豐三年

得㫖修築。六年而城備。周二千五百二十步。髙三丈五尺。下廣六丈。上廣二丈六尺。環之以屋。三面爲壕。而西因長江焉。子城在其内。其制惟稱城

備之。明年太守西上閤門。使和公斌。以甘泉隔於城外。兵民爲夙夜之阻。遂上其事。展城以便汲者。週圍四百一十有六步。髙二丈五尺。上廣一丈

九尺。而基倍之。復作兩門城於外。各長一十有五步。其髙如新城之制總周九里三十步。城門之舊。曰朝天。曰望京。曰長泰。曰鎮逺。曰安塞。曰威濟。

與長橋門而七。長橋在城之東北隅。於八卦爲艮。隂陽家以艮爲鬼户。由是户則有咎證。且其門與朝天望京宻邇。視二門爲僻。左既非市㕓通衢

輿梁乆廢。門爲之不開者多歴年。閽人不設。守禦無尸。其責難以戒不虞。司城官屢以爲言此。得㫖修城。遂築其門。與合門之外。有小甕城瞰叢生

荆𣗥。併徹去之以墮其外。今爲門惟陸。自城之築經始者。以其土性緩散。從而屋之。嵗月既深。材蠹壞坼。連楹越雉十隳其七八。舊植之存者。皆朽

株危立。草莽殆生于隍。而甘泉之小城尤甚木存拱於墜壁者。狐兔之跡相尋。公私俱病之。分守者以之財用。憚於大役。歴十餘政。皆未遑也。安撫

任分兩持使者節。屈臨是邦。下車未幾慨然興嘆。以是爲邊藩二廣四十餘州。所是以爲安。其爲阻固不可以不謹。乃戒司城約所費。言于帥府經

略使司業劉公以聞于朝。有㫖賜緍錢一萬併修軍器。遂命陶人埏埴于三廟。掌灰鍜石于可盧。攻木之工。凡一百八十有三。版築之功。凡九百十

有四。雜以壯城之卒。甃城之摧毁者。凡一十有六所。計三百三十有一丈。治女頭凡二千二百六十有三。爲新屋一千五百有一間。外團樓四。敵樓

馬面三十有六。甲仗庫一。備城庫二。城門之樓重建者四。曰譙門。曰安塞。曰望京。加葺者三。曰鎮逺。曰威濟。曰長泰鳩工於六年十月之吉。迨七年

盡正月而告成。本州城。自元豐修築三面爲壕。而西因長江舊矣。厥後以年深頽圮。自任安撫任内復修築。二仍元豐制。乃損女頭城面之磚。以

增修其城身。遂易以土塹爲之。故屋之以庇風雨。嵗月既深。材蠹楹朽多壓焉。會朝廷以西南幹腹爲憂。謀師當一面閤使王舍人雄實。自宜易鎮

于邕。公。山陽人也。有大勲勞于江淮。素諳備禦事。環視。惻然。曰。西廣所恃以爲藩籬者邕耳。而城圮塹堙。且不合古制。以矮屋覆于上。緩急孰與禦。

遂亟申臺閫。及樞宻行府。量事期。計丈尺。具畚鍾市木於北山。鍜灰於可盧。造塼於馬務三廟。及東北諸徭率土丁戌軍壯。城之卒咸執斯役盡撤

用磚灰就城身鼎砌。女頭環布團敵馬面樓。一如淮襄之城制。總創團樓四座。馬面樓三十六座。甕城樓五十四間。敵樓二座。幫砌城之頽圮者十

餘所。覆砌城面二千一百九十步。女墻雀臺稱是。重甃城門兩座。東門外倚壕施釣橋鄉老云正合武襄公之故址。環城又築羊馬墻。以爲捍敵之

防。乂築南壕壩三十五丈。浚東城壕五百餘丈。溝深壘固。穩若敵國。有來自特磨者陸。南詔以西。諸蕃皆有相戒不可犯之語。一時盛觀。誠邕筦振

古之所未見。是役也。樞宻大使陳韚撥十七界。會七萬貫帥漕工侍董公槐撥經司錢五千貫。運司錢五千貫運司錢萬貫。提刑楊權漕日撥𥂁

二百籮。又撥錢一千貫。用猶不給。公復撙節一切浮貫銖積寸累。以濟支遣。總用磚五百萬有竒。灰一百萬觔。木三萬株。竹二萬竿。鐵三萬觔。工費

二萬三千緍。鳩工於淳祐八年夏五月。越明年六月告成。坊南寧府志武勝坊。在衛門之南。肅清坊。在按察司之東南。仁和坊。在府門之西。 

宣明坊在府之西南。建武志待賢坊在城之東。慶關坊。在城之南。永定坊。在城之西。長樂坊。在城之北。右坊肆在羅城外。乃舊所建。

永寧坊。在州治之前。景行坊。在子城之南。德化坊。在子城之南。泮宫坊。在長泰門内。逍遥坊。在子城東北。勝遊坊。在安塞門内。迎軺

坊在朝天門内。崇善坊。在子城之北。仁和坊。在子城之北。勝業坊。亦在子城之北。右坊一十在羅城内。於紹聖三年立。來遊坊。在城之

東。迎恩坊。在城之東。金坊坊。在城之東。衣錦坊。在城之南。飛騎坊。在城之南。連渚坊。在城之北。鎮逺坊。在城之西。輝武坊。在城之

北。宣化坊。在城之西北。右坊九在羅城外亦於紹聖三年立。互市建武志紹興三年二月五日。臣寮上言。乞於邕州買馬司收買綱馬。得㫖

依奏於邕州置司。差提舉買馬官李預。六年罷所置。令本路帥司兼提舉買馬邕州知州兼提點買馬司。三十二年帥臣余良弼奏本司幹辦公事

一員。乞依元豐指揮。於邕州置廨宇處居住。檢察博馬錢物同措置買馬。得㫖依乾道七年帥臣李浩申。乞依舊復置提點綱馬驛程二員。徃來檢

視綱馬一員。静江府置廨宇一員。撫州並從本司踏逐大小使臣。奏辟其請給人從合依本司屬官體例得㫖依淳熈十二年有聖㫖令川廣漕臣

依元降指揮兼帶提舉本路綱馬驛程其提點使臣。並改作幹辦稱呼。橋津南寧府志魚步津在城南上津在城北建武志徐步橋在籌邊樓

之前。宣化縣南寧府志鄉隅本縣。仍舊見管五隅九郷二里。五隅東南

隅。西隅。北隅。中隅。九鄉。上東鄉。下東鄉上南鄉。下南鄉。西鄉。北鄉。思龍鄉。如和鄉。太平鄉。二里。封陵里。武

仕里。邕州志上東鄉。在縣東管一十八村。下南鄉。在縣西管一十三村。西鄉。在縣西管一十九村。北鄉在縣北管二十五村。太平鄉。在縣

南管一十五村。如和鄉。在縣西南管三十村。思龍鄉。在縣西管三十村。上南鄉在縣南管一十五村。下東鄉。在縣東管一十七村。如洪

里。在縣西管一十四村南寧府志墟市三床墟。張墟。南墟。咘嘘。韋墟。古潭墟。古𨽻墟。合羅墟。叚僕墟。那同墟。那龍墟。那

篱墟。零灣墟。羅文墟。新墟。安吉墟。武崗墟。鮑墟。長山墟。鄧墟。新庄墟。梁頼墟。思回墟。石廣墟。髙屯墟。水路上

至右江田州府果化州四百五十里。左江太平府五百里。下至潯州府三百里。陸路上至右江田州府歸德州二百二十里。左江太平

府羅陽縣一百九十里。下至潯州府三百里。橋元亨橋。龍溪橋。津渡鎮江門渡。魚步津渡。大灘城。

武緣縣南寧府志城宋朝立縣以来。别無城池。元朝爲因土𡨥斑天瑞作耗。本縣主簿兼尉吳清寧。始督鄉民修築土地。其基址稍寬闊。未附之

前。又因峒賊黄郎道譚布盈等。連年作耗。居民逃𠋣山寨。前項城墻。俱各崩壞。洪武元年冬。有權知縣陳鼎重乃閲舊裁减荒餘之地。從新築土爲

之。今其城髙一丈三尺。周圍三百九十二丈八尺。坊德政坊。在縣門正街。淳熈坊在縣東街禮義坊在縣西街。鄉里。止戈鄉。在縣東

北管七里。羅和里。富昌里。右明里。賢良里上富里。謂隆里。大小武靜里。鳳化鄉。在縣正北管三里。羅倖里。没里。古叅里。

永寧鄉。在縣西北管武顒里。樂昌西鄉。在縣東南。述昆鄉。在縣正北管大小安定一里。墟市陸幹。龍母。陶胡。馱纜。鄧魯。小

陸。譚黄。小楊。蘇排。蠟塘。樂昌。平洪。下黄。葛墟。伊嶺。膺墟。舊墟。鋪墟。橋墟。都暗定羅。蘇梁。古浪。楊墟。

龎墟。片墟。蓮塘。平林。古天。程墟。古木。仙胡。生料。橋利。小莫。敢曜。思坊。小黄。橋東橋。羅庇。浮排。平安。

蘇豐。武崗。暗橋。銀橋。閉忙。韋朗。民橋。思馬。渡南渡。硃砂。六祖。洪水。冷水。

横州南寧府志城宋朝以来。已有土城。爲因土𡨥作耗。人民居於山谷。多有頽壞。

本朝歸附以来。重新整治。今其城髙一丈八尺。周迴三百二十五丈。横州志城周圍三百四十二丈。髙一丈八尺。宋末太守謝榘伯環城三面。濬濠闊

三丈深八尺許。至元二十四年。太守張垓又重修之。復增廣於舊云。郡城周三百四十二丈。髙一丈八尺。闊五尺。太守謝公榘伯一新修治。尽復

頽圮。太守張公垓再行繕治。今復廢壞。郡壕闊三丈。深八尺。嵗乆淤塞。東北隅皆涸。遂爲犬豕之場。舊有溝泄水南入于江。郡人患其甲庚失次。

因循未改。今太守張公垓浚其流。自乾亥達香稻水入于江。壕水三面。遂復環遶。坊文明坊。在縣東正街。崇儒坊。在城外西街。嘉政坊。在

城外大市街。衣錦坊在城東。南寧府志鄉里從化鄉在縣北。北鄉在縣西。南鄉在縣南。修德鄉在縣西武羅鄉在縣北靈竹鄉在

縣北。南里鄉在縣西。東北西里在城内中南里在城内。思恩里在縣東。端峯里在縣東。髙登里在縣東。横州郡志樂山鄉在縣東。横

州志墟市大市街在州之東。博合墟。蓮塘墟。前永淳縣墟。輿地紀勝快活墟。在寧浦縣西二十里。南寧府志橋翔雲橋在縣北。渌水

橋在縣北。方水橋在縣之北。太平橋在縣西。稻水橋在縣之西。永東橋在縣西。海棠橋在縣之西。輿地紀勝秦少游次題海棠橋。海棠

橋者。附城郭抱林麓。大江横鶩。澗流屈折。政爾幽趣。故老云。此橋之南北。舊皆海棠。有書生祝其姓家其間。少游甞醉宿焉。明日題一詞而去。所謂

醉鄉廣大人皆少是也。郡城僻而少游甞居焉。見懷古亭記。梁該撰。通津橋。在縣北十里。即今翔雲。營水橋。在縣西三十五里。横州志津東津縣

東五里。西津縣西一十里。南津在縣門。北津縣北七里。横州郡志渡南渡在州之南通欽州。前永淳縣門渡。東津渡。西津渡。古

文渡縣北。永淳縣横州志城土城周圍二百二十四丈。髙八尺。南城樓三間。髙一

丈五尺。鄉里武羅。脩德。零竹。南里。縣廓上里。中下里。墟大市墟在縣城南。渡南渡。在縣南通南寧府。

風俗本府元一統志地近溪洞。與左右兩江習尚夐殊。人性輕悍。而椎髻箕踞

乃其習也。鼻飲之俗。王安石諭交趾文。畧云。爾民頭飛。我有車馬。爾民鼻飲。我有酒食。用革爾之俗也。爾民斷𩬕。我有衣冠。爾民鳥語。我有詩書。用

教爾之禮也。煌煌炎洲。煙蒸霧煑。我飛堯雲。濂爾甘雨。湯湯瘴海。雲燒日鎔。我張爾舜琴扇爲薰風。邕人語言類襄漢。自武襄狄青平儂智髙去後。

留兵千五百鎮守。皆襄漢子弟。至今邕人。皆其種類也。風俗異。詔令嶺南諸郡民。嫁娶䘮葬。衣服制度。委長吏常加戒勵。俾遵條式。宋熈雍二年。

大宗覧邕管雜記歎息。故有此詔。長編鄉村之俗。多戴白巾。邕州圖經云。俗儉嗇澆薄。内險外蠢。椎髻跣足。尚鷄卜。及卵卜。提㐌箕踞。寰宇記亦云。

狸獠有四色。詔各别譯而方通州即古晉城。蠻渠嵗時於石溪口通商。有馬會記文。曰馬會。今之獠布。以竹灰爲鹽。不事五味。寰宇記及圖經云。

溪洞頑習。與省民異。椎髻蠻音。衣冠不正。服食亦殊。少習詩書。多務山圃。以强凌弱。以衆暴寡。自耕自食。雖父子兄弟之間。言稍不順。𨔄相讎殺。歸

附元以來。德化所被。稍改舊習。宣化縣南寧府志本縣境俗。土瘠民貧。男子務農。兼習技藝。婦女趂墟。買

賣爲活。四時鬱蒸。地土不冝蠶桑二麥。惟務紡績麻葛爲衣。不分寒暑。悉皆跣足。民性頗淳。冠婚䘮祭。稍循禮法。外有如和太平思龍三鄉接連。萬

承果化歸德嵠㟠。民撞烏雜。愚昧無知。自歸附以来。漸以効順。輸納賦稅。民間有病皆不服藥。惟信卜筮祈祭。每嵗春以三月。秋以九月。登墳祭掃

武緣縣南寜府志本縣地面。隣接嵠峒。民性澆薄。重賄輕死。盖因田土瘠确。多係刀耕火種。用力艱苦。四時常服麻布。不諳蠶事。不務商販。民間但

婚妻室父子多不同居。疾病不肯服藥。惟以卜筮禱祭。外有近撥管屬述昆鄉。大小定定里人民。其性凶險。原係蠻獠不知理法。不伏科差。自洪武

四年以來。才方向化。止是輸稅而已。横州南寧府志本州地面。偏僻在遐荒。風氣鬱蒸。瘴癘不常。土瘠民貧。力

耕火種。男子樵採經營。以補嵗食之不給。女子紡績麻葛。以供四時而服焉。不諳蠶事。冠婚䘮祭。稍依禮法。惟婚姻以㯽榔爲禮。疾病俱不服藥。惟

以卜筮禱祭。唐宋以前。亦有登科進士者矣。大抵嶺南諸邑。民淳訟簡。號爲易治。横邑其庶幾焉。横州志漢地理志云。男子耕農種禾稻苧麻。女子

蕉落績紡。民有五畜。元一統志地隘民瘠。俗惟種田。  形勢

本府郡縣志慶暦四年四月。長編載寳元初杜杞知横州。言邕管内制廣源。外控交趾。願擇文臣達權變練嶺外事。以爲牧守。使經制邉事。皇祐四

年五月。廣源州蠻儂智髙叛。破邕州連䧟横貴龔藤梧封康端州。攻廣州不克。九月䧟昭州賔州。復入邕州。朝廷命樞宻副使狄青討智髙。五年正

月戊午。青與智髙戰于歸仁輔大破之。智髙奔大理國。與地紀勝貞觀爲都督府。建武志。貞觀六年改爲邕州都督府。唐以邕州爲西道。唐九詔令

咸通三年。分嶺南爲東西道。廣州爲東道。邕州爲西道。三十六洞印。先時爾江州洞。各執山獠古洞印。至治平四年。凖朝廷給賜銅印。左江十八面。

右江十八面。今所爲三十六洞之印也。繼此續降印識固不止三十六也。號爲大府。皇祐五年丁寳臣作邕州。新城記曰嶺南東西二部四十五州。

惟廣桂邕號爲大府。見雄州圖經。厥惟邕邊。南國之紀。九洞襟帶。州城列唇齒。余靖平蠻頌曰。厥惟邕邊南國之紀邕筦所蒞最廣度嶺而西。爲州二十

有五而道里延袤。與蠻錯居。有永平横山二寨。永平通交趾。暨于海外。横山通自杞羅殿諸蠻控連巴蜀。見柱林乙編。李大異書横山買馬圖。併邕

容兩管爲一道。深合事宜。韓愈奏黄賊事宜。然邕州興賊逼近。容州則甚懸隔。其經畧。使若置在邕州。與賊隔江對岸兵鎮。所處物力必全。今置在

容州。則邕州兵馬必少。伏請移經略使於邕州。實爲至使。夢蛇示扯皇祐築城。隨築輙壞。役者苦之。夜夢有蛇環地而行。若示其址。遂即其地而築

焉。雲南頭楚分尾。杜光復風土歌。元一統志南晉際窮荒之境。群蠻来互市之街。姚知才謝表云。山川禹貢外。城郭漢兵餘。唐庾詩。金城之固。

銅柱之封。狄青賀捷表云。地控龍編之逺。嵗通駿骨之竒。顔敏德謝表云。山川通益部。星斗近交州。陶弼詩。黄茅煙瘴之地。舊傳㯽榔出海

南。又壓瘴氣。日夕食之爲常。至於婚嫁。亦以此爲禮。厥惟邕國。南國之紀。九洞襟帶。州城脣齒。余靖平蠻頌云。玊簮峯頂。銅柱溪頭。見陶弼詩。

横州郡縣志寳元初。杜杞知横州言横爲邕欽廉三郡咽喉。地勢阻險。可以屯兵。應援三郡。賊或奔衝。足爲控扼。州以横槎爲名。按寰宇記。三

梁故縣烏滸所巢。按寰宇記。對境之前有南山焉。峯巒叠秀。泉石清深。僧先覺撰寳華山記云。横踞邕爲隣。實犬牙相制之地。易祓修城記云。

南瀕海徼。西接溪洞。按寳華山記云。東連懷澤。西接欽江。實二州車馬之衝章。鎬太守上梁文。萬疊山圍城堞古。一灣江抱海槎浮。徐安國

横浦詩。  户口

本府南寜府志人户一萬三千二百八十五户。人丁一十萬三千五百七十三口。宋朝户一萬四千九百三十三户。丁六萬二千零九十口。

元朝户九千七百零四户。丁五萬二十七百八十三口。本朝户一萬二千五百二十一户。丁三萬五千九百四十四口。邕州志土

丁元額宣化見管廣勇第一都。一百二十三人。第二都七十五人。安邉第一都一百人。第二都一百五十一人。畸零第一都六十二人。第二都一

十六人。武緣見管安邊指揮二百八十四人。定勝指揮二百二十四人。畸零都六十人。見共管一千九十五人。建武志軍額東南第十三全將駐

劄。十一指揮額管五千一百人。馬一千六百疋。有馬雄略第二指揮額管五百人。馬五百疋。營在州南。去城二百步。有馬雄略第三指揮額管

五百人。馬五百疋。營在州南。去城二百步。有馬雄略第四指揮額管三百人。馬三百疋營舊在州東。今遷于朝天門内三十步。有馬營略第七

指揮額管三百人。馬三百疋。營在州東。去城一百步。澄海三十一指揮額管五百人。營在東朝天門内。澄海三十二指揮額管五百人。營在州

東白塔城望京門内。澄海三十四指揮額管五百人。營在子城之東。澄海三十五指揮額管五百人。營在子城之東。澄海三十六指揮額管

五百人。營在州南去城一百五十步。澄海三十七指揮額管五百人。營在州南。去城二百步。不係將駐泊軍。宋朝熈寧間。屯戍禁軍二百八十

四人。置駐泊兵馬監押兼之。廟軍清化第二指揮額管五百人。營在子城之北。在城第二指揮額管二百人。營在子城東北。壯城第二指

揮額管三百人。營在子城東北。都作院指揮額管二百人。營在子城東北。剰員指揮營在子城東北。土軍城外巡檢指揮額管二百人。

管界巡檢指揮額管一百人。太平寨都巡檢額管四百人。太平寨同巡檢額管一百五十人。永平寨都巡檢額管四百人。永平寨同巡檢

額管一百五十人。横山寨都巡檢。冨勞驛都巡檢。横山寨洞巡檢。邕州志洞丁治平元年知桂州陸詵。各按邊至邕州。閲洞丁得精兵五

萬。熈寧二年六月。樞宻院言聞邕州欽州洞丁能驍勇。但訓練不至。激賞無術。欲令分爲三等。有戰閲武藝出衆爲上等免差役。人材趫捷爲中等

科配。餘爲下等。常日不妨農作習學武藝。提舉官教閲。即聚一村。按試毋得預集從之。至元豐二年廣西經略司奏。根栝團結到邕州欽州。洞丁

成一百七十五指揮。内先籍定武藝上等。一萬六千六百七人。總三等凡十萬餘人。至宣和八年。臣寮上言邕州左右兩江沿邊溪洞。五十餘處。自

治平年間。籍其土丁六萬餘人。至熈豐間。再籍其數已及十萬迨今四十餘年。生齒之盛。其少壯可用者。尚未增入簿籍逃亡老弱不堪用者。又未

蠲免姓名。乞别選素諳溪洞。能使逺人信畏之吏。專令措置。重排簿書。庶幾丁數得實。奉御筆令蔡懌條畫措置。具乆逺利害。疾速飛驛以聞。未幾

准樞宻院批送廣西經略司權行住罷土丁教閲揀換排籍。建炎元年剏置訓練洞丁。改用文臣充提舉官。於是州人朝請郎。前廣西經略司幹辯

公事李域充其任。其請給人從等。並依提舉市舶官條例施行。所有見任使臣許就差充本司幹辯公事。尋又逐選差官員。使臣一十員。按左右江

闔境圖。視州洞大小隨地理逺近。分定差官抄點見在人數。檢准元豐法應兩江洞丁。除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别立名籍拘管。權免教閲外。自二十

嵗以上。六十嵗以下。並須盡數供通其丁壯。仍分三等。内曾戰功。或武藝如能出衆者。爲上等。人材趫捷。習熟武藝者。爲中等。余爲下等。將今來抄

點到人數内。上等人以備緩急。選募出戰。興免諸般差使。及科配中等以備把托隘𣑭。防守溪洞。互相照應。警遏盗賊。及鎮寨代戍。與免夫役。下等

人依自來條例。輪流差使。遇調發出戰。即負器甲輜其中等人。遇教閲按試如武藝陞進。即便陞等。契勘元豐舊例州洞。各依軍法排定五百爲指

揮。置正副指揮使各一人。都頭五人。教頭三人。押隊二十人。引戰二十人。每隊二十五人。每五人爲一保。以上中下三等。各爲指揮。不以强弱交反。

遂立抄簿。付官供攢。左江計三十二州洞。舊管六萬四千五百八十四人。新收一十萬九千五百六十六人。内管典頭首二千七百七十四人。㓜丁

一萬八千一百七十七人。正丁八萬八千六百二十一人。總一百六十六指揮令一十四隊一人。上等二萬五千八百九十五人。中等二萬六千七

百三十三人。下等三萬五千九百九十四人。比舊額共增四萬六千八百八十二人。右江計二十四州洞。管三萬三千六百七十六人新收八萬七

千二百二十六人。内官典頭首二千一百四十五人。㓜丁一萬九千六百七十九人。正丁六萬五千四百二人。總一百一十四指揮零五隊二十六

人。上等一萬九千九百八十五人。中等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九人。下等二萬五千七百一十八人。比舊額增五萬三千五百五十人歸明州洞三十

一處。係剏行抄點。共收正㓜丁。一萬一千六百二十一人。結成保隊總計二百八十一指揮。總計一十九萬六千九百七十人。比之熈豐舊數計增

收十萬餘人。𡮢攅造團結簿投進。近年以来。洞丁訓練。專安南江都巡檢使提舉其事。

宣化縣南寧志宋朝户四千二百六十户。丁一萬八千四百五十六口。元朝户二千八百三十六户。丁一萬二千五百二十四口。

本朝户六千九百五十二户。丁一萬四千八百六十三口。武緣縣南寧志宋朝户四千三百七十四户。丁一萬六千七百七十口。

元朝户一千一百七十六户。丁四千九十口。本朝三千三百四十九户。丁一萬二千四百六十八口。已上並南寧志。

横州横州志唐貞觀十二年。户一萬一百二十八。口一萬七千三十四。天寳元年改爲寧浦郡領縣三。寧浦淳風樂山。户一千九百七十八。

口八千三百四十二。寧浦縣南寧志宋熈寧間户五千二百一十九。主户三千九百六十四。

客户一千二百五十五。丁一萬二千三百三十六。主丁九千五百三十。客丁二千八百零六。元至元間户四千一十一。口三萬一千

一百九十四。永淳縣南寧志户一千六百八十一。主户一千二百八十九。客户二

百九十二。丁四千九百七十五。主丁四千六百九十三。客丁二百八十二。

本朝省寧浦縣總屬横州户一千五百一十五。口大小男婦九千三百九十九。宋朝寧浦永淳二縣計户六千二百九十九户。丁二萬六千八

百六十四口。元朝寧浦永淳二縣計户五千六百九十二户。丁三萬六千一百六十九口。

本朝户併永淳入横州計二千二百二十户。丁八千六百一十三口。永淳縣横州志宋崇寧間户一千零八十。口一萬四千五百二十八。

元至元間户一千六百八十一。主户一千二百八十九。客户二百九十二。丁四千九百七十五。主丁四千六百九十三。客丁二百八十

二。本朝户七百零五。口六千一百五十五。

賦稅本府南寧志官民田地塘。一萬一千一百四十五頃。九十畒四分九釐一

毫。夏稅米六百四石五斗四升一合二勺。紅花一十一觔一十三兩五錢。絲二觔一十二兩八錢五分。秋粮米四萬九千一百五十七石

七斗二升六合九勺一圭。租鈔三十六錠一百七十五文。宋朝夏稅四千七百九十五貫零九十九文。免役錢二千二百七十九貫五百

文。秋粮一萬五千三百零七石三斗三升二合二勺有零。免役米一千七百七十四石二斗九升九合。麻一百八十二束每束重一十五觔

元朝在城商稅課程錢。二千三百五十貫六百九十二文。各墟商稅并糖榨錢。一百五十七貫零二百文。門攤酒醋錢。八百六十三貫。稅

粮三千零一十七石七斗六升一合七勺四抄九撮九圭八粒。本朝在城稅課錢。每嵗八千五百七十二貫有零。各墟稅課錢一千三百七

十七貫三百九十八文。酒醋課程錢。五百八十六貫三百三十四文。糖榨。錢五十貫文。塘地租錢。二百一十一貫八百三十四文八分。麻

隴錢。每嵗徵錢七十四貫二百文。藍靛每嵗徵收七十一觔。夏稅錢。每嵗徵錢一百二十八貫一百九十五文五分六釐。魚課錢。每月一十

六貫文。秋粮。每嵗徵粮二萬五千六十九石。一斗七升二合三勺一抄四撮。五圭五粒二粟。建武志夏稅錢。二百八十貫四百六十四文。秋粮

米一千七十四石五斗七升三合。生獠茶三千斤。麻四十七束九觔八兩。係經畧司招納克效用之人駐劄于思𨽻團客團以備調發免納稅

采。以此輸之。已上係遷隆寨横山寨夏稅錢。一百五十九貫一百三十文省。稅米九百六十二石三斗八升。草菓子四毬。土窄希一百六十

分。永平寨夏稅錢。一百八貫七百三文省。内三十五貫文省。係納馬二十二疋價錢。秋粮米五百八石三斗二升。已上並邕州志。財計經總制

錢。舊額崴解二萬七千八百四十九買六百五十四文省。分四季起解。自兩江賦稅失䧟。諸處場務嵗入皆𧇊。每年四季起解。比舊額减半。自集相

崔文清倅邕。經今三四十年。遵爲定例云。嵗計鹽。每嵗運司撥下四千籮。續增至五千二百籮。每月還運鹽本錢。一千八百九十一貫六百三十

五文省。本州舊額。每斤直一伯文足。紹定間因脩城。權添六文。隨即罷免其後通判廳申請。以經制錢𧇊額添六文。每斤直一伯六文足。内百文歸

州家。六文歸倅聽。遂爲定例。但弊倖多端。浸失𥂁政初意。價雖不增。而斤兩大𧇊。民間以食貴鹽爲病。爭事私販。不可禁止。抵罪者衆。而官鹽率售

不行。展轉受害。非一日之故矣。淳祐五年謝安撫到州。首革寬剰之弊。出入盡依祖額。遇吏校運到鹽。置天平于庫門。委官監稱。初不利其贏。至於

賣鹽。每斤除包葉外。實一百六十文足重。時或當廳點秤。始焉多以郡計匱乏爲慮而行之兩年。横費雖多。支遣亦給。上下便之。賜本錢一千貫

文省。減下吏人錢。四百六十九貫五伯八文省。坊塲凈利錢。六十三貫文省。永豐塲净利金三十兩停廢。多激塲净利銀一十兩停廢。

買馬錢。紹興以来。累降指揮。每嵗取撥諸州上供錢七萬貫。經制錢五萬貫。轉運司賣鈔錢八萬貫。石康倉鹽二十萬斤。計錢三萬貫。成都運司錦

二百匹計錢二萬貫。靜江府合起湖南總領所上供折布錢内截撥額外。馬價錢六萬二百八十貫。隨馬數多寡截撥。本路提刑司合起發經制供

内截撥襄陽府馬價錢四萬貫。内除撥諸州上供錢一萬一千貫。充般鹽脚錢。又撥還經制錢四千四百貫。充諸州養士錢。又减免賀州上供錢八

千五百貫。嵗計。實計見錢二十七萬六千三百八十一貫文省。鹽二十萬斤。沿江横賔。語髙化林今四州每嵗輪委州艘横

山寨鹽倉。川錦二百匹。經略司又遣水銀徃福建路發賣。買錦貨回司發赴横山寨博易添湊支遣。其見錢於前年預撥就靜江府置塲收買銀六

萬兩同回易錦。分爲三綱。三冬月各團併一綱。差本司。使臣一員。將校五人發下邕州買馬庫交納。買馬額紹興五年。指揮每嵗正額。一千四百匹。

以十分爲率。建康鎮江鄂州。每處三分。池州一分三綱。隆興元年指揮於賈到綱馬内選。出格良馬每三十匹爲一綱。押赴行在投進十綱。二年指

揮於嵗額外。收買六綱。發赴襄陽府。乾道元年指揮於嵗額外。更買二綱應副建康府。三年指揮於嵗額外。更買二綱應副鎮江府。五年指揮於嵗

額外。更買一綱。應副池州。又當年指揮於嵗額外。收買二十綱赴行在。普添是也。

宣化縣南寧志宋朝夏稅錢。一千四百八十貫七百二十七文足。秋粮六千二百九十七石三斗三升二勺。麻一百八十二束。每束重一十五

斤。熈寧七年准轉運司泰將上件麻料隨納身丁錢六文。米一斗二升五合。本縣。元朝在城務商稅課程錢。二千三百五十貫六百九十二文。南市

務。各墟糖榨說課錢。一百二十五貫。門攤酒醋課程錢。五百六十三貫。稅粮一千六百七十二石五斗八合六勺。

國朝本縣南市局。各墟商稅錢。每月六十一貫三百六十八文。酒醋課程錢。每月三十一貫九百六十文。糖榨錢五十貫文。塘地租錢。每嵗徵

錢二百一十一貫八百四十三文八分。麻隴錢。每嵗徵錢七十四貫二伯文。藍靛。每嵗徵收七十一觔。夏稅錢。每嵗徵錢八十九貫五伯三

十四文五分六釐。魚課錢。每月一十六貫文。秋粮。每嵗徵粮一萬三千九百五十四石。八斗九升三合六勺一撮。五圭二粒二粟。

武緣縣。宋朝夏稅錢。二千二百七十八貫七伯四十一文。秋粮六千九百一十三石四斗六升有零元朝門攤課程錢三百貫各墟商稅錢。

三十二貫二伯文。秋粮六百二十八石四斗六升。本朝酒醋課程錢。三百零二貫四百文。各墟商稅錢。六百九十一貫有零。

夏稅錢三十八貫六百六十一文。秋粮五千三百九十六石。七斗四升四勺一抄五撮五粒。建武志夏稅錢。二千二百七十八貫七伯四十一文足。

内七百二十七貫六伯一十一文足係收農田水利夏稅錢。秋粮六千九百一十三石四㪷六升三勺四抄。内一千八百二十三石八㪷一合。

係收農田水利稅米。寧浦縣横州志宋崇寧間。粮一千一百三十一石一斗九升三合。免役

米一千二百二十四石九斗一升七合。永淳縣粮九百六十五石三斗四升九合。免役米五百四十九石三斗

八升二合。寧浦縣元至正間。田一百五十頃八十六畒二分一釐七毫。粮五百六

十四石九斗八升二合五勺。七抄一撮五粒六圭。永淳縣南寧志宋朝免役錢寧浦永淳二縣。共計二千二百七十五貫五

伯文。免役米一千七百七十四石二斗九升九合。稅粮二千九十六石五斗四升二合。稅錢一千三十五貫六伯三十一文。宋朝不以民

應當差役。只收免役稅粮。元朝田一百九十一頃四十畒四毫。粮七百一十六石七斗九升三合一勺四抄九撮九圭八粒。

本朝酒醋課程錢。二百五十一貫九伯七十四文。各墟商稅錢。六百二十五貫零三十文。秋粮五千七百一十七石五斗三升八合二勺九抄八

撮。横州志田。四十頃五十三畒六分八釐七毫。粮一百五十一石八斗一升五勺七抄八撮一圭五粒。

本朝本州實徵舊管新增輕重租田。一千六十二頃八十六畒一分六𨤲。粮四千一百六十六石七斗九升九合八勺三抄六撮五圭。本縣一周

嵗稅粮。計九百石有零。横州郡志本路一周嵗。稅粮一千一百一十九石五斗三升九合。本路一周嵗諸色課程計中統鈔。共一千一百三十九錠

零八錢。酒課六十六錠三十五兩七錢。醋課一錠二十七兩七錢一分。稅課七十錠二十七兩三錢九分。

寧浦縣横州志宋崇寧間稅錢。六百一十四貫八伯六十四文。夏秋兩科免役錢。各一千三百七十九貫五伯文。

永淳縣宋崇寧間。粮九百六十五石三斗四升九合。稅錢四百二十貫七伯六十七文。免役米五百四十九石三斗八升二合。夏秋兩科免

役錢。各九百貫。宋舊法不以民户應當差役。只收免役錢米。元至正間。田四十頃五十三畒六分八𨤲五毫。粮一百五十一石八斗一升五

勺七抄八撮一圭五粒。本朝田三百六十四頃九十八畒八分八𨤲。粮二千四百六十二石一斗

六升三合五勺九抄一撮。課程錢鈔計一百八十一貫四百一十四文。土産

建武志象出交趾山谷。惟雄者有兩長牙。佛書云白象。又云六牙。今無有象以鼻爲用。一軀之力皆在鼻。將行先以鼻拄地乃移足。知其足力劣

於鼻也。安南出象處曰象山。嵗一捕之。縳欄道傍中爲大穽。以雌象前行爲媒。遺甘蔗於地。傳藥蔗上。雄象求食。蔗漸引入欄。閉其門。就穽中教習

馴擾之。始甚咆哮。穽深不可出。牧者以言語諭之。乆則漸解人意。不馴則告之云。當爲爾引雌来即聽從。又爲立名字。呼之則應。牧者謂之象奴。蠻

酋出入多乗象。其貢中國者。背施鞍轡御座。號羅我象。編金鈴數十枚。行則琅琅然。交人有犯惡逆者卧之地。使象蹴殺之。孔雀生溪洞髙

山喬木之上。人採其雛育之。卧沙中以沙自浴。拍拍甚適。蓋巢于山林而下浴沙土。雄者尾長數尺。生三年尾始長。金碧冕耀。時時自奮。盡張其尾。

圓如錦輪。俗謂之朝。其朝無時。自晨至午皆朝。人聚觀之。則奮迅不已。若矜衒者。或所慕悦。及驚懼亦朝。嵗一脫尾。秋夏復生羽。不可近目損人。飼

以猪膓及生菜。惟不食崧。以菜杞縳柵上。令自啄食。其性鷙又有力。不喜就地俯食故也。蠻犬如獵狗。警而猘。諸蠻以馬互市於横山。皆作茅

舍野次。謂之寮。率携一犬自防。盗莫能近。元一統志。宣化武緣兩縣皆出。鸚鵡省地溪洞皆有之。千百爲群。飛甚髙聲格磔。亦能言語。此物畏冷

冷則發瘴噤戰如人患寒熱以餘甘子飼之則愈。不然必死。元一統志出兩縣山間能言。蠻馬出西南諸蕃。多自毗那自杞等國来。自杞取焉

於大理。故南詔也。地連西戎。馬生尤蕃。間有筋麄骨細。頭小蹄軽。類西馬者。自杞人以錦二疋博大理二馬。金鐲一兩愽一馬。嵗十月則群來。由自

杞行十二程至西四城州。又六程至横山寨。官以錦銀鹽三物折馬價。獨自杞不用𥂁。食大理𥂁故也。得銀亦不用。悉以易黄金錦帛以歸。又有羅

殿國。及謝蕃滕蕃羅孔諸聚落土産馬。其地多山險。馬尤健壯。亦以十月来行二十二程至四城州。與自杞等馬會。俱入横山。其人亦以所得銀易

金錦及雜綵帛。蠻人死。即以一錦纏繞。親友賻者亦以歸。貴人至纏十數疋。故須錦爲急。諸蠻酋各以家奴隨馬綱来賣馬一疋。稅銀一兩。謂之牙

銀奴執竹片尺餘。得一牙銀。即刻竹一刀。比歸持竹與銀併致之酋不敢欺也。買馬司。嵗市國馬一千五百疋。盡出於諸蕃世漫稱廣馬非是廣。安

得戰馬土産小駟與湖淮無異。一疋直十餘千。蠻馬一疋。爲銀四十兩。每髙一寸。增銀十兩。有至六七十兩者。其尤駱駿者。在其出處。或博黄金一

十兩。日行四百里。但官價有定數。不能致此等耳。大理馬爲西南蕃之㝡。間亦與自杞愽易。轉至中國大理至横山寨。纔四十餘程而不能自

致者。必假道自杞。自杞人𠒋狡爭利。大理人文柔。雖知其利。卒不敢度。自杞而東。别有一路。自其所謂善府者。經特磨道。以至横山甚捷。彼見中

國金錦之利。欲自通者乆矣。常遣馬樣來。多爲特磨所留。特磨人亦貪悍。故乆不得達。先自建炎三年買馬。官𡮢遣書至其國招之。其曲文稱大理

國善闌府。保大二年二月牒云。已選戰馬千疋備貢。江漲未敢行。自後因循不復議。乾道九年冬。忽有大理人李觀音保等。二十三人詣横山。其名

多用三字。盖與特磨和親。故通道無壅。特磨人儂姓者。導之来云。欲以馬入中國。太守姚恪買馬。官趙不遯等盛陳金帛夸詡之。其人大喜。出一文

書。稱利正二年。具所須愽易物語。在大理國條下。猿有三種。金線者黄。玊面者黑。純黑者面亦黑。金綫玊面者皆難得。或云純黑者雄。金線者

雌。又云雄能嘯。雌不能也。子𡮢抱母牢不可折。人取之。射殺其母。取其子。子猶抱母皮不釋。獵猿者。可以戒也。猿性不耐。着地輙瀉以死。煎附子汁

與之即止。登木好以兩臂攀枝上。不甚用足。終日纍纍然。兩江溪洞俱有之。綿羊。出右江溪洞。及蠻國中。與朔方胡羊不異。有白黑二色。毛如

蠒絲。剪作璮。尤勝朔方所出。大抵。極南之俗及土産。及類極北。如羊馬之屬是也。當有能辨此理者。大狸。狸之類不一。有穴於城郭園林者。其大

倍猫身有黑點。鳴號甚厲。處處有之。惟邕之省地。及溪洞别有一種。其毛色如金錢豹。伹其錢差大耳。土人云。嵗乆則爲豹。其文先似之矣。此皮可

以寢。及覆胡床。其大幾及豹也。石鼠專食山荳根。人捕之以其腹爆乾。治咽疾甚驗。功用甚大。山荳根。謂之石鼠肚。蚺蛇大者如柱。長稱

之。其膽入藥。腊其皮。刮其鱗。以鞔腲鼓靣闊尺餘。但用背皮腹皮不與也。向明視之。黑文白章如方勝。蛇之大無過此。常出田野遂鹿而食。人見鹿

走田中。知蛇必在焉。數軰偕徃。滿頭挿花花趨赴之。蛇喜花心。注視漸近。競拊其首。大呼紅娘子。蛇頭益俛不動。壯士大刀斷其首。衆悉奔散逺伺

之。有頃。蛇身覺奮迅騰擲。傍小木盡㧞。力竭乃斃。所謂蚖蛇。大蛇。土錦蛇。紅冠蛇。終不如蚺蛇之大且毒也。山鳳凰。狀如鵝鴈嘴如鳳。巢雨江

深林。有卵。雄来以木枝雜桃膠封其雌於巢。獨留一竅。雄飛求食以飼之。子成即發封。不成。窟竅殺之。此亦異物。然未之見也。長鳴雞。髙大過雞。鳴

聲甚長。洪大而哀厲。終日啼號不絶。出大理諸蕃蠻及溪洞中。交趾有一種。髙者二三尺。尤善於闘。常貲于永平。翡翠。出左江溪洞。交趾尤多。

比年官雖厲禁費人家服用不廢。故冐法販鬻者不可革。紅頂鶴。大如鸛。通身灰惨色。去頂二寸許。毛始丹及頸之半。亦能鳴舞。聲亦洪暢。似

白鶴。武緣最多。溪洞亦有之。錦鷄。身如孔雀。又如小雉。頭頂鬃毛金色。公身紅黄相間。極有文彩。省地溪洞俱有之。嘉魚。狀如小時魚多脂。

味極腴羙。生於石穴蒼梧而上方有之。鯿魚。春半而盛出下江者青色。上江者紅色。紅者上品也。如竹魚鯿魚鯽魚軰皆有之。而以嘉鯿二魚

爲稱。金出兩江産於右江鎮。乃寳隆二場者爲最赤。左江永豐場亦産之。銀産于右江萬承州多激塲。鉛産于左江江州大觀場。

銅碌俱産右江歸化州。政和間。逐年解銅於州之寳積監鑄錢。至宣和間罷。左江古甑洞亦有之。硃砂水銀出慕化場。水銀乃煎硃砂而成。

遇砂發。即課利登。歸德州界内亦有之。麝香出西南諸蕃蠻氣雖臊烈。下及西香。然比年西香。乃多僞雜。以皮毛錫豆諸物。一臍化爲十數枚。

豈復有香。南麝氣味雖劣。以不多得。得則爲𤤽貨。不暇作僞。入藥宜有力沉香光香熱香箋香。俱出交趾亦有泥香。以諸草香合和調。如薰衣香

其氣氤氲。担成小荳狀。琉璃珠相間。綵絲貫之。入省地賣。練子出兩江州洞。大略似紵布有花紋者。謂之花練。極細者可以染色爲婦人暑服。

土人亦自貴重。蜀人尤愛之。大抵布多於帛。有縲綾縲紬窄幅紬紬絲及纕。皆出左右江。所謂水細宻紵布練紵。布葛布落布省地皆有之。緂

亦出兩江州洞蠻織也。如中國綿羅。上有徧地小方勝紋。亦厚重。彼人以爲麗服。蠻氊出西南諸蕃。以大理者爲最。南方多綿羊。故有佳氊。蠻

人晝披夜卧。無貴賤人。有一番長或數丈。兩重夾之。故薄而軟。北氊經卧下能雨。南氊且卧且披雨不漏濕。以此爲貴。大理氊。以皂緣者爲上。

州人染青者尤佳。真珠米出右江横山寨。粒圓而香滑。他所罕見。宣化縣亦有之。占城米。一嵗而兩熟。有地多植之。太平寰宇記飛蟲

博物志云。𣈆興郡有飛蟲大如麥。或云有甲。𡮢伺病者居舍上。候人氣絶。便入食之。雖撲殺不止如風雨之至。肉盡便去。貧者或𣩵歛不時。皆受此

弊。蟲惡梓木。有事力者。以梓木板掩之。兼用爲器。蟲不復近也。桂林寧浦二郡亦有之。元一統志嬾婦獸建武志引南越志云。晉城即有邕州。有

嬾婦獸。昔有織婦睡機上。其姑怒之。遂忿赴水。姑遂下杼投其背。化爲此獸。今背上有文如杼形。大者可得脂三斛。燃之照紡績即闇。照作歌舞即

明。習嬾之性化而不革。名公有詩。山猪即毫猪身。有𣗥剌。能振發以禦人。二三百爲群以害苗稼。秦吉了。出兩縣山林間。似鸜鵒。教之能

言。倒挂出兩縣山間。毛緑。常倒挂於樹林。越鳥飛生兩縣諸山有。水銀係羅殿自杞國所出。客旅於本寨市并發賣。花木建武志

素馨花城中方有之。比畨禺所出爲少。土人貴重。不肯輕折。旋掇花頭。狀於他枝。或以絲竹貫之。賣於市人競買戴。末利花。亦少如番禺。土人愛

惜。以浙米漿日溉之。則作花不絶。可柰一夏。花亦大且多葉倍常花。六月六日。又以治魚腥水一溉益佳。紅荳蔲花。叢生葉瘦如碧蘆。春末發。夏

初開花。先抽一幹有籜包之籜。拆花見一穗數十蘂。淡紅鮮姸。如桃杏花色。蘂重則下𡸁如蒲萄。又如大濟纓絡。及剪綵鸞技之狀。及其舍蘂時。連

莖摘取人鷄蘇梅汁微漬日乾以薦酒。香味辛羙。極有風致。此花無實。不與草荳蔲同種。緣香味不殊。故同名本草。亦自别出。每蘂心有兩瓣相益。

詞人托興如比目連理云。紅蕉花。葉瘦類蘆。若中心抽條端正。發花葉數層。日折一兩葉。色正紅如榴花荔子。其端各有一點鮮緑尤可愛。花心

有鬚蒼黑色。春夏開至嵗寒猶芳。又有一種根出處。特肥飽如膽缾。名膽缾蕉。史君子花。蔓生作架植之。夏開一簇。一二十葩。輕盈白乆即棠白。

與深紅相雜齊開此爲最異。本草謂開時白。乆即紅。盖未詳。如牡丹芍藥茶䕷薔薇桃杏白笑紫笑。千葉石榴水仙花之類。皆有之。時不多宜。杉

木出右江溪洞。蠻人劈作大板。結作牌船。沿江而至横山寨。與省民博易舟下。廣東得息結穗。桄榔木。省地溪洞俱有之。身直如杉。又如大竹有節

一幹挺上。髙數丈。開花數十穗。緑色。一穗𡸁數十條。裊裊皆長數尺。如纓絡旄拂了綴條上。虛脆如笋蔗。振堅實。外有紫班靨如孔雀尾。工人鏇以

爲而用。性礦不耐風。易壆裂。又傳其剌損人。難以療。思木。生兩江州洞。堅實漬水中。百年不腐。洞人及交趾。以爲弓弩摽槍之材。龍骨木。色

翠青狀如枯骨礧砢。有大剌數文。無華繁茂者其端止一二葉。類景天葉而極大。人挽以當籬援梗中汁療癬。惟不可近目。有人目上患瘡。塗傅之

應手愈。目亦漸枯。澁竹出兩江亦有之。甲人削成復澁矣。江舩蓬萡。多猶是常竹。人面竹。節宻而凸。横伺相間。每凸處突出。長圓宛如人面。數

尺而上。節始平正如常竹。其笋亦有食之者。人亦採爲柱。竻竹。剌竹也。芒𣗥森然。廣東横。州素無城。桂林人黄濟守郡。始以此竹環植之。羔逢不

能徑。號竹城。至今以爲利傳交趾外城。亦是此竹。藥物建武志牛黄。出西南諸蕃。黄蠟。出特磨道。老翁鬚。何首烏。出蘿秀山。天門冬。

石菖蒲。白芨已上並出蘿秀山。山豆根。右江。草豆蔲。八角茴香。並右江。黄精。明山。蓬莪茂。乾葛。凌霄花。桑白皮。鶴虱。史

君子。地黄。麥門冬。山栀子。蔓陀蘿花。槐角子章柳根。金毛狗。草决明。石鼠肚。鵲不泊。放杖草。石燕。地榆。香白

芷。縮紗。茱萸。莱實荔枝盛夏始熟。殻圓剌平肉厚。西甘姸紅如丹。暴乾。可以惠逺。省地溪洞俱有之。陶弼云。荔枝林下千金絡。龍眼。省地

溪洞亦多。極大者莫如石家㽵所産者爲貴。暴乾可惠逺。龍荔谷。如小荔枝。肉味如龍眼。木身葉亦似二果。故名。色青時便熟。後但稍黄。不復紅。核可蒸

食如熟栗。不可生噉。三月開小白花。與荔枝同時生。石粟殻厚硬褐色圓如彈子。每顆有梗抱附之類杓柄肉黄白甘韌似已攬子。人附内白靨不可食。發病。北人或

呼爲海胡桃。木竹子。皮色形狀全似大枇杞。肉甘羙。比枇杷微爛。子亦似枇杷核。秋冬間實。半青黄時已採食。收蔵至三四月不壞。冬桃狀如

棗。深碧而光。軟爛甘酸。核似攬子而不尖。春夏間熟。人面子如大梅李生。青熟黄核。如人面兩目鼻口皆具。肉甘酸宜宻煎。鏤爲細瓣去核。按

匾煎之。微有操抽方氣。南莱之𤤽也。鳥攬如橄攬。青黑色。肉爛而甘。亦可抇破調和蔬茹。梜亦如橄攬差長。中人味鬆羙。薦酒泛茶皆𤤽。相餽遺

者。獨以其核致逺。微曝燥椎取人。方欖如橄攬子類三角。成四角。焦子已焦。極大者。凌冬不凋。中抽一幹長數尺。節節有花如菡蓞花。重則幹

爲所墜下。花𡸁𣗔葉根實一穗。穗數枚。如肥皂長數寸甚厚。去皮取肉。軟爛如緑柿。極甘冷以栂汁漬暴乾。按今匾味酸有微霜。世所謂芭蕉乾者

是也。又名牛蕉子。鷄蕉子。小如牛蕉。亦四季實。芽蕉子。小如鷄蕉尤香嫩甘羙。土人稱之不與他蕉比秋初實紅𥂁草菓取生草豆蔲入梅

汁澄清。令色紅暴乾。線貫之以薦酒。芬味甚髙。八角茴香。質類連翹。大如小麥。尖角八出。形狀全不類茴香。而氣本酷似。但加辛烈。性尤鱢熱。不

可入藥。比入得之。惟以薦酒少許。其味甚芳香。由甘子多販入北州。人皆識之。方實時。零落藉地。如槐子榆莢輩。土人乾以合湯。意味雋永。其木

可以制器。山棱子。形狀詭異。辨五出。如田家碌碡狀。皮黄薄味。日乆則微甘。切之或以宻漬始可食。𨴋中亦有之。謂之羊桃。波羅宻。大如冬瓜。其

皮礧砢如佛髻。生青熟黄。削其膚食之。味極甘子綀悉如冬瓜。生大木上。秋熟抽子名臭柚。大如瓜。人亦食之。皮甚厚。打碑者。捲皮醮墨以代氊刷。

宜墨而不損紙。極便於用。此法可傳。但北人無許大柚耳。地蠶生土中。如小蠶。又似甘露子而不尖。味如梨藕而淡。亦以薦酒。山荔枝色紅。肉

如荔枝。山龍。眼色青。肉如龍眼。木頼子。如淡黄大李。黏子。如指面大。褐色。羅冕子。如栗子殻。其皮七重。不可多食。令人發瘴。亦棗子。如

酸棗微長味酸。生岩石上。羅蒙子黄大如棖柚。秋風子。色狀俱似楝子。味酸澁。不納子似黄熟小梅絶㝡爛。爛即皮肉附核。核可爲經珠似

菩提子。或云須曾進入京師。被黜故以名。黄皮子如小棗。甘酸佳味。稍耐乆。可致逺。匾桃。如天桃而匾。色正青。肉廿爛。如梨子。木瓜。栗子。冝

母子。枇杷子。石榴。蒲桃。核桃。鷄頭子。菩提子。柿子。柑子。橘子。香圓子。橙子。金橘。李子。梅子。栢子。蓮子。楊梅。白苽。金苽。土瓜。孛齊。菱角。白藕。皆有之。

木威元一統志邕州有橄攬子。諸郡有。惟邕州最佳。龍眼。宣化縣西郷。武緣縣止戈樂昌兩郷皆有。初生大樹株。嵗春首秀花。夏結子。秋後成熟。

其肉稍麤。肉多者。可以曬乾爲乾圓眼。其味甜軟。宣化縣南寧志石村所産紅橘。那龍沙洲。所産荔枝。慮蓼村。所産水

糖。蘇蓼村。所産龍眼。平仵村。所産鳥欖潭洛村。所産標竹。張咘村。所産苧麻。上東鄉。所産扶竹生薑土藤。大小羅潭村平坡。所産楓

槐梓練木扶竹。藥物何首烏。天門冬。石菖蒲。白芨。乾葛。桑白皮。鶴虱。史君子。麥門冬。山栀蔓陀蘿花。槐角子。章

柳根。金毛狗脊。草决明。鵲不泊。香白芷。縮紗。莱萸。香附子。天南星。木鱉子。黑牽牛。蓬莪术。紅豆。前胡。地榆。姜

黄。皂角。莱。人面子。黄皮子。琵琶子。羊屎子。牛乳子。羅旺子。羅蒙子。石栗子。木必子。五眼子。毛荔子。山龍眼。烏

攬。橄攬。芭蕉。龍眼。荔枝。蒲萄。羊桃。冬桃。甘蔗。榆柑。香緣。栗。梨。棗。橙。橘。桃。柚。李。梅。莱。胡萲。同

蒿。苦藟。蘿蔔。水蠟。苦蕒。芥。莧。葱。蒜。蕌。韭。芋。芹。瓜。瓠。薑。薯。木。松。苦楝。木綿桄榔。秋楓。棠梨。

槐。栗。銀。楠。椿。楓。仙。樟。竹。品絲。髙眼。思勞。節簹。馬蹄。筋。勒。篻。衮。浮實。單。花。芙蓉。薔薇。舍

笑。木槿。朱槿。男貞。女貞。茉莉。菊。蓮。禽。秦吉了。鳥鳳。班鳩。白鷴。鵲鴉。魚。青竹。唐澁。鮎。鐝。鱸。鰥。鳅。

鱔。獸。虎。豹。豺。熊。狸。獺。鹿。麖。猿。猴。䴟。山羊。已上並見南寧志。苦䔲。元一統志生宣化縣大林中。嵗春首發秀。季

月采摘葉苗蒸熟。製磨成䤽。其味最竒。俗傳邕乃南州盛暑炎熱。又兼烟瘴之地。其䔲草葉相合。日食之如常。以避炎暑。稍壓瘴氣。苧麻。出宣化

縣思禮郷。民户所植。嵗春孟秀。季收之。夏即重秀。季再收之。兩緝婦巧習工。織踈而可衣。

武緣縣南寧走。土産與宣化縣同。烏鳳。建武志出武緣縣。如喜鵲色紺碧。頸毛類雄鷄。鬃頭有冠。尾𡸁二弱。骨各長一尺四五寸。其杪始有羽毛一

簇。冠尾絶異。大略如鳳鳴聲清。越如笙簫。能度曲妙。合宫商教之精熟者至能終。一種又能爲百蟲之音。左右溪洞中亦有之。極難得。亦難蓄。以生

物飼之。泰吉了如鴝鵒。绀黑色丹足黄距目下連頂有深黄文。頂毛有縫如人分髮。能人言。及咳嗽嘔吟。聞百禽吟。即效學。比鸚鵡尤惠。大抵。鸛

鵡聲如兒女。吉了則如丈夫。出溪洞中。唐書林邑出結遼鳥。林邑。今占城去州隔交趾。疑即吉了也。白樂天諷諫。又自有来吉了詩。已上並建武志。

踈布元一統志武緣縣。鳳化永寧二鄉所産。横州南寧志榖稻。粘。粳。糯。花。遵。珎珠。海棠。芙蓉。

木槿。廞葱。果龍𦕨。荔枝。蓮子。橄欖。李。梅。石榴。桃。藥香附子。香需。班猫。車前子。白芨。蛇床子。艾。菖蒲。

莱芥。葱。茄。莧。苦蕒。莴苣。薑。茼蒿。笋。芹。冬瓜。芋。蕨。竹。白。苦。莩。筋。釣絲。木。榕。楓。樟。松。

槐。楊栁。黄藤。禽。鷓鴶。啄木。鴉。伯勞。布谷。鷹。鵓鳩雀。獸虎。狼。豺。豹。鹿。麖。獺。狐狸。猴。鼠。畜。

牛。猪羊。雞。鵞。鴨。犬。猫。水簇。龜。鼈。鯉。䗀。鯖。鯽。鰍。鮎。蚌。蝦。螺。䗀。蟲。蟬。蜂。蟻。蝶。蜻蜓。

螳螂。蛇。蜈蚣。飛蛾。螢。蝦蟆。蜘蛛。螟蛉。已上並南寧志。銀郡縣志本州産。紵布。元一統志蕉布。並一統志。

土貢本府九域志貢銀三十兩

武緣縣建武志椒針。牛魚。馬某。猪羊。胡饗。犬㗖。鵞。鉞。鴨。備。猫。關㗖。鸚歌。俄治。喜鵲。必支。山鵲。孔雀。畐。鳩。垜。龍。正呼竜鶴。巨。虎。盧。麇。鹿。蝦茖。猴

牟。蛇。水。鼠。花。麝。盧可。牛黄。吳黄。白礬。漆浦。漆。山德雞。愇母。毡。虛裝馬鞍。暮素騎馬。暮謝。下馬。暮何。解鞍。暮禍。牽馬来。暮性禮。開馬口。暮舊雅。馬

飲水。暮偉當更牽馬二次。暮哆臓聖。馬。暮咤。馬老。暮夢。馬瘦。暮豆。病馬不要。暮弩駡吕。眼㫖。麻忌。翳膜。麻浦。擺腰。深弩。拽胯。溪至。風拆蹄。故其。腦

㗖。烏備。好馬筭印。暮魏控卑。嫩馬。暮邏。騍馬。暮麼。馬馬轡頭。護盡。馬籠頭。又憂。馬憑由。暮哆偉。㗖馬𥂁。暮偉挫。你。暮即去。踢你。暮即助。㗖

馬𥂁来且取。暮冨挫阿賈有。取草。暮有。起馬。暮慈。驃馬。暮雨。紫驃馬。暮雨挐。烏騅。暮挐。㗖騮馬。暮你。質白。暮剏浦。騘馬。暮酒。煙薰駱。暮剏拏。駼馬。

一嵗。姑。二嵗。膩枯。三嵗。桑枯。四嵗。料枯。五嵗。枯。六嵗。曲枯。七嵗。八嵗。赫枯。九嵗。舉枯。十嵗。助枯。十一嵗。助諱枯。十二嵗。切膩枯。十三嵗。

切桑枯。十四嵗。切利枯。十五嵗。切誤枯。十六嵗。切曲枯。十七嵗。切諱枯。十八嵗。切赫枯。十九嵗。切舉枯。二十嵗。切膩枯。四尺一寸。利入打時。二寸。市

時。三寸桑時四寸。利時。五寸。設時。六寸。曲時。七寸。諱時。八寸。赫時。九寸。舉時。一兩。哆沙二兩。膩沙。三兩。桑沙。四兩。利沙。五兩。誤時。六兩。曲沙。七兩。諱

沙。八兩。赫沙。九兩。舉汐。十兩。切沙。金一兩。木哆沙。金水。銀浦。據。塩。絹。日印綫令。紫皂。里烏絲暮拏生絲青錦皂絹絹豹塩一

蘿豹皮一番打誤入折屋造大眉兠母你歇且得蠻器蠻弩諸溪摏甚短似中皆能弩箭削竹藥箭化外箭中者立死藥以爲

羽不施鏇其毒蠻甲堆各一大片如龜殻項之屬製如内外悉朱地問黄犀器極工妙又以兠鍪疑猶博介胷珠

雲南刀即大理所黑沉不鏥。南人最貴之。以象皮爲鞘。朱之。上亦畫犀毘花紋。一鞘兩室。各函一刀。大者如常刀。小者半之。鞘以皮條纏束。貴

人以金銀絲。洞刀。兩江州洞。及諸外蠻。無不帶刀者。一鞘二刀。與雲南同。但以黑漆雜皮爲鞘。不若大理之華。峒人始生。家即稱鐵浸之水中。至

年十五取爲刀。故其鉄精甚。卧起帶之。或以博易及贈遺只送大刀。自留其小者。終身不捨。男女老㓜皆佩之。云以防藥箭。急以刀剜去其肉。即不

死。諸峒刀。尤以洞州所作爲貴。斬牛以定價直。解五牛而芒。蠻鞍。西南諸蕃所作。木間之。亦有爲犀毗紋者。餘鰍轡皆朱漆之。不用韉。但空𡸁兩

水鐙。鐙之狀。刻如小龕蔵足指。其中恐入榛𣗥傷足也。後鞦韆█木爲大錢。疊疊數百枚。如中國騾驢鞦█坐。但皮包兩木板。婦人亦能騎。乃能偏

坐。𡸁兩足。一邊馳驟如飛。蠻鞭刻木節。節如竹根。朱黑間漆之。長纔四五寸。首有小鉄環。貫二皮條以策馬。聖節進奉銀二百五十兩。絹二

百五十匹。折銀二百五十兩。郊杞大禮銀二百五十兩。絹二百五十匹。折銀二百五十兩。工貢銀三十兩。元豐元年。安南國郡王李乾德

受降之後。差東上閣門副使陶完馴象五頭裝象銅鐸。并鉄索五副十口。纏象象鉄鈎五柄。金厮羅一面。銀厮羅八面爲謝。乾道九年。交聖王登極。

詔廣西經略司。貢使来者什一其利。詔下經略司買馴象十。以經略使李德逺浩用故事。移文交趾買。明年春經略。使范郤其貢期寢近朝命。象若

將至寨下。若不許貢。皆引朝之爲市。遂以其狀時一象可也。以一二精寧此伴至開比及材已。以上正象爲進奉大禮經餘。象齒犀角字如

蠅頭。甚差使者。稱中衛大夫。其邦臣忠翊郎阮文獻。先是紹興二十年知政事吳興施公帥桂。舊以其利厨宴於其館。今悉罷之。使者謂衙我

厚今柰何悉罷去。節義之士。乃以書上。本路轉運使辨其事。其畧曰。切聞儂智髙未叛時。奪邕人地而有人爲吏不能禦。因不以告。皇祐三年。邕州

有司氣庭洪水横溢。司户孔宗旦。以爲兵象策智髙必叛。以其將陳拱。拱不聽。宗旦言不已。拱怒詆之曰司莊耶。四年智髙出横山路。人因其倉庫

而大振。而宗旦又告事急矣。以不戒拱。又不聽宗旦。拱以書告者七。口告者至不可數。度拱終不能得意。即載其家走。桂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親

無爲同死也。既行之。在後智髙累叛。城中皆應之。宗旦猶力守南門。爲書召隣兵欲拒之。城亡。智髙得宗旦甚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賊汝合立死。吾

豈可污耶。駡不絶口。智髙度其不可誘。乃殺之。當其初。宗且言不廢。則邕之禍必不發。時吾有以待之。則必知事使獨有此一善固不可不况其死

節堂堂如是。而其未曰。於天下比見朝所寵南兵伏節死難之人。宗旦獨不與此。非所謂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爲上客耶。使宗旦所無一言。

但賊而能死不去固不可無賞。盖先事以爲備全城而民者。宜責之陳拱。非宗旦事也。今猥今興陳同戮。既遺其言。又負其節。遂使人諭之曰。經略

使司與安南都護府埓。經略。使與南平王比肩。使者是都護府小官。纔與桂林曹掾官比。法當廷參。不然不見也。使者屈伏遂廷參。其歸至欲列拜。

使人掖之曰。光拜乃奏其事。且著于籍。以爲定制。紹熈元年。安南登極。三年遣使副尹忠訓寧武翼管押章表銀函一副。金厮羅二面。銀厮羅三面。

象牙三十株。熟香一十籠。箋香二十籠。爲慶賀之禮。舊例郊禋與天朝廷不時覃賜之物。寬衣一對。金帶二條。細香著一百疋。金花銀器二百兩。衣

著一百疋。金鍍銀鞍轡一副。馬二疋。慶元元年。朝廷以紹熈登極。及明堂恩例連錫一綱。遣使臣押至欽州。是年十一月交趾遣脩武郎尹仲宣。秉

義郎朱傅霖。祗拜登極之命。仍乞敷奏。願親詣關庭朝賀。次年正月。復遣使武義郎阮汝礪。中翊郎徐子允。祗拜明堂之恩。是日拜領勅書。四年正

月復遣忠訓郎尹國基。秉義郎劉汝梅。忠訓郎李秉彝。管押章表銀函一其金厮羅二面重一百兩銀厮羅三面重一百五十兩象牙二十株。重五

百觔。熟香五百觔。箋香一千觔。以爲進謝之禮。邕州差機宜安允中借通直郎權通判并服色充正使左江提舉陳仲權。東南第十三正將充副。使

就永平寨管侔交使交方物至州差監作院張子訢管押赴經略司交納。别差官詣闕投進。

横州九域志貢銀十兩。横州志貢銀三十兩。




永樂大典卷之八千五百七




重 録 總 校 官 侍 郎 臣 髙 拱

學 士 臣 胡 正 蒙

分 校 官 洗馬 臣 林 輪

書 寫 儒 士 臣 戚 以大

圈 點 監 生 臣 馬 承 志

臣 吳 敏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