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浙江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十四 浙江通志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五十五
  水利
  湖州府烏程歸安二縣附郭
  霅溪 在安定門内即江子滙是也餘不溪前溪北流水苕溪四水總會於江子滙謂之霅溪詳見山川
  苕溪 在城西一流入清源門一流從清源門外沿壕至臨湖門外合霅溪入太湖互見山川
  横塘 在府治南一里在城者謂之横塘城外謂之荻塘太平寰宇記晉太守殷康所開元和郡縣志一名吳興塘太守沈嘉之所建灌田二千餘頃吳興掌故唐開元中烏程令嚴謀達重開荻塘烏程縣城外河道
  太湖 在府北一十八里廣二百八十三里周回三萬六千頃連接四郡界𢎞治湖州府志太湖舊有沿湖之隄多為漊漊有斗門制以巨木甚固門各有牐板遇旱則閉之以防溪水之走洩有東北風亦閉之以防湖水之暴漲舟行有所艤泊官主其事為利浩博沿湖諸漊三十八俱屬烏程舊志修湖漊記云湖漊三十六其九屬吳江其二十七屬烏程惟計家港近溪而闊獨不置牐紹興二年知州王回修之又改二十七漊名曰豐登稔熟康寜安樂瑞慶福禧和裕阜通恵澤吉利泰興富足固益濟皆冠以常字欲其常有是美也乆廢不牐明𢎞治七年布政司參政周季麟度地為隄通漊港備旱潦湖不為害錢福重築湖堤記天子御極之七年延訪能言水利者授工部侍郎徐公貫同巡撫都御史新昌何公鑑經理東南二公既審知東南巨浸在太湖廼巡湖之下流得浦瀆入海者躬督常蘇松三郡疏濬之而以湖之上流授浙江布政司左參政江西周公季麟治之周公乃按湖郡躬厯烏程長興之涯而歎曰是在禹貢所謂震澤者也澤以瀦水而震蕩不定故難為功跨湖蘇松常四郡所瀦既大下流難疏於是得周文襄公所築湖隄故迹而諏衆議興復湖守河南鄭君宏貳守廣東何君文英治農判山西楊君清咸曰此吾守土親民之責也遣長興丞江西胡君健量度地勢自烏程抵宜興界凡七十里咸隄焉其崇為一丈廣與崇仿而加尺者五復竇其隄以通漊港者二十九為石橋於竇二十六旱瀦澇泄不惟不能為害而且為利矣用人力者四千用糧者八百餘石功始於某月落成八年乙夘是嵗秋果大有崇禎烏程縣志萬厯四十二年知縣曾國禎勘得苕為澤國水多岐出其衝則漕艘之所經其僻而四散則田間之所以備旱潦也衆水所滙所稱喫𦂳者有三十六漊港除陳漊等十七港深闊如故無容議修其外應修楊漊等十九處令有田家照畝科派富者出銀貧者出力疏濬通流築圯補壊陸續完竣
  國朝康熙四十七年
  㫖發帑度地建閘開濬支河港蕩巡撫王然委湖州府知府章紹聖疏濬諸漊港皆使深通除大錢小梅二港因通舟楫不應建閘外餘各建小閘一所時其啓閉以備旱澇雍正八年總督臣李衞委湖協守備范宗堯湖州府知府唐紹祖動給帑銀一千四百六十五兩有竒修濬大錢小梅石塘并諸港之間
  運河 即官河在郡城東
  大錢港在縣北十八里 小梅港在縣北十八里以上二港最大總苕霅西南衆水以入湖 西金港 顧家港 官瀆港 張家港一名張婆港 宣家港 楊瀆港 泥橋港 寺橋港 計家港 陽漊 沈漊 羅漊 大漊 新涇漊潘漊 諸漊 謝漊 和尚漊又名上水漊 張港漊幻湖漊一名官湖 西金漊 東金漊 趙漊 許
  漊 楊漊一名王漊 義髙漊 陳漊 薄漊 五浦漊 蔣漊 錢漊 新浦漊 石橋漊 湯漊盛漊一名成漊 宋漊 喬漊 湖漊以上諸港漊俱沿太湖峴山漾即碧浪湖在縣南五里 掩浦一名項浦在縣東北一十六里 官瀆在縣西二十七里 黄浦一名黄蘖澗在縣西南二十八里後漢司𨽻校尉黄向於此築陂溉田 梅涇一名東梅堰在縣西南六十里 西風漾在縣西十四都吳山漾在縣西北二十一里 大苞漾 小苞漾俱在縣東北十
  五里 娜兒漾 西余漾並在縣東十八里 諸墓漾在縣東二十八里 西湖漾 上湖漾俱在縣東塘之北 衡山漾在縣南一十八里 謝村漾在縣東南三十六里 夾山漾在縣西南九里棲賢港在縣西十一里 妙喜港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黄墅港在縣西南九里 横涇港在縣北二十四里 潘店港在縣西三十里謹按吳興地勢最卑水自天目來者俱會流於此而入太湖其間瀦而為浦瀆滙而為漊港疏壅節流皆所以資蓄洩備旱澇也其興利防害禆益於民者不小故𩔖序其名詳列其方備後之稽考焉
  蘇隄在縣南峴山寺前蘇軾為守時所築 互見山川
  南塘在碧浪湖西所以障郭西灣之水萬厯三十六年知府陳幼學修築多用青石上植桃栁名曰陳公塘朱長春重修南塘改名通塘記吳興西南諸溪谷水并三道會於城南峴山南湖曰碧浪湖水壯決隄為害乆矣萬厯三十三年太守陳公來度塘自山川壇北盡民舍南至百明橋古橋二益設新平橋三凡五内疏支渠廣深之達夾山引漾水瀹分出於五橋外塘辟古之半累髙甃石為堤以捍湖溢又南接古峴山橋廢按志疏復之迤盤山又西至峴山寺門止塘凡修二百五十丈有竒廣二丈六尺隄髙七尺五寸役五閲月而工竣塘内凡鄉區四田畝四萬七千有竒圩圍四百五十有竒徴為記曰通塘志本利也自城達峴山其南連蘇灣文忠蘇公治故堤在焉兩堤於兩太守不朽矣 新塘在縣西南自武康山壩達碧浪湖首尾三十里 横渚塘在縣西境自西而南 謝塘在縣西四里晉太守謝安開 蒲帆塘在縣北二里唐刺史楊漢公開 青塘在縣北三里迎禧門外吳景帝令發民丁三千人開梁太守栁惲重濬易名栁塘又名法華塘元後至元元年縣丞宋文懿修復程郇修復青塘記烏程包圍震澤苕水自天目來瀠紆曲折過青塘門東北與霅水合而入於太湖泛濫洋溢故為長隄數十里西抵長興以絶水勢之奔潰以衞沿隄之良田以通往來之行旅先是土築嵗必加葺數十年來失於修治隄外水決往來者病於徒涉而沿隄之田亦成沮洳莫有過而問之者至元再紀元之初真定宋君來丞烏程諏咨利病行視田里顧瞻太息曰此非長民者之責乎乃議易以石甃足支永乆首捐己資畚土輦石召匠庀工民歡趨之富者輸財貧者輸力爰築爰削如鑄如埏為橋梁以通水道夏秋漲潦屹有巨防奔轂走蹄旁午於道沿隄之田嵗喜有秋郡人伐石以紀成績是役也肇始於至元元年畢工於二年不費於官不奪於農不侵民力刻石紀功可以無愧丞名文懿字徳淵
  荻塘在城南一里南門外轉東環城接運河明萬厯戊子己丑間知縣楊應聘修築三十六年知府陳幼學甃以青石尤為堅固朱國楨修東塘記潯水之利害界以塘甃以石中門支派曲折至多最鉅者東塘自東門盡潯水凡七十里履畝而隄漕道出焉管一州六邑之口故潯雖鎮一都會也自潯而上雖名塘實馳道也内䕶田廬千萬戊申嵗大水風衝波激存者無㡬太守陳公於是修東塘凡費一千五百餘金塘成父老列三徳以頌曰傭工曰保障曰利渉我湖田疇旱乾水溢之無恙也七十里屹如亘如而不妄用湖之一錢一粒則公之功大矣
  國朝雍正六年總督臣李衛動帑委員重修石塘自東門外起至江南震澤縣七十里并集居民培築土
  

  謹按具區為水之所歸苕霅二水奔赴太湖所當急者開淤塞備隄防也水宜宣洩故有漊港以為之引導時防泛溢故設堤塘以為之障禦至淤諸鄉之田則各築圩岸以備旱澇然瀕湖田苦澇尤多自宋迄今言水利者惟在疏其下流而已此沿湖諸漊所當深濬而其要害則又在吳江長橋與寳帶橋二處疏通則程安長徳四邑均受其利矣
  康山壩新舊志俱失載見程郇復壩記云崇禎九年知縣劉沂春復康山壩故存其名附嚴有穀吳興水利源委記吳越之水以具區為歸西北受荆溪宣歙蕪湖溧陽之水西南受天目富陽杭湖諸山溪所奔注自禹分三江以引湖入海具區始有所洩東江婁江吳淞江是也後人為縱浦横塘以分釃之又置閘設堰以蓄洩之其源在溧陽五堰之築使西南諸水不入荆溪以注於江五堰廢則宣歙池陽九江之水不西入蕪湖而東注具區矣宋慶厯間欲便漕道築吳江挽岸八十里直截湖口今長橋在焉自是湖流中錮盖五堰開則來者愈迅湖隄錮則去者復緩三江之水上無湖流衝瀉下有海潮沙淤元時東婁二江遂沒吳淞亦哽噎矣明夏原吉開江自崑山開下界浦掣吳江達劉家河以代婁江自華亭開黄浦掣三泖達范家濱以代東江乃五堰不復挽岸時值水灾屢作大端在三江日壅加以湖盗出没居民隨地置壩沿湖漊瀆處處閉壅故諸江浦之水不能歸湖而浸滛於田畝湖之水不能歸海而泛濫於江浦為患可勝道哉今修水利在上流者長橋百瀆為最在下流者吳淞白茒婁江為最惟先治長橋茭蘆壅滯導太湖之水散入昆承陽城三泖諸湖又濬吳淞婁江及大石起屯諸大浦洩澱山之水以入海又開白茒許浦七鴉福山諸塘以洩陽城昆承之水注於江達海又令各縣分督鄉啚導田間之水悉入小浦小浦悉至大浦則瀦泄無阻官民兩利矣至設壩以限盗艘者易以斗閘以時啓閉既便蓄洩以限往來誠兩利也歸安縣城外河道
  菱湖 在縣東南四十二里即陵波塘也唐書地理志寳厯中刺史崔元亮開詳見山川
  湖趺漾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洛舍漾在縣南八十里 馬林漾在縣南四十五里 錢山漾在縣東南十六里 新興漾在縣東南三十里東泊漾在縣南二十四里 後莊漾在縣東南三十三里 重兆漾土山漾俱在縣東南三十六里 青水漾在縣東南四十里 龍
  開漾在縣南五十里 和尚蕩在縣東南一十二里 潘家漾在二都費家漾在六都 破絮漾在十一都 十字漾在十二都
  前漾在十六都 慎家漾在十七都 真需漾在廿一都 三角漾 鯉魚漾 天荒漾俱在廿二都 里墅漾在廿六都雙林漾在三十一都
  吳興塘在縣東二十三里 洪城塘 保稼塘 連雲塘俱在縣東與吳興塘相接以上俱唐寳厯中刺史崔元亮開 雙林塘與洪城塘相接在縣東南五十四里 舍山塘在縣東南九十里 九里石塘在十九都史涇塘在十八都 和尚塘一名䕶浪塘在八里店東
  長興縣
  箬溪 在縣南五十步長興縣志明初耿炳文築城開壕遂分流於城外繞過龍潭灣會南溪
  國朝康熙十年知縣韓應恒開濬城河併疏決各處溝瀆其兩傍侵佔之地委主簿鄭世寧責成坊保督近瀆田主各自挑濬
  四安溪 在縣治西南三十里
  國朝康熙九年知縣韓應恒開濬運河自四安塘口至鈕店橋每年令維新嘉會二區居民以時疏通
  太湖 在縣東北三十里詳見烏程長興縣志宋皇祐元年許遵為知縣會有水害民多流移遵於是興修水利明永樂二年張敏為縣丞修築隄防為民興利
  國朝康熙四十六年巡撫王然委湖州府知府章紹聖疏濬諸瀆港各建小閘一所雍正八年總督臣李衞委湖州恊守范宗堯知府唐紹祖修太湖諸港之閘
  西湖 在縣西南十五里溉田三千頃塘髙一丈五尺周七十里唐書地理志湖湮廢貞元十三年刺史于頔復之人賴其利長興縣志舊有水門二十四引方山泉注之元和元年縣令權達以方山泉為豪家所堰斥去塘中田決其堰民賴之咸通元年潘䖍為令重修方山泉以興水利民懐其徳今皆成田
  西莊漾在縣東北十五里 大蕩漾在縣東南四十里 篠浦在合溪下五里 餘魚浦在縣東北四十二里 郜浦在縣東北五里通太湖 蔡浦在縣東北四十五里下太湖 斯圻港 金村港 蔣家港長大廟港 上周港 烏橋港 謝莊港 丁
  家港 鷄籠港 杭瀆港 盧瀆港 殷南瀆港金鷄港 釡浦港 福縁港 石瀆港 後村
  浦 竹塘港 徐家港 百步港 新開港 花橋港 ⿰土冊 -- 𡊢潑港 盧港 白茅港 竇瀆港 逕山港俱在縣治東北通太湖舊傳有七十二港吳越錢氏時沿湖有隄港各有閘嵗乆湮廢所存止此 楊瀆在縣東五里 防瀆在縣東南四十里一名范瀆 盛瀆在縣東五里 喬瀆在縣東南四十里 周瀆在縣西六十里 荆瀆在縣西六十三里 大陳瀆在縣北二十里 紀費瀆在縣西三十五里 黄墩港在縣東南三里 方家港在縣東南 硃砂港在縣東南十五里 陳王港在縣西南七里 雁翎港在縣西南十里 隔塘港在縣西南二十里 斜塘港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何家港在縣西南三里 金逕港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下諸港在縣北五里 生身港 南陽港 車渚港俱在縣北十里 隔山港在縣北十五里 後墳港在縣北二十里 壇瀆港在縣北二十五里 夾浦港 新塘港俱在縣東北二十里 湯家港 王瀆港 周村港 霍家港 趙家港俱在縣南二十里 孫瀆港在縣南三十五里 青山港在縣南六十里 坍缺港在縣東北四十五里明嘉靖十六年儀真賀恩以刑部主事謫安吉州同知來署縣因鄉民温良鏜建議於坍缺港口鑿石通子河一道竟達小梅口於湖邉築堤一百餘丈障之舟從子河行商舶頼之無患顧應麟築缺口隄碑記長興東北區地瀕震澤與烏程接壤弁山界乎其間弁之餘曰小梅山迤邐直入湖際舟行者率取道蔡浦循湖而東出入鯨波數里一遇風濤則顛覆沈溺十恒八九不逞之徒因而恣其剽掠為患非一日矣傍小梅之麓有一小港曰坍缺港與烏程三徐漊港口相望二百餘武亂石林立於荒陂萑葦間議者咸謂於此築隄濬一裏河以通舟楫可免昔日之患嘉靖戊戌春秋官主事賀君左遷安吉二守來署邑篆乃以其情達於賀君君毅然即下里胥估工費銀一百五十兩有竒乃命敦匠伐石工甫就緒而去楊君至則又給官帑若干稽其程限八閲月而石隄告成髙一丈有竒下廣稱是上廣殺五之二長為丈一百有十内鋪以土外植以葦裏河廣三丈有四尺長如其地濬坍缺港廣準裏河長一百三十丈有竒既而楊君被召賀君復來署邑益以官帑濬徐漊港一百四十丈有竒於是往來舟楫率繇裏河脱險就夷如履平地仍嵗僉役丁二人以防崩潰著在令甲勒石以垂永乆 萬厯改元知縣顧其志重修石隄温良鏜子紹卿紹恩復竭力濬築
  蠡塘在縣東三十五里相傳越范蠡築 胥塘在縣南四十五里相傳伍子胥築臯塘在縣東北二十五里相傳臯伯通築以障太湖之水 荆塘在縣南九十里荆王劉賈築 孫塘在縣西南八十五里孫皓為烏程侯時築 方塘在縣南三十五里 周村塘在縣南四十里 盤塘在縣西四十里 陶坑塘在縣西三十里 官塘在縣南七十里晉太守謝安所築一名謝公塘 七賢塘在縣南五十里 沙干塘在縣南七十里 青姥塘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湖門塘在縣北三里 曲塘在縣北十里 横塘在縣東北十五里山塘 弁山塘 吕山塘俱在縣東南二十里 西倉塘在縣東南三十五里 紅星塘在縣東南四十里
  謹按長興水利與烏程畧同而長則三面環山一隅濵湖上六區田多髙阜旱則苦暵下六區地勢卑下澇則患溢又往往山泉時發浸沒田廬故開溝洫以備瀦泄則髙田皆有所賴疏下流以導壅決則低田盡獲其利此濬港瀆築隄防為不可緩也
  徳清縣
  市河 當縣治前即所謂北流水是也
  國朝康熙十一年知縣侯元裴濬治民甚便之
  内河 在縣南三里餘不溪之支流也徳清縣志城南十七都之田於龜溪橋特剏斗門旱則引溪水入其鄉澇則先下棧木以時隄防
  洛舎漾在縣北三十里 齊眉漾即洋溪在新市西 苧溪漾在縣東北三十五里 韶村漾在縣東北三十七里 蠡山漾在縣東北十五里湖墩漾在湖墩村西 西葑漾在縣東三十五里 敢山漾大海漾 王婆漾 半段漾俱在縣東 大麻瀆在大麻村金鵝鄉國朝雍正七年總督臣李衛動給帑銀一百三十兩委員重修築大麻一帶塘岸 烏山港在縣東南三里
  石塘在縣東十八里臨大溪 三里塘在東門虹橋之東 險塘在縣南塘東十七都十六都數萬頃之田所賴設十七都地方民夫専守以防衝決謹隄築 俞塘在四都 東審塘 西審塘俱在六都 新塘在八都 秀王塘在十四都 南塘 下塘俱在十六都
  南壩 北壩俱在十二都 鄧家壩在十三都 胖羅壩 朱家壩 斗門壩 胡家壩 劉金壩俱在十四都 蘇家壩在十六都 金龍壩 社田壩 龜回壩以上俱在十七都國朝雍正七年總督臣李衛動給帑銀八百兩有竒委員修築龜回壩并勞家陡門 南木壩 北木壩以上俱十七都 潘家 冷飯 倪家 南舍 金家以上俱在十一都今建斗門
  附胡嘉生清邑水利議清邑西南接壤錢塘餘杭武康每遇𩆍霖則各邑之山溪野澗一時驟溢百川貫盈遙注於清邑天目餘英天泉莫干諸水倘横流肆虐民其魚矣然則當如何防禦乎邑之西南隅水勢暴漲惟髙築圩塘可以堵截顧塘非累石為髙立見崩潰無役夫以守亦難永逺今十七都設夫四十名以守險塘其由來乆矣然溪塘既築而㘰壩未設則亦旱澇莫救於是立勞家陡門塘京陸門龜回陡門又立朱家壩金龍壩徐家壩以備節宣皆所宜修飭者也邑東南隅地勢分裂星羅碁置港汉錯雜支流實多居民防盗堵塞小港亦有地方射利佃為魚池更有兩岸塌倒因以成地小民侵佔以致阻水不能通流若遇乾旱無以車戽此為今日之積害當細察開復然此特講求在於境内而境外之洪流巨浸不能歸墟赴壑則境内之水患終難寧息清邑西北之水注於太湖者大畧出於烏程之三十六漊明洪武年設漊之制每漊有役夫十名鐵鈀十把箕箒兼備守禦所中毎年撥一千户以董事同於長興之三十六漊去淤泥以通水利不獨便舟楫往來也今地方畏盜往往填漊自衞各漊能保無沮乎清邑東北之水向石門歸安由禾郡以注太湖者如吳江城外築隄四十里中開長橋寳帶橋以通太湖長橋厯年既逺其洞門淤塞過半葑菱泥沙悉阻水勢今宜通其遏抑庶無阻絶之虞故疏濬下流為清邑甦民命也
  武康縣
  後溪 在縣東北一里即縣後之溪也𢎞治湖州府志宋慶元間知縣丁大聲募民濬治自龍尾橋至獅子山長一千二百丈公私便之
  新溪 在縣東三里自後溪東注𢎞治湖州府志宋淳熙三年知縣蔡霖以沙磧漲塞自汊溪口廢舊港徙水道東北注五里合長安大溪邑人便之號蔡公溪
  五官瀆在縣北二十里 横瀆在縣東南十八里 湛星港在縣東南十里直塘在縣東十九里路出徳清 張公隄塘在縣東明嘉靖間知縣張憲築隄民號張公隄國朝雍正七年總督臣李衛動給帑銀七百兩有竒委員修築張公隄等處塘岸
  白龍堰在北界 永昌堰 烏漊堰在八都 㪷門堰在五都 黒龍堰 馬頭堰 五漕堰 青龍堰在桂枝橋灌一都田 青林堰 湖潭堰 響潭堰 飛堰鄭汀堰 新溪堰後溪分流於此 張柵堰  堰東坡堰 劍池堰 豸山堰 烏程堰  堰趙家堰 𤓰橋堰在十三都
  謹按武康縣志云陂堰武康水利之急務也凡田之帶山及附郭者咸資灌溉舊有七十二所今存者僅二十有三餘皆莫可考矣至洪武府志所載湖塘堰皆乆已湮廢故不録
  安吉州
  五湖 州東七里曰五龍湖西南三里曰姚湖南九里曰獲湖北二里曰西畝湖東二里曰四龍湖皆有灌溉之功詳見山川
  馬家瀆在順安鄉 渾水瀆在梅溪鄉 寺橋港在順安鄉 丁埠港在崑山鄉 沙埠港在荆溪鄉 小溪港在荆溪鄉
  吳塘在州北一里吳山下 横塘横亘裏溪之東與吳山相望 朱塘在州北一里宋嘉定中陳季永率鄉民築是三塘 魏塘在州北五十里 小山塘在州東南二十五里銅山中扇眀洪武二十八年
  石鼓堰在州北十七里唐聖厯元年縣令鉗耳知命所造長十四里闊五十步溉田百頃東海堰在州北三十里亦鉗耳知命所開
  劉家壩 西紹溪壩 朱墓溪壩 散車壩 范埭壩 後干壩 羅家壩 陸分壩 范家埭壩嚴埭壩 楊家壩 成村壩 烏墩壩在順零鄉 水碓壩順零鄉 簸箕壩順零鄉 長衖壩 朱板橋壩順零鄉 横山壩順零鄉 原潭壩順零鄉 燈心壩李山壩 堂山壩 分水壩 長閏壩 永豐壩貴山壩 九功壩 新塘章山壩順零鄉 炭塢
  壩 梅家壩 陂壩 花潭壩 張塔壩順零鄉官路橋壩順零鄉 下堰壩順零鄉 黄坑壩以上三十六壩俱明洪武二十八年
  謹按安吉之水發源於龍潭者為景逺至沿干橋分為二流環繞境内注於震澤各鄉俱鑿溝設壩引灌田畝而又髙築㘰圩以防溪漲此安吉水利之大畧也
  孝豐縣
  苕溪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詳見湖州府城
  荻浦 亦在縣治西南
  廟山塘在靈奕鄉 龍塘在西圩 前塘 蒲薺壩塘在天目鄉知縣郭治重修
  廬村壩 永豐壩 青山壩 上青山壩 大山壩五畝壩 水碓壩 聖堂壩以上俱在浮玊鄉 百沸
  壩 小黄干壩 倉基壩 沙沸壩以上俱孝豐鄉分水壩 五山壩 石沿干壩以上俱在靈奕鄉 蒲薺壩 井潭壩 上圩壩 青碧壩 彭家壩 仲塘壩 趙塢壩 牛軛壩 八畝壩 比思壩湖頭壩 翁山壩 唐廬壩以上俱在天目鄉 陳安壩朱家干壩 陳碧干壩 汪汪壩 髙家壩
  牛皮壩以上俱在廣苕鄉 走馬壩 南埠壩 西圩壩大碧壩 寨下壩 何村壩 荻草壩 黄市
  以上俱在太平鄉 大坑壩 子福壩 馬跡壩以上俱在金石鄉 東塢壩 西冲壩 經塢壩 回車壩横山壩 陳墓壩 青山壩 里村壩以上俱在魚池鄉謹按𢎞治湖州府志孝豐載三十一壩舊省志載三十七壩考之縣志大半不符盖前後稱謂不同古今廢置不一茲照縣志採入





  浙江通志卷五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