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卷14708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之一万四千七百七 永乐大典
卷之一万四千七百八
卷之一万四千八百三十七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四千七百八 六暮

干凿度乾坤凿度庖犠氏先文公孙轩辕氏演古籀文。苍颉修为上下二篇。苍韵黄帝史官。其法亦是苍颉。

黄帝曰。太古百皇辟基文籀。离厚支又直祐反。非周宣王时史籀也。遽理微萌始有熊氏。有熊氏庖犠也。亦名苍牙氏。知生化。秪晤兹天心与天

周生知化之本。抵晤晓也。天垂万化之心。令群物不惠托本也。譩念虞思慷𢠭方查反虑万源无成圣人知化万源不成。其流慷𢠭。尽圣无智设几

教源流之性大行。既然物出始俾太易者也。太易天地未分。乾坤不形也。太易始著太极成。太极成乾坤行。太易无也。太极有也。太易从无入有。

圣人知太易有理未形。故曰太易。老神氏曰。天英氏性无生。天地未分之时无生。生复体。生与性天道精还复归本体。亦是从无入有。天性情地曲

巧来尽大道。各不知其自性。乾坤既行。太极太成。太极者物象与天同极。天产圣入█射万源立乾坤二体。设用张驰。究天性与情晓地曲育巧成

之道。█音指。黄帝曰。圣人索颠作天。索易盈䜴攴以地。俯仰而象。远近而物。浩而功。然而立。古圣人有巢氏求索颠危之意。若天之县远。求平易之

理。若地之顺道。又包犠氏中圣始画八卦错文字契。仰观其乾象。俯察其地理。用器远近配物画卦立文书训后脱浩大之功成然者。容易之立不

失其德位。太古断元。圣人法地极先王而设位。物成而丽形。错媥班者杂文以文。改茹乳血茹塞以鱼。虞兽以韦。上齿以歬。古前字法物以授。役字

柝䓆以荣。运蓍以数。土天下者也。以太古断元有巢氏以前。元气已断为天。又圣人法物以地有巢氏之法地物用注云。物者魂气。太极立万彚成。

物成而丽形。物谗成丽菁形性已上木古先造不知何氏之为也。已后圣人者庖犠氏错媥以文智杂彩媥烂合成籀文。非篆非悌也。云以为迹非

也。改茹血毛成田渔猎狩华皮为冠皮服。上齿古太老先以未及甲历岁纪人老以齿为前长老民法物以后者后也。今万物作法而成虞躐也。革

皮也。太易变教民不倦。圣人观太易之太变。使万彚不倦。日月日增日死日生大化行也。有形之类生于无形者也。太初而后有太始。万彚有形始

洼。太始而后有太素万物素质者也。质素未离混元。有形始于弗不也形。有法始于弗法。太易气未分。太初气始见。太始物有形。太素万物素质由

淳在极先元见𫐄辙法度而遁行大道也像𠌄申舒也章流。立文以诂诂训息孙而后传授天老氏。而后传授于混沌氏。遽文化原之文。太易萌始

之理。万物不知性命。人究其物源大化变流息孙。圣人恐大法不行遽疾传授。而后授天英氏。而后传无怀氏。竟天雄之生无怀古圣德智大行知

物无益。又法天地春生夏长秋死冬藏济时也。而后传授中孙炎帝神农氏。中圣古法淳物元造不足益之器用农榖衣𧂩。辛劳反细草以。辰御形

也。高以饰乘。卑以饰足。先文古淳无饰字云装禠高者老上之名也。以乘装行。卑者不奉之名。以裴足步右从跣变。冠履也。而后传烈山氏。而后

授三孙帝釐氏。次授老孙氏。老孙氏。公孙氏也。轩辕氏也。公孙轩辕氏益之法神器车符。文左武右。三器备御。三。器者。国器。家器。杞器。而设武戈刃。

自上古及下帝孙大熟大熟者熟成道法也。化演设民弗倦。益物弗限。增多日益限止。尽秘先之旨阙接引大道大法大化秘机谋筹咸亨帝业。民

用不知者也。圣人显其机智密不萌形萌也。动不知来知也。圣人曰。几言圣人庖犠氏去圣人也。乾坤对大易兴。设法𫐄坏而息。大道坏亦息智之

易亦字变动者也。圣人法也。八卦变荣象数庶物老天地限以为则。太易行于乾坤。乾坤作用于太易。八卦变万彚随卦爻之用。尽天地之老代

限古极也。易理顺时变化不着一方。故日智之易变易变坤也。庖氏先文干凿㡯古㡯字今度也。敕天门以为名。干者天门。坤者人门。于后说备也。

古有先文。未析真冥。古有先文。未析开名目次第之也。太古文目太古距庖氏有上云文不知何述其源地。

先元皇介而后有垂皇荣。而后有万物经。古文字无経字。而后有乾文纬。纬者古本経已后不知纬字何也。経之与纬。是纵横之字。而后有干凿㡯。

古㡯字坤凿㡯。而后有考灵经。而后有制灵图。龟书是也。非象而后有河图八文。河图者。河中得天书文图诏龙㗸出似非绨非文。而后风后演云。

天一太一星斗同𢖍卦录神筭通天下边钳与神谟先兆之名。而后有希夷名。天文后说而后有含文嘉。亦名瑞文而后有稽命图。筭文而后有坟

文。而后有八文大籀。而后有元命包。一十四文大得帝用乖皇荣。与乾文纬乾坤二凿㡯。此三文说易者也。已上三文。说易之源契遍大化易动天

元变易不定。知生死之说究天地情性与神冥运气象。日月不能逃其数。万业不能隐其微。运天地大道者也。元皇分虽测问𨽭𨼡古阴阳字。古无

阴阳字。以乾坤字便为阴阳。术行大旨也。考灵经考者成也。诸灵术行化本于代希夷名天象之名。三𢘆三官内外中九道三一六图之理。亦。名浑{{{caption}}}

同。书天喷文古坟书。先坟而后与入文稽古文体又先庖都也。干凿度圣人熙乾道浩大以天门为名也。干者天也。川也。先也。川者倚竖

天者也。人干也干者乾天也。右干字。干燎亢阳之召天云。大颢干燥不浊今之干者干涸非也。又天也。圣智画卦为三。三象川形。川倚土其天亦为

天川浩荡者天之用。干非天之名。干先也。圣文先天川名。故乾道天之名于后古天一前日天古歬字天今一大为天字。干训健壮健不息。日行一

度。経三千九百二十五里斗其天是浑同文生物健健是气如此也。凿者开也。圣人开作度者度路又道。度天地之度其说后文也。圣人凿门天路。

显彰化源。大天氏云一大之初目天。名目非天非天者也。物也一块之物目地。一炁之𩅇篰也名混沌。一混一炁一大俱物。不知何物以名目为之。

圣人言先天也。物先者也。地者下物后也。一气分万䨜。㥬也。万性之物分觉其形体也。是上圣凿破虚无。断气为二。缘物成三。天地之道不潻。潻者

息绝。黄帝曰。观上古圣驱𩧲玄化。𩧲动也。急也。不住也。劈棤万业。音不息徒得为懋训究体译训认识也元肇熙浚澳作沐悬心轮薄不息。以启三

光。上飞籥风雨。下穴突字渀河沱。圣人轮簿智惠顺大道理。开三光明。上跃风雨。下穴渀河沱之者江名若上下不止息也。得元气澄阴阳正易大

行万彚生。上四事圣人得源和缉劈棤驱𩧲不有烦扰田理天下万彚。易于世为事几变易不定能成万彚者。上古变文为字。变气为易。画卦为象。

象成设位。庖氏画卦变文为卦字也。古体与今不同。朴淳散成气。气实成物。物成性定理之然。

古文天字。今为乾卦重。圣人重三而成立位得上下人伦王道备矣。亦川字覆万物。

古𠏂地字。軵于干。古圣人以为坤卦。此文本于坤凿度录。后人益之。对乾位也。

古风字。今巽卦。风散万物。天地气脉不通。由风行之逐形入也。风无所不入。

古山字。外阳内阴。圣人以山含元气精阳之气成石可感天。雨降石润。然山泽通先气。

古坎字水情。内刚外柔。性下不上。恒附于气也。大理在天潢篇。古火字为离内弱外刚。外威内暗。性上不下。圣人知炎光不入于地。

古雷字。今为震动。雷之声形。能鼓万物。息者起之。𨳲者启之。古泽字。今之兊。兊泽万物不有。拒上虚下实。理之泽万物象。断流曰泽。

昔者庖犠圣人见万象弗分。卦象位鲜。益之以三倍。得内有形而外有物。内为体。外为事。八八推荡。运造纵横。求索觅源。寻頥究性。而然后成

大象八天干。地坤。日离。月坎。风巽。雷震。山艮。泽兊。八象备万象生。万象万形。有形之物为象。

立乾坤巽艮四门干为天门。圣人画干为天门。万灵朝会众生成。其势高远重三三而九。九为阳德之

数。亦为天德。天德兼坤数之成也。成而后有九。万形经曰。天门辟元气始于干也。坤为人门。此合在坤度下文本对乾文上先说。画坤为人门。万物蠢然俱受荫

育。象以凖此坤能德厚迷远舍和万灵。资有人伦。人之法用万门起于地利。故曰人门。其德广厚迷体无首。故名无疆。数生而六。六者纯阴怀刚杀德配在天。

坤形无德下从其上。故曰顺承者也。巽为风门。亦为地户。圣人曰。乾坤成气。风行天地。运动由风气成也。上阳下阴

顺体入也。能入万物。成万物。扶天地生散万物。风以性者圣人居天地之间。性禀阴阳之道。风为性体因风正圣人性焉。万形经曰。二阳一阴无形道也。风之

发泄由地而出处。故曰地户。户者牗户。通天地之元气。天地不道。万物不蕃。艮为鬼冥门。上圣曰。一阳二阴。物之生于冥昧。气之起于幽微。地形经曰。山者艮也。地

土之馀。积阳成体石亦通气。万灵所止起于冥门。言鬼其归也。众物归于艮。艮者止也。止宿诸物大齐而出。出后主于吕申艮静如冥暗不显其路。故曰鬼门。

庖犠氏画四象。立四隅。以定群物发生门。而后立四正。四正者。定气一日月出没二阴阳交争三天地德正四。已上四正。八象中四正于气也。正天地不差忒。定三万六千五百二十

五分抄。出没者昏明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一交争一万八千一百六十二分抄德正四象气满。立坎离震兊四正

月。坎也。水魄。圣人画之。二阴一阳。内刚外弱。坎者水。天地脉。周流无息。坎不平月水满而圆。水倾而且。坎之缺也。月者阙水道。圣人究得源脉浰涉沦连上下

无息。在上曰汉。在下曰脉。潮为浍随气曰濡。阴阳礴礉为雨也。月阴精。水为天地信。顺气而潮。潮者水气来往。行阴而不失其信者也。

日离火宫。正中而明。二阳一阴。虚内实外。明天地之自然。万形经曰。太阳顺四方之气。古圣曰烛龙行东时肃清。行西时㬈㬈。行南时大█。行北时严杀。顺太阳实元煖

熯万物形以鸟离烛龙四方万物。向明承惠煦德实而迟重。圣人则象月即軽疾。日则凝重。天地之理然也。雷木震日月出入门。日出震。月入于震。震为四正德形鼓万物

不息。圣人画二阴一阳不见其体。假自然之气顺风而行。成势作烈尽时而息。天气不和。震能翻息。万物不长。震能鼓养。万形经曰。雷天地之性情也。情性之理自

万形经论。泽金水兊日月往来门。月出泽。日入于泽。四正之体气正元体圣人尽之。二阳

一阴重上虚下实。万物燥泽可及天地。恕泽能恱万形。恶泽能美应天顺人承顺天者不违拒。应人者泽滋万业以帝王法之。故曰泽润天地之和气然也。

圣人索象画卦配身一取象。二裁象。三取物。四法天地宜。五分上下属。

配身干为头首。坤为胃腹。兊口。离目。艮手。震足。

取象法用养身法頥。匹配法咸。造器设益。聚民以萃。

裁形变文古有四文。今象变有三文。后圣演陈六文。今又八文。以醇散不真朴散成气者也。

頥天文为贲。象文互杂。设人文诀。书简符图。服牛马随。五色文章。象兽文章。五色文章。取物制度

亲踈噬嗑。间隔。御难设豫。防备预知。服牛马随。令书随人用。物败以剥。物老制尽。法天地宜圣人远取仰观天象以法其形画卦。又頥地道之宜也。动植也。

鼎象以器。神器传国。苑阁法观。壮观宫庸。天市噬嗑。帛度㪷肆。文昌六局诀。六苑六藉局。羽林法师。营壁屯伏。法渐地利。地有渐次生万业。室法家人。室家内理。法定主屯。建王主侯。分上下属

圣人画卦制度则象取物配形。合天地之宜。索三女三男六十四象以上下分之。阳三。三十四属阳用。阴四。三十四属阴用。法上下分位。已上六象。圣人始定。

圣人设卦以用蓍。蓍者䓆灵草萧蒿之类也。与天地氤氲气齐生若不是灵蓍不应天地大敷丛生至四十九茎者。是应天法也。坐圣人度以虚实英草与齐

休。万形经曰。耆生地于殷殷中土也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色。一千岁上有

紫气。下有灵龙神龟伏于下。轩辕本经曰。紫蓍之下。五龙十朋伏隐。天生灵䓆圣人采之而用四十九。运天地之数万源由也。

象成数生易起无从无入有。有理若形形及于变而象。象而后数易名有四义本日

月相御。日往月来古日下有月为易。又易者。生万物不难。故易凖天地也。又易变易不定轮转交易阴阳是为交易。阴交于阳。阳交于阴。周围反复

若国不息。圣人之道唯易无穷神智通冥昧易定不更改大地名君臣位父子上下宜苍于灵昌有成孔演明经。苍才有熊氏庖犠得易深入万业

作用迩后昌成。昌戚者滋蔓草溢孔甚其引明経纬大卉于后世。以后代人苍厚庖氏作易。文王昌成繇辞孔子演㣔未知作圣人凿开虚无。畎流

大道万彚滋溢。阴阳成数。天数

一。一者无也。九。用之为九。二十五。数成为用尽二十五。三万九千七百五十五。太极之数群物由此大数。

地数二。二者有偶也。六。定性。三十。秉上五满。八万六千四百二十。地极之大数

物满由此。卦数六

三千八百四。又位大二十二万八千二十四卦数。圣人通变尽万物之理性。吉凶古无吉字。有损益以卦生之

爻数六三百八十四。通二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圣人设卦为人。爻为事。卦为物。爻

为始终。衍天地合和数古无衍字。只云天地合数内变万象  。

天地合一二得三合九六。十三十二馀一。合二十五及三十。得五十五天地之数五十五。

乾策二百一十六一策三十六。策满六千九百一十二。

坤策一百四十四坤不能干纯太阳。一策二十四。策满四千六百八。

八策万一千五百二十。古人合策同万物。春生。夏长。秋襄。冬藏。四

时也。各配四方。日力月力力其入卦生之气力。黄帝四分亦不尽法起于太古摄提

之前八逐方九千一百十四月七日一迟一远。二十八日周馀二十五分。

日八百四千八万八千九百七十六分。秒七千五百六十五。月一千五百八十七万九千八百八十四十小分。五千六十七微母秒九

十三不尽未。八象大尽数

二百二十八万二千四百。尽九百八十七分。小秒七十九分微。生天数

天本一而立。一为数源。地配生六成天地之数合而成水性天三地八。木天七地二。火天五地十。土天九地四。全

运五行先水。次木生火。次土及金木。仁火。礼土。信水。智金。义又万名经曰。水土兼智信。木火兼仁惠。五事天性训成人伦。

天地合策数五十五在前说所用法古四十九六而不用驱之六虚。数木生之数所用六虚。上下四方

各配之一。蓍揲蓍法在蓍成经

四营十八策多少兼云而成其位天造圣智垂训神谋。及尔子孙教授不坠者焉。

古文略古文𠏂古地㡯度籕纣突𨽭阴阳𢙆息𤀍参去軵辅尌立燥

惣释二十九卦数例其问有数无数假象假物屯六二十年乃字何不以七年与五年。需上六三人三阳。讼九二户三百。

不言二百一百象中有数。三褫同音师九二三钖。何不言九锡。比九五三驱。何不言二驱与五驱。同人九三三岁高陵。何不二年五六年何以三岁。

蛊繇辞三日甲。何不二日五日。临八月阳尽。复繇辞七日。何不五日来复。又上六十年。何不九年。剥九月阳尽。顺六三十年。三年坎簋二。三岁晋繇

辞三接。以柔进授何不五接终日。明夷繇辞三日不食。何不言五日二日不食。睽二女。长女少女。一车。何不言三车。解三狐。何不二狐何以三狐。损

二簋。何不用三。三人。少兴多一人。圣人淳一十朋。何不以八朋七朋。益十朋。数尽大损益道皆反。夬繇辞五刚五阳。萃初六一握。黜言一握近远意。

困三岁。何不五岁二岁。革三就。二就又何如。震遂七日。何不八日三日何不言五日得。渐三岁。何不五岁。丰三岁。何不二岁。旅一矢小㢲三日何不

言五日。三品。五品七品既济三年。二年未济一年三年。

坤凿度乾坤凿度庖牺氏先文。公孙轩辕氏演籕。苍颉修为下文。

坤凿度者。太古变干之后。次凿坤度。圣人法象知元气𬯎委。𬯎者浊委𬯎而不能上也。固甲作捍颢。浩字老物有甲。圣固气老捍御太颢也。凡捍怯

拒上天也。孕灵坤𠏂。古地字也。坤者非地之名。是地之作用以象地。坤元篙物之孕灵皆从神化者也。圣人断元偶然成地。圣者有巢之先不知何

氏。断元偶者之偶成天之功力者也。积土形不骞太极有地极成人极灵。古无人字。后作物为人长塞之三村。圣人知有三极而立两两道。天道

地道也。如履簿厚如资长极。万形経曰。圣人知地道簿与天有锐更洪物资长也。炉灰経曰。灰者死土以天元气练十周。十周者。一千岁却为正神

之土其味犹辛。上圣以灰资地填围塞化是也。灰可以资大土冷地不锐簿圣人之大道土重厚物生甘。土薄物辛酸。甘上生产物秀而英实而已

又天味辛地味甘土之然也。地土滋下不苦以天者。伇气辛苦不息每一日行一度。以假风轮扶之一度三千九百二十五里步。天有太极。地有太

壃。天极高远。地极迷远。黄帝曰天地冝尽门。立阁地道距水澈。天地尽有阁微之所。圣人不能测度地道以水尽为撤者入水穷也。女娲断定足其

𬯎一址。其和气散𬯎趾不及以天气清轻自然浊一𬯎育群物址不能上也。坤母运轴。注女娲氏地母経云。女娲姓风名娲。又曰踚西华黑水有孕

女娲有神断地足立极。练五色气气者名也。补天门缺。号曰女皇氏。有灵通万物决积水巨海也。成八山封物号地土冝可食道人坤运轴腾天元

气令物生生相绩。新新不停。十三代子孙法马运轴蕃息也矣。而后大央氏。百庭氏。大元氏。立坤元成万物度推其理译坤性生育百灵效法之道

矣。古无之也矣字。后贤益之也。三氏续娲皇化万物也。坤元十性

坤为人门。以坤之万物门户已在上文说元定为人门。坤德厚簿不载群物重厚可以匹天。迷远可以尽极。坤厚者能载积气。积

气者山石圣神不能穷其性也。坤有势。土德生而顺其势有冈争崎壑之势。天高西北上地势下东南斯

也。有理出万形经说。坤多利。阴极则然。阴和则利。利者土地滋泽阴教利者物极则土侵杀敕

柔极刚长先霜及水先柔后刑阴中有杀秋义杀也。坤元有信。生物倍出故曰有信。元有信也。已在上文说之。

易平坤道平易。盈是反比荒平易万里连均。夫海者三分万形経曰。坎北方无海平易比荒逆远也。

坤有大荣。已在上文爻数也。坤纯阴正。万形経曰。不正自咎正顺则正性存上大道日上高则崩自咎也。

坤发为人腹。能藏天小荒檅孕全好语法为人腹事未源藏包之也。坤道有闭。闭塞源脉性不发泄。万物不化名之括也。坤闭之时。物不植。贤

圣不产。大林不立。大道将败。名曰道匿。希夷名曰元有德十其形名八

坤有八色圣人立坤元索八坤位好恶产物。恐伤元气。物之入色之理万形经色由体性貌色。

东下西上北黑南轻中殷甘滋厥土厚肌。音肥实也。东咸西淡。南污北荒。南土轾浮。中土甘甜。下土污泽。东卤恶西淡土味辛赤北黑北荒多圣实

也。坤地薄产万物衰少不成厚有大永之林少者劣也。坤属其体类有九元气栽坤之时分之有九事。有性有化有属。此女皇帝

娲氏为文具载。一禹火 二巽风 三兊金

火为坤母。㢲为离父。金乃坤孙以坤为圣人则之象也。属党坤性体性与体殊。前论性有十。后说体有三。

一刑煞 二默塞 三沉厚一刑者阴体好煞刑罚如此。默者充静充塞不动。沉者势不自举体沉也。

坤有变化一虚。二简顺。三洁凝。体包万物能通其气虚虚也。简不违万物易承顺扵

干顺也。反体塞而洁凝固重也。反战凝变理八卦。庖犠氏画坤卦有四象变理。和荡为美。凌荡为恶。杂配不和德匹成正牙

体反交形体不同。画卦之始诸同效之。一惠位惠训顺也

正八卦错推顺吉逆凶。古无吉凶字。有损益字不同正体。亦圣人恶之变只如此至变也。

坤来山附地兼山谦。圣人曰。西南得朋。东南䘮朋。乃终得正谦道不进也。昇位可让德元违众名曰谦。此变理惠正也。

二复反本天地否。其物不通化源塞。天地群物俱蔽厄。地天泰。天地交万彚和敕圣

天元顺物吏通复泰道也。 三荡配

火下有地晋。圣人曰。明而顺曰新其德通进而有亨顺荡也。古无亨字。地下有火明夷。反体凌荡圣人不愈。

四凌配山存地剥。落下也。剥道圣人凌犯相推荡象若不和万物不为美也。形若

不正万业必为崎斜。乾坤将尽。蹇剥而行大崔嵬之斁也。八卦坤道圣人释动植之源

制灵经曰。天有九道。天有九道。日月𢘆経历之道也。坤有四道。冥象化气成。易有二道。吉凶坤四运者上冥运

冥运道圣人若干之初又不显隐默也。坤之初道冥运塞源固初也。上冥运物性包蔽不显其源出处不知潜隐用差忒。石含璞若木含㨨㨨

者瘿之类。象道

制灵経曰。假恐训至也。古文无解生曰象又假生曰寓化象物邪象正体元。舍灵孕曰。天造群物他成大象。万物立由象。圣人设象象而自立。物因

象有。象自物生。若植石王出舒鱼龙出匠兹味室植苽望甘室若不可食由象化。

气化元老氏曰。坤气不和。物出不遂。气滞终沮气满终气化不永。坤之元体存气

化存存存气在也元气。贤与圣元气不斁产之愚无痴元气不毁愚之斁训败恶毁训及也。 

物成坤化坤道成以元气不侵害。万物自彰有害生不时育不和。圣人之理亦如此

也。万形経曰。卢木受元体可满千岁体者气也。凡有寿永长之气。因天地氤氲之元鹑入体与天不朽。坤大軵。軵者辅也。上发乃应。干先而后坤。不

敢事物物先辅赞于干上发乃应也。庖氏曰。坤軵于干顺亨贞。亨贞字古本无。今书之不知何氏述也。先有行成字。行成者亨贞也。軵依干而行。干

一索而男。坤一索而女。依乾行道。干为龙纯颢气气若龙。干类为长也。兽介之长为尊。百甲軵之于龙大軵也。坤为马。圣以类为马。马者顺行。坤亦

有龙太玄甲上龙在坤不敢争类马思顺体。唯坤顺之圣人知有上德要下而奉故显尊也。坤之卑顺軵干不敢为龙。故称马軵依之理也。

干为父坤为母。皆軵顺天道不可违化。父资母育。圣人法为。干君坤臣。从正事不敢违。无成有终。君唱臣和。上术下法。圣人画卦始有纪纲唯淳德

化以行于君臣父子夫妇定矣。干称德三坤以奉六故成乾九。君尊臣卑。下以职上。圣人以索先乃成之奉后也。已载上経文干二十五。长坤秉之

坤軵三十。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者。得軵配者在上文说之矣。乾位爻六坤承奉六。得三十六策者。秉天道万源行也。

不终违拒制灵经六六有依通之理也。右乾覆坤乾元三含两坤乾大策。二百一十六。含坤小策。一百四十四无取对上。大舍小下軵上圣人裁以

天地膊軵而养万元正其道。圣人象卦

庖犠氏曰。上文画卦。下文象卦。以形像比而设其象似也。上山增艮。艮住正坤馀成山势。定风尌信。圣人封立卦也。卦信风以能相应。万形経曰。风

者天地之大信。立雷作威。雷以振惧威。水火成济。二性戒坏皆由此行。圣人以济用群品。

圣人法物法物者事之本也。争而后讼。契不先决后讼。和而后解。两明不通而否。万物与事不通。决有

塞舍之否也。大通而泰。物通而行必泰。乖而后睽。物乖讉离。无坏氏曰。上圣頥天以尽象。頥物以尽源。頥事以尽情。而后天平地成。万穴效灵。五物

㭊行。三又不乱。圣与造游理㑭冥运。易动而敷运化诸府。圣人庖氏大造元体。情游冥运。究天地平成之理。明篇业当物之行训行也。易教散扵三

天。气潜通于五物。物者事也。乱治也冶行劈㭊令万彚不挠。苍生效化。物尚有处况于大业。帝王人伦三天两地已前说。乾坤在道。日月相将。乾坤

获正道见用在训存。存正之道大用日与日相将合而又不离离乾乾坤者也。天地与训永常。天地𢘆存存。日月与明。天地得日月𢘆久明辉。日月

得天地𢘆行明圣人理法亦然。虽未尽大道各鲜彰洎性。洎及也。天生太大之道。易起太大之先。易与天地为用。何以先而又用。万形経曰。天地者

体也。易者体中情性在体中而出入。是大地者物见也事也。物有事必用。若卦为人。爻为事。若天为易可以化事也。比若天为卦爻为易也。自然物

理也。明柢训本示元苍生息玄。知本之元唯圣人乎。苍生赖有思玄造之本生成者也。苍生是天地之本。无苍生天柢不同。大化行天地也。庖氏圣

人知立大法截凿二度出化本生生者与之立。成者与之实。各令不朱守文之大化可名易行变。变而通。通而天地大和。万彚澄阴阳灵圣贤于问

天地大化行矣。庖氏著干凿度上下文庖氏建治于宛墟。今宋国陈留县有八卦台。运蓍

国。日月神朝记绨韦冠服天一太一册在。娲皇氏地灵母经古母字女边以子附近入不同。娲皇女帝。生黑水西华

有神智断地足立极。练石补阙室天今见积元气石穴以六沉沙断足有日精大具有干六龙台有阴阳见古钩字。万形经曰。天地失序必有沮泄。

娲皇用阴阳钩治之也。据今后圣有钩命决娲氏一十五代法其王道礼乐物器依庖氏处九州。九州者庖氏定九土也。

炎帝黄帝有易灵纬。神农帝建治于鲁。今泰山东曲阜县也。县有秋农疗疗者。𦭘咛益上圣门物器用缶盎辂音师法古易为考灵纬象太古有籕

文玄化不足大法亨古而益饰天象体征法度已训尔二孙改女皇之太乐吹天地彚籥鼓益有田声有五法右二今乐台在鲁教农台在顿者也。

公孙氏公孙老名轩辕文法改籕篆理文作契典坟八册九蕳十牍咸易变大道之理法一依上大庖氏之制也。作易八坟文释八卦之

理性体玄义增之一如上法遭之阳九百六。不沉于泉天降圣文。万代不泯。后附之

周易文王姬昌之修明修作之始也。圣教多难姬圣与贤和之于太古垂训至孙勾之后大百六数终遇两大浩又失其化教源至辛代阳九数慎

火又焚之于后少求于嵩岗得河图内有易法而重修。再降大圣易太行。又距禹代汤禹决水。浩浩襄陵。汨没五行。易又䘮允。而于泰穴得洛书。

内有太易。易之源流。大易既行者。今之连山归藏之名缘而得之。古秘斯书何贤知之。而距于周王昌。中圣而又修源范𫐄不坠门例指存比说坤

二凿度上下文。恐是序乾坤之元体。与易大行者也。若夫易得此二度再与起之与也。若失度易无以学之也。

孔子附仲尼鲁人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益于商瞿氏曰。子有圣智而无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呜呼。天命之也叹

讫而后息志停读礼止。住也史削不作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明易几教若日终日而作思之于古圣

頥师于姬昌法曰。旦者周公立易简而文作九问十恶七正八叹上下系辞。大道太数大法大义。易书中为通圣之问明者以为圣贤矣。若明易元

圣人也。孔子曰。吾以观之。曰仁者见为仁几之文。智者见为智几之问。圣者见为

通神之文。仁者见之为之仁。智者见之为之智。随仁智也。汉代举后汉王凤举曰。下读易经者不得登朝。湏道德二经与宰相剥敕

比魏亦如此。至唐虞世南举曰。不读易不可为宰相。举先易而后依孔子附于后。是代代书之。后人书之。不得为先文也。 

郑氏注孔子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为道德苞籥。管。统也。德者得也。

道者理也。籥者要也。言易道统此三事。故能成天下之道德。故云包道之要籥也。易者以言其德也。通情无门。藏神无内也。俲易无为。故天下之性

莫不自得也。光明四通俲易立节。俲易者寂然无为之谓也。天地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八卦错序律历调列五纬顺轨。五纬。五星也。四时和粟孳结。

孳育也。结成也。四时通情优游信洁。水有信而清洁。根着浮流。根着者草木也。浮流者人兼鸟兽也。气更相实。此皆言易道无为。故天地万物各得

以自通也。虚无感动清净炤哲。炤明也。夫惟虚无也故能感天下之动。唯清净也故能炤天下之明。移物致耀至诚专密。移动也。夫确尔至诚。故物

得以自动。寂然皆专密。故物得以自专也。不烦不挠。淡泊不失。此其易也。未始有得。夫何失哉变易也者其变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否卦是也。五

行迭终。四时更废。天道如之。而况于人乎。君臣取象变节相和。能消者息。文王是也。必专者败。殷纣是也。君臣不变。不能成朝。纣行酷虐天地反。不

能变节以下贤也。文王下吕九尾见。文王帅吕尚遂致九尾弧瑞也。夫妇不变不能成家。妲已擅宠殷之以破。不变节以逮众妾也。大任顺季。享国

七百。此其变易也。不易也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故易者天地之道也。乾坤之德。万物之宝。至哉易一元

以为元纪。天地之元万物所纪。孔子曰。方上古之时。人民无别。群物无殊。未有衣食器用之利。天地炁淳。人物恬粹。同于自得。故不相殊别人虽有

此而用之。故行而无迹。事而勿系也。于是伏羲乃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之时。物

渐流动。是以因别八卦以镇其动也。故易者所以经天地。理人伦。而明王道。王道继天地而已。是故八卦以建。五气以立。五常以之行。天地气合而

化主五物。象法乾坤顺阴阳。以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天地阴阳。南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人道乎。度时制宜。作罔罟。以畋以渔。以赡人用。将有不

赡。因制器以冝之。于是人民乃治。君亲以尊。臣子以顺。群生和洽。各安其性。八卦之用。安犹不失也。顺其度而通之。因其冝而制之。则天下之志通。

万类之情得也。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盖取诸离。质者无文以天言此易之意。夫何为哉。亦顺其自通而已耳。当

此之时。天气尚淳。物情犹朴。是故伏羲圣亦困以质法化人。故曰以王天下也。夫八卦之变象感在人。人情变动。因设变动之爻以效之。亦大德之

谓也。文王因性情之冝为之节文。九六之辞是也。孔子曰。易始于太极。气象未分之时。天地之所始也。太极分而为二。七九八六。故生天地。軽清者

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此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其

布散用事也。震生物于东方位在二月。㢲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兊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

干制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终始之于东北方位在十二月。八卦之气终。则四正四维之分明。生长收藏之道备。阴阳

之体定。神明之德通。而万物各以其类成矣。万物是八卦之象定其位。则不迁其性。不淫其德矣。故各得自成者也。皆易之所包也。至矣哉易之德

也。孔子曰。岁三百六十日而天气周。八卦用事。各四十五日方备岁焉。其中犹自有斗分此重举大数而已。故艮渐正月。㢲渐三月。坤渐七月。干渐

九月。而各以卦之所言为月也。干御戊亥在于十月而渐九月也。干者天也。终而为万物始北方万物所始也。故乾位在于十月。艮者止物者也。故

在四时之终位在十二月。㢲者阴始顺阳者也。阳始壮于东南方故位在四月。坤者地之道也。形正六月四维正纪经纬仲序度毕矣。四维正四时

之纪。则坎离为経。震兊为纬。此四正之卦。为四仲之次序也。孔子曰。乾坤阴阳之主也。阳始于亥。形于丑。乾位在西北阳祖微据始也。阳炁始于亥。

生于子。形于丑。故乾位在西北也。阴始于巳。形于未。据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阴之正也。阴炁始于巳。生于午。形于未阴道卑顺。不敢据始以敌。故

立于正形之位。君道倡始。臣道终正。是以乾位在亥。坤位在未。所以明阴阳之职。定君臣之位也。

孔子曰。八卦之序成立。则五气变形。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夫万物始出于震。震东方之卦也。阳气始生受形

之道也。故东方为仁。成于离离南方之卦也。阳得正于上。阴得正于下。尊卑之象定。礼之序也。故南方为礼入于兊。兊西方之卦也。阴用事而万物

得其冝。义之理也。故西方为义渐于坎。坎北方之卦也。阴气形复十八世消以三六也。临十二世消以二六也。泰三十世消以二九二六也。大壮三

十四世消以二九一五也。夬三十二世消以三九一四也。皆以爻正为之世数也。复反临不以一九数者。复初九无据二正正数中自泰以上卦数

则壮矣。坤灵图云。孔子以位三不正是谓兴也。孔子曰。始一世消无所据也。遁一世消据不正也。否十世消以二五也。观二十世消以二五四六也。

剥十二世消以三四也。复变数也。更以爻位变相发始遁变一爻世二爻世阴少故也。孔子轨以七百六十为世轨者。尧以甲子受天元为推术。甲

子为部起十一月朔日。每一部者七十六岁。如是世积一千五百二十岁后复然则七十六岁之时。十一月朔旦甲子。尧既以此为一阴一阳而中

分推以为轨度也。以往六来八往九来七为世轨者。文王推爻四乃术数。易有四象。文王用之焉。往布六于北方以象水。布八于东方以象木。布九

于西方以象金。布七于南方以象火。如是备为一爻而正谓四营而成四是故生四八四九四七四六之数。爻倍之则每卦率得七百二十岁。言往

来者外阳内阴也。孔子曰。以爻正月为享国数存六期者天子。正月误字。当正云一轨国之法其术意如此乃终存六期者。谓与符厄所遭者言天

子者不为四位之人也。欲求水旱之厄。以位入轨年数除軓笇尽则厄所遭也。甲乙为饥。丙丁为旱。戊己为中兴。庚辛为兵。壬癸为水。七变而为九。

西方阳炁所终究之始也。此则太素炁之所生也。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此一则元炁形见而未分者。天阳炁内动周流终始。然后化生

一之形炁也。一者形变之始。清轻者上为天。象形见矣。浊重者下为地。质形见矣。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干。象一七九也。夫阳则言干成者。

阴则坤成可知矣。乾坤相并。俱生物有阴阳。因而重之。故六画而成卦。阴阳刚柔之与仁义也。三画已下为地。四画已上为天。物感以动类相应也。

易气从下生。易本无形。自微及著。故炁从下生。以下爻为始也。动于地之下。则应于天之下。动于地之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于天之

上。天炁下降以感地。故地炁升动而应天也。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之谓应。阳动而进。阴动而退。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

其气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消也。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彖者爻之不变动者五象天数竒也。十象地之数偶也。合天地之数

乃谓之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应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消也。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之一也。九六

爻之变动者。萦日爻效天下之动也。然则连山归藏占彖本其质性也。周易占变者效其流动也。彖者断也。五音六律七变。由此作焉。故大衍之数

五十。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行犹闻也。日十干者五音也。甲乙角也。丙丁徽也。戊己宫也。庚辛商也。壬癸羽也。辰十二者六律也。六律益六吕合

十二辰。星二十八者七宿也。四方各七。四七二十八用天也。凡五十所以大阂物而出之者也。闻亦出也。言辰七变萦于易象也。孔子曰。阳三阴四

位之正也。三者东方之数东方日出也。又圆者径一而周三。四者乃西方之数西方日所入也又方者径一而匝四也。故易卦六十四分而为上下。

象阴阳也。夫阳道纯而竒。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阳也。阳道专断兼统阴事。故曰纯也。阴道不纯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阴也。乾坤者阴阳之根

本。万物之祖宗也。为上篇始者尊之也。离为日。坎为月。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所以终始万物。故以坎离为终。言以日月终天地之道也。咸恒者男女

之始。夫妇之道也。人道之兴必由夫妇。所以奉承祖宗为天地主也。故为下篇始者贵之也。既济未济为最终者。所以明戒慎而存王道。夫物不可

穷。理不可极数王者亦常则天而行与时消息。不可安而忘危。存而忘亡。未济者亦无穷极之谓也者孔子曰。泰者天地交通。阴阳用事。长养万物

也。否者天地不交通。阴阳不用事。止万物之长也。上经象故以干为首。坤为次。先泰而后否。先尊而后卑。先道而后止者。所以类阳事也。损者阴用

事泽损山而万物损也。下损以事其上。象阳用事之时阴冝自损以奉阳者。所以戒阴道以执其顺者也。益者阳用事而雷风益万物也。上自损以

益下。当阴用事之时阳冝自损以益阴者。所以戒阳道以弘其化也。下经以法阴故以咸为始。恒为次。先损而后益。成则男下女。恒则阳上而阴下

先阴而后阳者。以取类阴也。各顺其类也。孔子曰。昇者十二月之卦也。阳气升上。阴气欲承。万物始进。譬犹文王

之修积道德。弘开基业。始即升平之路。当此时也。邻国被化。岐民和洽。是以六四蒙泽而承吉。九三可处王位享于岐山。为报德也。明阴以显阳之

化民臣之顺德也。民臣化顺之王之德。故言无咎。孔子曰。益之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𨔻。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益

者正月之卦也。天气下施。万物皆益。言王者之法天地施政教。而天下被阳德蒙王化。如美宝莫能违害。永贞其道咸受吉化德施四海能继天道

也。王用享于帝者。言祭天也。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天气三微而成一著。三著而成一体。五日为一微。十五日为一著。故五日有一候。十五日成一气

也。冬至阳始生。积十五日至小寒为一著。至大寒为二著。至立春为三著。凡四十五日而成一节。故曰三著而成体也。正月则泰卦用事。故曰成体

而郊也。方知此之时。天地交。万物通。故泰益之卦。皆夏之正也。此四时之正不易之道也。故三王之郊一用夏正。所以顺四时法天地之道也。

孔子曰。随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随者二月之卦。随德施行藩决难解。大壮九三爻主正月阴气犹在。故羝羊触藩而嬴其角也。

至于九四主二月故藩决不胜嬴也。言二月之时阳气已壮。施生万物而阴炁渐微。不能为难以障闭阳炁。故曰藩决难解也。万物随阳而出。故上

六欲待九五拘系之。维持之。明被阳化而阴欲随之也。譬犹文王之崇至德显中和之美。拘民以礼。系民以义。当此之时。仁恩所加。靡不随从咸悦

其德。得用道之王故言王用亨于西山。是时纣存未得东巡。故言西山。孔子曰。阳消阴言夬。阴消阳言剥者。万物之祖也。断制除害。全物为务。夬之

为言决也。当三月之时。阳盛息消夫阴之气。万物毕生靡不蒙化。譬犹王者之崇至德。奉承天命。伐决小人以安百姓。故谓之决。夫阴伤害为行故

剥之为行剥也。当九月之时。阳炁衰消而阴终不能尽阳。小人不能决君子也。谓之剥言不安而已。直剥落伤害使万物不得安全而已。然不能决

君子。是以夬之九五言决小人。経曰。苋陆夫矣。中行无咎。剥之六五言盛杀万物皆剥堕落。譬犹君子之道衰。小人之道盛。侵害之行兴。安全之道

废。阴贯鱼而欲承君子也。阳衰之时。若能执柔顺以奉承君子。若鱼之序。然后能宠无不利也。孔子曰。易有六位三才天地人道之分际也。三才之

道天地人也。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法此三者故生六位。六位之变。阳爻者制于天也。阴爻者系于地也。天动而施曰仁。地静而理曰义。仁

成而上。义成而下。上者专制。下者顺从。正形于人则道德立而尊卑定矣。震主施生卯而日出象人道之阳也。兊主入兊酉为月门象人道之柔也。

夫人者通之也德之经也。故曰道德立者也。此天地人道之分际也。天地之气必有终始六位之设皆由上下。故易于一。易本无体炁变而为一。故

气从下生也。分于二。清浊分于二仪。通于三。阴阳炁交人生其中。故为三才。盛于五。二壮于地。五壮于天。故焉盛也。终于上。初为元士。在位卑下。二

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宗庙。人道之终。凡此六者。阴阳所以进退。君臣所以升降。万人所以为象则也。故阴阳有盛衰。人

道有得失。圣人因其象。随其变。为之设卦。方盛则托吉。将衰则寄凶。圣人之见情有得失之故寄托阴阳之盛衰。以断其吉凶也。阴阳不正。皆为失

位。初六阴不正。九二阳不正。其应实而有之皆失义。阴有阳应。阳有阴应。实者也。既非其应。设使得而有之皆有非义而得也。虽得之君子所不贵

也。善虽微细必见吉端。恶虽纤芥必有悔吝。所以极天地之变。尽万物之情。明王事也。王者亦当穷天地之理。类万物之情。丘系之曰。立象以尽意。

设卦以尽情伪。以象画天地之意。重之尽万物之变者也。系辞焉以尽其言。孔子曰。易六位正。王度见矣。孔子曰。易有君人五号也。帝者天称也。王

者美行也。天子者爵号也。大君者与上行异也。临之九二有中和美异之行应于五位。故曰。百姓欲其与上为大君也。大人者圣明德备也。变文以

著名。题德以别操。夫至人一也。应迹不同而生五号。故百姓变其文名。别其操行。王者天下所归往。易曰。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师者众也。言有

盛德行中和顺民心。天下归往之。莫不美命为王也。行师以除民害。赐命以长世德之盛。武王受命行师以除民害。遂享七百之祚可谓之长世也。

天子者。继天理物改一綂各得其冝。父天母地以养万民至尊之号也。易曰。公用亨于天子。大有九三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不免害也。文王为纣

三公。百姓悦乐文王之德。文王享天子之位。以决罚小人之罪也。大君者君人之盛者也。易曰。知临大君之冝吉。临者大也。阳气在内。中和之盛应

于盛位。浸犬之化行于万民。故言冝处王位施大化为大君矣。臣民欲被化之词也。大人者圣人之在位者也。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易曰。见龙

在田。利见大人。又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言德化施行天地之和。故曰大人。孔子曰。既济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高宗者武丁也。汤之后有德之

君也。九月之时。阳失正位。盛德既衰。而九三得正下阴能终其道。济成万物。犹殷道中衰。王道陵迟。至于高宗内理其国。以得民心。扶救衰微。伐征

远方。三年而恶消灭王道殷人高而宗之。文王挺以校易劝德也。挺出高宗以言昭易义。所以劝人君修德者也。孔子曰。易本阴阳以譬于物也。掇

序帝乙箕子高宗著德易者。所以昭天道定王业也。上术先圣考诸近世采美善以见王事。言帝乙箕子高宗明有法也。美帝乙之嫁妹。顺天地之

道。以立嫁娶之义。义立则妃匹正。妃匹正则王化全。孔子曰。泰者正月之卦也。阳气始通。阴道执顺。故困此以见汤之嫁妹。能

顺天地之道。立教戒之义也。至于归妹八月卦也。阳气归下。阴气方盛。故复以见汤妹之嫁。以天子贵妹而能自卑顺从变节。下嫁以从夫。故曰瘦

节也。而欲承阳者以执汤之戒。此谓教戒之义。是以因时变一用见帝乙之道。所以彰汤之美明阴阳之义也。孔子曰。自成汤至帝乙。帝乙汤之玄

孙之孙也。此帝乙即汤也。殷录质以生日为名顺天性也。玄孙玄孙之外绝恩矣。玄孙之孙。五世之末外绝恩矣。同以乙日生䟽可同名。同以乙日

生天锡之命䟽可同名。汤以乙生嫁妹本天地正夫妇正夫妇正。王道兴矣。故曰。易之帝乙为成汤。书之帝乙六世王同名不害以明功。

孔子曰。绂者所以别尊卑彰有德也。故朱赤者盛色也。南方阳盛之时。是以圣人法以为绂服欲百世不易也。故困九五文王为纣三公。故言困于

赤绂也。至于九二周将王。故言朱绂方来不易之法也。孔子曰。易天子三公诸侯绂服皆同色。困之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九

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天子三公九卿朱绂。诸侯赤绂。未赤虽同而有深浅之差。困之九二。有中和居乱世交于小人。又困于酒食者。困于禄

也。困其禄薄故无以为酒食。赤绂者赐大夫之服也。文王方困而有九二大人之行将锡之朱绂也。其位在二。故以大夫言之。文王虽纣三公而为

小人所困。且进不得伸其职事也。故遂同于大夫。二为大夫也。至于九五劓刖不安也。文王在诸侯之位上困于纣。故曰困于赤绂。夫执中和顺时

变以全王德通至美矣。故曰。乃徐有说。丘记诸彖曰困而不失其所亨也。贞大人吉。以刚中也。

孔子曰。自成汤至帝乙。帝乙汤玄孙之孙也。帝乙则汤殷录质王者之故一质一文以变易从初殷录相次质也。以生日为名顺天性也。玄孙五世

之末外绝恩矣。同日以乙天之锡命䟽可同名。仁恩已绝则不能避。故小殷以是日同。故曰天之锡命矣。汤以乙生嫁妹。本天地之义。顺阴阳之道。

以正夫妇。夫妇正则王教兴。正夫妇者。乃所以兴王教于天下非苟也。易之帝乙为汤。书之帝乙六世王名同不害以明功。汤与尚书俱载帝乙。虽

同名不相害各以明其美功也。孔子曰。易天子三公诸侯绂服皆同色。困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九五

劓刖。困于赤茀。谓朱绂同为色者。其染法同。以浅深为之差也。夫困之九二。有中和居乱世交于小人。困于酒食者困于禄也。朱茀者。天子赐大夫

之服。而有九二大人之行将赐之朱茀。其位在二故以大夫言之。困于禄者禄少簿也。至于九五劓刖者不安也。文王在诸侯之位上困于纣也。故

曰。劓刖困于赤茀。夫执中和顺时变。所以全王德通至美也。乃徐有说。赤茀纣所赐文王所以喻纣也。以异顺而变故终无史。丘记彖曰。困而不失

其所亨。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文王困阴阳定消息。立乾坤綂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乾坤安从生。消息寒温之气而阴阳定寒温此坤微生著

而立乾坤以天地之道。则是天地先乾坤生也。天有彖可见。地有形可处若先乾坤则是乃天地生乾坤。或云有形生于无形则为反矣。如是则干

坤安从生焉。若怪而问之欲说其故。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将说此也。顺人不知问故先张所由为本使易陵犹故也。太易者未见

气。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太易之始。漠然元气可见者。太初者气寒温始生也。太始有兆始萌也。太素者质始形也。诸所为

物皆成苞里。元未分别。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此极说太素浑沦。今人言质率尔有能散之意。视之不见。听之不

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也。此又说上古太易之时。始有声气。曰埒尚未有声气恶有形兆乎。又重明之礼记而小正十二月鸡始乳也。易

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清轻上为犬。浊重下为地。易。太易也。太易变而为一。谓变为

太初也。一变而为七。谓变为太始也。七变而为九。谓变为太素也。乃复变为一。一变误耳当为二。二变而为六。六变而为八。则与上七九意相协。不

言如是者谓足相推明耳。九言气变之究也。二言形之始亦足以发之耳。又言乃复之一易之变一也。太易之变不惟是而已。乃复变而为二。亦谓

变而为太初。二变为六。亦谓变而为太始也。六变为八。亦谓变而为太素也。九阳数也。言气变之终。一阴数也。言形变之始。则气与形相随此也。初

太始之六见其先后耳。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竒者为阳。偶者为阴。竒者得阳而合。偶者得阴而居。言数相偶乃

为道也。孔子于易系箸此天地之数。下乃言子曰。明天地之道本此者也。一变而为七。是今阳爻之象。七变而为九。是今阳爻之变。二变而为六。是

今阴爻之变。六变而为八。是今阴爻之象。七在南方象火。九在西方象金。六在北方象水。八在东方象木。木自太易至太素气也。形也既成。四象爻

备。于是清轻上而为天。重浊下而为地。于是而开阖也。天地之与乾坤气形之与质本同时如表里耳。以有形生于无形问此时之言斯为之也。物

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干。乾坤相并俱生物于太初时如始。太始时如壮。太素时如究。而后天地开关乾坤卦象立焉。三画成体象卦亦然。物

有阴阳。因而重之故六画而成卦。此言人皆所及无苟然卦者挂也。挂万物视而见之。故三画已下为地。四画以上为天。物感以动类相应也。阳气

从下。动于地之下。则应于天之下。动于地之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于天之上。故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谓之应。阳动而进。阴动而

退。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

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于八卦

日辰之间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游息于紫宫之内外。其星因以为名焉。故星经曰。天一太一主气之神侍犹侍也。四正四维以八卦神所居。故

亦名之曰宫天一下行。犹天子出巡狩省方岳之事。每率则复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神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

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始坎中男始亦言无适也。自此而从于坤宫。坤母也。又自此而起震宫。震长男也。又

自此而从㢲宫。㢲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即又自此而从干宫。干父也。目此而从兊宫。兊少女也。又自此从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

此从于离宫。禹中女也。行则周矣。上游息于太一天一之宫。而及于紫宫行从坎宫始终于离宫。数自太一行之坎为名耳。出从中男。入从中女。亦

因阴阳男女之偶为终始云从自坎宫必先之坤者。母于子养之勤劳者次之震又之㢲母从异姓来。此其所以敬为生者从息中而复之干者。父

于子教之而已于事𨓜也。次之兊又之艮父或老顺其心所爱以为长育多少大小之行已亦为施此数者。合十五言有法也。五音六律七宿由此

作焉。作。起也。见八卦行太一之宫。则八卦各有主矣。推此意则及知日辰及列宿亦有事焉。故曰由此起己辰及列宿。皆系八啩是以云也。八卦之

生物也。画六爻之移气周而从卦。八卦生物。谓其岁之八节。每一卦生三气则各得十五日。今言画六爻是则中分之言太史司刻漏者。每气两箭

犹是生焉。八卦数二十四以生阴阳衍之皆合之于度量。数二十四者。即分八卦各为三气之数。于是复云以生阴阳。则中分为四十八也。衍推极

其数之本十二而候气十二而候得周焉。衍生十二合二十四气。与八卦爻用事之数通衍之如是者。三极于六十乃大备。合于度量推衍之长短

量谓所容之多无所苟合。度谓用律之长短。量谓所容之多少也。阳扸九。阴扸六。阴阳之扸各百九十二。以四时乘之。八而周。三十二而大周三百

八十四爻万一千五百二十扸也。故卦当岁。爻当月。扸当日。大衍之数必五十。以成变化而行鬼神。故曰日十者五音也。辰十二者六律也。星二十

八者七宿也。凡五十所以大阂物而出之者。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戒各有所系焉。故阳唱阴和。男行而女随。天道左旋。地道右迁。二卦十二

爻而期一岁。从阳扸九至期一岁。此爻扸之所由及卦爻扸舆岁月及日相当之意。而其文亦错乱。阳扸九至八而周律辞不相理自是脱误。三百

八十四爻至扸当日是一简字。故六十四卦至期一岁是二简字。而大衍之说杂其间云是换脱。此皆衍数之事。较其次序合补其脱。正其误。复其

换。得无伤于肬赘败贼。于上言衍之皆合之于度量。因承其大衍之数五十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故曰。日十者五音也。辰十二者六律也。星二

十八宿者七宿也。凡五十所以文阂物出之者也。阳扸九。阴扸六。阴阳二扸。合一百九十二爻。故当以阴爻乘阴扸合之以四时。乘之并合之三百

八十四爻。万一千五百二十扸也。故卦当岁。爻当月。扸当日。天道左旋。地道右迁。二卦十二爻而期一岁。三十二而大周。如是则合之度量而至是

大周。七简适盈皆合二正亦可知之。夫八十四戒者。十二消息爻彖之变消息于杂卦为尊。每月者譬一卦而位属马。各有所系。是谓八十四戒必

连数之者。见四百五十变而周美乾阳也。坤阴也。并治而交错行。乾贞于十一月子。左行阳时六。坤贞于六月未。右行阴时六。以奉顺成其岁。岁终

次从于屯蒙。屯蒙主岁。屯为阳。贞于十二月丑。其爻左行以间时而治六辰。蒙为阴贞于正月寅。其爻右行亦间时而治六辰。岁终则从其次卦。阳

卦以其辰为贞。丑与左行间辰而治六辰。阴卦与阳卦同位者。退一辰以为贞。其爻右行间辰而治六辰。泰否之卦独各贞其辰。共辰共北辰左行

相随也。中孚为阳贞于十一月子。小过为阴贞于六月未。法于乾坤三十二岁期而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万一千五百二十扸复从于贞。贞。

正也。初爻以此为正。次爻左右者各从次数之一岁终则从其次屯蒙需讼也。阴卦与阳卦其位同。谓舆同日若在冲也。阴则退一辰者。为左右交

错相避泰否独各贞其辰。言不用卦次泰卦当贞于戌。否当贞于亥。戌干体所在。亥又坤消息之月。泰否乾坤离体炁舆之相乱。故避之而各贞其

辰。谓泰贞于正月。否贞于七月。六爻皆泰得否之干。否得泰之坤。北辰左行。谓泰从正月至六月皆阳爻。否从七月至十二月皆阴爻。否泰各自相

从。中孚贞于十一月。小过贞于正月。言法乾坤者。箐乾坤尚然示以承馀且有改也。馀不见为图者备列之矣。期也周也。皆一岁臣悟相避其于此

月唯哉终矣。爻扸有馀也。历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为一岁。易以三百六十扸当期之日。此律历数也。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以应律历

之数。历以记时。律以候气。气率十五日一转。与历相感。则三百六十日粗为终也。历之数有馀者。四分之一参差不齐。故闰月建四时成岁令相应

也。故乾坤气合戌亥音受二子之节阳生秀白之州载锺名太乙之精也。其帝一世纪录事明期推移不夺而消焉。音假借字读如鹑鹬之鵤包覆

之意也。旨与诗奄有九有同音。此言律历参差前却无常。故干君西北。气合戌亥。包覆二子之节交馀不齐当于断焉。阳犹象也。人象乾德而生者。

秀白之州字曰州干气由又九月之节故谓秀白。戴犹植也。齐人月令云。干为金。金于锺律为啇人象乾德而生殖之一姓也。商名也。太一之精也。

言太一常行干宫降感其母而生之耳。其帝一也。其人为天子一世耳。若尧舜者。德圣明达见能识图书为君得正者之多少。又如其期推移易去

之微。故不见代而自消退之自昔之退者。此帝帝当是世犹干在西北断律厝不齐也。元历无名推先纪曰甲寅。推先为历始名言无前也。求卦主

岁术曰常以太岁纪岁七十六为一纪。二十纪为一部。首即积置部首岁数加所入纪岁数以三十二除之馀不足者。以乾坤始数二卦而得一岁

末筭即主岁之卦。部或为蔀。于是为千五百二十岁时人及它者之记为部首则及也。即置一岁积日法二十九日。与八十一分日四十二除之得

一命日月得积月十二。与十九分月之七一岁置一岁积日为实。其法必通分乃成。则实亦常通二通六三三以千五百三十九日计下分三百八

十五始必通义。则以十九得乃除之去约多馀则一岁积月分定矣。此为计下分门时作法耳。计下分以四十一为中其求一岁积月及以分直以

此记岁除积日月亦自得之。今计已多积候故会稽尉刘洪范象法已为五百八十九分之日百四十五。而天度有外内。日月从寅道外则即计下

分从内则下使外内门狭岐使之然术家作纯数家作数从时而见故言之者无常。其实一也。一此一彼。唯圣人能正之也矣。以七十六乘之。得积

月九百四十。积日二万七千七百五十九。此一纪也。以二十乘之。得积岁千五百二十。积月万八千八百。积日五十五万五千一百八十。此一部首。

此法三部首而一元。一元而太岁复于甲寅。更置一纪。以六十四乘之。得积日百七十七万六千五百七十六。元不与卦当岁爻当月耕当日之数

相得生之欲求其尽馀合之时故言更以起之。又不与元用合岁月咎记月数而已也。又以六十乘之。得积部首百九十二。得积纪三千八百四十

纪。再言纪者。又不用于所求但纪其数而殊之。得积岁二十九万一千八百四十。以三十二除之。得九千一百二十周。此谓卦当岁者。得积月三百

六十万九千六百月。其十万七千五百二十月者闰也。即三百八十四爻除之。得九千四百日之二十周。此谓爻当月者。得积月万六百五十九万

四千五百六十八万一千五百二十扸除之。得九千二百五十三周。此谓扸当日者。而易一大周律历相得焉。易一大周者数备尽于此。今入天无

二百七十五万九千二百八十岁昌以伯受命。受洛书命为天子也。入戊午部二十九年。伐崇侯。作灵台。改正朔。布王号。天下受录应河图。受命后

五年而为此者。孝経凝神契所为文王优游典部即上所纪者。数不可改其名而应图犹如也。如前世圣主河图言之其数故应也。孔子曰。三万一

千九百二十岁录图受命易姓三十二纪。一本作四十二𫐄。德有七。其三法天。其四法地。五王有三十五半圣人君子消息卦纯者为帝。不纯者为

王。六子上不及帝。下有过王。故六子虽纯不为乾坤。易姓三十二万三千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中则干率为七百六十。此尧所为四十二者消息

三十六。六子在其数。其三法天。消息中三干也。其四法地。消息中四巛及六子之欲王有三十六消息六子也。帝王始起河洛龙马背察其首蛇亦

然。其首黑者人正。其首白者地正。其首赤者天正。谨其及生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各居应其国中以动静逆顺。此天地神灵佐𦔳之期吉凶

之应。天者即龙蛇。见者非常故谓叐。叐犹异也。于众人为异。知者为叐。各居其国者。甲乙属东于国各有所王。若甲为齐乙为东。夷王者起于此国

中。动谓河洛之水。静谓陵陆之地。以应动静谓之龙蛇见于此为期。龙则用其卦日。蛇则用其卦月。动谓河洛水。静谓陵陆地。各如其逆也。顺逆者。

顺之背君泽。逆之皆扰乱也。亦所生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卦用事。一卦六爻爻一日凡六日初用事。一日天王诸侯也。二日大夫也。

三日卿。四日三公也。五日辟。六日宗庙。爻辞善则善凶则凶。辟。天子也。上既曰叐见日之起者也。所以于国矣又本叐所生发于卦用事六日七

分之中。以知起者之事来诸侯受其言凶者惟天子而已。天子之吉凶皆仿此者也。一轨享国之法。阳得位以九七。九七者四九四七者也。阴得位

以六八。六八者四六四八也。阳失位三十六。阴失位二十四。四九为三十六。四七为二十八。合得六十四。四六为二十四。四八为三十二。合得五十

六。此文王推爻为一世。凡七百二十岁。岁轨是其居位年数也。得位者兼彖变而已。有德者重也。故轨七百二十岁。子受父母之位。行父母之事。年

而谓之数然自勉于轨。即位不如爻数即不勉于轨中厄纪此谓受命之君。享国之时。当其轨年之初。其子孙亦相承位六爻之初位次数然有功

德之继体守文君则厄于轨。谓竟之其受命之君。享国之时。不当其轨年之初其子孙承君值后不如爻之数。则有不能之政则不厄于轨。谓不得

竟之此不能之下当复有不字既脱耳。中犹遭也。不能之君。遭厄则绝无不嗣也。帝王享年国其轨相承各有定年。有德延期不若有德虽有然至

其元末时则有继体守文之君。虽非真轨犹自竟其轨不能之君值厄则纯矣。延期或绝作此三与之则孔子曰。洛书摘六辟日建纪者岁也。成姬

仓有命在河。圣孔表雄德。庶人受命握麟征。易曰阳纪天心建纪者。谓大易爻六七八九之数。此道成于文王圣也。孔表雄著汉当兴以庶人之有

仁德受命为天子。此谓使以获麟为应易犹象也。孔子以历说易名曰象也。今易象四篇是纪古说假借字耳。别序圣人题录兴亡州土名号姓辅

叐符。言孔子将此应之。而作识三十六卷。亡殷者纣。黑期火代。仓精受命女正昌效纪承馀以著当火戊午部也。午为火。必言火代者。木精将生为

之将粗代土也。又当为火子。又使其子为木塞水是𦔳仓精绝殷之象字或作之灭动效承馀以著所当文王所出云今入元者是也。孔子曰。推即

位之术。乾坤三上中下。坤变初六复曰正阳在下为圣人。故一圣二庸。三君四庸。五圣六庸。七小人。八君子。九小人。十君子。十一小人。十二君子。十

三圣人。十四庸人。十五君子。十六庸人。十七圣人。十八庸人。十九小人。二十君子。二十一小人。二十二君子。二十三小人。二十四君子。二十五圣人。

二十六庸人。二十七君子。二十八庸人。二十九圣人。三十庸人。三十一小人。三十二君子。三十三小人。三十四君子。三十五小人。三十六君子。三十

七圣人。三十八庸人。三十九君子。四十小人。四十一圣人。四十二庸人。三已上者。变乾坤之体上极三从下起加是至有消息卦三十六子。坎离震

巽艮兊以次承之。故录图受命易姓者三十二而一终也。六子之坤坎灵国也。孔子曰。极至德之世不过此干三十二世消。三十六世消。乾坤之

君德之至盛为其子孙相承之世。如此而已教之已消也。代圣人者仁。继之者庸人。仁世淫。庸世貇。三十二君之率阳得正为圣人。失正为庸人。阴

失正为小人。得正为君子。今此之言似误三十二君子。又无仁人此宜言小人。上六继圣人者庸言仁者是相发耳。既其字非小辟字又易若代圣

人者庸继之者小人。相协其然乎。小人之世淫。庸则其世貇。会其性矣。二阴之精射三阳当卦自扫。二阴金水也。三阳火土木其王也。末也。皆失其

德阴则起大而强。阳明柔劣而弱。当各以所冝八卦之德扫更正其正也。知命守录其可防钩铃解命图兴。孔子曰。丘文以候授明之出莫能雍。钩

铃二星。近防上将去踈阔为解之者遇除祸之图更兴之也。孔子曰盛阴阳气舍閇信之䫫也。故北方为信。夫四方之义皆统于中央。故乾坤艮㢲位

在四维。中央所以绳四方行也。智之决也。故中央为智。故道兴于仁。立于礼。理于义。定于信。成。于智。五者道德之分。天人之际也。圣人所以通天意。

理人伦。而明至道也。昔者圣人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也。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天地本无形而得有形。则有形生于无形矣。故

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夫乾坤者法天地之象质。然则有天地则有干坤矣。将明天地之所由。故先设问乾坤安从生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

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以其寂然无物。故名之为太易。太初者气之始也。元气之所木始。六易既自寂然无物矣。为能生此太初哉。则

太初者亦忽然而自生。太始者形之始也。形见此天象形见之所本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地质之所本始也。炁形质具而形质故曰浑沦。虽舍此

三始而犹未有分判。老子曰。有物浑成先天地上。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言万物莫不资此三者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

易也易无形畔。此明太易无形之时。虚豁寂莫不可以视听寻。系辞曰。易无体。此之谓也。易变而为一。一主北方气渐生之始。此则太初气之所生

也。一变而为七。七主南方阳炁壮盛之始也。万物皆形见焉。此则太始气之所生者也。孔子曰。复十八世消以三六也。临十二世消以二六也。泰三

十世消以二九二六也。大壮二十四世消以二九一五也。夫三十二世消以三九一四也。皆以爻正为之世数也。后反临不以一九数者。复初九无

据二正正数中自泰以上卦数则壮矣。坤灵图云。孔子以位三不正是谓兴也。孔子曰。姤一世消无所㩀也。遁一世消㩀不正也。否十世消以二五

也。观二十世消以二五四六也。剥十二世消以三四也。复变数也。更以爻位变相发始遁变一爻世二爻世阴少故也。孔子轨以七百六十为世轨

者。尧以甲子受天元为推术。甲子为部起十一月朔日。每一部者七十六岁。如是世积一千五百二十岁后复。然则七十六岁之时。十一月朔旦甲

子。尧既以此为一阴一阳而中分推以为轨度也。以往六来八往九来七为世轨者。文王推爻四乃术数。易有四象。文王用之焉。往布六于北方以

象水。布八于东方以象木。布九于西方以象金。布七于南方以象火。如是备为一爻而正谓四营而成。由是故生四八四九四七四六之数。爻倍之。

则每卦率得七百二十岁。言往来者外阳内阴也。孔子曰。以爻正月为享国数存六期者天子。正月误字。当正云一轨国之法其术意如此。乃终存

六期者。谓与符厄所遭者言天子者不为四位之人也。欲求水旱之厄。以位入轨年数除轨笇尽则厄所遭也。甲乙为饥。丙丁为旱。戊巳为中兴。庚

辛为兵。壬癸为水。卧筭为年。立筭为日。此术谓之意先置今所复值轨卦消息君六天子之轨数干也则七百六十八。复也六百八十八。坎则七百

以作入轨年数除之者。阳爻则除其十四。阴爻则除五十六。从初至上如是再如轨意矣。每除识其数于侧。至于求时而上则厄之所遭耳。笇者为

轨馀年不足复除所识卧笇与立皆年数也。今所求者主于日不用故分别之。必除先入轨年数水旱兵饥得矣。先入轨数前代值之轨除其八年

数者。七百二十岁。四十二岁者。大周万三百四十岁。以除灭上九。上九咸自处其馀一欲得除一帝卦者以次除之。数有多少欲得除日求之也。如

是乃救灾度厄矣阳之法。言阳推法术之将有求厄而为之备也。孔子曰。天之将降嘉瑞应河水清三日青。四日青变为赤。赤变为黑。黑变为黄。各

各三日。河中水安井天乃清明图乃见。见必南向仰天言嘉。善美也。应者。圣王为改治平之所致。水色每变其为所长一明时治平无相胜害之者。

轧为冰为寒。河图将出故先清。南之向天者龙也。图有受而言谓乎兴者也。见三日以三日见六日以六日见九日以九日见十二日以十二日见

十五日以十五日见皆言其馀日。误馀字也。当为陵之圣王闻河如天必下美德于已前齐往受焉。龙乃以图受之。其特不闻。则不知往期龙则至

陵而授焉。陵平地河水变日以备龙图当以月三日时无受之。则后三日龙至陵当以一月六日龙见日无受之者。则后六日龙至陵自此为期验。

故著之云陵曰皆言就者于陵受之时亦扶同。孔子曰。帝德之应洛水先温九日后。五日变为五色玄黄天地之静书见矣。负图出午圣人冲主处

置之气洛水出焉。后寒俱降嘉应效轧也。安静由安井午者龟畏人今而一人故以午言。见五日以五日。见十日以十日。见十五日以十五日。见二

十日以二十日。见二十五日以二十五日。见三十日以三十日。亦谓洛水辛日以备而无受之者。龟六口见就龙陵而受焉期之意与上同也。孔子

曰。君子亦于静若龙而无角河二日清。二日白。二日赤。二日黑。二日黄。君子次圣德者。又降嘉瑞应河水亦为变其日从其应之。与见于清静若龙

无角神蛇也。蛇见水中用日也。一日辰为法。以一辰二辰。以三辰。以四五辰。以六七辰。以八九辰。以十辰。以十一辰。以十二辰。以言河水为蛇将出

而变变而已备而无受之者。蛇不出水就陵而受之。君子之德不能不致于此期从不用日十二为数者不累日也。而当见而无受者。以一日辰为

法谓用其明日期也。辰当为期也。一日十二辰为一丑辰而无受者。期日丑辰见蛇亦见水中此有其期明验也。夜不可见水中赤煌煌如火英图

书蛇皆然也。英犹笔也。光龟之见水中同年。于是水中言之者二皆应且便也。孔子曰。复表日角。表者人形日之章诚也。名复者初震爻也。震之体

在卯日于出焉。又初应在六四于辰在五为牛。牛有角复人表象。临表龙颜。名临者二爻而𢆰体震。震为龙。应在六五。六五离爻也。体南方为上故

临人表在颜也。泰表载干。干。循也。名泰者三爻也。而体艮。艮为山。山为石体有以行惧难之器云应在上六。于人体俱湏参人表载于干土也。大壮

表握诉龙角大辰。艮卦至大壮而立体此为干。其四则艮爻井艮为手握诉者艮也。并二则坎为水有唇。诗云寘之河之历四名卦而震为龙。故大

壮人之表其象也。央表升骨履文。名夫者。五立于辰在斗魁所指者。又五于人体当艮卦于夫亦手体成。其四则震爻也。为足其三犹艮爻于十十

次值本于扸七耀之行起焉。七。者属文北斗在骨足履文夫人之表象明也。姤表耳参漏足履王知多权。姤初爻在㢲。㢲为风。风有声而无形也。九

窍之分。目视形。耳听声。八卦属坎。坎为水。水为孔穴象消卦其道五事。曰听耳而三漏听之至㢲为股。初爻㝡在下足象。消卦其姤离为明人君南

面而治焉。足行于其上。姤人表覆王是由然王人君最尊者。离又为火。火者土寄位焉。土数五当如姤气于其上。故八兼更得性耳。㢲为进退。又为

近利。有知而以进退求利。此谓之姤焉者阴气之始。故因其逐表见其情。遁表日角连理。名遁者以离爻也。离为日。消卦遁主六月于辰未。未为羊

有角。离南方之卦也。五均南方为𢖍。人之眉上曰𢖍。𢖍者平地。连理或谓连珠者。其骨起𢖍之人表亦少少然诗含神雾云。四角主张荧惑司过

也。否表二好文。细或为之时名否卦者三也。三在五体艮之中。艮为木多节。否人之表二时象之。与三艮卦体五坤坤为文故性亦好文也。观表出

凖虎。名观者亦在五艮之中而位上。艮为山。泽山通气。其于人体则鼻也。艮又门阙。观谓之阙凖在鼻上而高显。观人表出之象。艮为禽喙之属。而

当兊之上。兊为口。虎唇又象焉。剥表重童明历元。名剥者五色也。五离爻离为日童月子。六五于辰又在卯。卯西属也。剥离人表重焉。五月封体位

艮。终万物始万物莫盛乎艮。历数以有终始剥人兼之姓自然表象参神实为之。难得缕耳。所闰差也。此皆律历运期相一匡之神也。欲所按合

诚。主正月不三者。此人心之合诚春秋懴卷名也。洛书灵准听曰。气五机七八合提九爻结八九七十二录图起。气王禺之五行机七二十七里也。

二十八宿以存马。二者用事以封相提得一岁俱终。而太一行九宫及位游相结每宫如封之日则参差矣。八九相乘七十二岁。而七百二十岁复

于冬至甲子生象其数以为轨焉。故曰录图起之。初世者戏也。姬通记河图龙出洛书龟予演亦八者七九也。初世也。周礼曰。凡日行水逆地功为

之不行或勒伏义初遗十言之教而尽八封。至文王乃通其教演著阴阳人录之言者也。始仓甄节五七受命。伏义文王皆仓精也。始次言易之法

度。而五七三十五。君位在后爻受文始甄纪也。德数运不俗守录以次第相改七九度变命失宝。俗犹从也。顺之后世之君子不顺行易道次第有

名录也者。将起代变漏七九六千三百则其王命也。合七八八名毕升渐喜六十四精圣性象有录第以所变承动动。毕犹悉令也。八八六十四之

人于有天命也者。即悉喜于将升进也。其性各有象。谓若复表日角之属录次以象所变如其世数垢复去避临起。此谓君臣则不然。王命臣位俱

列也。日者提不者殆易物之慎命不在殆于正也。此言卦也。虽有录图所当王必待日旁有炁提之者乃复可起也。无此气者且当止虽有录图弟

且勿顺天命在今春秋元命包曰。精出于天提日而西北之也。仵者霸。横者距。命历掘执并投者上契辅。摘推失排绌者咸名纪所错中与用材毁

苴仵乃横与错者三皆旁气名投摘亡排绌盖为叐气技文伇力之属摘亡征也。排绌纳也。伯者齐桓𣈆文者。距之若秦始皇者。契辅推契而辅之

也。若夏太康之昆弟。苴始毁者当任用贤才之臣。毁者八风之特所行之见异皆有云为下行则此毁直或改作苴也。五行旋代出辅运相拒与更

用事终始相讨期有从至有馀运有托除要有知衙合七八以视旋机审矣。接距相错之言也。或作拒记除冲言命长短在改之也。孔子曰。立德之

数先立木金水火土德合三百四岁。五德备凡一千五百三十岁火终复初其求金木水火土德日名之法道一纪七十六岁。因而四之为三百四

岁以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乘之。凡为十一万一千三十六以甲为法除之。馀三十六以三十六甲子始数立立筭皆为甲。旁筭亦为甲。以日次

次之。母筭者乃木金火水土德之日也。德益三十六五德而止六日名甲子木德主春眷生三百四岁。庾子金德主秋成收三百四岁。丙子火德主

夏长三百四岁。壬子水德主冬藏三百四岁。戊子土德主季夏致养三百四岁。六子德四正。四正。子午卯酉也。而期四特凡一千五百二十岁终一

纪五德者。所以立尊号论天弗志长久。六日名甲子。谓五德竟至扵六其号名为甲子。故林德后是六甲子故弗误字。当常志古字与志同。今时受

作职者也。孔子曰。丘按录谶论国定符。以春秋西狩题钊表命予亦握嬉帝之十二当兴平嗣出妃妾妾得乱。十世孝明字也。不勤竭承维表循符

当至者塞政在枢害时失命缺寿以符瑞伏代灾七录握藉成年剟裦当至寒林征之应闭不来也。为政如此塞必在枢谓不用七政。则害四时之

气既元年命以当致瑞支代或为佐之也。期凶敕候修身练缺邮专兊兊德始克免延期上以至深道之故以此言劝协掖之言圣人承天意也。殷

勤然练犹泽邮过也。兊或为说也。自然之谶推引相抅沮思愈知命不或世帝思图也。夫天道三微而成一著。三著而体成。三微而成一著。自冬至

至正月中为泰卦。三著成体则四月为乾卦。以三微一著之义。则与三著成体不协盖写之误也。原経之义三而成一著一爻也。三著成体乃泰卦

也。是则十日为微。一月为著矣。十有八变而成卦之数。恐未尽。注意故不改随上六物繋之。乃从维之。言六二欲九五拘之推六既为政应又非其

事。六二盖亦当二六先师不改故亦不改主岁之卦。注以为泰否之卦冝贞戌亥盖据屯象推之也。为其图者以为贞戌酉。按注则违图。按图违経

则失图之夹。而注亦又错今以经义推之。同位阴阳退一辰相避也。按图位无同时又何避焉。不合一也。又屯蒙之贞违経失义。不合二也。否泰不

比及月。不合三也。経曰。乾贞于子。坤贞于未。乾坤阴阳之生也。阴退一辰故贞于未。至于屯蒙则各贞其日言岁终则各从卦次是也。且屯蒙为法

也。泰否言独各贞于辰。中孚小过言法轧坤。盖诸异者否泰于封位属为𢖍法宜相避数言独贞辰也。北辰共共否贞申右行。则三阴在西。三阳在

北。泰贞寅左行。则三阳在东。三阴在南。是则阴阳相比共复乾坤之体也。申孚贞于十一月子小过正月之卦也。冝贞于母二月卯而贞于六月非

其次。故言象法乾坤其馀乘卦则自贞于其同位。仍相避可知也。谨撰所闻其馀君子为肬赘而非之。问其馀君子庸人求乎免也。

胡一桂冀传外篇乾坤凿度

题包羲氏先文公孙轩辕氏演古籕文。苍颉修为上下二篇。首称黄帝曰。绍兴读书日苍颉注凿度二卷

干凿度上文古文八卦。古文天字。古文地字。古文风字。古文山字。古文水

字。古文火字。古文雷字。古文泽字。大象八。干天坤地。离日。坎月。巽风。震雷。良山。兊泽。四门。干天门。坤人门。巽风门。亦为地户艮鬼门。四

正月坎水魄日离火宫雷水震日月出入门泽金水兊日月往来门 索象画卦配身。一取象。二裁形。三取物。四法天地宜。五分上下属六象成

数生。天数地数。卦数爻数。衍天地和合数。乾策坤策。八策。日力月力。八象。大尽数生天数天地合策数蓍。

坤凿度下文坤元十性。坤有八色。坤属坤性体坤有变化。坤有四象。坤有四道象卦法

物。程舜俞曰。乾坤二凿度序称包羲氏作注。称其书谓序乾坤之元体与易大行者也。考其间有所谓太一九宫。卦宫卦气。月卦爻位之法。与夫

轨𥯻占筭之术。律历相生之数。古今术家多用之。又似阴阳卜筮者流。托为包羲氏书以自神其说也。

干凿度曰。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按后汉张䟽𢖍云。臣闰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汉书注云。易干凿度曰。太一取其

数以行九宫。郑玄注。太一北辰名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中央。中央者北辰所居。故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子。阴起午。是以太

一下九宫从坎宫始。自此从坤宫。又自此从震宫。又自此从巽宫。所从半矣。还息中央之宫。既又自此从干宫。又自此从兊宫。又自此从艮宫。又自

此从离宫。行则周矣。上游息于太一之星反子宫行起。始坎终离。故姚小彭云。今所传戴九履一之国。乃干凿度九宫法也。

黄氏日抄乾坤凿度凿度不知谁所作矫黄帝而为之言云。庖犠氏之古文黄帝演古籀丈。而苍颉修为上下篇。上篇干凿度。凿。开也。度。路也。圣

人凿开天路。显彰化源也。其说谓有太易。而有太初。而有太始。而有太素。乃及古帝者之代兴。乃及乾坤巽艮之四门乃及坎离震兊之四正。至若

配身取象取物制度等说。支离矣。下篇坤凿度也。谓太古变干之后。次凿坤度。谓坤元十性。谓坤有八色。曰荡配。曰凌配。支离益甚矣。轧坤凿度之

言。大率词涩而理寡。又有周易乾凿度。周易坤凿度二篇。又皆矫孔子而为之言。窃取系辞馀。自太极两仪八卦而生六十四卦。而至爻象。复归太

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说。谓太易未见气也。太初气之始也。太始形之始也。太素质之始也。较之乾坤凿度文颇明直。是出一人之手。而伪为古今华

质之不同。以互相发明者欤。然以日之十干。辰之十二支。星之二十八宿。指为大衍之数五十。于易未必合。而以易之三百六十析当期之日。是京

房卦气之法。此书正为此作。而前胃大易为重耳。若其谓入戊午部二十九年。伐崇侯。作灵台。改正朔。布王号。天下受箓应河图。又谓消息卦纯者

为帝。不纯者为王。恐皆非君子之言。而谓以帝乙生日为名。亦非殷以即位之年太岁为号。考历者已得之矣。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四千七百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