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溪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九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第八 浮溪集 卷第九
宋 汪藻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武英殿聚珍版本
卷第十

浮溪集卷九

     宋   汪   藻   撰

 外制

  知江宁府宇文粹中落职宫祠安置制

朕惟国家于都会屯兵列戍又择重臣临之者非以屏

王室于平居闲暇之时亦惟朝廷或出于艰虞则四方

万里之远赖其大拊循之功以固吾圉具官某顷从近

弼出殿大藩所图绥抚之良无负顾忧之托而威权素

夺选懦无谋乃持柄以授人至委身而就絷吏戕民死

喋血江壖朕方穷致乱之繇用正尔弛防之罪而一方

冤状猥自发舒其镌秘殿之资往食真祠之禄无忘自


讼服我宽恩

  知东平府卢益落职宫观制

朕惟国家有天下几二百年所恃以安存者繄中外士

大夫相与维持之力一旦事出仓卒宗社阽危而四方


藩臣赴援者无几朕甚伤之具官某初无他长早服显


仕光被累朝之眷进登常伯之尊知人臣有见危致命

之忠在方面有振旅勤王之义而丁宁靡顾酣饮自如

逮予践阼之初巧作谋身之计近臣如此谓疏者何其


镌延阁之资往食真祠之禄兹为宽典无重后愆


  翁彦国追夺宝文阁学士制

易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召康公于成王莅政之初亦


以求贤用吉士为戒盖朝廷安危治乱之分在于用吉

士小人之间具官某本摘山之徒操驵侩之术谄事非

类亟污从班以妾妇之道为身谋以豺狼之心幸时变

比缘巡狩遣治别都言念艰虞之未平务从简易而安

众屡加训敕非不丁宁乃并法以为奸专阻威而害物

毒流千里诸路骚然未明跋扈之诛已被幽间之戮不

追宠秩孰慰群冤虽既死之何知庶将来之可戒

  范讷罢东京留守司降授承宣使淄州居住制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廼者朝廷盖多故矣其

所以宠任汝者亦岂轻哉具官某擢自周行首膺器使

加以节旄之重付之管钥之严所望夙宵分吾忧顾乃

令弹劾上逹听闻谓专怀顾望而无意勤王公纵剽攘

而不能戢士汝尚为尔予何赖焉宜还眷倚之权往即

省循之地过而能改朕不汝忘

  李囘秘书少监分司南京制

节义廉耻朕所望于士大夫也方国家艰危于此观人

而以择利误朝形于言者之牍汝安取此哉具官某奉

事两朝尝参三府既不能知存亡而雪主之辱复不能

辨正伪而立人之朝处之恬然颜亦厚矣其正名于中

秘以分务于陪京服我保全无忘惕厉

  马忠落龙神卫指挥使降充经制副使制

朕于将帅待之至者所以责其忠望之深者所以必其

胜具官某粤从小校擢领中权宠任兼隆在廷莫比谓

能夙夜分朕顾忧乃无多算之竒莫止偏师之败全军

退舎坐失事机宜镌卫帅之崇仍损使权之重再稽朕


命军有常刑

  惠柔民等押赴河北京东陜西路监当差遣制


人臣䇿名委质知忠于所事而已若夫死生祸福岂人


之所择哉尔被选为郎分居台省国家休戚何所不同

乃逆料时艰飘然去国自为谋则善矣独不为朝廷毫


发地乎被边之州汝所忌者姑令而往当知夫忘身殉


国者未必不安而小智自私者不容于幸免也

  赵点勒停制

孟子曰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然则挟利怀奸不知尊上移所报于他人者其可使之

在服哉尔受命典藩仕非不显岂有国家之德不如权

贵之恩驵骏名驹选充私厩驽骀下驷乃及乘舆悖戾

之心一何至此斥从民伍示有朝廷汝虽至愚宁不知

  开封府推官范世延降一官制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人臣所以事君也尔列官都畿分

守城壁方此多事岂容有他乃乱法以为奸专营私而

丰已徇群小无厌之请希一时横得之恩靡思体国之

忠徒挟耗财之意不加惩创孰警贪邪聊褫文阶用明

邦宪尚图来效以赎厥愆

  向子𬤇落职与郡制

汝戚里子朝廷以六路之权付汝任不轻矣谓能夙宵

力图报称而肆为虚诞行不顾言私拥众而多耗邦财

擅补官而不繇王命姑镌宠秩𢌿以一州虽汝辩足以

欺众亦岂能掩至公之论哉

  张瑁散官安置权主管北外承司公事制

古之居官者官修其方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尔职在河

堤所当夙夜乃便安离局择利自营坐使狂澜奔流千


里一城被害民悉为鱼靖言昏垫之灾皆汝旷瘝之致

宜申典宪以谢无辜聊黜置于散官俾责成于后效尚

殚尔力以盖厥愆


  周懿文散官岭外安置制

昔季文子有言见无礼于君者犹鹰鹯之逐鸟雀也故

春秋不诛其人而诛其人之意岂无说哉尔服采在廷

官荣禄厚国家平日何负汝曹方君亲危急之时虽嫠

犹不恤其纬乃乘时幸变干没自私以为无复朝廷之

治矣呜呼汝亦士也何为而至于此极哉念本无知诛

之奚益姑全首领投畀遐荒尚保馀生毋忘予徳

  前户部侍郎邵溥降一官制

古者挈缾之智守不假器出纳靡吝何名有司属者国

家多艰泉府政坏汝受寄委实为大农乃从官吏之营

私不顾邦财之折阅公形判语案牍具存鞫实以闻宜

从薄罚背公之罪毋废省循

  仲辑降三官制

朕观汉唐宗室以㳫贪暴戾失其爵禄而亡其躯者至

不可胜数故择同姓之贤者为汝曹率庶几人人信厚

如古盛时而近属之间尚有仲辑朕甚伤之廼者王室

多艰宗盟靡振朕于九族惟恐不咸而尔乃以口语纷

然为有司所劾岂朕所以待汝之意哉其示薄惩褫官

三等尚思自好无陷非彝

  胡舜陟胡唐老姚舜朋王俣各降两官制

御史于百官之邪政事之阙皆得纠而言之朝廷所恃

以为安也御史有不能其官者顾独无责哉顷者代马

内侵变生都邑銮舆出狩事孰大兹汝曾无一言为国

长虑乃始终和议堕敌计中闻而不惩失政刑矣褫官

二等聊著厥辜尚服宽恩无贻后悔

  王公亮降两官放罢制

人臣守法所以事君率意妄陈罚安可逭具官某比缘

岳狩遣守殿庐方国艰危当思忠恪乃专为姑息欲利

小人无体国之公心怀市恩之私意不加惩艾孰塞侥

求聊镌宠进之阶仍解谁何之职其祗予戒以省厥愆

  淮东提刑汪师忠降两官制

朕惟江淮之间群盗充斥二千石不为用非部使者躬

行其封明于赏诛则民之冤安所赴愬尔幸蒙推择职

在督奸知臣子奉公所当夙夜而栖迟偃仰于国藐然

食人之食而忧人之忧者固如是乎姑示薄惩镌官二

等尚无后悔朕不汝容

  方闻降两官冲替制

廼者盗发江壖一方喋血汝为使者受命督奸不折其

萌已为失职至变成祸结当力翦除乃退避以自营至

文移而亦废逮臻绥靖事出他人方公肆于诞谩反自

论于功伐事君如此于汝安乎宜免所居仍镌厥秩尚

为轻比无废省循

  太府卿徐公裕等降两官制

孟子以左右望而罔市利者谓之贱丈夫故君子之观

人在于有所不取尔服官朝列惟禄是资谓能洁已以

明污顾乃乘时而射利市所临之公贿法既不容利其

直之私赢义将安据镌官二等聊愧尔心取予之间毋

忘慎择

  高卫落职降两官宫祠制

古者将帅死绥士大夫死列有离局失官者必杀无赦

兹师行有律而敌不能侵也具官某蒙国选抡分时忧

顾敌兵一入狼狈出奔纵力不支犹当守境乃委四封

之众跳驱千里之馀兹而不惩何以为国虽值纂承之

庆难从赦宥之科褫爵秩之华资投宫祠之散地祗承

宽典无重后愆

  河北经制使马忠降两官制


师以气为胜将以勇为能古者凿凶门而出言有进死

而无退生也具官某受予推毂与敌交锋既昧搴旗陷

陈之机复无以律行师之整三军利用帅则不前千里

折冲朕将奚赖宜削褒崇之秩用明逗挠之诛军有常

刑汝无自佚

  东南第三将郭实降两官放罢制

国不知将之任将不知士之情兵家之大忌也尔居军

吏之上当纎悉必闻乃贼徒交通近出麾下愦眊如此

军容可知绥御之材非而所任镌官二等仍解将权尚

服宽恩毋忘自讼

  京西路转运副使昌弼降两官制

汉部使者以六条察郡国之不如法者所以治人而非

治于人者也尔出分台纲举措专恣于绳治未有闻焉

而反为人所劾岂不负吾任使之意哉镌夺二官用惩

失职毋以小罚为无伤而不戒也

  知恩州赵子昉落职降三官制

分忧共理二千石之职也倘择利自营驯致一城之祸

者乌可以不惩哉尔受命典州当趋期会乃虚其官守

引日不行坐使河堤决于所治提封之内民悉为鱼靖

言昏垫之灾皆汝迁延之致镌官三等仍解近班以谢

无辜犹为末减

  翟汝文降两官制

汉置部刺史秩六百石耳而吏二千石皆察焉所以尊

朝廷也具官某幸蒙国恩出典方面知奉使有指所当

遵承而妄引诏书猥相侵辱镌官二等姑示薄惩尚锄

而骄无重后悔

  应天府钤辖王彻降两官制

趋事赴功人臣之职也朕比除戎器用戒不虞辇致国

都汝司其役而屡加程督偷惰不䖍既稽命以愆期方


便文而谒告考其用意安所逃刑宜镌二等之阶以示


有司之戒其思往咎服我宽恩


  应天府士曹黄诩降一官制

乐事劝功人臣之职也食焉而怠其事可乎尔服采府

僚事官台省知当趋期会而督责靡酬自干慢令之诛

宜正褫官之罚尚图黾勉无重悔尤


  南道总管司属官诏齐降两官勒停制

侵官乱法专命废忠人臣之大戒也尔为人属事有禀

承乃乘祸变以招权至用兵民而摄吏靖言狂率当伏


典刑姑示矜容削官二等往从民伍尚省厥愆

  提举皇城司郭镇降两官制

古者周庐千列以卫至尊宫正掌王宫之戒令此其职

也具官幸蒙推择委以徼巡而梐枑之间谁何不谨宜


惩怠慢幷上两官尚究乃心无贻后悔

  内侍黄逖先降两官取勘制


古者听买卖以质剂虽防民私盖朝廷之法也尔幸蒙

官使曾不服驯悍骄而贪蔑视官府宜镌爵秩以警无

良其罪所归则从吏治

  知筠州杨允降三官制

古者四十而仕七十而引年所以节进趋厉廉耻也尔

智昏耄及贪禄忘归不治之声逹于予听镌官三等聊

愧尔心尚讼厥愆以休其老

  知麟州韩忠嗣降两官放罢制

捍城之寄所赖折冲失律而颠岂容佚罚尔检身无状

专欲自私丧长吏之威权为下人之所逐镌官二等非

独汝惩亦使边臣视兹为戒

  知建州张勲降三官制

朕以师帅之权付汝于数千里之外而驭军抚民其悖

谬如此朕亦何所赖哉虽罪止镌官务从阔略而无辜

之民死者不可复生矣于汝安乎

  知秀州赵叔近落职制

尔奸利之私有市井所不为者朕方置汝于理将肃清

官曹延阁之班尚安得处其加镌夺以听有司

  吕噩司勲各降一官制

廼者盗拏山东声隐汶上汝承台檄往备戎行乃假事

以为辞至愆期而非顾褫官一等姑示薄惩军有常刑

毋贻后悔

  徐慎言落职制

汝燕山之役附非类而得宠名者于有司之法当镌久


矣况以㳫贪凶肆逹于朕听者乎官曹既清安用汝軰










浮溪集卷九