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通志 (四库全书本)/卷055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五十四 浙江通志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浙江通志卷五十五
  水利
  湖州府乌程归安二县附郭
  霅溪 在安定门内即江子汇是也馀不溪前溪北流水苕溪四水总会于江子汇谓之霅溪详见山川
  苕溪 在城西一流入清源门一流从清源门外沿壕至临湖门外合霅溪入太湖互见山川
  横塘 在府治南一里在城者谓之横塘城外谓之荻塘太平寰宇记晋太守殷康所开元和郡县志一名吴兴塘太守沈嘉之所建灌田二千馀顷吴兴掌故唐开元中乌程令严谋达重开荻塘乌程县城外河道
  太湖 在府北一十八里广二百八十三里周回三万六千顷连接四郡界弘治湖州府志太湖旧有沿湖之堤多为溇溇有斗门制以巨木甚固门各有闸板遇旱则闭之以防溪水之走泄有东北风亦闭之以防湖水之暴涨舟行有所舣泊官主其事为利浩博沿湖诸溇三十八俱属乌程旧志修湖溇记云湖溇三十六其九属吴江其二十七属乌程惟计家港近溪而阔独不置闸绍兴二年知州王回修之又改二十七溇名曰丰登稔熟康宁安乐瑞庆福禧和裕阜通恵泽吉利泰兴富足固益济皆冠以常字欲其常有是美也久废不闸明弘治七年布政司参政周季麟度地为堤通溇港备旱潦湖不为害钱福重筑湖堤记天子御极之七年延访能言水利者授工部侍郎徐公贯同巡抚都御史新昌何公鉴经理东南二公既审知东南巨浸在太湖廼巡湖之下流得浦渎入海者躬督常苏松三郡疏濬之而以湖之上流授浙江布政司左参政江西周公季麟治之周公乃按湖郡躬历乌程长兴之涯而叹曰是在禹贡所谓震泽者也泽以潴水而震荡不定故难为功跨湖苏松常四郡所潴既大下流难疏于是得周文襄公所筑湖堤故迹而诹众议兴复湖守河南郑君宏贰守广东何君文英治农判山西杨君清咸曰此吾守土亲民之责也遣长兴丞江西胡君健量度地势自乌程抵宜兴界凡七十里咸堤焉其崇为一丈广与崇仿而加尺者五复窦其堤以通溇港者二十九为石桥于窦二十六旱潴涝泄不惟不能为害而且为利矣用人力者四千用粮者八百馀石功始于某月落成八年乙卯是岁秋果大有崇祯乌程县志万历四十二年知县曾国祯勘得苕为泽国水多岐出其冲则漕艘之所经其僻而四散则田间之所以备旱潦也众水所汇所称吃𦂳者有三十六溇港除陈溇等十七港深阔如故无容议修其外应修杨溇等十九处令有田家照亩科派富者出银贫者出力疏濬通流筑圯补坏陆续完竣
  国朝康熙四十七年
  旨发帑度地建闸开濬支河港荡巡抚王然委湖州府知府章绍圣疏濬诸溇港皆使深通除大钱小梅二港因通舟楫不应建闸外馀各建小闸一所时其启闭以备旱涝雍正八年总督臣李卫委湖协守备范宗尧湖州府知府唐绍祖动给帑银一千四百六十五两有竒修濬大钱小梅石塘并诸港之间
  运河 即官河在郡城东
  大钱港在县北十八里 小梅港在县北十八里以上二港最大总苕霅西南众水以入湖 西金港 顾家港 官渎港 张家港一名张婆港 宣家港 杨渎港 泥桥港 寺桥港 计家港 阳溇 沈溇 罗溇 大溇 新泾溇潘溇 诸溇 谢溇 和尚溇又名上水溇 张港溇幻湖溇一名官湖 西金溇 东金溇 赵溇 许
  溇 杨溇一名王溇 义高溇 陈溇 薄溇 五浦溇 蒋溇 钱溇 新浦溇 石桥溇 汤溇盛溇一名成溇 宋溇 乔溇 湖溇以上诸港溇俱沿太湖岘山漾即碧浪湖在县南五里 掩浦一名项浦在县东北一十六里 官渎在县西二十七里 黄浦一名黄蘖涧在县西南二十八里后汉司隶校尉黄向于此筑陂溉田 梅泾一名东梅堰在县西南六十里 西风漾在县西十四都吴山漾在县西北二十一里 大苞漾 小苞漾俱在县东北十
  五里 娜儿漾 西余漾并在县东十八里 诸墓漾在县东二十八里 西湖漾 上湖漾俱在县东塘之北 衡山漾在县南一十八里 谢村漾在县东南三十六里 夹山漾在县西南九里栖贤港在县西十一里 妙喜港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黄墅港在县西南九里 横泾港在县北二十四里 潘店港在县西三十里谨按吴兴地势最卑水自天目来者俱会流于此而入太湖其间潴而为浦渎汇而为溇港疏壅节流皆所以资蓄泄备旱涝也其兴利防害禆益于民者不小故类序其名详列其方备后之稽考焉
  苏堤在县南岘山寺前苏轼为守时所筑 互见山川
  南塘在碧浪湖西所以障郭西湾之水万历三十六年知府陈幼学修筑多用青石上植桃柳名曰陈公塘朱长春重修南塘改名通塘记吴兴西南诸溪谷水并三道会于城南岘山南湖曰碧浪湖水壮决堤为害久矣万历三十三年太守陈公来度塘自山川坛北尽民舍南至百明桥古桥二益设新平桥三凡五内疏支渠广深之达夹山引漾水瀹分出于五桥外塘辟古之半累高甃石为堤以捍湖溢又南接古岘山桥废按志疏复之迤盘山又西至岘山寺门止塘凡修二百五十丈有竒广二丈六尺堤高七尺五寸役五阅月而工竣塘内凡乡区四田亩四万七千有竒圩围四百五十有竒徴为记曰通塘志本利也自城达岘山其南连苏湾文忠苏公治故堤在焉两堤于两太守不朽矣 新塘在县西南自武康山坝达碧浪湖首尾三十里 横渚塘在县西境自西而南 谢塘在县西四里晋太守谢安开 蒲帆塘在县北二里唐刺史杨汉公开 青塘在县北三里迎禧门外吴景帝令发民丁三千人开梁太守柳恽重濬易名柳塘又名法华塘元后至元元年县丞宋文懿修复程郇修复青塘记乌程包围震泽苕水自天目来潆纡曲折过青塘门东北与霅水合而入于太湖泛滥洋溢故为长堤数十里西抵长兴以绝水势之奔溃以卫沿堤之良田以通往来之行旅先是土筑岁必加葺数十年来失于修治堤外水决往来者病于徒涉而沿堤之田亦成沮洳莫有过而问之者至元再纪元之初真定宋君来丞乌程诹咨利病行视田里顾瞻太息曰此非长民者之责乎乃议易以石甃足支永久首捐己资畚土辇石召匠庀工民欢趋之富者输财贫者输力爰筑爰削如铸如埏为桥梁以通水道夏秋涨潦屹有巨防奔毂走蹄旁午于道沿堤之田岁喜有秋郡人伐石以纪成绩是役也肇始于至元元年毕工于二年不费于官不夺于农不侵民力刻石纪功可以无愧丞名文懿字徳渊
  荻塘在城南一里南门外转东环城接运河明万历戊子己丑间知县杨应聘修筑三十六年知府陈幼学甃以青石尤为坚固朱国桢修东塘记浔水之利害界以塘甃以石中门支派曲折至多最钜者东塘自东门尽浔水凡七十里履亩而堤漕道出焉管一州六邑之口故浔虽镇一都会也自浔而上虽名塘实驰道也内䕶田庐千万戊申岁大水风冲波激存者无㡬太守陈公于是修东塘凡费一千五百馀金塘成父老列三徳以颂曰佣工曰保障曰利渉我湖田畴旱干水溢之无恙也七十里屹如亘如而不妄用湖之一钱一粒则公之功大矣
  国朝雍正六年总督臣李卫动帑委员重修石塘自东门外起至江南震泽县七十里并集居民培筑土
  

  谨按具区为水之所归苕霅二水奔赴太湖所当急者开淤塞备堤防也水宜宣泄故有溇港以为之引导时防泛溢故设堤塘以为之障御至淤诸乡之田则各筑圩岸以备旱涝然濒湖田苦涝尤多自宋迄今言水利者惟在疏其下流而已此沿湖诸溇所当深濬而其要害则又在吴江长桥与宝带桥二处疏通则程安长徳四邑均受其利矣
  康山坝新旧志俱失载见程郇复坝记云崇祯九年知县刘沂春复康山坝故存其名附严有谷吴兴水利源委记吴越之水以具区为归西北受荆溪宣歙芜湖溧阳之水西南受天目富阳杭湖诸山溪所奔注自禹分三江以引湖入海具区始有所泄东江娄江吴淞江是也后人为纵浦横塘以分酾之又置闸设堰以蓄泄之其源在溧阳五堰之筑使西南诸水不入荆溪以注于江五堰废则宣歙池阳九江之水不西入芜湖而东注具区矣宋庆历间欲便漕道筑吴江挽岸八十里直截湖口今长桥在焉自是湖流中锢盖五堰开则来者愈迅湖堤锢则去者复缓三江之水上无湖流冲泻下有海潮沙淤元时东娄二江遂没吴淞亦哽噎矣明夏原吉开江自昆山开下界浦掣吴江达刘家河以代娄江自华亭开黄浦掣三泖达范家滨以代东江乃五堰不复挽岸时值水灾屡作大端在三江日壅加以湖盗出没居民随地置坝沿湖溇渎处处闭壅故诸江浦之水不能归湖而浸淫于田亩湖之水不能归海而泛滥于江浦为患可胜道哉今修水利在上流者长桥百渎为最在下流者吴淞白茒娄江为最惟先治长桥茭芦壅滞导太湖之水散入昆承阳城三泖诸湖又濬吴淞娄江及大石起屯诸大浦泄淀山之水以入海又开白茒许浦七鸦福山诸塘以泄阳城昆承之水注于江达海又令各县分督乡啚导田间之水悉入小浦小浦悉至大浦则潴泄无阻官民两利矣至设坝以限盗艘者易以斗闸以时启闭既便蓄泄以限往来诚两利也归安县城外河道
  菱湖 在县东南四十二里即陵波塘也唐书地理志宝历中刺史崔元亮开详见山川
  湖趺漾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洛舍漾在县南八十里 马林漾在县南四十五里 钱山漾在县东南十六里 新兴漾在县东南三十里东泊漾在县南二十四里 后庄漾在县东南三十三里 重兆漾土山漾俱在县东南三十六里 青水漾在县东南四十里 龙
  开漾在县南五十里 和尚荡在县东南一十二里 潘家漾在二都费家漾在六都 破絮漾在十一都 十字漾在十二都
  前漾在十六都 慎家漾在十七都 真需漾在廿一都 三角漾 鲤鱼漾 天荒漾俱在廿二都 里墅漾在廿六都双林漾在三十一都
  吴兴塘在县东二十三里 洪城塘 保稼塘 连云塘俱在县东与吴兴塘相接以上俱唐宝历中刺史崔元亮开 双林塘与洪城塘相接在县东南五十四里 舍山塘在县东南九十里 九里石塘在十九都史泾塘在十八都 和尚塘一名䕶浪塘在八里店东
  长兴县
  箬溪 在县南五十步长兴县志明初耿炳文筑城开壕遂分流于城外绕过龙潭湾会南溪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韩应恒开濬城河并疏决各处沟渎其两傍侵占之地委主簿郑世宁责成坊保督近渎田主各自挑濬
  四安溪 在县治西南三十里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韩应恒开濬运河自四安塘口至钮店桥每年令维新嘉会二区居民以时疏通
  太湖 在县东北三十里详见乌程长兴县志宋皇祐元年许遵为知县会有水害民多流移遵于是兴修水利明永乐二年张敏为县丞修筑堤防为民兴利
  国朝康熙四十六年巡抚王然委湖州府知府章绍圣疏濬诸渎港各建小闸一所雍正八年总督臣李卫委湖州恊守范宗尧知府唐绍祖修太湖诸港之闸
  西湖 在县西南十五里溉田三千顷塘高一丈五尺周七十里唐书地理志湖湮废贞元十三年刺史于𬱖复之人赖其利长兴县志旧有水门二十四引方山泉注之元和元年县令权达以方山泉为豪家所堰斥去塘中田决其堰民赖之咸通元年潘䖍为令重修方山泉以兴水利民怀其徳今皆成田
  西庄漾在县东北十五里 大荡漾在县东南四十里 篠浦在合溪下五里 馀鱼浦在县东北四十二里 郜浦在县东北五里通太湖 蔡浦在县东北四十五里下太湖 斯圻港 金村港 蒋家港长大庙港 上周港 乌桥港 谢庄港 丁
  家港 鸡笼港 杭渎港 卢渎港 殷南渎港金鸡港 釡浦港 福縁港 石渎港 后村
  浦 竹塘港 徐家港 百步港 新开港 花桥港 ⿰土册 -- 𡊢泼港 卢港 白茅港 窦渎港 迳山港俱在县治东北通太湖旧传有七十二港吴越钱氏时沿湖有堤港各有闸岁久湮废所存止此 杨渎在县东五里 防渎在县东南四十里一名范渎 盛渎在县东五里 乔渎在县东南四十里 周渎在县西六十里 荆渎在县西六十三里 大陈渎在县北二十里 纪费渎在县西三十五里 黄墩港在县东南三里 方家港在县东南 朱砂港在县东南十五里 陈王港在县西南七里 雁翎港在县西南十里 隔塘港在县西南二十里 斜塘港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何家港在县西南三里 金迳港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下诸港在县北五里 生身港 南阳港 车渚港俱在县北十里 隔山港在县北十五里 后坟港在县北二十里 坛渎港在县北二十五里 夹浦港 新塘港俱在县东北二十里 汤家港 王渎港 周村港 霍家港 赵家港俱在县南二十里 孙渎港在县南三十五里 青山港在县南六十里 坍缺港在县东北四十五里明嘉靖十六年仪真贺恩以刑部主事谪安吉州同知来署县因乡民温良镗建议于坍缺港口凿石通子河一道竟达小梅口于湖边筑堤一百馀丈障之舟从子河行商舶赖之无患顾应麟筑缺口堤碑记长兴东北区地濒震泽与乌程接壤弁山界乎其间弁之馀曰小梅山迤逦直入湖际舟行者率取道蔡浦循湖而东出入鲸波数里一遇风涛则颠覆沈溺十恒八九不逞之徒因而恣其剽掠为患非一日矣傍小梅之麓有一小港曰坍缺港与乌程三徐溇港口相望二百馀武乱石林立于荒陂萑苇间议者咸谓于此筑堤濬一里河以通舟楫可免昔日之患嘉靖戊戌春秋官主事贺君左迁安吉二守来署邑篆乃以其情达于贺君君毅然即下里胥估工费银一百五十两有竒乃命敦匠伐石工甫就绪而去杨君至则又给官帑若干稽其程限八阅月而石堤告成高一丈有竒下广称是上广杀五之二长为丈一百有十内铺以土外植以苇里河广三丈有四尺长如其地濬坍缺港广准里河长一百三十丈有竒既而杨君被召贺君复来署邑益以官帑濬徐溇港一百四十丈有竒于是往来舟楫率繇里河脱险就夷如履平地仍岁佥役丁二人以防崩溃著在令甲勒石以垂永久 万历改元知县顾其志重修石堤温良镗子绍卿绍恩复竭力濬筑
  蠡塘在县东三十五里相传越范蠡筑 胥塘在县南四十五里相传伍子胥筑皋塘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相传皋伯通筑以障太湖之水 荆塘在县南九十里荆王刘贾筑 孙塘在县西南八十五里孙皓为乌程侯时筑 方塘在县南三十五里 周村塘在县南四十里 盘塘在县西四十里 陶坑塘在县西三十里 官塘在县南七十里晋太守谢安所筑一名谢公塘 七贤塘在县南五十里 沙干塘在县南七十里 青姥塘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湖门塘在县北三里 曲塘在县北十里 横塘在县东北十五里山塘 弁山塘 吕山塘俱在县东南二十里 西仓塘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红星塘在县东南四十里
  谨按长兴水利与乌程略同而长则三面环山一隅滨湖上六区田多高阜旱则苦暵下六区地势卑下涝则患溢又往往山泉时发浸没田庐故开沟洫以备潴泄则高田皆有所赖疏下流以导壅决则低田尽获其利此濬港渎筑堤防为不可缓也
  徳清县
  市河 当县治前即所谓北流水是也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侯元裴濬治民甚便之
  内河 在县南三里馀不溪之支流也徳清县志城南十七都之田于龟溪桥特创斗门旱则引溪水入其乡涝则先下栈木以时堤防
  洛舎漾在县北三十里 齐眉漾即洋溪在新市西 苎溪漾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韶村漾在县东北三十七里 蠡山漾在县东北十五里湖墩漾在湖墩村西 西葑漾在县东三十五里 敢山漾大海漾 王婆漾 半段漾俱在县东 大麻渎在大麻村金鹅乡国朝雍正七年总督臣李卫动给帑银一百三十两委员重修筑大麻一带塘岸 乌山港在县东南三里
  石塘在县东十八里临大溪 三里塘在东门虹桥之东 险塘在县南塘东十七都十六都数万顷之田所赖设十七都地方民夫専守以防冲决谨堤筑 俞塘在四都 东审塘 西审塘俱在六都 新塘在八都 秀王塘在十四都 南塘 下塘俱在十六都
  南坝 北坝俱在十二都 邓家坝在十三都 胖罗坝 朱家坝 斗门坝 胡家坝 刘金坝俱在十四都 苏家坝在十六都 金龙坝 社田坝 龟回坝以上俱在十七都国朝雍正七年总督臣李卫动给帑银八百两有竒委员修筑龟回坝并劳家陡门 南木坝 北木坝以上俱十七都 潘家 冷饭 倪家 南舍 金家以上俱在十一都今建斗门
  附胡嘉生清邑水利议清邑西南接壤钱塘馀杭武康每遇𩆍霖则各邑之山溪野涧一时骤溢百川贯盈遥注于清邑天目馀英天泉莫干诸水倘横流肆虐民其鱼矣然则当如何防御乎邑之西南隅水势暴涨惟高筑圩塘可以堵截顾塘非累石为高立见崩溃无役夫以守亦难永远今十七都设夫四十名以守险塘其由来久矣然溪塘既筑而㘰坝未设则亦旱涝莫救于是立劳家陡门塘京陆门龟回陡门又立朱家坝金龙坝徐家坝以备节宣皆所宜修饬者也邑东南隅地势分裂星罗碁置港汉错杂支流实多居民防盗堵塞小港亦有地方射利佃为鱼池更有两岸塌倒因以成地小民侵占以致阻水不能通流若遇干旱无以车戽此为今日之积害当细察开复然此特讲求在于境内而境外之洪流巨浸不能归墟赴壑则境内之水患终难宁息清邑西北之水注于太湖者大略出于乌程之三十六溇明洪武年设溇之制每溇有役夫十名铁钯十把箕帚兼备守御所中毎年拨一千户以董事同于长兴之三十六溇去淤泥以通水利不独便舟楫往来也今地方畏盗往往填溇自卫各溇能保无沮乎清邑东北之水向石门归安由禾郡以注太湖者如吴江城外筑堤四十里中开长桥宝带桥以通太湖长桥历年既远其洞门淤塞过半葑菱泥沙悉阻水势今宜通其遏抑庶无阻绝之虞故疏濬下流为清邑甦民命也
  武康县
  后溪 在县东北一里即县后之溪也弘治湖州府志宋庆元间知县丁大声募民濬治自龙尾桥至狮子山长一千二百丈公私便之
  新溪 在县东三里自后溪东注弘治湖州府志宋淳熙三年知县蔡霖以沙碛涨塞自汊溪口废旧港徙水道东北注五里合长安大溪邑人便之号蔡公溪
  五官渎在县北二十里 横渎在县东南十八里 湛星港在县东南十里直塘在县东十九里路出徳清 张公堤塘在县东明嘉靖间知县张宪筑堤民号张公堤国朝雍正七年总督臣李卫动给帑银七百两有竒委员修筑张公堤等处塘岸
  白龙堰在北界 永昌堰 乌溇堰在八都 㪷门堰在五都 黒龙堰 马头堰 五漕堰 青龙堰在桂枝桥灌一都田 青林堰 湖潭堰 响潭堰 飞堰郑汀堰 新溪堰后溪分流于此 张栅堰  堰东坡堰 剑池堰 豸山堰 乌程堰  堰赵家堰 瓜桥堰在十三都
  谨按武康县志云陂堰武康水利之急务也凡田之带山及附郭者咸资灌溉旧有七十二所今存者仅二十有三馀皆莫可考矣至洪武府志所载湖塘堰皆久已湮废故不录
  安吉州
  五湖 州东七里曰五龙湖西南三里曰姚湖南九里曰获湖北二里曰西亩湖东二里曰四龙湖皆有灌溉之功详见山川
  马家渎在顺安乡 浑水渎在梅溪乡 寺桥港在顺安乡 丁埠港在昆山乡 沙埠港在荆溪乡 小溪港在荆溪乡
  吴塘在州北一里吴山下 横塘横亘里溪之东与吴山相望 朱塘在州北一里宋嘉定中陈季永率乡民筑是三塘 魏塘在州北五十里 小山塘在州东南二十五里铜山中扇眀洪武二十八年
  石鼓堰在州北十七里唐圣历元年县令钳耳知命所造长十四里阔五十步溉田百顷东海堰在州北三十里亦钳耳知命所开
  刘家坝 西绍溪坝 朱墓溪坝 散车坝 范埭坝 后干坝 罗家坝 陆分坝 范家埭坝严埭坝 杨家坝 成村坝 乌墩坝在顺零乡 水碓坝顺零乡 簸箕坝顺零乡 长衖坝 朱板桥坝顺零乡 横山坝顺零乡 原潭坝顺零乡 灯心坝李山坝 堂山坝 分水坝 长闰坝 永丰坝贵山坝 九功坝 新塘章山坝顺零乡 炭坞
  坝 梅家坝 陂坝 花潭坝 张塔坝顺零乡官路桥坝顺零乡 下堰坝顺零乡 黄坑坝以上三十六坝俱明洪武二十八年
  谨按安吉之水发源于龙潭者为景远至沿干桥分为二流环绕境内注于震泽各乡俱凿沟设坝引灌田亩而又高筑㘰圩以防溪涨此安吉水利之大略也
  孝丰县
  苕溪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详见湖州府城
  荻浦 亦在县治西南
  庙山塘在灵奕乡 龙塘在西圩 前塘 蒲荠坝塘在天目乡知县郭治重修
  庐村坝 永丰坝 青山坝 上青山坝 大山坝五亩坝 水碓坝 圣堂坝以上俱在浮玊乡 百沸
  坝 小黄干坝 仓基坝 沙沸坝以上俱孝丰乡分水坝 五山坝 石沿干坝以上俱在灵奕乡 蒲荠坝 井潭坝 上圩坝 青碧坝 彭家坝 仲塘坝 赵坞坝 牛轭坝 八亩坝 比思坝湖头坝 翁山坝 唐庐坝以上俱在天目乡 陈安坝朱家干坝 陈碧干坝 汪汪坝 高家坝
  牛皮坝以上俱在广苕乡 走马坝 南埠坝 西圩坝大碧坝 寨下坝 何村坝 荻草坝 黄市
  以上俱在太平乡 大坑坝 子福坝 马迹坝以上俱在金石乡 东坞坝 西冲坝 经坞坝 回车坝横山坝 陈墓坝 青山坝 里村坝以上俱在鱼池乡谨按弘治湖州府志孝丰载三十一坝旧省志载三十七坝考之县志大半不符盖前后称谓不同古今废置不一兹照县志采入





  浙江通志卷五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