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 (四部丛刊本)/卷第十三
法苑珠林 卷第十三 唐 释道世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明万历刊本
|
法苑珠林卷第十三
唐上都西明走沙门释道世玄恽撰
千佛篇第五之一
七佛部
述意
盖闻九土区分四生殊俗昏波易染慧业难基久复
爱河长流苦海不生意树未启心灯故三明大圣八
解至人总法界而为智竟虚空以作身形无不在量
极规矩之外智无不为用绝思议之表不可以人事
测岂得以处所论将欲启愚夫之视听须示真人之
影迹其犹谷风之随啸虎庆云之逐腾龙感应相招
仰惟常理自鹿树表光金河匿曜故像法众生归向
有征虽千佛异迹一智同途大悲平等随性欲而利
生弘誓庄严运慈舟而济溺众生有感机缘契会也
出时
述曰今据贤劫一代分为四时一坏二空三成四住
就此四中成劫已往坏空未至今在住劫故有千佛
出现大约而言三佛已往今是第四释尊遗法此四
时中各分二十小劫总为八十小劫始为一大水火
劫名为贤劫也就住中二十别小劫内依立世阿毗
昙论云十一劫是未来八劫是过去今释迦佛当第
九劫内成佛问此贤劫中成坏空劫佛不出世唯取
住劫此住劫中复未来唯十一小劫何得顿有九百
九十六佛一时出世耶答曰实如所难古来诸佛亦
有斯妨会意稍难今依药王药上佛名经等略知途
路且先录药王药上经文后引佛名经和会劫有延
促不同故药王药上经云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
言我曽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学
道闻是五十三佛名闻已合掌心生欢喜复教他人
令得闻持他人闻已展转相教乃至三千人异口同
音一心敬礼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其千人
者华光佛为首下至毗舍浮佛于庄严劫得成为佛
过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拘留孙佛为首下至楼
至如来于贤劫中次第成佛后千佛者日光如来为
首下至须弥相佛于星宿劫中当得成佛若依佛名
经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毗婆尸如来过去三十劫
有佛出世名尸弃如来即此劫中复有佛出世名毗
舍浮如来问曰此九十一劫为大为小答曰是大劫
也问曰何以得知依旧婆沙论云释迦菩萨因地从
毗婆尸佛以来种相好业至今第九住劫以经九十
一大劫故旧俱舍论云释迦菩萨由礼底沙佛精进
力故即得超九大劫究竟成佛故知九劫既大馀九
十一劫宁不是大又依药王药上经庄严劫贤劫星
宿劫各有千佛出世即知此劫亦是大阿僧祇劫又
药王经中若善男子善女人及馀一切众生闻是五
十三佛名者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不堕恶道
依此文势展转名庄严劫贤劫星宿劫等各有千佛
出世故知是过于大劫阿僧祇劫至今贤劫中四佛
出世者亦是阿僧祇劫非是住小劫也既是大劫故
于贤劫之中千佛出世无所疑也又长阿含经云过
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毗婆尸复过去二十一劫有佛
出世名尸弃复过去三十一劫有佛出世名毗舍婆
此尸弃佛及毗舍婆佛依佛名经即此劫中有二佛
出世不别或容阿含翻译剰此三十一劫也又更一
释云依立世阿毗昙论二十住劫中过去八劫已有
三佛出世释迦当现在第九劫出世即以前九劫已
有四佛出世未来犹有十一劫焉知不有多佛出世
耶故经云或有一劫中有无量佛出世或无数劫中
空过无有一佛出世以此义准纵是小劫多佛出世
亦自无妨良由众生根有强弱故感见不同也〈此义难知〉
〈更推后哲〉
述曰此贤劫千佛所化住境堤封周统奄及三千大
千世界所居土地最为中也以佛是能化之人心实
虚中所化之人及以方处亦皆是中故此有金刚之
座馀方馀域无此座故佛则不居故瑞应经云此方
国土三千日月万二千天地之中央也佛之威神不
生边地若居边地地为之倾斜是以古往佛兴皆出
于此同斯成感良为明证也如长阿含经云过去九
十一劫有佛出世名毗婆尸人寿八万岁复过去三
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尸弃人寿七万岁复过去三十
一劫有佛出世名毗舍浮人寿六万岁复过去此贤
劫中有佛出世名拘楼孙人寿五万岁又贤劫中有
佛出世名拘那含人寿四万岁又贤劫中有佛出世
名迦叶人寿二万岁我今出世人寿百岁少出多减
依智度迦延论据释迦人寿一万岁世时合出为观
众生一万岁已来无机可度乃至百岁众生见苦敦
逼劫欲将末故出乎世故论云劫末佛兴世劫初转
轮王出二不同如下轮王篇说
姓名
此下并依増壹阿含经云七佛父母姓字经云第一
维卫佛第二式佛第三随叶佛此三佛同姓拘楼〈长阿〉
〈含经云第一名毗婆尸佛第二尸弃佛第三毗舍婆佛〉第四拘楼秦佛第五拘
那含牟尼佛第六迦叶佛此三佛同姓迦叶〈长阿含经云第〉
〈四名拘楼孙佛第五拘那舍佛第六同名迦叶佛〉第七今我释迦牟尼佛姓
瞿昙
种族
第一维卫佛第二式佛第三随叶佛此三佛同是刹
利王种第四拘楼秦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迦
叶佛此三佛同是婆罗门种第七今我作释迦文佛
是刹利王种第一维卫佛父字槃裱刹利王母字槃
头末陀所治国名刹末提第二式佛父字阿轮拏刹
利王母字波罗诃越提所治国名阿楼那和提第三
随叶佛父字须波罗提和刹利王母字耶舍越提所
治国名阿耨忧摩第四拘楼秦佛父字阿枝达兜婆
罗门种母字随舍迦所治国名轮诃利提那王字须
诃提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父字耶睒钵多婆罗门种
母字郁多罗所治国名差摩越提王字差摩第六迦
叶佛父字阿枝达耶婆罗门种母字檀那越提耶所
治国名波罗私王名其隋第七今我作释迦文尼佛
父字阅头檀刹利王种母字摩诃摩耶所治国名迦
维罗卫先大王名槃提〈统而言之总有四族一婆罗门二刹帝利三毗舍四首陀〉
〈然则后二族卑非上尊之所托前二种贵寔正觉之宅生婆罗门徳行清高刹帝利威恩遐举智度论曰〉
〈随时所尚佛生其中故释迦出刚强之世托王种以振威迦叶生善顺之时居净行而标徳也〉
道树
第一维卫佛得道为佛时于波陀罗树下第二式佛
得道为佛于分涂利树下第三随叶佛得道为佛时
于菩萨罗树下第四拘楼秦佛得道为佛时于斯利
树下第五俱那含牟尼佛得道为佛时于乌暂树下
第六迦叶佛得道为佛时于拘类树下第七今我作
释迦牟尼佛时于阿沛多罗树下夫绣桷丹楹者非
出家之高躅䕃松藉卉者爰入道之清规何者俗以
形骸之可贵故华屋以居之道以室家之可累故脱
屣而弃之凡百仕人孰能先觉聿我调御之师是曰
生知成道涅槃初生说法皆依树下斯其旨焉有落
发抽簪排荣涕利可不景慕而置心哉
身光
如观佛三昧经云毗婆尸佛身长六十由旬圆光百
二十由旬尸弃佛身长四十由旬圆光四十五由旬
通身光一百由旬毗舍婆佛身长三十二由旬圆光
四十二由旬通身光六十二由旬拘留孙佛身长二
十五由旬圆光三十二由旬通身光五十由旬拘那
含牟尼佛身长二十五由旬圆光三十由旬通身光
长四十由旬迦叶佛身长十六丈圆光二十由旬释
迦牟尼佛身长丈六圆光七尺七佛身并紫金色〈敬寻〉
〈法身平等非有优劣但随机业异故现化不同是以释迦牟尼出也紫金色而千比丘咸见赭容十六信〉
〈士偏视灰色自彼之异佛恒一也类此而言谓无惑焉〉依弥勒下生经云身长
十尺圆光二十丈
会数
第一维卫佛前后三会说法初会说经有十万比丘
皆得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九万比丘皆得阿罗汉
第三会说经有八万比丘皆得阿罗汉〈长阿含经云毗婆尸佛初〉
〈会弟子有十六万八千人二会弟子有十万人三会弟子有三十六万八千人〉第二式佛亦
三会说法初会说经有九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二
会说经有八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三会说经有七
万比丘皆得阿罗汉〈长阿含经云尸弃佛初会弟子有十万人第二第三会数并同〉
第三随叶佛再会说法初会说经有七万比丘皆得
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六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四
拘楼秦佛一会说经有四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五
拘那含牟尼佛一会说经有三万比丘皆得阿罗汉
第六迦叶佛一会说经有二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
七今我作释迦牟尼佛一会说经有千二百五十比
丘皆得阿罗汉
述曰上来所列七佛说法度人多少者此据小乘如
来初成佛时创度外道回邪入正声闻弟子以为亲
侍故限斯数若据如来一代说法度三乘人得入道
者则无量无边故奘法师云依如西域释迦一代说
法总有三时第一时中为诸声闻说有相法为破外
道执令悟得道第二时中为小行菩萨说无相法为
破声闻令悟无相大乘第三时中为大行菩萨双说
有相无相法为破有相无相法令悟中道究竟圆教
于此三时一一随机广化无量或展转从三乘弟子
边闻法得道亦尘沙无数不可以一文定不可以一
义局也
弟子
依长阿含经云毗婆尸佛有二弟子一名骞荼二名
提舍尸弃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毗浮二名婆毗舍婆
佛有二弟子一名扶游二名郁多拘楼孙佛有二弟
子一名萨尼二名毗楼拘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舒
般那二名郁多楼迦叶佛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
婆罗婆我今有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大目揵连
〈上来列名各述二者此据声闻中第一者故别论之〉毗婆尸佛有执事弟子名
无忧尸弃佛有执事弟子名忍行毗舍婆佛有执事
弟子名寂灭拘楼孙佛有执事弟子名善觉拘那含
佛有执事弟子名安和迦叶佛有执事弟子名善友
我今有执事弟子名阿难毗婆尸佛有子名方膺尸
弃佛有子名无量毗舍婆佛有子名妙觉拘楼孙佛
有子名上胜拘那含佛有子名导师迦叶佛有子名
进军我今有子名罗睺罗
久近
依菩萨本行经云毗婆尸佛如来灭后正法住世经
二万岁神闻佛如来灭后正法住世经六万岁〈别经云尸〉
〈弃佛〉拘楼孙驮佛如来灭后正法住世经五百岁拘那
含牟尼佛如来灭后正法住世二十九日迦叶佛如
来灭后正法住世经于七日释迦佛如来灭后正法
住世五百岁像法住世亦五百岁〈依善见论云正法住世一千年〉
因缘部
述意
夫千佛乘晖万灵景烛观机适务极圣弘恩所以圣
人陈福以劝善示祸以戒恶小人谓善无益而不为
谓恶无伤而不去然有殃有福之言乃华而不实无
益无伤之论则信而有徴是以大圣慈愍哀斯愚惑
广兴六度接引四生弘宣二谛停毒三有故垂无限
之悲计贤劫之缘也
引证
依五仙人经云久远无数劫时有仙人处于林薮四
人为主一人供给奉事未曽失意一日远采果浆寤
不时还至日已中四人失食怀恨可为凶咒遂感而
死复生人中有梵志能相占之为王后果为王佛言
王者则吾是四仙人者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
叶佛弥勒佛是也其梵志者调达是也又智度论云
劫尽烧时一切皆空众生福力十方风至相对相触
能持大水有一千头人二千手足名为韦纽天是人
䐡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华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
华中有人结跏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梵天王
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是梵天王坐莲华上是
故诸佛随世俗故云宝莲华上结跏趺坐说六波罗
蜜又大悲经云佛告阿难何故名为贤劫者由此三
千大千世界劫欲成时尽为一水时净居天以天眼
观见此世界唯一大水见有千枝莲华一一莲华名
为千叶金色金光大明普照香气芬熏甚可爱乐彼
净居天因见此事心生欢喜赞言希有如此劫中当
有千佛出兴于世以是因缘遂名此劫号之为贤我
灭度后此贤劫中当有九百九十六佛出兴于世拘
留孙佛如来为首我为第四次复弥勒当补我处乃
至最后卢遮如来如是次第汝应当知〈馀经后佛号为楼至〉
业因
依千佛因缘经云尔时世尊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从
石室出问阿难言今诸声闻诸菩萨等皆讲何论阿
难白佛言世尊诸菩萨众各各自说宿世因縁时有
跋陀婆罗菩萨白佛言我于今日欲少谘问唯愿天
尊为我解说说是语时八万四千诸菩萨等各脱璎
珞散佛供养所散璎珞住佛顶上如须弥山严显可
观有千化佛坐山窟中时诸菩萨白佛言世尊此贤
劫千佛过去世时种何功徳常生一处同共一家于
一劫中次第当得菩提化度众生尔时世尊告诸菩
萨言吾当为汝分别广说汝今当知乃往过去无量
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复过是数此世界名大庄严劫
名大宝有佛名宝灯焰王如来佛寿半劫正法化世
住于一劫像法化世住于二劫于像法中有一大王
名曰光徳十善化民如转轮王尔时大王教诸人民
读毗陀论时学堂中有千童子年各十五聪敏多知
闻诸比丘赞佛法僧有一童子名莲华徳白善称比
丘言云何名佛法僧比丘答言
波罗满足 净性觉智慧 胜心得成就
故号名为佛 无染性清净 永离于世间
不观世五阴 常住名为法 身心常无为
永离四种食 为世良福田 故称比丘僧
时千童子闻三宝名各持香华随彼比丘入塔礼拜
见佛色像五体投地即于像前发弘誓愿各发阿耨
菩提心过算数劫必得成佛如今世尊随寿长短皆
命临终时以闻三宝善根因缘故除却五十一劫生
死之业命终之后得生梵世自忆往世闻三宝名得
生天上时千梵王各乘宫殿持七宝华至塔供养于
像时千梵王异口同音而说偈言
慧日大名称 久住善寂地 闻名除诸恶
自然生梵世 我今头面礼 归依大解脱
说此偈已各还梵世跋陀婆罗汝今当知时彼国王
十善化人者久已成佛毗婆尸如来是善称比丘尸
弃如来是时千童子岂异人乎今拘留秦佛乃至最
后楼至如来是跋陀婆罗汝今当知我与贤劫千菩
萨从彼佛所闻三宝名始发阿耨菩提心其事如是
佛告跋陀婆罗菩萨言过去无数阿僧祇劫此娑婆
世界有一大国名波罗柰王名梵徳常以善法化诸
人民以国付子出家学道得辟支佛踊身虚空化十
八变时千梵王各以衣裓盛诸妙华至优昙林中供
养辟支佛白佛言大徳为我说法时辟支佛踊身虚
空化十八变舒手现足中有一梵王名曰慧见告馀
梵言我见辟支佛受持五戒以戒斋法当行十善观
诸缘起以此善根回向甚深阿耨菩提愿我作佛过
于辟支佛百千万亿时千梵王命终之后于娑婆世
界千四天下为千转轮王寿命八万四千岁临命终
时雪山之中有一婆罗门聪明多智寿命半劫于先
经中闻过去佛号栴檀庄严如来彼佛为说甚深檀
波罗不见施受心行平等时大仙人闻此事已从
雪山出诣千圣王赞说施法时千圣王各以国土付
其太子出家学道时千圣王于雪山中各立草庵求
无上道即获五通飞腾空虚寿命一劫时雪山中有
大夜义身长四千里利牙上出高八十里面十二里
眼出迸血光如融铜左手持剑右手持义住圣王前
高声唱言我今饥渇无所饭食惟王矜愍施少饮食
时千圣王告夜义言我等誓愿一切施与各各以水
澡夜义手授以仙果而令食之夜义得果怒弃置地
告圣王言我父夜义啖人精气我母罗刹恒啖人心
饮人𤍠血我今饥急唯须人心血何用果为时千圣
王告夜义言一切难舍无过已身我等今日不能舍
心持用相与是时夜义即说偈言
观心无心相 四大色所成 一切悉能舍
乃应菩萨行
时雪山中有婆罗门名牢度跋提白夜义言唯愿大
师为我说法我今不惜心之与血即脱单衣敷为高
座即请夜义令就此座时大夜义即说偈言
欲求无为道 不惜身心分 割截受众苦
能忍犹如地 亦不见受者 求法心不悔
一切无吝惜 犹如救头然 普济众饥渇
乃应菩萨行
时牢度跋提闻是偈已身心欢喜即持利剑刺胸出
心是时地神从地涌出白牢度跋提唯愿大仙愍怜
我等及山树神莫为一鬼舍于身命牢度跋提告诸
神言
此身如幻焰 随现即变灭 犹如呼声响
呼已更不应 四大五阴力 其势不久停
于千万亿岁 未曽为法死 我今为法故
以心血布施 慎勿固遮我 障我无上慧
以此布施报 誓愿成佛道 若后成佛时
要先度汝等
说此偈已卧夜义前以剑刺颈施夜义血即复破胸
出心与之是时天地大动日无精光无云而雷有五
夜义从四方来争取分裂竞共食之食已大叫跃立
空中告千圣王谁能行施如牢度跋提如此行施乃
可成佛时千圣王惊怖退没不欲菩提生变悔心各
欲还国时五夜义即说偈言
不杀是佛种 慈心为良药 大慈常安隐
终无老死异 一切受身者 畏杀毒害人
是故诸菩萨 教我不杀戒 汝今若畏死
常行不杀事 云何欲还国 舍静求愦闹
时千圣王闻此语已皆默然住佛告跋陀婆罗菩萨
汝今当知第一婆罗门赞檀波罗者过去定光明
王佛是牢度跋提者过去然灯佛是千圣王出家学
道见然灯佛行诸苦行心生悔恨于一劫中堕大地
狱虽堕地狱菩提愿力庄严心故火不能烧从是已
后复得值遇灯明王菩萨为其说法从地狱出广为
赞叹过去千佛解脱称庄严佛乃至自在王佛时千
圣王闻千佛名欢喜敬礼以是因缘超越九亿那由
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跋陀婆罗汝今当知时千圣
王岂异人乎我等贤劫千佛是也
种姓部
述意
敬寻白净所承出自悫师摩王圣轮相纂亿业重晖
所以释迦权应示现降生托迹既显苗裔遂彰故应
迦毗丈六金容现三十二相之仪统领三千大千之
化愍彼四流之漂运斯六度之舟也
王族
如长阿含经云天地初成诸天下来食其地味变化
为人因有诤起众议立主选得一人豪族最尊策为
国主以治百姓此即是释迦先祖之王〈广如前劫量篇具说〉又
依楼炭经云后有他王治化不如先王其寿遂减生
至八万岁展转稍减至一万岁乃至百岁从劫初有
王名大人相已来依四分律总算合有八万四千二
百五十三王出世其中别有十大转轮圣王王四天
下自外诸王不可备列且列如来七世祖族名讳具
录如下故五分律云过去有王名郁摩王〈四分名悫师摩〉此
王庶子有四名一名照目〈长阿含经名曰面光〉二名聪目〈经名食众〉
三名调象〈经名路指〉四名尼楼〈经名庄严〉尼楼王有子名乌头
罗乌头罗王有子名瞿头罗瞿头罗王有子名尸休
罗尸休罗王有四子一名净饭二名白饭三名斛饭
四名甘露饭若依长阿含经四分律等皆云师子颊
王有四子一名净饭王有二子〈一是菩萨二是难陀〉第二白饭
王有二子〈一是调达二是阿难〉第三斛饭王有二子〈一是摩诃男二是阿〉
〈那律〉第四甘露饭王有二子〈一是娑婆二是跋提〉依智度论云师
子颊王有一女名甘露味甘露味有子名施婆罗依
杂阿含经云世尊姑子名低沙比丘是也依分别功
徳论云阿难有妹出家作比丘尼〈不出名字〉嫌迦叶诃阿
难作小儿者是又大方便经云白净王劫初已来嫡
嫡相承作转轮王近来二世不作轮王而作阎浮提
王又优婆塞戒经云我于初释迦佛所发心于宝顶
佛所满初僧祇于然灯佛所满第二僧祇于迦叶佛
所满第三僧祇〈俱舍论云逆次逢胜观然灯宝髻佛则毗婆尸所满三僧祇若正满为言〉
〈在于胜观已满为语在于饮光经论不同理各据矣良由释迦高贵古今无比宿殖福因今受胜报〉
种姓
如十二游经云阿僧祇时有菩萨为国王其父母早
丧让国与弟舍行求道遥见一婆罗门姓曰瞿昙因
从学道婆罗门言当解王衣如吾所服受瞿昙姓于
是菩萨受瞿昙姓入于深山食果饮水坐禅念道菩
萨乞食遂还国界举国吏民无能识者谓为小瞿昙
菩萨于城外甘蔗园中以为精舍〈佛所行赞经云甘蔗之苗裔释无胜〉
〈净王财徳纯备故曰净饭王案净饭远祖乃是瞿昙之后身以其前世居甘蔗园故经瞩甘蔗之苗裔也〉
于中独坐时有五百大贼劫取宫物路由菩萨庐边
明日捕贼踪迹在菩萨舍下因收菩萨前后劫盗法
以木贯身立为尖摽血流于地是大瞿昙以天眼见
之便以神足飞来问曰子有何罪酷乃尔乎卿无子
孙当何系嗣菩萨答言命在须臾何陈子孙王使左
右弩弓射杀之瞿昙悲哀涕泣下棺敛之取土中馀
血以泥团之著二器中还其精舍左血著左器中其
右亦然大瞿昙言是道人若其志诚天神当使血化
为人却后十月左即成男右即成女于是便姓瞿昙
氏一名舍夷〈舍夷者是西方贵姓之号〉血化为人乃是宿世之事
恐文繁故不可具说所因也又菩萨本行经云甘蔗
王次前有王名大茅草即以王位付诸大臣大众围
绕送王出城剃除须发服出家衣王出家已持戒清
净専心勇猛成就四禅具足五通得成王仙寿命极
长至年衰老肉消背曲虽复拄杖不能远行时彼王
仙诸弟子欲往东西求觅饮食取好软草安置笼里
用盛王仙悬树枝上何以故畏诸虫兽来触王仙时
诸弟子乞食去后有一猎师游行山野遥见王仙谓
是白鸟遂即射之时彼王仙既被射已有两滴血出
堕于地即便命终彼诸弟子乞食来还见彼王仙被
射命终复见有血两滴在地即下彼笼将王置地集
聚柴木焚烧王尸收骨为塔复将种种杂妙香供
养彼塔尊重赞叹承事毕了尔时彼地有两滴血即
便生出二甘蔗芽渐渐高大至时甘蔗熟日炙开剖
其一茎蔗出一童子更一茎蔗出一童女端正可喜
世无有双时诸弟子心念王仙在世之时不生儿子
今此两童是王仙种养䕶看视报诸臣知时诸大臣
召唤解相大婆罗门教令占相并遣作名彼相师言
此童子者既是日炙熟甘蔗开而出生故一名善生
又其从甘蔗出故第二复名甘蔗生又以日炙甘蔗
出故亦名日种彼女因缘一种无异故名善贤复名
水波时彼诸臣取甘蔗种所生童子㓜小年时即灌
其顶立以为王其善贤女至年长大堪能伏事即拜
为王第一之妃
求婚
如菩萨本行经云时迦毗罗城不远复有一城名曰
天臂彼天臂城有一释种豪贵长者名为善觉大富
多财积诸珍宝资产丰饶具足威徳称意自然无所
乏少舍宅犹如毗沙门王宫殿无异彼释长者生于
八女一名为意二名无比意三名大意四名无边意
五名发意六名黒牛七名瘦牛八名摩诃波阇波提
〈隋言大慧亦云梵天〉而此梵天于诸女中年最㓜小初生之日
为诸能相婆罗门师观占其体云此女嫁若生儿者
必当得作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七宝自然千子具足
乃至不用鞭杖治民时善觉女年渐长成堪欲行嫁
白净王闻自国境内有一释氏甚大豪冨生于八女
端正少双乃至相师占观其女当生贵子时净饭王
闻是语已作如是言我今当索是女作妃令我甘蔗
转轮圣王苗裔不绝〈此是律家作如是说又言大慧是菩萨母者此依阿波陁那经〉
〈文又言输头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阿波陀那经说检诸经文此义是实也〉时净饭
王即遣使人往诣善觉大长者家求索大慧为我作
妃波阇波提〈隋言生活本〉尔时善觉语彼使言善使仁者
为我谘启大王言我有八女一名为意乃至第八名
为大慧何故大王求最小者大王且可待我处分七
女竟已当与小女大慧作妃时净饭王复更遣使语
长者言我今不待汝一一嫁七女讫然后取于大慧
作妃汝八头女我尽皆取时善觉释报大王言若如
是者依大王命随意将去时净饭王即遣使人一时
迎取八女向宫至于宫已即纳二女自用为妃其二
女者第一名为意第八名大慧者自馀六女分与三
弟一人与二并妻为妃时净饭王纳意姊妹内于宫
中纵情嬉戏欢娱爱乐依诸王法治化四方又菩萨
本行经云时甘蔗王有第二妃绝妙端正生于四子
一名炬面二名金色三名家家象众四名别成其第
一善贤妃唯生一子名为长寿端正可喜世间少双
然其骨相不堪作王时善贤妃如是思惟甘蔗种王
有此四子炬面等辈兄弟群强我今唯有此之一子
虽极端正而无有双然其相分不堪为王作何方便
令我此子得绍王位复作念是甘蔗王今于我边无
量敬爱深心染著纵情荡意我今可穷极妇人庄饰
之法令王于我重生沈湎若得如心我于屏处当乞
求愿思惟是已如上所说庄严自身令极殊绝至于
王边王见妃来生重爱敬纵逸其心见王生如是心
已二人眠卧妃白王言大王当知我今从王乞求一
愿愿王与我王言大妃随意不逆从心所欲我当与
妃时妃重质王言若与我愿不得变悔王言一与妃
愿后若悔者当令我头破作七分妃言大王王之四
子炬面等辈愿傧出国遣我生子长寿为王时甘蔗
王即语妃言我此四子无有过失国境之内有何非
祥不听其住妃又白言王已先立誓我若悔者头破
七分王告妃言我如前言与妃所愿时甘蔗王过此
夜后至明清旦集聚四子而告敕言汝四童子今可
出去我治化内不得居住远向他国时四童子胡跪
合掌白父王言大王当知我等四人无有罪恶无诸
过咎云何父王忽然傧我出于国果王敕子言我知
汝等实无过失此非我意驱傧于汝此善贤大妃之
意彼妃乞愿我不违彼令汝出国时四王子所生之
母各求乞随儿去王报诸妃随汝意去时妃眷属及
诸臣百姓等各白王言今遣此四子令出国者我等
诸臣各亦求随去王言任意时甘蔗王敕诸王子从
今已去若欲婚姻不得馀处取他外族还于自家姓
内而莫令甘蔗种姓断绝彼诸王子受父王教已各
各自将所生之母并及眷属资财诸驮乘等即向北
方到雪山下经少时住有一大河名婆耆罗洟度于
彼河上雪山顶游涉久停见川宽平无诸坑坎埠阜
唯生软细青草清净可爱树林华果蔚茂敷荣王子
见已共相谓言可于此间造城治化尔时王子既安
住已忆父王语于自姓中求觅婚姻不能得妇各纳
姨母及其姊妹共为夫妻依于妇礼一随王教二恐
释种杂乱相生尔时日种甘蔗之王召一国师大婆
罗门来语之言大婆罗门我四王子今在何处国师
答言大王当知王之四子已各出国向于北方乃至
已生端正男女时甘蔗王为自所爱诸王子故心思
欲见意情欢喜而发是言彼诸王子能立国计大好
治化彼等王子是故立姓称为释迦以释迦住大树
蓊蔚枝条之阴是故名为奢夷耆耶以其本于迦毗
罗仙处所住故因城立名故名迦毗罗婆苏都时甘
蔗王三子没后唯一子在名尼拘罗〈隋言别成〉长阿含经
云住直树林又号释林因林为姓又父王闻四子端
正曰此真释子也
法苑珠林卷第十三
音释 剩〈实证切馀也〉裱〈陂矫切〉赭〈章也切赤色也〉愦〈古对切心乱也〉悫〈苦角〉
〈切〉裔〈馀制切种族也〉剖〈普后切破也〉傧〈必刃切斥也〉
〈冝兴居士吴达可施赀刻此 法苑珠林第十三卷 吴江比丘明觉对 瓯宁唐士登书 溧水端本澄刻 万历辛卯春清凉山妙徳庵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